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小教高级教师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7 11:20:2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教高级教师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教高级教师论文

篇1

二、高校教师继续教育评价体系的内容

继续教育评价体系的内容是整个体系的核心,决定着评价体系的价值取向和引导方向。内容设置不仅可以对教师继续教育进行评价,还应当能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的指导工作。首先是目标评价。继续教育目标设置的是否科学合理,对整个评价体系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目标要尽量有针对性,目标的设置不能泛泛而谈,要针对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设置目标。目标还要可行,太高或者太低都不利于继续教育的进行。实践证明,目标略高于能力是有利用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进行,但是管理者要把握好这个度。目标设置还要考虑到未来发展情况,为未来继续教育工作的进行做充分的准备。其次是过程评价。过程评价包括课程设置、模式选择和组织工作三部分。课程设置要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依据参与的高校教师的真实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难易要适度。高校教师的不同特点决定了继续教育模式的选择,不合适的模式不仅不能起到相应的效果,还会影响教师参与的效率,因此模式选择对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影响显著。组织管理是继续教育顺利开展的保障,继续教育的过程,不仅是管理者独自进行的,还要教师充分参与,了解教师需求。组织过程的顺利有序也是评价的重要方面,主要指继续教育整个过程中,管理人员的职能是否明确,工作是否有序,环节是否联系紧密,紧急情况是否得到了妥善处理等。最后是成果评价。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成果,主要是科研和教学两部分内容。同时,内容评价不仅仅是课程结束之后的考核,还有成果是否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以及应用之后的效果。这就要求管理者在继续教育课程结束之后,还要对成果的转化进行跟进评价。对于不易测度的指标,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量化为可比较的数据进行评价。

篇2

由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使得网络应用不断普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几乎与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息息相关,从企业局域网的规划、组建、运行和升级维护,到企业网站的运行,从网络安全的管理到数据库管理、存储管理以及网络和人员管理等制度建立,都和计算机网络相关联。网络的应用如此广泛,计算机网络课程也成为高职院校很多专业的必修课程。该门课程的实用性很强,同时变化和发展较快,新知识层出不穷,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里以笔者在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的教学体会与大家探讨,主要包括有计算机网络实践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网络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够完成一些简单的网络管理、组建、维护等工作。在正式上课之前,应对网络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网络的发展概况、在网络应用中常出现的问题等进行详细分析,制订出切合实际的教学大纲。在全面了解学生所具有的基础知识状况的前提下,根据教学大纲制订好教学计划。在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将该课程中学生不易接受的内容转换成学生易接受的,并且侧重于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的内容。

(1)网络基础类实训。这类实训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网络组建实施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实训熟悉网络工程的实施流程和方案设计方法,完成小型家庭办公网络的构建。这方面的主要实训有:双绞线制作(直通线和交叉线)、ADSL拨号上网、多台PC通过宽带路由器共享上网、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实训、交换机的级联和链路聚合配置、使用交换机划分VLAN、路由器的基本配置等。通过这些实训,使学生基本掌握了构建小型家庭办公网络及网络综合布线等基本网络技能。

(2)网络管理类实训。这类实训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网络管理能力,以应付在工作中会出现的问题。这方面的实训主要有:使用抓包工具软件分析网络数据、交换机的端口镜像、端口和MAC地址的绑定、VPN(虚拟专用网)配置、IP地址的规划、基于802.1x的AAA服务配置、网络带宽的监控维护等。通过这些实训,使学生基本掌握网络设备管理、网络故障、性能管理、网络认证、计费管理等方面的技能。

(3)网络综合类实训。这类实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网络综合应用能力,满足大中型企业网络工作的需求。这方面的实训主要有:生成树协议的启用、三层交换机的VLAN互通、ACL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路由器动态路由RIP配置、路由器动态路由OSPF配置、通过单臂路由实现VLAN间互访等,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掌握较为深入的网络技术,胜任更为复杂的大中型企业网络管理工作。

(4)网络安全类实训。这类实训的目标是为了在网络安全监控方面培养学生防范网络入侵、网络攻击的技能,能够应付一定的网络入侵和攻击,掌握相关网络安全设备的配置方法。实训内容主要包括:防火墙的透明模式配置、防火墙的NET配置、上网行为策略认证配置、网络监听、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等。通过此类实训,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网络安全相关技能。

三、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方法。

如何让学生对学习网络实践课感兴趣并能喜欢网络课程,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我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分组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提问教学法、示范教学法、通过网络学习网络等,主要是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贯穿整个教学,多种教学方法互补。以教学方法为项目教学法,项目是学会使用互联网为例进行说明。实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特别是对应相关职业的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实训项目教学更是突出了这一点,最关键的是实训教学主要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因此在实训中,要加强对学生排除故障能力的培养。在实训中故意设置故障,让实训小组自行进行解决,老师在旁只给出提示,不给具体原因。

结语: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很快,要做好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紧贴网络实际情况,从真实的网络应用入手讲解网络的组建、应用、管理和维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应注重讲解内容的实用性,要在整个教学中真正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基本”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教学,才能游刃有余地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感到学这门课程是非常有用的,让学生产生兴趣,并能在工作时很快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去。[论文格式]

