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57:4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循环小数教案,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正确区分。
2、培养学生总结规律的能力,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相关概念并建立联系。
教学难点:对循环小数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主动回顾,知识再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二、单项训练,夯实基础:
1、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
下面哪些数是循环小数,如何判断的?
0.666…3.27676…301415926…40.03666…100.7878
0.06262…3.203203…0.2142857142857…70.2641
2、上面这些小数可以分为几类?哪几类?这几类小数有怎样的关系?
有限小数
小数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三、综合练习,运用提高:
1、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P30第3题
先请学生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2、P30第6题
先观察这些小数的特点,再试一试.
请学生说出判断大小的过程,教师适时评价。
方法:把这些简便记法的循环小数还原。
师小结:先观察需要还原的小数位数,再比较,比较方法与以前比较小数的大小方法相同。
四、独立练习:P30第4、5题。
循环小数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一个新的知识点。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是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应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经历观察、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从而形成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所以,在本节的课堂教学中我始终把学习与练习相结合,让学生边计算边观察边思考,去发现计算题的规律,并运用规律来指导自己更简洁地进行计算,学生在观察、比较、猜测、验证等交流讨论中感知循环的意思,从而更好的理解循环小数的特点。这种教学思路贯穿了我的整个教学设计。在上课之前,我精心备了课,原以为按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这节课效果一定很好。但课堂上出现的一些情况有的完全出乎我的预料,让我有点措手不及。由于老师没有灵动的演绎,让学生生成的宝贵资源白白浪费,与一节精彩的课堂失之交臂,留下很多遗憾。
遗憾一:应该如何对待错误?
这节课让我想到了教育家汪广仁的一句话:“美丽的错误。”的确,有时错误是一种美丽,可遇而不可求。
在教学例题 7.3÷2.2中,黑板上板演的同学在计算时出现了错误,而当时时间已不允许再让别的同学上去重新做。这时,我采取的方法是问全班同学,做得对吗?(不对)哪里错了?(是把13-6算成了8),简单评析了这个同学出错的原因,就直接在8这里打了个×,说了句这个数算错后面的就全错,就弃这题而不顾。然后将收集的另外两个同学计算的正确答案展示出来,比较题的异同点。
当时也只想到这题没有改的原因之一在于老师通过其他两个同学的作业已评讲这题,错误的同学也应该知道怎么改正;原因之二想到这节课内容比较多,重新抽同学做会占用时间,怕这节课的任务完成不了,因此,老师小结后就直接做下一题。
课后反思,学生出错了老师应怎么处理?想想,确实,当时自己的处理太过简单化,这是一个多好的资源!其一,教材编辑这一题的目的除了要发现商和余数的变化关系外,还要思考如何用这种关系来指导自己的计算,也就是除到余数在重复出现时,就要想它相应的商也会重复出现,除到这里就可以不再往下除,这样做就比较简洁。老师只是在展示平台上比较了算法,学生有一些印象,但可能还有一些同学不明白。如果老师这时能及时改正错题,问: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帮助这个同学改正这题好吗?来,一起算,学生说,教师写,学生就会在说、听、看的过程中更能体会出余数与商的关系,更能明白不再继续往下除的原因,从而自觉地进行简洁计算。其二,教师要利用这题的商与其他小数一起发现循环小数的特点,这道题没有改过来,黑板上就没有写商,不利于学生的观察。其三,这题的商没有写出来,对于怎样写循环小数的商学生还比较模糊,如果老师及时处理,问:我们发现这题的商的小数部分从第二位开始就不断重复出来1818,写得完吗?那怎么写这个数呢?学生可能会这么写3.318……,问:这样写能清楚看出是18在循环吗?(不会),那想想我们在发现图形规律时如只有一组图形你会发现规律吗?(不会)那怎么办?(多写一个18,再打……)这样处理,就再次巩固了这个知识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了,就不会有学生在后面练习中写商用0.108……的错误了。做为老师,没有很好的利用错误的资源,这是一种遗憾。
遗憾二:对于学生已会的知识,教师该如何处理?
