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工商管理硕士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8 15:57:3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工商管理硕士,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工商管理硕士

篇1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028-02

工商管理硕士是1908年美国哈佛大学首创,目的为培养高层次实用型管理人才。我国从1991年开始实行MBA的培养机制。至2014年,已经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但是MBA作为新兴事物,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培养体系。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与此同时,我国MBA师资力量不足,培养速度和规模跟不上,教育质量也没有保证等诸多问题就变得极为棘手。在这种背景下,校企联合培养MBA就显得尤为重要,联合培养研究生作为一种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的新型教育模式,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发挥高校学科和人才优势,帮助企业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实现高校服务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校企联合培养MBA的主要模式

有效整合资源发挥高校与企业各方优势,最终真正实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和模式是关键。从目前已有的实践来看,校企联合培养MBA研究生有以下四种典型模式。

模式一:双导师制。所谓双导师制的联合培养模式是指在学校和联合培养单位各选定一名导师,校内导师偏重于对研究生基础知识学习的指导,联合培养单位导师负责研究生专业技能的指导,两位导师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研究生培养工作。这种培育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弥补高校自身师资的不足,而且能够加强高校和企业界的联系,让学生在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得书本外的实践经验。该项目实行“1+1”双导师制,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学员和企业零距离接触,根据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提升实战能力。双导师培养模式已经在越来越多的高校中得到实践,高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协商MBA的培养方案、培养目标、科研选题等,在校企双方共同的努力下达到多方共赢的效果。

模式二:校企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基地”以高校名义招收研究生,课程设置和学位授予在高校进行,而学位论文可由企业导师指导并在“基地”完成。高校在企业等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中遴选导师,企业导师享受高校导师同等学术待遇。这种让学生积极走出校门,深入企业、工厂等单位,加强同他们的合作的培养方式,对于MBA研究生来说是一种职业训练,特别强调在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商业案例分析、实战观摩、分析与决策技能训练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接受知识与技能、目标与愿望等方面的挑战,更具有职业竞争的实力。

模式三:校企项目合作。这是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与企业之间就某一具体科研项目展开合作。因为这种模式程序简单、针对性强,所以被较多地应用。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课题就是研究生的科研选题,高校调整学生的培养方案,制定符合项目需求的教学和实习实训体系。校企项目合作,对于MBA学生来说是一系列的实践锻炼,在进行合作课题研究中,更加明确学习和实践的方向和重心,做到有的放矢,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学位论文的质量也能得到显著提升。这种模式的难点在于合适的项目不太容易找到,适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校企之间的合作不够稳定,往往随着项目的完成而终结,导致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不具有连续性。

模式四:接受企业委托定向培养研究生。这种模式是指高校受企业委托,为其培养管理人才。企业会选派积极上进,有一定专业基础的业务骨干进入高校深造,以期日后更好地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企业委托方与高校培养方之间、企业委托方与接受委托方之间分别签订委托培养合同。委托生的培养经费和工资或助学金由企业提供,毕业后学生重回企业。这些学生除了在高校接受系统的理论教育以外,还直接将来自企业最新的课题带入学校,在高校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科研工作,其培养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证。我国高校每年都会招收大批委培研究生,但是该模式往往会因为委培学生资质条件的参差不齐和攻读MBA的基础和动机等复杂原因导致培养效果不佳。

二、校企联合培养MBA存在的问题分析

纵观上述几大主要模式,可以发现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且具有互补性,但是它们都存在着共同的问题。

首先,无论哪类培养模式都离不开高校和企业间的合作,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得高校与企业之间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工作缺少连续性,造成教育资源不能够有效得到配置,使得高校的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也不能对企业所紧缺的人才形成有效的满足,形成高校和企业存在对人才培养观念的较大分歧,而且这种分歧已经逐渐固化下来,造成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适应企业的用工需求,浪费现有的教育资源。

