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校内实训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7 11:19:1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物流校内实训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物流校内实训总结

篇1

物流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构建为主线,对物流管理专业推行双证课程、加强实训为核心课程体系实行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改革,实现物流管理专业与交通行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物流职业标准对接。开展职业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深入开展项目教学、场景教学、仿真教学和网络教学。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托校内仿真实训室等实训场所,重点完成括运输调度、管理业务、货物跟踪业务、采购业务、仓储业务、配送业务、搬运装卸技术如电动叉车等、物流信息处理业務、报关报检业务、办理货运业务、物流业务管理等物流专项技能实训。

例如在仓储管理专项能力培养中,根据仓储岗位流程,制定了详细的能力训练任务,具体包括能力训练任务名称、实现的能力目标、相关支持知识、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和训练结果。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练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掌握仓储技能重点。

另外,还需要通过虚实比的方式构建仿真模拟实训项目,替代了传统枯燥的理论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

学生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在必要的情况下,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或省里统一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并获取相应物流职业资格证书。主要通过校内实训中心完成。

二、企业项目入校

篇2

科学制定物流实践性教学目标制定物流实践性教学目标,应参照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目前大部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目标不明,定位不准,不能科学针对性地设计实践性教学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实践性教学很盲目和无方向,这样进行的实践性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学生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是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关键目标,原有教学计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践性教学课时不足,课程设置不科学等。针对这些问题,第一,树立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中的重要作用,增加实践性教学课时占总教学时间的比例;第二,安排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时间,使两种方式交叉进行,达到巩固理论知识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第三,制定科学教学大纲,体现实例探究、物流企业运作调研的内容,达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第四,模拟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中增加理论知识的教学,切实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立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未来更好的落实实践教学项目,校内结合专业建设模拟实训基地和校中厂,校外与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完善校内体现企业实景的模拟仿真实训中心建设;与企业共同出资,采取股份制方式,建设校内经营性仓储配送实训基地;与园区企业深度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物流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高素质的双师教师队伍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根本保证,要求学生具备高技能,首先教师必须具备高技能。为了使教师能够高水平的完成实践性教学项目,打造一支双师队伍,通过从企业引进技术专家进课堂,教师走入企业当员工,双向培养实践教学队伍。一方面支持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和安排他们进入企业开展物流项目的研究,努力使其成为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建立由企业技术专家或能手组成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

篇3

1.1教学难度较大

一方面,本课程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内容十分丰富。物流机械设备涉及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等现代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在本课程课堂教学中主要对包装设备、集装单元化设备、仓储设备、装卸搬运设备、运输设备、流通加工设备、物流信息采集与传输设备的类型、性能参数、工作原理、适用条件及选用和配置等内容进行讲解,知识点多且跨越度较大,是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大纲中为数不多的与机械专业知识关联性较强的课程。

另一方面,国内目前高校设置有物流管理专业的院系多为管理类、商学院类(参见表1),且大多数物流管理专业为文理兼收,导致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缺失力学、制图基础、机械原理等前设课程的基础,兼之欠缺对物流机械设备的感性认识,致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普遍反映学习有难度,进而难以提高学习兴趣。

1.2校内实训条件有限

基于前述情况,《物流机械与设备》课程教学中结合直观演示法、参观教学法或者实训法等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然而物流机械设备种类繁多,随着物流机械设备技术朝着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集成化、柔性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新装备、新技术层出不穷,设备更新速度很快,一所高校往往无法同时具备各式各样的设备作实训之用,同时建设校内实验室或实训场地,占地面积大、设备购置成本花费不菲,使在校内开展实训条件受限(参见图1)。

1.3校外实习安排困难

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通过实习验证和掌握课程内容,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目前国内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实习基地呈现多元化,涵盖物流企业、生产制造企业、商贸流通企业,符合物流是复合型生产服务业的特点(参见表2)。但反映出一些问题,如单个企业的实习基地提供的有效岗位不足;单个物流企业拥有的物流设备种类有限,导致实习内容与教学内容不衔接,不利于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课程内容;学生到企业实习,对企业正常生产秩序形成一定干扰,导致有的企业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以上因素导致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面临诸多困难。

2.《物流机械与设备》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教学内容改变

在《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开始讲授时,应充分考虑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基础,适当为学生补充部分识图和机械基础知识,为后面教学做好铺垫。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物流机械设备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应通过就地取材、网络收集、与设备厂商联系等手段逐步建立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并及时更新。

2.2适当引入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利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加强教与学的双向交流。笔者从与企业的科研合作项目中归纳凝练出若干案例,如邮政快递企业邮件处理流水线设计、制药企业成品仓库设备系统设计等,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在对企业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中,加深对物流机械设备在物流企业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功能和作用的实践认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3引入研究性学习

