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室统计工作计划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7 11:18:5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化验室统计工作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化验室统计工作计划

篇1

2、班主任、任课教师时刻对学生开展“防近”教育。教育学生保持正确读写姿势和合适的执笔角度;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教育学生从读书写字视觉环境、看电视视觉环境、操作电脑视觉环境等几个方面,注重选择良好的用眼视觉环境;本学期,学校购置新的眼保健操图解,悬挂于各教室,班主任和体育教师严格督促学生每天上下午做一次眼保健操;切实执行《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相关要求,督促学生保证作息、睡眠时间、均衡营养,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加强锻炼。

二、措施

1、学校后勤部门及时检查、修理及更换老化的灯管,确保教室采光照明符合国家标准,照明度分布均匀。同时配合班主任及时根据学生身高,调节课桌椅高度。

2、定期检查视力,配戴合适的眼镜。每学期定期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发现下降,动员学生尽快到医院眼科做进一步检查和纠正。

3、课桌椅符合卫生标准,桌凳高度与学生身高的比例相称,每两周调换学生座位一次。

4、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力求按揉穴位要准确,手法要适当,用力不要过轻过重,以穴位感到酸胀为宜。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能随时纠正学生不良用眼习惯。

5、要求教师做到“三不”:(1)上课板书工整、字迹不要过小;(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效率,不拖堂;(3)严格执行课表,不变相占用学生的活动课时间。

6、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读写时保持正确和姿势,做到三个“一”(眼书距离一尺,胸与桌后缘一拳,手距笔尖一寸),坚持“二要,二不要”,“二要”是:(1)读写姿势要端正,眼离书本距离一尺;(2)连续读书1小时应休息或远眺10分钟。“二不要”是:(1)不要在光线暗或直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边吃饭边看书;(2)不要在走路、躺卧和晃动的车上看书,看电视要有节制。

7、保证体育活动的时间和质量。强健的体魄不仅可以避免全身性疾病,而且也有利于眼球的正常发育。另外,要加强营养,防止过劳,生活要有规律。

8、做好家长与社会宣传工作,向家长宣传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和方法,使家长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督促学生合理安排时间。

9、为加强监督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特制定眼保健操检查评比标准:

(1)全体学生都做眼保健操,一人不做扣1分。

(2)安静、整齐,有讲话、做作业者扣1-2分。

(3)注意力集中,两眼轻闭,全身肌肉放松,有开小差者扣1-2分。

(4)穴位要正确,手法要轻缓,有5人以上不规范的扣1-2分。

(5)两手清洁,剪短指甲,有5人以上手不清洁或留长指甲扣1-2分。每周一汇总眼操的情况,所得分数跟班级的量化管理挂钩。

篇2

概述

城市用电负荷的快速增长,对供电可靠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电缆井内巡视管理存在空白,管理人员无法及时了解井内电缆接头温升情况,与电缆沟内温度、湿度变化。对电缆线路运维缺乏一手资料。

1 当前世界研究水平综述

管道机器人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管道检测设备,在操作人员的远距离控制下,沿管道内行走并实时连续的拍摄、显示出管道内图像,直观清晰的反映出管道内故障点的状况,克服了传统检测方法存在的弊端,提高了诊断精度,加强了对管道的认识和把握能力,及时有效的完成了对管道的检测与维护、维修任务,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2 机器人基本设计

本项目采用变位履带式机器人底盘设计,变位履带式移动机构通过改变履带的位置或履带的机构形式以达到适应不同环境的要求,使用传统机器人视觉界面集成红外干涉投影技术使之可以完成机器人前方3-5米范围内的高精度三维空间扫描,进而勘察电缆沟的布置与空间情况,并提供精确的空间测量数据。

视觉传感器作为管道内部状态的检测装置,是管内作业机器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系统采用CMOS图像传感器与图像处理器协同工作的方式,配合广角镜头和照明系统,获取管道内部情况的数字图像。通过CAN总线传输及JPEG编解码算法,对数字图像进行处理。从而查明管道堵塞、错位等异常现象,排除电缆敷设的隐患;并且监测土建残渣的位置,以便开动清扫器进行清扫。

3 机器人研究方案与性能指标

本电缆通道实景可视化多功能作业机器人主要由控制系统、驱动装置、空间采集、传感器平台、总线通信和机器人本体结构几大部分组成。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根据电缆排管监视的应用场合和具体功能要求,建立系统整体设计模型;(2)着重讨论视频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和可行性;(3)红外干涉投影照明设备的硬件设计与实现;(4)基于CMOS彩色数字图像传感器及高性能图像处理芯片的摄像头模块的设计与硬件实现;(5)基于ARM7TDMI的JPEG图像处理与显示控制系统的硬件实现;(6)多传感器集成平台的设计开发;(7)分析JPEG图像压缩算法的原理,编写图像采集部分的程序;(8)编写软件解码程序,将JPEG图像数据解压成RGB数据;(9)掌握CAN总线的通信方法,制定合理有效的通信协议,设计软件完成图像数据及控制命令的高效传输;(10)完善管道机器人性能,完成产品的制作和生产。防水实验及拉力试验,验证机器人工业性能。

本电缆通道实景可视化多功能作业机器人结构组成,管道机器人要在管道这样的极限环境内完成作业任务,其移动载体的性能是关键。通过对江苏地区电缆排管的疏通及牵引拉线施工过程的分析,为满足对管道的检测、清扫等作业任务的要求,所研究的电缆管道机器人必须具有良好的自定心性、较高的越障能力、良好的通过性、大驱动力输出和水下作业等特性,这样才能保证机器人在管道这样的极限环境下圆满的完成预期的作业任务。电缆管道机器人主要由三维扫描摄像模块,车体控制模块,传感器模块,手持控制其模块四大部分组成。

本项目机器人用于电缆管道探巡、铺设拉线和管道清理工作。

机器人三维扫描摄像模块可同时实现数字影像采集与三维空间扫描工作。使用时,将清扫器安装在机器人尾部,将机器人摄像头朝前放入电缆排管一端入口,将电缆及牵引绳挂在清扫器后部,接通电源,电缆的电源芯线负责为机器人提供24V电源,操作者通过手持控制器,遥控机器人前行、后退或停止,并可以在液晶屏上监视到管道内的图像,并开动清扫器清扫管壁。如果不使用清扫功能,也可以不安装清扫器,直接将电缆及牵引绳挂接在清扫器尾部,接通电源进行操作。机器人由大功率微型电机驱动,微处理器智能控制,具有足够的牵引力穿越长度1000米的电缆管道,具有较强的爬坡能力和弯道通过能力,能够牵引重量大于10kg的线缆,实现电缆敷设拉线功能。采用增力臂结构设计,使机器人能够适应不同的管径并防止颠覆;采用微观动、静密封技术,防止微观泄漏;密封防水,满足能在水深1米中穿行的要求;用高性能的抗腐蚀材料,防止机器人在带有酸或碱性的水介质中腐蚀。

