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58:3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银行中间业务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文章编号:1003-4625(2006)11-0038-03中图分类号:F832.33文献标识码:A
一、股份制改造对中间业务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股份制改造促进商业银行内部资源配置发生变化
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涉及人、财、物、组织机构等方面的全面重组与再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作为一个成熟的现代商业银行,在其内部资源配置方面,首先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其次是兼顾各项业务发展的平衡;然后才是其他的一些要求。中间业务作为一种风险低、收益高,且属于我国商业银行诸多业务中的“短板”。股改后的银行必然会在其“短板”业务上有所改进,从而促使其内部资源配置发生变化。据对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焦作分行的调查,目前,建设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革“三步走”战略已基本结束。在中间业务发展上,传统银行经营理论正逐步向现代银行经营理念转变,现代经营观念趋于成熟,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进行了准确定位,在经营战略上把中间业务作为银行三大支柱之一进行大力发展。在机构设置方面,目前建设银行已专门成立了中间业务发展部,具体负责统一的业务规划、业务指导和有效协调。同时,中间业务在人员配备、经费开支、收入分配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自主性,拥有中间业务职能的诸部门在中间业务管理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整体功效得到较大发挥。
(二)股份制改造使商业银行利益诉求发生变化
在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之前,各金融机构为追求短期经营业绩,普遍把中间业务作为吸收存款和争揽客户的一种手段,许多中间业务诸如工资、信息咨询、上门收款、零残币兑换等业务成为银行的无偿服务。就连国际上通行的信用卡收取年费的规定,许多商业银行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各种技术性操作手段给免除了。这种现象随着银行业股份制改造的深入进行正在逐步打破。信用卡收取年费、小额存款收取管理费、工资收取单位费用、零残币兑换收费等中间业务已在部分商业银行进行,其他商业银行也在跟进过程中,并且各行在中间业务收费上表现出了意志绝对的统一。尽管部分收费单位和个人对中间业务收费表示一定的反对与抵触,但在商业银行股改利益诉求压力下,正在渐次妥协。如,建设银行代收电力公司和水务公司的电费、水费,前些年代收该两种费建行都作为吸收银行存款的一种手段。
(三)业务创新少,品种单一,实用性不强的状况正在改变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无论是品种,还是实用性方面都较之前有了较大的改变。在品种上,目前国内银行业中间业务品种已达200余种。在一些传统的银行卡业务、结算业务、一般性收付业务上,扩大了业务面和增加技术支持。在技术含量高、盈利较大的诸如咨询业务、现金管理、风险管理、投资银行业务等方面,商业银行针对市场客户细分人群加强了市场开发和营销。其他如信托租赁、信用证、各类担保、投资承诺、外汇买卖及金融衍生等外汇业务也根据地域不同适当推出。尤其是近两年,各银行业机构普遍加大了证券、基金、保险等业务的创新与推广。在营销手段方面,目前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时充分发挥全员营销的作用,基层行多数能主动地把中间业务推广到市场中去。另外,我国多年来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等市场中间业务也相应地推出货币市场投资基金、外汇理财等产品。
(四)股份制改革带来了观念和经营理念的嬗变,给各项中间业务的发展带来的历史性变化
目前,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经营机制和经营理念上的问题。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是一种外在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可以通过制度性调整强行促使经营机制内生。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不仅是要解决外在的体制问题,更关键的是促进内在经营理念的嬗变。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通过统筹局部与全局,速度、质量与效益,资产、负债与中间业务,业务发展与队伍建设之间的关系,转变观念和对现代商业银行的认识,从而全面提升经营理念。
从焦作市近年来中间业务发展情况来看,也从实证方面体现到了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对中间业务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为:
1.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呈现出快速的增长态势(如图一)。2003年,焦作市商业银行本外币中间业务收入为2614.33万元,增长3.7%。进入股份制改革后,焦作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增速加快,2004年、2005年本外币当年增幅分别达到86.64%、20.79%。增长速度分别高于2003年近80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
2.股份制银行改革进展不同体现在中间业务发展的不同(如图二)。建设银行是2003年以来在焦作市诸多金融机构中中间业务增长速度最快的银行(其图形变化最陡),其中间业务收入总量也由原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排名第三增长到第一。建设银行2004年、2005年中间业务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50.20%和38.77%,分别高于全金融机构当年增速63.56和17.98个百分点。反观地方性金融机构-城市商业银行,2002年以来,尽管中间业务总量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其增长速度要明显低于原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增长速度。
3.中间业务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2005年焦作市中间业务收入结构如图三)
如图三所示,随着股份制改造而形成的产品结构丰富、新增业务收入增加等原因,焦作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结构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尽管支付结算业务收入仍居各项中间业务收入中的“龙头”地位,但银行卡业务、业务等中间业务收入快速上升。与2002年比较,2005年焦作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中结算类收入占比下降了19个百分点,而银行卡收入上升了19.32个百分点。正逐步形成以结算收入、银行卡收入、收入“三足鼎立”局面。同时,担保、融资顾问、托管等新兴中间业务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二、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后中间业务发展的趋势与研判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国有商业银行所面临经济和金融挑战愈趋严峻,经济全球化和金融混业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潮流。国有商业银行若想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从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为主要经营渠道的模式调整到以中间业务为重点的发展方向上来。目前,中间业务在银行业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花旗银行80%的利润来自中间业务,恒生银行为40.26%,法国兴业银行达到43.62%,由此可见,中间业务是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不超过20%。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得到了迅速发展,增长幅度大。为了使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保持健康、持续、稳步发展,人民银行颁发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办法》,最近又制定了《关于落实〈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办法〉的通知》,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制约中间业务发展的因素分析
1.观念不新。银行管理者对中间业务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经营观念上只重视存贷款等传统业务的营销和拓展。
