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57:4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幼儿诗歌,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孩子、要多样化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内部驱动力,在学习者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部分。因此,在诗歌内容的选择上,首先,应该是幼儿感兴趣,比如大班诗歌《小熊过桥》,诗歌的主角“小熊”是幼儿熟悉和喜欢的,内容又是诙谐的,能充分吸引幼儿,这样的诗歌就非常受孩子的欢迎,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高。
其次,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儿童的视野越来越广,给幼儿提供的诗歌就不应只限于幼儿园语言教材上的内容,而应选择一些具有时代特点,接近幼儿生活,题材广泛的;以及反映现代科技发展水平,启发幼儿思维和想象,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等内容。 可见,在诗歌内容选择上以多样化为原则。
二、目标的制定要具体
要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教师首先要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懂得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制定具体、明确并可操作的诗歌教学目标。不能只注重道德教育目标,而应通过诗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不能片面地注重通过诗歌教学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诗歌教学培养幼儿的理解、想象和创新的力。比如诗歌《摇篮》的教学目标,既有理解诗歌内容的要求,又有培养迁移能力、创造力和主动学习能力方面的要求,目标的确定具体而明确。
三、教学的过程要灵活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启发式的方法,把幼儿从机械的朗读背诵活动中解放出来,充分利用诗歌的特点,启发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创造,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1、导入部分
(1)“导”要精彩。 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设者。教师“导”入的语言、方法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及其探索知识的欲望。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计尽可能快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其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投人到教学活动中。例如诗歌《梦》,教师在导入部分可以引导幼儿对自己的梦进行简单的讨论,加深对梦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出诗歌,既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又为学习诗歌内容作了很好的铺垫。
(2)“导”要适度。 任何事情都有个“度”的问题,导入也要讲究个“度”。幼儿注意的持久性较差,如果导入部分过分冗长或者花哨,反而会分散幼儿的注意。
2、学习和理解部分。
(1)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幼儿积极动脑思考。 教师创设一种让每个幼儿都面临的非常真实的问题情境,使幼儿对其中的问题表现处好奇,注意力和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教师激起的疑问,能激发幼儿猜测答案和结论,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幼儿在渴求答案的心理状态下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从而有效地把幼儿耳、目、脑、口充分运用起来,进行积极思考。
①会听;诗歌教学不仅要让幼儿会讲,还要让幼儿学会听,听老师讲,听他人讲。如在学习诗歌《摇篮》时,教师可以提问“听一听诗歌里说了什么?”“你听到的和别人听到的一样吗?”这样可以集中幼儿注意力,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②会看 ;有些诗歌内容,幼儿通过自己看图片可以理解的,教师可以少讲,甚至不讲,只要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幼儿带着自己观察、思考,作出判断。比如诗歌《小熊过桥》,教师在导入活动之后,不直接让幼儿欣赏诗歌,而是出示图片让幼儿先观察,找出诗歌的地点、人物,并想象可能发生的事情,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从而较快的学会诗歌。
诗歌是传统文化的最重要载体,尤其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石,涵盖我国社会、民俗、价值观、世界观等,成为文化巨擘中的耀眼明珠。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国的幼儿教育起源于“诗歌启蒙”,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中,幼儿教育往往是以“诗歌”的教育为主线,著名的教育学家孔子亦云“不学诗,无以言”,虽然这是特指《诗经》这一中国古诗歌的经典,但是对学生开展诗歌教学的作用和意义是教育界的公知。
幼儿诗歌是幼儿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儿歌、儿童诗、浅显的古诗、散文诗等,从幼儿诗歌的特点和幼儿教育的匹配关系上来看堪称绝配。一是幼儿诗歌的构成形式与幼儿的认知特点一致。一般而言,诗歌的语言呈现出高度凝练的特点,多采用短句、甚至是单词成句的模式来组成结构上的形式美,而幼儿对语言的掌握也基本遵循“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的认识规律,且正处于词汇急速扩容的黄金时期,幼儿诗歌念起来琅琅上口,好学好记,因此深受幼儿喜爱。二是幼儿诗歌的艺术形式与幼儿的思维锻炼一致。诗歌具有更多的想象空间,而幼儿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最重要阶段,科学恰当地运用诗歌的特点去拓展幼儿的想象力显得极具教学价值。三是幼儿诗歌的韵律特点与幼儿语感的锻炼一致。诗歌是韵律的载体和媒介,无论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平仄押韵,还是现代儿歌童谣、儿童诗的韵律特点,对于处于语音形成期和语感养成期的幼儿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有益素材,都能给幼儿以强烈的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启迪。
二、幼师生应具备幼儿诗歌教学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一)扎实的文学功底
幼儿诗歌来源于文学,扎实的文学功底,是开展幼儿诗歌教学的最基本条件。从教学本身的规律而言,施教者对整个知识体系的把握能力决定了其施教的思路和水平。幼师生要具备幼儿诗歌教学的文学功底,首先要有一定的对汉语语言的了解能力、掌握能力和表达能力,能较好地掌握幼儿诗歌的文学特点,熟悉它们具体的分类,熟记大量的幼儿诗歌的具体内容,不但能知其文,还能知其意、知其境界。其次要对幼儿诗歌的文学语言有清醒的认知和较深的理解,要善于总结幼儿诗歌的文学意味,并转化为幼儿诗歌的教学知识。再次,要具备解读幼儿诗歌的专业文学功底。幼师生切勿有幼儿诗歌过于简单易懂,有些甚至是“大白话”的错误认识,经典的幼儿诗歌,都是过了大量实践和时间的检验,其既具备文学诗歌的全要素,更具备鲜明的教育素材特征,只有具备扎实的文学功底,才能出色地完成诗歌教学任务。
