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教学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7 11:19:0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德育教育教学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德育教育教学论文

篇1

 

在《弟子规》总叙里有一句话是:“有余力,则学文”。这就是说古人是从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基本德行的修习开始的。也就是说古人是从先修身,再修学的。这与我们现今推行的以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如今重学《弟子规》是有很深厚的现实意义的。

在《弟子规》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智育在孩子一生中的巨大作用。今天,我就《弟子规》中的《余力学文》中有关我们教与学的方法进行交流,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一、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这句话是说:我们在读书时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避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读书方法。然而,我们很多的学生在读书时往往会心不在焉,结果造成收效甚微。于是,每当我要求学生读课文时,都要让学生先诵读“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句话。不知不觉中,学生就会自觉地自我调节到最佳的读书状态。从而大大地提高我们的读书效果。

二、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小学生读书往往会刚把课文读了一两遍就自以为全会了。于是,在老师讲课时就会心不在焉,甚至就会把书放在课桌上,而眼睛却在看后面未学的课文内容。因为他以为自己早就知道课文的内容了,学不学、听不听无所谓。以前,我总会在课堂上当众批评他一顿,使他下次再也不敢这样。可是,这个学生不这样做了,另一个同学还会涛声依旧,治标不治本。为了更有效地制止这种不良习惯的蔓延。每当再出现这种现象时,我就会让学生诵读“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通过几次集体诵读,慢慢地学生不再看其它的课文了,读书、听讲都专心了。

三、宽为限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每当遇到需要背诵的课文时,我都会很发愁。因为班里总会有一部分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无法背诵下来。如果再增加一课时,时间往往又不允许。以至于造成“紧为限,宽用功”的后果。学了《弟子规》以后,我将背诵的任务进行了分解,每天利用学生站队前、吃饭后、等候排队的点滴时间让学生背诵一两遍,经过几天,甚至一周的时间不断反复背诵,学生就差不多背下来了,而且学生背得轻松、愉悦,效果又好。这样就真的做到了:“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了。

四、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篇2

小学是一个慢慢积累的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小,知识面有限,要想在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走,切勿急躁。特别是语文教学中,由于都是文字,更加的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导致语文教学质量差,还关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所以我们要加大对语文的教学教育,更要积极努力的去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坏境,让教学更加有效的进行。

一、激发学习兴趣

学好知识的第一步就是培养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方面,老师要学会灵活的转变教学方法,找出适合这一阶段学生学习的路,让他们自己主动乐意的去学习。下面就培养兴趣来说,主要从三个大点出发:

(1)写作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中之中,它所占到的分值和知识点来说都比较高,我们的老师在这一块上要花点功夫,老师可以以写日记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日记而言,老师可以不作任何的写作要求,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可以写自己的生活,可以写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只要可以写成文字,什么都可以写。这种无压力的要求,可以让学生没有负担,可以自由的去发挥,因为题材自己定,所以对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来说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个方法不但可以从侧面上激发学生的兴趣点,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拓展。

(2)阅读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陶冶人的性情。那么小学阶段中,什么样的阅读更适合学生,更能帮助到学生的学习呢?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想法都比较单一,对于童话之类的文章他们比较喜欢,从这点出发,老师可以收集很多思想健康积极的、有教育意义的童话寓言文章给学生阅读,并不一定要求是课本上的。现代教育要求是围绕课本展开教学,而不是一切以课本为重,所以老师要学会灵活变通,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出发,把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都有很大的帮助。

(3)小学朗诵的意义在于学生的识字量,老师可以把课文都注上拼音,然后再叫学生去诵读,这既减少了单独文字的枯燥性,更让学生的发音得到有力的锻炼,对于学习字词来说从间接面来说加大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更增加了字的准确性。

二、提高课堂教学

课堂四十五分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关键看老师如何的利用这一段时间。传统的有效课堂是在通过老师问,学生答的过程中完成的。现代教育中,更注重了学生的问,主要是通过学生提问,再由师生的相互探讨作用,促进学生的思维,巩固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的一种新方式,它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想问题更加的深入到本质,提出一个问题到解决一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创造。小学生更加的需要这一种转变,让他们从小就培养出主动提问的习惯,在今后的学习中,将更加有效的帮助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三、做好学生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作为教学中的一个有效方法,我们的老师一定要兼顾课堂内外,不仅要搞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而且还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它既可以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的成果,又可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发挥他们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对于学生的视野、思想、智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帮助。所以课外活动在教学中也要重视,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老师要根据具体的发展情况来制定计划,把课内课外的教学都做好,那么学生的学习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高,教学的效果也会更好。