其次,联合培养模式都离不开导师,无论是校内导师还是校外导师,他们对联合培养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可是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考查导师的培养水平,特别是对于校外导师的考查。由于校内导师长期扎根于学校科研与教学的工作一线,他们的业绩是比较容易考核的,但对于校外导师,他们的时间不固定,而且其科研及教学水平在短期内不易衡量,同时对于校外导师又不能强制约束,他们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也有很大的差别,要形成更加和谐的教育培养方式,还需要有更多的制度保障。

最后,校企联合培养MBA的动力不足,对高校和企业来说都缺乏有效的激励,同时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各种模式都有优点和不足,在联合办学体制还没完全成型、运行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高校在寻求合作企业时处于被动位置,很难找到合适的合作对象,而企业会基于某种考虑而被动答应。校企联合的双方对合作项目的重视程度不同,可能会导致沟通渠道不畅通,遇到问题时没能有合适的运行机制来解决问题,导致合作培养名存实亡。同时,在进行双导师、共建培养基地或者项目合作培养的过程中,也会存在因为没有建立统一的联合培养标准,对校外导师的考核不规范,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或缺乏校企合作特色等而造成课程执行不力、科研成果归属权等问题。

三、校企联合培养MBA机制的建议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到校企联合培养MBA已经形成一定的模式,并且每种模式在实践中都存在一定的优缺点。如何发挥校企各方优势,切实做到多赢,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要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关键在于从全程入手,切实加强基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保障机制建设,主要建议如下。

一是要注重把握研究生招生质量。为保证质量,研究生招生要宁缺勿滥,特别是注重研究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强化研究生的责任意识,在招生之前应大力宣传招生规则,认真考核每个生源的入学条件,不仅仅考查学生的入学成绩,还要从态度、认知能力、责任感等方面进行考核,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二是慎重甄选校企合作伙伴。对于校企合作项目和校企共建基地模式,应从提高学生个人综合能力方面考虑,选择注重实际能力应用型的企业,建立与企业的良好互动,定期到企业进行考察参观,关注企业的用人动向和用工标准,建立企业的人员档案,充分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培养课程或合作项目,既要发挥企业对培养基地或合作项目的建设作用,又能体现高校的科研能力,使得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达到高校、企业与学生共赢的良好局面。

三是坚持高标准遴选企业导师。特别是对于校外导师的遴选问题,不能拿校内导师的标准来要求他们,遴选标准可以先从简单的设置开始,再逐渐扩大到深层次的考核标准,比如导师教学效果的体现或导师对科研成果指导的贡献等方面。对校外导师候选人要进行专业知识、教学指导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创新型思维等方面的考核。密切关注其教学过程,给予支持和肯定的同时,提出意见让其修正,定期进行教学检查,建立导师评价体系。

四是狠抓各项日常管理工作。逐渐完善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政策支撑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以及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把好科研论文和学位论文关。应明确联合培养中涉及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解除企业在核心技术项目上进行合作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企业参与联合培养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校企联合培养MBA模式的分析,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共同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校企联合培养MBA模式是在大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未来的必然趋势。高校和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也多种多样,高校在选择合作方式时应根据所处的大环境、自身的资源,以及学生的需求来选择最适合的企业。同时在合作中,注重导师考核、课程创新、日常管理等,对培养高质量MBA毕业生、促进校企深层次合作以实现多赢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秀春,韦福雷.校企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实践与经验[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S2):168-178.

[2]吴照金.对校企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模式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103-105.

