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57:4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学化学实验,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实验原理,该实验是对写的操作是什么通常是实验室书世外桃源基础上做在那里,你总结就行了。(您可以使用上述反应式)
3):实验用品,包括在实验中,液体和固体药品使用的设备。(如酒精灯,滤纸,以及玻璃棒,后两者用于过滤,这应该是在右侧。)
4):实验步骤:实验书籍有(即上面的话,氢氧化钠硫酸铜溶液加到生成蓝色沉淀,再加热蓝色沉淀,观察 的现象
5)的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6):分析与讨论
实验目的:1. 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
2. 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
实验原理:
主要的副反应:
反应装置示意图:
(注:在此画上合成的装置图)
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
实 验 步 骤现 象 记 录
1. 加料:
将9.0ml水加入100ml圆底烧瓶, 在冷却和不断振荡下,慢慢地加入19.0ml浓硫酸。冷至室温后,再加入10ml95%乙醇,然后在搅拌下加入13.0g研细的溴化钠,再投入2-3粒沸石。
放热,烧瓶烫手。
2. 装配装置,反应:
装配好蒸馏装置。为防止产品挥发损失,在接受器中加入5ml 40%nahso3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具小咀)的末端刚好浸没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用小火加热石棉网上的烧瓶,瓶中物质开始冒泡,控制火焰大小,使油状物质逐渐蒸馏出去,约30分钟后慢慢加大火焰,直到无油滴蒸出为止。
加热开始,瓶中出现白雾状hbr。稍后,瓶中白雾状hbr增多。瓶中原来不溶的固体逐渐溶解,因溴的生成,溶液呈橙黄色。
3. 产物粗分:
将接受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后,将下层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将锥形瓶浸于冰水浴中冷却,逐滴往瓶中加入浓硫酸,同时振荡,直到溴乙烷变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层分出(约需4ml浓硫酸)。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细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层,将溴乙烷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馏瓶中。
接受器中液体为浑浊液。分离后的溴乙烷层为澄清液。
4. 溴乙烷的精制
配蒸馏装置,加2-3粒沸石,用水浴加热,蒸馏溴乙烷。收集37-40℃的馏分。收集产品的接受器要用冰水浴冷却。无色液体,样品+瓶重=30.3g,其中,瓶重20.5g,样品重9.8g。
5.计算产率。
理论产量:0.126×109=13.7g
产 率:9.8/13.7=71.5%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4.246
根据化学实验能够将化学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融合、整合、应用,对化学实验效果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设计性实验将实验方法作为中心,继而创新化学实验模式,并做好综合性研究。设计性实验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具有较大研究价值。
1 设计性实验特点
1.1 全面性
设计性实验涉及学科内容众多,化学实验应凸显科学、综合、灵活性思维形式,使学生能够在实验中得到能力的提升,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新思维模式。如:在无机制备与有机合成知识融合中,进行表征任务分析或是利用催化剂与性能检测融合等方法。
1.2 研究性
不同实验中包含一个实验课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自主进行资料搜集;同时结合设计实验方案与操作性书写论文。在课题研究中,学生应自主、独立进行课题探究,掌握实验过程遇到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法。利用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实现了创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化学实验研究性具有重要影响。
1.3 创新性
大学实验教学中,应立足多样化、创新、环保项目内容,扩大学生知识视角与创新思维。在设计性实验内,教师应将科研成果转为设计性实验,使学生能够接受到最先进的实验知识,对后续学习具有帮作用。
2 大学化学实验中设计性实验不足
一些院校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主要为有机实验与无机实验、分析设备监测、物理化学实验等,使得学科项目被分解,缺少学科有效连接、实验教学内容缺乏特点体现,多为验证性实验。种种原因造成教学资源使用效率平平、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的落实,多数院校开始致力于教学革新中,增加设计性实验教学课时。不过在事实教学中,并未有明显教学体现,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2.1 实验管理制度问题
设计性实验对实验设备、教师水平要求较为严格;同时,相对于传统基础化学实验,设计性实验成本投入高于普通化学实验。受经济因素限制,使得设计性实验一直未得到推广与普及。一些院校为达到基础评估需求,而选择进行一些设计性实验;但在实际实验教学中,缺少化学实验教学的融合,较为形式化,缺少完整的管理机制。现阶段多数院校化学实验管理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实验教师无法充分发挥作用优势,实验教学报酬得不到有效保证,理论知识教学较多而影响实验管理,造成设计性实验难以继续开展下去。
2.2 教学内容落后
在设计性实验中,教学内容落后成为重要教学问题。通常状态下,设计性实验主要是增加综合实验内容,而缺少有机、无机等学科融合,课程教学缺少直接连接,以及有效教学形式进而达到全面培养目标。尽管多数学校已经致力于设计性实验教学内容中,但缺少有效的成果转变机制,使得学生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目的,造成学习兴趣的降低。
3 大学化学设计性实验方法
3.1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大学阶段,学生对化学知识已经有一定基础,了解有关化学理论知识与实验。对此,在这一过程中应科学应用设计性实验,为学生创造更多知识运用机会。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实验,对能力的提升、兴趣的激发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在实验任务探究阶段,能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内容进行方案设计,进而找到有效方法与结论。在其过程中,学生完全自主独立解决问题,当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结论则会油然而生一种成就、自豪感。这对化学知识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化学设计性实验中。
3.2 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
在设计性实验中,能够将被动科研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设计性实验中涉及众多化学概念原理,学生可以通过无限的空间遐想创新思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利用创新型思维与探究性思维,将所思所想体现在实验设计中。当学生完成实验阶段,创造思维得到了启发,提升实践能力进而发挥教学主体作用。学生在设计性实验过程中,需要自主进行方案设计与资料搜集,结合实验目的选择有关实验设备与方案。在其设计阶段,学生需要独立面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灵活运用思维得到实验答案。在这一形式下,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实践能力。在实验结束后,学生进行论文写作,论文写作是一个将实践转变知识概念的过程,需要学生有严谨的思维模式与总结思维,对实验中的不足与解决方法转换为文字形式。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方法总结能力将得到有效培养,对学生综合素养的的提升也具有一定推动作用。
3.3 完善学生化学知识结构
设计性实验包含众多学科内容,例如:二级学科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在其实验阶段,学生运用多个学科知识融合过渡至实验中进而解决问题。在其过程中,扩大了学生知识视角、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材料、环境概念知识融入至实验教学内能够有效弥补以往实验教学学科内容两极化问题,提升了学生综合能力。
4 结语
综合分析,设计性实验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下的产物,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有关院校引起高度重视,提倡应用设计性实验教学。笔者着重对大学化学实验设计性实验进行分析,希望各院校充分发挥理论与实践融合理念进而做好化学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吴肖,熊建文.微信企业号支持下的设计性实验教学――以“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7(01).