篇3

小学语文对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材上的很多内容都具有思想性与情感性,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的雏形。语文教材中课文所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有的讲的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有的是古人高贵的道德品质,还有富有教育意义的传说,等等,这些内容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品质,为其塑造健康的人格打下坚实基础。

一、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作用

1.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小学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学生后期人格的形成与小学教育有很大关系,德育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品质。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当前的教育理念,德育教育应该摆在第一位。与知识掌握能力相比,学生的思想素质更重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明白,在教会学生课本上的一些知识之前,应该先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因此,在课堂学习中,需要融入德育教育,语文课堂是非常好的媒介。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小学语文课堂融入德育教育,虽然还不能让学生明确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但是对其以后有很大影响,对促进学生德育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2.提升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语文课堂是多元化的,在教育中寓教于乐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语文课堂上,教师有非常重要的任务,第一,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教师要使学生有效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让他们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良好地运用专业语文技能进行人际交往;第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健全的心理环境、乐观向上的情感;第三,就是要努力帮助学生开启自己的智慧,让学生除了专业知识外,还掌握良好的学习能力等。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德育教育的融入可以实现“寓教于乐”,为学生营造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存在的问题

德育教育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但是在小学教育中,很多教师都过度重视阶段性的教学质量,而所谓的教学质量,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衡量的。随着近些年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很多学校几乎将所有精力都放在对学生文化知识等的教学上。新课改一直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很多学校还是重智育。这种现象,加大了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难度,即使是一些有经验的教师,为了达到学校设立的升学指标,也不得不将教学重点转移到课本知识上。另外,对于重视德育教育的学校,有的教师又会过分重视德育教育的地位,在语文课堂上,将语文课上成了思政课,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有效策略

1.结合教材进行德育教学

教材是专业人士根据不同年纪学生的特点编制的,要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首先教师要掌握好教材中课本内容的真谛,语文教材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当讲到歌颂古人英雄事迹的课文时,教师先要让学生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主旨,让他们了解历史,体验古人优秀的品质。德育的培养与生活息息相关,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一些赞美大自然的课文,教师要通过这些课文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美好,让他们意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只有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才能有效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2.在教学中融入实践活动

德育教育与社会有紧密联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融入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社会,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做起,将课堂与生活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阅历,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丰富多变的、活泼的,德育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以更好地丰富语文教学形式,有效增强学生的素质。对小学生来说,其课余时间比较多,教师可以将这些课余时间有效利用起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例如:去图书馆做课外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开展一些与语文有关的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结合某一课文的主题做手抄报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语文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这些活动的熏陶下,思想道德品质也能得到一定提高。

3.运用多媒体辅助德育教学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在课堂上被广泛使用,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不仅充裕了课堂教学时间,而且将一些文字、课本上的小故事以画面、视频等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更为真切地感受课文所营造的氛围,感受课文中描绘的主人公的性格,学生潜意识里对这些美好的事物、人物的美好品质会产生追求愿望,自然而然地培养学生的优秀的思想品格。此外,充满情趣和活力的语文课堂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语

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的每个环节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欢快的学习氛围,以培养其“德智”的双向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二、注重德育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的体现

德育教育作为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要把德育教育工作落实到体育课堂教学的每一部分,所以,在体育课上,教师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把德育教育工作渗透进来。在教学内容中,如一些长跑项目的练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在团队项目中引导学生们意识到集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而在教学形式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安排来落实德育教育,如上课整队要迅速,队列纪律要严格,培养学生遵规守纪的意识;在学生在进行运动项目的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相互保护,心中有他人;在利用器材进行活动时,要注意对于器材的合理使用,养成爱护集体公物的品质。总之,小学体育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从细节着手,对小学生进行反复、细致的引导,这样非常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无形之中也就能够落实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学目标。

