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德育渗透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6-11 22:58:5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化学德育渗透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化学德育渗透总结

篇1

一、在化学实验中渗透德育教育

于国宇老师说过,实验是化学课程的灵魂。在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最重要的方法论之一。

(一)环保实验。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的话题,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发挥学科优势,在教学中适时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学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环保意识。例如在《化学与环境保护》一课的中,通过实验探究“模拟酸雨对植物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此外,如英国的烟雾事件,美国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哮喘病水俣病等,都是由于工业“三废”没有有效处理造成的。通过以上信息,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从点滴做起,争做环境忠实的保护者。

(二)基本实验。学生对化学实验觉得很好奇,有的学生到实验室乱拿仪器和试剂。对此应明确指出:化学反应有一定规律性,必须在老师指导下,通过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否则不仅费事废物,还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就如同人生活在社会中,都要遵纪守法,才会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不然就会造成不利的影响。还有的学生因对某些化学试剂的腐蚀性或毒性产生恐惧,做实验时袖手旁观,对此要说明只要按正确的操作进行实验则是很安全的。这些基本操作都是前人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的结晶,有的科学家因此负伤甚至牺牲生命,作为学生要珍惜这些成果,首先掌握一般的基本实验操作,才能为以后在未知领域的探索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在化学史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初中化学教育是启蒙教育,更多的是学习和了解前人在探索物质奥秘过程中总结下来的知识。将德育渗透到其中能必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几种常见的金属》一课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时期的辉煌成就,在商代已懂得使用青铜;13世纪我国已炼出焦炭用于炼铁;我国生铁的出现比欧洲早1000多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经掌握了冶铁炼钢的技术等等…教师结合课本内容适时的用饱满的情绪讲解,会极大地激发学生为祖国发奋学习、为国争光的学习热情。

(二)渗透科学态度。通过讲解化学知识和科学史实,让学生感悟到在生活和学习中,定会遇到失败和挫折。只有及时把握机会,多思考,多行动,不断追求,坚持不懈才可能获得成功。比如,在学习海水制碱时,结合侯氏制碱法介绍我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先生。正是他的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才使得中国在化工领域上有了新的里程碑。

三、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化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在化学练习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2

近几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持续增长,对青少年德育素质的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据调查,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主要有家庭环境的影响,学校德育教育的缺失以及不良文化的侵害等几个方面。化学作为高中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表面上涉及到的德育教育内容不多,但如果用心去挖掘,仍然可以将德育教育与化学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通过化学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德育教育的现实意义

目前,很多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不正确的,认为在当今社会上,只要有钱就可以无所不能,没有钱就算读再多书也是毫无用处。正是这样的思想,导致这类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厌恶,整天无精打采,甚至长期逃课,沉迷于网络游戏中,这与中学生德育大纲的要求是完全不符的。《中学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以此来从根本上得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实际上,在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学科知识和德育教育并不是相互独立的,相反,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目前,德育教育之所以在我国学校教育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其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必须对其给予高度的重视。化学作为高中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高中化学教学对学生展开必要的德育教育是值得人们深思的一个问题,化学教师要对该问题进行不断探索与尝试,尽可能将德育教育充分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二、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很多化学教师面对德育教育渗透这个问题,都会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不知道应该从什么地方入手来展开教学。但如果用心挖掘的话,就会发现在化学教学中,也蕴涵了很多德育教育,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运用教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为了有效贯彻德育素质教育理念,教育部门在对化学教材进行编写的时候,也进行了适当的改革。在化学教材中新增了许多封面彩图以及章节插图等,这些图片不仅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而且内容也十分丰富。

2.2采用中外著名化学家的高尚品德进行德育教育

古今中外,很多化学家都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榜样,比如说,曾先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诺贝尔化学奖的居里夫人,不仅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很大成就,而且在生活中也时常教导孩子要养成勤俭、朴实的好习惯。再比如说无机化学家戴安邦,他长期从事无机化学和配位化学教学的研究工作,对硅、钨、铝、铁等元素的多核配合物化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澄清了百年来多种片面和自相矛盾的有关报道。除上述两人之外,中外著名化学家还有很多很多,这些科学家不仅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且也是思想道德方面的典范,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对这些科学家的事迹进行讲解,能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2.3通过讲述化学家的奋斗史进行挫折教育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倍受家长们的宠爱。从而导致这些学生严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遇到挫折就容易退缩,这也是当前学校德育教育中所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所谓挫折教育,主要是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在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化学家奋斗史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越挫越勇的精神,比如说,在对“简单的有机物――醇”这一项内容讲解完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诺贝尔在制备硝化甘油时候所经历的磨难。使学生在面对挫折的时候,冷静思考,并分析原因,总结教训之后去寻找正确的道路。