教师备课提问及预设:同学们发现这道题除不完,也就是说它的商的小数位数有多少个3?(无数个)那“2÷6=?”它的商这个小数该怎么写呢?抽生回答,0.333……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能不能不写省略号?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接触循环小数,还不知道怎么来表示?通过观察计算题的特点,知道商的小数位数中的一个数字在不断地重复出现,根据学生的语文知识及开课时图形无限时用省略号的展现,引导学生自己回答在重复数字后面打省略号可表示一个循环小数,为后面的知识打下基础。
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发现这道题除不完,也就是说它的商的小数位数有多少个3?
生:(无数个)
师:那“2÷6=?”它的商这个小数该怎么写呢?
生:写成0.3在3的头上打小圆点。
学生的回答让我无所适从,我没想过学生会用循环节的形式表示,因为那是这节课学生认识了循环小数、循环节、用循环节表示后才知道的知识。怎么处理?当时,我就问了学生,在3头上打小圆点是什么意思?生答:循环节。为什么要打点?表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简单地对他进行了表扬,说了句,是不是这样呢?我们继续学习后再来看。当时我设想,现在学生用循环节的形式表示循环小数,在他们认识了循环节和用循环节来简写循环小数后再返过来看这一题,看刚才他的写法,要学生明白为什么可以这样表示,知其然要知其所以然。同时,让学生把这个循环小数写成一般表示形式,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循环节的含义和用循环节表示要比一般形式要简洁些。可当上到循环节这部分内容时却把这个反馈给忘了,显得这节内容不完整,留下遗憾。
遗憾三:如何利用学生生成的资源?
【教学目标】
1.经历平均数的产生过程,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掌握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统计图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3.感受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其应用价值,体验数学的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平均数的只是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活动一:人数相等的投篮比赛(课件出示三(2)班学生投篮成绩)
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上周,我们班男生队和女生队进行了一场投篮比赛,每队选出4名选手作为代表,看,这是男生队和女生队每个人在相同时间内投中篮球个数的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比一比)
1)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
2)让学生读出统计图的数据:女生队几个队员,各投中几个,男生队几个队员,各投中几个,你觉得这两个队哪个队实力强,说说你的理由
女生队:4+5+4+5=18(个) 男生队:7+3+5+9=24(个)
设计意图:在真实的情境中,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活动二:人数不相等的投篮比赛(课件出示)
师:刚才我们通过比总数知道了男生队获胜了,现在老师加入了女生队里(出示第二次投篮比赛的统计图),这一次你知道哪队获胜吗? 学生会有争论,有的认为奖牌应奖给女生队组,因为女生队投中的总数多,有的认为女生队的人数比男生队多不公平,最后总结出了用每组投中的平均数来比较。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师:刚才同学们都认为应该用每组中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来比较,哪个同学来解释一下“平均”是什么意思?你们能有几种方法求出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
方法1:移多补少(动态演示)
方法2:合并均分 总数 ÷ 份数 = 平均数
女生队平均每人投中:(4+5+4+5+7) ÷ 5 = 5(个) 男生队平均每人投中:(7+3+5+9) ÷ 4 = 6(个) (让学生说一说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2.平均数的产生 像这样,原来各不相同的一组数,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移多补少最后变得一样多,这个一样多的结果就是原来那组数的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 问:女生队的平均数是几?它是哪几个数的平均数?男生队呢?同学们现在知道奖牌应该是哪个队了吗?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引导学生讨论:男生队的平均数是6个,他们组没有一个人投中6个,那么这个“6”是从哪里来的?是不是我们算错了?(平均数6是把那个组中投中多的补给了投中个数少的,是移多补少得到的,是整体的平均水平,并不是每个人实实在在都投中的个数),那么女生队的平均数5呢?
4.平均数的性质(在具体情景中) 平均数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有利于学生计算平均数是检查是不是对的) 每个数据的变化都会影响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两种情况观察引出) 这组数据中超出平均数之和与低于平均数之和相等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基本练习 生活中有很多关于平均数的信息,你们能说一说吗?(让学生体会到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自由表达、广泛交流的机会,提升了他们“数学交流”的能力。 2.提高练习 试一试(出示主题图) 男生队 女生队
小熊冷饮店又该进冰糕了,小熊翻开商店本月前三周卖出的冰糕情况记录。
(1)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
(2) 让学生读出统计图的数据:第一周卖出8箱,第二周卖出7箱,第三周卖出9箱。
师:估计一下,前三天卖出冰糕的平均箱数应该在哪个范围内?(引出平均数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计算出前三天平均每天卖出多少箱?
