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8 15:58:1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等职业教育,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等职业教育

篇1

一、职业(岗位)技术中科学含量是区分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标尺”

按学历进行界定,高职教育属高等教育范畴,教育对象必须是受完高中阶段教育或具有相当于高中程度的学力;学习年限至少2?3年;毕业时授予高等专科学历证书。一般地说,学历与文化水平的高低相关最为密切,故高职与中职最明显的差异是文化程度。但实际上文化程度并不能作为区分中职和高职的唯一标尺(或主要依据)。因为在职业教育中衡量学生业务水平的主要依据是职业技术和职业能力所掌握的程度。这种技能和能力虽也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的基础上,但他们自身有一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单项到综合的提高发展过程,必须通过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通过反复的学习、实践、锻炼,才能从初级到中级,再达到高级。那么能否用职业技能和能力作为区分中职和高职的唯一标尺或主要依据呢?我们认为,这也是不确切的。因为中职与高职是教育层次上的区别,而不是人才规格、级别上的高低。譬如,有些手工工艺领域的高级技工,他们是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靠自己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反复琢磨、锻炼成长起来的。故无须通过高等职业教育予以培养。

笔者认为,区分中职与高职的标尺应是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中的科技文化的含量和水平。当就业岗位或岗位群需要掌握的职业技能和能力必须以大专以上的科学文化为基础时,则就需要通过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途径。技术学原理告诉我们:现代技术与科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按技术中科学知识含量的多少和水平的高低,各类专业技术大致上可划分为:技艺(手工技术)??技能??技术??科技(理论技术)??高科技(高新理论技术)五个层次。技术作为一种生产实践的方法体系,每项专业技术又可分解为生产经验、科技知识、技术实体(工具)和技术管理四个要素。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其四个要素的比例是各不相同的。技术层次愈高,科技知识和技术管理要素的比例愈高,相应的技术实体也愈复杂。要掌握这些科技知识,操纵这些高新技术实体必须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基础;技术层次愈低,生产经验要素的比例愈高,相应的技术实体愈简单。生产经验需要在实践中锻炼、积累;操作较简单的技术工具靠的是精湛的手艺,需要在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经反复实践,才能做到熟能生巧。由于各行、各业、各工种、岗位的技术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专门化技术系统,它往往是由多项技术、多层次技术渗透、交叉、复合而成的,而且还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和变化。故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内容、项目要不停地更新、变化和提高。而职业教育层次的定位则要以职业岗位专业技术的类型和层次(科技含量和水平)为主要依据。

转贴于

国内外高职教育发展的简史告诉我们:高职教育一般都起步于经济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因为这个时期,新技术革命促使传统工业的技术全面改造,再加上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兴工业和现代管理制度的引入,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企业迅速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产业转化,大批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所以迫切需要一大批有较高水平的技能型、技术型的实用人才及管理、经营、服务人才。现实还告诉我们,高职教育是与知识经济(或称高技术经济)同步向前发展的。知识经济的发展,核心是科技,关键是人才,基础是教育。它要求加快提高普及教育的层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程。对职业学校教育而言,则要在全面素质培养的基础上,突出职业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这种职业能力不仅能满足现实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而且还能适应今后转岗及广泛就业的需要。不仅要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心智能力和现代社会通用技能(外语、计算机应用、汽车驾驶等)的培养。可以预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高等职业教育必将蓬勃地发展起来。

二、高职教育是专业技术知识,职业综合能力、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篇2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315-02

通过对张家口高等职业教育的调查分析,发现其存在的如下问题:首先,从国家层面来看,主要有两点,一是办学经费不足;二是管理体制不顺;其次,从社会层面来看,主要是职业教育得不到重视和企业对职业院校的支持积极性较低;第三,从学校自身来看,主要是办学目标定位不准、教学设计满足不了社会发展需求和经费使用不当;第四,从教师层面来看,主要是学历层次不合理、“双师型”的教师比例偏少、兼职教师比例偏少和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第五,学生自身综合素质较低[1~2]。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下对策:

一、政府层面

政府主导和管理整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办学思路,政府的支持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政府应加强宏观把控。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的问题是定位不准,以张家口高等职业院校为例,部分院校的培养目标定位模糊,一味地跟随或模仿其他院校的发展思路,毫无自身特色,缺乏竞争力。针对此情况,政府机关应加强宏观政策指导,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高等职业院校的评估制度,加强对学校办学监督力度,从宏观上为学校的发展指明方向,尤其是相关政策要及时颁布,使学校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政策和办学方向。政府尤其是当地政府机关要积极利用各种机会为高等院校联系和交流创造条件,并加强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使其高等院校根据国家政府及自身条件可以明确定位,把握其发展规律。

2.政府给予资金支持。高等职业学院的发展最大的瓶颈是就是缺少资金的支持。从国家到省市政府机关应对高等院校的资金给予最大支持,最低限度也要获得和普通教育发展同样的资金支持。通过对张家口高等职业学院的调查,89%的人选择,学院发展缺少资金。由于缺少资金的支持,张家口几所高等院校的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建设都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甚至有部分院校教学条件都很落后,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政府机关应根据各个院校的情况给予资金的支持,使各个院校能更新实习设备,改善教学条件,特别是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和重点专业建设。同时,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要确保学校学费全额返还高等职业学院,任何部门不得截留和挪作他用,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二、社会层面