关键词:
大学;化学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分析
根据化学实验能够将化学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融合、整合、应用,对化学实验效果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设计性实验将实验方法作为中心,继而创新化学实验模式,并做好综合性研究。设计性实验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具有较大研究价值。
1设计性实验特点
1.1全面性
设计性实验涉及学科内容众多,化学实验应凸显科学、综合、灵活性思维形式,使学生能够在实验中得到能力的提升,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新思维模式。如:在无机制备与有机合成知识融合中,进行表征任务分析或是利用催化剂与性能检测融合等方法。
1.2研究性
不同实验中包含一个实验课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自主进行资料搜集;同时结合设计实验方案与操作性书写论文。在课题研究中,学生应自主、独立进行课题探究,掌握实验过程遇到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法。利用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实现了创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化学实验研究性具有重要影响。
1.3创新性
大学实验教学中,应立足多样化、创新、环保项目内容,扩大学生知识视角与创新思维。在设计性实验内,教师应将科研成果转为设计性实验,使学生能够接受到最先进的实验知识,对后续学习具有帮作用。
2大学化学实验中设计性实验不足
一些院校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主要为有机实验与无机实验、分析设备监测、物理化学实验等,使得学科项目被分解,缺少学科有效连接、实验教学内容缺乏特点体现,多为验证性实验。种种原因造成教学资源使用效率平平、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的落实,多数院校开始致力于教学革新中,增加设计性实验教学课时。不过在事实教学中,并未有明显教学体现,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2.1实验管理制度问题
设计性实验对实验设备、教师水平要求较为严格;同时,相对于传统基础化学实验,设计性实验成本投入高于普通化学实验。受经济因素限制,使得设计性实验一直未得到推广与普及。一些院校为达到基础评估需求,而选择进行一些设计性实验;但在实际实验教学中,缺少化学实验教学的融合,较为形式化,缺少完整的管理机制。现阶段多数院校化学实验管理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实验教师无法充分发挥作用优势,实验教学报酬得不到有效保证,理论知识教学较多而影响实验管理,造成设计性实验难以继续开展下去。
2.2教学内容落后
在设计性实验中,教学内容落后成为重要教学问题。通常状态下,设计性实验主要是增加综合实验内容,而缺少有机、无机等学科融合,课程教学缺少直接连接,以及有效教学形式进而达到全面培养目标。尽管多数学校已经致力于设计性实验教学内容中,但缺少有效的成果转变机制,使得学生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目的,造成学习兴趣的降低。
3大学化学设计性实验方法
3.1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大学阶段,学生对化学知识已经有一定基础,了解有关化学理论知识与实验。对此,在这一过程中应科学应用设计性实验,为学生创造更多知识运用机会。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实验,对能力的提升、兴趣的激发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在实验任务探究阶段,能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内容进行方案设计,进而找到有效方法与结论。在其过程中,学生完全自主独立解决问题,当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结论则会油然而生一种成就、自豪感。这对化学知识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化学设计性实验中。
3.2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
在设计性实验中,能够将被动科研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设计性实验中涉及众多化学概念原理,学生可以通过无限的空间遐想创新思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利用创新型思维与探究性思维,将所思所想体现在实验设计中。当学生完成实验阶段,创造思维得到了启发,提升实践能力进而发挥教学主体作用。学生在设计性实验过程中,需要自主进行方案设计与资料搜集,结合实验目的选择有关实验设备与方案。在其设计阶段,学生需要独立面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灵活运用思维得到实验答案。在这一形式下,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实践能力。在实验结束后,学生进行论文写作,论文写作是一个将实践转变知识概念的过程,需要学生有严谨的思维模式与总结思维,对实验中的不足与解决方法转换为文字形式。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方法总结能力将得到有效培养,对学生综合素养的的提升也具有一定推动作用。
3.3完善学生化学知识结构
设计性实验包含众多学科内容,例如:二级学科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在其实验阶段,学生运用多个学科知识融合过渡至实验中进而解决问题。在其过程中,扩大了学生知识视角、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材料、环境概念知识融入至实验教学内能够有效弥补以往实验教学学科内容两极化问题,提升了学生综合能力。
4结语
综合分析,设计性实验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下的产物,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有关院校引起高度重视,提倡应用设计性实验教学。笔者着重对大学化学实验设计性实验进行分析,希望各院校充分发挥理论与实践融合理念进而做好化学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吴肖,熊建文.微信企业号支持下的设计性实验教学——以“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7(01).
[2]郭俊青,李佳,吕国伟,王海霞.甲基橙插层水滑石的制备及表征——一个大学化学开放性实验设计[J].大学化学,2017(01).