三、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因材施教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强调要以生为本,即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一定要结合学生们的实际,这样才能够最大化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小学阶段的教学历时六年,学生的学习时间跨度大,也意味着学生们会有不同的变化,所以,在小学体育课上的德育教育也要客观上尊重这种变化,从学情出发来因材施教。总体来看,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因为学生们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认识方面还未成形,这时教师要注意循序善诱,耐心的、反复地予以引导,这样他们才可能把一种行为上升到一种好的习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发挥其喜欢表现自己的优点,教师一方面要对其行为认识予以引导,同时也要利用好“表扬”这一有利武器,对于学生的进步及时的予以肯定,这样既能够鼓励一部分学生,同时也能够树立榜样的作用,起到示范的效果。

四、紧抓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马卡连柯认为:“制度越明确,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行为习惯的基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严格的要求与措施,并有步骤、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与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行为准绳。如:按指定地点准时集合上课,不得随意缺席或擅自离队;分组做练习时,必须按规定排好队等。这样就使学生明确了行为是非的界限,逐步形成遵守纪律、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等良好思想。

篇5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217-01

在小学教育教学阶段,对小学生进行自塑教育是成才的有效的途径,对学生的终生都具有很大影响。小学语文这门课程的最显著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四大方面:听,说,读,写的训练,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与人文素养相关的学生人格的塑造与教育、情感的培养与教育、审美的渗透与教育等。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师都知道:儿童文学的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的构成部分,是小学生成长过程的非常重要的精神食量,小学生通过对儿童文学的阅读,学生可以从中寻找到自我,确立正确的自我,是提高小学生自塑能力的必由通道。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诠释自塑教育与小学语文学的契合。

1 自塑教育促进小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动力

小学语文的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持久的发展的过程,当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懂得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核心是:今天的语文教学是为了明天的学生的更好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够只侧重对学生的“今天”教学,更要呵护学生的明天发展的条件和动力。其实也就是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的语文教学目标:学生明天的自塑能力水平发展。实现学生的自塑教育有五个方面:(1)让学生具有高昂的学习热情;(2)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3)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能力;(4)让学生成为小学语文知识学习的主动者;(5)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得到自我教育的满足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渐渐产生,学生通过自我参与,得到创造的快乐体验,这种体验能让学生得到正向的积极的自我发展的心理强化,学生就会得到语文学习与自塑发展的温床,教学发现小学生的自塑力量是很小强度的。而学生的主动性建构学习的力量是强大的,它是学生得以自然、健康,正向发展的重要条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与学生的健康的人格结构才是真正对学生的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2 自塑教育唤醒了小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参与意识

2.1儿童的语文课堂参与是小学自塑教育的基础与出发点

教育活动是一种对人的心智进行开发的有益活动,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活动过程中时,才能实现学生的有意义的学习。当然对学生进行自塑教育也是如此。自塑教育的实质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也就是所谓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新课程改革目标中要求教育者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体验性,这个教学特点提倡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切实关注重小学生语文知识的主动建构,还要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对话与交流。所以小学语文的自塑教育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能称其为 “自塑”。因为它否定了学生的能动参与作用,压制了学生主体的自主学习性与自主创造性的培养和发展,使语文自塑教育失去了发展的根本源泉。

2.2小学语文的自塑教育能够唤醒小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

小学语文的自塑教育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标,明白进行语文自塑教育的主要职责所在,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反思自我,还要帮助小学生明晰这堂课自己要学习获得什么知识和获得什么技能;耐心帮助学生设计,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课堂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氛围,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自己学习过程的潜在的需要;还要帮助学生科学合理的评价,建构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最终促进学生学习语文进行评价的内在化。在小学语文一线教学中,这种自塑教育理念下,学生们的学习探究的需要得到加强,积极追求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欲望渐增,获得外界认可和被欣赏的需要水平也在提高,学生责任承担的需要在自塑教育中能够切实得到满足;以及对学生以往的语文学习的经验得到激活、提高,语文知识的建构、学习和运用知识,认知与语文学习的策略科学改进,自信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都得到了最大化的实现。

3 小学语文教育能够促进小学生的自塑个性

3.1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程观,强调培养儿童的自塑个性

新课程小学语文课程明确:“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教学观,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发展被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已成为新小学语文课程的根本的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改革下,要求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个体意识、情绪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等内在因素所起的巨大作用。这也是小学语文课程较为显著的个性化特质。比如:在教学实践中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积极引导小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新小学语文课程观念的实质是对促进小学生自我个性的尊重,也是对作为“发展中的人”的有益塑造。