1.吸引优秀企业来办学。优秀企业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格局的重要力量,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吸引优秀企业来办学,提高企业办学的积极性,改变政府办学的单一性。企业办学具有多种优势:首先,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制定教学目标符合市场需求。企业是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对市场需求了解透彻,它们能从实际出发,制订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计划。企业从现实和发展需要出发设置专业、开设课程、确定模式、安排时间,可以获得市场的认可;其次,企业有自己的岗位培训基地,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可以使学生能快速熟练地掌握相关的职业技能;第三,企业利用自身优势与职业学院以及职业培训机构合作办学,共同制定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第四,政府机关以及学院应赋予企业参与管理的权利实行权责利统一,通过共同的经济利益机制吸引企业投资办学[3]。

2.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办学。通过对张家口几所高等职业院校的调查,67%学生在没有毕业时就签订了就业合同。这些学生能如此早的签订合同,主要是学校和行业办学相结合。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办学。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现代社会生产、建设与服务一线从事管理和直接操作的各种高级技能性应用人才。行业办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办学有利于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高职教育,实现校企联合办学,从而可以充分利用行业的资金、设备、技术、实习场所、人力、企业文化等资源,实现高职教育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校内实训与现场实践紧密结合,教学科研与技术开发紧密结合,有利于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高职人才。

三、学校层面

1.目标定位要准确。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张家口几所高等职业学院办学目标模糊不清,特别是远期办学目标更是迷茫。学院的办学目标不明确不仅影响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学院的进一步发展,使学院自身陷入困惑之中。因此,在学院发展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办学目标,既要有近期目标,更要有远期目标。远近结合,持续发展。

2.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学院发展的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性人才,符合社会企业发展需求的职业和岗位要求。产学结合,校企结合就是学院与企业、社会相结合,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和培养大纲,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院的发展要紧密联系社会企业的发展需求,不断更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产学结合,校企结合办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只注重知识传授而轻视实训训练,建立全新的培养模式,即将学校的办学与行业、企业和社会有效的结合,使学院充分了解生产企业或行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和专业技能,促进办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同时,在办学的过程中可以聘请企业优秀的人才来参与学院的管理和教学等工作,改变学院的教学理念和专业设置,加快专业开发,深化教学改革,夯实发展基础,满足社会对专业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这种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以技能教育为本的模式对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优化专业设置。通过对张家口几所高等职业学院的调查,发展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不够科学和规范。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增强专业适应性,突出专业设置的区域性和时效性。加强专业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本要求。要瞄准市场办专业,形成具有本地优势的特色专业和时效性的就业优势的品牌专业。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持续加大对专业教学设施和教学软件的投入[3],创新教学环境,努力办出专业特色。

四、教师层面

1.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院领导对师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首先要加强学院领导班子的建设,提高领导能力,加强改革创新意识,培养战略思维素养和学校管理能力,形成一支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对学院师资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次,要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教师队伍结构。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大量优秀的“双师型”教师的加入,打破师资来源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传统观念,全面改革吸引优秀企业或行业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按1/3的教师来自于学校、1/3的教师来自于社会,1/3的教师来自于企业,构建合理的教师结构队伍,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加强师资培训的力度。通过对张家口几所高等职业学院的调查,发现88%的教师没有出去参加过相关业务的培训,78%的教师没有参加过学历进修培训,90%的教师没有参加过同行举行的学术研讨会,86%的教师没有深入一线企业或行业进行学习等。其主要原因是相关学院的轻视,部分院校甚至认为高等职业学院不需要高学历人才,不需要去参加学术研讨会等,最终导致教师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从而在整体上影响了高等职业学院的发展。因此,为了高等职业学院高质量健康的发展,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等师资队伍。让学院教师参加培训是提高教师队伍教学能力和实际能力的一条捷径,从培训种类上讲,要进行理论水平、实践技能、教育技能、专业技能和学历多方面的培训,从培训时间上讲,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相结合,并建立终身培训机制,以此扩展教师的视野,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力。

五、学生层面

1.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对实地调研发现,74%的用人单位对高等职业学院毕业的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满意。因此,在高等职业学院的教学中,首先,应加强实践课的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技能。其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为学生们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开展多种有意义的实践技能大赛、科技创新大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兴趣和创新能力。再次,通过和企业、行业的合作办学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机会。最后,鼓励学生利用各种途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2.加强对学生就业的指导。高等职业学院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众多问题,因此,在就业过程中学院给予相关的指导,使他们能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发挥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首先,建立就业信息网络平台,使学生能及时了解相关就业信息。其次,学院加强与相关企业的联系,了解企业的需求,积极主动与相关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协议,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第三,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避免出现期望过高的现象,也要避免出现急于找工作而看低自身的现象。要使学生能正确地对待就业,认准自身价值,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篇3

二、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高等教育并没有真正受到相关部门和实施区域的重视。现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首先,缺少专业人员的系统性研究。专业人员对问题的研究较多,对高职教育的系统研究和整体研究很少,研究人员对理论研究的重视程度大于对实践的研究,我国现阶段高职教育的人才发展观念急需改变;其次,受传统教育文化和教育方式的影响,我国高职教育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很多问题。当前国内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教育过程中思想定位不明确,责任分工不明确,现阶段急需改变传统高等教育观念,要认识到职业技术性高职教育的应用型教育的重要性;再次,在不同经济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不平均。高职教育的发展应稳步向前,不应时快时慢。由于高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自身有弊端,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停留在理论层面,认识不够,政策不配套,规模与水平不相符,教育不规范等问题都是制约我国高职教育的重要因素。如果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从观念上加强对技术和实际应用的重视,注重理论和实践统一,支持高职教育,那么发展前景就十分广阔。

