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错误原因分析报告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8 15:59:0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错误原因分析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错误原因分析报告

篇1

正确的ABO血型鉴定,是临床安全输血的关键。而错误血型的血液一旦输入,则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38例出现血型报告错误。

1.2 血型报告错误的原因

1.2.1 血型测定的错误 血型检测时因用了不洁的玻璃器皿出现假阳性,又因红细胞与血清的比例不当、过度离心或离心不足(未做反定型检测),又只用肉眼观察结果,使之在血型抗原较弱的情况下,微弱、细小的凝集未看到,而造成定型报告错误。

1.2.2 检验者工作粗心的错误 在血型检测时,由于试管上未编号,离心后拿错试管,使之张冠李戴而造成血型结果错误;工作精力不集中,填写血型结果时因笔误而造成血型错误;把ABO标准血清的“抗-A血清”误认为“A型血清”,而“抗-B血清”误认为“B型血清”,使之判定结果错误而造成血型报告错误。

1.2.3 临床医生的错误 临床医生在填写输血申请时,没有做血型检测,单凭印象或听信患者的主诉血型而造成血型错误。

1.2.4 临床护士的错误 临床护士在抽取血标本时,未校对患者的姓名、床号,仅凭印象,抽了其他人的血液而造成血型报告错误或交叉配血不合。

1.2.5 血站发血的错误 由于血站发送的血液袋上的血型与血袋内的血液不符而造成献血者的血型错误。

1.2.6 疾病导致血型结果的错误 某些疾病可使受检者血液中有含量较高的冷凝集素,而产生自凝现象或由于疾病使患者红细胞上的抗原减弱而造成血型的检测错误。

2 结果与分析

篇2

    2 经济统计调查分析报告策略现存的问题

    2.1 经济调查中存在的困难

    在调查中,我们不可能把所有地区,所有企业的经济都进行一遍盘查,那样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更会使得到的调查数据太过冗杂,不便于分析,那么如何正确的进行抽样调查,保证选择的样本具有代表性,能够代表大多数的经济状况,而不具有特殊性就成为了经济调查的难点。而且调查得到的数据繁多,如何从大量的数据中找到有用的数据,成为了重点和难点,由于统计调查人员的个人素质和统计数据的繁多,给统计调查工作带去了很大难度,在数据的统计调查上,如何保证调查得到的数据的正确性也是一个难点,经济的统计调查是一切数据分析的开始,如果统计调查得到的数据出现错误,将会影响接下来的工作。

    2.2 经济统计分析中存在的困难

    如果说统计是基础,那么对经济的分析就是得出我们需要的结果唯一手段,经济分析、就是运用当前所有的数据,把数量上的东西,把一些数字化的东西变成结论,变成指导下一步运作和计划的准则。如何根据现有的大量的数据,得出正确的,对企业,国家经济发展有力的分析结果,就要看分析人员的素质了,分析人员要有超前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才会真正地得出有用的结论。

    2.3 经济统计报告中存在的困难

    经济的变化是十分迅速的,上一秒还在盈利,也许下一秒就已经亏损,在得出经济分析的结论之后,有效,快速,及时的送达分析报告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但是由于工作人员的怠慢等原因很有可能耽误信息的送达,导致不能对当前经济已经发生的错误做出及时的改正,造成亏损。

    3 经济统计调查分析报告策略

    3.1 经济统计调查策略

    在经济统计调查中,要建立统一的机制,制定一套完整的调查程序,各个部门及时沟通在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并予以解决,根据国家的统计报表制度,建立自己的半年或季度统计报表制度。从制度建设入手,健全信息沟通渠道。建立培训制度,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调查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使调查工作更好更快地开展。还可以建立考核制度,对调查人员的工作进行及时考核,以监督和激励调查人员的工作。

    3.2 经济统计分析策略

    对于经济统计的分析的重要性已经不用再强调了,那么如何保证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呢?首先要使用正确的分析方法,由于统计分析的复杂性,所以在分析中要用到管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现有的统计分析方法有静态经济分析,动态经济分析等多种方法,采用正确的,适合的分析方法是得出分析结果的首要保证。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分析体制,对于不同的经济体按照不同的分析体制进行分析,力求更快,更好的对数据进行分析。再次,要提高分析人员的素质,正因为分析工作的复杂和困难,对分析人员的素质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分析人员要了解当前局势,要了解各个学科方面的内容,要能够正确运用分析方法,能够变量分析,将经济学,数学,统计学很好的运用到一起去,才能统揽全局,得出最正确,最客观的分析结果。

