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服务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7 11:20:0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社区管理服务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社区管理服务论文

篇1

1.实施人才战略,组建信息化专业部门。

一是引进信息技术、高学历人才,优化现有公司高层次人才结构比例,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改造现有传统物业维护、绿化养护、保安、清洁等低附加值管理流程,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把公司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变成智力密集型企业,打造“智慧沪东”品牌。二是成立专家顾问团队,成立由高校、行业主管部门、信息化专家等组成专家顾问团队,加强企业信息化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指导。

2.实施信息化和物业服务融合战略,建设社区物业管理三平台。

一是搭建社区物业管理平台。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社区做全面的智能化升级,把现有60多家物业统一在一个平台上管理,通过建立可视对讲、视频监控、安全防护、车辆管理、物业管理、事务管理、社区服务、商圈整合等功能,强化协同和管理信息化,打造基于云服务一站式社区服务平台。并与安全管家、物业管家服务相结合,改变原有社区便民服务中,各种服务孤立分散、不成体系、附加值较低,居民个性化需求无法满足的现状。从而将基本物业服务更为形象地转化融合落地到社区,带来不一样的基础物业服务体验,为社区住户提供除基础物业管理服务外的增值服务,以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二是搭建社区电子商务平台。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已经十分习惯通过网络查找消费指南、进行购物。淘宝、大众点评等网站虽然知名度高、应用广泛,但其服务对象太广,缺乏针对性,不能保证商品和服务对所有社区居民的方便性,往往存在外卖不送、消费无保障等情况。智慧沪东提出了“服务500米”的理念,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的消费指南和在线购物将尽可能的贴近居民的日常生活,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并且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将商品送货上门。三是搭建社区金融服务平台。沪东建设与上海银行、普天支付等企业合作,联名推出的智慧社区卡。“一卡通”解决住户物业缴费、购物、门禁、停车等最常用功能,极大地方便居民社区生活。智慧社区卡实名登记具有金融理财功能,社区居民可持卡申请小额贷款、购买T+0“慧财宝”理财产品;智慧社区卡用做电子钱包能够方便业主进行小额资金管理,如委托保姆持卡买菜、发放子女零花钱等;该卡作为停车卡、门禁卡,还能避免群租,解决社区居民持卡多、管理难的问题。试点实施一年来,社区业主反响良好,正逐步向其他物业推广。

3.实施“社区服务运营商”战略。

把传统的物业公司通过互联网基因重组,由被动管理到主动服务,将实体社区变成一个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平台。“社区服务运营商”战略就是围绕住户的衣、食、住、行、娱、购、游,打造社区服务全产业链。“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为公司带来商业价值”。

(二)创新特点:

1.塑造社区消费者互动体验。

在推广社区O2O电子商务平台和社区金融服务平台业务时,针对社区中老年群体,强化社区消费者协同体验,让消费者感受邀约和参与其中,建立社区消费体验中心,配置专职业务人员现场指导和商品解读,同时及时反馈消费信息调整营销策略和方式。即以服务为核心,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带动消费者参与、引起消费欲望的互动体验。

2.构建基于消费信用的社区金融服务平台。

推出以社区智慧卡端口,构建基于消费信用的社区金融服务,不仅提供了银行为社区业主客户提供理财、融资等各类金融服务,同时也搭建了业主缴费、社区消费等主动服务的渠道平台。

3.探索社区B2F商业模式。

B2F结合现有电子商务(B2B\B2C\C2C)的优点,以社区家庭为服务切入点,依托社区服务最接近业主的优势,打造以社区服务(物业、家政、代购、快递、房屋托管)为核心、辐射周边一公里商业生态圈平台,将服务直接转化成了商业管道。

二、主要成效

沪东建设定位于社区服务运营商,不仅为企业自身发展开创了新的运营模式,也为传统物业管理变革,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示范效应。

1.贴近服务,提升能力。

由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不仅贴近了业主的服务需求,而且通过理念转变,人才引进,规范服务,进一步提升小区管理能力和小区安全服务范围。如设立社区体验中心,推行三合一智慧卡,方便居民就近消费,杜绝售假、消除群租现象;贴近服务,开辟家政、代购、房屋托管等业务等。

2.平台管理,提升效率。

建立面向区域性管理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如建立统一电梯安全运行监控平台,通过模式创新,让兄弟物业的电梯运行纳入统一监控平台,进一步提高电梯安全运行效率,从而使原来每一小区配备一名电梯维修人员,到相邻物业三四个小区仅配备一名,不仅减少了用工人数,而且降低了管理成本。

3.社区电商,提增效益。通过建立社区电商服务平台,不仅改变了依赖收取物业管理费生存的方式,而且通过电商平台,进一步提增企业效益。

篇2

1.健康档案利用率低

当前,居民个人健康档案的管理多数是统计成纸质的档案信息,之后再录入到电脑中。受到信息化程度的制约,居民的各种健康信息和电子档案不能做到数据之间的相互转化和更新,各级就诊机构之间因为缺乏相互之间的沟通,健康档案管理的许多变化也就不得而知了,不能做到健康档案的及时更新,这样就成为了“死档案”,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功能。

2.居民对健康档案的认可度不高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从09年开始实施了,而建立健全居民的个人健康档案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内容。但是就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来看,居民对健康档案的认可度不高,依从性差,部分居民还保留传统的“健康就是没病”心理。因此他们对居民个人健康档案的建立不太认可,大部分居民都是经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劝说后来同意建档。经过询问调查发现,多数居民不愿建档的主要原因,是担心其个人和家庭信息的泄露。基于此,工作人员可以和居民沟通讲解健康档案的优点,打消居民内心的顾虑。

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档困难

当前,居民的居住环境相对闭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驻居民生活小区开展建档工作,需要取得物业公司的支持。而且老人、小孩受骗的情况时有发生,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很难敲开居民的大门。在加上一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对于居民档案工作的认识不够,依然保持着传统观念,加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人手受限的情况,居民健康档案的建设工作进展缓慢。

二、规范化管理的几个重要环节

1.加大投入,建立统一的健康档案信息化平台

建立统一的健康档案信息化平台,实行民政、公安、卫生计生、物业管理等多方沟通合作,切实利用档案信息的各种资源。社区卫生服务档案管理要围绕为居民服务这个宗旨,要让居民切实感受到档案管理工作所带来的便利。建立健康档案的目的就在于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所辖范围内居民的基本健康状况,更好地为居民服务。2006年卫生部已将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列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精神内容,实施重性精神疾病医院、社区连续管理和治疗并建立健康档案措施。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文,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有这些项目都应记录在居民健康档案内。所以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已是大势所趋,纸质档案不利于查找和进行档案动态管理,降低了档案的使用价值。通过制定统一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各项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编制一套切实可行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管理软件,实现对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动态管理和本地区范围内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可实现健康档案的灵活运用,从而实现为居民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卫生保健服务的目的,逐步使居民养成预防为主的保健理念,降低居民就医费用,实现建立健康档案的初衷。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建立健康档案重要性的认识

充分发挥广电、报刊、网络等媒体作用,结合各种卫生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健康和建档意识。不但让群众成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而且要提高他们对健康体检以及健康档案的依从性,及时把体检资料和健康信息反馈给社区医护人员。

篇3

20世纪80年代,民政部在全国推开社区服务时,志愿服务便萌生于中国大地。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志愿者服务的足迹遍布社区卫生、扶残帮困、扶老敬老、医疗保健、机械家电维修、知识讲座等社区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为特定人群提供了其需要的有形服务和帮助;在社区倡导了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和谐环境;体现出了志愿服务者的自我价值;同时也提高了社区管理民主化的程度。

社区志愿服务是社会组织和个人自愿用自身的时间、技能等资源,在社区为居民和社区慈善事业、公益事业提供帮助或服务的行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渐加快和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社区志愿服务正逐渐演化为社区公共服务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作为社区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志愿服务在推进现代城市社区建设中的作用更加突出,社区志愿者在社区建设中的磁场效应日益凸显,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及如何完善服务体制,成为当前社区理论工作者和广大与社区建设有关的机关部门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社区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目前,志愿服务活动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志愿服务的社会结构和功能定位、志愿服务的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志愿服务的社会公共政策等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社区志愿服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短缺的志愿者资源。与一些国家相比,我国的社区志愿者无论在人员数量还是在人员构成上,都有很多不足。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志愿者占国民的30%.有的高达60%。而我国,目前以民政部的统计数字看,全国目前有志愿者1500万人,占全国城市总人口的11%,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再以中国大陆的深圳与香港地区比较,香港的调查表明:在香港地区,参加志愿活动的市民占香港总人口的20%,大约有100万人左右。深圳市的常住人口为100万人,目前拥有志愿者2万人左右,仅占常住人口的2%。如果考虑暂住人口(深圳总人口300万),深圳市的志愿者只占该市人口的0.15%再看志愿者构成的比例。我国城市社区的志愿者很大部分都是由离退休人员构成的,在职职工和青年人的比例较低,主要原因是离退休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由于年龄、身体的原因和知识结构的老化,离退休人员所能提供的志愿服务显然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所以如何发动和吸引更多的在职人员和年轻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是今后必须加以考虑的问题。

