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推广毕业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7 11:20:2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网络推广毕业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网络推广毕业论文

篇1

来到xxxx服饰有限公司,了解公司的各项业务流程及各项规章制度。熟悉了公司的工作安排、人员分配、经营业务范围等。对市场有充分的了解和分析。互联网不仅仅是网络营销的工具和平台,也是一种新的市场环境。策划书中应对企业所处的网上网下环境进行分析,包括营销的宏观市场环境和微观市场环境,分析市场中的机遇和挑战。

第二周

实习第一个礼拜,算是适应期。主要了解一些公司的背景、产品、发展方向等。另外,尝试更同事多沟通,从交谈中也能够学到不少东西。同事们都很热心,很照顾我,经常在我碰到困难的时候便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令我非常感动。为了能够真正的学到知识,我很严格的要求自己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即使再简单的事情我都会认真考虑几遍,因此,虽然做得不算快,但能够保证让同事们满意。同事通常也不催促,都把任务安排好,然后便交给我自己去处理,同时还不时提供一些帮助。等慢慢熟悉起来,做起事情也越来越顺手了.我可以简单的总结为几个字,那就是:多看,多问,多观察,多思考!

第三周

工作进行的还是比较顺利的,只需要简单的作一些相关的操作即可,当然也有些客户需要更详细的信息,于是我需要对全局都做一番描述,力图让对方更深的了解我们的产品,最重要的是让他们觉得我们的产品是非常出色的。虽然自认为口才并不好,但我能够把事情描述的比较清晰,如此也令客户满意。而每次让客户满意的挂电话的时候,自己心里都会觉得很踏实,虽然已经讲的口干舌燥了,但一想,也许我刚才一番话就搞定了一笔生意,即使再辛苦也是值得的。也可以了解目前市场的行情与竞争者公司.了解服装当时行情以便于公司对产品的生产。同时,选择有利地位与其老板协商加盟兆旺服饰。

第四周

同市场人员考察市区及周边地区的其它服装企业,了解其运作方式和将进行的活动,为公司下一步所采取的措施提供信息,同时在互联网上进行网络推广.也为公司下一步的推广工作作好信息收集。

第五周

经过一个月的时间,虽然短,但学到的东西可不少,如果快速的适应公司的环境, /融入企业的团体,如何更好的跟同事沟通,更好的完成既定的任务。这些都不是信手拈来的。都需要一个逐步的从点到面的认识,今天我学到的所有这些都必将对我将来的就业产生深刻的影响。而对我来说,真正的就业也已经不远了。我庆幸也感谢有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能够在就业前很好的提高自己、锻炼自己。同时也让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更加自信,相信自己将来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一员。

第六周

篇2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308-02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培养方案与市场人才需求普遍脱节,已是不争的事实。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今的产业结构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时代的技术更新更是加快了脚步,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趋向于“召之即来,来之即用”,对就业者的自我学习等综合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大学教育培养目标却没有“与时俱进”,大学的教育模式陈旧,课程体系落后,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适应岗位的要求,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稳定发展的一大难题。[1]

为了解决与市场接轨的人才培养问题,我们基于人力资源的胜任力模型理论,以网络编辑岗位为实例,根据对该岗位的调查,提炼出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通用能力,有针对性地设计出系统的课程体系,形成切合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2]

一、理论基础

胜任力理论是一个很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人力资源实践中应用广泛。

(一)素质的基本概念

“胜任力”是由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于1973年正式提出,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形象、个性品质和动机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3]

(二)胜任力族群

麦克利兰和他的研究小组根据对200多人在工作中的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所得到的信息,建立了286项胜任素质模型数据库,其中包括一般企业、政府、军队、教育和宗教等组织中的技术、市场、企业家、领导、服务等类人员的胜任素质。

该数据库记录了大约760种行为素质,而其中的400种行为素质是较少提到的胜任素质要素,而其余的360种行为素质可以用少数胜任素质要素解释每个领域工作中80-98%比例的行为及其结果,它们分别是:

1、成就与行动族,具体包括4个素质要素:成就动机、主动性、对品质和次序和精确的重视、信息收集意识和能力。

2、帮助与服务族,具体包括2个要素:人际理解能力、客户服务导向。

3、冲击与影响族,具体包括3个要素:影响力、关系建立能力、组织认知能力。

4、管理族,具体包括4个要素:培养他人意识与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团队领导能力,命令/果断性。

5、认知族,具体包括3个要素:分析式思考能力、概念式思考能力、技术、职业、管理专业知识。

6、个人效能族,具体包括4个要素:自我控制、自信、弹性、组织承诺。

(三)胜任力理论在高校的应用

胜任力理论在高校的应用研究成果比较多,但大多数集中在建立高校教师、辅导员、学生干部、馆员、行政人员等各类具体岗位的胜任力模型上。而孙杰、孙宝民对地方高校毕业生胜任力培养方式进行了探析,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4]孙丽璐、何磊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胜任力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 基于KSAP理论通过调研确定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胜任力模型,包括知识类、技能类、人格类方面的胜任力,共计10项胜任特质。[5]

(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

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多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教学方案,课程设置比较陈旧,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从知识结构上、素质能力上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脱节,不能与时俱进地满足就业市场和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尽管有不少院校也在开展人才培养方向的调整和课程改革,但大多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和教育专家的建议对课程做出调整,其主观成分占据比例很大,容易出现“拍脑袋”、“想当然”、“闭门造车”、“权威效应”的误区。

二、基于胜任力理论的“网络编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以胜任力理论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构建“网络编辑”人员的胜任力项目,并据此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一)构建整体思路

“网络编辑”专业人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步骤为:1、资料信息的收集。搜集渠道包括网络、图书、刊物、访谈、会议资料、行业协会信息等。2、胜任素质的问卷调查。3、统计数据分析与课程体系设置。4、现有课程的比较与调整。5、落实课程调整方案和分析成果。

(二)市场调查与统计

市场调查问卷的内容是在访谈信息整理形成的能力清单和现有的麦克利兰胜任力族群的基础上生成,问卷的发放对象为企业和事业单位从事网络编辑、网络推广的在岗人员以及网络平台的管理者。共发放问卷130份,收回有效问卷121份。经过统计处理,综合提炼出高频率出现的关键胜任能力,共计27项。

(三)胜任力与支撑课程的对应关系

从下表中可以看到胜任能力与拟设置课程的支撑对应关系。

网络编辑是操作性很强的职业,仅仅通过课堂的知识传授,是不能达到理想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的的,需要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的措施有:

第一,教学学时安排。专业课程的教学学时中有50%为实践学时,采用课堂设计、工作室项目等形式实现。

第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平时成绩占60%,主要构成部分为实践性的作业与任务。

第三,充分利用假期实践。在大学一年级暑假安排认知实习;大学二年级暑假安排小学期,由教师和专业人员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一些小项目;大学三年级暑假安排一段时间业务实习,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的工作。

第四,与专业相关的第二课堂的实践也可充分利用。如参加大赛,参与专业的工作室项目,参加校方对外的社会服务项目,等等。

第五,毕业论文阶段,从选题、撰写,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要求以毕业设计作品来展现各知识模块与技能的综合运用水平。

三、结论

本文从对胜任力理论的研究出发,探讨网络编辑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支撑关系,摸索出一套客观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模式,为高校人才培养建设提供借鉴。该研究方法可以有效解决毕业生胜任力差、对口就业率低、就业目标岗位不明确等问题,使教育与市场需求紧密接轨,为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作者单位:西安欧亚学院

参考文献:

[1]赵艳玲.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探析[J].人力资源开发,2009,10:29-30.

