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20:4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技能教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6-0122-01
目前,我校正处于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阶段,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从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出发,以教学环境场境化、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方式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多元化为方向,致力于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尝试用“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指导技能课堂建设,促进课堂教学形态转变,形成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已成为其显著特征,现场教学与理实一体相结合的“教学工厂”型教学模式,现以本人参与市级课题《行动导向教学在电类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心得体会,结合本人在电子技能课堂中的教学实践,谈一下电子技能课堂的建设以及电子技能教学策略。
一、更新教学观念,创设教学环境
传统教学模式理论授课在教室,实践操作在实训室,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提高,因而如何更新教学观念,实施理论实践同步教学,提高技能教学实效,创设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技能教学环境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产教结合为基础,创建集培训、实习、生产、鉴定为一体的“教学工厂”化实训基地。学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应考虑设备的选型与配套,做到先进性、真实(仿真)性、实用性、经济性相结合,既考虑教学工位要求,又兼顾培训和生产配套,选用生产型国标设备。做到设备功能齐全、工位足够,满足学校日常教学、对外培训和协作加工需要。
(二)现代化技能教室建设。“教学工厂”内创设功能复合齐全、教学手段多样、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的教学环境,融生产服务模拟场景、数字仿真、模拟演示、虚拟现实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技能教室”,构建网络学习平台,支撑理实一体化教学,生动直观地展示知识、技术和生产服务岗位,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三)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组建。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发和优化网络课程、虚拟课程、名师名课,建立技能大赛赛场实录、电子产品加工过程影像等企业真实案例资源库,不断创新教材展示方式,实现多种介质立体化交融,便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二、更新教学内容,重构课程体系
在岗位(群)、岗位(群)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资格标准,调整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构建“理实一体、以岗定课、多证融通”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一是滚动修订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以专业对接行业,专业课程对接企业岗位为切入点,在充分社会调研的情况下,每学年对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进行滚动修订一次。二是修订和完善专业课程标准。规范执行国家和省公共基础课程、已有的专业课程标准,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发其它专业课程标准,并有效对接职业标准,有机渗透技能大赛标准。三是整合专业课程,创新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标准,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四是建立教材建设机制,创新教材应用。建立由行业协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企业和学校等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针对专业岗位技能要求变化,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依托企业研发适应专业新岗位的校本教材。
三、改变教学模式,注重理实一体
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在“教学工厂”化实训基地的有力支撑下,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模式改革,形成现场教学与理实一体相结合的“教学工厂”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教、学、做的和谐统一,形成“五个合一”的鲜明教学特色。
例如:在讲解电类基本技能训练项目——万用表的认识与使用时,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教师讲解示范操作学生练习教师讲评,教室与实训室分离、理论与实践脱节,虽教师讲解的很清晰,示范的很标准,但因教学时空的差异加之学生的理解记忆较差,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实践操作时还是会损坏万用表。究其原因何在呢?未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未将专业课堂与实训车间融合,中间缺失了虚拟仿真操作——及时反馈评价环节。
以教学任务对接生产任务,以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为原则,系统设置技能训练项目。例如:借助“教学工厂”化实训基地内部的电子产品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以企业工作任务为载体,模拟企业设置技术部、生产制造部、质量检验部和生产班组,实施校内生产性实习。或让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真正融入到实际生产中,在产品制作过程中感悟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并在体验劳动成果的同时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与成就感。
【中图分类号】G63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243-01
会计实务技能教学是财会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加强技能教学必须加深对会计实务技能和会计实务技能教学的认识。教学中要重视会计实务技能的训练,按照会计实务技能教学课的基本教学程序,把握会计实务技能教学的规律,提高会计实务技能教学的效率,做到“做中学,学中做”,以高效地培养学生会计实务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一、深化对会计实务技能以及教学的认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对会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财会工作人员的实务技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伴随着我国企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的加快,以及市场的不断繁荣和发展,会计在企业之间的发展和竞争中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会计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一般要求财会人员要有比较高的实务技能,不然将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而根据我国会计实务教学的情况,可以说教学形势很不乐观。在我国的众多职业学校中,绝大多数都设置了会计专业,据不完全统计,会计专业类的学生所占学生数目比重多在一半以上。由此可知我国的会计专业规模不可谓不大,然而规模大并不意味着我国就成为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大国、强国。我国会计教育在实务技能教学方面存在诸多缺陷,毕业生在毕业之后并没有达到社会的要求,其体现比较明显的就是由于学生实务技能掌握不够,实践能力不强,在就业方面存在诸多困难,用人单位也时常抱怨毕业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弱,实务技能应用不到位,致使用人单位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历练之后才可以委以重任。同样,市场企业也对会计实务技能教学心存怀疑,在聘用人才时多有顾虑,使得会计类专业学生在就业方面呈现的困难越来越大。为此,对于会计实务技能教学学校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强化对学生的会计实务技能的教学。