(二)行政化倾向的志愿者组织。志愿者组织,在国外是一支独立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队伍,被称为第三域。在我国,社区志愿者组织一直是在政府的直接引导下发展起来的。这意味着我国社区志愿者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事实上,社区志愿者组织往往都是在街道、居委会的直接领导下,在很多地方,社区志愿者活动甚至就是街道和居委会工作的一部分。这使得我国绝大多数社区服务志愿者组织的独立性与自治性较低,名义上是民间组织,实质上却是准政府组织。其结果是社区志愿者组织难以真正发挥中介组织的沟通与桥梁作用;难以发挥民间组织灵活性、创新性的优势.因而也无法及时反映社区居民日益多样化和不断变化的需求。而且,这与我国“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在发挥政府的优势,推广、建立社区服务志愿者组织之后,政府应逐步从具体的社区事务中退出来.集中精力加强宏观调控与管理,让志愿者组织真正做到自我选举、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

(三)浅表的志愿服务理念。由于志愿服务队伍大多由政府部门及有关社会团体组织.而很少由社区群众自发产生.因而社区志愿服务往往表现为政府中心工作的点缀。参与者对此类服务也仅仅理解为政府组织和领导要求的义务加班,或者去大街上“学雷锋,做好事”。志愿服务理念的偏差,导致服务活动流于形式,对于社区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解决并无裨益。其实社区志愿服务不完全是慈善性质的活动,而应更多体现出公民的社会责任。因此社区志愿服务应围绕这样的理念展开,即志愿服务不是一种是施舍、济困.而是参与者更高的生命价值的体现.他们用良好的态度、较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向社会提供更广泛、更深入、更有品质的服务,展现志愿服务的社会表率风貌。

(四)夸大的社区志愿服务数据。按照现行的统计上报渠道.社区居委会把数字上报街道,街道汇总后,上报各有关部门.比如民政部门、文明办等。但是这种统计数字中存在着很大的水份。究其原因,是各类考核评估标准中,对志愿者占小区人口的比例有硬性指标。比如上海市民政局要求.社区服务示范社区志愿服务人数要占小区居民总人口的15%:而上海市文明办规定的文明小区标准,把社区志愿服务人口提升到30%。社区为了完成任务.只能变统计为算计,导致数字严重失真.资料意义荡然无存。如果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不能切实落到实处,那么“到2010年,力争实现10%的居民参与社区服务,全国80%以上的城镇社区有志愿服务”这样的目标任务就只能是一个数字游戏。

(五)有限的社区居民自发参与。尽管10年来我国社区服务志愿者组织发展迅速.但总的来说,社区居民的志愿行为不足.参与程度较低.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仍然十分有限。“广州被称为中国各类志愿者活动最广泛的地区之一,但是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关于广州市市民对于志愿者工作认知的调查报告’表明,有55.9%的调查对象表示曾经听说过志愿工作,有43.14%的人则表示从没有听说过”阎。这是在志愿活动开展的比较好的广东.其他地方的情况就更可想而知。因此,如何提高居民对志愿活动的认知程度,激励更多的居民参与志愿活动.就成为今后必须着重解决的问题。

二、完善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机制的建议

由于我国目前的志愿服务尚受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和居民综合素质的限制,因此,行政手段推动的社区志愿服务.仍将是今后一段时间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了更有效地组织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政府应积极扶植和培育社区志愿服务组织.通过它来培训志愿者.沟通志愿者与需要服务人群之间的关系.为开展服务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政策上的支持,引导、协助社会机构建立起科学的社会评价和激励机制,使社区志愿服务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

(一)加强社区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

1.志愿者的工作设计。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时,都贡献出了自己的空闲时间,如果他们感觉到志愿服务无聊、不愉快、有损尊严,或有其他不满,就宁愿利用空闲时间做其他的事情。此外,志愿服务不完全是牺牲奉献,参与志愿服务也不应该是过度投入,甚至影响到个人的基本责任实现和家庭生活.这类为志愿服务而做出的牺牲是不应被鼓励的。因此志愿服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充分考虑志愿者的需求.设计出令人满意而容易有成就感的工作,吸引并留住志愿者。积极引导社区志愿者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社区公益活动,比如,社区帮困、青少年教育、环保护绿、法律援助、社区治安、医疗服务、文体宣传、家电维修、专业(技术)知识咨询等等。

2.志愿者的招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是自愿参与,互利双赢。即不管是加入志愿者组织,还是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都要尊重本人意愿,不搞强迫命令。志愿服务既要提倡无私奉献,又要让志愿者的服务获得社会回报。做到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结合。在现代社会中,志愿服务不完全是慈善性质的活动,不能替代国家和政府的责任,也不应停留在道德情操的构建;志愿者不应只是那些有理想、心地善良、有正义感、勇于牺牲奉献的人。志愿服务应更多体现出公民的社会责任。因此可以从履行公民的社会责任角度重新扩展认识志愿服务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海报、传单、大众传媒进行多种多样的宣传,吸引潜在的志愿者、寻找合适的志愿者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工作,从而到双方互惠的效果。

3.志愿者的训练。志愿者与服务工作也涉及质量的问题,因此教育和训练是必要的。现在志愿服务需要。秉持“不仅要做、而且要做好”的观念和态度,志愿服务的发送,也要强调优质、便捷。而在实际服务过程中志愿者会面临许多困难,如服务技术和能力不足导致的服务效果不明显;服务内容单调而产生倦怠;受服务对象生活困境的影响而产生情绪困扰等等。因此,主持服务的正式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和持续地与志愿者沟通和互动,传授相关知识和技术,促进其能力提高和自我成长。训练的内容大致以知识、态度和技能为主,形式上有服务前的训练和服务中的训练。前者主要介绍志愿者参与的服务方案、服务对象、服务程序、志愿者的工作职责及初级的服务技巧等,后者则是在服务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服务知识和技巧。

4.志愿者的督导。过去志愿服务多是从个人情感出发,表现为不定期的助人行为,强调爱心服务,并呈现出能做就应该获得肯定和支持。但是,好心办坏事也是志愿服务可能出现的困境。因此志愿服务除了强调扩大参与范围.更重要的是重视保障服务对象的权益不被侵害,这就需要志愿服务的组织者事先规划更有效的服务方案,从中创造、挖掘与提供志愿服务机会,只有在方案中准确评估志愿者岗位及职责,才能妥善运用好社会人力资源。通过制订服务人力资源的规划和运用原则,加强对志愿服务的督导。

5.志愿者的维系。这个管理环节的核心问题是留住志愿者,而直接相关的是志愿者的动机因素。志愿服务是一群人追求公共利益的活动。他们本着志愿和选择而结成志愿团体。因此维系就是尽可能赋予志愿者动机,使他们在从事公益服务的同时。也得到心理的满足。如对于希望获得工作经验的志愿者,要为其设计或安排使之能学习到希望所学技能的工作;对于喜欢结交新朋友的志愿者,要为其寻找需要合作的服务工作;对于满腔热忱希望为社会做贡献的志愿者。要为其安排能体现社会价值的服务工作。总之,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感到愉快,就会希望继续从事志愿工作。

6.志愿者的奖励。由于志愿服务是对社会负责态度的行动方式,志愿者付出不求金钱回报,所以他们往往有较高的自主性和自发性,希望在参与服务过程中受到尊重、支持和个人价值的肯定,因此奖励(肯定)是志愿服务必不可少的环节。志愿者为社会所做的贡献应该得到社会认可和非物质回报。而这也是激励志愿者的有效方法。

(二)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志愿服务的效益

由于当前的社区志愿服务很大程度上仍带有一定的行政推动色彩,而并非纯粹的志愿服务,故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机制来评估和激励这些服务,进而促进社区志愿服务的有效组织与管理。使社区志愿服务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篇4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1

