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制图实训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7 11:19:5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建筑制图实训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建筑制图实训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169—01



一、引言

建筑制图》课程是建筑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介于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为学生日后学习专业课如房屋建筑学、建筑构造等课程做好准备。本门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分析能力;了解国家制图标准,学习制图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够绘制和识读建筑工程图1 。其主要任务是:学习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用正投影的基本理论绘制和识读工程图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二、《建筑制图》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方面。

高职建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应突出实际操作及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基于高职教育的实用性特点,在传统建筑制图课程体系基础上,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要求;

(二)教学课时方面。

学时减少是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制图课程改革后面临的现状,而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又要求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双重原因导致改革后课程理论学时捉襟见肘;

(三)教材方面。

《建筑制图》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与建筑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建筑构造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但由于该门课程难度较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难尽如人意,因此需要运用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四)教学设备方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师生的互动性。利用多媒体教学对于增强师生互动具有较大促进作用,师生的互动性是提高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把多媒体教学的灵活性,动态性与教师的主动性相结合,能达到建筑制图教学的良好效果。建筑制图课程是表达建筑物的形状、大小、结构、设备、装修等方面有关内容的2 ;

(五)师资力量方面。

根据教学内容及不同章节的难易程度,可分别采用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地满堂灌,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围绕实训项目组织教学内容

(一)围绕教材阐述。

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三视图、剖视图部分,如果能充分利用三维模型,对教学是很有帮助的。利用三维模型,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图样的理解,降低学习难度,增强感性认识,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制图课程的三维模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模型:一是实物模型,二是计算机三维软件绘制的仿真模型。实物模型最直观,但携带不方便,而且模型的管理也是一个问题,时间长了容易损坏。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三维软件制作三维仿真模型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目前的三维软件有很多,像SOLDWORKS、PRO—E、3DS MAX等。在软件环境下,三维模型可以旋转,进而可以从各个角度观察物体,还可以对模型进行切割,形成剖切。在SOLDWORKS中,还可以用三维模型直接生成二维工程图。

(二)围绕教学内容阐述。

在专业图的学习中,应大量增加实训内容,提高技能素养,让学生既能识读专业图,又能亲手绘制专业图。在专业工程图教学结束后,安排一周时间进行绘图实训,让学生用CAD绘制一套有代表性的简单建筑工程图,使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制图知识形成连贯的认识。

(三)突出实践和计算机能力。

在教学中突出实践课教学,增加练习课的比例,重点训练学生提高制图的速度和质量。鼓励学生在大量的制图练习中探求和总结作图技巧,在实际作图时加以恰当运用;并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求得制图水平的整体提高。通过一周的专业图实训,学生增强了对专业图的图示内容及图示方法的理解能力。

四、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推行项目化教学方法

(一)与现代化教学相结合。

《建筑制图》是建筑工程专业中一门技能性很强切具有一定难度的基础课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多利用多媒体或动画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演示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但是多媒体教学并不是万能的,在制图课上,教师仍然要借助制图工具进行正确地演示,以严谨的工作态度感染学生,使他们养成认真负责、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3 。

(二)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在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之后,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工程实际。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知道学习目的。因此,每次上课前都应首先让学生知道本次课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目的。

五、以学生为主体,实行理论加实践的考核方法

高职院应改革课程考核办法,课程成绩应以平时为主,期末考试只作为参考,或者不进行期末考试。这样,强训平时成绩,每次课都可以达到督促学生学习的效果,避免了学生平时不学习、临考抱佛脚的做法,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了课程的合格率。

六、结语

总之,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一方面要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另一方面要把今后工作重点放在不断提高学生应用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上,积累经验,不断探索以应用技术为主导的建筑制图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4-0252-02

“职业教育要培养同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性人才” [1]。这决定了我们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导,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努力提高创新能力”的“能力中心模式”。素质教育强调“以学设教”,即教学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掌握教材内容的思维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这在建筑制图教学中尤为重要。而《建筑制图》课程是一门既有系统理论又有较强实践性的建筑工程专业必修的主干技术基础课。它能培养训练学生掌握工程技术课程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和认真负责精神,培养学生的制图技能和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构思能力,能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必要的基础 [2]。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生产实际中对建筑制图的要求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因此,建筑制图课的教学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实施素质教育,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出现代企业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一、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应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4]。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1.加强师德修养,塑造高尚人格,树立良好的形象。由于教师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形成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同时,也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的思想感情、意志品质、道德情感等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作为教师,我们还应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给予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有时并不因学生的毕业而终止,还将在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继续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伴随他们一生[5]。因此,与新生初次见面,首先注意在外表着装上给学生以简朴,整洁和大方的良好形象;在语言、态度和表情上平易近人,又不失教师的尊严,给学生以亲其师、信其道的启迪。因此,教师为人处事必须追求真理、尊重科学、正直诚实、光明磊落、是非分明、忠实坦诚,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2.增强业务能力,提高教学水平。“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应有一桶水。”要把建筑制图课讲得生动形象,把抽象的理论变成直观,让枯燥的条文变得有趣,除了有很好的口才和表达能力以外,还必须具有建筑专业的相关知识 [6],如结构、施工、力学、材料等方面的知识,这在建筑制图中的形体结构、图样识读等方面都要用到。只有具备这些知识才能应用自如地举出生产中的典型例子,让建筑制图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同时还应具备实际操作技能,这样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热爱本专业。

3.强调课程的重要性并注重知识的连贯性。给学生上建筑制图第一节课时,事先准备几张建筑布局合理,立面美观,型式多样的立体彩色效果图,让每位学生交替轮流欣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接着老师点评剖析,介绍这几张图是根据建筑制图原理绘制出来,同时介绍本课程在建筑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发展状况等,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增强学好本课程的信心。在讲解建筑制图基本原理时,结合学生已有的建筑入门基础知识,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根据知识的连贯性逐步引入。如引入投影理论这部分内容时,什么是投影?投影是干什么用的?对于刚接触建筑制图的学生来说是一无所知的。为了上好此次课,在课前先收集大量成型的立方体木块,在课堂上学生人手一个,领着学生一步一步地玩这些木块,边玩边把投影理论知识引进来。学生边动手边动脑,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学习和掌握投影原理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对学习建筑制图产生了兴趣。他们说:“这门课程挺好玩的,既动脑又动手”,接下来不用教师要求,学生就主动要求老师出题给他们做,教师因势利导,把事先准备好的具有代表性的练习,结合相应的模具(棱锥、棱柱、球体等)让其演示做题,学生们争着抢模具去做题。

