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20:0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腹腔镜手术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1临床资料连续选择2004年1~10月在我科住院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160名,年龄18~60岁,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应用早期锻炼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法。两组患者所患疾病均为卵巢肿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原发不孕、继发不孕等。其他相关条件(年龄、手术范围、手术种类、内科疾病)亦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均于术前l日18:00遵医嘱行肥皂水清洁肠道;21:00遵医嘱口服安定7.5mg;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
1.2方法实验组:术后患者完全清醒后(约4小时),即进行床上早期锻炼,至排气、腹胀解除为止。1)上肢运动:未静脉输液的手进行握拳、松拳,反复5次:屈伸肘关节5次。2)下肢运动:屈伸左右膝关节5次,上抬双下肢5次。3)翻身运动:未输液的手捂住腹部小切口位置,左右翻身各5次。上述运动每2小时进行1次,直到排气为止。对照组:按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术后第2天早晨拔除留置导尿管、更改护理等级后,进行床旁活动。
1.3观察指标嘱两组患者和家属记住术后患者最早排气的具体时间,告诉护士并进行记录。
1.4统计方法用stata统计软件,对分类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检验水准α=0.01.
2.结果
检验结果显示,P<0.01,实验组比对照组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缩短。提示:早期锻炼可以明显缩短术后最早排气时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体现了腹腔镜手术的优势。
3.讨论
手术前进行肠道准备作为妇科手术常规已沿用多年,目的是保证术中肠道空虚,保障医生术中视野清晰,预防麻醉和手术牵拉内脏导致患者呕吐和误吸。但术前肠道准备也影响了正常胃肠功能,减慢了肠蠕动速度,引起机体一系列生理变化。而术后胃肠道运动从抑制到完全恢复需要一段时间,如何缩短这段时间,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
收集我院妇科60例经腹腔镜手术病人,年龄在25~42岁之间,平均为(33.6±4.3)岁;术前全部经过严格查体,均没有患严重心、脑、肺等系统疾病。
1.2方法
对照组病人给予一般护理措施,实验组病人给予心理护理,以下为详细内容:
1.2.1术前准备
术前病人由于对手术治疗知识没有足够了解,易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手术前后护士都要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及时发现问题,耐心细心照顾患者,观察其恢复情况。我们于围麻醉期给予病人相应心心理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围麻醉期的应用效果张丽光(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内蒙古兴安盟137400)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心理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围麻醉期的使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妇科60例经腹腔镜手术的病人,将其随机将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围麻醉期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前提下辅以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病人所得效果。结果经不同护理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都差于实验组,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组在一般护理前提下辅以心理护理措施,有助于病人不良情绪的缓解与消除,降低并发症出现率,提高病人满意程度,使病人可以顺利完成手术。所以,此措施应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使用。关键词:妇科腹腔镜手术;心理护理:病人满意程度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5.28.199理指导和护理,且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负责。护理始于麻醉前,直到麻醉结束病人完全清醒。
1.2.2术前心理护理
术前因为病人了解自身的情况与手术要求,易出现害怕、焦虑等负面情绪,缺乏信心,会对手术效果造成影响。术前护理人员要全面了解病人的病史、家庭背景、职业、性格等情况,且和病人进行沟通,通过熟练的操作技能与稳重的外表获得病人的信任;认真为患者解说疾病相关知识、手术方式、麻醉方法、手术过程、术中应注意事项、手术的安全性、麻醉效果和评估等,告知病人腹腔镜手术的优点和特点,此外与不同病例进行比较,且说明腹腔镜手术的局限性和缺点,让病人对腹腔镜手术有感性认识。告知病人手术后护理人员会尽量帮其缓解疼痛,可通过使用止痛药来解除疼痛,激励病人勇于面对,增强自身耐受力,消除对麻醉、手术的害怕、紧张等情绪。根据病人具体情况,为其讲解相关知识,让病人了解疾病发病机制、危险因素、治疗方式与预后情况等。认真耐心倾听病人诉说,尽可能为其排忧解难,从而降低病人的心理压力,帮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正确对待疾病前提下,以轻松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术前帮助病人调整睡眠时间,为其补充营养等。