    3.3 经济统计报告策略

篇3

摘要:分析了目前我国企业财务分析报告中的常见问题,提出了撰写高质量财务分析报告遵循的原则,最后论述了写好财务分析报告应注意的关键问题。关键词:财务分析报告;问题;原则;对策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90198011 目前我国企业财务分析报告中的常见问题目前,我国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报告的撰写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总体上看,有以下三点:1.1 财务分析报告内容单一,与企业管理脱节我们知道,财务分析报告的阅读对象首先是企业领导,企业领导希望看到的分析报告是一份站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来分析和回答问题的财务分析报告,而财务部门由于与领导沟通不足,做财务分析时常常就财务论财务,就数据论数据,与企业管理脱节。整个财务分析报告里都是反映的财务指标,内容十分单一。1.2 现有财务分析报告通常忽视了各指标间的联系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容易陷人从单项指标进行分析判断的误区,即使使用多个指标进行判断,一般也只是将各个指标数值的计算结果简单地进行加权计算,然后做出判断,而不善于将各个指标数值之间的因果关系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判断。具体表现为:在进行资金结构、偿债能力等财务状况方面的分析时,忽视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指标的变化;在进行盈利性、成长性、发展性等方面的分析时忽视资产类指标。而事实上企业盈利能力和企业的财务状况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1.3 现有财务报告使得财务分析容易简单化、绝对化现有财务分析报告列示的内容较简单,不能从对比是财务分析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于具体企业之间产品品种、经营战略和理财原则的不同,使得财务数据和指标间的差别很大。在这种情况下,用行业平均值或最好值对一个具体企业评判时所得到的结论的准确性就大打折扣。在财务分析对比时,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和实际,找出本企业自身情况相同或相似的单位作参照,不能简单化、绝对化。一个财务指标数值可能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一种财务状况也可能是多种情况导致的。2 撰写高质量财务分析报告遵循的原则广大信息使用者需要的是高质量的财务分析报告,企业的财务工作者一定要以此为旨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制。写好财务分析报告应遵循以下原则:2.1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财务分析旨在改进管理,提高效益。因此,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财务分析报告既要肯定成绩,但也不回避矛盾,要实事求是地全面看间题,不能只报喜不报忧,不能讳疾忌医。惟有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财务人员必须熟知企业的经营活动,深人第一线调查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多听取各方的意见,多看经济活动相关资料,多记录各方情况、典型事例、重要数据,多分析研究、尽量多占有材料。只有财务人员对业务了如指掌,再加上对财务的敏感性和判断性,才能对经济业务的合理、合规性作出正确的恰如其分的判断。2.2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为充分发挥财务分析作用,首先应如实、充分地分析企业财务状况,通过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达到扩大销售,降低成本费用,增加盈利的目的。根据财务分析报告的阅读对象不同、目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写作方法。 2.3 坚决贯彻重要性原则财务分析报告要求在编制过程中,要根据其重要性大小做到详略得当。对于重要的,对报告使用者决策有着重要影响的内容不仅要较为详细地反映,而且要放在报告前面。对于可作为决策参考的不太重要的内容则放在报告后面做较为简略的反映。3 写好财务分析报告应注意的关键问题一般而言,企业应按半年、全年财务决策的要求各撰写一次综合分析报告。简要分析报告和专题分析报告可根据需要随时撰写。在撰写财务分析报告时需重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3.1 要做好撰写前的准备工作搜集资料是一个调查过程,深入全面的调查是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但调查要有目的地进行,分析人员可以在日常工作中,根据财务分析内容要点,经常搜集积累有关资料。这些资料既包括间接的书面资料,又包括从直属企业取得的第一手资料。具体包括:(1)各类政策-法规性文件;(2)历年财务报告的历年财务分析报告;(3)各类报纸、杂志公布有关资料;(4)统计资料或年度财务计划。各种资料搜集齐全后,要加以整理核实,保证其合法性、正确性和真实性,同时根据所框想的分析内容进行分类。整理核实资料是财务分析工作中的中间环节,起着承〖CM(25*3〗上启下的作用。在这一阶段,分析人员应根据分析的内容要点做些摘记,合理分类,以便查找和使用。3.2 要了解报告阅读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财务报告的使用人按其对财务分析要求目的不同,主要有:投资人、债权人、经理人员、政府、中介机构、审计人员等。对外的财务报告是根据全体使用人的一般要求设计的,不适合特殊使用人的特定要求。例如,给投资人的财务分析报告应重点分析企业的资产和盈利能力以及企业的发展前景。给债权人的财务分析报告应以企业的报酬,风险分析,企业偿债能力,盈利状况为重点。3.3 拓展披露内容,特别是对企业全面收益信息的披露现行财务分析报告中的收益是建立在市值不变假定基础之上的,这在经济活动相对简单,市值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该收益与全面收益差异不大财务分析报告的使用者,用这种收益也可作出较为正确的决策。但随着经济活动的复杂化,市值变化频繁化,这种传统会计收益与企业真实的全面收益差异日益扩大。这样,如用传统的会计收益作为基础进行决策,就有可能作出错误的决策。3.4 注意财务分析报告的格式 财务分析报告从编写时间来划分,可分为两种:一是定期的目、周、旬、月、季、年分析报告;二是非定期的专项分析报告。一般来说,下管是定期或不定期的财务分析报告,除了需要贴切、筒洁、醒目的标题,还要有与其标题相容的五个方面内容,即导语段、说明段、分析段、评价段和建议段,俗称五段论式。导语段要揭示主题,交作动机或目的;说明段,是对企业运营及财务现状的介绍;分析段是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在说明的前提下进行深人分析研究,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症结;评价段要在分析的基础上,从财务角度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对经营趋势进行准确的预测:建议段是财务分析报告的结尾,要根据分析评议韵结论,对经营管理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3.5 报告撰写过程中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1)对公司政策尤其是近期来公司大的方针政策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在吃透公司政策精神的前提下,在分析中还应尽可能地立足当前,瞄准未来,以便分析报告发挥“导航器”作用。(2)财务人员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应多了解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尤其是尽可能捕捉、搜集同行业竞争对手资料。因为,公司最终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市场,在这个大市场里,任何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行业竞争对手政策的改变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公司的发展。 (3)不轻意下结论。财务分析人员在报告中的所有结论性词语对报告阅读者的影响都相当之大,如果财务人员在分析中草率地下结论,很可能形成误导。如目前在国内许多公司里核算还不规范,费用的实际发生期与报销期往往不一致,如果财务分析人员不了解核算的时滞差,则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参考文献[1]王庆成.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1).[2]肖斌.关于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几个问题[J].财会通讯,2000,(1).