二、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逐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表象能力

建筑制图是一门抽象难学的课程,特别对于那些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更是如此。学生大多能够意识到建筑制图的重要性,在建筑制图的学习中也花了很多的时间,但效果并不理想。这其中有学生基础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面的原因。建筑制图的学习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7],它是读图与识图能力的基础。在培养空间思维能力上,由于使用的教具、模型很有限,挂图又显得比较呆板,无论老师怎样描述比画,有些学生就是想不出它的形状结构。在教学中,采用实体模型、挂图和具体例题结合进行讲解实训。例如,在讲基本形体投影特征分析时,让学生手里拿着实体模型,对照着这些实体模型同学之间互相探讨着根据投影原理分别绘制其三面正投影图(即三视图)。然后再由学生把自己画的平面图画在黑板上,坐在下面的同学则根据黑板上画出的三视图,寻找相对应的实体模型。这样课上课后反复训练,既动脑又动手,同学们都争着实体模型边玩边学,在“玩与学”的过程中,就建立了由立体到平面,再由平面到立体的互相转换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紧接着,要求同学们根据平面图形(三视图)自己动手制作模型,逐步提高学生从抽象到具体的空间想象能力 [8]。有了基本的空间想象能力后,在进行组合体投影教学中进行补图补线练习时,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设疑,把形体的空间形状想象出来,先利用轴测投影原理绘制其空间立体直观图,再进行补图补线。当学生的训练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就要求直接把直观图构想在头脑内部进行补图补线,这样可以大大地节省作图时间,也是其空间想象能力的提高促进空间表象能力升华的培养过程。

三、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填鸭式,不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仅要着眼于现在,更要着眼于将来 [9]。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学中让每位学生当演员唱主角,让他们在黑板上做题,给下面的学生当老师。每位学生在黑板上不光是做题,做完题之后要把自己的思维过程,解题步骤和方法讲述给在座的同学听。这样用同龄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进行表述时,学生们既能接受又能很好地理解,同时每位上台的学生既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又在众多学生面前展示了自我才华,获得成就感。

2.师生双边互动。在讲垂直线的投影特性时,利用讲台桌、课桌这样的模型代替长方体为例提问学生:“老师加深的这个棱相当于你们课桌的哪个棱?”学生在下面指明是课桌的哪条棱后,老师用几秒钟的时间画出这个棱的三面投影图,并用3分钟时间讲清楚这个棱(正垂线)的投影特性。同学们掌握了正垂线的投影特性之后,教师又在黑板上用黄色粉笔加深另一条棱,然后叫几个同学到黑板上画这条棱的三面投影图,其他同学在下面画,上台的同学画好之后,让下面的同学指出黑板上的图哪个正确,哪个错误,错在哪里,怎样改正过来,同学们纷纷抢着回答问题,并到黑板上改正问题。对长方体各棱逐一进行如上分析,使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想动手画,掌握了长方体各棱的三面投影图画法。并自己分析归纳总结其投影规律,垂直线的投影特性就归纳总结出来了。这堂课老师充当了导演的角色,全部由学生上台表演当演员。学生们情绪高昂积极主动,热情配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既深刻又透彻。

四、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学习组合体投影这部分知识时,对那些比较复杂的形体进行投影分析,学生一下难以想象出其空间形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利用绘图软件画出这个复杂形体的立体图,让立体图在计算机屏幕上旋转,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分析,看清这个复杂形体的整体形状。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既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又引发了学习计算机绘图的兴趣。

2.实施开放式教学。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图教学,讲到结构施工图中的楼板、梁、柱结构平面图时 [10],领着学生深入到施工现场,让学生亲眼目睹已经绑扎好的板、梁、柱构件钢筋,要求学生一边识读图纸,一边对照查看钢筋的位置、数量、直径、间距和形状是否按图纸施工?然后教师一根根钢筋对照讲解。学生们说:“识读构件的钢筋布置图,没有比现场实地进行教学效果更好的了!”这样既完成了建筑制图课程的教学,又让同学们对施工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并解决,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论

建筑制图作为建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其教学应紧跟行业发展生产实际,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较强实际操作技能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R].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

[2]陈文斌,章金良.建筑工程制图[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3]杨月英,李海宁.建筑制图[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教育部人事司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7.

[6]乐荷卿,陈美华.土木建筑制图[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7]张士芬.建筑制图[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篇3

1.引言

《建筑CAD》课程是建筑工程类相关专业,如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建筑工程监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是将传统建筑制图与现代信息技术通用绘图软件AutoCAD相结合,以天正建筑(TArch)等应用软件教学相融合性课程。《建筑CAD》课程是建筑工程制图、工程识图、建筑施工技术、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施工组织与管理等课程体系的补充与延伸。

我院(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建筑CAD》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AutoCAD与天正建筑软件,让学生熟练掌握AutoCAD基本操作技能,要求学生在熟练操作基本命令及绘制工程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的前提下,能够熟练地绘制各种工程图,能熟练地应用天正建筑软件,快速绘制建筑工程图,培养学生计算机绘制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及其它工程图的技能。

2.模块化教学法应用

2.1模块化教学内涵

模块化教学模式,主要以“MES” (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和“CBE” (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两种比较具有代表性。它们的区别在于CBE是从职业普遍规律和需求出发,侧重于职业基础通用能力,而MES是从职业具体岗位工作规范出发,侧重于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它们的共性与内涵是都强调实用性和能力化,这也正是职业教育目标所强调的,职业教育就是培养具有扎实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

