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57:5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驻村干部先进事迹材料,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阅读”他的履历,你不得不对他产生敬佩:1997年起他任村办砖厂厂长三年,竟使那个倒闭厂子起死回生;20xx年底他掌管那个村至今,硬让那个1311人口、人均耕地不足0.17亩的“失地失业村”创造了20xx年村经济社会收入超766.9万元、20xx年超820万、人均年创净收入3000元的神话。
他就是湖北省劳动模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相华。
他取胜何奥妙?成功何途径?
人品打造谋略:他的梦圆阶梯
“治厂得信念,扭亏得真管,发展得实干”的人品打造“三得”,让张相华救了**村砖厂起死回生:进**村砖厂曾是令“住着老土屋,吃着粗茶饭,泡在土地里,肚子勉强圆”的当年村民们争相捧追的“铁碗”,但因产权不清,管理不当,造成高耗能源事故不减,劣质砖、压价砖、赊帐砖、关系砖窑窑不断,工人越干越没工资,砖厂越办越难运转。
自幼丧父年少失母,既当“爹妈”又当哥把三个弟妹拉扯成人的张相华,苦难的磨砺给了他智足多谋、不畏困难、勇于成功的坚韧信念,被任用砖厂厂长的机缘让他的报负得以施展。
经过对每岗的操作考证,对营销市场的调查预测他果断地为彻底治厂下了“三剂猛药”:一是清理砖厂产权实行对外承包,村集体做股东参与分红;二是裁减闲人、定额定员;三是“政企隔离”,禁止厂外一切人插手砖厂事务。自此,捞油水的“重量级”人物手脚被“捆”,混天天的“关系户”只得靠边……砖厂当年盈利,经过2年苦干,不仅开始了对工人工资的按月足额发放,还清了拖欠工人多年的工资17.8万元、化解了债务65万元;还为职工办理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的五大保险;从此又每年为村集体增收6万元。
“制砖的每道工序都脏都累,而每样活路他都干在前面:半夜下雨他半夜赶到砖场盖坯架,和泥出砖他样样都干,但最高额的工资他却定给了技术人员”。砖厂职工周远华、冉明富等的口碑,道出了张相华因人品打造过硬从而获得的领导实力。
运营“项目”谋略:实现村庄巨变
20xx年,国家高速公路、东风大道、万向工业园等一个个建设项目将占掉**村千亩可耕沃田。此时,谁带将临失业的村民寻业、创业?
当村中党员、村民将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的最多选票投给他、当一双双渴盼新生活出路的眼光巴望他时,“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使命催促他不加思索地卖掉了为自己净赚财富的心爱货运车。
科学发展观让他悟到:失去土地恰恰赢取新机,东风大道、十漫高速路段经**村后,不息的人流、车流必定给村引进不息的消费源泉;“财大气粗”的汽车零部件名企入驻万向工业园,将集聚更多人力、资金、项目,将带动饮食、休闲、机电维修、百货营销、运输、租赁等服务行当生成多功能的服务产业链……他决定让每一村民成为这个“链条”上的每一“环”:让村集体靠入驻项目发财,让村民在为项目服务中得到“饭碗”。
他把占地补偿金做为创业资本:村用此建设方便生产生活的路、水、电等设施以等业主尽快入驻,村民用补偿金快建为企业项目服务的场所快购服务资料;他加紧培训村民尽快掌握多种生产技术……
终于,为失地村民建造的曾家大坪居民小区、许家岗居民小区别墅矗了起来,他让206户搬迁村民全部住进了这外镶磁片、彩砖铺院,自来水、公路、广电、音频全通各户门前的双户联体洋楼;他拿工程建设推弃的废土填谷新造的120亩土地又招来了新厂商入驻,为集体创净利500万元;他见缝插针地在寸土寸金的火箭路边建了一幢1300多平方米的厂房,建了3000多平方米的商业门面,在高速路边建了两个收租金的大型广告牌,每年这几项租金收益就为村集体创收50多万元;他推荐230多名掌握了工业技能的中青年到驻村企业当工人;他扶持村民建起了20多家商店、5家汽车电器维修店、20多家高规格的集吃、住、停车、娱乐于一体的“农家乐”酒店;他组织公路边、企业旁的40多户住户将闲置房用以出租,每户平均年创租金2万多元;他发动18户村民用土地补偿金买回装载运输车租给施工方自己则坐吃租金……
自此,昔日那个失地失业村一举成了“人人有职业,户户有产业”的“产业**村”。
党性锤炼谋略:他愿再度跨越
当村支书的职责,不是为自己和少数人谋利益,为了村集体尽快发展,村干部就该坦荡地接受群众监督,这是他锤炼党性做出的亲身实践:上任以来,他一直坚持民主议事制度等多种制度,如超500元以上的支出、超10000元以上的工程等,都将经“村两委”成员、民主理财小组和半数以上的村民代表研究通过;对上期节余、本期收入、累计支出,对发放救济物资、对村干部工资发放、对社会事业等支出的每一款项都在村中心的明白墙上做了公布;“两委”成员的亲属都“生疏”张相华,大家不但沾不到亲戚光,碰到义务劳动总少不了点他们的“将”;入驻企业的老总们 看张相华安置200多名村民进自己企业做了“工薪”阶层,想为张相华弥补下损失,特意留下岗位请张相华爱人,但他却一次次地把机会让给需照顾的村民;几家出版处想刊发他的事迹,但他决不拿集体的钱财为自己买名声。
在国有大企业曾做过烹饪大厨、在多家厂子当过车工、钳工、在村里村外做过木工瓦工,善驾驶会跑运输的张相华,由于人缘好讲厚道,他的活路应接不暇,年至少净赚10多万元,然而,党旗下发出的誓言让他无条件地为全村人谋幸福。
