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20:1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畜牧案例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加强动物科学类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2.1加强新生入学诚信教育,建立学生诚信档案
重视新生入学诚信教育,并将诚信教育作为入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新生手册中增加学术诚信和科研诚信等条例,对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不诚实行为做出详细的处罚规定。注重加强新生入学诚信思想教育,通过开展诚信教育宣讲活动、畜牧业企业精英专题讲座、观看诚信教育纪录片等多种活动在学生中大力宣扬诚信教育。南开大学在2013级研究生入学时,新生会领到一份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的材料,新生阅读后,要签署一份学术诚信承诺书,针对不作假、不抄袭、遵守学术道德等多项道德规定做出承诺,这份承诺书将直接由学校永久保留。在新生入学时提出警示,学术诚信是严肃认真的事情,对学生将来参与企业发展、科学研究时起到鞭策作用。因此将诚信教育作为动物科学类新生入学教育的重点内容,不仅强调了学术道德方面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告诫学生要诚信生产,诚信做人。从入学开始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引起学生对诚信品质的高度重视。将学生不讲诚信的行为,或是诚信楷模行为记录在档案里,进行相应的教育惩罚或表彰,鞭策并激励学生坚守诚信。同时,学生诚信档案直接作为学生评奖评优最直接的评价依据。学生诚信档案也能激励他们将诚信的优良品质从学校延伸到工作及生活中,让学生因诚信而受益终身。
2.2思想政治、专业教育与诚信教育有机结合,多维度开展诚信教育
抓住现行大学生学习阶段的特殊性,开展适合学生学习、科研和生活实际的思想道德教育,明确科学道德的定义、范畴,向学生普及畜牧安全生产、知识产权教育,提醒学生在学习、科研中如何做到坚守科研道德,并告知学生哪些行为属于触犯科学诚信的行为。动物科学类专业学生诚信思想教育,把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并且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紧密联系现实社会生活、企业安全生产,联系学生对诚信的现实想法和生活实际,结合诚信履行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教学,力争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道理讲透,使学生理解。除此之外,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专业课的渗透作用和启发效果开展学术诚信教育,使学术诚信教育与政治理论课、专业课相互交融,同时将诚信法制意识教育作为学生的选修科目,帮助学生建立诚信法律法规意识。充分利用“两课”作为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增加和渗透诚信教育内容。既要使教育内容不失我国传统诚信的优秀元素,还要代表时代特征,使诚信更加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在讲授过程中,避免单纯的知识灌输,以召开讲座、座谈会的形式,通过明德楷模、案例警示等多种方式,结合诚信理论教学向学生系统灌输诚信道德知识。重视学生诚信的引导,加大诚信宣传,发挥舆论导向,通过校内媒体如校内电台广播、饭堂电视视频宣传、校园网络、宣传栏等方式多维度渲染诚信的教育气氛,促使学生自觉做到诚实守信。
2.3将诚信作为学生评奖评优的重要考核标准
评奖评优是加强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事关学生的切身利益。它与学生年度综合素质测评紧密结合,既可以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为学校、家长、社会提供评价学生在校发展和综合素质发展现状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目前对学生的诚信考核缺乏规范化、程序化、可操作化的评价指标,评价往往会带有浓厚的主观意识。但也有部分高校尝试制定专门的学生诚信考核评价制度,不过具体操作性、针对性不强,实施起来比较麻烦。评奖评优要对学生德育进行评分,进一步完善学院评奖评优的细则,取消把学术论文作为最重要的硬性指标,避免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素养尤为重要。动物科学学院2014年制定了《动物科学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暂行办法》,针对诚实守信提出了要求,其中评选基本条件的第三条:诚实守信,品学兼优;并规定若经查实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隐瞒事实或有虚假内容的不予以申请。但是文件没有针对诚实守信列出详细的考核指标。是否将助学贷款信用记录、学费缴纳、奖惩情况、人际交往、日常生活、科研态度等方面直接纳入诚信考核指标,再设计具体的评分细则。评奖评优将科研论文的发表作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优秀得奖等级最重要的是看论文点数。在评奖评优等优秀考核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有关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力度的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严格详细的诚信奖惩机制,及时公开表扬、奖励遵守诚信规范等诚信表现良好的学生;同时通过取消申请助学贷款的资格、撤销干部职务、取消评奖评优资格等方式,公开公正批评、处罚违反诚信的学生,绝不姑息恶劣行为,督促学生坚守诚信。
2.4充分发扬学生导师的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作用
目前来看,动物科学学院学生群体都是80后、90后独生子女,个人修养不成熟放松自身要求,一定程度上表现自我,个性化强,思想活跃。某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机取巧,不尊重科学,肆意妄为。部分学生在实验实习过程中,随意改动实验或调查数据,有学者调查显示学生在遇到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期有差别时,大部分学生会选择重做实验或分析数据错误原因,并反复做实验。但是也有少部分学生由于懒惰不愿意费时费力进行重复实验或多次调查,会选择满足实验预期结果要求的数据,私自舍弃不符合要求的数据,甚至修改实验数据。更有个别学生不愿费时费力搞调查,做实验,为了能顺利毕业,又限于毕业时间、经费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只好选择篡改或编造数据。动物科学类学生在培养过程中采用“导师制”。“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导师要发挥育人功能,在学生指导过程中,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学术诚信道德教育。加强对导师学术道德的考核,建立学生问责制度,学生出现学术问题,导师负连带责任。在导师遴选环节中,加入严格的学术诚信考核标准,要求导师必须思想道德、科研学术诚信素质优良。对于口碑不好,存在诚信问题的人,经费再多也不能评聘为导师。导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承担育人的主体,导师要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作为学生践行诚信的榜样。因此,建立学生导师问责制,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作为学生践行诚信的榜样。同时明确导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职责,可以通过建立导师诚信育人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学生导师带领学生进行认真诚实的科学研究的同时,开展多项实践活动,将德育特别是诚信教育得到具体的塑造。导师帮助学生养成诚实的科学研究素养,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保持健康积极的就业心理状态,有效地促进了优良教风和学风建设。除此之外,导师帮助学生养成诚实的科学研究素养,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保持健康积极的就业心理状态。有利于帮助研究生端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分析个人现实和职业现实,正确对待就业和择业的区别,才能坦然的面对就业困难。
(一)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反映了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构建应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大部分中职生是由于中考成绩不理想而就读中职学校,他们进入中职学校后,难以适应新的环境,缺乏学习主动性,如果学校仍按照传统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就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将学科体系中适度够用的知识与工作过程相结合,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要求,我们深入养殖企业,对职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针对畜牧兽医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与行业专家共同研讨,分析职业岗位的意义,确定职业岗位中应具有结构完整的典型工作过程,从而确定工作任务,并将其归类为8个行动领域、22个学习领域,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为综合素质课、技能平台课、技术课和拓展课。其中,猪病防治是技术课的核心学习领域之一,是由动物科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病学、动物外产科学和中毒学等传统学科有关猪疾病部分内容进行改革和整合后形成的一门全新的学习领域课程。该课程按照养猪生产过程中必须掌握的猪病防治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来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完善课程成绩评价。学生通过猪病防治课程的学习,不断提高其职业素养,如猪病预防、诊断、治疗、保健等职业岗位能力,为我国养猪业保驾护航。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设计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是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基础。猪病防治课程改革应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各种规模猪场、动物医院和兽药技术服务等工作岗位的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猪病防治岗位的工作过程、技术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来设计猪病防治课程学科体系内容,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确定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第一,深入养猪企业,对岗位人才需求进行广泛调研,并在此基础上由养猪企业的猪病专家、管理人员与教师共同研讨,最后确定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方案,按照生产流程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第二,以岗位需求为导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依据,根据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标准来确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关健技术和综合技能,将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内容归纳为5个项目(猪场预防保健技术、哺乳仔猪疾病防控技术、保育猪疾病防控技术、育肥猪疾病防控技术、种猪生产疾病防控技术)和14个能力目标。
第三,从学生长远发展来看,教师应拓展教学内容,及时将猪病防治的新知识、新技术补充到课堂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实用性和创新性。
第四,根据职业岗位需求,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人才培养理念,树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念,把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注重学生猪病防治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训环境,强化实践教学
根据“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将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实训场所,如猪病诊疗实训室、动物医院、校内实场和校外养猪企业等场所建成“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训环境,强化实践教学,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做合一的培养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养。
第一,猪病诊疗实训室,包括猪病诊断室和猪病治疗室。猪病诊疗实训室内病理标本充足,诊断仪器先进、治疗设施完善,能完成常见病毒性、细菌性等猪病的实验诊断,能满足猪病防治课程实验实习的需要,还对校外养猪企业开展常见猪病病原的检测与诊断。
第二,动物医院为周边养殖场开展常见猪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断、治疗业务,并充分利用门诊猪病病例开展现场教学活动,为学生学病的诊断、检测和治疗等知识技能提供了与兽医诊疗机构一样的工作环境,有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
