经济学博士毕业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2-06 00:40:3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经济学博士毕业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经济学博士毕业论文

篇1

要想准确把握风险的概念,我认为必须从这几个角度出发:

①辨别清楚风险与危险的区别。风险主要和人或组织的行为有关,而危险则不是;

②把握风险的成因。风险主要是客观引起的,客观条件的发生和发展虽然人们无法控制,但可以认识和掌握其规律性,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起到重要作用;

③风险是可能的结果与目标所发生的背离,不同的诱发因素,背离程度不同,在实际工程中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会计博士毕业论文写作难点怎么攻克

④风险负偏离与正偏离,大多学者对风险的负偏离研究居多,正偏离研究居少,但它属于风险收益的范畴,所以也要予以重视,鼓励人们勇于承担风险,获得收益。

1983 年,日本学者武井勋在其著作《风险理论》中,提出风险定义具有的三要素:

①风险与不确定性有差异。

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0-145 -03

一、引言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学科(一级学科)① 与工商管理学科(二级学科)各专业的专业核心基础课,计量经济学在两个学科的课程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目前,计量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一起成为我国高校经管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必修课程。有效的计量经济学教学,能够满足学生后续进入研究生领域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本科期间的科研活动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需求。但计量经济学发展至今,形成了诸多的理论,因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根据不同专业特点确定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就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也成为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计量经济学的框架体系

根据计量经济学的学科特点以及研究数据的特点,一般计量经济学学科主要分为经典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以及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各部分涉及的主要内容有:

(一)经典计量经济学板块

经典计量经济学主要包括:A1计量经济学概述、A2计量经济学发展历史、A3一元线性回归模型、A4多元线性回归模型、A5线性回归模型基本假定放宽带来的问题以及处理(异方差性、序列相关性、多重共线性)、A6联立方程计量经济模型、A7虚拟变量模型、A8滞后变量模型。

(二)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板块

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板块包括:B1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B2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B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B4向量自回归模型。

(三)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板块

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板块包括:C1混合回归模型、C2 变截距模型、C3变系数模型。

三、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探讨

(一)培养目标的比较

在我国按学科门类分,经管理专业主要分为管理学一级学科以及经济学一级学科,工商管理学科是管理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199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讨论并确定了高等学校经济学门类各专业的共同核心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和国际经济学共8门课程。而对于工商管理类学科,并没有文件或会议把计量经济学作为其核心课程,但多数高校都把计量经济学作为工商管理类学科的专业基础课。但经济学与工商管理学科在培养目标中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对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目标也存在较大差异。

(二)学生培养能力的差异

一般来说,经济学学科侧重培养学生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以及经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工商管理学科的重点在于研究赢利性组织的经营活动规律以及相关的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以及技术的管理类学科。在我国,工商管理类学科下设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会计学(审计)等专业。

(三)教学内容的差异

从培养目标上看,经济学培养较为宏观,特别是要求学生具有分析、预测经济的能力。而工商管理学的培养目标较为微观,学生侧重于企业管理相关理论的学习,因此培养目标侧重于微观个体。在此背景之下,对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内容的要求也不同。

一般来说,经济学科的研究数据都为宏观数据,大都是时间序列数据或面板数据,而工商管理学科一般的研究对象为企业或者消费者等个体,侧重于截面数据。特别是工商管理学科中的某些学科如市场营销,侧重于问卷调查,会广泛运用到哑变量,因此两者的教学内容必须有所差异。

四、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设置的策略选择

(一)学时设置

一般来说,工商管理学科对计量经济学的要求相对较低,而经济学类由于预测等方面的需要,对计量经济学要求相对较高,因此经济学科计量经济学一般设置为3学分,按16个教学周,合计48学时;工商管理学科一般设置为2学分,按16个教学周,合计32学时。

(二)数学基础

计量经济学是对数学知识要求非常高的学科,计量经济学一般在学生学习完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后开设,因此一般大都在大二下学期或大三上学期开设,而此时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遗忘都较为严重。一般需要设置4学时的数学基础课程。数学基础一般围绕:概率论基础、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统计量及其概率分布、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这些数学知识伴随计量经济学学习的始终,因此务必加强学生对这些基础数学知识的复习。

(三)经典计量经济学

经典计量经济学主要涉及计量经济学的课程导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异方差性、多重共线性等教学内容。该部分教学内容多,难点、重点也多,也是学习其他计量经济学板块的核心和基础。因此是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学科学生必须学习的重点。但在A7的子版块中,由于工商管理学科学生在科研活动中一般的研究对象都是个体,因此他们对哑变量数据的处理要求非常高,该板块对经济学板块做介绍处理,而对工商管理学科的学生必须重点来讲,如LOGIT、PROBIT检验等。这个板块大约占教学内容50%。

(四)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

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包括:平稳性检验、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等。该板块是计量经济学的高级阶段,也是经济学科进行预测、时间序列数据检验的主要方法。因此在经济学学科必须重点介绍。在工商管理学科,一般只做基本介绍。

(五)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

面板统计是计量经济学中比较难的板块,对本科生来说属于较为复杂的板块,但经济学学科的学生在毕业论文涉及中往往会用到该板块的知识。因此该板块在经济学科中做较为详细的讲授,而在工商管理学科中只以介绍为主。

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如表1:

五、计量经济学上机实验内容设置

(一)课时安排

计量经济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特别是计量经济学涉及到上机操作,因此必须安排好实验学时。从教学的时间来看,经济学学科适合安排8学时的上机实验,而工商管理学科安排6学时的上机实验。

(二)教学内容安排

上机实验的教学内容有:

D1:包括计量经济软件的基本操作(如数据录入、编辑等)、一元线性回归的基本操作、多元线性回归的基本操作等;

D2:数据异方差性、序列相关性、多重共线性的检验以及处理

D3:时间序列数据平稳性检验(ADF)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

D4:面板数据的基本检验与操作。

(三)具体实验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具体实验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见表2:

六、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其他建议

(一)重视计量经济学的课下实验

计量经济学是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学完了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以后,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来实现对数据的各种处理练习。每个计量经济理论都需要通过上机实验来进行巩固。但从现有的教学时间来看,不可能都对计量经济学的实验都进行统一的上机安排。因此必须重视对学生课下上机实验的要求。教师应该将需要学生掌握的上机操作编制成讲义,供学生课下练习,并安排好答疑工作。

(二)重视对计量经济学的应用性的考核

计量经济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师在对计量经济学的考核中,除了重视对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的考核以外,应重视对计量经济学实践能力的考核。在考核过程中,上机操作、课后作业、计量经济学应用论文等都应该成为考核的重要方式,这样才能摒弃学习该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死记硬背的现象。对于本科生来说,甚至可以用上机操作考核取代传统的闭卷考核。

(三)重视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对经济思想的灌输

计量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但计量经济学绝对不是单纯的“数字课”。教师在对基本理论介绍完毕后,要用真实的案例数据进行相关的演示,演示前必须交代好数据以及相关模型的经济学背景,检验结束后,必须对该案例反映的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进行总结。这样能够让学生明白计量经济学的学习目的,不能让学生单纯地把计量经济学理解为数学课。

(四)重视教材的选用

计量经济学在我国引进比较晚,在师资、教材方面都存在诸多不足。在我国,计量经济学的教材分原版教材、翻译教材以及国内原创教材。原版教材由于价格昂贵,对英语水平要求高,一般都被选用研究生教材。翻译教材一般篇幅过多,也不适合作为本科生教材。因此一般本科教学大都选用国内原创教材。国内教材的案例数据一般都来源于中国经济问题,方便教学,也能更好地反映中国的经济问题。但国内原创教材大都存在篇幅过短、错误较多等问题,因此教师在选用教材的同时,应考虑编制相关的学习讲义,供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

(五)重视计量经济学的规范性教学

计量经济学应用型比较强,在学生今后的毕业论文、科研活动中会频繁用到计量经济学工具。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过中,要重视规范性方面的教学。如许多学生会出现如下错误:撰写回归方程时不写∧符号;撰写回归模型时没有误差项ε;有的学生混淆显著性水平和置信度两个概念等等。这些规范方面的错误虽然不会引起误解,但却导致读者对论文形象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计量经济学的规范性方面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洪永淼.计量经济学的地位、作用和局限[J].经济研究,2007,(05):139-153.