(8+7+9)÷ 4 = 8(箱)
(3) 让学生想出办法帮助小熊解决问题
师:到了星期四,水果店的老板又该进货了。你们说老板应该进几箱合适?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求平均数和统计的作用)4.综合练习
数学故事:“有危险吗?”
我们的朋友美羊羊遇到平均数了,不会游泳的他心想:我的身高是140厘米,河底的平均水深是110厘米,下河底去应该不会有危险的。请问你是怎么想的?
(出示河底剖面图):平均水深110厘米,并不是说这个河底每个地方都是110厘米。有的地方可能深一些,有的地方可能浅一些。美羊羊到水深浅于110厘米的地方游泳就安全,如果到水深深于110厘米的地方游泳就不安全。
(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觉得要帮助自己的朋友解除危机,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挑战自我的机会,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已学的知识解题能力)
(四)全课小结,感悟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板书设计比一比(平均数)
1.移多补少
2.合并均分:
总数 ÷ 份数= 平均数
女生队:(4+5+4+5+7)÷ 5 = 25(个)
男生队:(7+3+5+9) ÷ 4 = 24(个)
看了五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的再认识教案的人还看:
1.四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法教学教案
2.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3.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循环小数优秀教案
学生在学习中要解决的不只是教师给予的问题,更多的是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真真切切遇到的问题,往往这些问题最能吸引学生去自主探究,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问题,特别是有价值的、有联系的问题。如我在教学《循环小数》的时候,在学生自学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后,要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吗?无限小数都是循环小数吗?这个问题虽然有一些难度,但很核心,于是我就抓住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兴趣高,讨论激烈,汇报的时候思路相当清晰,很好地辨析了这两个概念。
二、捕捉思维火花,激活学生思维
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闪现出智慧火花和灵感,课上要善于捕捉学生在刹那间闪现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我在教学乘法分配律后进行简便计算练习,有这一习题:104×25,由于这题贴近刚教过的“会把一个数与接近整百、整千的数相乘,改写成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和(或差)相乘的形式,使计算简便”的内容,所以学生们大多数采用了把104改写成(100+4)再乘以25,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教师给予了肯定,但有一生举手:“老师,我没有这样做。”,引来教室里一阵哄笑,对他有点儿不屑一顾,因为平时他数学学得不是最好,经常数字抄错,计算错误。我就请他到黑板前板演:104×25=(26×4)×25=26×(4×25)之后,学生们用惊讶的目光注视他,我也摸着他的头说:“很好!很有创意,我们都为你感到骄傲,望你以后多给大家一些机会听你的高见。”学生们情不自禁的鼓掌为他喝彩。此时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在闪亮。
三、挖掘“错误”资源,点化学生困惑
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大量的错误出现,如果教师及时捕捉学生出现错误的问题所在,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错误资源,通过分析、比较,把错误转化为一次新的学习。如我在教学四年级《计算器》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道题: 2345-39×21。学生中的1526。和48426两种答案,我要大家讨论,为什么会有两种答案呢,到底谁对?在讨论结束之后,我趁机介绍科学型计算器和普通型计算器,同时还渗透用估算来初步估计计算结果。正是在教学中的一些“旁逸斜出”的不顺,反而会给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学生们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课堂就显得更实在、生动、精彩了!