篇4

报告阅读对象不同,报告的写作应因人而异。比如,提供给财务部领导可以专业化一些,而提供给其它部门领导尤其对本专业相当陌生的领导的报告则要力求通俗一些;同时提供给不同层次阅读对象的分析报告,则要求分析人员在写作时准确把握好报告的框架结构和分析层次,以满足不同阅读者的需要。再如,报告分析的范围若是某一部门或二级公司,分析的内容可以稍细、具体一些;而分析的对象若是整个集团公司,则文字的分析要力求精练,不能对所有问题面面俱到,集中性地抓住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即可。

二、了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充分领会领导所需要的信息是什么。

记得有一次与业务部门领导沟通,他深有感触地谈到:你们给我的财务分析报告,内容很多,写得也很长,应该说是花了不少心思的。遗憾的是我不需要的信息太多,而我想真正获得的信息却太少。我们每月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分析报告原本是要为业务服务的,可事实上呢?问题出在哪?我认为,写好财务分析报告的前提是财务分析人员要尽可能地多与领导沟通,捕获他们“真正了解的信息”。

三、报告写作前,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和分析思路。

财务分析报告的框架具体如下:报告目录—重要提示—报告摘要—具体分析—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报告目录”告诉阅读者本报告所分析的内容及所在页码:“重要提示”主要是针对本期报告在新增的内容或须加以重大关注的问题事先做出说明,旨在引起领导高度重视:“报告摘要”是对本期报告内容的高度浓缩,一定要言简意赅,点到为止。无论是“重要提示”,还是“报告摘要”,都应在其后标明具体分析所在页码,以便领导及时查阅相应分析内容。以上三部分非常必要,其目的是,让领导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对报告的整体性认识以及本期报告中将告知的重大事项。“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一方面是对上期报告中问题执行情况的跟踪汇报,同时对本期报告“具体分析”部分中揭示出的重点问题进行集中阐述,旨在将零散的分析集中化,再一次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