学生自愿组合,一般4~5人为一组,由教师设置任务场景,学生通过自主分工,独立完成资料收集与分析、关键信息提炼、解决方案设计及整合工作,最后撰写书面报告并形成PPT,最后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评并打分,以此作为本课程平时成绩。研究性学习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书本知识传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强化各种能力,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联系和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4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在校内实训实验室建设方面,应充分利用现有实验条件,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实训内容。在场地和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可考虑引入物流机械设备模拟操作实训软件和仿真教学,在模拟实训和仿真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物流机械设备的操作和管理能力。

篇4

关键词: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在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的市场经济格局下,先进的物流管理作为“第三利润源泉”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重视,掌握一定物流经营管理方法和物流技能的人才受到企业的青睐。高校通过3年或4年的培养,要使得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实践技能。而实际多数高校由于种种原因,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提高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投入较少。不少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办学条件较差,校内没有实训室,校外没有实训基地,即使有与企业共建的校外实训基地,合作也大多流于形式,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主要原因是没有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指导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因此如何建设科学合理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就成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

1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建设原则

1.1 应用原则

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倾向于理论知识在实践当中的应用,学生通过从课堂上获得理论知识,进而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工作,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得所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

1.2 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

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应围绕专业课程开展,可作为专业课程教学的一部分,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安排相关实践活动,与课堂理论教学结合进行,当然也可以在专业课程基本学完之后,以毕业实习形式进行。

1.3 循序渐进原则

学生从高中跨入大学,课程结构与知识体系发生了本质性的转变,从高中的文化课学习到进入大学的专业课学习,从对专业的懵懂到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都需要一个过程。通常按照教学大纲,学生大一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大二才真正开始学习专业知识,由于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相关的实践活动也应该由易到难,逐渐加深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因此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应从物流运作流程和有关设施设备认知开始,再到实际的情景模拟或物流软件模拟,最后可以让学生针对实际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找出该企业在物流运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措施。

2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法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分为三部分:(1)课堂实践;(2)校内实践;(3)校外实践。

2.1 课堂实践方法

课堂实践教学中可使用的方法有:

(1)小组讲授法。在授课过程中如遇到一些章节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学生的动手能力,便可采用小组讲授法,其方法为:根据章节内容安排所需小组数量,每组4人,将课堂所需讲授的内容分配到每小组,小组针对指定内容查阅资料,进行总结,写好大纲,选派代表在课堂上进行讲授,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讲,每个代表讲完后先由学生进行评价,最后老师对所讲内容的不足进行补充说明。此方法可以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小组讨论法。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个相关论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并安排小组长,由组长安排组员搜集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归纳要点后派出每组代表在课堂上讲述,讲述完毕后,小组间互相评价,最后由学生分析优劣,形成对论题的结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3)案例教学。根据本节课堂所讲授的知识引出相关案例(案例以真实的经济和企业背景为基础),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并且提出最佳解决方案,使学生学会如何将物流管理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处在物流工作的职位上思考问题,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技巧和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管理能力。

2.2 校内实践方法

学生在校内除了课堂实践外,还有些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活动,在此统称为校内实践,每学期根据课程开设一定时间的校内实践。校内实践有以下几种:

(1)企业参观。在完成相应理论教学后,带学生到一些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可以安排企业物流工作人员和学生进行一次座谈会,物流工作人员针对企业的物流运作体系和物流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以及好的解决方案等等对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如有疑问可以直接询问工作人员,使学生可以学到更多更实际的物流知识。如《仓储管理》中讲到仓储设施设备时,安排学生到物流企业参观,了解相关设施设备以及仓储基本的作业环节。介于物流企业大多采用轮班制,企业参观可安排在周末进行。

(2)调研报告。在与学校合作的企业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可根据各自感兴趣的领域进行考察调研,自己查找资料,就某一项课题撰写调研报告,先由学生就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想法撰写提纲,再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确定提纲。例如讲到配送方面,可以让学生就当地快递行业快递服务做个调研报告。

(3)撰写专业小论文。让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或者毕业后希望从事的工作,学生自己选择论文题目,或者由指导老师帮其选定题目,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科技论文的要求完成小论文,论文一定要突出实践性,为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积累经验,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获得获取知识的乐趣。

(4)实验室实训。如果高校有物流管理方面的实验室,可安排学生在校内的实验室,通过操作物流软件形式进行专业模拟实践。实训可以和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如《供应链管理》课程,我校有一套供应链管理的软件,在开课前把学生分组,各组同学分别担当供应链中的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客户五大角色,并规定流通的产品种类,通过8次左右的实训,让学生体验物资流通的整个过程。