四、把握“分歧”资源,引发学生辩论
在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分歧时,老师可以巧妙地采用让学生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又正确引导了价值观,还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有效地落实了新课程的先进理念。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有这样一道练习题:6.4÷0.9的商是7余数是几,有学生说是1,有学生说是0.1,学生争执不下,我就让这两方的同学展开辩论,各自陈述理由,其中一方用三种方法说明其正确性,还总结出求余数的方法,最后越辩越明。这样对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处理,关注了学生的心理现实性和儿童认知兴趣,才是教学艺术。
五、活用“尴尬”资源,挽回学生尊严
课堂常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插曲”,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视而不见或是简单处理,还是追随儿童的兴趣意识,抓住教学中的“机遇”灵活调控教学?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有这样一则教学案例: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时。教材是用“量”和“折“的方法加以说明。教学时学生质疑:量角有误差,把量得的角相加,等于179度、181度……。把三个内角折拼成平角,拼凑有缝隙,也并不能说明拼成的一定是平角。甚至有人提出:“量”和“折”都有局限性,仅能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是个猜想!这时你对学生的质疑全盘否定吗。不,肯定不能。面对学生的大胆发问,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将长方形沿对角线剪开,能得到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利用直角三角形内角和与长方形内角和的关系,可以证明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受直角三角形的的启发,学生很快发现了证明锐角、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的新方法。在这个例子中,面对意外生成的信息,我采用活用策略,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促进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这样巧妙地挽回了质疑孩子的尴尬局面,课堂教学因此显得更精彩!
总之,对于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资源,特别是“意外生成”资源,我们应该有效利用,要学会观察,学会倾听,随时捕捉新信息,选择有效的信息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调整预设的教学环节,进行生成性教学。这样的课堂才会更精彩
参考文献:
所谓预习法,就是通过预习使学生养成主动预习,主动复习的好习惯,为课堂四十分钟的复习打好坚实的基础的一种方法。
总复习的内容都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点,看起来,不象新知识那样有预习的吸引力,也不象新知识那样具有挑战性。虽然是学过的知识,但学生发生遗忘是很正常的事,所以事先让学生把要复习的内容看一看,回忆回忆是很有必要的。要学生预习也不是单纯地让学生看一看,练一练,预习时要有新东西,要有让学生思考的东西,比如预习时,教师提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出几个难题难难好学生,使好中差的学生都有事做。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比如我在复习《整数、小数的意义和读写》这一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时出了这样几个预习题:
整数包括哪些数?最小的整数和最小的自然数是多少?
什么是小数?小数可分成哪几类?
什么是循环小数?循环小数属于哪类小数?
你能写出整、小数数位顺序表吗?
数位和计数单位有什么区别?
整数和小数怎样读和写?
这样,学生在预习时就不会光看不想了,他就会在预习时把基本概念搞清楚,老师复习时也就轻松了许多。
学生有了预习习惯,先自己主动去预习,这样在老师复习前,头脑中已回忆出部分知识点,不会出现老师在课堂中提问时,头脑中一片空白或是一问三不知的现象。就象打战一样,有了预习习惯的同学那是打有准备之战,有备而来,百战百胜;而没有预习习惯的同学那是脚踩西瓜皮,踩到哪里是哪里,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挨打和挨骂是自然的事了。
复习阶段,培养预习习惯显得更重要。学生在预习时,能做到看一看,背一背,做一做,那是为提高复习课课堂效率打基础的,能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那是做了事半功倍的事。
二、用授之以渔法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
数学知识是紧密相邻,环环相扣的,总复习阶段更要让学生把六年来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形成块状结构,而不是点状或线状结构。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复习方法,将在数学复习中终身受益。
三、用重点突出法围绕复习中的重点开展复习
1、复习课要围绕着知识的重点展开。在复习课中,教师要能抓住知识的重点展开教学活动。例如,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中,三角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一重点,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知识的重点是一堂课的灵魂,有的就是学生的易错点或盲点,用学生的盲点来惊醒知识的重点,这是一举两得之事。例如,对于“平角就是一条直线”正确与否,学生由于受已有表象的影响,绝大多数同学认为是对的,这是学生在认知中的盲点之一。让学生从这个盲点中走出来,只要引导学生从角的特点去思索,“只要是角,总会有一个顶点和两条射线,而直线缺的一个顶点,所以这句话错了。
2、复习课要围绕学生中的重点展开。有教师说,复习为了谁,就是为了中、下等学生,其实好学生根本不需要复习,完全可以回家玩一个月,回来考试一样能考好的。说的不完全对,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确实,复习就是为中、下等学生,他们在新授阶段在某几个知识点或某个知识点的某几个方面存在漏洞,需要通过复习来弥补这个漏洞,所以我们要在设计教案时,要考虑他们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是什么?课堂上多关心他们;批作业时,多对他们进行面批,有错误及时改正;上黑板时,多找他们,让他们多暴露问题,及时解决;多提问他们,多表扬他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有时间,多找他们补补课,拉近老师和学生间的距离,直至成为“零距离”。
四、用情感教学法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
所谓情感教学法,就是在复习课前、课中、课外和学生平等相处,真情相待,把自己的真情传递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教师的温暖,充分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最终能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教学方法。
所谓预习法,就是通过预习使学生养成主动预习,主动复习的好习惯,为课堂四十分钟的复习打好坚实的基础的一种方法。
总复习的内容都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点,看起来,不象新知识那样有预习的吸引力,也不象新知识那样具有挑战性。虽然是学过的知识,但学生发生遗忘是很正常的事,所以事先让学生把要复习的内容看一看,回忆回忆是很有必要的。要学生预习也不是单纯地让学生看一看,练一练,预习时要有新东西,要有让学生思考的东西,比如预习时,教师提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出几个难题难难好学生,使好中差的学生都有事做。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比如我在复习《整数、小数的意义和读写》这一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时出了这样几个预习题:
整数包括哪些数?最小的整数和最小的自然数是多少?