1.2.3麻醉恢复和术后复苏期心理护理
麻醉恢复期是病人生命体征恢复的危险期,因为病人逐渐从无意识情况下复苏,可能由于跳动、慌乱、挣扎等破坏静脉留置针、挣脱插管等,导致复苏危险,对病人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3]。所以需强调心理护理对病人情绪的控制和稳定,尽量避免出现不良事故。而术前和入手术室时,因为病人对病情没有足够了解,或不熟悉周围环境等,易出现害怕、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也需给予良好的心理护理措施从而降低病人心理压力,增强其自信心,从而增强手术稳定性,提高预后。术后要做好保暖工作,医护人员应避免交谈,保持安静。专职护理人员主要观察病人肢体动作,发现病人意识有一点恢复后,即通过轻柔的语言指导病人,预防病人清醒后发现自身不适与不熟悉周围环境而出现挣扎与躁动,对预后造成影响。专职护理人员要根据术前与病人沟通情况了解其性格特点,且通过轻柔的语言充分缓解病人不安情绪,使其平稳、安静地复苏,直到完全清醒。因为病人不能说话,护理人员可以用“是”或者“不是”向病人提问,告知病人通过眨眼来回答,从而了解病人的感觉和心理情况。病人清醒后,激励且帮助其下床活动,起床时注意观察病人的脸色和各项生命体征,避免出现直立性休克。特别要增强病人术后早期活动的宣传教育和心理护理,由于术前没有进行充足的宣教和指导,大部分病人不了解术后早期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此外由于身体虚弱、切口疼痛、家属不配合等因素,急诊手术病人的术后活动比较迟缓,肠蠕动恢复较慢,所以要加大宣教力度,获得病人的配合。
1.3统计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若P<0.05表明研究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评估治疗前后两组病人情绪变化:通过行SDS与SAS评分对照组的各项评分都差于实验组,对比发现明显差异(P<0.05),降低了并发症出现率,提高病人满意程度。
膀胱位于子宫前方,充盈时属于腹膜间位器官,排空时属于腹膜外位器官。膀胱排空后,在腹膜侧的边缘位于双侧脐内侧韧带之间。妇科手术中膀胱损伤多发生在广泛子宫切除时打开膀胱宫颈间隙及膀胱侧间隙时。膀胱宫颈间隙位于膀胱三角区和宫颈之间,其上界为膀胱子宫腹膜反折,下界为阴道上中隔,两侧为膀胱宫颈阴道韧带膝上部的内侧叶。向下延续为膀胱阴道间隙(二者以阴道前穹窿处为界),上界为阴道上中隔,下达泌尿生殖隔,前壁有膀胱后壁及尿道。在膀胱侧窝的腹膜下方,左右各有一个膀胱侧间隙,前后走向与会阴平行,稍微向内和尾侧倾斜。顶为膀胱侧窝的腹膜及脐内侧韧带,底为盆隔上筋膜,内侧为部分膀胱侧壁及膀胱宫颈阴道韧带外侧叶,外侧毗邻闭孔窝,后壁由主韧带前壁和子宫动脉构成,前壁则由耻骨上支和闭孔内筋膜构成。
1.2输尿管解剖及好发部位
输尿管从肾盂开始沿腰大肌前面偏中线侧下降,在骶髂关节处经髂外动脉起点的前方进入骨盆腔继续下行,于子宫阔韧带基底部向前内方走行,于宫颈外侧约2cm处在子宫动脉后方与之交叉,再经阴道侧穹窿顶端绕向前方进入膀胱壁,在壁内斜行1.5~3cm,开口于膀胱三角区的外侧角。妇科手术时输尿管损伤多发生在以下5个部位:
(1)骨盆漏斗韧带水平或以下。
(2)阔韧带基底部,输尿管通过子宫血管下方处。
(3)子宫血管以下,输尿管通过子宫主韧带隧道转向前方中部进入膀胱处。
(4)子宫骶骨韧带以上,走行于侧盆壁的输尿管部分。(5)进入膀胱壁的输尿管壁内部。大部分输尿管损伤发生于输尿管跨越髂血管、穿过子宫动脉下方、输尿管膀胱结合部。
2泌尿系统损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2.1膀胱损伤
妇科手术中膀胱的损伤多发生在穿刺口位置选择不当,术前没有排空膀胱或者前次盆腔手术史等原因使膀胱粘连移位至前腹壁下导致膀胱穿刺损伤。另外,在广泛子宫切除术中,分离膀胱宫颈间隙及膀胱旁间隙时,术者经验不足,动作粗暴,肿瘤浸润导致解剖层次不明均为术中膀胱损伤的原因。膀胱的电损伤多为电凝损伤,电切割损伤。当膀胱黏膜撕裂时术中表现为术野出血但无血块,稀水样,或者无明显出血,但持续有血渗出,尿袋引流出血尿,及尿袋内充满气体。而浆肌层撕裂黏膜完整时,术中往往难以发现,易造成晚期膀胱瘘。膀胱电损伤常见于电凝损伤,手术数天后才出现症状。晚期膀胱损伤主要表现为排尿量减少、血尿、阴道排液,如果不能有效引流,可出现腹痛、发热等症状。往往需要二次手术或介入治疗。膀胱亚甲蓝试验是最简单的诊断方法。经导尿管注入亚甲蓝溶液后夹闭导尿管,如果经阴道引流出亚甲蓝溶液或者盆腔蓝染可以确诊膀胱损伤。膀胱镜检查可以确定损伤的位置、破口的大小。
2.2输尿管损伤
腹腔镜手术中输尿管的机械性损伤多发生于高位断扎骨盆漏斗韧带位置。由于在镜下是平面视角,此部位输尿管、骨盆漏斗韧带、髂血管交错,组织间的疏松组织在镜下同样表现为条索样。经验不足的术者或者初学者易致横断损伤。另外,因为剖宫产等手术致使粘连,输尿管走行改变,或者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特别是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累及输尿管,导致正常解剖位置改变,是腹腔镜手术中输尿管损伤的重要原因。输尿管的电损伤多发生在宫旁穿越子宫动脉位置。分离血管在镜下局部放大作用下,切割损伤的机会不大。此部位的损伤多为热损伤。同样输尿管膀胱段的分离需要超声刀和百克钳进行电凝和分离。电凝过度,虽术中止血效果好,但术后易发生输尿管瘘。与膀胱损伤相比,输尿管损伤相对较难发现。需沿输尿管走行仔细检查。术中发现2个相邻的管状断端或者输尿管增粗、扩张,输尿管沿途“漏水”,沿途因电凝出现较大面积发黑处渗血,尤其是淡血水。应警惕是否存在输尿管损伤。输尿管电损伤常表现为术后7~10d输尿管阴道瘘。另外,输尿管还可能由于组织粘连、成角,或被缝线、钛夹损伤造成输尿管积水。常表现为术后腹痛,肾区叩痛,严重者伴随发热等症状。需二次手术解除梗阻。可以通过逆行输尿管造影、静脉肾盂造影及膀胱镜检查确诊。
3泌尿系损伤的处理
3.1膀胱损伤的处理
(1)保守治疗,如果破口较小,可以留置蘑茹头状导尿管,长期引流,期待自然愈合。