3.2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能够促进小学生自塑能力的培养

新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理念明确: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构成教学的主体,二者之间应该是民主的“交往”与“对话”的关系。何谓“交往”,即“认为教学要建立在师生亲密友好交往之上的一种教学主张”。有教学实践经验的老师大都认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应是存在多元的、综合的平等交流,只有建立这种平等、持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不乏味,变得快乐。在小学语文知识的传递过程中,教师既肩负着“传递知识”的使命,还肩负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供学生能够自由地,以自己的爱好探索知识和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潜能有足够的信心,其次教师还要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的空间,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与学生进行教学交往与对话。让学生的精神生命得到自由的呼吸与滋长。

参考文献:

篇6

在教学《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时,我设计了故事导入,创设情景,让学生来交流自己了解的刻苦求学的小故事,班里的小敏同学平时上课总是无精打采的,这一次却主动到台前讲一凿壁借光的故事,讲得非常好,不仅自己的学习兴趣浓厚了,也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

2.积极创设情境,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利用课文素材来解决

学生的实际问题,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在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时,班里有几名学生因为高中学习太累,想从高中部转到学校的职专部去。针对学生的这一情况,我创设情境,让学生讨论分析“我”脱险时的心理变化过程,并适时地问学生:“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怎么办?是当逃兵,还是勇敢地一步步地去克服困难?”孩子们有几秒钟的沉默,然后就有同学勇敢地站起来,说:“老师,我不想转专业了,我会继续上高中。”我不由得为他鼓起了掌,同学们也都为他的勇敢而鼓掌!就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在课文课堂教学中就迎刃而解了。

3.多媒体辅助、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方式,丰富德育渗透形式

《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资料,把课文中艰苦学习条件与现在的学习条件作对比,在对比中学生感受到了现在学习条件的优越,体会到了国家对残疾学生的特殊照顾,爱国感情油然心生。同时,学会了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灵活采用德育教育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

1.鼓励并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丰富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情操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我们的听障学生由于听力的缺失,和普通孩子比,知识面比较狭窄,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因此课外阅读显得尤为重要。在学校倡导的“书香校园”活动的引领下,我们教研组也积极开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老师们都给学生推荐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阅读书目,通过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性情,丰富学生的思想,提高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更加理性地看待现实问题。

2.开展校园征文、成语故事大赛、手抄报评选等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我们的听障学生不能进行演讲比赛,不能进行诗歌朗诵比赛,但他们可以写,可以画,可以表演。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发挥他们的特长,组织一些适合我们听障学生的语文活动,能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坚强的意志、良好品质和个性。比如,我们的校园征文系列,已经成功举办两次,作文展活动成功地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感受生活及语言表达的能力,激发了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济南特殊教育中心的校园里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成语故事大赛,手抄报评选等活动,让听障学生们既能发挥自己的表演天赋和绘画才能,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3.在作业批改中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的作业既能检验他们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也最能及时反映出他们的思想动态。所以,在作业批改中,我们应该随时注意各种苗头,及时加以引导、纠正,并不失时机地渗透思想教育。例如,我在批改作业时,发现有的同学写的不认真,这是一种对他人不尊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在评语中及时引导与纠正。经常在班级树立榜样,搞作业展览,这样不但规范了作业,也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日记,更是能反应出学生当天的学习生活情况,在一天当中有什么高兴的事情与我们分享,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我们的指点,有什么疑问需要我们来解答,这时,老师的评语显得尤为重要。有一名寄宿学生在日记中写到:“今天我心情不好,不想写日记,也不想值日了。”想到这几天发生的事情,我连忙在日记中写了这样评语:“你心情不好,是因为昨天老师没带你去配眼镜吗?对不起,老师因事未能带你去,老师向你道歉。今天下班后,老师一定带你去配眼镜。值日还是要坚持的,同学选你做值勤生,说明同学们信任你,你不能辜负同学们对你的信任,老师也相信你能做好这项工作!”在意识到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导致学生心情不好时,我勇敢地、真诚地向他道歉,让学生感受到我的真诚态度,让他从心里感觉老师是在乎他的,老师是尊重他的,同时告诉他做为一名值勤生应该承担的责任,让他有责任感,不能因为自己的心情而置班级工作于不顾。

