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6 23:55:2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妇联工作经验交流材料,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全总《工会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模式》对地方工会、产业工会、大型企业使用“职业卫生检查表”、中小企业成立“联合职业安全卫生委员会”、职业卫生专项集体合同等五个方面如何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明确了工作模式,并列举了浙江、国外等地的一些先进经验,各县市区、产业工会要按照任务分配表(见附件)认真总结,按数量上报。
2、在材料上报过程中,市州工会根据《模式》对各方面明确的工作模式,对材料在是否具有先进典型性、主线是否突出特色、结构层次是否合理、内容措施是否具体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材料要多写实际措施和做法,并且写细写实,少写空话套话,尽量在大标题和一、二级标题就体现出做法的先进性和具体措施的典型性。
3、因《模式》规定地方工会、产业工会的各方面的工作模式内容比较多,经验材料可就某一突出的方面来写,兼顾其他方面,以突出特色。
4、大型企业工会使用“职业卫生检查表”和中小企业成立“联合职业安全卫生委员会”以及签定“职业安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等涉及到企业的经验材料,要从基层工会如何采取措施参与的角度来写,不能写成企业加强职业病防治管理的材料。
5、由于经验交流会的大会交流材料市、县两级地方、产业工会都要有代表,各市州在申报过程中,在推报县级地方工会经验的同时,自身也要认真总结提炼,上报市级工会的经验材料。
二、《工会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模式》明确的工作模式
(因不能全面列举,详见《模式》12-31页)
(一)地方工会
1.注重源头参与,积极促进完善职业卫生法律体系,加大参与立法和政策制定工作力度。根据本地实际,积极推进地方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规、政策的制定和贯彻实施。
2.建立三方协调机制。参照国家职业病防治三方协调机制模式,建立本地职业病防治三方协调机制。
3.推进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职业卫生管理和工作机制
(1)定期与同级政府举行联席会议,就有关职业病防治重要政策的出台、职工群众需求等进行通报沟通,提出工会的建议和主张。
(2)坚持向同级党委汇报职业病防治工作。地方工会在向同级党委汇报工作时,将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作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重要内容。
(3)向本地人大、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以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等多种方式,表达劳动者对职业卫生的诉求热点和重点问题;加强与人大、政协专业委员会的协调,不断促进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的完善;会同人大、政协以及有关政府部门,建立起联合执法监督机制。
(4)加强与相关组织间的协调。与妇联共同维护女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权益。与共青团共同推进青年职工培训,提高青年职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防护知识水平。
4.贯彻执行中华全国总工会有关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和部署
5.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专项行动
(1)参加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专项整治工作;
(2)联合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周活动;
(3)联合开展中小企业职业病防治综合试点工作;
(4)参加重大职业病防治事故查处;
(5)参加有关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调研。
6.不断探索适应形势发展需求的基层工会职业病防治工作模式。按照全总和地方政府、党委要求,组织职业病防治维权试点工作。及时总结基层工会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经验,选树典型,推广实用可行的工作模式,提高基层工会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水平。
7.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职业病防治的意识和能力
(1)劳动者
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重点加强农民工和青年职工的劳动安全卫生意识教育。监督企业对职工进行正规的上岗安全培训,履行法定的职业伤害、毒害告知义务,进行防护技能训练。使用各种宣传阵地开展劳动保护教育,帮助职工了解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帮助职工懂得自己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提高安全生产责任感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技能。
(2)社会
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开展全民安全卫生科技知识和法律知识普及工作:充分利用当地大众传播媒介,加强劳动安全卫生舆论监督,传播安全卫生科技和法律的知识,提高大众对有关安全卫生知识的认识理解程度,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提高全民安全卫生素质。加强舆论宣传工作。与宣传部门密切配合,通过主流媒体和公益广告等广泛宣传职业卫生工作情况和科普知识,提高全社会对于职业卫生问题的关注度和知识水平。注意宣传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性质、职能,对工会维权突出案例进行报道,扩大工会影响。
8.依托职业病防治机构开展有关工作
(1)探讨本地工会主动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
(2)参与职业病防治机构有关的科研工作;
(3)参加当地重大职业病事故的控制研究。
9.积极探索农民工的维权模式
探索多部门合作、城市间联盟、农民工双向维权模式等,在维权过程中保护农民工健康权益。
组织农民工加入当地“外出务工人员工会联合会”,并集中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建立健康登记卡;农民工外出后,定期将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史报告所加入的“外出务工人员工会联合会”,在健康登记卡上进行登记;返乡时向“外出务工人员工会联合会”报告离岗体检结果,形成健康监护档案。
10.推动区域性工会的组建和协商签订区域性职业卫生专项集体合同
11.积极参加协会和学会活动
(二)产业工会
借鉴德国产业工会的经验,与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联合监督本行业的职业安全卫生工作,预防事故和职业病。
1.赋予各产业工会做好劳动保护工作的责任
发挥熟悉本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防治技术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咨询、培训等劳动保护工作;指导本行业的企业工会开展劳动保护工作。
2.与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建立职业病防治三方协调机制
借鉴国家三方协调机制模式建立产业工会三方协调机制,就本行业职业病防治的重大事项进行协商,推动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解决本行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突出问题。
3.加强行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研究
加强本行业职业病防治工作调查研究,掌握行业工艺技术发展、职业危害因素特点及变化、防护技术现状、从业劳动者群体构成等情况,推动行业职业卫生政策、标准的制定和防护技术的发展。
4.推进产业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
作为本产业劳动者代表和行业协会(雇主组织)进行平等协商,签订行业劳动安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
(三)大型企业工会
大型公有制企业工会按照《模式》中的“职业卫生检查表”(详见《模式》15-23页),从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建设、前期预防、材料和设备管理、作业场所管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履行告之义务、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职业卫生培训、职业病诊断与病人保障、群众监督等12个方面对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大型企业经验材料重点是站在企业工会的角度,采取什么样的推动、保障、激励措施,如何使用“职业卫生检查表”进行监督检查,针对检查表规定的各个方面,如何督促行政加强职业卫生管理、督促职工规范职业卫生行为,目前取得了怎样的实效。措施要写实、写具体,对企业职业卫生工作有针对性,成效要有针对企业生产经营及职业卫生工作实际,有数据、有事实。
(四)中小企业工会
按照《模式》根据企业职工数确定的标准,推荐职业安全卫生代表或推动建立“联合职业安全卫生委员会”;明确委员会中“行政委员”和“工人委员”及“首席委员”的组成;明确委员会或安全卫生代表及企业的职责和权利;明确委员会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等(详见《模式》23-28页)。
中小企业经验材料的重点是站在企业工会的角度,采取怎样的推动、保障措施,如何推动成立“联合职业安全卫生委员会”;所成立的“联合职业安全卫生委员会”如何组成,明确了什么具体的工作制度,采取怎样的工作程序,用人单位对“联合职业安全卫生委员会”的人员、经费等支持情况;“联合职业安全卫生委员会”在企业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方面的平等协商、安全卫生检查、职业危害事故及事件调查、安全卫生措施建议等方面的具体措施;目前取得了怎样的实效。
(五)规范职业卫生专项集体合同
合同的签定包括协商代表的确定、协商的有关准备工作、协商过程、专项集体合同文本内容确定及制定、集体合同的订立及履约的监督与评价(详见《模式》29-31页,合同范本76-89页)。
专项集体合同经验材料的重点是如何选定协商代表及代表组成情况,如何进行协商的议题收集、职工需求收集等有关筹备工作,协商过程中的重点及协商情况和结果,专向集体合同主要突出了哪些职业卫生方面的重点,并提供企业已签定的职业卫生专项集体合同(电子版)。