篇2

二、联合培养的学生导师问题

1.双导师培养的界定及必要性。由于联合培养涉及到中美双方的学生,因此我们会给每个进合培养模式的研究生配备两位指导老师,一方是中国的老师,另一方是美国的老师。中国的老师和美国的老师在研究方向上具有一致性或者相似性。两个国家的导师都不仅有责任帮助学生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也有责任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对方国家的文化、经济等环境,融入到对方学校的学习中去。2.导师的选择指标。(1)中方导师选择的标准。国内导师不仅需要和中国、美国学生经常交流沟通,还需要和美国导师间进行合作交流,这就要求国内导师要有良好的英语能力;导师的科研能力对学生的研究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导师对该培养机制的认可程度和加入的意愿决定了导师对学生的投入。(2)美方导师选择的标准。相对于国内导师英语能力已经不能作为国外导师的选择标准,所以我们主要从导师科研能力、导师沟通能力、导师教学经验、导师对联合培养机制的态度四个方面来评选。

篇3

随着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研究生培养类型结构正发生较大的转变,由过去的学术学位为主转变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协调发展。专业学位的蓬勃发展也促使其培养模式向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并重的方向迈进。工商管理硕士(MBA)是我国研究生专业学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MBA教育在经历了20多年发展之后,招生规模、社会认可度和贡献值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加强MBA品牌建设、提升MBA教育质量成为国内众多MBA开办院校极为重视的内容。与此同时,面对MBA学生较为鲜明的特征,如何做好思想建设,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将成为MBA学生管理中的重点工作之一。

一、MBA学生的时代特征

近年来,随着MBA入学考试被纳入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系列,MBA教育的规范性和创新性逐步提升。同时,MBA学生也逐步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几个特点。

(一)年轻化

全国MBA入学考试要求考生入学前必须具备三年工作经验(本科学历背景)或五年工作经验(大专学历背景)。近年来,报考及被录取考生的年龄总体上呈现年轻化态势。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竞争程度增大、生活成本提高、学历影响力及作用程度提升等。在对北方工业大学近四年的入学新生信息调查中发现,每年及四年合计的新生入学年龄值均为32~33岁。

(二)目标多元化

在调查中发现,有近40%的新生是为了在毕业时获得派遣机会;近30%的新生是为了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具备较高的学历基础;约15%的新生是为了获取工作所需的管理技能;余下约15%的新生是基于其他各类目的来报考MBA的。这一点与本科及学术学位研究生有根本性的区别。

(三)实践经验丰富且分散

MBA培养的是中高级管理人才,在入学条件中就限定了考生必然会具备至少三年的工作经验。在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技术及管理岗位上,考生具备了其从事工作的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这种经验一般来说比校园理论知识点较为深入,但对学生个体来说较为分散,有可能每班仅有少数人对某个特定知识领域有较深认识。

(四)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在具备多年工作经验的同时,MBA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在从事各项经济活动的同时形成了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初步认识,这使其能较好地参与到各项学习和学生活动中去。

(五)多重社会身份

在调查中发现,MBA学生多具备工作、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类型的社会身份,这就使其在接受MBA教育的同时不同程度地受到来自多个方面的影响,造成学习时间减少、学习效果下降等情况。

(六)责任心强

在MBA学生多重社会身份的交叉作用下,其对社会责任、企业责任、家庭责任等有较强的认知和感悟,这使得MBA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社会文明建设、道德建设、援助弱小等活动。

充分认识MBA学生的特点,可以把握MBA教育过程中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的关键点,培养知识与能力兼备的新世纪中高层管理人才。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正是有上述特点使MBA学生在团队建设、班级建设、学风建设等方面易出现作风懒散、学业荒废、竞争无序等现象。

二、MBA党员作用分析

(一)MBA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调查

为了解MBA党员在班级建设、活动参与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的情况,特别针对在校MBA班级的党员和非党员人群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围绕党员的基本信息、党员的班级影响力、党员在班级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的表现、群众对党员作用进一步发挥的建议等等。因此次调查所覆盖的班级不存在行业集中、岗位集中、地域集中和性别集中等特点,因此调查结果具有符合MBA学生时代特色的代表性。

