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英语教学目标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7 11:20:5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一英语教学目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初一英语教学目标

篇1

一、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制定教学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学目标实际涵盖了“教”与“学”两个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或质量规格。教学目标要解决的内容及其功能可通过以下来表示:教学目标确定学习内容指导教师采取教学活动明确学习要达到的水平导学、导教、导测量。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中心内容,是教师在分析学生需要、知识准备,分析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的难度或复杂程度以及完成任务的教学条件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和学习理论而设计的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的一种预测。这种预期的学习结果( expected learning outcomes )往往以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作为指标。教学目标一经确定,就成为教师选择教学策略、开发教学媒体,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以及实施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所以,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准绳和归宿,目标设定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教师备课前要钻研《新课标》,通读、熟悉教材,驾驭教材,收集大量信息。这样才能准确制定出来单元教学目标和各课教学目标,才能把各课教学目标分解成相应时数的课时教学目标。以初中英语第二册Unit 15为例。学生在第一课时接触不到时间的表达法,到第二课时和第三课时才学到,而第四课时是单元复习课,课文里再也没有“现在是几点几分”这类句子了。那么,怎样确定课时教学目标呢?笔者认为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调整课文顺序。确定课时教学目标为:第一课时教学:强化第57课的数词,尤其是1―60的数词,然后学习第58课的第二部分:What’s the time? It’s seven thirty.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学习第60课的第3部分,通过学唱歌,掌握It’s time to do something这个句型。第三课时教学目标:复习第一、二课时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内容,然后学习第57课、58课和第59课的对话,并让学生进行对话表演。第四课时教学目标:学习第60课的第一和第二部分,做第59课的游戏,看钟抢答时间。这样,就把Unit 15的单元目标分解为具体的明确的课时教学目标,脉络清楚。

二、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教师课前公布本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写在笔记本上,使学生明白新课要学习的目标,积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预习及复习相关知识。公布课时教学目标是为了把教学目标转化为教与学的共同目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学生来说,教学目标具有启动、导向、凝聚、调控、制约、激励等心理作用。

三、教师指导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

教师要按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程序,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

笔者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将一个班分成A,B,C,D四个组,对不同的学生给予点拨,指导,授新。

控制性练习,也叫指导性练习。这是第一个层次的练习,是指学生所说出的句子或产生的话语,无论是从语言结构,还是从其所表达的意义都完全受到教师的控制。

半控制练习:学生所作的反应在内容上受到限制外,在所用的语言结构方面,学生有一定的选择余地。

T: What colour is it?

S: It’s red .It’s a red pen.

T: What colour is it?

S: It’s orange. It’s an orange coat.

自由练习:教师尽量设置一些模拟的相对真实的语言情景,让学生在这种语境中进行实践和创新,我们称之为自由练习。

教师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达标,都要为学生创造独立的思考机会,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切实做到真正把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

四、在实践中反复验证教学目标

篇2

(1)重要词汇:life、meaning、dialogue、successful、survey、neighbour、mind、century、lifetime、solve、anyone、death等。

(2)掌握重要短语:thinkof、bedifferentfrom、succeedin、havesuccessin、writedown、befamousfor、befamousas、makeamistake、giveup、comeupwith、inthe1960s、Itissaidthat等。

(3)功能句型:What’sthemeaningoflife?Whyaregreatpeoplesosuccessful?I’mnotsurehowtoanswerthem,butIthinkweshouldtryourbesttoliveagoodandhappylife.Whatmakesushappy?Theimportantthingisnottostopquestioning.ItissaidthatProfessorYuanisoneoftherichestpeopleinChina.

(4)核心語法:时间状语从句、定语从句。

(5)恰当运用听、说、读、写、看等技巧,学习文章所包含的基本信息、内涵及文化。

2.学习能力目标:

(1)通过任务型教学、发现式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学会描述名人的生平及其所做出的贡献,并制作小组展示材料包及PPT。

(3)学会用思维导图来帮助自己学习,用英语描述伟人的生平。

3.文化意识与思维品质目标:

(1)通过对爱因斯坦、袁隆平、海伦·凯勒、白求恩等人的学习,了解中国、世界上的伟人及他(她)们的伟大事迹,学习他(她)们的优秀品质。

(2)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3)通过对生命意义的不同理解,探索中美文化差异,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4)培养学生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学习,激发学生自立、顽强、拼搏的进取心,增强努力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Lesson9TheMostFamous“farmer”intheworld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学生从巩固双基-解决问题-学习能力-形成学科思维这一过程中实现的具体目标,设计时应该具体化,分层化、可操作化。

1.语言知识目标:

(1)能准确发音并运用的重要词汇和短语:farmer、research、honor、technology、graduatefrom、comeupwith、inone’ssparetime、Itissaidthat等;

记住功能句型,并会运用:Thegrainofthisricewouldbeasbigasapeanutsothatfarmerscouldrestinthecoolshadowsofbigriceplants.Sincethen,hehasdevotedhimselftoresearchandtothedevelopmentofnewvarieties.ItissaidthatProfessorYuanisoneoftherichestpeopleinChina.Hecaresaboutnothingbuthisresearch.

