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校园网贷调查报告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7 11:20:0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校园网贷调查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校园网贷调查报告

篇1

关键词:大学生网贷;调查报告;策略

1网贷的由来

网贷,又称P2P网络借款,是指个人通过网络平台相互借贷。即由具有资质的网站(第三方网贷[1]平台)作为中介平台,借款人在平台发放借款标,投资者进行竞标向借款人放贷的行为。网贷平台数量近两年在国内迅速增长,到现在为止比较活跃的有350家左右。

2高校网络贷款产生的原因与危害

2.1错误的消费观:享乐、攀比、跟风。女生追求时尚,喜欢精致高档的衣服与化妆品,男生喜欢购买高档电子产品,然而,他们主要生活来源依靠父母,校园网贷为其提供了一个便利可行的途径。

2.2网络借贷平台门槛低、易贷。为了抢占市场,扩大业务,贷款程序过于简单,其中一些平台甚至只需要提供身份证与学生证即可办理贷款业务,也不筛选学生是否有偿还能力,从而纵容了学生的非理性消费;一些不良平台打出“零利息”、“低利率”、“3分钟到账”等广告诱导大学生过度消费;

2.3校贷风险难以预见。网络平台贷款容易,但其中隐含的风险太多,包括“个人与家庭信息的泄露”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家庭住址、学号、银行卡号……事实上,这些真实的信息随时存在泄露的可能,给大学生人身与财产带来带来隐患;、“合同陷阱”以及平台贷款过程中所产生各种手续费、利率、滞留金等,往往导致他们债台高筑,无力偿还,越陷越深,他们不按照正常的法律程序提起法律诉讼,而是采用威胁、骚扰、跟踪等极端的方式进行催款,给大学生人身与心理带来巨大的恐惧最终,在债主的威逼胁迫下选择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酿成后果。

2.4导致大学生信用缺失,影响其学业与未来的发展。大学不是世外桃源,社会的信用危机必然会影响大学校园和大学生。”[4]正是由于当代大学生信用意识淡薄,才会轻易的向网络平台“伸手”;没有按合同的规定的期限还款,产生大额度滞留金导致债台高筑,无力偿还的结果;严重的在全国个人征信咨询系统中被记录逾期贷款,影响以后的银行贷款与未来的发展等。

3大学生网贷情况调查问卷的调查问卷

从调查数据(表1)上看出,大学生选择校园网贷,很多都是用于个人消费,而其中绝大部分是跟风消费或攀比消费。很多学生都是为了入手一部iPad而选择网贷的,宿舍里的同学都在用,自己没有很丢面子,用iPad看网络视频、上网购物等,非常便利。根据这份问卷调查,有许多学生使用过一些大型网络购物平台推出的分期类网贷产品。“此类网贷产品相对来说比较靠谱。”“但还有一些网贷产品则有高利贷的影子,门槛低、费率高,而不法分子又用种种手段掩盖了真实费率,导致学生中招。”调查显示大学生月均消费1212元,超三成学生生活费不够花,41%的学生生活费能够满足日常需求,并有结余。超三成大学生曾入不敷出,其中24%的学生偶尔生活费不够用,8%的学生经常不够用。被调查学生选出消费比重最大的三项支出。男生每月主要消费在社交和娱乐(51%)、饮料、食品(11%)和形象消费(38%)方面;女生每月食品(24%)、化妆品消费(62%)和社交与娱乐(14%)方面消费。当生活费无法满足开销时,43%的大学生选择放弃消费,而其他人会选择“向父母求助”(40%)、“先消费后付款”(20%)、“向朋友借钱”(15%)等形式满足消费需求。近年来,不少学生被校园贷“套牢”。39%的被调查学生反映身边有人使用过校园贷类借款。问卷调查显示,超过八成大学生经济来源为父母供给。父母在子女进入大学前就应该开始指导孩子树立预算观,帮他们明确信用卡、债务、网贷、罚息等概念,培养健康、积极、理性的财富观念,合理消费、理性消费。学校也应加强宣传引导,加大金融与网络安全知识普及,从源头上遏制借贷高消费及“高利贷”现象的发生。

4针对网贷的防范与对策

4.1正面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

新生入学之初,做好入学教育工作,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正面引导,理性消费,培养他们良好的消费观与消费习惯,制定自己的消费计划与消费清单,为以后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石。

4.2培养大学生法律思维的习惯

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没有法律思维的习惯,比较强调自我,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他们的法律,听专家做专题讲座与报告,针对热点分析当前社会存在的法律陷阱,防范大学生出现不良贷款等事件造成恶果,保证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4.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加大心理健康的宣传,经常召开心理主题班会;开展心理讲座与心理辅导;对于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个人档案,及时跟踪观察;特别是对于发生突发、重大事件,如陷入网贷陷阱,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进行家校联系,共同协调,防止极端案例的发生。

4.4鼓励大学生参加校园活动

我们应该不断加强校园学习与文化氛围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术与文化活动场所与机会,鼓励学生积极的参加校内外的学术讲座、参加社团与志愿者活动等,营造一个充满学术、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理性消费。

4.5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现实生活中,一些坑蒙拐骗的现象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大学生要以诚信为本,自觉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诚实做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总之,我们引导他们理性消费,注重对自身正当利益的维护,增强风险意识与责任意识,合理规划自己的消费,避免消费观与人生观的偏差。还需政府、高校、家庭实现多方联动,共同制止乱象。

参考文献:

[1]禹海慧.我国P2P网络贷款平台的弊端及管理[J].中国流通经济,2014(2):121-122.

