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19:1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学年校本研训个人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30-02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教师则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是学校发展的第一人力资源。是否有一支爱岗敬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我们学校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切入点,一直在探索如何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系统化校本研修策略,经过几年的实践,逐步形成了“营造一种氛围”、“加强二项管理”、“搭建三大平台”、“实施四大策略”、“落实‘五个一’”的校本研修策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营造一种氛围
校本研修是利用学校这个教师工作、成长的职场,把校本研究和校本进修结合起来,构建以校为本,以研导修,以修促研,提高教师素质,以提高学校教育和科研水平的教师培训模式。在校本研修过程中,教师既是研修活动的决策者、组织者,也是研修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老师是否愿意参与,是否积极参与直接决定校本研修的实际效果,因此,学校建立校本研修机制的前提是在学校营造研修氛围,在研修主题确定、研修活动组织等过程中让老师共同参与,形成人人参与研修、人人追求进步的良好氛围。我们坚持利用教师例会、教研活动、科组总结会议、专题讲座,对教师阐述校本研训的重要性,营造一种主动自觉、紧张而有序的学习氛围,组织教师有针对性的学习,请有关的领导和专家作报告,通过座谈、讨论,增强了教师职业危机感,激发了教师参加校本研训的热情。目前,我校教师参与校本研训已成为一种自我需要,一线专职教师100%参加了校本研训,浓厚的研训氛围已蔚然形成。老师们的学习观念已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很多老师宁愿牺牲休息时间也不错过参与研修的机会。
二、加强两项管理
为保证校本研修的规范化、正常化、持久化,我校不断强化组织管理和过程管理。从组织管理来看,我校成立了校本研训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各科组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培训小组成员,具体负责各学科校本研训工作。学校领导经常性地参加教研活动,随时掌握教学动态,落实教学常规管理,保证教研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另外,我校从两个层面强化过程管理。从学校层面,为使校本研训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我们制定了《大宁小学校本研训方案》,同时,建立了激励机制,如读书奖励制度、教育随笔成果奖励办法等,对校本研训成绩优秀者和教科研成果取得者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培训结果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聘挂钩。通过制度,激励措施的制定执行,确保了校本研训的顺利开展。从教师层面来看,要求老师以每学年为一个时间段制定个人研修计划,记录自己的研修历程,把自己一学年来读过的书、参与的活动、经历过的教育教学案例等进行记录并反思,推动教师不断成长。
三、搭建三大平台
1.专家引领。从2008年起,我们先后邀请了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赵怀杰老师,东莞市教师进修学校张润林老师、沈诗平老师、黄毅鹏老师、周跃平老师,广东教育学院闫德明教授,全国著名特级数学教师黄爱华和华应龙老师,东莞市教育局语委办公室副主任司学松老师,原广州越秀区教研室数学教研员冼德载老师,东莞市教研室英语教研员邓宁霞老师,虎门教育办唐雪贞老师、吴晓江老师、黄振云老师等莅临学校为教师作专题培训。2010年4月至今,东莞市教师进修学校的沈诗平老师为语文科组教师进行了系统培训。先从教材解读开始,手把手教会我们对精读课文进行“提纲式文本解读”,让我们在“怎样教”之前先明白“教什么”。引导我们对一到六年上册教材若干精读课文从文本特点、结构特点、语言特点、表达特点进行解读,在教材解读的基础上引导对各种文本进行教学设计,并在课堂上加以实践,引导语文老师进行“美丽转身”。数学科组在东莞市教师进修学校的黄毅鹏老师、周跃平老师指导下深入探讨“高效课堂教学”。今年9月起我们邀请原广州越秀区教研室数学教研员冼德载老师每月到校对数学科组教师进行小学数学专业素养与技能培训。英语科组在虎门镇教育办黄振云老师指导下研讨“词汇教学”。今年9月起邀请东莞市教研室的邓宁霞老师每月到校对英语科组教师进行小学英语专业素养与技能培训。
2.同伴互助。同伴互助实质是指教师之间多项互动、合作交流、智慧共享,形成“研究共同体”,达到自我提升,共同进步的目的。我们将教研组的成员以年级组为单位,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同课异构”、“相互听评课”等方式,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听评课是教师互相学习,研究教学的重要措施。我们要求每个教师每个学期都要达到一定的听课量,鼓励教师多开展相互听课、评课活动。互相听评课已成为学校常规教研活动,这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
3.校际联动。校际联动是两所或两所以上的学校,围绕共同的话题开展的有目的的研究活动。我们与周边几所学校建成了联动单位,每学期各学校都必须承办一次片区的教研活动。今年11月16日,我校数学组派出陈冬婷老师到片区的怀德小学上展示课。11月24日,我校承办了片区的英语教研活动。校际联动扩大了教师的信息量,让教师避免闭目塞听、孤芳自赏而成为“井底之蛙”,同时,为各校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交流平台。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近两年来,我校开展了“校本研训”模式的探究,从而为传统的教研注入了新的活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逐步形成了一套符合实际的“校本研训”方法,提高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引领教师向专业化发展。为了及时总结交流,加强信息反馈,我们愿将在摸索中的收获与困惑毫无保留地汇报给大家,衷心盼望能得到“校本研训”工作取得佳绩的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指点。本文用“走好一、二、三、四”来粗浅总结如何做好“校本研训”工作。
一、明确一项任务
随着新一轮课程计划方案的实施,素质教育理念得到确立,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利用,同时对教师工作的目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修养;专业知识及更新与扩展;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和现代教育技术;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去学习、更新和提升,它是开展“校本研训”工作内容的依据。因此,笔者认为“校本研训”的基本任务是: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学校的发展为出发点,以课堂教育的评价与诊断为切入口,研究教育内容、教育思想、教育组织形式,探索教学规律,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和专题性科研活动。给我们的校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氛围,使学校变成一个不断创新、发展个性、保证基础等具有特色的学校。校本研训工作的落脚点是提高学校教学水平,改变学校的不良工作状态,要根据教师和学校实际情况解决教师和学校在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在教育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注意每个教师的自身需要和特别,用来提升教师整体科研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教师的需要和学校需要是一致的,所以教师的提高自然带动整个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让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有个良好的循环。这也就是“校本研训”的基本目标。
二、突出两个特点
(一)突出“校本性”
什么是“校本研训”?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校本”这一核心概念的理解不同;二是研究的重点不同。然而,人们也对“校本”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即:“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依据这一共识,我认为所谓“校本研训”,顾名思义,就是以学校的特色为本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教研培训。“校本研训”的要义在于其“校本的观点”。在新的形势下,面对“新课改”,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校本研训”中的角色。即教师是先进教育观念、先进教育思想的传播者;是教育教学过程的参与者、研究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还是学校教学过程的部分管理者。在“校本研训”中教师要实现教学工作观念上的三大转变。即从侧重课程实施转到侧重建设开发;从侧重传授知识转到侧重引导促进;从侧重教学管理转到侧重研究服务。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一是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二是树立大的课程观,成为课程的建设者;三是把培训和研究、教研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四是教研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内容要改进,务求实效,加强教师间的对话交流。从下列案例中,我们可窥见一斑。