第三,校内实场为猪病防治课程的猪场消毒、猪疫苗免疫接种、猪药物保健预防及驱虫实训实习提供了真实的场所,使学生在真实的实训实习情景中培养其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第四,校外养猪企业,即进行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校外养猪企业基本满足了学生参观实习和顶岗实习的需求。学校先后与广西畜牧研究所猪场等10多个养猪场签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协议,协议规定学生在猪场顶岗实习的过程中,由猪场和学校共同管理,学生可以将猪病防治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专业技能。在服务于养猪企业的同时,学生的猪病防治技能也得到迅速提高,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有机融合。
(四)创新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猪病防治课程是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核心课程,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难以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和猪病防治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创新和优化该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是案例教学法。它是指在猪病防治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包括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和案例分析式教学法。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是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典型的病例为先导,提出问题,先让学生在具体的病例情境中主动参与分析、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提出初步的诊断意见、诊查思路和防治措施,最后,教师进行常规讲解。案例分析式教学法就是在一个猪病讲授结束后,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的猪病临床案例,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得出初步 诊断结论,分析诊断依据以及所须的进一步检查,然后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最后由教师点评和总结。
二是现场病例教学法。它是充分利用动物医院或猪病诊疗实训室接诊病例,根椐临诊情况把接触到的典型病例进行现场教学。首先,组织学生对病例展开讨论,并针对疾病发病原因、症状表现、病理变化、诊断依据和防治措施等问题发表个人观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原则,要让学生成为现场病例教学的主角。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评,达到复习巩固、加深理解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多媒体教学法。它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综合文本、图片、视频、声音等素材于一体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把平时拍摄的猪病症状和病变彩色图片、视频,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制作成直观、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讲解和归纳,以加强学生对猪病症状的理解度和接受度,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的知识信息量,适应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学习。
(五)完善学生课程成绩评价制度
学生课程成绩评价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制定合理的课程考核办法也是猪病防治课程改革内容之一。学校教学改革前,学生的课程成绩评价主要分布是期末理论知识考试占60%;平时成绩占40%,即考勤占10%、实验占10%、课堂提问占10%、作业占10%,这种课程成绩评价存在着诸多弊端,不利于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猪病防治是一门应用型和实践型的课程,实施教学改革后,学校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成绩评价体系,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和猪病诊疗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知识技能应用能力的评价。因此,教学改革后的课程成绩评价分布是期末理论知识考试占40%,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和简答题;学习过程考核占30%,包括课堂考勤、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实验报告、病例分析报告;职业能力考核占30%,这项考核根据现场教学过程、实验实习操作过程和猪病例诊疗过程中学生表现及团队合作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分。实践证明,新的课程成绩评价制度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既能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
二、猪病防治课程改革实施的成效
由以上对猪病防治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的研究与实践分析可知,课程改革后,在教师和学生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第一,课程改革使教师的教学目的更明确,课程教学资源更充足、教师的教学方法更灵活多样,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很大提高,对学生考核方法更趋合理化。课程改革主持人主编并出版了《中职畜牧兽医职业技能训练教程》和《中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习题集》,发表了《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猪病防治”教学中的应用》等3篇论文。
第二,课程改革制订的猪病防治课程标准、教学方法、课程成绩评价制度等在畜牧兽医专业试验班学生中试用,调查结果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更明确,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学生对猪病防治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满意率为93.2%。通过猪病防治课程的教学改革,学生的猪病诊断和防治技能有了明显提高,有效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学生参加中级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等职业资格考试的合格率达95.2%,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第三,猪病防治的课程改革后,最终集成了中职猪病防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习题集、授课教案、授课计划、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创建了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真正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有机结合,其教学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对同类专业课程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总之,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广西水产畜牧学校猪病防治课程经过近四年的改革与实践,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实训环境的创建、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学生课程成绩评价制度的完善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细致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随着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猪病防治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猪病防治课程教学改革仍存在许多问题,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不够紧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场所建设滞后等问题都有待今后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进一步探讨与完善。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职院校;过程化;考试模式;研究;实践
考试是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学校教学过程中也必须要采取考试的模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掌握和了解,这对于教学活动主体以及行为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特别是在我国高职院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如何科学的让学生们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也是目前高校重点关注的内容。
1我国高职院校考试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教育考试受到应试教育和实践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沿用了传统的考试模式来进行学生成绩的考评,而这样的考试模式也使学生们对考试的目的认识不够充分、考试的内容过于片面、形式过于单一以及过于重视理论的考试而忽视了实践,因此,这样的考试形式也不适于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特别是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对于专业技能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如何培养具有高素质、实践能力强的人才也是现如今高职院校考试改革中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当前教育环境下,考试模式的改革也会面临一定的困难。
2采用“过程化”考核对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影响
我国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目前已经普遍采用了“过程化”的考核模式,这样的考核模式相比传统的应试考试也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上也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以往传统的应试考试中过于重视期末总结性的成绩,而检测学生们学习的质量也都在期末考试中,这样也就形成了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的现象,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难以真正的投入,而采用了“过程化”的考核模式后,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也相应有所提高,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好的发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从而能够自主性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因此也可以看出采用这样的考核模式也是提高学生们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3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实践
3.1确定符合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考试内容
畜牧兽医专业考试改革的重点需要扩大考试的范围,并且考试的内容不要仅仅放在对课本的考核中,需要更多的将生产时间与理论课程结合在一起。同时授课的内容也不要重复式的讲解,应该更加注重学生们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这样在进行考核后也可以更好的反映出学生们对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而学生们在遇到问题时的分析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也是考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独立思考,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这样也才符合考试改革的基本要求。
3.2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考试模式
采用新的考核模式后,课堂教学的内容也需要进行调整,其中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几个模块每个模块中的不同内容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考核。而在对每个模块内容进行考核结束后,考核也可以进行相应的评定。同时考核要贯穿到学生们学习的全部过程,其中理论知识、生产实践等依然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可以相应的采取闭卷的考核方式。特别要注意的是,实践考核中在实验室现场需要采取随机抽题的方式,并且学生们的考试操作也要加入到考核的范围内,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形成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将素质教育观念内化与考试的思想理念。