[2]张跣.大学生网贷多维反思笔谈[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5):86.

篇2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19-5155-02

A Research on Strategic Construct of Informationization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GUO Ming-jing

(Faculty of Mathematic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uzhou 344000, China)

Abstract: Informationization is the developmental trend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at present. Cloud computing is the effective technology for making use of resources at this stage to speed up the pa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of national institutions for informationization and problems existed, discusses the role of cloud computing will be applied in teaching, research and school management of institutions,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oud computing proposes the strategy for informationization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cloud comput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uld accelerate the education reform and the pace of informationization, and promote the process informationization throughout the education.

Key words: storage-pool; cloud-comput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formationization

高等院校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高等院校信息化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实现高校校园网络化、管理科学信息化、信息资源数字化,以达到教学科研现代化。高校信息化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1]。而以云计算(Cloud Computing)为代表的先进计算机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必将推动我国高等院校信息化的建设步伐。

1 我国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情况分析

1.1 我国高等院校信息化现状

根据2005年由复旦大学牵头,全国17所高校共同参与讨论的《中国高校信息化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的成果和2005年公布的《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调查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我国高等院校信息化情况如下:

1) 校园网络建设已具一定规模。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国内高校几乎都已建立校园网;综合类、理工类、文体艺术类高校的校园网建设情况总体较好,高职院校的校园网建设也已经达到较高普及率。高校教学、科研、行政办公等已经基本上全部联入校园网,多数高校的教室也提供了校园网接入环境。

2) 目前学校信息化的驱动首先来自于教学要求。提高图书资源、电子资源的利用率;改善对师生员工的服务质量;帮助学生和教师获得更多的学习与教学资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与学习交流空间;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率;帮助教师和科研人员获得更多的科研信息;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加强学校基础数据的管理等是当前高校信息化实施效果的主要体现。

3) 传统教学模式受到冲击,网络教学新模式开始引起不同领域专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高校的正规教育里,信息技术进入传统的课堂,多媒体、网络等新技术手段取代了“黑板+粉笔”,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更加有效。除此之外,信息化还带来大量网络教学的新模式,如网站教学、网络辅助教学、资源型学习、兴趣学习、互动学习等。这些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模式相比,不仅形式新颖,还引进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等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1.2 我国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信息化建设使高校计算机设备需求增长幅度加剧问题。根据2005年公布的《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调查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在所调查的315所高校中,平均每所学校接入3665台计算机,综合类高校平均每所高校接入计算机数量为7280台,其中用于教学、科研、管理的计算机数量为3293台。此后10年里,全国近千所高等院校还要继续进行信息化建设或实施更新改造,围绕着教育信息化的各种需求出现爆炸式的增长。

2)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资金问题。促进高校的信息化,政府责无旁贷。国外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费用往往是学校财政中的一笔常规预算,像基本的电费、取暖费一样。但在我国,到目前为止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还没有常规预算,大都来源于一些项目款,如211、“十五211”等,也有学校靠自筹资金或社会赞助。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大量设备和软件系统更新与高校财政上的捉襟见肘的矛盾,导致高校只能以牺牲性能为代价地节省[3]。

3) 高校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不够高、应用效果不够好。学校在系统维护投入、信息化人员培训投入方面不理想。备份和灾难恢复机制方面的意识淡薄,导致高校数字资源共享和利用的安全性和连续性无法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实际应用效果仍低于学校和师生员工对信息化的需求。

2 基于云计算的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策略

教育信息化目标的实现,首先需要在信息传输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实现:覆盖全面化、性能最优化、规模最大化、费用最低化;同时还要满足教育网络所需要的:实用性、稳定性、安全性、技术先进性等多方面需求[4]。这些目标的实现,从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的角度上看起来,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相当大的投资才能够完全实现,使得教育信息化进程相当的缓慢。而采用云计算的模式可以有效地利用、整合现有的硬件资源,降低软件的采购成本,在有限的资金和时间条件下加快院校网络建设及应用。

2.1 云计算概念

云计算,是2007年第4季度兴起的一种商业计算模型。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云”(Storage Pool)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云计算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的网络服务。云的特点有:1) 云具有相当的规模,一般由数十万台服务器构成,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2) 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3) 云计算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4) 云计算具有通用性,不针对特定的应用,可以轻松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与应用共享;5) 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6) 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用户按需购买,无需负担日益高昂的数据中心管理维护成本和更新费用;7) 云可以采用极其廉价的节点设备来构成[5]。

云计算最简单的涵义就是将运算能力提供出来作为一种服务,企业或个人可以透过网络取得。使用者所需的数据,不用储存在个人计算机上,而是放在网络的"云"上面,在任何可以使用网络的地方就可以使用。云代表了规模庞大的运算能力,由服务供货商建造大型机房,提供各种软件应用,让用户随时使用媲美超级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与最新应用软件,同时间却不晓得服务器的位置或数据的所在,就像是天上的云一般,虚无飘渺又抬头即见。