手持控制器通过CAN总线发送命令给车体控制器,控制前后电机的前转,反转和停止。可以非常方便的移动机器人进行相关操作。

牵引绳单元由牵引涤纶绳和绕线盘等组成,主要用于收放牵引绳,辅助电缆敷设,并且可以在事故时,将机器人从地下排管中拉出来。

整套电缆通道实景可视化多功能作业机器人系统包括:电源变换技术、微电机驱动及其微处理器控制技术、导航技术、数字图像监视技术、密封技术、爬坡技术和穿越水道技术。主要技术特点如下:

(1)机器人能牵引一定重量(大于10kg)的线缆;(2)机器人能依靠自主动力穿越长度大于125米长的PE材料的电缆管道,电缆线轮上装有计数器,可以看出机器人爬行的距离,机器人的最大爬行速度不低于0.1m/s;(3)机器人能适合φ150~φ500mm宽度的电缆沟;(4)具有图像监视功能,摄像头宽视角能够监视管道正前方及管壁,图像象素不小于800×600,摄像头可拆卸;(5)图像可以以数据的方式通过无线CAN总线实时传输,彩色图像12帧/秒;(6)可以实时采集三维空间数据,进行精确测量,精度达到3cm;(7)可测量电缆接头温度,采集环境温湿度,精度达到0.01℃;(8)机器人能可爬至少20°以上的坡度,能适应管道不大于5度的弯曲度;(9)机器人能越过局部变化、坡鼓高度在20mm以下的坡鼓;(10)机器人能在水深不大于1米的环境作业;(11)具有抗腐蚀、防水、抗颠覆能力;(12)体积小、灵活性好;(13)具有安全回收措施;(14)实现5小时自主供电,无需外部电源支撑。

4 本项研究结论

本电缆通道实景可视化多功能作业机器人的成功研发推广将使电缆线路的日常运维做到可视化、参数化,大大提高了管理人员对电缆线路的管理水平。同时,在曾设电缆施工作业时,本机器人可代替人实现拖绳作业,大大提高了施工安全水平,提升了作业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秀丽等.机器人仿生学研究综述[J].机器人,2002,24(2):188-192.

[2]王丽慧,周华.仿生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36(6).

篇3

四年级的学生,虽然能基本适应学校的生活,但还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序的引导,并且内容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时时处处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常规教育。因此,我决定从以下几点入手:

1、充分利用班队会的时间进行常规教育,并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我将在班级设立“小小监督员”,专门负责监督检查学生的日常行为,并在周末时间进行总结,通过监督员的汇报,评出“星级小标兵”。对表现不够好的学生,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加强教育。

2、合理利用升旗仪式、重大节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这学期利用国庆节教师节等重大活动举行一些有意义的主题班队会,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加强学生的爱班意识为班牌争得荣誉。同时,让学生在各种活动和劳动中学会合作,学会生活。

二、班级纪律方面

一个班级,要想有良好的班风,必须要有良好的纪律才行。因而,我从以下几点入手:

1、课堂纪律首先师生共同制定班规班纪,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这样学生既感到有趣,又有动力,而且可以在不知不觉中遵守纪律。由于是孩子们自己制定的,这样变被动的各种要求为主动的行为,有助于学生将文字内化为行为。我们班的宗旨是“说到就要做到。”

2、课间纪律

课间是学生轻松休息的时间,良好的课间纪律将会给整个校园带来活跃而轻松的气氛。然而,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就是解决课间纪律乱的法宝。我将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开展“跳皮筋拍手儿歌”等活动,使学生既健体又受教育,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扩大交流的空间。同时,随时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危险活动和场地,寓教于乐。

3、路队纪律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适应集体生活,将在班级开展“路队小标兵”评比活动,使学生不仅做到快、齐、静,而且能够进行自主管理。每一个路队将分别设立一个小队长,每天定时向班级汇报路队情况,及时监督,及时管理。

4.卫生纪律

讲究卫生很重要。俗话说,病从口入。收拾好卫生,既能使身体健康,又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1)个人卫生:要求衣着整洁,做好“三勤”,桌箱勤清,物品勤摆,两操勤做。

(2)班级卫生:每天早、中、晚分派值日生清扫,设立卫生监督岗,进行检查与监督。对于主动、及时打扫卫生的同学或小组,进行奖励。同时利用花草美化环境,并进行爱护环境和花草的教育。

三.每个同学都能在某一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篇4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343-01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在不断的革新变化,在市场竞争体制的大环境下,如何提高同行竞争力、从众多电力企业内脱颖而出就成了现如今电力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与此同时,随着我国通讯行业的迅猛发展,通讯自动化设备的推陈出新,其为我国电力企业通讯系统的快速发展也提供了很大的助力。但由于电力通讯自动化设备种类繁多、工作模式的原理错综复杂,给电力企业通讯系统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与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根据自身发展现状,提出针对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成了现如今众多电力企业应为之努力的方向。因此,本文将主要从现如今可用于电力通讯的自动化设备种类及其工作模式两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对电力企业有一个实质性的帮助。

1 电力通讯自动化设备

1.1 光纤通讯自动化设备

光纤通讯是利用光与光纤来达到信息传递的一种通讯方式,其首先利用信号的发送端将数据信息转换为便于传输的电信号,然后通过调制方法将电信号转移到激光器上,其所产生的光的强度就会与电信号形成同步变化的趋势,与此同时利用光纤将形成的光信号传输到信号的接收端,最后接收端将光信号再次转换为电信号,以此实现数据信息的传输过程。光纤通讯具有信息传输容量巨大、私密性高等优势,现已成为电力通讯系统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通讯方式。光纤通讯自动化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发射机器,其主要用于实现数据信号――光信号之间的转换;2)接收机器,其主要用于实现光信号――数据信号之间的转换,同时还可将光信号放大到可用于传输的电平值;3)光纤,主要用于光信号的传输;4)中继机器,其主要用于增强在远距离传输过程中不断衰弱的光信号。

