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学习计划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8 15:58:4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普通话学习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普通话学习计划

篇1

摘 要: 普通话学习个人档案不只是解决了教师教学精力不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促进了学生多元能力的发展。它使学生的学习心理趋向于积极,学习行为趋向于自觉,学习结果趋向于合理。它不仅使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能力得到发展,也使学生的合作、探究、创造、反思等综合社会能力得到了发展。

关键词: 普通话;学习档案;设计与运用;分析与反思

随着国家推普力度的不断加强,普通话学习与考级成为中高职院校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对于各级各类专业的专门人才,国家均有明确的普通话等级达标要求。但是普通话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对其重要性与复杂性学生普遍认识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在机测要求下学生想要过关更是困难重重。加上学校师资缺乏,大班制、教师兼职现象普遍,普通话教学现状堪忧。笔者作为一名长期兼职普通话教学与参与测试工作的一线人员,在同样的困境下尝试学生普通话学习个人档案的设计与运用,经历了失败的考验,深入地调查与研究,积极地反思与改进,最终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在此不揣浅陋,略陈己见。

一、学习档案的设计意图与思路

2008年始,江苏省教育部提高了对幼儿园教师的普通话水平等级达标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通话水平达不到二甲,就拿不到教师资格证,也不能毕业。但现状是常州幼儿师范学校该专业近几年一直保持有20个以上的班级,只有4名测试员老师担任普通话教学与辅导任务,而且都是兼职,因此在普通话教学实际中存在种种困难与问题。

在这种困境下,辉进宇老师的论文《当前师范院校普通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和蔡荷芳、陈淑萍老师的论文《高师普通话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给了我们启发,他们不约而同都提到的建立语音档案的做法让我们想到了建立学习档案这个主意。

学习档案评价也称档案袋评价,档案袋评价源于 20 世纪60 年代末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加德纳领导的 “零点计划”,是对学生艺术心理发展 的一种形成性评 价技术,“是在一个或多个领域系统地收集学生作品,用以展示学生的努力、进程和表演能力”,并且“必须要体现学生的反思”(Paulson Meyer,1991)。“这种新型的评价模式以学生为评价的主体,将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发展纳入评价的重要领域,用学生的多元化创造性成果展示和印证学生发展的内在心理,使学生通过对主体创造性产品及其反映的心理发展历程的反思,积极地敦促学生形成更强的动机、态度和审美情绪,有效地判断、调整和优化自身的认知和学习风格及策略。”

我们以往对学生普通话学习的评价只有测试一种途径,学生通不过相应等级就是失败,他们面对的只有沉重的打击,感受不到自己内在心理的发展与进步,也就缺乏继续努力的勇气和动力。学习档案袋评价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性评价方法,杜威的民主主义思想、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多元智能理论对我们普通话学习档案袋评价方法的建立和完善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我们指导学生建立普通话学习档案,不只为解决教师教学精力不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能促进学生多元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学习心理趋向于积极,学习行为趋向于自觉,学习结果趋向于合理。我们不仅要使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能力得到发展,也要使学生的合作、探究、创造、反思等综合社会能力得到发展。

我们参考了档案袋的一些内容形式,根据学生普通话学纲要求和学生学习特点进行了较为粗放的设计,挑选试点班实施对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改进,由粗放到细化,整个学习档案的设计前后经历了三次大的修改,由重视内容学习的小结到重视学生的反思与评价环节,最后还考虑到了目标定位,生生、师生互动环节等。以下为修改第二稿与第三稿学习档案目录。

〖JZ〗目录(二次修改)

一、普通话水平自测(动态记录:日期、具体情况)

二、普通话水平组测(动态记录:日期、具体情况)

三、普通话水平师测(动态记录:日期、具体情况)

四、普通话读单音节字词训练情况(日期、存在问题反思)

五、普通话读多音节词语训练情况(日期、存在问题反思)

六、普通话短文朗读训练情况(日期、反思朗读表现及不足)

七、普通话命题说话训练情况(日期、反思说话表现及不足)

八、附录:命题说话思路及内容概要

(一)命题说话要求

(二)命题说话技巧

(三)命题说话思路

〖JZ〗目录(三次修改)

一、普通话学习要求(专业要求:二甲、会说会教、熟练交际)

二、普通话水平自测、互测(日测、动态记录:日期、具体情况)

三、普通话水平组测、师测(抽测、动态记录:日期、具体情况)

四、普通话学习目标与计划(短期目标,计划随组测与师测情况调整)

五、普通话读单音节字词训练情况

(一)读单音节字词要求

(二)训练情况记录及反思(日期、篇目、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记录、自我反思)

六、普通话读多音节词语训练情况

(一)读多音节词语要求

(二)训练情况记录及反思(日期、篇目、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记录、自我反思)

七、普通话短文朗读训练情况

(一)读短文要求与技巧

(二)训练情况记录及反思(日期、篇目、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记录、自我反思)

八、普通话命题说话训练情况

(一)命题说话要求

(二)命题说话技巧

(三)命题说话内容提纲、训练情况记录及反思(日期、说话提纲、互动记录、反思)

1我的愿望/我的理想

2我的学习生活

3我尊敬的人

……

二、学习档案的实施原则与做法

在学习档案建立与实施的始终,都必须遵守个人计划与学纲高度统一的基本原则,以及个人最终目标与学习目标相吻合的原则。在实施过程中遵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原则。具体做法是选定人数适中、男女生比例均衡的试点班,在期初布置设计好学习档案目录,设计目录以教师提供模板为准,可以在遵守以上原则前提下添加个性化项目或创新性内容,如果想要修改模板内容则需要经过与老师的沟通协商。目录建立以后,按照目录指引与学习进度添加活页,用铅笔标注可能需要随时更改的页码。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完全放手,需要随时关注几种情况:一是关注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情况。他们可能难以独立完成学习档案的设计与记录,需要进行个别指导,并且需要安排优秀学生进行日常的帮助,以免停滞不前。在确立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这部分学生相应降低目标要求,循序渐进,慢慢建立良性循环。二是关注持久性较差的学生情况。除了学习习惯特别好的学生之外,一般学生在没有督促检查的情况下都很难坚持自觉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更何况学习档案的记录不是靠学生自己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中间互动的环节需要大家的合作。所以教师还应安排课代表、组长、学习对子三种层次的检查督促、合作互助的关系,以推动全班学生学习档案的正常进展。三是关注共性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活跃、学习主动的学生会经常主动与老师进行互动,得到的教学帮助和建议会比较多,一般同学则比较被动,但是相同的问题绝大部分情况下在他们身上同样存在。教师就要善于记录和整理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及时在全班进行讲解。四是重视抽样检查。教师抽样检查的质量常常决定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教师抽查的内容除了普通话训练部分内容之外,还应包括学习档案记录的其他所有内容。教师在抽查过程中还应兼顾不同因素,如男女生情况、不同学习能力层次的学生情况、不同方言区学生情况、不同语音基础学生情况等。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指导督促学生利用学习档案,提高学习水平与效率。

三、学习档案的运用特点与成效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作用,当今时代提倡个性化,珍视个体的思维自由与创新能力。学习档案的运用给了学生自由呼吸的空间,充分地体现了个性化学习这一特点。它将学生的发展与教学的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释放出最大的能量。在这种学习途径中,学生个人必须有选择的能力,一边从教师教学中选择,一边确立自己的计划,寻求有效的学习途径。由于缺乏经验,他们常常会碰一点壁,吃一点亏,走一点弯路,但是这样反而让他们成长得更快,特别是对于中等和低等学习能力的学生来说,获益更多。

第一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断增强,学习热情大大提升。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自然是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他们经常承担检查和督促的任务,在解疑答疑的过程中不但增强了实力与自信,更加激发了积极求知的欲望,对自己的要求自然更高。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在自主学习与管理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较好的独立学习的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慢慢融入优秀的群体,也更有了学习后劲。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是最大的获益者,他们得到了最多的关注和帮助,他们由最低目标开始努力,每一次目标的达成都给予他们极大的惊喜和鼓舞,“升层激励”满足了他们的希望心理,给他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动力和信心,他们由“不被重视”转变为“自我重视”,学习的主动性、热情大大提升。

第二是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社会能力得到迅速发展。在听、说、读、写的能力中,听和说的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学生每天都要帮助对方听出问题,说出对方的问题所在,共同商讨解决的办法,要和同学沟通、交流,互相检查、督促,这些都是极好的听辨训练和言语思维训练,极大地锻炼了学生听和说的能力。在构建学习档案的过程中,学生的目标性、计划性、自主参与和自主管理能力都得到增强,合作探究的意识、自主反思与创新能力也得到发展。本年度普通话测试结果显示,试点班学生二甲过关率明显高于其他班学生,达到80%以上,而普通班二甲过关率平均只能达到50%左右。在话题部分得分也普遍高于其他班学生。更重要的是,学习档案的尝试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意义深远。

第三是为教师节省了精力,提供了方便,提高了教学的效益。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一对一的单打独斗,而是指导、激发、组织、协调,一石三鸟,以一当十。学习档案也将成为生生互动、师生沟通的动态信息库,随着档案的不断充实与刷新,每个学生都可以对自己的过去作出评估,每位教师都可以对学生的现在作出评价,双方能够更好地找到下一个共同的新目标和新方向。

四、学习档案的不足之处与改进

在学习档案实施过程中,表现出如下不足之处,将在后期继续改进。

一是在学习档案的设计上还是更多地体现了教师的意志。由于模板设计较为具体全面,学生较少自主设计的空间,加上多数学生习惯于听从老师的安排,自主意识并未完全觉醒,因此在观察中未能发现学生更多的创新内容与做法,学生在学习内容安排、学习方式选择方面的自主能力发挥有限。教师应该把握大方向,将学习档案按照目标模块、内容模块与评价模块适当划分,让学生具体设计内容与学习方式,将能更好地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创意特点。二是团队合作体现不够。学生方面还是以个体的进度为关注点,与其他同学未能形成共同利益体。学生之间水平差距较大,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与督促仍需花较多工夫,教师精力仍显不足。如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档案设计,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分组,将更能体现团队合作学习优势。三是激励措施未能跟上。教师适当的激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展示优秀档案,为学生提供借鉴与参考。可以加强学生档案之间的交流,发挥资源共享优势。还可以与班主任联合,设置评比和奖励措施。

参考文献:

[1] 辉进宇 .当前师范院校普通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云南高教研究,2000(1).

[2]蔡荷芳,陈淑萍 .高师普通话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 .池州师专学报,2005(1).