2.4宣传绿色化学常识,加强环保和责任意识教育

近几年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环境保护问题也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因此,从化学教学入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可以将化学教材中的内容与环境污染联系在一起,比如说当下较为严重的“白色污染”,教师可以将其引入教学中,告诉学生“白色污染”就是由于人们将以聚乙烯为材料而制成的塑料袋随意丢弃而导致的,有的科学家认为这是对糟糕的发明。通过类似于这样的讲解,不仅能够让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掌握,而且还能够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其次,要在化学实验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实验是化学教学开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实验中涉及到的很多药品和有害物质会直接威胁到师生的身体健康。因此,在实验课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以此来防止有毒气体或液体的泄漏。与此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对实验产生的废液、废渣等物质进行正确处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高中教学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何将德育教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效渗透也成为了诸多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素质教育,德育现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能够开展德育教育的环节有很多,比如说化学实验、化学现象、化学工业前景等,都可能将其与德育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化学教师要用心钻研教材,研究将其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的方法,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与教育的完美结合,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3

一、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可行性分析

化学这门自然科学充满了丰富的德育内容:如元素周期表揭示了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氧化一还原反应体现了对立一统一的规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体现了内因与外因的相互关系;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等这些内容对学生感悟辩证法,客观对待事物,把握人生的方向是有积极指导作用的,化学实验贯穿于整个化学课程,体现了以事实为依据的实验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化学家们为科学发展矢志不渝钻研到底不放弃的精神鼓舞着学生们执着追求真理……;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而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化学知识,教师可利用此平台对学生进行和谐发展必要性、重要性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求真的欲望;另外化学发展史,化学家带给人类的精神财富等等都能给学生更多的启示。因此,本人认为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可行的。

二、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策略

从上文的分析,本人总结出以下几点德育渗透之实践策略:

(一)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绿色环保理念

化学实验教学与绿色化学联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在实验教学中贯彻绿色化学思想最为重要。本人在实验教学中摸索到以下两种方法:

1.将几个实验合并在一起,节约原料,减少污染。例:“苯酚是一种酸性比碳酸弱的酸,它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苯酚钠和水。苯酚钠易溶于水,所以向苯酚的浊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变澄清。”我们需要做两个实验,分别证明苯酚是一个酸性比碳酸还要弱的酸,苯酚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那么可以把这两个实验结合在一起。首先使苯酚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发现浊液变澄清,证明苯酚与氢氧化钠反应了,再像澄清溶液中吹气,发现澄清的溶液又变浑浊了,实际是苯酚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了苯酚和碳酸氢钠。这样有效的节约了原料。

2.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将某些易产生有害物质的实验换为产生无害物质的实验。例:“比较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实验”,教材上用的酸、碱、盐分别是盐酸、醋酸、氢氧化钠、氨水和氯化钠,其中的盐酸和氯化钠溶液在通电时,电解产物中存在有毒有害的氯气,所以可以将盐酸和氯化钠溶液换为稀硫酸和碳酸钠溶液,电解产物都是氢气和氧气。这样既达到了比较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的目的,又避免了氯气的污染。

(二)利用化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例如:我国化工先驱侯德榜先生就是化学界一面光辉的旗帜。出身贫苦的侯德榜通过刻苦的学习,以10门功课1000分的优异的成绩被公费派往美国留学。当他学成之际,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接受永利碱业公司的聘请,于1921年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发展中国自己的化工事业。面对外国资本家制碱技术的封锁,他凭着外国人能办到的,中国人也能办到的信念,发明了著名的“侯氏制碱法”,即联合制碱法。而对他的发明,他不仅没有高价出售专利发大财,而是写成《制碱》专著,将它公布于世,轰动了整个世界。但是当日本侵略者威逼永利公司与其合作时,侯德榜与其同仁却凛然拒绝,寸步不让。他们说“宁肯给工厂开追悼会,也决不会与侵略者合作。”他的高风亮节、爱憎分明的品质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三)利用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进行德育渗透