1.2 载波通讯自动化设备

载波通讯是电力运输系统最基本的一种电力通讯方式,其不仅可以利用已有的高压输电线路实现电力信号高效、快速的传输,减少了额外设备的投资成本,而且由于高压输电线路这一传输介质十分可靠、稳定,使得其所传输的电力信号也具有可靠、稳定的优点。载波通讯方式不仅可以进行模拟电信号的传输,还可同时实现数字电信号的传输,如若将其应用在家庭、办公室等场所,则具有明显的节约通讯成本、安装便捷快速等优点,若将其应用在电力通讯系统之中,则可作为远程查抄电表的基本技术支撑。常用电力通讯系统的载波通讯自动化设备主要有以下三种:1)明线式载波机,其是使用铜线作为传输介质的一种载波通讯自动化设备,可同时将加载在40组铜线上的电信号进行高效、快速的传输;2)对称式载波机,其是使用对称性线路作为传输介质的一种载波通讯自动化设备,在通讯承载数量、抗信号干扰能力以及私密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3)同轴电缆式载波机,其是使用同轴性线路作为传输介质的一种载波通讯自动化设备。

1.3 微波通讯自动化设备

微波通讯自动化设备种类繁多,不同形式的微波站,其所使用的通讯自动化设备也是各不一样,与此同时,其所承担的通讯业务也是各不相同。一般情况下,微波通讯自动化设备主要有收信机器、发信机器和终端机器三部分。其中,收、发信机器主要用于改变信号的发射与接收频率,比如,在接收信息阶段,收信机器就需要把接收信号的频率降低,但在发送信息阶段,发信机器就需要把要发送信号的频率升高,以此实现信号的接收与发送功能。而终端机器则是微波通讯方式中的关键性设备,其在发送信息阶段可用于把各路单一性信号组合成为多路群体性信号,而在接收信息阶段则可用于把多路群体性信号再次转换为各路单一性信号,但这两次转换其所遵循的规律则是不同的。

2 电力通讯自动化设备的工作模式

推行通讯系统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数据信息的传输与转换,正常情况下,通讯系统应按如下工作模式进行:数据信息的来源――数据信息的接收――数据信息的转换――数据信息的发送――数据信息的传输――数据信息的接受――数据信息的交换――数据信息的输出――数据信息新的接收源。

实行电力通讯自动化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自动化的高科技产物或技术手段来实现数据信息之间的传输与交换。实际上,通过电力通讯自动化设备接收到的数据信息,其形式往往是纷繁复杂的,但为了保障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这就要求不论电力通讯自动化设备接收的数据信息是哪一种,就必须要将接收到的数据信息与其他通讯设备之间实现能够高效、快速的传输与交换。在通讯系统中,数据信息的来源主要有语言、文字、图片等形式,而电力通讯自动化设备则需要将任何形式的信息来源转换为电信号,也就是说电力通讯设备必须具有转换器的作用。此时,电力通讯设备的主要作用就是将数据信息的输入仪器与发送仪器连接起来,以此在不使用额外仪器设备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数据信息的发送仪器。这样一来,不仅使得数据信息发送仪器的使用频率大大提高,还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所发送信息的准确性,为电力企业带来实质性的经济利益。而数据信息的发送仪器,其在电力通讯系统中的主要作用就是把其所接收的数据信息准确无误的输送到指定目的地,比如在载波通讯方式中,各种形式的载波机之内都有这样一个用于数据信息发送的仪器设备。

3 总结

近年来,随着电力企业的迅速发展、用电设施的逐渐增加、电网规模的逐渐扩大、电力企业若想在同行之间拥有强大的竞争力,一定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水平、不断优化电力通讯系统,而这都是建立在对电子通讯自动化设备及其工作模式有了全面且系统的了解之上的。因此,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积极研究与电力通讯有关的技术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科技水平,以此提高公司发展行情。

参考文献

篇5

2.测试站缺少专业的管理。地方高校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站一般挂靠在高校的教务处,缺乏既懂业务又有管理经验的专职人员。由于事务繁多,造成管理人员精力过于分散。测试工作仅限于临时组织学生的报名和测试,而对测试员的选拔培养、管理和考核、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宣传和推广及建档等工作缺少全面管理,普通话科研工作与研讨会议工作基本没有展开。

3.测试员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一是数量不足。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项要求很高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测试员要求取得相应的国家级或省级资格。目前参加测试的学生逐年增多,地方高校测试员队伍数量却严重不足。以湖南城市学院为例,每年参加普通话测试的考生近3000人,而测试员仅15人。这些测试员中,真正从事汉语言教学和语言文字工作的仅有3人。二是测试员水平参差不齐。队伍中专职人员少、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少,从事相关研究的就更少。由于语音本身的模糊性及语音识别的复杂性及个体打分的操作方法等干扰项较多,评分中较多存在主观性偏差。

4.考务管理经验不足。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考务管理侧重于对考场环境和考场秩序的规范管理。特别要求考场环境相对封闭防止外来噪声干扰,还要注意测试室内的灯光明暗度和备考考生的管理,另外考试设备检查、考场巡查、出现问题时的应急处理都需要专业管理人员。在考务管理工作中,地方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站存在专业管理人员较少、经验相对不足、考场规范度不够、应急措施办法不到位等问题。

5.测试员工作量太大。普通话测试是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于一体的繁重工作,需要测试员注意力高度集中,稍有放松就会影响测试准确度。部分地方高校测试站为了节省成本,测试员每天测试量很高达到五六十人,有的还要承担一些考务工作。如果只按每位考生用时10分钟计算,那么测试员一天要工作9小时左右,中间完全没有休息时间。这样做的结果既影响了学生测试成绩,造成考试的信度降低,又伤害了测试员的健康和积极性,不利于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

6.测试结果不尽公正。有些高校测试站为节省成本,测试组人员安排不尽合理,每组只有两名测试员,甚至还全是新手,由于个体测试的差异和经验的缺乏而造成评分的失误;因为测试工作在校内进行,监管不力,测试员主观因素及场外因素干扰较大,人情分较多,造成结果的不公正。