(2)如果破口较大,或者位置较高,则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可以根据破口的位置,经阴道、经腹腔镜或经腹完成。无论何种入路,都要注意充分清理坏死组织,缝合后保留导尿管7~10d。手术方式的选择要根据术者的经验、能力以及客观条件综合考虑,以最小的创伤缓解症状是治疗原则。
3.2输尿管损伤的处理
(1)术中发现输尿管损伤需及时修补,行输尿管端端吻合,或者输尿管膀胱再植。行输尿管修补时注意黏膜和黏膜对合,修补后缝线无张力,尽量减少尿液的渗漏。同时置入双“J”管,术后1~2个月取出。
(2)术后发现输尿管损伤的处理方法有:①膀胱镜下逆行插管,如果能成功插管,可以期待愈合后拔出导管。②如果膀胱镜插管困难,需要手术治疗。手术入路可以选择经腹或者经腹腔镜。进行输尿管修补或吻合,同时置入双“J”管。如果损伤位置接近膀胱,需行输尿管膀胱移植术。如果损伤部位较高,可行自体肾移植。③介入治疗:超声引导下行患侧肾盂穿刺。可以减少尿液对损伤处的刺激,有利于再次修补的成功,同时膀胱及输尿管小的漏口可以自然愈合,避免二次手术。但这种治疗方法对术者要求很高,没有肾盂积水的肾盂穿刺风险很高,需要有经验的超声介入医生完成。我院超声科为解决无肾盂积水的肾盂穿刺,给予患者肾盂区域加压包扎,人为形成肾盂积水,提高了肾盂穿刺的成功率。
4腹腔镜手术中泌尿系损伤的预防
手术要牢固树立预防意识,术中注意操作规范,动作轻柔,使用无损伤器械。一旦发生损伤,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4.1膀胱损伤的预防
术前导尿,排空膀胱,进穿刺口在镜头直视下在脐内侧韧带外侧进入,如有粘连,先分解粘连,恢复盆腔解剖结构后进入穿刺器。进入过程中保持可控制力度,切忌大力突然刺入腹腔。在腹腔镜下分离膀胱反折腹膜,尤其是行广泛子宫切除术时打开膀胱宫颈间隙及膀胱旁间隙时,注意动作轻柔,勿暴力撕扯。分离面电凝止血,止于表面,勿钳夹止血。如宫颈癌肿块浸润膀胱,则注意解剖层次。
4.2输尿管损伤的预防
明确解剖结构,对于输卵管损伤的好发部位,操作小心。若非必要,尽可能避免游离输尿管。术中大段游离输尿管,引起输尿管缺血坏死或手术剥离时损伤输尿管的神经,使输尿管蠕动无力,管腔扩张,内压增大导致缺血而形成尿瘘。术前预置双“J”管有助于预防术中及术后输尿管损伤。双“J”管具有内引流和支架的双重作用。主要优点包括:
(1)组织相容性好,对输尿管上皮无损害及刺激作用。
(2)内径大,侧孔多,具有良好的内引流作用。
(3)形态稳定,有一定弹性,适易于内镜操作,且不易滑脱。
(4)X线易于定位。轻度输尿管损伤可通过长期插管自行愈合,无需术中或术后再次手术修补。术前预置双“J”管的缺点:近期刺激输尿管,引起腹痛、血尿,远期可形成结石。预置双“J”管适应证尚缺乏统一标准:目前认为以下情况可以考虑预置双“J”管:
(1)宫颈癌Ⅰb2期患者或超声提示肾盂积水、输尿管扩张者。
(2)恶性肿瘤中因肿瘤压迫或浸润转移导致解剖结构变异(影像学或逆行肾盂造影支持)。
(3)子宫内膜异位症、多次下腹部手术史或盆腔炎症感染等导致盆腔粘连引起输尿管位置异常者。
(4)经阴广泛子宫或宫颈切除术者。
1.1腹腔镜器械清洗中的问题(1)清洗不充分:腹腔镜手术多,腹腔镜设备及器械数量有限,供需矛盾突出,故手术频繁没有足够的时间清洗,刷洗不到位。(2)刷洗工具不理想:医院不重视购置刷洗工具,刷子尺寸大小不符合要求,刷洗不彻底。(3)腹腔镜手术器械是精密器械,部分部位不能拆卸,无法清洗到关节部位及内脏,手术时反吸的血污较难清洗干净,极易残留污物和细菌。(4)用酶清洗浸泡器械前忽略用流水初洗。为了省时或图方便,使用后的器械直接用配置后的酶清洗液清洗,致清洗液被污染,影响清洗效果。(5)配置后的酶清洗液多次使用:酶清洗液价格较高,为节约反复使用,这易造成二次污染。
1.2腹腔镜器械浸泡消毒中的问题(1)浸泡消毒时间不足,腹腔镜手术多,腹腔镜设备和器械数量有限,供需矛盾突出。手术的器械浸泡时间缩短,只达到高水平消毒,未达到灭菌效果。(2)浸泡液的有效浓度达不到消毒灭菌效果。
2对策
2.1消毒隔离制度落到实处认真学习《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手术室护士、医生充分认识灭菌质量问题引起医院感染的危害性,提高执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自觉性。
2.2合理安排腹腔镜手术,缓解器械供需矛盾采用多种方法消毒腹腔镜器械,凡可耐高压的器械用高压蒸汽灭菌,不耐高压的器械浸泡于2%戊二醛中不少于10h。合理安排每天的手术,这样既保证手术器械灭菌效果,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器械的供需矛盾。
2.3规范清洗掌握清洗灭菌的原则,先用流水擦洗器械外表污物,用注射器或高压水枪冲洗腔道,拆卸器械各关节及部件,将擦干后的器械置于多酶洗液中浸泡或超声清洗机洗10~30min,然后用流水冲洗并精细地刷洗各个关节缝隙,最后擦干并浸泡在2%戊二醛中不少于10h达到高水平灭菌。重视监测戊二醛的浓度,认真配置并使用前检测2%戊二醛的浓度,每周更换1次,以确保达到戊二醛的最低有效浓度。
选取我院2013年2月—10月间40例胆石症腹腔镜手术患者,其中胆囊结石9例,胆管结石14例,胆囊合并胆管结石17例。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龄(42±13)岁。将患者分为1组和2组,每组20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式
1组患者予常规围术期护理(术前准备、术后胆管护理、伤口护理);2组患者在1组基础上配合饮食护理、疾病讲解。
1.3疗效观察
对2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包括术后并发症、有无死亡等情况,此外还要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等级。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并发症率比较
1组患者术后出现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胆管出血、肝脓肿、感染共计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5%;2组患者仅有1例感染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2组并发症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满意度比较