[2]李子奈.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决定将《计量经济学》列入经济学门类核心课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09):78.

[3]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篇3

2001年9月,邓亚萍赶赴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原本她更喜欢剑桥,但是她还是选择了诺丁汉大学,只因为诺丁汉大学有全英国最棒的英文系。

诺丁汉大学位于英格兰中部城市诺丁汉,距离伦敦两个小时的车程。诺丁汉大学始建于1881年,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英国著名学府中排名第五。作家DH•劳伦斯曾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如今是这里的骄傲。校长甘贝尔爵士对中国极有好感,曾几度来中国。在他的提议下,诺丁汉大学每年都专设20个只提供给中国留学生的全额奖学金名额,帮助他们攻读人文学科的博士学位。

后来被聘请为诺丁汉大学校长的原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在诺丁汉校园里见到邓亚萍,杨校长问:“亚萍,你到诺丁汉来干什么?”亚萍说为了使中国人在国际体育组织中有一席之地。

杨校长告诉亚萍:

“我有幸作为诺丁汉校长主持很多仪式,凭王室给我的权杖来行使我的权力。我最感到自豪的是,每次我坐到这个台上的时候,校园里就升起五星红旗,在英国的大学里升起五星红旗是很罕见的,每次我看到这面五星红旗都会感到自豪。有一次一位华侨会会长江凤翔,他一定要请我吃饭,他说自己是60多年前来到英国的,问我,你知不知道我来的时候英国人叫我什么,叫我‘清人’,不叫我华人,没有想到现在这里最有名的大学中间的唯一一套衣服、唯一的一顶金边帽给真正的华人戴上了。”

亚萍听了很受触动,她惊讶的发现,一个人如果做得好的话,力量可以有这么大。

邓亚萍觉得自己比较适合做一些有关于体育的、国际交流方面的工作,但自身的知识储备不够支持自己将来的道路,于是她决定攻读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女子体育硕士学位,以便能在国际体育运动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她同时也希望通过在国外学习,更好地向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介绍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认可中国,让世界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亲眼见到中国体育健儿的魅力。因此,硕士学位邓亚萍非拿不可,而且一定要在国外的大学里拿到。

从小学生到英国研究生

在英国,修硕士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类似于应试教育。上一门课考一门,直到通过所有课程;另外一种是跟导师做课题研究,研究结束后做论文,如果论文通过就可以毕业,权衡之下,邓亚萍考虑到自己的时间紧迫,选择了第二种办法。

一开始,邓亚萍的导师对她并不太了解,只知道她是著名的中国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的导师没有收过运动员研究生,而诺丁汉也没有收奥运冠军的先例,因此,他有些不放心,担心一个运动员是否能顺利完成硕士学业。邓亚萍恳切地对导师说:

“我可能比您的其他学生基础要差些,别人能听懂的课程,我可能要多听一次甚至多次,别人可能需要一年完成论文,我可能需要一年半甚至两年。但请您放心,不管费多少力、多长时间,我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顺利完成学业。我是那种很要强,性子也很犟的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好。”听了这些话,导师一脸惊讶,随即又转为赞叹。

于是他欣然给邓亚萍定下了当代中国研究方向的参考书单,还信任地拍了拍她的肩膀。他没有给邓亚萍一丝世界冠军的特权,同时更没有给她一点对运动员研究生的歧视。

邓亚萍是那样说的,也是那样去实践自己的诺言的。在诺丁汉大学,她面临的是比在清华大学更具挑战的现实情况。不仅仅是全英文的授课环境给学习带来的困难,更主要的是这里与国内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虽然每一个学生都有导师,但并不能经常见面。而且导师往往只提供给学生一个阅读书目清单,学生只能通过自学来掌握课程内容,学生还要自己到各图书馆或各个大学找书。有了问题才会和导师预约见面,讨论答疑。

刚开始时,邓亚萍很不习惯,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尤其她学习的方向是“中国当代研究”,这是一个在英国比较冷门的专业,即便是在图书馆里也很难找到相关材料。因此,在这方面她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过,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让她学会了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下迅速找到实现目标的办法。

邓亚萍不仅充分利用上课时间,课后也丝毫不懈怠。她深知自己的课业基础差,因此每天课后定期赶到另一个老师那里去做个别辅导,这是学校针对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特别安排的单独辅导时间。

按说学校安排的课程已经饱和,每周天天有课,周末的作业也不轻松,做完作业还要准备下一周课程。但邓亚萍还是觉得自己学习的时间没有充分利用好。诺丁汉大学确实对我们的世界冠军照顾得比较多,除了有老师的单独辅导之外,还针对她的社交活动多,经常要用英语发言还特别给她开了许多小灶。每次开会前,老师都要帮助她准备发言材料,纠正她的语音语调和演讲的方式方法。另外,学校还专门为亚萍开了一门课,教亚萍如何用英语进行采访。老师开玩笑地说,从她学习的劲头就可以看得出她是一个世界冠军。

邓亚萍打球时,两眼裸视都是1.5,可自从上大学,视力下降很快,一只眼只剩下0.6,只得配了一副眼镜戴。由于睡眠不足,她上课总是犯困,恨不得用根棍儿把眼皮撑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她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摸索出一套合理的时间安排。

除了上课,邓亚萍天天骑着自行车往返校园与住所之间,她的同学都很惊讶,说:“怎么世界冠军也骑自行车啊?”她总是笑笑:“世界冠军也是普通的人啊。”后来她开上了车,那是诺丁汉大学一个比较要好的同学回国前送她的,她在校园里只开了两圈就上路了,胆大而心细。有了车,省出不少时间。

诺丁汉大学的英语老师劳娜,和邓亚萍交往好几年,她很惊讶邓亚萍这样的奥运会冠军和世界冠军,却如此谦和平易,甘心做一名普通学生。

亚萍太忙了,忙得终日与一台笔记本电脑相伴,不过长年累月和乒乓球拍打交道,竟也练得一手十指如飞的本事。没想到这也帮了打字的大忙,手指十分灵活,控制力很好;打球练就的手腕的灵活性,打字也如鱼得水,亚萍的论文就是这样敲出来的。

那电脑还是她几年前参加运动员卡拉OK大赛得的奖品呢,可现在她已经顾不上唱歌了,当年她得奖唱的歌儿是“我的未来不是梦”,现在是她实现梦想的时候了。

总有外国人问亚萍:“你们中国女运动员的成绩为什么比男运动员好?”开始亚萍也没在意,问的人多了,亚萍对觉得这个问题的确值得研究。于是亚萍根据自身经历结合所学专业,把硕士毕业论文题目定为《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论文分析的案例用的是中国女子乒乓球队。

功夫不负有心人,邓亚萍终于完成了3万5千字纯英文的论文――《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这一论文,邓亚萍的导师最终没有改动一个字。论文以翔实生动的材料和清晰有力的论点论述了中国妇女及中国妇女体育的巨大发展和变化。提出了关于中国体育今后发展的建议。

考官的一致结论是:一次通过!这时,导师才透露了当年的担忧:“收你时,不知你能不能完成。现在,你给我上了一堂很好的课。”

2002年12月22日,邓亚萍如愿获得硕士学位,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这篇《从小脚女人到奥运会冠军》论文正式出版,萨马兰奇先生亲自为这本书作序,称赞她“拥有了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并且将这篇论文也收藏到国际奥委会的博物馆。