引言

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指的是面对企业退休员工进行的与个人生活有关的各项服务。企业员工退休后的方案资料转移,以及根据员工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享受到的社会福利待遇,包括养老金、保险金的发放以及生活方面的各种关怀。企业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标志着我国社会福利的进一步发展。

一、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概述

1.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的发展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对企业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已经从单纯的退休后社会福利的发放扩展为关注退休后企业员工的个人生活和发展方面。因此,针对企业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也包含了由企业和社区主导的老年人日常活动的关注和老年人生活、娱乐组织等。各项管理服务的发展使退休员工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加强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的意义

虽然我国的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社会福利制度较为完善的国家相比,我国还有许多不足。加强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不仅是我国社会福利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途径,也是保持我国社会稳定,保证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途径。在此基础上,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也代表着我国国力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幸福感的提升。

二、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责任相关部门沟通不良

企业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需要企业、个人以及社区部门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但是,由于相关部沟通不良,离退休人员的档案交移以及信息录入存在缺失,有些社区服务的福利政策执行不下去,这些情况导致了我国去多企业退休人员对社会服务的不满,以及社会福利待遇分配不均衡的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对企业退休人员应享受的福利待遇,尤其是通过社会管理产生的福利待遇,在立法和相关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立法只能解决基本的社会福利问题,如医疗保险和养老金问题,但体现在生活服务和人员管理方面的一些事务,在执行的过程中往往是缺乏法律依据的。

2.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资金资金支持不足

无论是提供给老年人的医疗设备以及医疗服务,还是为了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而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和老年人生活俱乐部等,包括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中表现出来的方便退休老人出行的一些设施,都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以进行建设。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已经凸显,加之企业组织结构的精简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化,使得我国政府从社会获得的管理服务资金不能满足退休人员管理服务需要,资金支持不足造成了很多福利政策不能妥善实施。

3.工作人员职业技能不足

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即是对退休人员的管理,同时又是针对老年人的专门的服务,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既具备管理能力,又具备服务能力;在做到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有效执行的基础上,还要实现与老年人的有效沟通和组织。但是,大部分与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直接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职业技能上还存在不足,只是做到照章办事,并不能展现出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

三、提升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水平的途径

1.加强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相关制度建设

为了保证对企业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更加精准、全面和具体,避免管理中的疏漏,弥补管理中的不足,国家应该针对企业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进行相关法律的颁布,这样地方政府才能有法可依地去制定和实施具体的管理服务工作。法律和法规的颁布一定要针对我国的实际国情,同时借鉴德国、美国等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相对完善的国家的经验,力求在满足退休人员社会管理需求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我国社会福利的公平性。地方政府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自定具体的法规和管理制度,为企业退休人员服务提供保障。另外,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应负责制定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有关的政策和实施方案,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和解决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2.号召全社会关注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以加强资金储备

企业退休人员已经在我国人口中占有很大比重,这个比重将随着上世纪60年代人的退休而持续加大,国家财政部和社会保障部门面对的资金压力是与日俱增的。从财政的其他方面拨款以满足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的需求并不实际,因此,除了有计划地、按部就班地使用国家社会保障资金储备之外,政府还应该号召全社会关注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以公益投资的形式,为社会保障吸纳资金;另外,各级政府和社区也可以联合银行等金融部门,针对退休员工的生活开展个人理财活动,例如,号召退休员工存款,或员工的子女存款,在存入一定数额或年限之后,提供旅游服务。这一部分资金可以用来进行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投资所得则直接进入社会保障资金储备账户。

3.积极提高相关服务人员的职业技能

为了使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体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建议各单位积极提高与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直接相关的服务人员的职业技能。这些工作人员包括社会福利保障部门的基层员工、医院针对老年人开设的医疗窗口、社区专门负责老年人生活管理的部门,甚至包括企业管理中负责退休员工档案转移事项的工作人员。除了进一步学习与管理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之外,建议这些工作人员应该深入社会,体会退休人员生活的真正需要所在,在工作中表现出对老年人的尊重、耐心以及爱心。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水平提高,标志着我国社会福利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要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水平,各级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同时应借助多方面力量储备服务资金,工作人员也应该切实提高职业技能。只有这样,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才能真正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保障。

参考文献:

[1]翟志娟.努力提升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的水平[J].新西部,2014(11):130-131.

[2]孙志伟.我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问题研究――以莱芜市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4月:10-12.

篇5

论文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折射,在企业发展和生存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本文就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的内涵、特征与内容作了深入分析,并对物业管理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了阐述。

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使商品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也引发了人们服务观念、价值观念的重大变化。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折射,在企业发展和生存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在全球化经济竞争时代,没有文化和品格是万万不能的,物业管理企业也不例外。

一、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物业管理企业作为以房屋为管理对象,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市场主体,应对企业文化建设高度重视。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实际就是一种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对物业管理企业全体员工进行企业意识教育的微观文化体系。具体来说,物业管理企业文化是物业管理企业在长期经营服务实践过程形成,并为本企业员工自学遵守和奉行的的共同价值观念、经营哲学、企业精神、职业道德、企业化制度和企业形象的总和。物业管理企业的核心是企业价值理念,作用对象则是企业全体员工。

将物业管理行业的企业文化与其他行业企业的企业文化比较起来,可以从六个方面来把握物业管理企业的企业文化的特征:

(一)创新性文化

由于物业管理产品的均质化及市场竞争激烈化决定了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的首要特征——创新文化。物业管理公司要做出良好业绩,靠得是过硬的管理服务,这是物业管理企业生存的基础。然而,由于各个物业管理公司,无论是在物业管理的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差异都是细微的。无论你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知名企业还是非知名企业,就物业管理服务而言,内容上日复一日,物业管理服务各个岗位绿化、清洁、维修、保安,工作内容也趋于一致。就这样,在物业管理产品质地无差别化的前提下,一个物业管理企业要想从众多同质企业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在物业管理从内容到方式各个环节上不断创新形成个性化的管理服务,适应个性化市场需要,创造个性化物业管理品牌。倡导物业管理服务创新精神、创新物业管理理念与模式,成为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的重要内涵。

(二)服务性文化

物业管理行业性质决定了物业管理企业文化是服务文化。众所周知物业管理企业属于第三产业,是服务性行业。物业管理说“管理”,其对象指的是“物”,即物业;说“服务”,其对象是“人”,即业主。所谓“管理”,实质上是“服务”的内容。归根到底,是为业主去管理物业。因此,提倡以业主为服务中心,强调服务理念、服务意识成为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

(三)微利性文化

物业管理企业所处行业属微利行业,企业经营的目标不是获取暴利。所以物业管理企业的经营策略不同于一般企业。物业管理企业经营要做到“开源节流”。一方面,造就物业管理企业经营理念的“规模经济、多元化和智能化”三种价值取向。这三种价值取向,旨在“开源”。其中,规模经济重在提高物业市场占有率,多元化重在挖掘既得市场经济潜力,智能化则重在提高物业管理科技含量以期提高获利能力。另一方面,物业管理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不能不强调“节流”,追求人员精干化,工作流程简约化,工作方式效率化。而且也由于物业管理企业在与业主的角色关系中兼有管家的角色定位,因而其文化内涵不能不包含一些由此而决定的精神特色,如节约节俭精神等等。

(四)社区性文化

由于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对象都是一定范围社区的物业,服务对象是业主与使用者。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物业管理企业也是众多文化建设主体中的一个自然主体之一。但是,我们物业管理公司在社区中的特殊地位,使物业管理企业成为社区文化的天然组织者,而社区成为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从而使物业管理企业的企业文化打上深深的社区文化烙印。而物业管理企业企业文化社区化价值取向,在性质上表现为物业管理企业价值观念在社区的渗透、辐射、影响,在形式上表现为物业管理企业在社区的文化管理、氛围管理、公约管理。从而,物业管理企业的企业文化带有明显的社区性倾向。

(五)细节文化

细节文化是指企业以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努力创造一种超越一般行业标准,超常规的个性化的服务理念和服务体系,以求获得更高的顾客满意度和更好的市场宣传效果的一种企业文化。物业管理企业属于服务性行业。物业管理的对象是人,即业主。因此提倡以业主为服务中心,强调服务理念、服务意识成为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的这个特征又决定了其细节文化。物业管理中的细节是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的代表,细节最富有表现力,最容易形成口碑宣传和新闻效应,细节在势均力敌的竞争中,往往能够起到一种四两拨千斤的重要作用。