2.2 基于云计算的高校信息化建设策略

1) 搭建真正意义上的在线办公系统。基于云的高可靠性和通用性,将所有的应用程序统一安装在云端(服务器端),用户只需通过浏览器工具访问服务器即可实现各种软件的使用和文档的编辑,用户的文件数据可以在服务器端备份。首先,文件数据的集中存储提高了高校网络数据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避免了重要教学和科研资源的丢失,减少了重复存储,节约有限存储空间和成本;其次,应用程序统一部署在服务器端,便于网络管理人员统一管理和维护,免除了终端用户各自购买安装和更新软件的工作;最后,由于系统及应用软件都安装在服务器端,客户终端计算机设备的要求很简单,库存的旧机器只要能够运行浏览器工具的都可以再利用,节省了大量的终端硬件、软件采购成本。

2) 建立廉价的大型高性能分布式数据中心。随着科技的发展,高校实验课程和科研工作对实验室环境要求越来越高,远远超过了高等院校数据中心设备更新的速度,导致现有的服务器无法满足信息处理的需求。通过云计算,可以将大量中低端的服务器,甚至是已经闲置的服务器资源组合起来,利用集群和分布式计算软件工具,使每台计算机完成的少量计算综合在一起实现大量复杂计算处理功能,加快实验的完成时间和质量,提高实验效果,加快高校科研步伐。

3) 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云计算构建方式。例如,多个院校联合建设,共同享有云计算应用服务。因为云计算的扩展性非常强,多个院校可以将各自现有的硬件资源共同加入到一个“云”中,减少单个院校的资金和时间上的投入,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单个院校可以租用“公共云”(谷歌、亚马逊和IBM均有公共云),按照使用的流量和应用情况,支付相关的费用,并享用专业的管理维护服务,免去了独立设置专业的数据中心维护人员的成本;有实力的院校也可以聘请专业公司替自己搭建 “私有云”,独享云计算的服务。

4) 构建网络化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实现多样化的网络教育模式[6]。基于云计算的通用性和虚拟性特点,可以支持不同应用,使各种格式数据资源,如教学视频、课件资料等能够轻松实现不同设备终端(如,手机、PDA或笔记本电脑)之间的共享,使得高校可以开展多种网络教学新模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所需的资料,强化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符合信息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7]。

3 结论

知识经济化、经济全球化和高度信息化对21世纪的我国高等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对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的分析,针对性的提出了将云计算应用于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文章结论是:高等院校应该选取合适的云计算构建方式,实现高校现有设备的再利用,数字资源的高度共享和安全可靠,提供多样化的网络教育模式,加快高校教学改革和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推动整个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总而言之,云计算在技术和应用上将会日渐成熟,院校管理者需要尽快做足准备,便能安享云计算服务所带来的灵活性及效益优势。

参考文献:

[1] 李勇,刘文云. 高校信息化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J].情报杂志,2006(3):141-143.

[2] 任友群,程静.高校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制订策略研究[J].教育信息化,2006(6):50-52.

[3] 熊才平.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热点问题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02(9):9-12.

[4] 李文英,张立新.世界教育信息化的变革及发展趋势[J].外国教育研究,2007(10):71-75.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112-0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络已经成为高职学生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传播新信息的重要媒介。在现实生活中,网络已深入高职学生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然而,高职学生由于尚处于发育、成长期,心智及心理仍不够成熟,缺乏自制约束力,容易被网上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诱惑,在网络的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形成和出现一些不良网络行为。

一、高职学生不良网络行为的主要表现

高职学生不良网络行为是指其在网络使用过程中无视基本的网络使用要求,不遵守网络规范,不合理地使用互联网而导致其行为对自身和社会产生一定的危害,甚至出现违法和犯罪行为。主要表现有:

(一)沉迷网络游戏。高职学生在大学生群体中是属于高考成绩中相对靠后的,他们中的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由于基础较差,对学习的兴趣一般不高,对学习的专注度也不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一有空余时间宁肯花在玩上,也不愿意将精力花在学习上。玩,成了一部分高职学生的重要事项,而最好的方式,就是网络游戏。调查发现,在高职院校中,玩网络游戏的主要是男生,90%以上的男生会上网玩各种网络游戏,在这部分男生中把课余时间的主要部分(睡觉以外)放在网络游戏的学生达到25%以上。

(二)浏览不健康网页。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互联网环境在我国得到了比较好的整治,绝大多数的不良网站网页被关闭,网络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但是,互联网世界难以有净土,不健康网站和网页仍然大量存在。一些学生出于好奇、猎奇不良心理,去寻找和浏览不健康的网站和网页,寻求视觉的刺激。

(三)痴迷网络购物。近年来,男生游戏,女生购物,是高校校园普遍存在的现象。随着网络的发展、微商的出现和物流业的不断壮大,网络购物已经形成一股潮流,不会网络购物俨然成了落后的代名词,可见网络购物的发展是何等的快速。调查发现,有过网络购物行为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70%以上,在女学生中,有过网络购物行为的达到80%以上,其中一个月有五次以上网络购物行为的学生达到23%以上。这部分学生网购部分物品是基于实际生活的需要,但所购物品也有相当部分并非生活必需,而是为了满足一种购物的心理,可以说是对网络购物形成了依赖,达到上瘾的程度。

(四)无原则转发信息。网络是一个便捷也是相对宽松的交流平台,很多信息通过网络快速传播。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鱼龙混杂,有真实的,也有虚假的,有良性的,也有负面的。很多高职学生不分良萎,喜欢转发各种各样的信息、图片、视频等。这种无原则的不经鉴别的转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虚假信息、负面信息的泛滥。