篇3

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因素

跨文化意识指对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差异的敏感度以及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跨文化交际能力指学生根据所处的文化环境及双方各自的文化背景,在理解并尊重双方的文化背景的前提下,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跨文化意识是要求学生对除本土文化以外的其他文化能有一个比较清晰比较完整的了解,而由于文化本身所涵盖内之广和深,因此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是无法快速养成的。在学生养成良好的跨文化意识后,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会产生很大的帮助。因此,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高职英语教师一定要花大力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通过继续教育来提升高职英语教师的跨文化素养

1.重视基础再教育

基础阶段是语言教师基本要素的再教育。想要成立一名优秀的语言教师,需要具备以下六要素:掌握正确的语音和地道的语调,会使用熟练的口语,掌握所教语言的语法和句法,掌握大量词汇,系统学习词源学,对他国文明、文学作品的透彻领会及语言教师的人格特征。英语教师在基础阶段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渗透:第一,在词汇教学中。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英语教师可以从文化的角度进行讲解对一些看似相同而难以用其他方式表达的词汇,培养学生在中西方文化差异方面的敏感性。第二,语法教学过程中。句法结构的教学过程中,千万别忘记介绍语意和功能,比如附加疑问句“Terribleweather,isn’tit?”,这句话的意思是:Theweatheristerribletoday.实际上说话人对今天的糟糕天气不存在任何疑问,这只是西方国家人引起话题的一种习惯而已。又如“wouldyoupleaseopenthewindow?”,这个句子表面上是个疑问句,但它实际是表请求。在欧美国家,为了表示有礼貌地请求,常常习惯性地使用疑问句形式提出请求。当然,如果是长辈对晚辈或者是同辈之间比较熟悉的朋友就会使用祈使句,如“Pleaseopenthewindow.”第三,在阅读训练中。在我们的教材中包含了很多了解跨文化的阅读材料,如新世纪高职英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BackgroundInformation(文化背景)”,主要是通过阅读过程充分感受西方文化,比如西方的婚礼、衣服颜色、手势等方面的文化,让学生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很强的文化导入,不只是单纯的语言教学。

篇4

高职院校所使用的教材比较陈旧,所传授的知识严重落后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当前社会的信息增长速度飞快,计算机知识的更新及变革更是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虽然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传授的计算机知识时效性不强的问题,但是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材的使用上,由于更换教材需要产生一定的成本,并且需要教师耗费比较多的经历去备课,甚至重新修改教学进度。这些原因都导致了高职院校所传授的计算机知识时效性不强,与计算机的实际应用所脱节,也就造成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欠缺的现状。

1.2计算机教学实践性不强

计算机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不强。计算机专业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对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但在很多高职院校教学实际中却存在偏重理论灌输教育,学生被动接受,缺乏实践环节的重视的问题。首先学校在实践课时的安排上较少,学生动手实际操作机会偏少。其次,学校对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比赛活动及实习活动较少,学生缺乏实践能力锻炼的机会和途径。1.3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兴趣严重匮乏,影响教学效果计算机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较为枯燥,复杂,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努力,才能有所收获,这就需要强烈的兴趣支持。这样就不会在遇到困难问题时,出现退缩躲避,缺乏继续探索和研究的勇气和毅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因为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兴趣不仅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而且也同样影响着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效果。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兴趣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1.4教师的专业素质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的专业素质对高职计算机教学效果中有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学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榜样作用。如果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强,就会被学生发现,并对老师产生不信任,对教学效果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需要为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答疑解惑,这就要求教师对专业领域有深入的研究,才能旁征博引,用最简单易懂的方式解答复杂的专业知识。但在高职院校中的大部分计算机教师都是从其他专业调过来的,对计算机领域研究不深。

1.5计算机的考核方式和标准单一

学生自入学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应试教育,考试和升学的压力使得学生无法系统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考核方法的单一固然能起到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效果,但是不足之处也很明显,那就是以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无法在实际中应用。此外学校和教师缺乏对考核题目的变化,使学生不会全面复习,并产生侥幸心理,不利于以后计算机知识的学习。

2高职计算机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2.1注重计算机教学知识的时效性和课外知识的扩充

高职院校应对计算机教学知识的时效性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在教材的选用上,应注重及时更新教材,与时代的发展所接轨。教师应及时根据教材的更换做好备课工作,做到以促进学生计算机能力发展与提高为出发点。与此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了解计算机领域的发展趋势,并及时为学生介绍补充课外知识,培养实用型人才,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的与社会接轨。注重计算机教学知识的时效性,保证学生的知识体系能够与时俱进,并能够在以后学习和工作中快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高职院校当前计算机教学的重要任务。

2.2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学校应将增强实践教学作为改革的首要目标,加强实验教学。第一,可以举办更多的与计算机应用相关的比赛,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达到以赛带练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好的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第二,可以多联系实习单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与途径。积极建设实践基地,严格实习管理。第三学校应该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更好的物质保障,比如加强对教学设施的完善,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保障。

2.3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首先,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做到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兴趣、理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被动式教育为互动式教学,使得教学方式得以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互动式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有利于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这样的互动体验式教学里,教师与学生都各自相互促进,并拉近了师生关系,使得教学目标圆满完成。