(六)执行力文化

物业管理企业尤其强调执行力。所谓执行力,就是企业管理运行当中制定的一整套行为和技术体系。它能够使企业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物业管理企业属于服务性行业,服务对象是业主和使用人;物业管理强调竞争中创新,创新中发展;物业管理服务注重细节。这些都需要一整套成体系的技术、行为等规范。

二、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的着眼点是以人为本,努力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弘扬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进而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基本任务是构建富有竞争活力的企业文化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1.凝炼企业价值观念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石,企业文化的所有内容都是在企业价值观的基础上产生的,都是企业价值观在不同领域的体现或具体化。凝炼企业价值观念,主要是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根据企业定位,总结、提炼和培育鲜明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念,在企业员工中引起共鸣,实现员工对本企业价值、理念、精神的认同。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2.形成企业经营理念

企业理念是企业思想、文化观念等意识特质的总和,是企业的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经营企业的哲学、思想、观念,它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方针、战略决策、行为准则和工作方法,是企业一切工作的思想基础,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形成企业经营理念,主要是通过对企业中长期发展目标、生产经营方针、发展战略和策略的思考,提炼特色鲜明、充满生机而又符合企业实际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从而使企业的资金、人员、设备、信息等资源真正发挥效力。

3.确立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精神支柱,是企业文化中的决定性要素,它反映了企业员工集体的心理状态、意志状态、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以及相应的精神氛围。确立企业精神,就是将企业现有的思想观念、传统习惯、行为方式中的积极因素进行总结、提炼,有意识地提倡、培养员工群体的优良精神风貌,使企业改革发展的经营思想变为员工自觉的行动。

4.明确企业发展目标企业发展目标是企业文化的引航灯,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应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使之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追求,形成企业的凝聚力从而增强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觉将自己的岗位工作与实现企业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把企业的经营发展转化为每一位员工的责任。

5.建设企业道德规范

建设企业道德规范,主要是加强企业和员工共同遵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建设,形成企业内部调整人与人、单位与单位、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企业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形成企业微观意识形态。

6.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制度是企业为实现其发展目标,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是处理相互之间关系的各种规章制度、组织形式的行为准则、行为规范。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主要是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发的各项有关法规,吸取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物业管理企业经验,建立健全企业各项管理制度,构筑完整的制度体系,完善管理环境。坚持制度在先,用制度规范管理,提高服务。寓文化理念于制度之中,明确企业的共同行为准则,规范企业员工行为,保证整个企业能够分工协作、井然有序、高效运转,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效能,并在提高管理水平的过程中使全体职工感受到个人价值的充分实现。

7.塑造企业形象

塑造企业形象,是从企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做起,它们是建设企业形象战略的三大支柱,即企业理念识别系统(MIS)、企业行为识别系统(BIS)和企业视觉识别系统(VIS)。通过进行企业形象设计和建设,铸造企业灵魂,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塑造现代企业新形象,打造企业品牌,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树立企业对内对外良好的公众形象。

三、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物业管理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其企业文化的重要性。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同样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针对企业自身特点、市场状况以及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目标不断加以充实完善,还要防止企业无形的文化和有形的其他管理制度冲突碰撞,防止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脱节。应当充分认识到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还要看到企业员工接受和自己价值观有一定差异的企业价值观念,是一种被动和强制性的服从行为,是一种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行为。企业应该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作指导,按照一定步骤,循序渐进,有条不紊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同时应该避免下面几个问题:

1.避免无文化现象

没有文化的物业管理企业必定是失败的企业如果企业仅有十分系统、严明的各种规章制度,规定员工必须怎么做和不能怎么做,没有明确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倡导,疏于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可能会导致企业活力不足、缺乏忧患意识,甚至会有离心现象产生。

2.避免文化愚民现象

如果过于强调企业的某种文化理念,推广教育手段过急,可能会使企业员工盲从,而缺乏独立思考创新。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如果企业不思进取,故步自封,无异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避免文化理想现象

篇6

通过建设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医疗信息资源的整合,可满足就医、治疗、科研、管理、提高五位一体的医疗服务的目标:

病人是信息资源整合的最终受益者。实现“整合”后,病人可以享受到更透明、便利、高效、便宜的医疗服务。病人可以提过网络共享平台,了解各医院包括医生、床位、单病种治疗价格等医疗资源分布情况;病人可以享受预约、咨询等互动式服务;更全面地掌握自己的诊疗记录;甚至病人能够在A医院就医,同时享受到B医院的特色服务,形成“一站式”服务模式。

医护、医技等临床医疗业务人员是医疗信息资源整合的直接参与和受益者。诊疗信息按照一定规则被共享;在诊疗中也可以即时参考更广泛的信息资源,包括其它医院的相关诊疗记录,影像存储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CS)、放射信息系统(Radiation Information System -RIS)、检验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 -LIS)等系统中的相关数据等等,从而为病人提供更准确的专业服务。

医学研究和教学人员也是医疗信息资源整合后的受益者。建立一个成熟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后,科研和教学人员可以在不影响在线临床医疗活动和不侵犯病人隐私的前提下,利用更为鲜活的临床信息资源,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创新活动;不仅如此,进一步社会化的医疗信息资源共享还可以用于除临床医疗以外的相关研究领域,如药学研究、疾病控制等等。

管理部门在信息资源整合后加强并方便管理。管理部门可以更准确、及时掌握卫生资源的总体和个体状况;通过医疗信息资源整合增强管理的精准性,为社会管理和公众服务提供服务支撑;可以随时掌握管辖区域内医院床位、设备、专家等临床医疗资源;按照需要对特定病人的治疗细节的跟踪,以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和进行持续的疾病预防控制;可以对各个领域进行精益化的管理和决策,实现精确的病种质量控制、对专业人员和医院实行统一的监督、考核等。

基于国际标准的医疗信息资源整合有利于跨区域甚至国际医疗合作。共享平台建设后,可以通过统一的标准实现国际的医疗合作;同时,社区医疗机构可以通过联入共享平台提高自身医疗能力,充分发挥共享的优势。

建设内容

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可包括一中心、五库、八系统、X站。

一中心: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数据中心。

五库:病例数据库、医疗人才库、医疗资源库、医疗知识库和基础数据库。

八系统:共享门户系统、医疗信息共享系统、医疗资源共享系统、人才资源共享系统、医疗图书文件资源共享系统、医学检验和影像检查结果共享系统、医疗设备共享系统、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结果共享系统。

X站:远程及社区医疗站点。

五库建设内容为:

病例数据库:包括病人的个人信息、就诊信息等。

医疗人才库:包括各医院的专家、教授及医护人员信息。

医疗资源库:包括各医院的医疗仪器设备信息。

医疗知识库:包括各医院的教学科研图书、论文等信息;医院所拥有常见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手段、家庭药箱、家庭急救以及家庭病人护理等知识。

基础数据库:包括用户统一身份认证信息在内的系统运行所需的基础数据。

八系统建设内容为:

共享门户系统:

公共服务信息网:为不同一般用户提供访问共享平台中整合资源的统一入口。

资源管理系统:为卫生监管部门的不同功能级别的用户提供资源维护、管理、决策分析的平台。

信息交换平台:信息交换平台提供医疗信息共享平台与各医疗单位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的入口。信息交换平台能够整合的资源包括:医院管理系统整合、临床医疗信息资源整合和影像、检验检查等医技信息资源整合。

论坛系统:建设面对社会公众和医疗相关人员的论坛,丰富公众和专业人员的互动。

医疗信息共享系统:对医院管理系统,包括对门诊系统,住院系统,设备管理,医务人员等系统的信息共享。

医疗资源共享系统:临床资源共享包括医嘱系统,门诊医生,住院护理系统等在内的信息共享。

人才资源共享系统:将医院研究人员、医护人员、专家资源进行共享。

医疗图书文件资源共享系统:对各医院、直属医学高校图书、论文资源系统进行共享。

医学检验影像检查结果共享系统:对医技类信息系统是指影像存储通讯系统、放射信息系统、检验信息系统等医疗检验影像系统进行共享。

医疗设备共享系统:对各医院自身拥有的贵重医疗设备进行共享。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结果共享系统:对各医院检测的不良反应检测结果共享。

X站建设内容为:

国际合作站点:建立国际合作站点,提供接口从8大共享系统中抽取经过授权的信息资源,同时提供接口以接收来自国际医疗单位的资源。

国内跨省市医疗合作站点:建立国内范围内跨越省市边界的医疗合作、资源共享平台。

社区医疗系统:对社区的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建立社区医疗信息系统。

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规划

系统架构规划:基于国际标准的HL7建立信息交换平台,可使医疗资源共享平台中的资源与各医疗单位现有应用进行无缝的数据交换,保持两者数据间的同步。共享平台中普通用户通过公众服务网,访问共享平台中的资源。而卫生监管单位用户通过共享资料管理系统,访问系统资源进行决策支持,监管调度和应急指挥。同时集成总线提供了资源共享平台与系统,包括医疗保障系统,卫生防疫系统等的接口。

阶段性目标:可采用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办法建设和完善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建议可分为三步来实施:

建立区域内直属各医院和机构的信息交换平台:整合各医院的信息系统,将各医院自身的HIS系统集成到共享平台,使其能访问到共享数据库,实现跨医院资源共享。

辐射共享系统到社区医疗机构:为区域卫生局提供的对共享资源进行管理的系统。可实现对区域内医院进行统一监管,统一调度,并能对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供决策支持。

完成X站点建设并实现面对社会公众的全部共享系统

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实施模式

篇7

2006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对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然,了解社区居民对过去十多年来社区服务工作的评价和他们的服务需求有助于更有效地推进社区服务的开展。为此,自2006年开始,成都市社科院与成都市政协合作,在成都市的青羊区、高新区、金牛区、成华区、武侯区、锦江区、温江区、蒲江县、双流县、崇州市等10个区(市)县,对居民的社区服务需求进行了为期近1年的调查。

    一、城市居民最孺耍的社区服务项目

    (一)对已有社区服务的满意度排序

    本次调查共投放问卷777份,回收率100%。被访者有43.1%的来自成都市中心城区,26.1%的来自成都市城郊社区,18.3%的来自郊区(县)中心城区,10.9%的来自郊区(县)城郊社区。男性占53.0%,女性占46.8%。被访者的年龄分布从18岁至76岁不等,其中1835岁年龄段占样本总体的28.1 % , 36-55岁的占55.5% , 5676岁的占 14.2%,未填的2.3%。在问卷中,我们列出了目前社区服务中涵盖社会弱势群体、普通居民、辖区单位群体、组织等十类有代表性的服务,包括:物业管理服务、家政服务、餐饮、维修、再就业服务、治安保卫及纠纷调解、社区文体活动、卫生及保健服务、托老养老、孤寡残疾人服务、托幼服务。在回答您对社区提供的上述服务是否满意”时,满意度由高到低排序为:治安保卫及纠纷调解91.5%;社区文体服务90.3%;再就业服务87.5%;卫生保健服务83.6%;法律咨询服务83.3%;孤寡残疾服务82.4%;托老养老服务63.6%;托幼服务62.9%;餐饮维修62.4%;物业管理62%;家政服务56.8%;其他服务4.6%。

    总体来看,社区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社区便利服务的满意度,特别是属于社区公共服务范畴的社区治安保卫、社区文体、社区再就业、社区卫生、法律咨询、社区救助六个方面的服务较物业管理、家政、餐饮维修等便利的满意度普遍高近2030个百分点。另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在排名后六位的服务类别中,除其他服务外,每类服务都有10%—20%的样本表示不清楚此类社区内是否有此类服务。

(二)最需要的社区服务排序

    我们还在问卷中设计了“你对哪些社区服务项目有需求’这一问题,并列出“物管服务、家政服务、餐饮维修服务、再就业服务、治安及纠纷调解、社区文体活动、卫生及保健服务、托老养老、孤寡残疾人服务、托幼服务、其它举例”等十类服务,要求填答者对各类服务在“非常需求、比较需要、不需要、说不清楚.中进行选择,用以了解居民对十类具有代表性的社区服务的需求差异。

    问卷统计结果显示,服务需求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为:社区文体活动82.4%;卫生及保健79.8%;治安保卫及纠纷调解78.i%;再就业76.7%;托老养老67%;孤寡残疾66.7%;餐饮维修62.4%;家政服务58.7%;托幼服务58%;物业管理服务57.3%。这一调查结果与满意度排序基本相同,仍然是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大于对便利服务的需求。

    在对社区类型与社区服务项目进行相关分析时发现,社区类型、家庭结构、家庭收入水平等因素与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社区类型与再就业服务之间存在弱相关,即中心城区比郊区社区更需要再就业服务。对托老、养老服务的需求,随着社区位置由市中心向郊区变动,有减少的趋向。社区物业管理服务、家政服务、托幼服务与收入水平之间存在有一定的关联。家政服务、再就业服务都与家庭结构有显著关系。但是,总体来看,影响社区服务需求的因素是复合的,而非某一个单一因素。

(三)基本结论:社区公共服务是当下城市居民最主要的需求

    调查反映出对已有服务的满意度排序和最需要服务的排序基本一致,相比餐饮维修、家政、物管、托幼等具有社会导向的个人服务或私人服务,居民对社区文体、卫生保健、治安调解、再就业、孤寡残疾等公共性较纯的社区服务更加关注。统计调查数据传递出的一个信息是:社区服务必须坚持其公共性,强化为社区居民所共用的那部分服务,即社区公共服务,具体包括“青少年社会工作、老人福利、医疗保健、信息咨询、图书阅览、业余文化、终身教育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救助和福利性质的公共服务。”川对于适合按商业化服务方式运作的服务类别,应该让其进入服务业市场,侧“积极引导向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团而不必再纳人社区服务,以便集中有限的资源来做好社区公共服务。

    二、形晌社区服务水平的因寨

    (一)政府的作用

    本次问卷调查有一个问题是“您认为要提高社区服务的水平,关键在于?”在对备选因素排序后发现,居首位的因素是: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增加财政投入,为82.0%。居民认为首要的能提高社区服务水平的因素还是政府的力量,这表明首先居民认同政府作为供给主体的合法地位;其次,居民认为社区服务的基本宗旨应该是为社区普通居民提供基本服务,尤其是为老年人、残疾人和各种困难户提供特殊服务,以解决人们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缓解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公平和提高社区整体的生活质量。所以,作为与私人和其他组织不同的,唯一具有公共权力,可以强制性征税的政府,就应该支付公共产品供给成本,就应该对社区服务进行应有的投入。如果投入不足,甚至是没有专门的福利预算、专门的财政拨款,那么就应该督促政府改进,而不是以此为由把公共服务和其他性质的服务搅在一起,冲淡政府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的应有职责,模糊非营利和营利的界限。

    (二)影响社区服务的其它因素

    调查显示,政府是影响社区服务水平第一重要因素,其后的影响因素依次为: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加入社区工作者队伍(75.0% );广泛发动社区居民,让居民参与社区的互助服务(54.7% );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投入社区服务(52.6% );发动和吸引专业人员加盟社区服务(i4.3% ) ;其它(2.4% )。

    社区工作者的待遇居于影响社区服务水平第二位因素,其实也是期望政府增加投入,因为目前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由政府划拨。位居第三位的因素反映了社区参与对社区服务质量的影响,统计数据显示居民已经认识到自我服务、互助服务是社区服务中必不可少的选择。排在第四位的因素是吸引社会资金,因为政府的投入与对服务的期望肯定总会存在差距,所以人们对社会资金在提高服务水平方面的作用有相当的期望。专业人员的作用排名第五,为14.3%,这与对社区工作者、居委成员的高度认同形成鲜明对比,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的社会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者要有怎样的专业素质缺乏了解。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居民普遍认为社区工作者重要的是热心等品质而不是专业素质,况且对“士妈_士爷才”的委屈还能要求什么呢?