(5)参加物流比赛。近几年全国的各种物流比赛较多,有实际操作方面的,也有就企业实际情况调研写调研报告的。资金方面较宽裕的高校可以让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参加一些这种比赛。我校在2010年12至2011年6月组织高职二年级的学生参加了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现代物流专业竞赛,从2010年12月10日举办的知识赛开始,经过知识赛、物流仿真模拟赛到总决赛,从开始的80多位同学参加知识赛,最终有五位同学参加了总决赛,我校以西安顺丰速递为调研对象,撰写调研报告参加了全国总决赛。此次比赛让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都获益匪浅,不仅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借鉴了其他高校在学生实践方面的成功经验。

2.3 校外实践方法

校外实践就是高校教师和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到物流企业现场实践。形式有:

(1)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可使学生全面感受物流岗位的所有职责,让学生在担当企业员工角色中提升胜任实际工作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毕业后的顺利就业打下基础。这种方法按学生就业感兴趣的方向,有选择地进入相关的物流企业参与顶岗实习,学校派实习教师全程参与指导,学生参与企业正常作业。时间安排在最后一学年第一学期,以2~3个月为宜,安排在学生毕业学年的第一个学期是为了让学生调整就业心态,提前体验实际工作中的艰辛与收获,培养学生物流岗位的动手能力。

(2)毕业实习。毕业实习安排在最后一学年第二学期,学生自己联系企业或在学校推荐的企业实习,在最后一学年放寒假前确定好学生的毕业实习企业。通过毕业实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进而为学生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这一阶段表现出色,将有机会被实习企业录用为正式员工或实习企业可以帮学生推荐工作,因此毕业实习是学生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3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3.1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要求指导老师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因此,高校要制定教师向双师型发展的激励机制,在任职条件、职称评审、工资待遇以及教师引进等方面向双师型倾斜。一方面鼓励在校老师分期分批地到企业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聘请一些物流企业管理第一线的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担任实践指导老师,发挥兼职教师的互补作用。

3.2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应从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两方面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校内物流实训室建设应满足学生课内实训与综合实训的要求。校内物流实训室是为了配合课内实训与综合实训建立的,结合实际工作需求,校内物流实训室应以仓储管理作业、流通加工作业、物流信息技术应用为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货物分区、储位分配、验收,货物编码、堆存和养护技术,分拣、配货、配装,叉车操作,包装,集装技术操作,条码、RFID技术设备使用等作业功能的要求。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应满足学生认知实习、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甚至就业一体的要求。体现在三个方面:认知,使学生熟悉物流相关工作环节的工作环境、流程,熟悉相关的设施设备;体验,通过专业学习过程中有计划的短期实习,使学生体验到相应的岗位角色所要承担的工作内容以及责任,掌握岗位操作的基础技能和操作要点;顶岗,使学生能够完全履行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

3.3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规章制度,保证实践教学有序进行。高校应在借鉴其他院校成功做法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实践教学环节组织管理、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实践教学安全管理、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实践教学成绩考核等方面,建立覆盖实践教学各环节、全过程的教学管理制度。

4 结语

物流管理专业作为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决定了实践教学在高校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但是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多,而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正是解决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保障。

篇5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从2006级开始就探索了突出地方经济产业特色2+1的模式,建立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课程体系及校企结合的校内外实践教学机制,确立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标准,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训一体化,实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经过几年的探索,突出以工学三维融合;三层培养一体;核心课程贯穿;职业学业结合。近年来,大力开展生产性实训,凝练了“依托企业,校企合作,产学互动,服务地方”的办学特色和“校企深度交融,工学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学院里面有工厂,车间里面有教室”的颇具职业教育特点的办学格局,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1.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缘由

校内实训基地技能训练模式的建构在我国是一个相对新的领域,将现代工厂的经营、管理理念引入学校,为学习者提供与企业相似的培训环境和经验学习环境,把教学和工厂紧密结合,把学校按工厂模式办,使学生得以在一个近乎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必需的各种知识和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做一体化”的技能训练模式建构

(1)教学做一体化。以“基地建设企业化、实践教学生产化”为重要特征的校内实训基地为“教学做合一”的技能训练模式创建了良好的平台。在这一平台上构建以行动导向法为主要特点的“教、学、做”一体的技能训练模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2)课堂与公司合一。淡化教室和实训基地的界限,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部分课程搬到实训基地,教师边教边学,学生边学习边实践,按真实的物流岗位操作,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企业文化和职业体验条件下,使学生在学校内实训基地中得到科学精神、职业道德、综合素质等方面培养与锻炼。(3)校企双制人才培养模式。让企业驻进学校,企业技术人员深度参与到教学和项目研发中来,形成“学校即企业,课室即车间,教师即师傅,学生即员工”的“校企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零距离”实现学生到企业员工身份的转变,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所以马上就能与企业生产“无缝对接”。“做学合一、情境学习”,让每一个学生对工作任务有一个完整的体验,提供表现自己脑力和体力,以及自我发展的机会。训练内容紧扣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训练项目紧密结合相应的物流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4)学生既是学生也是员工。淡化学生和员工的身份,学生在生产性实训中以生产者的身份顶岗实训。