2.2 模块化教学在职业教育的应用

对模块化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早于“项目化”教学,职教界总结出了相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所谓“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就是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通过模块课程灵活划分、合理的搭配,首先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知识、从业能力,进而培养其合格的专门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让其成为一名从事某种社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它不同于普通高等本科层次以上的教育,高职教育突出的在于应用,在于具有某一工作技能,而模块化教学的内涵与应用正是“能力为本”培养的体现,所以模块化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

2.3 模块化教学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中的应用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2012版)中的结构要求指出:基本资源须按照课程概要、教学单元、教学资源,或按照课程概要、课程模块、教学单元和教学资源来组织。其中的课程模块正是模块化进行组织教学的重要体现与应用,各教学模块课程模块由模块概要、教学单元集合、模块作业等构成,可理解为课程的章和节。

3.建筑CAD课程模块教学应用与实践

3.1 关于建筑CAD课程

建筑CAD课是《建筑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简称,是将传统建筑制图与现代信息技术绘图软件相结合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基于行动导向的职教理论指导下,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定位,满足高职教育专业计划中人才规格的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的实训要求。是从事工程设计及CAD建筑绘图应用的基础,课程共 60学时。

课程是通过学习AutoCAD与天正建筑软件两个软件,让学生熟练掌握与利用AutoCAD基本操作技能,熟练地操作基本命令来绘制工程图,并通过课程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工程制图的相关规范的理解,掌握绘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能够熟练地绘制各种工程图,如建筑施工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大样详图)、结构施工图等。通过天正建筑软件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地利用天正建筑软件,快速绘制建筑工程图,培养学生计算机绘制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及其它工程图的技能。AutoCAD通用软件侧重于基础训练与制图规范的掌握,天正建筑软件则重于实际应用。

3.2 建筑CAD课程模块化单元的应用划分

建筑CAD课程是在60学时内完成AutoCAD与天正建筑两个软件的讲解、实习、实训、考核,课程知识点多,而现行的教材编写的关于AutoCAD教材一般以是一个学期,70左右学时编写,所以课堂教学可以采取知识模块单元的教学方法,不完全以教材的章节为顺序教学,将两个软件划分为不同的知识单元(模块)教学。通过精心的教学模块划分,将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划分到不同的教学模块中,在大纲的编写,课程教学组织,学生实习实训资源的编写都围绕模块进行。例如将通过矩形命令REC的宽度、标高、厚度等参数的讲授时,同将AutoCAD的各种视图模式、视觉样式、三维动态观察等知识点融合其中讲解,还可以进一步讲解平面窗、剖面窗的绘制、定数等分、点样式的设置,对像捕捉等知识点融于其中讲授。建筑CAD课程模块划分如表1。

模块在划分时要将整个课程,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划分在不同的模块中,如模块6:综合实例,模块主要内容有:CAD的综合实例项目(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的绘制)图框与布图、打印出图技术,文字与尺寸标注等。

模块在划分时对于各项主要内容,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如根据不同的专业,分为了解、掌握、熟练掌握等内容。如第7模块,CAD复结、建筑工程图与结构施工图、建筑大样图、三维图基础部分,要求学生了解三维实体的绘制与编辑,面域创建及布尔运算、三维视图与观察,掌握建筑结构施工图,熟练掌握与应用,建筑工程大样详图的绘制技巧。

3.3 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与建设中的实践

建筑CAD课程是高职建筑类专业学生必修课程,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应用技能之一,在学院市级精品课程《建筑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建设过程中,模块化教学模式得以应用、在2012年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申报中,明确提出以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2012版)的要求,整个课程的教学组织以模块为教学单元,将整个课程分为15个基本模块,AutoCAD分为7个模块,天正建筑软件也分为7个模块,还有一个综合考核模块。无论是教学大纲,还是学习指导教学课程录像、演示文稿、教案、实习实训、作业等主要教学资源都是以模块为单元进行组织教学与课程建设,

4.建筑CAD课程模块教学提升与发展分析

建筑CAD课程是一门专业应用非常强的课程,要求教师自身具有建筑工程类相关知识、掌握常见的建筑制图规范,并结合规范与知识进行讲解,让这门课程真正成为建筑相关专业的课程的补充与延伸。

学生通过建筑CAD课程的学习,能快速利用计算机绘制建筑工程图,课程教学要能满足学生在毕业后,在建筑相关单位,不同工作岗位群中对计算机绘图需求,培养学生毕业前,就拥有能完成相关岗位绘图的能力,实现毕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的教学目标。

如何提升模块化教学质量呢?如何推进模块化教学法在建筑CAD课程中的发展应用?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部份建筑CAD教师,因历史原因由计算机教师担任,他们有些缺乏建筑专业背景,提升专业知识水平更利于课程的教学;

第二:建筑CAD教师与建筑制图课程老师相互配合,提升学生在建筑制图课程学习的质量与知识,将更利于建筑CAD课程的学习;

第三:精心制作与划分模块,各个教师可以根据自我教学习惯,将整个课程的知识点融合于不同模块中进行教学,特别要模块化与实例项目教学法相结合教学,模块划分知识点要完整、要灵活而不呆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学生类别、所授课程的特点等各种不同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模块教学法来完成教学,达到所要求的教学效果。

第四:教学过程中,要将建筑制图的相关规范引入教学课堂中,各种建筑工程制严格按相关规范、以及建筑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学习与绘制。

第五:编写模块化校本教材与模块化实习、实训图集或教材。将所有建筑CAD课程相关知识要点设计有图集或教材中,利于教师教学,学后课后实训。

5.总结

总之,模块化教学法是应用于建筑CAD一种很好的教学法,再结合实例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模块化教学法是建筑CAD课程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教学法。当然任何一门课程要达到理想的教学质量,都需要教师以实际的行动去研究、去总结适合于所教课程、所教学生的教学法,要以学生为本,以校为家,用心去教,用心去激发学生学的能动性,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这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之根本。

参考文献:

[1]王晶莹,高鸿翔.高职《土建工程CAD》课程模块化改革的教学实践[J].中国科技纵横.2011年16期.