(五)过度依赖网络。网络确实可以给高职学生提供很多东西,如学习需要的资料,甚至是各种专业课的答案。由此,一些学生学习遇到了困难,到网上查找资料,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也是一种学习和借鉴,对促进学生学业也是有好处的。但是,一些高职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对网络产生了过度的依赖,甚至作业、论文、毕业设计都不再自己动手,而是通过网络直接查找答案。笔者曾作为评委,参加某学校的大学二年级学生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评比,在评选中发现参评的学生的实践调查报告80%以上是通过网络抄来的,有些甚至连基本的数据都全抄照搬,由此可见学生完成课业对网络的依赖达到何等的程度,这样的学生离开网络,必将是一事难成。

二、高职学生不良网络行为的危害

大量不良网络行为的存在,对于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习惯危害极大。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危害:

(一)荒废学业。业精于勤,学业是需要付出的。大学作为一个W习知识的重要阶段,没有充足的时间,是无法保证学习的质量,无法顺利完成学业的。很多大学生由于沉迷网络游戏,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游戏中而不能自拔,甚至有极少数学生为了玩游戏,改变了生活方式,改变了作息时间,通宵达旦,不知疲倦。一些沉迷游戏的学生晚上不睡,白天要么到教室无精打采地趴桌子睡觉,要么就直接在宿舍睡觉,把游戏当成了主业。长此以往,学业荒废,也是必然。同时,学生在完成作业、设计、论文等方面过度依赖网络,慢慢地养成使用别人现成果实的习惯,不利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缺乏创造性,逐步丧失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气。

(二)损害身心。生命在于运动,但在不少高职院校,非上课时间,只要到宿舍,就可以看到众多游戏爱好者在电脑前乐此不疲、埋头苦干,这些学生一心扎在电脑游戏中,往往是长坐不起,极少活动,甚至忘记了吃饭睡觉,久而久之,自然对自己的身体造成损害。沉迷电脑,参加集体活动的机会就相应减少,也就减少了与人交流和交往的机会,慢慢地离群,往往会形成独来独往的习惯,不与人接触,不与人分享,养成孤僻的性格,甚至对现实的正常人际交往产生排斥心理,无形中使现实的人际关系变得疏远,从而产生人际关系的冷漠和隔离,造成人际关系发展的严重障碍,产生不良的心理因素,损害心理健康。

(三)加重家庭负担。网络购物本来是一种便捷的方式,可以给学生的消费提供更多的选择,然而,部分学生网络购物活动的不断增加,助长了学生的过度消费。近年来出现在高校中的各种“校园网络贷”,就是应一部分过度消费的大学生的需要而产生的,这种消费方式加重了家庭负担,使一些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四)形成不良的人生观。网络购物不只加重家庭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助长了学生的不良消费观。一些学生不能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单纯的消费者应该量力而行,在进行校园消费的时候不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消费,而是为了面子产生攀比的心理,以超过家庭消费能力的消费行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学生因为家庭经济能力不济,却要满足自己的不合理消费要求去进行借贷消费,甚至有一些女生进行“裸贷”,引发了不少严重的社会问题。

此外,一些W生在网络的虚拟空间里无所顾忌,毫无约束地在虚拟网络世界里进行恶搞,不经鉴别地转发各种信息,以此为乐。在游戏中挥霍时间和金钱,愉快地体验游戏过关的和成就感,满足于游戏人生,成了他们最大的人生需要,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不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高职学生不良网络行为的防范措施

高职学生不良网络行为无论是对学生的自身发展还是对社会的未来,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极大重视。如何帮助高职学生认识这些不良网络行为的危害,纠正其不良网络行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对自己负责、对社会有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越来越多地介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和个性心理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与时俱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减少与避免学生在上网过程中产生不良行为。要建立好网上思想工作阵地,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易班、微信公众号等网络资源对学生开展丰富生动的思想教育,按照贴近社会热点、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进一步丰富这些媒体的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好学生网络行为的教育。

(二)营造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丰富校园生活,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可以充实学生课余生活,充实其知识、完善其思维、提高其思想境界。在现实生活中,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举办各种体育竞技、科技文化艺术活动,以及讲座、报告会、志愿活动、课外实践等,引导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走向社会,用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三)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当前网络已经成为高职学生日常交际与学习的主要部分,在搞好各种活动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加强网上信息的引导和监控,对高职学生网络行为进行教育与引导。辅导员、班主任要加入学生班级或组织QQ群、微信群,经常留意学生QQ群、微信群、空间上的消息,发现不良苗头,要及时引导、教育、更正,通过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方式,弘扬网络正能量,让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充分发挥网络在立德树人、助人成长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董玉清.“90”后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及其对策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3)

[2]刘杰,王冰莹.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现状、原因及其对策[J].学理论,2014(29)

[3]周丰,许辉.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信息化手段的运用[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3)

[4]万洪莲.大学生网络资源利用情况分析[J].才智,2014(17)

[5]谢香.新媒体下高职学生网络行为的特点及引导方法[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1)

[6]林秀娟.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正确引导与教育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

[7]马鸣华,哈刚.浅谈针对大学生不良网络行为的高校应对策略[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