界别是人民政协所独具的特色,是开展政协工作的基本单元。十一届市政协以来,我们十分重视发挥政协界别的作用,在健全组织、规范制度、加强指导、拓宽渠道等方面做了很多创新性的工作。按照市政协的部署,各界别组从自身特点出发,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和政协重点工作,开展了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界别活动。今天会上,有6个界别组作了口头发言,还有几个界别组准备了书面材料。我听了看了以后,感到很高兴、很振奋、很受启发。我认为,大家对界别工作的认识是到位的,行动是积极的,工作是有特色、有成效的。像各派界别,注重发挥整体功能,积极参与协商议政,很好地履行了参政党职能,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像工会、工商联、妇联、侨联、科协、青联等团体界别,依托各自组织机构,加强业务学习,搭建履职平台,广泛发动委员投身“四个一”活动,把“履职尽责”和“岗位闪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像宗教、少数民族、农业、经济、科技、教育、体育、社会保障、新闻出版、文化艺术、无党派人士等界别,虽然组织结构比较松散,搞经常性集体活动不容易,但也都注重发挥行业优势和委员特长,通过选准活动题目,搭建界别平台,组织开展了富有成效的专项视察、调研和信息交流等活动。从总体上看,市政协界别工作正朝着多样化、经常化、群体化的方向推进,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一局面的形成,与广大市政协委员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更是与各界别组负责同志的精心组织和辛勤付出密不可分,你们为此动了不少脑、操了不少心、说了不少话、跑了不少腿,投入了很多时间、精力和财物,等等。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协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经验交流会的主旨在于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指导工作。归纳以上大家所写、所谈,我认为,我市政协界别工作的主要特色是坚持和体现了“三个贴近”的原则。
一是贴近中心,把准大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发展,是政协履职的第一要务。近年来,市政协各界别紧贴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从全市发展的决策需求出发,准确选题,精心组织,深入调研,积极建言,取得了明显成效。如,民盟界别开展的“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与“打造蓝色经济区,发展海洋渔业产业”等调查,致公党界别提出的“推广和规范订单农业生产”与“促进土地合理流转”的建议,九三学社界别提出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民革提出的“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等提案,都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有的被市委王书记亲自阅批,很多建议都进入了决策,见诸于工作之中。事实证明,立足大势才能登高望远,胸怀全局才能立论高深。界别工作只有贴近中心、把准大势,才能有效发挥职能,体现应有价值。
二是贴近民生,顺应时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民生问题越来越关注、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强化投入、加大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实施了一系列民心工程。各界别组顺应时势,顺应民意,把改善民生、发展民生作为重点课题,积极为改善民生献计出力,推动了有关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如工商联界别积极开展“民企帮村”、“民企助学”活动,为我市新农村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增添了活力和动力;民革界别提出的“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的建议,表达了全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心声;教育界别提出的“改造大水泊环岛”、“简化下放车辆牌照审批职能”等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采纳和办理,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产和生活。这些界别活动,彰显了“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宗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也进一步扩大了政协的社会影响力。
三是贴近委员,整合优势。界别组由委员所组成,委员是界别的活力之所在。我们各个界别的委员,代表的阶层不同,擅长的专业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提建议的侧重点也不相同。通过界别活动的联系,能够使各方面的优势很好地整合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从而有效提升政协的整体工作水平。近年来,不少界别组围绕发挥委员的专业特长,开展了很多具有特色的课题研究和履职活动。如科协界提出的“加大无公害水果的生产力度”等建议,农业界提出的“旧村改造后的配套设施建设”等建议,专业性和可操作性很强,为改进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再如,妇女界开展的“巾帼建功”活动,工商联界开展的“青年创业”活动,宗教界开展的“共建幸福家园”活动,侨联界开展的“对谊”活动,既激发了委员的参政热情,又影响和带动了所联系界别的广大群众,起到了汇集各方智慧、凝聚各方力量的积极作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市政协界别工作刚刚破题,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有的界别组活动不够经常,形式比较单调;有的界别委员之间联系不够紧密,一些委员的能动性不强,参与热情不高;一些界别活动的内容不够丰富,针对性不强,作用有待进一步强化,等等。根据界别工作“委员组织化、活动规范化、作用功能化”的基本要求,结合市政协工作实际,我认为,界别工作要重点在“突出一个主体,聚焦两区建设,拓展三个功能,建设四型组织”上做文章,以更好地发挥界别优势,体现界别特色,搞好界别工作。
突出一个主体。就是要更好地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使委员的界别意识更加强化,活动的界别特点更加凸显,建议的界别特色更加鲜明。要通过界别组的引导,把本界别委员的积极性更充分地调动起来,更加广泛地参与到政协工作中来。从普遍意义上说,政协委员大多是人才尖子、社会精英、学术中坚、行业骨干,但如果只是“单兵作战”,其反映的意见和建议,表达的愿望和诉求,并不能完全反映本界别群众最具代表性的、整体性的愿望和要求。要通过界别组的纽带作用,把委员分散的意见和建议转化为界别的整体声音,把委员的个体优势转化为界别的群体优势。
聚焦两区建设。就是要紧扣我市“两区建设”的战略任务来开展界别工作。我们即将进入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时期,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我市当前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社会转型的紧要关头,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为此,我们要进一步畅通界别工作渠道,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心,抓住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中带有关键性的重点问题、带有普遍性的热点问题、带有专业性的难点问题,集中力量,深入研究,建言献策,切实肩负起“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职责,把界别工作真正融入到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的实践中去。
她是妇女组织建设的引路人
作为**邮政妇女工作的领头人,**同志在妇女组织的建设上十年如一日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为了使妇女组织各项工作能付诸实际、行之有效,**邮政妇委会坚持于每年年初召开委员会议,讨论通过全年妇女工作任务,并印发妇委会工作要点,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各单位加以传达贯彻,让全局女员工知晓;通过每月定期召开委员会议制度,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有计划地开展妇女工作,让女员工了解和参与,增强工作的透明度,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网络建设,建立新型的工作机制,确保女员工工作的民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在实施工作中,**同志坚持“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的思想,为使女员工工作能切实落到基层、收到实效,她十分注重对基层的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女员工的思想状况,了解女员工的要求,关心女员工的生活和工作,为她们办实事,使妇女组织成为女员工信赖的“娘家”。在**同志的组织下,各类培训让女员工们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女员工素质工程教育讲座增强了女员工们主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意识、女员工保健知识讲座让女员工们更懂得了爱护自己、家庭素质教育讲座让女员工们找到了平衡事业与家庭的方法……**市邮政局妇女组织也积极创造条件,配合人力资源部门加大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的力度,激励女员工想干、会干、能干,才能迎头赶上的斗志,不断增强女员工们参与竞争的能力。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全局女员工的素质提升和建功立业情况,她除了坚持每年建立女员工个人信息档案外,还鼓励每一位女员工逐年围绕自身的职业生涯制定个人达标计划。从去年各单位上报的女员工信息资料反映,女员工的素质结构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据统计,全局管理岗的3名高级技术职称中女性占了2名;今年通过自学考试获得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女员工有8名;取得岗位资格证书的高级工中女员工有18名,占高级工人数的94%;中级工中女员工有63名,占中级工人数的76%;全局女员工个人的学历结构和技术职称、岗位资格比去年上一个档次的共计106人。去年共有11位女干部走上了不同的管理领导岗位,全局涌现了一大批在业务、经营和技术上的优秀女员工代表。另外,**同志还十分注重邮政企业女干部在工作信心和工作能力上的培养和成长。如去年,一名管理部室的女管理人员被企业选派到**市邮政局函件集邮分局担任副分局长,**同志亲自带着妇委会的部分干部来到女副分局长新的工作单位,为她事业有一个新的起点加油鼓劲。不仅如此,**同志还陪着这位女副分局长联系客户、拓展业务,为她在新的领导岗位有一个好的开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她是妇女工作生活的知心人