三、我国高职教育与国际高职教育的对比

在国际范围内,高等职业教育的短期发展历史并不长,这一现象在发达国家也存在。我国现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类型与其他发达国家基本属于同一类型。短期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最早由一些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提出,根据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和平与稳定,分析研究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规律。我国根据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和特色经验,提出了在高等职业发展中的有效措施和担负的责任。

篇4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238-01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职业人才的重任。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也越来越大,这就需要学校加强管理,不断改进和更新,这样才能达到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组织结构存在严重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本科有所不同,其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上面,本科的培养目标是综合素质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很多高等职业教育都没有考虑自身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仅仅只是简单的照搬普通本科院校的组织结构,同时也没有构建符合实践性和开放性需要的新组织结构。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等职业人才,因此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非常的重要。但是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建立相应的实训场所,所以也不能建立一个合理组织结构。

2.单一管理与综合服务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还存在单一管理和综合服务的问题。严格的来说,高等职业教育是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要来培养人才的,学校提供设施、设备、环境、方法等,向学生们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高职院校的学生既是接受职业教育服务的对象,同时也是高职教育服务过程的结果。因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大众化的特点,这需要学校的管理必须由单一管理转向综合服务型转变。

3.管理缺乏一定的特色

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缺乏特色,这是大多数学校都存在的问题。管理的特色必须建立学校定位的基础上。因为高职培养的是职业人才,所以动手操作能力比理论知识更加重要。一些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通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来建立有特色的管理体系,甚至只是一味的模仿普通本科的管理方式。

4.管理方式陈旧

长期以来,高等职业学校的管理都是以管理者为重,管理者对学生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只能无条件服从。管理者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和惩罚学生。这种管理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学生的错误行为,但是长期下去会造成不好的后果,一部分学生会产生抵触心理,同时也会使学生失去独立性和自主性。

5.专业设置不合理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的比重在逐渐的增大,对第三产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而且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了53%,很多农村的劳动力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高职院校设置了很多有关于第三产业的专业,专业的规模也在扩大,但是专业结构非常不合理,因为第一产业比例过低,农业专业非常少。此外,个别专业规模过小,学校不考虑学生的职业需求,随意设置专业。

二、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对策

1.将专业技能作为核心需求

在编制教学计划的时候,需要对社会和企业进行调查,并且实施科学的论证,将学生的就业需求和专业课程的设置联系起来。根据企业和社会的需要来设置专业结构,确定课程。此外,在管理教学计划的时候必须要遵循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模式,建立合理的培养准则。在建立国家职业技能这方面,必须要适当的借鉴国外的经验。

2.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也是高职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学校要大力的建设教师队伍。首先要鼓励教师取得双师资格,比如文科教师可以考工艺师、审计师、律师等,理科教师可以考工程师、建筑师等。另外还要为学校教师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培训的内容除了有高职课程方面的知识,还有教师的专业素质。最后,要使教师们参加和高职类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全面的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重视实践和操作

因为高职院校培养的是职业型人才,所以实践和操作非常重要。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给学生提供操作和实践的机会,可以和校外的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模式,让学生进入企业内进行实训。同时还可以和企业签订协议,根据企业的需要来对学生进行培训,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在学生进行操作和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对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适应工作岗位。

4.对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教育和指导

在平时,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教育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使他们了解就业政策。除了要将就业指导融入到学生日常教育活动当中,还要耐心的解答学生的疑问。而且学校还可以开设就业指导室,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根据学生的不同职业需求,对学生提出不同的建议。最后还要鼓励学生创业,和企业或者相关机构合作,为学生的创业提供好的条件。

5.合理调整专业结构

高等教育学校在设置专业的时候,要突出特色,满足市场需要。首先要将社会需求作为导向,根据地方或者行业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来对专业结构进行调整。此外还要重视对专业的社会背景、行业背景的分析,不能够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相悖。对于一些冷门专业,要通过提供就业优惠、降低学费等方法来使之升温。另外还要建立校内实训的场所,投入一部分硬件设备、设施,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以便使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能够满足企业的需要。

6.搭架人才供需平台

为了帮助学校和学生掌握市场信息,相关部门需要搭建人才供需平台。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当地人才的需求状况,对人才进行预测,建立网络、电视、广播、报纸、信息中介等的综合信息平台,保证信息的通畅。同时也需要建立学校、企业、学生三者之间的信息通道,使企业能够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情况,学生也能够了解企业、用人单位的情况,拓宽学生的就业范围。

篇5

在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诸多论题中,如何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成为众多有识之士讨论的焦点问题。但是,绝大多数论者依然强调职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差异与对立,没有看到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与普通本科院校人文教育的区别,认为只要借鉴普通本科院校的人文教育模式就可以实现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本文提出,应当把职业人文主义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价值诉求,在职业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以人文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构建基于职业特性的高职院校人文教育体系。

一、职业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职业是人们所从事的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相对稳定的工作。职业本身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性质,具体体现在:第一,职业具有社会性。职业本身是社会分工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分类也越来越细化。只有在社会之中提供社会发展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职业才能存在,才有它自身的意义。第二,职业具有历史性。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变革与发展,社会生活中的每一种职业都经历着一个产生、发展和变革的过程。第三,职业具有道德性。作为社会分工的产物,职业是社会生产实践的表现形式,也是社会交往的重要途径和纽带。因此,职业必然与社会伦理相关,强调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来服务于社会,从而获得合理报酬。第四,职业具有“生活”性。任何职业都必须由具体的人来承担,每一个人也都必须在人生的某个阶段从事一份职业。因此,职业不仅关乎社会,而且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人来说,职业本身就是人生价值和生活意义之所在。总之,职业的内涵具有丰富的社会意义和鲜明的人文主义性质。