二、工学三维融合模式的实践

1.校外顶岗实习的内容

篇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96-02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互为推进的两种教学形式。随着企业产能的提升,对学校如何开设专业课程、开展实践教学也提出更高要求。为加强物流专业的校企融合,真正了解本地区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某高职院校进行了相关调查。本次调查采用方便原则的抽样方法,随意抽取重庆市主城四区的相关物流企业发放220份问卷,实际收回200份问卷,有效率为92.5%。

一、调查结果

1.企业主要提供的物流岗位。由调查结果所得,在企业所需要的物流岗位中物流综合管理需求最多,占25%,仓储管理占20%,运输调度占16%,配送管理占15%,物流信息占13%,另外物流营销跟物流规划各自只占了9%。以此可见,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能适合物流相关岗位的综合性人才将会越来越受欢迎。

2.企业对物流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重庆地区物流企业最需要物流专业学生具备的是很强的个人综合素质,需求高达29.62%;其他方面:18.52%的企业要求学生具有信息系统处理能力,14.82%的企业要求学生有物流营销能力,14.82%的企业要求学生有运输、仓储、配送的管理能力,14.82%的企业要求学生有运输、仓储、配送的基本操作能力,只有3.7%的企业要求有英语运用能力。总的来说,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生更应该根据企业的需求提高自我综合素质,这是以忠诚度和敬业精神的职业综合素质为基础的。

3.企业对专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调查中得知,企业希望物流专业学生能够取得相关证书。其中33%的企业要求考取物流员资格证书,22%的企业要求考取中级物流师,14%的企业要求考取助理物流师证书,13%的企业要求考取高级物流师。另外,各企业对员工的其他相关证书也有所要求,且高达18%。所以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物流专业学生有必要考取包括叉车证、仓库保管员在内的相关专业资格证书。

4.企业对学校的教学建议。①人才培养方面:能根据物流企业实际需求和要求进行定向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与工作的区别;要提供实习生的简历、体检情况、思想品德情况等;需要学生学会尊重领导,听从指挥。③合作与交流的建议:要加强沟通,社会实践要系统化;勇于面对,加强与企业要求的对接;要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1.学生专业兴趣的引导――认知实习。认知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参观使学生对物流企业有一个感性认识,使学生有针对性的了解物流综合管理、仓储管理、运输调度、配送管理、物流信息等重庆物流企业需求的岗位。学生通过亲临现场来感触工作环境,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使学生对专业学习充满信心。认知实习若要达到好的效果,则需要指导教师作好事前功夫。在参观前,指导老师需提前了解企业,与相关负责人明确参观的时间和路线,设计好参观时要求学生解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企业。在参观后,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一起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和归纳总结。总结是提升认知实习质量的关键,若没有准确把控,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社会实践。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好坏由很多因素综合“集成”,包括人际交往、处世耐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工作责任感等。这些技能在学校中往往学不到,或学到的东西与社会大环境脱节。在前期调研中,我们也发现:重庆的物流企业排在第一位需求的,并非专业能力很强的学生而是个人综合素质过硬的学生。为此,应加强实践教学的体系设置,要求物流专业学生利用假期或空隙时间多参与“社会实践”,可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更好就业。为达到“社会实践”育人的目的,系部可为学生拟出“社会实践”方向,即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与生产劳动、“三下乡”、科技发明、挂职锻炼等,做好前期宣传和相关培训(实践安全知识、应急医疗救助、社会实践的选题、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等),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主动联系相关单位,完成“社会实践”目标。

3.学生专业技能的强化――校内实训。要加强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但在校外实践基地不够、师资又不充足的情况下,可通过建校内实训室的方法来强化学生实训,提升专业技能。为满足物流企业对物流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可在课程中融入相关内容,通过仿真、实际操作训练,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实训前,指导教师应当提前一周将实训项目通知学生,并布置预习任务;实训时,指导教师要讲解实训的目的、要求、内容、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并进行相关的操作演示;实训中,指导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检查学生操作情况,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实训方法,帮助学生分析出现的各种现象。

4.基于校企对接的设想。考虑物流管理专业核心业务处理的特殊性,解决重庆市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问题的途径为:①通过为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员工培训等互利互惠机制建设,进一步密切校企合作关系;②校企合作共同组建物流远程监控系统,通过网络和计算机管理软件,实时监控、采集物流运输信息;通过实时跟踪和信息分析,实现物流运输组织、运输业务筹划等企业物流运输业务的生产性实训。③在仓储配送业务实训室建设中,依托大型物流公司,按照企业仓储配送业务实际需要,共建“仓储配送实训室”、采用“业务托管式”为学生开展生产性实训创造条件。仓储配送实训室的日常业务全部是企业的生产性任务,实训指导教师全部是企业人员,学生实训期间在师傅带领下完成生产性实训作业,达到岗位综合实训目的。

高职高专教育过程中的技能培养主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完成,这需要各高职院校以企业人才需求为方向,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为核心,以增强学生专业实践技能水平为重点,逐步摸索出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实践教学体系。重庆市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应不断改革创新,从物流实践教学定位、实习实训场所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做出有益的尝试,探索一条既适应本地区物流业发展特点,又满足物流企业实际人才需求的实践教学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赵志文,陈安生,罗荣凤.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9,(10):129-130.