2.4加强计算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其专业素养

高职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师资力量进行建设和完善,因为师资力量是改善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为了更好的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可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使其不断更新计算机相关知识,跟随时展的潮流,更好的为学生补充课外知识。

2.5转变计算机考核方式

改变应试教育的考试内容,使学生不再单纯为了考试而考试。在考试方法方面,丰富评测方法。在传统考核方式的基础上,注重平时表现及作业。可以利用灵活的竞赛模式例如网页制作评比、文字录入速度评比等方式的结合进行学习效果的检验。

篇5

2.高等学校教师的科学研究成果直接与利益挂钩,要求教师必须在某某周刊上发表多少学术论文,只注重成果而忽略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

3.绩效考核的目的,随着高校教师的发展,考核工作又显得尤为突出,因为没有考核就没有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压力,没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会使得高校教师的素质集体下降。关于高校教师的考核还有如下的几个促进作用。

(1)使教师知道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与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知耻而后勇,使得教师的专业水平更加专业。教师的职业素质不断提高也就意味着教育水平的不断进步。

(2)通过绩效考核分出教师的等级,高等教师也有三六九等。职业素养不同的教师所能得到的工资奖励也有所不同,这也对教师的工作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奖罚制度有明确,有功则奖,有过则罚,这对教师的工作也会有很大的鞭策作用。

二、教师考核工作的方法和功能

(一)高等教师绩效考核的方法

高等教师的绩效考核一定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同时还要有普遍适用性,高等教师的绩效考核工作的准确到位关系着教师工作的最终成果。不准确不合理的考核方式将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降低教师的素质。同时教师绩效考核要具有可实施性,要被人们所接受,不能片面不合理,教师绩效考核一定要可靠有信用。这将会促进教师的专业素质。

1.结果法。结果法是根据教师最终成绩来判定教师对群体的贡献,这可以反映教师的整体素质。这是一项很好的评定方法,目前被大多的高校和公司所采用,它能全面地反映教师或者员工的专业素质,用结果说话,用事实证明。

2.比较法。比较法是将教师的成绩与周围的群体进行比较排序的一种方法,序数的高低直接取决最终成绩的高低。成绩的好坏是评定一个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参考资料。这两种方法在高校和公司使用的频率比较高,也被大多数教师和员工所接受,它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员工的成绩,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靠性比较大,排除一些人为因素,可以算是比较公平公正的。

(二)教师考核工作的功能

绩效考核被大多数高校和公司积极推出,是因为它有很多不可或缺的功能。

1.控制功能。通过最终的考核成绩可以很好地控制教师和员工,使他们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不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可以督促员工,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同时可以控制物品的数量等,使他们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类。

2.激励功能。通过绩效考核可以很好地激励教师和员工,教师之间也具有一定的攀比性,这样可以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完成工作。对教师成绩的肯定可以给他们一定的自豪感,同时还有一些物质奖励,这更加驱使他们努力工作。

三、我国高等学校教师的绩效考核现状

1.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关注高等学校的师资力量,这使得高校的压力逐步增大,社会上各种眼球都在关注,现在媒体也是十分的强大,因此如何高效地管理我国高校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高校的发展,一些隐藏在高校后面的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例如高等学校的教师绩效问题等。现在我国的高等学校发展目标是向发达国家看齐,一味迫切地追求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师资力量和管理水平,这就需要大量的人才来管理高校,但是我国高校又缺少那样的管理人员。高校的教师大多具有专业知识,有着很高的文凭和学历。但拥有如此高的学历和文凭真的具备那样的管理水平吗?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因为人员的缺少,大多数高校的教师都身兼多职,但是他们所学的专业能够满足高校的管理吗?身兼多职是否会影响他们各自的正常工作?如果把这些问题解决掉,我国的高校管理水平将会上升一个台阶。

2.我国高校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

篇6

二、高职艺术院校教师绩效管理创新实践的思路理念

笔者通过充分了解、认真分析国内外高职艺术院校教师绩效管理方面的文献、数据、经验资料,以及大量实际调研,总结出高职艺术院校教师绩效管理创新实践的思路理念如下:

(一)创新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方式

高职艺术院校要想构建科学的、高效的教师绩效指标体系,需要在对全国同类院校普遍所处的大环境、存在的共性问题等进行全面把握、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利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权重,做到有据可依、实事求是。

(二)创新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路径

在高职艺术院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过程中,应贯彻以学生为本位、以职业为导向、以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为核心、坚持全面参与和全方位考核的指导思想,从考核主体、考核方法、考核程序、考核周期等四个方面综合考虑、合理安排。

(三)绩效管理实践的原则和过程

高职艺术院校教师绩效管理实践,应遵循以学校战略为导向、以绩效沟通为关键、以反馈面谈为手段、以结果应用为核心、以职业发展为目标的原则。在此前提下,规范绩效计划、绩效沟通、绩效考核、绩效反馈、考核结果应用、绩效考核申诉、绩效管理效果评价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做到循序渐进、有机统一。

三、高职艺术院校教师绩效管理评价工具的相关创新

绩效管理必须细化、量化,才具有可操作性,这就需要对高职艺术院校教师绩效管理的评价工具进行创新。从国内外绩效管理评价工具的实施经验来看,比较通用且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评价工具主要包括目标管理导向的绩效管理、关键绩效指标、平衡记分卡模式、360度反馈评价等。笔者将结合高职艺术院校教师绩效管理工作实际,予以详细列举和分析。