中间业务是现代商业银行的三大主业之一,银行管理者往往把主要创利点放在资产负债业务上,把中间业务作为附加业务,置于次要地位。近年来虽然中间业务有所加强,但由于我国金融体系方面的不完善,与国外银行比仍然差距巨大。造成管理者不重视中间业务发展的原因大体有:
(1)存贷收益过大,缺少发展中间业务的内在动力和压力。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滞后,在存贷款利率上各银行缺少真正的竞争,虽然人民银行近年来不断调整利率,但存贷利差并未明显缩小。2007年7月21日央行宣布加息后,目前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3.33%,一年期贷款利率6.84%,利差达3.51%,存贷款业务仍然对商业银行的利润贡献起决定性作用。而根据国际利率市场化改革经验,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管制初期,存款利率将会呈现大幅上升趋势,同样放开贷款利率下限管制,也会使商业银行竞相放贷,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由此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空间进一步收窄,冲击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商业银行必须以非利息收入弥补利差缩小带来的损失。
(2)目前我国的融资体制使商业银行暂无近忧。由于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发展滞后,尤其是企业债券市场。目前企业融资中的80%来自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比重较小。这种情况使得企业融资主要依靠商业银行,银行的贷款客户源源不断,贷款业务利润成为银行的主要盈利途径。随着我国资本货币市场的迅猛发展,企业融资渠道不断拓宽,间接融资比重缩小,银行贷款业务势必受到冲击,转向中间业务经营,这是商业银行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
2.由于分业经营的限制,银行经营中间业务的开展受到法规条例的限制。
我国《商业银行法》第43条中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分业经营模式,虽然有利于金融监管,能保证金融业的整体稳定,但同时也限制了商业银行业务开拓的空间,尤其限制了中间业务在股票发行与买卖、基金管理、资产管理、保险销售、金融期货、金融期权和金融互换等业务领域的发展。
3.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使得商业银行经营中间业务无法可依。
立法上的空白使银行开展中间业务面临较多的法律风险。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商业银行才开始逐渐开拓中间业务,而且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引导和规范银行中间业务。2001年才公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相对于中间业务的发展而言,仍有不少空白,而且有关中间业务立法内容侧重监管,忽视了银行与客户关系的调整,缺乏对中间业务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规范,使得中间业务法律关系缺乏稳定性、可预期性和确定性。法律上的空白,造成了较多法律风险。相关监管部门进行管理和监督时增加了自由裁量权,使监管部门对违规行为的认定及其处罚均有一定的随意性。各商业银行则无法可依,商业银行和客户的许多行为在法律效力上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尤其在中间业务收费上更是混乱。
4.专业人才匮乏、技术手段落后。
中间业务是银行的高技术产业,集人才、技术、机构、信息、资金和信誉于一体。作为知识密集型业务,中间业务涉及到有关银行、保险、税务、证券投资、国际金融、企业财务、法律、宏观经济政策、信息技术等多个知识领域,从事中间业务开发与经营的人员,在具备这些知识的同时,要求有敏锐的分析和决策能力以及较强的公关能力和较广的社会关系。而目前商业银行正缺乏这种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一些知识含量高的中间业务如财务顾问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顾问业务、企业信用咨询业务难以得到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以电子技术、信息通讯为中心内容的金融信息化已成为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技术依托。近年来,尽管商业银行对信息管理系统与配套设备投入大量资金,但总体来看,仍处于电子信息化的初级阶段。系统覆盖面有限,比如POS、ATM机在基层网点数量不足,还时常由于故障中断使用,客户服务系统滞后,网上银行、企业银行、家庭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的开展受较大限制。
(三)改善发展中间业务的条件,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股改后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率明显改善。截止到2007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由2003年17.2%降到6.63%,商业银行资本达标的数量由2003年的8家上升到2006年末的100家。银行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状况的改善,为商业进行深层次改革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也为我国商业银行向国际水平看齐奠定了基础,为商业银行借鉴国际经验,发展中间业务提供了条件。
1.转变观念,将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我国商业银行依靠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获利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促使商业银行不得不转变观念,把培植开发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未来获利重点。因此必须从中间业务的产品开发和创新上下功夫,各商业银行必须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为原则,加大对金融产品的研发力度,开发创新出适合不同类型企业、居民要求的中间业务新品种。商业银行在选择中间业务目标市场时应该采取差异化策略,要充分注重客户需求的差异性,并按不同的消费群进行市场细分,提供客户真正需要的金融产品。同时,加大中间业务品种的创新,坚持以满足基本客户的需求为导向,以增加新品种为切入点,不断推出中间业务的新品种;吸收和引进国外商业银行已经开办的具有推广价值和市场前景的业务品种,加以改造,为我所用。
2.加强中间业务的法律环境建设。
从西方金融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来看,混业经营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虽然《商业银行法》等法律为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预留了空间,但须尽快明确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与国际接轨,转化成真正的混业经营,这样才能极大的拓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空间,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真正激发出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动力。另外对商业银行经营中间业务的具体细节,如收费标准等尽快做出规定,回避中间业务经营中的法律风险,创建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维护竞争的公平性,解决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后顾之忧。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中间业务从业队伍对促进中间业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间业务是集人才、技术、机构、网络、信息、资金和信誉于一体的知识密集型业务,是银行业的“高技术”产业。中间业务的拓展需要一大批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实际经验丰富、勇于开拓、敢于竞争、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中间业务越往深度发展,越需要更多更新的知识,人才的欠缺是制约中间业务发展的首要因素。因此,现阶段必须要加快人才的培养,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建立中间业务人才的培训和管理机构,面向社会专门培训中间业务人才并建立人才备选库,鼓励员工参加资产评估师、工程造价师、房地产估价师、注册会计师、注册律师和保险人、证券咨询人员、基金托管人员等各种执业资格考试,培养各方面的专才,并重视对中间业务人才的引进、吸收和培训,保证及时满足中间业务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武思彦.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商业研究,2006,(5).
[2]晋重文.从中间业务中寻找赢利增长点[J].西部论丛,2006,(2).