中图分类号:TQ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23(C)-0181-01
十九、二十世纪的英国哲学家怀德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写道:“在中学阶段,学生应该伏案学习;在大学里,他该站起来,四面望。”大学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智慧,大学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新生走进大学校门,接受化学教育的第一门专业实验课,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第一堂化学实验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是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科学,与衣、食、住、行、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都有密切关系[1]。如此贴近生活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在感。首先讲授与生活相关的化学实验内容让学生充分感受化学的魅力,让学生对学习这门课感兴趣。例如我们做饭时味精不易早放,是因为高温时味精容易分解生成有毒的谷氨酸钠;炸油条时油条会膨胀是与化学反应有关,做油条的面里放了少量的酵母,还有苏打、明矾,和面时苏打和面团里的水分发生反应,这样油条及会膨胀而浮出水面,化学反应为:
Na2CO3+H2O=NaOH+NaHCO3
Al2(SO4)3+6 NaOH=2Al(OH)3+3Na2SO4
2 NaHCO3 =Na2CO3+CO2+H2O
二、教给学生实验学习方法。教师要避免干瘪单纯说教,要有理有据教给学生实验学习方法[2]。具体包括认真预习、重视实验操作、写好实验报告和作业三个环节。结合第一次实验教学项目――仪器的认领、基本操作和安全知识这一课为例,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实验内容,可通过上课提问交流的方式来检查预习的效果;课堂上领取大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熟悉仪器名称、规格、了解使用注意事项,学习并练习常用仪器的洗涤和干燥方法,了解实验室安全知识;课后总结认真书写报告,重点落在实验结果讨论和对实验内容、方法提出改进意见,可在下一次实验课上进行集体讨论以促进学生学习。
三、现场演示教学。利用多媒体仿真技术,对实验仪器设备的操作进行演示,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教学信息量,多媒体色彩逼真的画面,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直观、形象、生动地进行实验观察,使学生对仪器认领实验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第一次实验内容,这种形式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让每一位学生代替老师教学。在第一次的实验教学中,让每位学生来讲解认领一种实验仪器,其他学生和老师一起当听众,并可适时提问,如果学生实在讲解不了的问题,由老师给予补充讲解,这样一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被动地位就会被改变,这不仅对锻炼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当有好处,而且也能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在课堂上,由于是第一次参与互动,学生们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他们每人取一样自己认识的仪器,把仪器的名称、规格、使用注意事项讲给大家听,比如有位同学在介绍滴管的使用时讲解非常到位,尖嘴距离试管口约1cm外滴加,不伸入试管内;不倒拿;不乱放;专管专用,不交叉使用;1毫升滴液是多少滴。
五、讨论互动式实验教学。教师和学生讨论互动[2],教学重点放在实验事项及操作提示。第一次认领仪器,一是认领到手;二是认识领会。大多数学生在中学时,未曾进过实验室,或者进过实验室,但没能亲自动手去作实验,取用、洗涤、整理仪器时,经常发生打碎玻璃仪器的现象,和学生讨论要注意到的问题:①取仪器时,放在实验台中心或实验柜台架里,切忌放在桌边。②洗涤仪器时,毛刷不能用力过猛,以防捅破试管底;玻璃仪器不得触碰水嘴、洗涤池等尖硬器物。③实验结果要求,试管和其他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志是,不挂水珠,表面有一薄层均匀水膜。
六、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化学实验素养则是化学实验活动中个人修养所达到的专业程度及其表现,它是学生个体在化学实验中的思想、态度、精神,知识、技能、方法和能力,品质、习惯和作风等诸方面专业实际水平的综合体现。第一次实验中,教师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诚实,不仅是做人应具有的品质,更是保障实验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通过填写“仪器短缺破损补领单”,教师可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实验态度,也是上好第一堂课的主要目的、主内容。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第一堂课,既向学生讲明本门课程的目的、内容、要求,又注重教学效果。一位学生在实验总结中这样写到:“化学实验让我明白化学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由物质的消失和新物质的生成让我看到了化学的神奇,这让我对化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力求创设宽松、和谐、愉快、自由的实验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第一课中得到不同的感觉和发现。从而使学生化消极被动地学为积极主动地学,由不爱学到爱学,最后达到渴望学。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探索,自己受益非浅,教学效率又得到显著提高。
作者单位:淮南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系
作者简介:潘向萍(1974― ),女,安徽淮南人,工学硕士,教师,主要研究兴趣:功能高分子材料。
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对高校实验教学也越来越关注,但还有不少高校的改革还停留在纸上,并没有真正的落实下去。这导致实验教学不受重视甚至被忽略。当前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不重视实验教学势必会造成学生失去动手能力,只会“夸夸其谈”,无法在社会上立足,进一步对高校化学实验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1实验教学的理念
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学生处在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一切改革都是依靠培养学生的兴趣为方法来达到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目的,都是为了真正培养出适合当代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2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在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只有找准方向,才能达到培养适合新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目的。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将实验教学改革落实到实践中去受资金、教学水平、设备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很多教学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造成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高校应在国家的援助下,一方面尽量多的投入资金更新实验器材,另一方面根据自己地区学生的特点,编写新的实验教材,真正把实验的设计和应用融为一体。
2.2创建自主学习平台
借助科技的帮助创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可以缩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对不解的问题进行探讨。内容丰富的教学平台可以在课下为实验教学提供坚实的后盾。
2.3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
在实验课上,要想令学生认真的完成实验并对其有深层次的了解,奖惩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对学生在课前的预习程度,实验的操作规范程度,实验的结果等多方面进行打分,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每次实验,这样做不仅可以规范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待事情认真严谨的态度。