篇7

现代高职教育需要大量的实践教学,管理类的课程如何设计实践教学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教改研究内容。高职课程体系有许多理论实践课,课程在课时分配上通常采用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各半的方式。教师在授课时最常用的实践教学方法是案例教学法,通过对案例的学习完成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由哈佛大学流传出来的优秀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了解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的解决方案,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案例教学法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但是案例是概念的、文字化的学习素材,对于高职学生所拥有的高度实践热情的学习特点是不够有效的,因此引入具有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将对教学效果产生关键性的效果。本文通过《供应链管理实训》课程近5年的教学改革过程与效果展开研究,提出以“可触摸式的”敏捷型教学方法提高高职物流专业学生的学习成效。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的高阶形态,它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在课程定位上,本校将其定位为专业核心课程。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物流知识才能开始学习,因为本课程是将学生之前所?W习的分散的物流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它是最物流管理类课程的最高层级课程。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对于高职物流学生而言不易设计,课程通常包括较多的理论与较少的实践。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效果,课程做了大幅的改革,设计了“可触摸式”的授课内容。

由于供应链具有独特性,每一个行业或者企业拥有着独一无二的供应链。因此,本门课程的授课内容按行业划分为不同主题的实践项目。在最大程度上利用校内空间的人/物/事件,结合网络调研,实地调研等方式,实训项目内容围绕高职物流专业学生的接受程度与学习特点进行设计,并将供应链管理所涉及的各种理论、方法融合到每个实训项目中。

主要的实训项目包括:汽车供应链实训,实训场地在校内停车场;出版发行行业的实训场所为校图书馆,校内活动供应链管理的实训场地则利用运动会/篮球赛/晚会等校内活动展开;学校食堂供应链优化的实训场地为校内食堂;电商行业供应链实训是与电商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展开进行。将校内现有设施设备、各项活动融入课程教学设计当中,令实践教学具有敏捷性,令教学内容可触摸,学生可以每一个实训项目中学习到理论知识的同时,动手展开调研、采集数据、上传平台进行数据分析,最终提出具有真实数据支撑的可执行方案。实现最大限度控制实训时间、成本完成教学目标的敏捷型教学方法。

篇8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实践性最强、与社会企业联系最为紧密的部分,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半壁江山,江苏省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最大和速度最快的省份,是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先锋军。据相关资料显示,1996年江苏省五年制高职试点招收人数为960人,到2006年年招生量增加到9万多人,2008年的年招生人量约8万多人。江苏省的高等职业教育形式有三年制和五年制高职两大类,五年制高职又细分为五年一贯制与“3+2”中高职衔接制。其中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模式得到快速发展,截止2011年江苏省五年一贯制高职学校已经高达34所。

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作为我省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的典型代表,近年来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它不仅为本省市的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还为实现全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中职教育发展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为江苏省的品牌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也取得了一定发展。当然,随着形势的发展,其专业课程体系与结构也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

一、我校五年一贯制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

物流管理专业是与生产生活实践紧密相连的一个专业。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物理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呈现多层次和多元化,我校于2002年开始设置物流管理专业(三年制中专),于2006年开办五年一贯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之后,我校结合五年一贯制模式的特点,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走校企合作之路,积极探索物流行业的人才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迄今为止,物流管理专业已发展为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江苏省的品牌专业,并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些专业特色。

1.初步形成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结构

经过大量的实践调研和专家研讨,我校制定出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思路,构建出一个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的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具体而言,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理论课包括基础文化课,如语、数、外、德育、体育、计算机等;还有专业理论课,如条码基础知识、现代物流概论、仓储与配送、物流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系统、物流设施与设备、第三方物流与管理等。核心专业课程设置最能体现一个学校的教学和专业水平,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笔者对比了我校(五年一贯制高职)和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院(三年制高职)、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三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及课时、学分设置。

从以上三个表格中的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我校关于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设置明显多于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标准,不仅种类齐全,而且课时和学分也明显多于其它两校。

我校实践课(如图所示)则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主要内容有职业资格考证实训、条码模拟实习、仓储运输业务模拟、国际物流与货运实习、物流企业认识实习等等。可见,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已经较为完备,课程结构较为合理,已经初步形成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实训与企业实习相结合、单项练习与综合训练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结构体系。