篇2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普通话水平测试已经实现了用计算机多媒体来辅助评测,普通话课程教学也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对传统课堂和普通话教学现状做一些改变,本文试图讨论信息技术在普通话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和应该避免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普通话 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1-0055-03

现代信息技术中的计算机网络、语音识别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普通话水平测试得以利用计算机辅助来实现,这使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目前,我省已经全面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但在大多数高校中,普通话课程的教学仍采用的是语音教师在传统教室中的传统教学。这种高耗低效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普通话教学的开展,特别是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后,更迫切地需要使信息技术与普通话教学相结合,使普通话教学内容的展示、学生的学习方式、练习途径、教师的教学和师生的互动反馈方式得以变革,让普通话教学模式不再“落伍”。

一 普通话教学的现状

1.教师的教学方法简单、枯燥,一成不变

很长时间以来,普通话的教学一直采用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来传授知识,虽然许多有经验有责任心的语音教师在课堂上想尽办法把语音教学做到尽量形象生动,让学生容易接受和识记,但由于发音知识本身的特性,仍逃不出传统课堂的局限,加之语音教师的发音也会因为个体专业素质和其他种种特殊原因造成不同程度的偏误,一些重难点音仅仅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模仿发音,或者是只通过讲授发音方法,让学生学习发音,学生仍是很难掌握的。在实际的传统课堂中,教师几乎不可能与每个学生实时交互,得到反馈。

2.学生不积极训练、学练脱节、注意不足、重视不够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讲授语音的发音方法后,教师会在课堂上进行基于课本的范读和带读,由于学生的重视不够,教师也只是单向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学生接受灌输,这种方式损害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普通话的学习产生厌倦,上课只张嘴不动脑,教学效率果低下。在初步掌握语音的发音方法后,学生需要进行有效的训练,以巩固发音方法,然而,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要么不积极训练,要么训练不得法,在不知不觉中一遍遍地巩固错误的发音,自己却还浑然不觉。

3.学习途径单一,学习方法不够灵活,缺乏自主学习的精神

从目前普通话教学开展的情况看,如果单单通过课堂讲授、示范和训练来试图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只等老师来灌输,遇到问题只等老师辅导,不自觉寻求解决办法。事实上,普通话这门课程实践性极强,学生需要多途径地进行口耳训练,课后需要浓厚的学习氛围,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时时处处留心使用普通话,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4.普通话现有课时少,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普通话在各院校中安排的课时一般为一个学期18周,每周2节,共计36课时。在这有限的课时中,语音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流程,教授训练语音知识声母、韵母、声调、语流音变、篇章朗读、命题说话等知识,语音教师为了在规定的课时中完成教学任务,只能粗略地讲授知识,做出示范,课堂训练的时间少,学生对知识的反馈少。课堂的时间容量只能让学生尽量掌握语音知识,实际语言交际使用能力的训练时间少之又少,学生所得不多。

5.普通话课程班级人数多,不利于分层辅导,教学效果不明显

目前,各院校均采用在自然班级授课的方式开展普通话课程的教学,各个教学班一般有40至50名学生,学生们来自不同的方言区,对普通话的接触不尽相同,普通话基础更是大不一样。有的学生稍作指导就能考到一级乙等的证书,有的学生坦言在上大学之前没有接触过普通话,从小学到初高中的老师也都用方言讲课。这就造成课程所面对的学生层次多、差别大。统一的授课内容无法满足他们自身的语言需求。教师每节课所留的训练时间有限,更无法做到挨个辅导,教学效果极不明显。

二 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普通话教学的现状

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出一种新型的学习环境来改变传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式,迅速地影响着我们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我们试图将信息技术与普通话课程相结合,改变教师授课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师生互动反馈的方式。使普通话教学在信息技术的条件下呈现出新的活力。

1.在备课环节,信息技术为普通话课程教学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多渠道地收集教学资料,并将可用资料全方位、大容量地运用于备课课件中。例如:在讲授个别难点音时,仅仅通过教师做示范,告诉学生发音方法是很难让学生掌握发音特点的。可通过信息技术把发音动态图做成动画课件展示,并联系学生最易产生偏误的发音口型舌位,把正确的发音动态图与产生偏误的发音动态图相对比,让学生一目了然,这样,不但提高了语音示范的准确性,也减轻了语音教师的工作强度。

2.在上课环节,信息技术为普通话课程教学创设全新的课堂氛围

语音知识由于自身的特性,教授和学习都极易让人感觉枯燥。信息技术可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用于课件制作,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化静为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者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此外,还可利用语音学习软件实现课堂师生的交互,反馈学生的发音情况,教师可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时调整内容侧重,并能利用交互的学习环境实现分层教学及一对一辅导的个性要求。

3.课后训练环节

无论采用多么先进的技术手段,有教师指导的课堂时间毕竟不多。作为一门实践应用性极强的学科,需要学生课后进行大量有效的口耳训练,以达到内化发音方法、纠正发音习惯的目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灵活高效的课后训练体验。学生可不拘泥于时间空间的要求,只要有安装语音软件的计算机甚至智能手机就能及时训练,训练的内容也可根据自身的语音状况需要进行调整,在训练的过程中,不再是两眼一抹黑的盲目练习,计算机能为读音正误做出标记和统计,给出训练反馈,成为学生的家庭语音教师。学生也可利用软件录下自己的读音,录后重放,并与软件中存储的标准读音相对比,边听边进行自我纠正,大大提高了训练效率。课后训练时,师生的交互还能不受时空的限制,仍可通过网络技术进行各类问题的咨询、讨论和交流。

4.课后语言环境的拓展

普通话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语音的标准性,更要注重语言的使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应用能力,学习普通话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习得”。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缺乏交际性的语境而使交际性的语言训练效果不尽人意。课时量的局限更是使语言环境的创设成为难点。信息技术的介入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语音练习软件能有效地模拟动态的交际环境,创设出逼真的交际场景,使学生融入其中,感受语言环境带来的学习体验。数据库能有效地收纳多种场景,实现人机对话,带给学生新鲜感,对普通话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还能轻松收集许多大师的演讲资料、经典的电影对白、电视情节,倾听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模仿或成组表演,实现运用标准普通话的目的。信息技术能提供多种生动灵活的训练方式,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下轻松学习、主动学习。

5.信息技术的运用能有效地提高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过关率

传统教学条件下,测试时,除个别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在计算机辅助测试的电脑使用上不陌生,而其他学生在考前教师都要进行“机测”培训,从如何输入准考证号到如何正确戴耳机试音等都需一一讲授,但临到考试仍有许多学生因为操作失误而导致考试失败。所谓说百遍不如做一遍,如果能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运用语音教室的计算机学习、训练和模拟测试,那么再参加正式评测时,学生就自然能从容应对、正确操作,大大缓解紧张的考试心理,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三 信息技术运用于普通话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在普通话课程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应有选择、有重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盲目依靠课件,语音教师应该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结合普通话课程的特点,有选择有重点地运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为课程的讲授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馈,不要让课件成为华而不实的摆设。

篇3

Accultur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from rural area in mandarin study---

The Viewpoint based 0n Educational Anthropology

Zhang Shufeng

(Yuxi normal university ,Yuxi,Yunnan ,653100, China)

Abstract: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accultur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from rural area in mandarin study.On the visual angle of educational anthropology, Mainly from the mandarin testing as a point for analysis, put forward the factor influencing acculturation of the rural area students. The paper finally proposes measures that would reduc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acculturation” on the mandarin education.

Key words: acculturation;mandarin education;ethnic students;educational Anthropology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 A

一、农村籍学生普通话考试命题说话的学习现状

“命题说话的考题是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用话题》中选取的,由应试人从给定的两个话题中任意选取一个为考题,单向、连续说一段时长为三分钟的话,目的是对应试人在无文字凭借的情况下测查其对普通话的掌握程度”。命题说话重点测查应试人的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自然流畅程度等,从普通话运用的角度看,命题说话是真正能反应学生普通话水平的考题,同时也是普通话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很多学生,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反映对命题说话“又怕又恨”,因为“无话可说”或“想说却无法表达”。笔者在对命题说话部分进行测评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考分低的原因是“缺时”,缺时的主要原因是“无话可说”或“无从表达”。是什么原因让曾经“饱读诗书”的学子“无话可说”呢?笔者从普通话教学过程中观察到,造成学生语塞和语顿的主要原因是“文化适应”问题。

二、普通话学习中的文化适应

“教育人类学认为,文化适应是人生过程,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教育是文化适应的重要阶段,由于学校是促进一种符合和支持主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规范与社会目标的教育,部分学生,尤其是来自偏远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在学校教育中会感到因文化差异带来的文化压力,出现不同程度的文化适应困难现象。”在普通话教学过程中,文化适应困难体现在学生无法用标准书面语进行沟通和对话,学生说方言时可以侃侃而谈,但一说普通话就“无法表达”,或者用“半方言半普通话”表达,出现暂时的语塞、语顿和失语现象,比如形容天色已晚,有学生用“黑漆麻洞”形容、也有学生用“天色老实晚”表达。普通话的含义: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由于学生多来自农村和民族地区,他们与成长环境以外的社会环境接触不多,且从小接受的教育多以方言教育为主,家庭中的亲属也以方言为主要交流工具进行交流,诸多原因造成农村和民族地区学生对普通话语境的文化适应困难。下面笔者将从学生、学校、家庭三方面对此进行讨论。

三、影响文化适应的主要因素

1、学生的生长环境对认知风格产生的制约作用

“环境是指与有机体发生联系的外部世界。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教育环境等”,我校大部分农村学生的成长环境为“欠发达、多民族地区”,经济的欠发达也造成了教育的欠发达:缺乏优良师资、缺乏现代教育技术、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等,这些因素影响了学生对普通话的习得。“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加工信息的方式,即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场独立性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笔者认为,场独立性的学生要想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必须具备一定的图示、例证,否则难以形成准确的自我参照;如果缺乏参照资源,认知结果就有可能是错误的,而且难以利用正确图示自行纠正。“场依存性者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把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语言学习是潜移默化的过程,业界将语言习得关键期大致限定为2岁到青春期之间,这段时期接受到系统而标准的语言训练将会受益终身,否则形成错误习惯就难以纠正。

2、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对普通话学习的影响

“智力是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是个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观包含了八种智力,其中就有语言智力,其表现方式为读书、写文章、小说或诗歌,理解口头言语等,交际时的突然失语和语塞,以及很多同学在命题说话时无法流畅、准确表达主题都是语言智力较差的表现。布劳和沃尔夫的文化贫乏观认为造成特殊群体某方面能力欠佳的原因在于“文化贫乏”,也就是政治、经济、教育、宗教以及实际生活水准等方面的贫乏造成文化刺激的贫乏,从而导致某些方面的能力缺失。大学是各种思想交汇融合的场所,农村籍学生从文化、经济欠发达地区来到大学,接受到多元文化的洗礼,文化和学习环境的改变让学生难以适应,学生反映,从前中小学教师上课基本用方言,现在却需要听普通话、说普通话和考普通话,“一点都不习惯”。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道德等,与文化适应中的心理适应直接相关,有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处文化的认同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绩。从普通话学习来说,学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也影响到他们学习普通话的效果。

3、学校环境对普通话学习的影响

要想说好普通话,必须多练习。农村学生想要克服方言音,光靠每周两个课时远远不够,所以必须在课后勤练、苦练,学校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为普通话学习者创设“学习园地”,进行“一帮一”、小组练习、情境会话、小组模拟考试等训练,让众多学子置身普通话语境中耳濡目染。各科授课教师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让学生不单有一位普通话老师,而是无论上哪门课都能学习到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场依存性学生的认知态度和自我知觉容易受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而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具备专业身份的权威人士,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极大。在评价机制方面,可以从班级编排到评价制度都进行调整,比如学生入学时就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普通话自查,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普通话存在哪些问题,然后在选课时针对性地选择指导教师;普通话测评时适当放低民族地区和农村籍学生的评价标准。