二、提高会计实务技能教学
在对会计实务技能的重要性以及教学加深认识的基础上,则应当根据实务技能教学课程的基本程序,深入把握技能教学的规律,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同步进行模式,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切实提高会计实务技能教学的效率。要提高学生的会计实务技能,关键就是要培养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因此,要提高会计实务技能教学的质量,强化会计实务技能的教学,则应当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入手。
1.教师要树立知识传授与提高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教学观
知识的传授是学生能够进行实务操作的基本前提,若基础知识都掌握的不好,还谈何提高实务技能。不过,学生对知识掌握了,但也并不代表其会计实务技能就获得了提高,就有了比较强的实务能力。因为知识只有获得了有效的应用,在实际中被反复实践才能算学生习得了技能。近些年来,我国对会计教学改革一直在不断深化,对于实务技能教学的关注也在不断加强。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还应当与实务操作结合起来,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将实务操作纳入到教学计划当中,要做到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从而使得学生财会能力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2.丰富会计实务技能教学形式,推行案例教学方式
单一的教学形式会导致教学效果的低下,因此有必要提高会计实务技能教学的形式。课堂讨论,模拟实验,社会实习等都是比较好的教学形式,通过有机的结合使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而对于会计实务技能,比较有效的一个教学方式就是案例教学。每一个好的案例都含有该财会人员的技能运用的智慧,学生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剖析,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及根据案例自己进行相关的实践,能够有效的发现自己在技能运用方面的不足之处,从而学生能够比较有针对性的提高其实务技能。从而实现学生在思考和操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和动手操作。不过教师在选取案例的时候,应当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具有较强的现代特性的案例,不然就失去了案例教学的意义了。
3.采用现场教学法
对学生会计实务技能的教学,还应带将学生带到相关单位的财会部门。首先让学生观察现场财会人员对实务技能的应用方式,其次,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工作当中,而老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现场教学,进而实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特点,缩短了理论与实务的距离,有效强化会计实务技能教学水平,实现学生会计实务技能的提高。
4.“上班做事”,深入企业
学生习得会计技能,最终还是要应用于企业实践当中。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联系相关企业,安排学生深入企业,在“上班做事”过程中,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学生通过在企业中的实际操作,能够比较好的发现平时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而且联系企业实际,在技能应用上也更加贴近市场需要。不过在实施该步骤的时候,教师应当要确保被安排的学生的技能水平达到了实训上班的水平,不然不仅起不到教学效果,还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害,不利于今后实训的进行。
会计实务技能对于每一个财会人员来说是必须具备的,学校在认识会计实务技能的重要性的同时,应当加强对会计实务技能的教学。根据会计的强操作性,把握技能教学规律,着重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这是实现会计实务技能教学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CBE是英文(CompetencyBasedEducation)的缩写,原文的含义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它强调的是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掌握和运用,也就是以职业或岗位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行为意识为从业能力的基础,以能力表现为教学目标、教学进程的基准。注重“学”,并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不受时间和环境的限制组织课程与实施教学的系统方法。
(二)CBE的发展过程
CBE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休斯敦大学在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的掌握性学习模式和反馈教学原则的基础上,被开发出的一种新型突出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
1994年5月在加拿大召开了CBE国际研讨会,大会对CBE的教学体系给予了肯定。CBE教学体系出现后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采用,尤其是西欧、北美的一些国家,如加拿大就有30多所社区学院实施这种教学体系。
1992年国家教委职教司决定把CBE引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中来,一些学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开始试点并取得了一些成绩,CBE教学体系基本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三)CBE的实质内涵
CBE体系的实质是“以岗位能力为基础、产业界参与、适应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这里所说的能力是由知识、技能以及根据标准有效地从事某项工作或职业的能力所组成的。这种能力常常也被称为“专项能力”(Task),可视为完成一项工作有关的可观察到的,并且可度量的活动或行为。
(四)CBE教学的要点
CBE是围绕从事岗位工作所要求的知识、技能、能力来组织课程与教学的系统方法,它包括下列七个要点:
1.对课程与教学进行系统开发;
2.确定与职业有关的各项能力(包括能力、技能、知识、工作态度);
3.使学员在学习或培训开始之前就知道应掌握的能力是什么;
4.使学员在学习或培训开始之前就知道应达到什么标准;
5.通过培训或教学向学员提供个性化发展的机会;
6.除了知识和工作态度以外,能力的实际表现都能直接向学员进行示范;
7.学员的学习进度是按照最适宜自己的速度来掌握的。
二、什么是DACUM
(一)DACUM的定义
DACUM是DevelopingaCurriculum的缩写,其含义是“课程开发”。它是通过职业分析(任务分析)从而确定某一职业所要求的各种综合能力及相应的专项技能的系统方法。它借助于DACUM表——由某一职业所要求的各种综合能力(任务领域)以及相应的专业技能(单项任务)所组成的二维图表来开发专业所需开设的课程,详见表1。
表1专业课程开发的目标和从事该项职业必须满足的各种要求
综合能力专项技能1专项技能2专项技能3专项技能4……AA1A2A3A4……BB1B2B3B4……CC1C2C3C4……………………………………
(二)DACUM的开发步骤
DACUM体系开发一般分为五个步骤:
1.首先要成立一个由8至12名本职业的专家组成的DACUM委员会。
2.进行“综合能力”分析:认定本职业(岗位)的“综合能力”,通常是7-12个,确认后将其排在DACUM大表的左侧,纵向排列,代号为A、B、C……L等。
3.分解“综合能力”:综合能力确认后,将深入分析每项综合能力中包含多少“专项能力”(SKILLS)。通常每项综合能力含6-30个专项能力,依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在与之对应的综合能力之右,横向排列,代号为1、2、3……30。通常先是认识上的“知”,后为操作上的“做”。
4.专项能力分析。列出DACUM大表后,将每一个专项能力分解为:学习步骤、必备知识、所需材料、要掌握的特殊技巧、工作态度、注意事项等。
5.教学分析。对照DACUM表及专项能力分析结果,设计和开发学习内容。把每个专项能力设计成一个学习单元(或称模块)。每个模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要尽可能按岗位工作的实际需要排序。