图 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总的来说,无论是基础文化课、专业核心课还是校内外实训课程,我校(五年一贯制)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如表4所示,我校的基础文化课和专业核心课教学时数远远高于三年制高职,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升学和进一步发展;在实训课方面,无论是校内实训还是校外实训,我校开设的训练课程种类多、课时长,实践周期也长,远远超过三年制高职学校。

2.建立特色物流实训中心,丰富校内实践课程

自2007年起,我校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援下,在校内建立起了一个占地面积约3400余平方米的实训基地。其中配备了自动化立体库、货架仓库、条码实训室、流通加工室、商品养护室、物流沙盘实战室、电子商务模拟实训室、商务洽谈室、多媒体教室,以及物流模拟实训室等硬件设施;还有运输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集装箱码头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国际货代管理系统、以及国际物流系统等丰富的物流软件系统。校内实训中心的建立,为我校五年一贯制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开辟了校内实训的新天地,发展了我校的校内实践课程体系。

3.加强校企合作、扩展校外实践课程

我校不仅重视校内实训,同样注重校外实训。近年来,我校与一些企业加强合作,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大批技术型人才,还结合企业需要改进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例如我校物流教研室已经与北京中欧管理现代研究院合作开发了物流沙盘实训指导手册,为学生模拟物流企业经营决策,系统化地训练学生的决策能力提供了平台。此外,学校还与企业合作,举办职业培训项目,以丰富校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实现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在“产、学、研”三维一体化教学。

4.构建基于能力培养的选修课体系

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已初步形成了基于能力培养的选修课体系。既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主要通过专业方向限选课程加以实现),为学生毕业后多渠道择业提供方便,又培养了学生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借助于公共选修课开展实施)。

二、我校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结构的反思及优化

1.我校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结构的反思

我校五年一贯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是严格遵循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进行安排和设置,有着独特的特色与优势。但是,由于开办时间较短,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第一、课程选择与安排上的缺陷。在课程内容上,追求知识的严谨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在课程安排上,沿用学科本位课程形式,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课程内容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第二、师资力量跟不上课程体系改革的步伐。近年来我校一直在追求课程结构的优化、课程体系的改革,课程内容等调整幅度较大。而我们的师资力量却显得有些单薄,教学观念跟不上、教学方式落后等等,这都部分影响学校课程改革工作。第三、个别实训环节还流于形式,效果不够理想。近年来,我校大力挖掘实践课程资源、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但是真正付诸实践时,还存在一定问题,部分学生草草应付导师、马虎对待实践环节,实践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第四、“多元化、多主体”的考评体系虽已初步形成,但是仍有问题存在。比如个别专业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了解还未做到面面俱到,对于学生的一些弱点抓的不准确;个别实训指导教师和企业对学生的评价过于中庸,碍于情面、未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的问题。这样是不利于真正考察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我校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结构优化设想

五年一贯制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要做到课程设置符合社会人才需求,坚持“以技能实训课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基础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为两个基本点,以校内实训中心、校外实训中心、及其他拓展实习岗位为发散方向”的原则。除了对课程本身的调整,在教学方法、师资培训、评价体制等方面也要进行改革和创新。具体思路如下:

(1)优化课程内容,整合课程体系。五年一贯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首先要与社会物流人才需求相符合。比如我校位于江苏省北部,邻近有京杭大运河,且机械工业较为发达,那么我们就要考虑重点与水路通运、机械重工业相关的物流人才。在课程设置时,侧重于安排与机械产品货运及管理等相关的课程和模拟实训。这样,就能够让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紧密结合起来,有重点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此外,我们还要认真评估、仔细推敲现行课程之中,是否有重复现象,是否满足特长生的需求。并做适当的调整,将重复的课程整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层次的教学,从而促进各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2)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以适应新课程体系要求。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学长时间长、课程任务重,对教师的要求自然较高。一方面,教师自身要有危机意识,不断学习,提升自我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专业理论课教师要深入到企业一线,熟悉物流专业的工作环境、现场、作业流程等,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得出更新更符合实践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师资培训,栽培出一批观念新、意识强、师德高、水平硬的教师人才。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到其他学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进行学习和交流,丰富教学经验、拓展思路;也可以组织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科研项目,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3)落实实践环节,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永远是五年一贯制高职院校教学的重点,物流管理专业也是如此。在实践课程体系安排上,要坚持以物流活动为主要线索,以工学结合、产教结合为培养模式,以校内实训中心、校外实训中心、及企业实习岗位为任务驱动,重点发展物流管理职业的实践训练课程体系。另外,针对具体实训中心的软硬件环境、具体岗位中所需的能力、技能等,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应的训练课程,单项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实践教学方法上,坚持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学习方式,多采取合作讨论、自主探究、启发体验、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