(2)能依据录音听懂文章大意,回答问题。

(3)熟读课文,运用各种阅读方法与技巧处理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4)能简单用所学英语表述自己的观点,培养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2.学习能力目标:

通过多媒体课件,依次展开对不同职业的讨论,从科学家Einstein到China’smostfamous“farmer”-YuanLong-ping,从国外到国内,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继而通过任务型教学,以小组合作方式对successfulman这个话题进行交流、讨论。

3.文化意识与思维目标品质:

(1)鼓励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通过初步感知、积极获取、认真分析、仔细概括、层级创新等,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9-0040-03

[基金项目]广东海洋大学2011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XJG20112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费良华(1968―),女,黑龙江绥化人,硕士,广东海洋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是我国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新闻学、编辑出版学等专业的必修课,是学好古代汉语、语言学等课程的基础性课程,也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工具性课程。现代汉语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

现代汉语课程理论性强,教材中的例证语料多为陈旧的一般语言运用实例。如果教学过程中教师因循守旧,不能灵活处理教学内容,不能采取因势利导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枯燥乏味、抽象难懂,引发教与学之间的诸多矛盾,如学生不爱学、教师不爱教、授课效果差、无法实现教学目标等。要避免出现这些问题,必须进行教学改革,而且应该常改常新。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跟上语言发展的脚步,不断完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一、确立教学改革的目标

实行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不断吸收和借鉴教改经验,了解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课题组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分析总结,最终确立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定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并且对人才的质量不断提出新要求。尽管近些年高校扩招,每年都有大量的本科毕业生步入社会,但是这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一方面,虽然每年有大量的本科毕业生进入社会,但许多一线岗位仍然缺少能胜任的合适人才;另一方面,高校本科毕业生数量增加,就业竞争激烈,很多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这种现状意味着,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着亟待解决的矛盾。

解决这种供需矛盾,应从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的改革入手,并且具体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细化到课程培养目标的确定。本课题组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现代汉语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力争把理论传授与实际应用密切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增强课程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最终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二、调整教学内容

调整教学内容主要是灵活取舍教材内容,适当增删,把握详略。无论多么优秀的现代汉语教材,都无法保证知识系统完整无缺,无法具备不同地域的普适性,也无法与语言发展完全同步。因此,本课题组在调整教学内容方面的总体思路如下:针对学生就业方向和地域情况,结合语言发展变化的实际,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详讲或增添应用性强的内容,略讲或删减应用性弱的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理论框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授课质量,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满足学生日常语言应用和学习、工作需要。

(一)针对学生就业方向做出调整

我校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新闻学、编辑出版学等专业都开设现代汉语课程。课题组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就业方向,分别调整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内容。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秘书工作或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等。针对他们的工作需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内容调整如下:增加大量的训练内容,保证讲、练的比例达到1∶1;教学中用新近的例证语料替换陈旧的例证语料,并增加选自应用文体的例证语料。教学内容调整的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基本功,提高学生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普通话水平。经过内容调整,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学生的语言基本功扎实,能客观分析各种语言现象,具备处理现代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能准确解读文学作品或公文材料,能准确运用现代汉语进行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而且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或在文化、宣传、管理、企事业等部门、单位从事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工作。对外汉语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内容调整基本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同,但也做了特殊调整。例如:在基本理论教学中,融入与英语的比较;用一些对外汉语教学中典型的例证语料替换一般性的例证语料。调整的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对现代汉语知识体系的认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不同语言知识体系进行比较的能力,使学生在准确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基础上,能准确无误地解释具体知识点。

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在新闻、出版和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和管理工作等。编辑出版学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新闻宣传部门和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编辑、出版、发行及文化管理等工作。由于新闻学和编辑出版学两个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具有相似性,这两个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也基本一致。例如:加强拼读、拼写的教学与练习,强化训练学生掌握3500个常用汉字的规范读音和写法,强化训练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除使用教材中的典型例证之外,增加大量与新闻、出版相关的例证语料。调整的目的在于加强基础理论的教学,突出应用性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分析和运用能力。结果显示,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深厚,具有较强的分析处理语言文字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针对学生地域情况的调整

我校学生以广东生源为主,外省学生所占比例不大,且比较分散。广东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虽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但受粤语方言的影响,学生在使用现代汉语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例如:在语音方面,翘舌声母、儿化音节、轻声发音不准;在语法方面,存在“你有吃吗?”“你走先”“六块五钱”“好大风”等方言句式和方言语序。

针对上述问题,在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中,强化部分理论知识的教学,并辅以大量练习,纠正学生在现代汉语运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针对语言发展变化的调整

任何语言都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现代汉语也是如此。大量的新词(如网络词、外来词等)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一些新的语言形式虽然突破了原有的语法和语义规则,但也逐渐被大众所接受、所使用。面对这些新的变化,现代汉语教学也不能墨守成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结合基本理论,引导学生分析和研究这些新词出现的合理性以及使用的范围,引导学生关注新的语言形式,分析思考这些语言形式在表达上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如“副词+名词”“副词+动词”结构,形容词带宾语现象等。由于教学能贴近生活语言实际,学生学习兴趣十分浓厚,乐于分析和思考并积极调查研究。

三、优化教学模式

(一)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增强师生互动,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改进教学方式,调整讲授内容,增加有针对性的练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多种教学工具,针对课程特点和学生情况,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语言实践活动主要包括语言使用调查、演讲、写作训练等。语言使用调查旨在培养学生分析研究语言现象的能力。让学生利用假期进行调查,并在调查结束后撰写调查报告或在课堂进行讨论。调查内容不作具体限定,只要是学生关注的或发现的语言使用现象都可以作为调查内容。演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由教师和学生商定主题,利用学生自习时间或教师授课剩余时间进行演讲,还可以定期举行演讲比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写作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此项训练有别于写作课上的写作练习,一般字数要求不多,主要利用学习的内容,如词类、句法成分、修辞格等进行写作训练。

四、教学改革初见成效

经过教师们不懈的努力,现代汉语课程一改语言类课程枯燥无味的面貌,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被评为校级优质课程。而且现代汉语的教学效果也得到明显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能准确分析各种语言现象,能准确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后续课程教师们普遍反映,学生的语言功底有了很大提高。经过初期的教学改革实践,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基本实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但是在以后的实践中,仍然需要深化改革,稳固改革成果。

参考文献:

[1]刘顺.现代汉语教学改革刍议[J].语文教学研究,2005(11).