2001年4月23日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中指出;“中间业务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英文IntermediaryBusiness,意为居间的、中介的或的业务,因此,中间业务也可以称为中介业务、业务。中间业务是银行在办理资产负债业务中衍生出来的,作为一种资产负债之外的和占用银行资产较少的业务,它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一般不能直接反映出来。目前,中间业务在国外现代商业银行业务中已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起步晚,在经营规模、业务范围、品种和收入上都较为落后,目前阶段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比呈上升趋势,但大部分未超过20%,最高的为中国银行,2008年半年报统计的为18.78%。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发行的《国际金融市场发展报告》,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自1980年以后都呈快速上升的趋势。美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平均从1980年的18.8%上升到1996年的36.5%,到2000年达到42.9%。其中,1998年美国花旗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为79.83%,摩根大通银行更是占到83.16%。欧洲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从1990年的26%上升到2000年的39%;日本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20.4%上升到90年代的35.9%,以每年40%的速度递增。2002年西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总收入的40%-50%,个别银行如JP摩根、三井住友则超过70%。可以看出,尽管我国商业银行正在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但与十几年前的西方商业银行相比,仍有非常大的差距。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特点
虽然我国各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程度不同,品种数目不一,但是,就已开办的中间业务品种看,基本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支付结算类、银行卡类、类和担保类业务品种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主体,占品种总数的绝大部分;承诺类、基金托管类、交易类、咨询顾问类和其他类五类业务品种相对较少。
2一般性、传统品种较多,做的较好,理财性、创新品种少。
3部分品种发展较快。如借记卡业务、代收代付业务、个人外汇买卖业务等;但是,贷记卡业务、国内信用证、贷款承诺、银团贷款安排、企业管理顾问、财务顾问等业务品种发展较慢,尚处于摸索或推广阶段。
4部分品种影响较大,市场知名度较高,为客户熟悉,品牌效应显著。
5在市场先发的情况下,个别银行在个别品种上已形成或拥有自己的优势。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对中间业务的认识不足
我国商业银行长久以来习惯了以存贷款和结售汇等传统业务为主,运用各种手段争夺存款,而中间业务主要是由储蓄和会计等部门完成,相比较存贷业务.中间业务被视为副业。商业银行应该转变观念,认清形势,从银行受益和生存发展的角度,认识中间业务的重要性。拓展中间业务是提高银行盈利能力、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业务需求的需要。要从战略上将中间业务作为支柱业务来发展。
(二)品种、功能较为单一
因为意识到中间业务的重要作用,我国商业银行开发了一些新的金融产品,但大多数仍停留在传统的中间业务上。2006年末,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中,结算、、银行卡三项业务的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占中间业务总业务量和总收入的84.1%和74.5%。而咨询理财类、金融衍生工具类等新兴中间业务很少。中间业务发展结构不合理。
(三)中间业务贡献度不高
用中间业务业务量与收入之比来反映中间业务业务量与中间业务收入的匹配情况。2006年,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业务量与收入之比分别为10362:1和9590:1,表明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要创造1元钱的中间业务收入平均需要1.04万元和9590元的中间业务业务量。可见,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效益比较低下,单位业务的创收能力较弱。
(四)同业竞争不规范
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以收取手续费为目的的一种有偿的金融服务性业务。但由于目前法规不健全,收费标准不统一,商业银行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偏离了中间业务的发展方向,以揽存为目的,以牺牲手续费收入为代价,甚至连一些起码的工本费也主动放弃。为了达到抢夺大行业、大客户存款,有的银行不惜血本,投入了大量财力,采取相互压价、提供优惠条件等种种不正当竞争手段来吸引客户,在银行之间形成了一种盲目竞争的态势。部分单位和个人利用银行之间的竞争.趁机提出了一些不利于银行经营的条件,增加了银行成本,增大了银行经营的风险,扰乱了金融秩序。
(五)科技服务与人才素质落后
中间业务特别是新兴中间业务大多数是人力资本和含金量高的业务,它的运作以先进的电子化设备为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中间业务属于高级服务的层面。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处在传统金融服务与现代金融服务之间,实力较强的国有商业银行基本上仅达到行业性、区域性联网的初级阶段。另外,我国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虽然大部分都具备了一定的学历和专业知识,但精通法律、金融、计算机等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综合型人才相对缺乏,使得中间业务难以向纵深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和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三、我国商业银行加快发展中间业务的策略选择
(一)理念更新,进一步提高对中间业务的认识
商业银行要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商业银行的理念。首先。商业银行的管理层面要切实转变经营理念,摒弃中间业务是附属性业务的观念,从发展战略上规划、研发、创新中间业务。最大限度地利用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资产、负债业务资源,带动中间业务的发展。其次,我国商业银行应升华服务观念、健全服务手段、完善服务方式,为发展中间业务打好基础。再次。在创新完善金融服务的同时,宣传“银行中间服务是一种劳动,商业银行在向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支付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根据不同的服务进行适当收费是合理的”等新观念,营造开展中间业务的良好环境。
(二)开发新产品,提高中间业务收入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经营重点是传统的中间业务,这些业务耗费成本大,而收入低,针对这种情况,应积极开发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中间业务。例如,对于咨询类的中间业务,商业银行一般是不收费的,商业银行应改变经营策略,在这方面的中间业务收人是相当可观的。理财类中间业务也是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应侧重的方面,代客理财.不占用自身的资金,风险相对较小,银行不用投入大成本就可以获得可观的收益。类似于这样的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向。
(三)为中间业务的发展营造有利的政策法律环境
1.1中间业务创新品种比较分析
(1)从时间上观察,西方国家中间业务的创新时间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而我国则是在1979年之后,两者相隔时间近20年。当然这与我国的经济体制相关,在改革开放以前,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国家金融比较脆弱,不具备大规模金融创新的实力,而在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政府首先提出对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加快了我国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的发展步伐。