[2]卞素兰. 模块化教学法在AutoCAD教学中的探索应用.科技风[J].2008年1月(上)

作者简介:

篇4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通过自己的现场施工工作经历和对建筑相关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对所培养的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定位。在对岗位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施工及施工管理相应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进一步对施工员岗位的工作进行分析、取舍,凝练出行动领域和相应的学习领域。构建了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面向工程实际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一、施工员岗位任务

作为土建施工人员应该具备以下要求,能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各项技术方针、政策、执行各项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具有识读施工图的能力;具有常用工程材料的应用能力;具有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管理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工程造价预算知识;具有主要工种的操作能力;具有施工质量检验的能力;具有处理施工中一般结构或构造问题的能力;具有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能熟练运用office软件、AutoCAD软件及有关专业软件。

二、课程体系建设

通过对施工员岗位任务分析,建立课程体系结构和课程设置

1.课程体系结构

本课程体系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三部分组成,通识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

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平台课程,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材料、建筑测量、建筑力学、房屋建筑学、建筑设备、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法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专业方向课程,地基与基础工程、砌体工程施工、混凝土工程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钢结构施工、施工组织与管理实务、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实务、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平法识图;专业素质拓展课程,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建设项目管理、建筑电工基础、市政工程概论。

实践课程包括:集中实训,建筑制图实训(平、立、剖面图)、建筑测量实训、建筑CAD实训、地基基础实训(土工试验)、工程计量与计价综合实训、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综合实训、工种操作实训;专业实践课程,认知实习、专业实践、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篇5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B-0053-02

建筑CAD是建筑工程施工和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基础技能课,课程考核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技能娴熟程度和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调控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由于原有课程下培养的学生离企业人才标准存在一定的距离,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已不能满足现有的课程教学,对此,应结合新的课程特点与培养目标,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与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过程考核,保证考核评价的及时性、真实性,有效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原课程标准下建筑CAD课程考核体系存在的弊端

原课程标准下建筑CAD课程考核体系存在诸多弊端,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第一,不注重识图读图能力的培养,未全面贯彻房屋建筑制图标准。建筑CAD原课程标准下考核体系中,评价内容未注重识图读图能力方面的考核,导致学生读图能力差。也没有将房屋建筑制图规范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绘制出的图形不规范。如果学生贯彻制图标准,每个学生绘制出的成果图应该会很相似,也轻易就能判别学生的识图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形成优质规范的计算机绘图文件便于共享和管理。

第二,考试成绩所占比例过大,出现高分低能现象。原课程成绩评定标准是:平时成绩30%,期中考试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40%,这样一来,两次考试的成绩占了总成绩的70%。这极易导致学生平时不用功,不重视学习过程,学习马虎应付,积极性不高。有些学生为了应对考试,甚至出现了考试作弊,出现了考试成绩与所掌握知识、实际运用能力不相符的高分低能现象。

第三,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原有的考核方法使得学生主要精力放在应对考试上,学到的知识不能综合运用,忽视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的培养,各种能力无法得到锻炼与提高,学生的情感、自尊和个性差异无法体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考核不全面,不利于人才的选拔。原课程的评价方法没有将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在教学中所有学生使用同一任务,同一评价标准。没有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考核,仅仅两次考试,难以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和水平,不利于人才的选拔。

二、改革后课程标准下的考核体系

改革后的课程设计采用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项目的设计既紧密结合企业的工作实际,又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将课程以项目的形式编写,各个项目分为若干个小任务,每个项目后编制了一个实训项目,用来作为过程考核,避免了旧考核体系中的弊端。

新的考核体系总体思想是:以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为主,能反映学生学习的过程,激励学生学好专业知识;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方法;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方法、思维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水平和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新课程体系下成绩评定标准是:平时成绩占20%,阶段性、过程性的项目实训成绩占50%,期末考试成绩占30%,取消了期中考试,转用阶段性的项目实训成绩代替。通过阶段性实训测试检测学生各阶段的学习效果,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各阶段的能力进行专项考核,同时,也督促学生积极、有效地进行阶段性总结,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发展;促使学生重视每个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掌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

三、阶段性、过程性技能实训考核评价的构建

阶段性、过程性的项目实训成绩占了总成绩的50%,如此大的一个比例,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上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核,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建筑CAD的积极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直观地体现学生的水平与能力,有利于人才的选拔,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的方法,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操作、团结协作、自我管理、改革与创新、情感与态度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一)设计多元化评价内容。该课程设计十个项目,在每个项目后设置一个实训技能项目,每个项目均以百分制来计量,各个项目从简单的单项能力的训练到综合能力的运用,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各个实训子项目参照技能大赛的项目,并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的流程,每个项目均来自实际的工程项目,用一套完整的施工图来进行实训项目的技能训练,实现了真项目真做。针对每个项目设计了不同的考核内容,在内容设计上分为两大模块,一块为专业技能训练,另一块为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在评价内容的设定上形成了多角度、全方位的阶段性过程化的考核。

1.专业技能占60%。在专业技能的内容设计上主要是看学生将项目完成的同时,对各个项目的知识是否熟练掌握,包含绘制图形的能力与编辑图形的能力,同时每个项目都将识图读图能力贯穿其中。

2.职业能力占40%。在职业能力的考核内容上,设置了自我管理能力(纪律)、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与自我提高的能力。对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主要是看遇到问题时能否主动去思考,能否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否愿意与小组成员合作解决问题,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能否养成反思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组织多元化评价主体。在实施的过程中采用了评价主体和方式多元化,采用自评、小组互评以及指导教师评价的方法,充分发挥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作用,更好地实现了技能目标与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在实施后发现自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在教学中可以进行实时监控,随时调整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学习是为了学到知识与技能,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