4考试形式要更加多样化
4.1闭卷考试内容的改革
为了更好的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技术以及新的创新思维,考试内容的改革也是主要方向,在改革过程中考试的内容不仅要限制于教材和课堂的教学内容,还要更加灵活的设置一些新的具有新式思维的考试内容,从而能够让学生们积极的进行思考,以便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路。
4.2加强实践能力考核
考试的改革对于实践能力也要更加注重,学生在参与考试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实践的考核来更好的认识到学习的内容,并且会将学习的内容积极主动的应用到实践当中。考核时也可以为学生们设置现场评分的机制,让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更加积极的去面对未来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学习的主动性。
4.3设立灵活的考试形式
变单一的闭卷考试为闭卷、开卷、半开卷并存变单一的笔试为笔试、口试、操作和论文并行。实际上开卷与闭卷都是学生利用信息的一种方式,不同的是闭卷只是利用大脑中存储的信息,开卷是利用大脑内部存储的和外部存储器中的信息,从这个角度看,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
4.4设立全程的考核时间
应改变以往课程一次性考试的做法,采用全程性考核。比如某考试科目平时分数占40分,可以酌情再增加,这样可以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敦促和考核。平时的考核可采用课堂提问、作业、案例分析、讨论发言、实验报告及基于不同课程特点所设计的专题性研究等等。
5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实践的体会
5.1教学管理制度对考试模式改革要予以支持
“过程化”考核的采用,必然要求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配套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应该主动适应考试改革需要,出台相关政策,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健康发展,这样才能取得考试改革的成功。
5.2“过程化”考核能促进教学方式转变
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采用符合教学内容特点的新教学方法。教师灵活采用课堂讨论、现场教学、实物教学、案例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体现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5.3考试模式改革对授课教师提出新要求
考试模式改革要通过教师去实施完成,首先在改革过程中要经常开展教师团队集体学习、研究讨论活动,使教师认识到考试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组织教师就考试改革问题展开讨论,提高认识,积极营造考试改革的氛围,加强优秀教师团队建设。其次,教师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改革;认真研究教学规律,研究课程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以确保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5.4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于考试的导向作用,增强平时考核力度,重视了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不松懈,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学习质量,体现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特色,这有利于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目标的实现。
作者:王若绮 单位:吉林工程职业学院
一、组织“助推”行动
今年是实施“强基础、抓规范、促提高”三年行动方案的第二年,今年的重点工作是开展“助推”行动,突出抓好制定协检员考核工作方案、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完善动物防疫监督工作规范、制定重大违章案件审查制度、规范档案管理、制定动物防疫执法人员培训方案、集中开展动物防疫条件行政许可和动物诊疗行政许可活动、完善动物防疫监管分片包干和岗位责任制、定期组织辖区内执法人员对与动物防疫活动有关的场所督查等十项工作。各地要以建设“一流执法队伍、一流执法装备、一流执法水平”为目标,以“监督零距离、管理零空档、查处零差错、服务零投诉”为标准,全力提升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水平。
二、加强检疫监督工作规范化建设
(一)规范动物检疫行为。要严格按照《动物检疫管理办法》要求开展检疫工作,对出栏动物要严格到场、到户或到指定地点实施检疫。要严格查验养殖档案,检查牲畜耳标佩戴情况,检查动物健康状况,严禁应免而未免动物和染疫动物出栏、出场(户),必要时,要进行实验室检测。要规范屠宰检疫操作,切实做到全流程检疫和同步检疫。要坚决杜绝“隔山开证”、“大头小尾”、只收费不检疫以及检疫证明填写不规范等违规违纪行为。
(二)规范动物防疫条件审核行为。按照农业部《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办法》规定,规范动物防疫条件审查行为,对养殖场(养殖小区)、屠宰加工场所、隔离场和无害化处理场所严格按条件进行审核。对提出申请的相关场所要派专人到现场,严格审查选址、布局、人员、设施设备以及制度等各方面情况,符合条件的场所方可发放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三)推广“动物屠宰检疫示范点”建设。全市要积极推广“动物屠宰检疫示范点”建设,每个县(市、区)6月底前必须有2-3示范点建成并正常运转,“示范点”要按照屠宰规模、屠宰流程合理配置检疫员数,屠宰场内要设立与检疫有关的“三室”:即检疫办公室、检疫员休息室和检疫实验室,并配备检疫工作所需设施设备,不达条件,在星级屠宰场评比中实行一票否决制。
三、开展“兽药经营规范年”活动
今年农业部正式实施《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各地要加强宣传,积极做好GSP试点与正式实施GSP的衔接工作。对新设立兽药经营企业按照兽药GSP所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从严审批。对兽药GSP试点证书于去年底到期的企业,要求其今年底必须要通过GSP验收。对兽药GSP试点证书于2012年到期的企业,要督促其于2012年3月1日前通过GSP验收。要借兽药GSP实施的契机,创新监管方式,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对兽药生产、经营、使用实行全程监管。对不具备条件的兽药经营企业要引导其调整企业发展方向,走联合、重组或转行等道路。力争通过兽药GSP制度的正式实施,再淘汰一部分不符合兽药GSP标准的零售企业,有效调整兽药经营业结构。
四、继续深化生鲜乳、兽药、饲料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为巩固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成果,推动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今年继续以风险高、隐患大的畜禽投入品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生鲜乳、兽药、饲料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生鲜乳专项整治重点是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知识宣传和检测技术推广,加强规模养殖企业监管,组织开展生鲜乳中违禁添加物专项检测和月度抽检,坚决取缔无证收购站和流动收购站(点),严厉打击违规添加三聚氰胺及其它非法添加物的行为。兽药专项整治重点是实施兽药GMP企业动态巡查制度,市级每半年对生产企业巡查一次,县级每季度对生产企业巡查一遍,通过加强规模养殖场的综合服务工作,推行兽药使用制度,同时加大兽药监督和畜禽产品兽药残留监控抽检力度,针对重点地区、重点环节、重点品种,加大整治力度,严厉打击非法企业、非法产品及禁用药品的生产、经营、使用等违法违规行为。饲料专项整治重点是开展饲料法规标准宣传和办案规程培训,坚决取缔“三无”饲料生产企业,强化饲料经营市场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在饲料原料和产品中添加“瘦肉精”、莱克多巴胺、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严厉打击养殖过程中使用违禁药物的行为。
五、确保供沪、供粤畜产品质量安全
今年世博会和亚运会将在上海和广州举办,为确保我市入沪和供粤的畜禽及其产品的质量安全,要加强企业所在地防疫责任落实,层层签订责任状,全面建立供沪供粤畜产品生产企业登记备案、驻场监管、定期检测、同步检疫、凭证运输等监管制度。对供沪和供粤产品,要做到6个100%,即:供应基地“一对一”监管100%、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查率100%、畜禽产地检疫率100%、畜禽屠宰检疫率100%、瘦肉精等违禁兽药抽检率100%、染疫或病害动物及产品无害化处理率100%。
六、组织三项评比活动
(一)组织开展动物卫生监督及兽药饲料执法案卷评查活动。动物卫生监督及兽药饲料执法案卷评查活动是对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实际办案能力和执法水平的检验和总结,各地要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要通过案卷评比活动,对已经办结的案件开展一次“回头看”,认真总结,查找不足和差距,不断提高规范办案的能力和水平。按照省统一布置,参比案卷为去年1月1日至去年12月31日期间按照一般程序实施并已办结结案的动物卫生监督及兽药、饲料行政处罚案卷,每个县(市、区)按照动物卫生监督类、兽药类、饲料类三种类型各推荐2个不同种类的案卷上报市所,经市所初评后,将优秀案例选送参加省所评比。
(二)组织开展全省十佳动物防疫监督员和十佳动物检疫员评选活动。全省“双十佳”评选工作是今年省、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各县(市、区)务必要予以高度重视,加强宣传,尽快将评选通知下发到基层,动员并指导符合条件的人员积极申报,营造全系统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评选工作坚持面向县级以下基层工作人员,重点向长期在工作环境差、条件艰苦的地方努力工作、默默奉献的同志倾斜。在推荐评选中,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规定程序选拔推荐。要坚持评选条件,以政治表现、工作业绩和贡献大小作为衡量标准,好中选优,推荐人员要有突出感人的事迹,确保先进性、典型性和代表性。对于获得荣誉称号的同志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
随着现代畜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自动化发展,需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过硬,创新实践能力强以及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而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动手实践能力、自学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依据河南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结合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实践,就高职高专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畜牧兽医人才作初步的探索。
1 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现状
从事畜牧兽医的工作人员待遇不高,工作地点偏远,条件艰苦,工作环境较差等,从而导致畜牧兽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不愿下到基层工作,即便到畜牧生产一线的高职高专毕业生,由于操作技能与实践能力不强,需要很长的时间来适应专业工作岗位。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同时又拥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非常稀缺,大大妨碍了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我国当前畜牧业的发展趋势,急需既懂畜牧业生产技术又懂生产管理,具备较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
2 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高职院校要与社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紧密结合起来,开展畜牧兽医专业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一要,结合当前高职院校本专业的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优化本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考核措施等,二要,突出特色,做好人才规格的定位,使本专业毕业生具有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动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够很好地完成满足畜牧业生产实践工作。
3 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3.1 培养目标定位的改革
根据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当前畜牧兽医专业的行业特点,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适应社会畜牧业发展需要,掌握动物养殖和疾病防治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很好地完成养殖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及服务。
3.2 授课方式的改革