什么是小数?小数可分成哪几类?
什么是循环小数?循环小数属于哪类小数?
你能写出整、小数数位顺序表吗?
数位和计数单位有什么区别?
整数和小数怎样读和写?
这样,学生在预习时就不会光看不想了,他就会在预习时把基本概念搞清楚,老师复习时也就轻松了许多。
学生有了预习习惯,先自己主动去预习,这样在老师复习前,头脑中已回忆出部分知识点,不会出现老师在课堂中提问时,头脑中一片空白或是一问三不知的现象。就象打战一样,有了预习习惯的同学那是打有准备之战,有备而来,百战百胜;而没有预习习惯的同学那是脚踩西瓜皮,踩到哪里是哪里,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挨打和挨骂是自然的事了。
复习阶段,培养预习习惯显得更重要。学生在预习时,能做到看一看,背一背,做一做,那是为提高复习课课堂效率打基础的,能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那是做了事半功倍的事。
二、用授之以渔法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
数学知识是紧密相邻,环环相扣的,总复习阶段更要让学生把六年来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形成块状结构,而不是点状或线状结构。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复习方法,将在数学复习中终身受益。
三、用重点突出法围绕复习中的重点开展复习
1、复习课要围绕着知识的重点展开。在复习课中,教师要能抓住知识的重点展开教学活动。例如,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中,三角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一重点,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知识的重点是一堂课的灵魂,有的就是学生的易错点或盲点,用学生的盲点来惊醒知识的重点,这是一举两得之事。例如,对于“平角就是一条直线”正确与否,学生由于受已有表象的影响,绝大多数同学认为是对的,这是学生在认知中的盲点之一。让学生从这个盲点中走出来,只要引导学生从角的特点去思索,“只要是角,总会有一个顶点和两条射线,而直线缺的一个顶点,所以这句话错了。
2、复习课要围绕学生中的重点展开。有教师说,复习为了谁,就是为了中、下等学生,其实好学生根本不需要复习,完全可以回家玩一个月,回来考试一样能考好的。说的不完全对,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确实,复习就是为中、下等学生,他们在新授阶段在某几个知识点或某个知识点的某几个方面存在漏洞,需要通过复习来弥补这个漏洞,所以我们要在设计教案时,要考虑他们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是什么?课堂上多关心他们;批作业时,多对他们进行面批,有错误及时改正;上黑板时,多找他们,让他们多暴露问题,及时解决;多提问他们,多表扬他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有时间,多找他们补补课,拉近老师和学生间的距离,直至成为“零距离”。
四、用情感教学法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
所谓情感教学法,就是在复习课前、课中、课外和学生平等相处,真情相待,把自己的真情传递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教师的温暖,充分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最终能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并且有计划地做好教材分析以及学期初中数学学习目标分析,这样有计划的教学才可以快速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习了解无理数、实数、平方根的概念,学会看图形会解几何图形,学习在根号下表示出数的算术平方根,而且会运算平方根和立方根,实数简单的四则运算化简等知识。
二、初中数学教学的设计思路
初中数学教师要精心地设计,首先要注重知识的具体落实,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细致入微地把每一个知识点合理地安排好。比如,在学习以上提出的知识点的时候,首先引入无理数的概念,举例子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无理数的概念,分析无理数的表示方法、实数以及平方根的具体概念,把知识点贯穿的连接起来。让学生了解学习的对象之后,在学习进行的过程中,要通过拼图或者多媒体教学工具的结合下引入无理数,引出简单的图形,让学生有意识地学习,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说明表示图形的性质,进而建立学生对图形的立体感。通过类比,以分类探索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三、设计具体的学习过程
首先通过看图和运用计算机探索知识,教师通过具体的问题,引入类似的知识,做成一个知识链,通过多媒体技术拼图,引入无理数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计算机运算无理数,可以得出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并从中体会规律。教师要创设情景体验,根据现实生活中和生产实际,通过估算比较无理数之间的大小,通过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来考查学生对图形的推理能力。