二、主要对策

1.普通话测试组织管理工作必须规范化。学校要出台政策性指导专门文件以加强对普通话测试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明确工作责任,形成有序的自上而下的协调机制体系。各部门必须积极配合,责任到人,处理各类相关事务。根据测试工作实际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制定工作守则,出台运作细则具体规定测试工作的组织实施及原则方式方法,明确测试人员、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职责,以保证测试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为保证测试工作的公正严明,实施问责追责制度以杜绝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

2.制订科学有效的测试方案。地方高校有不同的专业,学科涵盖面很宽,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具体方案要对不同专业实行不同的过级要求,培训要针对性地安排在测前。为保证测试质量,要根据测试员队伍和各专业实际情况制订培训测试的计划,如专业对象、人数、测试次数、时间等,有计划地分期分批进行。师范专业及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必须严格要求,多次培训,多次测试,以达到相应等级要求。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可根据自身程度选择测试时间,学校须提供多次机会参加培训和测试。

3.不断提高测试员业务水平。一是要加强测试员的培训,坚持基础培训和后续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长期分阶段培训相结合原则。要实行测前复习、测中讨论、测后总结的培训三大原则,通过不定期评分训练、以老带新、专家讲座等方式促进测试员队伍水平的整体提高。二是要加强对测试员队伍管理,遴选、培训、考核和奖惩等方面需要建立一系列制度,以规范队伍。不但要注重对测试员的普通话专业水平、测试经验能力的考察,而且要对测试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作风纪律方面有严格的要求。实行定期考核制度,内容可以涉及理论水平、测评能力、口语能力、工作量、工作表现等方面,既有业务素质的考核还有综合能力考核。考核不合格即暂时取消测试员资格,在规定时间内考察合格予以再次聘用。对严重违反测试纪律或工作出现严重失误的还应给予相应的处分,对表现突出的测试员实行奖励。

篇6

摘要:以“精细化学品检验技术”课程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企业的岗位需求,分析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改革与实践研究,有助于推进专业其他课程的改革。

关键词 :工作过程系统化;精细化学品检验技术;课程改革;项目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4-0113-02

21世纪初,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颁发了《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重点指出要贯彻“课程开发要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作过程相联系”的课程设计理念,遵循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到目前为止,“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在高职院校中得到了重视,该模式体现了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间的双向互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不仅强调理论(应知)与实践(应会)的结合,而且强调工作任务中的任务关联,从而使构建的课程体系体现知识的关联与扩展。这些知识的关联与扩展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构建学生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的“精细化学品检验技术”课程是按照精细化工产品生产过程及发展方向,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以“企业调研定岗位,以岗位定能力,以能力定课程”的思路开发的基于精细化工生产过程的一门专业课程。

课程定位与目标

“精细化学品检验技术”课程是精细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技能课程,对接企业分析检验岗位需求,训练化学分析基本操作,培养化学分析检验通用能力,学生从此开始专业学习,进入职业角色。本课程基于“产品检验”工作过程,学生通过认知实训,了解职业岗位工作任务;通过学习“基础化学”,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开设本门课程,与“仪器分析”课程对接,共同在单项检测、综合检验、独立设计方案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具备行业常见的各种化学分析方法基本知识和必要的理论,具备查阅、收集和整理技术标准及文献资料的能力,解读标准的能力,检验方案设计与实施的能力;具备正确熟练操作常见分析仪器的能力,形成较强的分析与检验技术应用能力;具备良好的实验室工作素质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备安全与环保意识,并形成对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可持续学习能力。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始终贯穿“基于工作过程,突出能力培养,融入素质教育,培养技术,重在应用”的理念。按照“岗位分析—能力分析—教学内容构建”的思路设计课程。具体如下页图1、图2、表1所示。

通过企业调研,与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分析精细检验岗位需求,确定了以下教学内容,如下页表2所示。

另外,教学项目中融入国家中级分析工应知内容和应会技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获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从而实现集“理论—实训—技能考证”为一体。

课程实施

课程按照精细化学品检验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宏观上采用项目教学,按照企业真实(或模拟)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过程组织教学,微观上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项目要求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灵活采用任务导向、分组教学、引导启发、角色扮演、仿真教学、讨论质疑、知识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到点拨和监督的作用。基本教学流程为接受任务、收集资料及整理、设计任务方案、可行性讨论、确定本组方案、教师审定方案、执行方案、结果评价及讨论、教师点评、完成及上交项目报告、教师评价及总结、教师给出项目成绩等。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参考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方法,不仅考核专业能力,还要考核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职业素质。改变了以往的学习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考核评价。

考核过程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种考核方式能使学生在完整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受益,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可体现考核评价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小结

“精细化学品检验技术”课程是以“做”为主体的课程,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能力也很差。这可能与学生动手机会少有关系,但经过调研发现,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上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是主要原因。为此,我们从2008级开始对该课程进行了“以项目为导向、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项目化教学改革,课程教学引入大量国家及行业标准以及国家《中级分析工》技能标准,使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更快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可使学生达到社会及企业的要求。但这种“项目课程”模式也存在不足,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受以往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团队在观念更新方面还无法适应教学要求,有时难以找到和开发出完全满足专业要求的项目,将所有的课程都改为项目课程还难以实现,同时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充足的教学场地、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大量资金投入等。所以,类似课程的开发与改革还需要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职业教育专业的职业属性[J].职业技术教育,2002(22):89-91.

[2]徐涵.行为导向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4).

篇7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53-02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与现有的本科教育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在于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由此,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和建设必然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并且要以创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和总纲,来带动专业的调整整合、课程体系及内容的重构、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建设等。

具备建筑工程测量技能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从事职业工作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建筑工程测量”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技能课之一。在“建筑工程测量”引入项目教学法,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建筑工程测量”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把建筑工程测量理论和测量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实践的第一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建筑工程测量”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结合项目施工测量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达到了综合培养学生建筑工程测量的能力的目的。

1.1建筑工程测量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阶段

在建筑工程测量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阶段,采用项目教学法。每个项目均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这六个基本步骤[1],模拟实际工程测量工作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表1列举了其中几个富有代表性的几个学习任务的具体安排[2]。

1.2综合测量实训阶段

第二阶段即本课程的综合测量实训,完全采用项目教学法完成,其任务目标是模拟一个较完整的测量项目,进行指定地面范围作控制测量,在此基础上进行场地的地形图测绘,在图上布置建筑物,并将其测设到实地上。在两周的时间中,只在实训开始前集中1-2个小时,布置工作任务和明确实训要求,其余时间主要由学生分组完成测量任务。