永葆先进性是张相华经党性锤炼后的又一品性:虽为每个50岁以上的村民发放了养老金,减免了特困学生的学杂费、报名费、留宿生生活费,免费为每一村民办了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让每一村民住了洋楼,扶每户创办了产业,让每户用上了现代化的吃、住、用生活设施,但他说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还有距离。
1999年8月,XXX放弃年收入数十万元的个体经
营老板不当,临危受命担任了周湾村党支部书记。面对群众的怀疑、朋友的惋惜、亲人的埋怨,他朴实地说“生在这里、长在这里,自已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福,不能光顾自己,要为老少爷们干点实事!”从此他便踏上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上任伊始,正赶上村里第二轮土地承包。原来的村班子因多种原因造成了干群关系紧张,支部信誉低,加上家族矛盾大,社会纠纷多、村民组长选不出、分包土地分不成,土地承包成了烫手的山芋,XXX一班人却把这次土地承包当成一次凝聚民心的好机会。他多次召开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座谈会,并带领班子成员走访调查、让群众参政议政,赢得了村民的信任。经过20多天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化解了各种矛盾,并解决了多年遗留的土地纠纷6起,使土地延包顺利实施。
周湾村虽然距市区只有2公里之遥,却无路可走,晴天一坑泥,雨天一坑水,各种车辆进出难,农产品运不出,严重制约了村里的经济发展。“要想富,先修路”如何解决农民出行难,成了XXX的当务之急。当时村里财政赤字是90多万元,村里拿不出一分钱,他就垫资4万元打响了修路战。为了节约开支,当年冬闲时他带领党员干群用了40多天的时间到卷烟厂、汽车站拉单位建房折迁留下的砖碴。市里白天车辆多不让通行,支部一班人带领群众就夜里拉,常常一干就是深夜两点多钟。饿了啃点方便面,冷了在路边烤烤火,硬是拉了7000多立方砖碴、挖土3000多方,修了一条13公里的砖碴路。这条路在当时档次虽然不高,却成了周湾人进城交易的绿色通道,成了周湾人通向富裕的希望之路。
眼看到了年底,到了给村组干部兑现工资的时候,已是农历二十七快过年了,村干部的工资仍没着落。XXX深刻认识到:干部是村里发展经济的带头人,他们的思想如何稳定,决定着村里发展的成败。为了稳定干部队伍思想情绪,XXX瞒着家人又个人拿出4万元钱给干部们发工资,一位村干部激动的说,几年来,我都没有拿过这么多钱,是张书记舍小家为大家,让我们过了一个高兴年。为改变村委办公条件,他又拿出1万元钱添置了办公桌椅,建立了报栏、宣传栏、村务公开栏,让干部们有了一个像样的办公场所。几件实打实的事让群众心暖,让干部心服,都认为XXX是个干实事的人,党支部是个干事的班子。群众气顺了,干群关系也逐步融洽了,人心齐了,党支部的威信也树立了起来,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也日益强烈起来。XXX又组织干部群众开展了如何发展致富的大讨论,集思广益制定了村里三年发展规划,从此激活了周湾村的一潭死水。
调整结构快发展
周湾人世代以种地为生,怎样才能土里刨金,让农民增收呢?他认为要在“短、平、快”上下功夫,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以增强致富的信心。 为抓好典型带动作用,XXX多方协调为养鸡专业户李爱荣贷款5万元,帮她建起了现代化鸡舍,扩大养殖量7000只,年实现利润4万多元。为养牛专业户郑保国担保贷款7万元,购买奶牛8头,年创利润5万多元。他先后为种养专业户贷款50多万元,扶持了一批专业户,带动了全村种养上的快速发展。仅种养业一项,每年农民人均增收1000多元。他还聘请市区专家对青年农民进行各种适用技术培训,输出剩余劳动力2000多人,农民外出打工每年收入1000多万元。这些当年上项目,当年见效益的短、平、快措施,很快形成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让农民尝到了发展经济的甜头。
抢抓机遇大发展
对周湾村来说,发展工业一无项目,二无资金,三无技术,谈何容易。XXX没有遇难而退,而是迎难而上。他要借鸡下蛋,借船出海,走发展工业之路。
孙晓秀是夹江县市场监管局的一名普通干部,自孙晓秀同志参加脱贫攻坚驻村工作以来,她坚持以紧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为宗旨,以优秀党员同志为学习榜样,坚定扎根基层、扶贫为民的信念,履职尽责、深入脱贫攻坚一线,扎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用实际行动获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赞扬。
一、深入走访农户,掌握村情民情