(一)目标管理导向的绩效管理

美国知名学者、“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倡导的目标管理(MBO),是指以目标为导向,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自1954年提出以来,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绩效考核方面,目标管理使经营哲学“从工作本位转向了员工本位”。计划、指导、考评和激励是目标管理导向的绩效管理的四个紧密联系的阶段,分别与目标管理的计划、执行、检查和反馈四个阶段对应。目标管理导向的绩效管理的成功实施,需要企业在文化制度建设、组织环境营造、员工素质培养等各方面全力配合。

(二)关键绩效指标

关键绩效指标(KPI)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某一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来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也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运作的远景目标的有效工具。关键绩效指标避免了因战略目标本身的整体性和沟通风险所造成的传递困难,而给予各级管理者以客观的标准和角度,从而帮助其制定基于战略、支持战略的各级目标。但它的缺点在于,没能进一步将绩效目标分解到企业的基层管理及操作人员,没能提供一套完整的对实际操作具有指导意义的指标框架体系。

(三)平衡记分卡模式

平衡记分卡作为一种战略绩效管理及评价工具,主要从财务角度、客户角度、内部流程角度、学习与创新角度等四个方面来衡量企业,使组织的“策略”转化成了“行动”。其优点主要在于,实现了财务与非财务的平衡、结果与动因的平衡、长期与短期的平衡、外部与内部的平衡、客观与主观的平衡等。但它也有自己的缺点,例如使用难度大、工作量极大、不适用于个人等。

(四)360度反馈评价

360度反馈评价,最早由被誉为“美国力量象征”的典范企业英特尔提出并加以实施,指由与被评价者关系密切的人,包括上级、同事、下属和客户等分别匿名对其进行评价,同时被评价者也进行自我评价。然后,由专业人员根据各方面的评价,对被评价者做出分析、提供反馈,以此来帮助其提高能力和业绩。360度反馈评价的优点显而易见,即反馈更全面、综合性更强。缺点是,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可能会发生冲突,在综合处理各方面的反馈信息时比较棘手。

四、高职艺术院校教师绩效管理内容体系的相关创新

要想使教师绩效管理顺利实施,就必须建立一套系统的、完善的教师绩效管理体系。高职艺术院校教师绩效管理体系的内容广泛、丰富,需要以系统的思维和全局的观念加以把握和研究。从操作流程层面来看,完整、科学的教师绩效管理体系要想成功构建,必须经历学校绩效目标与教师个人绩效目标的确立、绩效实施与管理的过程管控、绩效评价体系的推行、绩效反馈及反馈结果的运用等阶段。从绩效管理体系的内容来看,绩效管理目标、绩效管理流程、绩效管理评价、绩效管理反馈、绩效管理结果运用方式等方面都是必须加以健全完善的。

(一)科学确立绩效管理目标

绩效管理起源于西方企业管理界,在企业管理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形成了成熟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对于国内大部分事业单位来说,起步相对较晚。在高校教师管理中,也属于一项新的尝试,至今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高校与企业不同,如何将绩效管理引入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是多年来的一个热点问题。首先,管理者要先确定学校的绩效目标,再根据学校绩效目标来确定教师绩效管理目标。需要指出的是,在设立教师绩效管理目标时,应注意发挥和凸显教师的主体地位,通过与教师的良好沟通,提出对教师的绩效期望。在与教师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目标做出承诺,并对即将开展的绩效管理工作进行宣传动员。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教师绩效管理的对象是教师,只有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建议,得到教师的充分支持和配合,才能确保绩效管理能够顺利推进,实现预期目标。

(二)建立绩效管理指标体系

高职艺术院校的教师绩效管理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考评指标粗糙,评价标准模糊,很难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甚至有些高职艺术院校,教师绩效管理完全照搬普通高等院校模式,忽视了自身的特点。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首先,要根据高职艺术院校的教育特点和教师特点,通过实证分析,提出完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合理化建议。指标的设立,须按照同行借鉴的原则,向优秀院校学习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大致“模型”。其次,根据艺术院校自身的特点,在教师队伍一线充分征求意见,对具体指标逐步细化、量化,确保指标的科学性、激励性、规范性、合法性和可操作性。

(三)建构绩效管理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是教师绩效管理的关键。教师绩效管理是否有效,教师素质到底如何,关键在于绩效评价是否科学合理、精准到位。要想建构科学合理、精准到位的教师绩效管理评价体系,首先须明确评价体系的建构原则,将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促进教育教学提升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问题导向,凸显评价的导向作用,激励教师努力工作。其次,要将绩效评价结果与薪酬福利紧密挂钩,将工资奖金、职务晋升、教师培训等福利待遇与绩效评价相互衔接和配套。最后,要科学设定评价标准,将领导、同事、学生、教师自评充分纳入,兼顾教学与教研的平衡,注重对师德、业绩的考核。