[2]刘兵峰.胜任力模型与高校人才培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

篇3

关键词百度商业模式价值主张价值支撑价值保持

一、绪论

商业模式是为了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竞争优势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提品和服务使系统达成持续赢利的目标。本文主要参考利用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翁君奕教授的价值主张、价值支撑、价值保持三维空间模型来评价百度的商业模式。

二、百度商业模式的分析

(一)价值主张

在商业模式的基本要素中,最一致认同的要素是价值主张,价值主张是核心界面中那部分能够为客户、伙伴或内部员工创造价值并最终为企业带来显著价值的要素形态或要素形态组合,阐述了企业如何创造或挖掘价值。它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先是由具体要素或其组合来指明能够创造价值的部位;然后是由具体要素形态或要素形态组合明确在这些部位发掘价值所采取的方式。

1.积极地满足客户需求并拓宽目标客户群体

百度主要是以学生为主的中国网民及一些海外华侨,客户群体较为年轻,总体流量较高。一直以来百度都在不断地挖掘并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包括:以网络搜索为主的功能性搜索,以贴吧为主的社区搜索,针对各区域、行业所需的垂直搜索,Mp3搜索等,几乎全面覆盖了中文网络世界所有的搜索需求。

此外,百度也一直在积极地拓展自己的目标客户。2007年4月25日百度盲道的为盲人提供了上网的机会;不久后百度根据中老年用户的需要,简化了中老年用户上网搜索信息的程序。为了实现全域覆盖、精准服务、多元呈现的目标,百度正从单一搜索引擎向全域营销平台转型。

2.充分利用本土化优势,丰富服务内容,增加业务范围

在中文网页和信息搜索方面,百度充分利用了其本土化的优势,与Google相比更加实用和易用。并且率先创造了以贴吧、知道、百科、空间为代表的搜索社区,最大程度上满足用户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基于庞大的用户动态数据库以及搜索关键词解析,百度能反映用户需求、地域分布及消费趋势,这为企业快速定位目标客户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因此百度成为了企业广告渠道的首选。总的来说,在实际应用方面,百度免费提供用户想要的各种信息;在情感方面,百度提供发表个人信息资源和观点的平台。

(二)价值支撑

价值支撑是指核心界面中那些为实现价值主张所必须采取的要素形态或形态组合。它是将在哪些环节和如何保证价值得以创造的概要表达。价值支撑是一个公司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有关键活动方式组合来指明能够支撑价值挖掘的部位,二是明确这些部位支撑价值挖掘的方式。

1.专注于搜索技术的研发

在搜索引擎发展初期,作为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李彦宏就是全球最早研究者之一,最先创建了ESP技术,并将它成功的应用于INFOSEEK/的搜索引擎中。1996年,他首先解决了如何将基于网页质量的排序与基于相关性排序完美结合的问题,并因此获得了美国专利。的图像搜索引擎是他的另一项极具应用价值的技术创新。这些搜索技术上的领先只是百度创业初期的基础,在其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百度一直希望用技术来改变世界,它先后开发“网事通数据库检索”软件、IE搜索伴侣、“智能起价”系统、“框计算”等等一系列的技术,也正是这些技术的支撑百度才得以这么快速的发展。

2.竞价排名

百度的盈利主要来自于比较成熟的竞价排名、为其他网站提供搜索服务、网络广告和融资等,其中竞价排名占了最大的比重。竞价排名的基本特点是按点击付费,推广信息出现在搜索结果中(一般是靠前的位置),如果没有被用户点击,则不收取推广费。它拥有见效快,关键词数量无限制、不分难易程度等优点,可以灵活控制网络推广投入,用少量的投入就可以给企业带来大量潜在客户,有效提升企业销售额和品牌知名度。经过不断地改进,2006年9月,百度竞价排名推出以“综合排名指数”作为排名标准的智能排名功能。

3.积极地和各方合作

最初的百度定位于中小型企业,通过竞价排名,使用少量的投入就可以给他们带来大量潜在客户,有效提升了企业销售额,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数十万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随着规模的扩大,百度开始与全球以及中国500强为主的大型企业合作,为他们提供品牌推广;借助着超大流量的平台优势,百度联合很多优质的各类网站,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网络联盟;在2008年1月23日,百度日本搜索服务在日本正式,标志着百度全面启动国际化战略。

(三)价值保持

价值保持是指那些防护价值支撑和价值主张免受侵蚀和伤害的要素及其形态组合。价值保持涉及的范围具体包括:(l)核心界面中价值主张和价值支撑以外的其他重要的相关要素及其形态组合;(2)平台界面、顶板界面等关联界面中有影响力的相关要素及其形态组合;(3)客户环境、伙伴环境、平台环境、顶板环境与内部环境之间的关联互动。

百度的主要优势主要在于本土化强,很好地融合了中国文化、用户体验、交易习惯等,抓住了网民的需求,此外它的基础设施强大,渠道策略比较完善,收入来源多元化程度相对较高。而它的劣势主要在于国际化程度很低,收入随想比较于以前有很大的进步,但是整体而言却比不上Google;于各方的沟通不够通畅,时有“状告”恶意点击、Mp3搜索下载侵权、百度文库侵权等案件出现,不管百度最后是否胜出,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百度的声誉和品牌价值;公司发展很快,公司的决策层的经验不足,这无疑给百度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和挑战。

三、完善百度商业模式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对互联网行业的监管

近几年来,由于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及网民用户的急速增长,搜索引擎也得以迅猛发展。在其发展的过程当中,由于很多行为没有在传统监管和政府视线之内,各种不良现象频频发生。尽管近年来我国制定了很多规范互联网发展的部门规章制度,涉及方面较广,但是,各个规章制度之间的相互协调性仍然不够,而且对于存在诸多问题隐患的搜索引擎也无相应的法律规范进行调整。所以,政府的有关部门有必要推动更高层面的立法,保障互联网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此外,作为互联网行业的主管部门,及时关注技术方面的更新,如何将科学发展与产业发展、行业规范结合起来统筹发展是非常值得深思的。近年来,随着搜索引擎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不良信息也大量产生。监管思路如何适应并跟进技术的发展,行业标准及服务规范如何跟上时代步伐,是当前需要监管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二)根据自身的发展,提高国际化程度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的资源共享,人才、信息、技术以及资本的高速流动和迁移,改变了全球商业竞争的规则,为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行业是全球最前沿的行业,而搜索引擎是互联网业内主流。互联网没有国界,在这个国际化进程越来越快的时代,国际化的程度的高低往往最终决定了市场的份额的多少。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其竞争力会逐渐的下降。因此,百度应该也必须考虑公司的国际化进程,“走出去”已成为其在激烈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的必由之路。