4、家庭环境对普通话学习的影响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常听学生说“最尊敬的人是父母、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妈妈”等,父母给孩子的影响将伴随其一生。孩子首先通过父母接受社会规范、、价值观、世界观等,而父母对于文化的态度与追求也将是孩子对于文化的态度与追求。孩子出生后接受的母语就由父母传授,如果父母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注重普通话的表达,那么孩子在普通话语境中成长也将说得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换个角度看,现在的普通话教学正是为下一代能说标准的普通话而打基础。

四、提高农村籍大学生普通话水平的策略

1、在普通话教学中实施文化关怀

农村籍学生在进入大学教育后,由于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改变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文化适应困难,为了有效改善和缓解相关症状,对适应困难者实施文化关怀必不可少。针对普通话的学习方面,对学生进行大学文化介绍、普通话语境创设与导入,普通话日常沟通与交流等,通过文化关怀安抚学生紧张、抑郁的情绪,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以建立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

2、开展文化适应训练

文化适应训练是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与先前所处文化不同的文化,以便他们在遭遇不同文化时能减少压力并有效学习和生活。大学是小型的社会,有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老师,他们带来了不同的思想、见闻、观念和习惯,学生从单一的成长环境步入多元文化环境,难免遭遇不适应,有些学生说来到大学不愿意说话了,因为自己说的方言别人听不懂,继而想念家乡、亲人和朋友,最终影响自身的交际能力。农村籍学生开展文化适应训练,可以从收集与自己关系亲密的同学的相关文化资料开始,教师可以利用搜集到的文化资料进行普通话口语训练,让同学们相互介绍。还可以创设情景体验不同文化等。

参考资料:

1、李怀宇《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基于教育人类学的认识》【J】 贵州民族研究 2006,(4)

2、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525,552

3、刘振前《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研究评述》【J】当代语言学,2003,(5)

篇4

学习语言的三个主要范畴为语音、词汇和语法。不论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先接触进而掌握语音知识,这是最为基础与重要的步骤。语音知识有了夯实的基础之后,才能对词汇和语法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撑与帮助。而对粤方言区的普通话学习者而言,想要说好普通话,“语音”是不得不过的一大难关。

一、声母

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共分为:声母、韵母、声调、语流音变四个部分,在这其中,声母是决定吐词说字的开始,在普通话语音中,担任重要的角色,其发音时值并不长,但十分重要。对于大多数的粤方言区普通话学习者而言,在语音的声母部分问题较为集中,并且较为顽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边音、鼻音互混

粤方言区普通话学习者在学习声母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就是边鼻音(n、l)不分,例如将水流(l)读成水牛(n),从而闹出笑话。这不仅是在语音方面产生的偏误,同时在语义方面也引起了误解。

n、l互混有两种情况,一是把n读成l,二是把l读成n。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第二种偏误的所占比例偏大,约有57%,而第一种偏误的比例也占到了41%。在粤方言区向来n、l不分,但在粤方言里,将l说成n的情况却并不普遍,常见的是将“你”说成“li”,将“脑”说成“lao”;但在说普通话是,他们却反了过来,如将“旅、蓝、冷……”都读成了“n”。

(二)舌尖前、舌尖后音偏误明显――平翘舌音混读

舌尖前音、舌尖后音又叫平舌音、翘舌音。根据名称可以了解,这两组声母都是由舌尖充当发音的主要器官,由于舌尖接触或者接近的发音部位的不同,造成发音的区别。根据调查显示,粤方言区普通话学习者将zh、ch、sh读成z、c、s的约占44%,相反将平舌音读成翘舌音的也占整体的44%。将这三组声母读错,大部分是根据了粤方言的发音习惯来进行发音,如“租” 混同“猪”,“增” 混同“争” ……平翘舌音的混读一部分属于字音判断的失误,并非是单纯的发音问题,这与粤方言本身的发音习惯有很大关系。

(三)舌面音与尖音问题

舌面音j、q、x是普通话语音声母中很重要的一组音,它与舌尖前音z、c、s虽发音部位不同,但仍有很多粤方言区的学习者造成混淆而读错。如将“西瓜”读成“丝瓜”。这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对于这两个声母发音规律的不了解,另一方面是由于受到粤语方言的干扰。同时,在调查中发现,有很大一部分粤方言区学习者的普通话语音当中都会存在舌面音带有“尖音”的现象,男女生都存在类似的问题。舌面音“尖音”的问题是由于其方言的长期影响造成的。

(四)舌根音声母的误读

h、k、f也是粤方言地区普通话学习者较难掌握的一类声母,例如他们将普通话(h)读成普通话(k),老虎(h)读成老虎(f),等等,这与他们的方言习惯有莫大的关系。在粤方言中,有一部分舌根音声母的变读字,如“开”、“口”、“坑”、“空”等字读h声母,“花”、“苦”、“款”等字读f声母,这两类字要按普通话读音统一归读k声母。

二、韵母

(一)前鼻音、后鼻音分辨难

在韵母部分,最困扰粤方言区普通话学习者的问题应属前、后鼻音韵母的分辨问题。经调查显示,粤方言区学习者在三组韵母中错误比例十分之高,分别是:将“in”读成“ing”高达60%,反之为54%;将“eng”读成“en”的有51%,反之为48%;将“ang”读成“an”的有40%,反之为35%。

前后鼻音韵母对很多方言区普通话学习者而言都是一个难点,但粤方言本身也含有前后鼻韵母,在正常条件下,语音的正迁移很容易投射到类推的方式之上,但是由于发音习惯的影响,使得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自身方言时,就已经出现发音不标准、不饱满的情况。

(二)韵母e发音舌位过低,韵母a发音舌位偏高

单韵母舌位及口型的不稳定,造成了发音不到位。如在“车che、歌ge、喝he”等字,都存在“e”舌位偏前偏低;而在“茶cha、发fa、爸ba”等字中,错误则是“a”发音舌位偏高。其中,“e”的偏误率高达57%,“a”的偏误率也达到了35%。同时,这还造成了一系列复韵母,如“ai,uai,en,eng”等的语音偏误。

(三)介音略读引差异

韵母中主要元音前的元音,称之为“介音”。在普通话中,“i、u、v”都可充当介音,而在粤语中,自身带有介音的韵母少之又少,很多在普通话中带有介音的韵母,在粤语中,都是没有的,如“国家,gwok3 gaa1”。加之粤方言区的学习者在讲方言时易产生“懒音”现象,及“吞音、略音”,这些不良的语音习惯累积在一起,形成了严重的语音负迁移,直接影响了他们在学习普通话时,对于带有介音的字词的类推发音。

三、声调

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而粤方言中有九个声调,这给粤方言区普通话学习者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主要问题有:粤方言中的阴平与阳平调直接与普通话的阴平、阳平对应,阴平调值基本不变,仍为55,而阳平调值由粤语的21变为普通话的35;粤方言中阴上调的字全部归入普通话上声,调值由35变为214;粤方言中的阳上、阴去、阳去三调的字合并,统统归入普通话的去声调,调值一律变为51;粤方言的阳入调字大体可全部归入普通话阳平调(只有极少数的字例外),调值由2变为35;粤方言中上阴入与下阴入的字按规定分别派入普通话的四个声调。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015-01

在《中职语文教学大纲(试行)》中,对中职生语文培养的要求是"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毕业时普通话水平应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的相应等级;说话条理清楚、流利,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听话专注,能领会,复述说话人的主要意思;初步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语言文明,表述得体。"1997年12月全国语言工作会议指出了跨世纪的推广普通话工作的目标;2010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基本消除,受过中等或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具备普通话的应用能力,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与口语的表达关系密切行业的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达到相应的要求;2050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交际中没有方言隔阂。随着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使用,普通话教学和推广工作已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对于中职生来说,一口字正腔圆的标准普通话对其将来的应聘、就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增强个人魅力,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而现在中职生由于地域及基础等差异,普通话呈现出不同的水平,笔者曾对所教授的156名学生作过一个模拟的普通话水平测试,能够达到87分即二级甲等水平的不到13名学生,而大部分学生的水平均在70-76分,而在学生今后从事的销售、技术员等职业来看,流利的普通话是与客户、领导进行有效沟通的保证。由此可见,学好普通话是中职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优化普通话教学已成为一个大家探索的问题。但是中职生普通话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

1.中职教学普通话面临问题

1.1 学生基础差,没有意识到普通话学习的重要性,我所教授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俗话说"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音",学生在语音方面存在许多缺陷。在我所教班级的94人中,有62.5% 来自玉林、南宁的粤语方言区、有27.08%来自桂柳方言区,其它方言区占了12.5%。在开学初所进行的一项摸底测试中,大多数同学方音还是比较明显,如平翘不分、前后鼻韵母不分、h-f互混、n-l互混等等。有一位同学就曾找到笔者,表示一定要在在校这两年中学好普通话。因为在他利用暑假去兼职做销售的时候,客人老是向他反映说:"你说的话我们听不懂,能不能再说一遍。"不标准的普通话不仅影响了他的销售业绩,也使他的自信心受挫。

除此之外,在大多数学生的心里,普通话课程不是专业课,也不是一门非学不可的学科,口耳相传即可,普通话天天讲根本不需要学。

1.2 教材内容不配套,没有针对性的教材,目前中职学校使用的教材,是由欧阳代娜主编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在这套教材中,真正涉及到普通话训练的只有《语文》上册实用语文操练2中的《普通话朗读》。在这个单元,没有讲授到普通话语音发音方面的知识,主要讲的是朗读的技巧,但在练习中却有大量的平翘舌音、儿化音、重音、停连的训练等,而整个教材中并没有针对普通话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并且在普通话的教学中,还没有一套和中职生相配套的普通话规范教材,教师只能在上课时间接的穿插普通话知识,而没有系统地进行教学,给普通话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1.3 教学设施简陋、教学模式单一,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多媒体仅限于专业课的使用,普通话教学中,教师仅有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来进行教学。由于受到教材教学设备的限制,教师对语音的发音部位、开口程度、动程并没有进行深入讲解,而学生在学习时也只是机械的模仿,而且教师在正音的情况下,由于语音的稍纵即逝,学生很难模仿到位。教学设备落后,教学模式单一,影响了普通话教学效果。

2.改进中职普通话教学的对策

2.1 构建普通话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活动来营造普通话学习的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语文》课程中的口语交际中的复述、拒绝、劝说等内容锻炼学生的普通话运用能力。教学的过程当中,指导学生学习普通话,纠正学生的语音误读、缺陷、方言音等。其次,利用课外时间开展相关活动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例好开展的诵读经典活动,诵读《三字经》等,让学生通过诵读练习普通话。同时,开展辩论赛、朗诵比赛也是锻炼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好机会。

2.2 有针对性增加教材中普通话教学内容,我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中职生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因此,中职生的校本教材应是 "实用的、技术的",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某类专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完成这一级学习的学生具备进入劳务市场所需的能力与资格",这是教材编写的基本依据。

陶行知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编写切合本校、本专业的校本教材,应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结合专业,突出专业岗位使用的需要,贴近生活,既具有实用性,又能针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在教材中,可以选择具有职业特点的文章,如学畜牧兽医专业的教材可以增加饲料销售、宠物护理的词语和文章的练习,而酒店管理专业,可以增加酒店接待、服务的口语练习等。

如在宠物护理与美容专业教学时,为训练学生的平翘舌音,我在备课时编写了以下对话,并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宠物工作人员:你好,我能为您做什么?