2.4开放更多的实验室
要想真正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要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尽量让学生养成事事靠自己的习惯,这就要求高校开放更多的实验室,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在实验室探究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要保证实验室的规范性,学生实验时尽量保证教师在场,避免发生安全问题。
2.5组织更多的实验竞赛
经常举办实验竞赛,有助于加强高校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并且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竞争精神,让学生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实验学习中去,经常参加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和动手能力。
2.6建立素质过硬的教学队伍
高素质的教学队伍是一切实验教学的基础。教师水平的高低和教学的成果有着密切的联系。高校应采取完善的管理措施,督促教师不断地学习先进知识去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并对表现优秀的教师予以嘉奖,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7在实验教育中加强安全教育
安全是实验的第一要素,保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人身安全是每所高校在实验改革中首先要考虑的,目前我国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措施还不够完善,防护器材配备不足,部分高校并不重视安全问题,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高校应加强安全教育,保证每个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是每所高校应尽的义务。
2.8坚持创新
我国目前的教学实验大多为从前的经典实验,讲解繁琐,步骤严苛,很难引发学生的兴趣,已经不再适合运用于当代人才的培养。我国应对实验教学中进行创新,对旧的教学实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挑选出学生感兴趣并对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有帮助的实验内容,从而促进我国实验教学更好更快地发展。
2.9建立教学示范中心
教学示范中心的建立对周边高校实验的改革有着很好的带头模范作用,在建立教学示范中心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教学思想的创新,加强和周边高校的交流,形成地区特色,让教学示范中心帮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
3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例
近年来很多大学对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1改革思路
东北大学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坚持把实验和理论结合起来,运用高素质的人才进行实验教学,如张宝砚教授、方肇伦院士等,增添了一系列符合时代特色的新课程,并采用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验中坚持严格管理,培养出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而兰州大学更是自制了化工设备运用到教学当中,在节约资金的同时又维持了实践教学的开展。在实验制度方面,兰州大学建立了一系列完善的管理制度,如《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员职责》等,很好地保证了实验高效稳定安全地进行。
3.2改革成果
在近年的教学改革中,我国高校的学子和教师们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如兰州大学的朱建荣在美国Innocentive公司举办的化学竞赛中荣获二等奖,东北大学的徐淑坤教授荣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等。
4结论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才的评定标准已经不再依据掌握知识的多少,而是更多的看重人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对现有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出适合时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只要我们坚持对实验教学进行深化改革,就一定能令我国的教育事业稳定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婵娟,邓祥宜,凌洁玉,等.独立学院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5,(26):384~38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章编号:1002-0845(2007)02-0050-02
一场实验考试下来,总能听到不少老师抱怨:这些学生的动手能力太差,问这也不会,问那也答不上来,他们基本没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造成上述不能令人满意的结果的原因很多,除了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材的选取不合理,学生的家庭背景、心理状态和临场发挥的差异等等因素外,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作怪。因此,必须对传统的化学实验课教学进行改革。
一、摒弃“依纲靠本”的观念,编制符合校情的实验教材
长期以来,在学校教学中有一种很流行的观念,叫“依纲靠本”。意思是说,教师教书要依据大纲,不能离开课本。课本等于全部教学任务,教师教课、学校考试都不能超出课本范围。这样就使教学内容和育人目标被锁定在一个狭小的圈子之内,教师和学生成了教材的奴隶。不难看出,这种对教材的使用方法是应试教育课程观的产物,直接妨碍着教师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教材内容的老化、脱离实际等问题也日渐突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立足现实,结合校情,自编了一本“实验化学”教材。该书是我们教研室多年工作的智慧结晶,体现了时代精神。时代在变,实验内容也应作相应调整。如今年在新开设的实验项目中就增设了“纳米ZnO的制备及表征”等内容,这些实验反映了当今世界的最新成果,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现代高科技并不是那么神秘的,它们就在自己身边。
二、打破学科间“条块”分割格局,引进学科交叉的实验内容
各个学科有各个学科的特点,也就有各自的实验教材。这些实验内容专业性强,有其自身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但对学科间的联系缺乏衔接,这是传统的实验教材的通病。而涵盖学科交叉的综合实验,可以更好地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在选择实验内容时,我们一方面注重基础实验的开设,另一方面还增设了复合型实验内容。如在“物理化学”实验中,我们增添了“酪氨酸酶的提取及性能分析”等实验内容,该内容将“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好几个学科交织在一起,能够使学生思维得到综合训练。
三、改革传统实验课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传统的实验课是“教师讲授―学生实验―报告书写”三段式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对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多年的执教经验告诉我们,该法易滋生学生的惰性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笔者就实验教学的方法作过多次尝试,认为学生课前预习、教师精讲、示例、设问、提示、研讨和评价等七个环节综合实施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前预习是前提,没有充分的课前预习,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解,实验的目标性就不强。教师的精讲也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重点内容重点讲,实验仪器操作要进行示范。授课时,应多增加设问内容,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当学生答不出时,不要直接给予答案,而要采用点拨的方式加以暗示,启发学生思维。