从1997年进入清华起,邓亚萍已校园度过了近六个春秋,将小学学历变为研究生学历。

回首这些年她付出的努力并不亚于打球,每一步都走得很辛苦。但海外生活为她打开了一扇门,她的眼界更加开阔了。

再回剑桥读博

2003年初,邓亚萍学成回国,成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一名工作人员。当她到老家河南考察的时候,她收到了剑桥攻读博士学位的录取通知书。

对亚萍做出的选择,原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和党委书记李志坚非常支持。他们觉得,这已经不是邓亚萍个人的事,中国运动员读到博士的不多,能拿到国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的更少,他们希望邓亚萍不仅在乒坛上能成为运动员的榜样,在学业上也能成为中国运动员的榜样。

于是,邓亚萍如同一个不知疲倦的长跑运动员,又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开始了新的一轮拼搏――攻读剑桥经济学博士,她的研究方向是“2008奥运会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虽然邓亚萍的英文水平有了飞跃式的提高,但是攻读剑桥经济学博士对她来说更为艰难,邓亚萍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她学习异常刻苦,感觉特别辛苦,但效果并不明显。但邓亚萍暗暗鼓励自己:要拼搏、拼搏、再拼搏!做学问与体育训练一样,没有任何捷径可寻,更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儿。为了赶功课,邓亚萍起早贪黑,每天只睡几小时。慢慢的,邓亚萍习惯了剑桥的学习方式,对课业变得得心应手了。

从一开始,亚萍就结合自己职业选定了研究方向:“2008奥运会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邓亚萍在剑桥的导师彼德•纽伦是一位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已经研究中国经济30余年,他深知2008年奥运会对拉动中国经济的重要性,因此对邓亚萍选择的研究方向“2008奥运会对当代中国的影响”表示了极大的赞赏,认为有极高的经济研究价值。而邓亚萍也希望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发掘奥林匹克的商业价值,寻求奥林匹克发展的原动力。

作为北京奥组委的成员,邓亚萍不可能长期在剑桥专心读博。于是,导师特地批准她回国,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因为回国不仅能为祖国服务,也能为论文收集第一手珍贵的材料。

2003年2月24日,邓亚萍回来了,为了完成奥运会举办的前期繁杂的准备工作,邓亚萍回到北京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每天早上起床后,她便匆匆忙忙从北京城南的家赶往北京奥组委上班,下班后她必须全力投入到博士生的学习当中。每个学期导师都会给她布置具体的方向以及阅读书目。而邓亚萍要定期用电子邮件向导师汇报学习进展和心得,并且还需要时常从北京坐飞机赶到英国,去剑桥大学将研究成果交导师评审,讨论下一阶段的学习方向和任务。这样高负荷运转的生活对邓亚萍来说,过得充实而又满足。

2004年春节期间,为了赶写论文,邓亚萍放弃与亲人团聚的机会,回到剑桥。为了节省时间,赶上进度,她买来一堆速冻饺子,足不出户地把自己关在家里整整写了20几天,没有下过楼。超负荷的伏案加上旧疾,诱发了颈椎病,整个头不能自如转动,她仍然坚持查阅资料和写作。清华外语系吕老师到英国办事,特地赶到剑桥去看望邓亚萍,看到她别扭地歪着头坐在电脑前,心疼得掉了眼泪。

由于在北京奥组委工作繁忙,邓亚萍还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取得博士学位:“我现在正在努力写论文,至于什么时候能完成我也不能确定。从1997年到现在,我经历了十年寒窗,可能读书的时间要比十年更长。”

篇4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的一位人士评价说,有着哈佛教育背景的樊纲,对中国宏观经济有比较系统的研究,目前中国经济运行遇到的挑战日益加剧,决策层需要樊纲这样的学者能给出独立、有见解的建议。

“可以说是众望所归。他是中国学者中最早对西方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对历史上的一些争论进行系统整理的经济学家之一。”一位央行现任货币政策委员评价说。

对于自己的任命,樊纲解释说,自己是一个比较均衡、比较专一的人,一定会对得起新角色赋予自己的使命。

这一任命也使人们重新关注他的一些观点。

在汇率问题上,樊纲认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是中国的最佳选择。他反对人民币快速升值,也不认为国际失衡问题完全应由中国承担责任。而对于投资与社会总需求问题,樊纲则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出现了骤冷的苗头,投资增速下降过快的现象要引起警惕。他认为,目前央行货币政策决策的最大矛盾在于:如果为缓解流动性过剩而采取继续加息的措施,将刺激境外资金流入,从而再次加剧流动性过剩的状况;而为了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而降低货币市场利率,又将导致境内银行收益的进一步收窄和贷款冲动的进一步加大。

在樊纲看来,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趋利避害、如何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的一门科学。它可以用来解释一切行为与现象,甚至包括形而上的道德范畴,比如诚实。他认为,社会提倡诚实,不仅仅因为它是一种美好的品质,还因为如果一个社会的运行是建立在每一个公民都诚实的基础之上,这个社会的运行成本将是最低的。

“京城四少”

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对樊纲有很高的评价。“当时,演讲、在外面兼职几乎成为了一种时髦。”钟朋荣说,“而樊纲1987年回国后却一直专注于学术研究”。

在经济学家异常走红的今天,樊纲却一直躲在“书斋”里做他的学问。这让很多人都难以理解。

“我想揭开‘中国问题’之结,想用自己所学、所‘悟’的一些东西去尝试一番。”谈及此事,樊纲显得十分平静,许多问题已经在他脑子里转悠了许多年,很难停下来。

这几年,樊纲基本上是在“书斋”中度过的,学术成果“井喷”而出。其间,他与刘伟、钟朋荣、魏杰一起被称为当时经济学界的“京城四少”。

他在1989年写的博士毕业论文《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与综合》,现已作为中国大陆第一部对各种经济理论进行比较研究的专著,受到了广泛重视;他的早期论文《灰市场理论》亦于1991年荣获中国经济学的最高荣誉孙冶方奖;1992年出版的学术名著《渐进之路――对经济改革过程的经济学分析》,用现代经济学方法对体制变革的性质、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冲突、改革方式的选择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为改革阶段的中国社会经济提供了理论基础……

樊纲与其他三人一起成为中国经济学界中的“黑马”。1992年,他被破格晋升为社科院研究员,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3年成为社科院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之一。在《世界商业评论》评选的2004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经济学家”中,樊纲的名字赫然在列。樊纲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出色的理论阐释者,他的《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与综合》奠定了他在中国经济学界的地位。

“土插队”

开始的时候,樊纲刚刚通过了小学六年级的毕业考试,一年半后“就近分配”进了中学,又一年半后就“初中毕业”了。其实当时没上过什么文化课,数学学到了正负数,英语学了一句“Long live Chairman Mao”(万岁),字母念到第8个(H),然后就是上山下乡。樊纲与经济学相逢为时很晚。

父亲在1957年被划为“”,这就决定了樊纲不能参军,不能作为工农兵上大学,事事都要排在别人后头。1969年,樊纲远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呆就是六年。

在一切能尝试的希望都已经破灭之后,樊纲一生当中第一次自己独立做出一个重大选择:以“投亲靠友”的理由,转插到一个堂哥所在的河北省北部的围场县农村。

从一定意义上讲,当时的转插是选择了下坡路:到村里后第一天参加劳动,就是推小车拉土,那是属于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式的木制独轮车,两千年来未变的生产方式与兵团农场的拖拉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冬天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晚饭一般只是玉米粥,五点钟喝完,七八点钟人就开始饿得发慌了。没有了经济收入,要靠家里接济,没有了同学、好友,唯一的亲戚即堂哥还远在50里外的县里,他闯进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经历了一生中最为沉重的孤独。

但是,虽然他仍在边远的山沟沟里,毕竟河北离北京近了点,而且农民们和县里的干部们不像兵团首长们有那么强烈的关于子弟的概念,对城里来的“有点墨水”的知青,总会给点特殊关照,加上堂哥上上下下的关系和在县里帮他使劲,不到一年的时间,樊纲被借调到县文化馆,专职搞群众文艺的创作。有了读书写字的条件,樊纲感觉自己多少有了点用武之地。