我们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应当以职业人文主义为基本价值诉求,就是要突破“专业学习训练+人文(通识)课程=融合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框架,以职业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属性为基点,全面构建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的科学体系和创新模式。具体来说,职业人文主义教育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建立职业社会使命。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社会化生产网络上不可或缺的纽结。每一种职业都以其专业化的劳动和贡献服务于社会的良性运行,推动着国家的不断发展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这是每一种职业的社会使命和责任。选择一个职业,就是选择一个直接服务社会的舞台,也是选择一种社会使命和责任。崇高的职业社会使命,体现着具体职业和社会整体的有机联系,也为每一个劳动者提供努力工作的不竭动力和意义源泉。

2.理解职业历史文化。在职业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那些影响行业兴衰的典章制度文献、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职业技术革新事件、成就卓越的行业先驱人物等构成了每一种职业或行业发展变迁的轨迹,积淀为每一种职业或行业的独特历史文化。只有理解职业的历史文化,才能真正理解当下职业选择的社会意义。

3.培养职业价值意识。特定职业既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也包含着特殊的职业价值意识。职业价值意识具体体现在:每一种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精神、职业信仰、职业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凝结为每一个从业者的职业是非观、善恶观、美丑观、荣辱观。职业价值意识的教育,就是要培养从业者的内在价值理性和道德自觉,这是职业人文主义诉求的核心内容。

4.设计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活是人生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亦是一种人生教育。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连续性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职业理想实现的过程。人生需要引导,职业生涯需要设计规划。设计职业生涯的目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结合社会发展和时代特点,确定人生的目标,设计合理可行的职业发展方向。职业生涯设计,真正体现着职业教育的人文关怀。

二、倡导职业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依据

1.倡导职业人文主义教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核心是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就是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好、实现好、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利益;第二,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高等职业教育以职业人文主义为价值诉求,正是以人为本的切实体现。职业人文主义的目标就是要努力彰显职业的人文主义性质,真正把职业教育和人文教育融为一体,使社会需求、职业特性和人的发展紧密结合,培养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职业人”。一方面,通过职业人文主义教育的实施,实现受教育者全面素质的提高,使受教育者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各行各业现实需求;另一方面,通过职业人文主义教育的实施,为进一步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提升职业水平和职业形象提供人才支持。

从文化角度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两个必要条件:第一是全社会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体系,第二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是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个体。高等职业教育以职业人文主义为价值诉求,就是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地渗透在职业教育之中。职业人文主义具有强大的整合作用。良好的职业人文素养使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自己所即将从事的职业的社会意义,为专业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训练提供强大而持久的内在驱动力,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乃至将来的职业生涯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方向感与和谐稳定的心理状态,才能够很好地处理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关系,开拓和谐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这样,高等职业教育就能够通过培养和谐发展的“职业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对技术学校来说,这也是正确的,尽管技术学校的学生将要从事的是一种完全确定的专门职业。”

2.倡导职业人文主义教育是继承和发扬我国近代职业教育优秀传统的要求。在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进程中,倡导和关心职业教育的教育家都特别强调职业教育目标的人文主义取向。

著名教育家、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创办人黄炎培对于职业教育可能存在的弊病有着清醒的认识,指出“办职业教育,最易犯两种病。其一,学生误解了‘自尊’的一个名词,于是不知不觉看轻一切作业。随你学什么工艺,都成为贵族的工艺。除掉规定工作课程以外,不愿动手。其二,仅仅教学生职业,而于精神的陶冶全不注意,把一种很好的教育变成器械的教育,一些儿没有自动的习惯和共同生活的修养。这种教育,顶好的结果,不过造成一种改良的艺徒,绝不能造成良善的公民。”为了防止这两种弊病,在中华职业教育社所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生入学时一律要写誓约书。誓约书的内容是:“一、尊重劳动(学生除半日工作外,凡校内一切洒扫、清洁、招待等事,均由全体学生轮值担任);二、遵守规律(校中有全校学生组织自制团,自订一切规律而自守之);三、服务社会(学生除校内服务外,兼于校外从事一切相当之服务)。”此外,黄炎培明确提出职业教育的宗旨是:“职业教育,将使受教育者各得一技之长,以从事与社会生产事业,藉获适当之生活;同时更注意于共同之大目标,即养成青年自求知识之能力、巩固之意志、优美之感情,不惟以之应用于职业,且能进而协助社会、国家,为其健全优良之分子也。”他认为,大学教育的真正使命在培养崇高的人格及深博的学术,而以职业教育为主要任务的“专科学校的使命在造就实用人才,同时亦须重视人格训练,以免由实用而流于功利化。”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职业作用之所在,即职业教育主义之所在。职业以生利为作用,故职业教育应以生利为主义。生利有二种:一曰生有利之物,如农产谷,工制器是;二曰生有利之事,如商通有无,医生治病时。前者以物利群,后者以事利群,生产虽有事物之不同,然其有利于群则一。故凡生利之人,皆谓之职业界中人,不能生利之人,皆不得谓之职业界中人。凡养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得谓之职业教育;凡不能养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不得谓之职业教育。”他还强调“生利主义”对师生之精神的指导作用:“生利主义侧重发舒内力以应群需,所呈现象正与衣食主义相反。生产一事一物之时,必自审曰:‘吾能生产乎?吾所生产之事物于群有利乎?’教师学生于不知不觉中自具一种利群之精神。”这种“利群之精神”就是一种超越一己私利、以满足社会进步的要求和族群共同福祉为价值理想的人文精神。总之,黄炎培、陶行知等教育家都强调必须把正确价值意识的培养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只有把职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统一起来,实现职业教育的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的有机融合,才是真正健康的职业教育。