1.在党员调查中,我们得到如下信息。

(1)在校党员的平均党龄为7年,入党时间最短为1年,最长为18年。

(2)85%以上的党员所在单位经常组织党员学习及实践活动。

(3)65%以上的党员了解学风建设的内容和要求。

(4)在班风存在的问题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迟到早退现象。

(5)在影响学风的因素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学习时间受限。

2.在非党员调查中,我们得到如下信息。

(1)45%的被调查对象曾递交过入党志愿书。

(2)68%的被调查对象清楚地了解本班哪些同学是党员。

(3)91%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本班党员活动积极性较高。

(4)95%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本班党员的学习态度较为积极。

(5)95%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本班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6)68%的被调查对象了解学风建设的具体内容。

(7)在党员作用发挥上,提出党员应以身作则、组织学习活动、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8)在学风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上,得出与党员问卷极为近似的数据。

(二)MBA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调查数据分析

从以上调查的核心数据来看,尽管党员在约束自身、积极参加活动、树立良好学风等方面做得比较好,但仍有小部分党员和非党员同学不了解学风建设的内容和要求,没有系统地、有目的地组织和参与学风建设活动。另外,部分党员表现消极,没有在各类学习和活动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这也让部分同学提出党员要严格要求自己的意见。

(三)MBA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1.MBA学风建设是巩固并提升当前MBA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面对MBA学生的时代特点所带来的各种困扰,MBA党员更应该在学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其依据如下。

(1)MBA党员是MBA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来源主要是入学前在其毕业院校或工作单位发展入党的党员同志,少部分是MBA上学期间新发展的党员,其思想觉悟较高。

(2)MBA党员在班级人数中占有较大比例,可以起到群体性的传、帮、带作用。

(3)MBA党员有义务在学风建设中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树立良好学风。

(4)MBA党员作用的消极和不作为极易导致非党员同学的效仿,影响学风。

2.结合MBA党员的特点和调查所得的各类信息,本文认为MBA党员在学风建设中可以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通过各类活动,增强凝聚力,带动班级整体班风、学风的良性发展。

(2)通过平时表现,展现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形成积极引导因素。

(3)通过平时学习,加强自身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活跃全班学习分析。

(4)通过主动服务,发挥特长或特有的社会资源,激发同学上进正能量。

(5)通过务实工作,以扎实的业绩表现和工作态度,正面影响学习风气。

因此,对MBA党支部来说,充分认识MBA学生的时代特征,有效利用发挥MBA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可以很好地塑造班级凝聚力和党员影响力,有助于良好班风、学风的建设。

三、MBA党员作用实例

本文以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研究生党支部为例,介绍该党支部在发挥党员作用、打造优良学风过程中的探索和实践。

北方工业大学MBA研究生党支部成立于2012年,成立之后就第一时间进行MBA学生时代特点和学风建设的相关研究。其研究背景是MBA在校时间短,学习动力和效果较差,有悖于学校对MBA高质量办学的相关要求。在对MBA学生特点、学风建设情况、党员学习情况等展开一系列调研后,MBA研究生党支部召开支部会议,讨论并形成以学习提意识、以活动改心态、以党员带群众为主线的党员作用提升模式,制订“加强服务型基层组织建设,服务北方工大”主题活动实施计划。

计划分为两个层级,一是通过各类学习活动提高党员先锋模范带头意识;二是通过各类实践活动锻炼党员主动服务、积极参与的表率能力。在计划实施过程中,MBA研究生党支部借助十精神学习、群众路线等教育实践活动的机会召开了数次学习活动,使党员迅速感受到支部集体的活力与吸引力,积极参与到各项学习、讨论和活动中来。在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MBA研究生党支部首先将主题活动的内容和意义进行了宣讲,鼓励党员同志积极提出好的活动建议。在此基础上,MBA研究生党支部一年来举行了校园招聘会、考生交流会、企业参观、献爱心捐赠、职业发展讲座等多项活动,充分发挥了MBA学生的优势和特点,组织党员同志活跃在各项活动的一线,有效带动了班级凝聚力和学习风气的提升。在一系列学习和活动的影响下,MBA班级的活力持续且不断丰富,反映在学风上就是课堂出勤率、参与度、活动积极性等有良好表现,党员作用成功的改善了班风学风。同时,上届学生党员的优秀表现也积极带动了下届学生党员及班级的积极性,使整个MBA班风和学风呈现逐步改善,充满了活力与创新,各项课程及实践环节成绩均有较好表现,有力促进了MBA专业学位教育的质量提升。