篇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8-0247-02

一、媒介与媒介素养教育概述

在全球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不仅信息的数量呈现爆炸式增长,而且它的扩展领域也已达到无所不在的地步,已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作为信息传播载体与平台的各种媒介,其类型也极为多种多样,包含从传统的报刊、杂志、书籍、广播、影视,到近代的网络、手机、视频、数字出版物、电子报刊、动漫、博客, 微博等等。它们通过文字、图形、艺术、影像、声响、数码、符号等形式的信息产品的传播,对社会生活的不同层面施加各种影响。媒介已成为近代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媒介本身也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它对未来社会与文明将产生更为广泛与深入的影响。在精神上与物质技术上预先做好各个方面充分的准备。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类型的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具有完整的分析、评估与创制的能力。这一概念是由媒介素养教育(Media Education)的先导美国学者I・Altman和M・Chemers在合作出版的《文化与环境》一书中最先提出。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在面对各种媒介信息时所具有识别选择能力,理解与使用能力,媒体的互动能力以及能够创制与生产媒体信息的能力。

在媒介素养的培养中,特别注重下述两种能力的培养:一种是对各种信息具有分析批判的能力,另一种是独立创制媒介信息能力。所谓分析批判能力,一般是指能够对信息的作者、动机和观点,以及信息的真实程度等进行判别与鉴定的能力,进而甚至能对媒体的结构性技术与类型、媒体信息的代表性以及媒体的经营背景具有识别推断能力;在深入了解各种媒体特殊性质的基础上,通过积极参与媒体活动,逐渐使自己成为媒介信息独立创制人的能力。媒介素养的树立有助于把媒体消费过程转化成积极的和批判的信息吸纳过程,对某些基于不良商业动机和其他罪恶动机所产生的具有严重误导性和杜撰性的信息,具备必要的防御和抵制能力。媒介素养是反映人们面对各种媒介信息所展现的一种人文素质,也是媒体消费者所必须具备的一种文化品位。

二、大学与媒介素养

大学是集知识、人才、信息于一体的重要集体,也是近代信息的创制、储存、传播和频繁使用的一个集中场所。特别是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与处理媒介信息的使用、评价与创制,规范大学校园信息网络的管理,确保校园以至整个社会的网络安全,不仅是当前大学教育改革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全国经济稳步发展和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培养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还是一项任重道远的艰巨工作。根据2005年“上海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的调查报告”,上海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媒介消费的主要动机方面,在对媒介的理解与判断方面,以及在媒介信息的主动应用与制作能力方面,都存在不少缺陷。上海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比较先进的地区,也是传媒产业和传媒消费比较发达的地区,上海一般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为今后制定提升全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规划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大学中拥有大批具有较高科技与文化知识水平的青年学生,同时他们已构成当前媒介信息的一个主要消费群体,因而在高校中完全有条件也有可能普及与加强媒介素养的教育。树立起这种理念,不仅有助于直接提升当前大学生本身的媒介素养,今后还可以通过他们的引领带动全民媒介素养的普遍提升。这是我国高校面临的一项不可推卸的重大社会责任。

三、对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的几项部署性建议

中国大众传媒在文化产业的推动下正逐步步入产业化进程,各类传播媒介尤其是网络与电子媒介等正迅速介入并影响着社会和广大受众。大学生作为思想和行动最活跃的社会群体,已把各类传播媒介视为课堂之外最为主要的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渠道。大众传媒对大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影响正日益加深和扩大。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面对媒介传播的信息,能否理性地加以分辨与认知,成为大学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去年传媒信息中出现的“我爸是李刚”事件和“药家鑫杀人案”都是在信息的思辨缺陷上所反映出来的典型反面案例,折射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缺失,也说明了在高校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急迫性和重要性。美国阿拉巴马州大学传播学教授詹宁斯・布莱恩特曾提出:“大学生进入到一个社会化的环境,传媒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中,就像谚语所说的水容易被鱼遗忘,大学生经常接触一些关于传媒对大众文化影响不准确、夸大其词的宣传,以至于创建与传媒效果直接相关的记录已经成为文科教育中日益重要的部分,一种经常被称为传媒素养和传媒教育的现象。”大学生通过个人的直觉领悟来形成自身的媒介素养,很少通过正规的科学理论指导和系统训练的途径来获得。这是我国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较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而他们无法在快速便捷地获取信息的同时,判断媒介传播信息的方式与信息本身的价值,无法将信息内容与自身的信息需求合理地联系起来,从而无法充分地理解和利用媒介资源。我国一部分大学及传媒类高校已开展对媒介素养问题的研究,对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已逐渐被一部分高校列为具有跨学科特性的基础培养项目。媒介素养教育也是近年来倍受各界重视的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部件,已成为大学生培养人格和提高综合素质的一个核心内容。在现阶段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是重要的教育改革部署。鉴于媒介素养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应通过教育主管部门、高等院校, 学生本身和社会大环境的紧密配合。

(一)教育主管部门应进一步重视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

教育主管部门应从源头上重视媒介素养的培养,建立起专门的媒介素养教育的管理机构,要在着眼于提升全民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知识及媒介素养认知度的基础上,研究并制订高校的媒介素养的教育纲要及其逐步实施的计划。要加大媒介素养的教育经费投入、扩大有关设备,增加师资力量,提高师资水平。要规范高校网络管理,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 增强校园网络安全。要大力组织各学院有关专家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课题的深层次的研究,加强研究者之间以及相关研究领域之间的交流探讨。 媒介素养的培养还应充分发挥媒介本身的教育和文化诱导的功能。教育管理部门应通过各种措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体资源为媒介素养培养工作服务,并在努力将媒介变成积极向上的传授知识技能和文化娱乐领域的同时,要设法坚决抵制不良的社会信息,控制与防御网络犯罪的发生。