(四)健全绩效管理反馈机制

绩效反馈是绩效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该环节要坚持“客观、真实、准确”的原则,将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并做好相关解释说明工作,让教师知晓评价结果的来龙去脉、利害关系,认清成绩与不足。同时,指导教师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整改计划,并督促教师整改工作的落实。这样,不仅改变了过去只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奖惩工具的观念,真正实现了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充分利用,而且可以激发教师对评价结果的重视和信任,从而自觉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推进教育教学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篇7

1.教学模式、教师队伍建设落后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然而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如今很多高校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在下面听,把计算机这门学科作为理论性的知识来掌握,没有达到实践性的应用。例如在学习WORD的排版里,老师在讲台上通过ppt的形式进行演讲,这种方式是很多学校的老师所采取的,而结果是学生们不能将最常见的办公方法与现实相结合,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生不能更好地掌握此门课程。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由于教师把教学当做主要的工作部分,因此缺少先进知识的输入以及实践的应用。

2.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课程时间短缺由于在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课程安排里,仅仅把计算机课程作为基础课而开展,因此对于计算机的学习仅仅是安排为某个学期,时间有限。而计算机专业本身作为一种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学科,仅仅几十个课时的学习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例如,在对SQL程序语言的学习中,由于所有的应用程序和系统程序都是由编写的语言所执行的,如果对于SQL程序语言掌握不扎实,理解不彻底,则将影响到学生对于此课程的应用和更深层次的深造。

3.教学内容陈旧计算机科学演变日新月异,而计算机的教材则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往往采用几年前甚至十年前的教材,导致了学生认识不到高尖端的知识,并且老套的知识也束缚住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Web技术时,几年前甚至十年前的科学往往认识不到如今的Web浏览器可以通过Web服务器上获取消费者以及卖家等的相关信息,如经常浏览的商品,所需产品的价位、性质等,经过相关数据处理后,将以静态和交互方式呈现在计算机用户眼前。Web页面也可以通过动画视频嵌入方式进行优化,使计算机客户浏览的网页的页面效果越来越高。淘宝等交易都是在Web浏览器上进行的,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分支也在不断地更新,老套的教材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

(二)高校计算机实验方法的现状

1.理论、实验课程安排不合理由于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往往导致学生为了获取高分而忽略了技能的掌握。理论课程时间长,实验课程时间少,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不同步,课堂所学的知识和实验内容相脱节。这样容易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加理解的接受知识。正确的安排方法是将理论知识讲解后进行实践,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知识点。例如在学习OFFICE软件时,可以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理论讲解,接着就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再通过分配作业的形式,将制作Word、Excel和PPT等理论知识加以运用,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办公软件的基本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后能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上加以使用,体现了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价值与意义。

2.实验课程重视程度不够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的科目,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重视理论的学习,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实验课程时间短,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有些高校,计算机实验课被认为是让学生自由学习的课程,没有教师管束,有些学生往往在实验课上玩些游戏或者看电影等,没有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时间。因此,从学校领导到计算机老师以及学生们都没有对计算机实验课给予十足的重视。

3.缺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独立利用知识的机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由于计算机课时少,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导致实验课时间少,以及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少,不能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在学习语言编程这门技术时,学生、老师往往把程序的死记硬背作为重点,而没有把程序理念、程序应用以及程序的概念作为学习的重点,导致学生始终无法对程序编程真正掌握。同时,由于学生仅仅把计算机这门课程作为单一的课程,而不是与其所学的专业课程紧密联系的课程,也就是缺少了知识的衔接和联系,这样在学生走出校门,步入工作岗位时就不能把计算机知识与所做的工作联系在一起,这时才意识到知识的匮乏。

二、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发展前景

(一)高校计算机教学方法和实验方法现状产生的原因

1.缺少高效、实用的教学、实验课程安排系统教学、实验课程安排的合理及高效与否,对于学生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例如,实验课程如果在上完一节理论课程后就加以巩固,那么学生就能够更快更直观地体会到教师课堂讲的理论知识。由于缺少高效、实用的课程安排系统,导致学生无法系统地掌握知识。对于各个专业的学生,由于计算机是各行各业几乎都要接触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加强训练,而现有的教学体制,没有将计算机技术与所学专业结合在一起,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2.缺少新的知识灌入以及对于教师的培训计算机是一门需要不断注入新的知识,新的理念和新的技术的学科,而计算机课程讲解以及实验课程方面都是前几年编写的教程,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例如Internet作为计算机时代的象征,经过了近几年的迅速发展,已经从ipv4发展到ipv6,这个技术的发展也使个人计算机得到了巨大的扩张化,如智能化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的发明,这些都是新的知识,而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高校的教师缺少进修以及培训的机会。

(二)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发展前景计算机专业由于在人们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计算机课程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即使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这门学科在他们日后的工作中也会产生重要的作用,例如对于建筑专业的学生,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计算机绘图技术如最常用的绘图CAD,则无法将建筑绘图制作成功。因此相信通过高校的不断改革与不断地进取,计算机知识将会更多地与各行各业相结合,同时也会得到更大、更好地发展。

三、更好的计算机教学方法和实验方法的探索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安排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学生学不好计算机知识的重要一点就是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将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相结合,以及增加实验课程的时间,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例如,在C语言的学习过程中,由于这门课程枯燥、难懂,往往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以及难点,如果将理论课程学完后,通过小组讨论、上机操作、留任务等的形式,使学生不是死记硬背那些代码,将极大地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成绩。