[2]夏慧敏.高等院校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4).

篇4

当前,小学英语教学已经渐渐普及,小学英语是初中阶段英语的基础和拓展,但两者的教学侧重点、方法都有所不同,如果做不好二者的衔接,就可能挫伤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中学英语老师可能抱怨小学英语教师没有打好学生的英语基础,小学英语教师也可能责怪中学英语教师在严格的教学氛围 中伤害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初中和小学英语教学的脱节是英语教师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让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初中的英语教学环境,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是中小学英语教师都关心的问题。

一、教师要吃透英语教材,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

小学英语教师和初中英语教师应当互相了解对方的知识体系、教材和课程标准,这样就能使不同阶段的英语知识能够融会贯通。一般而言,初中英语教学和小学英语教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知识层次也有差距。小学生学习英语时,游戏教学居多,小学生在游戏和模仿中,能学会一些单词和一些简单的句型。小学英语学习一般不强调笔头练习,教学上只是要求学生能够背熟会话、课文即可。小学英语的练习很少,顶多都是一些拼写、抄写练习,最多的练习一般都是在课堂上的游戏中完成的。由于学习方式的轻松愉快,很多学生对小学英语是很有兴趣的,也基本上能接受所学的内容。小学英语教学没有语法知识,有关语法的知识内容都靠增强记忆来解决。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利用学生喜欢玩的天性,寓教于乐,在快乐的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的教学效果往往较好。到了初中阶段,英语教学就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初中英语注重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培养,要求学生在巩固英语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逐步形成英语简单交流的能力。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是基础,是启蒙,初中英语是小学英语的拓展,二者在知识体系上是相互联系而相互衔接的,只有二者的相互协调和配合,才是搞好英语教学的前提。 二、教师要更新教学方法,逐步调整初一学生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以游戏为主,方式灵活、多样,进入初中以后,英语教学方式就变的比较单一。为了让学生能适应初中的学习方式,初一英语教师要搞好衔接,就不能丢掉小学英语课的活跃气氛。教师要抓住教材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还得适当调整教学方法,从初一英语教学目标出发,培养引导学生从模仿、机械训练的英语学习,平稳过渡到交流运用的学习目的。

在教学中,初一英语教师可在大纲允许的范围内,相对自由的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表演,激发并鼓励学生的学习信心。可适当借鉴、延续小学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引入对话练习、做游戏、唱歌谣和讲故事等形式。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争取最大限度的消除学生害羞和紧张的情绪,让初中学生继续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上好英语课,逐步的、渐进式的适应初中的英语课堂。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不至于感觉初中小学的学习差距过大,才可以继续维持那些本来喜欢英语的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最终才能更好更快的地达到初中英语的教学目标。

三、教师要注意中小学教学评价的衔接

针对初一学生,英语教学评价要适当照顾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适应过程,英语考试和检测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要努力做到难易适中,既要让学生能够回顾小学所学,保持动力与信心,也不能够丢掉当下的学习。科学、适度的检测考试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为教师的备课、上课提供依据,还可据此还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适度的考试检测能让后进的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让他们能够迅速的认识自己的问题,才能科学的调整学习计划,改正不足。初一英语的检测考试,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同时也着眼于能力培养的检测;要兼顾小学和初中阶段的知识,做到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知识与能力共注重,难易适度,分值科学合理。

四、教师要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衔接

小学生的英语课课时安排少,其目的是适当学点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为初中英语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小学生学英语是在游戏中学,课业负担很轻。到了初中以后,因为教学目标的改变和学习任务的加重,英语的学习已成为学生的必修主课。初中阶段也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和课堂互动,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课后认真复习的好习惯。另外,要积极引导学生改变以往的简单的学习方法,如小学生记英语单词,常常是用一个一个字母死记硬背的方法,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音标、构词法等知识,让学生尝试用别的方法更好的记忆单词。学生应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多读多背、听课聚精会神,认真记笔记、整理笔记、认真完成作业。要培养学生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找出不足,勤于钻研探索,充分利用时间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李晓广.初中英语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M].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郑宇醒..教材分析与教案编写[M].宁波出版社,2002.

篇5

1.1循序渐进原则。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能力分层次、分步骤地增加学习内容,加深学习难度,调整教学方法,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如在学习英语中可数名词变成相应的复数形式时,我们不能要求学生短时间内把所有的变化规则都学会,而是从最简单的入手展开教学,先让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总结出:多数名词在词尾直接加上s;但是以s,x,sh,ch结尾的单词要加上es。经过充分练习,学生能正确理解运用之后,再把另外几种比较复杂的变化规则介绍给他们。按教学内容逐步增加难度,能帮助学生学会思考,有效提高自学能力,是贯彻循序渐进衔接原则的重要环节。

1.2连贯性原则。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关注知识的连贯性。在设计每节课的教学程序之前,要把握好课与课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关系,还要对某一课文的上下文之间的连贯关系进行必要的处理。对刚进入中学的学生组织系统性复习,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基本能力,把握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英语交际的能力,据此调整今后的教学计划,这样就能更加准确地把握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详略和难易。

2.英语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衔接

小学英语教学是活泼而快乐的,相对来说,初中英语教学中,没有那么多的愉快的课堂游戏。要搞好中小学英语衔接,初一英语教师应尽可能的保留小学英语课的活跃气氛,挖掘教材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教师还要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初一年级的教学目标,逐渐从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过渡到自然的交流。教师应注意把竞争和游戏引入课堂,多用鼓励语,让学生不至于感觉和小学的课堂有过大的差距[1]。

在教学中,英语教师应对教学内容和学习进度进行一定的调整,选择真实地道、活泼有趣、易于理解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流。课继续在课堂中适当加入一些游戏内容,利用对话、歌谣、游戏和故事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轻松的氛围中消除学生的害羞和紧张情绪。使初一学生能够较为自然的度过学习环境的缓冲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这样才能保护学生在小学就培养的英语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适应中学的学习,最终更快、更好地实现初中英语的教学目标。