百度之所以在中国做的如此成功,与它意识形态的本土化、技术和管理的本土化以及中国人强烈的认同感是分不开,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它也应该尽量发挥自己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当地居民生活行为习惯的体会,不忘自己“让世界更有效,让人民更公平”的责任,继续发挥自己在这方面的优势,不断的开拓新的市场,逐步地推进国际化进程。

(三)协调好人力资源问题

目前,百度高速的发展也给百度带来了人力资源上新的挑战,就连李彦宏也坦言:“ 公司成长非常快, 但是高管人员包括我在内谁也没有在这么大规模的公司里面做过决策。很多问题如果处理不好, 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就会被无限放大, 而一旦出问题很可能是大问题。” 人力资源与企业战略脱节,新的战略、新的业务面临人才的严重短缺。如何建立国际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如何进行跨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中国企业在这一时期面临的管理问题。

在公司内部应加强知识和经验的培训、全球化理念和全球化思维的培养,构建多元化的人才结构。经过一些职业化的培训,使得公司在作出重大决定的时候,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全球化理念要求职员拥有在挑战面前能够正确看待、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全球化思维使员工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工作过程中,能够在以本国为中心的观点和全球化观点之间调节平衡。在制定企业全球战略、政策、提出建议和处理具体跨国业务时,从企业全球战略去考虑,包容和接受其他文化,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或工作;多元化的人才结构可以使组织效率更高,视野更广,有利于洞察行业新的发展方向、整合企业资源,以便做出更加合理的战略规划。

参考文献:

[1]邓冬娜.新浪微博商业模式发展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06.

[2]2010中国互联网大会组委会,中国网民文化节组委会.网络光芒II:互联网的价值与潜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08.

[3]刘佳.百度开启全域营销时代.互联网周刊.2010.01.114.

[4]叶剑远.全业务时代号码百事通商业模式创新.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04.

[5]冉毅波.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人力资源战略.新资本.2008.06.38-39.

[6]刀悦华.李彦宏自述百度盈利模式.国际融资.2008.05.43-44.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069-03

一、网络创业、网络创业教育及其特征

(一)网络创业

龚志周(2009)认为,"网络创业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其它电子通讯设备,发现和捕捉新的市场机会,提供新的商品或服务,以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卢向华(2009)认为,"网络创业通过互联网创建和组织商业活动,并提供服务和产品的过程。" 笔者认为网络创业应该体现以下六个基本方面的内容:1)网络创业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2)网络创业是一个创造新价值的过程;3)网络创业要承担一定的风险;4)网络创业需要创新;5)网络创业能给社会和消费者带来效益;6)网络创业能产生在任何领域。

(二)网络创业教育及其特征

网络创业教育在学术界至今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基于以上关于网络创业内涵的分析,笔者认为网络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能发现和把握市场机会、整合资源、创建组织以开展新业务商业活动的教学活动。

大学生网络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拓展和延伸,高校实施网络创业教育,除了遵循教育规律,还需遵循网络创业教育的特征,以便更好的面向大学生实施网络创业教育。网络创业教育具有普及性、创业性和实践性三种特征。

1.普及性

所谓的普及性就是任何一位大学生都可以进行网络创业。一般的创业活动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去做,都能获得成功,它需要对行业有一定的了解和知识的积累。实体经济创业初期需要一定的资金对硬件设施的投入,造成行为者进行创业的门槛。但是网络创业门槛低,资金投入小,如只需要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有一台电脑和接通网络就可以进行网络创业。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网上购物在大学生中普及,使得大学生网络创业具有了普及性。

2.创新性

网络创业机会对于每个大学生来说都是平等,但是进入不意味着能取得成功。网络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创新,如微信是一种免费为网民提供的跨平台通讯工具,是移动终端的创新产品;巨鲸网为网民免费提供正版音乐是一种创新商业模式。可见,大学生网络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业综合素质教育。

3.实践性

网络创业教育不仅要求创业者掌握网络技术和创业知识,还应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将创业者置身与真实商业环境下,通过实践构建自身知识体系,进一步将知识内化转变成能力。因此,从能力培养的角度,网络创业教育是以实践教育为重点的教育活动。

二、网络创业课程建设的理念

网络创业教学任务是让学生系统的掌握网络创业技能,形成互联网思维,创新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构建组织,开展商业活动。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为培养创新的网络创业人才提供了可行性教学策略。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建构主义认为:(1)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教育是以学生的兴趣和投入为基础的;(2)学生通过特定情景,结合已有的经历和体验,对正在学习的新的、不同的信息进行整合,完成知识建构;(3)师生之间通过提问方式相互讨论,进行探究性思考。总之,建构主义作为网络创业课程建设理念具有可行性。

三、网络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

教育目标定位是课程体系的核心,为课程开发确定了方向。笔者根据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以下简称"泰勒原理")中提出的"目标源"理论以及教育目标筛选原则,通过对大学生网络创业实践者、网络创业教育研究者和专家的意见进行研究,结合网络创业内涵、网络创业教育及特征分析,确定网络创业教育目标分成基础性、普及性、提高性和高级性四个层次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网络创业教育的基础性目标是让学生对网络创业进行了解,对网络创业产生兴趣为目标的。该目标的具体要求包括:培养学生对创业精神的理解;认识进行网络创业需匹配的良好素质和心理品质,如创新力、领导力、决策力和风险承担力;产生网络创业梦想。基础性目标是为学生进行网络创业提供拉动动力。

(二)普及性目标

网络创业教育的普及性目标是学生对学习网络创业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具体要求。普及性具体要求有:掌握筛选网络创业想法的方法;组建和管理创业团队;掌握企业法律形态选择及相应企业承担的法律权利和义务;系统学习网络营销和财务管理知识,掌握营销方法,能预算启动资金,通过财务报表评估财务状况;了解创业计划书框架,掌握创业计划书撰写技巧。网络创业教育的普及性目标是网络创业的成功基础。

(三)提高性目标

网络创业教育提高性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网络创业技能为核心目标,并促进学生体验网络创业。该目标包括:掌握构建网络店铺或者独立网站的技能;掌握店铺装修、商品图片拍摄技能;掌握商品定价方法和促销策略;系统学习客户关系管理知识,掌握维护客户关系的技巧;学习物流知识,掌握配送技能。在这个阶段,重点是培养学生应用网络创业技能解决创业问题的能力。