综上分析,居民对社区服务目前的多块短板都有相当程度的关注,如政府的作用、资金、硬件、服务队伍、居民参与等:另一方面对各因素的关注度不尽相同,比如对政府的作用、资金、人力、设施等更为重视。这不仅指出了社区服务目前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指明了解决问题的出路。

    三、结论和裸讨

    本文之所以从居民的社区服务需求着手,是因为基本需要原理是社区发展十大原理的第一大原理。这也与国发[2006] 14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中的基本原则第一条:坚持以人为本不谋而合。说到底,社区服务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需要。因而从居民最需要的服务来探讨社区服务的本质是合乎情理的。一直以来,在有关社区服务的政策中,社区服务的性质都没有清晰界定,“福利服务,互助服务、自愿服务、商业服务”等性质不同的服务都用社区服务一个话语系统来统一,结果就出现了服务导向、服务主体、服务内容的混杂与混乱。(笔者对与社区服务相关的政策、提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粗略梳理,见下表。

    根据我国社区服务的实践,并结合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笔者认为,社区服务应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定义,并将社区服务的不同内容由不同的主体来承担。狭义的社区服务应该定位于社区公共服务,其中又包括针对社区弱势群体的福利和针对全体社区居民的公益两大部分。广义的社区服务包括社区公共服务和社区商业服务两大范畴。之所以将商业化服务纳入广义社区服务的范畴,这是由我国社区服务的实践所决定的,我国从民政部开始进行社区服务试点,便民利民服务就是其中的主要内容,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已在政府层面及社区层面形成共识。其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住郊区化的日益推进,社区商业在方便居民生活、提高社区居民物质文化生活质量、增加就业、促进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商务部制定的《国内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将社区商业发展作为重要内容列入规划之中,2006年7月出台的《关于实施社区商业“双进”工程的工作方案》,提出“争取利用3-5年时间,在人口(城区人口)过百万的166个城市的80%以上的社区中,实现居民购物、餐饮、维修、美容美发、洗衣、家庭服务和再生资源回收等基本生活需求,在社区内就能得到基本满足,建立较完备的生活保障型社区商业服务体系。”因此,为了避免因概念的重大改变引发认识上的岐义,有必要将社区商业服务纳入广义的社区服务范畴。

篇8

目前,中国的民营物业服务企业普遍存在着企业规模小。难以发挥群体优势,物业管理服务费用标准和收缴率偏低等问题,尤其是以管理住宅为主的企业,导致物业公司长期低水平运营,服务质量无法有本质的提高,形成了阻碍物业管理发展的“恶性循环”。而且许多企业存在着经济效益差,亏损严重等问题,使物业管理企业长期处于收不抵支、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竞争能力差、无发展后劲的状态。

为了使物业服务企业能摆脱经营上的困境,就必须在经营管理模式上有所完善、创新、突破。本文就物业服务企业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改善目前物业服务企业的经营现状,使其能得到长足的发展问题展开讨论。

一、物业公司业务扩展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物业管理市场蓬勃发展,社会对物业公司的需求不断扩大。据2008年年底不完全统计,我国物业管理企业已达20000家,从业人员达到几百万人。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房地产市场的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以往的中小型物业,发展成为大型、商住两用型、高档社区型等多形态的地产模块,这就使小区业主对物业管理的要求随之升高。而物业公司提供的服务能否满足业主的需求进而创造公司利润,成为摆在物业公司面前的一道难题,因此就需要物业公司从最初简单的常规服务扩展到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服务,以应对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提升自身服务的品质,以实现满足业主需求多元化与经营利润不断增长的双赢局面。

二、物业管理多元化经营的具体实施

传统意义上的物业管理,至今仍影响着物业公司的经营模式,“物业管理”这一概念,既是一个新生事物,却又拘泥于固定经营模式的一种产物。物业管理的核心就是“服务”,物业公司要满足业主不同的需求,并且把常规服务拓展到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服务,就需要物业公司在物业管理中实现两种规模化经营方式,一种是外延扩大再生产方式,表现为外接整体楼盘进行全委托管理,即管理面积的扩张;另一种是内涵扩大再生产方式,就是通过拓展服务范围、延伸服务领域来增加业务,例如开展代收代缴的收入、特约服务的收入、受托经营的收入和咨询服务的收入等。拓展途径为:①专业技术的对外扩张(如成立清洁、机电、消杀、专业公司等),向社会提供专业技术保障;②提供物业管理顾问、咨询、培训等;③各种形式的有偿服务和经营,如家政、中介租赁等等。

1、为业主搭建消费平台。作为全新的经营模式,网络推广不失为一个好方法,物业公司可以搭建一个整合各种资源的平台在餐饮、购物商场、专卖店、日常用品店等行业,找到口碑较好的企业,与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物业公司搭建的平台,业主在所加盟店中购物可以享受相应的折扣,这样既可以为企业提供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也完全可以通过这些企业对外扩大物业公司的自身影响力,并且在这期间物业公司可以得到相关的提成费用,或依托双方的现有资源做到优势互补,信息传递和广告在保证物业公司的经营收入的前提下,通过这个平台使得物业公司、居民、加盟企业都得到了相应的好处。与此同时,在社区网上增加一个新的板块,提供其加盟店的最新信息,供居民浏览参考,使居民可以最快的了解到加盟店的信息。

2、开办代购飞机、车船票等业务。对于部分商住两用型住宅或中高档社区的业主,由于其工作或生活的需要,可能需要经常性的往返于国内或国外,因此对机、车船票的购买要频繁一些。而社会上的专业票务公司良莠不齐,花费大量的时间买票、订票会占用一些经商业主的精力和时间。因此物业公司可以在获得有关方面批准后,在这方面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成立社区购票代办点或引进购票代办点,满足业主购票方面的需求,而且物业公司集体购票在时间和效率上会形成较大优势。

但是,物业公司并非专业的代购中心,同时,网上票务订购业务的兴起对该服务的形成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因此物业公司代售飞机、车船票等业务的开办比较适合大中型社区,小型小区居民数量相对较少,导致代购票务的业务相应减少。代购量的减少。一方面加大了物业公司与各个客运部门谈判的难度;另一方面,代购量不多将导致物业公司很难从中赚取一定利益,物业公司会考虑其中的机会成本而做相应的取舍,而大型的社区不存在此类问题。代购收益按照所在地的代购票务的市场价,制定略低于市场价的代购价。

由于国家严格控制,代购业务如果得不到批准,小区物业公司可以与铁路部门协商,在小区引进具有火资格的火票务中心或者由物业服务人员收集小区业主购买票务信息然后由物业公司去火售票点购买。

3、雨伞的免费发放。雨伞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用具。赠送雨伞将在无形中帮助物业公司拉近与业主的距离。物业公司可向业主分批派发印有不同商品或服务的广告的雨伞。新颖独特的雨伞可以不仅提高的雨伞的使用率,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还能增加业主对物业公司的信任。

这种途径的赞助资金是物业公司通过与其他商家的谈判而取得的非物业服务性质的收入,所以这笔资金的所有权可以归物业公司所有并归其自主支配。

4、小区户外电子广告牌。电子广告牌可以图文并茂地传达信息,并具有滚动播放功能。物业公司可购买户外电子广告牌并安装在小区合理位置,用以预报天气变化、报告城市交通状况等信息,提醒业主出行时注意天气变化,选择好的行车路线等。同时,户外电子广告牌也是一种良好的广告媒介。物业公司可以在电子广告牌中引入滚动广告,以维持电子广告牌的正常运营,同时实现盈利。户外电子广告牌的使用很大程度上给予业主生活工作方便,拉近物业公司与业主的距离。

以上例子可知,物业公司扩展多元化业务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每一项业务的推出都需要把有关规定的限制、盈利点、困难和问题考虑充分。当然,物业公司还可以使用小区内的丰富资源进行业务上的扩展从而达到盈利上的多元化。

三、多元化经营带来更深层的思考

我国物业行业具有物业服务企业数量众多,经营和管理的方式相对落后的特点。尤其是针对住宅物业服务,由于科技含量少和服务手段的落后,许多方面的服务质量达不到业主的要求,继而产生业主拒缴物业服务费的普遍想象,物业服务企业为维持经营,往往选择采用提高收费标准或者降低服务质量以维持生存,导致许多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纠纷多、矛盾不断升级,形成恶性循环,直至退出项目。本文提出一种经营管理模式可以缓解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问的矛盾,并开拓物业公司在盈利多元化上的思路。具体的实施就是:

这种管理模式一方面是物业公司通过对小区内的业主共有资源的运营,如商业广告的;商机企业引进:如咖啡店营运等,通过不同的方式确定收益模式和收益途径。由此得到收益的渠道;另一方面,在进行此项运营活动之前必须与业主或业主委员会签订合约,得到对住宅物业共有部位运营的许可和盈利分配方案。从这两方面提前化解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存在的矛盾点。采用此种管理模式,必须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事先详细约定:

1、约定共有资源的使用范围。所谓社区共有资源的使用约定,就是对物业公司使用的共有资源的范围进行界定,并由业主对物业公司使用共有资源的途径和方法提出建议并进行监督,明确哪些共有资源允许经营,哪些种类的经营可以进入小区,以保障小区业主的共有权益,防止物业公司过度使用公共资源,降低小区的居住舒适度,确保业主良好的居住环境。2、建立合理的财务运作方式。建立合理的财务运作方式,主要控制点有三个方面:一是物业公司必须提前和业主约定对共有资源的经营收入中,用于小区物业管理费用占整个收入的最低比例,防止物业公司为牟取私利,过度利用社区资源或降低管理费用,从而激发矛盾。二是物业公司应该定期向业主公开收入来源信息,达到财务信息的共享,保障业主的知情权。三是对这部分收入的监督管理必须形成有针对性的财务监督制度,物业公司与业主委员会要保持及时有效地财务信息方面的沟通。

3、协商机制的预先制定。由于小区业主居住位置的不同以及各业主对生活环境的期望差异,共有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导致部分业主的不满,为了处理不同业主的意见及可能会出现的纠纷,所有的经营行为必须与业主委员会或业主代表达成高度一致,同时。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使双方在处理矛盾时有据可依。协商机制该如何制定,就需要针对小区特点进行磋商,这也是对物业服务企业管理运作能力的考量。

四、新型管理模式的优化

物业管理是服务行业,因此,服务水平的高低、服务技术的好坏、服务内容的规范,就成为业主评价物业管理水准的重要标准。但是,业主往往忽视了另一个方面,那就是“管理”也能够给业主带来巨大收益。物业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对社区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照这个概念看来,“物业”并不包括人,也就是说,物业管理主要的内容是管理物业,而非管理人。明白这个概念,我们就不难看出,物业管理的本质,就是针对物的管理。而由于所有的物都是由人使用,所以,物业管理更离不开对人的服务。物业管理在中国发展了二十余年,最初是作为房地产售后服务的特征而一直保留了下来,在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的“物权产业管理”等概念后发展而成。现今我国物业管理要想打破传统模式,发展创新,就需要引进多元化的经营和管理模式,而多元化经营和人性化的管理是一对双生子,彼此共通共融,缺一不可。

在物业多元化经营当中,由于很大一部分利益涉及到对物业小区共有资源的利用,例如需要使用电梯两侧张贴广告,利用墙体进行墙体广告等等。这部分的广告收益涉及到共有资源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会降低社区内业主的居住质量。

如何提高业主的居住舒适度,同时又能提高物业公司盈利水平呢?下面的利益平衡机制很能说明问题:

一方面,业委会可以很精确的限定物业公司对共有资源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这样就使其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之内,对业主的生活舒适度不会产生本质性影响。另一方面,物业公司在对共有资源进行多元化经营的结果是增加收入,这样,业主交纳的物业管理费将会有所减少,因而对经营的心理抵触就会减少,双方的利益在这一点上达到一致,就会减少因为物业管理费难以收取而使物业企业退出小区管理的现象。第三,共有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可以为本小区内的业主提供生活上更多的便利、便捷,有利于提高居住质量。

篇9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计算机技术在施工管理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远程视频监控管理系统就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完美结合,远程视频监控管理系统的采用,不仅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还便于及时发现质量安全隐患,确保工程处于受控状态。

本文结合当前青岛市创建标准化示范工地的现场及远程项目管理的需要,探讨远程视频监控管理系统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一、远程视频监控管理系统简介

远程视频监控管理系统是利用公共电话网、互联网及用户端监控设备对施工现场运行状况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和处理的监控管理网络系统。

施工项目部和企业远程监控管理中心不必亲临施工现场,便可通过安置在施工现场的程控变焦视频探头掌握施工进度、质量、安全信息及机械设备配备、原材料库存等现场具体情况。为项目决策机构和监控管理机构快速反应提供辅助决策,使项目管理更加科学、快速、便利;还可以对项目管理所需要的材料进行采集、传递和实时共享。大大减少项目信息管理工作量,充分体现网络办公的便捷更能。

二、系统的组成

远程视频监控管理系统由信号采集及反馈设备、传输设备和管理控制中心组成,其主要作用是提供各种信号的采集功能,如视频、音频、烟雾等其他异常信号以及相关参数的采集。

1、采集设备是整个系统的信号源,就像整个系统的“眼睛、耳朵、鼻子”。能对施工现场进行远程监视(视频摄像探头)、监听(拾音器)、监测(红外探头、烟感探头)。通过安置多个摄像探头、拾音器、报警探测器等可以使探测设备覆盖整个被监控对象。通过管理控制设备,可远程对数码视频探头进行变焦、转向。

2、传输设备

传输设备是系统图像信号、声音信号、探测信号向管理控制设备传输的通道。把由输入设备收集的信息转化为音像信号、探测信号,传送给控制中心的监控器上。目前远程视频监控管理系统多采用IP网络传输实现数据传送,如通过局域网、宽带接入、ADSL拨号等方式确保数据采集的实时性。

3、控制管理中心

控制管理中心是实现系统功能的指挥中心,控制设备由显示设备、记录设备、输出设备构成。主要功能有:视频音响信号的显示、输入信号的记录存储、对采集设备的远程调控(调焦、转向、多画面通道的切割切换)以及发出反馈指令等。

管理中心的组成:

管理中心按照逻辑功能可以划分为数据库服务器、管理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和备用服务器等服务器群。

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提供系统数据的集中管理服务。该数据库系统功能有:用户帐号、登录信息管理;视频服务器信息管理;流量统计管理。

管理服务器:管理服务器主要负责与数据库交互,为整个移动监控系统提供业务逻辑控制。其功能模块包括建立并维护多个客户端的网络连接;鉴权和身份认证;维护用户的登陆会话;接受用户的服务器定位搜索请求,从数据库服务器返回结果。

流媒体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是提供流媒体业务的核心设备,主要负责移动流媒体的录像保存、实时流媒体转发。

备用服务器:该服务器在管理服务器或者数据库服务器发生意外故障的时候,能够自动转入服务状态,代替执行管理服务或者数据库服务。

三、远程视频监控管理系统在施工中的应用。

即墨市宝龙城市广场是一个集高层住宅、商业社区服务为一体的高档综合住宅小区。该小区由27栋28-32层高层住宅、15栋6层住宅、8栋二层商业网点楼及一个50000m地下车库、一座健身会所组成。工程总占地面积500000m,总建筑面积200000m,6栋住宅小高层均采用现浇钢筋砼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均为四级。该小区于2009年10月开始施工,现已进入装修阶段。为创建青岛市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化工地,该项目施工现场采用远程视频监控管理系统,运行情况良好,可满足使用要求。

系统的功能作用:

利用公司内部现有的计算机设备和网络条件,针对建筑施工现场控制点分散、难以管理的特点,远程视频监控管理系统所实现的功能有:

通过对工地现场四周、入场门及材料堆放区、仓库的实时监控,防范工地火盗事件的发生。系统可连接多个烟感、红外探头,一旦捕捉异常信号,系统能自动发出预警信号。供项目部办公室及公司办公室管理人员同步复查并进行本地及远程数字硬盘录像,以备事后复查。

通过对工地现场楼梯洞口及临边、材料加工区、机械及电气设备多画面显示监控,同时掌握多现场安全情况,还可以与现场人员即时通话,加强与现场管理的互动。及时发现并制止作业人员违规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安全处于受控状态。

为项目部修正进度计划或制定质量安全隐患整改措施提供信息资料。通过对原材料取样、试块制作进行监控,杜绝将不合格材料用于现场。通过调用本地或异地数字硬盘录像,实现施工现场试件、试块取样资料、现场安全影像资料和施工进度信息的资源共享,方便工程参建各方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异地监督检查。

篇10

武进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二角洲太湖平原西北。2008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50.2亿元,财政收人168.88亿元,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6859元为标志,经济社会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武进荣获“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第二名、“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第五名、“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第一名、“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县(区)”第一名等多项全国性荣誉。外来暂住人口对武进发展做出了十分有益的贡献,同时也给人口服务与管理带来了新问题。

近些年来,武进区暂住人口每年以15%的比例迅速增长,2008年仅登记在册的暂住人口已超60万。武进区正在积极探索暂住人口服务管理方法,努力营造“相聚一地、同创繁荣、联保平安、共树新风、和谐发展”的社会氛围。

一、武进区暂住人口基本概况及其特点

客观分析暂住人口登记情况,从人口来源看,流出地基本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其中以安徽、四川和江苏苏北地区为主,约为42.7万人,占暂住人口总数的72.5气从人员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湖塘中心城区及遥观、横林、洛阳等地区,分别占暂住人口总数的38.9%, 18.6%;从年龄结构来看,以青壮年为主,18岁一45岁年龄段的有39. 2万人,占总数的66.6%;从性别比例来看,男性为33.3万人,女性为25.6万人,男女比例为1.3: 1;从就业情况来看,主要以各类生产型企业和服务业为主,约占总数的72.6%。武进区暂住人日特点:一是增加幅度明显。2005年—2008年,全区暂住人