现在的教师就是传统教育制度的产物。不少教师的观念中,学生依旧是知识的容器,需要教师进行知识灌输,学生就是要听从教师的指导。这种观念强调教师权威性与支配性,学生只是处于接受与服从的地位。持这种观点的教师也许在工作中是非常尽职的,但是他或她恰恰忘记了每一个学生都是有着独特个性的生命体。不可否认,教师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个体劳动,一些教师凭着多年积累的经验在很多方面驾轻就熟,不愿轻易改变一些传统的教育方法,甚至出现一个教案用许多年,出现了行为“惰性”。师者,学生之榜样。大家都知道教育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不然现代化的教育设备,优美的校园环境都无法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
二、小学学科教育现状下创新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教育模式和方法已经异化为“填鸭式”的“满堂灌”、“满堂问”,即使有些教师能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也只是一些事先准备好的现成答案,毫无讨论的余地。这成了束缚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挥的桎梏,在长期的求同思维学习中,老师的答案是唯一标准的,这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在这种教育模式之下,学生是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重复着别人的结论,却很少有自己的思考。在无奈的重复中,孩子们对知识的兴趣、对事物的好奇、对真理的热爱都渐渐变得黯淡了,又谈何创新呢?
三、数学教学实践中创新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兴趣
小学数学课上,只要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课堂上乱一点又有何妨?学生答非所问又有何妨?教学中,要大胆地让学生去想,让他们去说,让他们去做,学生才能人人有感受,个个有收获,才能在活动中张开创新的翅膀。
1.允许学生插话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或对某一知识进行讲解,或对某一学生的问答进行评价时,有可能遇到学生插话,或学生对教师的某一观点有不同意见而进行反问,这是教风民主、气氛融洽的真正体现,是学生创造思维、创新精神得以培植的表现,也是学生独立个性得到发展的可喜特征。
2.允许学生求同辨异
创造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学习的独创性。这就要求学生要有独立果敢的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要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不谋求唯一正确的答案,求同辨异。这种新观点便是学生自己的独立见解,在求同辨异中创造性学习的结果。
(二)巧设提问,培养学生探究质疑的精神
1.信息重组的提问,疑中求“新”
任何一个学生(包括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在知识上都不会是一张白纸,在学生的信息库里已贮存了一些有关生活、学习方面的信息。通过提问来激活学生原有的信息贮存,使学生获得一种新的知识增长点,增加知识的“存量”。这种信息的重组能力,可以使学生得到某种创新能力的培养。
2.丰富想象的提问,想中求“新”
想象是创新能力和精神的最活跃因素,因为它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对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都是十分有益的。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思维来一个急转变,让学生反想,从而以反衬正。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出示两组题:①1÷0.2、12÷0.6;②10÷3、20.5÷0.6。学生很快计算出第一组题的得数,但在计算第二组题时,学生发现怎么除也除不完。“怎么办?”“如何写出商呢?”学生求知与教学内容之间形成一种“不协调”。好奇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困惑之处。这样以“难”成“疑”,使学生在学习循环小数时心中始终有了一个目标,激发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三)科学评价,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我们在课堂上评价学生学习状况不单单是他们的听课认真状况如何,回答问题准确率如何;更应当大力表扬那些突发奇想的同学,那些问题怪异的同学。评价是一个指挥棒,要指向创新的方向。积极评价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之一,也是对学生创新成果的一种判定。
表扬方法多样:明确而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如“你记得很流利”,“你帮老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很有创新精神”,“你真棒”,“我相信你能行”,“我知道你会成功的”;亲切而有力的动作,如点头以赞同,竖起拇指表示夸奖,与学生握手表示感谢,摸摸学生的头或拍拍肩膀表示欣赏;生动而自然的表情,如听学生讲话神情要专注、面带微笑,学生的问题提得好或回答得好显得惊讶、欣喜;还可以辅之于适当的小奖品。这些方法穿插揉合应用,效果将更显著。