(四)高级性目标

网络创业教育高级性目标是让学生进行创业实战,形成互联网思维,能从战略角度思考问题。该目标包括:掌握电子商务商业模式设计;掌握供应链管理,提升企业运营效率;重点形成互联网思维,帮助学生调整战略应对市场的变化。

四、分层次网络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设置原则

课程是实现网络创业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和途径,课程设置成为构建分层次网络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设置时,主要解决设置哪些课程、如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课程间如何衔接、如何处理现有学分冲突等问题。因此,构建课程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遵循泰勒原理要求,组织学习经验时要注意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三大标准: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2)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通过构建网络创业课堂环境,结合网络创业项目,提升学生对网络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吸收度。(3)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模拟项目升级到真实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网络创业技能和网络创业能力。(4)坚持开放性原则,进行校企双方资源整合,协同培养学生。开放教师队伍,引进具有强素质的企业人士授课或辅导学生进行网络创业;开放课程内容,通过企业引进与社会实时案例,培养学生网络创业综合素质;开放课堂形式,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进行教学内容整合,解决网络创业与课程学习的冲突;开放课程考核方式,网络创业技能性课程内容通过实践效果来考核教学效果。

(二)网络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是高校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而设计,是学生所有学习内容及其构成要素的总和,即根据人才培育目标,选择和组织的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并按照一定比例、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排列组合而成的系统。因此,根据课程体系构建原则,确定以目标、时间和组织为维度的三维网络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模型(见图1),实现分层次的教育目标。时间维表示课程安排的时间进程,一般以学期为单位。目标维是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组织维是指课程组织过程中应遵循的组织原则、组织结构等,甚至可以拓展到教学方法层面。

图1 三维网络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模型图

将三维网络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截面,切面平铺内容的具体情况可见表1 。

表1 三维网络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一览表

组织

内容 (学期) 第一课堂 第二课堂

时间

1 大学生创业指导 创业社团

2 创业基础 网络创业论坛

3 网络创业案例分析 市场调研大赛

4 网络创业 网络创业计划书大赛

5 网络营销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6 电子商务战略管理 网络创业沙盘

7 项目运作与管理 网络创业实战(毕业实习)

8 网络创业实战(毕业设计)

第一课堂是组织理论教学的关键,第二课堂是组织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对第一课堂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有机延伸,以其活动的主体性、学习主体的互动性和探究性、内容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参与的实践性有效地补充了课堂教育的内容,是与第一课堂共同实施和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采取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统一规划,能有效的解决学时不足问题。

《大学生创业指导》、《创业基础》和《网络创业案例分析》是常识类课程,让学生了解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大学生创业政策,以及创业时具备的素质和创业时要做好哪些基本准备。网络创业论坛邀请网络创业的毕业生或社会人士进校园,分享网络创业经验,通过榜样力量,强化学生对网络创业素质的认识,激发学生进行网络创业意愿。市场调研大赛强化学生对市场机会的分析和识别能力,通过调研发现商机,为学生进行网络创业垫底基础。

《网络创业》和《网络营销》是网络创业技能类课程,为学生将要进行网络创业提供技能支持,促使学生实施网络创业计划。网络创业计划书大赛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目的是促使学生对创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电子商务战略管理》和《项目运作和管理》使学生形成互联网思维,拓展网络创业所需要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已经在实施的网络创业项目的存活率。网络创业实战与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联系起来,配置专业教师进行辅导,提升学生网络创业能力。

(三)网络创业教学方法体系

根据网络创业课程实践性的特点,始终贯彻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引到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学生转化成主动参与学习,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在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商业游戏法、分组讨论法、项目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等。体验式教学法不仅运用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也可以运用。这些教学法不但可以单独应用,还可以两三种相结合进行应用。

案例教学法强调理论和案例紧密结合,在案例讨论中,通过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强化学生对创业理论的学习和网络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网络创业案例教学通过对成功和失败的网络创业案例分析,让学生从经验中学习,通过教师的指导将经验和教训上升到理论层面。因此,教师要把握案例的编写和选取,尽量从企业中获取详实的资料,让学生有真实的体验。

在网络创业大赛活动中,应用多种教学法,如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学生根据当前社会前沿和自身兴趣,选择网络创业项目和辅导教师参与大赛中。接下来,根据网络创业项目开展需求,寻找技术、财务、商务等知识结构的人才组建创业团队,根据队员能力和知识结构,分配角色。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队员从角色角度思考项目实施问题,当遇到困难时或需要团队成员一起探讨解决方案时,将充分发挥头脑风暴法的优势,在团队中产生创新、可行的想法以便解决问题。比赛答辩环节中,采用角色扮演对项目进行精彩展示和回答评委问题。 可见,在整个网络创业大赛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辅助学生在项目中通过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项目构建的情景中,以原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随着项目推进,动态的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四)网络创业课程实施保障体系

分层次课程体系实施需要通过师资、制度、实践平台三方面来保障。

师资是课程质量的关键,要推动分层次网络课程体系的实施,教师要根据课程教育目标进行匹配。要达到提高性和高级性教学目标,要求教师不仅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创业经验。因此,网络创业教育师资除了有专家学者,还要有更多的企业家和创业者加入。高校可以通过建立网络创业教师实践基地,提升教师自身网络创业技能;也可以聘任企业家和创业者作为兼职教师,担任相关课程的实践内容指导。

通过学分制度保障分层次课程体系实施。将网络创业教育课程列入教学计划,纳入学分管理制度中。建立创新学分制度,鼓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活动,学生在网络创业实践活动中获奖将获得创新学分。

建立真实和孵化器两种实践平台,帮助分层次学生的能力提升。真实实践平台无需创业学生承受风险,重在提升学生网络实践技能;而孵化器实践平台重在提升学生互联网思维方式。真实业务实践平台由校方构建,以教育为根本,不以盈利为目的,让学生通过平台体验从创建新企业和管理新企业的过程,即完成创业计划书,企业融资和还款,开展招聘、网络推广、市场开发、业务运作和财务管理全过程。孵化器实践平台为实施网络创业的团队提供咨询、资金、场地和物流四方面的支撑,保障网络创业项目顺利实施,让创业学生在市场真实体验创业过程中,积累网络创业经验,并为网络创业教育发挥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篇5