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对所从事工作和产品或服务的热爱,从道德层面上升华为自觉的行为所以,只有全体从业人员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重视质量、提高质量、建设质量文化才有充足的源泉,才能永远保持活力。

职业道德教育是思想教育的一部分,又由于质量是民族素质的标志,所以职业道德教育也是宣传思想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囚此,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岗位培训上作以及各类行政工作中,都应纳入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以努力提高全体职工的职业道德水准。

职业道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岗位,热爱自己所在的企业。首先要制订、完善各个岗位的职责标准,使上岗人员知道自己最低限度应知应会什么知识,应做什么工作,达到什么标其次要明确各个岗位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从而使“企业兴旺我富有、企业衰败我登记数分别为44.3万人、50.7万人、58.9万人、65万人。二是文化层次不高。目前,该区暂住人员文化层次普遍偏低,其中具有初中以上学历的仅占总数的巧%左右。三是居住较为分散。据统计,租住民房的有18.5万人,占企业外来务工人员总数的59.4%。此外,加上在从事其他行业的务工人员和无业人员,实际租住民房的暂住人口占总数的80%左右。四是就业收人较低。绝大多数从事餐饮服务、生产经营、建筑装演、废品回收、拆迁搬运等苦、脏、累、险的职业,整体收入水平较低。全年人平均收人约为15000元。五是犯罪比重偏高。2007年,该区公安机关打击处理的犯罪成员总数中外来刑事犯罪成员数占78%左右。

二、武进区暂住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的情况及其不足

1、创新机制,科学组织,不断健全管理体系。一是健全管理服务组织体系。2005年,区委区政府成立了暂住人口管理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对全区暂住人口管理服务工作进行指导、检查、考核工作。2007年,全区原有27个镇级暂管办更名为暂住人口管理服务中心,全面推行门店化工作模式业务,全方位、多项目地向暂住人口提供服务。同时,在各行政村、居民小区和外来务工人员超过50人的厂企单位设立暂管工作服务站,形成了区镇村三级纵向延伸、企业横向配合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强管理服务队伍建设。目前,全区镇、村两级共聘有专职暂管员980名,兼职暂管员1051名;劳动、建设、工会、计生、民族宗教等方面的专、兼职工作人员超过640名。三是完善管理服贫穷”的口号变成切实具体的行动,加深对个人与企业关系的体会,只有职工深刻理解了自己的价值,才会由衷地敬业。另一方面是钟爱自己的劳动成果,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首先要制定各工种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这是必须达到的最低目标;其次要改革分配制度,恢复“奖金”的本来面目,成为对生产优质产品和实行优质服务的物质奖励,引导全体员工积极创造优质产品。同时要对创优员工及时进行表彰,并组织观摩交流等活动,调动全体员工创优的积极性。

通过长期的思想教育和制度保证,使全体员工做好本职工作、提高工作质量成为自觉的行动,企业的质量管理就比较容易推进。职业道德水准的提高,激发了全体员工热爱企业、热爱岗位的自觉性,企业的质量文化建设就有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就会不断创新。务工作制度。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暂住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基层暂住人口管理服务组织建设的意见》、《武进区暂住人口专职协管员管理办法》、《武进区暂管工作考核奖惩办法》、《暂住人员生活区建设运行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加强对全区暂住人口管理工作指导力度。

2、以人为本,倾心关爱,不断强化服务职能。一是采取多种措施,营造宜居环境。目前,我区已建成开放式吸纳、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低价位出租的暂住人员生活区14个,建筑面积28.7万平方米,人住人口4.1万人。二是优化资源,均等教育机会。目前,已有4.13万暂住人口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占总数的74%,1.16万人在民办新市民学校就读,占总数的22% ,暂住儿童就学率达到100%。武进区还大力开展新市民素质提升1_程,仅2007年就举办145期培训班,2.3万人参加了指导性培训,1.1万人参加了3。个专业的技能培训,帮助1.7万名新市民实现了就业。二是政府扶持,完善医疗服务。广泛开展“关爱新市民健康活动”,通过加大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投人、扩大社区医疗服务范围等措施,尽可能地使更多暂住人员享受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2006年以来,全区共救助贫困新市民家庭5090户,发放救助金250余万元。四是依法维权,健全社会保障。大力推进工会组建和工资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作。积极推行刘新市民的优惠社会保险政策,逐步将新市民纳入保障范围。五是弘扬新风,加强文明建设。先后在巧个新市民集中的企业和地区建立了千册读书站,大力开展评选“十佳文明新市民”、“十佳进城务工人员”等活动,隆重举行武进新市民节,有效激发了暂住人员扎根武进、融人武进、建设武进的热情和信心。

3、因地制宜,不断创新管理办法。一是通过经济杠杆,推行私房出租屋社会化管理。全面落实私房出租户“五个一”管理模式(即一张暂住证、一张责任书、一张房屋出租户登记表、一张治安责任告知书、一本房屋出租户暂住人口居住登记簿),探索开展了政府搭台、委托租赁的房屋租赁管理服务中心管理模式,通过市场化经营,实现对房屋租赁和暂住人口的源头管理、动态管理,达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效果。二是依托以外管外,推行“老乡警察”式管理。针对该区沐阳籍、灌云籍暂住人口较多且相对集中、管理难度较大的实际,积极探索开展暂住人口源头管理试点工作。三是紧盯重点人员,推行暂住人口分层次管理。根据暂住人口的工作、收人、居住情况和有无前科、劣迹等,将其分为“放心管理”、“常规管理”、“重点管理”三类,分别录人信息系统,实行分层次、分类别管理。四是提升科技含量,推行暂住人口信息社会化采集。开发了《流动人口信息社会化采集系统》,实现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社会化,登记办证直接在社区和务工企业就可完成,使社区民警更好地投人到治安防范和服务新市民的工作中,有效提高了服务效能,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目前,全区1000多家50人以上用工单位系统安装全部到位并投人使用。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一是治理合力尚未形成。暂住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涉及公安、劳动、计生、司法、教育、建设等多个职能部门。区暂管办属于临时性机构,且力量薄弱,忙于应付报表统计、信息汇总、面上检查,综合协调的职能作用不够明显。相关管理部门,局限于自身职能,齐抓共管配合不够密切,没有形成管理合力。二是管理重点不够突出。不少镇、村对暂住人口重点列管对象,往往按照比例要求,仅凭主观臆想凑数,造成真正有犯罪前科或有违法犯罪嫌疑的高危人员处于失控状态。中心城区内不少房屋信息中介所无照经营,只顾赚钱,一套房子多次转手中介,不管承租者有无暂住证,有的甚至连谁是房东都不清楚。部分村(社区)保安队员业务能力不强,工作责任心差,工作重心偏离,存在重巡逻轻暂管现象,私房出租管理职责尚未落实到位。多数企业负责人和出租房房东参与暂住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识淡薄,有的业主只顾赚钱,雇佣无暂住证的外来人员,把“八小时外”管理责任推向社会,“谁用工,谁负责”没有完全落实。四是服务维权有待提高。部分本地人对暂住人口仍然存有偏见,收费行为不规范,收费方式不文明,收费标准不合理。一些用工单位只把外来务工人员当劳动力使用,疏于劳动保护、日常教育和技能培训,克扣、拖欠工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业主和建筑包头,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劳动保险、失业保险等保障欠缺。虽设置了镇、街道、开发区便民服务中心,但有的尚未向暂住人口开族暂住人口计生服务工作服务面有待进一步扩展。

三、武进区暂住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的思考及其对策

1、加强协调,增强管理合力。要强化区暂管办工作职能。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按常设机构设置,明确职责权限,加强管理力度,便于协调各方工作。区暂管办可结合考核,提请每年召开两次暂住人口管理领导小组会议,就全区暂住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及时通报情况,分析工作现状,提出相关建议。要提高暂管队伍整体素质。各镇、开发区、街道要在严格按照上级要求配足配强专职暂管队伍的同时,由派出所切实承担起日常组织管理职能,加大培训教育力度,切实提高队员的整体素质,要加大经费保障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政府暂管专项经费拨款额度,为暂住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经费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