3.注重教学评价内容和形式的衔接

在初一的英语教学评价方面,英语教师要注意让英语考试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适中为准,让学生回顾小学所学,也不忘当下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为教师备好课、上好课,以及能对学生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辅导提供依据。这样才能促使学习后进生明白自己的不足,迅速对自身的问题有所认识,从而调整学习计划,对学习中的不足予以改正[2]。初一英语的考试,要基础知识考察和运用能力培养并重;既能考察小学阶段的内容,还要能考察中学刚刚学过的内容;要笔试和口试结合,能力和知识并重。不宜过难、也不能过易,分值要合理。初一学生英语的考核中分值不要太低,太低了对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会有所打击,他们就会产生对英语学习的畏惧心理。

4.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衔接

小学生的英语课课时安排少,其目的是适当学点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为初中英语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小学生学英语是在游戏中学,课业负担很轻。到了初中以后,因为教学目标的改变和学习任务的加重,英语的学习已成为学生的必修主课。初中阶段也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和课堂互动,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课后认真复习的好习惯。另外,要积极引导学生改变以往的简单的学习方法,如小学生记英语单词,常常是用一个一个字母死记硬背的方法,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音标、构词法等知识,让学生尝试用别的方法更好的记忆单词。初中英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运用多种记忆手段来提高记忆效率,使学生轻松地完成容量大增的初中学习内容,顺利完成小学英语到初中英语的过渡[3]。

小学生英语学习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书写不规范,拼写错误多,语法概念模糊,用汉语方式代替英语等。在这种状况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重要。教师要和家长沟通,在学校由老师培养和监督,在家里则要求家长督促学生,学生应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多读多背、听课聚精会神,认真记笔记、整理笔记、认真完成作业。要培养学生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找出不足,勤于钻研探索,充分利用时间的好习惯。教师要充分调动和调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多用激励的目光和言辞来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

5.转变教学理念,广开教学思路

在飞速发展的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翻开了新篇章。教育改革与新课程理念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问题。作为教师,转变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势在必行。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英语教师不仅要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还要深入领悟,并把它应用于英语教学实践中。另外,教学中要遵循"学中用,用中学"的原则,要让学生通过多种语言活动与实践,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6.结束语

总之,要做好中小学英语的衔接工作,课堂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学设计要符合新课标理念下新的教学目标与要求,要能真正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英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教学中讲求方式方法,课内外亲近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敬佩,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学习能力陡增。参考文献

篇6

一、语音关

语音教学是初一英语重要和首要的任务之一,它直接关系和影响中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学习英语必须从语音入手,语音与拼读、单词、语法都有紧密的联系,学好语音对英语学习有极大的帮助。因此,对初一英语入门教学,必须首先让学生明白:要想真正学好英语,必须有声地掌握英语,明确语音是英语学习入门和继续学习、不断发展的基础。

掌握语音,过好“语音关”对于学好英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语音知识又体现在字母、音标、单词、拼读规则、重音、停顿、句子、连读、失去爆破、升降调等各个方面。

初一英语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学习基础,把语音各方面的知识分散在各个单元、课文的教学中,使学生学习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语音教学渗透,从入门阶段的字母、单词、日常用语,到初级阶段的课文,句子、对话、拼读规则、发音、重音、连读、失去爆破、升降调等语音知识和语音现象无处不在。教师应随着教材的处理,随时把它们分散地教给学生,采取听、模仿、讲解、练习、校正、反馈等方式使学生随时随处感受到正确、规范的语音的影响和熏陶。

二、词汇关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是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无论从学校的英语教学,还是从生活实际的需要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看,谁掌握的词汇越多,谁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就越强。所以应重视词汇教学,使学生通过词汇关。

针对初中英语教学词汇的多维性、联系性、层次性、直观性、复现性、发展性的特点,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掌握好,否则,会造成交流的障碍,首先应对词的音、形、义完整地在实际教学中,既教词汇发展,也教拼读书写,既向学生讲明词汇的含义,也要向学生传授运用的方法。且要让学生记词汇,一方面要读、背、拼读、拼写,利用机械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要记得牢,用得准,还必须意义理解和意义识记,词汇教学很重要,教师希望教好,学生也希望学好,但学习词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枯燥、遗忘快,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新词之后,要组织帮助学生尽早复习、巩固,并对与生活有密切相关的新词,例Computer、VCD、video、pop song、party、t-shirt、TV等词新鲜、生动、重要、流行,教师要抓住时机,加大交际的力度,把这类词,充斥到交际中去,为口语表达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感兴趣,学习起来就有信心,敢说愿说,从而提高了观察力、想象力、分析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从而掌握词汇,达到了词汇教学的目的。

三、句型关

学习语言是为了运用,任何一种语言中都有不计其数的句子,要想把所有句子都学会是不实际也不可能的。然而根据某一类含义相同、结构一致总结出来的句型,即句子的模式或模型的数量却是有限的。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扎扎实实进行句型学习,通过理解、模仿、操练、替换、扩展等各种句型练习的活动达到熟练掌握句子的目标。所以,句型教学是初一英语教学中重要的内容和任务。

了解句子教学的特点,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句型教学。

1、情景性 任何句子、句型在语言运用中都有一定的情景和语言环境。学习句型靠模仿、重复、讲解、理解、运用等操练,而这些操练决不能限于机械操练,更不能一味地机械模仿,必须将句型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有实在的意义,才能达到学了就会用的目的。