引言

现有的出版制度已经无法完全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同时开源软件的成熟降低了数字出版的准入门槛,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的兴起又使得更多的相关利益者加入到促进学术交流的运动中来。作为信息提供者,图书馆具有数字资源保存与管理的优势,理应抓住机遇,拓展服务范畴来填补学术出版市场的空白。图书馆出版服务应运而生。一般意义上的“出版”指文献、音乐或信息的创作与发行,主要包括开发、获取、编辑、设计、生产、印刷、推广与发行等环节。“图书馆出版”基于图书馆核心价值观与图书馆员传统技能,更倾向于开放式传播,主要指图书馆为支持学术类、创作型、教育类的印本或电子版作品的创作、传播与管理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为了促进学术与研究型图书馆的创新、可持续性出版服务的发展,支持学者创造、发展与传播知识,2013年1月,教育乌托邦(Educopia)研究所牵头启动了图书馆出版联盟(Library Publishing Coali-tion,LPC)项目。同年10月,LPC《图书出版指南》1.0版本。本文对指南提供的图书馆或相关项目网站链接进行了验证,对有明确项目名称和既无链接又无项目名称的项目分别以“项目名称”和“图书馆名称+ Publishing”为检索词进行了检索。统计结果发现:指南包括94家美国大学图书馆,出版服务具有知识库服务性质的有61家,其中以机构知识库服务为主的有32家,兼具出版服务的有29家。国外图书馆界将机构知识库服务纳入到广义的出版服务范畴内。本文拟进一步调查与分析基于机构知识库服务的出版服务,以期对我国机构知识库服务的拓展提供借鉴。

2 图书馆出版服务与机构知识库服务的关系

图书馆开展出版服务的目的在于促进资源的管理、传播与出版,而机构知识库是研究机构实施知识管理的工具。因此,基于机构知识库开展出版服务是图书馆拓展与创新服务功能的重要选择之一。图书馆出版服务的大规模出现兴起于21世纪初,2001年只有13家开展,之后则年均增长量达6家之多。开展出版服务的美国大学图书馆中,约2/3(61家)的出版服务是基于机构知识库开展的。其中不到一半的图书馆(29家)所指的出版服务既包括机构知识库服务(Repository Service,R服务)又包括传统出版服务(Publishing Service,P服务),而一半以上(32家)则认为R服务即P服务。

R服务是为了管理与传播机构资源,如图1所示,分别有41家图书馆希望通过开展出版服务来访问/传播资源,29家则希望管理内部资源。管理与传播资源是图书馆服务的基础,面对出版制度的制约与数字技术的发展,出版各类资源或将成为图书馆服务的新目标。26家图书馆基于机构知识库为教职员工与学生提供了出版平台来出版与管理资源,但提供R+P服务与只提供R服务的图书馆目的有所不同,前者还希望通过出版资源来转变学术交流模式(10家)与加强本校影响力(8家)。

3 组织建设与资源配置的特点

3.1 业务布局:管理VS出版

调查统计显示:主管出版服务的图书馆大部分为校级图书馆,共52家,占总量的85. 25%;只有9家为某校区图书馆,其中一些为本校主要图书馆,一些为某些专业学科图书馆。由此可见,图书馆出版服务已经发展成为美国大学整个图书馆系统层面开展的服务,图书馆已经将出版服务作为重要的服务之一。

图书馆出版服务主要由内部部门来管理,但主管部门却各不相同,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7类。从以资源管理与传播为主要目标的R服务和以出版资源为重点目的的R+P服务来看,主管部门又可以归纳为数字资源管理和学术交流服务部门2大类。前者包括4小类,共24家(42.86%):依次为数字(图书馆)项目中心、图书馆系统部、数字内容管理/服务部、发现服务部;后者包括3类,共32家(57.14%:依次为学术交流部、数字学术服务部、学术出版与管理与服务部。定位为R服务功能的图书馆大部分安排由数字资源管理部门主管(60.72%VS 39.28%);反之,开展R+P出版服务的则由学术交流服务部门主管的较多(75.00%

VS25.00%),这种业务布局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出版服务的学术交流与服务性质决定的。

学术出版、管理与服务部侧重于学术交流,全部开展R+P服务;图书馆系统部、数字内容管理/服务部则侧重于管理与传播资源和加强影响力,主要集中开展R服务。反之,从开展服务的目的来看,不论是出于访问/传播资源、管理内部资源,还是出版资源和转变学术交流模式的目标,选择由数字学术服务部或学术交流部来主管的占比都是最大的,且二者比例接近1:1。因此,这2个部门兼顾访问/传播资源、管理内部资源、出版资源3种目的,是图书馆开展出版服务的主管部门的最佳选择。

3.2 人员配置:数量VS类型

从人员配置的数量来看,出版服务配置的人员从0.5到19人不等。88.33%(53家)的图书馆人员配置1人以上的人员。假设1个专业的服务团队至少需要2名工作人员,那么55%(33家)的图书馆设立了专门的服务团队。由此可见,图书馆出版服务虽然还处于发展初期,但作为新兴的创新服务已经得到图书馆的重视与支持。人员配置越多,可提供的具体出版服务内容也将越丰富。

从人员配置的类型来看,图书馆出版服务的正式员工、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总数占比分别为82.65%、9.93%与10.11%。图书馆出版服务主要由正式员工支持,辅以服务助理。全部图书馆都配置了专业员工,其次是研究生与本科生。研究生与本科生作为服务助理的图书馆数量相差都不大,但一般图书馆会只招聘研究生(15家)或本科生(14家)。开展R+P服务的图书馆数量要少于P服务,但在总人数配置上前者要多于后者,在正式员工的配置上前者约为后者的2倍,研究生配置上前者也要大大多于后者。所以,开展具体的P服务需要更多的专业实践与知识技能来支持,招聘的服务助理也更多地会选择比本科生的科研需求与知识技能更高的研究生,占到92.54%。

3.3 合作对象:校内VS校外

大学图书馆的主要用户为本校的教职员工与学生。图书馆出版服务最主要的校内合作方是科研用户,即教师和校内相关部门/项目,比例为95.08%和85.25%;其次是研究生和本科生,比例分别为63.93%和62.30%。此外,大学图书馆开展出版服务的最有利先天条件之一即大部分大学都拥有本校的出版社,通过与出版社合作,借助其出版经验服务本馆用户是图书馆开展出版服务的明智选择之一,虽然目前比例只为8.20%,但随着出版服务专业化技能要求的提高还会不断增加。R+P服务与单纯的R服务在选择校内合作对象方面,除教师是后者比例略高外,其他合作对象前者都略高于后者,但差异不明显。这说明它们主要服务对象是一致的,只是服务定位不同。

此外,34.43%(21家)的图书馆还联合校外合作方,主要有研究协会、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校外大学、图书馆、博物馆等大学机构,大学出版社、商业出版社、OA出版社等出版机构。但目前图书馆还比较谨慎,21家有校外合作的图书馆中,80.95%(17家)选择的校外合作方不超过4家;只有佛罗里达大学、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南佛罗里达大学、匹兹堡大学多于4家。在29家提供R+P服务的图书馆中,选择校外合作的有16家,占76.19%;而R服务,只有5家。由此可见,图书馆有提供R服务的天然优势,如资源保存与管理;而P服务作为一种新兴服务,可选择的合作对象方面范围更广,从而能够综合多方优势,各取所长以满足用户需求。