(2)从整体上看,西方国家中间业务的品种及技术含量明显优于我国,尤其80年代后,西方国家创新出大量的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而我国目前的金融衍生产品仍比较缺乏,只有少数的几种衍生产品。这与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程度有关,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就尝试过金融衍生业务,但由于各种原因发展较为缓慢。直到我国加入WTO,金融业对外开放以后,决策部门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不断的探索与开发各类金融衍生产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
美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平均在50%以上,其中花旗集团中间业务收入平均占比为61.85%,属于同行业最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据了它们总收入的半壁江山。而我国中间业务开展得比较早、业务较大的中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平均水平也才13.99%,与国外水平相差近三四倍,此外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平均水平达不到10%。
1.2我国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低于国外的原因
(1)我国开展中间业务的起步时间晚,整整落后西方发达国家20年,在经营策略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仍以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为主。甚至还有一些银行在提供中间业务时不收费或只收取少量的手续费。
(2)我国中间业务创新品种匮乏,尤其是金融衍生业务方面。而我国银行衍生中间业务量极少,从2007年中国建设银行中间业务量统计数据中显示,2006年全年该行交易类业务金额才5627亿元,主要是因为在最近几年,我国才陆续推出一些金融衍生工具。
1.3中间业务收入结构比较分析
在美国前20家大银行非利息收入构成要素中,托管业务收入,传统的银行手续费收入,投资银行业务收入,证券交易收入,保险收入,信用卡业务收入等所占比重较大,构成美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在1996-1998三年中间业务收入中,传统业务手续费收入占比年均为15.55%,托管业务手续费收入占比年均为14.69%,保险业务收入占比年均为12.67%,信用卡业务收入占比年均为12.75%,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最高的是资本市场收入,年均占比达到22.39%,其中投资银行收入,证券交易收入所占资本市场收益的70%以上。三年间各类中间业务基本呈稳定发展态势,但衍生交易量收入1997年、1998年下降明显,1996年占资本市场收入的比例为54.34%,1997年下降到49.76%,1998年则下降到31.62%,当然这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有关。
而在我国,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排在前面的是人民币结算业务收入、业务收入、银行卡业务收入。外汇中间业务收入和担保承诺类业务收入的占比极少。
综合以上分析,我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最高的是结算业务收入,而美国则为资本市场收入。这与我国近年来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导至国际结算业务成为银行的一大亮点。而美国银行之所以能在资本市场方面取得巨额收益,主要是因为美国对银行实行的是一种混业经营的模式,银行可以参与证券、保险行业,同时由于美国金融市场发育相对完善,金融产品丰富,因此为银行发展衍生业务提供良好的基础。
银行卡业务收入与西方国家大体相当,这与我国商业银行银行卡近几年的迅速发展有重要联系。但是我国发行的银行卡多为借记卡,约占95%以上,贷记卡只有1%左右。每年银行卡的交易额中80%以上是存取款交易,真正的刷卡消费金额只有2%左右。而国外银行卡交易主要是刷卡消费,逐步实现货币电子化。因此两者的收入来源性质是不同的。2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一些建议
(1)逐渐松动金融业的分业经营体制,适当放宽银行的业务范围,顺应金融自由化的趋势。虽然分业经营对维护我国金融秩序稳定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保护着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但是同时也影响了商业银行提供综合性,多功能,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从根本上制约了中间业务的拓展。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商业银行提供更多的金融工具,不断的进行金融创新,实现金融衍生产品把银行、证券、保险市场有机联系起来,相互包容。从国外的数据得到证实,西方发达国家正是在金融自由化和混业经营的背景下,开发出大量的创新型金融衍生产品,给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最近几年,监管层似乎也意识到这一点,在政策上给予逐步放松,允许银行参股证券和保险机构,扩大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范围,尤其是在业务方面进展加快,证券和保险机构可以利用银行的网点帮助销售产品,银行则可从中收取手续费,获得一笔不菲的营业收入。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其实就像一个金融大超市,里面包含各类金融产品,因此逐步放松金融业的分业经营体制是很有必要的。
(2)转变经营策略,逐渐淡忘以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为主,中间业务为辅的经营理念,建立一种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并驾齐驱的思想。由于我国尚处于经济转轨时期,作为市场主体的商业银行商业化程度不高,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过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让银行失去发展中间业务的动力,缺乏激励机制,对发展中间业务的认识不足。从国际上看,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三大业务之一,其比重和地位甚至超过资产负债业务,人们把中间业务的发展状况作为衡量一家银行服务功能,经营水平,员工素质,社会信誉的重要指标。监管层在银行转变经营观念过程中,可以通过实行利率自由化,加快金融市场的发展,迫使银行改变以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为主的经营模式,加大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只有在观念上得到重视,商业银行才能在发展中间业务发面有所突破,实现商业银行盈利结构的多元化和合理化。
(3)加快中间业务人员的培养和加大科技投入。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具有集人才、技术、机构、网络、信息、资金和信誉于一体的特征,是金融领域的高技术产业。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大批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需要具备金融、法律、财会、税收、工程、企业管理、计算机和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的中高级人才。
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已历经扩大市场份额,增强服务功能为主要目标的初级阶段,以投资银行、银行卡、信用担保、衍生中间业务收入为主要中间业务收入的成长阶段,进入到适应世界银行业发展的高级阶段,而我国中间业务创新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发展的空间还很大,希望各商业银行能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在激烈的银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中间业务不断发展的动因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空前发展,一些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已达45%左右,有些大银行已占到一半以上,仍在提高,而我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大约只占到西方国家中间业务收入的1/5—1/4。那么,中间业务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会如此快速地发展呢?