3.倡导职业人文主义是顺应国际职业教育发展新趋势的要求。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英国出现了新职业主义思潮,主张把职业教育纳入主流教育,构建一个以培养高技能的、弹性的、富有合作精神的劳动者为目标的全新职业教育体系。其指导思想是:职业教育定位不再局限于固定的职业训练,而是要从“培养工人从事单一的、刚性的和细琐任务的泰勒主义和福特主义”中摆脱出来,以培养“核心技能”为目标。所谓核心技能,是指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高度专门化的、狭义的技能。它具有通用性、可迁移性和工具性,通常包括“共同的知识与理解”“与民主社会相关的共同的价值观”“可迁移的学习内容”“共同的学习经验”等。显然,这里强调的“共同的价值观”就是职业素质中所包含的人文素质。英国新职业主义教育思潮对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的职业教育都产生了影响。美国职业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曾经兴起过一项以提升青年的学术成就和就业能力为主旨的“学校向工作过渡”(简称STW)改革运动,进入21世纪之初,这项改革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持续。在其基础上,当前美国职业教育正在进行“学校向生涯过渡”(简称STC)改革。从STW到STC的转变,绝不是单纯的名称的改变,而是反映出美国乃至世界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倡导学生本位,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个体,着眼于个体职业生涯的持续终身发展。很显然,从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看,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努力沟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职业训练和人文教育,使职业教育服务于劳动者全面素质的提高和终身发展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是大势所趋。

三、实践职业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策略

1.确立职业人文教育理念。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随着经济生活的市场化和社会阶层逐步分化,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趋向于多样化、世俗化和功利化。我国教育的人文主义传统呈现出式微之势,教育目标也越来越功利化和工具化。特别是在高等职业教育兴起和发展的过程中,重实用轻人文、重技能训练轻道德养成、重专业成长轻全面发展成为普遍现象。“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被误读为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技能训练、学生上学的目的就是找个工作,而作为人的发展必需的知识结构的完善、和谐人格的塑造、全面素质的培养被置于次要的地位。这些都极大地制约着高等职业院校人才的培养质量,制约着高等职业教育的长远持续发展。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较,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科相对比较单一、人才培养周期较短,不可能完全照搬普通本科院校大量开设人文通识类课程的人文教育模式。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文教育,应当立足于自身的实际,从职业教育的特性出发,消除“职业/人文”二元对立的思想,充分挖掘“职业”本身的人文内涵,确立职业人文主义理念,探索基于职业特点、面向职业生活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创新模式,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这应当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根本价值诉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理念。

2.构建职业人文主义教育的核心价值。高等职业院校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不同的行业在劳动对象、工作任务、工艺流程和生产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其从业人员的人文素养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办学所面对的主体行业的职业岗位要求,确立自己的职业人文素养核心价值目标理念。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是一所面向首都第三产业特别是商业服务业、以财经贸易类专业为主体的高等职业院校。财经贸易类职业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为人们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对从业人员的职业人文素质有更高的要求。根据财经贸易类职业的特点,我们把“爱心、责任、诚信、严谨、创新”确立为职业人文素养的核心价值目标。“爱心、责任、诚信、严谨、创新”这五个要素组成的财贸职业人文素养核心价值目标体系,是根据时展对职业人文素养的要求提出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体现,具有鲜明的职业针对性、简明性和整体性,构成了一个从情感层面到认知层面再到行为规范层面,紧密衔接、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完整系统。

3.科学设计职业人文主义教育的课程体系。职业人文主义教育的实施需要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的支持。我们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要注意其职业性和全面性,主要包括: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社会和职业生活实际,发挥对学生职业学习的理论指导作用。第二,职业历史文化课程,主要介绍职业发展的历史和独特文化。例如,根据行业和职业特点,我们筹建了中国商业文化教学中心,就中国古代商业、中国十大商帮、京商、中华老字号、中国商业街、中国货币史、中国广告文化史、立信会计文化等专题编写教材,开设通选课程,使学生理解财贸职业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第三,职业道德和法规课程,使学生全面理解并牢牢掌握所选择职业的核心价值理念、职业道德规范和基本法律法规。第四,职业心理学课程,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普通心理学常识的基础上,了解并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第五,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认识职业生活与人生价值、人生幸福的关系,了解职业发展的规律,使学生把职业理想与生活理想紧密联系起来,积极主动地把个人职业选择与社会发展趋势统一起来,按照“社会所需、个人兴趣所好和力之所能”的原则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长远思考。

另外,我们也十分注重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我们在校园里设立以“丝绸之路”“运河通商”“郑和下西洋”“茶马古道”为主题的雕塑,举办中国货币史的展览,张贴古代著名商人、现代财贸行业先辈和模范人物的画像和格言,邀请知名商贸企业家开设专题讲座,使学生在日常生活的耳濡目染中加深对职业的理解。在专业知识和技能课的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渗透职业精神、职业伦理的教育内容,使学生确立“做人先于做事、正确的价值观重于娴熟的职业技能”的意识。在学校日常管理中,我们精心设计了“爱心、责任、诚信、严谨、创新”五个教育板块,开展经常性的学习和教育活动,构成了职业人文素养教育的第二课堂体系。

4.注重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想实现职业人文主义的教育目标,从事职业教育的人必然首先要培养良好的职业人文素养。因此,我们十分注重加强以师德建设为核心的教师人文素养教育,把“爱心、责任、诚信、严谨、创新”作为学院师德建设的主题。我们要求所有教职员工都要真诚地爱学生,以对学生、对社会、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做诚信的表率、严谨的模范和创新工作的标兵。我们相信,只有师德优秀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才能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

5.注重知行并重。职业人文主义的价值理想,只有体现在学生的实际行动中,才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因此,职业人文素质的培养必须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要利用校内实训、企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努力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职业情景,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多地体验职业生活,逐步培养清晰、自觉的职业意识,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认同职业价值、体验职业精神,切实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人文品格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千朴.职业素养基础[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

[2](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教育文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4]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

[5]余祖光.学会做事:全球化中职业教育的价值观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4).