客人:我的狗病了,老是没精神。

宠物工作人员:让我看看好吗?它最近吃东西怎么样?

客人:不怎么吃东西。

宠物工作人员:我们要给狗狗做一个测试,您先稍等。

客人:好的。

宠物工作人员:我们检查了,狗狗有些感染到病菌,需要打针。

客人:好,那麻烦你们了。

宠物工作人员:您先到休息室先坐着,有什么问题,您可以随时叫我,等打完针了我们再通知您。

这段对话,是教师根据学生今后职业场景设计的,不仅有用而且实用。针对这段对话,我首先请学生找出对话中的翘舌音,并且提出问题:"你能读准对话里的平翘舌音吗?""要读准这些音应该怎么做?"以上的教学内容针对职业情景中的真实场景设计,由学生针对教材中的对话进行思考和讨论,再进行角色的对话练习,避免了教师单纯讲授枯燥的语音理论,激发了学生对普通话学习的兴趣。

2.3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一项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在利用多媒体这一问题上,我们应该借鉴高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普通话教学的科学性。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说道:要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通过口头表达,很难对发音器官的位置、舌位的变化、动程等等很难进行形象的讲解,同时学生只是单纯模仿老师的发音,而且由于缺少对发音的理论认识,使学生很难在最快的时间内掌握发音的方法和原理。利用多媒体可有效解决这上问题。如在讲授平翘舌音这一问题时,就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展示舌位的变化,让学生清楚的看到,当发z、c、s音时,上下齿对齐,舌尖平伸抵住上齿背;发zh、ch、sh时,舌尖上举接触或接近硬腭最前部。同时,播放优秀播音员范读材料的光盘,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中受到冲击,让学生更高效地规范读音。

总之,普通话教学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说标准普通话将成为中职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基本能力要求,提高中职生的普通话教学水平也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相信通过积极有效的探索,中职的普通话教学会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7—0121—01

一、普通话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普通话教学的认识有待提高

很多院校的学生、教师、乃至领导,普遍认为,普通话学习与否,无关紧要,专业的学习才是至关重要的。甚至不如学习外语重要。因而导致方言区很多学校很多的专业没有开设普通话课程,只有少数专业开设了普通话课程。

(二)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给普通话教学的展开带来困扰

学生普通话原有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方言跨度大;有的学生操一El过渡普通话;有的学生完全用方言交流;文化水平的不同,有不了解拼音系统的,有识字能力特差的,还有不愿开口说话、根本不会朗读的。

(三)教材也有缺陷

现有教材一般都根据根据国家普通话测试大纲编写,泛谈的是标准语音,缺乏对方言的分析与解剖,更缺乏对过渡语的分析解剖,针对性不强。

(四)院校软硬件条件不达标

中专学校普通话教学,师资是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中专学校进行普通话教学的老师中,拥有国家级及省级普通话测试员资格的人并不多,这也导致学校师资水平的参差不齐,学生普通话水平提高较慢也在情理之中了。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学校普通话教学的教学设备不完善。

(五)普通话教学教研教改的思考尚嫌缺乏

据调查了解,尽管目前各中专学校担任普通话教学的老师基本上是国家级或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他们的口语足以成为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楷模。但是,关于如何教学,如何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方言选用适当的教材等教研教改方面的问题尚缺乏探讨。

二、改变普通话教学现状的对应策略

(一)提高认识,加强学习。中专学校需要加强对普通话学习的宣传, 努力营造校园气氛。“结合学生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原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渐上升到理论认识,培养他们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 学校要充分利用校报、广播、校园网及橱窗等,广泛地向师生宣传国家的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组织开展各类与普通话相关的活动,如演讲、朗诵、辩论赛等,营造校园学习普通话的气氛,让普通话水平较高的学生现身说法,谈体会、谈经验;教师带头使用普通话,要求教学场所必须使用规范的普通话,以形成浓厚的普通话使用氛围。提高师生学习、使用普通话的热情及兴趣。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持之以恒,而课堂训练和指导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大部分的练习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由于方言的干扰,有的学生进入到了具体的语境,总觉得用普通话表达不够尽兴,一开口说话,方言就会脱口而出。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和教师有义务、有责任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用语环境,通过政策宣传使普通话成为大家共同使用的校园语言。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让他们知道学习普通话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持之以恒、勤学苦练,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二)加强学校普通话教学的软硬件条件。首先要加强普通话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引导和鼓励学校所有的教师自觉地把普通话作为自己的职业语言,对于讲授普通话课程的教师,学校要提出更高要求,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的培训和考试,使校内普通话课程老师的业务水平能够上一个新的层次。其次改善院校的普通话教学的硬件条件。教学硬件条件的完备,对普通话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现代网络语音室,可以充分发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对口语学习的促进作用,可以为语言学教学活动的展开提供极大的空间。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场所基地,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和设备,为开展普通话教学提供基础条件支持如对现有教学场所进行改造,可借助多媒体设施,播放一些著名电影、经典电视节目、散文诗歌的配乐朗诵、名人演讲录像、幽默小品表演等等,使学生在声音、文字、图像的直观感觉中,在声情并茂的情感刺激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普通话口语、语感训练,在轻松、愉快、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接受训练,这种形象、直观、有效的训练方式,远比抽象的一般讲解效果好得多。

综上所述,中专学校的普通话口语课程不是专为通过普通话等级考试而设置的,而应该是一门基础技能训练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在各自职业领域内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并且应用于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如何提高这门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值得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

篇7

1 实施模块教学,克制教师精力分散问题

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划分,同时结合单位人员兴趣和特长进行有机选择和侧重分析,普及阶段成果的共享效应,维持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作用。联系新时期机测背景特征观察,部分教育机构在落实模块教学环节中主要针对三个侧重点方向实现细致探究。首先是资源共享层面,将研究内容分化为单音节字词、多音节字词和优秀作品朗读等,单音节字词对于发音控制能力比较重视,主要联合韵调控制潜力进行不同个体的对比验证,研究机测环境范围内最为科学的发音模式。例如:在声调长短控制方面,经过不同训练小组的考验结果综合对照发现,发音过程中四声持续时间明显有所不足,特别在上声处理上完整程度严重欠缺。另外,训练活动内容安排要注意有所侧重处理,满足循序渐进的流程实效标准。尽管字词部分占据分值不多,但其功能地位不可小觑。在目前统一使用的普通话测试要求表明,单音节字词测查应试人声韵调读音要维系标准规范程度,多音节字词主要集中在韵调、轻声、儿化和变调的衔接水准上;作品朗读测试环节中要保证应试者能够掌握连续变音技巧,同时贯穿差异语调的流畅衔接程度;在命题说话测验环节中,针对新型词汇语法规范效果和自然流畅表达水准进行现场客观评估。按照这种现象分析,单音节字词韵调的控制实力是完善多音节语句流畅表达能力的基础训练任务,因此实效训练环节中应抓紧字词训练的力度,打好后期适应基础,之后联系话题训练作为关口突破指标,整个机理模块结构可以说是相互照应,不可分离。

再次,评测活动中也要按照侧重内容实现对症下药。教师在面对众多数量的学生群体时,必须懂得应用点面结合的传授经验,灵活使用重点内容评测手段。首先结合学生共性特征和个性表达效果进行特定应对措施的制定,例如在字词部分,大多数学生在前后鼻韵发音处理上不够到位、声调调值紊乱,加上形近字的误差判断是学生强化训练活动中集中表现的问题现象。其次,个别学生因为先天性原因引起的大舌头和牙齿漏风现象应归类到个性问题行列之中,按照这种问题类型进行学生分组安置,之后实现群体教学和个别指导的灵活转化效应,评测环节中还可采取个性问题应对单独调整,至于其它相关问题则是采取抽样调查来完成普遍现象验证控制任务。结合这种实践经验分析,有关朗读模块和表达训练项目也可以利用分类指标实现侧重评测,这样能够适当减少教师单独强化训练的弊端作用。

2 尽量丰富教材资料内容,将教学难点进行简易模式改造

尽管普通话测试范围极为有限,但细致环节下对学生的语言思维控制技巧和应用水准上存在着严格的验证标杆迹象,因此必须透过学生认知原则实现入手改造,同时广泛搜集最新教学资料,实现厚积薄发的效用。例如在字词部分的疏导控制,主要沿着学生在机测环节中容易引发的误读类型进行常见错误表达字词表格的整理,并且结合形近字、多音字以及外来词等做好结构补充;在分析学生语言缺陷的前提下,有关部门需要高度整合口令验证材料,令学生在相对丰富的语言练习环境中体会平翘舌以及鼻边音的区别样式。在作品朗读训练中,可以适当加入作品赏析元素,根据不同优秀作品主题和艺术特点进行作品朗读技巧的把控,将朗读环节中的重点和难点效果一扫而空。透过现实经验了解,学生对于优秀作品会产生整体机能的感性认识和局部细节的特别定位反应,甚至细微到单个字词的读音轻重处理层面,之后配合正确示范录音进行对照,将这些隐藏的细节技巧一一标记清楚,这样学生在朗读处理上的准确性就会略高一筹,这对于后期精准的语感体验和学生学习自信心的稳固都将产生必要的辅助作用。学生实际朗读的短文中,除了课堂上的原文内容之外,还要提供详细的分析样本,透过不同记号的标注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朗读的内涵。

命题说话考查过程中涉及话题基本与生活相贴近,若想真正把控话题的表达绩效,就需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熟悉素材的挖掘,经过系统的剪裁和修复之后,做到清晰的控制思路和充分的内容理解调控。话题思路的追踪性研讨是有关部门丰富教材资料的首要任务,而相关生活内容的搜集便是第二要务。包括在社会公德的谈论上,其信息量包揽性质十分清晰,既可以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尊老爱幼传统美德,又可以涉及交通秩序的遵守和个人行为习惯的处理,任何层面内容目前都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整合,学生可以从中筛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利用不同角度实现分析。如果将这部分的资料搜集活动取消,任何学生就只能局限在自己的认知习惯上进行宽泛理解,完全不能响应时代呼吁的主体标准。

说话案例的长期积累和综合分析是教育机构丰富教材资料内容的又一途径,教师在平常生活中认真搜集相关代表地位的录音材料,同时严格记录学生说话过程中表现的各种问题,接着采集样本实现系统分析,这些行为都将成为特定感性范围的教材内容。经过这些生动样式的资料内容补充,学生说话表达上就拥有了质量维系保障,个人表达信心也随之上升。