三、CBE/DACUM的实施步骤
CBE教学模式实施一般分为10个步骤:成立课程开发小组;课程调查与分析;确定综合能力;综合能力分解;绘制DACUM大表;专项能力分析;编写新的课程标准;开发学习包;完善教学条件;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反馈。下面以财务会计课程为例来说明实施步骤。
(一)成立课程开发小组
由从事会计工作的一线会计人员3名和从事本课程教学3年以上的双师型教师3名组成财务会计课程开发小组。
(二)课程调查与分析
认真分析本课程所在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特别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认真分析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及教学目标。并认真听取一线人员的建议,对职业岗位进行调研,了解胜任这些工作的人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三)确定综合能力
对调研情况进行讨论,经分析后确定本课程的7项综合能力,即出纳岗位能力,材料核算员岗位能力,固定资产核算员岗位能力,工资核算员岗位能力,税金核算员岗位能力,收入费用利润核算员岗位能力,报表编制员岗位能力。
(四)将综合能力分解为专项能力
对每项综合能力进行分解,将其分解为6-14项专项能力。例如出纳员岗位能力分解为:填制各种结算单据,办理款项结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日记账,核对银行对账单,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6项专项能力。
(五)绘制DACUM大表
制定出每项专项能力后,最后绘制出DACUM综合大表,见表2。
(六)专项能力分析
列出DACUM大表后,将每一个专项能力分解为:学习步骤、必备知识、所需材料、要掌握的特殊技巧、工作态度、注意事项等。例如专项能力填制结算单据分析如下,见表3。
(七)编写新的课程标准
依据DACUM表及教学分析结果,设计和开发学习内容,编制课程标准代替原有的教学大纲。
课程内容选择方面突破课程内容理论化的局限,围绕工作任务,以技术实践知识为主,技术理论知识以“满足技术理解”为选择标准;课程内容排序突破课程内容排列知识系统化,以任务的难易程度而不是知识的逻辑结构排序;课程目标从“掌握……知识,具备……能力”的模糊要求转向“会用……知识做……事情”的具体要求;教学方法方面以项目技能教学法为主;教学评价方面以学生对所学知识技术的实际应用即技能为依据。
课程标准包含课程概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标准、课程教学实施和附录五大部分。每部分又详细分为若干部分,具体见表4。
(八)开发学习包
依据DACUM表、专项能力分解表和课程标准,编制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包。每个专项能力独立成为一个学习包,包内放有学习包目录、课堂讲稿、凭证、账簿、报表、卡片、印鉴、期刊摘录、参考书目、电子资料和视频资料等,学习包开发完成后放入材料盒,并贴上专项能力标签。依该DACUM大表的位序摆放好各专项能力学习包,学生很容易根据DACUM大表上的位置找到下一步要学的专项能力(模块)的全部学习资料。
(九)完善教学条件
建立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尽量按照实际工作环境进行布置。实训室从外观看相当于企业财务科,设置不同的岗位,配有实际工作正常使用格式的发票、支票等结算单据,正式格式的账页、报表;财务专用章、发票专用章等印鉴。另外配备1台验钞机、算盘、多媒体投影机和1台能上网查资料的电脑。要求设备、设施符合时代要求,是当今市场上最先进的,因为教学活动基本上是在这里进行的,而不是演示点缀。
(十)实施教学
CBE的教学实施过程,可大体分为四个步骤:
1.课前指导:课程开始前,先发给学生一张所学课程的DACUM大表,使学生对未来要从事的职业有个总体概念;
2.学生水平评估:教师在向学生明确地阐述每一项能力之后,用评价标准测量学生基础,考核达标的专项能力可免修;
3.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起点,制定可行的授课计划;
4.对要求自己学习的学生,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帮助其制订学习计划,学生按与教师商定的学习计划,到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或在教师指导下,逐一模块地刻苦学习掌握专项能力。
(十一)教学评价与反馈
当学生确信自己已掌握了某项专项能力后,可进行自我评估,自评合格后,可请指导教师进行审查。如教师认可,即载入DACUM表的成绩栏中,一式两份,分别由学生和教师保存。日积月累,当授课计划或学习计划所列各模块均合格后,教师那份就是成绩存档,学员那份即是求职谋业证书。教师要对学生及时跟踪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对进度慢及不达标的同学及时发出警告。
四、应用CBE/DACUM的几点体会
(一)把握CBE模式与传统模式,他们的区别可简化成表5
表5CBE与传统模式的区别
项目传统模式CBE模式基础以学科、知识为基础培养能力为基础依据以学制、时间为依据实际表现为依据进度根据群体掌握进度根据个人掌握进度反馈滞后的反馈及时的反馈教材以课本为教材模块、多媒体、材料场所课堂教学教学做一体化课堂、现场方式课堂为主,稍加演示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演练为主目标共性的目标目标非常具体标准大纲规定的标准师生共同客观评价结果学生考试得分学生掌握的能力
(二)把握七个要点
1.要利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课程与教学进行系统开发;
2.确定与职业密切相关的各项能力是前提;
3.一定要使学员在学习前就清楚地知道他应掌握的能力及考核标准;
4.在培训和教学过程中,一定向学员提供个性化发展的机会;
5.教师要向学员作出知识、能力、态度的直接示范;
6.学习进度一定要按学员的实际来掌握,不可强行划一;
7.CBE不仅适用于职业学校,也适用于各种培训。
(三)把握创新
听(看)课既是教研活动,又是科研活动,它能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中小学教科研活动中,通过听(看)课活动,教师能够相互切磋技艺,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胜任教学工作。为便于广大体育老师展开讨论,本专题拟定了以下几个具有针对性的话题:
①听(看)课过程中需要携带哪些必备的材料?
②能否设计出内容全面、比较合理的表格以便于听(看)课与记录?
③听(看)课知识与听(看)课技能是什么关系?
④青年教师的听(看)课技能应如何培养与训练?您有何独到经验与技巧?
第6期:评课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评课技能是指体育教师在看课与记录的基础上,对体育课进行整体的、部分的、专题的剖析,发现亮点、指出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熟练的教学行为方式。为便于广大体育老师展开讨论,本专题拟定了以下几个具有针对性的话题:
①如何整理听(看)课的记录(按什么思路进行整理:是优缺点?教学流程?还是专题)?
②评课的视角有哪些?小学、初中、高中评课重点有何侧重?
③有哪些评课技巧?应如何对待评课过程中的不同观点?
④年轻教师的评课技能应如何培养与训练?您有何独到经验与技巧?
第7期:动作示范与讲解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动作示范”是体育教师的“看家本领”,但动作示范技能的培养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掌握熟练的运动技能是前提;其次,还要掌握动作示范的各种技巧,如时机、方位、目的等。而讲解则是通过教师简洁有效地讲述动作结构、原理、要领、方法,使学生有一个准确的动作概念认知。讲解与示范同等重要,也是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为基本的能力,但讲解技能的培养有时比动作示范技能的培养更难。本期讨论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①动作示范与讲解有哪些注意要点?
②口诀化讲解是一个较好的讲解方式,各种常见运动技术有哪些常用的口诀?
③年轻教师的动作示范与讲解技能培养途径有哪些?
第8期:口令与队伍调动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口令与队伍调动是体育课教学中最为常见的现象之一,也是体育教师具备的重要技能,但近年来在体育教师各类教学技能比赛中有关这个方面的技能比较薄弱,尤其是在青年教师中比较欠缺,因此,本期讨论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①口令与队伍调动运用的要求有哪些?
②口令与队伍调动有哪些好的案例?
③口令与队伍调动技能应如何训练与培养?
第9期:运动技术诊断与错误动作纠正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动作是正常的,特别是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动作,错误动作的出现也是必然的。体育教师的作用就是善于观察学生的动作,发现错误,分析原因,并施以良好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使学生少走弯路,快速掌握所学的运动技术。但是,要掌握运动技术诊断与错误动作纠正技能也有很大的难度,本期讨论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①举例说明如何发现学生的错误动作?