综合测量实训也是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这六个基本步骤进行。学生首先要熟悉现场,熟悉相关规范和要求;小组讨论决定完成任务的方式和途径;据此制定工作计划,对每天的工作分工做好安排;然后实施具体的测量工作,在工作过程及最后阶段,均需注意观测成果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返工重测;任务完成后,通过实训态度、实训纪律与团结协作、仪器操作熟练程度、内业计算及成果、实训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个人成绩的评价。

整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布置任务,督促检查、适时指导、认真总结和评定成绩。学生的自主性很高,都能自觉地甚至你追我赶地完成实训,测量知识与操作技能得到较大的提高,在工作作风、人际交往和团结协作等方面也得到了煅炼。

1.3 测量放线强化实训阶段

第三阶段即测量放线强化实训阶段,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具体实训内容有以下三方面:一是真实施工测量实训:在校园内建立“真题实作”实验楼,即按1:1的比例反复建造一座建筑物,学生可以进行轴线测设和引测、基础放线测量、标高测设、轴线投测和二层楼面弹线等常用施工测量项目的训练,测量配合施工,流程和要求与真实工程相同,使学生体验真实的测量项目。二是组织、安排学生到工地现场学习测量技术,老师或工地技术人员现场讲解测量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三是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参加测量实践活动。

通过第三阶段的强化实训,使学生掌握放样复杂建筑的测量能力,掌握快速放线的现代测量方法和技能,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中级测量放线工职业技能岗位标准”参加由广西建设技能鉴定总站组织的“中级测量放线工”的理论和操作考试。

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建筑工程测量”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的效果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使学生较牢固地掌握测量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与使用,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毕业顶岗实训和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能很快上手相关的测量工作。同时,各种不同对象、不同阶段和不同内容的任务训练,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测量精度要符合规范要求以及测量过程中要进行各种检核以避免出错,培养了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测量实训露天作业和工作艰苦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测量工作分组进行,配合良好才能按时按质地完成,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以下是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调查中几个方面对“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的评价:

(一)校外教育专家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强化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其它社会能力。

(二)行业企业专家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地结合,加强实际操作训练,提高课程的实用性,授课和操作之间相辅相成,针对性强。

(三)校内督导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非常适用于“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讲授,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欢迎。

(四)学生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注意提高他们的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3年对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讲授“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师都评价都是优。

3.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建筑工程测量”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良好,对于高职教育中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篇8

一、前言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是一体化整合的教学模式,横向综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新”课程结构。

“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课程设计必须建立在符合职业情境的工作分析基础之上。这就意味着在教学环节也必须有与学生未来岗位工作职业环境相吻合的硬件条件。“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与普通的课堂教学不同,涉及到师生角色的转换和学生实践参与度的提高,它对教学场地、教学工具、设备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创造仿真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学生从专业技能、需求分析到现场管理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需要必须的教学设备及环境(如专业实训基地或院校实习工厂)。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将工作过程与课堂学习联系起来,是一种调动学生所有感官参与的“体验式”学习,践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而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网络互连”是计算机类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主干核心课程,学会网络互连是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我们根据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工作岗位,针对企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形成典型工作任务,从而进一步整合确定了网络管理、系统管理、网站开发的三大领域。

我们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结合课程教学量的大小,在网络管理领域中设置了“网络基础”“网络互连”两门学习领域课程;在系统管理领域中设置了“Windows2003管理与服务”“Linux管理与服务”“网络安全”三门学习领域课程;在网站开发行动领域中设置了“网页制作”“SQL 2005”“Web程序设计”三门学习领域课程;在贯穿三大行动领域中设置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专业英语”“计算机基础”“顶岗实习”等学习领域课程。

三、“网络互连”课程建设的思路

我们以企业实际工作任务的行动导向为原则,根据企业网络组建的典型工作过程,开展典型工作任务的选取,按照需求分析、任务设计、任务实施、任务评价的步骤开展课程的开发。

四、学习情境开发

我们以网络设备为载体,设置了九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都按照完整的工作步骤进行。如下表所示:

从网络组建的技术来说,前八个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第九个学习情境是前八个的综合,整个学习情境设计体现了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原则,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并且都属同一范畴,九个学习情境所应用的技术包含了网络互连主要采用的技术,每个学习情境的工作步骤都是完整的,体现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特点。

(一)所有学习情境的详细工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二)教学过程总体设计

1.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演讲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

2.教师传授:需求分析、绘制拓扑图、选择网络设备、配置网络设备、所有故障排除、测试;

3.学生自主:绘制拓扑图、连接设备、制订网络规划方案、配置网络设备、部分故障排除、测试。

(三)教学过程中相关计算的优化

1.子网划分的计算优化

将一个标准网络划分为n个子网,不要将主机位的借位全部取二进制再计算出十进制,得到所有子网地址。将所借主机位的最低位置0、1,其他借位均置0,算出最小的两个子网地址,得到其不同字节的差值x,其他子网均可快速计算出:后一个子网在前一个子网地址的基础上加x。

例如:将192.168.1.0划分为16个子网,从主机位借4位,只要算出最小的子网是192.168.1.0/28,192.168.1.16/28,网络地址最后一个字节的差值为16,则能快速得到所有子网分别为192.168.1.32/28,192.168.1.48/28……192.168.1.240/28。

2.OSPF配置中反掩码的计算优化

反向掩码=255.255.255.255-子网掩码

则如:某子网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28,则反向掩码为0.0.0.127。

五、学习情境的教学实施

教师在每个学习情境的教学内容实施过程中,首先根据用户需求的工作任务描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制订网络规划方案,并根据实际工作任务制订工作任务实施进度计划,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利用实训室的网络设备资源,在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都按照“分析工作任务、设计工作任务、实施工作任务、评价工作任务”这样四个环节运行,学生先观察教师的工作任务准备和演示操作,然后模仿操作、练习操作,完成“学中做”。

在每个学习情境开始学习时,在学生模仿、练习之后,对学生实训小组布置相对应的工作任务。学生根据工作任务的描述来开展学习,小组团队由组长进行任务分工,依据实训指导书互相协作,按照“接受工作任务、设计工作任务、实施工作任务、评价工作任务”这样四个环节,根据实训室提供的实践环境去完成工作任务,进而实现“做中学”,充分体现“教、学、做”于一体。在完成工作任务的整个过程中,体现了教室与实训室学习地点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工作任务与学习内容一体化。