1.无私奉献精神。学生是教师教育对象,也是教师的服务对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又是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因此,教师的专业道德别强调为学生奉献的精神。

例如:本人所在的学校要求老师早上七点半上班,可是很多老师七点不到就已经在教室里对学生进行辅导;中午的休息时间每天都可以看到教师办公桌边围了学生,教师正在面批作业;晚上放学走得最晚的总是老师,为每一位同学解决了问题才会安心地离开学校。本校高三就读的方同学在体育课上摔断了腿无法到学校上课,面对心急如焚的学生和即将到来的高考,班主任华老师对他们说了一句“放心,有老师在!”她和任课老师主动提出每天到方同学家轮流补课,在五十多天的日子里,风雨无阻,终于方同学顺利地于2010年考取了浙江理工大学。

也许,教师做的是一件小事,可是对于一个学生一个家庭来说那就是一个命运的转变。事实上,学生在这样的精神引领下也会立足岗位,无私奉献。

2.以身作则,行动引领。我们常常教育学生要有高尚的品德。如果老师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提重物;如果老师在校园里随手捡起一个包装袋扔进垃圾桶;如果老师在升旗仪式上严肃、崇敬的唱着国歌;如果老师扶起了吹倒在路边的交通指示牌;如果老师带着受伤的打着绷带的胳膊出现在课堂上如果老师多年来捐助着几个贫困学生。那么无需多言语,他的学生也会是充满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因为老师的行动已经教会了他们如何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四、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本人的研究及探索,本人觉得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有意义的,也是可行的。但是,本研究也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对于在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策略还不够深入,也值得进一步推敲。

篇4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143-01

应试教育目前仍是我国的主流教育模式,所以成绩还是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重视,而且大多数的教师都觉得所谓的德育渗透其实不过是一种概念,最终的结果就是这样的理念流于形式。其实细细想想教书育人为的是什么呢?当然是为了学生的未来,学生是社会未来的储备力量,如果一个学生的知识再丰富、能力再强,但是没有一个很好的品德,那么知识就会被用在邪门歪道上,看看现在的高科技犯罪,都是满腹经纶的知识分子发明的,所以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成长,也是为社会的稳定添一份动力。化学的发展是历史的创新,所以在化学的发展道路上有着许多的化学家,他们的品德都是受到人们的尊敬的,坚毅、不放弃都是宝贵的品格,这也成为了教育学生的良好素材。现阶段我国的化学教育都是注重知识的传播,鲜有老师会去关注学生的品德,如果有意识的将德育教育与知识教育融合在一起,不仅能够让化学课不再乏味,而且还可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提升的作用。

1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实现双赢的前提

教师是学生的典范和楷模,学生会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之中就潜移默化的将教师的一些品德给复制过来了,因为学生还没走进社会仍处于一种模仿的状态,教师的品德对于学生具有直接影响。教师的板书、语言表达以及仪表等等都能向学生传播一种美感的话,学生自然就会被教师的品德所熏陶。而且拥有良好品德的教师往往都会受到学生的尊重和崇敬,他们会产生一种钦佩感,这样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之间都会让学生的品格得到提升。相反,教师的品德有缺失,学生自然就不会对教师的教育言听计从,而且会有反感情绪,不利于师生的沟通,对于学生的品德教育也起不到楷模作用。

2 充分挖掘教材,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材中,思想教育以化学史的内容出现,往往不会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我特别注意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严谨治学教育。化学发展史是对化学科学的形成、产生和发展等历史过程的描述,揭示了化学科学的演变规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素材。我们的祖先在化学工艺和实用化学方面曾有过重要的发明、发现和创造,为化学的发展作出过卓越的贡献,在化学史上留下过光辉的一页。

化学课的内容其实非常广泛,可以和生活中的大小事务相联系起来,像是在介绍我国的资源时,在讲到水资源的时候,能够对我国的水资源分布进行解说,然后说明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水资源仍然属于缺水的国家,而且水资源分布不均,许多地方干旱缺水,让学生明白水资源的宝贵,灌输节约用水的意识。

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方面,化学有得天独厚的学科条件。化学教师应努力创造化学实验的机会,或演示或分组或布置家庭小实验,或演示下放分组或补充趣味实验。无论哪种形式的实验教学,教师都应严格实验规范操作,以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品质。对于失败的或效果不明显的都应重做,以教师自身的科学态度教育学生、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3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合作的意识