3.4 经费来源:预算VS收入

图书馆出版经费主要有10种资助来源,图书馆的运营预算、资料预算、拨款、捐赠基金收入、非图书馆的本校预算、销售收入、收费所得、许可、慈善捐款或图书馆组织的友情捐助等,又可归纳为3大类:第一大类即预算拨款,是最重要的资助来源。在调查反馈的图书馆中,图书馆运营预算作为经费来源的占比最多,分别有35家与14家,100%和50% -99%的经费来自于此;图书馆资料预算排名第2,占7.93%;拨款占0.93%;非图书馆本校预算占0.50%。第二大类是收入所得:如捐赠收入占2.54%、许可费占0.30%。第三大类为捐款所得,占0.18%;其他未归类的占4.18%。目前图书馆出版服务的主要经费来源还是运营预算,资料预算作为补充,只有16家图书馆(28.57%)选择了2种以上的经费来源。总体来看,图书馆出版服务经费来源比较单一,作为一种新型业务,可以考虑通过提供增值业务来拓展经费来源,以更好地开展业务。

4 出版资源与服务内容的特点

4.1 资源类型与载体丰富多样

出版服务涉及的资源类型丰富,既有期刊、学术专著等出版物,又有学位论文、研究/技术报告、会议论文等。如图3所示,50%以上的图书馆服务都涵盖了这些出版物类型,分别有49、44、35、34家图书馆将电子学位论文(ETDs)、教师驱动型期刊、学生驱动型期刊与本科生毕业设计纳入服务的资源范畴。此外,30%以上的图书馆服务资源类型还包括技术/研究报告、学术专著等。从服务所包含的出版物总数量来看,图书馆保存、管理或出版的出版物数量在100种以上的依次是:电子学位论文、技术/研究报告、教师会议论文和记录、本科生毕业设计/荣誉论文、学术专著、教师驱动的期刊和学生驱动的期刊。综合两方面数据可以看出,最受图书馆出版服务关注的学术资源类型依次是:毕业论文(ETDs与本科毕业设计/获奖论文)、期刊(教师驱动与学生驱动)、研究/技术报告、学术专著、会议论文/记录(教师与学生)。对比提供R+P服务与R服务的图书馆总量,前者在期刊方面略高于后者,但差异不大。期刊是图书馆出版服务的首选,其他资源则主要以保存与管理服务为主。47家图书馆提供期刊服务,而定位为R+P服务的图书馆中只有南佛罗里达大学1家只出版专著(2本)。同时出版教师与学生驱动型期刊的图书馆高达31家,其中只出版教师与学生驱动型的分别有44与35家。出版服务管理的资源媒介类型也是多样的,不仅包括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传统资源,还包括数据、多媒体/互动内容、概念图/地图/可视化建模等新型资源,加州理工大学还保存网站内容,但目前的资源类型还是以传统资源为主。

4.2 出版服务具体内容多元化

美国大学图书馆界定的出版服务内容可主要归纳为4大类。如图4、5、6所示,前3类主要基于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开展,即资源管理服务、资源揭示服务与用户服务。资源主要指大学教职员工与学生的各种科研成果,用户服务也是围绕与自身资源管理、揭示和出版相关的服务。同时,这3类服务也是机构知识库的主要服务内容。资源管理服务主要指各种数字资源的管理服务:(1)机构资源数字化;(2)管理非文本资源:管理与保存补充材料、音视频非文本资源。资源揭示服务指促进资源利用与信息交流的服务:(1)编目服务:元数据管理、编目、索引编制;(2)标识符管理: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ISSN)注册与分配、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DOI)分配、数据集管理、开放URL等。用户服务包括:(1)数据分析;(2)用户培训;(3)服务外展等宣传与普及知识类服务。

与传统图书馆服务最大的不同是,图书馆出版服务将服务范畴延伸到与传统出版相关的服务。它包括:(1)版权服务:版权咨询、合同编制、版权许可建议等;(2)出版环节服务:市场推广、平面设计、同行评议、排版、编辑;(3)作者咨询、业务模式规划等其他服务。如图7所示,图书馆开展最多的是作者版权咨询服务(51家),这是现阶段最首要的服务。R服务提供本校教职员工与学生科研成果的免费利用,一方面要公开说明和宣传本大学或科研资助机构的OA政策,如开放内容的适用范围、存储版本、时滞期、使用许可等;另一方面,还为作者发表科研成果提供版权许可方面的咨询服务,避免商业出版社签署与OA政策相违背的授权协议。图书馆的中介本质与社交媒体的大力发展决定了它具有资源推广的先天优势,从市场推广服务人手促进本校科研成果的利用成为图书馆(特别是主要提供R服务的图书馆)的首选服务内容。其次是在网络时代与资源推广密切相关的平面设计服务,因为吸引用户打开资源是利用资源的首要步骤;而保障资源质量的同行评议管理,也是OA环境下图书馆最为关注的问题。数字环境下排版软件也在飞速发展,排版已经从传统出版服务的核心业务剥离出来,要求的专业性变弱,成为很多图书馆试验的服务内容;而编辑服务作为出版社的核心业务,也有部分图书馆(12家)开始探索,而且主要集中在期刊。此外,在出版服务发展初期,图书馆还积极为作者提供与R服务和P服务各类相关的咨询服务。

4.3 出版服务平台选择多样化

美国大学图书馆出版服务所使用的平台系统有近30种,在调研的61家图书馆中,选择的系统较为集中。其中使用Bepress(Digital Commons)与OJS/OCS/OMP系统的图书馆最多,分别有29家与20家;其次是Dspace与CONTENTdm,分别有15与14家;有2家以上使用的还有WordPress(8家)、Fedora(7家)、DigiTool(3家)、Eprints(3家)与Drupal(2家)。从支持多功能业务的角度来看,34家图书馆(56.67%)选择2种以上的平台系统。其中10家在选择1-4种以上平台系统外,还自主开发相关软件作为补充。值得注意的是,这10家自主开发软件的图书馆有9家提供P服务。可见现有的系统平台在综合提供R与P服务功能方面还相对不足,选择现有成熟软件是必然选择,而在此基础上开发新功能则是拓展服务内容的必经之路。

5 对我国大学图书馆开展出版服务的启示

隶属于大学的图书馆和出版社各司其职,前者为本校教职员工与学生提供学术资源的管理与利用服务,后者则提供学术成果的出版服务;但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支持教学与科研,促进知识的交流与传播。大学既是信息经济的创建者也是消费者,为图书馆拓展出版服务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基础。同时,现有出版制度对信息交流的制约,数字出版技术对准入门槛的降低,又为图书馆提供了拓展服务领域的机遇。特别是机构知识库服务已经成熟,图书馆可以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版服务,同时还要认识到图书馆的出版服务又不同于传统的出版服务,应该更多地利用先天的资源管理优势经验,以促进学术交流而不是盈利为最终目的。