采用互评的评价方式加强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在团体实训项目上的互评是小组长进行评价,各组的组长以组内成员对小组的贡献进行评分。这样,每个小组成员为了不给小组拖后腿,会积极主动的完成合作项目,而小组成员为了小组集体荣誉,也会主动地去教没有学好的同学,这样形成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学习气氛。而个人实训技能项目的互评则是小组内成员相互评价,采用自评互评的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促进了学生积极参与、自我总结、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形成了积极、平等、民主的评价关系。

教师评价除沿用以往传统的做法外,还可邀请企业有经验的成员参加,选择一些学生完成的项目作品,让企业技术人员评价在这种新课程标准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符合企业用人标准。

(三)建立实训评价表。每个实训后都可以建立一个实训项目评价表,让学生完成实训后在电脑上填写评价成绩。自评成绩由本人根据实训的内容对自我进行打分,考核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本人填写完自评后,写出本次课的总结,看看本次课的得失,有何进步,自己发现了什么操作技巧,有什么问题待解决。实训成果展示,则将本次课的实训成果图形展现出来。在一张评价表上,可以看出学生本人对这次实训的掌握程度,同时还能看到本人的作品,让学生更自信、更有成就感。

小组互评由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进行组内互相评价,因为在操作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对本组成员的学习情况是非常了解的,如果换成小组之间互评,小组与小组之的学习状况不甚了解,就会造成评价的不公平性。

教师评价是在学生提交完实训成果后,由指导教师进行填写。三项完成后,事先设计好的电子表格会自动进行汇总评分,按自评30%、互评30%、教师评40%进行自动计算,在10个实训项目全部完成后,将10个实训评价表汇总到一个文件,进行统计,并计算出实训总成绩,最后以50%的比例汇总到建筑CAD课程的总成绩中。下面用表1来展示学生的评价。

表1 实训项目八评价表

项目名称 办公楼立面图的绘制 专业名称 建筑工程施工

实训时间 实训地点 计算机绘图室 机号姓名

任课教师 实训班级 评价得分

评价项目 自评

30% 互评30% 师评40%

专业技能(60%) 绘制图形 (25分) 熟练运用立面菜单下的命令绘制1-13轴立面(10分)

熟练运用立面菜单下的命令绘制13-1轴立面(10分)

能熟练地创建楼层表(5分)

编辑操作 (25分) 能熟练运用立面菜单下的命令替换门窗阳台(10分)

立面图上多余的线条删除、少的线条添补上(10分)

熟练地进行图案的填充(5分)

识图能力 (10分) 识图准确、并能快速进行图形的绘制(10分)

职业能力(40%) 自我管理能力(10分)

团队合作能力(10分)

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分)

革新、创新与自我提高的能力(10分)

小计: 0 0 0

总结: 综合评价 0

学生成果展(要求展示1-13轴立面图)

(四)采取多元化考核评价手段与方式。在考核评价过程中除采用平时评价、实训过程评价、期末考试评价外,在期末总评价中,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应给予二次评价的机会,让学生拥有进步的权利。而学生往往会珍惜这个机会,认真对待二次测试的过程。二次测试就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复习巩固、提高和发展,经过二次测试,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超越,重新拥有了自信。

课程结束后,指导教师综合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以朴实、生动、饱含激情的评语描述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发展状况,提出激励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为学生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孙成才.《CAD制图》校本教材建设中课程体系和考核体系的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11)

篇6

1课堂教学部分

课堂教学主要是针对理论性的知识进行讲解,要求学生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了解并贯彻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基本制图规格,学会正确使用绘图工具,掌握基本的绘图技能。

1.1严格认真传授制图要求及标准

为规范图样,便于技术交流,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图标准。作为一名学习建筑工程管理的学生,理所当然要掌握这些制图标准。建筑工程图纸是施工的主要依据,图纸上的一条线的疏忽或一个数字的差错往往会造成严重的浪费甚至返工。所以,授课过程中严格认真地对制图要求进行讲解,强调标准的重要性。课堂上还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老师布置的每一道练习任务,掌握好制图的每个细节要求和标准。通过制图要求和标准的贯彻,要把学生培养具备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1.2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与空间分析能力是制图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引入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当中可以制作一些形体的三维模型图片,与二维的投影平面图进行比较,这样学生更易于分析清楚立体与投影之间的关系。通过多媒体课件观察形体的空间形状和结构,引导学生想象出各个投影面的投影;再离开形体,让学生根据各面投影形想象出形体的空间形状和结构。这样反复训练就能很快培养起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改变了传统的板书与挂图教学方法,这样做之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了。

但是,是不是意味着采用多媒体教学越多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采用多媒体教学会使教学速度加快,学生做笔记的时间与消化的时间会减少,反而会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制图这门课,多媒体可以演示形体的投影、绘图的步骤,但是学生课堂上的理解能力往往跟不上演示的速度,讲解的时候听懂了,而实际做作业时根本无从下手。所以说,针对制图这门课,多媒体课件可以用来演示物体的立体与平面之间的关系。而对于绘图的步骤及作图技巧,老师还是要在黑板上给学生做示范,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定的效果。

1.3借助辅工具,构造空间模型,建立空间想象能力

上课时老师可以借助于一些辅工具,比如粉笔盒、水杯、粉笔等等,这些工具相比与二维的投影来说,都很形象、很具体。借助于这些工具,学生应该能很好地把形体的立体与投影联系起来。比如,讲述到圆柱体及圆柱体截切部分内容时,完全可以借助教师上课时带的水杯进行讲解。再比如,讲述到构造三面正投影体系时,告诉学生可以借助教室的三面墙面或者让学生利用手中的书本进行构造。对于更难于理解的形体,学生还可以自己动手切割、拼做一些简单模型进行组合,边组合边分析,这样做更容易加深同学们对形体投影的理解,学习兴趣也更浓厚。

1.4课堂上预留练习时间,巩固教学内容

对于每节课讲解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笔者会预留好学生练习的时间,用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通过这些针对性练习,可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讲课深度,为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预期的教学要求和效果。

2实践教学部分

通过课程实训和技能竞赛,把制图国家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和画法贯穿于其中,帮助学生消化、巩固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绘图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绘图和识图的能力,从而为学生的职业技能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1高度重视学生的课程实训