“校本研训”题目: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校本研训”形式:互动式教研,师徒式指点。
首先教导处的老师和学校领导下课堂听课,对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诊断。选择不同层次教师的随堂课作为观察分析对象;其次从学生活动、提问层次、语言交流、时间分配等各个层面对教学实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评价。从中发现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不足,主动性不高。再者提出:“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校本研究主题。各教研组围绕主题研究教学,摸索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途径和方法。组织全校性的“主动学习探究”教学研讨活动。课后就一些共性的问题采用录像带回放形式引导大家进行“头脑风暴”。如:请考虑这个环节设计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思考?学生参与的广度、效果如何?教师在课堂上活动的时间是否超过1/2。老师们通过分析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漫无边际的调动那些无用的问题,占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在课堂上,有时学生似乎很有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同座之间也有讨论,结果却是“问之不切,则其所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所取之不同”。其实,这只是形式上的互动,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不大。只有有效的师生互动才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条件。教学设计应重点放在目标定位、动力激发、学生活动、问题设计、引导办法、材料的选用和处理等多个方面,学生的课堂参与核心是“精神介入”而不只是表面的“肢体介入”。如一位教师上《将相和》“渑池会”一段学习时,提出研究性问题——“渑池会上的斗争,是打成平局还是决出了胜负”?结果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学生认为打成了平局,理由是赵王为秦王鼓瑟,秦王也为赵王击缶,一比一。也有的认为分出了胜负,理由是赵王是小国的王,秦王是大国的王,虽然都为对方演奏了乐器,但比较起来秦王更难堪;赵王鼓瑟是秦王叫鼓的,而秦王击缶是蔺相如叫击的,蔺相如只是赵王的一位大臣,比较起来,还是秦王更难堪。这样讨论,学生不但提高了阅读的能力,而且提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见解,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极大发挥。通过研究大家明白了今后教师不仅要激发疑问,而且在学生生疑后,要注意设置辨析题,引导学生谈看法、摆见解。教师千万不能因赶教案而丧失启迪学生思维的良机。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常常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火花,这种火花是思维进入最佳状态的结晶。录像带回放为研究分析材料的真实性、深刻性和准确度提供了可能,也为教师的反思提供了便利,教学分析的科学性、客观性显然可见,分析研究的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可以说是拨亮一盏灯,照得通屋明。
因此,在“校本研训”工作中,教师首先要形成读书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克服被动性、盲目性。其次“校本研训”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倡导科学精神,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提高教学研究质量。
(二)突出“科研性”
“校本教研”的研究历程中教师扮演的是行动研究的参与、执行、学习、观察、分享、批判与挑战者的多重角色。在参与教研的过程中搜集资料,在研究对话时分享资料,共同分析诠释资料,注重教学引导,以求教研朝更符合教师所需,确实协助教师专业成长之方向发展。例如在着眼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与发展上,我们采取的是从“理论培训——实践操作——课题研究”这样一系列的校本教研模式。例如:
理论学习:组织教师系统学习《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
名师作辅导讲座,分几个专题进行辅导学习,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讨论交流,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再进行理论学习检测。
课堂实践:尝试“主题教学”课堂研讨。
请名师、骨干教师带头上研讨课,力图在“主题”统一下,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课程资源,课内与课外结合,多角度演释“主题”,努力扩大学生阅读量,提升阅读的质。如,张松清老师执教的《赤壁之战》一课,他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题:“在这场战役中曹操该不该输?”让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参与辩论。亲身体验这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研究主题。无论学生站在哪个角度上谈这个问题,他都要谈到赤壁之战的过程,都要谈到赤壁之战双方胜与负的原因,还要谈到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此,教师再对文本进行内容扩充,把人物的性格特点加以介绍,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这样学生不仅对文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也激起对名著《三国演义》阅读的兴趣。课后我们又进行了对话式研讨,就教师在提供“刺激”,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时,如何及时了解学情,给予指导、点拨。针对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暴露出其思路的一些不够深入或不够全面,及时抓住这些问题发问,引导学生如何在课堂上使学生思考的全面和深入。明白在高效的师生互动关系中,教师应充当什么角色?依据现代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的观点,教师不仅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是学生的高级伙伴。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不是“教”学生,而是与学生一起学习,教师始终是学生的伙伴,只不过是个“高级”的伙伴,这个“高级”主要体现在教师可以有意识、有目的而又非常自然地对课堂活动进行调控。所以,对于课堂上的问题,教师不可以直接说出答案,教师能且只能搭建“脚手架”,把学生导入“最邻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心理学发展理论的重要概念,即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老师们通过“演一演、议一议、评一评”的切身体会,明白了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层次上,要善于用一个个问题引向一步步研究学习的深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才能真正把握故事中蕴含的智慧。
课题研究:小学阅读教学中“主题教学”建构的理论与实践
此课题已被地区教科所列为2005年重点课题,正在研究中。笔者认为,“校本教研”应力图使教育理论的学习成为教师希望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为。“校本教研”中应充分体现差异性、实用性、针对性的教研内容,使教研真正从“课堂作秀”回归“自然课堂”,唯其如此,教师的专业发展、专业能力的提高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强化三项措施
1.完善各种机制
完善“校本教研”工作体系,规范“校本教研”制度,制定“校本教研”工作评估、测评办法。明确“校本教研”的职责要求,制定统筹规划、整体设计步骤,是“校本教研”有效实施的基本保障。我校制定了《校本教研培训方案》、《校本教研管理办法》、《校本教研考核办法》、《校本教研奖罚制度》、《教师成长手册》、《教师队伍发展计划》等。让教师明白,加强自身素养的提高是新时代教师的必修课,使教师明确肩上的担子,使参与培训成为教师的自发的有目的的行为,真正实现将“要我学”的外部压力变为“我要学”的内驱力。
2.量化教研组考核
“校本研训”要适应新形势,取得新成效,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我们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逐步改变了由教导处组织的“单打一”的教研模式,健全和完善了“校本研训”活动机制,我们采取“以竞赛驱动教研,以教研驱动自训”的策略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把教师按学科分成若干个教研组,制定了《教研组活动考核办法》,从教师自训、参与他训、教学研讨、课题研究、学生培养等方面作了具体要求,并分必达目标和争达目标进行了量化。每学年学校确定一个教研主题,如:学生自主性学习、学生探究性学习等。每月都有教研活动日,每个教研组必须围绕学校研讨主题进行教学研讨,每个教研组每学期必须推荐一名教师代表全组老师向全校上公开课,接受他组的挑战,以每学年考核出优秀教研组来推动教研活动的正常进行。这样每年都将有1/2的老师主动参与上研讨课,课后进行“互动式”的评课,并写出评议稿。