(二)高校应继续加强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工作

高校应发挥其应有的硬件设施和师资人力优势,强化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要注意不断提高高校教师的媒介素养。将媒介素养课程内容编排或渗入到日常的课程体系中,积极引导大学生开展媒介素养提高的实践活动,为大学生们搭建一个广阔的媒体实践平台。开展类似“媒介素养论坛”的活动,以学校自身影响力邀请知名媒体人士来校园开设讲座,开办培训班等。高校还应鼓励大学生广泛参与到涉及校内报纸、广播、互联网、电视等的校园媒体活动与组织中,鼓励他们积极地与校外媒体接触,增加实践经验和提高动手能力,开阔视野。

(三)大学生应不断增强对媒介素养培养的自觉性

大学生本身应明确树立媒介素养的目标,制订出自己对媒介素养培养要求的计划。要对准积极的信息方向保持媒介行为意识。努力掌握各类媒介形式的特性及信息制作过程,认识媒介产业的运作机制; 尽可能多地参加一部分媒介的信息制作过程,加深对媒介实质的整体理解。作为有较强认知判断能力的大学生,更应学会正确处理与运用媒介信息。当年的“非典”事件, 就需要由具有一定媒介素养的群体来正确引导全社会对突发媒介信息的正确认知。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和媒介一样,担负着信息正确导向的社会责任。

(四)社会大环境应有利于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 提高与巩固

媒介的消费具有全民性,因而媒介素养教育也应该迈向社会化和全民化。由于历史与现实条件的限制,直到最近几十年才充分觉察到媒介的巨大影响力,才有媒介信息多元化的急剧扩张。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我们的准备工作显得十分滞后,经常受困于由信息汇成的大海中,不知如何正确应对。而在某些西方国家和其他地区,由于很早就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工作,情况就好得多。我国应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积极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启蒙和普及工作。除重点抓好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外,还应把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未成年人教育内容中去,再通过逐渐普及,实现媒介素养教育大众化和社会化。 应将个人、公众、组织等多方力量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与相互激励,形成全国重视媒介素养教育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环境。不仅有助于推动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的培养,也有助于大学生在全民媒介素养教育作出积极的贡献。 还应从整体上注意防御与抑制不良媒介信息所产生的消极作用,提升社会媒介信息环境的净化度与安全性。

结语

正确地使用传播媒介,发挥其应有良好作用,抑制其不良影响,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大众媒介是一把双刃剑,其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不仅出于媒介自身,有时还可归结于某些社会原因,媒介素养的培养也是信息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对于作为未来社会发展一种主要力量的大学生而言,必须责无旁贷地学会如何主动地取得信息,正确地理解和掌握信息,力争使自己成为主宰信息的主体。

篇5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2008年“推进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研讨会”上指出,现代内部审计是部门、单位企事业组织的“免疫系统”,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必须以“强管理、防风险、促发展”为己任财务论文,积极探索以“事前审计为基础、事中审计为重点、事后审计为保障”的审计方式,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推动内部控制建设、强化风险管理的重要职责。这给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定下了基调。高校审计部门作为现代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高校依法行政、依法监督的重要职责。目前,各高校审计部门所从事的业务工作大都是“事后审计”、“秋后算账”,没有体现出审计监督所应有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格式。高校内审工作需要切实转变传统的审计观念,改变以往“要我审”的模式,将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树立“防范胜于纠正”的理念,提升高校内审工作的前瞻性,提出多角度全方位的建设性意见,为决策层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财务论文,为学校发展提供更优质的监督和服务。

一、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的内涵体系

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是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更加注重预防”要求在审计工作的具体运用,是把事后审计变为事前、事中审计,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理解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内涵,本文认为可以结合科学有效的方法加以剖析。

(一)从系统论角度丰富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内涵。

一个系统是由各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个体集合形成的整体。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前瞻性的系统工程。其一、从系统所处的环境出发,一个动态的系统必定与它所处的系统环境有着结构性的联系。刘家义审计长2008年3月提出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观点之后,全面审计系统积极响应,许多审计创新理念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这种审计转型大趋势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是践行审计“免疫系统”理念,推动审计工作转型必要途径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其二、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审计人员必须从审计项目的各个侧面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进行系统化动态化研究分析财务论文,包括:审计的战略目标、影响审计项目的内外部关系、被审计部门内控制度的相互作用等。

(二)从控制论角度强化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监督。

控制论是信息交换过程中原因与结果不断相互作用以完成共同目标的过程控制,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必须包括三个要素:导向器、检测器以及矫正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相当于导向器和检测器,侧重于事前、事中控制,发挥着审计“免疫系统”的预防功能和揭示功能。在高校内部审计过程中,当控制主体(审计人员)将获取的控制信息(审计证据)传达给被控制对象(被审计项目或被审计部门)时,其实也就是起到了一个行为修正的作用,即相当于控制系统中的矫正器,同时也发挥着审计“免疫系统”的抵御功能。