学生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遇到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时,要用委婉的语气加以引导,而不应过分指责。如使用托盘天平时,有些学生非左物右码,而是右物左码。笔者看后不觉有些好笑,只是小声地说:“同学,一次性将被测物放在左面,用右手取放砝码不是很顺手吗!”学生听后,似乎悟出了一些道理,笑着说:“老师,我明白了,这样规定原来是为了操作方便呀!”此外,实验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而这个时候,正是考验每一位学生的最好时刻。学生必须面对现实,冷静地、细心地、有条理地、具体地分析每一个数据和结果,观察和回顾每一个具体实验过程和步骤。在此基础上,提出详细的整改意见,不断修正实验方案,以便实验能够顺利进行。每一个步骤和每一个改进,都必须十分谨慎和小心,不能有半点差错,否则将会前功尽弃或者误入歧途。
实验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由传统的课堂“主宰者”变为学生学习迷途中的“向导”;而学生则由传统的“被动接受的机器”转变为在和谐、宽松环境中的实践者和探索者。只有这样,学生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归纳能力才会得到提高。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要做到“四个不轻易”。即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结论,不轻易中断学生的争论,不轻易给学生“正确答案”。让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中与教师打交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想象力。
实验完成后,学生要完成实验报告。一些老师要求报告内容的结尾要完成课后的思考题,而笔者则认为分析实验的成败与得失更重要。因为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校开设的大学化学实验我都指导过。对有机化学实验,要分析影响产率高低的原因;对分析化学实验,得考虑引起各组平行实验数据差异的原因,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抑或是方法不当所引起的;对物理化学实验,应从温度、操作熟练程度、样品的浓度等各方面考察实验结果与实际发生偏离的原因……。
学生作业上交后,应认真及时地全批全改。强调及时,尤为重要,因为只有这样实验信息才能得到及时反馈。事实证明,及时的反馈比迟到的反馈效果要好得多。作业批改完后,对完成好的同学,该鼓励的就鼓励,不足的地方找学生当面谈清楚。这里的“当面”也十分重要。我曾见过不少学生拿到下发的作业本后,不是随手一扔,就是放在书包里,仔细看阅者并不多。
四、改变传统实验考核依附于理论课考核的做法,积极探索和完善实验操作考核制度
传统的大学化学实验课考核依附于理论课考核,理论课成绩愈高,其总体成绩就愈高,据此根本无法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做出评判。我们教研室多方积累,已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化的操作考试体系,即教师先准备好十来个操作试题,试题内容有学生做过的,也有未开设过的实验,学生抽签确定考题,然后由一个老师监考一个学生。考试期间学生可以看阅教材和参考书,教师则按预先设定的各操作的评分标准,根据考生的操作及数据处理,现场评分。这一举措对规范学生的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通过编写教材,选取恰当的实验内容,全面落实七步教学法,完善考核体系后,一个学期下来,笔者所带过的班级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改观:他们思维敏捷,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大多在良好以上,有两位同学还被选派去参加了湖北省大学化学实验操作竞赛。
参考文献:
[1]周济.服务于新型工业化发展,贡献于中国现代化事业[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4).
[2]张智钧.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分析与改革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5(6):81-82.
一、化学实验课之前学生应该做的事情
根据翻转课堂教学方案的理论要求,学生在化学实验课上课之前要做到的事情是预习本次实验课的实验内容,认识试验器械,搞懂实验原理还有设施实验步骤。学生仅靠实验教材上的内容是远远不能完成的,学生们要在网上查找实验相关的知识,通过自学掌握实验的知识要领,能够回答化学实验的课后习题,还要能够独立完成本次实验。例如,大学化学试验中的蒸馏和沸点的测定,学生要根据教材上的内容填写实验报告。具体的内容有:清楚地知道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熟悉蒸馏法分离物品的实验方法。还要认识并会使用实验所用到的实验器械,要能够会用各仪器组装蒸馏装置,知道装置上每部分的使用用途及注意事项,最后自主回答实验问题。翻转课堂模式教学的运用对学生而言,增大了学生学习的挑战,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不再是靠教师一点点传输,现在要靠自己去查找资料获得知识,这样得来的知识更不易忘记,记忆更深刻。另外,同学之间在课前预习如果遇到什么问题会聚在一起讨论,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也培养了集体团队意识。
二、教师在翻转教育中应该做的事情
教师要对翻转教育有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和意识到翻转教育在化学实验课上的重要性。教师在化学实验课前一段时间要整理本次实验的实验物品,把实验过程路程一段小的视频。教师要根据多年的经验分析学生易出错的地方,在视频中要强调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减少学生在实验发生失误。将小视频发送给学生,要求他们在实验课前反复观看学会实验怎么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减少了教师在课上将实验过程的时间,大大丰富了学生做实验的时间。否则,在时间本来就不多的实验课上还要花费很多时间去讲实验步骤和做法,留给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实验就更少了,实验课也失去了要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实验探索实验原理的意义。在实验课上教师应该对学生错误的实验方法进行改正,讲解学生不会做的题目和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起到统筹安排教学计划的作用,但是将教学任务发放给学生之后,就要靠学生自己的能力去完成,教师只会为你解答一些难题,主要的工作都要靠学生独立去完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对教师来说,对教师的能力有了较大考验,促进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高。也要将翻转模式教育的应用方法推广到其他学科,要将翻转模式教育的基本方法策略进一步拓展延伸。不仅推动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最主要提高了学习成绩。
三、应用翻转模式教育的好处
化学实验中要求同学们所知道的知识就要由学生在在课前预习阶段完成,比较容易使平常接受能力较差的同学通过自己加倍的努力去学会知识。促进学习程度好的同学在自己预习阶段得到更深的感触。同学们之间互帮互助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巧。例如,在重结晶及过滤实验时,可以对所用到的仪器抽滤瓶和布氏漏斗等进行详细的了解。有些同学会对各式各样的化学药品产生兴趣,有些同学会对试验器械产生兴趣。各个人都有不同之处,都有各自擅长的地方。在几个同学的互相努力下,才会把实验做成功,学到化学实验知识。学生自主认真思考实验题目,学会自主学习才算是真正掌握了翻转课堂教育的使用方法。教师与同学进入一个全新的角色,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对化学实验的参与度与关注力,向翻转模式教育取得成功迈出了一大步。教师要把握好翻转模式教育的力度,励志于做到不让学生对翻转教育生厌,也能让学生成绩有大的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翻转教育模式会越来越完善,本文旨在服务教师工作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水平。
四、结束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于教学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方案,添加了新的教学方案,改变了以前一成不变的上课的模式,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知识的途径由学生自己找到,课前的预习知识由学生自己预习,教师只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辅导作用。总而言之,翻转模式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原有的教学方案得到了创新,若今后有较好的方案也要补充进翻转教育模块中。
参考文献:
[1]钱保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等院校实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设计仁[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6):114-115.