2、典型性 句型也称为句式(Sentence pattern)是语句结构的模式,它代表同一类含义句子相同的结构。

例:问某地天气如何?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掌握好句型典型性的特点,就可以运用扩展无数新句子,从而达到句型教学的目的。把句型的结构、特殊要求记熟,然后把语调读准读熟,最后做到理解这个句型,在机械模仿的基础上,进行意义操练和运用,对必要部分进行替换、扩展。模仿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如表示愿意做某事,就用句型would like to do sth。通过替换主语和具体事,这样既减轻了过多句式、语法、词法带来的心理负担,又能使教学收到良好效果。

3、完整性 句子是表达完整意思的最小单位,句型是句子的典型模式。在进行句型教学时,要注意到句中的词汇、词汇搭配、词汇的书写、句子的规范书写格式、句末的标点、中间的间隔。如有缩写,要注意缩写的形式。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要大写。句子的语调、句子的重音等都是初一阶段句型教学中应注意的环节,教师要给学生对句型的完整认识,展示对句型要求的完整标准。

4、模仿性 句型是常见常用的,它要求学生会熟练地运用。而会运用首先要求学生能正确模仿。教师在情景中呈现句型,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归纳出句型,不需过多的讲解,只需要学生充分地模仿练习,人人说,人人练。

5、实践性 过好句型关,才能在实践中进行言语交流,句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新句型的形式,会套用新句型的结构,从而自己造出相同结构的句子。如询问某人何时做某事When do you go home?这一句,教会学生掌握了When do you +V原……?的结构后,学生可以在you的后面任意加需要问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如可造When do you get up/watch TV/play the piano?等句子,这种充分的练习和实践应用是句型教学及学生学习目标的重要保证。

句型的功能、用法、结构等,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或创设相应的情景,围绕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句型有目的、有层次、有计划地操练,通过设计Warming up、Greeting、Talking、Asking、Looking at the picture、Listening 等内容,直接针对功能句型,给学生以感知的环境、机会、影响。这种操练,既符合突出目标、集中操练的教学要求,又能节省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重点内容,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效率,使学生轻松过“关”。例教授:Would you like some thing to eat?这个词句,征求别人意见的功能项目时,教师可以创设一系列征求别人意见的情景,为学生进入新课、新句型学习作好充分准备,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提问、操练、对话练习、唱歌的表演等活动直接指向该功能句Would you like sth?使句型教学给学生留下鲜明、形象、生动、深刻的印象,从而掌握句型,为下一阶段学习打好扎实基础。

四、课文关

课文教学是初一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于每一单元,全面地向学生传授字母、语音、词汇、句型、基本语法的知识,并通过每一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们运用知识的言语技能。

各篇课文具有情景性、专题性、综合性、主从性、示范性、操练性的特点,过好每一专题课文关,精讲多练某一语言项目或语法知识,使学生通过有特定的场合运用特定的语言进行特定交际,积累了大量有用的句型、词汇和口语表达形式,例学习How many……?这一专题时,就围绕该专题,设计出与该话题有关的内容,体现专题内容特点。

篇7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124-01

苏北农村地区小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学英语,随着年级的滚动,他们升入到初级中学继续英语课程学习。这时候教学中一个关键问题凸现出来,那就是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有一些“基础差”的学生根本不能适应中学的课堂。部分被小学英语老师反复强调为“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初一第一个学期成绩像斜线一样慢慢降下来;到了第二个学期就会失去英语学习的兴趣。到了初三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甚至放弃了英语学习。

1.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出现脱节现象的原因

1.1 学校、老师、学生本人对小学英语学习的认识偏差。多年来苏北农村地区小学英语一直被作为副科对待,(尤其是农村地区更为不重视,部分农村学校甚至一个学期才上一两堂英语课)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只是过重的强调学生的口语,而忽视了学生语法知识的发现;过重的强调课堂活动的形式,而忽视了活动的效果;过重的强调课堂的习得,而忽视课后的巩固。社会和学校对于小学英语的评价标准尚未完全建立,所以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仅限于今天所学的单词要认识、会说,并不要求灵活运用,而很多学生却根本不会读。学生缺少老师的指导和评价,这样时间一长,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就显而易见了。甚至到了学校的“大考”时,英语这门不考试的“小科”能悄悄的停上了。可以说,很多小学对英语这门学科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这样下去孩子很难适应将来的中学教程。

1.2 很多小学生不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带初一的有经验老师一致认为:小学生进入初中后面对的最大问题是不适应新环境。小学生进入中学后,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环境,对校园环境、师生环境都感到陌生。例如,大部分初一学生对新教师的教学不适应,包括新教师的教学方法、语音、语调、表达方式等。此外,小学英语教材内容少,要求低,考查的内容十分简单;而中学英语课文字数增加,内容比较复杂,并且对学生考试习题难度大大提高。环境的变化和差异给学生的英语学习造成了障碍。

1.3 小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刚进入初一的学生,英语水平不像小学生刚学英语时那样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此外,环境、家庭和个人等因素造成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初一英语教师对具体某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如何往往不够全面了解,学生英语水平的个体差异使教师难以把握教学难易度。

1.4 小学英语教师的师资水平有待提高。小学英语开设之初,就有严重的师资不足问题,同时,还有不少其他学科的教师进入小学英语教师的队伍,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背景,很大一部分小学教师受沭阳方言影响用特有的沭阳口音,教出的“沭阳特色英语”,让初学英语的学生牢记于心。中学老师最难做的一件事就是去纠正他们的发音。另外,有一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理念、教材分析与把握、课程标准的执行、课堂教学的驾驭与调控等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1.5 中小学教师之间缺少交流。中小学这两个阶段本是一脉相承的两个阶段,可中小学教师之间相互的交流机会太少,彼此都不太熟悉对方阶段的教学模式、方法以及教材要求、特点。甚至出现中小学教师之间相互抱怨的情况。这样自然也就使得相互之间的教学出现了脱节,很难组成一个和谐的统一整体。