改变先前的以课堂讲授、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的参与进来,要求学生动手查资料,相互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利用幻灯片、录像、动画等多种手段,并与案例示范、现场模拟、项目化教学等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消化的效率。
3.3 专业教师职能的转变
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师不仅要加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行业前沿知识的学习,还要把握和创造各种机会,加强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便出色的完成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
3.4 课程体系的改革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把畜牧业生产实际和工作岗位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以应用和能力培养为核心,准确把握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比如,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和宠物的疫病防治和训导。
3.5 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闭卷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课程效果的重要指标,为了适应新形势下考核标准的需要,一门课程的总成绩可以分为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各占50%,理论成绩包括课堂的考勤、提问、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等,实践成绩包括实践课的考勤、表现、实践报告和实践课成绩等,课程实践成绩以采用现场操作为主,附以口述的方式进行考核评定。
4 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4.1 成立专业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
聘请校外教授、专家,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能工巧匠,本专业的优秀教师代表等成立专业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目的是:依据企业需求论证人才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岗位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规划;加强和协助院内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专业技术岗位能力训练;为教学改革指明方向,为学生讲授本专业最新知识的研究进展,开拓学生的视野;对毕业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4.2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加大了畜牧兽医专业的投入力度,已建成饲料分析检测与电脑配方实验室,模拟企业现场操作规程,能够完成学生实训和考核工作。现已投资建立了周口市动物防疫与检疫中心、兽医院、规模化的现代养猪场、养羊场和养鸡场等。
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加强与省内外多家相关专业大、中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与一些条件成熟的畜牧兽医企业签署校外实`教学基地协议,为学生的校外实训搭建平台。逐步建立了高职院校与企业“互惠、互利、互动”的产学研运行机制,形成高职院校、企业、学生共赢的局面。
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可利用寒、暑假和第六学期的时间相对集中到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饲料的配方、生产、销售,动物的疫病防治、饲养管理等岗位进行实践,实现学习和生产实际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进入提前职业角色,熟识将来的就业工作岗位,除了学习从事本专业领域职业岗位必备的基本能力和技能,还要现代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手段,锻炼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与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社会和企业有充分的了解和适应,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畜牧兽医行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工作岗位。
4.3 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畜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良好的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要紧密结合社会市场的人才需求,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一是,出台奖励、激励政策,大力支持本校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提高学历、学位和学识;二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造各种机会,为本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顶岗锻炼等提供便利,定期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饲料加工、兽药生产、养殖等相关企业进行每年不少于一个月的实践锻炼。目的是提高教师的生产实践、技能操作能力,加强新知识和企业文化的学习,为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4.4 实行“4.5+1.5”教学模式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实行的是“4.5+1.5”教学模式。前四个学期和到第五个学期的11月中旬,学生参加院内的课堂教学和院内外的实习基地实训,完成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践实习课程的学习任务。第五学期11月中旬,学生参加学院召开的人才招聘会之后,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针对具体岗位技术能力的要求,将岗位实训分成饲料配方与检测、动物的饲养管理、动物疫病防治等方向,在企业的相对应的岗位进行实训实习,由带队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以产学结合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岗位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也在实训中根据具体要求来完成。
4.5 加强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
定期聘请相关专家、教授来学院讲授教学改革的经验与方法,并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增加教学内容,加大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以专业方向为单位,引导和支持畜牧兽医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科研立项工作。科研立项要改变传统的单纯的理论研究向,转变为生产实践服务,突出应用性、实用性,为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星.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完善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2009(5):117-119.
[2]徐小琴,孟婷.高职动物医学专业校企合作“三赢模式”实践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5):52-54.
[3]邓华学,张传师.推行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的几项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1(7):289-290.
髙等院校本科毕业论文是人才培养方案实践 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 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 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 作和进行相关技能的基本训练,是完成学位认定的 必需环节[1]。近年来,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科 毕业论文的质量普遍呈下降趋势,毕业论文的实施 和审核难以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行业和企业也难以通过毕业论文的内容和水平,进行人才的 选择和评价,进而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降低了专 业的社会影响力。因此,需要对影响毕业论文质量 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对 策,以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水平,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毕业论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分析,调查和走访动物药学专业毕业生,召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座谈 会等方法对毕业论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 了分析和总结。
1.1毕业论文选题多样化不足对毕业论文的选
题类型进行调查,90%的毕业论文均为实验性类 型,针对某一问题开展设计实验条件,开展实验研 究,研究内容多为基础性研究,而调查报告、实践研 究、案例分析等类型的毕业论文只占10%[2_3]。从课 题来源看,指导教师科研方向和科研课题选题占 91%,来自生产实践的课题为7%,自选课题仅占 2%,课题来源、类型相对单一影响了学生自主进行毕业论文试验研究的积极性。调查表明,学生主观 上希望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试 验工作,并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能有更大的自主 性,但是由于知识背景、实践经历和创新思维培养 上还有诸多的不足,很多学生对自主选题感到困 惑,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题目有实践意义和科学价 值。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时间短,对学 生的引导不足也是影响学生选题质量的一个重要 影响因素。
1.2毕业论文执行过程中外界环境干扰毕业论
文和毕业实习开始的时间为第7学期中旬和第8 学期,在这段时间内,学生面临着研究生考试、公务 员考试和兽医资格证考试等一系列关系到毕业后 进一步发展方向选择的重要考试内容,学生很难把 精力集中到毕业论文的设计、实施和撰写上来。尤 其是部分毕业论文的依托单位为企业,学生进人企 业后,更多的是进行岗前的培训为毕业后的就业做 准备,而开展毕业论文实验所需的投人时间、精力 和条件在实习期间也难以得到企业的支持。学生即 使在主观上希望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投人来完成毕 业论文,但考试准备、面试奔波、参加招聘会和进行 岗前培训等客观存在面前,使得学生在就业和发展 的巨大压力下自觉不自觉地放弃了深入开展毕业 论文研究工作的主动性,导致毕业论文的工作量、 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与学校的预期相差较大,因此 毕业论文的质量下降也是在所难免。
1.3毕业论文评价过于宽泛毕业论文是反映学 生对学习知识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是授予学位的 一个重要条件,然而在对毕业论文进行评价时,很少 或没有学生因为毕业论文质量和水平在答辩时没 有获得答辩委员会的认可,而失去获得学位的资格, 因此造成学生越来越忽视毕业论文的重要性。通过 近5年的毕业论文完成情况调查数据表明w],毕业论文答辩首次通过率高达99.5%。而毕业论文成 绩的核定也远高于学校的预期设定,优良率高达 87%。这些数据表明,在进行毕业论文的水平和质 量的评价上,评价的标准虽然很严格,但评委进行 考核时评价的尺度较为宽泛,优秀、良好、中等、及 格和不及格等评价指标界限的执行过于模糊,导致 成绩分布不能体现为正态分布,峰值偏向于高分, 不能够体现出考核的目的和意义。
1.4毕业论文作用趋于功利在很多学生的概念 中,进行毕业论文研究与实验课、理论课没什么区 别,都是在本科4年学习生涯中的一个被动的考核 环节,通过就是目标,对做什么内容,选择什么类型 题目,并没有更多的思考,更谈不上有目的、有计划 地进行自主研究。部分学生由于面临找工作等问 题,常常要求指导教师不要给较大工作量的题目, 只要能够通过答辩就行了。有的学生则认为,毕业 论文的选题和他工作关联性小,用不上,不愿意承 担毕业论文研究实验工作。由于带有功利性的选题 目的,将毕业论文作为本科高等教育一个综合性的 培养,在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 环节的效用性打了折扣。
2解决问题的对策
2.1以个性选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个性化教育
突出对个人意愿的尊重,提供更具有选择性的教育 环境,在培养目标上更侧重于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个性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开展毕业论文研 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创 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 技能的同时,能够自主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设 计、开展、分析和数据处理工作,提升观察、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选题方面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研究方向,为 个性化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动物药学专业的学生 选题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①临床药学方面:药物 治疗效果的连续监测、进行处方分析、关注药品可 能的不良反应、药物配伍后相互作用等研究;②制 剂研究:优化制剂处方,摸索含量的测定,优化制剂 工艺参数,对中药的使用和开发进行基础性研究 等;③其他方面:宠物疾病的诊疗与用药分析、动物 组织病理切片及观察,动物中毒生理应激反应等。