3.建立成长档案袋
为确保“校本研训”正常有序进行,我们加强对教师成长档案的管埋。每学年初,我们给每位教师发一本《教师成长手册》,里面内容有:教师自我发展计划,学年参与听课内容记录,参与公开课情况,听取讲座内容,个人开设讲座材料,参与学科培训内容,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撰写教学反思录,获奖论文及发表文章等。以此作为教师自身成长的基础材料。并要求周周有教学随笔,月月有典型案例分析,并将经验与困惑及时反馈在成长手册中,以便来年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选培。
四、做好四件事
1.分层培训,注重实效
一所优秀的学校,应成为教师成长的沃土,名师成长的摇篮。校本培训模式的出现,表明学校不仅是学生的,也是教师的,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相辅相成。因此,我们强调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地,以合作为前提,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对教师进行可持续的在职教育。在培训中我们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坚持面向全体、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培训原则。既有公共学科的教师职业道德、学生心理健康、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又有学科自身特点的培训,还有教师个人需要和素养方面的培训。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培训活动,满足了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切实提高培训工作的质量。
2.请进送出,搭建平台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重视业务引领,加强校际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注意到学校及教师自身的一些弱势,主动与一些优秀的学校结对。如我们学校四、五年级采用的是《现代小学语文》和《现代小学数学》,这是实验教材,我们就主动与杭州时代小学联姻,派老师外出学习交流,积极参与他们的集体备课,请专家教授来校讲学,及时传递信息,交流经验。外出学习教师回来上汇报课或作专题汇报,强化教师学习、反思、汲取。同时,我们也与乡下学校结对,选派名教师给他们上指导课,送青年教师上锻炼课,为他们提供平台,促使他们快速成长。
3.师徒结对,互助共长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希望,是教育改革的生力军,为促使他们迅速成长为学校的业务骨干,我们在充分发挥老教师优势的同时,也充分挖掘名师身上的学习资源,通过他们的“身教、言传、帮带”作用,来引领青年教师成长。这也是我校校本教研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我们把各级名师、学科带头人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签订结对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各自履行义务,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帮扶计划,实现师徒互助共长。要求师傅经常深入徒弟的课堂听课,每学期不少于10节,并有针对性地做出指导。青年教师也应积极主地向师傅请教,经常听取名师的指导课,每学期也不少于10节,课后写出听课所得,并及时询问不解之处。同时,名师还应随时接受其他教师的来访、听课等,承担着校本培训中施培者的角色。为了使师徒结对制落到实处,学校还制定了《名师考核制度》,建立了《名师业务档案》和《青年教师成长档案》,实行跟踪考核、动态管理、过程评价等,促使名师不断提高了自身业务素质,加速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4.全程参与,注重反思
1、提高认识——树立校本研修的理念。面对当前教育,通过学习,使我们认识到:校本研修是学校的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是办好一所学校的综合研究活动。它是以学校为研修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研修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修内容,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为研修目的,把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学校管理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有机地融为一体的综合研究活动。它既是一种并于教师和教育教学的行动研究,也是一种制度建设,更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学校成立由专职副校长、教务处、教科室、教研组组成的校本研修组织机构,定期召开会议,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对教师队伍建设制订长期发展的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并积极组织实施。
2、创造条件——做到四落实
经费落实。学校制订了财务支出有关制度和校本研修有关奖励制度。学校对教师全员培训、教师学历培训、教研活动、教师外出取经等必要的经费支出给予保证。XX年年11.01万元,2010年15.35万元。
师资落实。校本研修师资在校内依靠如下人员:学校有高级教师7人,中学一级教师34人,余姚市教坛新秀3人。精心挑选好各学科教研组长、级段学科组长、级段骨干班主任等。在校外主要依靠市教师进修学校、市教研室、并与宁波东恩中学等单位挂钩,充实师训师资。
书籍落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教师学习的需要,学校订有34种教育期刊,19种报纸,并每年给每个教师人手订阅一份杂志和购买二本专著。学校还专门购置了一批教育专著书供教师借阅。
设备落实。学校有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校园网等设备齐全,网络畅通,运行环境良好。
3、开发资源——运行多渠道
上级资源 全员培训选用省、市组编的教师全员培训基本教材。07、10年学校开展的《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教师语言表达》、《余姚市义务段教师学科专题培训指南》。
师资资源 校内以高级教师、学科教研组长、学科级段任课组长等为培训辅导员,效果较好。另外用外聘教师来充实培训师资队伍。
网络资源 能充分利用“浙江教师研修网”、“宁波教师教育网”、“教育在线”等网络资源,建立以学科为单位的区域性学习团队,定期开展学习和讨论。
资料积累 学校学科教研组长、学科教学年级组长等学校教学骨干教师,均建有学科教学数据库,内有新课标学习资料、备课资料、教学课件、试卷练习题库、教学经典案例等计算机信息资料,全校总存量达60多g,平均每位教师有1g多。
自编教材 积极开发教师教育校本课程,有自编校本研修教材。学校编有《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读本》《班主任全员培训讲义》等,作为学校中教师政治业务培训教材。
外部引入 学校与余姚市教研室、余姚市教师进修学校(宁波教育学院余姚学院)、宁波东恩中学等机构和学校保持联系,促进校本研修的深入开展。开辟“梁中讲堂”邀请外单位的教育教学专家,分专题来校讲座。
二、制定计划制度,加强总结考核,对校本研修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
1、制定计划——启动校本研修工作
学校制有教师长期发展的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不断提出阶段性实施意见和改进措施。学校每学年制定校本研修的工作计划,积极组织实施。对各项专题内容,又制定专项计划来开展各项工作。如2010年梁辉中学青年教师培养指导意见,2010学年梁辉中学青年教师“十个一”活动方案等。
2、及时总结——不断反思和改进
在阶段性计划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改进做法,完善制度,使校本研修工作不断取得实效。如每学年有师训工作计划和总结,每个专项内容又有计划和总结。XX年年、2010年的主要专题有《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教师言语表达》等都有单项计划和总结。
3、形成制度——把校本研修工作制度化
在校本研修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把习惯的做法,行之有效的措施总结出来形成制度,使校本研修工作制度化。几年来我校形成的校本研修制度有:青年教师综合考评量表、教师师德考核互评表、梁辉中学年级组考核表、学生问卷调查表、教学质量评估及奖励办法、校级先进奖励办法、集体备课要求、梁辉中学教学工作常规、梁辉中学教职工教育教学工作考核评分细则、梁辉中学晋升一级教师量化评审方案等。
4、民主参与——调动每个教师的主动性
在青年教师培养工程中,每个青年教师都制定自我成长计划及年度教学业务学习和课题研究计划,确定自我奋斗目标,争取3-5年内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
5、保证时间——使校本研修活动落到实处
学校隔周一次师德政治学习,三周一次教研组活动。每学期制定《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计划》,三周一次教研组活动内容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按计划布置教师个人自学内容。读专著内容有:《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教师需要什么》、《强化爱与责任,彰显师德辉》等。保证平均每周1小时以上。
6、记录过程——使校本研修工作留有痕迹