为扎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确保打赢扶贫攻坚战,孙晓秀驻村后与村干部一起,加班加点深入开展走访农户活动,全面掌握白果村的基本情况。白果村位于夹江县木城镇西部,幅员面积10.2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共909户2659人,有贫困户83户211人。大多数村民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种植茶叶、黄花,科技含量较低,群众技术水平不高,经济收入水平较低且增长速度缓慢。虽有一小部分农户从事养殖业,但养猪、养鸡数量较少,均没有形成养殖规模,没有形成经济增长的支撑产业。且全村留守老人、儿童较多,缺少青壮年劳动力。
通过深入走访,全面了解掌握了村情民情,为群众发展生产,实现增收献计献策奠定了坚实基础。白果村七组陈玉琴,家境困难,家里有一个80多岁的奶奶和一个50多岁的父亲,但是不幸的是在2018年11月,这个年仅10岁的小姑娘失去了唯一的父亲,这个家的顶梁柱倒了,就剩下这一老一小。孙晓秀得知后经常到孩子家问寒问暖,为陈玉琴买生活和学习用品。为从根本上解决陈玉琴家经济困难,孙晓秀积极努力,最终为陈玉琴办了五保。幸福总是很短暂,不幸再次降临到陈玉琴身上,陈玉琴的奶奶在今年2月因病去世。知道这件事后,孙晓秀立即组织村干部、帮扶责任人入户慰问、帮助处理奶奶的后事。在奶奶的后事处理结束后,孙晓秀用心给陈玉琴做心理疏导,鼓励陈玉琴勇敢地生活,并积极与陈玉琴的亲属协商,落实陈玉琴的抚养人,还为陈玉琴发起爱心捐款活动,共筹集6000余元的爱心款,让这个失去亲人的小姑娘感受来自社会大家庭的爱,让她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觉得孤单。如今,只要孙晓秀去看她,己经懂事的小姑娘总是多远处出门脸上带着微笑迎接孙晓秀……。
二、讲究工作方法,稳步推进驻村帮扶工作
(一)全面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孙晓秀作为第一书记,带领驻村帮扶工作队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扶贫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理清思路、强化责任,增添举措,切实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努力下功夫,扶贫攻坚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二)深入抓好驻村帮扶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了建卡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和致贫原因,并驻村帮扶工作队结合产业发展、民政保障、社会解贫等帮扶政策措施,量身定制“一户一策”帮扶措施,进行挂牌公开帮扶。
(三)狠抓政策落实。孙晓秀自身加强对政策的学习,并通过脱贫攻坚专题会、主题党日活动、农民夜校、入户宣传等多种方式向村民宣传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医保、低保、危房改造、教育救助、残疾补贴等各项惠民政策,确保扶贫政策应享尽享,各项惠民补贴准确无误。
(四)实施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做到精准识别。掌握贫困对象变化情况,及时更新信息,做到贫困对象有进有出,进出有据,保证贫困人口信息真实、可靠、管用,实现动态管理。
(五)抓典型示范,倡导新风正气。深入了解贫困户,及时掌握贫困户的思想动态,引导贫困户通过自己辛勤劳动来创造美好生活,消除“等靠要”思想;另外通过开展 “感恩奋进,抵制等、靠、要思想教育活动”,评选典型示范,增强贫困户勤劳致富的信念,引导新风正气。
三、心系贫困群众,帮扶务求实效
白果村属于山区,农业生产品种单一,除了采茶期间群众有稳定收入,其余时间的收入只能靠外出务工。但对于一些年纪大的群众来说,外出务工基本不可能。孙晓秀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不少老人户都养了鸡,但山路偏远,存在销售难题。孙晓秀暗下决定,一定要帮助群众销售鸡蛋,让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把自己的蛋变成钱。她利用网络以及自己的朋友圈宣传村里的土鸡蛋,不辞劳苦,自己做起了“鸡蛋的搬运工”。有人曾问:“你是第一书记,只是来扶贫的,怎么干起了卖蛋的活,你又不赚钱,天天这样跑,不嫌累呀?”她说:“群众再小的事都是大事,只要是能帮到他们的,我都愿意。”。除了这样的事还有很多,群众随叫随到,孙晓秀在驻村期间,敬业爱岗,勤奋工作,并带着最深的感情去深入群众、走访群众、关心群众,坚持进门入户,讲解相关惠农政策、研究富民门路、与他们一起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她的努力与付出也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认可。白果村七组71岁村民刘延洪去年得了偏瘫,唯一的儿子又要养家又要照顾生病的刘廷洪。孙晓秀下村了解后及时向相关领导汇报。同时,又联系相关部门最终给刘延洪儿子安排了公益性岗位,解决了该户家庭困难。孙晓秀这位年青扶贫干部赢得了群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