5.1 结合发展战略与自有优势定位新型业务

大学图书馆的最主要作用是为用户的教学与科研服务。2014年图书馆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国际大会上,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安妮.R.肯尼在报告中强调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式应转移为满足教师、研究人员与学生的需求并促其成功。2012年7月欧洲开放获取出版网络(Open Access Publish-ing in European Networks,OAPEN)英国项目OAPEN-UK的《HSS研究人员调查报告》也显示,科研人员出版图书的目的依次是促进社会进步与知识传播、同行学术交流、声明研究与发现、实现职业晋升4个方面。现有出版制度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用户需求,而图书馆出版服务有利于促进教职员工与学生科研成果的广泛传播与利用,加强本校与作者个人的影响力,它应该定位于满足科研人员促进社会进步、传播知识、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等几方面的需求。目前图书馆出版服务包括资源管理服务、资源揭示服务、用户服务等基础服务,与传统出版服务、技术与学术交流服务等新型服务。从传统出版的角度来看,出版服务是核心业务;从图书馆的角度来看,资源管理与揭示才是优势所在。因此,基于基础服务拓展新型服务是图书馆开展出版服务的发展路径之一,即基于机构知识库开展出版服务。发展初期以保存与管理资源的R服务为主,并逐步拓展到提供出版资源的P服务,实现业务升级。具体到每家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或只包括科研人员或还包括研究生、本科生,服务定位或保存、管理资源或出版资源,自有资源或充足或有限,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新业务方向的选择。

5.2根据业务定位与用户需求选择服务内容

大学图书馆的出版服务分R服务、P服务或R+P服务。在实际操作中,图书馆还会综合考虑本阶段业务重点、未来发展战略、目标用户需求、自身现有资源等因素,选择具体的服务内容。从用户需求来看,作者最关注图书销售与出版的相关服务,其次是图书的使用和相关数据统计。对比作者需求与图书馆开展出版服务的内容,如表1所示,存档与访问内容、分析引文等图书馆的核心服务,开展的比例都高于50%;利用信息服务的优势组织专家开展同行评议和利用现有社会化营销工具进行营销推广等新型服务,在30%-40%之间;编辑、设计、排版等专业技能要求不强的出版相关服务,在20%-40%之间;而建议与指导前期构思、出版、发行与销售、统计销售数据、管理版税等传统出版核心服务,图书馆则几乎未涉猎。这种现象与图书馆基于机构知识库的出版服务定位的总体发展思路相吻合,即在利用现有优势加强资源保存与管理服务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资源出版服务。此外,一半以上的图书馆开展的出版服务还包括:(1)资源管理服务:数字化;(2)资源揭示服务:元数据管理与编目管理;(3)用户服务:外展服务与培训等;(4)出版一版权服务:作者版权咨询。基于长期积累的专业技能与优势,图书馆可以以R服务作为起点,围绕用户需求开展数字化与非文本资源管理等资源管理服务,编目与标引等资源揭示服务,培训等用户服务。同时在新的环境下,从促进知识传播的角度出发,利用新型工具、培养新技能,拓展新的出版服务内容,进而开展补充材料管理、标识符分配与统一、数据分析等R服务,版权咨询、合同编制与管理、市场推广、平面设计、编辑排版等出版环节的P服务。

5.3基于组织机构与服务需求进行业务布局

出版服务集中还是分布在图书馆内部部门,分布在所有校区还是某些校区,主要与图书馆现有组织结构与人员配置、图书馆现有职能及未来战略发展布局有关。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发展使命与资源管理的先天优势来看,图书馆出版服务与传统意义上的出版服务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因此,图书馆既可以选择(图书馆)数字项目中心、图书馆系统部、数字内容管理/服务部等资源管理部门、学术交流部、数字学术服务部、学术与教学支持与资源部、发现服务部等已有的资源利用部门来主管,也可以选择学术出版部、管理与服务部等新建的出版部门来主管出版服务。在出版服务的人员结构设置方面,图书馆员应该是出版服务的主力,辅以研究生或本科生作为助理。在合作对象方面,图书馆出版服务的对象是本校教职员工与学生,因此校内合作方的主力为教师和校内相关部门/项目.其次是研究生与本科生,本校出版社。图书馆还应该考虑联合校外合作机构(如研究协会、研究所、研究项目等科研机构,出版社、图书馆、博物馆等大学所属机构,大学、商业、OA出版社等出版单位),借助他们的专业优势。

篇6

[作者简介]彭玲(1980- ),女,湖北武汉人,湖北经济学院信息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湖北 武汉 43020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9-0093-03

一、引言

“电子商务概论”是高校的一门通开课,来自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定位、需求、兴趣、接受程度等方面会呈现出非常大的差异性。当前普遍采用的解决方法是通过学时的多少,以及授课内容深度和广度的不同来调节这种差异。但是,笔者发现这种调节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尤其是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较低。

在“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中,基于其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当前较多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其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或者说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其实,课堂教学仍然在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较多的显性知识,也就是说学科的知识结构、原理、概念等仍然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也不例外。因此,在我们发展实践教学的同时,亦不能失去课堂这个传授知识的主要阵营。为了避免课堂教学的“填鸭式”模式,就要充分发挥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积极构建学生参与的平台,在教师引导的前提下,转变教师完全主导的“推动式”教学为学生需求导向的“拉动式”教学。

二、“电子商务概论”现有教学模式、课程特征分析,以及教学模式改进思路

(一)现有教学模式分析

当前“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课堂教学呈现出教师传递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虽然通过这种模式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接收到大量的信息,但学生是否能真正消化理解这些信息未必能得到较好的保证。原因在于这种模式是一种单向的知识传递,需要教师基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调整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要求教师能了解学生在接收课程信息时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做出调整。上述要求无疑增加了这种“传递―接受”模式的难度,授课效果也因此受到影响。

(二)课程特征分析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其内容涉及管理学、市场营销、信息管理及技术、物流、法律等专业领域,所以较多学生会觉得课程内容比较难理解,容易失去主动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模式改进思路

让学生参与课堂,是改进“电子商务概论”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教”与“学”互动的方法包括案例讨论、演练、质疑、问答等,其中一些是以教师为主体,属于“感知―记忆―理解―判断”为程序结构的教学模式,虽然学生确实通过某些活动参与课堂,但依然是一种“讲―听―读―记―练”的模式,学生仍然是被动地理解和重复。而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占有资料―提出假设―检验假设”,能促进学生发现探索的技能,获得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此,本研究提出学生组建项目团队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三、基于项目团队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特征

该模式通过学生项目团队的组建体现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模式;通过学生项目目标及任务的设计,综合学生的背景专业知识和前认知,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导向下激发学习兴趣,体现由问题导向的“拉动式”“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合作学习

该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讲授开始就组建小组,不同于某些模式在讲授到特定的内容才要求组建小组,并且这种小组学习的载体是项目团队,是以项目目标为导向的团队,因此小组的成果不仅仅是作业,而是项目的成果。结合“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内容特征,项目成果可以是网店的装修与设计方案、某种产品或网店的推广促销案、第三方电子商务网站的开发与设计案等。