②运动技术诊断的视角有哪些?如何才能准确诊断运动技术?
③年轻教师如何培养运动技术诊断与错误动作纠正技能?
第10期:保护与帮助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由于体育活动本身的特性,体育课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也正是这个问题迫使体育教师或学校领导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性,而把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运动项目拒之于体育教学内容之外,这对于促进学生的身体发展具有较大的损失。安全问题的确很重要,但既要确保正常的教学,又不要发生伤害事故,体育教师的保护与帮助技能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本期讨论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①实例分析各类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教学过程中的保护与帮助?
②动作教学的保护与帮助有哪些方法与技巧?
(3)如何培养体育教师动作教学的保护与帮助技能?
第11期:场地器材布置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场地器材布置是体育课堂教学所特有的一项任务,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线条、颜色、器具等把场地装点一新,让学生一进入课堂,就有一个全新的直觉与美感,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为愉快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本期讨论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①场地器材布置的原理与作用有哪些?
②实例分析场地器材布置有哪些技巧?
③体育教师的场地器材布置技能如何培养?
第12期:课堂师生沟通与突发事件处理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课堂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师为辅,生为主,教是为了更好的学。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辅助、引导、服务于学生的作用。如果在课堂中学生思维受阻,教师又不及时疏导,势必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因此,教师积极引导、保持学生思维流畅,才能使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使课堂气氛活跃、浓厚。本期讨论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①不同性格的教师如何调整自己以适应体育课堂教学?
②实例说明师生沟通有哪些技巧?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是什么?
③年轻教师如何培养课堂师生沟通与突发事件处理技能?
“课改解读”专栏选题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已正式颁布,接下来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工作也将陆续展开。认真学习、探讨新版的课程标准,也将对于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我们希望能够了解更多的一线体育教师、教研员以及学校管理人员对新版课标的看法,发现课标的变化之处,领会课标的精神思想,分析课标的具体要求,总结课标的优点与不足。总之,无论从什么层面,什么视角,什么背景亦或什么基础出发,您的观点和想法都是我们期待的,同时它也将为接踵而来的课标培训和教学实施奠定基础。
第5期:说说2011版课标的课程目标的设定以及四个学习方面的目标。
第6期:您怎么看待新版课标中“课程内容”的说明,这些内容与实际教学中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注:此专题讨论在《体育教学》论坛(bbs.省略)进行,欲参与讨论、查看详情请登录论坛“课改解读”栏目。学校体育理论专家、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杜晓红博士作为此专栏版主将组织大家在线讨论与交流。
“实案选登”专栏选题
“实案选登”栏目为进一步提高实用性、针对性、互动性,2012年对刊登形式进行重新改造,将以“教学设计+自我分析+网友点评”的多元形式呈现。教学设计:可以是完整过程,也可以是教学片断。完整篇包括目标、内容、结构、时间、次数和预计内容;片段式呈现最有特色、操作性强的设计步骤部分,并配教学反思文字论述,包括设计意图、注意事项和教学特色等,避免一些套话、空话和大话,只需要加入实践后的一些注意点即可。自我分析:需要老师们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剖析,针对教学环节、练习手段、组织形式,简明扼要分析其设计的优点是什么,符合什么样的教学规律。网友点评则是编辑在初步定稿的基础上,把稿件呈现在《体育教学》论坛(bbs.省略)的 “教案选登”版块,进行网上讨论交流,届时我们将选择一些精彩点评同步刊出。
第5期:投 (小学:轻物投掷,中学:实心球、耐久跑途中跑技术)
投掷教学是田径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通过各种投掷物的投掷练习,发展投掷能力,可以设计一些发展上肢力量的课课练。设计要符合学生身心特点,提高练习的趣味性,避免枯燥机械的重复练习。
第6期:经典教学设计汇总
这一期将收集2011年上半年各地区的经典教学设计,主要以片段的形式呈现,篇幅将缩减,但版面会有增加,参与的作者将增多,并有一些互动。
第7期:跳跃类项目
跳跃类项目在现行中小学体育教材中以立定跳远、蹲踞式跳远以及跨越式跳高等项目出现,但由于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程式化,趣味性不是很强,因此学生不怎么喜欢此类教材。本期希望老师们能够在以往的基础上求新、求变,通过设计练习、借助器材等手段让学生产生新鲜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更好吸引学生参与这一类内容的学习中来。
第8期:篮球教学
篮球教学包括中小学教学中各种球性、运球、传球、投篮、技战术配合以及一些篮球的拓展类游戏等。对于这些教学设计需要注重教学步骤、方法的有效性,突出重点、难点的解决措施。由于不同学校在场地条件上存在差异,老师们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篮球学习内容作出设计,以便不同层面的学校加以借鉴。
第9期:排球教学
以往的排球教学设计,更多体现了技能教学的过程,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借助同伴互助、提高技能学习的有效性还研究不深。所以本期希望老师们能够更多探索运用典型的新型学习方式来进行排球教学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学习方式运用的可操作性,合理安排学生学习与教师指导,追求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第10期:民族传统项目
武术作为民族传统项目的代表,在学校层面开展的情况并不如人意,虽然在教材中一直存在,但缺乏引导和推广,我们迫切需要这方面的经典设计来为大家做出典范,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武术教学的特点、注意点。同时老师们也可以把自己已经引进课堂的地域性项目教学设计呈现出来,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与分享中国的民族文化。
第11期:耐力性项目
进入冬季,正是耐力素质发展的最佳时机,教师们可以围绕发展耐力素质为主题,力求改变耐力素质枯燥、单一的形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储备,设计趣味的游戏,或创设适宜的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有一定运动强度的耐力练习。
第12期:经典教学设计展示
拿出自己已经实践过的、最为得意的教学设计,无论主题、篇幅、片段还是一个具体的细节设计也好,都可以在此期中展示。因为是已经实践的教学设计,请对自己的设计进行点评和反思,与大家一起分享。