在选题类型方面要允许学生除进行试验研究 性论文外,还可以选择工艺设计、调查报告、诊断分 析等多种论文形式,只要能够满足论文的科学性、 创新性和工作量,形式不要限制过严。
2.2以校企合作提高课题的效用性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一个重要的措施是进行校企合作,在经过 3年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后,在第7学 期和第8学期与企业紧密结合开展实践能力训练, 第8学期既是学生与企业开展密切联系的时期,也 是开始本科毕业论文研究工作的时期,而对于部分 执行“3+1”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而言,最后一年 的实践学生都将在企业进行培训,该种模式必将与 毕业论文产生冲突。在这种形式下,要积极利用学 生在企业进行实习的机会,与生产全面展开接触, 在生产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去解决问题。有的 企业配备了毕业实习指导教师,借助企业和学校的 设备和技术力量进行技术攻关和市场调研,实现以 企业为主导,企业、学生和学校三方共同设定毕业 论文选题,在完成企业培训任务的同时,实施毕业 论文的研究和调查工作,在返校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时,邀请企业指导教师参加答辩环节,对其成果进 行评述,根据成果内容决定是否采纳并实施。通过 该种方式增强了毕业论文的效用性,与生产实践紧 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毕业论文的成果能够在工作中 得到具体应用,并为其将来在企业职场发展提供了 科技支撑。
2.3以学期延伸拓展实施的时效性毕业论文选
作者简介:王玲(1980-),女,山东泰安人,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讲师。(河南 焦作 454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理工大学教研教改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2-0122-02
应用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方法论学科,它在管理、经济、贸易、金融等许多学科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管理类专业把应用统计学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既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提供数量分析方法,又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思维和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科学决策的能力。然而,由于该课程中所用方法比较复杂,数据多,计算量大,学生学起来感觉比较繁琐和枯燥,影响了学习的效果。传统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课堂师生互动少,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应用传统教学方法讲授以后,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不佳,对统计思想缺乏感性认识,对统计实验参与度不高,应用SPSS统计软件和Excel软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不强。针对以上情况,许多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主要是采用案例教学法、比较教学法、情景教学和项目教学法等,[1-8]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网络技术和智能手机迅速发展的当今,大学生普遍能非常熟练地使用各种网络工具,以至于学习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在网络环境下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大学生对知识的获取由单向被动式接收变为双向互动式交流,获取信息与收集数据的能力逐渐增强;大学生在网上获取的信息是多元化的,自由平等和反对权威的意识逐渐增强;网上信息的多样性和庞杂性激起了大学生主动过滤和处理数据的紧迫感;微信、微博、论坛等促使大学生更热衷于在网上交流、互相学习。本文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新特点,对管理类专业的应用统计学教学包括统计思想的传递,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统计方法与SPSS统计软件、Excel软件的有效结合,以及配套采用的全过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创新,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以明显提升。
一、领会统计思想,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思维来思考问题
大多数人学习应用统计学的目的是应用,但初学者的最大困难正是学完不会用,原因是学习过程中把主要精力放在公式和计算上,忽视了对统计思想的理解。统计的真谛在于它体现的思想,在于它所提供的思维方式。正如H.G.Wells所说:“统计思维总有一天会像读与写一样成为一个有效率公民的必备能力。”学好统计的关键是掌握如何运用统计思维来思考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记住那些死的统计公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每一种统计方法之前,先把该方法的基本思想用醒目的标题给出。比如用图表和统计量看数据;用概率分布描述随机变量;用样本推断总体;分类变量对数值变量的影响;利用变量间的关系进行预测;根据过去的模式预测未来;用少数变量代表多个变量;把对象分成不同的类别;不依赖分布的检验等基本统计思想。[9]尽管这种表达不一定确切,但是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
二、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板书、多媒体课件单向灌输式的讲授,由于该课程比较抽象且枯燥乏味,学生厌学,对课程内容掌握不好,不愿上机实验导致动手操作能力也不强。针对该课程特点,结合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新特点,在理论课教学、案例分析和上机实验部分,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效果。
理论课教学部分:首先运用案例情景导入式开启一堂课。对要学习的统计方法设计一个生活化、普遍化、合理化的教学情景,给学生一个源于实际问题的案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使用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析解决该案例。以分小组形式讨论该案例5分钟,之后各小组代表说明本组讨论出的解决方案,教师予以点评,借此引出要解决此问题所用到的统计学方法。最后以多媒体课件辅以板书,带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基本理论和统计方法,方法讲完之后,要加以实际运用,解决之前小组讨论的案例。对于课上给出的案例,不能只引入,一定要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解决过程,要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所学方法确实有用,的确能解决一大类实际问题。
案例分析和上机实验部分:将理论课教学、上机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有效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根据课程自身特点,对上机时机和上机内容优化选择,在理论课教学每完成一个阶段后就立即组织一次上机实验。上机之前,提前两天给学生案例,让学生充分预习,自己上网查阅数据资料,思考解决方法。上机时首先带领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统计方法,共同讨论交流该案例的分析思路,然后由实验指导教师总结学生想到的各种解决方法,并选择最佳解决方案,实际演示如何利用Excel和SPSS软件完成数据分析,并正确解读软件输出的分析结果。演示结束后,给每组学生一个同类型的案例,由小组形式共同完成,之后小组间进行案例分析汇报,由其他小组提出意见和建议,指导教师最后点评、修改。通过案例分析和上机合作实验,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
三、SPSS统计软件和Excel软件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多种统计软件的出现为应用统计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工具。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统计相关软件主要有Excel、SAS和SPSS等。Excel虽然是一个非专业的统计学软件,其统计功能不够全面,但Excel有着强大的表处理功能、全面易用的函数功能,对于初学者易学易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指数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方差分析中大量计算工作通过Excel完成。SPSS软件是非专业统计人员的首选统计软件,操作简单,无需编程,具有方便的数据接口和灵活的功能模块组合。SPSS具有完整的数据输入、编辑、统计分析、报表、图形制作等功能。教师可以将列联表分析、二维相关、秩相关、非参数检验、非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生存分析、判别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复杂的多因素统计交由SPSS来完成。Excel软件简单易于掌握,而SPSS软件数据分析功能全面,两者有效结合,既有助于学生自我练习和上机实验,又给应用统计学教学提供了全面的软件支持。但是不管应用哪种软件,都必须给学生讲清楚统计基本思想和统计方法以及该方法的适用条件,使学生能够正确应用统计方法并能准确解读计算结果。
四、由一次性考试转变为全过程考核,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传统的考核方式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是用一次考试决定学生一门课的成绩,这只能体现学生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能考查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本课题组在教学实践中,采用更全面的考核方式,注重考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由一次性期末考试转变为全过程考核,即平时成绩占70%,期末成绩占30%,其中平时成绩由作业、课内实验、期中考试、课外实践小论文等各部分组成。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15%,平时作业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所学统计思想和方法。课内实验占总成绩的20%,通过上机合作实验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软件的能力、小组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统计思想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15%,主要考查一段时间内学生对所学统计方法的综合掌握和运用情况,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闭卷考试、上机实验或案例分析等等。课外实践小论文占总成绩的20%,一般在课程结束时以分组形式进行,主要考查学生对社会热点的洞察力、搜集资料的能力、对所学统计分析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论文写作能力等。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30%,主要考查学生对应用统计学思想、方法的综合掌握和运用情况。不必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公式,考试时可以将复杂繁琐的公式直接给出,这样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理解每一种统计方法的基本思想、适用条件,能够主动地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这种综合性的全过程考核方式,经过两学期的试用,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也能真正反映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五、结语
以上是笔者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改革和创新的几点体会。在教学中结合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新特点,既坚持传递统计思想,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又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既坚持SPSS统计软件和Excel软件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有配套的全过程考核方式,特别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和素质。但是学无止境,随着技术方法的不断改进,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也必须与时俱进,因此如何提高这门课的教学效果还有待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洋,李小龙.应用统计学的教学研究与体会[J].赤峰学院学报,
2009,25(41):180-181.