[6]石伟平,等.新职业主义:英国职业教育新趋向[J].外国教育资料,2000(3).

[7]刘春生,等.美国基于新职业主义的职教理念及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7).

[8]付雪凌.从STW到STC:世纪之交美国职业教育改革走向[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10).

[9]丁继安.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

[10]高宝立.职业人文教育论[J].高等教育研究,2007(5).

[11]陈新文.从人文学科到人文教育[J].辽宁教育研究,2005(8).

篇6

Abstract:NowhigherprofessionaleducationinChinahascomeintoaflourishdevelopingperiod,buttheconflictbetweenthehighspeedofscaleexpansionandtheshortageofconnotationevolution,thegrowingpressureofjobhuntingandtherelativelackofskilledlabourhascomeout.Howtosolvethekeyproblemofdevelopmentandhowtousethescientificdevelopingoutlooktoguidecollegestocarryoutsustainabledevelopmenthavebeenanattractivetopicforthemanagersofhigherprofessionaltechnologycollege.

Keywords:higherprofessionaleducation;sustainabledevelopment;scientificdevelopmentoutlook

一、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要正确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首先应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所谓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当前最受认可的解释是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也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1]。这个解释至少涉及了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两个层面。将此概念引入教育,我们则可把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解释为“坚持以人为中心,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高等职业教育始终保持勃勃的生机与活力,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2]。

二、高职院校当前发展的现状要求其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统计,截止2005年12月,我国共有高校1792所,其中高职高专院校1091所。从布局上看,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高等职业教育格局基本形成;从规模上看,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在高职教育迅速发展的同时,高职院校的一些问题也凸现了出来。

1基础设施不完备

大部分高职院校是由原成人高校转型或从中专学校升格而来,大多都面临着办学场地不足的问题,尤其是校外实训基地不足。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基地,对教学仪器设备、实验实训场地等有相当高的要求,而目前大多数院校的仪器设备与社会发展相比,是比较落后的。学院花巨资引进的设备,很可能过了两年就落后于市场,还有一些仪器设备耗损很大,更新速度快,仅依靠学校的购置,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必须借助企业的力量。但在办学初期,由于各方面条件都较弱,企业参与的热情不高,高职院校的校外实训基地也相对较少。

2生源质量不高

由于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传统偏见,导致社会对高职院校认可度不高。许多人认为,高等职业教育不是普通高等教育,因而报考高职院校的不多,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不是很高,录取学生的高考分数一般集中在本科录取分数线的低端,缺乏群体性的优秀生源。生源质量不高,也导致了育人难和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

3经费渠道不畅

高职院校的收入渠道狭窄,学费收入是其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政府对公办高职只投入教师人头经费,而高职院校要将学费收入的一半以上用于维持运转。再加上实训基地、教学仪器需要大量投入,高职院校的资金来源就成了一个难题。

以下以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进行分析: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自2002年由湖南工程职工大学和长沙工程学校合并组建以来,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通过短短的4年时间,在校生由原来的不足2000人达到现在的7000余人,校园面积拓展了150余亩,建筑面积增加了4万余平方米,学院固定资产总值以年均25.6%的速度增长,在办学规模、办学效益、办学特色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发展速度引来省内外各界专家、学者和兄弟院校的关注。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学院办学理念的先进、办学定位的准确;得益于学院坚持“以创新求特色,以特色求发展”,走内涵型发展道路;得益于积极引入经营理念,向管理中“要”效益,适时扩大招生规模、广开融资渠道的办学理念。但学院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隐患:一是质量危机。组建初期,学院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规模的增长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对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二是生源危机。往后的几年,高等教育对生源的需求将超过生源的有效供给,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更为明显,教学质量不过硬、缺乏办学特色的院校很可能面临“生源相对不足”的困难。三是生存危机。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之间、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之间办学水平、办学实力、办学特色乃至学校品牌的竞争加剧,缺乏竞争能力的高职院校,必将在竞争中落败。

由此可见,高职院校要解决这些问题,必然要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单一的系统,它实际上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子系统。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际上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四个方面的内涵: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即建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正确处理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使学院做到全面、协调的发展,从而保持勃勃的生机与活力。1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育人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了教育人、培养人,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因而它的教育必须从以人为本出发。“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应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长期以来,人们在理解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时有些功利化、片面化,把高职教育等同于谋职教育、技术教育、岗前教育,把高职教育的功能也仅仅理解为服务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的发展,而忽略了教育对象本身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忽略了教育的本质是“树人"。我们应准确定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格,在培养具有高新技术应用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同时,要注重强化责任意识、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国际化意识,努力提升创新能力、信息能力、外语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以把学生培养成既能适应专业技术要求的“职业人",也能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需要的“社会人"。