四、结语

MBA研究生尽管有多年的社会工作经验,在集体意识、学习动力、奉献精神上存在一定缺失,但在充分发挥党员积极作用的情况下,还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班风学风的改善和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紧跟党的方针路线,加强自身学习,在此基础上落实到各项教育实践活动中去,真正的实现以学习提意识、以活动改心态、以党员带群众,将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李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

[2]孔伟明.基于学生特点的MBA新生入学教育设计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21).

篇4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005-02

一、引言

中外联合培养或者合作办学是中国很多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联合培养可以加快学校的国际化进程,有利于中国学校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与国际接轨,开拓中美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使学生成为适应国际环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的工商管理研究人才。

国内学者对联合培养或者合作办学的讨论还是比较多的。如魏航(2012)[1],董俊虹,董芳,王润孝(2009)[2]邝继霞,罗尧成,孟媛(2010)[3]等学者,综合比较了中国以及日本、澳大利亚和欧美一些国家的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指出了我国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体系的指导作用;增加选修课程,开设国际化课程与实用性课程,加大研究生选课的灵活性等合理性的建议。

在有关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方面,刘春惠,王站军(2012)[5]认为不同类型的学位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学术型研究生应注重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注重创新;而专业型研究生教育质量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国外以“研究生教育合作办学”为主题的文章很少,相关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二是WTO与高等教育:三是跨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以及学历、学位的互认等。

综上所述,已有文献主要集中于讨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性和培养方案的某一方面,很少文献关注研究生教育中外合作或者联合培养的具体机制的设计问题;另外目前的研究大多针对于本专科层次的比重较大,而针对研究生层面的还是相对较少。随着研究生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增多,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会逐渐凸显,如何保证合作质量,使合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都是未来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联合培养的课程和学分问题

联合培养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有关专业课程的安排,在课程的类别和具体的课程选择上,我们和美国的学校基本是相似的,就是具体的学分和教学方式方法还有一定的差异,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变。

1.开设英语授课的专业课程,注重案例教学。(1)开设英语授课的专业课程,提高教师英语授课水平。国内高校必须开设英语授课的专业基础课程,必须开设三门以上的英语教学专业课程,这就对我们专业课老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虽然加大了对双语课的投入力度,但整体的教学质量不容乐观,学生的反应并不好。以我校本科双语教学为例,双语课老师的授课总体评分低于普通专业课的总体评分。这个一方面与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关,另外一方面和专业课老师的英语能力也相关,需要继续加大师资的投入。(2)增加与时俱进的国际和本土案例教学。目前国内硕士培养的专业课程讲授要么专注于理论,忽略实践;要么案例陈旧,不符合时代潮流,不能与时俱进。既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能增加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更不能满足联合培养模式下美国学生和学校的要求。因此要一方面督促老师实时更新案例;另一方面要鼓励老师主动编写案例;第三要建立专业课课题小组,建立案例教学数据库。

2.合理化学分分配。关于学分认定,大多数美国高校对国内研究生的学分认可程度低于对本科生学分的认可程度,因此国内的学分转换比例比较低,大约占整个学位要求学分的1/3,基于此,我校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学分分配比例如下表1。

随着联合培养的不断展开,美国学校对国内高校认可度的提高,国内的学校需要争取更多学分的认定,这样有利于扩大我们学生参加的规模,降低学习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们老师英语授课能力的提高;第三,也可以延长美国学生在我校的学习时间,有利于扩大我校的国际影响力。