[2]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01):58-64.
在本科化学实验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其主要的目的则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与水平,并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大学的化学实验,能够使本科生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与性质,并对应用型化学知识有充分的理解与掌握,对化学反应现象能够产生自己的思考,并学会在思考中实现创新。因此,大学化学讲师与教授等要采取合适的实验课堂教学策略,促进本科生操作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成为化学学科的专业型人才。
一、进行综合性的化学实验,培养操作与创新能力
本科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来进行,而在化学实验的课堂中进行综合性的化学实验不仅能够打破专业与专业之间的实验限制与界限,还能够使化学实验蓬勃发展并拓宽其实验领域。无机、有机以及高分子等的合成将作为综合性化学实验的重点,并将分析与合成等进行综合,使基础性质的综合性化学实验得以完成。本科生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要注重化学实验操作的基础性,即基础的实验操作技能的提高与锻炼。这就要求本科生能够正确地进行相关化学仪器的使用。
综合性的化学实验则需要学生综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与操作方式,综合的运用自身所学的有关知识,进行综合性的化学实验并且解决综合性的问题。化学专业的高校学生必须在化学实验中熟练并且掌握有关实验的操作技能,在综合性的基础化学有关实验中提高自身的实验操作技能,例如最基本的洗涤、烘干、蒸馏、萃取、蒸发等等。综合性较强的化学实验能够使学生在实验的具体过程中有相关的思考,在对实验进行观察的同时进行思维的训练与创新,切实地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与创新能力。
二、有机地结合基础与探索性实验,实现操作与创作能力的培养
任何化学实验都离不开仪器的操作与化学试剂的使用,因而化学实验的进行与具体的操作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程度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在本科生掌握了最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进行基础性与探索性结合的化学实验,二者的有机结合将大大地提升化学实验操作的难度与创新思维出现的可能性。探索性的化学实验需要实现基础化学操作与最新化学动向的结合,其课题需要能够反映出当代的科技能力与水准,使学生在进行高难度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锻炼与提高的同时能够对化学实验的现状有更多的思考。在进行有关化学实验时能够密切地掌握实验的最新目标与动向。
探索性的实验需要学生进行实验目的与方向的设计以及确定,其自主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与实验具体过程和内容的确定,具体的实验操作方案需要导师给予一定的指导意见。学生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导师要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纠正,使其操作能力能够有实质性的进步与提高。同时,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进行创新实验的设计,并通过具体的化学实验进行创新思维的验证,使其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创新能力。教师要给予足够的指导与正确的引导,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其创新能力进步时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一来,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基础性与探究性并存的化学实验得到很好的培养与提高。
三、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化学实验探索,提高操作与创新能力
大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必须通过实际的化学实验得到培养与提高,而具体的实验操作与进行则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鼓励。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的实验探索与独自解决有关的化学实验问题。所谓探索是创新的动力,学生必须通过自主的实验探索与具体的实验问题解决才能够从根本上领悟化学实验的本质与特点,进而更好地进行问题的思考与实验的具体操作。
在创造性的化学实验中,教师要给出学生具体的实验题目与实验的要求,促使学生自主进行资料文献的查阅进而确定具体的化学实验方式与方向。化学实验结果的测定与分析等过程都需要学生自主与独立进行,学生在独立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对于相关实验仪器将有更好地掌握与操作技能的提高,同时其创新思维与能力也将得到很大的提高和发展。大学的化学实验要求与难度较高,学生必须通过自主的研究与实验的探索才能够提高自身的化学操作能力以及有关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培养。学生自主的化学实验探索不仅能够提升操作能力,更能够培养其科研能力与对科学的严谨态度与学科必备的创新能力。
结语
高校的化学实验课堂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能力提高与培养上,使其能够真正地成为化学人才。本科生操作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基本化学知识与理论内容的掌握量,还能够使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高校的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根据大学化学的教学内容与特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我国的化学领域培养与输送高专业性的化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建华,崔名芳.大学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与实验课程建设[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3):156-157.