1977年,樊纲在一个公社铸铁厂作为县文化馆的创作人员体验生活时,从收音机里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当晚就赶回县里与亲友商量。这一年他考上了河北大学经济系,自此跨进了经济学门槛。

“洋插队”

“最难忘的两大经历,是土插队和洋插队,即下乡与出国。知青下乡,那时候完全是两眼一抹黑、没有出路的生活。我们在国营农场开拖拉机,后来到农村干活,推的小车还是木头轮子的,上千年前也是用这个。出国则是震撼,学术上知道了经济学之大、之广、之深,去人家的超市,才真正明白我们的经济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樊纲说。

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樊纲以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访问研究员的身份赴美留学。

很少有人想到,这个后来的经济学家,却也当过一段不太合格的学生。

樊纲为自己预定的目标是要多上点课,学习知识,因此从一开始就到哈佛大学去旁听研究生的课程。樊纲虽然在大学里就比较扎实地学习过西方经济学原理课程,硕士研究生读的也是西方经济学专业,基本原理都已掌握,但跟起来仍然吃力得很。当时,他并非是正式注册的学生,可以不读书不做作业,甚至可以不去听课,轻轻松松当一个访问学者,四处走走,增长些见识,写些东西。好几个月的时间,就这样在似有压力似无压力、似学非学之间溜掉了。

篇5

一、问题背景

楚雄彝族自治州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是我国仅有的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地处滇中高原,位于云南中部,地形复杂、地势雄奇、江河纵横,境内因乌蒙山余脉逶迤于东北、百草岭雄歭于西北、哀牢山绵亘于西南、金沙江自北入境浩荡东流、礼舍江顺哀牢山蜿蜒南流,而有“三山鼎立、二水环流”之称。全州地处北纬24°13′到26°30之间,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季节变化不明显,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季节分明,霜期短、日照充足,年降雨量偏少,因地形复杂,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年均辐射量125~135千卡/平方厘米,年均相对湿度69%,年均降雨量800~1000毫米。楚雄彝族自治州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堪称天然人类历史博物馆和古生物宝库。境内有以一亿八千万年以前的禄丰恐龙化石为代表的古生物和距今170万年以前的‘元谋人’为代表的古人类和以彝族十月太阳历为代表的古文化等丰富的“三古”旅游资源。楚雄州的彝族医药具有三早一多的特点(民族药普查最早、发掘彝药文献最早、出版彝族医药专著最早、研究彝族医药成果最多)。“现存于北京图书馆、台湾、日本、美国、德国等海内外的彝医药文献大都出自楚雄州。”“楚雄全州辖9县1市,2015年总口272553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35.7%,主要有彝、苗、傈僳、回、哈尼、傣族等25种少数民族。境内东西最大横距17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47.5公里,全州总面积29258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2%,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半山区。文化程度不高,市场经济发展缓慢,贫穷、落后、科技含量低,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工业基础单一和脆弱,思维观念落后,是楚雄经济的主要特征。经过38年的改革开放,楚雄州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加之中国政府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中国政府把云南省政府列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云南省政府又将楚雄列为云南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楚雄)基地”,为楚雄州生物彝药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外部环境。2016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多重困难叠加的特殊挑战,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州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面对楚雄彝州经济当下的困局,仅从需求侧着手已经很难有所突破,供给侧与需求侧双侧入手改革,增加有效供给的中长期视野的宏观调控,才是结构性改革。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奋斗目标,全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全州呈现经济平稳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医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42.98亿元,增长7.7%,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6.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9.7%。符合“一带一路创新”发展现代彝药经济的突破口,有利于促进彝药经济繁荣与区或经济合作,共同发展。

二、研究的问题

《楚雄天然生物彝药产业发展研究》这一课题系特指楚雄彝族自治州辖区内就天然生物彝药产业发展研究中涉及到的发展规模化种植业、制药业、加工业、市场营销、彝药品牌等为核心所进行的经济发展研究,在对产业发展趋势构成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综合思考和彝药市场经济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为楚雄州天然生物彝族医药重要骨干支柱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发展思路。

三、研究的目的

笔者父辈出身于云南省双柏县哀牢山一个民间中医世家的环境影响下,深知农村文化教育、科学枝术、市场经济发展落后,农民缺医少药、增收致富非常困难,所以奋发读书《医药、教育、哲学、MBA工商管理硕士、法学博士专业》。笔者全心全意为人类造福、建设国家、发展企业经济报效祖国的心愿始终坚定不移,全身心致力于教育、中西医药、农业、企业经济、法学、科枝创新的发展而积极努力奋斗,时时想着,应积极投入楚雄彝药产业经济发展研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但又时感知识智慧不足,因此,笔者考入澳门大学在职MBA工商管理硕士三年的学习毕业后,又考入中国政法大学在职民商法博士专业三年的学习毕业。哈佛有句名言称之为:“为增强智慧走进来,为报效祖国走出去!”笔者特别是对楚雄天然生物彝药产业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创新彝药市场新经济等领域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其目的是为楚雄天然生物彝药产业研发更好的适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共建彝药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云南省医药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实施楚雄州政府发展彝药产业提供理论依据,指导该产品健康有序地开发,努力把该产品培植成集天然药物种值、制药、加工和营销、彝药市场经济为一体的新的现代生物医药经济支柱优势产业和做出彝药品牌。研究本课题的同时,笔者在认真寻找资料分析研究和国内、外医药市场营销和市场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密切联系楚雄彝药开发现状及其发展潜力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研究。力图为全州各族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全州的市场经济繁荣做出笔者应有的贡献。

四、研究的范围和限度

寻找资料分析研究和国内、外医药市场营销和市场经济现状及复合增长率为26%。相较之下中国仍有较大整合空间。今后的一个时期世界药品将以8%的速度增长,显示出良好的成长性。2013年整个中国药品消费市场总规模达到11463亿元人民币,首次突破万亿规模。2016年中国医药行业发展回顾2017年中国化药总体市场预测已向1万亿元以上迈进。2015年,楚雄州生物医药产业实现总产值63.02亿元;力争到2020年,楚雄州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增加值100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民族医药产业集群基地和民族医药融资上市孵化基地。中国已全面运行在与世界医药市场经济轨迹中。我国作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医药市场,无疑具有强颈的市场潜力。随着楚雄天然生物彝药管理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展望2017年,楚雄天然生物彝药品种在贯性作用下继续升温,刚性需求将推动着滚滚车轮前行。

五、结论及建议

笔者从理论到实践再到认识以后,经过市场经济调研的基础上收集资料,用科学方法,对楚雄天然生物彝药产业的基本情况及成长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楚雄天然生物彝药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彝药产业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发展楚雄天然生物彝药产业是事关楚雄州国民经济增长及彝州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发展潜力巨大的重要骨干支柱产业。第二,已把涉及天然生物彝药产业建设发展相关的科学数据,理论依据、实践成果,经验总结。产业发展情况等从理论的高度首次进行了系统论述,为产业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第三,产业研发符合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符合“一带一路”发展现代彝药产业经济的突破口,符合云南省楚雄州产业结构调整政策,顺应了中国加入WTO和“国药”走出国门的时代潮流,符合楚雄州政府“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工业强州,农业富民”的经济发展战略,已具备产业研发的基础条件。第四,楚雄天然生物彝药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38家中药企业全力以赴进行GMP技改,已具备产业的基本条件,研制开发的彝族新药数十种,彝州有关部门将更近一步全力扶持制药工业龙头企业发展。产业已形成以市场经济为目标,多种经济成分共存,贸工农一体化,集科研攻关与彝药开发,已形成多门类综合协调发展的生态型经济产业。第五,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种植基地规模小,发展后劲不足,种植农户GAP种植意识淡薄;二是投融渠道不畅,技改资金严重匮乏,三是制药企业缺乏名牌产品和创新力不足,竞争能力脆弱,四是产业发展高端人才数量严重不足,高层次复合型专门人才奇缺;五是市场开拓滞后,营销队伍力量薄弱,支撑体系尚未形成;六是种植、药制加工、市场开拓、营销等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发展链;2016年楚雄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以及国家总局、省局的相关要求,及时对未能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版)》的三家药品生产企业进行了停产核查,防止药品生产企业的违规生产。笔者建议:一是建立“公司+基地+科技+农户”的产业种植链,使种植业形成大规模;二是改制认证完成GMP的制药企业与国际制药标准接轨,在国内、外市场上销售;三是尽快加强产业发展以产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的创新体制为建立“彝药重点名牌战略,提高市场占有率;四是建立大型彝药中药材交易批发市场,发展提供大的市场环境;五是加强信息化网络系统;六是要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以产业持续发展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为战略,打入国内、外市场有利于促进彝药经济繁荣昌盛。