(二)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能力是幼师生的基本功,但是具体到幼儿诗歌教学,又体现出不同的特点。一是标准。毋容置疑,标准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开展幼儿诗歌教学的根本,3-6岁是幼儿学语言的关键时期,幼师生只有掌握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才能为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奠定基础,因此要杜绝“口音”的困扰,克服方言口音对普通话学习产生的障碍。二是形象。很多的幼儿诗歌具有鲜明的艺术形象。在具体的课堂语言上,幼师生要充分注重形象的表达方式,要借助体态语来进行综合表达,才能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三是语感。诗歌对平仄、押韵、韵律等的要求较高,教师在平时的诗歌教学中要培养幼师生语感的具体能力,要突出对平仄、押韵、韵律等方面的专业培养特点。四是艺术。对于幼师生而言,艺术的语言和语言的艺术都必须具备,特别是具体到幼儿的诗歌教学方面,语言的功底、表达的能力、教学的张力等都是影响诗歌教学的最基本硬件。
(三)组织实施能力
教学过程是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的过程,科学有效的策划过程、周密系统的组织和实施能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导入―教学―互动―引导―拓展―总结―复习”等环节在其中都要体现,幼师生要具备有效的策划实施能力和课堂把控能力,才能把教学环节精心分解实施,逐步达到教学目的。
三、幼师生幼儿诗歌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一)幼儿诗歌教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1.科学诵读训练。诵读往往是被幼儿教育者忽略的基本功。其实,在幼儿诗歌教学中,诵读是最基本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必须通过科学训练来提高幼师生的诵读水平:一是用长期的诵读训练来纠正自身发音,很多幼师生的普通话语音基础较差,发音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要加强对学生吐字归音的训练,让学生多听多学CCTV电视台播音员的标准发音来改善并提高自己的语音水平;同时在长期的诵读训练中采取录音训练、双人互读、角色朗读(根据诗歌的内容)等多种方式,来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仔细甄别发音弱项,固化正确发音。二是要求幼师生通过长期诵读训练来改善音色条件,让其发音更加富有层次和穿透力,美好的声音和音色能够大大提升教学的效果。三是通过长期诵读,让学生逐步达到对经典诗歌的背记程度,提升自己对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充分体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科学规律。
2.丰富文学修养。幼师生自身的文学修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开展幼儿诗歌教学的质量,提升自身文学修养是一项“硬功底”。教师必须做到两点:一是要求幼师生大量阅读关于诗歌方面的文学作品,特别对传统诗歌、现代儿歌、儿童诗等题材的掌握和阅读,多读圣野、金波等著名幼儿文学作家的作品,还应涉猎俄罗斯、英国等其他国家的优秀幼儿诗歌,丰富自身文学知识功底,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二是要开展适当的幼儿诗歌的创作活动。教师要培养幼师生在理解幼儿诗歌文体特点的基础上,能针对幼儿教学的主题,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自我创作,作品要通俗易懂,篇幅短小,贴合幼儿实际,富有趣味性和娱乐性。
3.提升策划能力。策划能力首先来源于幼师生对幼儿学习语言的正确认知。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认识世界和思维发展的过程,3-6岁的幼儿基本处于“会说两个词的句子―只有实词的句子―充分运用各种语言成分的句子”的发展阶段,要充分把握这种跳跃性的语言发展,充分运用幼儿诗歌的多双词句、跳跃性思维、特征化描述、片段化场景的特点去策划符合幼儿特点的诗歌教学活动。通过对幼儿诗歌的熟练运用和理解,把诗歌的意境化为幼儿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场景来学习和认知。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具的设计、都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例如,《落叶》这类儿童诗构思新颖、语言简洁、季节性较为明显,可以采用自然情景法,创造条件选择在秋季的落叶树下进行教学。而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类古诗则宜用情景表演法来教学,教师可结合诗歌内容,通过相应的动作示范和生动形象的讲解让幼儿理解,接着通过角色或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让其掌握,这种游戏性的方法非常受幼儿的喜欢。教学活动设计与组得当,能够给幼儿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激发其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4.大量教学模拟。幼师生的基本教学能力应该更多在教学模拟上得到体现,教学模拟是对幼儿诗歌教学的最佳训练。一是要有大量的课堂教学模拟。同学、老师均可以成为教学模拟课堂的施教者和受教育者,从而充分获得彼此的诗歌教学经验和诗歌教学的成功方法。二是思维模拟。这一点更体会在换位思考层面,体会受教育者的认知视角,针对幼儿喜欢幻想,活泼好动,好奇好问,因此选择的诗文要生动有趣,充满童真童趣,这样才贴近幼儿的思维,如古诗《春晓》、《咏鹅》、儿童诗《小熊过桥》等等。三是可以获取最接近实际教学的模式经验和教学数据。幼师生在试教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教学的技巧和技能在互相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有所提高,为以后从事幼教学事业夯实基础。
5.积极教学实践。幼师生的诗歌教学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才能达到真正质的提升,因此要珍惜每一次教学实践的机会。
一是充分准备。对于选择教材、授课目的、教学过程设计等诸多环节都要充分掌握,同时要详细了解每一名学生的特点和现状。第一步题材要丰富多样和具有一定教育意义,要选择一些具有时代特点的、贴近幼儿生活的诗歌,如小班的孩子宜选择主题单一、语言浅显重复、动作体验强的儿歌为主,如儿歌《老师早》、《小刺猬理发》等。中班和大班在选材范围上广些,同时要注重诗歌蕴涵的意境美、情意美和语词的审美。
第二步,分析、熟悉教材。首先包括分析诗歌的主题、段落层次、写作特点、诗歌的语言,找出重难点,确定幼儿应掌握的新词。接着分析诗歌的节奏、音律,节奏是诗歌的灵魂,如儿歌《小金鱼》“小/金鱼,水里/游,快快/活活/头碰头”中斜线表示音步,加点的字表示重音,要引导幼儿读好节奏,才能有感情地朗读。再次分析熟悉作品后,教师应能用标准流畅的语言背诵诗歌,以便于教学。
第三步,幼师生要懂得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生活经历和经验准备教具,写教案,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如儿童诗《摇篮》就要重视对幼儿情感的体验,“天空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作品想象丰富,构思巧妙,幼儿能感受到语言美和意境美。而教具的制作要符合诗歌的内容,使用直观教具,如图片、贴绒、桌面材料、木偶等。幼师生在使用前,要先练习使用。