1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0%,2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5%,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老年胆囊炎胆石症疾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大部分老年患者有较长时间反复发作病史,因此其临床表现并不典型,并且病情极易被掩盖和混淆,导致老年胆囊炎胆结石诊断出现延诊或误诊状况。老年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各脏腑器官功能减退,因此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同时胆囊结石与胆囊炎的发病有密切关系,但由于老年胆囊胆管弹力纤维的增加,使得胆囊黏膜肥厚,造成了胆囊肌层的断裂,因此形成了结石。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了胆固醇的浓度,易出现结石。老年患者活动较少、肥胖等因素阻碍了胆汁流通,长时间的积聚使得胆囊浓缩造成了结石。因此对于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给予必要的临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在我院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2组患者护理后的综合情况要明显好于1组患者,且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1组患者。因此认为,对于胆石症腹腔镜手术患者而言,除了在围术期进行常规的疾病以及手术护理之外,还要对患者进行并发症护理、饮食护理以及胆管方面的护理。患者在术后多会放置T管进行引流,护理人员要对引流情况进行观察,并要时刻注意T管形态,防止患者翻身时导致T管脱落或被挤压,通常术后2周左右可以拔除T管。拔管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观察,若无腹胀、发热等情况则说明胆管通畅,此外拔管1周后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防止病情复发。由于胆石症患者手术部位较为特殊,因此对术后饮食要求较高,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正确饮食,防止饮食不当影响病情恢复。通常患者术后6h若无呕吐症状出现可以引用少量凉开水,观察无异常后可以进流质食物,待肠道通气后方可进行半流质或普食。但若患者出现呕吐症状,则要减缓进食速度,食物要选择黏、软、易消化的类型,切不可进食刺激性强的食物。另外很多患者在治疗前对胆石症的知识并不了解,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为患者耐心地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要叮嘱患者改善自身的不良习惯和行为,防止患者在不自觉中做出影响治疗的举动。
1.1.1腹腔镜手术
术前采取对所有患者进行复合麻醉,取头高脚低,控制患者气腹压力在14mmHg左右。从其脐部放入腹腔镜,在其左侧腋下肋骨边缘下端置入套管针,作为手术主操作孔,并在其肚脐上方偏左部分置入长度为5mm的套管针作为辅助操作孔,在相对应的右侧分别置入长度为5mm与10mm的助理操作孔。从患者横结肠左侧偏中部分离结肠系膜前叶,游离到患者结肠肝曲部分,并分离出其系膜前叶。沿结肠血管至其胰颈下段部分进行解剖,暴露肠系膜静脉结构,从胃网膜右端动静脉根部切断,并清扫淋巴结。切开患者胃胰襞,对胃部左侧血管根部两侧游离端进行解剖,暴露腹腔结构。从根部切断胃部左右两端血管,迅速清扫淋巴结。并从患者肝部下端部分出发游离至胃网膜右端,在超声指导下,裸化食道下端部分,延伸至肿瘤上端部分,并清扫对应组别淋巴。继续切断胃网膜左右及后端血管,同时清扫淋巴结。并在患者上腹部中部切口处进行缝合与保护处理。
1.1.2人体标本解剖
取标本仰卧,从其腹部大十字部分开切口,探入腹腔内部,悬吊前腹壁,暴露腹腔结构,在标本肚脐部分置入30°腹腔镜。重复模拟腹腔镜下胃癌患者进行胃癌根治术中的淋巴清扫步骤,并严格按照的解剖顺序。观察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中需清扫淋巴组织的解剖关系。
1.2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对比进行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病变部位患者手术基本情况对比
所有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时间在140~220min之间,并无癌变组织残留。术中出血量在300mL以内,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在1~3d之间,所有患者均在3d内下床活动,4d内正常进食,术后恢复情况较好,无严重并发症产生。
2.2人体标本解剖结果
①14v,6组淋巴结:结肠中静脉为突出标志,汇入肠系膜上静脉部分,胃网膜右静脉临近右动脉,结扎静动脉即可完全清除淋巴结。
②12a,5组淋巴结:12d淋巴结位于胆总管及肝动脉间,起源于肝总动脉,分支入幽门,从其起始端出发即可切断淋巴结。
③7,9,11p,8a组淋巴结:沿胃部左端动脉朝其根部解剖即可清楚9组淋巴结,切断胃部左端动脉,可清楚7组淋巴结,沿腹腔动脉左右两端剪开肝总血管,可清除8a,11p淋巴结。
④4d,4sb淋巴结:会合于胃网膜左右血管弯曲部分,游走于大网膜表层,切除左动脉预切平面,即可清除。
⑤1,3组淋巴结:人体右侧肝胃弯曲中部,裸化胃壁即可完全清除。
3讨论
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例肝癌患者作为观察组,男7例,女5例,年龄41~69岁,平均(54.86±4.58)岁。入院后,本组患者均经体检、B超、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等检查确诊,其中原发性肝癌8例,肝血管瘤4例,且所有患者均给予完全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术。选择我院同期行开腹手术的18例肝癌患者作对照组,男11例,女7例,年龄47~68岁,平均(56.17±4.42)岁,其中原发性肝癌16例,肝血管瘤2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配合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开腹术护理配合;观察组实施完全腹腔镜手术全程护理配合,具体过程如下。