作者:彭万泽 单位:昆明万泽教育培训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H(huang)黄津孚编著.《学位论文写作与研究方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2]Y(yan)严诚忠主编.《MBA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学期论文精选》,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

[3]Y(yuan)袁鸿鸣著《MBA毕业论文精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一版.

[4]X(xie)叶振东主编.《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1995年12月第一版.浙江大学出版社.

[5]L(liu)刘巨钦编著.《经济管理类学生专业论文指导》.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

[6]S(shu)舒畅编著《加入WTO就这样办好公司》.中国致公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7]C(cha)查尔斯•希尔(chqrlesW.L.Hill)著.《今日全球商务》,机械工业出版社.

[8]J(jiang)姜恒雄主编.《现代企业战略管理》,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中心(实用案例教材),西苑出版社.2003年8月.

[9]W(wang)王洲编著.《哈弗商典-经济管理学》延边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

[10]Z(zhang)张卫峰撰写.《求实杂志》中国社科院出版社.2003年第4期.[11]M(man)《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12]F(fei)[美]•菲利普•科特勒著.《市场营销管理》,1997年第二版中国人民出版社.

[13]W(wang)王福晋著.《人力资源管理》,2001年石油工业出版社.[14]M(man)[美]•曼昆著《经济学原理》下册,199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207-02

一、引言

我国市场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高层次的资产评估人才。自2004年教育部首次批准南京财经大学和内蒙古财经学院设立资产评估本科专业以来,越来越多院校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纷纷设立了资产评估本科专业。近年来,围绕资产评估专业建设问题,相关各方展开了积极研讨,所达成的共识之一是资产评估作为一个实践性要求很高的应用型学科,在人才培养环节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然而如何通过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尚处在探索阶段。本文结合我校及兄弟院校人才培养情况,探讨资产评估专业的实践教学问题。

二、本科资产评估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资产评估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分为四大类:认知性实践、专业性模拟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这些教学活动虽然对实践能力培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总体来看效果不是很理想。

认知性实践通过到评估机构的短期参观、考察,达到对资产评估行业状况、资产评估业务、资产评估理论与方法有初步认知的目的。但由于时间较短,或者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最终往往是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专业模拟实验通过课堂集中教学的方式,对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资产评估活动进行模拟,从而使得学生对评估实践有感性认识,并将评估理论和方法与评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以便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尽快适应评估实践的需要。专业模拟实验是提高实践能力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但目前国内高校还面临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缺乏合适的模拟实验教学软件、缺乏合适的模拟实验教学教材、缺乏合适的模拟实验教学师资。

毕业实习是通过在资产评估机构的学习和操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分析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由于学生毕业实习往往和就业结合在一起,因而,许多学生到签约单位而不是评估机构实习,或者并未从事资产评估方面的实习。

毕业论文旨在对学生全面运用所学评估理论及相关专业知识、技能进行综合性训练,以调查研究、案例分析、方案设计等形式,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提高学生的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各高校评估专业论文完成情况看,目前仍然偏重理论研究,解决评估实际问题的较少。

三、资产评估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构建

资产评估实践教学旨在通过评估实践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将资产评估理论和评估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零距离”的实践体验,缩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资产评估工作的适应性,实现资产评估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无缝”接轨,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

根据资产评估实践教学目的,可以构建“专业认知―课程同步实验―综合模拟实验―实习基地实习”四个层次的资产评估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其基本构造如下图所示。

资产评估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将评估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四年本科教育之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其中第一层次是资产评估专业认知实习,第二层次是课程同步实验,第三层次综合模拟实验,第四层次是实习基地实习。

1.所谓“专业认知”,就是针对资产评估专业新生缺乏评估意识和评估概念的状况,通过参观评估机构、评估现场以及专业老师或评估师的讲解,使学生能够了解资产评估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对资产评估活动有感性认识。

2.“课程同步实验”是学生在完成专业认知的基础上,在学习《房地产评估》、《机器设备评估》、《无形资产评估》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同时,通过同步实验,掌握相关资产的评估特点和评估技巧。

3.综合模拟实验是学生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后,通过完整评估项目的模拟,让学生作为一个评估人员,综合运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按照评估程序,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确定合适的评估参数,得到最终的评估结果。评估项目宜选择股权价值评估,方法涉及资产基础法、收益法和市场法。

4.实习基地实习是学生完成了校内课程学习后,集中时间到实习基地实习。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全程参与实际评估项目,为在校学生向评估人员角色的转变提供铺垫。同时,在实习过程中发现评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毕业论文(实习)的撰写提供相应的素材。

四、资产评估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构建

为在教学中落实上述课程体系,取得理想的实践教学效果,必须要建立相应的保障体系,包括教学管理保障、教学条件保障、师资队伍保障等。

1.教学管理保障。为规范实践管理,应建立完善、可控的资产评估实践教学管理保障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质量监控体系、成绩考评体系,涵盖实践教学的所有环节。

质量评估体系以实践教学成效为本,制定专业认知、课程同步实验、综合模拟实验、实习基地实习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管理文件以及实践教学质量标准。

质量监控体系强调实践教学的事前、事中、事后监控和反馈。事前监控注重实践教学的前期准备,如实验场所、实验人员的安排和落实;事中监控注重实践教学过程的监控,如教师和学生的到位情况、教师指导情况、现场纪律等;事后监控注重实践教学效果的监控,如成果性材料的质量、学生成绩分布状况、教师成绩评定合理性等;同时注重实践教学过程的反馈和教学效果的反馈。

成绩考评体系应根据实践教学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成绩考评方法,将考评的重点放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成绩考评方法以出勤和最终报告或作业作为考核重点,其结果往往导致学生“出工不出力”,成果性材料东拼西凑、弄虚作假等,因此,在传统考评方法基础上,更应强调学生在实践过程对评估理论和评估知识应用的考核。

2.教学条件保障。教学条件保障主要是涉及实践教学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应具有满足资产评估实践教学的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备。硬件除了在性能上需要满足一定要求外,在数量上还应该留有余量,以防止可能出现的计算机故障。

软件配备是目前实验室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市场上的资产评估软件有鼎信诺资产评估系统、资产评估大师、AE99资产评估项目管理系统、创新资产评估软件系统等几种,综合比较分析,鼎信诺资产评估系统具有教学版本,对于资产评估实验教学比较最适合。

实验教材比较理想的是由郭昱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的《资产评估模拟实验》,该教材以真实评估项目为基础,模拟资产评估活动的每一环节,将评估项目中评估人员所做的主要工作通过文字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以评估人员的身份来完成相应的评估工作,其中,凡涉及评估理论和方法应用的关键环节,让学生自己按提示设计完成。目前国内许多高校使用该教材,普遍评价很好。