1、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各类组织、团体及居民个人对商业银行多样化服务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活动种类繁多、经济往来频繁发生,各类经济关系错综复杂,过去以存贷款为主要内容的信用中介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的需要,客观上产生了扩大信用中介等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这样,、担保、信用证等应运而生。
2、银行同业竞争加剧
随着全球经济、金融的不断融合及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高,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存贷利差缩小,这使银行的传统业务风险增大,收益减少。在日益严峻的竞争形势下,为了稳定和提高自己的利润水平和盈利能力,不少商业银行不断扩大业务经营范围,这样以收取手续费为主又不占用银行资金的各类中间业务应运而生。
3、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增加
上世纪70、80年代,全球经济萎缩,金融形势恶化,利率波动,汇率不稳,使银行经营风险加剧,这样就催生了那些以规避风险、保值为目的的中间业务品种,如远期合约、互换等的产生。
4、金融监管的加强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管制的放松,使得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加剧,为此各国的金融监管当局又加强了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本比率的监管,而银行为回避这一监管,又想办法开展那些不在资产负债表内反映的中间业务。
三、我国银行业发展中间业务的现状与问题
据资料显示,2005年以来,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在逐步提升。我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贡献度已从2005年的5.4%提升到2007年的13.07%,特别是国有上市银行这一指标更是大大超过其他上市银行,显示出经过股份制改造后的国有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生机与活力,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贡献度平均在45%左右的状况相比,我们的差距仍然很大。
1、业务品种少、产品同质化以及低端竞争严重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规模小,品种较少是目前中间业务开办中的主要问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传统的中间业务仅限于结算、、咨询、兑付等几个方面,业务品种单一,金融创新少,服务功能差,缺乏吸引力。而与之相对的是,当前,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已达2万多种,形成了包括结算及其衍生类、避险类、信用类为主体的完整的业务体系。另外,行业内存在许多同层面的低端竞争,极大阻碍了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产品开发跟风现象严重,创新能力差。
2、中间业务的服务档次低、新技术应用少
我国商业银行所开展的中间业务大都依赖于硬件条件,服务项目以结算业务、银行卡业务、代收代付业务等为主,很少能利用其经济金融信息、银行技术和金融人才方面的软件优势开展诸如理财、咨询等高层次的服务项目。可见,我国目前中间业务的服务与产品还停留在较低档次上。另外,除了服务品种的低档次之外,我国银行对于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的运用远没有西方发达国家那么充分。
3、专业人才的不足成为中间业务发展的一大瓶颈
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涉及经济、金融、贸易、法律、科技等诸多领域。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大批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需要具备系统的银行、保险、证券、外汇等金融专业知识及掌握计算机、法律等知识,通晓各种金融投资工具,了解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专家。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这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稀缺,培养和储备不足。
4、思想认识与管理机制问题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起步较晚,在思想认识上,不少金融机构对该业务能否成为资产负债业务之外的第三大支柱尚存疑虑。仅将中间业务视为银行附带业务看待,缺乏中长期发展规划,对经营管理和发展趋势认识不足,直接影响了中间业务新产品的开发和发展。在内部管理上,我国商业银行大多还没有设立自上而下的、专门的机构来负责管理中间业务的发展,中间业务分散在各个部门之间,业务的拓展没有领头部门去规划、组织、管理及协调,相应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四、对策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不仅是整个银行业发展的重点与趋势,也是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生存的必然要求。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银行业之间的竞争将主要体现在对中间业务的竞争上面。为此,各行必须充分认识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在中间业务的发展上下足功夫。
1、整体规划,寻求符合国情的发展思路
首先是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市场交易规则和定价规则。加强规划,调控和监管,创造公平合理的发展环境;其次是加强社会信用环境的综合治理,完善信用体系和制度,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放宽对分业经营的限制,使中间业务实现全方位,多功能和综合化经营;三是根据我国银行业的行情及中间业务发展的层次性,依据效益优先,有所选择,有所侧重,稳步推进的原则,谋求中间业务发展的更优途径。
2、建造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
中间业务种类繁多,涉及面广,属知识密集型业务、智能。因此,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不仅需要经营管理人才,还需要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必须培养一批既具有现代金融理论知识,又有丰富银行业务实践经验;既懂得国际金融,又精通现代化计算机专业技术;既具备开拓创新精神,又通晓政策法律规范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基础力量,为大力拓展中间业务打下坚实基础。
3、提高创新能力,增加业务品种,拓宽收入渠道
创新是中间业务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发展中间业务,首先应适应市场的需要,不断设计出新的业务品种,充分研究细分中间业务市场,选择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发展潜力大、成本低、收益高的中间业务品种,特别是创新技术含量高、不易模仿的衍生产品业务及组合金融产品。其次,各行应根据自身发展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推出符合自身特点的中间业务品种,使得各中间业务能适应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各种需求。再次,要加快商业银行电子化的建设,积极发展和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中间业务软硬件环境的全面提升,为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4、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产品竞争力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创新网上银行业务,提高自身竞争能力。中间业务的大力发展离不开金融科技的支持,与金融信息化水平息息相关,在向客户提供服务方面,管理信息化和服务信息化将是未来中间业务发展的重点,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可以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网络银行,为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手段。因此,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的过程中,应更多关注信息自动化程度高的业务品种,增强中间业务科技含量。
5、健全机构,强化中间业务的管理
中间业务品种多、范围大,管理较为复杂,因此需要建立专门的机构组织、推动、协调和管理中间业务。这一机构负责全行中间业务新品种的研究、开发、设计、宣传与推广,以及全行业务的协调与管理等,负责与社会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协调业务关系。此外,还需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中间业务综合考核体系,将开展中间业务的种类、数量、直接的收益作为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年度责任目标一同进行考核,调动各级行领导和从业人员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二、中间业务不断发展的动因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空前发展,一些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已达45%左右,有些大银行已占到一半以上,仍在提高,而我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大约只占到西方国家中间业务收入的1/5—1/4。那么,中间业务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会如此快速地发展呢?