合作意识对于学生来说是在现代社会发展和生存的必备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先天的,而是要通过后天的锻炼的。在化学实验课时,我们能够有意识的对学生的这种能力进行锻炼,像是让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协同合作一起完成实验,对于实验的分析和总结让他们自己讨论然后做出报告,这样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合作能力,是让他们未来能够形成合作的意识,而且学生之间的交流会产生1+1大于2的效果,在讨论和交流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可以说这样的锻炼方式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实验结束之后由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验情况以及合作情况综合进行打分,对于配合好,实验完成好的小组给予表扬,这样有了奖惩,学生的兴趣就更加高涨,通过每次实验的锻炼,学生能够逐渐养成合作的能力,也有助于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当中能够与人交流沟通,与其他同事协同合作来完成任务。

篇5

二、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无论在哪个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作文都是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作文是反应内心世界的一个直接载体,它要求学生表达真实的情感,表述真正的自己,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的作文能力,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学生的德育效果。例如,低年级看图写话作文,根据图意“一位少先队员扶一位老奶奶过马路”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教师可指导学生看图明意,教育他们关心帮助老人是一种美德。又如教学第四册复习六“小熊真可爱”这一看图编故事作文时,我在学生编出了小熊拉着爸爸的胳膊不让他去砍树的基础上,给学生讲述了我国的环保现状,教育他们要保护树木资源,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在练习写简单记述文时我还注意在选材中渗透德育。如“写班上发生的一件事,”指导学生可以写“劝架”“成立图书角”“评选班干部”……从而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努力为集体作贡献,积极锻炼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等。在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书信等作文教学中也应渗透德育。

三、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渗透德育

德育教育并非只是挂在口头上的,并非只是课堂上的不痛不痒的教导,还需要在实践中得以强化,在各种课外活动中进行渗透。比如,我们可以开展一些爱国诗歌朗诵大赛,让学生比赛朗诵爱国主义的诗歌,在朗诵中加深爱国主义教育;或者可以开展主题班会,就目前班级或者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正面或者负面的德育素材进行深刻剖析,让学生对一些现象说出自己的看法,再说说如果是自己会怎么样去做;也可以开展帮扶工作,帮扶后进生,互帮互助,发扬乐于助人的传统精神;还可以带学生去敬老院为爷爷奶奶表演节目,这样可以强化学生关爱老人的意识……这些课外活动在实践中切实提升了德育的成效,强化了德育的实践性。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75-02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中学化学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教育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关注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使学生具有勤奋、坚毅、合作、崇尚科学等优良品德。同时,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期,这种自身特点,相应形成了很强的可塑性,处于人生道路上的十字路口,是人生历程中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是人格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因而,针对中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尤其重要。但在素质教育推行初期,化学教育中的德育仍是薄弱环节,离大纲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教师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识还有待提高。本文总结归纳了个人关于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的德育教育的研究成果。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爱国之情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繁荣富强的动力所在。中学化学教材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在日常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紧密结合教材,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介绍我国古代有关化学方面得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介绍我国某些丰富的自然资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如兖矿集团为我国的煤炭的生产做出了较突出的贡献。内蒙古的稀土矿也使我国在稀土的生产能力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2.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其辩证的思维能力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让学生感知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发展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

让学生体会量变到质变是化学变化中的基本规律。如MnO2和Mn2O7两种物质是由种类相同的元素组成,但其性质差别是相当大的。

让学生尊重科学,破除迷信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如坟地中“鬼火”的出现,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人类与动物身体中含有磷,死后尸体腐烂生成一种叫磷化氢的气体在空气中自燃,这就是旷野上出现的“鬼火”。教师应在教学中对这种现象给予恰当解释,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因此,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贯穿到教学过程中,不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其辩证的思维能力,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利于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来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开展环保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在很大程度上讲,经济的发展是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如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北方地区大面积土地荒漠化,各主要流域水质恶化,煤和石油的危机,温室效应等问题。尽管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但因为人们长期缺乏环保意识,长期对环境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三废”问题严重,使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严重的威胁。如通过《硫、硫酸》一章得学习,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产生、转化、危害及酸雨的形成和危害;讲解“过渡金属元素”性质时,让学生通过“水俣病”了解重金属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化学与生活和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化学教育者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引用身边触目惊心的实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不仅是教学的需要,同时也是教书育人的需要。在教学中,教育者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使德育和化学学科知识教学紧密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有理、有据,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有良好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要有过硬的教学本领和较强的领悟能力,才能使教书育人达到最佳统一,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兆先,张平.试论化学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融合[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2):96-97.