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应慎重选择评估机构作为实习基地。评估机构应具有一定的规模,能够接纳足够多的学生实习;同时,要运作规范,带教老师的实践能力和业务水平能够胜任实践教学的要求。

3.师资队伍保障。目前在财经类高校从事资产评估教学的专业教师中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相对缺乏,这对于资产评估实践教学的开展十分不利。为保证实践教学效果,必须建立一直熟悉评估业务、教学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乐于教书育人的“双师型”资产评估实践教学队伍[1]。

首先,应重视高校教师的实践教学工作,在职称评定、绩效考核中适当向实践教学教师倾斜,建立具有吸引力的实践教学激励机制[2]。

其次,合理安排校内教师的任课时间,鼓励校内教师“走出去”,到评估机构践习,参与实际评估项目,了解与掌握资产评估活动的具体程序、方法。

最后,建立“产学”合作机制,将校外资产评估界的精英“引进来”,进行实战授课。

五、结语

实践能力是资产评估专业需要培养的至关重要的能力,由于资产评估本科专业设立时间较短,人才培养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并没有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这就需要相关院校进行不懈研究以及积极探索,从而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篇7

6月末的一天,陈志武带着夫人和两个女儿回到故乡――隶属湖南株洲的茶陵县。正是连场暴雨之后,他们被堵在公路上。这使得他有机会重新打量路边的一个农场。高中时代,他每个学期的绝大多数时间都住在这里, “把山上原生的树砍掉,再种上果树。现在,那些树都没有活下来,我们那么多的岁月就这么白白浪费掉了”。

与个人历史的不期而遇,让对历史――“世界近代史、中国近代史,特别是中国的金融和经济史”非常感兴趣的陈志武再一次体会到自己研究的意义: “了解过去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证券业在中国没有发展起来,为什么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和金融的发达程度不一样,甚至于像今天或者是70年以前,不同省份民间的借贷利率和金融交易的程度都差别这么大,这些都是我想要弄清楚的。解释这些问题,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今天的中国社会是怎么走过来的。”

1962年出生的陈志武,对于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是怎么走过来的,有着切身的体会。在茶陵,这个因神农氏“崩葬于茶乡之尾”而得名的湘赣边界小城,这位如今声名显赫的经济学家曾过着普通的农家子弟生活。“我家在农村,上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每天下地劳动或是上山砍柴,一直到1979年上大学。冬天要去二三十公里外的地方砍柴,然后背60公斤左右的柴回家,往往离家还有十几公里,肚子就很饿了。1986年8月,我到耶鲁读书后,经常去纽约。走在曼哈顿的大街上,我就想,几年前,我还在茶陵农村的山沟里扛柴呢,这些年的变化还真是蛮大的。”

早年的茶陵生活经历,后来不断出现在陈志武的研究中:谈自由市场的运作时,他会想起跟父母到集市买东西的见闻;谈法治时,他举出自己小时候几乎没见到过警察的例子,说明交通不便过去使中国乡村与正式司法基本无缘;谈诚信与市场浑浊时,他指出,乡土中国的商品市场多以村为单位,买卖双方信息基本对称,讲“诚信”才是理性的选择。

平民家庭的成长环境,也使他对草根阶层有着特别的关怀:“我有5个兄弟,最大的哥哥长我16岁。我读高中时,有3个兄弟已经工作了,所以我就没有像他们那样,必须下地干活来养活弟弟。读大学时,我一个月有9元左右的奖学金,兄弟还可以补助几元,但即使这样,那时每天多花一元钱所带来的幸福感,仍比今天我多花5000元要高很多。这也是我现在研究金融时感触特别深的一个问题――任何社会中,金融的发展都非常重要,即使撇开它怎样帮助企业融资不谈,仅从改善个人生活的角度来说,它的意义也非常大。但是,中国即使到今天,金融、证券还是非常不发达,一个人没办法利用金融工具把一辈子的消费和收入作一个更加平滑的、互相补充的安排,使得自己不至于在年轻、最需要钱的时候最没钱花,年纪大了有了钱,却没时间、精力去享受。”

作为中成长的一代,陈志武的生活也烙上了时代的印记: “我1974年上初中,直到1978年高中毕业,基本上没有怎么在教室里读过书,绝大多数时间要么是在山上,要么是在农田里度过。”1978年,首次参加高考的陈志武落了榜。父母没有给他任何压力,一年复读之后,他考上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前身),修读计算机专业。多年以后,他感慨说,如果父母按中国传统方式管教自己,或许就不会有今天了。“我父母亲都是农民,没上过学,不能给我提供很多建议,差不多我所有的人生决定都是自己做的――从1979年到中南矿冶学院上大学、1983年进国防科技大学读研究生、1986年1月毕业后留在国防科大做老师,到当时申请去美国读书。现在想起来有一点后怕,因为当时甚至不知道一些基本的信息,连报考耶鲁金融系时,都不太了解金融学科是干什么的。”从这个角度看,陈志武觉得,今天农村和城市学生之间知识和经验的差距已经比1979年时大得多:“如果我晚十几年出生的话,今天反而可能没有机会考进重点大学,没办法跟城市学生有一样的起点。”

研究:从未改变的人生方向

1979年,中国的计算机教育尚处于启蒙阶段。随机选读了这个新兴专业的陈志武,一直到1983年做毕业论文时才真正地碰了半年计算机。不过回想大学时代,他仍觉得颇有收获。一方面,他掌握了数学的、工程的客观研究方法,这为他今天研究经济学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与此同时,中国式教学的机械性、不注重应用,也让他体会颇深:“我大学一、二年级一直在学微积分,但从没有搞清楚微分、积分有什么用。1986年我到了耶鲁,学一门资产投资组合的管理课程,在给债券作风险评估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一阶导数可以帮我们控制风险。我突然之间头脑开窍了,这个微分、积分还有这么好的用处。所以这些年,在国内我一有机会跟大学里的老师或者学生交流,总是谈这个感受,希望这种状况有所改变。”

另一方面,他利用那4年把英语学得很好,“那时,有一个同学每天早上回家把当天的《中国日报》拿到宿舍来,我们就轮着看,再就是听《美国之音》,我大学毕业时,读英文的文章就像看中文一样了”。

大学毕业后,多数同学分到了冶金系统的研究所或企业,陈志武则选择了继续读书。他说:“做学问是我的最爱,我几乎从来没有真正想过,除了做学术研究以外,还会去做其他的职业。”在国防科大,他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包括如今在国内社科领域相当有影响的崔之元。1987年,他们合作翻译了肯尼思・阿罗的《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崔之元是北京人,对社会科学非常热衷。我跟崔之元交上朋友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的英语特别好。通过和他接触,看一些书,特别是后来接触到了弗里德曼的《自由选择》、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我慢慢地对以数理的方法研究经济和政治问题产生了兴趣。大概是1985年秋季,我基本上作了一个决定,就是放弃学工程。”

那时,中国的第一波留学热从北京蔓延到了长沙,陈志武也开始准备申请美国的大学。“与社会科学有关的,我申请了耶鲁。另外,我对用数理方法研究医学也蛮感兴趣,所以跟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的一个教授也写了信,他根据我的背景建议我放弃这个念头。同时,我也申请了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

校的一个专业。”但他没有抱任何的希望,因为他无法考托福和GRE。在写给耶鲁的信中,他说,我不知从哪里找到32美元的考试报名费。那时,中国仍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我用英文给他们写信说,我的英文应该还可以,他们相信了。”1986年4月,陈志武收到了耶鲁大学的录取通知,耶鲁每月还向他提供800美元左右的奖学金。