校本研修的每次活动过程有记录,人员出勤有点录,必要时拍照留念,完成后有小结和报道。如教研组工作记录册、教师成长记录册都能按要求记好,“梁中讲堂”请专家来校为教师讲座、《教师言语表达》理论考试都能拍照存档。
「 1
7、加强考核——是开展校本研修的推动力
07、08学年教师全员培训《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 教师语言表达》、《余姚市义务段教师学科专题培训》都按上级要求精心组织,抓住辅导、讲座、自学、作业、考试等培训环节,达到预期的培训目标,参训率100%。在班主任培训中,采用论坛评优、征文评奖等措施,推动了培训工用的扎实开展。
8、完善档案——反映校本研修工作的面貌和成绩
在教师培训方面,主要档案工作有:学分记入,培训工作资料等,能分类装订成册。每学年装订一次,内容有:整体师训工作档案、学分管理档案(包括学分粘贴到教师个人)、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档案(一人一档)等。
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学校管理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方面,各线做好归档工作,以全面反映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的面貌和成绩。
三、落实内容,确定形式,认真实施校本研修工作
1、内容广泛丰富
全员培训内容 07、08学年主要有《新课程教学评价》、《教师语言表达》、《余姚市义务段教师学科专题培训》等。
自主培训内容 有“六个一”活动、《青年教师培养工程》、《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实效》。二年来,校本研修内容丰富,效果显著。
师德培训内容 根据上级要求每学期制定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寒暑假对教师的政治学习都作出安排。学校还编制校本教材《梁辉中学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读本》(每学期一本),安排理论学习时间,扎实开展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和师德教育。
读教育专著活动 在教师中开展读教育专著活动,平时建立教师学习用书借阅制度,要求每个教师每学年读二本教育专著,同时开展读书心得写作和演讲活动,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水平。
新课标新课程内容 对新课程教学采取集体备课,级段任课组长引领,定期开展小组研讨,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内容 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由学科教研组长、学科级段备课组长带头,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建立学科课件教学库、试题练习库、备课资料库等计算机信息资料,全校总存量达60多g,平均每位教师有1g多。
教育科研内容 学校成立教科室,结合教学科研课题的开展,进行教育科研基本知识、方法培训。
2、形式多样活泼
案例研讨、写反思文章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能运用案例进行研讨,写案例文章,教师撰写的教学案例文章,三年来在余姚市级以上获奖6人次。在班主任培训中开展班主任工作论坛活动;在青年教师培训中,于2010年4月举行了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主题论坛活动。,通过论坛形式开展交流活动,促进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
校本研修与教研活动有机结合 三周一次教研组活动,采用集体备课、专题研讨、听课评课,请进来走出去,开展教学会诊等形式的培训活动,来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其中两年来,就派教师去东恩中学参加异校教研活动8次,计40余人次。每学期举行校内教研活动各学科7-8次、街道教研活动1-2次、余姚市级教研活动1-2次。教师参与面达100%。
“师徒结对”活动 实行导师制,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对分配来我校的新教师,学校都安排师徒结对。近几年校内师徒结对有:黄佳娜与吴伟龙、黄芬芳与方燕莉、王琪与徐一新等。校外结对教师有黄陆亚与鲁国权、陈雪梅与周建波、吴钏与江益新、龚文君与叶潮等;2010年余姚市第二届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跨校带徒活动中又有五位教师结成对子(黄芬芳与邵利群、楼秋林与苏可儿、翁燕飞与邬代红、吴钏与江益新、黄佳娜与马颂行)。黄芬芳老师还与宁波东恩中学毛静娣老师结成对子。青年教师成长迅速,黄佳娜、黄芬芳老师荣获余姚市青年教师比武一等奖。
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及教育观念的转变,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研究的兴趣,增强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的意识,使教师能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和课堂教学的优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校本教研计划方案,并由专人负责,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研指导和管理监督。
1.我校本期的校本教研采取教师自主学习,课题研究,集中探讨,教学反思,教学论坛,教学观摩,案例分析,技能训练等多种形式进行。
2.加强理论学习。
校本教研是教师自身发展内存的必然要求和最佳途径之一,教师是直接的受益者,教师的积极主动的个性化教研就来源于校本教研,教师要学习前沿教育理论,掌握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注重学科整合,教师个人要积极投身到校本教研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我校把组织教师进行业务理论学习的工作放在首位,制定方案,确定专题,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多样的学习形式,使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校本教研中我们在学习中做到了“四个结合”,即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结合,课改实验区的优质课堂实录与本校的课堂教学应用结合;课后反思与校本教研经验交流结合;校本教研与教师的业务能力考核结合。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理论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通过课后反思进行经验交流,通过校本教研解决教学疑难困惑,使学习、应用、反思、交流提高融为一体。
3.重视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行动研究的重要性。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败与不足的重要过程,常写教学反思,对教师提高自身水平、优化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校非常重视这一环节,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做好教学反思的记录。(1)记自己一节课的成败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实践和完善,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2)记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从主观上找原因,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中的前车之鉴。(3)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这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解决方法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4)记教学中学生的独到见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材内容的实践来看,通过他们自己切身的感觉,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见解,将这些独具一格的解法记录下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5)记教学再设计,每节课后,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回顾总结,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及时修订教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学校适时进行经验交流,真正使教学反思成为提高自己业务理论水平的有效途径,将反思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并将反思列入教师考评。
4.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理论水平
本学期,我校充分利用培训资源,多渠道进行教师培训。我校曾多次请进修校辅导员来我校对教师进行教材教法培训,业务理论培训。充分利用校本教研进行课堂教学培训,新课改经验交流等,学校为各科教师提供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拓宽任课教师的知识面。5强化校本教研管理。