1.2.1术前的准备①手术室护士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向患者详细介绍腹腔镜手术的优点、方式、术前需准备事项以及预后等,让患者对手术有大概的了解,消除其疑虑。访视过程中,护士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态度,尽量将谈话气氛轻松化,有利于患者减轻心理负担,缓解紧张情绪[2]。此外,术前需加强患者的心理干预,尽量消除不良心理的影响因素,如采集一些手术成功的病例进行宣教,帮助患者降低心率、血压、血尿儿茶酚氨含量或减轻应激反应,避免术中因应激反应强烈导致血压升高、大出血等突发问题[3]。②认真评估了解患者的全身状态,准确掌握肿瘤位置、大小、性质、范围,掌握行完全腹腔镜肝脏切除术的适应证,明确病灶切除范围,同时做好术中患者中转开腹手术的准备。③手术前1d,手术室护士主动联系主刀医师,了解手术是否有特殊需求,提前把各种医疗器械、物品准备好。
1.2.2术中配合①巡回护士的配合:接待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巡回护士要热情、有礼地向患者介绍手术医生、护士、室内环境,以消除其陌生感;严格执行手术患者的安全核对制度,认真核对手术信息,确认无误后建立静脉通道,术前30min给予抗生素预防术中感染;指导患者躺上手术床,并摆好手术,一般取截石位,头略高,左手内收,放于体侧,右手外展在90°内,绑上安全带固定,两腿分开呈剪刀状;询问患者室温是否适宜,为其铺盖被子保暖;对心理比较紧张的患者,适当给予语言鼓励、握手等心理支持,尽量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配合洗手护士现场将腹腔镜各类导线及管道连接并调节好,例如气腹管、光纤、摄像头、超声刀、吸引器、电刀等。打开气腹机的电源,将气腹压力调节为13~15mmHg,术中密切观察气腹机的流速,依实际需求再调节气腹流量、光源亮度、电凝功率等参数;手术过程密切关注手术台物品的供给是否充足,尤其是确保生理盐水的持续供给,另外密切留意手术进程和患者的体征变化,如果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②器械护士的配合:提前大约20min上台,检查确认各类手术器械、物品是否备齐,组装好器械,且测试确认能正常使用。与巡回护士配合清点台上所有物品,包括器械和敷料。麻醉前,协助手术医生消毒铺巾;手术开始后,配合医生在患者脐下缘作切口,建立气腹,递给对应型号的穿刺套管;手术视野暴露后,及时递给医生钛夹离断动静脉,然后递给阻断线,留意腹腔镜屏幕是否能清晰观察到术野,如有视野模糊,可用碘伏纱球擦拭屏幕;肝门阻断时,告知巡回护士将阻断时间填在护理记录单上。由于肝脏部位血管十分丰富,切除时可能会大量出血且不易止血,护士递送超声刀时也要准备好钛夹,以防出血后能边钳夹边辨认切断,如果病灶处血管超过3mm,及时递给医生hem-o-lock夹、钛夹,以夹闭血管,预防大出血。病灶成功切除分离后,递给无损伤钳抓持切除物,提前准备好标本袋,待医生将脐下的切口扩切后,协助医生取出切除组织,放入标本袋,递给巡回护士妥善保管好。然后利用冲洗管仔细冲洗腹腔,冲洗结束确认腹腔无出血,协助拔除腹腔镜,开放穿刺套管的阀门,排净腹内CO2,在肝断面置入引流管,用以导流。与洗手护士一同清点、确认器械、敷料、缝针等数量,并作常规皮肤消毒后递给医生可吸收缝线,缝合切口,最后敷贴敷料。③洗手护士的配合:术中认真关注手术进展,积极主动配合手术医生及器械护士的工作,时刻关注手术台的清洁度、手术台功能状态、手术物品器械的使用情况,如发现问题,立即处理;术中负责妥善保护切除物,注意不得遗失、污染。
1.2.3术后的护理配合①手术结束后,手术室护士依照腔镜器械清洗流程,对物品进行严格的清洁、消毒处理。术中如有器械、设备有损坏或故障的,做好标记,术后立即报告护士长处理。②手术室护士处理并固定好患者的引流管,为患者摆好舒适、穿好衣物、盖好被子等各项基本护理工作。③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工作,协助运送患者到病房。④术后1~3d进行回访,了解手术效果及恢复进展,对患者术后的疼痛护理和保健给予指导。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情况的比较
两组均能成功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无中转开腹手术病例。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223±31)min,对照组为(194±65)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817±665)ml,对照组为(698±542)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进展均较好,未见术后大出血、高碳酸血症、下肢静脉血栓、胆漏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仅有1例(8.33%)因出现低蛋白血引发腹水,创口愈合延迟;对照组有5例(27.78%)出现低蛋白血症腹水,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第101医院在大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例的基础上,自1995年起开展了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aparoscopicchiangiostomytubedrain,简称LCTD),现已完成350例,效果满足。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共350例,男167例,女183例,年龄19~76岁,均匀54.5岁;手术时间1~3.5h,均匀2.0h;术后1个月复查T管造影无异常后,拔出T管。
1.2物品预备StrKer腹腔镜及操纵器械一套、自制胆总管切开用长刀柄及尖刀片、腹腔镜专用持针器、造影管(麻醉用硬膜外管)及硬膜外穿刺针、2-0无损伤缝合针线1~2根、各型“T”管数根,OlympusCHF-P20纤维胆管镜及取石网,50mAX线摄片机。术前需预先了解碘过敏试验的结果,并根据结果预备泛影葡胺或碘海醇。