(二)新兴知识的引入和应用现如今,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新技术来到我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中,例如智能手机的安卓系统、Windows、病毒查杀、三维动画以及MMX等技术,将这些知识作为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内容,不仅充实了课堂知识内容,同时也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

(三)校园与企业的合作世界著名的美国硅谷,是IT行业的领头者,而硅谷技术与知识的开发主要来源与美国斯坦福大学,该大学的学生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创新以及应用,开发出多种软件和应用程序,而这些软件和应用程序通过与公司的合作而得到最大的传播和应用,推动了计算机行业的巨大发展。这项成功的案例提示我们,增加校园和企业的合作,将会带动校园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和整个计算机行业的进步。

四、提高计算机教学方法和实验方法的措施

(一)改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提高计算机教学方法和实验方法,首先要改善已有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以及教师进修、培训的机会,引进更多高尖端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只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的保障。

(二)合理安排理论与实验课程时间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互相穿插,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增加计算机实验课程的时间,更是体现了计算机本门课程的内在需求。同时,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不仅止步于某个学期,而应该将其视为长期学习的课程,将计算机知识渗入到各个专业的学习中,这样在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本科学习阶段,计算机课程将作为一个系统而贯彻到整个大学。

(三)拓宽内容,增强其他专业与计算机专业之间的联系计算机课程不仅是一门知识,而且是渗入到各个专业,与很多专业都有紧密联系的学科。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提高认识,教师和学生应该主动拓宽计算机知识,例如,建筑专业的学生增加CAD绘图的学习,医学专业的学生增加统计学SPSS的学习,这样使学生不论是眼下的学习,还是将来的工作都会产生更深远的作用。

篇8

提问启发是高校“基础会计”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指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和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与分析、寻求答案,从而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方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会计教师在讲授财产清查这一章中的银行存款清查时,可先提出如下问题:企业对银行存款的清查采用什么方法?与现金清查的基本方法相同吗?在学生作出正确回答后,教师可进一步提问:如果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核对不一致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让学生独立思考,会提出不同的看法。教师可提示:会不会由于企业未记账而银行已记账或是企业已记账而银行尚未记账的原因造成不一致呢?在得到肯定回答后,教师由此引出未达账项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讲述“未达账项”的4种类型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然后,教师继续提问:调节后的银行存款余额是企业可以实际动用的银行存款数吗?会计人员能不能根据这个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来调账?当未达账项变成已达账项时,若不存在其他原因,企业的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应否相等?最后,教师做陈述性的总结。在基础会计教学中,会计教师采用提问启发法,则要注意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提问,且所提的问题宜小不宜大,要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问启发教学法并不局限于在讲授新课时使用,在复习及拓展知识面时均可采用。

(二)图示启发

图示教学是一种直观的教学,可以把复杂抽象的理论教学形象化、条理化。图示主题突出,线条清楚,既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以及重点知识之间的联系,又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如在讲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这节课时,教师先阐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概念,由于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因此,适合采用图示式启发法。教师可边讲边画,引导学生从原始凭证的取得、填制与审核,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然后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最后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用示意图的形式形象,,直观的展现出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示意图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从而使抽象难懂的内容形象化,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比较启发

通过比较启发法可以把教学中相近、相似的内容要点加以对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查找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对讲述内容深刻记忆。还是以上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这一章节内容为例,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初学者在预习这部分内容时很容易混淆几种常见的会计核算组织程序,难以理解,预习效果普遍不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演示讲解几种常见的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引导学生比较、总结哪些环节是账务处理程序通用的,哪些内容是特有的,通过比较来把握不同的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四)案例启发

案例启发要求会计教师课前首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案例,并在吃透案例的基础上,预先设计好讨论题目供学生探讨,并且要能够事先预计学生可能提出的相关问题,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做好准备。教师在案例课上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不要把学生的讨论变成教师的一言堂,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讨论的主体。案例课结束前,应由教师以及学生代表讲评,畅谈感想和收获。这种方法有助于解决基础会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学生对所学会计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在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部分运用较多案例教学法。如以一个制造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例展开讨论,通过经济业务的发生分析其对会计要素产生的影响,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有助于学生理解之前所学的会计概念和基本理论,对制造企业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理解得更深入。

二、启发式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启发式教学要循序渐进

采用提问启发教学法时,教师的提问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在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启发诱导,在学生领会了基本原理后,再提出深层次的问题。

(二)启发式教学要因生制宜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考虑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然后根据授课对象因生制宜、因材施教,不能一刀切,否则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9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也是服务型行业中的一员,并且随着高校规模越来越大,学生越来越多,面临的工作越来越复杂,课程设置越来越繁琐,这就给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提出新的挑战。高校内部有许多复杂繁琐的事物,这些都需要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一一处理,通常较为常见的就是招生工作,学籍管理工作,课程安排工作等,这些都是具有常规性和原则性的工作。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只有将这些工作重视起来,不为自己的一点私利而违背工作原则,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对工作认真负责,培养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操。

2.宽让容人的豁达胸怀

目前许多高校都在进行扩招,随着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也更难开展,高校教学管理人员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做的就是敞开胸怀,听取他人的意见,不对小事斤斤计较,懂得,以学校工作大局为重。其次要善于团结他人,带动他人的积极性。