(注:详情请登陆《体育教学》论坛“实案选登”专栏查询)
“教研园地”专栏选题
本专题从大教研观展开对教研问题的多视角讨论。讨论活动以“研究促教学”为出发点和归宿,教与研的关系密不可分,如谈教学问题是从研究的角度探讨哪些是真问题。因此,教学研究也好,研究教学也好,讨论自始至终以教学为主线,以研究为手段展开本专题的讨论。
讨论题目:
第5期: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场地器材因素
第6期: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内容、目标与方法因素
第7期:谈体育教学经验――准备活动内容的选择
第8期:谈体育教学经验――自主、合作、探究方法的运用
第9期:谈体育教学经验――放松活动内容的选择
第10期:谈体育教学经验――场地器材的布置
第11期:谈体育教学经验――突发事件的处理
第12期:谈体育教学经验――安全隐患的防范
注:此专题讨论的进一步解读和背景资料请登录《体育教学》论坛(bbs.省略)的“教研园地”专栏进行查看。学校体育理论专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于素梅博士将作为此专栏版主组织大家在线讨论和交流。
“场地器材”专栏选题
体育场地器材是学校进行体育教学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必要物质条件和载体,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开展体育工作的效果。面对当前短期内无法解决的瓶颈,体育教师要不断探索、化解体育场地器材不足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积极开发体育课程的各种物力资源,形成丰富的课程资源,补充和缓解场地器材的不足,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际操作提供理论支撑。在此方面,从事教育实践的一线体育教师最知情、最有发言权。为此,本栏目特邀请广大体育教师献计献策,将自己在实践教学中实用的场地器材新方法、新做法分享出来,让我们共享成果,服务学生。
“游戏百花园”专栏选题
“游戏百花园”专栏以介绍新颖、优秀、实用的原创或改编的游戏作品为主。2012年以来,经过编读的充分沟通,大家对游戏百花园的内容定位、简洁明快的格式要求取得了共识,陆续刊发的游戏体现了生动、实用、简洁的特色。
1.栏目结构设计
“一事一议”
专门就大家关注的游戏问题进行讨论和争鸣,投稿要求观点鲜明,字数控制在600字以内。
“游戏案例与点评”
围绕每期“一事一议”中的热点问题,刊登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实践中创编或改编的游戏,通过点评得到进一步提升和推广,投稿要求简洁明了,每则游戏字数控制在300字左右,可附照片或插图。
“游戏小贴士”
以简短明快、有血有肉的风格,介绍游戏教学与创编的真知灼见,投稿字数200字。
2.“一事一议”主题侧重
第5期:水平四传统体育游戏与拓展相结合
第6期:高中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游戏
第7期:spark游戏;
第8期:实用徒手游戏;
第9期:雨天室内游戏;
第10期:课间教学调节性游戏;
第11期:整理放松游戏;
第12期:团队合作游戏;
同时,优秀的水上游戏、冰雪游戏、地方特色游戏和外国体育教学游戏介绍也欢迎投稿。
注:此专题讨论的进一步解读和背景资料请登录《体育教学》论坛(bbs.省略)的“游戏百花园”专题板块查看。全国优秀体育教师,被誉为“中国游戏大王”的吴纪安特级教师将作为此板块版主组织大家在线讨论和交流。
重要提示
1.上述各栏目专题讨论投稿最佳时间:
第 5 期――2012年3月1日-2012年4月15日
第 6 期――2012年4月1日-2012年5月15日
第 7 期――2012年5月1日-2012年6月15日
第 8 期――2012年6月1日-2012年7月15日
第 9 期――2012年7月1日-2012年8月15日
第10期――2012年8月1日-2012年9月15日
第11期――2012年9月1日-2012年10月15日
第12期――2012年10月1日-2012年11月15日
2.投稿及参与讨论形式:
《体育教学》网站(省略)投稿系统投稿;
《体育教学》论坛(bbs.省略)各版块查阅相关资料和交流、讨论。
3.投稿说明:
(1)请大家围绕主题,按时间投稿,在《体育教学》网站(省略)投稿系统平台投稿的基础上,同时将核心思想直接发帖在《体育教学》论坛(bbs.省略)中的相关栏目中。
教学设计不是传统意义的“备课”,而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点,探究如何“教”,即“以学定教”。教学设计以预设开始,对课堂新情况的随机调整是教学设计的继续和发展,课后总结则是对之前设计的沉淀和提升,并为之后新的教学设计再延伸与上升奠定基础。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1.2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设计出发点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情绪、知识背景,终极目标是顺利使学生学有所获。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能把握学生学习不同情况并及时调整,并善于反思和完善,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能发展自我。
2教学设计技能构成
(1)课程标准解读技能。
课程标准的解读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具体应重点把握以下内容:课程标准制定的背景、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比如:新时期高职教育要求。高职教师如能正确把握这一指导思想,就能真正着眼于高职教育开始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设定技能。教学目标的设定既是基础,又是方向。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尚在进行,新旧课程交替。我们首要注意的就是教学标准的设定。高职教育以技能培养为主,但不应仅限于此,教学的目标应更广泛地体现在认知、情感、社交、学习方法与思维等多个领域。切忌将教学的具体内容标准替代教学目标。
(3)教学要素分析技能。
教学活动是由学生、目的、课程、方法、环境、反馈和教师七个要素组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所有各因素的中介。在教学设计中,我们不是简单地叠加要素,而是先规划哪一要素实施何教学活动,即先进行单个的功能分配,而后对各要素综合整体调配,使之互相配合,协调统一。
(4)教学资源开发加工技能。
课程资源是教育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校内资源空间范围限于校内,校外资源包括网络、实训基地、社会资源等。高职教师在课程设计上,一方面对校内资源,应加重实训室利用比例,另一方面要注意开发校外实习基地等资源,尽可能地对各资源综合开发加工,实现校内教师的校外延展,突出学生“技能”的培训。
(5)教学结构布局的技能。
教学结构布局技能是指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各教学要素统筹思考,各模块优化组合。设计过程除了有整体全局观的视野外,特别要关注“同课异构”的实践。高职教师面对的学生来源较为复杂,必然地要求同一教师,同样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教学结构设计。“同课异构”体现了对教学本身多样性,个性化的理解,是高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特殊体现。
(6)教学情境构想技能。
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学生的接受水平决定了教学活动必然要突出实训实操,场景再现是最为合适的教学情境。教师在“任务驱动”的前提下,应当在教学活动进行前充当一个优秀的编剧,一个称职的导演,一个成熟的心理分析师,多角度综合地构思和预设教学活动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练习的积极性。保障教学活动流畅进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7)教学效果预测技能。