1.3术中配合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病人取平卧位,右上肢用中单包裹平行身体右侧,同时中单反折压于床垫下。配合医师完成各穿刺鞘的和气腹,用腹腔镜探查后解剖胆囊三角。预先配置好造影剂,排出造影导管内空气;配合手术医师打开胆囊管近端置进造影导管,行术中胆管造影。常规将胆囊切除,显露胆总管。递手术刀片,切开胆总管,如胆总管壁出血,及时递电凝钩止血;协助连接胆管镜冲水装置,递胆管镜。在内镜医师取石时,配合打开或收紧取石网取出结石。取石完成后,递腹腔镜专用持针器及无损伤缝线。如胆总管较粗,且明确胆总管无残余结石,可行胆总管Ⅰ期缝合;如需放置T管,则根据胆总管粗细选择合适的T管。缝合胆管结束后,吸尽积液。剪一小块干纱布,递交医师,在胆囊三角及T管四周蘸一下,观察是否有漏胆及出血。
2结果
350例病人中取出胆总管结石1~3枚336例,12枚4例,14枚7例,23枚3例,结石大小0.5~1.2cm。术后发生胆漏5例,通过十二指肠镜放置胆管引流(4例)和开腹引流(1例)治愈。术后1个月复查肝功能及T管造影,发现胆总管残余结石6例,通过胆管镜经T管窦道取石(2例)及十二指肠镜Odiss括约肌切开取石(4例)成功。
随着腹腔镜的发展及微创概念的普及,腹腔镜技术已用于小儿斜疝的治疗[1]。2007年12月至2008年5月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手术室利用腹腔镜对小儿斜疝高位结扎手术共34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足,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共34例,男27例,女7例,年龄8个月~13岁,其中双侧1例,并发结肠疾病1例,均在腹腔镜系统监控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一例发生意外,术后恢复良好,均匀住院2~4天,无术后并发症发生。
2护理配合
2.1术前探视术前1天下午探视患儿,向患儿家属讲明腹腔镜手术的优越性,先容手术方法和麻醉方式,对年龄大的患儿做好心理护理,解除患儿及家属的紧张感、陌生感,减少恐惧、焦虑心理,解释术前禁食的原因和重要性,了解手术野皮肤清洁预备,检查各项常规检查报告结果。
2.2用物预备常规备小儿斜疝器械包,腹腔镜设备系统有监视器,冷光源,气腹机,气腹针,二氧化碳输出管,摄像头,冷光源导光束,电灼线,电凝钩,小儿镜头30°镜,穿刺套针5mm、3mm各一,自制带钩骨圆针2支,分离钳,无损伤抓钳等,并确保各种器械能正常使用,可浸泡器械用低温消毒机消毒,余下的用EO消毒。
2.3.1器械护士的配合器械护士提前20min洗手,将术中常用器械安装好置于无菌台上备用,并和巡回护士盘点台上器械,常规消毒展巾后,协助医生与巡回护士一起连接好摄像头、电灼线、二氧化碳输出管等,首先传递尖刀,医生在脐下缘切一小切口,传递气腹针,形成人工气压,气腹压力约为8~10mmHg为宜,腹压过高引起小儿膈肌运动受限,限制通气,并可致皮下气肿。脐下缘戳孔5mm置进腹腔镜作为观测孔,脐左侧戳孔3mm小孔作为操纵孔,依次传递镜头、分离钳,镜下可见斜疝内环口及环旁下精索、输精管,同样于内环口体表投影处上缘约3cm处腹壁用自制骨圆针穿进4号缝线进进,尾线一端留在体外。小儿分离钳自操纵孔置放进,沿内环口子腹膜下潜一周缝合,有另外一特制针带4号线进进交叉带出开始那根线,助手协助挤压阴囊及腹股沟管,将疝囊内二氧化碳气体排出,并拉紧疝环荷包,重新打3~4结,剪线,排出腹腔气体[2],术毕与巡回护士盘点器械,给4/0微乔吸收缝线逐层缝合切口。
2.3.2巡回护士的配合巡回护士认真查对患儿姓名、床号、姓别、年龄、术前用药、手术部位、各种常规检查结果等,患儿在手术室门口进行查对制度时,护士要主动热情,体贴友爱,采用触摸、安抚等接触性语言,以使患儿在保持安静、愉快的状态下进进手术间,分歧作的患儿给予一定的镇静剂。患儿进进手术间后即时建立静脉通道,用24G3/4小儿留置针进行穿刺,选择上肢充盈、明显的血管穿刺,配置15cm延长三通管,利于术中给药,调节液体速度,不宜过快,调节室内温度至22℃~24℃,做好一切麻醉的配合护理工作,常规行硬外麻+静麻全麻,患儿头部备吸痰机,在患儿右下方摆好电视监视器,患儿摆平卧位,四肢用自制约束带固定好,松紧适宜,并将一肩垫垫于患儿两胛之间,让患儿双肩伸展,头略向后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用软垫垫高臀部3cm以方便医生手术操纵,与器械护士盘点器械,连接各种管道,调节好监视器,并保证各种仪器功能处于最佳状态,术中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因患儿年龄小,反应差,病情变化快,留意保热;且因幼儿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皮下脂肪少,热量轻易散发[3],保持液体通畅,避免滴速过快而发生其他并发症,预备好急救药品,有异常时配合麻醉师及时处理,了解手术进程,手术结束与器械护士盘点器械并记录[1]。
2.3.3术后麻醉复苏对于手术后患儿***还没有完全代谢,患儿没有清醒,为确保病人安全,要转进麻醉恢复室进行复苏。其间呼吸道阻塞为较常见并发症,多见原因是舌后坠,其次为喉痉挛,原由于全麻和神经肌肉阻滞恢复不完全,气道本身和外部肌肉张力降低和不协调引起舌后坠及气道阻塞,最简单有效的处理方法是使病人头部尽量往后过伸,托起下颌,加强呼吸道管理,留意血氧饱和度参数,呈仰卧头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低流量吸氧,加强各项生命体征监察以及安全护理,防止意外伤害。转出麻醉恢复室可按清醒程度、呼吸道通畅程度以及肢体活动度进行苏醒评分,达标者可以转出恢复室送回病房,与病房护士做好交***工作[2]。
3讨论
应用腹腔镜行小儿斜疝高位结扎术,是我院新开展的一项手术,具有切口微小、出血少、康复快、损伤小等优点,器械护士对手术器械的熟悉及手术配合显得非常重要,首先要熟悉器械的性能及使用方法,其次是熟悉手术的解剖结构,具体了解手术步骤,提前备好手术器械,要将手术器械以最佳使用状态递给术者,以便正确有效地配合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并要有熟练专业知识,沉着正确,反应灵敏,动作娴熟。巡回护士要有丰富的小儿专业知识,较完整的护理水平,术中密切患儿情况,加强安全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做好室温调节,保持呼吸道畅通,正确把握输液速度,加强转出麻醉恢复室的呼吸管理,是保证手术质量和围术期安全性,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有效的措施[3]。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5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9(b)-0040-03