女员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能否得到有效维护,关系到女员工主人翁积极性的发挥。从事妇女工作十年来,本着妇女工作没小事的思想,**同志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积极为员工办好事实事。在企业领导的支持下和**同志的精心组织下,维护女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要求被纳入职代会、局务公开、集体合同的内容中,并通过组织全市邮政女员工参加全国“女职工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和全省“千社区百万户学法”知识竞赛、发放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形式,使女工知法、懂法、守法,有效地提高了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她还积极参与建立和完善职代会和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的监督机制,为女员工办好事实事。如**邮政妇委会配合工会对员工奖金考核特别是女员工计划生育奖金考核落实情况进行调研;每年定期组织女员工进行b超、涂片、乳透等妇科常规检查;发放妇女保健知识小册子,提高女员工对自身的生理保健意识;通过制定《**市邮政局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考核评分制》,落实企业计划生育达标奖励、落实计生政策的退休员工在企业领取一次性计生补贴;落实生育和人流女员工包括劳务女员工每人200元的慰问金等。实实在在的工作收到明显的成效,使女员工们的切身利益得到维护和保障。
员工的生活疾苦时刻牵动着**同志的心,她通过建立困难员工档案,向**市邮政局“献爱心”互助会和省邮政困难互助会申请对生活困难的女员工,特别是对单亲困难女员工给予关心和资金上的补助,为特困员工家庭解决生活的实际困难。她经常深入基层,从维护员工切实利益出发,密切关注员工的工作与生活情况,关心员工日常生活,与有思想
困惑的女员工促膝长谈,鼓励她们调整好心态,对工作生活建立起信心,积极直面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她努力地做好关系到员工,特别是特困、特需员工的送温暖工作;对生病住院、生活困难和生育女工亲自组织上门慰问,为她们送去关怀和温暖。此外,**市邮政局的桥东分局营业组等四个省、市级巾帼文明岗单位还参与**市妇联的“千岗联千村、共建新农村”送服务、送文化、送设备和送温暖活动;**同志还在认真落实**市妇联“同一片蓝天下”助孤结对活动的同时,又组织参加牵手困境儿童志愿行动,活动得到**市邮政局分管副局长、部室主任、分局管理员、班组长以及普通员工的积极响应,大家纷纷加入到关爱弱势群体的行列,充分表达了**邮政人的一份爱心。她本人除带头响应**市妇联的爱心活动外,也资助了一位孤儿和一位困境儿童以及内蒙古的一位大学生和一位小学生,为困难学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爱心。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妇女组织在广大女工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艾滋病是一种目前尚无疫苗可以预防、也无特效药物可以治愈、病死率极高的病毒性传染病。自1987年1月我省发现首例华侨艾滋病病例后,即开始进行艾滋病的防治工作,随着艾滋病疫情逐步蔓延扩散,防治力度也随着加强,近几年,在政府的强势主导下,力度更大,已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 流行态势及特点
福建省艾滋病最早源于境外感染传入。90年代中期后逐渐从境外感染传入为主转变为境(省)内扩散二者并重的态势,其流行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87-1994),主要是劳务经商人员、非法出境人员、华侨和外国人等在境外特别是东南亚国家感染HIV后传入,病例发现数较少,在境(省)内发现的主要是少数配偶间的传播;第二阶段(1995-2001),在境(省)内性乱人群中发现了HIV感染者,AIDS病人数增加较为明显,传播速度加快。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HIV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播散,家庭聚集性病例不断发现,自2002年发现首例母婴传播病例以来,历年陆续有新病例出现;各类人群的哨点监测均有发现HIV抗体阳性病例,在吸毒人群中发现的本省籍感染者数量不断增加,吸毒者中同时存在经性接触途径感染HIV的病例。
截至到2006年10月31日,福建省历年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149例,艾滋病病人340例,死亡189例。男女性别比为2.216:1,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81岁,平均年龄34.66±11.34岁,≤19、20-29、30-39和≥40岁年龄段,分别占3.2%、31.4%、38.3%和27.1%。81.7%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汉族。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和大学/大专文化程度分别占22.0%、22.0%、10.9%和4.5%,不详占35.7%。本省籍772人,外省籍377人。从地区分布来看,福州地区报告的病例数最多,累计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612例,其他依次为泉州180例,厦门89例,宁德66例,漳州62例,莆田57例,南平28例,龙岩26例,三明22例,另外不详7例。
本省艾滋病流行的传播途径主要仍为性接触感染,约占发现病例的80%,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吸毒感染约占10%以上,目前仍呈上升趋势。行为危险因素调查暗人群中安全套使用率有较为明显上升,但全程使用率仍不高;吸毒人群不断壮大,注射吸毒比例明显上升,存在在该人群中爆发艾滋病流行的危险。总体疫情呈现向内陆地区播散、流行速度呈上升,以及存在着从重点、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和普通家庭播散的趋势。从流行形势来看,我省的艾滋病疫情发展态势不容乐观。
二 防治工作
福建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随着防治工作的深入,不断出台各种相关的政策、规划和措施,并从机构建设、协调多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参与做了大量的工作,形成了当前来之不易的防治局面。
(一)政策与措施
2001年4月,省政府印发了《福建省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2001~2010)》;2002年1月,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卫生厅印发了《福建省有关部门(团体)预防控制艾滋病性病工作职责》,确定各有关部门(团体)关于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的职责,逐步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推动艾滋病、性病各项防治工作的落实。为加大遏制艾滋病在我省蔓延的力度,切实将各项艾滋病防治措施落实到位,尽快明确感染人数,有效实施预防和关怀救治措施,建立以农村乡镇和城镇街道为基础的综合预防和医疗服务网络,控制艾滋病病毒在我省的蔓延,贯彻落实国家《艾滋病防治条例》、《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精神,根据《福建省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2001-20l0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及2006年8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的省卫生厅《福建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的通知》的有关要求,明确了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目标。
(二)加强机构能力建设,动员多部门参与
2004年省政府成立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并设立办公室(常设机构在省卫生厅)。
各地市也都相应成立了工作委员会或协调小组。作为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任务之一,省卫生厅加强了组织领导,组建了各活动领域专门的技术专家组,包括监测检测小组,宣传教育干预小组,临床治疗关怀小组,性病管理小组、血液管理小组等,为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督导。
在政府牵头领导下,调动多部门参与,利用各部门的行业优势,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许多很好的经验与成效。主要体现在多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参与,不单纯依靠卫生部门一家的力量,目前吸收了计生、妇联、红会等部门或群团人员参与对高危人群的干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初步形成多部门参与艾滋病防制的良好氛围。
1.与团省委合作。在我省艾滋病防治示范区和世界银行贷款卫Ⅸ项目地区开展“青春红丝带”活动,青年志愿者以乡村为重点进行艾滋病防治的宣传、同伴教育等活动。
2.与省公安厅、省药监局等相关部门合作。在福建省开展针对吸毒者的“美沙酮”替代治疗门诊,2006年10月经国家工作组审批,我省已有5个门诊点开诊并接待病人。
3.与教育部门合作。在项目地区建立教育基地,在中学、大中专院校的青年学生中开展艾滋病防治、禁毒等宣传教育工作。
4.与媒体合作。定期在省地市级电视、广播、报纸上播放和刊登艾滋病相关信息,开展艾滋病宣传进社区、系列报导和专题报导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扩大了宣传的覆盖面和效果。
5.与计生、工青妇、红十字会等有关社会团体、群众组织合作。结合自身特点,在青年妇女、学生以及外来务工人员中进行宣传教育,提高了上述各类人群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和技能。各级团委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青春红丝带”活动,通过培训、座谈、“面对面”教育,进村入户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同时,根据外来务工人员众多的特点,在各级工会配合下,深入企业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指导制作宣传栏,举办图片展、知识讲座、宣传咨询,开展同伴教育,安装安全套自动销售机等。宣传、卫生、科技等部门还充分利用“科技三下乡”机会,在农村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农贸集市、赶墟等机会和地点,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
6.与公安、司法部门合作。在戒毒所、收容教育所、劳教所、监狱等场所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举办讲座,组织收听收看音像节目,发放宣传材料等。此外,还对民警进行了有关艾滋病基本知识的培训,消除恐惧心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学会对被拘留、收容、劳教、服刑人员进行有效的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和管理。
此外,各地、各部门还结合各自的特点印制各种宣传材料,在每年的“国际妇女节”、“国际禁毒日”、“世界人口日”等相关卫生日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
(三)加大防治经费投入,强化项目活动管理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省卫生厅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对艾滋病的防治给予特别关注,从人财物方面给予重点投入,并且力争世界银行控制艾滋病性病540多万美元的卫Ⅸ贷款项目,首先在泉州、漳州、龙岩和宁德地区开展防治工作,以求积累有效防控经验,再向其他地区辐射。