第四步,在教学过程中,幼师生应通过示范朗诵,让幼儿感知诗歌内容,进入到诗的意境,并灵活运用讲解法、谈话法、情境表演法等多种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内容。
第五步,为使教学活动更具可行性,应根据诗歌自身的特点进行设计,围绕内容开展表演、仿编、创编等,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其积极表达,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如诗歌《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就很适合创编动作学习,教师可指导幼儿模仿青蛙的动作和形象,或教师表演,幼儿朗读;或幼儿表演,教师诵读,通过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
二是保持自信。自信心是掌控课堂的关键,在教学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强大的心理素质是保持自信的基础,克服胆怯和自卑的心理,教师应教会幼师生用“我能行” 来暗示自己,这是一种正信息,是成功者必备的条件,常用这种信息来调控自己,自信的形象就会被塑造出来。
三是注意聆听。幼师生要善于通过聆听幼儿的课堂语言,要清楚在教学实践中自己需要解决的知识弱项和技能弱点,反馈自身的教学,不断完善自我;通过聆听其他老师或者同学的反馈,汲取营养,提升自己。
四是善于总结。幼师生在每次的教学实践后,要懂得总结成功经验,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继续延续巩固;总结不完美的环节,诊断出现问题的原因,加以改进;总结知识和技能弱点,开展训练,补齐短板。
(二)教学实践案例剖析
大班诗歌《咏蛙》
设计意图:
这首诗内容写得很有气势,是一首托物言志的七言诗,全诗以拟人化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青蛙的龙虎之姿和不凡气概。形式工整,语言简练,朗朗上口,寓意深刻而广为传诵,适合幼儿感受、学习和朗诵,是幼儿学诗的佳作。
活动目标:
(1)通过听、读、想、猜、看、画等多种方式,让幼儿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和特征描写;
(2)学习咏物类入门诗歌的基本知识;
(3)学习并认识青蛙这种动物,了解大自然,激发爱好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青蛙的相关图片;准备画青蛙的笔和纸;荷塘月色的相关轻音乐。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主题
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引入《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教师可以念青蛙谜面,请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2.初步感知诗歌
(1)出示青蛙图片,引起幼儿兴趣,接着播放荷塘月色的相关轻音乐。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帮助幼儿理解诗的特点和意思。
(3)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运用讲故事学诗的方法,把诗的内容变成故事讲给幼儿听来启发幼儿想象与思考。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你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幼儿听完故事,理解了诗的内容,再学这首诗就容易多了。)
小结: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句解读诗歌,让幼儿认读并理解“虎锯”的词义、诗歌中语言规律和语境,让幼儿理解青蛙所处的环境和它的形象以及心态的描述,并明白其中的自然规律现象。
(4)教师领读全诗。
3.结合动作来表演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1)教师结合动作,配合音乐来表演诗歌。
(2)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青蛙的形象。
4.师幼一起配乐诵读诗,体验诗人作诗时的心情。
5.活动延伸
(1)请幼儿将自己对诗的理解,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强调突出青蛙的形象)。
(2)让幼儿出示自己的画作来诵读诗歌,逐步达到背诵的过程。
6.布置作业。要求孩子课后有条件的开展自然观察,对青蛙的特征进行了解。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1-0075-01
仿编诗歌有利于丰富知识,积累语言,启迪心智,培养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幼儿学习仿编诗歌应坚持以下原则:在完整的有意义的、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中班幼儿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对仿编诗歌的兴趣尤为突出。只要教师灵活地运用不同的仿编形式,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循序渐进地传授仿编的技能技巧,就可促使每个幼儿的仿编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
一、学会仿编单一句式
仿编单一句式,是幼儿仿编诗歌的前提和基础。在幼儿学习仿编诗歌的初始阶段,选择单一句式的儿歌进行仿编,使幼儿较容易掌握诗歌的句式仿编出诗句,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创造兴趣。在仿编诗歌“家”时,运用图片和句式“谁是谁的家”等方式,启发幼儿观察寻找相关事物的“家”,孩子很快编出“红红的花是小蝴蝶的家,绿绿的荷叶是小青蛙的家”。在中秋节,借着吃月饼的话题,请小朋友仿编这首诗歌:苹果圆圆香又甜,月亮圆圆挂在天。幼儿很快想到月饼是圆的,再加上修饰词,形成了很好听的儿歌。
二、利用Flas激发幼儿仿编诗歌积极性
幼儿很容易受外界环境和内心想法的影响,利用Flash学习仿编诗歌可帮助幼儿克服这种心理特点。Flas能够很好地吸引幼儿注意力,帮助幼儿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五彩斑斓的画面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一幅幅跳跃的画面激发了孩子无穷的联想,不由自主地开始仿编诗句了。在仿编“捉迷藏”这首诗歌时,孩子看到红色躲在玫瑰里的画面时,就顺口说出“绿色躲在叶子里,橘色躲在橘子里……”在仿编“路”这首儿歌时,孩子依然借助Flas,联想到蓝蓝的天空是小鸟走的路,高高的大山是老虎走的路,清清的小河是小鱼走的路……孩子看着喜爱的动画,联想着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仿编出了一句句朗朗上口的诗歌,成功的喜悦展现在脸上。
三、让幼儿熟悉原诗歌需要仿编部分的格式
幼儿对原诗歌熟悉之后,教师要引导幼儿找出原诗歌中需要仿编的部分,分析诗歌中的变化规律,用表格的形式展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了解诗歌的固定格式和需要仿编的部分。如仿编诗歌“捉迷藏”时,教师使幼儿明白“(颜色)躲在(哪)里”,是幼儿需要仿编的部分。这样的形式,使幼儿很快就能够理解诗歌句式的结构,幼儿把自己仿编的内容画在表格中,然后朗诵给大家听。幼儿在教师的分步骤引导下仿编出诗句:红色躲在太阳里、黄色躲在香蕉里、黑色躲在乌云里……这样,幼儿获得了成功与自信。
四、按指定的材料分组仿编