[2]周文慧,郑艳芳,张卫国.网络环境下的应用统计学教学改革研究[J].成功教育,2013,(8):18-19.
[3]杨静.项目教学法在《应用统计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内蒙古统计,2012,(2):18-19.
[4]陈树良,尹秀梅.比较教学法在应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5,7(5):116-118.
[5]娄承斌.情景教学和信息技术在高职《应用统计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4):194-195.
[6]刘海燕,龚玉荣.对《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的几点看法[J].统计教育,2003,(1):32-33.
[7]姚玉昌,滕小华,赵骞,等.有效结合SPSS统计软件,提高《生物统计学》教学效果[J].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2012,(8):161-162.
一、实施背景
畜牧兽医及相关养殖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没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给学生授课就犹如“纸上谈兵”“黑板上养猪”,根本无法让学生学到本专业的真本事。畜牧兽医类青年教师普遍存在实践锻炼不够、动手能力不足、技能提升比较慢的问题。原因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面临以下困难:一是直接从大学毕业的年轻老师实践机会太少,实践能力弱;二是有些教师照本宣科,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三是专业教师主动参与生产实践的积极性不高;四是教师参与实践的时间与畜牧业生产周期不相符;五是虽然专业教师有部分自创经营实体,但示范带动作用未能较好体现。
面对以上种种困难,怎样从根本上去解决这些困难呢?根据专业特点,我校提出“实施人才兴校战略,打造专兼结合的优质教学团队”的目标,经过不断摸索和反复实践,学校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鼓励教师自创经营实体,探索师资队伍建设的新模式,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显著成效。
二、主要目标
以专业教师自创经营实体为载体,在学校、教师团队、企业的协助下,通过多种方法及途径,层层深入,提升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建设能力、教学科研能力,使教师的“四个能力”与生产实践、生产经营完全同步融合,培养多能型教师,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实施过程
学校鼓励专业教师利用专业优势自创经营实体,并以经营实体的教师为核心组成专业教学团队,团队成员每人担任1家以上企业技术顾问和承担1项以上课题,构建了“创办1个经营实体+带1个专业教学团队+担任1家以上企业技术顾问+承担1项以上课题建设”的“4个1”“多能型”的教师队伍建设模式。
(一)出台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创办与专业相关的经营实体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一些教师根据党的政策,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走上了自主创办实体的道路,创办了饲料店、兽药店、养殖场、宠物医院、宠物美容中心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学校因势利导,出台《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专业教师自主创业奖励办法》,鼓励更多的专业教师自创经营实体,并为自主创业教师创造宽松的条件。如:学校在工作和课时安排方面对他们给予照顾;同时,在资金资助方面,每年给予自创实业教师一定的奖励,并优先提供学校门面给教师开展经营。
(二)以经营实体为载体组建专业教学团队,推动师资队伍建设
创办经营实体的专业教师在学校本教研室内或本专业领域内带领5-8名年轻教师组成一个专业教师团队,共同参与经营实体的日常经营及管理,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大家能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这个教师团队中,经营实体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把在经营实体过程中将自己所学到的专业技能和总结出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本教师团队;年轻教师通过实践锻炼,实践和教学技能得到提高,通过收集典型的临床案例、视频、图片资料等,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和提高教学手段,课程内容的改革更加真实且与岗位知识紧密对接。同时,经营实体教师在科研及专业拓展方面给予年轻教师指导。
(三)担任养殖企业技术顾问,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经过充分的实践锻炼后,经营实体教师及成员根据自身优势,选择学校周边一个大中型养殖企业,担任企业技术顾问。通过参与企业重大疫病的防控、协助培训企业畜牧兽医行业技术人员、参与养殖及疫病防控新技术的推广、协助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和指导在企业教学实习的学生,在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和发展瓶颈的同时,教师自身的实践和教学技能得到提高。
(四)承担教学科研课题,提升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经营实体教师主持1项以上课题建设,带领团队成员参与并完成课题研究,通过课题建设转化成生产力,形成课题研究成果,如论文、教材、教学软件等,为经营实体管理和教学服务。
四、条件保障
(一)制度保障
学校把自办企业带团队作为学校师资培养的重要渠道,成立机构,完善制度。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完善相关机制,制定制度保驾护航,建立了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由教务科、人事科负责组织开展具体工作,将“4个1”“多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模式纳入整个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形成保障机制,有效提高了教师自创实业和参与实践锻炼的积极性。在制度保障方面,学校出台了《十二五教师队伍培养培训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方案》《专业教师自创实业奖励办法》《双师型教师奖励办法》《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科研管理暂行办法(试行)》《专业带头人培养办法》《骨干教师培养办法》等相关文件,并落到实处。
(二)时间和资金保障
在教师工作安排方面,学校也为自创实业教师在课时安排、调停课等方面提供便利;在资金资助方面,学校每年给予自创实业教师一定的奖励,并优先提供学校门面给教师开展经营。
(三)地域优势
学校地处沙塘镇上,是柳州市郊养殖业最发达的地区,便于教师开展创业。教师的创业必须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才能形成一定的气候,而且创业地点在学校周边20公里以内,方便教师团队开展实践锻炼及学生教学实习,也便于教师上下班,确保学校工作与自主创业两不误。
五、主要成效
通过“4个1”“多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模式平台,学校打造出了一支实践动手能力强、团队建设能力强和教学科研能力强的“多能型”教师团队,不仅服务了地方经济,也提升了教师的个人收入,更提高了教师的动手能力,实现了教师提升个人能力、增加个人收入、服务地方经济的“三丰收”。专业教师自办实业不仅真正调动了教师的实践积极性,而且能够使教师在以经济利益为基础的前提下主动学习到本专业最扎实、最前沿的专业本领,他们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发展中发挥着示范带动作用。
(一)教师创业实体带动专业团队发展,促进专业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
目前学校教师创办了20家经营实体,组建了8个专业教师团队。组建8个专业教师团队的经营实体不仅运转正常,并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师生重要的实践基地,每年接收师生生产实践锻炼300多人次。如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小动物诊疗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李友昌老师,他在大学毕业后就在深圳等多个宠物诊疗行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担任了2年的宠物诊疗主治医师,拥有非常丰富的宠物诊疗临床经验。在经过多方面的调研后,李老师选择了在学校动物医院旁边创办宠物诊疗美容中心,经过2年多的经营,李老师不仅让宠物诊疗美容中心办得有声有色,更带动了学校一大批专业教师在宠物诊疗和宠物美容方面进行实践,引领了学校在宠物诊疗及美容方面的发展。
(二)教师创业实体是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有效渠道
8个经营实体为学校培养专业带头人6名、骨干教师39名。“4个1”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过程中,年轻教师取得较大成绩,取得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0人,培养的双师型教师22人。
(三)教师创业实体成为学校服务当地养殖业发展的主力军
8个经营实体中有40名教师担任50家企业顾问,帮助企业进行了重大疫病的防控,协助培训企业畜牧兽医行业技术人员1200人次,推广养殖及疫病防控新技术5项,企业在学校建立13企业冠名班和赞助25万元用于学校办学,与企业合作开展3项课题研究。
(四)教师创业实体推动学校科研成果发展