六、考核方式设计

总评成绩由平时考核、任务实施考核和期末考核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时考核占总评成绩的30%,任务实施考核占40%,期末考核占30%。1.平时考核:学生学习态度占平时考核的30%,学生在完成各个学习情境过程中回答问题的表现占平时考核的20%,教师对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时表现的考核占平时考核的50%。2.任务实施考核:针对课程设置的每个学习性工作任务,学生的自评占任务实施考核的20%,实训小组成员的互评占任务实施考核的30%,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对每名学生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评价占任务实施考核的50%。3.期末考核:依据职业资格鉴定及行业知名认证的内容及要求,进行笔试与上机考核,各占50%,主要考核学生对工作任务的技术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并设置完成部分工作任务的操作题。

七、总结

通过以上学习情境的设计与实施,本课程采取了基于企业网络组建的工作流程重组课程内容,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通过源自企业的案例引入,学生以企业的角色去自主学习参与网络规划的组建与互联,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全员全程参与的开放教学系统。

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的案例,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网络设备模拟实战网络组建与互联,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实现了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零距离。这样以真实工作任务的项目为载体来实施课程的宏观设计,将整个教学变成完整的网络规划的组建与互联的实战教学过程,实现了“教、学、做”一体,有力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向丽.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

[3]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9.188~203.

[4]杨明.论职业核心能力及其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7.24.11~13.

篇9

自从1994年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电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后,推广普通话工作受到空前重视。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有关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政策,促进普通话推广,我院自2005年开始在同类高职院校中较早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至今正好历时十年。十年间我亲身参与经历了我院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的萌芽、建设、发展、壮大等全过程,萌芽是艰辛的,建设是曲折的,发展是渐进的,壮大是必然的,取得的成绩是可喜的,未来的前景是光明的,当然存在一些问题是难免的。古人云:“十年磨一剑。”我们一直在做这个工作,但缺少系统性、理论性研究。“做而不思则罔”,十年是一个很好的节点,是该坐下来静静思考的时候了。所以笔者针对工作实际情况,从三方面入手对我院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工作进行系统性研究并提出解决对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妥之处,请各位方家指正。

一、我院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现状分析

1.培训测试队伍的构成

我院从2005年4月选派第一批测试员参加自治区级培训开始,截至目前共有测试员41人。从性别上看,女性30人,占73.17%;男性11人,占26.83%,男女比例1:2.7。女性占大多数,虽然女性天生语感、耐心细腻的性格更适合此项工作,但是提升男性比例将使测试员队伍更趋于合理;从年龄上看,30岁以下2人,占4.88%;31至40岁19人,占46.34%;41至50岁14人,占34.15%;51岁以上6人,占14.63%。结构合理,不过从长远看,还应每年选派1人补充队伍;从专业上看,汉语言文学11人,占26.83%;哲学思想政治4人,占9.76%;广告设计服装园艺7人,占17.07%;经济会计管理3人,占7.32%;数学英语化学6人,占14.63%;音乐美术2人,占4.88%;机械电气车辆8人,占19.51%。虽然不是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来划分的,但同样有参考价值,汉语言专业比例偏低,后续发展应提高此项比例。

2.建设、壮大和发展过程

我院自2005年普通话测试站建站开始,如今正好历时十年,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05年5月至2007年8月为初始萌芽阶段,这一阶段是全新的开始,从无到有,一步步摸索而来;2007年9月至2011年7月为规范建设阶段,配置专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开展,由试点阶段规模开始扩大,健全制度,完善流程,并且有2名国家级测试员;2011年8月至今为发展壮大阶段,从时间上看选派人数较多,队伍更为壮大,从培训测试对象看由当初单个系发展到全院学生,规模达到历史最高。

3.取得的成绩和前景展望

“十年磨一剑”,我们取得了很大成绩,十年间,我院普通话测试站共培训测试12000余人,其中教师和社会考生600余人。目前测试员队伍中有7人为自治区级骨干测试员并有多人获得自治区汉语委荣誉表彰,同时是自治区汉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集体会员,3人为个人会员。下一步我院将推广普通话工作向纵深方向开展,实行计算机辅助测试。回首往昔,十载征程,展望未来,前景光明,我们将为这项事业继续努力付出。

二、目前我院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究

1.培训的专业性问题

测试员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仅占26.83%,本来比例就不高,再加上各种原因,每次培训的更少,见表1:

可以看出近几年培训所占比例为30%至40%之间,大部分培训教师是非汉语言专业的,相对而言语言学知识薄弱,导致学生提高不快,教学效果不佳,培训质量不高。主要原因是汉语言专业测试员教师较少,有些年纪稍长的工作热情不够,积极性不高,加之周六日时间等因素,所以能否增加专业培训教师和提高培训积极性是能否解决问题的关键。

2.培训时间和内容问题

培训主要利用周六、周日等业余时间,学生心理上不够重视,考勤难以保证,有的一百人左右的教学班到最后坚持培训的大约三四十人,甚至更少,影响教学效果。原因是学生平时专业课程较多,加之选修课程趋于分散,没有充裕的大块时间安排培训,所以本学期尝试纳入教学计划,调整培训时间保证培训效果。内容往往忽略宣传意义、转变思想、端正动机等必要内容,重标而轻本。意识到不仅仅是为了得到高等级证书,提高普通话水平才是根本。原因是对普通话培训认识不足,“实用”“有用”技能目的性强,急功近利心态严重。

3.培训方法和正音问题

培训仍以讲为主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思想、内容、过程和方式没有革新。原因是观念保守还没有根本改变或不愿意花时间费心思研究教法。笔者认为要加强个别辅导、个别矫正,使教与学双方得到反馈与交流。除此之外加入实践训练、机测操作和考前辅导模块,进行绕口令、朗读、讲故事、三分钟演讲等比赛也是好方法。另外,没有掌握学生语音状况,不研究正音方法,使培训缺乏针对性。客观原因是课时少和大班课人数多,主观则是教师没有下工夫或自己语音理论基础薄弱,所以要研究对症下药正音方法,提高课堂正音效率。