3 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8

【关键词】方言区;学习普通话;问题;解决

方言区普通话中出现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受方言影响下,所出现的语音语调错误和语音语调缺陷的问题。

方言区普通话学习中,一个声母或韵母出现了偏误,那么,跟这个声韵母相拼得出的所有单音节字词都会出现问题,这就出现了这个地区所特有的成系统的语音错误和缺陷。本文就是要解决黔东地区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受方言影响而出现的一系列的语音、语调偏误问题。下面我要谈的就是黔东地区普通话学习中比较典型的错误和缺陷。

一、声母部分的主要错误及解决

黔东地区声母中容易犯的读音错误主要有:平翘舌不分、鼻边音混读前后鼻韵中的某些韵母之间混读。

(一)z、c、s和zh、ch、sh(平翘舌不分)

黔东地区的方言中没有舌尖后音:zh、ch、sh、r这四个声母。他们把zh、ch、sh混读成平舌音z、c、s,把r读成平舌的“r”。如:把“折”发成“则”、“插”发成“擦”、“狮”发成“斯”等等。

在下面的叙述中,我们还是附带再次阐述一下各个声母的正确发音位置:

zh的正确发音:舌头稍稍后缩,舌头前部上举,舌尖接触或接近前硬腭,用较弱的气流先把舌尖的阻碍冲开一条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振动。

ch的正确发音:发音与zh不同的是,解除阻塞时有一股较强并且稍猛的气流冲出,摩擦成声。

sh的正确发音是:舌尖翘起来接近硬腭最前端,气流从间隙中轻松流出,摩擦成声。

r的正确发音:与sh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r的发音声带要振动。

黔东人学习翘舌音容易出现缺陷音,一是翘舌不到位,(包括翘舌过后和翘舌过少)二是翘嘴唇,在练习中要尽量避免这两个现象的出现。

想分清楚平翘舌的字,只有死记住那个字是平舌声母还是翘舌声母!这也是我们的第二个要求:方法是,熟记舌尖前音的字(因为平舌音的字要少于翘舌音的字)。并在自然语流中能严格区分平翘音的字。

(二)n和l(鼻边音不分)

生母n和l在黔东地区的读音是有问题的,把n错读成“nɑ”,把l错读成“lei”。

贵州黔东地区有的地方没有n,有的地方没有l,还有的地方n与l不分。因此,要先学会鼻音n和边音l的正确发音;其次要能够区分生母n和l的字。如:在黔东普通话中,经常把奶奶(nɑi nɑi)错读成(lɑi lɑi),把拿来(nɑ lɑi)错读成( lɑ nɑi)等等。

n的正确发音:舌尖抵住上齿龈,阻塞口腔通道,软腭下降,气流先从鼻腔流出,声带振动,转而舌尖下降,离开硬腭,气流又由口腔流出,发出此音。

l 的正确发音:舌尖背面贴住上齿龈阻塞口腔中部的通道,软腭上升关闭鼻腔,使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声带振动,舌尖弹下来,并微微向后缩,发出此音。

f与h的混读:在黔东某些县,他们没有声母h音,是把声母h读成f。如“花”读成“发”、“胡”读成“扶”等。要解决这个问题不难,找一些词汇进行对比练习就行了。

二、声母部分的缺陷及解决

声母部分黔东地区读音缺陷基本上每一个音都有:

读b、p、m、f时,尾音应该是o;而黔东地区发音时圆唇不到位,软腭上升的程度不够或没有上升;f的尾音读成了唇齿音(fū)。还有就是发音用力点用在了嘴唇上,没用腰腹部,造成整体发音时嘴唇较紧张,且发音动程不圆满、声音位置靠前等缺陷。要解决这个缺陷必须严格按照下面的要求来发音,并且支撑力量用在腰腹部,千万不要用在嘴唇上。口腔上腭提起一点,发音位置高一点,用头腔共鸣。

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双唇闭合,同时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气流到达双唇后蓄气;凭借蓄到口腔内的气流突然大开双唇成声。

p:双唇送气清塞音。成阻和持阻阶段与b相同。不同是除阻时,声门(声带开合处)开启,从肺部呼出一股较强的气流成声。

m:双唇鼻音。双唇闭合,软腭下垂,打开鼻腔通路;声带振动,气流同时到达口腔和鼻腔,在口腔的双唇后受到阻碍,气流从鼻腔透出成声。

f:唇齿清擦音。下唇向上门齿靠拢,形成间隙;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使气流从齿唇形成的间隙摩擦通过而成声。

发d、t、n、l时尾音应该是e,而黔东地区发这几个音的尾音是ê。发音较扁,是喉部力量挤压发出的音。正确发音应该是用腰腹部力量支撑,放松喉部,尾音保持在e上。

d: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舌尖抵住上齿龈,形成阻塞,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气流到达口腔后蓄气,突然解除阻塞成声。

t:舌尖中送气清塞音。成阻、持阻阶段与d相同。不同的是除阻阶段声门开启,从肺部呼出一股较强的气流成声。

n:舌尖中鼻音。舌尖抵住上齿龈,形成阻塞,软腭下垂,打开鼻腔通路;声带振动,气流同时到达口腔和鼻腔,在口腔受到阻碍,气流从鼻腔透出成声。

l:舌尖中边音。舌尖抵住上齿龈后部,阻塞气流从口腔中路通过的通道,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声带振动,气流到达口腔后从舌头跟两颊内侧形成的空隙通过而成声。

发ɡ、k、h时尾音应该是e,黔东地区发这几个音时,舌面后没有隆起,反而是下降,尾音发成了o。此三个音发音中,唇、腔以及发音用力的部位都有问题。正确发音是:腰腹部用力,嘴唇形状为展唇,音尾是e。

ɡ:舌面后不送气清塞音。舌面后部隆起抵住硬腭和软腭的交界处,形成阻塞;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气流在形成阻塞的部位后积蓄;突然解除阻塞而成声。

k:舌面后送气清塞音。成阻、持阻阶段与ɡ相同。不同的是除阻阶段声门开启,从肺部呼出一股较强的气流成声。

h:舌面后清擦音。舌面后部隆起接近硬腭和软腭的交界处,形成间隙;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使气流从形成的间隙摩擦通过而成声。

发j、q、x时,一种缺陷是舌头没有后缩动作,也没有上升,嘴角下垂,是用唇部力量挤压发音;另一种是舌尖与牙齿抵住了气息一冲,舌尖后缩,出现舌尖音缺陷。

解决这个缺陷问题就是把舌头稍微后缩一点,舌面上升,让舌面前与硬腭前部的缝隙稍微加大一点儿,嘴角稍稍上翘,腰部的力量支撑发声,发音位置稍稍向后调整一点。完成发音。

j:舌面前不送气清塞擦音。舌尖抵住下门齿背,是舌面前贴紧硬腭前部,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在阻塞的部位后面积蓄气流,突然解除阻塞时,在原形成闭塞的部位之间保持适当的间隙,使气流从间隙透出而成声。

q:舌面前送气清塞擦音。成阻阶段与j相同。不同的是舌面前与硬腭前部分离,并形成适度间隙的时候,声门开启,从肺部呼出一股较强的气流成声。

x:舌面前清擦音。舌尖抵住下齿背,使舌面前接近硬腭前部,形成适度的间隙,用腰部支撑发音,气流从空隙中摩擦通过而成声。

黔东地区在发z、c、s时,很容易翘嘴唇,没有展唇。发音用力部位不对,主要着力点用在了嘴唇上了,造成口腔腔体变小,舌尖也太靠前,舌尖和上牙龈之间的缝隙太小,对气流过度挤压。此外,音位也过低。

实际练习时,把舌头稍微后缩一点,让舌尖与牙龈的缝隙稍微加大一点儿,腰部的力量支撑气息发声,发音位置稍稍向后调整一点。完成发音。

z: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舌尖抵住上齿背形成阻塞,在阻塞的部位后积蓄气流;同时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突然解除阻塞时,在原形成闭塞的部位之间保持适当的间隙,使气流从间隙透出而成声。

c:成阻阶段与z相同,不同的是在突然解除阻止时,声门开启,从肺部呼出一股较强的气流成声。

s:舌尖接近上门齿背,形成间隙;同时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使气流从间隙摩擦通过成声。

三、韵母部分的主要错误及解决

(一)en和enɡ、in和inɡ、onɡ和enɡ(前后鼻韵不分)

在整个黔东地区,是没有后鼻韵母inɡ和enɡ,在实际词语读音中是把inɡ混读到in之中,enɡ混读到en之中。

onɡ和enɡ,因为在黔东地区没有enɡ韵,我们在方言中把所有的enɡ韵都混度为onɡ,包括把uenɡ错读为为uonɡ。那么,我们在学习普通话是时,enɡ、uenɡ都要进行全新的发音学习。

(二)in和iɑn、ün和üɑn韵母混读

在黔东地区的思南县和德江县等地,这两组韵母是混读的,那里没有iɑn和üɑn韵母。如:“烟”读成(yin)、“全”读成(qün)等,出现成系统的混读,这在实际教学中只有进行全新发音位置的学习和训练。

(三)ɑn en的错误发音

在黔东地区有一种就是把“ɑn”读成“nɡɑn”,把“en”读“nɡen”成。在发音学习中要把nɡ去掉。

四、韵母部分的缺陷及解决

韵母的主要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元音发音不准确;(2)复韵母动程简化;(3)鼻韵母归韵不到位。

(一)元音部分

黔东人在发此音时,没有腰腹力量支撑,导致口腔开度太小,软腭没有上升动作,鼻腔通路没有关闭完全,是靠喉部挤压发声的。

o:黔东人的发音习惯是下唇和喉部用力,舌面后部隆起和软腭不相对,没有完全关闭鼻腔通路,导致不圆唇发音缺陷。

e:黔东发音缺陷是展唇不够、舌面前隆起不够,软腭与舌面前对气流没有形成的阻碍,从而发音靠后,发音位置偏低。

i:本地区发音缺陷有三种:第一种是唇部用力,导致舌面前与硬腭缝隙过窄,气流与舌面摩擦声过大;第二种是展唇不够,舌面前隆起不够,嘴角下垂,从而发音靠后,发音位置偏低;第三种缺陷比较特别,就是发音在没有完全收声的时候,口型有了变化,i后面跟了一个ê音,这个缺陷是思南、德江、沿河三个县所特有的。

正确发音是:口微开,两唇呈扁平型,上下齿相对(齐齿)舌尖接触下齿背,使舌面前部隆起和硬腭前部相对。发音时,声带振动,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

u:容易错发成唇齿音。唇收拢呈圆形,略向前突起;舌体后缩,舌面后部隆起和软腭相对。发音时,声带振动,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

ü:缺陷音为口腔内空度不够,双唇突起过多并且没有控制,在音尾有ê音出现。

正确发音:两唇收拢, 略向前突;舌尖抵住下齿背,使舌面前部隆起和软腭前部相对。发音时,声带振动,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

er:一种缺陷是没有e到r 的动程,直接卷舌;另一种是卷舌过多并贴住了软腭,发出的声音靠后了。

正确发音:口自然开启,舌前、中部上抬,舌尖向上卷,和硬腭前端相对。发声时,声带振动,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