我校成立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制订了详细的校本教研考评办法,建立开展校本教研的激励机制,把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的情况作为对教师教学常规考评的一个重要方面,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本学期,我校加强了校本教研工作的领导,重质量,重过程,讲实效,不搞形式。领导组的成员分工明确,校长负责全校的管理工作,教导主任负责组织领导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讨论并确定分年级教学要求等。对平时积累的材料和研修的足迹,进行及时归档,健全档案管理。
对于每周教研活动的具体情况都要进行记录,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认真做好每次教研记录,教导处工作人员加强对人员的点名,保证按时出勤,每次教研活动结束后,对出勤情况都有详细记录,对听课记录及时检查,对评课表述课表及时整理,使校本教研工作不断改进,促进校本教研深入开展。
上盘中学创建于1958年,曾被评为市乡镇中学办学水平“一级(甲)学校”,被授予“督导评估合格完中”,并通过了临海市a级办学等级测试。学校以“加强基础——求发展 严谨治学——扬个性”为办学宗旨。现有班级34个,教师116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9人,中学一级教师29人,本科学历有96人,占87.3%。
变革教育,首先要改变教师。新世纪的教育,“教师”的时代正成为历史,一个全面呼唤“导师”的时代正在诞生。教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需要改变教育方式,需要接受新的培训。我们认为,学校成功的内在机制,在于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校本研训集体。要确保课改的全面推进,同样有赖于开展“以校为本”的校本培训活动。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研训有机地融为一体,是提升学校的教研水平,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命好题、育好人”为目标,以提高教师新课程教学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培训质量为主线,贴近课改,贴近课堂,贴近教师,实施以校本培训为中心,整合集中培训与自我研修的培训模式,增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
三、校本培训领导组和业务指导组
1、校本培训领导组
(1)成员名单
组 长:金征斌
副组长:宋志凌、李华、尤亚辉
成 员:徐利军、李杰志、屈伟青、尤匡青、王宁、徐能兴
(2)工作职责 全面负责本校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的规划、实施、管理和总结工作。
2、校本培训业务指导组
(1)成员名单
组 长:金征斌
副组长:宋志凌
(2)工作职责 负责校本培训业务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完成各项培训任务,参与校本培训业务考核工作。
3、校本培训业务考核组(另文公布)
四、培训内容
(一)培训目标
1、树立“备课”的全程观念,落实新课改、新理念的教育思想;熟悉新教材体系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理解和熟悉现代教学设计的新理念新方法,提高教学设计理论素养。
2、针对现代教育教学、学校生存和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发展的需要,通过“备课”活动的开展,切实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全面提高教师基本教学技能,落实教学常规和教研常规,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3、以集体备课、教学公开课为主要形式,以“邀请式”听课制为亮点,以“课例”研究为校本培训有效模式,充分发挥学科组教师的集体智慧,开展“四个一”的活动,组织校级教学评比,开展论文评选活动,培养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二)培训任务
上盘中学校本培训五年计划安排,今学年确定一个主题进行专题研修,2019学年上学期培训主题为“备好课”,分五个专题进行,分别为:备课与师德行为、备课实务与新技能、现代学习论和教学设计、集体备课、教学公开课、教学反思。本学年的主题分两阶段完成,第二学期学习主题为“教科研培训”,继续学完其余四个专题,即:“如何做好课题、如何做好教研科研论文、如何做好案例、课件制作”。
(三)学习目标
本学期的五个专题的学习目标如下:
(1)备课与师德行为。抓好生本备课,更新师德观念,调整师德行为;
(2)备课实务与新技能。学会有序备课,掌握教学设计技能,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3)现代学习论和教学设计。讲究科学备课,联系备课实际需要,提高教学设计理论素养。
(4)集体备课。做好备课组的工作,各学科在教研组,备课组的共同组织下,完成各学科的集体备课。
(5)教学反思。抓好教师备课工作中的教学反思环节,促进教师个人素养的提高,完善课堂教学。
五、培训过程
(一)培训方式
1、个人自学。以个人强烈的提高本人教学能力意愿,做好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
2、主题培训。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通过专家讲座、视频观摩,帮助教师了解备课实质,培养六个意识,即:对话意识、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动态生成意识、角色意识、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知道备课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掌握有效备课的策略,
3、课堂研学。
(1)“邀请式”公开课。以“邀请式”公开课的形式展示培训成果,要求每位教师至少上1节多媒体公开课,课后集中评议,做好记录,总结经验,在组内学习推广;找出不足,在后续备课过程中加以改进。
二、课题研究与专题研讨相结合是培养科研型教师的重要内容
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筛选研究课题的能力。在推进新课程、落实新理念、执行新课标过程中,科研型教师必须善于从遇到的实际问题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把其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题。我们觉得开展教育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正是选择有研究价值课题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把课题研究和专题研讨活动结合起来,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近年来,我校以“在新课程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重点,以“在新形势下如何搞好本学科的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总专题,组织专题研讨活动。每次专题研究活动,都以教研组为单位,统一时间,进行分组专题研讨,在学校总专题下,结合本学科分专题进行。要求各教研组长在搜集本学科教改中急需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研讨材料,在组内交流互动,各抒己见,探讨最优化的解决方案。课题研究与专题研讨相结合是培养科研型教师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一途径提高了教师的科研选题立项能力。
三、校本科研与校本培训相结合是培养科研型教师的有效形式
要想深入扎实地推进新课改,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此,我们加强对教师的校本培训,按照“边实践、边研究、边提高”的思想,将校本科研与校本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研训一体化,建立多维立体的校本培训模式,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培养科研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因此,多年来,我校集中开展了以案例分析为中心的校本培训活动。首先由教导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搜集典型案例,然后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教师集体讨论分析这些案例,找出案例的解决方法及给我们的启示,拓宽教师教育教学新思路。最后,教师个人从所给案例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则案例,加以详细剖析,要求字数不少于1000字,剖析案例时要理论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和收获,有的可以形成经验总结或论文。通过案例分析活动,不仅训练了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教师践行新理念、执行新课标的能力,同时教师也积累了一定教育教学经验和课题研究素材,培养了良好的科研习惯。
四、校本科研和校本教研相结合是培养科研型教师的重要途径
科研型教师的培养离不开校本教研这一途径,本着科研课题进课堂,以教研促科研,以科研促教改的思路,把科研和教研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科研与教研互相促进的作用。近年来,我校以课题为依托,主要通过开展“同课异构”课题实验课形式来促进两者的有效结合。首先同学年同学科教师根据立项课题,确定“同课异构”的课题,然后同学科教师全员出课,互相听课。最后让各位教师根据课题研究目标、新理念及新课标,遵循理论联系实际、教研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去评课。要求评课者对执教者讲课的优点与不足进行评析,总结收获,学习经验,吸取教训;然后要求各位教师对本组教师的授课情况做出整体评价,重点谈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字数不少于1500字。这样通过“同课异构”的形式,教师之间互相评课、互相学习,不仅提高了各位教师落实新理念、执行新课标的课堂教学能力,更主要的是提高了教师科学客观的评课能力和科研能力。