分组进行仿编时,幼儿不但可以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且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问答式诗歌是小朋友喜爱的一种诗歌形式,但在仿编中却对幼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习仿编“弯弯”时,先让幼儿寻找句式特征,前一句是问句(什么弯弯在哪里),后一句是答句(月亮弯弯在天上)。接着,把一些不同的图片、模型、玩具按分组的形式进行仿编,幼儿在小组仿编过程中与同伴交流、学习、讨论,编出自己的诗歌。最后,教师将各组仿编的结果录制下来,播放给大家听,让幼儿共同欣赏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
五、让幼儿选择相适应的材料参与活动
幼儿因受遗传、环境、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各自的能力也存在明显差异。随着幼儿语言的发展、词汇的积累,中班幼儿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功能。所以,在仿编诗歌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幼儿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例如,在仿编儿歌“数字歌”时,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准备了三组不同内容的材料。第一组的材料,教具与儿歌中的物品只有一种不同,让能力弱的幼儿寻找操作,找出不同的物品进行仿编。第二组的教具材料部分相同,请能力一般的幼儿选择操作进行仿编。能力强的幼儿则选择第三组截然不同的材料操作,凭借自己对原儿歌的记忆和新材料相结合进行仿编。
六、抓住每个时机引导幼儿仿编诗歌
晨间、午饭后或散步时,均可对幼儿进行训练。在带领孩子喂幼儿园的小动物时,可以给孩子朗诵这首儿歌:“我爱我的小羊,小羊怎样叫?咩,咩,咩。我爱我的小狗,小狗怎样叫?汪,汪,汪。我爱我的小鸡,小鸡怎样叫?唧,唧,唧。”孩子听后都拍起手来,他们对小动物的叫声产生了兴趣,把能够想到的动物都编进了儿歌。孩子对仿编儿歌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对孩子也非常有信心。通过仿编诗歌的学习,意外地发现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想象力更加丰富了,词汇量也增加了不少。
七、结束语
总而言之,仿编单一句式是幼儿仿编诗歌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利用Flas形式激发幼儿仿编诗歌的积极性,让幼儿熟悉原诗歌需要仿编部分的格式,按指定的材料进行分组仿编。同时,根据幼儿的差异提供不同内容的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与自己能力相适应的内容参与活动。抓住每个时机引导幼儿仿编诗歌,促使每个幼儿的仿编能力得到相应提高。
十月里的风儿吹来,飘着桂花的香味,鸟儿们唱起快乐的歌。
十月里的大人和孩子,脸上都是笑嘻嘻的。连一幢幢高高矮矮的楼房,都在金色的阳光中显得更年轻。家家户户的阳台上,开满五彩鲜花。
十月里的第一天,是祖国妈妈的生日。
白天,这里飘扬着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夜晚,一串串红红的灯笼亮了……
十月里,我们的家乡多么美丽。
十月里的第一天,我们的家乡真美丽。
十月的小河水更清,树更绿。
十月里的风儿吹来,飘着桂花的香味,鸟儿们唱起快乐的歌。
十月里的大人和孩子,脸上都是笑嘻嘻的。连一幢幢高高矮矮的楼房,都在金色的阳光中显得更年轻。家家户户的阳台上,开满五彩鲜花。
对于诗歌来讲,其文学形式主要有儿歌、谜语与绕口令等诸多形式,且具有内容生动、简洁易懂,相关的主题较为单纯,充满儿童情趣、明快的节奏以及锻炼精练的语言,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利用诗歌教学的积极作用,在此过程中,为幼儿创设更加生动、和谐与自由的语言表达、锻炼氛围,进而通过科学多样化的诗歌教学,从整体上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一、诗歌教学内容的恰当选择
首先,不论在那一阶段,知识的获取应是一个积极主动地过程,学习者应是全身心投入其中的,而兴趣也是促进其认真、积极学习探究的重要动力,也能够为语言锻炼、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因此,在诗歌教学中,应选择幼儿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例如,针对大班幼儿就可以选择《孙悟空打妖怪》,其中诗歌的主角“孙悟空”对于当代幼儿来讲,是再熟悉不过的人物了,不H可以快速吸引幼儿注意力,学生也拥有丰富的表达素材,在语言表达、学习讨论中能够真正做到有话可说,且积极主动性也相对较强[1]。
其次,在社会科技、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人们生活水平也随之不断提升,幼儿的视野也在不断拓展,对此,幼师在选择诗歌时,就不能一味的局限于幼儿园语言教材中的内容,而是要多选择一些紧跟时展,且与幼儿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水平,进一步培养、提升幼儿的思维创新能力和语言发展水平。例如,对于小班幼儿来讲,就应该选择中语言比较浅显简洁、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儿歌。而中班在内容选择上,出了要注重联系幼儿生活经验外,还应对诗歌蕴含的那种情感美、语言美和意境美做出综合考虑,例如,《摇篮》这一诗歌就蕴含着丰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二、加强诗歌导入环节的语言培养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也是幼儿心理环境、语言锻炼氛围的直接创设者,因此,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采用的方式、语言等对红幼儿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与探究欲望有着直接影响,对此,教师在备课中应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做出全面考虑,设计出可以快速集中幼儿注意力,引导其全身心投入其中的教学活动,并让幼儿语言在此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与锻炼[2]。
比如:在开展《摇篮》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其相应歌曲,以此来快速集中幼儿注意力,并在倾听过后,引出要讲解的诗歌,并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想象中的摇篮,或者是以讨论的形式来讨论以下自己真实见过的摇篮,以此来增强对摇篮的感性认识,这样既有助于增强授课效果,有能够让幼儿在说一说、讨论过程中,进一步锻炼自身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三、注重问题情境的构建
幼儿往往都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具来丰富课堂教学。比如,在讲解《我们的祖国真大》这一诗歌时,为了让幼儿对诗歌优美的有更深入的体会,并萌发出爱祖国的情感,也在此之真正理解“真大”的含义,教师可以在授课前,为学生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幼儿思考“对于地图大家都知道些什么呢?我们的祖国究竟有多大呢?”等一系列问题,让幼儿带着这些问题去朗诵诗歌,并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再运用图示梳理的方式来帮助幼儿了解北方、南方都是谁的家?都是什么样子的呢?最后,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自己擅长且喜欢的方式去进行诗歌朗诵,或者是让幼儿试着进行诗歌仿编,这样在带领幼儿深入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也能够进一步锻炼幼儿的朗读、想象与创新能力,促进幼儿语言综合素养的逐步提升。
四、营造生动的朗读氛围