3.毕业论文方向的革新。美国的MBA学生一般来说没有毕业论文的要求,但是有相当多的课程论文和调研报告,这点可以和国内学校结合来重新设计。对于联合培养的学生,我们可以要求毕业论文的侧重点从理论研究转向实际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国内外学生合作调研的方式,即同时在双方所在的国家针对同类型的企业进行调研,根据指导老师的研究方向,结合企业的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调研报告和企业问题解决方案。

三、联合培养的学生导师问题

1.双导师培养的界定及必要性。由于联合培养涉及到中美双方的学生,因此我们会给每个进合培养模式的研究生配备两位指导老师,一方是中国的老师,另一方是美国的老师。中国的老师和美国的老师在研究方向上具有一致性或者相似性。两个国家的导师都不仅有责任帮助学生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也有责任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对方国家的文化、经济等环境,融入到对方学校的学习中去。

2.导师的选择指标。(1)中方导师选择的标准。国内导师不仅需要和中国、美国学生经常交流沟通,还需要和美国导师间进行合作交流,这就要求国内导师要有良好的英语能力;导师的科研能力对学生的研究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导师对该培养机制的认可程度和加入的意愿决定了导师对学生的投入。(2)美方导师选择的标准。相对于国内导师英语能力已经不能作为国外导师的选择标准,所以我们主要从导师科研能力、导师沟通能力、导师教学经验、导师对联合培养机制的态度四个方面来评选。

四、联合培养质量评价指标

到目前为止,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师的学历与科研水平)、教学模式(案例教学)、社会评价(用人单位的评价)等。但这些指标是站在宏观的角度来评价的,我们选用了相对具体的指标来进行评价,如进入该培养机制的学生数量、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联合培养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与文章发表情况与学生就业情况等。

本文主要是基于我校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分析了如何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学分分配、双导师制等问题,讨论了联合培养的质量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实用性,但并不深入。另外研究还有很多没有涉及,比如双导师的激励机制设计、联合培养学生满意等等,这些将在以后的研究进一步展开讨论。

参考文献:

[1]魏航.美国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2,(2).

[2]董俊虹,董芳,王润孝.国内外高校研究生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5).

篇5

特色

■ 涉及管理学领域的12门核心课程

■ 大量国际案例分析与讨论,课程实用性强

■ 入学不需要托福或GMAT成绩,不参加全国联考

■ 全部课程在一年内学完

■ 为期一个月的赴加实地实习

■ 学位获得加拿大移民局认可, 为移民加拿大提供坚实保障

学位认证

课程结束综合考评合格,赴加实习通过后在加拿大颁发加拿大温哥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课程设置

管理经济学 Managerial Economic 企业战略管理 Strategy Management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营运管理 Operation Management

市场营销Market Strategy 电子商务 Electronics Management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HR Management 高级财务管理 Advanced Accounting

会计财务管理 Financial Accounting 企业家精神 Entrepreneurship

项目管理 Project Management 商务法 Business Law

招生对象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并有一年以上工作经验,或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学历并有四年以上工作经验

■ 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管理实践经验,对企业的实际情况有相当的认识

学制

每周六、周日上课,共计800个课堂学时(45分钟/学时),全部课程在一年内修完

赴加拿大温哥华大学进行为期一个月实地实习

学费

学费共计人民币58000元(包括赴加实习的签证服务费用)

师资

教授团队实力强,教学理论与国际企业操作经验丰富; 全部课程皆由北美著名商学院教授和国内一流大学的MBA教授授课, 部分课程配备同声翻译.