(三)从信息论角度畅通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渠道。

为了全面清晰认识高校教育系统经济收支、专项资金管理、教育资产安全完整等情况,必须加大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在改进审计手段和提升审计效能的基础上,畅通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所必需的信息渠道财务论文,充分运用0A审计办公系统和AO审计现场实施系统对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联动审查,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强的信息传输、信息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处理、信息储存的动态高校内审路径。

二、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的主要制约因素

审计“关口前移”是审计方式创新的结果和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延伸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从工作实践上看,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取得了卓著的工作成效和良好的社会评价。但是,近年来,很多高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新建项目、维修改造项目明显增多,物资设备采购规模不断扩大等等,现有的审计理念、审计独立性、审计方法、审计手段以及审计范围已经无法完全适应高校快速发展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关口前移”的认识不足

高校内审人员树立“关口前移”审计意识淡薄,仅仅着眼于问题的解决办法财务论文,没有立足于促进机制建设,通过与其他部门协作共同管理学校。并且高校内审工作侧重于行政监督,“事后纠弊”或“事后问责”,没有真正担负起为高校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的职责。目前,高校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完善和高校治理权力过分集中,客观上阻碍了高校内审工作“关口前移”的运用。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是:审计立项主观性较强,审计风险管理及质量控制不力,业务工作流程存在一定随意性,缺乏各个环节规范的文本等等。

(二)内部审计范围比较狭窄

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财务论文,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大都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基建(修缮)工程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内部控制审计、管理审计、专项资金审计、效益审计基本上没有开展,影响了我国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有效发展。

(三)内部审计工作手段落后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经济活动记录已面向电子化、数字化和无纸化的方向发展,会计技术为了跟随市场经济的知识化、信息化的步伐,很多企事业单位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然而,在会计电算化信息开发时代,我国的审计电算化却相对滞后,许多审计人员还停留在纸质账本审计阶段,对计算机审计技术掌握不够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尤为突出。

(四)内部审计人员质量不足

随着高校信息化快速发展,信息资源快速建设和不断引进财务论文,许多高校已经实现了校园网络一体化和,那么这就需要相配套的先进科学管理技术方法和高素质信息化管理人才。但从目前看,有很多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不能从传统的审计手段中解放出来,信息技术知识缺乏、跟不上高校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三、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做法

高校实行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就是要实现四个转变:在指导思想和工作定位上,实现由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由注重监督到注重监督与服务并重的转变;在审计内容上,实现由单纯财务领域的差错防弊到注重改善经营管理的转变;在审计方式上,由单纯基建(修缮)工程结算审计到全过程跟踪审计、由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到任前或任中审计的转变;在审计手段上,实现由手工操作向计算机审计、网络实时审计的转变。

(一)加快审计理念转变速度

在审计中,既注意对结果的审计,更注重对过程的审计财务论文,实现由注重治标向重在治本的转变、由查错纠弊向风险型审计转变;以加强控制、防范风险为目标,重点关注内部控制能力及其有效性的审计和评价,查找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促进高校内部管理中的建设性作用。

(二)拓宽内部审计覆盖领域

除了开展基建(修缮)工程审计、财务收支和预决算审计,以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外,每年可以按照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和效益审计。同时,要按照“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将高校经济活动全部纳入审计范围,特别要注意从未审计或长期未审计的单位,做到不留死角。

(三)实施审计方式创新工作

由事后审计为主向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并重转变财务论文,建立以“事前审计为基础、事中审计为重点、事后审计为保障”的审计方式,实现对审计项目的动态管理和监督,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在防范和控制风险中的积极作用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比如,基建(修缮)工程领域推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实现工程项目全程审计与建设工程同步,对工程建设的立项、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竣工结算等全过程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服务和监督;针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建立起“以任前、任中审计为主,兼顾离任审计”的审计模式,坚持有离必有审,先审后离,先审后任财务论文,把审计评价作为任免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加强审计手段创新能力

在审计手段上,广泛运用现代审计技术,多形式、全方位地发挥监督和服务作用。第一,实现由传统手工操作向信息化、科学化的审计手段转变,构建起集联网审计、实时审计、在线审计为一体的现代化审计平台,实现对重点项目资金实时的、动态的监控,全面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第二,探索建立“两书、两报告”制度(“两书”即《管理建议书》和《审计建议书》,“两报告”即《审计专项调查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年度或半年度)》),充分发挥其在促进管理、服务领导决策方面的作用。第三,充分发挥审计专项调查作用财务论文,针对热点、重点问题积极开展审计调查,如开展教育收费专项审计调查、“小金库”清理、工程领域专项治理等工作,摸清家底,化解矛盾。

篇6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2008年“推进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研讨会”上指出,现代内部审计是部门、单位企事业组织的“免疫系统”,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必须以“强管理、防风险、促发展”为己任财务论文,积极探索以“事前审计为基础、事中审计为重点、事后审计为保障”的审计方式,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推动内部控制建设、强化风险管理的重要职责。这给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定下了基调。高校审计部门作为现代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高校依法行政、依法监督的重要职责。目前,各高校审计部门所从事的业务工作大都是“事后审计”、“秋后算账”,没有体现出审计监督所应有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格式。高校内审工作需要切实转变传统的审计观念,改变以往“要我审”的模式,将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树立“防范胜于纠正”的理念,提升高校内审工作的前瞻性,提出多角度全方位的建设性意见,为决策层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财务论文,为学校发展提供更优质的监督和服务。