总之,教师要彻底更新教学观念,时时提醒我们把学习的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一些的思考机会,更多一些的活动空间,更多一些的表现机会,更多一些的创造信心,更多一些的成功体会,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5-086
教师的教案永远也不能覆盖所有学生的思维可能,教师对学生的“不和谐”回答,应该进行合理分析,不可简单评判,从而扼杀学生的个性思维。事实上,这些“不和谐的音调”很有可能是课堂中难能可贵的再生资源,只要合理开发,就会收到美妙的效果。
一、紧扣疑问,用好问题资源
问题是数学学习的脉络,在课堂教学中,一个紧扣主题的问题往往能帮助学生紧扣要点来进行针对性学习。所以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倒出”心中的疑问,从学生最关心的地方入手来进行有效教学。
例如教学“认识百分数”时,在学生预学的基础上,我请学生先小组交流,然后提出一些本节课最想研究的问题。我选取了几个集中度较高的问题来供全班研究:(1)百分数和普通分数有什么不同?(2)百分数有什么用?(3)为什么要有百分数,为什么没有十分数和千分数?整节课就围绕着这几个主题来学习。结合学生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我引导学生比较了百分数与普通分数的异同,学生发现百分数和分数的相同之处很多,不同的地方也不少:比如写法不同(百分数有特别的百分号),分子也不同(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一般分数的分子是整数)。这样,学生自然要关注为什么要有这样特别的百分数,百分数究竟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的处理是本课的重点,我预先已经做好了准备,教学中我将学生带入篮球比赛的情境,让学生关注几名著名运动员的投篮命中率,学生在情境中逐渐体会到运用百分数的便利:方便比较,一目了然。同时,学生在这个情境中还解决了之前的一个遗留问题:百分数的分子之所以可以是小数是因为将不同分数化成小数的时候有些小数是循环小数,有些小数位数比较多,这样再把小数改写成百分数的时候,分子就出现了小数。对于第3个问题,我进行了扩展教学,让学生明白了生活中是有千分数的,而十分数的表示形式就是“你知道吗”里的“几成”,在生活中使用这样的数要根据实际需要,统一的分母越大,比较的结果越精确。这样,就让学生的数学视野一下子开阔了。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几个问题将课堂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有价值的信息“扑面而来”,他们学习起来自然津津有味,并且卓有成效。
二、有效提升,用好比较资源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考角度,解决问题的途径也大相径庭。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面对多种不同方法时能够学会进行比较和选择,激发学生产生“更高的追求”。
例如,在“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我提出一个问题:两个数的和是462,如果将其中一个数末尾的0去掉,就和另一个数一样大,那么较小的数是多少?交流的时候学生使用了不同的方法:方法一,因为大数的末尾是0,所以推断较小数的末尾是2,这样大数的十位也是2,得出20+2=462,发现内必填4;方法二,列举40+2=462,直到找到大数和较小数相差10倍;方法三,有条件知道较大数是较小数的10倍,所以用462除以11得出较小数(用方程解的纳入这一方法)。我将这样几种不同的方法都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来辨析和比较,绝大多数学生都认同方法三较简便,因为这样的方法用到了题中提供的较大数和较小数之间的关系,所以将两个未知数变成一个来列出方程就能轻松地解决问题。
学生在认同这些方法正确性的基础上能够经过自己的比较得出最简洁的方式,强化了优化意识。
三、有的放矢,用好错误资源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常犯一些错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忽视这些错误的价值,因为每一个错误都有其成因,有些错误还很有代表性。
【关键词】
农村小学;教学管理;对策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一直走老路,无法适应教育新环境,为了转变这个现状,本文从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实际出发,提出了教育教学管理的具体对策。
一、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要深入教学实际
1.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走进课堂。
农村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深入教学实际,从教学实际之中发现具体的管理工作的问题。具体来讲要做到:第一,从课堂教学之中发现农村小学管理工作存在的制度问题。教学管理工作人员走进课堂,能够发现教师是否做好了教学准备,备课效果是否理想,能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让学生发挥出主动性。例如:农村小学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时,领导推门进去听课,发现教师讲课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于“小学数学循环小数、无限小数等数学概念关系的讲解”,通过这个内容的发现就能够明白当前学校对于“教案”的检查过于简单,要加强监督。让教师能够合理安排课时,按课时提前两天备课,教案节数达到课标规定,书写规范、详细,既要背出教师活动,也要背出学生活动,还要有设计意图。第二,在课堂教学中寻找学校的特点和学校的方向。学校的特点就是学校的窗口,如果一个学校在外面世界上似乎没有特色和明确的方向,那么学校不是一个成功的学校,尤其是乡村学校,要使自己的特色和办学理念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是很难的。课堂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可以提供更多的思维空间,关键是如何在课堂上找到校长问题。