1、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各类组织、团体及居民个人对商业银行多样化服务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活动种类繁多、经济往来频繁发生,各类经济关系错综复杂,过去以存贷款为主要内容的信用中介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的需要,客观上产生了扩大信用中介等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这样,、担保、信用证等应运而生。
2、银行同业竞争加剧
随着全球经济、金融的不断融合及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高,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存贷利差缩小,这使银行的传统业务风险增大,收益减少。在日益严峻的竞争形势下,为了稳定和提高自己的利润水平和盈利能力,不少商业银行不断扩大业务经营范围,这样以收取手续费为主又不占用银行资金的各类中间业务应运而生。
3、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增加
上世纪70、80年代,全球经济萎缩,金融形势恶化,利率波动,汇率不稳,使银行经营风险加剧,这样就催生了那些以规避风险、保值为目的的中间业务品种,如远期合约、互换等的产生。
4、金融监管的加强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管制的放松,使得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加剧,为此各国的金融监管当局又加强了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本比率的监管,而银行为回避这一监管,又想办法开展那些不在资产负债表内反映的中间业务。
三、我国银行业发展中间业务的现状与问题
据资料显示,2005年以来,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在逐步提升。我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贡献度已从2005年的5.4%提升到2007年的13.07%,特别是国有上市银行这一指标更是大大超过其他上市银行,显示出经过股份制改造后的国有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生机与活力,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贡献度平均在45%左右的状况相比,我们的差距仍然很大。
1、业务品种少、产品同质化以及低端竞争严重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规模小,品种较少是目前中间业务开办中的主要问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传统的中间业务仅限于结算、、咨询、兑付等几个方面,业务品种单一,金融创新少,服务功能差,缺乏吸引力。而与之相对的是,当前,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已达2万多种,形成了包括结算及其衍生类、避险类、信用类为主体的完整的业务体系。另外,行业内存在许多同层面的低端竞争,极大阻碍了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产品开发跟风现象严重,创新能力差。
2、中间业务的服务档次低、新技术应用少
我国商业银行所开展的中间业务大都依赖于硬件条件,服务项目以结算业务、银行卡业务、代收代付业务等为主,很少能利用其经济金融信息、银行技术和金融人才方面的软件优势开展诸如理财、咨询等高层次的服务项目。可见,我国目前中间业务的服务与产品还停留在较低档次上。另外,除了服务品种的低档次之外,我国银行对于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的运用远没有西方发达国家那么充分。
3、专业人才的不足成为中间业务发展的一大瓶颈
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涉及经济、金融、贸易、法律、科技等诸多领域。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大批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需要具备系统的银行、保险、证券、外汇等金融专业知识及掌握计算机、法律等知识,通晓各种金融投资工具,了解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专家。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这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稀缺,培养和储备不足。
4、思想认识与管理机制问题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起步较晚,在思想认识上,不少金融机构对该业务能否成为资产负债业务之外的第三大支柱尚存疑虑。仅将中间业务视为银行附带业务看待,缺乏中长期发展规划,对经营管理和发展趋势认识不足,直接影响了中间业务新产品的开发和发展。在内部管理上,我国商业银行大多还没有设立自上而下的、专门的机构来负责管理中间业务的发展,中间业务分散在各个部门之间,业务的拓展没有领头部门去规划、组织、管理及协调,相应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四、对策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不仅是整个银行业发展的重点与趋势,也是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生存的必然要求。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银行业之间的竞争将主要体现在对中间业务的竞争上面。为此,各行必须充分认识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在中间业务的发展上下足功夫。
1、整体规划,寻求符合国情的发展思路
首先是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市场交易规则和定价规则。加强规划,调控和监管,创造公平合理的发展环境;其次是加强社会信用环境的综合治理,完善信用体系和制度,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放宽对分业经营的限制,使中间业务实现全方位,多功能和综合化经营;三是根据我国银行业的行情及中间业务发展的层次性,依据效益优先,有所选择,有所侧重,稳步推进的原则,谋求中间业务发展的更优途径。
2、建造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
中间业务种类繁多,涉及面广,属知识密集型业务、智能。因此,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不仅需要经营管理人才,还需要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必须培养一批既具有现代金融理论知识,又有丰富银行业务实践经验;既懂得国际金融,又精通现代化计算机专业技术;既具备开拓创新精神,又通晓政策法律规范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基础力量,为大力拓展中间业务打下坚实基础。
3、提高创新能力,增加业务品种,拓宽收入渠道
创新是中间业务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发展中间业务,首先应适应市场的需要,不断设计出新的业务品种,充分研究细分中间业务市场,选择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发展潜力大、成本低、收益高的中间业务品种,特别是创新技术含量高、不易模仿的衍生产品业务及组合金融产品。其次,各行应根据自身发展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推出符合自身特点的中间业务品种,使得各中间业务能适应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各种需求。再次,要加快商业银行电子化的建设,积极发展和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中间业务软硬件环境的全面提升,为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4、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产品竞争力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创新网上银行业务,提高自身竞争能力。中间业务的大力发展离不开金融科技的支持,与金融信息化水平息息相关,在向客户提供服务方面,管理信息化和服务信息化将是未来中间业务发展的重点,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可以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网络银行,为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手段。因此,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的过程中,应更多关注信息自动化程度高的业务品种,增强中间业务科技含量。
5、健全机构,强化中间业务的管理
中间业务品种多、范围大,管理较为复杂,因此需要建立专门的机构组织、推动、协调和管理中间业务。这一机构负责全行中间业务新品种的研究、开发、设计、宣传与推广,以及全行业务的协调与管理等,负责与社会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协调业务关系。此外,还需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中间业务综合考核体系,将开展中间业务的种类、数量、直接的收益作为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年度责任目标一同进行考核,调动各级行领导和从业人员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1.2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特点
(1)农、中、工、建这四大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较高,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增长速度也较快。2005年四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总收入约为500.7亿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18.2%,占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业务总收入的80.2%;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2005年中间业务收入约为123.9亿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37.1%,占我国主要商业银行总收入的19.8%。
(2)中间业务总量增长迅速。2005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额为696.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6%,其中四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总量为590.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5%,占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量的85%。
(3)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大幅提高。2005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与净利息收入的比例为1:5.8,比上年同期1:6.7水平相比有显著提高。
(4)中间业务品种越来越丰富。中间业务品种在2004年已经达到420种,不少品种很受市场青睐,如工行的本币结算清算、资产托管、财务顾问等;农行的保险;建行的工程造价咨询;招行的“一卡通”等。
2中国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1)对发展中间业务的认识不够深入、不够重视。长期以来,我国银行没有对业务进行明确的定位,商业银行只重视开拓存贷款业务,把中间业务作为存贷业务的一个补充。由于中间业务的收益不明显、不直接,因此基层对发展商业银行的自我激励不足,其开办中间业务只是作为给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保证存款稳定发展的辅助项目。尽管商业银行已经开始慢慢认识到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但在经营的理念上仍然是以存贷款业务为核心,以致中间业务缺乏发展动力、目标,影响了中间业务的良性发展。
(2)中间业务的发展规模小,品种单一,技术含量不高,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在10%以内,落后地区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中间业务收入只占5%,而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银行总收入比例的40%-50%。从中间发展的品种和技术含量来分析,中间业务品种单一、主要以技术含量较低的结算、、汇兑、信用证等劳务型为主,而技术含量高、具有较大盈利空间的中间业务还不多,金融衍生工具业务才刚刚起步。另外,中间业务的发展存在着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银行发展迅速,内地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银行发展缓慢,影响了中间业务的整体发展。
(3)硬件和技术投入不足,从事中间业务的人才匮乏。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缺乏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和相应的配套硬件设备,缺乏熟悉计算机技术、又掌握银行业务、国际金融、证券投资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中间业务的发展始终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3中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策略选择
在银行业对外开放的背景下,我国的商业银行必须对
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同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中间业务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并根据我国的国情摸索出适合我国开展中间业务的策略。
(1)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经营新理念,把中间业务作为新的效益、利润增长点付诸实施。中间业务是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基础上,利用资金、技术、信息、设施、信誉、人才等优势,以中间人或人的身份代替客户办理咨询、、委托和担保等业务,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具有风险低、投资少、收益高的特性,对优化业务经营结构,扩大传统业务的客户群,提高经营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不断丰富中间业务的品种,加强中间业务创新的力度。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晚,受到金融政策、制度的限制,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发展。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结算、、汇兑等业务上,业务的范围窄,品种少。商业银行加大投入研发中间业务新产品,敢于突破传统中间业务的经营范围和模式,挖潜市场潜在的客户需求,利用西方先进的创新技术,设计开发出为我国消费者接受的中间业务种类。例如利用银行掌握的信息、技术、银行高素质人才等优势,充当客户的财务顾问、投资顾问,为企业的资产重组、兼并、吞并等提供融资服务等。
(3)重视银行中间业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商业银行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一批从事中间业务的专业人员,选拔业务精通、具有创新意识的人员到国外中间业务发达的商业银行进行学习、考察,提高中间业务工作人员的水平;通过各种渠道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留住优秀人才和引入优秀人才,为中间业务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4)建立相应法律法规规范同业竞争,加强收费管理,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主体的竞争行为,规范中间业务的收费标准。商业银行应坚持收入与支出匹配、风险与收益对等、向国际惯例靠拢等原则,坚持以成本费用为基础,加上法定税金和合理利润,并考虑市场状况和客户承受能力。加强收费管理,努力提高收费减免管理规范化和程序化水平,避免银行业间的恶性价格竞争,促进中间业务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新之.金融创新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J].金融经济,2006,(20).