学校共有8个教师团队立项,自治区一级课题2项、二级课题2项、三级课题17项,校级课题5项,其中结题4项,有1项获教学成果三等奖;135篇;获教学信息化教学技能比赛奖项9个。
六、体会与思考
1.1 PBL教学专题研究现状
通过对《中国知网》提供的期刊数据库有关“PBL教学”文献的调查,发现:(1)截止2014年4月10日,该专题研究共发现论文3962篇,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论文数量递增速度比较快。这充分说明,PBL教学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重视,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和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2)从应用领域上看,已由原来单一的医学教育领域延伸到计算机、语言文字、生物学、教育学、畜牧与动物医学、化学等专业教育;(3)从PBL教学使用者上看,已由单纯的医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活动扩展到综合性大学、中等职业教育、中学、小学教育活动;(4)从论文内容特征上看,大部分研究论文集中在理论性经验总结、国外PBL教学情况以及某一门课程或单个小班传统教学模式与PBL模式的对照研究,特别是在对PBL教学效果或教学质量的评价上,虽然评价的方法较多,但大多数评价集中在对学生个人各方面能力的自我主观评价或学习成绩的比较等方面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阻碍了PBL教学的推广与应用;(5)从第一作者的著述看,作者人数也较多,合作意识高,但绝大部分作者来自医药高等院校,著述能力存在的差异较大。
1.2 PBL教学活动现状
1.2.1很少对教师进行有关PBL教学知识培训。对教师进行PBL教学相关知识的培训是PBL教学的重要环节。因为PBL教学对教师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角色转变、场面控制等。对教师进行PBL教学相关知识的培训,将有助于教师从“主体”到“教练”角色的转变,即从台前的讲授,隐退到后台的指导、点评、总结。但从目前开展PBL教学活动上看,对教师进行有关PBL教学知识培训亟待加强;
1.2.2绝大部分PBL教学是无教案或指南,无法向观摩学习者提供PBL教学教案或指南等教学资料。所谓指南就是辨别正确发展方向的依据,是行动的纲领性文件。PBL教学教案或指南是PBL教学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PBL教学缺乏教案或指南,是目前PBL教学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
1.2.3 PBL教学案例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PBL教学案例缺乏代表性,设计简单,缺乏对“不良问题”的设计。所谓“不良问题”,就是在PBL教学案例中适当加入适当的干扰因素。如以医学而言,就是要在设计医学PBL教学案例时,加入一些重要的阴性症状、体征等干扰因素,增加PBL教学的趣味性,有利于PBL教学案例质量的提高,能进一步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让同学能结合所学知识,自由发挥,获得更好教学和学习效果。这也是PBL教学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
1.2.4 PBL教学活动没有形成团队式的教学活动。走访中,发现:仅有为数不多的教研室,针对本学科专业的特点,以集体备课的形式,对所要开展的PBL教学的教案或指南、案例、开设时间、学生成绩评定与考核手段、细则等内容进行讨论,达成共认后才开展PBL教学活动。而大多数教研室没有这样做的,这很容易将PBL教学活动演变成教师“个人”的教学活动,如开展PBL教学的助手,都是该PBL教师临时聘请其他课程的教师担任等。
1.2.5 PBL教学开设时间不恰当,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负担。有学生代表就反映:有些学科专业开展的PBL教学临近期未,特别是PBL教学讨论、汇报部分的时间安排集中在期未考试阶段,而这一时期正好是各门学科专业课程考试比较集中的阶段,同学们要花大量的时间应对各门课程的考试,无暇顾及PBL教学活动,这也是开展PBL教学中应该值得注意的问题之一。
1.2.6没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考核方式、手段和细则,缺少专家或同行评价量表、学生评价满意度评价量表以及学生成绩考核的方式、手段和细则,无法对PBL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成绩进行科学评判。
2 PBL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为了科学评判PBL教学,本文在广泛进行文献调研、专家咨询、走访教师和学生的基础上,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程序严谨、操作规范等原则,利用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和教育技术,从专家或同行和学生使用的角度出发,分别设计PBL教学专家或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满意度评价量表。
2.1专家或同行评价量表
由于专家或同行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师背景、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比较熟悉,能对PBL教学教案或指南、教学策略等内容进行科学评判,严格把关。因此,本文将根据专家或同行的特点,从教学方案或指南、教师教学策略、教学效果等方面设计教学专家或同行评价量表,共有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2个观测点。
2.1.1 PBL教学教案或指南
主要是对PBL教学目的、要求等内容是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考察,有二级评价指标2个,观测点7个。其评价内容主要有:一是对PBL教学目的、要求的评价,其观测点为:(1)目标明确、具体,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这是因为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确定测量和评价PBL教学质量的依据;(2)规范教学,实现“三统一”,即学目标、学重点、学进度;二是对案例质量的评价,其观测点为:(1)能反映本学科专业新进展;(2)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连贯性;(3)“不良问题”的设计能引起同学学习思考和探索兴趣;(4)能帮助同学实现学习目标,掌握本学科专业或本章节内容的基本理论和技能;(5)能促使同学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种信息。
2.1.2教师教学策略
主要是对教师的教学态度以及所开展的PBL教学内容是否体现学科专业特点等内容进行考察。有二级评价指标3个,观测点11个。其评价内容主要有:一是对教师教学态度的评价,观测点为:(1)教态自然,着装规范,端庄大方;(2)PBL教学准备充分,工作热情;二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观测点为:(1)清楚PBL教学过程及任务;(2)有效监督、掌控PBL教学活动进程;(3)引导学生学习,共享信息交流;(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尊重学生的观点;(5)耐心倾听学生的陈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反馈及时;(6)双语教学要求;三是考核手段及方式的评价,观测点为:(1)考核手段及方式科学、合理;(2)考核评价体系易操作;(3)PBL教学时间恰当,不影响学生对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
2.1.3教学效果
主要是对PBL教学效果的考察,多为专家或同行的感观评价。有二级评价指标2个,观测点4个。其评价内容主要有:一是课堂效果的评价,观测点为:(1)学生到课率高;(2)课堂纪律好;二是对互动效果的评价,观测点为:(1)教学互动效果好,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2)课堂气氛好。
2.2学生满意度评价量表
该指标着重对PBL教学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察。因为大学教育,呈现给学生最主要的教育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课程教育和专业培养,学生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者,缺乏对专业知识深入了解,无法对PBL教学方案或指南、教师教学策略等内容进行科学评判。因此,本文将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满意度相关理论知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简称TQM)》的有关要求,从学生对PBL教学的感受、体验到的收获以及满意程度设计PBL教学学生评价满意度评价量表,其目的一是把学生的期望和意见传达给学校,为学校不断改进PBL教学质量提供依据,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二是重视和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是学生“物有所值”的具体体现;三是改变目前“学生评教”内容单一,“专家评教”和“学生评教”共用一个评价表的做法。共有2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20个观测点。
2.2.1感受