4.测试标准规范化问题

由于测试采用口试方式,测试员评分不易做到完全公正准确,出现测试结果不标准的问题。依据《大纲》标准,对一两项总体评分,语音误判上下幅度0.3分以内合格,0.5分以内基本合格,超0.6分不合格。朗读总体1分内合格,1.5分内基本合格,超1.6分不合格。说话总体不错档合格,错档但误差没超过1分基本合格,既错档误差又超1分不合格。见表2:

影响评分标准因素有评分标准理解差异、方音敏感度不同和临场情绪状态。为规范掌握标准,应给试卷制定标准答案,还要将每级、每等制成音像模版。同时在每次测试前集中学习,剖析重点和难点,使主观判断逐步趋向一致。实际测试中还存在不规范问题。如第1题扣1.2分,第2题扣2.2分,总分超过92分,仍将其列入一乙;朗读环节扣分随意性突出,不该扣的扣了,遇到临界状态时上下造成误差;更有甚者说话环节时间不听够或根据前三项打印象分。究其原因是语言文字素养不高、定量分析不够和测试能力高下存在差异,所以督促测试员加强学习,严格按规范操作,杜绝盲目性和随意性。

5.测试客观公正化问题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一两项扣分很少,到三四项评判主观性增加问题;原因一是对应试人没有准确定量和定性分析,没有定量作为基础,定性往往不客观。二是主观感情因素导致,朗读和说话表现突出。三是宽严不当,只有寻求适当的度,才能体现测试的客观性。

6.测试信度效度化问题

指测试结果的可信程度和有效程度,实际操作中由于时间、耐心原因,会影响测试信度和效度。有关专家根据实践将等级中正常非临界评分差异细致描述为:一甲差异在0.5分以内,一乙差异在0.9分以内,二级差异在1.5分以内,三级差异在2分以内。见表4:

按照宋欣桥编著《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实用手册》标准每日极限数应控制在40人,实际有时达到50人甚至将近60人,测试量直接影响信度。原因则是快速完成任务或追求经济收益。部分测试员不熟悉普通话语音理论,听音辨音水平不高,有的干脆以其他测试员评判作为自己打分的依据,同测制度形同虚设。除年龄、文化、专业与否等因素外,一级乙等低分段受自身语音水平制约影响测试效度。

三、针对目前存在问题的具体解决途径及对策

1.提高培训测试认识

普通话工作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较高的思想素质。测试员要熟悉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充分认识推普工作和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把它当成事业而不是简单地当成事务来做。测试站可以通过定期组织测试员进行政治和业务学习,沟通讨论交流等途径不断提高大家对这项工作的认识。

2.加强专业理论学习

很多非汉语言专业测试员即使通过了必需的等级测试,依然不具备所需掌握的语音理论水平。因此,非常有必要定期开设普通话理论培训班,加强测试员专业知识培训和学习,提高理论水平,使之熟练掌握普通话各环节的专业理论知识。如声母和韵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声调调类和调值、各难点声韵调的对比说明、语音缺陷和语音错误的界限等。除了培训形式外,还可以定期召开研讨会,讨论问题并研究破解方法。

3.规范掌握评分标准

要增强PSC的科学性,必须增强PSC的规范性。具体途径包括对测试员的业务培训和测试工作的研讨、学习研究等级参照表和评分规则等,同时掌握“定量”标准,增加定量分析的成分,定性才能准确到位;掌握“刚性”标准,学习研究130条《语音评定参照细则框架》;掌握“科学”标准,通过测试前对测试小组合理配置,测试中对前3名应试者试评,及时调整误差,尽快趋于一致等方法体现测试标准化和规范化。

4.提高自身能力素质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测试员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十分重要。测试不仅要“增量”,还要“提质”,所以要加强对测试员辨音能力的训练,明确区分错误与缺陷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定期围绕测试工作各环节开展研讨活动;加强对测试方法、手段的科学研究与改革;积累经验,探索更合理、更科学的测试方法,以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测试技能。

5.完善相关必要制度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工作的保障。一是后续培训制度。每年选派2~3人参加自治区级计算机辅助测试骨干班培训,以适应新发展趋势;二是监测员制度。包括测试前合理安排人数,测试中随机抽查,测试后监管成绩录入归档;三是回避制度。回避测试同单位应试者、直接教学考生和有亲缘关系人员;四是复核制度。每次测试后对成绩进行抽样检查,复核测试结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五是管理考核制度。建立详细的测试员业务档案,定期对工作态度、测试工作量和质量、遵守纪律情况等进行考核;六是激励分配和荣誉表彰制度。根据考核对表现优秀的测试员进行表彰和奖励,还可以适当提高经济收益以调动测试员主动性和积极性。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做任何一项工作也是如此,只知道做但不思考、不分析、不总结就会迷茫。希望本文研究分析和形成的结论能丰富我院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的理论基础,从而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为相关高职院校此项工作开展提供借鉴思路和方法,同时对我院普通话测试站建设及推广普通话工作向纵深发展起到积极的针对作用、实效作用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宋欣桥.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实用手册(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7.

[2]刘照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1.

[3]王家伦,陆湘怀.普通话水平测试教程新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5.

篇10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D01: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009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一特四大”的发展战略、将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进入到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发展阶段,电力企业急需一大批既掌握先进的电力系统及继电保护相关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实践动手能力的继电保护专业人才。同时,为了解决电力企业员工在职培训无场地、无师资的培训难题。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四川省电力公司合作共建综合性继电保护实训基地,自2010年开始建设,历时近3年,通过大量的企业调研,分析了当前继电保护专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在学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于2013年基本完成基地的建设。

1 校企共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实训基地的意义

高职专科院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普遍存在着学生继电保护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力度不够的现象。与此同时,广大电力企业急需一大批既掌握先进的电力系统及继电保护相关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实践动手能力的继电保护专业人才。校企共同建设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促进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教学与生产及师生与一线技术人员紧密结合。既能在学生培养、师资培训、员工培训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又能加强学校与企业间沟通,真正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由此可见,通过校企合作共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内容及功能

本专业教师到相关的企业及院校进行调研,与相关的企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交流,深入了解企业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实际岗位对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要求。邀请电力企业专家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研讨,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结合企业员工岗位培训及在校学生的实践的需求,建立一个具有先进技术代表性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四川省电力公司投资、学院提供场地合作共建的方式进行建设。