篇7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要求就是要不断培养创新型的人才,这就需要在教育上不断进行创新,进而也就需要有创新能力的语文教师。当前我国的小学语文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当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身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在教学过程中很难甚至是根本做不到创新。

一、创新是教学的追求和境界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讲求创新教育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念及思想,在思想上达到创新,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达到创新,进而培养出创新的人才。

二、当前小学语文在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1.语文教育的观念陈旧

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上依旧是传统的陈旧观念,这样就会严重阻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以及创新。对于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往往是只会注重结果,忽视教学的方法,只会注重知识,却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2.语文教学模式落后

当前,对于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在课堂上依旧是教师作为主角,这主要是由于传统的教学观念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很难或者似乎根本不会将学生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这样几乎使得学生在学习上没有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更不会有创造力。

三、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1.语文教师应当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

教师应当意识到创新的重要作用,要积极地进行创新,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只有这样才会跟上教学改革的浪潮,才会真正提升教学的质量。

2.教师应掌握好教材,创新教学的方法

对于语文的教学来说,其实践性比较强,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进行重点培养。

总的来说,当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想真正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创造能力,教师就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得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大的提升,同时开阔学生的思维,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篇8

1.2教学内容滞后当前,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的内容滞后,很多内容还停留在应试教育时期,这些内容枯燥,乏味,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不够。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形势下,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不光要看应聘者是否具有熟练的操作能力,更要看应聘者能否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能够具有奉献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随着外部形势的变化,学生的个人思想意识也会发生很大变化,外部的信息和思想意识纷繁复杂,中职德育教学如何发挥主渠道作用也值得探讨。

1.3教学方式陈旧当前,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的教学方式陈旧,很多教师还是将注意力放在课堂教学上,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育,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没有被充分重视,造成了学生厌学、逃避思想政治教学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德育教学作用的发挥。

1.4教师素质不高当前,中职德育教学工作者的素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教师对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的热情不高,知识结构陈旧,创新教学方式的主动性不强,习惯于照本宣科,没有顾及到学生的接受现状。同时,由于激励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们干好干坏的差别不大,尤其缺乏进行积极教学革新的动力和积极性。而且,很多学校对德育教学不重视,教师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不多,知识更新也很慢。

2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创新路径

2.1提高重视程度各级中职院校的管理者一定要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和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客观公正地看待德育教学工作,要真正从思想意识上重视,在教学资源配置上,资金投入上下大力气。要充分理解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要突破眼前利益的束缚,从学校综合竞争力提升的角度出发,在教学管理各个环节中凸显对德育教学的重视。

2.2革新教学内容要大力革新德育教学的教学内容。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个性化特点,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出发,合理的设置教学内容。要合理选用教材,将教学内容跟业务课程有机结合,让学生们真正意识到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真正理解到德育教学对于个人发展的推动作用。要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精神等引入到中职德育教学中来,用先进的理论来指导学生,引领学生,实现学生个人的良好发展。

2.3改进教学方式要改变落后呆板的教学方式,要多与学生们进行交流沟通,深入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努力营造宽容、自由、高效、和谐的课堂环境。要努力更新教学设施,引入多媒体等高新技术手段,丰富教学的方式,通过高新技术手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促进学习效果的实现。

篇9

培养敢于创新挑战的高素质人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调整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教师、学习个体与小组,以及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合作关系,充分发挥课堂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及个体主动探究的互补优势,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产生教学共振效果,即个体积极参与的共同创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模式。互动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予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一、教学互动的构建要注意突出和谐、合作、共创等效应

和谐指教学氛围、师生关系和身心发展等方面的和谐,旨在创造一种共为主体、认知明确、情感协调、情绪高昂的课堂氛围,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合作指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友善的、相互信任的、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围,师生之间构建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教师深入到学生生活中,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合作,从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出发组织教学,共同做出创造性努力;共创指突破传统教学中的强制、硬灌和单向传递,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下,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交互方式,运用自学感悟、智力激励、集体讨论等方法, 密切注意每一个人的独特性, 强化集体思维,发展学生的集体创造性能力。