为控制艾滋病病毒在我省的蔓延,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加大用于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专项资金投入。2005年全省省级财政专项经费投入1400多万元,2006年省级财政专项经费投入近1200万元,工作主要涉及检测筛查、宣传教育、干预工作、治疗关怀、血液质量安全、干预物品治疗药品采购、检测设备试剂采购、预防母婴传播、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及综合效果评估等10个主要领域。
为更好地利用专项资金、加强管理,促进项目内容的实施,推广项目工作经验。在2005年各地开展艾滋病防治项目管理和基线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在制订2006年福建省艾滋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项目目标和总体活动安排计划时,对涉及干预、健康教育、监测筛查、实验室建设等领域的8个类别项目活动实行项目申报评审立项管理,共投入经费438.3万元。由省卫生厅组织省专家组对各地上报的项目申请材料进行综合评审,获得批准的项目申请单位根据评审意见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并上报省技术专家工作组。省卫生厅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审查后,根据有关规定通过财政统一拨付现场活动补助经费给各项目实施单位,部分仪器设备由省级统一招标采购配置。按照项目监督和评估的要求,省卫生厅组织项目评审专家组在项目执行中期和项目完成后对项目实施单位进行现场督导检查和综合效果评估,要求各实施单位项目结束后完成 “项目总结评估报告”,各类项目实施、完成情况作为今后有关单位申报、批准项目活动的参考依据。
(四)建立健全实验室网络,加强疫情和行为危险因素的监测,开展防治科研
实验室血清学检测是发现和确认HIV/AIDS病例的最主要手段,其次,通过对发现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其传播途径及可能来源,第三,开展主动监测,在高危人群中设立哨点和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点,结合这些工作,了解本省艾滋病流行现状与趋势,并且,通过科研,提供防治工作中的重点技术需求。
1.实验室网络建立。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艾滋病检测确认实验室是1992年卫生部首批批准的确认的8个实验室之一,承担全省HIV/AIDS病例的确认检测工作。自建立起即注重人才队伍素质提高和自身能力建设,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和中国CDC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参比实验室的能力验证考核,多年来一直被评为“HIV确认优秀实验室”。在我省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包括全省医疗、卫生防疫、妇幼保健、采供血系统等的实验室)技术支持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随着HIV检测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为了加强检测网络的建设,2006年9月省卫生厅把省疾控中心HIV抗体检测确认实验室升格为“福建省HIV抗体检测确认中心实验室”,同时也将陆续在我省符合条件的地级市CDC组建HIV检测确认实验室。根据《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规范》的要求,采取分级管理方式,即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省HIV抗体检测确认中心实验室之下,有3个HIV抗体检测确认实验室,8个HIV抗体检测初筛中心实验室和154个HIV抗体检测初筛实验室,形成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检测监测网络系统。
2、加强监测。从我省实际情况出发,开展艾滋病监测工作,包括常规监测、哨点监测、专题调查和行为学监测。由省疾控中心统一制订监测工作方案并下发到各监测点,每个年度均进行一轮血清流行病学和行为危险因素的现场监测。根据福建省以性传播途径为主的特点,重点监测人群主要为暗(服务小姐)、性病门诊就诊者、吸毒者等,同时也对大众人群、青年学生、流动人员开展了调查活动。目前全省已建立各类血清学监测点38个,行为学监测点49个,综合监测点3个。其中国家级HIV血清学监测点10个,综合监测点3个;省级防治项目管理在10个县市设立监测点,其中血清学监测点4个,行为学监测点6个;在2个国家级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设立监测点6个,其中血清学监测点2个,行为学监测点4个。此外,在我省的卫Ⅸ项目地区也建立血清学监测点14个,行为学监测点23个;在省级卫Ⅸ项目监测对照点8个地区建立血清学监测点8个,行为学监测点16个。各类监测点已基本覆盖全省各地市,形成比较完善的监测网络系统,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较为准确地反映我省艾滋病流行情况和趋势,同时为评价干预措施效果提供了依据。
3.重点防治科研工作。着重解决传染源追踪、疑难病例诊断和耐药性监测等问题。我省HIV确认中心实验室在完成艾滋病防治任务、掌握疫情动态的同时,也抓紧开展相关的艾滋病防治科研工作。首先研究发现了我国首例HIV-2病毒感染者;1999年启用P3实验室进行艾滋病病毒的研究工作,已成功分离艾滋病病毒毒株40多株,并向国家HIV毒株库赠送了其中部分毒株。采用添加神经氨酸酶新分离技术,有效提高了病毒分离率;此外,引进HIV微量全血分离法,适合于新生儿HIV感染的鉴定,也是国内首次报道。利用现有的HIV分离株制备免疫荧光抗原片,成功地用于HIV抗体确认的补充手段,大大提高了HIV检测的能力。
开展了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明确了福建省HIV-1流行毒株亚型与艾滋病流行的关系。目前我省流行的HIV-1亚型主要为A、B、C和E 4种亚型,这项研究为HIV流行的监测、传染源的追踪及疫苗的研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此外,还开展了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耐药性等方面的研究,对卡氏肺囊虫肺炎及弓形虫感染检测诊断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实验室诊断方法,为开展对艾滋病病人的机会性感染治疗奠定了基础。
用反向遗传研究技术,首次在国内建立了CRF-AE亚型的感染性克隆,为艾滋病毒耐药性的表形鉴定打下了基础,并且研制成p24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将用于HIV/AIDS的抗原检测。
(五)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
几年来,我省坚持多部门合作,共同开展艾滋病宣传活动。各地注意充分利用大众媒介,知识竞赛、文艺演出、同伴教育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防治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公众充分了解艾滋病传播的途径,避免被感染的技巧,鼓励群众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消除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歧视。
1.“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每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前后,全省各地都在当地的广场、商场、车站、码头等群众聚集的地方举办大型的防治艾滋病宣传活动,各有关部门的领导以及临床、预防等医务人员都到现场服务,为群众进行咨询义诊、指导安全套使用、发放相关健康教育资料等服务。有的地方还结合当地的风俗,举办踩街、游园、灯谜、签名等活动,吸引群众参与,扩大社会宣传效果。
2.农村和基层社区的宣传工作。农村和社区是我省艾滋病防治宣传的重点,主要采取多种形式传播艾滋病防治知识和信息,提高公众的艾滋病防治意识和知识水平,营造全社会参与、关心和不歧视艾滋病人的良好社会氛围。各县市的社区把防艾宣传融入社区工作,通过在社区的“市民学校”或文明学校普及艾滋病知识,定期在宣传栏上刊出防治艾滋病的政策和知识,加深群众对艾滋病的了解。立足于社区、对大众人群开展健康教育,省级资助全省每个设区的市经费用于针对大众人群或特定人群的大型宣传活动,要求年度内开展的次数不少于2次,并且要求当地电台、电视台、报刊等媒体进行现场报道或新闻报道,扩大宣传效果。同时为每个城镇中的社区居委会组织提供宣传活动经费,覆盖率达到100%,要求每个社区年度内开展1-2次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针对重点覆盖农村和基层社区的宣传要求,相关的宣传材料由省级统一印制并通过各级卫生机构、计生协会等组织发放,全省宣传材料入户可覆盖到300万户以上(达到覆盖30%万户以上)。省级资助8个县区立项开展户外宣传广告制作,在城镇主要街道、高大建筑物、交通要道、车站、口岸、社区、集市等主要地段户外树立宣传广告牌,并要求每个执行项目的地区制作大型宣传广告牌不少于3处,使用期不少于1年。同时资助8个立项县在每个行政村的村头村尾、主要地段刷写防治艾滋病宣传的墙体广告5条以上,设立宣传栏,张贴统一印制下发的宣传海报;要求覆盖辖区内行政村80%以上。省级技术指导单位(省疾控中心)为各项目地区提供下发了宣传广告电子光盘及乡村墙体广告宣传标语参考内容供各地使用。
3.利用“青春红丝带”活动进行针对青年的宣传活动。建立学校教育基地,旨在覆盖全省学校的健康教育。在学校中开展以生活技能培训为主的艾滋病防治主题活动,2006年由省级资助10个项目点的学校开展培训教育活动,涉及7个市区的大中专院校和普通中学,主要由当地的教育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所在学校共同协调开展活动,制定学生培训教育计划,纳入课堂教学内容,要求每个学校举办预防艾滋病专题讲座、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同伴教育活动试点,宣传教育活动覆盖到全校学生。省级负责组织编印有针对性的师资教学材料,制作学生健康教育处方折页、宣传版等宣传品等发放到各项目学校,对新生发放人手一册“健康教育处方”,对各项目点的师资力量进行培训,同时邀请省内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活动取得一定经验的全国艾滋病防治综合示范区长乐、晋江等地的项目单位介绍工作经验。2006年,由省卫生厅、省教育厅联合印制了学生健康宣传教育处方50多万份,并通过教育部门发放到各地中学。根据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对大中专生、中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及性知识、性道德和法制观念的教育,增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抵御艾滋病病毒侵袭的能力。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多所院校还在青年学生中开展同伴教育等活动。
4.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参与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宣传部门按照省委宣传部有关艾滋病防治宣传专题会议的部署,利用覆盖面广的特点,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设置专栏或专题节目积极开展防治艾滋病和提倡无偿献血的宣传教育工作。省疾控中心参与共同策划制作宣传节目,利用12月1日前后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周,在省级电视频道上连续滚动播放宣传广告、宣传字幕;福建电视台《新闻启示录》栏目连续播放有关艾滋病的专题节目;《新闻频道》邀请省疾控中心的有关专家现场直播讲解、讨论有关艾滋病的问题。“记者在行动”、“特别档案“等多个栏目组都拍摄过防治艾滋病的专题片。《福建卫生报》在每年的12月1日前后都编辑出版预防艾滋病的专版,组织各界群众参加有奖知识竞赛等。在全省性发行的报刊上刊登防治艾滋病宣传广告;制作宣传明信片3万枚,发放到省级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及全省各级相关部门,扩大艾滋病的宣传面和动员力度。