Comparison on the effect of laparoscopic and laparotomy in treatment of peptic ulcer perforation
YU Qing-song
Department of Surgery,the Seco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in Jiangsu Province,Nanjing 210017,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laparoscopic and laparotomy in treatment of peptic ulcer perforation. Methods 40 patients with underwent laparoscopic perforation repair from January 2011 to January 2013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laparoscopic group,and another 40 patients underwent laparotomy perforation repair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t the same period,the amount of bleeding,operation time,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amount of bleeding in the laparoscopic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1),the exhaust time of laparoscopic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1),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laparoscopic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 of the laparoscopic group (5.0%)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in treatment of peptic ulcer perforation compared with laparotomy can reduce the amount of bleeding,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incidence,shorten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promote postoperative recovery,and it is worthy of extensiv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Peptic ulcer perforation;Laparoscopy;laparotomy;Complication
消化性溃疡穿孔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多需要紧急处理[1]。急诊手术以传统开腹修补术为主,但具有创伤大、病情恢复慢、术后并发症较多等缺点[2]。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在腹部外科的广泛应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3]。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与开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疗效,从而为消化性溃疡穿孔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指导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行腹腔镜穿孔修补术的患者40例为腹腔镜组,除外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穿孔时间>24 h及胃出口梗阻合并穿孔者。年龄 26~68 岁,平均(43.67±9.82)岁;穿孔部位:胃小弯14例、胃窦前壁2例、十二指肠球部前壁24例。穿孔直径:<0.5 cm 32例,0.5~1 cm 6例、>1 cm 2例。立位腹部平片显示膈下游离气体32例、5例通过术前腹腔穿刺确诊。另选择同期在本院行开腹子穿孔修补术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年龄 24~66 岁,平均(45.11±7.53)岁;穿孔部位:胃小弯12例、胃窦前壁3例、十二指肠球部前壁25例。穿孔直径:<0.5 cm 31例、0.5~1 cm 6例、>1 cm 3例。立位腹部平片显示膈下游离气体33例、4例通过术前腹腔穿刺确诊。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手术方法
1.2.1 对照组 行开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选择上腹部正中或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用丝线缝合关闭穿孔,然后用附近网膜覆盖。