不论在哪一阶段,教师往往都是学习者争相模仿的对象,幼儿阶段也不例外,因此,幼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自身教学、语言魅力的发挥,潜移默化的感染幼儿,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加入到诗歌学习中,并在模仿学习中,自然的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比如:在幼儿的毕业前期,就可以在讲解《毕业诗》时,就可以采用更生动、充满自身情感的语音、语调去为幼儿范读诗歌,并适当的增加一些眼神、手指动作等,也可以在朗读过程中,利用多媒体为幼儿播放从前大家一起做活动图片,将诗歌创造性的表达出来,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诗歌表达的那种不舍、感激等丰富的情感,从而真正的感染幼儿,在全面激发幼儿思想情感的基础上,鼓励幼儿结合自己当前的心情,整合自身所学语言知识尝试着创作出一首属于自己的毕业诗,面对幼儿较为稚嫩的语言,教师应给予积极鼓励,帮助幼儿选择更适合的朗读方式,将自己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为幼儿营造生动的朗读氛围,进而从不同角度去培养、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3]。
五、构建丰富自由的表演环境
在诗歌教学中,为了给幼儿提供更多锻炼、发展语言的机会,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应注重表演环境的构建,让幼儿在参与、完成表演任务过程中,不断锻炼、提升自身语言能力。例如:在讲解《红绿灯》这诗歌时,教师就可以先组织幼儿讨论:过马路时应该怎样做?自己表演的角色是什么?等问题,然后为幼儿构建遵守、不遵守交通规则这两种表演情境,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以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讨论得出的结果去表演,在这种轻松愉快的表演氛围下,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表演、创新与想象力,也能够在讨论、表演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
六、结语
综上所述,广大幼师应正确认识到,生动、多样化的诗歌教学,对锻炼、发展幼儿语言的积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对诗歌教学内容进行精心选择,并结合幼儿兴趣爱好,积极引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势,在增强诗歌授课效果的同时,也让幼儿语言在此过程中,得到更好的锻炼与提升,为其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儿歌,是专为幼儿创作的简短的诗歌,它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朗朗上口、节奏感强、语言优美、纯真活泼。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言:“从母亲嘴里听来的儿歌,是孩子们最初学到的文学,在他们的心上最有吸引的力量。”
3-6岁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儿歌内容浅显,结构简单,语言形象,能体现幼儿的某些生活特点,因而深得幼儿的喜爱。
一首诗歌对幼儿而言,并不是单一的学习,它意味着不同层次的学习,在诗歌教学中,我们不应该只要求幼儿鹦鹉学舌。皮亚杰在谈到课堂教学时曾经说过:“所谓教学,即是引起一种主动的建构或再建构或再创造的过程,使个体有效地同化的活动,每当过早的教给幼儿那种他自己可以发现的东西时,就抑制了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某中事物的机会,也就抑制了幼儿对那种事物的完全理解。”那么,如何在诗歌教学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幼儿对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他的主动性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呢?在几年的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我的体会是:
一、制定符合幼儿阅读水平的诗歌教学目标
根据对幼儿的观察,我们发现,幼儿大都喜欢跟着大人念儿歌,但只是鹦鹉学舌的,机械地诵念,颇有“小和尚念经”的味道,对于诗歌的语言,画面的理解极其模糊和肤浅,为此必须制定幼儿诗歌阅读的阶段目标,如:培养幼儿学诗的兴趣及良好的阅读习惯,有计划地培养幼儿从感性的直接兴趣过渡到间接兴趣。能和老师一句一句地读,读准每一个字音,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并能简要的说出句意和句节的意思及关系,让幼儿将学到的儿歌回家后念给长辈听,在长辈的鼓励下激发求知欲望,还要根据幼儿的自制力较差,坚持力脆弱等特点,必须寻找推动幼儿学习的动力,制定出学期诗歌阅读的数量,期末举行“看谁学得多”的诗歌朗诵比赛等。
二、选择符合目标,适合幼儿阅读特点的教材
根据所制定的目标,阶段性的为幼儿选择阅读材料,这对培养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教材的选择首先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应以浅显易懂、富有情趣、意境优美、幽默诙谐、读起来朗朗上口的为好。如诗歌《排排坐》: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妹妹睡了留一个。这首儿歌简短流畅,可以配合幼儿的活动对幼儿进行友爱和谦让的教育。由于节奏明快,押韵上口,幼儿一听就非常感兴趣,就会情不自禁地跟着老师念起来,并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三、激发幼儿兴趣,充分做好活动材料的准备
精心设计活动的材料,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为诗歌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它包括:根据诗歌教学的需要,丰富幼儿的经验和知识的准备,让幼儿在活动中可以“有物可言”。例如在教诗歌《阳光》前,老师先带领幼儿晒太阳,然后做游戏“找阳光”。
通过幼儿自身的主动活动去发现阳光,感受阳光,孩子们在阳光下那么的开心,这就是为活动进行了经验和知识的准备,所以在仿编活动中幼儿情绪激昂,都争着来编诗歌,完全沉浸在诗歌温暖快乐的境界中,编出了:阳光在秋千上荡着,阳光在国旗上飘着,阳光在滑梯上滑着等许多富有情感和诗意的句子。
为幼儿创设有感染力的意境。根据诗歌教学的不同要求,有的诗歌我们可以布置一个意境优美的环境。如诗歌《雪花》,老师可以用包水果的泡沫网做成雪花吊饰,挂满教室,用白纸片或泡沫粒撒洒在地面上,墙壁上画上雪景,让孩子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有的诗歌我们可准备一幅意境优美,易于幼儿理解的图片,选择和诗歌意境相近的音乐等烘托气氛,例如诗歌《伞》我们就设计了意境优美的背景音乐,使幼儿在活动中被吸引到诗歌的意境中来。
四、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可以运用的教学方法很多,例如游戏、表演、小制作、观察等。如诗歌《斗蚂蚁》,我们采用了儿童表演的形式,在诗歌《绿色的世界》活动中,我们设计了观察活动,让幼儿戴上各种不同的眼镜去外面走一走,看一看周围的世界变成什么颜色了。从而使幼儿更深刻的理解体会作品中描绘的“绿色世界”。在诗歌《春天在哪里》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采用了让幼儿诗歌表演的方法,通过自身的表演,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此外,活动中的教师富有表演力的朗诵,富有激情的表演,结合意境优美的教具,让这种美的情绪、情感来紧紧抓住幼儿的心,使幼儿对诗歌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通过语言把自己感受到的东西表达出来,同时幼儿的成就感也就得到了满足,使得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成为活动的主体。