一、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的内涵体系

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是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更加注重预防”要求在审计工作的具体运用,是把事后审计变为事前、事中审计,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理解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内涵,本文认为可以结合科学有效的方法加以剖析。

(一)从系统论角度丰富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内涵。

一个系统是由各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个体集合形成的整体。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前瞻性的系统工程。其一、从系统所处的环境出发,一个动态的系统必定与它所处的系统环境有着结构性的联系。刘家义审计长2008年3月提出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观点之后,全面审计系统积极响应,许多审计创新理念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这种审计转型大趋势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是践行审计“免疫系统”理念,推动审计工作转型必要途径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其二、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审计人员必须从审计项目的各个侧面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进行系统化动态化研究分析财务论文,包括:审计的战略目标、影响审计项目的内外部关系、被审计部门内控制度的相互作用等。

(二)从控制论角度强化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监督。

控制论是信息交换过程中原因与结果不断相互作用以完成共同目标的过程控制,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必须包括三个要素:导向器、检测器以及矫正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相当于导向器和检测器,侧重于事前、事中控制,发挥着审计“免疫系统”的预防功能和揭示功能。在高校内部审计过程中,当控制主体(审计人员)将获取的控制信息(审计证据)传达给被控制对象(被审计项目或被审计部门)时,其实也就是起到了一个行为修正的作用,即相当于控制系统中的矫正器,同时也发挥着审计“免疫系统”的抵御功能。

(三)从信息论角度畅通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渠道。

为了全面清晰认识高校教育系统经济收支、专项资金管理、教育资产安全完整等情况,必须加大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在改进审计手段和提升审计效能的基础上,畅通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所必需的信息渠道财务论文,充分运用0A审计办公系统和AO审计现场实施系统对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联动审查,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强的信息传输、信息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处理、信息储存的动态高校内审路径。

二、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的主要制约因素

审计“关口前移”是审计方式创新的结果和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延伸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从工作实践上看,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取得了卓著的工作成效和良好的社会评价。但是,近年来,很多高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新建项目、维修改造项目明显增多,物资设备采购规模不断扩大等等,现有的审计理念、审计独立性、审计方法、审计手段以及审计范围已经无法完全适应高校快速发展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关口前移”的认识不足

高校内审人员树立“关口前移”审计意识淡薄,仅仅着眼于问题的解决办法财务论文,没有立足于促进机制建设,通过与其他部门协作共同管理学校。并且高校内审工作侧重于行政监督,“事后纠弊”或“事后问责”,没有真正担负起为高校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的职责。目前,高校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完善和高校治理权力过分集中,客观上阻碍了高校内审工作“关口前移”的运用。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是:审计立项主观性较强,审计风险管理及质量控制不力,业务工作流程存在一定随意性,缺乏各个环节规范的文本等等。

(二)内部审计范围比较狭窄

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财务论文,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大都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基建(修缮)工程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内部控制审计、管理审计、专项资金审计、效益审计基本上没有开展,影响了我国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有效发展。

(三)内部审计工作手段落后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经济活动记录已面向电子化、数字化和无纸化的方向发展,会计技术为了跟随市场经济的知识化、信息化的步伐,很多企事业单位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然而,在会计电算化信息开发时代,我国的审计电算化却相对滞后,许多审计人员还停留在纸质账本审计阶段,对计算机审计技术掌握不够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尤为突出。

(四)内部审计人员质量不足

随着高校信息化快速发展,信息资源快速建设和不断引进财务论文,许多高校已经实现了校园网络一体化和,那么这就需要相配套的先进科学管理技术方法和高素质信息化管理人才。但从目前看,有很多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不能从传统的审计手段中解放出来,信息技术知识缺乏、跟不上高校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三、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做法

高校实行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就是要实现四个转变:在指导思想和工作定位上,实现由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由注重监督到注重监督与服务并重的转变;在审计内容上,实现由单纯财务领域的差错防弊到注重改善经营管理的转变;在审计方式上,由单纯基建(修缮)工程结算审计到全过程跟踪审计、由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到任前或任中审计的转变;在审计手段上,实现由手工操作向计算机审计、网络实时审计的转变。

(一)加快审计理念转变速度

在审计中,既注意对结果的审计,更注重对过程的审计财务论文,实现由注重治标向重在治本的转变、由查错纠弊向风险型审计转变;以加强控制、防范风险为目标,重点关注内部控制能力及其有效性的审计和评价,查找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促进高校内部管理中的建设性作用。

(二)拓宽内部审计覆盖领域

除了开展基建(修缮)工程审计、财务收支和预决算审计,以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外,每年可以按照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和效益审计。同时,要按照“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将高校经济活动全部纳入审计范围,特别要注意从未审计或长期未审计的单位,做到不留死角。

(三)实施审计方式创新工作

由事后审计为主向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并重转变财务论文,建立以“事前审计为基础、事中审计为重点、事后审计为保障”的审计方式,实现对审计项目的动态管理和监督,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在防范和控制风险中的积极作用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比如,基建(修缮)工程领域推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实现工程项目全程审计与建设工程同步,对工程建设的立项、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竣工结算等全过程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服务和监督;针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建立起“以任前、任中审计为主,兼顾离任审计”的审计模式,坚持有离必有审,先审后离,先审后任财务论文,把审计评价作为任免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加强审计手段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