二、互动创新,从学生自学中抓起

1.教师规定明确、具体的自学内容,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笔者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教学目标分成两类,即必达目标和争达目标。所谓必达目标,就是95%以上的学生都能实现的目标,如字音、字义、词义、句意(有时也包括简单的结构、中心)等。所谓争达目标,就是有一定难度、有一定创新意识的,需通过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对于争达目标,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完成,教师多引导、多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这样既使教学落到了实处,又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留给学生必要的自学时间,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自学中创新。以往教学总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独占课堂乃至课外时间。这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的形成, 更谈不上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实验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强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的过程中,注重创新教育。

3.重视学生群体的自学形式,引导学生互动,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学生群体自学是指以讨论交流为主要形式的互相启发、互相更正、相互补充的学生自学活动,这种活动有利于发挥群体智慧的作用,能更好地促使创新意识的形成。因此,许多教学任务都是在学生的热烈讨论和激烈争辩中完成的。

三、在关爱、激励、自信中实现有效互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根据“罗森塔尔效应”,自信心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从18个班中随意抽取了一些学生,以赞赏的口吻、煞有介事地将“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郑重交给校长和有关教师,并一再叮嘱:千万保密,否则会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八个月后进行复试,奇迹出现了:名单上的学生个个成绩进步快,情绪活泼开朗,求知欲旺盛,与老师的感情特别浓厚。为什么这些本来十分普通的孩子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原因就在于心理学家通过“权威性谎言”暗示老师,坚定了老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激发了教师独特的深情,教师通过眼神、笑貌、嗓音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唤起了他们的信心,点燃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自爱自强,一股幸福、欢乐、奋发的激流在学生心中荡漾,使他们学习时更加主动、积极。

四、教学互动构建的基本原则

主体性指是否自觉参与语文教学双边活动,是衡量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教学互动构建的核心是主体性,学生是接受知识、消化知识的主体。是认识客观规律的主体,是不断完善自我的认知结构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参与语文研究的实践活动,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形成指导学习探究的个人、观念体系。只有学生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理解知识,赋予知识以个人意义,所学知识才能不再成为外在与自己的负担,而是可利用的资源。

篇10

(一)层次分明小学语文课本的编写层次分明,课本内容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来划分与编排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也有层次之分。像低年级课文中的《刘胡兰》,就是非常直接地学习主人公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在中年级的课文中,《》则要让学生学习热爱人民,憎恨敌人的思想;而在高年级的课文中,《舍身炸碉堡》进一步学习了同志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甘愿献出宝贵生命的崇高品质,强调树立人民利益至高无上的思想。这样的教学不仅全面,而且层层深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认识生字的同时,也接受了精神品质的影响。

(二)渗透性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讲解、课外阅读、作文教学等各个方面的教学,都可以对道德教育进行很好的渗透。其中,阅读教学是进行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其中的教育要点。例如,在进行课文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带有感情地进行朗读,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提升道德品质;坚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可以扩展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作文教学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良好途径,在写作教学和学生的写作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还能使学生养成认真、诚实、善思、笃行等优良品质,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模式和审美情感。

(三)共鸣性高在语文课文中,好的文章都饱含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深度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对词语的意思进行讲解,还要充分挖掘出渗透在词语中的真实感情,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一)利用语言解析进行道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对语言文字进行讲解是一项基本内容,而这也正是开展德育的良好时机。需要强调的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时,不能过于注重德育渗透,而忽略了基本的语文教学任务。在教学时,通过分析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和句子,使学生在学会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充分理解其中的思想内容、深刻含义以及深厚情感,从而达到基础教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

(二)利用教材内容进行道德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许多德育内容,但是有些德育内容并不明显,具有一定的隐含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研究教材内容,充分挖掘课文中的德育素材。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赏析文章中的字词和语句,理解字词的深刻含义、句式的变换、修辞的运用等,使学生认识并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以及魅力和妙处。

(三)利用情境感染进行道德教育在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课前预习,在课堂上多介绍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尽力模拟出真实的情境,制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和深刻地体会课文中表达的情感。

(四)利用课外阅读进行道德教育课外阅读是进行德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语文成绩,还能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许多课外文章都包含着大量的德育素材,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利用课外阅读来渗透德育。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向学生推荐适合实际的课外读物,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读书。教师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尽力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注重运用评价与欣赏的方法,让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得到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