2.针对中小学英语教学脱节现象,找出衔接对策

2.1 提高对小学英语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应加强对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成绩考核,让其提高对小学英语重要性的认识,这样通过教师认识的改变和努力来要求学生和家长的改变。整体认识变化后,我县小学英语教学水平一定会得到提高,这同时也为以后的中学英语教学工作打好基础。当然,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要为学校英语教学工作的扎实开展创造条件。比如:能经常给小学英语老师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能制定对全县小学英语教师考核的统一标准;经常性地检查和督促小学英语教学工作。

2.2 发挥小学课堂优势,使其向中学平稳过渡。针对小学生升入初中后不能适应的现状,初中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设计上,就应当考虑对小学的教法有选择地继承,并探索一个行之有效的新思路,既能符合初中目标的要求,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内容和形式上由易到难,让学生逐步适应,给他们留有一个适应期。初一新生的认知水平与小学毕业时并无明显的分水岭,他们的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天性仍然十分强烈。因此,初中教师仍要注意教法的多样化、形象化,努力做到既能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兴趣,又能检测和实施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初一英语教师可以继续把小学的唱歌、游戏、绘画、竞赛等活动引入初中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使他们通过一个爬坡式的缓冲时期,逐步适应初中的英语教学。

篇8

初一英语教师大都抱怨:来自四面八方的新生英语水平千差万别、参差不齐,很难统一标准进行大班授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几下几点:

1.不能严格执行标准的相关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中小学英语课程目标设定为九个级别,为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的形成搭建了基本框架。这些课程目标层层推进、丝丝人扣,如果每个学段的英语教学都能严格执行标准中规定的课程目标,我们就可以避免中小学英语教学脱节的问题。但是,中小学英语教学一体化能否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主管部分、学校和教师对标准的执行能力和对教材的使用水平。目前,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部分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先后不一;部分小学和中学在课时安排、教材选择、课程目标等方面没有执行标准的基本要求;再加上各种英语特色学校和社会上形式各异的英语辅导班、培训班,学生所接受的东西比较杂乱。此外,在考试指挥棒的驱使之下,不少学校、英语老师只看眼前利益,考什么就教什么,根本不顾学生终身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

2、两个学段的教学内容不能对接

随着课改不断深入,中小学各学科的教材也在不断更新,不断进行着增、删、改、补,教材建设日趋完善,但中小学英语教材之间的衔接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一,有些版本中学英语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与小学重复过多,造成教材资源浪费,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学习兴趣大减;其二,两个学段的教材内容上存在落差,小学英语教材的特点是“浅、少、易”,而初中教材从一开始就显露出“起点高、难度大、容量足”的特点;其三,小学教材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出发,具有很强的故事性、趣味性,小学英语学习内容相对较为形象直观,对抽象思维能力要求不高,而初中教材却更注重科学性、逻辑性和知识性,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发生了质的变化,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在思维方式的要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3.两个学段的教学方法缺乏过渡

初中英语教师和小学英语教师在教法上、对学生的思维要求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差异。由于小学内容少、知识难度小、教学要求低,因而进度一般较慢,而中学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教的进度就会相对较快。小学教师比较注重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新颖性,注重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更注重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小学教师基本上是采用直观法组织教学活动,小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材料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而到初中后,语言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教师更注重对学生渎写方面的训练,故而教法相对单一、呆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除感知材料外,还必须理解语言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理性思维的方法。一旦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吻合,英语的教与学就会相脱离。教学方法的差异使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适应不了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化。

4.新生缺乏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它是学生英语得以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在升入高一学段之后,能在最短时间内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而初一英语老师往往在新生身上发现许多问题,有碍于他们的英语持续学习和发展,比如:不会用国际音标来拼读生词或根据音节来记忆单词;不会以意群基本单位来朗读和说话,不注重语音、语调,有的学生甚至还带有方言,缺乏连读、爆破音、弱化音等语音知识;不会恰当使用英汉双解词典自学或辅助学习;缺乏基本语法知识,不分词性,不分主谓宾;没有养成上课记笔记、下课定期复习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初中英语教师则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独立性有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由于缺乏持续发展的英语学习能力,部分小学生升到初中后,就难以适应陌生的教学环境。

二、解决衔接问题的主要策略

要做到小学与初中学生英语教学的有效衔接,需要中小学英语教师对这两个学段的教学内容有一个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要掌握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方法和管理办法之间的异同,使中小学英语教学真正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中小学校之间应建立协调、合作的伙伴关系,以“协同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树立英语终身学习的理念,以身作则、不断学习,加强交流与联系,实现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双赢。

1.树立英语素质教育的大局观念

标准的制订者把英语基础教育的总体目标细分为九个阶段,其思路是缜密、科学的。能否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好每一阶段的分级目标、搞好各个学阶段之间的教学衔接,直接关系到课程总体目标的实现。学校和英语教师要舍弃眼前利益,树立大局观念,注重发展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的终身英语学习能力。具体地说,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设立教学方法衔接的缓冲地带

针对小学生升初中后不能适应的现状,初中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设计上,就应当考虑对小学的教法有选择地继承,并探索一个行之有效的新思路,既能符合初中目标的要求,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内容和形式上由易到难,让学生逐步适应,给他们留有一个适应期。初一新生的认知水平与小学毕业时并无明显的分水岭,他们活泼好动、易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天性仍然十分强烈。因此初中教师仍要注意教法的多样化、形象化,努力做到既有对他们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又有对本阶段教学目标的检测和实施。初一英语老师可以继续把小学的唱歌、游戏、绘画、竞赛等活动引入初中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使他们逐渐度过一个爬坡式的缓冲时期,以适应初中的教学。另外,针对新生之间英语水平的差异,初一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篇9