1.2.2 腹腔镜组 患者取头高脚低位,在脐上缘行10 mm弧形切口,建立CO2气腹,压力12~14 mm Hg;直视下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5 cm,左锁骨中线平脐水平处各放置5 、10 mm Trocar入腹。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直接用3-0带针可吸收线行“8”字或间断缝合1~3针。胃溃疡穿孔:首先排除溃疡恶变,穿孔较大或穿孔周围组织水肿明显者,将大网膜填塞入孔后结扎缝线或加用医用胶喷涂,检查修补无渗漏后用温盐水彻底冲洗腹腔并引流。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膈下脓肿、切口疝、粘连性肠梗阻)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手术指标的比较
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快、住院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手术指标的比较(x±s)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腹腔镜组术后无一例出现粘连性肠梗阻、切口感染、切口疝,对照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3例,经加强抗感染治疗后好转,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dylw.NEt) 专业提供专业论文写作和发表教育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χ2=11.637,*P<0.05
3 讨论
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常用的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治疗、开腹胃大部切除术、迷走神经切断术、穿孔修补术等[4]。非手术治疗仅适用于空腹穿孔,腹腔积液较少,症状轻的患者。传统的开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虽然效果稳定,但手术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多,肠功能恢复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逐步开展起来。腹腔镜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适应证与开腹修补手术基本相同,包括:①血流动力学稳定:②穿孔时间<36 h;③老年合并主要脏器功能不全不宜行胃大部分切除术:④无上腹部手术史;⑤无合并出血、幽门梗阻、可疑恶变等[5]。且对于症状不典型病例,腹腔镜既可探查明确诊断,又能治疗,减小手术创伤。
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切口小,仅1~2 cm的孔洞,术后患者不会为切口疼痛而降低生活质量。另外,腹腔镜探查对腹腔干扰小,减少了术后肠粘连、肠梗阻的发生,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恢复,且腹腔镜在直视下用带冲洗的吸引器对腹腔进行清洗,比开腹手术清洗更彻底,术后腹壁切口感染、裂开、肠间隙脓肿等并发症明显减少,也使术后抗生素的应用明显减少[6-7]。术中游离大网膜或肝圆韧带用电凝刀切割可减少出血。本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2.9±1.7)ml,术后排气时间为(31.1±3.4)h、住院时间为(3.6±0.9)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何瑞龙等[8]报道的观点是相符的,进一步证实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表2显示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开腹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3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分析原因可能与术中冲洗不干净、术后抗感染强度不够有关[9]。王先国[10]对比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与开腹手术两种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A组(腹腔镜)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B组(开腹组)发生腹腔脓肿2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而A组(腹腔镜)无一例中转开腹,进一步证实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开腹手术。
另外,我们认为,切口的选择及缝合技术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对主操作孔的选择十二指肠穿孔以剑突下更有利于缝合,而胃窦及胃体穿孔以左锁骨中线处更有利于缝合[11]。右操作孔位于右腋前线平脐或略偏下,有利手术操作,且术后在右穿刺孔放置引流管后患者痛苦少,引流通畅。另一方面,关于缝合技术方面,缝合时应直接用3-0带针可吸收线行“8”字或间断缝合1~3针,以穿孔的胃或十二指肠长轴方向缝合,切不可缝到穿孔对面组织,打结时注意力度,组织贴紧,收紧缝线即可。如溃疡较大,缝合打结困难,可缝[( dylw.NEt) 专业提供专业论文写作和发表教育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合2~3针,取游离的大网膜覆盖穿孔处,逐一收线打结固定,必要时使用生物医用胶粘堵。缝合后反复检查,证实确切修补成功,则再进行彻底冲洗引流[12]。
综上所述,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与开腹手术比较,其具有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永淳,余剑波.腹腔镜与开腹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疗效的比较研究[J].微创医学,2010,5(6):572-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