制图课理论知识部分授课结束后,学生需要对这门课进行实训。老师要制定详细的课程实训计划、实训内容及要求,明确实训的目的。笔者认为,实训就是让学生独立练习,独立完成实训内容,让学生自己在实训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是少数同学不理解或不掌握的话,提倡同学之间相互讨论,相互帮助,把问题解决掉;只有在大多数学生都无法理解和掌握的情况下,老师才会去帮助引导和解决问题。

2.2开展制图和读图比赛

为提高学生的制图和读图能力,可以开展一些制图和读图方面的比赛。比如,建筑制图比赛时,可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照建筑制图标准完成一幅建筑平面图;而建筑识图比赛时,则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识读建筑平面图和结构平面图中的内容。

篇7

2建筑识图基础理论的培养建筑施工图识读过程是一个思维过程,是根据必备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实践经验去解读房屋建筑图纸所表达的建筑物的形状、大小、构造及有关技术要求等内容。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一年级学生初学建筑制图课程时因空间想象能力差感到学习困难,在识读建筑工程时因缺少感观认识和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等知识难以识读建筑施工图;在大学二年级时,建筑识图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惧怕在专业课中识读工程图,针对这些问题,采用了现场教学法,模型教学法,工程案例教学法。

2.1模型教学法

(1)观看模型,掌握建筑工程投影原因

在学习《建筑工程制图》课程中,教学中让学生看基本形体如棱柱、棱锥或者基本模型,增加他们对三视图之间投影关系的感性认识,验证投影原理。同时课后布置根据投影图转换绘制作业,来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及建筑形体的表达方法。

(2)模型制作与施工图识图相结合

对于结构施工图,由于现场教学不好组织,钢筋工程属于隐蔽工程,很难看到钢筋的配筋情况,因此,从图纸到实际有很大的难度,也是很多学生的薄弱环节。针对同学们对结构钢筋图看不懂,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小型结构模型的制作,在模型的制作过程中,让同学们明白一些钢筋的具体布置,与结构图识图理解过程不谋而合。此方法作为提高识图能力的辅助手段,发挥了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在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上,省去了繁琐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引导过程。

2.2现场教学

在学生识图教学过程中,常常会有学生提一些看似简单却又不怎么好解释的问题,如:“这是什么呀”,“什么是散水、女儿墙”等,其实这些在课堂中都已经讲解过,但是由于一些构造抽象,讲解过后没有留下任何印象,有些即使了解,但也弄不清楚,其实很多问题在课堂上解释半天,只要带学生到现场一看就什么都知道了,于是,带学生进入现场进行实际现场教学试必不可少的,但是对于一些在建工程的施工单位而言,由于安全问题,不愿接受学生到施工现场学生,因此,目前进行现场教学对象主要是已投入施工的工程,比如学校的教学楼,宿舍楼。对于现场教学要进行很好的组织,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笔者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如下几点。

(1)教师应事先确定教学的实际工程,弄清该工程的构造特点,以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

(2)将学生分组,每小组5-7个人。

(3)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以至于使学生不至于走马观花。甚至无所事事,比如要求学生带好小图版、笔记本、卷尺等用具,对实际工程构件进行测量、记录,并绘制在图板上。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建筑工程构造做饭建立了形象直观的认识,加深了相关构件含义的理解。还能将建筑工程制图方面知识加以运用,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建筑工程识图方面的能力。

2.基于工程实践案例教学

在学习完建筑工程制图、建筑构造以及建筑结构课程后,为了学习能够系统的接触工程中的图纸,安排了一周建筑识图实训课程。实训时间的安排:我们的建筑识图实训周安排在三年级开学初,恰好在学生学习完基本专业知识之后,走入岗位之前,为以后顶岗实训和零距离就业创造条件实训周的任务:让学生读懂一套来自实际工程的建筑工程施工图实例,精选施工图纸很重要,图纸的内容不易过难,由于学校是新建的学校,考虑到学生可以与实际相结合,选用的图纸基本是学校工程的图纸。实训的组织方式与内容:学生进行分组,一组4-7人,一套实际工程图纸,分组进行讨论,一起进行解决问题。实训最后进行考核。考核先进行笔试,然后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口头答辩。

篇8

新形势下的社会需求要求毕业生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用人单位希望人才能直接顶岗,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式,把职业能力培养作为重中之重。传统的建筑设计教学一般都是采用“理论课+实践课”的形式进行,理论课多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师对建筑设计原理与方法进行演示教学,然后布置设计任务与教学目标,安排学生集中几周完成。由于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分开进行,学生不容易掌握设计进度,在时间安排上容易出现前松后紧的状态,往往临近交图前夕加班赶工,这不仅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是误导,而且交上来的成果也不尽如意。甚至有些课程实践环节与理论脱节较久,更容易导致效率低下,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2006年,教育部16号文件对“教学做”一体化、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既是当前课程建设与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克服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室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基本方式的教学模式,做到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教、学、做合一,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本文就《建筑施工图设计》课程如何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作一解析,以期对高职建筑设计类课程实施这一教学模式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内涵是教学与生产过程、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有机地揉合在一起,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统性,把课程内容与实训内容组合成若干个教学项目,用任务驱动法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工作后能直接顶岗。“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质是将教室与工作现场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情景教学的氛围,在教学中学习技能,获得能力。这种教学模式能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使教学时间和实训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教学过程更具有实效性,使学生由原来的坐在教室里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地在实训场所里面实践、验证理论知识。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得到激发。

二、建筑设计“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解析――以《建筑施工图设计》为例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宜采用单元课的教学安排,将设计所需理论与设计实践过程融为一体,将实践过程分解为若干个教学模块,设计理论融到各教学模块中进行讲解,讲练结合。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一)以职业能力目标为依据,确定课程内容

通过调研和交流我们发现:国内有不少高职院校的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其实就是“小建筑学”的培养模式,即本科院校五年制的建筑学到高职院校就压缩为三年制的“小建筑学”,教学计划安排中对各门课程课时数进行压缩,这种模式势必淡化高职教育的特色与立足之本,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特色不突出,竞争力不强。