二、背景分析,为校本培训定位
上盘中学创建于**年,曾被评为市乡镇中学办学水平“一级(甲)学校”,被授予“督导评估合格完中”,并通过了临海市A级办学等级测试。学校以“加强基础——求发展严谨治学——扬个性”为办学宗旨。现有班级34个,教师116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9人,中学一级教师29人,本科学历有96人,占87.3%。
变革教育,首先要改变**教师。新世纪的教育,“教师”的时代正成为历史,一个全面呼唤“导师”的时代正在诞生。教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需要改变**教育方式,需要接受新的培训。我们认为,学校成功的内在机制,在于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校本研训集体。要确保课改的全面推进,同样有赖于开展“以校为本”的校本培训活动。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研训有机地融为一体,是提升学校的教研水平,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校本培训领导组和业务指导组
1、校本培训领导组
(1)成员名单
组长:金征斌
副组长:宋志凌、李华、尤亚辉
成员:徐利军、李杰志、屈伟青、尤匡青、王宁、徐能兴
(2)工作职责全面负责本校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的规划、实施、管理和总结工作。
2、校本培训业务指导组
(1)成员名单
组长:金征斌
副组长:宋志凌
(2)工作职责负责校本培训业务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完成各项培训任务,参与校本培训业务考核工作。
3、校本培训业务考核组(另文公布)
四、培训内容
(一)培训目标**
1、树立“备课”的全程观念,落实新课改、新理念的教育思想;熟悉新教材体系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理解**和熟悉现代教学设计的新理念新方法,提高教学设计理论素养。
2、针对现代教育教学、学校生存和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发展的需要,通过“备课”活动的开展,切实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全面提高教师基本教学技能,落实教学常规和教研常规,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3、以集体备课、教学公开课为主要形式,以“邀请式”听课制为亮点,以“课例”研究为校本培训有效模式,充分发挥学科组教师的集体智慧,开展“四个一”的活动,组织校级教学评比,开展论文评选活动,培养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二)培训任务
上盘中学校本培训五年计划安排,今学年确定一个主题进行专题研修,200年上学期培训主题为“备好课”,分五个专题进行,分别为:备课与师德行为、备课实务与新技能、现代学习论和教学设计、集体备课、教学公开课、教学反思。本学年的主题分两阶段完成,第二学期学习主题为“教科研培训”,继续学完其余四个专题,即:“如何做好课题、如何做好教研科研论文、如何做好案例、课件制作”。
(三)学习目标**
本学期的五个专题的学习目标**如下:
(1)备课与师德行为。抓好生本备课,更新师德观念,调整师德行为;
(2)备课实务与新技能。学会有序备课,掌握教学设计技能,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3)现代学习论和教学设计。讲究科学备课,联系备课实际需要,提高教学设计理论素养。
(4)集体备课。做好备课组的工作,各学科在教研组,备课组的共同组织下,完成各学科的集体备课。
(5)教学反思。抓好教师备课工作中的教学反思环节,促进教师个人素养的提高,完善课堂教学。
五、培训过程
(一)培训方式
1、个人自学。以个人强烈的提高本人教学能力意愿,做好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
2、主题培训。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通过专家讲座、视频观摩,帮助教师了解备课实质,培养六个意识,即:对话意识、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动态生成意识、角色意识、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知道备课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掌握有效备课的策略,
3、课堂研学。
(1)“邀请式”公开课。以“邀请式”公开课的形式展示培训成果,要求每位教师至少上1节多媒体公开课,课后集中评议,做好记录,总结经验,在组内学习推广;找出不足,在后续备课过程中加以改进。
(2)说课。就选定的公开课例进行说课,以说课稿的形式提交学科组,供同学科教师研讨、交流,深化教师对所任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解**,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吃透教材思想内涵,提高备课的理论素养。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听课、评课。同伴协助,互相听课评课,检验备课的实际效果,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调整,为二次备课提供素材,切实提高备课实效。
(4)教学反思。对个人的备课和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备课策略,优化教学过程。
(5)集体备课。分学科组开展集体备课,研讨备课方法,解决“不会备课”和“备课不科学”的问题,使备课这一重要教学环节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二)立足课堂,以课例研究为中心,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以教研组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契机,先在校内教研活动周中开展各学科“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经过同学科老师的互助研讨,骨干引领,选拔出优秀教师参加教研区及以上教学活动。全体同学科教师群策群力,认真听课、磨课,帮助开课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行“邀请听课制”,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必须邀请“一定数量”的同事去听自己的课至于什么时间去听,以及去听什么内容,听完后如何听取他人意见,均由教师自己安排的教学交流制度。对于学校中的高级教师,他们主要承担两项工作,一是教师开设示范课,二是接受教师的邀请;课后再进一步反思、总结;课例研究负责人整理相关资料,完成课例研究报告。通过以上活动,全体教师的教学能力也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六、培训原则:
全员培训与分层培训相结合、定期活动与自主学习相结合、长期培训与阶段培训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学习与应用相结合、结果与评优相结合。
七、培训范围和对象:
全体任课教师。根据教师自身发展要求,分二个目标**层次,全员培训与分层培训相结合。
八、培训课程日程安排:
(见附表1《上盘中学2009年度校本培训课程安排表》(上)
九、培训时间:
集中培训和分散自学,集中培训以安排时间为主,另时改变**以短信通知为准。
十、管理措施:
校本培训由校长任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为主要责任人,有教科处、教务处和年级组具
体负责实施,由教科室主任、教务处主任、德教主任具体安排好分管项目的培训工作。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按照学校培训方案制定与落实具体计划。
(1)由教科处、教务处协商制定**年度校本培训活动计划,并由校长室审核、批准。
(2)有关受训教师要规范、真实地填写好“培训手册”,有关活动的负责人要真实填写“教学教研活动记录手册”。
(3)由教科处负责组织培训及各项竞赛和考核工作,相关科室负责培训项目的活动过程记录(包括出勤、态度、效果、活动等主要内容),每学期末统一交教科处,由教科处负责汇总统计,计算各位参加培训的老师的学分,年终予以公示,有关考核成绩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学分中。
(4)根据上级规定计算各位参加培训的老师的总分(培训态度10%、学习表现15%、作业成绩25%、出勤考核25%、培训成效25%,共计总分100分)。
(5)校本培训经费按《上盘中学开放式培训的实施方案》执行。加大培训过程中的各项作业、竞赛和考查优秀者的奖励力度。校本培训表现优秀与合格者,学校给予不同等次的奖励。考核结果与职评、评先进、年终考核挂钩。
(6)由教科处负责校本培训的申报和总结工作。于2009年9月做好上中2009年度培训计划、培训课程安排表、参训教师名册,上报审批。年末写出书面总结,整理好规定材料上交。
十
一、考核办法:
1、严格落实课程计划,开齐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按规定比例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效整合三级课程。要重视薄弱学科的课程落实,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地方课程,要配齐师资,保证开课率,确保上课质量。
2、完善常规管理制度,严格教学过程细节管理。
计划总结有始有终。做好学年起始阶段的计划,过程阶段、收尾阶段的总结和分析。要细化要求、指向明确、评价及时、归档规范。
学校、教师、学生常规要抓严细节。集体备课要突出实效。新的学年,教研室将采取教研网络备课、全县范围分学科备课和学校教研组超周集体备课的形式,帮助教师提高备课的实效性,彻底杜绝“备课上课两张皮”的应付现象。要充分发挥好骨干教师、优秀教研组、先进学校的优势,积极创新集体备课方式方法,做好教学设计和学法指导。
3、改进考试评价制度,发挥评价的检测和激励功能。