5.针对不同人群制作宣传教育材料。省级统一制作了海报、折页、画册等宣传材料共21种,包括自愿咨询检测、娱乐场所服务小姐干预、男男性接触人群干预、吸毒人群干预、大众人群宣传教育、农民工宣传教育和学生同伴健康教育等7大类,共480多万份。同时,为更好地方便工作人员在各种场所中开展干预宣传工作,扩大影响力和宣传效果,省级设计制作了艾滋病宣传告示贴、公文包、领带、毛巾、T恤衫、徽章、扑克牌等宣传品,并陆续将相关宣传品发放到各地项目执行单位,扩大对各类人群的宣传效果。
6.建立全省艾滋病干预工作经验交流的信息平台。为及时传达有关政策,传递全省干预工作动态,推广介绍先进的工作经验方法,省疾控中心2006年创建了《福建省艾滋病干预信息简报》内部交流刊物,面向全省各地的卫生管理、疾病控制部门及相关单位。2006年已发行了3期,有力推动了全省艾滋病干预工作的发展。利用目前便捷的网络信息资源系统,各级卫生管理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都相应在现有的网络中设立防治艾滋病宣传的栏目。省疾控中心网站专门设立了“性病艾滋病防治”专栏,定期宣传信息及各种专业培训、技术参考、服务信息等资料,方便了普通公众知识查询和专业技术人员资料获取。
(六)组建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积极开展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工作
为遏制艾滋病在高危人群中的流行、防止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了解和掌握高危人群的状况、开展高危人群行为干预、改变高危人群的高危行为,根据省卫生厅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建立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的通知》(闽卫[2004]函473号)要求,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4年12月正式成立“高危人群干预工作科”,作为中心的一个内设业务科室,主要负责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行为干预和培训等工作,并负责全省干预活动计划的制定、技术指导,并对各地项目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同时全省各级疾控机构也相应建立起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科),专业技术工作人员近800名,初步形成全省干预工作队伍网络,并对各级专业工作人员进行了分批分级的全员培训。
1.开展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干预工作,扩大安全套推广项目覆盖面。
针对福建省艾滋病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为主的特点,各地干预工作队深入娱乐服务场所开展以推广安全套使用为主的综合干预活动。除卫IX项目的干预工作点外,2006年由省级资助经费设立18个娱乐场所干预项目点,覆盖全省22%的县区,重点开展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及咨询诊疗等外展服务,提供发放由省级统一印制的宣传材料和张贴画,提高目标人群知识知晓率、防护意识和技能,促进安全套的正确使用和正确的求医行为。省级已采购专门用于娱乐场所服务小姐使用的安全套近20万只发放到各项目点及有关地区,提供免费发放,促进目标人群的安全套使用意识。
2.开展男男人群干预工作。
男男人群(MSM)是目前影响艾滋病流行态势的重点人群之一。以往我省在这一人群中开展的监测、干预等工作较少,2006年在项目管理中纳入了“男男同性恋干预”项目活动内容。目前主要由省疾控中心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在福州市MSM人群中开展调查研究和行为干预工作,同时也在厦门、泉州等地区开展前期摸底调查工作。
省疾控中心已组织了MSM志愿工作者,建立艾滋病预防工作的联系,对志愿者人员进行了培训,制作相应的宣传材料和安全套,专门采购了同志人群专用的安全套3万只,提供给志愿者在酒吧、公园、浴池等场所进行免费发放,目前每周发放的安全套数量达600-800只。工作人员与志愿者还利用同志人群的活动现场,结合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和派发安全套活动,利用省疾控中心中设立的VCT门诊接受同志人群的咨询检测要求。根据同志人群存在的性病诊疗需求情况,动员性病门诊医生参与外展服务工作,并在同志网站的艾滋病性病咨询服务栏目中提供知识解答帮助,扩大了艾滋病宣传覆盖人群的数量,并协助国家性艾中心在福州举办了一期全国男男人群干预专业人员和志愿者组织现场培训班,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3.开展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
针对吸毒人群的干预工作,开展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经国家批准,我省先后在厦门市思明区、福清市、古田县、泉州市和龙岩市5个地区分别设立了1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点,这些门诊点已于2006年10月份全部开诊并接受吸毒患者,在这些治疗门诊点,同时也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咨询、抗病毒治疗监督服药等相关服务,目前各门诊点的就诊人数在稳步增长中。
为保证各门诊点的正常工作,由省级提供经费,购置了监控设备,统一印制了门诊诊疗需要的各种资料和宣传材料。各门诊点的工作人员除了选派人员参加国家级培训之外,省级工作组还专门邀请了相关的国家级专家到各门诊点对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维持治疗水平,保证工作顺利开展。此外,还统一采购了检测试剂提供给各门诊点对就诊患者进行海洛因尿液检测、丙肝和HIV抗体检测,避免就诊者偷吸海洛因,正确评估美沙酮维持治疗预防艾滋病和丙肝传播的实际效果。
在2006年“6.26国际禁毒日”期间,省疾控中心专业人员还深入到省女子劳动教养管理所、省强制戒毒所等场所中对上千名学员进行了艾滋病防治知识宣讲和小组个别咨询活动,同时使广大干警、在教人员了解艾滋病的危害、吸毒与艾滋病的关系以及改变危险行为的重要意义。
(七)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体现艾滋关怀
2003年,我国政府提出了“四免一关怀”政策,即:国家实施艾滋病自愿免费血液初筛检测;对农民和城镇经济困难人群中的艾滋病患者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遗孤实行免费就学;对孕妇实施免费艾滋病咨询、筛查和抗病毒药物治疗;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庭纳入政府救助范围。这个政策的提出,不仅表明了中国政府控制艾滋病流行的决心,也体现了国家对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的关怀。省疾控中心积极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就业务职能范围内做了以下工作。
1.开展自愿免费咨询检测(VCT)。2005年以来,我中心举办了四期自愿咨询检测培训班,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加强提供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的力度。规划在2006年底前全省县市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二级以上综合医院都要实现为社会公众提供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并在咨询点上提供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由省财政统一采购配备检测仪器设备和检测试剂,培训师资,并要求将自愿咨询检测工作情况通过信息报表系统定期上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为扩大宣传效果,省级统一印制宣传海报3万份,宣传小画册、折页各7万份,对接受咨询和检测人员每人免费发放一份。目前全省所有县级及以上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经设立了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室,采取匿名、保密、免费的原则对社会提供针对危险行为的咨询和艾滋病检测服务。对于咨询检测活动中发现的病例及时转诊,纳入我省艾滋关怀的网络统一管理。在省疾控中心建立“爱心家园”等活动场所,为HIV感染者提供集中的活动地点,进行相关的心理疏导教育,提供防治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材料。同时,采购了足够的安全套,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其家属免费提供安全套。据2006年上半年统计,全省各咨询点接受咨询检测的对象有2000多人份。目前为止省疾控中心VCT门诊点服务量近800人份,约在其中发现1%咨询者感染艾滋病病毒,随着全省各咨询检测室仪器设备的到位和完善,接受咨询服务的人数必然会上升,这为尽快发现感染者、减缓艾滋病在我省的传播速度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
2.开展免费抗病毒治疗工作。按照省卫生厅的指示,省疾控中心于2005年4月开始启动免费抗病毒治疗,为符合治疗条件的病人提供抗病毒药物。目前全省有120多名符合免费治疗条件的病人接受抗病毒药物,同时购置流式细胞仪和病毒载量测定仪,定期为HIV感染者和病人提供免费的免疫学和病毒学指标的检测服务。在1年多的免费抗病毒治疗对感染者或病人的观察过程,及从实验室检测随访的数据来看,80%以上的病人取得预期的治疗效果,尚未发现接受治疗的病人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大部分病人在治疗的6个月后逐渐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其中有一部分人甚至重返工作岗位,毫无疑问这个举措将对我省艾滋病的控制起到积极的作用。
3.开展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控制工作。目前已为3例感染HIV-1的孕妇实施免费药物阻断。
(八)开展卫九项目和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活动
世行贷款卫Ⅸ项目是我省目前开展的一个最大的艾滋病防治国际合作项目。自2000年开展以来取得了许多可供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借鉴、推广的经验、方法。随着艾滋病防治形势的发展,项目活动也在向深度和广度延伸,该项目在明年6月结束。我们将总结卫九项目所取得的经验、方法,不但在卫Ⅸ项目地区也要在全省其它地区大力推广实施可行的、有效的工作方法。
长乐市、晋江市是第二批国家级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是福建省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地区。目前在完善治疗管理模式,完善对高危人群实施行为干预措施的管理方式,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全省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了经验。