[2]李清林.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79-81.

[3]徐润泽.中学化学教育的德育功能[J].池州师专学报,2007,21(3):132-133.

[4]刘建斌,许民.浅谈高校化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江西化工,200,22:105-106.

篇7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教人要教心,育才先育德“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以达到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无旁贷的责任。

一、通过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它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乐于学习的情绪体验。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目标正确确立的前提条件。所以,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我备课过程中非常重视的一个环节。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所采用的激发学习化学兴趣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创境激趣法。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在创设学习情境时,应该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如在教二氧化碳性质时,我首先“变”了一个小魔术——“清水变牛奶”,即用一根玻璃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结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这一小小的魔术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勾了出来,使他们产生了想要学习本节知识的强烈的愿望。

2.实验激趣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如果一个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只是凭借一根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话,即使讲得再深透,语言再动听也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凡是课本要求的学生实验我一个不漏地让学生动手做了,不仅如此,我还努力改进课本实验,把一些演示实验也改成了学生实验,通过人人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环境教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日益增加,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已成为人类共同的呼声。把环境保护教育穿插在化学教学之中,对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具有重大意义。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挖掘化学教学内容,从学生身边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出发,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比如在讲到二氧化硫时,就可以渗透环保知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告诉学生二氧化硫是一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成分,它能导致水质酸化,毁坏树木、庄稼。

2.规范试验操作。例如,进行化学实验时,将药品规定了用量和浓度,有些药品取最小或采用微型实验,既方便施教,又方便操作,更易让学生观察和记忆,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的实验方法,同时会节省药品,减少污染,也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改进实验操作。将一些有毒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实验进行改进,使操作更合理有效,又能控制或避免排污量,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如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是一个演示实验,我们将实验中的铜屑改为弯成螺旋状的细铜丝,铜丝与浓硫酸接触即反应,脱离即停止反应,可以让学生轮流观察或操作,使二氧化硫的产生降到最低限度。总之,改进实验操作方法有多种,我们要根据学校实验条件和教学实际,充分利用旧物质和废物,将原有的实验进行科学的分析改进,以达到更安全可靠、趣味新颖、快捷方便、可控制排污量、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等目的。

篇8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校的教育应该始终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摆在首位。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一方面要加强传统的文化教育,另一方面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力求找到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方法。在课堂中找到一条途径,使化学教学和道德教育相互渗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本文就在中专医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具体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进行了几个方面的研究和尝试,同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改革教学内容,使其富有德育教育内涵

中专医用化学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培养实用性、技能型的人才。所以化学课程的内容也必须结合生活生产实际情况。

1.1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生活相衔接,学会学以致用

在教授学生有机化学中酯的水解反应时,告诉学生肥皂就是根据此反应原理而制得的,并且让学生亲自动手到实验室,利用家中油烟机中的废弃油做肥皂。渗透“地沟油事件”以及地沟油的利用,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收获学以致用的情感体验。如有条件,还可以带领学生去肥皂厂的参观,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具体的生产实际结合起来。

1.2挖掘和医学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重点强化,培养职业道德

比如在卤素章节介绍氟、氯、溴、碘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在福岛核电站泄露后为什么可以通过吃碘片降低辐射的影响。又如在讲到胺这个章节的时候,在讲到新洁尔灭这种消毒剂时,可以结合为什么在眼药水中不适合添加这类防腐剂,而市面上很多厂家添加了这种防腐剂结果导致使用者视力下降的事实教育药剂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尊重事实,而且需要有医学药学专业的职业道德。

1.3化学知识中处处蕴涵哲理,需要深度挖掘,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元素周期律是量变到质变最典型的例子,即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规律。又如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同素异形体性质的差异等都是量变引起质变的例子。而在无机物中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机物中各种烃及烃的衍生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即使同一种物质分子里不同官能团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如苯酚分子中,苯环与羟基的相互影响,又蕴含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哲理。而在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这些知识中,又可以让学生领悟矛盾是对立统一的规律,一切问题都需要辨证的看待。总之在平时的化学教育中渗透着对学生德育的哲学思辨教育是一件很有趣同时又非常有意义的事。