2.1 实训基地的构成

2.1.1 微机继电保护实训基地

微机继电保护实训基地分别由llOkV、220kV和500kV变电站微机继电保护实训室共3个实训室组成,由学院提供专门场地,总建筑面积约900余平米,实训基地现场主要设备、仪器仪表和工器具等完全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Ⅲ级能力要求进行配置,共有保护屏152面,同步生产现场,功能完备。保护装置结合生产现场进行典型配置,覆盖了四川省电力公司系统普遍采用的国内主流保护厂家如南瑞继保、国电南自、许继电气、深圳南瑞等的典型保护设备。

2.1.2 调度自动化子站实训基地

拟建设一个面积为245平方米的调度子站实训基地,可提供约40个工位,能够达到《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培训规范》Ⅲ级能力培训的标准。主要设备参照国网自动化竞赛设备和四川主流子站设备配置,工位及培训硬件和软件设施满足调度自动化子站专业岗位资格考试、职业技能鉴定、技能调考、竞赛比武等要求。同时,为了适应智能电网和智能变电站自动化专业培训的的需求,配置智能变电站测控及监控系统。

2.1.2.1 传统监控系统配置方案

按照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配置清单要求至少配置4套,并至少3家以上不同监控厂家的配置要求,结合自动化子站人员培训量的需求,配置国内主流厂家220kV传统监控系统6套。传统监控配置如下:南瑞科技2套,南瑞继保2套,深圳南瑞1套,国电南自1套。每套系统按照三面屏柜进行配置,第一面屏为测控单元屏,屏内设备为各种常用测控装置,包括220kV线路测控,主变高、低压测控,220kV母联及公用测控各一台;第二面为远动屏,屏内设备包括远动双机通过104、101通道与调度主站通信、GJPS装置、网络及通信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纵向加密设备);第三面为操作箱开关柜,设备包括所有专用操作箱及相应间隔的模拟开关刀闸,相关的遥信回路、遥控回路接人对应间隔操作箱。

2.1.2.2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配置方案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根据典型的220kv智能站配置,配置一个220kV线路间隔、一个220kV主变间隔和母联间隔对应的保护及测控单元,并配置相应的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及操作模拟装置。配置智能站系统相应的通信、远动及监控系统设备。为满足培训多元化的需求以及智能自动化系统互操作性培训及科研等需求,考虑线路保护及测控、主变保护及测控、母线保护及测控,监控及通信等分别采用不同厂家设备。

2.1.3 llOkV校内实训智能变电站

llOkV校内实训智能变电站由四川省电力公司绵阳电业局承建,采用2×31500kVA智能化主变;llOkV采用内桥接线,半高型布置,一次设备全部智能化;lOkV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一段为中置式固定柜,另一段采用中置式手车柜,总路采用智能化设备,出线为常规设备,同时配置2×4008 Kvar组架式电容器组、1×630kVA消弧线圈、2台室外布置站用变;二次设备全部采用智能化设备;全站采用一体化电源。

7.2实训基地功能

2.2.1 llOkV微机继电保护实训室

开展的实训项目包括35kV及以下电容器保护装置调试,llOkV及以下线路保护装置调试(含电抗器llOkV及以下变压器保护装置调试(含站用变),低周及低压减载调试,调阅故障录波报告和保护装置事故报告,一般二次回路故障处理等。

2.2.2 220kV微机继电保护实训室

开展的实训项目包括220kV线路保护装置调试及综合故障处理,220kV变压器保护装置调试及带负荷测试(220kV变压器保护装置调试),220kV母线及失灵保护装置调试及综合故障处理,备自投装置调试,继电保护简单事故分析,220kV二次回路审图等。

2.2.3 500kV微机继电保护实训室

开展的实训项目包括500kV二次回路审图,500kV主变调试及综合故障处理,500kV线路调试及综合故障处理,500kV母线调试及综合故障处理,继电保护复杂事故分析等。

2.2.4 调度自动化子站实训室

开展的实训项目包括厂站端遥信数据异常处理,后台监控系统检修,测控装置异常处理,远传数据处理装置异常处理,调度数据网络设备的调试及异常处理,站内监控系统通信调试与检修,变电站时间同步系统调试等。

2.2.5 llOkV校内实训智能变电站

开展的实训项目包括llOk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保护装置调试,智能变电站交直流一体化电源调试,智能变电站站域控制单元调试,故障录波及网络分析仪现场调试,交换机及网络性能试验等。

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的效果分析

3.1 能实现真实的生产环境和形成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

在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设计上,能充分发挥企业专家的咨询作用,尽可能贴近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努力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能使学生在这种环境熏陶下,按照未来职业岗位群对基本技能的要求,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中,更重要的是可以借鉴企业文化理念,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使学生从思想上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对企业的归宿感,从而实现“零距离”上岗,缩短从学校到工作的磨合期的培养目标。

3.2 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学院充分利用继电保护实训基地的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实训,使学生专业技能有了普遍提高。将“双证书”教育引入教学计划,重视职业技能考核,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职业资格鉴定考核。实训基地可进行继电保护工种的初级、中级和高级工、技师培训与鉴定毕业生在取得毕业证的同时,可以获得继电保护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保汪了毕业生获取“双证书”比例达95%以上。

3.3 为电力企业员工提供技能提升服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实训基地建成投用以来,该实训基地先后举办了四川省电力公司继电保护专业在职员工履职能力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国家电网公司新人职员工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等共计31期,1100余人次,实施了2013年度四川省电力公司继电保护专业优秀技能人选拔和直流设备专业优秀技能人选拔工作,并举行了2013年度四川省电力公司继电保护专业技能竞赛。

3.4 有利于构建一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院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让本专业教师到实训基地学习锻炼,与在电力企业聘请的继电保护或自动化专家参签订一年的师徒合同,参与电力企业在职员工的履职能力培训、职业鉴定等工作。专业教师在达到一定工作年限后可以参加技能鉴定获得继电保护或自动化专业技师的技能等级证书,较大的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积极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形成。

4 结束语

该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融合了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电网监控等专业方向的相关实训内容,建立一个具有先进技术代表性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专业实践环境与企业生产现场相吻合。实训基地的功能集学生实践教学、员工培训和科研技术开发于一体。专业实训基地开发的实训项目与企业实际生产现场相一致。通过基地建设,既能在学生培养、教师科研、员工教育、成果转化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又能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沟通,真正实现“产、学、研”合作共赢的目标,充挥发挥平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海志.高职院校铁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研究卟教育与职业,2014,(15).

【2】周玲.基于校企合作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