教学效果预测技能并非在教学活动后自由呈现,而应当由教师在教学活动前能够基本预测。教师有策略地预测教学效果,是对自己教学设计的一种检验,是教学目的的有力保障。预测的内容主要在于预测学生课堂的心理状态,学生融入教学情境的过程和状态。显然,这种预测技能对于我们宏观把握教学任务,有效落实教学预设,了解学生学习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增强教学的灵活性起着重要作用。
(8)教案撰写技能。
教案撰写是教师教学设计的物质表现,教案撰写体现了教师教学设计的基本功,建议高职教师采用“任务式”或“问题式”,即教案以模块任务形式出现,以具体工作情境中的问题引入,以问题举例,以任务牵引,以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为小结。这种方案可以少一点教师讲,多一点学生“做”与“思”。在选择任务和问题时,切忌任务太大或任务太多,问题太乱或问题太难,任务和问题要能反映教学本质,要使学生能够破解与完成。
(9)教学临变设计技能。
教学活动是一个多信息交汇与撞击的动态过程,永远存在变数,教师不应一成不变,或“临时抱佛脚”应对变化,针对不同变数,预先设计迅速生成教学,针对性地提出新方案,设计使教学能够流畅进行的技巧与方法,如:顺势力导,溯源回望,疏堵变通等等。当然具备该技能需要长期、持续、有意识的训练,但只要坚持,总会有成效。
笔者发现这个办法能够有效的解决技能教学中的难题现具体展开:学.可以有效的完成理论教学任务,把应知应会的理论内容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学要在教室里完成的.这可以避免由于实训车间过大.及影响学生注意力的因素过多.这会造成教师讲课效果、学生听课的效率变差。当然.在一些具有共性的地方,且内容比较少的时候.也可以在车间组织学.这时应该把学生组织在一起,集中讲解这时教师不能嫌麻烦.一定要组织好学生.千万不能出现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工位上听,这种授课效果是最差的,也是最为要不得的。由于采用了分组的办法.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可以根据每组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或详或简,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教会每一组的“领头羊”.然后让其代替教师工作去教会自己的成员。由于分组时是采用自由组合的.
学生之间相对关系较好,他们更愿意相互帮助.也不存在不好意思问问题加上我们采用抽考的形式,本组的任何一名成员的成绩都可能代表自己的成绩.这对于那些学习较好的学生来说.是个不少的压力。同样学习较差的学生也会有一定的压力,因为他的成绩也代表着他好朋友的成绩因为抽考到的人往往是本组学的最差的一个这样,好的学生就有动力和压力去帮助学的较差的学生,学的差的学生为了朋友也会尽力的学习,这样也发挥了互帮互助的精神而且.对于去帮助别人的人,这其实也是对他本人一个很好的语言及技能的训练.从而取得双赢的局面。采用分组的办法能有效地解决教师课堂大量的时间及精力。因为采用了分组.本组成员出现的问题首先要在小组内先自行想办法解决.如果本组的成员无法自己解决的,再向教师求助。这样能把很多小的问题消化在小组内.教师只需解决相对问题比较大的东西,这就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及老师的时间.
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教学目标,运用与教学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表现出的运用自如的、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它是可描述、可观察、可训练的具体教学行为。教学技能通过学习来掌握,在练习实践中得到巩固和发展。教学技能是一种特殊领域的程序性知识,它具有个体性、实践性、内隐性、领域特殊性与程序性特征。
教学技能不同于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本领,教师需要在教育方针、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钻研教学大纲、教材,分析学生情况等一系列备课活动,从而弄懂所教的知识,明确教什么,解决什么问题,以及怎样教的方法,进而形成现实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还体现为三个方面:教育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和探究能力,这三者相辅相成。
比如在古埃及时,由于尼罗河泛滥,经常要丈量土地,于是总结出一些几何学的定理与公式,这些经验的概括,形成了几何学的知识。而如何去丈量土地,是以行动方式概括出来的,形成了人们的一些技能、技巧。在丈量土地时,人们如何分析、概括问题,如何严密推理思考问题,这就是属于能力的范畴了。又如:学生懂得换元法是知识,学生掌握换元步骤和过程是技能。但是判断何时使用换元法,在"元"不明显时,怎样构造"元"则是能力。教师只有正确区分"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才不会把训练教学技能误作为训练教学能力。否则,虽然时时刻刻想着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但事实上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但教学技能又是发展教学能力的基础。不能脱离技能的训练来发展能力,正如不能脱离知识的理解来发展能力一样。能力中含有技能的因素,有时似乎难以把它们加以区别,比如分解一个需要一定技巧和综合性较大的多项式的因式一样。不过在通常情况下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还是可以区分清楚的,因为它们终究存在着质的差别。下面将从若干角度讨论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的联系与区别:
1.教学技能是对一系列行动、方式的概括,而教学能力则是对思想材料进行加工的活动过程的概括;教学技能偏重操作方面,而教学能力则偏重在个性心理特征方面,反映人的认知过程中的心理差异。比如:就写字而言,让学生领会笔划、笔顺是教学能力范畴,而流畅顺利的书写是教学技能范畴。再比如:上课记笔记,听教师讲课并理解讲课内容是一个人的能力,而用几乎是自动化的动作笔记则是一个人的技能方面。
2.教学能力是逐渐形成的,教学技能是经过模仿和练习获得的;教学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教学技能的掌握是一个相对较短的过程;教学能力是学生毕业后,在教学实践中各项教学技能和一般能力的综合体现,教学技能是学生在学期间为形成教学能力而打下的基础。
3.教学技能的掌握有助于教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形成和提高某种教学能力,必须掌握与之相应的基本教学技能。只有在教学技能的实际使用过程中,教学能力才能更顺利地形成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各种知识不能直接转化为教学能力,只有把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经过教学技能形成这个环节,才可能形成某种教学能力。所以教学技能是教学能力形成的桥梁。
4.教学技能的形成是以一定的教学能力为前提。在教学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体现了教学能力发展的水平和个体差异。顺利完成某种动作系统,不仅需要一定的教学能力,同时也需要相应的教学技能。教学能力的作用表现在: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就易于掌握相应的教学技能和对教学技能的调节。一个人掌握教学技能的难易程度和快慢程度有赖于教学能力的发展。
5.教学能力是人在多次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并作为心理理解能力保留下来,成为人们掌握知识、技能不可缺少的条件。而教学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对多种事物分析,综合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它具有较为一般的概括性,它一旦成为个人的个性特征,在新的情况下就能广泛地迁移,同一种能力可以掌握若干知识与技能,而知识与技能虽然也具有概括性,但它们和能力概括化的性质与迁移程度是不同的,知识只是对其所反映的相应客观现实的经验概括,只能在此经验范围内迁移,范围也是及其狭窄的。举例说,教师在教学时利用教学知识,教学原则,方法等,属于他的掌握的知识、教学技能系统,而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课堂组织调控的灵活性,则属于教学能力范畴。