高职教育从最初的实践部分少,发展到以就业为导向,实现“零距离”上岗,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性技能性要求,实现了一个飞跃。但由于观念上的偏差,导致这种实践性教学走向了极端化,如有的院校仅重视实践技能培养,而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培养,学生走上岗位后顶多是熟练的操作工,而不是一个有发展潜能的职工,不能够很好地适应企业的需要与自身发展的需要。所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全面育人,使学生自身具有发展的后劲,才能达到我们高职教育的育人目标。

2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整专业结构

市场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市场为导向,就是办学要紧密联系生源市场和人才市场。一是有学生愿意来你办的学校;二是有用人单位愿意选用你培养出来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站在市场的前沿,洞察生源市场和用人市场的特点,准确把握市场的脉搏,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并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灵活地调整专业结构,按照专业的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开发课程,保证培养出的学生能用、适用、好用。例如,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地质行业单位主管、以地勘工程类专业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管经文协调发展的高职院校,目前全国的地质类人才紧缺,就应抓住《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文件精神,努力挖掘地质行业类专业的发展潜力,并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及时调整专业和方向,保持高职教育旺盛的生命活力。

3坚持特色教育,建立特色办学模式

任何一所高职院校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就难以生存和发展。学校的竞争资本就是特色。所以,高职院校一定要努力创出特色。一是要创办特色专业。高职院校与基于学科教育的本科院校不同,专业是其基本组成部分,只有创办特色专业,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形成品牌。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基于所处区域及行业的需要,根据自身实际,对强势专业进行重点扶持,创办特色专业。例如,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面向国土资源、地矿行业的学校,国土资源调查(地质找矿方向)、工程测量专业、岩土工程技术专业、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等,就应该是学院的拳头专业,这些专业不仅在湖南,就是在全国也是深具潜力的,行业用人量大,市场就业形势看好。二是要创办特色的教学模式。职业教育发展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必须突破传统守旧、脱离现代社会需要的教学方式,创办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快速、有效地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要创办特色教学模式,必须做到在设置和调整专业时,要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与论证,对专业设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并邀请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参与专业设置方案的制定,同时深化教学改革,注重教学创新。近年来,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创办特色教学模式上作了些探索。当前学院24个专业的设置,既满足了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又体现了职业性与学科性、适应性与针对性的结合。例如,我院为湖南省地矿局定向培养的“岩土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学生,就是“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的一种典型形式订单培养,即根据湖南省地矿局的要求和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协议,培养符合野外生产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技术应用性人才,这种模式使学生在入校时就基本解决了就业问题。三是要开展特色实训。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技能训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花大力气建设能满足各专业教学实习实训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同时,要和厂矿企业密切合作,建立校外基地,重点选择一些用工需求大、企业规模大、生产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的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借助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优势,满足强化学生技能的需要,同时为学生就业拓宽渠道。

篇7

近年来,职业院校深入贯彻国家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各学校转变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实践操作,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在专业建设、教学科研、招生、就业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获得很多荣誉。

一、树立为社会服务意识,紧贴企业生产发展

开展高等职业教育随着国家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在神州大地上激流涌动。互联网、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具有应用型的复合人才日益加剧,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日益加快,作为高等职业学校,就必须紧紧围服务社会这个宗旨,密切联系企业实际,充分发挥优势,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企业与职业技术教育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当前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大纲等方面需要改革创新,因该紧跟市场、服务市场。要牢固树立为企业和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的观念,适应体制转换对学校带来的影响,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跟市场、适应市场,积极为企业提供合格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二、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应用型,着力培养学生的技能。

近几年来,社会、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也不断挖掘办学潜力,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的存量和优势,着眼于构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相接合,“传、帮、带”,教学上下结合的立体办学模式,以及质量求稳,发展求活的策略,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积极培养企业急需的各种层次的技术型和实用型技能人才。

1.对准岗位设专业,加强需求调研,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深入到各企业走访调研,了解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同时,通过在不同企业工作的学生反馈所学专业技能与岗位适应度等信息,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2.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依托社会需求,不断开发新的专业。以岗位技能要求设专业的目标,要紧跟市场合理灵活开设专业的模式。同时根据学生的生源地、录取成绩、性格差异较大等特点,实施分层教学。学校在教学方法上也作较大突破,除了采用常规教学外,还大胆尝试新媒体教学、行为引导新型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法。校内实习基地方面,尝试性的使用灵活的互教互学的“师徒制”方法,使学生优势互补,并要求学生带着生产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参加实习学习,学员们学以致用,解决了许多生产、经营、管理和技术方面的难题,让毕业生都能找到合适自己岗位的工作。

3.增加设备投入,创造良好的职业教育的实习条件。众所周知,职业教育是“饭碗”教育,就是要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它必须要以不断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主线,解决好技能培训、实习的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民办职业学校的经费也捉襟见肘。尽管如此,我们并没有忽视职业教育的真谛—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实习条件、加强岗位能力培养。不断的更新教学设备硬件及软件,使实训培训的针对性进一步增强。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职教团队

职业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要使培养对象获得进入社会前必须掌握岗位所需要的技能。而这种技能的习得,除了要有较好的实习条件外,还必须要有过硬技能的教师进行指导。教学的硬件可以通过用钱在短时间内买到,而过硬的教师必须通过长时间的培养。为此,我们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始终不能忘记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1.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开阔教师眼界。要加强和国内外大型企“校企”联合办学,在合作期间,要培养大量的教师。为了使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保持稳定,要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国内外(职业教育较好的)合作机构,把教师们送去各大型企业培训、进修,到国外培训。使他们开阔了眼界、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技术的距离。