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考试评价制度:一是继续深化评价研究与实践。注重过程性评价,建立日常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让科学评价成为维持学生持续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合理竞争,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
二、分层联动,提高课堂教学改革的层次
1、通过县域教研、区域教研、镇本教研、校本教研,加强常态课教学实效,提升优质课的内涵。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过程优化,全面推进“高效课堂”。要改变教师观念,要把问的权利教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
2、继续举行新课程新教材学科培训,加强对课改年级任课教师的培训,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典型课例进行互动研讨,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发现和培养一批课改骨干。
要继续在新课改新理念的指引下,倡导教学方式方法的简约化、个性化与多样化,在“引领”上下功夫,在“高效”上做文章,落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和谐、优质高效”的课堂改革主题。
3、开展名师好课展示活动,组织特级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分学科在全县开设展示课,并录制空中课堂。
三、搭建平台,提升教师教学教研的能力
1、开展教师教学素养竞赛。各单位要狠抓教师教学基本功,本着全员参与的原则,自上而下举行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并择优参加县级教师教学素养大赛。参赛人数不低于教师总数的10%。
2、继续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开展教育故事交流活动,不断促进教师学科素质提高。
3、加强学科团队建设,在原有中心教研组基础上,各学科在教学骨干中选择优秀青年教师进行定期研修,使其成为教学带头人的后备队伍。每个乡镇和实验小学每个学科都要确定3名素质好的青年教师作为培养对象。
4、坚持“优秀教师的个人教学研讨会”制度。教研室要在学校推荐的基础上,选择较为成熟的教师,为其召开个人教学研讨会,以此激励更多教师专业成长的热情与动机。通过这样的“职业生涯成长仪式”,让更多的教师不断品尝到专业发展的甘甜,走上专业成熟的幸福之路。
5、围绕重点工作及教学一线的主要问题,开展业务校长的业务沙龙活动。围绕本校教学工作的主要问题展开思考,提高我县小学业务领导对学校教学工作的专业引领能力。
四、科研领跑,再塑教学教研工作增长点
1、开展校本研究,破解课改难题。
要丰富常规教研活动的内容,除听评课外,还要有理论学习、主题研究、案例分析、小课题突破等。要借助活动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本着“基于问题解决,致力创新共享”的原则,各校都要开展以校为本的研究,不断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要根据在教学中、课改中遇到的难题,找准问题症结,及时组织专题研讨与攻关,实施重点突破。
2、抓好 “主题活动”,打造教育品牌。
扎实落实“活动每一天”,通过创新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定期组织观摩学习活动。召开经验交流会,表彰先进学校,推广好的经验,调动学校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组织活动论坛,以小学生学科主题活动开展为主题,交流各校(班)在活动中的成功做法和困惑,共同商讨通过主题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素质实施策略。评选主题活动优秀案例。
3、做好地方教材的课程实施.
从本学期开始,我们编印了地方教材——《可爱的乐亭》供三至六年级学生使用,要求学校做好地方教材的教学工作,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由校领导担任地方教材的教学,每2周1课时,一学年完成教学。
新的学年,让我们团结一心,努力践行“把责任扛在肩上,把荣誉献给教育,把快乐带给学生,把满意送给群众”,开创乐亭小学教育的新篇章。
小学教研室2011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项目
工 作 内 容
月份
负责人
教材
培训
与
教学
研讨
六年级语文、数学新教材研训活动〖1〗
9—12
陈春艳
“空中课堂”优质课录制、收视
9—12
全体
英语有效性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10
宫轶新
语文、数学、科学、品生、品社学科教学研讨活动
10、12
陈春艳
张广学
高连增
数学、英语、科学学科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11
宫轶新
张广学
数学优秀课件评选
11
陈春艳
质量
监控
期中抽测(动笔、动手、动口相结合)
11
全体
期末质量检测
1
全体
队伍
建设
新上岗教师培训与教学素质比赛
11
全体
中心教研组论坛
10
全体
教师读书活动、教育故事交流活动
9-12
全体
教学能手评选
11
全体
骨干教师成长经验介绍
9
全体
教师教学素养比赛(普通话、板书、学科知识问答、才艺展示)
11
全体
课程
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场会
10
张广学
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研讨
11
高连增
学生
活动
督查主题活动的开展情况
9-12
全体
迎建国六十周年诵读展示评比
9
全体
教学
管理
2011年度教学评估
12
全体
校本教研论坛
二、工作重点
1.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工作的研究与指导。
以提高学科教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以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自我反思为主要形式,扎实开展校本培训活动。坚持行之有效的计划、总结审查备案制度。学年初,学校制订校本研训专项工作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思想、活动内容、主要措施、主要活动安排四个部分。年末写出校本研训专项总结,主要内容包括:活动内容,基本做法,取得的成绩或经验,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办法。计划总结要分类归档保存。坚持校本研训年度评估制度。根据校本研训的工作重点和薄弱环节,调整完善评估方案。评估采用综合评议和现场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加大校本研训评估结果在考核评估中的分值权重,把学校管理的主要精力集中到教师、学校、质量的内涵发展上来,加强制度建设,注重过程管理。今年将继续进行“校本培训先进学校”的评选。
2.精心组织好各类培训活动,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xx年培训计划,包括十大培训模块、52个培训项目。项目设计涉及德育研修、教育教学研修、现代化装备管理与使用、学历提升等,实现各类教育和各类人才全覆盖。
重点培训项目内容(1)开展“亮师表,正教风,提形象”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坚持以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为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系列活动,切实解决当前师德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做好市第七届中小学主题班会课评比和年度班主任征文的评选工作。
(2)充分发挥“雉水名师工作室”作用,招收固定学员,吸收走读学员,进一步扩大影响,扩大教师受益面。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意识,建立“雉水名师工作室”考评标准,以教师受益面、人才成长率和公众认可度为主要指标。
(3)继续办好第六届市“雉水校长(园长)”。加强学校管理干部职责和执行力培训,通过培训和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管理干部履行职责的能力。
(4)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举办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坛新秀、xx届和xx届新教师等培训班,促进其快速成长。
(5)开展教研方式的“微革命”研究。组织中小学学校发展共同体全方位开展合作教研和横向互动与交流活动。有效实现各共同体内部在教师构成、信息资源及其活动组织方面的优势互补。定期召开共同体建设沙龙研讨活动,积极开展共同体一日开放活动。利用各种教研活动加强教师培训,引领教师在研究中成长。
(6)在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教育云平台)上取得突破。认真研究目前教育信息化系统所存在的问题,探索教育云的具体表现形式、县级试点单位的技术架构和瓶颈难点及对策,积极稳步启动并完成上级要求的试点工作。组织9个市“xx”规划课题学校的研究工作,扩大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组织小学校长、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团体竞赛,充分应用智能录播系统,发挥“学校联盟”优势,进一步推动现代教育技术普及应用和研究水平的提高。重视新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发挥智能录播、组组通系统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高效融入“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设计之中,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竞赛活动。