2006年初,省示范区管理办公室与省妇联联合举办了示范区妇女“面对面”宣传教育启动仪式,将宣传教育覆盖面进一步扩大。5月份,省级专家还与国家级专家组联合对各示范区开展情况进行督导和技术支持,专家组对示范区工作进行了技术指导,对长乐、晋江两个示范区工作所取得的进展表示赞赏。8月份,召开了每半年一次示范区工作经验交流会议,总结各示范区最佳案例和典型经验,指导各示范区制定、修改和完善2006年工作计划。近一年来,各示范区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各示范区工作与妇联、计生、共青团和工会紧密配合,深入农村、社区和企业,开展了妇女“面对面”宣传活动、青春红丝带“面对面”宣传活动、农民工宣传教育宣传活动等;充分利用大众媒体,结合各种卫生日、宣传月活动,全方位开展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充实了干预工作队伍,分片包干定点定期深入娱乐场所对服务小姐开展干预活动;依托性病门诊,为性病病人提供咨询宣传教育服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在外来员工集中的企业中开展同伴教育干预活动,扩大干预覆盖面。大力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阻断传播工作,提供免费的产前HIV抗体检测服务,落实对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关怀和救助措施。
三 主要问题
1.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对艾滋病危害的严重性仍认识不足,部分地区的防治项目经费没有及时到位,影响了具体工作的开展,发挥多部门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作用不够充分,部分地区和部门内部沟通不够、工作联系不够密切。
2.地区之间“四免一关怀”政策的落实不平衡;对因吸毒而感染、又合并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肝功能损害严重的艾滋病病人的抗病毒治疗缺乏经验。
3.还有相当数量的感染者还没有被发现,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检测的宣传,增加检测服务的覆盖面,让更多的人能够得到检测服务,以便落实防治措施,
4.宣传教育还不够深入,干预措施覆盖面较小。大众尤其在农村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不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社会歧视现象依然严重。大众宣传教育的广度、深度与防治工作需要存在差距。
5.流动人口落实防治措施难度大。随着商贸活动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我省有大量从外省流进、从本省流出和在省内流动的人员,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缺乏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
四 下一步重点工作
1.加强政策开发,落实常规检测工作,制定不同人群的检测措施。
加大监测力度,按照我省的流行特点,建立覆盖不同人群的监测网络,广泛开展监测工作,全面掌握疫情动态,进一步研究落实以自愿咨询检测为主、多种检测策略并存的检测措施,努力提高监测和检测人员业务素质。
2.继续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普及防治知识,消除社会歧视。
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针对重点人群和流动人口、农民工,采取“面对面”等方式开展宣传工作,明确各部门、企事业单位责任,将防治宣传纳入各单位工作范围,充分发挥公众人物、自愿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宣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3.加大高危人群的干预力度,加强采供血管理。
加大对娱乐场所服务人员、男男同性恋、流动人群的干预力度,推广综合干预措施,增加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数量,推广清洁针具和安全套的使用。发挥高危人群干预队的作用,扩大多部门参与活动的范围和力度,加大目标人群干预力度,扩大覆盖范围,提高目标人群防治艾滋病的意识。加强采供血管理,保证用血安全。
4.加强法制建设,督导评估和国内外合作,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及《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制定我省艾滋病防治项目督导评估方案,开展督导评估。
加强国际、与国家疾控中心及与兄弟单位的合作与交流,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争取项目资金和技术支持,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个人广泛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课题组成员:
1.严延生: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国家和河南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毕业生创业政策措施,但有些政策缺乏配套措施,或者由于各地工作不平衡,也出现一些“棚架”现象。如,由于现行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机会成本比较高,存在一定风险。办理贷款时需要首先提供担保和工商局注册经营许可,而初创业的大学生启动资金的来源原本寄希望于贷款,没有担保的途径和实力,也没有启动资金注册经营许可,贷款条件限制的连锁反应导致学生很难贷到款项。另外申请贷款程序较为复杂,审批时间长,对急需用款的初创者来说实际帮助很小。
(二)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现阶段国家和各个省市虽然制定了一部分针对失业和待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但是还不够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要面对一定的风险和压力,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解除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后顾之忧,从而引导大学生由生存型创业向机会型创业转变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问题。如行政高准入门槛,很多国家小企业采用备案制,而我们是登记注册制。登记注册制是要审批的,与备案不一样。另外,融资渠道比较狭窄,成本也高,银行贷款也比较难。
(三)工作缺乏经费保障
目前河南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及实践工作经费由高校自行解决,随着全省各高校在就业创业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经费占高校工作经费的比例在逐年加大,已经挤占了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经费。从整体上看高校创业教育及实践工作经费的投入仍然没有得到保障等等。
二、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结构
创业过程是一个各方联动、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创业意识的萌发、创业启动,一直到创业项目的终止,这个过程中都需要有效整合各方面的支持力量。鼓励和引导好大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必须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抓好细节落实,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大学生成功创业,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发展,进而助推创新型国家建设。由此可见,构建和完善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意义重大。基于当前河南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现状,结合河南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基本情况,探索构建了一个有效整合政府、高校、社会等三方力量,以重视引导、创新创业教育、财税支持、融资服务、补贴和奖励以及提公共服务水平等六方面为变量,有机链接社会上各种资源,专业化、系列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的专门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服务体系。
三、构建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途径
(一)重视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
实践证明,政府部门高位统筹推动,对促进工作的开展非常有利。河南政府部门要继续重视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做好统筹规划,积极研究解决推动此项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2】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工商、税务、银行等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各项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要继续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积极扶持大学生创业。各地政府也要加强领导,把促进大学生创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切实抓好落实。高校也要继续加强校内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协作机构建设,充实力量,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及实践活动,为社会输送大批既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又富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如,教务部门负责按照教育部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要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制订和完善学校教学计划,开足、开好创业教育课。财务部门要负责做好学校整体创业教育及实践活动的经费保障。创业(就业)部门负责提供政策咨询和创业指导服务,建立孵化基地,为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搭建平台。科研部门要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将科研项目进行生产转化。团委要依托社团等学生组织,继续创新指导带领学生创业实践。根据工作需要,河南政府部门可考虑探索成立省级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中心,把大学生创业作为重点关注对象纳入公共创业服务体系范围之内。省级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中心可考虑挂设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或者省教育厅,因为按照国家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有关分工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牵头部门,负责政策制订;教育部门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主管部门。该中心的定位应为承担行政职能的政府公益性事业单位,要配备富有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有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指导与服务的固定服务场所和创业项目孵化场地,政府要给予财政资金补助,社会相关机构或者企业也可以提供赞助,从而确保各项公益性活动得以正常运转。该中心的职能建议由:一是推动政府职能部门制订和完善各项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并要负责进行督检;二是指导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实践活动;三是统筹建立全省大学生创业服务指导队伍;四是开展专项调查研究,分析大学生创业服务工作新情况、新问题,为政府职能部门提供参考信息;五是建立为大学生创业网络服务平台,为大学创业提供项目、信息等综合服务;六是定期举办大学生创业项目与社会投资机构(人)交流活动,促进项目生产转化;七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法律等方面的基础保障服务。【3】