一、 中小学英语衔接的困惑

1. 英语教材

和小学教材相比,新的初中教材《牛津初中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和容量篇幅过大、过快,使得不少初一新生不适应。

2. 学生的学习习惯

小学英语上课学生只要课堂上听、说即可,基本上不必花时间在课后巩固,而中学英语是以带有明确目的“任务型”应试教育兼素质教育为目的,教学要求高,节奏快,课堂教学容量大,学生不仅课内要认真听、说、读、写,课后也要及时巩固。加之,中学学科总数增多,时间明显紧张,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显然不能适应中学教学要求。

3. 老师的教学方法

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灵活、手段多样,而初中英语教学形式较单一,多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从而学生失去了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致使初一新生不能很快适应,甚至慢慢产生不喜欢英语课的现象。

二、 中小学英语衔接的内容

1. 衔接情感

学生和教师的沟通、衔接很重要,认真上好第一堂导言课。在导言课中,教师要作自我介绍,包括教师的家庭、兴趣、爱好、特长、教学策略与方法等,目的是让学生尽量多地了解老师,到了新学校,学生有种畏惧的心理,教师要学生感到亲近,就得排除师生情感沟通道路上的障碍;二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方法、建议等。三是教师要创造宽松友好的课堂英语教学环境,讲求教学艺术,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语言做到幽默风趣等。通过高质量的英语教学,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善于与学生交朋友,用老师真诚的态度和虚心好学、严谨治学的行为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帮助他们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获得学生对老师的敬佩和信赖,使学生增强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2. 衔接教学

中小学英语教学是不可分割的,小学英语是初中英语的基础,初中英语是小学英语的延续。如何使小学英语向初中英语自然地延伸过渡是防止两极分化,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大面积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应当从观念入手,遵循中小学英语教学规律,做好衔接工作。

①有正确的全面课程观,使英语教学自然衔接。全面课程观在其课程设置上,注重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在课程内容的编写上,注重教材的伸缩性和弹性;在课程处理的方式上,注重学科之间的综合性和交叉性;在课程体系的组织上加强了人文学科知识的教育;在课程层次的安排上,注重学段与学段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协调统一、自然连贯、有机结合、前后一致。

② 遵循循序渐进和连贯性原则。

小学英语以听说为主,读写为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尽量把语言材料和真实的环境、实物、图片联系起来;而初一英语教学,一方面,要尽量保留小学英语课的活跃气氛,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和交际性,寓教于趣,学以致用;另一方面,教师在保持小学英语课趣味性的同时,将教学设计的层次逐渐提高,以适应初中英语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满足学生身心的迅速发展。

在教学的衔接过程中,学生的英语基础各有高下,素质参差不齐,如果教师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授课,从一开始就统一难度,可能会造成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在初中教学还没进行多久,就成了学困生,而且将影响他的整个初中英语学习。教育家主张“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此,实施分层教学较好。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不同的问题,做不同要求,有不同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觉得各有所学,各有所获赶上教学进度。这样,各级学生均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他们每天都有进步。学生因各人的素质的不同差距随时存在,教师所做的是尽量减小差距,做出指导,让每个学生学习都有所得。

3. 对初一学生进行指导

指导预习。课前预习,每课书学习之前,给学生布置具体的预习作业。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借助于生词表,有的放矢地读对话或课文,初步了解将要学的基本内容,记录预习中的疑难词组、句型等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的欲望,有了求知欲望,在学习中就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另外,新课的内容经过预习,学生学起来轻松,更大的收益是使学生养成了勤动手查资料、勤动脑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了其自学能力。

指导听课。英语课上教师应使学生充分调动一切感官,养成眼、耳、口、手、脑并用的听课习惯,充分理解并熟练运用所学到的英语语言材料,高效地掌握每节课上所学内容。我要求学生背诵本堂课所学内容,在背诵时,可以看着图画把所学内容复述或背诵出来。这样使学生在听课中做到了五到,即: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有效地培养了他们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092-02

小学和初中是基础教育独立而又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关于两个阶段的教与学的衔接问题一直被广大教师所关注,尤其是中小学英语的衔接问题。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手段,对六盘水市水城县龙场中学、顺场中学、花戞中学和营盘中学等中学的初一英语教师和初一学生进行调查,试图去发现该片区的小升初的英语衔接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并剖析其背后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 农村片区小升初英语衔接现状及原因

本文采用定量的手段,对六盘水市水城县龙场中学、顺场中学、花戞中学和营盘中学等中学的初一英语教师和初一学生进行了访谈调查。笔者对该片区的初一英语教师和初一学生随机抽取36名老师和100名学生,并对其进行访谈,将得出的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发现了在小升初英语衔接问题上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并且剖析这些特点背后的原因。

1.1教师方面

1.1.1学生英语水平差异大,教学工作不易开展

通过访谈调查发现,93%的初一英语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刚升入初一的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给正常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他们所教的学生中,有些学生完全达到了小学阶段的学习目标,但是有些学生基础较差,甚至分不清英语字母和汉语拼音的区别,不会读单词,语法知识更为匮乏。

依据访谈的调查结果,笔者认为学生的英语水平的差异之所以这么大,是因为各个小学教学目标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有些小学把英语当成主科来教,但有些小学只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进行教学。更有甚者,因为教学条件不允许,有些学生在小学阶段都没有接触到到英语学习。因此,在刚步入中学时,这些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很大。

1.1.2学生学习方法落后,未能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

调查显示,82.5%的老师反映学生的学习方法落后。例如,上课没有记笔记的习惯,不重视复习,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等。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教育理论家让·皮亚杰(J.Piaget),是认知发展阶段论的倡导者。他认为儿童的发展要经历四个阶段,即,感觉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