“我在美国的第一年,印象最深的就是发现雪碧怎么这么好喝,那一年,我不知道喝了多少的雪碧。从那以后,我基本上不碰雪碧了。”陈志武还发现,美国大学跟国内的不一样,“国内大学只要期末考好了就行,而美国大学平时布置的作业都要算期末成绩的。快到第一学期期末时我才发现这一点。耶鲁每个学期有13周,我到第8周都没做任何作业,老师给我每份作业都打Later,这对我第一年的成绩影响很大。不过,第二年我就把这个问题纠正过来了。” 1990年,陈志武获得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博士的学位,进入威斯康辛大学任助理教授。1995年,他获聘为俄亥俄州立大学副教授,1996年担任终身教授。在俄亥俄州立大学的4年中,他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地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Economic Review)、《经济理论》(Journalof Econimic Theory)与《金融经济学》(Journal Of FinancialEconomics)等主流学报上,内容涉及资产定价、共同基金、动态股价模型、股票投资盈利战略等领域。1994年,他的论文《人口老龄化和资本市场》获得了默顿・米勒研究奖(以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默顿・米勒命名),《日本基于产出为基础的资产定价》获得了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研究奖。他成为金融资产定价领域最富创造力和最活跃的学者之一,在美国、欧洲包括香港、日本等地的金融经济学圈子里,知道陈志武的人越来越多。1999年,他被请回母校――耶鲁大学担任终身教授。

创业:成功与不成功的公司

随着职业生涯的一步步上升,陈志武身上湖南人喜欢挑战的基因开始显现。1998年,他创办了ValueEngine(价值引擎)公司。“我做了这么多年关于资本市场的研究,蛮有兴趣把这些理论投入到实践中。另一方面,通过创办一个公司,感觉企业家、管理层面对的挑战是什么,也可以帮助我在做研究的时候不至于太超脱。”

然而,这是一次不太成功的创业。“最初,我们想为不同的机构投资者如基金管理公司提供一些分析股票和控制风险的软件和数据库,但是后来发现,做这个蛮艰难的。1999年,公司开始转型,想针对股民大众提供一些分析工具。到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公司的资金来源就比较紧张了,到2001年为止,整个公司大概烧掉了六七百万美元。后来就裁员,现在公司也就四五个全职的雇员,有一点点盈利。之所以没有把公司给停掉,保持员工的就业几乎是唯一的考虑。”

2001年,他又与两个合伙人创办了Zebra对冲基金公司。这只秉持市场中性策略的对冲基金,几乎100%是根据陈志武的模型来判断、操作的。“到目前为止,实际的投资业绩跟我们最初设计的目标总体一致。”Zebra对冲基金现在有十来个全职的职员,客户主要是来自法国等地的机构投资者。今年6月,陈志武又对基金进行了一次重组。两次创业经历,确乎为陈志武的研究提供了帮助:“比如说委托关系,学术界对它在现实经济中的影响研究并不太多。我自己做公司以后就感觉到,它在经济学,特别是金融经济学的理论中受到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由此出发,陈志武格外重视对诚信的研究。

中国样本:解读时的独立与深刻

在两个女儿看来,陈志武和普通爸爸没什么两样。每天,他早晨送她们上学;每周,花半天左右时间处理对冲基金公司的事务;每年,大概有90-100个学时左右的教学任务;除此以外,他的工作重点都放在研究上。

2001年开始,陈志武把研究重点之一转向了中国转型中的市场发展问题。 “中国过去28年一直在经历着三个大的转型,包括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的转型。在世界历史上,同时发生这三个转型的国家不是太多,所以,中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变化,都为做学问的人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实验室、数据库。”

而中国本土的很多学者显然没能把握好这一难得的机遇。陈志武认为:“国内绝大多数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在我看来,学术价值非常低,经济学相对还要好一点。区分一个国家学术领域水平高低的最好方式,就是把这个学科最顶尖的学报跟民间的大众刊物作比较,如果学报上文章的内容和可读性跟大众刊物没太大差别的话,就说明这个学科在这个国家并没有真正成为一门专业性的学问,职业化的研究团队还没有建立起来。翻翻中国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学科的一流学报,你会发现,一个没有受过太多相应学科训练的人基本上能看懂他们在说些什么,在内容、视角、研究方法上,他们写的东西和大众报刊没有太多的差别,这说明这些学科在中国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学问。”

篇8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9138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营销专业作为与市场关联最为密切的专业,更需要做好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意义及必要性也逐渐凸显。综合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教育方式更加多元,有效的创业创新教育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前提,而创新型市场营销人才的输出显得紧迫而必要。只有做好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输出,才能创业带动就业,缓解就业压力,为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1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解决毕业生就业难与市场人才结构之间的矛盾。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人才培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倾向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实践教学、实验模拟等往往被忽略。理论教学占据课堂大多数时间,教师教学方式单调,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气氛枯燥,学生实践能力差,创新意识弱。而市场营销专业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需求迫切,教学与就业产生矛盾。从本质上剖析这一问题,关键在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人才需求不匹配,课程内容与职业要求不相符,学校专业与生产产业无法对接,营销专业毕业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就业难成为不争的社会事实,而企业却也面临高素质营销人员招聘的难题。学生普遍缺乏创新创业的自主意识。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逐年递增,但是就业难及用工荒的情况却越来越严重,这意味着两者的矛盾已经日趋深化。做好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可以缓解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压力,有助于提升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其更加适应市场环境,实现高校学习与社会就业的平稳过渡。

(2)凸显经贸教育创新创业教学的亮点特色。不同于其他研究性高校,经贸教育尤其是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对应用型及创业型人才需求格外关注,因为其专业开设的初衷就是自身应用型创新型办学亮点的凸显,创新创业实用人才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在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后,比学术型人才更受青睐,市场需求也更广阔,对应的福利待遇也高,所以家长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学营销、懂营销,较快地适应社会,顺利地毕业就业。此外,营销专业教学中受教师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理论教学往往只是纸上谈兵,缺乏教学实效性。但是该部分学生却对实践操作课程更感兴趣,而这是营销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有利因素,可以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增强其课程学习的信心,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更好地接受系统教育与培训。此外,调查发现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依然是采用35+05的传统培养模式,也就是三年半的时间是学校理论学习,剩下的半年的时间是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最后的半个学期是学生实习锻炼的阶段。但是现实却是,多数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利用剩下的半个学期找工作,也无法安心实习。虽然也有部分高校在培养计划中引入期末学习环节,但是因为时间短,形式单一也达不到预期目的。因此,做好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突出院校办学特色、服务地方产业经济的必然性选择。

2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1)做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开发。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支持。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可以尝试校企共同参与,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可以邀请企业营销管理人员指导课程设置,而院校的教师可以就自己教学中的困惑等与企业营销专员交流探讨,两者相互补充共同完善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让课程教学更契合就业实际,更契合企业发展需求,让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2)做好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与优化。教学实施的主体是教师,因此教师队伍对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也有着直接而关键的影响。对于院校来说,必须加快导师激励政策的出台,制定导师发展的规范性制度,进一步明确创新创业导师在创业人才培养中的责任与义务,尝试走双师型教师建设之路。一方面从学校里选择优秀的导师鼓励其进入创业基地或者企业深入学习,引导其关注创新,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资金帮扶支持其创新创业活动。不断丰富其创新创业技能知识,更好地组织教学,实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或者新型创业项目中选择优秀的学者代表,在本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的主题宣讲,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也给予其创新创业的启迪引导。通过双师型队伍的建设,让理论教学与创业创新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及个人特长创建创新创业项目,从而带动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引导其自觉地创新创业。此外,做好教师专业队伍技能及素质的培训,定期的教学交流,适当的教学考核,可以提升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动性,从而增强其教学责任感,不断学习完善自我,实现自身素养与教学技能的提升。

(3)努力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的优化。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以有效的环境为支撑,从本质上说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建立在创新创业教育软硬件平台搭建完善的基础之上。对于院校来说,不仅仅要建设创新创业课程的软教育平台,更应该兼顾创新创业类实践教育硬件平台的搭建。通过软硬件的平台支持,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效的环境。此外,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潜移默化地强化其创新创业意识,可以组织主题宣讲,选取典型代表,让企业家走进校园,让创业成功人士进行主题演讲,通过创新创业主题环境的营造实现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勇气与信心的提升,在校内激励并扶持大学生创业,可以协助学生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对其进行政策性的减免等,让学生的创业发展获得内外部环境的支持。