1.1比色皿的正确使用
比色皿用于放置待测样品,平时不用的时候被放在比色皿盒里。在使用比色皿之前,一定要让同学们看清楚比色皿的结构。如比色皿的四个侧面,有两个磨砂面和两个透光面。只能用手接触磨砂面,切记不可用手拿透光面,否则手上的油油渍等会对透光面造成污染,影响溶液对光的吸收,造成测量数据的误差。此外,将溶液倒在比色皿里面,溶液不要超过容器的四分之三,否则很容易溢到样品室内,造成样品室的金属腐蚀。另外,将比色皿放置到样品室里面之前,比色皿的外表面不能沾有溶液或者水分,若有,则用滤纸轻轻地吸干,然后才能放置进去。将比色皿放置到样品室内,一定要注意将透光面对准光路,否则得到的吸光度值是错误的。比色皿使用完毕,一定要将其清洗干净,否则长时间使用的话,有色溶液会吸附在内壁,造成色差,这也会给实验数据带来一定的误差。此外,比色皿属于易耗品,在操作过程中,很容易被磕坏。在补充新的比色皿时,虽然不同的比色皿外表看起来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但是溶液的厚度和色差或多或少都有一点差别,导致不同批次买的比色皿测出来的数据也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在更换比色皿时,最好同一个比色皿盒装的是同一批次买的比色皿。
1.2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
对于V-1200分光光度计的使用,要求从开机到结束,每次使用仪器的时间不超过两小时。即使需要连续使用,中间也必须关机半个小时。测试完样品后,应仔细检查样品室内是否积存有溢出的溶液,经常擦拭样品室以防止废液对部件和光学元件的腐蚀。实验结束后,必须切断电源,盖好防尘罩,在样品室内放置干燥剂。仪器工作几个月或搬动后,要检查波长的精确性。长期不用仪器时,要注意环境、湿度,并保持仪器干燥。另外,仪器应进行定期校验,以确保仪器使用的准确性,并且一机一档,做好仪器的存档工作。
2分光光度计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2.1仪器数字显示不稳定
学生在测量样品吸光度时,有时会发现测量数字不稳定。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仪器预热时间不够、光电管暗盒内干燥剂失效、环境条件较差、220V交流电压不稳及仪器接地不良等原因造成的。其改善方法是,仪器开机预热20min以上,换干燥剂,改善工作环境,经常检查220V交流电源无突变现象,改善接地状态。另外,灯电源稳压、稳流性能不良,光斑打在光电管阴极面位置不佳,光电管损坏,微电流放大器电路板及数字表故障等都可造成仪器数字显示不稳定,检查并排除即可。另外,如果测试数据显示3.000,则可能的原因是拉杆没有拉到位,导致待测溶液没有对准光路系统。但是如果拉杆已经拉到位,反复检测还是显示为3.000,则是系统死机,只需要重新开机启动即可。
2.2钨灯坏
钨灯作为分光光度计的易耗品,在使用几年以后,会陆陆续续地坏掉。若仪器有一段时间没有使用,再使用时,则需要检查钨灯是否损坏。由于机箱盖打开比较麻烦,根据以往经验,可以根据机器提供的一些数据和症状进行初步判断。如果开机正常,仪器自检也没有问题。但是在测样品吸光度时,发现数值始终为零。根据经验判断,很有可能是钨灯坏了。如果不确定的话,在打开仪器外壳之前,可以先在仪器后面仔细查看是否有灯光,如果没有,就可以进一步证实钨灯坏了。然后,按照说明书的指示,打开仪器外壳,拔下旧钨灯,换上新钨灯。在更换钨灯时,一定要注意先关闭电源。由于钨灯发出灯光非常强烈刺眼,所以,在打开电源之前,一定要用书籍或者其它物品挡住钨灯。挡住以后,打开电源,若钨灯亮,则说明是原先的钨灯坏了。更换新钨灯后,检测钨灯发出的光是否通过聚光镜反射到狭缝,若没有,则需要调整聚光镜的角度,直到聚光进入狭缝为止。机器重新安装完毕后,开启电源,等待机器自检完毕后,将比色皿内装好样品,放入样品室进行检测。若测得的吸光度显示正常,则表明钨灯已正常使用。
2.3光学系统出错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测试溶液的吸光度需要一束单色光通过待测溶液。为了产生一束单色光,需要从光源到聚光镜,以及单色器一整套光学系统(如图2所示)的共同作用。任何一个地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最后的测试结果。由于实验室的空间有限,平时不使用仪器的时候,仪器被小心地存放在带有塑料泡沫的纸箱里面。本学期在准备分光光度计这个实验时,发现其中有两台仪器出现了异常。具体的症状如下:开机后,系统进行自检,但是自检的时候系统报错,显示波长无法校正。若按任意键进入操作界面时,发现人工进行波长校正也出现同样的报错信息。如果按“gotoλ”键试图改变波长,发现增加或者减少波长,最后显示的波长都是零。通过电话和厂家的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初步估计是光学系统出现问题。打开机箱盖,发现聚光没有对准狭缝,通过调整聚光镜的角度,最终使聚光对准狭缝。但是装好机器以后,还是出现同样的错误信息。为什么仪器还不能正常使用?将一张白纸放在样品室,对准光路,发现运行良好的机器会在纸上显示一个绿色的光斑,表示光路可以正常地通过样品室。但是出现错误的机器却没有在纸上显示光斑,即单色光没有进入样品室。通过比较,得出这样的推断,即聚光进入了狭缝,但是没有产生单色光进入样品室。关闭电源,再次打开仪器外壳,并进一步打开单色器的子外壳,发现了真正的“秘密”。原来是产生单色光的光学系统被污染,镜片上出现很多霉点和灰尘。可以初步推断,尽管平时在仪器操作上非常小心,但是由于仪器一直放置在北面的房间,湿度相对较大,平时看不到的仪器内部已经被严重污染。为此,将光路里面的灰尘以及镜片上的污染小心清理干净,重新启动机器,发现通过了波长校正,测出来的数据准确性很好。通过这次故障的排除,对仪器的整个光学系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即如果出现波长无法校正的错误,可能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情况是钨灯发射出来的光通过聚光镜反射后,没有对准狭缝,也就是没有聚光进去。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由于在搬运机器过程中,聚光镜片的螺丝松动,发生位置偏移导致。另一种情况,也就是本文上面所描述的情况,即聚光虽然进入狭缝,但是由于产生单色光的镜片被污染,所以没有产生单色光。为了避免以上两种情况发生,以后再搬运机器的时候,尽可能地小心轻放,防止内部零件松动,并定期的检查整个光学系统,排除任何可能的光学污染。另外,在研究光学系统过程中,还请教了专业的物理老师,对单色光的产生及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国家教育部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化学教学中,实验课教学时数与理论课教学时数之比为1.2:1,而且要求加强综合性与探究性实验的比例,减少验证性实验。目前,我国各重点大学均对实验教学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而普通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欠发达地区的普通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更令人担忧。
1普通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弊病
1.1 教学模式固化