笔者认为:高职高专层次的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建筑师的助手,学生通过三年的培养应该具备初步的建筑方案设计能力,能胜任设计公司的辅助设计工作,具备后续学习能力,熟练应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建筑图纸,掌握建筑施工图设计能力。

在教学执行过程中要求专业内每一位任课教师都应该熟悉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只有这样,课程教学才不会因为不同的教师教学导致教学效果偏离较大。

基于以上专业培养目标,《建筑施工图设计》的主要教学内容可以概括为:①建筑方案的完善与深化;②建筑施工图设计的要点与构造设计;③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软件应用;④建筑制图的规范性教学。

(二)以工作过程为向导,组织教学实施

在工作岗位中,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工作过程可以简单描述为:设计任务――施工图设计――图纸绘制――图纸校对――布版成图。在安排课程内容时,与之对应的是:建筑识图、方案完善――建筑施工图设计要点――计算机绘图――设计要点的落实――校对、文本制作。因此,该课程应以设计任务(项目)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以行动导向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施、检查和评估的能力目标。

教学过程分为六阶段进行(表1),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穿行,充分体现能力本位,边学边做,是典型的三明治教学过程,能力培养呈螺旋上升状态。

(三)以教学需要为目标,选取教材资料

建筑设计课程的知识点不可能仅仅局限在某一本教材之上,必须根据培养目标及岗位需求,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密切结合专业及行业新知识新技术,对教材进行必要处理,选取适合学生需要的教材及参考资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自身工程经验对教材进行提炼,进行通俗化教学,教会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建筑施工图设计》课程目前国内尚没有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编写的教材,这和该课程的教材编写存在一定难度有关。工程案例应该是经典的、有代表性的,能基本反映设计要点;作为教材,图纸绘制必须规范,不能有较明显的差错,而由于设计图纸的著作权关系使得教师编写教材选用案例比较局限。由中国建筑西北院主编的《建筑施工图示例图集》由于其案例经典,成图规范,设计要点表达通俗易懂,与图纸结合紧密,体现了当前设计界的较高水平,可以作为青年建筑师与学生的设计参考。在教学中,我们还精选了深圳著名建筑设计公司的优秀设计作品、任课教师设计作品、专业往届毕业生工作后的设计作品作为图纸参考。这些既可以加强学生的直观认识,增强其自信,又能拉近学生与企业岗位的距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根据需要不断补充《中南地区建筑配件标准图集》、建筑设计规范、房屋建筑制图规范、建筑施工图设计深度规定等设计文件作为设计指引,模拟设计公司工作情景,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引用资料,这一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

(四)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制定教法与学法

1.教法

教法一:项目教学法。在建筑设计教学过程中,通过详细的设计任务为指引,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进行真题真做或真题假做,让学生参与整个设计过程,学生参与的全过程即教学的全过程。整个过程分解为四个参与的过程:①提供设计条件,唤醒参与;②设置绘图任务,调动参与;③绘图训练,强化参与;④互评总结作品,拓展参与。

教法二:案例分析法。建筑设计教学很强的特点之一在于案例的丰富性,通过遴选案例进行教学讲解,可以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案例的选择应具有多样性:既包括往届学生在校优秀设计成果及工作后的设计作品,也包括任课教师的设计作品,还包括国内知名建筑设计公司的优秀设计作品。学生通过多个案例的比较学习后,就可针对设计任务进行创作。

教法三: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维评价体系。课程的考核是手段而不仅仅是目标,设计类课程的成绩评价更应注重平时过程的考核。总评成绩由平时表现(10%)、方案完善阶段成果(10%)、平立剖面设计阶段成果(10%)、详图设计阶段成果(10%)、成图阶段成果(10%)、最终设计成果(50%)几部分组成,细化设计要点考核目标。在评价作品时,采用的是动态评价体系,让学生先独立自评作品,再分组合作互评作品,教师总结作品分析要点,要求学生根据评价要点进行深化作品,以确保设计成果的质量。

2.学法

学法一:学习档案跟踪法。由于采用单元课的授课模式,学习周期拉长,学生课后思考时间增多,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任何疑问或是创新思维都应随时记录在记事本上,这样有利于将问题集中研讨,鼓励同学之间互助学习,老师给予指导。

学法二:学习情境模拟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中的实训情境,开展体验性学习,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模拟设计公司氛围,不仅能从考勤上严格要求学生,而且能强调职业技能培养的必要性,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要求。譬如,讲解设计出现的错误会出现的后果、强调成图规范的必要性、各专业工种配合在设计中的体现、按时按量交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工作中应做到既能肯钻又能吃苦等,这些都是学生在工作后会碰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就理解到,对将来走向工作岗位的职业道德培养与职业素养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五)以完备的实训场所为保障,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我院经过多方借鉴学习,大胆推进教学改革,构建了“教学做”一体化建筑设计实训场所,其中包含两个模拟设计公司氛围的专业机房、建筑构造模型室、建筑模型制作室以及建筑设计师选材库实训室,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教学过程更具有实效性,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补充,实践“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教学

校内实训场所毕竟是模拟的实习环境,与实际的工作环境仍有一定差距。要做到与企业要求的零距离,还得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在教学计划安排中灵活安排现场实习与顶岗实习,让学生多与企业接触,同时成立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创业工作室,承接真实设计项目,也是“教学做”一体化的具体体现形式。这种做法既利于教师的“教”,又利于学生的“学”;教师既讲解理论知识又传授专业技能,与学生相处时间增加,更容易获取学生掌握技能和知识的情况,还便于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更好地满足和服务社会。

三、结论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围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将设计工作过程引入课堂,能够有力地指导专业实训室与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对这一模式的几年实践,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

(一)应加强建筑制图规范性教学

高职类学生普遍表现为制图的随意性较强,建筑制图不够规范。很多用人单位都反馈应加强制图规范性教学,这就要求专业任课教师要在相关设计课程中多次重复、强调。

(二)应重构课程体系,关联学生专业知识链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将知识链脱节,这需要教师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构,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要求每个教师都要熟悉本专业各门课程的内容与能力目标,并达成共识。