部分核心课程教授介绍

l Dr.Tom Koplyay-著名策略专家,哈佛客座教授

l Dr.Michael Miles -著名市场策划专家,渥太华大学教授

l Dr. Bruce La Rochelle-加拿大国会议员的法律与经济政策专家

入学材料

1. 毕业证书复印件

2. 成绩单

篇6

【美国侨报网】美国教育部(U.S.DepartmentofEducation)数据显示,2012-2013学年,全美境内47.2万商学院的学生中,大约13%的人来自海外。

国际教育协会报告指出,2012-2013学年,商业与管理专业成为留学生最热门的选择,22%的留学生选择该专业。其中,来自中国、印度与韩国的学生在留学生中占比最大。这些留学生使商学院受益匪浅。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在美国商学院求学的留学生中,87%的人希望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能够在美国就业。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恐怕都会失望。外国工商管理学硕士毕业生是申请H-1B签证(美国最主要的工作签证类别,发放给美国公司雇佣的外国籍有专业技能的员工)的最大群体,然而每年美国向普通人员发放65000份H-1B签证,另给高级学位人员发放20000份H-1B签证。移民局(CIS)数据显示,2014年已有一半申请H-1B签证的人被拒。

http://usqiaobao.com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2014年9期

篇7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2-0202-01

一、MBA的起源和发展

1819年,法国经济学家Tean-Beptixesay在巴黎建立了3EedeSuperieure de Commerce deParis成为第一个开设商科课程的学院。然而工商管理学院的革新和发展却是在美国,1908年4月8日,33名企业经理进入哈佛大学。世界上第一个MBA由此诞生。两年后8名,学生通过考试,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成为全世界第一批工商管理硕士。1881年,全球第一个管理学院The wharton School at the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建成,但仅限于招收本科生,1900年,Amos Tuck School of Adminstration and Finance at Dartmouth college成立,Tuck也就成为美国第一个管理学研究院,也是第一个授予商科高等学位的研究院。

随着20世纪工商业发展,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时经济转为平时经济,人们的消费能力大量释放,市场发育,为企业带来了大量机会,社会对企业管理人员需求迅速膨胀,大量人员选择商学院的MBA,由此造就了哈佛大学1947年“出类拔萃的一代”,这之后的几十年间,美国管理教育的重点便放在了MBA上,美国每年授予的MBA学位人数达到授予硕士学位总数的20%以上,管理教育进入了空前的蓬勃发展时期。

二、中国MBA发展状况

如果从1988年成立专家组起步研究工商管理硕士开始算起,我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一是可行性研究阶段(1988-1989年),主要是组织专家、学者针对我国设置和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了解国外的MBA教育、我国的社会需求以及学校的培养能力等方面的情况;二是设计和论证阶段(1989-1998年),主要是在成立了研究小组,提出了在我国设置和试办MBA学位的论证报告,以及参考性培养方案,对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招生考试、课程体系与内容、培养方式、学位授予标准等重要环节进行了总体设计和论证,并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开展试点工作;三是组织实施阶段(1991-1994年),国务院学位办成立了协作小组,分两批批准了26所高校进行MBA试点工作,与此同时,加强基础性建设工作,包括制定参考性培养方案、管理工作规程,招生培养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有了第一批中国式的MBA结业生;四是提高质量、稳步发展阶段(1994年至1998年),成立了全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及其下属工作组织;开展了全国性的师资培训、考试改革形容等工作;新增加了30所MBA试点院校,进一步壮大了MBA的培养力量。以1997年国务院学位办和国家经贸委联合组织开设“企业管理人员在职攻读MBA学位为起点,我国的MBA教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丰富了MBA的办学模式,更有利于直接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管理骨干。

1990年,我国开始在少数高等学校设置和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且明确指出: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是专业学位的一种,其特点是第一,工商管理硕士是务实的管理人才,招生来源主要是在企业或其它主管部门工作一段时间、有实践工作经验的现职人员,课程内容密切结合实际,加强实践环节,采用培养过程与企业密切联系或与企业联合培养、毕业后到企业中去的培养模式。第二,工商管理硕士既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要求广博而全面的知识,结合企业管理的各种职能如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学习多门课程,形成广博知识与较强能力的综合水平。第三,工商管理硕士要有战略眼光,有勇于开拓、艰苦创业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能联系群众,有组织指挥生产的应变、判断、决策的能力。第四,工商管理硕士可以招收有各种专业背景并有实践经验的大学毕业生,便于培养综合全面的复全型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设置和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几点意见》)