中国大学本科化学教学开始于1903年,当时,大学本科化学教学基本上是照搬苏联的模式,以二级学科的理论体系安排实验教学:设立了“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实验”四大学科。经过百年的曲折发展,多数普通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模式。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导致的弊病已充分暴露出来:实验从属于理论;“四大学科”各自强调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导致一些教学内容多次重复、实验室建设模式是“小而全”、有限的资金低水平的重复投资,新成果、新实验手段难以进入实验教学中;同时,实验教学人员分散在各个实验室,各自为政,知识面狭隘。
1.2教学理念陈旧,内容滞后,方法单一
一直以来,实验课被视为理论教学的补充、验证和延伸。带着这种观点,安排的实验内容只能是验证性实验居多,能够反映学科发展动向的、应用新技术、新手段的实验寥寥无几。教学方式仍然是“照方抓药”式:实验员准备好一切仪器、药品,陈列与实验台、架上――学生照着操作步骤操作――记录实验现象、数据――填写实验报告。评判学生实验成绩的主要标准是学生按照实验教材或教师指定的方法重复相关实验并取得预定结果的能力。这显然难以达到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方法,培养适应时展需要的创新性人才。
1.3软硬件建设停止不前
由于资金不足,普通大学化学实验室设备严重老化,普通教师外出学习机会很少,学科间交流甚少,长期在狭窄的范围内做着几乎重复的工作,这样的教学环境使得实验教学改进、创新举步维艰,只能维持传统的低水平状态。
2普通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掀起,大学化学实验的改革正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逐步展开。其基本思路是:正确定位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大学化学实验是一门独立于理论课的基础课与主干课程,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浙江大学等重点大学对实验教学改革做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工作。普通大学可以借鉴它们的一些成功经验,来加快本院校的改革步伐。但是,由于普通大学尤其欠发达地区与重点大学软硬件基础相差甚远,经费严重不足,教育对象的层次和办学定位不同,所以,需探索出一套切合自身实际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2.1 成立实验中心,统一规划管理
学校下设实验中心,由“中心”统一规划管理人员、场地、设备、仪器、经费,分设基础化学实验室、仪器分析实验室、综合化学实验室、开放化学实验室、特色专业实验室。避免低水平重复作业,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提高资源利用率。
2.1.1建设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队伍
教育改革,教师先行。“中心”要有计划地安排实验教师、技术人员的进修、业务培训学习,比如:选派人员到先进学校进修;邀请本行业名师作讲座;本“中心”教师间研讨等。尤其是要重视加强其对现代教育理念、技术的学习与培训、对化学实验新方法和新技术的了解与掌握、对新仪器设备的熟练操作与维护。组织、支持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鼓励和支持教师将学科发展前沿、最新科研成果、最新技术融入实验教学内容中,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科研的有机融合。
2.1.2科学管理,合理配置
化学实验教学必须有配套的设施作保障。在新的管理模式下,“中心”可以整合全校实验资源,统一管理,避免仪器药品的低水平重复购置,腾出资金添置大型的先进仪器,加强实验室内部设施、仪器设备更新换代,为提高办学质量作保证。
2.1.3开放实验室,提高资源利用率
开放实验室,以实现因材施教、强化基础、发展兴趣。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是培养化学类专业创新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同时也是培养近化学类专业学生实验技能、提高研究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化学实验中心不仅要服务于化学专业学生,而且要服务于全校师生,甚至当地相关企事业单位,这无疑避免了设备的闲置、浪费。
2.2改变统一的实验教学模式,建立分层次教学模式
将按二级学科设置的实验课程重新整合,将实验全部与理论课剥离,独立设课,冲破传统的按理论课程设置的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及物理化学等实验课程之间的界限,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发展规律,按照实验技能及技术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类,将实验教学分为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探究性实验三个层次。
2.2.1化学基础实验主要面向一、二 年级学生。主要在高中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学生化学实验的基本研究方法、化学实验基本仪器的规范操作,以及化学实验中所涉及的通用测量与控制技术和基本理化参数测试技术。这一层次的教学重在基本操作技能和操作规范化的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优良素质,以验证操作性实验为主。
2.2.2在基础实验的开设后,面向三年级学生开设综合性实验,该层次以无机、有机合成为主线,应用一、二年级所学基本操作技能,对产物的性质、结构、成分进行表征和参数测定。实验内容的确定本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当增加一部分前瞻性、应用型实验。使学生能综合运用一、二年级所学实验手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2.3对高年级学生开设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应尽可能选择与本专业发展方向一致的、紧跟当代水平的、具有当地特色的项目,能覆盖多个二级学科。该层次的实验,学生需查阅文献、制定实验方案、准备仪器、配制试剂、进行实验、处理数据、分析结果、撰写研究报告。教师只在实验开始前审查设计方案,确保安全,关键时给予启发性指导。该层次的实验视实验复杂程度,可以安排几位同学合作完成,这对培养学生独立的科研探索精神、团结协作精神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2.3建立科学合理的化学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所以,教学评价向来是教学管理不可或缺的环节,化学实验教学也不例外。但实验教学有其不同于理论教学的特殊性,不能照搬理论教学评价方法,必须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建立独立的量化评价体系。
总之,对于完成培养适应时展需要的创新性人才的教育任务而言,普通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存在着很大差距,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无论教育理念、师资力量、教学设施都亟待改革,这需要各级领导、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一线工作人员的努力,协同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