[2]信晓征.浅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J].武汉金融,2006,(2).
[3]郑荣年.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竞争战略[J].南方金融,2006,(1).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国有商业银行所面临经济和金融挑战愈趋严峻,经济全球化和金融混业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潮流。国有商业银行若想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从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为主要经营渠道的模式调整到以中间业务为重点的发展方向上来。目前,中间业务在银行业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中间业务是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由于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发展滞后,尤其是企业债券市场。目前企业融资中的80%来自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比重较小。这种情况使得企业融资主要依靠商业银行,银行的贷款客户源源不断,贷款业务利润成为银行的主要盈利途径。随着我国资本货币市场的迅猛发展,企业融资渠道不断拓宽,间接融资比重缩小,银行贷款业务势必受到冲击,转向中间业务经营,这是商业银行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中的突出问题
1.对中间业务的发展存在经营理念上的偏差。受体制、观念、思维方式和实践经验的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均以存贷款业务为主营业务,对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快速发展的趋势认识不足;对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和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后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认识不足,对中间业务的手续费收入可以大大提高商业银行利润总水平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影响了中间业务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将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作为经营的重心,虽然也办理中间业务,但认为那是“副业”,办理的目的只为资产负债业务服务,而不是为增加收入。
2.金融创新应用不足。金融创新是摆脱目前经营困境、拓展生存空间的必经之途,而我国商业银行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急需进行创新,但我国商业银行的内外机制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业务创新。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金融创新不足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前几年中间业务创新情况有以下三个特点:中间业务创新仍以传统的结算业务为主,新兴业务创新相对滞后;理财及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相关的业务刚刚起步,虽然有所发展,业务规模、收益水平、制度创新尚处在低级阶段,结构也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中间业务的业务范围狭窄,品种单调,缺乏特色,层次较低。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日常操作简单的结算和类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而各类担保、贷款或投资承诺、外汇买卖与投资等新兴的中间业务发展缓慢,有些甚至还没有正式开发和推广。
3.低水平的同质化竞争。有关中间业务的管理和会计制度不健全,且大多数中间业务品种层次较低,导致各家银行都可以开办,并且通过争揽存款获得的间接收益比较大,于是各银行纷纷降低收费标准抢占市场,展开恶性竞争。从监管的角度分析,由于中间业务属于新兴业务,有关收费等相关的管理规定跟进不及时,商业银行缺乏明确的收费依据,导致各商业银行为争夺中间业务而不收费或少收费。
三、发展中间业务的策略选择
1.切实转变经营理念,提高认识。正确认识传统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关系,以传统业务优势带动中间业务的发展,反过来通过中间业务的发展壮大来支撑和促进传统业务的巩固与发展。要从战略高度,把中间业务作为银行的一项主要业务高度重视,要像抓存款、贷款一样来抓好。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我国商业银行依靠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获利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促使商业银行不得不转变观念,把培植开发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未来获利重点。因此必须从中间业务的产品开发和创新上下功夫,各商业银行必须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为原则,加大对金融产品的研发力度,开发创新出适合不同类型企业、居民要求的中间业务新品种。商业银行在选择中间业务目标市场时应该采取差异化策略,要充分注重客户需求的差异性,并按不同的消费群进行市场细分,提供客户真正需要的金融产品。
一、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概述
根据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可定义为: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并进一步细分为支付结算类、银行卡类、类、担保类、承诺类、交易类、基金托管类、咨询顾问类和其他类共九大类。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表1 国内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规模
不断扩大
增长明显
效益
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大大提高
不高,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偏低
品种
已达2万多种
260多个品种
伴随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全球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发展浪潮,各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在整体上呈现出综合化和全能化的显著特征,其中品种繁多的中间业务的迅速发展与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相比,风险小、空间大、收益高,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银行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和表内负债,能够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包括结算、汇兑、用卡、信息咨询、租赁、代保管、房地产金融服务、担保、承兑、信用证等。未来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将逐渐由以存贷款业务为特征的传统业务领域转向以中间业务为特征的现代业务领域。发展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自身持续经营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现代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特点
中间业务收入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利润的主要来源,据有关资料记载,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份额已达到其利润总额的以上。这充分说明,发展中间业务在现代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中间业务发展起步不久,但是目前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家银行的高度关注。从近几年利润增长的趋势上看,银行利润来源已经从原来以“存贷利差”为主的方式,更加趋向多元化、提供有偿服务、收取业务费用的中间业务方式。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机遇和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商业银行中,中间业务品种已达2万种,收入占总收入的40%以上。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晚,发展慢,品种少,收入比率很少有超过20%的。
2000年后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高速发展对金融产品需求的拉动,商业银行正逐渐转变经营理念,将中间业务发展作为实现金融工具创新和新的利润增长点,加快新业务品种的开发与推广,延伸服务领域,逐步向指导化服务阶段发展,以监管防范,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为核心,以高收益、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成为新的业务推广重点。在开展结算、汇兑、等中间业务的基础上,陆续推出了诸如信用卡、信息咨询、租赁、代保管、房地产金融服务、担保、承兑、信用证等一系列新兴中间业务,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中间业务品种体系。各行对中间业务的认识逐步由辅业务的间接效益向主营业务直接效益转变,收费意识明显增强。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机遇