五、启发想象,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运用提问激发儿童思维的积极性,是启发儿童展开想象的翅膀,从已知探索未知,开发儿童的创造力的重要方法。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只是数学上、实验上的技能问题、知识问题,而提出的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则需要创造力,想象力。在诗歌教学中,要十分重视从老师发问转向儿童质疑,才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如在教学《小小的船》一诗时,老师可抓住“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一句,让学生从月儿弯弯的样子联想到小船的样子,进而通过对蓝天和星月的描写,说出美丽的夜空是怎么样的,再启发儿童想象飞上月球遨游太空时看到的情景,这样就启迪了儿童的思维,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六、理解诗歌内涵,调动幼儿积极性
当幼儿对一首诗有了一定的内心体验,老师要帮助他们如何将内心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是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的谈论个人经验和观点的机会,让它将自己理解的东西表达出来,并及时地给予鼓励、肯定。例如诗歌《秋叶》,课前,我们可组织幼儿去找秋叶的活动。通过幼儿身处大自然的亲身活动,去体验秋叶飒飒落下的动态美。有些幼儿在找秋叶时会说“我看见秋叶被风一吹,从树上飘落下来”。这就是幼儿主动表现的结果,是幼儿创造的萌芽,教师这时应及时地给予鼓励,幼儿的参与性就被高度激发,许多幼儿都争着说他们发现的事情。在活动前,老师设计了情景,在教室里摆满了许多棵树,树上贴了少许“树叶”,让幼儿有身处大自然的感受,调动了幼儿个人经验和知识的储备。活动开始,教师一边撒树叶,一边富有激情地配乐朗诵,一下子就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不自觉的进入了诗歌的境界中,体验和理解了诗歌的内涵,体会到诗歌语言的作用。在谈论诗歌《秋叶》中最好听、最优美的词语的活动中,有的幼儿说:“我喜欢,风儿吹,树儿摇,我好像看到了树在摇”,有的幼儿说:“我喜欢群群彩蝶在舞蹈,因为我好像看到了红树叶,黄树叶像蝴蝶一样在空中跳舞”,这些都是幼儿自己对诗歌语言的深切理解,是幼儿主动表现和创造的萌芽。
七、练习自编诗歌,鼓励幼儿创造性的运用语言
幼儿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只是间接知识,只有经过必要的练习和实际运用,才能加深理解牢固掌握。幼儿在充分感受理解了诗歌的语言,表现方式和情感后,我们可以组织有关活动引导幼儿迁移作品经验,进而扩展想象和讲述能力,这样有利于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仿编诗歌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文学学习的挑战。在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刺激下,幼儿兴奋地也想一吐为快。这时老师要尊重幼儿,让他们大胆地说,大胆地表示,充分发挥。也许他们的诗句不完美,但这是幼儿创造的萌芽,这时,教师就要积极加以鼓励、引导,为幼儿提供大量可以用来仿编的材料和创设语言环境,让幼儿言之有物。例如诗歌《伞》,在感受,理解了诗歌的结构,情感的基础上,在“大家都有一把伞”的愉快情绪下,给孩子编出了“白云是神仙的伞”“草地是蚯蚓的伞”“花是蝴蝶的伞”等诗句。老师可将幼儿编的诗歌用录音机记录下来,并放给幼儿听,鼓励他们,使他们在诗歌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得到乐趣,树立自信心。
八、引发幼儿爱美天性,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
祖国妈妈生日到。
六十年来幸福多,
芝麻开花节节高。
中秋月亮亮又圆,
中华民族大团圆。
嫦娥姐姐快下来,
和我们一起庆团圆。
迎国庆诗歌(二)
我的美丽祖国
我有一个美丽的祖国,
她的名字叫中国;
她坎坷多,
她苦难多,
可她的生命一点都不畏缩,
她有我们人民的福托,
她有我们党的辅佐,
再多的坎坷,
再多的挫折,
再多的灾祸,
一点都奈不了我的祖国;
十三亿人民,
五十六枝花朵,
盛装着我们的祖国,
我们要努力地工作,
我们要努力地拼搏,
我们的祖国才会永远地幸福、快乐;
等她统一了,
等她富强了,
让世界人民都来敬贺我们的祖国,
哦,我们美丽的祖国,
你的命运是多么坎坷,
可你的生命是多么执着,
有你的壮拙,有你的宽阔,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5-055-2目前,大部分的幼儿园都依据《纲要》上对幼儿园教育的指导,将幼儿园活动内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纲要》上要求各领域相互渗透,但实际实行起来却很难做到这样。教师往往在设计教案时,把各个领域独立了开来,语言活动即完全让幼儿学儿歌,了解“顶针”之类的语法,科学活动则完全让幼儿认识动植物或一些自然现象等,领域之间的渗透在实际的教学中少之又少。幼儿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在这样的教育下其实都是片面的,因为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来就是息息相关的,幼儿教育要来自生活,那如何能够将各个领域划分得清楚呢?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认为可以将活动内容进行整合。首先以语言活动作为基础,在进行儿歌教学时,将科学知识、情感体会、动作模仿等融汇在其中。要做到这些,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接下来笔者以小班儿童诗歌作品《刨个坑儿种西瓜》为例,介绍整合性教育的方法。
一、对教师的要求
1.首先,学会这首儿童诗歌并背诵出来。文学作品本身的丰富性决定学习活动是系列的、网络状的活动,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层次:学习作品。第二层次:理解体验作品。第三层次:迁移作品经验。在布鲁姆的分类学里也提到,学习的过程是由简到难逐步上升的过程,从知识开始,理解、应用、分析、评价、直到创造。知识指的是对于信息的回忆。教师可以提问幼儿“西瓜是先长叶子还是先开花?”
理解这个问题的水映了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教师可以提问“开花以后会怎么样?”应用是指在尽可能最少指导的情况下,在新情境中使用学习材料的能力。教师可以提问“种西瓜需要搭架子吗?”“为什么种黄瓜要搭架子?”分析是将材料分解为不同组成部分,以理解材料结构的能力。教师可以提问“黄瓜是瓜,西瓜也是瓜,那黄瓜是水果吗?”评价所关心的是基于特定标准判断材料价值的能力。教师可以提问“西瓜给谁吃了?应该给他们吃吗?”创造是指将不同部分组合在一起,形成新计划的能力。处在这个水平时,幼儿需要使用发散性思维来获得惊喜。教师可以请幼儿想一想“除了种西瓜,还可以种什么?除了给爹妈吃,还可以给谁吃?”或者,教师可以请幼儿自己为儿童诗歌创编一些动作。在这些阶段中,教师需要一步步引导幼儿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悉作品,自己对作品有充分的感知体验,并且已经经历这几个阶段,达到最高的水平。这样才可以指导幼儿在各个阶段里扎实地学习,最终达到最高水平。
2.用模仿的方法教幼儿。教师可以为儿童诗歌设计动作,不用太复杂,能简单明了地表达内容即可。动作难度要考虑幼儿发展水平,动作幅度不要过大,以免让幼儿相互之间产生影响。在教师第一遍念儿童诗歌的时候,就可以加上动作,幼儿可以跟着做,但不要念,认真倾听。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不要在最后才教幼儿动作,让动作的学习变得刻意,成为一项任务。动作本身并不是重点,它是服务于学习儿童诗歌,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记忆儿童诗歌,是一种教学手段。不过,模仿动作也是在锻炼幼儿身体各部分的肌肉能力和对于空间概念的认知能力,也是整合教学的一部分。