(二)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财税支持
为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创业,河南省不断完善有关财税政策且已初具成效,但是有些政策在落实过程中还存在配套不够完备,无法落地。鉴于此河南政府部门要:
1.加强财政资金支持
继续用好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财政政策,河南政府财政部门可以探索每年设立省大学生创业引导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稳定增长机制,资金主要用于促进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工作机制、政策支持体系、孵化基地建设和表彰奖励等。同时,要求县级以上政府要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专项引导资金,集中用于资助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各高校每年要安排一定经费用于扶持大学生创业,保障创业教育及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2.放宽市场准入限制
继续放宽创业领域,如,凡法律、行政法规“未禁入”行业和项目,都允许大学生经营,方便大学生创业兴业。同时,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重点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在高科技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创意产业、信息产业以及传统服务业等领域进行创业。进一步放宽大学生创业出资限制。如,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涉农企业,可考虑试行无最低出资数额限制制度,出资方式可由大学生自主决定。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大学生创业项目,投资者可以依法以股权、债权、知识产权等非货币形式评估作价出资和增资,支持以不需要办理权属登记的自有技术作为公司股东的首次出资。【4】对大学生创办企业,允许将住所、租赁房等登记为创业的经营地址,进一步放宽工商登记时对经营场所的限制。
3.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贯彻国家和河南省关于支持和促进大学生创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继续广泛宣传和免费发放《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按照现行政策,大学生毕业刚刚离开校门,就被要求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进行失业登记,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无法接受,建议对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的大学生从事个体经营的,不用再进行就业失业登记,即可享受在3年内按每户每年不超过8000元的相关税金减免优惠政策。对大学生创办的小微企业,享受各级政府出台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财税优惠政策。
4.切实减轻创业负担
切实落实已取消的各项收费(减免)政策。行政事业性和强制准入的经营服务性收费方面,建议对大学生创办的企业一律按下限标准收取。同时,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鼓励试行对凡情节轻微、没有对社会和他人造成危害后果的一般性违法违规行为,不予行政处罚,但要及时给予提示和提醒。要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加大督导检查力度,严肃查处乱收费、乱罚款及各种摊派行为,着力优化大学生自主创业发展环境。
5.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各级政府部门在进行招商时,招商引资范围应包括大学生的创业项目,享受与外地客商同样优惠政策。另外,按照现有的政策,大学生创业项目凡符合国家和地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中小企业、现代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相关优惠政策的,都要积极创造条件予以支持。同时,还要结合各地实际,不断探索创新符合大学生创业特点的招商优惠政策。
(三)强化对大学生创业的融资服务
募集启动或者扩大再生产资金是初次创业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难题。接下来,河南有关职能部门要不断完善现已经出台的融资政策,更要结合需求和实际,出台更加便捷的、有力的融资措施。
1.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政府要统筹鼓励部门、银行、企业三方加强合作,进一步完善银行与大学生创业对接平台建设。积极做好大学生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鼓励进一步简化手续,对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大学生可提供小额贷款。对在校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可探索试行由所在高校负责提供担保,贷款年限为1年,由财政据实全额贴息。
2.拓宽创业融资渠道
政府要创造条件鼓励各商业银行进一步简化贷款手续,创新金融产品,增加贷款和授信额度,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各信用担保公司或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各类金融支持。也可以探索通过财政投入、企业赞助等多种渠道筹资设立省级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引导和促进社会各类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进入大学生创业风险投资领域,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市场前景好的大学生创业项目。
3.降低创业融资成本
发展改革、银监会等有关部门要严格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大学生创办企业收费监管,严格限制向大学生创业项目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费用。探索尝试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继续使用同一不动产抵押物申请贷款抵押登记,距上一次登记未满2年的,登记费减半收取。鼓励对大学生创业贷款利率浮动比例在国家政策范围内适度下调。【5】
4.加强融资性担保体系建设
河南要出台具体措施,引导省、市、县三级政策性担保机构加强与高校的对接,把创业大学生作为重点服务对象,降低门槛,简化程序,提供优质的融资担保服务。县以上的各级政府都要不断扩大小额贷款担保基金规模,担保基金来源可考虑由政府主导、广泛吸收民间公益资本诸如,专户存储于经办银行,施行封闭运行。对于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成效显著的,省财政可以按照其当年发放大学生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总额的一定比例给予担保基金补助,用于充实担保基金。同时,鼓励支持各类融资担保机构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四)实施对大学生创业补贴和奖励
实施对大学生创业补贴和奖励,可以帮助部分大学生更加坚定信心继续将自主创业之路走下去。河南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公益性培训,提升创业初期大学生技能不足的问题;提供场租等资金补贴,可以让创业大学生感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帮助和支持;对创业成功的大学生进行资金奖励,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各方对他认可,有助其更好的发挥才智,继续创业。
1.实施创业培训资格认定制度
为了规范管理奖励补贴行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部门等部门可以组织认定扶持一批创业培训机构,凡具备办学资质、愿意承担大学生创业培训工作的培训机构和各类院校,均可申报定点培训机构。对于认定的培训机构,可有政府部门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
2.实施创业培训补贴
鼓励有创业愿望和培训要求的大学生参加创业培训,并将他们纳入社会创业培训体系。比如,对到政府认定扶持的培训机构参加培训的,这些创业培训机构通过建立培训台帐的方式,记录培训大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培训类别、培训时间、考核情况以及自主创业等情况,政府部门可据实给予补贴。这对于具有创业想法,但是创业技能有待提升的大学生来说是场及时雨,有助他们让创业项目落到实处。
3.实施创业场租补贴
政府要鼓励社会相关机构或者组织建设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就业创业实训基地,进而培育一批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对到基地内进行成功创业的大学生,他们所创办的企业在基地内发生的物管费、卫生费、房租费、水电费,政府可以给予一定额度的补贴。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创业初期的压力。
4.实施创业补贴
对已经进行工商注册登记、领取营业执照且稳定经营状况良好的大学生创办企业,政府有关部门可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6】这可以让创业大学生感受到政府的关注和支持,进而帮助他们坚定将创业项目继续坚持下去的信心。
5.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奖励