(4)积极做好校外创新创业资源的引进。经过前面的论述,我们不难看出,院校要想真正实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输出,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创新创业资源必须丰富。而单纯依靠校内创新创业资源搭建创业教育平台是远远不够的。引入社会创新创业资源可以弥补校内创业资源不足的缺陷,可以拓展校外创业者的教育资源,着眼于政府创新创业资源的开发利用,让更多的创新创业资源服务于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让学生获得创新创业的项目指导,从而让创新创业思想不断内化。例如,学校可以联合社会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可以设置科技创业孵化园等。同时做好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实现企业内部的创新创业资源的挖掘,配备创业导师及实践导师,让萌芽发展中的大学生创业项目真正落地,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化。

3结论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优势的凸显,各大院校也开始加大对职业教育应用型教育的关注。不同于一般的学术教育,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理应坚持应用性教学原则,做好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与输出,更好地满足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篇9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外国法人组织、个人以及有关国际组织同中国具有法人资格的教育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收对象的教育机构实施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国际合作办学过程中已基本形成了三种人才培养模式,即融合型模式、嫁接型模式、松散型模式。

(一)融合型培养模式

融合型培养模式就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把国内高校的教学模式与国外合作学校的教学模式完全融合在一起。首先,引进对方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和相关教学手段;其次,聘请对方教师来讲课,派遣我方教师到对方进修;再次,引入对方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最后,以双语授课。通过全面引进国外的教学模式,做到在国内培养出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同时也进一步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

融合型培养模式既能很好地利用国外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双方优势,满足人们渴望接受国外高水平教育的需求,又能避免学生在国外学习所要承受的巨大经济压力,使学生逐步适应国外的教学方法,接受国内和国外两种文化的混合教育,最终成为能够融合中西方文化,掌握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精通外语的国际型人才。融合型培养模式对我国充分利用国外教育资源,探索低成本、效果好的合作办学,满足国内对教育的需求是极其必要的,对国内大学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教育水准的国际化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嫁接型培养模式

嫁接型培养模式主要是双方充分保留各自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对方开设课程的评估,互认对方的学分,学生获得双方规定的学分后即可获得双方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目前进行的嫁接型模式主要有“2+2”模式、“1+2+1”模式和“3+1”模式。“2+2”模式就是学生在国内学习两年,在国外再学习两年,修满要求的学分后即可获得双方颁发的有关证书;“1+2+1”模式就是学生在国内学习一年,再在国外学校学习两年,然后再回到国内学习一年,修满要求的学分后即可获得双方颁发的有关证书;“3+1”模式就是学生在国内学习三年,再在国外学习一年,修满要求的学分后即可获得双方学校颁发的有关证书。

专科学生的“2+1”模式是指学生在国内读两年,完成英语课、基础课及部分专业课的学习任务,获得部分学分,第三年到国外学校完成其余专业课和课程设计。这一模式的好处是学生的外语水平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又可利用国外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实验设备极大地提高综合能力。

本科学生的“2+1+1”模式是指学生在国内读两年,完成英语课、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的学习任务,获得部分学分,第三年到国外学校完成部分专业课和课程设计,第四年回到国内完成其余课程及毕业论文。这一模式的好处是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够较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同时还降低留学成本。

嫁接型模式结合了中西方的教育优势,使学生能直接出国接受国外教育,对国外的人文背景、生活方式等有较深的了解。学生除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外语水平,相对高中毕业直接去国外学习而言,可节省很多费用。

(三)松散型培养模式

松散型培养模式就是通过聘请国外教师来我方讲学,我方教师去国外学习、借鉴国外的教学经验,学生去国外短期学习、实习等手段,实现教学与国际接轨的方法。这是一种渐进的模式,也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采用的模式。这种模式可以使高校从不同渠道吸取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目前,为了实现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我国很多高校都采用这种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中西部地区一般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面临的问题

中西部地区一般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至今仍处在等待观望的阶段,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

(一)中西部地区一般高校合作办学意识不强

一些中西部地区高校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懈怠心理,等待观望的情绪严重,求稳怕事;或者将投资收益放在首位,担心合作办学出现矛盾,打破现有利益团体等。

(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缺少充足的项目启动经费

在合作办学中,国内高校和国外教育机构都会考虑经济利益回报问题,许多中西部地区高校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地市高校由于受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在合作办学中往往谨慎投入。相对而言,国外教育机构为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也将合作办学的重点放在中心城市或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与中心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的高校相比,中西部地区一般高校难以寻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

中西部地区一般高校教育资源普遍不足,尤其是地市高校总体上办学历史不长、办学层次不高、办学经验不足、缺乏名牌效应,与重点高校相比难以吸引国外一流大学作为合作伙伴,难以引进高层次的合作对象;对学校所在地学生也缺乏吸引力,许多希望接受国外高等教育的当地学生或选择直接出国留学,或选择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办学的重点高校。因此,中西部地区一般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应认清国际环境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积极采取措施,千方百计争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三、中西部地区一般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解决方案

(一)解放思想,拓宽视野

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迫切需要高校培养具有国际意识的人才。中外合作办学中,外方的动因主要是利用本国过剩的教育资源为他国提供服务,获得经济回报。而我方的动因主要是利用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弥补我国高等教育需求的缺口;通过合作,学习对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培养具有国际意识的人才。中西部地区一般高校目前实力不强,因此应将中外合作办学的宗旨定位在学习外方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尽快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和竞争力,不宜将赢利放在第一位。中西部地区一般高校要紧抓机遇,克服困难,消除不利因素,及早、大胆地进行中外合作办学,争取早日到国际教育市场上展现自我,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

(二)立足自身条件,找准合作对象

中西部地区一般高校可以通过国外的校友、本校的外教、海外热心家乡教育事业的华侨、当地的外事部门等牵线搭桥或通过参加中外教育交流展等途径,与国外的大学或教育机构建立友好关系,开展交流、合作,进而达成合作办学的意向。

中西部地区一般高校在选择合作办学的对象时,要侧重发达国家同类院校中质量较高的高校,选准学科和专业。国外高校有很多种类和层次,合作办学双方的办学层次、办学水准应基本对等,甚至对方的办学层次、办学水平要高于我方,这样才能充分整合双方的优质资源,使双方的合作长久稳定地推进。项目启动初期建议采用松散型培养模式,请对方教师来我方讲课,派我方教师到对方进修,以借鉴国外教学经验,相互交流,相互了解。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之后,双方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相关教学手段和培养方案等就可以进一步取得一致,这时就可以通过融合型培养模式在国内培养出适合国际市场需要的优秀人才。

(三)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建立以融合型培养模式为主的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

中西部地区一般高校可采取合办专业、合办相对独立的二级学院的模式进行中外合作。

1.招收主管部门计划内的参加了高考的学生

这些学生由于是国家招生计划内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好,因此可以采取“2+2”的形式,双方议定教学计划,学生前两年在国内高校学习专业基础课,后两年在国外高校学习专业课,达到要求后即可获得中、外两方学历证书。

2.面向社会招收高考录取线以下的学生

一些没有被高校录取的学生家庭经济基础很好,并且有求学愿望,学校可以自行招收,采取“1+4”的形式,学生前半年或一年在国内进行预科学习,聘请国外教师来中方学校授课,取得结业证书后再到国外学习四年,获得国外学历。这种形式不仅可以满足学生获取国外学历、提高外语水平的愿望,大大降低出国费用,省去办理出国留学手续的许多麻烦,而且有利于国内高校借鉴国外有益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引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学科、专业,推动课程、教材和教学改革,加强中外教师的交流,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和竞争力。

3.与国外企业或中国境内的独资、合资企业合作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