3.鼓励幼儿听儿童诗歌。倾听在语言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不少教师总是会着急让幼儿跟着念,学着念,但当幼儿还没听清诗歌的内容时,他只是在咿呀学声而已。一定要强调“老师念得时候你们不要念,等老师念完了,你们再念。”幼儿念的时候,教师同样要倾听,不要一味帮助幼儿一起念。认真倾听才会发现幼儿哪里念得不好,可以有针对性地复习。
4.完整欣赏,分句学习。教师在教学时先完整念整首儿童诗歌,然后选择诗歌中最简单的部分开始教幼儿,接着再逐步完整教授。不少教师总是会选择将难点前置,但是试想,连最简单的都没学会,怎么能要求幼儿学会最难的呢?要尊重科学发展规律,逐步递进。但幼儿将最简单的学会后,对儿歌也有了一些认识,这对于掌握难点也是有帮助的。在《刨个坑儿种西瓜》中,“先长叶子后开花”这一句的动作形象生动,幼儿易于理解,句子本身也比较好念,因此可以先让幼儿学会这一句。“小小孩儿上南洼”和“爹吃好了吗?妈吃好了吗?”动作不太好表示,句子也比较绕口,教师可以预想到幼儿学起来比较困难,这写句子就可以放到后面多带着幼儿练习几次。
5.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儿童诗歌的内容。教师可以采取问他们不同的问题这个方式来引导幼儿理解儿童诗歌的内容。组织幼儿讨论,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倾向,尤其是注意用联系幼儿个人经验的问题或假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和想象。例如可以提问“西瓜种在哪里的?”幼儿有生活经验,会知道是种在地上的,因此教师就顺势可以告诉幼儿“所以我们要‘刨个坑儿种西瓜’呀。”不断的提问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不断教授幼儿新知识。
二、整合性方法包含的内容
1.社会情感。在《刨个坑儿种西瓜》中,提到“结个西瓜给爹妈”。教师可以提问幼儿“为什么结个西瓜要给爹妈呢?”在讨论中就可以引导幼儿知道要懂得分享、感恩和孝顺等一系列正面的情感。还可以在创编时将“爹妈”替换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让情感线延伸,让幼儿知道还要孝顺其他长辈。或者可以替换成一些小伙伴的名字,进一步感受分享的情感。
2.科学知识。大多数的儿童诗歌中都会涉及科学知识内容。因此与其有时大费周章地专门开设一个活动让幼儿去了解一些科学知识,不如在提及它的时候,就将它教授给幼儿,这样的学习更加自然也印象深刻。记忆是相互关联的,有关联的记忆会更加深刻,诗歌内容与科学知识相辅相成,在幼儿头脑中可以呈现一幅完整的记忆拼图。《刨个坑儿种西瓜》中正好提及西瓜,教师可以提问“什么季节有西瓜吃?”“西瓜是种哪里的?”还可以适当延伸提问“夏季除了有西瓜这种水果,还有什么其他水果。”当然,延伸的问题教师也要在事先设想好,在合理的范围内延伸,让幼儿了解多一些的科学知识,不能无限制地延伸下去,影响本来的教学计划。
3.模仿动作。幼儿园有专门的律动课程,其实儿童诗歌教学中设计的一些动作也是可以帮助幼儿发展肢体动作的。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适合发展幼儿身体某个部分的动作,例如“开花”这个动作需要幼儿双手并拢,手指向内弯曲,这个动作可以锻炼到幼儿手指小肌肉的。
4.结合乐器。不要认为儿童诗歌是语言活动就不能与音乐相关,在诗歌教学中乐器也可以为活动增光添彩。教师可以根据诗歌内容,设计加入身体敲击、不同材质的敲击器(无音高乐器)以及不同材质的固定音高乐器。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两种不同材质的乐器,一种金属材质,一种木头材质。提问幼儿“‘刨个坑儿’的工具是什么做的?”因为工具是金属做的,幼儿就可以判断出金属材质的乐器更加适合在此处敲击。给大年龄班的幼儿上课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利用嘴巴和手指发出声效的部分,让活动变得更有意思。只要设计合理,控制得当,乐器的加入不仅不会影响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感知,还会让他们更加集中精神的学习。乐器可以让幼儿的学习有听觉的刺激,真正做到利用身体各个感官去学习。
笔者现在是以《刨个坑儿种西瓜》为例,所提及的一些内容还是比较片面的。儿童诗歌内容涵盖面非常广,有些是关于动物,有些关于昆虫,有些关于自然现象……因此,教师们可以根据学期初的教学计划安排,寻找适合的儿童诗歌作为教学内容。当寻找到适合的儿童诗歌后,教师们就需要根据儿童诗歌的具体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合理地将各个领域的内容整合在儿童诗歌的教学中,让幼儿的学习不再割裂开来,而是更加的系统和完整。
[参考文献]
一、引言
诗歌是文学中最高的艺术形式,是语言宝库中的玛瑙和钻石。诗歌富有鲜明的节奏美及和谐的音韵美。诗歌的语言最优美、最精练、最动听、最能引起人遐想。诵读儿童诗歌可以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激发幼儿对爱和美的感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与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
二、开发与运用诗歌资源,发展幼儿语言能力之策略
1.运用儿童诗,激发幼儿对诗歌的诵读兴趣,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
在语言发展方面,幼儿会睁大一双好奇的眼睛观察身边的事物,以纯真的视角注视着周围的世界,并将所捕捉的独特的影像折射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他们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总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产生不同的个性化的感受与交流、表达的欲望。基于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其描述语言往往较为简单,表达的手段与方法也较缺乏,原因是幼儿很少接触、感知、理解和运用韵律化的语言形式。所以,教师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应致力于儿童诗歌的开发与运用,让生动、有趣的儿童诗歌走进幼儿语言课堂,让幼儿跟朗朗上口的儿童诗歌交朋友。
譬如,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会带着孩子来到美丽的公园,让孩子们尽情地走走看看,并且一起诵读关于春天的诗句,像金波等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的诗篇,孩子们就积累了不少。如《蝴蝶蝴蝶你找谁》:“花蝴蝶,/多么美,/张开翅膀飞呀飞。/这里找,/那里找,/蝴蝶蝴蝶你找谁?/黄花开,/白花开,/一朵更比一朵美。/这里找,/那里找,/我要找朵红玫瑰。”孩子们手舞足蹈地诵读着这些优美的诗句,想象的翅膀展开了,完全融入到春天的景致中,是那么快活,那么自在,仿佛就是一只快乐的花蝴蝶。
又如,鞋是幼儿极为熟悉的事物,家人回家后把脚上的鞋脱下,再换上拖鞋,这是一种司空见惯的行为,然而台湾诗人林武宪却以一种独特的灵感为孩子们创作了这样一首充满想象和无限童趣的小诗《鞋》:“我回家,把鞋脱下/妹妹回家,把鞋脱下/哥哥、爸爸回家/也都把鞋脱下//大大小小的鞋/是一家人/依偎在一起/说着一天的见闻//大大小小的鞋/就像大大小小的船/回到安静的港湾/享受家的温暖。”诗人先把鞋比喻成家庭成员,鞋子脱下来摆放在一起,如同一家人“依偎在一起”,彼此诉说着一天的见闻,这就赋予了鞋子以人的思想情感。接着诗人又巧妙地把鞋比作是“大大小小的船”,鞋子回到了家,就像是船回到了“安静的港湾”。诗人就是这样抓住“鞋”这个普通的形象,借助丰富的想象将其比喻为“家人”和“船”,用非常平淡、简朴而又富有情趣的语言,营造出一个融洽、和睦的氛围。教师通过指导幼儿反复诵读与想象,幼儿对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定会产生自己的感受,并体会到家的温馨。
2.运用儿童诗歌培养幼儿思维能力,陶冶幼儿思想情操。