随着社会对金融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加快,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契机,推动中间业务健康高速发展。中间业务涉及国际国内金融财会、法律等各个领域,大力创新和发展中间业务,必将推动银行内部的改革步伐,推出一大批熟悉国际金融市场业务、善于开拓国际市场的高层次人才,提高金融服务的现代化水平,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另外,在个人金融服务方面,向居民提供消费信贷、代客理财等高层次服务也在不断扩大,以满足社会各界对金融业务的不断需求。中间业务的迅猛发展,要求国有银行的经营理念、服务方式和机构设置都要做相应调整,必然推动金融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问题
1.对发展中间业务存在认识偏差。受体制、观念、思维方式和实践经验的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均以存贷款业务为主营业务,对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快速发展的趋势认识不足;对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和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后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认识不足;对中间业务的手续费收入可以大大提高商业银行利润总水平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影响中间业务的发展。
2.中间业务规模小,技术含量不高,结构不合理。近年来,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已达260余种,但实际运用的品种很少且层次低、功能不完善,主要集中在收付结算和业务等劳动密集型品种方面,高附加值品种在我国银行业中尚处于起步阶段。而西方国家商业银行推行的中间业务范围广泛、种类繁多,涵盖、结算、担保、融资、咨询和金融衍生等众多领域。
3.中间业务创新能力不够,缺乏专业人才。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涉及领域广、知识面宽,具有集人才、技术、机构、网络、信息、资金和信誉于一体的特征,是金融领域的高技术产业。相关的高素质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银行业开展高技术含量中间业务品种的“瓶颈”。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熟悉银行业务及计算机、法律、国际金融、投资、证券、保险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和储备严重不足,缺乏一支具有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相结合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
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策略
(一)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
要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首先要摒弃中间业务是附属业务的经营理念。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完善,为推动中间业务的拓展创造各种必需的条件。其次我国金融业应该早日实行混业经营,混业经营是世界金融业的趋势,只有混业经营才能更好的使银行进行中间业务创新。同时,应该发挥银行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使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能够信息对称,能达成一个最优均衡。此外,要完善法律环境,健全法律体系,以法律来规范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培养强有力的宏观金融调控能力并建立有效的金融监控。
(二)加快商业银行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组织结构,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中间业务考核指标,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应该借鉴西方现代商业银行的管理办法,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改革,在发展中间业务中进行制度创新,建立基于收益的绩效考评体系和配套的激励机制。[
(三)完善对中间业务的金融监管,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
监管部门应出台中间业务监管原则,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制定业务规范,加强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分类管理,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管理法规,构建一个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加强金融监管、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使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始终处于规范、有序、良好的市场竞争状态。应借鉴国外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监管标准、监管手段、风险测量指标体系等,提高对中间业务的监管水平。由于中间业务不同品种的风险差异很大,监管部门应据此对中间业务实行分类监管,对商业银行不动用自身的资金,以中间人的身份为客户提供收付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全面放开,由商业银行自主经营和管理,对担保、承诺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类的中间业务,因其可能形成客户对银行的负债,风险较大,监管部门应强化监管,要求商业银行将其纳入授信管理范围加强风险管理。因此,制定与国际惯例相适应的政策、法规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加大中间业务品种的创新,坚持以满足基本客户的需求为导向,以增加新品种为切入点,不断推出中间业务的新品种;吸收和引进国外商业银行已经开办的具有推广价值和市场前景的业务品种,加以改造,为我所用。
(四)强化管理,注重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中间业务需要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多类型、具有开拓敬业精神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一方面要大力引进一批具备金融、法律、财会税收、企业管理、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建立员工长效培训机制,为员工提供再学习的机会,使其能了解中间业务的最新动态并参与业务创新;建立起符合现代商业银行要求的人事激励约束机制,能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
(五)完善服务,培育中间业务市场
随着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服务优质、管理先进的外资银行的竞争。为此,一要强化全员的服务意识,利用高质量的服务,保持和扩大经营网点多、市场份额大优势;二要实行“一站式”服务,简化操作程序,推进套装交易,提高办事效率,降低成本;三要推行人性化管理,加强与客户的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客户需求,为新产品的研发提供信息保障;四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和企业的金融意识,逐步营造适宜中间业务开展的环境。
(六)加大科技投入
中间业务涉及面广,种类多,新的业务不断推陈出新。国有银行要在已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和吸收外资银行的经验和成果,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服务意识,力争以先进的科技手段,多样化的特色服务,不断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步伐。要加快金融电子化步伐,建立全国信息共享的通讯网络,形成较完备的信息系统,在银行传统的中间业务结算业务上进一步提高结算工具和结算手段的开发设计能力,完善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的功能,从而更好地改进电子银行系统和以电子计算机网络运行为支撑的支付清算系统。投入一定的资金完善开办中间业务所需的硬件设施,组织研发队伍不断开发新的软件系统以适应新业务发展的需要,还要大力培养高科技人才。
四、结语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利在长远,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金融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打造成熟健康的中间业务,研究探讨和逐渐规范中间业务的发展,对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和自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面对跨国银行的挑战,我国商业银行要以传统业务为基础,以中间业务为先导,不断调整经营理念,坚持传统业务和创新业务相互促进、利润和市场份额兼顾的市场策略,寻找适合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最终在行业内形成一种良好的中间业务经营氛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少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透视[J].经济论坛,2006,(7).
[2]徐通刚.浅析我国银行中间业务的缺陷及拓展渠道[J].经济师,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