(三)要杜绝学生课后拷贝

建筑设计课程成果由于使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容易出现复制拷贝现象,为消除这一不良现象,要强行学生使用反拷贝程序,在设计任务案例时要做到每个学生都不同,这样做虽然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但却保证了教学质量。

(四)以模块化体系完善专业教材体系编写

目前高职类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很多课程都没有合适的教材,国内有些出版社也出版了一些教材,但是教材编写特色不够明显,内容不简练或是插图说服力不够,这都是当前一些教材存在的通病。今后教材编写应能反映“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特点。可以采用模块-课题-(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情境)的编写思路,结合就业岗位群,简化理论、突出结论,强化实训、实验、实习的作用。

自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后,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明显得到提高,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为了实现毕业与就业零距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篇9

建筑CAD课程是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对于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毕业后的就业相当重要。笔者任教建筑CAD教学已经八年,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1.学习方法方面

建筑CAD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学效果不理想。现在的老师是“自己割草喂羊,而不是牧羊,羊不会自己找草吃”。而学生大部分没有自学能力。目前建筑CAD制图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只注重低能力和基础知识的培养;(2)教师采取单一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3)学生学习方式以机械接受为主。老师只注重完成教的任务,忽视了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目的。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深刻理解,不重视实训,随意性大,缺少实效性。

2.选取教材方面

市场上的CAD课程教材,有的是纯理论的教材,有的是将CAD中的编辑与绘图命令分开介绍,对于处在初级阶段的学生而言,起不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方面

在日常的教学中,大部分老师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CAD课程,老师先说明所要学习的命令,然后通过绘制图形将CAD命令传授给学生,学生学会了绘图,理论也就掌握了。该种教学方法优点在于很好地体现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反作用于理论”。但在这种教学方法之下,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过大,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不利于培养顶尖人才。还有一些老师采用项目教学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命令,在实际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自己解决在操作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非常适用于基础知识扎实和综合能力很强的学生,而对于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薄弱,自信心可能会受到挫伤,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

在建筑制图课程与计算机应用教学中,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思考,不断改进的问题。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经验和体会,使学生在愉快、积极、主动中学好这门课程。

1.让学生真正带着问题去学习

脱离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以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让学生真正带着问题去学习,让教师真正“以问题为纽带”去教学。问题应该是由学生自己挖掘或与老师探讨产生。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独立见解。教师每次课后除了布置本次课堂内容的作业之外,还要安排与下次课内容相关的作业。目的是要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而不是感觉被逼着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学得快乐。

(1)分组学习。将学生分成几组学习,按电脑操作水平较好的、中等的、相对比较差的三种类型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安排好每个组长管理好本小组成员,再由学习委员督促小组长。

(2)分层次教学。由教师分析并演示某个CAD命令,学生根据老师的演示完成任务,学生既掌握了本次课的理论知识,又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了技能。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既有了成就感,也增加了学习信心。分组学生要互相讨论、团结协作才能完成,这样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目的。这样也会提高班级的学习氛围,加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2.与其他课程结合,同时开展教学

篇10

关键词: 建筑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

Key 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practice teaching;Richard real integration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0-0246-02

0 引言

新时期,由于知识社会的发展和不断变革,致使整个社会的人力结构、经济结构、劳动组织结构以及职业资格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劳动组织结构和职业资格方面的变化,对于我们现阶段的职业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和希望。

1 现行高职建筑类专业实践教学的优缺点分析

目前,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传统实践教学方法有:参观认识、演示验证、工艺操作、项目设计、综合实践。采用参观认识方法的有建筑构造、专业认知、施工技术等;采用演示验证方法的有建筑材料、建筑制图、建筑力学等;采用工艺操作方法的有建筑测量、施工技术等;采用项目设计方法的有建筑制图、建筑CAD、工程概预算等;采用综合实践方法的有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实训项目,应用不同的方法,以期望达到不尽相同的实训目的和培养要求。参观认识的方法侧重培养学生观察总结的能力;演示验证的方法则侧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工艺操作侧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并在一定范围内增强学生实践经验(例如,对通用仪器实践操作的经验,对应用仪器时常见问题的处理经验等);项目设计侧重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及创新设计的能力;综合实践的方法侧重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处理问题及应变沟通能力。虽然,按照以上常规方法进行实验、实训可以达到一定的培养目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由于传统实践教学过程时间安排有限,因此,在实践教学开始前,实训指导教师就将理论讲述一遍,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去主动验证。然而,因为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本就有着很大的差异,高职学生大多又都属于技能型人才,对单纯的理论学习本来学习兴趣就不高,在老师讲授理论时学生掌握的本就有限,所以,学生在正式实训期间,真正按照自己所掌握的理论自主进行实践的学生寥寥无几。最终,只能是学生一味的等候实训指导教师的安排,实训指导教师要求学生怎么做,学生照做。致使实训结束时,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也仅仅只是按照老师要求操作而已。使学生实训流于形式,而收效甚微。

二是由于传统实践教学方法(例如参观认识方法、演示验证方法)使学生大量的刻板的、被动的接受知识,一旦离开课本,学生不知应该如何着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更是无法做到提早发现问题,防微杜渐。这样,学生体会不到学习本专业带给他们的成就感,尤其对一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就会认为“学无所用”,逐步的丧失学习积极性,逐渐产生厌学情绪。

三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于某些构造的知识运用能力不够,对于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自己不能自主解决,最终致使设计实训变成了照抄或者描图训练。

四是综合实践管理难度大,学生在实训期间个人目标不明确,很多人在工地整天走马观花式的走过场。对于实习日志、实习考勤等都有弄虚作假,更有甚者是直接照抄作假,缺乏甚至根本没有个人的主见和见解。使整个综合实习无法实现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目标,只是学生熟悉工作环境,体验工作流程的一个过场。

2 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