在训练学生技能方面可分为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是进行基础技能练习,即理论课与校内实训、观摩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感知和认识。第二层次,是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即在校内实训的基础上,参与更多的校外实训、企业实训、现场操作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与动手能力。第三层次,是综合职业技能提升,即通过大量的企业实习、岗位实践,促使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同时训练了其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等综合能力,为就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4)落实多元评价机制,保证课程质量与目标的实现。新形势下,我校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的评价方式也相应改革,基本形成了“多元化、多主体、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考评模式。与此同时,还必须要将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落实到位,而非走形式。专业课教师力争做到对每一个学生都“了如指掌”,才能有针对性、差异化地帮助学生;实训导师和企业也要认真观察学生的表现,严格要求学生,发现问题立即提出。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与不足,有效保证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保证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真正提升。

参考文献:

[1]薛文静.三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开发调研报告[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6).

篇9

【关键词】

物流行业;高职物流;实训

1.引言

随着全国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对高技能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很多高职院校不惜投入几十万甚至成百上千万建设物流实验实训室,但是,很多花了大成本建设的物流实训室成了摆设。学生无法亲身体验物流业务的实际流程,更谈不上锻炼动手操作的能力。因此,从行业需求出发,开展高职物流实训体系的相关研究,对于提高高职物流学生的技能与素质,推动其职业生涯更好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物流行业对高职物流学生的技能要求

根据相关调查,现在企业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大体上可以分为操作应用型、管理型和战略型等三钟。不同层次对于物流人才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具体如下:

操作应用型人才主要是能够在物流的各个岗位上做出具体工作的人才,具体的操作包括仓储,配送,包装、信息处理等等。

管理型物流人才主要是在日常的物流作业中能够起到计划与指挥控制的人,这样的人才一般都是物流部的经理或者某些主管。管理型物流人才应该具备更加完善的物流知识,还要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具备更多的信息应用水平,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另外对于外语的掌握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战略型物流人才主要是负责企业宏观发展方向和管理体制的研究、企业管理软件的研究和开发、为企业做出物流规划和改进措施的研究型人才。

调查结果表明:物流的高职学生毕业以后大部分都是从事操作型的工作,3~5年后,其中一些坚持下来,能力突出的就会升任作业层主管,5~10年后还可能升任物流中层主管,10~20年就可以升任物流中心主管。所以我们在做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培养的时候,不光要重视技能的操作,还要融入到一部分知识的外延,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指明方向,才能在这样的一个层次上与本科生还有研究生去竞争。

3.高职院校物流实训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缺少必要的实训基础设施设备

受限于资金以及场地的限制,许多高职院校仅仅购买一些软件让学生进行操作,对于硬件方面的操作基本上比较困难。于是相应的物流实训教材也就无法从一个体系来编写。另外对于实训教师来说,物流专业的教师大部分都是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对于物流的理论知识缺乏系统的学习,授课效果也并不好。

3.2 物流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合理

根据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教学要求,物流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三个环节:课内实训、校内集中实训和校外的实训。

首先是课内实训。由于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和设备,课内实训主要通过教师播放视频、课堂进行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学生得到的只是视觉的认识,缺少了实际的动手操作。其次是校内集中实训。很多高职院校由于缺乏相应的基础设施,所以校内的集中实训很大程度上都是买一些物流软件进行模拟实训。第三是校外的实训。这个环节学生获得了更多的感官认识,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效果并不会十分明显。因此,很多的认知实习最终都流于形式了,紧紧是学生参观一下。

3.3 物流实践教学的监管有待提高

完善的实训教学体系除了有一套实训方案以外,还需要有对实践教学的监管,需要对实践教学进行的效果进行评价。但实际中,很多高职院校虽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也配备了相应的监督管理人员,但是某些原因致使实践教学的监管往往不如理论教学的监督到位,所以就这个过程就流于形式了,使学生的实训也不能得到一个良好的发展,效果也与我们的培养目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4.面向行业需求的高职物流实训体系建设的建议

对于高职的物流实训体系的建设,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并存的方式进行,其中包括利用学校资源的基本技能培养、与企业的合作的定向培养、企业参与的非定向培养等方式。

4.1 充分利用学校资料

这一方面需要高职院校加大资金的投入,购买相应的实训设备设施,加大物流实训中心或者实训室的建设。在一定的软硬件的基础上,才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条件去实施实训。

4.2 大力推行定向培养模式

与企业合作定向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由学校和企业一起培养学生,等学生毕业后直接去定向的企业工作。这种形式培养的学生更有针对性,企业也可以直接根据自己所需要的人才进行技能培养,学生毕业直接上岗,不需要再经过企业的培训,节省了很多的中间环节和费用。

4.3发展企业参与的非定向培养模式

企业参与的非定向培养,是由学校定期请企业的管理层来给学生和老师做讲座,讲解企业现阶段对于高职物流人才的需求技能及素质,以及日后提升应该具备的素质。使学生直观感受到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以及在学校应该掌握的技能。因为知道了自己需要什么,所以做基础项目实训的时候就会更有目标性。