2.教育教学管理人员要研究业务。
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教育教学管理要重视对教学业务的研究。首先,农村小学的校长及管理工作人员要做一个教学的行家里手。好校长首先应该是教育家,是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要了解教育和教学规律,并了解教学业务,并熟悉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总是把自己当教师,始终保持教师的身份,经常深入教学的一线班,讲座,评估,掌握第一手材料;坚持和教师和学生学习的问题,教育,参与教学和研究工作,使教师在实践和竞争中不断增长的人才,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外,好校长还应该是优秀的管理者,治学治校,既要带好班子,管好教师队伍,还要管理好学生。引导师生确立并形成科学的教育观、教学观、教育价值观、学生观、评价观、管理观、质量观的教学质量愿景,进一步发挥学校教学指挥系统的作用,引领和促使广大教师朝着这个被广泛认同的、期望的目标,主动地逐步接近。其次,农村小学的校长及管理工作人员要带头搞教研,以此带动教风。始终坚持走“以教带研、以研促教”的路子,在做好教学常规工作检查、督导,领导要经常亲临课堂听课,及时与老师沟通与探讨课堂教学改革试验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二、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要关注成长
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关注教师的成长,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较差,很多教师因此丧失工作热情,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教师积极性的培养更需要进一步的受到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视。首先,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重视对教师队伍进行整体塑造。教育管理工作首先要明确每个教师工作的“点”,明确责任,准确把握权利,让每个教师都明白“什么时候做,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其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重视对教学活动工作的“线”的发展与塑造,规范加工,科学管理,做好“线”。把岗位分成四个层次的领导、团队成员、部门、重要岗位,按规定,上级和发展岗位、独立风险防范管理流程图、各岗位规范、分层工作流程、职能更加明确、操作风险进一步下降、相互制衡、相互制衡。要想成为真正的名师,学习的速度务必大于教育变革的速度。教师要将“学习”作为最重要的职业需要,形成“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处,事事是学习之事”的理念。其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走入教师的心灵,体现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重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看到每一名教师的闪光点,然后重点培养教师的个人能力。
三、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敢于创建名校
当前,农村小学面临的问题就是不受重视、家长不认可,更多的家长会将孩子送到城市里去念书。这样的现实问题,要求农村小学能够勇于面对问题,敢于创建名校。农村小学名校不同于城市的明星小学,更多的是要脚踏实地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想家长之所想,想学生的长远发展,让更多的人信任农村学校、感激农村学校。在这个理念的基础上,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善于宣传自己的教学优势。其次,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展示,要在农闲时节召开家长,让家长看到我们农村教师进行的教育教学探索,看到自己的孩子多方面展现出来的才华,进而放心地让孩子在农村学习。
四、结语
综上所述,提供优质教育是教师的责任,如果我们不能更好地教育我们的每一个孩子,将难以实现社会发展的最高理想。如果农村学校不能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一流的教育,我们将无法履行机会均等的国家承诺。正因为如此,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高瞻远瞩,重视课堂实际的深入调查,全面关注农村教师的成长,努力创建高素质的农村名校。
作者:刘永胜 单位:吉林省梨树县白山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