1.4在教材内容中突出环境题材,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在学习卤素这一章节,在谈到F元素的剧毒性的时候,结合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环境危机事件:海宁晶科太阳能公司水体污染事件,告诉学生,所谓的清洁能源,其实并不清洁,在生产环节过程中产生大量有剧毒的F-离子。教育学生,要尊重事实,相信科学,绝不盲从,并树立起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环境责任和保护意识。

2在实验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1创设实验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做中学中体现德育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概念、培养科学态度、创新精神以及从抽象思维进入实践的重要手段。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素材,化学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这些素材,寓德育教育于化学实验教学之中,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因为学生的思想品行不是先天形成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一定环境和条件的影响之下逐步发展和形成的。尤其是对于职业学生的学生,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尤为重要,所以我们教师必须着力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他们,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使其将来能有更好的发展。

2.2培养学生环境保护和安全意识

环境道德意识是环境意识的最高境界,也是环境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环境道德教育,使学生产生环境保护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观察到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实验现象,增强直观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化学实验中,学生们会直接接触到有毒的气体、液体、固体,如何指导学生规范操作、严格控制试剂用量、改进实验方法、设计实验装置是化学教学中再现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做好化学实验演示,重视环保意识培养。对有毒有害物质不能乱抛乱倒,学会妥善处理,绝不能一边讲环保,一边做污染环境的事,要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的主人翁意识。

2.3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贯穿养成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不仅影响着他们的文化学习,更影响着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教师不论要在演示实验环节,还是在指导学生实验环节都要强化正面引导教育。在做有毒,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时,一定要反复强调规范操作,对学生灌输安全教育,培养起自我保护意识。这不仅在实验过程中,乃至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每次实验开始时,都要让学生自己检查实验仪器和药品是否准备到位,在实验结束时必须让学生认真清洗玻璃仪器,并按要求清点和摆放实验药品,培养学生做事情有条有理,勤俭节约的品质。当学生实验失败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勇于实践,克服困难的信心;当学生实验成功时,对学生进行“成功教育”,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自信心,使之今后更加勤奋学习。

3布置学生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德育工作

如果同学们能把课堂上学到的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那不仅能深化原有的化学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能进一步拓展学生视野,更能激发更强的学习动力。所以教师利用学生的假期,布置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针对近期社会热点网上爆料九成眼药水中含有防腐剂:苯扎氯胺、羟苯乙酯、三氯叔丁醇、苯扎溴铵、山梨酸钾等成分,长期使用会危害健康,降低视力。布置中专药剂专业的学生去各大药房超市实际调查:第一、市面上常见的有哪些眼药水。第二、搞清楚每个牌子每一种眼药水中的成分,是否含有防腐剂,有哪几种防腐剂。在学生返校后,教师指导学生汇总总结,师生一起完成调查任务,撰写调查报告。这样的活动可以提高了学生参与社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事求是,绝不盲从的科学态度。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品质,以后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4在多元化的的教学评价环节中进一步突出德育教育

4.1课堂行为表现的评价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对于我们这些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教师更应该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自信心。比如在讲授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式的时候,我常常给学生留一点时间识别记忆,然后有目的请个别学生上讲台背默书写在黑板上。这样不仅布置了学生任务,而且学生在完成了任务后,老师会及时的给予表扬,尤其是使用激励性评价的形式,对于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让我们的学生切实体会到教师对于他们的关注。教师的肯定,往往能帮助学生真正培养起自我意识,树立自信心。

4.2课内外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除了应当细心的教授学生实验内容外,更加要留意关注学生的行为。对于正确和错误的操作予以肯定和指正。例如有学生不严格执行实验室操作规定的,需要严厉的指出来,并且给予纠正,培养其行为规范意识。在实验室器械和药品的使用过程中也可以对他们进行勤俭节约的品德教育,对于合理又节省实验器材和药品的学生应该给予表扬。每次学生实验都可以作为实验考试,教师给予学生本次表现恰当的分数评价,指出学生的不足和需要提高完善的地方,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布置的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更加应该用评价的手段,正面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努力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3学生互相之间的评价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规律和现象,不能只依靠老师单纯讲授,更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动手动脑亲自操作,得出结论,作出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的理念是: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之后可以指导他们互相对于阶段性学习成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分析,学生在这个评价过程中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使得他们养成严肃看待自己和他人学习成果的习惯,培养起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和团结合作的意识,以及善于跟人沟通的能力。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有意义的,也是可行的。化学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进行德育的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教师应该采取适当的策略,把德育内容和学科教学有机地相结合,相得益彰,培养不仅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而且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公民道德素养的优秀中职类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慧.多元社会中学校道德教育:关注学生的个体生命世界.道德教育论丛.