诗教胜于言教。诵读浅易、有趣的儿童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质。如针对有些幼儿喜欢吃糖果而又不喜欢刷牙的习惯,我们就在语言课上给他们朗诵诗人高洪波的动物儿童诗《狐狸打赌》:“狐狸和灰狼打赌,/说能够虎口里拔牙。/灰狼马上下了赌注/——十只香喷喷的烤鸭。/狐狸把巧克力糖果,/不断地送给老虎妈妈。/还趁她不注意时,/偷走了小老虎的牙刷。/结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小老虎果然要去拔牙。/狐狸用这颗虎牙,/赢得了十只烤鸭。”这首诗歌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迅速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并激活他们的思维。听完之后,老师发问:“为什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小老虎要去拔牙呢?”“为什么狐狸能赢得十只烤鸭?”聪明的孩子眨巴着眼睛,很快就从诗句中找出正确的答案:“因为小老虎吃了太多的糖果,所以牙齿烂了,要拔掉。”“因为小老虎的牙刷被偷走了,没办法刷牙,牙齿里面生了小虫子。”“因为狐狸很聪明,喜欢动脑筋。”……这样的倾听、思考与回答、交流,锻炼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教育了幼儿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护好自己的牙齿。
诵读诗歌还可以大大增强幼儿保护环境等意识,寓说教于快乐的诵读活动之中,实现一种无痕教育。如《你像一个巨人》这首诗就曾给孩子们带来诵读的快乐,并帮助孩子们树立作为“一个巨人”的自豪感:“在翠绿的草坪前,/你就像一个巨人;/蝴蝶、甲虫在草丛里,/就像藏进大森林。/它们也许正在举行婚礼,/蚱蜢跳舞,/蟋蟀弹琴;/如果你一脚踏下去,/就是带去一场地震。/别践踏他们的家园哪!/它们也在享受着亲情。/它们的世界还很弱小,/你是保护它们的巨人。”孩子们日复一日、坚持不懈地诵读着这样美妙的诗句,既丰富了个人的情感和语言积累,又锻炼了个人的想象力,并且从小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可谓一举多得。
3.引导幼儿用诗化的语言来描绘美景,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师要引领幼儿投入自然怀抱,去观察大自然一草一木的变化,欣赏大自然的秀丽风光。要善于引导幼儿用富有韵律、充满想象、简洁洗练、富有情趣的诗化语言,来描绘美景,表达自己的感受,不断调动幼儿学习与创作的积极性。
比如,秋天来了,我们带上孩子去秋游,去观赏火红的枫叶和金色的银杏树叶,当然也会引导幼儿展开想象,鼓励孩子独立或者跟老师一起创作美妙的诗句。如《银杏树的小扇子》就是班上的一位小朋友在我的引导下创作的一首小诗:“秋天到了/银杏树那一把把绿色的小扇子/全都被太阳给染黄了/那金色的小扇子不停地摇着/给人们带来了凉爽的风/它摇啊摇啊/摇来了冬爷爷/于是,/金色的小扇子又变成了黄蝴蝶/纷纷从树上飘落。”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优秀的儿童诗歌是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在幼儿语言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发与运用儿童诗歌,让孩子们的心灵从小就得到优美语言的润泽,感受到汉语言的无穷魅力,全面提升语言素质,丰富情感世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周围的事物有着天生的亲近感。多媒体以其特有的感染力与形象性,能够迅速引起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案例:例如诗歌《小雨点》的教学片段一:竞猜谜语,导入课题。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你们来猜猜看“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点击幻灯片3)
你们说它是什么呢?
幼儿:雨。(点击幻灯片4)
教师:恩,对了!它还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小雨点”。今天呢老师就带来了一首小雨点的儿歌,你们想不想听啊?
【评析】中班的幼儿对世界充满新鲜感、好奇心,他们的思维具体、形象。本活动教师首先以谜语的形式导入活动,从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接着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卡通可爱的小雨点形象,有效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兴趣,这样就更易于幼儿掌握知识,同时也符合低幼年龄的认知特点。我们创设生动的雨点形象进行教学,意在让幼儿感知雨点,激起参与学习的欲望,这样的课堂氛围,幼儿必然会产生一种不可遏止的学习热情。
当卡通活泼的小雨点形象一出现时,立刻引起了幼儿浓厚的兴趣。老师轻点鼠标,轻柔的雨声音乐飞入屏幕,并朗朗读出。采用多媒体手段,用电脑屏幕播放配乐、配图的诗歌,幼儿被生动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与欢快的朗诵所征服,陶醉于雨的意境中。当老师点击画面时,小朋友感觉就像在看魔术表演一样精彩,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幼儿构建了通向语言的桥梁,幼儿的学习情绪高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幼儿思维活跃,乐于表现,促进了幼儿的诗歌学习。
二、营造动态情境,促使幼儿朗诵诗歌的欲望
多媒体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生疏为可感、化抽象为形象。它能将静止的、抽象的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音像结合的复合载体,将老师难以用语言解释的词汇、现象生动的表现出来,激起幼儿的说话欲望,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案例:诗歌《小雨点》的教学片段二:欣赏诗歌,理解歌词。
教师:小雨点啊,今天可开心了,有这么多的老师和小朋友们都来看他,它呀,要去旅行了,你们看,它来到了什么地方啊?(点击幻灯片)
幼儿:花园里。
教师:那花儿会怎么样啊?想想看花儿高兴的时候会怎么样?(花儿乐得张嘴巴)那我们要用好看的动作来表示花儿高兴的样子。(幼儿创编动作)
教师:小雨点又走啊走,你们看它现在来到了哪里呢?(点击幻灯片)
幼儿:鱼池里。
教师:小雨点啊,它到过了这么多的地方,他想把他去过的地方编成一首好听的儿歌,那我们一起和它来念念这首儿歌好吗?我们还要加上好看的动作,这样啊,才能表现它很高兴的样子。
【评析】诗歌意境、词语非常优美,但比较抽象,幼儿比较难理解,在运用多媒体技术后,将静态、平面的画面变成动态、生动形象的情景,比如我们将花园、田野、鱼池这三个场景再现,同时配以优美的音乐,有声有色,情景交融,幼儿充分感受到了诗歌所表现的意境,理解到文学作品中的文字美。在诗歌教学中我们通过多媒体教学的辅助,让幼儿欣喜的感受到,原来诗歌中的内容竟然是平常看到的东西,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利用多媒体技术带领幼儿来到花园里、田野里、鱼池里让他们的感官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以至于幼儿不会产生疲劳感,可以集中注意力投人到学习活动之中。这不仅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同时也陶冶幼儿的情操,充分调动幼儿的激情。
在《小雨点》教学中,我们的主要目标是丰富幼儿的词汇“张、摇、拔”,中班幼儿对于这类动词还比较陌生,但是教师通过创设生动的动态效果,将“张、摇、拔”的效果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营造出非常丰富的动态语言环境,提高了幼儿诗歌念诵水平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了他们的词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