3.严于律己的自省精神

在高校教学过程中教学管理人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整个教学环节都十分重要。教学管理人员要严于律己,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带动师生的积极性,为师生做出榜样,同时还要定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解剖,要不断完善自己,虚心听取不同的意见,培养自省精神。

二、建构与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的知识素质

提升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需要以知识为支撑,只有具备先进的文化知识,才能以理论作为基础,创新管理模式,提升教学管理水平。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需要较高知识素质的人来承担,同时也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保障。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生产力也在逐步变化,高校未来发展需要的是多元型的人才,需要具备不同科目的知识,这里将知识分为以下两类:

1.坚实的基本理论知识

在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具备的各种知识中,基本理论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要求我们按照科学的方法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满意度,使管理人员更加高效、快乐的工作。具体来说,基本理论不仅指导管理人员建立与时俱进的政治素养,也指导着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等等。高校管理人员应该充分研读基本理论的内涵,领会基本理论的精神,采用科学的方法,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效率。

2.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随着高等院校师资力量的不断完善,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不仅要管理学生,更要管理具备广博知识的教师,这些教师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所以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寻找共同语言,建立一套完善的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体系。除此之外,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还要掌握专业知识,主要包括高等教育史、大学生心理学、计算机技术、管理心理学等等,通过这些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从而使教学管理工作朝着现代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三、建构与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的能力素质

能力对于工作的良好开展极为重要,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有清晰的思维、远见卓识的计划能力,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要带领广大师生走出困境,这也是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根本任务。因此在知识经济时展的今天,需要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具备以下四方面的能力。

1.远见卓识的计划能力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事务较为繁琐复杂,这时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就必须要有一定的计划能力,将所有工作规划好,按部就班一件件来处理,要有周密的工作计划,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可以保证工作效率,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水平。

2.通融豁达的协调能力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在遇到问题时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不能慌,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解,将可利用的现有资源充分利用,对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至关重要,要将矛盾降到最低,理顺各种关系,确保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平衡。

3.知人善任的组织能力

所谓的组织能力其实就是指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管理人员要能将所能利用的所有资源做到合理分配和使用,一切都要为实现教学管理目标而服务,主要包括教学政策和方针的制定,日常行为准则的约束,对于高校教学事物的处理,在各项岗位上都要合理安排人员,做到敢用人、善用人。

4.开拓进取的创新能力

如今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最需要具备的能力就是创新能力,通过创新变革传统的管理模式,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效率,使高校教学工作按照预定的轨道开展。优秀的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创新能力,一个没有创新性思维的人,只会安于现状,不能激发体内的潜能,永远不能屹立于巅峰。所以高校教学管理人员首先要培养创新思维,在日常工作中多探索、多发现,敢于将思想付诸于实际行动,不断将高校教学管理体系进行创新,开拓进取,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提升高校综合竞争水平。

篇10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08)06-087-026

一、室内设计专业的产生及发展

追溯室内装饰的历史,可以从原始萌芽状态的纯装饰形式开始,经历与构造结合的古希腊、罗马时期,为装饰而装饰的巴洛克、洛可可时期,一直到把装饰形式与功能相结合的现代室内装饰和空间概念的产生,这是一部漫长的发展史。

“室内设计”代替“室内装饰”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只有几十年的时间。1931年,美国室内装饰者学会成立,成为美国室内设计师学会的前身,该时期内出现了专职室内设计师。到了五十年代,由于建筑用途、功能的复杂化,使室内设计更加专业化。如:大型商场空间的设计,办公空间的设计等促成了室内设计的独立。至此,“室内装饰”已演变为全方位的“室内设计”,“室内设计师”的称号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承认。1957年美国“室内设计师学会”成立标志着这门学科的最终独立,同年,我国也在中央工艺美院成立室内系。而我国“室内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得到真正的发展却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该时期由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促使了建筑装修业的兴起,“室内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也开始迅速发展起来。1990年前后,相继成立了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和中国室内建筑师学会,在众多的艺术院校和理工科院校里相继成立了室内设计专业,据行业主管部门统计,我国的室内设计师人数至今已达六十万,设有室内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已有八百多所。

二、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室内设计师存在近50万的人才缺口,这对于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来说毫无疑问是个大好的信息。而另一方面的数据却显示,我国每年从事室内设计工作的的应届毕业生合格率却只占总量的10%-20%。[2]从客观上分析,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目前从事室内设计师职业的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建筑设计、艺术设计、工业设计、装潢设计、平面设计等专业毕业,这些设计师并没有经过室内设计系统专业的教育和培训,从而导致设计水平、装修质量等多方面问题。