[2]何晓文.学校德育与德育课程化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篇9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辩证统一的学科。为了使单纯的思想品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转化成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的知识,教师除了要有灵活驾驭课堂教学的本领之外,还应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预设一些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情境,全面培养小学生的德育知识与才能。

一、在导入新课中开启德育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颇有一番道理,它告诉了我们应把好教学第一关。对此,我们不妨大肆渲染“开门红”的课堂教学艺术,使德育知识渗透“精而细”,恰到好处。因此,精心设计生动、巧妙的导语,通过导语感染和教育学生。如:在《颐和园》一文教学中,不妨先出示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并提问:“为什么中外游客都喜欢到园内看一看,走一走呢?”这样的导语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们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与自豪,从而培养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在探究新知中渗透德育

(1)在朗读中渗透德育。

语文课程强调“以读为本”。学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文章中人物思想的感染与熏陶,从而受到德育教育,如:在《小伙伴》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这时,安东走到玛莎跟前,什么也没说,把夹着黄油的面包掰成两半,把大一点儿的放到玛莎手里,说:‘赶快吃吧。’” 教师在教学这里时,应引导学生多读,且精读,把它读得恰如其分,真实感人,从而才能让学生了解安东那种舍己为人,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2)在分析人物形象中渗透德育。

为了让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在学生面前栩栩如生地站起来,并铭刻于心,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借助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使学生既初步懂得描写人物方法,又受到人物崇高思想、优秀品质的感染熏陶。

(3)在重点词、句的讲解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只有扎扎实实地抓住字、词、句的理解,才能清楚地阐明课文所体现的内在思想性,才能在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受到具体生动的思想教育。

(4)在欣赏插图,领悟图意中渗透德育

引导学生欣赏插图,领悟图意,有助于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借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如教《赵州桥》一文,除了看赵州桥的插图外,再利用一幅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大桥挂图,二者比较,让学生知道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及好处。再配之教师对桥的历史、年代、形态结构部分的讲述,就能使学生对赵州桥的古朴、坚固、美观留下深刻的印象,感受到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劳动人民的伟大,产生了自豪之感。

三、在反馈训练中强化教育

课堂练习能巩固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思维,形成学生能力。在反馈练习中我们可从抓住训练重点,在突破难点上下苦功夫,巧功夫,恰到好处的渗透德育。如:在《好孩子》一文教学中,我在课堂巩固训练中实施了让学生带着感情去分角色朗读课文,把学生带入情境,并让他们自编自演课本剧,学生的理解与感悟就在表演中得到了升华,从而让他们在这样的课堂练习中认识到了舍己为人、助人为乐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好行为、好品质,知道自己应该学习京京做一个为他人着想,为他人谋利益的好孩子。

四、在总结回顾中延伸德育

语文教材中固有的思想教育,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依据。对此,我们应在全课总结、延伸学习内容的时刻,巧妙地渗透总结性的德育教育。如:在《一张珍贵的照片》一文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自主小结,让学生知道在困难时期深入农村,在让小花带路和桂花家做客的两件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总理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对农民的疾苦非常关心,从而引申教育孩子要学习,做一个性格温和,品质优秀的人。

五、在学生习作中诱导德育

新课程教学建议对写作提出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要说假话、空话、套话。这不仅是教作文,也是教做人,可见学生习作要融进学生生活,与学生的行为习惯联系起来,使学生通过写作感知做人道理,学会做人。

去年元旦前夕,我给学生留了一道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元旦回家过节,一家人团聚吃饭时,你给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盛饭、夹菜,看看他们有什么表现,你当时有什么感受,然后写在日记本上。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今天是元旦节,妈妈为我们一家准备一顿丰盛的佳肴。开饭了,一家人围坐一团,我先给他们发餐具,然后给爸妈盛饭,把他们俩爱吃的菜夹到他们的碗里,这时妈妈用惊奇的目光看着我,说:“新年有新事,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我的小皇帝懂得孝敬父母了。”……一向都由父母侍奉的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别提有多高兴。我想:妈妈为了供我上学,辛勤地工作,还要做那么多的家务活,以后我一定要好好的孝敬妈妈,帮妈妈做家务,减轻妈妈的负担。还有一位同学写道:……我给奶奶盛饭,爸爸却不高兴地说:“你自己盛给你自己吧,奶奶会自己盛饭,用不着你多此一举。”听了,我满脸的笑容消失了。心里想:难道我这样做错了吗?孝敬老人应从小事做起……。由此可见,习作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净化学生的心灵,使之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传统美德。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结合语文课文特点及与课文相关的内容,立足课堂教学来陶冶学生的情操,真正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学科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为祖国培养更多更好的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祖国的明天才会充满希望!