小升初的学生的年龄大概处于11-12岁间,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之间。具体运算阶段的特点是,“能根据具体经验思维解决问题,能理解可逆性的道理,能理解守恒的道理”[1]。形式运算阶段的特点是:“能抽象思维,能按假设验证的科学法则解决问题,能按形式逻辑的法则思考问题”[2]。所以,小学阶段,儿童的发展是具体运算阶段,小学教师一般采取的是边学边玩,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时反复强调,深化记忆,不要求学生进行抽象思维。而进入初中,需要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也必须随之改变。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刚上初一的学生,无论是思维的发展还是学习习惯都没有完全实现转变。学生仍然用小学的学习方式:上课时,只是在听老师讲课,不懂得记笔记,不会记笔记,所记的笔记抓不住要点。另外,学生在课下不懂得复结,知识得不到累积,老师反复讲的知识经常会产生遗忘的现象。

1.2学生方面

1.2.1 不习惯初中的学习方式,跟不上教师的课堂安排

调查数据显示,76.5%的学生感觉不适应初中的学习方式,上课跟不上教师的课堂安排,仅仅有14.5%的学生觉得上课可以跟得上老师的授课进度。正是因为初一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之间,没有完全到达形式运算阶段。所以,他们不习惯初中的学习方式,认为学习内容过多,以讲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枯燥无味,知识点琐碎,难以记住。

1.2.2 学习内容多且复杂,难以全部掌握

根据调查,72.2%的学生抱怨初中英语学习内容多且复杂,不易掌握。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方面的能力,学生只需掌握少量的常见的英语词汇,简单的句子和少量的语法知识。但是,初中学生不仅需要积累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还需要提高英语语言基本技能,学会应用所学英语知识。所以,学生总是感到初中内容太多而且复杂,学习起来非常吃力。

1.2.3 担心自己的课堂表现,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有31.8%的学生,都表示在课堂提问环节,自己很紧张,而且也非常在乎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证实,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生理和心理特征也不相同。与中学生相比,小学生心里障碍小,不太怕羞,不怕出错,敢于开口,这种心里状态对儿童英语是非常有利的。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中学生心理负担加重,害羞感增强,甚至出现焦虑心理。而过度焦虑是语言学习中的一大障碍,它可能导致紧张和害怕,使语言储存和输出效果降低,从而影响英语学习。

2 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对策

中小学英语教学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小学英语是初中英语的基础,初中英语是小学英语的延续。“中小学之间的衔接问题无疑是一个影响最终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衔接问题解决不好,小学英语教学所取得的成果将前功尽弃”[2]。所以,这个问题不可小觑。因此,在对四所被试中学的36名初一英语教师和204名初一学生调查时发现了该片区的小升初英语衔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将依托建构主义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提出相应对策。

2.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最初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基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科尔伯格、斯滕伯格和卡茨等人对认知结构的形成,以及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维果斯基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即在学习的智力活动中,在要解决的问题与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教学应是在教师的帮助下消除这种差异。所以,这就要求了教师应非常清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由克拉申(Krashen)提出的。该理论由习得和学得假设、自然顺序假设、监察假设、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五部分组成。其中情感过滤假设说明了心理或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影响外语学习的心理或情感因素包括学习者的动机、信心和忧虑程度。克拉申把情感因素看成是可以调节的过滤器,语言输入只有在情感过滤较低的情况下才能达到语言习得机制并未大脑吸收。因此,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较强的动机和自信心以及较低的忧虑状态对语言习得来说是有利的。

2.2 应对策略

基于访谈调查所得出的结果,以及相应的理论支撑,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该片区中小学英语衔接的状况。

2.2.1教学内容衔接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应该要非常清楚每个学生的现有水平,并且制定相应的计划,消除原有能力和要解决问题的差异。所以,在学生开始新的学习之前进行一次摸底考试,但是不公布学生的考试结果,以免在学习初就打击学生的自尊心。根据考试结果,制定教学的进度,合理协调难易度,并对在平均水平下的学生集中关注, 帮助他们填补上他们所欠缺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而对平均分以上的学生则要求更多地课外阅读,规定一定的阅读量,并在使用英语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要求学生自编对话、简单写作,还可以对课外阅读写简单的英文读后感等。

2.2.2 教学方法衔接

因为初一学生还没有完全过渡到形式运算阶段,所以教学方法应多采用直观教学手段。课堂上可以补充游戏、表演等活动。口语雕刻创始人邓泽指出:学习英语,兴趣是第一位老师;方法是第二位老师;勤奋是第三位老师[3]。研究表明:学生兴趣是在活动中产生、发展的。只有在英语课堂中充分活动,开动脑筋,手脑并用,才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游戏活动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气氛去学习和运用英语。它能调动不同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2.2.3 教学评价衔接

因为情感过滤因素的影响,教学评价成为外语学习的关键部分。恰当的评价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中学阶段必须将学生平时的课堂发言、作业情况也列入期末成绩。衔接阶段英语考试的形式除听力、阅读、写作外,必须进行口试。内容有朗读音标、回答问题、朗读文章和话题口头作文,通过口语考试,促使学生说的能力的提高。当然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一定要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不能使用一把尺子来评价学生的进步。要特别关注那些英语不好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应该是鼓励。

2.3培养学生新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在上新课前,给学生布置具体的预习作业。在课堂上,教师既要掌控全局,又要细察入微,督促学生养成眼耳口手脑并用的听课习惯。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学习习惯,如指导学生阅读适宜的英语读物,推荐可收听收看的广播电视节目,随时收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坚持用英语写日记等。

3 结语

随着近年来中小学英语教师、相关教研人员对中小学英语衔接的关注,这一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然存在着问题相对复杂,多样化程度较高的现象,特别是水城县龙场片区的中小学英语衔接,有着独特的特征,这一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六盘水市水城县龙场片区的中学为例,对该地区中小学英语的衔接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笔者希望能够对该片区中小学英语衔接问题的解决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宣文.学校发展性辅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