十余年来,我国MBA教育事业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MBA培养试点院校从1991年的9Pg扩大到现在的64所,分布在全国27个省市,覆盖了20个部、委系统。1991年,全国首批招收的MBA学生仅86人,截止到2001年7月,我国MBA毕业生总数已超过1.5万。

三、中国MBA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教师与学员在教学内定、课程设置上存在分歧,主要体现在:

(1)从实际教学内容上看,由于每个授课教师的理解和侧重点不同,可能不会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讲授。其中有些内容可能不讲,而大纲上没有的内容可能会在教学中予以补充。

(2)MBA学员的本科专业背景很复杂,有些学员本科专业是经济管理类的,有些是语言文学类的,有些是理工农医类的,这样就造成了一个MBA学员参差不齐的专业基础,从而给教学内容上的安排带来诸多不便。

要想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应该把MBA作为一门方法论科学,MBA学员应以方法的应用为主,方法的研究为辅。教与学的重点应该在应用,特别是一些方法论课程还是一定要以方法的应用为主。也就是说,老师应该从应用的角度去讲授,学生应该从应用的角度去把握。关键在于摆正方法的研究和方法的应用视角,摆正这个视角很重要,一方面。教学的指导思想统一了,老师在讲授过程中以方法的应用背景、应用前提、应用方法、应用特点和应用注意事项为主;学员以方法的把握为主,两相呼应,既利于教也利于学。另一方面,也可避免由于学员本科专业背景参差不齐的现象给教学造成的矛盾。

四、对中国MBA未来的几点思考

1.走应用型道路。MBA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教师应该从应 用的角度去讲授,学生应该从应用的角度去把握,只要这个思想统一了,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以方法的应用为主,学生以方法的把握为主,两相呼应,利教也利学,同时还可以避免学生专业背景的差异给教学带来的矛盾和困难。

2.走专业化道路。MBA的招生和教育目前走的是大杂烩之路,采取的是综合性的招生模式,学员本科专业背景各不相同,这不仅给教学带来困难,而且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象是在上大课,笔者认为下步MBA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是针对不同的行业和专业如房地产、机械、经济、金融等不同专业进行课程设计,以利于发掘MBA管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参考文献:

[1]赵纯钧,我国MBA教育的发展和展望[M]管理教学与国际学术研计会,2001.8

[2]胡建川,中国MBA教育发展趋势[J],现代企业教育,2009(10)

篇8

1、EMBA是属于硕士,是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的宗旨在于培养具有高度政治素养、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的中、高层管理者。

2、EMBA是按照全国统一的硕士研究生入学标准来进行管理的,不管是从学历上还是从管理模式山来说,EMBA都是属于硕士范畴。相关部门还规定,EMBA的所有学费,都需要严格按照规定来进行定价、收费,严禁乱收费,杜绝EMBA收费乱象。

3、EMBA和MBA不一样,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官网于2016年4月发文明确规定,自2017年起,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 (EMBA)将纳入全国统一的硕士研究生入学,依据教育部划定统一专业学位分数线招生。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2、工商管理硕士即GMSCM项目,90000元每人,全程。

3、工商管理硕士即GEP项目,180000元每人,全程。

篇10

中欧工商管理学院主校区位于上海,另在北京、深圳、设有分校区,并在瑞士苏黎世、非洲加纳阿克拉设有教研基地。

中欧工商管理学院简介: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是一所由中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共同创办的世界顶级商学院。2018年《金融时报》全球排名第8位,亚洲第1位。是国内率先获得国际管理教育协会和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双认证的商学院。是中国大陆MBA及EMBA课程的开创者。

学院下设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课程、金融MBA课程、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课程、高层经理培训课程、博士课程。 在近几年《福布斯》的世界商学院排名中,中欧则两次位列美国以外的全世界所有商学院的前五位。《福布斯》中文版2014年中国最佳商学院排行榜中,中欧国际商学院在EMBA项目高居榜首。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