5.结束语

物流专业是一个综合性、技术性、操作性极强的专业。为了实现高职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从事物流工作所必须的知识,具备从事物流工作所应有的能力,物流实训体系建设是一个关键环节。要以物流实践为基础,以先进标准的物流流程为重点,以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专业设备及完整的物流实训模拟环境为核心,建设符合高职教育特点、适合教学实训而又符合企业人才需求的实训体系。

参考文献:

篇10

实践教学体系是整个教学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目前大多高职院校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仍然存在于模拟、仿真中,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提升实际技能的需求。现有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购置了物流管理软件,部分实训操作中,学生在电脑上,建立虚拟物流企业,模仿运输、仓储、货代等的过程,对虚拟企业进行经营,完成书面实习等。这种实训方式虽然节约成本,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无法让学生真实体验企业的物流流程,也就无法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现实中去,实训与实际依旧脱节,实训效果与企业的需要有一定有差距。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不能做到无缝对接,其主要原因是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效性差和适应性不强。

1.实训内容职业性体现不够。现有的物流实训内容仍然是传统的运输与仓储作业,内容没有与时俱进,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有一定的距离。

物流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范围很广泛,根据对物流企业调查情况分析,主要在制造企业物流部门、第三方物流公司、配送中心、传统仓储企业、货运企业等相关企业做营销员、仓管员、采购助理、客户服务等物流基层管理工作。

2.实训师资实训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实践教学要保持与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发展同步,最好的办法就是从生产第一线的现职技术人员中聘请师资,他们带来的信息和方法以及他们对职业的体验往往是高职学校现任教师所难以掌握的。目前在大部分高职院校里,年轻教师占有较大比例,这些教师大都是从校门到校门,没有企业一线的物流管理相关具体工作经验,实际动手能力普遍比较差,造成实训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或实践教学与理论常常脱节。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实施的思路

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的要求,流管理专业实训必须按能力为本、就业导向、工学结合的总体要求,突出强化学生物流管理职业能力的培养,从专业性和应用性等诸多视角设计实训内容,体现情景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与可评价性。自己的兴趣加以选择。

1.认知实训。为了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以及对所学专业有感性的认识,把认知实训在一年级完成。认知实训安排在一年级,由教师带队到现实企业中进行为期 1 周的参观和调查。选择的企业是与我校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单位顺丰速运常州公司、常州亚邦三方物流有限公司等,了解企业文化及组织机构,切身体会到了物流企业的工作环境,了解物流岗位的操作及能力要求等。寒假中通过自主报名与实习企业面试相结合的形式,把学生分配到不同的物流企业,接受岗前培训,利用假期进行岗位体验实训。

2.专业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主要以物流各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为核心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以物流行业中的主要工作环节为载体,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技能主要包括运输、仓储、采购、营销、国际物流等,因此充分挖掘校内外可利用资源,给学生创造真实的环境开展物流实践教学。例如:以仓储专项技能为例,我校工科专业在实训中所用到的耗材均存放在校内物流实训中心,从“信息汇总――采购――配送――入库――在库――出库”涉及到仓储的环节,要求学生进行正确的验收入库、在库科学保管、正确盘点、库存控制准确以及退货处理,并且做到确保教学所用。从而使学生体验到真实的仓储作业,在边学边做中培养了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

3.物流综合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安排在第五学期,利用实际中真实的大型综合案例,让学生对物流流程的优化、管理与实操、规划与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该实训培养学生在复杂工作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判断并采取正确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而且学生在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组织能力、项目策划、项目设计案书写等方面都能得到有效训练。在教学中不能闭门造车,因此可以把企业真实的项目引入实训教学中。比如大型促销活动背景下,电商企业的库存如何控制?在物流综合实训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储位布局、商品的养护及配送路线选择、采购与库存控制等基本的技能,在企业选择上,选择合作可能性最高同时急需仓储管理的小企业,如常州的棉先生,注重可操作性和商务时效性。

4.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学生进入真实的工作岗位之前的实战演练,第六学期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实习岗位主要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也可以由学生自主择业,实习的岗位一般是采购助理、仓管员、配送员、货代销售等。通过一学期的实习,以改善现行方案实证式案例分析来完成毕业论文,并和学生的就业密切结合。学生能够逐渐掌握主要物流岗位所需的技能,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加以选择。学生通过在生产第一线实际操作训练,基本掌握现代物流操作岗位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专项技能,加强了学生对现代物流管理内涵的理解和物流服务理念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思想品德、岗位责任心和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物流知识与物流企业的实际业务流程和具体的岗位操作结合起来;了解企业文化及其管理制度;使得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适应社会、适应企业、适应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