2.积极参加各种大赛,促进教师提高水平。提高教师的技能,每年都要主办各种不同的职工技能大赛。这既是我们了解企业需求的好机会,又是我们要求教师提高技能的好时机。

3.积极参与企业实习,提升教师技能水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是以岗位能力为培养目标,积极安排教师参与企业实习,如参与企业的数控机床改造、见习企业的工段长、车间主任、现场工艺员等,使教师们在掌握企业岗位需求的同时提升了指导学生必要的技能。

篇8

我校多数国网技术毕业生都在火力发电厂从事机组运行、机组巡监一线工作。对于一出校门就到生产一线工作的新员工来说,实践技能操作特别重要。特色教材编写的主要内容是需要改革传统教材内容。现用的大型火力发电厂教材中没有符合电厂生产一线的系统图,而火力发电厂一线运行人员的基本技能之一就是熟知火力发电厂生产系统,对生产系统流程熟悉程度也是衡量运行人员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在相关大型火力发电厂教材缺少系统图的情况下,教师讲授难度大,学生理解难度也大。现使用的大型火力发电厂教材对一些设备理论性分析所占篇幅偏大,对生产一线操作方面的技能要求不突出,因此可删掉机组启停过程中可能发生问题的理论分析内容。总之,现用的《大型火力发电厂》能满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材的适用要求。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要想办出特色,就必须编写出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因此,编写职业教育教材尤为重要。

二、大型火力发电厂相关教材编写说明

大型火力发电厂的知识作为高等职业教材特色,重点要放在操作步骤和系统图上,所以,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要增补大量的系统图和与之相对应的系统操作步骤等主要内容,并将某些设备问题分析放到锅炉、汽轮机等专业课 教材中去讲授。还可采取课堂教学理论和仿真机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的新的教学模式。

集控运行中发电生产过程是按系统划分的,有 35~65个系统图,将这些系统图全部编入教材是完全没必要的,需要有所选择。编写人员经过现场调查研究选择部分系统图编入教材,在电厂的集控机的键盘上标出主要系统,其内容包括炉侧主蒸汽系统、机侧主蒸汽系统、负荷控制中心、制粉系统、主蒸汽压力控制、风烟系统控制、减温控制、给水减温控制、除氧给水系统、排污疏水放水系统、真空系统、循环水系统、汽轮机油系统高低旁控制发电机主接线系统、厂用电接线系统等。最常用的系统有8个,观察集控机的键盘磨损最严重的那几个键就是机侧主蒸汽系统、疏水系统、循环水系统、负荷控制中心、制粉系统、风烟系统、炉侧主蒸汽系统等,火电厂运行教材中应将这些系统作为重点,力求使学生对这些系统知识的掌握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

三、结论

大型火力发电厂相关教材是火力发电厂生产一线有关知识的高度概括,我校的仿真机设备能为学员提供很好的实践环节。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有两种方式:一是将书本知识学完后再上仿真机学习;二是按课程进度多次上仿真机实践。也就是说,在编写教学指导书和教材时类似学计算机,将操作技巧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到主次分明,而又巧妙相互穿插,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过程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无论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能让学员获取丰厚的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这样编写出的教材才具有实践性、专业代表性、生产适用性和先进性,才具有专业技术特色。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第一要务是有配套且具有专业技术特色的教材。本文通过对大型火力发电厂教材的改编来说明职业技术教育教材的编写方法。建议其他专业教材也能参考大型火力发电厂的改编方法, 从而编写出具有与电力生产实际相适应的职业教育教材,从职业教育教材本质上体现出电力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

篇9

近几年高职教育取得了空前的发展,至1999年,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及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已达1345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69.2%,专科层次的在校生占全国高校的55.37%,毕业生占高校毕业生总数的68.5%。这表明高等职业教育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同时还要居安思危,看到它自身的不足和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很多人认为目前高职教育由于自身的“先天不足”和后天的“营养不良”,存在的弊端是“高等性”和“职业性”薄弱。许多职业院校都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突破传统办学思路,师资队伍、学术水平、社会声誉等方面与本专科高校相比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的产生是有深刻的历史和社会原因的:一高职的生源大多为高考成绩不理想者和初中基础差的学生;二学校是由大批中专学校合并升格为高职院校。学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待不断的改进完善;三专业的设置内容陈旧狭窄,理论不切合实际,加上专业更新慢,课程彼此重复或割裂,教材缺乏有特色的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学生无法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四新增的专业多为就业市场上的新兴热门专业,像信息技术、贸易、金融,机械数控加工等专业,旧的落后的传统专业逐渐减少,学校和教师要不断地调整教学观念适应发展;五职业院校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低,人们错误的认为对高职教师的要求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只要能站稳三尺讲台就行,在师德师能方面不必有过高要求。在短期难以形成尊重技能型人才的社会氛围,不利于健康和谐发展。这五点粗浅的反映它在“高等性”和“职业性”方面不足的原因。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更新办学理念和教育观念,要在教师队伍和教学教材建设,思政人文教育等方面做艰苦实际的工作,解决学校的诸多问题,为和谐社会培养有知识有技能的青年人才。

篇10

孟凡华 程 宇

>> 高等职业教育与创新教育 试析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创新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特征的研究与创新 建设创新型城市与构建高等职业教育的新模式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高等职业教育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高等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创新思想与能力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精品的理念与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应对举措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困惑与对策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研究 小议创新高等职业教育管理 会计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创新 高等职业教育图学教学创新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探讨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差异性研究 试论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沟通 高等工程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同质性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