这种学习鼓励性格和专业差异,恰恰能解决前文提到的在“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中遇到的典型问题。项目无论大小,其运作都会涉及成本、进度、质量、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不同性格和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在项目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才干,因此,团队的成果与每个个体的表现是紧密联系的,每个成员都需要能明确项目的目标、相互配合协调。在这种项目团队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能通过完成自己负责的工作增强专业技能,通过团队合作增强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二)探究式教学

在电子商务项目团队的运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调动学生的前认知。比如,在“某产品或网店的推广和促销案”的项目运作中,学生一方面需要根据课堂上讲授的网络推广和促销的方法进行设计,另一方面还要考虑解决线下渠道和线上渠道的冲突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调动其之前在“市场营销”类课程中所学的一些知识,或主动去收集有关如何解决多渠道冲突的问题。这种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典型的“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通过项目的实施制造产生“问题情境”,进而学生会在该问题的导向下,主动去寻求解决方案,并进行验证。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并且也能有足够的时间保证探索过程的实施。

四、基于项目团队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一)教学目标

基于项目团队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旨在改进“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课堂教学,通过学生项目团队的组建,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注重学生的前认知,体验式教学,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能发展学生的个体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包容能力和培养团队精神。

(二)实施流程

本教学模式将按“学生选择项目、自行成立项目团队―明确各小组项目目标、任务并论证可行性―项目实施与教师讲授课程章节内容并行―项目验收和教学评价”进行,整个过程中还应贯穿教师对学生项目的阶段性检查或控制,具体流程如图所示。

1.项目团队组建。本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前认知,也就是说需要学生结合先修课程或所属专业的特点,以及“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问题来确定其项目团队的项目名称、目标任务等。因此,项目的内容应该能反映先修课程内容一定程度的综合。

为了避免学生盲目选择一些相关性较弱的项目任务或重复选择,笔者结合所属学校的外贸、营销、信息管理、物流等专业背景建立一个备选的项目库,学生可以从中选择项目组建团队,亦可自拟之后交由任课教师进一步确认。如物流专业的学生可选择《某企业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分析与选择》的项目、营销专业的学生可选择《某企业/网店在线推广方案》的项目。这些项目可以把电子商务中的技术、在线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等核心内容都整合到相关专业的内容中,一方面能综合应用学生的先修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具体应用所学的电子商务方面的理论知识。该项目库的建立同时也需要“电子商务概论”的任课教师对授课对象的专业背景以及先修课程等信息有一定的了解。

2.项目可行性论证。由于备选的项目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和综合性,学生是否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时间(因为项目具体工作的完成往往在课外进行)是项目能否如期交付的关键因素,所以每个小组要就项目的可行性做详细的分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项目的背景、意义以及目标。每个团队模拟实施项目的企业或部门负责人的身份回答“为何立项”,即解释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对于企业业务发展的意义或价值。(2)项目的市场、财务和技术可行性。该部分要求学生项目团队描述项目所涉及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前景、规模、接受程度、竞争环境等;描述项目在财务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生存能力方面的情况;描述技术上的难度、复杂性、先进行等。主要是让学生多角度保障其项目能得以实施。(3)项目工作内容及进度安排。该部分要求学生明确小组工作并进行分解,制定出工作进度以及阶段性工作目标。(4)项目团队的分工。教师应要求学生将项目团队的具体工作按照项目的最终交付物(如某网店推广促销方案)进行分解,把每项具体工作任务细化落实到个人,权责清晰。

3.项目管理与控制。本研究中提出的合作学习小组,不是简单的小组讨论或作业,而是有具体项目目标导向的项目团队,所以需要结合项目生命周期的特点,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课堂讲授内容与各小组的工作同步。如讲授了网络营销的部分,学生就可以完成市场调研与分析以及营销策略制定等相关内容;讲授了电子商务物流部分,学生就可以完成物流模式的对比与选择等相关内容。这种过程的控制,一方面可以使知识得以即时地应用和巩固,另一方面也利于教师实时了解学生项目任务完成的情况,及时做出反馈。与那种在学期末才让学生提交一份小组作业的方法相比,这种方法更强调过程控制,并能及时指导,保障教学效果。

除教师对学生团队的外部管理和控制之外,还强调团队的内部管理,包括项目范围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以及整体管理。上述九大管理模块可以依据学生项目的具体特征,由项目团队成员分担。

4.评价与考核。对于这种教学模式的考核,需要教师能全方位进行,除常规的期末试卷加点名册之外,具体考核内容应以项目团队的工作为依据,包括项目团队协作程度、个人在团队中的贡献度、项目成果价值、课程基本理论内容掌握情况等。其中团队协作程度考查项目分工是否合理;个人贡献度考查个人分工落实情况、工作难度;项目成果价值考查其最终结论、方案的专业性、实用性等;基本理论内容部分考查学生在项目具体分析中应用专业知识的程度和正确性。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系统全面地收集和记录上述信息以供客观全面地考核,一方面在结束每个章节内容的讲解之后,即让每个学生团队上交相应的内容;另一方面为了锻炼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还灵活运用课堂时间,让学生代表所属的项目团队以PPT的形式来展示团队的阶段性成果,增强学生课堂的参与性以及学生团队之间的相互学习。

为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情况,考核的形式包括学生自评、学生项目团队负责人评价、小组成员互评和教师评价。并且,为了能更好地反馈教学效果,每次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发放针对教学效果的调查问卷,根据问卷反映出的教学效果修正之后的教学模式。

五、结束语

从笔者实施基于项目团队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效果来看,学生课堂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得到了增强,并且课程结束之后,相关电子商务知识学习的延续性也得到了一定保证。具体表现在,学生能提出较有专业深度的问题,并主动就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小组探讨,课程的考试成绩也较为理想。课程结束时的调查问卷也表明,有超过80%的学生认为其能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较初级的操作技能(如网店的基本运作)得到了锻炼。更值得一提的是,课程结束之后,还有些学生团队把项目的成果更进一步地实施,有的用以参加创新创业类竞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还有的以项目的成果为基础,作为自己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后续的研究。

本研究提出的基于项目团队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结合专业背景知识自行组建项目团队,有明确的团队目标、团队任务。学生自行选择与专业相关的问题作为学生团队项目的主题,并通过项目设计“问题情境”,进而导向自主探索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前认知和学习积极性。同时,“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涉及较多专业领域的问题,单个学生较难完成一个综合性项目的任务,为避免因难度而丧失兴趣,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特长分工协作成立项目团队,共同完成任务。并且在本模式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各小组项目立项可行性阶段、中期、收尾阶段进行控制,并精心进行教学进度控制;在学生项目实施完成的过程中,同时传授“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专业知识,让学生能及时地学以致用,或者带着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去学习,融合学生先修课程的前认知和本门课程的新认知。

[参考文献]

[1]陈树洪,吕红晓.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建构及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11(S2).

[2]李水金,侯静.大学本科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实证研究――以首都师范大学“探究式学习研讨班”为个案[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