而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教学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室内设计专业依然延续传统教学模式,普遍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根据对目前重庆市开设了室内设计专业的几所高校调查得知,就室内设计专业的几门主干课程而言,几乎所有高校都采取课堂教学模式。室内设计专业的几门主干课程如《室内设计原理》、《装饰工程施工管理》、《装饰工程概预算》、《建筑装饰材料》等清一色采用理论教学模式,半数以上学生反应以上课程知识抽象难懂、枯燥乏味,80%学生在完成以上课程学习后1-2个学期内对课程知识陌生甚至完全遗忘,另外不少高校就《室内设计》课程采用了理论讲授与设计案例练习结合的教学,从教学成果看,该课程并未取到应有的效果,在设计任务的布置上,各高校所编设计任务书脱离实际、过于理想化,设计案例也过于陈旧,甚至有些高校的设计案例几年、十几年都未更改过,完全不合现实。在学生设计成果的批改上也采用过去批改作业的方式,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根据对一些用人单位的调查,通过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具备知识过于松散,缺乏作为一个室内设计师最重要的认识能力与创造能力。

(二)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我市各高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计划调查得知,几乎所有高校的培养计划都写到: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室内装饰工程设计、概预算、施工与组织管理能力,从事室内装饰工程设计、施工管理、预(决)算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复合人才。目前我国开设室内设计专业的高校普遍为高职院校,学校在培养方式上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一方面,在短短的两年半时间内要培养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室内设计、施工管理、预(决)算等诸多方面的能力难以达到,另一方面,这种培养模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素质与兴趣偏向。这种培养模式下的毕业生往往出现“样样通,样样松”的问题,普遍的用人单位反映目前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到了企业后完全不清楚自己的专长,找不到发展方向。

三、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改革的几个措施

教育应该为社会服务,同样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应该结合社会的发展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更科学、更有效的为行业培养室内设计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应该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建立独特的适合自己的教育体系。本文以建筑行业对建筑装饰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为目标,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两个方面提出改革思路。

(一)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

在现代教育的发展史上,德国国立包豪斯为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现代教学体系,就是将教学、研究、实践三者融为一体的“工作坊”模式。[3]包豪斯的“工作坊”模式广泛地被西方国家的现代设计教育所采纳,结合我国高等学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发展现状和特点,笔者提出“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所谓“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就是将原先的单纯课堂理论教学模式内容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将室内设计专业的各专业课程实践化。“项目化”可以从两个方面依次进行,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1、校内“项目化”。校内的“项目化”可在校内实验室的基础上发展演变得来,它属于模拟实践操作。结合室内设计专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囊括专业方向研究、教学内容理论完全结合实际的校内工作实验室模式。

室内设计专业的校内“项目化”覆盖该专业的所有主干课程,可直接体现在“室内设计—装饰工程预(决)算—装饰工程施工管理”这一知识体系上。首先,在通过前期专业基础理论与实作培训的基础上,室内设计课程方面可以引用实际任务书完成模拟实践操作。在室内住宅设计课程教学上,笔者曾收集了目前重庆市别墅、花园洋房、一般商品房等已完工且具有代表性的各类住宅案例,并分别就各类型住宅特点进行设计要点分析及讲授;其次,设定练习前提如案例环境、“甲方”要求等安排学生就各类案例进行包括设计、概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在内的练习,该过程中,聘请原案例操作人员如设计师、预(决)算人员、施工负责人等到学校就该案例实际操作内容与学生进行交流;最后,让学生自己学会总结各方面的知识,重新安排设计项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各项操作内容。同样,商业空间的室内设计教学也以该种方式进行,且在进行过程中结合该课程特点进行调整,比如让学生组合成多个团队的形式共同完成一个项目,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另一方面也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校外“项目化”。校内“项目化”是一个通过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而校外“项目化”则是通过实践提升理论的过程。校外“项目化”应是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目前许多高校在最后一个学期让学生完全自主地选择校外实习,实际上是让学生提前毕业,和教学模式上的校外“项目化”并不相同。教学模式的校外“项目化”可以多种方式进行,最为直接的就是通过教师或学校合作企业的校外实际工作项目带动学生进行实作,让学生切身体会实际操作。虽然这种方式比较直接有效,但易受到各种客观条件制约,可变因素较多,按照该方式制订的教学计划容易受到影响。为避免受此局限,可将实际项目进行“工厂化”操作,所谓“工厂化”就是将实际项目内容安排在“工厂空间”这样一个校外实验基地进行,该“工厂空间”属于学校实验室基础上集设计案例提供、现场施工可行、预算内容可证的一块“试验田”。我校已建立的室内设计专业的“工厂空间”就是作为校外“项目化”的一个体现,在该空间内,可以任意定义不同的业主方关于经济、风格、功能等各方面的要求,学生完全按照实际操作流程完成该项目设计及预算,并将其付诸施工,提前感受到从设计到预(决)算、施工管理的实战氛围。

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对于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一模式培养的室内设计学生一方面具备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良好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与创造能力。

(二)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

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前提是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室内设计专业一刀切的培养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素质与兴趣偏向,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所以,在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模式上,应本着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的基础上有区别的进行。这一方面可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同时进行,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教学分组,有目的地培养学生。

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的目的是适应社会对室内设计专业人员的需求。这个目标的实现一方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另一方面,学校在室内设计专业人员的培养过程中应随时和用人单位保持联系,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与其签定人才培养协议,按需培养人才。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率,避免盲目的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损失的有效手段。

四、结语

室内设计专业改革是基于旧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式上进行的,其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建筑室内专业设计、预(决)算和施工管理人才。本文提出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两个方面进行改革,通过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通过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一方面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适应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为室内设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