参考文献

篇10

1.挖掘德育素材,有效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化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如政治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例如上化学《绪言》部分里讲到的四大发明中造纸是我国人民在化学史上取得的辉煌成果,可以补充介绍"蔡伦纸"的造纸技术(改用便宜的树皮、碎布、破鱼网为原料,以精工细作,造出优质纸)后人称他为造纸技术的发明人。1000多年来我国的造纸技术都是依蔡伦的技术推广的,直到公元751年,唐军与阿拉伯打仗,唐军被俘,俘虏中有造纸工人,将造纸技术传给阿拉伯人,然后传给埃及、摩洛哥、西班牙,直到欧洲。上到《H2的性质和用途》时,我联系到"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船的载人上天,是我国在美国、俄罗斯之后的又一重大科技成果,说明高科技方面已挤到世界前茅。通过学习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2.夯实化学基础知识,有效渗透科学的世界观

在学习物理变化概念时,列举水的三态变化、汽油的挥发都是揭示了物质内部分子运动,水三态的变化与外界的温度有关系的,在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中,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内因与外因(如碳与氧气生成CO和CO2)、现象与本质(指示剂的变色与溶液的酸碱性)、共性与个性(酸的通性与酸的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从而逐步树立事物永恒运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核电荷数引起元素种类的改变、由相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或单质中、由于相互作用的原子个数不同使物质性质各异(如金刚石、石墨)、在浓硫酸与稀硫酸中(由于质量分数不同)引起质变等内容,使学生认识量变质变规律。通过H2-H2O-H2、CO-CO2-CO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使学生认识否定之否定规律。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融于教学中,可使学生学会正确思维方法,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抓住事物的本质,用变化、发展、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也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

3.借助化学实验,有效渗透团结合作精神

当代学生从小受到父母的娇惯,家庭的溺爱,生活环境优越,因此很容易滋长以自我为中心的娇纵习惯,缺乏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初中化学教材中大多是验证性实验,我们可以通过这些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安排一些探索性实验,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教材上探索性实验不多,在教学中也可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索性实验。做探索性实验的关键问题是实验设计。在教学中要加强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要放开手脚,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对于难度大、探索性较强的实验,教师可进行必要的指导或与学生共同设计。对于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如果有新思想、新方法、新举措,应认真审查,只要没有意外情况(不安全因素等)都可以让学生进行试验,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勇于探索,勇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脑设计、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分析总结实验结论,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创新精神。在实验分组中,让小组内学生自己分工,共同讨论问题,设计实验,相互配合,观察分析实验现象。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相互影响、相互启发,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学生在分组实验中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的快乐,切实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4.结合化学发展史,有效渗透热爱科学教育

德育并不仅局限于政治思想品德的教育,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勤于钻研等品质教育也应是德育的一部分。在"绪言"课上我给学生指出,我国人民很早就有了探索化学的活动。古代中国人的炼金、炼丹,虽带有些唯心主义的神秘色彩,但他们的研究传入西方后,大大地推动了化学的形成与发展。在讲解空气的组成时,学生们会认识到,空气这种与人们朝夕相伴的物质,它的存在与成分的发现经历了一个多么复杂的过程。舍勒和普利斯特里的发现制取了氧气,这比起以前人们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物质已是一种进步;拉瓦锡进一步得出空气是由氧气、氮气组成的;到后来有了更先进的仪器与实手段,人们才认识到空气里还有其它物质存在。我们要考虑到当时的物质条件及科学的发展水平,而不能否定他们的劳动。但前人的劳动与成果永远给后继者以借鉴,后人正是以此为阶梯去探索和发现真理。通过这些引导性的分析,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的欲望,鼓励同学们学好化学,具有振兴祖国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5.利用教材及结合周围环境,有效渗透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