单元音的缺陷一定会影响复韵母和鼻韵母的整体发音!所有,大家在学习普通话时,一定要读准单元音,再拼读复韵母和鼻韵母。

(二)复韵母部分

复韵母的缺陷主要是动程不够。在复韵母中除了对每一个元音进行标准以外,还要进行元音与元音、元音与鼻辅音韵尾的动程训练外,对其中的几个复韵母进行舌位、唇形以及发声位置的调整。它们是:前响复韵母ɑo ou ;中响复韵母iɑo iou。这四个音除了动程不够外,还有就是口腔软腭没有上升,空度不够,发出的音靠前且比较扁。后面的元音没有圆唇。

(三)鼻韵母部分

在黔东地区方言中,前鼻韵母的字在发音时舌头是悬空的,音尾不会归韵到n,并且展唇不够,有的甚至是在音尾闭拢双唇的。

在学习鼻韵母时,首先我们要把鼻韵尾“n”和“nɡ”学好、音发准。

n:舌尖抵住上齿龈,形成阻塞,软腭下垂,打开鼻腔通路,展唇且露出牙齿;声带振动,腰腹部用力,气流从鼻腔透出成声。

nɡ:口自然微微展开,舌面后部抬起贴近软腭,打开鼻腔通路,腰腹部发力,声带振动,让气流从鼻腔流出成声。

学会鼻韵尾发音后,再把一个个标准的元音与它们进行连接,先慢后快,严格要求动程。这样,我们就解决了鼻韵母的发音。

五、轻声、儿化

轻声又是普通话很重要的特征之一。黔东方言里基本没有轻声,但学习轻声词的发音没什么大问题,只要知道它是轻声词,很容易就把它发出来。儿化韵也是普通话很重要的特征,不容忽视,但它不是黔东人学习的难点。只要把前面提到的声韵母读准,发音动程做好,学习一下儿化的规律,很容易就上路了。

前面我们讲的都是黔东人在学习普通话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由个体差异而带来的问题,我们会在学习作品朗读时,进行指导、修正。

篇9

1、高中生数学成绩分化的现象

高中生通过中考进入了梦寐以求的高中学习,但随着高中数学教学的深入,以前对数学学习兴趣浓厚,好奇心强,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有足够的自信心去挑战难题的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呈现了数学成绩下降的现象,而且比较普遍,对学生的综合成绩和发展起到了限制作用,如何改进这一问题,应引起高中数学教师的重视。

2、高中生数学学习分化成因分析

2.1学校内部的原因

2.1.1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应试教育痕迹严重

很多高中以提高高考升学率为目的,高中生是老师关注的的焦点,成绩落后的学生很好受到重视。老师在节假日或周末补课延长了学生学习时间,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学校内考试次数频繁,考试后,学校计算平均分,优秀率,排名次,老师的奖金与学生的成绩挂钩,这一切导致部分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学生,时间久了,学生开始抵触数学,甚至产生对抗情绪。

2.1.2教师对成绩落后的学生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部分教师认为成绩落后的学生智力上存在问题,很多教师不能正确对待成绩落后的学生,教学中不重视他们。成绩落后的学生在课堂上大多比较沉默寡言,他们的学习热情不高。

2.1.3 教师教学方法欠佳

由于成绩落后的学生基础差,知识上存在严重的缺漏,如果教学启发诱导不够的话他们很难像高中生一样在相同的时间内学会同样多的东西。有的教师认为成绩落后的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是因为练习不够,一味要求他们做题,使得这些学生开始厌恶数学学习。

2.1.4 教师教学中忽视情感投入

许多教师对成绩落后的学生缺乏关爱,对他们平时的练习,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给以辅导,他们经常受到冷落,自尊心受到了上伤害,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2.2学生个体的原因

2.2.1缺少成功体验

数学学习需要我们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成绩落后的学生往往不肯吃苦、害怕动脑筋,一旦成绩不能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失败的次数增多,就会把学习看成是沉重的负担,悲观、失望、自我否定,失去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成绩落后的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失败的体验较多,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认为自己不能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心灰意冷、自暴自弃,焦虑、消极情绪产生,逃避学习数学、开始自由放任。在经理了多次失败和挫折后,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

2.2.2学生学习方法落后

“成绩落后的学生学习方法不科学,对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是学无方法,经常是事倍功半。课前不注重预习、不会听课、笔记不得法,虽然花很多时间学习数学,但是结果却总是不理想。不认真复习巩固、不会阅读、不能很好把握教材重点难点,对自己的学习特点认识不足。对某些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一知半解,对一些数学题的解法似懂非懂,遇到解决不了的习题从不请教老师,问题成堆,形成恶性循环;自律能力差,经常抄袭作业;不重视知识积累,不找原因;课堂所学的知识没有系统性,新旧知识之间不能建立联系,学习没有计划。

2.3外部环境的原因

2.3.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在当今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里,许多不良思潮正悄然冲击着中学校园,读书无用论滋生蔓延,使得许多不明事理的学生也认为读书无用,学生对新滋生出的社会现象很蒙胧好奇,一些娱乐场所的违规开放,使一些学生尝到了友谊的甜头,再也静不下心来学习,自认为枯燥无味的知识。一些自制力差、缺乏学习情趣的学生开始迷恋网上游戏,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找快乐,从而玩物丧志。网络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许多中学生迷失了前进的方向,逃避现实,封闭自我,开始厌恶学习,不思进取,成绩一落千丈,严重影响着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2.3.2家庭教育方式失当

许多成绩落后的学生在家庭教育方式上存在问题:有的家长十分溺爱自己的孩子,爱的过度,失去原则,结果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受挫折能力差;有的家长凡事用打骂来解决,结果导致孩子自卑、忧郁;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给孩子的压力太大,解雇哟导致孩子厌学、逃学。

3、控制高中生分化的相关策略

3.1学校教育

3.1.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教师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中学数学教育应该面向大众,为一般人提供必要简单数学知识和一般数学素养”。中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提高学生考试分数,而是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和自身潜能的开发。

3.1.2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的学生的榜样,身教胜于言教”。教师要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好教育教学能力。首先要优化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其次要优化教学方法,教学的主要思想应该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使学生容易接收又能愉快的学习,而不是强迫学生接收,教师不光要正确的传授知识,还要给学生学习方法。再次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活跃课堂气氛。 转贴于

3.1.3采取有镇对性的教学策略

成绩落后的学生要学会往往不自信,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低人一等。教师要想办法提高成绩落后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这些学生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首先教学内容要适量,难度要适中,老师不要总是讲,通过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其次是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是要循序渐进,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最后考试方法以课堂检测为主,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

3.1.4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双方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的需要,是老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品质的基础,师生之间需要不断的交流、沟通。“教师不是知识的提供者,而是与学生共同进行有关学习主题、意见、思想、情感的交换和分享”。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具备多方面的学识和能力。教师要具备宽容、慈爱、善解人意的良好修养。需要教师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脚步,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接受学生一些正确的新思想。

3.1.5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教育家夏乞尊说:“教育如果没有情感和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不能称为池塘;没有情感和爱的教育,就就不能称为教育。”教师运用情感因素理论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丰富情感教育理论,使之与数学学科相结合,通过理论探讨,使一些模糊的感念明朗化;另一方面有利于转变教学观念。

3.2自我教育

3.2.1加强自我心理健康教育,保持健康心理、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其次要加强自我情绪的调控,良好的情绪能提高工作学习效率,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最后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意志品质包括:坚定的目的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意志品质低下,也是影响成绩落后的学生数学成绩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成绩落后的学生要学会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要勇于面对失败和挫折,正确评价自己,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学习的顺利进行。

3.2.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数学学习中要求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学习。要静下心来,循序渐进,学习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不要贪多求难,要经常思考,不要死记硬背,不懂装懂。遇到问题不要回避,多请教老师同学;要经常总结。每上完一节课都要总结一下,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用到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蕴涵了哪些数学思想等,总结很重要,常总结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容易形成完整德文知识结构。

3.3家庭教育

3.3.1创设和谐、民主和上进的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是指一定时期内的家庭成员与外界间及相互间的较为稳定的处事态度、交往风格。家庭氛围包括:生活环境、生活作风、生活方式、生活情趣、传统习惯、道德规范、为人处事等。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孩子性格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爱劳动、爱清洁、守时守信等。家长应该从良好的生活环境、良好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和睦的心理气氛三个方面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3.3.2讲究教育方式,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家庭教育是很重要,家长要不断的督促自己的孩子,帮助他们确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多表扬、鼓励,遇到困难帮助他们,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格拉塞.没有失败者的学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2]张奠宙等.数学教育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1

篇10

1.绪论

1.1选题意义和目的

在我国众多方言中,四川话颇具特色,很多的影视剧中也常常出现四川方言。在四川本土,过去蜀道难等交通的限制和长期偏居一隅的历史发展,影响了四川的对外交流,从语言上来说,在四川,四川话基本上就是最强势的方言。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西部经济的崛起,还有大量的民工潮,带来了普通话交流的现实需要。而从九十年代中期起,四川省语委和各类学校对普通话的大力推广也使普通话得到强有力的推行和普及。但毋庸讳言,在四川的很多工作场所和人际交往场所,四川话仍是主流方言。

本项目的目的就是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在80年代改革开放后推普工作施行近三十年多后,普通话在四川普通群众中的使用情况,调研结果可以为相关部门以后的推普工作政策制订等提供参考。项目的意义是配合我们国家的语言文字工作把普通话推广引向深入,提高四川地区使用普通话的频率,从而在使用中促进汉语的规范,促进社会的信息交流速度。

1.2四川地区语言样态综合概述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基于这一特点,四川省群众对普通话的学习相比北方群众来说就显得非常困难。四川省位于中国大陆的西南地区,人口总数也是相当的庞大,四川省少数民族种类众多,除汉族外,还包括了55个少数民族,其中包括藏族、彝族、羌族、回族、蒙古族等,许多少数民族基本上都在以使用本民族的的语言为主,所以四川省整体使用语言的种类的情况较为复杂。

除了四川各民族语言种类纷繁复杂之外,对四川群众学习和使用普通话形成阻碍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四川汉语方言。①四川汉语方言是西南官话的主要代表,大致涉及到5种大方言片,即:黔北片、昆贵片、粤北片、成渝片、灌赤片,其中每一个大片区内还有若干个小方言片区,各个方言片区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情况。因此,四川地区在汉语方言上也呈现出了五花八门的状态,所使用的方言势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交流起来非常困难,不相通,而且在语言特色方面,四川方言在词汇、语法、语音等各个方面都与普通话有着很大的不同。无论是在四川省内各个民族之间推广普通话还是各个方言片区之间推广,从整体来看都具有一定的难度。

本项目通过调查问卷和录音、采访等形式对成都、乐山等地区的群众,如:商场售货员、农民工、普通市民、学生等群体做了抽样调查,发出问卷550份,共收到有效问卷500份,录音99份。通过对抽样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出了四川方言区群众普通话的整体概况,具体如下:

2.四川地区群众普通话使用情况综合概述

2.1使用频率

四川地区普通话的使用频率对普通话的推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反映着普通话推广的进度情况。详见表格(1)。

表(1):普通话使用频率的比例(%)

使用频率常常用偶尔用完全不用

概率64.44%35.55%11.55%

通过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可以发现在四川地区大约64.44%的参与者是常常使用普通话的,偶尔使用的人群占到了35.55%。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有11.55%的人群完全不会使用普通话。在调查的过程中通过采访也了解到,有很多人是因为不会普通话所以才不得不使用四川话。他们也提出尤其是碰到对方使用普通话时也很想使用普通话,但是由于平常生活中没有普通话语言环境而且也没有进行过练习,无奈只好使用方言,这种情况出现在市区情况较少,更多的是出现在乡镇村等地,这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都妨碍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2.2学习态度

无论是人们在学习何种知识还是在习得某种能力的时候,大家普遍认为学习态度尤为重要,因此在设计问卷之初,我们也考虑到了四川地区群众学习普通话的态度,通过对问卷的数据分析得出表格(2)如下:

表(2):群众学习普通话的态度的比例(%)

学习态度愿意学习不愿意学习有时间一定学习肯定态度否定态度

概率30.23%23.64%46.12%76.35%23.64%

通过表格当中的数据可以发现在参与问卷的人当中大约有30.23%的在不考虑时间的情况下很积极、很愿意学习普通话的,从数据上看人群并不是很庞大。然而,有46.12%的人是选择的有时间一定去学习普通话的,从态度上是持肯定的,这个数字还是相当乐观的,这部分人群与前者积极学习普通话的人群一起构成了支持普通话学习的群体,大约占到了参与调查总人数的76.35%,而不愿意参加普通话学习的只有23.64%,详见表格(2)。因此也可以得出结论,在普通话学习态度方面,四川方言区的群众绝大多数是愿意积极学习普通话的,这也奠定了在四川地区推广普通话的群众基础。

2.3需求程度分类简述

群众对普通话的需求程度决定着普通话的推广程度,同时也反映着四川地区普通话的推广现状,为了使调查更加全方位,需要来进一步了解群众的普通话需求状况,详见表(3)

表(3):群众普通话的需求程度按年龄段调查的比例(%)

需求

年龄

急需需要一般不需要

10-186.89%44.82%42.37%6.89%

19-3012.17%44.23%41.02%2.56%

31-497.01%47.36%40.35%5.26%

50-09.09%45.45%45.45%

2.3.1从年龄上看

为了更加准确和客观的进行数据分析,笔者分别按照10――18岁,19――30岁,31――49岁,50岁及以上划分为四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先进行横向比较,在表(3)中10――49岁这三个年龄段中基本上是统一的结果,分别只有6.89%、12.17%和7.01%的人选择了急需普通话,他们认为不会普通话已经对他们的工作和学习上造成了影响,这就直接表明了普通话在工作和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但是选择急需普通话的群众占了只有一小部分,这间接表明政府在四川地区推广普通话的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成效。

在50岁及以上年龄的人群中则出现了不同的情况,没有人选择急需普通话,只有9.09%的人选择了需要普通话,更多的人对普通话的需求程度是一般甚至不需要,这两个选项的概率之和占到了整个50岁及以上年龄段里的90.90%。通过与老年参与者访谈分析状况原因如下:由于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老年人使用了一辈子的四川方言,在语言上就更加倾向于乡音,而且这时候他们的交际圈和朋友圈已经都基本稳定到了省内,再加上没有使用普通话的语言环境,普通话在这个年龄段的群众中就显得不那么重要。

通过纵向比较可以看到,急需普通话的人较多是19――30岁年龄段,在需要普通话和一般需求的选项中每个年龄段的概率比较稳定,没有很大波动,在不需要普通话这一选项中前三个年龄段没有很大波动基本稳定,但是到了50岁及以上年龄段中与前三个年龄段出现了相差很悬殊的概率,有45%左右的50岁及以上年龄的人选择了不需要普通话。这表明了青少年、青年和中年人的普通话需求要高于老年人,今后的普通话推进工作应该着重面向中青年和少年。

2.3.2从学历上来看

本次调查在学历上分为了六个受教育阶段,即:小学、初中、高中、专科、本科、研究生。但是在统计结果的时候发现,由于研究生属于高端人才,该类群众较少,在统计后发现该类群众数量不足以计入有效结果,所以取消了研究生这一个选项,具体调查结果详见表(4)

表(4):群众对普通话的需求程度按教育背景调查的比例(%)

学历程度

需求情况

急需需要一般不需要

小学020%65%15%

初中030.57%63.90%5.20%

高中060.60%36.36%3%

专科064%36%0

本科064.50%35.50%0

调查结果表明,群众中没有出现急需普通话的状况,在选择需要进一步提高普通话的群众中呈现出随着学历增加人数也随之增加,在选择需求程度为一般和选择不需要普通话的群众中调查出来的统计概率则相反,随着学历的增加人数越来越少。综合上面所有的选项概率以及概率的波动变化直接表明了从学历上整体呈现出了学历与需求程度成正比,学历越高,对普通话的需求程度越高。这也间接表明了,在日后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由于城镇居民学历普遍高于农村地区,所以在城镇中推广普通话要比在农村地区相对容易。

2.4群众对自己普通话的满意程度

四川方言区群众对自己普通话的满意程度也是对推广普通话起到影响的因素之一,因为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四川方言区的群众对自己对普通话的熟练程度不是很了解,群众对普通话产生了一个认识误区,普遍认为只要会用川普,普通话就是不错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从这个方面来说满意程度较高则对普通话的推广来说就形成了阻碍,就需要从根本上来使四川方言区群众认识到四川话和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当然,也不排除有真正使用普通话比较规范的四川群众,但是这部分人毕竟占少数。反之,则对普通话推广起到了促进作用。详见表格(5)

表(5):群众对自己普通话满意程度的比例(%)

满意程度非常满意相对满意一般不满意

概率8.80%35.20%42.40%13.60%

在表格(5)中可以看到,有8.8%的人对自己目前的普通话水平非常满意,相对满意的参与者占到35.20%,这两个部分加起来的概率有44%,剩下的还有将近56%参与者对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持一般态度需要学习和不满意需要加强,这也就直接预示着四川地区的普通话推广工程可以进一步加强,调查数据也间接表现出了四川方言区的群众也反映出对普通话需求,未来还有很大的推广空间。

2.5对自己和后代的普通话期望值

本项目在本次的调查中新增了一项关于对自己后代的普通话的期望值,希望能够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同时从侧面也能够反映出普通群众对普通话的学习要求。详见表格(6)

表(6):群众对自己和后代的普通话期望程度分级别的比例(%)

等级

期望等级一级甲等一级乙等二级甲等二乙及以下

对自己的期望程度10.00%19.20%33.60%37.20%

对后代的期望程度10.59%17.37%32.62%39.40%

在表格(6)中,通过横向对比可以看到其中33.60%和37.2%人分别期望自己的普通话只需要达到二级甲等和达到可以交流的程度就可以了,这一部分人群占到了参与者总数的70.80%,这就可以反映出的情况是四川方言区群众整体上对自己普通话的期望标准程度不是很高的,只有10.00%和19.20%的参与者分别选择了一级乙等和一级甲等,这部分人群占到了总数的29.20%,只有少数人群对自己的普通话标准程度有较高要求,所以由于群众对自己普通话期望的标准程度不同,因此后面在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是需要分情况加以讨论的。另外,在横向对比中,四川方言区群众对后代的普通话期望值与对自己的期望值大体相同,详见表格(6),暂不做具体分析。

通过表格(6)的纵向对比可以看到,在对后代的普通话期望程度上,一级甲等这个分选项里由10.00%上升到了10.59%,在分选项二乙及以下里也由37.20%到了39.40%,呈现出上升趋势。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分析出群众对后代普通话的要求出现了两个分化,其中一类人群对后代的普通话标准程度比对自己的期待要高,希望后代的普通话可以成为顶级水平,达到央视播音员的水准,可以说是高标准严要求,因此一级甲等这个选项上升了0.59个百分比,而另一类群众则是希望自己的后代普通话水平可以交流便可,不做高标准要求,比自己的期待水平放松了标准,所以二乙及以下这个选项概率也上升了2.2个百分比。

但整体来看,后者在对后代普通话的期望程度是二乙及以下这个选项依然占到了39.40%,说明群众对后代的普通话期望程度仍然是以可以交流为主。针对这两个选项的波动,分析原因可能会涉及到教育学、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在这里我们不做具体阐述。

综上所述,四川地区群众对自己和对自己后代普通话整体上的要求仍然比较偏重于二级甲等和二级乙等及以下。这些都反映出了群众对自己和后代的普通话的期望程度并不高,因此在四川地区推广普通话的语音和语法等具体普通话内容的时候要相对简单容易,不应过分强调难度和标准度。

3.四川地区推广普通话的有利因素和存在问题

3.1有利因素

通过对成都、乐山地区等地深入地调查,结果表明往四川地区推广普通话还是有许多有利因素的。首先,四川地区群众普遍具有热情好客的性格特点,因此对普通话宣传活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其次,在四川地区的群众已经具有了在正式场合请讲普通话的意识,尤其是在校园或者大学、政府机构等单位,第三,通过对四川地区群众学习普通话的态度、需求程度、满意程度等具体表格的分析,表明了四川地区群众对普通话的学习态度积极,需求程度普遍,群众基础良好等,这些对普通话在四川地区的推广创造了有利条件。

3.2存在问题

在调查和查阅资料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虽然四川地区有着许多对普通话推广的有利因素,但是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下面我们具体分析四川地区在推广普通话方面存在的问题。

3.2.1语言外的问题

(1)普通话的使用频率有待提高

使用频率直接表现出的是群众普通话的使用情况,表格(1)的数据显示常常使用普通话的参与者占64.44%,还有将近一半的人生活中不是常常使用普通话的,这表明四川地区整体群众的普通话使用频率还有待于提高,因此这部分群众需要增加普通话的熟悉程度,提高普通话的使用频率。

(2)学习态度有待提高

在表格(2)中对普通话的学习态度持否定态度的群众有23.64%,这个数字不是很突出,但是这也表明了群众中仍有一部分群众需要改变学习态度,只有整体上四川群众对普通话的学习持有肯定积极的态度,才能极大的促进普通话的推广工作,从而使四川地区群众的普通话整体上有大的飞跃。

(3)需求程度有待提高

在经济学领域有一句话,有需求才会有市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普通话的推广的问题上,虽然普通话不是商品,但这应是每个人的现实需求。在表格(3)(4)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的是需求程度一般甚至不需要,这部分人群不占少数,这就对普通话的推广形成了阻碍因素,只有需求程度提高了,普通话的推广工作才能如火如荼的进行,因此,四川地区群众对普通话的需求程度还有待于提高。