大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较社会其他人员拥有更高的素质,他们理应成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而不简单地享受社会其他人员创造的就业岗位。所以,对大学生创办企业新增吸纳一定数量的以上劳动者就业的,可按照申请补贴时创造就业岗位个数,申请一次性奖励。
(五)加强大学校园的创新创业教育
1.不同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于1998年提出“创新教育”的理念,并联合了河北、山东、黑龙江、辽宁等20多个省市的教育研究机构和大、中、小学开展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有力推动了教育改革。【7】河南也应尽快成立“全省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由该委员会统筹负责开展全省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中小学是孩子创新意识培养的奠基阶段,因此应尽快在全省中小学推广创新教育,为高校进行创业基础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当前,高校已经不再是仅仅肩负有产生理论家、思想家摇篮的使命,社会给予了更高的要求,还要培养出具有现代经营理念的优秀创业型人才等。【8】在中小学创新教育培养的基础上,高校再专门开设“创业基础”课,传授学生创业的基础技能。同时,高校要根据各学科的内容及教学特点、大学生创业的实际需要,在进行学科专业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创业意识和能力方面的知识内容,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课程融为一体,设置专项学分,全面普及创业基础知识、提升大学生创业的基本技能。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思维、知识、能力,为将来他们进行创业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要推动高校不断完善创业教育体系,鼓励高校积极创建“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推动各高校不断提高创业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化,财政部门可以每年给予示范校一定的经费支持,引导高校也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用于校内创业教育工作。
2.不断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需要有良好的师资队伍。创业教育师资培养要积极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实现专业化、专家化。首先,要按照创业教学大纲的要求,抽调富有创业指导与服务经验的教师组成创业教育基础师资队伍。同时,要制订专项培训计划,通过“校内”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分批次安排创业教育师资参加与之相关的专业、系统培训,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改善知识结构,熟练掌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内涵,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打造“阶梯式”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探索、创新校内创业教育师资评价和反馈体系。其次,要聘请成功企业家、创业校友、社会知名人士等,开辟创业教育“第二课堂”,通过举行专题报告、讲座等方式,言传身教,将创业教育内容与创业经历、经验相融合,与大学生展开互动交流,多维度的传授创业基础理论、知识、方法等,为创业课堂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更加有效的激发调动大学生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还要主动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创业主管部门以及企业事业单位等的联络,保持密切合作,不断强化师资队伍的职业规划指导,引导创业教育教师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后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传授教学内容。以期通过上述措施,在河南建立一支政策性强、素质较高、爱岗敬业、相对稳定、专兼职结合的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队伍。【9】
3.广泛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开展实践教育是高校创业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创业课堂教育的有效延伸。各高校可依托现有的科技创新平台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大赛活动,引导大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实现创业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挖掘潜能、学以致用,为将来走入社会进行创业积蓄知识和经验。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和依托高校科技园、软件园、产业园、产学研基地、专业实验基地、就业基地、实习基地等,对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孵化指导。同时,也要指导帮助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学生社团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拓展领域、丰富内涵,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进来,增强大学生在高校传统教育与实践中的主动性,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可探索试行对有自主创业意愿的在校大学生,通过向学校有关部门申请保留学籍2年,学生凭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等相关材料,经学校主管毕业生就业部门认定,再由学校学籍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后予以保留学籍并报省教育厅备案。对积极参与创业教育及实践活动的学生可给予一定的学分奖励,也可作为学生评优、表彰等重要条件。
4.高校与地方协同扶持大学生创业
各高校要强化与当地政府的联系,结合地经济发展需要,加强与地方协同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平台建设。高校老师和他带领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在知识技能方面具有其客观优势。地方政府要与高校加强合作,充分发挥他们特有的优势,把地方发展经济、培育支柱产业的需求转化为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针对性的科研项目和创业项目。高校和老师要加大对项目的智力支持。地方政府在政策、场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现代技术服务、推广与开发的有机结合,通过促进大学生创业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六)切实提升社会的公共服务水平
1.建设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
继续推动河南省大学生创业综合服务基地建设,在场地、资金、项目、实训等多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河南各地政府要结合实际,依托大学科技园、产业基地等建立一批大学生孵化基地,落实扶持政策,通过免费或优惠租赁的方式为入驻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孵化平台和创业指导培训等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各高校也要依托校内场地资源建立大学生创业园、依托学生社团组织建立大学生创业工作室,为大学生创业及实践提供指导服务。以专业为依托的大学生创业工作室是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形式和载体,它是由学生自愿组合、自发组建的;学校以大学生创业园为平台,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最直接的服务和指导;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由政府主导,与高校、企业、社会服务机构共同创建,为大学生创办企业提供办公场地、注册、财税、资金、市场开发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创业成效显著的工作室或项目可以申请入驻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并进行孵化与提升。【10】各级各类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创业工作室,要加强合作,保持三者之间的相互联动性,才能发挥其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功效。政府部门也可以组织认定一批对“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学生创业实训基地”,财政部门可以给予一定的建设补助和孵化服务补贴,对入住基地创业且符合条件的大学生也可以给予一定资金补贴。
2.完善大学生创业服务内容
各地政府部门要全面贯彻国家关于切实落实允许包括专科生在内的高校毕业生在就(创)业地办理落户手续的政策,彻底取消大学生落户限制,允许大学生在创业地办理落户手续。同时,有关部门要改进执法监管方式,对大学生创办的企业(项目),要多指导、多规范,少处罚、少指责。河南全省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高校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及社会其他创业服务机构要加强合作,根据大学生的需求,组织开展人事、职称评定等保障创业的基础服务。工商部门要继续放宽登记形式,除经营事项涉及前置审批的外,对大学生创业可实行试营业制度,期内免收各种费用。探索单独设立大学生创业台帐,定期进行回访,还可通过采取上门或者电话服务等方式,及时帮助大学生创业者解决创业及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等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联合探索建立全省统一的省级大学生创业综合服务信息网络平台,为有意愿创业的大学生提供项目、政策、信息等综合服务。鼓励个人、企业、社会机构等开发适合大学生创业的项目,对于经政府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认定、列入项目库的创业项目,并通过大学生创业综合服务信息网络平台进行集中采集和,每征集一个项目给予资金补贴。首次创业的大学生,经评估其创业项目可行性高、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符合产业发展政策的,可通过毕业高校论证申请一次性补贴。为了更好的方便大学生创业者间进行经验交流,还可以依托探索大学生创业综合服务信息网络平台,通过大学生创业者自愿注册,建立全省大学生创业会员信息数据库,开通创业咨询热线电话,免费为创业者提供有效的跟踪指导与服务,从而帮助更多大学生实现成功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