(7)扎实开展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现代信息化应用及研究能力。组织计算机、电教设备管理人员的基本维护培训,组织“xx”市电教专项课题研究人员的培训,开展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教室等管理人员专用软件使用培训。
(8)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开展远程教育培训。进一步办好微型课题研究网、活动教学研究网、市教育科学课题管理网和教科室网页,及时更新内容,做到新、快、准,不断扩大教育科研信息量,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9)深入推进读书活动。举办年度读书征文、读书笔记、青年教师藏书家评比活动。举办“第四届市青年教师读书展示会”(开展青年教师读书漂流活动、名师赠书活动)。加强读书工作的管理和考评,以评促读、以评促学。做好学校教科研年度考评的组织工作,优化考评手段,运用考核杠杆,推动和促进基层学校自觉、自主地提高教科研水平。
(10)进一步做好在职教师学历进修。《市xx教育发展规划》对在职教师的学历进修提出了明确要求,幼儿园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必须达到95%,幼儿园、小学、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必须分别达到45%、65%、95%;初中、高中、中职教师研究生学历(学位)必须分别达到8%、20%、15%。各单位要认真开展“xx”中期自查工作,进一步完善学历进修机制,制定在职教师学历进修计划,大力鼓励教师开展学历进修,并切实做好教师学历进修权益保障工作,妥善处理工学矛盾,确保至XX年各学段教师学历要求全面达标。各单位10月底前要将学历进修教师名册和相关情况报教育局人事科。
三、保障措施
通过校本培训与教育科研的整合,达成教研、培训操作上的一体化,即研训一体化,对进一步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对增强教育科研的针对性,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对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都将具有重大的意义。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为什么要整合?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具体怎样整合?本文谈一谈我校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有机结合的思考与实践。
一、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1.首先,实现校本研训结合是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课改工作,必须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的结合,把教师在课改实践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作为教研、培训的课题,通过教师集体的智慧,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理论的支撑点,做到培训专题化,教研课题化,把教研、培训融为一体,通过研训而获得的知识、技能,再回到课堂得以验证,通过教育教学总结和反思,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使教师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践性,有利于提高培训的时效,从而有力地推进了新课程改革。
2.其次,实现校本研训结合是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需要。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将使学校具备研究、培训的职能和能力,有利于形成自我培训、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通过校本教研与培训使教师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专业素质,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使学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从而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3.再次,实现校本研训结合是落实减负,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教研、培训、存在着两张皮:教研就是指导上课,撰写论文,培训就是继续教育,技能培训,二者之间条线分明,互不相通,各自工作。搞得学校许多教学管理者和教师感到应接不暇,一会儿校本教研,一会儿校本培训,一会儿校本课程,不知该抓哪一头,顾哪一头。实际上,这些工作完全可以整合,如下图所示:
校本教研: 教育教学问题 研究 教学实践
校本培训: 教育教学问题 培训 教学实践
可见,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的出发点相同,都基于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目的和归宿相同,都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因此,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不应各自为政,完全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相互整合,研训一体化。这样就会形成研训结合,以研代训,以训促研的研训一体化的新格局,从而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有机结合的途径与方式
1.集体备课说课研训一体,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集体备课说课研训一体主要以说课活动为载体的研训一体活动,它主要是主备课教师的“说”课活动。说课是为上课服务的,从教学的全过程来看,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展示和提高教师素质的活动和课堂教学全过程的预演活动。集体备课说课活动中主备课人要把本节课自己的上课思路,自己的教学设计依据向备课组成员作说明和展示,是对备课组成员一个“说课”、上课的培训过程,在此过程后,其他教师发表个人的看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完善上课的方案,这又是一个研讨的过程。最后,形成最优化的教学设计和方案。这样,每一节课设计都集备课组全体成员的智慧。当然,这个教学方案还需在课堂上加以印证。这样,亦训亦研,研训结合,确保了备课组成员每节课都有教高的实效,也促使备课组每位教师教学理论与实践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2.教学反思研训一体化,提高教师了教师反思的能力和施教的能力。为了使每位教师都及时自觉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能成长为有思想的研究者和施教者,学校建立了反思制度,要求教师每节课后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每学期上交两到三篇教学反思,编辑成册,校内交流。每学年春学期教研组范围内开展一次教学反思交流活动,秋学期开展一次学校教学反思大赛。承担教学反思交流和比赛的教师对于其他教师而言,是教学反思的培训者,其他教师则是被培训者,而教研组长、评委的及时点评又是一个研讨的过程,就这样,研训赛一体。现在,反思教育教学已成为我校广大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也在不断反思和实践中逐步走向成熟,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3.教育教学论文交流展评研训一体化,使教师教育智慧和灵感得到升华。为了进一步鼓励教师撰写论文,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学校提倡教师撰写一些有理有据,有针对性、实效性,能让广大教师从中受到启迪的好论文,学校每学期开展两个层次的教研论文交流展评活动。每个教研组先在组内展示交流本教研组每位教师的论文,组内教师品评,提出修改的合理化建议,然后,每组推选一位选手参加学校论文大赛。这样,论文交流展评者和参赛者是培训者,是一次培训活动,而评委和同组教师的及时点评则是研讨活动,就这样,研训赛一体。论文交流展评活动, 促进了教师间的论文交流,也让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智慧和灵感在交流和碰撞中得到升华。
4.教育沙龙,参与式专题研讨的研训一体化,提高了研训实效。以往,教导处和政教处的培训和研讨一直是领导讲,或学习文章,其他教师被动听,教研和培训时效普遍不强, 针对产生的这种状况,两处业务培训和教研组教研活动采取参与式研训,每次“研讨”之前均提出一定的议题,小组成员都进行事先调查研究和充分准备,然后在平等的氛围中,人人参与,研讨、学习、交流。例如“如何有效的落实三维目标?”、“如何实施对后进生的有效教学”等议题的研讨,这样,研中有训,训中有研。通过教育沙龙参与式研讨活动,满足了教师的个体需要,解决了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和所需技能的获得,提高了培训的实效。
5.“青蓝”工程帮扶结队研训一体化,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中青年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青蓝工程”帮扶结队是学校培养中、青年教师的一项重要举措。具体做法是:充分利用学校内部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省市县级骨干教师,校级骨干教师,为充分发挥他们的德育智慧,尽量盘活学校内部资源,开展 “青蓝”工程帮扶结对活动,即每个骨干教师要带好一名青年教师,三年内要使所带教师获得县级以上的课改优质课奖项,班主任工作全校处于年级前例。每月师者对学者进行一次业务指导培训。上一次示范课(或班会),指导一节师徒合作研究课,教学相长,研训一体,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