6.教学技能与教学理论知识、教学能力是相互联系的。教学理论知识是人脑中形成的教学经验系统,教学能力则是个体顺利完成教学活动任务的直接有效的心理特征,这两者是掌握教学技能的前提,并制约着掌握教学技能的速度和深度。例如,教师对学习动机理论的掌握,是形成"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教学的先决条件。该技能就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反复运用学习动机理论,逐渐固定下来的。教师掌握的学习动机理论知识越多,理解越深,获得和改进该技能的可能性就越大,形成的技能水平就越高。反过来,教学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亦有助于教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教学能力的发展。例如,已形成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技能使个体不仅能从感性和理性领悟新的学习动机理论知识,而且能使个体顺利地将新学到的学习动机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去,并且在运用过程中,教学能力也能得到丰富和发展.教师通过了解这些方面就能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提高学生能力。
加强自身专业技能训练,提高教学能力,让自己不仅明白"教什么",还要懂得"如何教",这也是作为现代教师教育发展的一种潮流。作为教师,案头要有一本和自已专业技能密切相关的书,随手翻来,便与平时教学工作发生联系。但是想把所有的教学技能全部从中找到绝非易事,几乎不可能。于是就应把我们平时积累的经验与感悟(如听课记录、课后反思、小结等等)记录下来,变成文字融合在书中,教学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就可迎仞而解,教学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1.1先期、分散实行院外医教结合。学习与进修是提高教师技能的常规手段,在此基础上,该团队教师首先采取先期、分散、较长期地实行院外医教结合。一位担任超声技术课的老师一直在附属医院连续上班11年,一位担任放射技术课的老师多年来一直在本市中医院上班,数名老师多次利用寒署假到市医院上班。
1.2整体实行院内医教结合。2007年下半年以后,医学影像教研室全体教师到附属医院放射科和超声科统一排班值班,整体实行院内医教结合,通过临床“大练兵”,提高了处理临床病人的能力,丰富了临床案例,为突出技能教学打下了基础,教师们讲课生动,设计实验、实训更切合实际,达到教学与实际的“零距离”,打造出一支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2.教研活动,针对临床需求剖析教材实践性知识点,明确教学重点
该团队教师融入临床工作后,对现阶段专业岗位现状及科室用人需求有深刻的把握,在教研业务活动中紧紧结合临床实际,逐一剖析出教材各章各节的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实践性知识点。此时,在制定教案、书写讲稿、制作课件及实时授课等教学各环节活动中以此为中心来进行,明确教学重点。这样,彻底改革旧时课前准备模式,保证了课前准备突出技能,有效设计各环节的教学文件,做到所讲的每一个理论都要联系所指导的实践,理论知识与实践紧紧相扣,保证了所授知识点对临床应用的指导价值。该课程每章末均布置了突出技能训练特征的课后练习题,形式多样且与国家上岗证统一考试接轨,内容切合目前医院发展实际需要。
3.突出临床实训,提高学生技能。
3.1多手段设计训练方案。医学影像技术课特别注重实践技能训练,根据大纲要求,设计多手段训练方案。大体分为基础性实验和操作性实训,分别采取教师示教、学生训练、小组配对(医生与病人)训练等方式,实验实训时间分为课堂训练、课间训练和周末节假日训练,实验实训场所分为校内实验室和附属医院临床实训场所。在执行大纲的基础上对重点章节增设了实践技能训练与考核。如“普通摄影”一章,设计了一百多个摄影位置,印制了书面的操作考核标准、考核评分标准、补训练计划,学生单人进行、人人合格,做到一章一节地过关,切实保障每位学生达到百分之百的合格后进入后续章节的学习。
3.2拓展实训场所。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技能,医学影像技术课的实验实训由原来的校内实验室扩展到附属医院放射科及超声科进行,校内实验室主要用于安排基础性实验,附属医院放射科及超声科主要用于安排临床操作性的实训。医学影像教研室整体实施医教结合以后,为安排学生到本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和超声科提供了条件和保障,在协调安排好临床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到医院实训,现场病人真实,身临其境,实时操作,效果好。
4.岗前培训,与毕业实习接轨
数年来,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离院实习前安排了岗前操作培训与考核,针对实习操作科目进行实训指导与检测,人人过关。对检测不过关者须补操作训练,合格后方可安排实习。此举有助于学生到实习单位后很快进入岗位角色,受到实习单位的肯定。
5.利用外部医院资源,提高学生技能
医学影像技术课长期、系统聘用市内三家医院影像科中级以上的医技师担任部分专业技能课教学和见实习带教工作。外聘教师富含实践成分的授课内容与方式促进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弥补了如MRI、DSA和核医学等我院目前无校内实验、实训条件的科目的实践性教学;外聘教师结合岗位工作实际,创造“身临其境”的教学意境,体现了教学与岗位的“零距离”,学生专业热情高;同进加强了师生感情,方便学生利用周末、节假日自行到外聘教师所在医院见实习。
二、创新点:该成果的创新点:凸显实践技能特征,教学活动过程各具特色。
1.教师提高技能的医教结合手段有特色:整体医教结合,大面积提高教师技能。学习与进修是提高教师技能的常规手段,而该团队教师则重点采取医教结合“大练兵”手段。部分教师先期、分散到市医院及市中医院进行院外医教结合,从2007年下半年起全体教研室整体实行院内医教结合,系统排班值班,充分利用教学之余参与临床实践,打造出一支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2.紧扣临床剖析教材知识点有特色:保证每个知识点的临床指导作用。该团队教师融入临床工作后,对专业岗位需求及科室用人设置有深刻的把握,因此紧紧结合临床实际,逐一剖析教材各章各节知识点,保证了解析出的知识点对临床应用的指导价值。深层次知识点的剖析,保证了课前准备的突出技能,为授课、实验实训提供了重点。作为设计教案、制定讲稿、制作多媒体课件等结合临床实际有效调整理论与实训的关系。多方法授课,突出技能知识的讲授与操作训练。
3.设计技能考核及岗前训练有特色:促进学生进入临床尽快上岗。数年来,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对重点章节都增设了课间的实践技能考核,单独制表,有技能操作标准,有考核评分标准,有补训练计划,切实保障每位学生达到百分之百的合格后进入后续章节的学习。数年来,在该专业学生离院实习前安排了岗前操作培训与考核,针对实习操作科目进行实训指导与检测,人人过关,有助于学生到实习单位后很快进入角色,受到实习单位的肯定。
4.拓展实训场所有特色:突破性地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技能,医学影像技术课的实验实训由原来的校内实验室扩展到附属医院放射科及超声科进行,前者主要用于安排基础性实验,后者主要用于安排临床操作性的实训,到医院实训,现场病人真实,身临其境,效果好。5.利用外部资源提高学生技能有特色:常年外聘医院医技师任教,实践生教学效果显著。医学影像技术课长期、系统聘用医院影像科中级以上的医技师担任部分专业技能课教学和见实习带教工作。外聘教师实践性强,教学身临其境,实现了教学与岗位的“零距离”,学生专业热情高;对如MRI、DSA和核医学等我院目前无校内实验、实训条件的科目教学提供了弥补措施;加强了师生感情,方便学生利用周末、节假日自行到外聘教师所在医院见实习。
三、应用情况:该成果的应用与推广正在不断深化之中
1.已应用情况