主要是对PBL教学方案或指南、教师教学策略和PBL教学考核方法的感受进行评价。有二级评价指标3个,观测点13个。其评价内容主要有:一是对PBL教学方案或指南感受的评价,观测点为:(1)能帮助我实现学习目的;(2)能引起我对知识思考和探索的兴趣,增强自信心;(3)能帮助我巩固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技能;(4)能促使我主动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种信息;(5)学习氛围轻松,学习的趣味性大于学习的压力;二是对教师教学策略感受的评价,观测点为:(1)教师准备很充分、工作热情;(2)清楚教学过程及任务,能有效监督、掌控教学活动进程;(3)引导学生学习,共享信息交流;(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尊重学生的观点;(5)耐心倾听学生的陈述;(6)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提供反馈意见;三是PBL教学考核手段及方式感受的评价,观测点为:(1)成绩考核方式和细则科学、合理;(2)开展PBL教学时间恰当,不影响自己对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
2.2.2收获
在当前世界环境压力不断增大、人们对健康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我国亟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发展低碳经济以及扩大内需完善经济增长结构。发展低碳经济、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除了传统的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外应通过发展金融和以金融为依托的产品、产业来实现。笔者耗时半年之久,对地处西南地区云南省水泄彝族乡和重庆市李市镇的金融和经济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西南地区乡镇金融发展的困境及其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通过繁荣西南农村金融来促进西南农村经济的腾飞。
一、案例和数据来源说明
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四个省(市)。这四个省(市)地域相邻、气候相近、习俗趋同金融论文,广大农村乡镇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特色农业发达的村寨,农民人均纯收入普遍较高,没有特色农业而沿袭传统农业地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普遍较低。中国西南地区的农业乡镇多以丘陵为主,山多平地少、耕地坡度较大而且贫瘠、劳动生产率普遍低下。云南和贵州两省的农业乡镇存在人多地少劳务输出量小和隐性失业等现象。重庆市和四川省都是中国西部主要劳务输出省份,农村全劳动力多已外出务工,如重庆市江津区的油溪镇、白沙镇和李市镇的劳务输出率都在73%以上。水泄彝族乡是云南省内的一个偏远少数民族农业乡,全乡山高坡陡,谷大箐深,交通不便。2008年全乡的总户数为4705户,农业户达4229户,占总户数的90%。2008年全乡第一产业中的种植业、畜牧业和林业产出分别为3105.42万元、2711.63万元、1535.56万元,共7352.61万元,一二三产业之比为:1.15:1:0.57小论文。二、三产业收入5801.94万元,一产业是二、三产业之和的1.267倍。李市镇是重庆市江津区下辖的一个镇,2008年全镇共有34248户人家金融论文,其中有23559为农业住户,农业住户占68.5%。第一产业27557万元、第二产业17626万元、第三产业30281万元。[②]李市镇还是一个典型的劳务输出型农业乡镇,劳务输出率高达73.4%。由以上可看出,水泄彝族乡和李市镇当属中国西南农业乡镇的典型。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电话调查三种方式了解情况和采集数据。问卷题目为《李市镇经济、金融发展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被访户主的基本信息,家庭收入和支出,融资目的和途径、以及融资意愿、融资难易变化情况、金融对日常生活影响的感受等。问卷以户为单位,一户一份,共368份。问卷收发方式为现即发、即填、即收回。问卷涉及重庆市江津区李市镇的11个社村中的7个,这七个社村分别为:林家嘴社区一社和二社、两岔村、牌坊村、沙埂村、双河村、孔目村,其中五个村中的被访住户绝大多数不识字,问卷均以问答代填的方式完成。水泄彝族乡的调研方式主要通过走访和电话调查的方式进行。电话调查对象包括村民和金融机构相关工作人员,电话调查农户的样本为随机样本,样本总数共三十一户,随机抽出了咱咧村、啊波村、水泄村、啊林村、瓦厂村五个村寨。
二、中国西南地区农业乡镇金融发展现状
透过水泄彝族乡和李市镇这两个典型农业乡镇金融论文,可总结出中国西南地区农业乡镇金融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现象。
1.居民资金来源少,收入低
中国西南农业乡镇村民普遍资金来源少,收入不高。在中国西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村民收入普遍较高,依靠传统农业生活的村民收入普遍较低。如农村居民占全乡人数96%的水泄彝族乡,2008年适宜种植和盛产泡核桃的箐田、马板河、马栗林、旧寨、啊林寨等十多个自然村人均纯收入超过6000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0多元。可是全乡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908元,不到盛产泡核桃地区的三分之一,低于大理州平均水平1171元,少于云南省平均水平1202元,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③]。李市镇农村居民同样以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该镇是一个典型的劳务输出型乡镇,2008年末从业人数44345人,劳动力输出32543人,劳务输出率高达73.4%。全镇外出务工村民人均工资是当地收入的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国779元。可是,依靠上班和从事商品零售业的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仅为13082元金融论文,低于江津区346元、少于重庆市1286元、落后于全国2699元。[④]
2.居民多无融资概念,融资途径以民间为主
调查发现,水泄彝族乡和李市镇村民基本没有融资概念,部分机关工作人员对金融也比较陌生,不知融资为何物。在代填《李市镇经济、金融发展调查问卷》[⑤]时,问到需不需要融资时无人应答,只有把融资转换为借钱、周转资金后访谈才得以顺利进行。该现象在李市镇沙埂村和两岔村尤为明显。调查发现,村民融资一般通过民间渠道而不是金融机构小论文。问卷中回答融资途径为“亲戚朋友或同村人”的人数占了回答总数的65.3%。不愿到银行贷款的原因认为手续繁琐占32.8%,利息高占25.9%,限制条件多占24.1%。居民不愿到金融机构借贷的主要原因是民间融资成本小、利息少。问卷中认为民间融资不用支付利息占80%。
3.居民投资融资热情高,但融资难
尽管生活在西南边陲的乡村小镇,但许多村民也能紧跟时代的旋律,心中蕴藏着许多创业的火花和拥有较高的投融资热情。问卷中回答“您有了钱最想做什么?”,回答“投资办厂”的占56.5%;回答需要融资的人数占到72.5%。这充分说明西南地区乡镇居民融资需求和投融资热情比较高。融资目的为做生意的占40.3%、购买农用生产资料占19.4%,其他多为建房、孩子上学和看病。虽然许多人需要融资金融论文,但普遍都认为融资比较难,调查问卷中回答融资很难的人数占45.3%、一般占39.6%,容易仅为6.6%,还有人回答“根本就贷不到款”。“贷款也是要讲关系的”在走访中有村民这样告诉笔者。问卷中回答与往年相比融资变难的人数占40.4%,没有变化的占50%,认为变容易的为9.6%。水泄彝族乡的一些青年有建设养殖厂、制砖厂、酿酒厂、食品加工和保鲜厂等很好的创业构想,但苦于资金匮乏和缺少勇气,这些创业的金点子仅为村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4.融资额度小,金融影响力不大
西南农业乡镇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融资额度普遍偏小。问卷中回答融资额度1000元及以下的占了50%,许多村民回答借钱数额为三五百元甚至几十元,目的仅仅以解生活中的燃眉之急。水泄彝族乡村民与李市镇情况相近,融资额度也普遍较小,除了孩子上学、生病、建房、娶亲和创业外一般融资额度都在1000元一下。居民还款时间观念也比较淡薄。在李市镇的村寨走访中有许多人回答还款时间是“有钱就还”。问卷中回答还款期限为一年的占42%、三个月至半年占26%、三个月之内占14%。在问及金融结构对生活影响时,42.2%的人认为没有影响,影响不大的为37.3%金融论文,较大的占20.3%。在水泄彝族乡的电话询问中8%的人认为没影响,65%的人认为影响不大,15%的人回答影响较大,12%的人认为影响很大。
5.货币化程度高,但金融对经济发展贡献率低
关于一国货币化程度指标应用比较广泛的是麦金农(1973)提出的广义货币量M2与名义GDP之比(M2/GDP)和戈德﹒史密斯(1969)提出的金融相关率FIR(Financial Internal Ratio)即金融资产与名义GDP之比。M2/GDP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金融深化过程中的经济货币化水平,而FIR反映的是一国金融化过程中的经济金融化水平。本文用M2/GDP来衡量李市镇的货币化程度。考虑到李市镇金融不发达、M0不多,用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和存款余额之和代替M2[⑥]。从表1中可以看出李市镇金融深化过程中货币化程度并不低,近5年的平均货币化程度在90%以上,但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太低,近5年平均比率不到12%,离75%的警戒线还很遥远,这充分说明西部农业乡镇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不够,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率比较低小论文。详见表1。
表1 李市镇2003—2008年金融和经济发展指标 单位:万元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GDP
42700
44336
51349
55481
70108
75464
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41570
46602
54292
57368
58609
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5694
3964
5879
6478
6605
LM2/GDP(%)
106.60
98.48
108.45
91.07
86.42
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
13.70
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