(4)心理障碍

在前期制作问卷的过程中,对周边人群进行了问题征集,其中很多人都建议增加心理状况的调查问题,所以根据群众意见也在调查中增加了心理状况的设计,具体调查结果如下表:

表(7):群众使用普通话的心理状况的比例(%)

心理因素非常害羞不会害羞无所谓

概率13.06%61.63%25.30%

在使用普通话的心理情况调查中,有13.06%的群众在使用普通话时有心理负担,有61.63%的人不会害羞,25.30%的选择无所谓。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人群已经对于普通话已经司空见惯,整体大语言环境正在逐步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使用普通话有心理负担的群众仍然占了10%以上,这也反映出了制约着群众使用普通话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心理因素。这也启示着我们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除了要关注普通话语音问题以外,还应该注意照顾到群众使用普通话的心理状况,疏通群众的心理阻碍才能更好推广普通话,让四川方言区群众的普通话水平更上一层楼。

(5)方言的强势影响

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当中我们还应考虑到四川方言的影响,这就需要在推广普通话的时候也要考虑到普通话与方言并存的问题。表(8)是四川群众对普通话和方言持有的态度的调查结果。

表(8):群众对推广普通话的态度的比例(%)

持有态度需要推广可以推广根本不需要

概率51.45%41.90%6.63%

首先从整体上看分为两个态度趋势肯定和否定,在表中可以发现持有肯定态度的占到了大约92%,只有6.63%的人持反对态度;其次分开来看,其中认为需要推广,有利于加强南北地区交流的群众占到了51.45%,有41.90%的人认为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需要保护地方方言,有6.63%的人认为根本不需要往四川地区推广普通话。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推广普通话并不意味着要消灭各地的方言,也不是以牺牲方言而换来普通话的普及,而是在要让普通话和各地方言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加强各地区交流,巩固祖国统一。

所以,我们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需要注意保护地方方言,给地方方言一个生存空间,不能够以牺牲方言为代价换取普通话的统一。推广普通话是让大家更好的使用我们的国语,在正式场合学会使用普通话,让普通话和方言可以有效的发挥他们各自的功能,而不是取代方言。因此,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并不冲突,普通话与方言应该是相互补充,和谐共处的。

3.2.2语言内的问题

(1)声母问题

尽管四川话主要受到方言片的影响而呈现出各种四川方言种类,然而在采集录音的过程当中笔者也发现四川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点大体上还是可以总结和归纳,并不是无章可循的,这也为推广普通话起到了积极作用。

表(9):群众选择声、韵母、声调、语流音变作为难点的比例(%)

语音难点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

选择概率26.53%27.69%18.95%26.82%

在普通话语音调查当中得出的结果详见表格(9)。考虑到普通话问题的复杂性,所以在问题设置当中这道题采用的答题方式是多选。经过调查结果统计和计算,四个语音选项相差的概率并不是很明显,并没有趋向性,几乎每个选项都是四川群众的学习普通话的难点。由于问卷结果不是很明显,所以接下来笔者根据录音采集和问卷共同得出语音问题结果。在录音上很明显的就发生了问题的趋向性,基本上参与录音的四川群众都普遍出现了较为共性的问题。

表格(10):群众录音错误率较高的比例(%)

难点鼻边音舌尖前音后音前后鼻韵

错误率100%100%100%

首先在声母方面,突出表现出为n/l,z/zh,s/sh,c/ch,f/h这几组音,所有参与录音的群众无一例外都出现了这几组的问题,例如在“男女”、“牛奶”等词语上声母n/l,是基本上分不清楚的,单单n/l这一组音就出现了两种情况,笔者听录音的时候会发现在四川成都地区和所辖的区、县基本上全都把n念成l,只有很弱化的鼻音,还有一种情况是发音有边音和鼻音之分,但是到词语中就不能分清楚边音和鼻音,乱念一通,无章可循,分不清晰,出现此类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为乐山和所辖区域等地。除此之外,z/zh,c/ch,s/sh,r也是四川地区群众难以辨清楚的声母。

通过采集的录音分析,在四川成都和成都所辖地区是没有翘舌音zh/ch/sh这三组音的,把翘舌音全部念成平舌音z/c/s,r音也变成翘舌不是很明显的声母。乐山地区也基本上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而在自贡地区基本上是没有平舌音的,全部都念成翘舌音,与成都地区正好相反。

以上这些普通话问题对于四川群众来说是难度比较大的,另外还有很多人也在h/f上是不能分清楚的,在词语当中比较容易混淆,但这类问题改正起来比较容易,绝大多数人经都可以发出清晰的h/f,不是主要问题,在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

(2)韵母问题

韵母在普通话中也占据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一个人的普通话讲的好听不好听跟韵母发音是否标准和圆润饱满有着直接的联系,普通话当中的韵母越圆润饱满,声音越响亮,普通话越好听。通过表格(9)当中也显示出群众认为韵母是难点的占到了27.69%,也是四个选项中占的比例最高的。

在采集的录音分析中也跟项目申请书上的预期结果基本吻合,那就是四川方言区群众的前后鼻韵母问题,这是四川群众的普通话问题中的重中之重。在录音中也出现了全部读错的情况,100%都会出现问题,详见表(10)。在录音采访中出现前后鼻韵的参与者绝大多数都不能发好这三组音in/ing、an/ang、en/eng,但是其中an/ang问题经过提醒之后都可以区别出来,这一组音矫正起来问题不大。除了前后鼻韵母是较为复杂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些单韵母是四川群众学习普通话的难点,比如e,在录音中四川群众都普遍把这个音发为o或者比实际e音舌位偏高,开口度很小的音,再如i/ie,u/ue这两组音的辨析也需要在日后推广过程中加以注意。在单韵母发音中则没有发现比较共性的问题。

(3)声调问题

在普通话当中把声调分为四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而且在调值上运用我们常说的五度标记法进行了四个声调的明确清晰划分,即: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

详见图(1)

但是四川地区汉语方言则跟普通话有所不同,在四川地区有很多地方保留了原来古声调的调类,而是大致分为五种声调,除了上述普通话中的四类还包括自成一类的入声调,因此这与普通话之间的声调有着很大区别,而且四川汉语方言中调值往往发的不到位,比如“成都”中的“成”普通话中读为阳平调(35),但是在四川地区往往收音的时候就不会到达五度标记法中的5度,而普遍发为34调,再比如去声调为51调值,但是在四川方言区的去声调的字发音就会比较趋近于上声等等。

(4)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是普通话中还有一个非常特殊得现象――语流音变,因为我们在正常使用普通话的过程当中由于不是每个字单独使用的,所以由于受到相邻字的音的影响就会发生语音的变化,常见的有变调、轻声、儿化和词语的轻重格式。在录音的结果分析当中发现四川群众在语流上会很少使用轻声和儿化,比如板凳儿、针鼻儿等词语在录音过程中参与者都不会把词语儿化,而且词语的轻重格式也会发生与普通话中的轻重格式相反的现象,比如“电话”在普通话中是中重格式,但是在四川方言中就会变成重中格式,类似的词语还有很多,比如:厕所、麻将、话费等等。

另外除了这些问题以外,四川地区所普遍使用的方言在词汇和语法方面也与普通话有着不同,但这不是主要问题,总的来说,四川群众学习普通话的困难主要集中在语音问题,其次才是词汇和语法。

4.原则和对策探讨

本次调查历时将近9个月,所得出的数据、结论和问题基本上是真实可信的,调查结果可以明确的反映出我国往四川地区推广普通话的进程情况和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对推广普通话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4.1推广原则

基于前面的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我们在日后推广普通话的过程当中应当注意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对象原则。通过对四川地区群众对普通话的需求程度分析,重点应针对学生、青年、外出务工人员和窗口服务人员这几大类人群,这些群众的普通话使用率高,学习态度积极,普遍需要提高自己普通话的水平,而针对老年人则应积极宣传,但是不在重点推广对象之内。

2.分层原则。由于每类群众所处的人生阶段不一样,所以对普通话的需求程度的高低也不一样,因此在推广普通话的整体要求上,对青少年学生的普通话标准要求尽量做到二级甲等或二级乙等高分数段,而对其他群众则可以降低标准,二级乙等低分段即可。

3.方言与普通话并重原则。由于方言是一个地区的象征,人们普遍对自己的乡音有着很深的依恋,因此我们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当中不应动摇方言的地位,而是把方言和普通话放在同等的地位,积极倡导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疏通群众学习普通话的心理障碍。

4.2对策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四川方言区群众学习普通话的困难和应对办法研究”项目组针对调查结果中提出的问题给出如下建议:

1.针对群众使用普通话频率不高的问题和改变群众学习态度方面,我们建议应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发放普通话学习资料和宣传册深入到城区和农村,倡导学习普通话,利用名人效应,发动四川地区知名的主持人和播音员来担任普通话大使,引起广泛的影响,增加群众学习普通话的欲望。

2.由于每个人对普通话的满意程度不同,对普通话的现实需求不同,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建议应加强对不同人群普通话学习需求的调查,设计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普通话教学内容。针对窗口服务业人员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应该尽量多涉及到日常生活用语,规范口语发音,养成良好的普通话发音习惯,从而提高普通话;针对彝族等少数民族群众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以基础字音为主,如:声母、韵母的标准发音教学,重点放在字词的发音规范上,普通话课程的学习难度应较窗口服务业人员的课程稍小;针对学生这一群体,普通话课程学习的难度系数在这三类群众里应该是最大的,我们则会相应的设计较为广泛和系统的普通话教学内容,让学生群体深入地了解普通话的发音、字词、句子、轻重格式、声调等内容。

3.针对四川地区群众对普通话语音语法等内容的学习,应增加群众学习普通话的途径,利用各地文科高校普通话教学设施、教学资源等条件解决四川地区群众想要学习普通话而没有地方学的困难之处。设立普通话义务推广员和培训教师,推广员可以由在校大学生担任,培训师可以由地方高校教师等人群来担任,另外因为仍有小部分人有方言情节和害羞等心理因素,推广员和培训老师在教学的同时应兼顾疏通群众学习普通话的心理障碍,让大家认识到推广普通话的正确含义,不是取代方言而是和谐共存。

4.由于每个人的受教育状况不同,整体素质也参差不齐,因此导致普通话呈现出学历高需求高的特点,因此我们建议应优化农村地区与偏远地区教育资源配置,同时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使用普通话,加强校园内普通话的监督,从娃娃抓起,从小养成四川话和普通话的交替使用,加大高等教育普及力度,增加高素质人群的在全国人民当中的比重。

5.针对四川当地电视台、电台等媒体,我们建议应适量控制方言节目和方言剧的数量,所有方言词语应在屏幕下显示对应的普通话词语等。(作者单位: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注解:

①陆嘉懿、聂敏熙、梁德曼、杨绍林、陈静.《普通话水平测试训练教程》[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4版.第7页

参考文献:

[1]吴弘毅.《实用播音教程:第一册,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2]陈章太.《关于普通话与方言的几个问题》[J].语文与研究应用1990年第4期

[3]赵元任.《语言问题》[M].北京:商务图书馆,1980年

[4]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