在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倡导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是它的价值文化核心所在。怎样倡导?怎样提高?一直是职业教育者研究的方向,职业院校的教学如何把准市场脉搏,使学生学以致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是非常难得的导向标。例如2011年江苏省“建筑CAD”项目,采用计算机上机操作方式进行,软件为中望ZWCAD2011教育版,考察参赛选手使用该软件绘制建筑工程图的能力,如:按图录入、图纸转换与保存打印等。要求参赛选手熟练掌握建筑工程图的图示内容和图示方法,具备建筑工程图识读的基本能力,能够按照国家建筑制图标准和规范绘制建筑工程图。熟悉国家相关制图标准:《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1、《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01、《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GB/T500014-2001、《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显而易见,它所显示的是典型的项目化、工程化教学要求,这正是职业院校课程内容的改革方向,通过参加技能大赛,职业院校就能明白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以及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这有利于职业院校明确教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也有利于职业院校课程内容的调整。技能大赛为职业院校确立教学内容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也为实践教学中,如何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给出了明确的导向。
二、从职业技能大赛入手,推动教师队伍的建设,给技能教学带来生命线。
在职业技能大赛中,衡量专业能力的是岗位任务完成情况,主要评价标准是学生的综合实力,与过去老“三段式”教学方式相比,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使职业教育中专业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形成更加务实。(1)技能比赛的开展有效地更新了教师职业教育理念,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培养的就是技能型人才,所以教学内容必须以实用为目标。通过研究技能大赛组委会的文件,下到企业生产一线参观学习等途径、方式学习比赛项目的内容,邀请企业专家来现场指导,这更清楚地表明了职校学生所必需掌握的技术基础知识与实用操作技能,以及所需技能的深入与广度,同时帮助职校解决教学与实际需要脱节的原因,明确教学内容的教授程度,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与实用性。(2)职业学校教师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具体实现者。所以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高低,关系到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高低。我国的职业教育与企业要求还有很大距离,而职业技能大赛则是一个促进教师技能学习的良好平台。从我校的具体参赛情况分析,专业教师带队参赛,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有很明显的作用。要想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教师就必须要掌握娴熟的职业技能,从原有的单纯完成教学任务转向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带学生实践操作,把知识真正转化为技能。通过组织教师直接参与、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促使教师全面掌握用人单位对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和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使职业教育能真正走向实践、走进企业、走入社会。而且教师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学校都会组织一些集训,教师会接触到很多新设备、新技能,从而提升了教师的能力,开阔了教师的视野。
二、实验内容设计
由于传统植物学实验教学中,实验内容单一且验证性实验较多,学生的基本技能得不到提高。通过安排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植物分类部分的实验课程中,指导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校园植物资源调查。从而使学生认识了华南地区的特色植物,如夹竹桃、凤凰木、野牡丹等。通过比较教学,学生学会了如何区分荔枝和龙眼,学习兴趣高涨。
三、数码互动显微镜的应用
数码互动显微镜教室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网络化教学设施。显微镜下的图像通过百万像素高清晰度的数字摄像机采集到微机中进行图像处理,并通过网络互动教学软件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教学活动。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形态结构部分内容多为微观结构,单纯依靠老师对显微镜下图片的描述,学生难以快速找到相应的结构,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教学内容。数码互动显微镜能够将显微结构以真实、放大的图像展现出来,既便于教师示范讲解,也便于学生观察、学习和掌握,是优化植物学实验教学的理想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植物根的初生结构观察过程中,学生通常难以找到凯氏带或凯氏点。通过数码互动显微镜,教师可以通过电脑屏幕上放大的图片,指导学生寻找内皮层和凯氏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此外,通过数码互动显微镜,学生可以将观察的照片存盘,作为学习和复习的资料。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以往教学中,学生实验课成绩主要由实验报告所反映,导致学生过度重视实验报告,反而忽视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和观察,因此不能较好地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因此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实验是一项复杂的表现性活动,教师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实验操作,将操作过程作为考核的一项内容。此外,可以通过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配制试剂、完成实验并撰写小论文,从多个角度培养了学生的学术能力。
五、规范操作
在生物学研究中,实验的成败直接受到学生操作的影响,因此动手能力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学生从开始进入实验室就要养成良好的、规范的实验操作手法。例如,显微镜操作中,要求学生从低倍镜到高倍镜逐步更换,且在物镜转换时,手握物镜转换器,而不能直接用手扳物镜,这样会导致物镜脱落。
六、良好的科研习惯
良好的科研习惯可使学生获益终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和科研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植物学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如何摆放各物品、实验后如何收拾台面等。例如,试剂瓶等应尽量摆放在桌子里面,防止不小心碰倒打碎。剪刀、镊子等工具用完应放回盒子,防止扎伤等。
七、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