“具体分析”部分,是报告分析的核心内容。“具体分析”部分的写作如何,关键性地决定了本报告的分析质量和档次。要想使这一部分写得很精彩,首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分析思路。例如:某集团公司下设四个二级公司,且都为制造公司。财务报告的分析思路是:总体指标分析—集团总部情况分析—各二级公司情况分析;在每一部分里,按本月分析—本年累计分析展开;再往下按盈利能力分析—销售情况分析—成本控制情况分析展开。如此层层分解,环环相扣,各部分间及每部分内部都存在着紧密的勾稽关系。

四、财务分析报告一定要与公司经营业务紧密结合,深刻领会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切实揭示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人员在做分析报告时,由于不了解业务,往往闭门造车,并由此陷入就数据论数据的被动局面,得出来的分析结论也就常常令人啼笑皆非。因此,有必要强调的一点是:各种财务数据并不仅仅地通常意义上数字的简单拼凑和加总。每一个财务数据背后都寓示着非常生动的增减、费用的发生、负债的偿还等。财务分析人员通过对业务的了解和明察,并具备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职业判断,即可判断经济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规性,由此写出来的分析报告也就能真正为业务部门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财务数据毕竟只是一个中介(是对各样业务的如实反映,或称之为对业务的映射),因而财务数据为对象的分析报告就数据论数据,报告的重要质量特征“相关性”受挫,对决策的“有用性”自然就难以谈起。

五、财务分析报告的分析手法。

如何才能将报告写活并有自己的特色?这里仅介绍本人在报告写作过程中几点所悟:

(一)分析要遵循差异—原因分析—建议措施原则。因为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停留在反映问题、揭示问题上,而是要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真正担负起“财务参谋”的重要角色。唯此,报告的有用性或分量才可能得到提高和升华。

(二)对具体问题的分析采用交集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并存手法揭示异常情况。例如,某公司有36个驻外机构,为分析各驻外机构某月费用控制情况和工作效率,我们以“人均差旅费”作为评价指标之一。在分析时,我们采用比较分析法(本月与上月比较)从增长额(绝对数)、增长率(相对数)两方面比较以揭示费用异常及效率低下的驻外机构,我们分别对费用增长前十位(定义为集合A)及增长率前十位(定义为集合B)的驻外机构进行了排名,并定义集合C=A∩B,则集合C中驻外机构将是我们重点分析的对象之一,这就是“交集原则”。然而,交集原则并有一定能够揭示出全部费用异常的驻外机构,为此“重要性原则”显得必不可少。在运用交集原则时,头脑中要有重要性原则的意识;在运用重要性原则 时,同样少有了闪集思想。总而言之,财务分析人员要始终“抓重点问题、主要问题”,在辩证法上体现为两点论基础上的重点论。

(三)问题集中点法亦可称之为焦点映射法。这种分析手法主要基于以下想法:在各部分分析中,我们已从不同角度对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零散分析。这些问题点犹如一张映射表,左边是不同的分析角度,右边是存在问题的部门可费用项目。每一个分析角度可能映射一个部门或费用项目,也可能是多个部门或费用项目。由于具体到各部分中所分析出来的问题点还不系统,因而给领导留下的印象比较散乱,重点问题不突出;而领导通过月度分析报告,意在抓几个重点突出的问题就达到目地了。故而财务分析人员一方面在具体分析时,要有意识地知道本月可能存在的重点问题(在数据整理时具有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财务分析人员能感觉到本月可能存在的重大异常情况),另一方面要善于从前面零散的分析中筛选出一至两个焦点性问题

六、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1)对公司政策尤其是近期来公司大的方针政策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在吃透公司政策精神的前提下,在分析中还应尽可能地立足当前,瞄准未来,以使分析报告发挥“导航器”作用;

篇5

报告阅读对象不同,报告的写作应因人而异。比如,提供给财务部领导可以专业化一些,而提供给其它部门领导尤其对本专业相当陌生的领导的报告则要力求通俗一些;同时提供给不同层次阅读对象的分析报告,则要求分析人员在写作时准确把握好报告的框架结构和分析层次,以满足不同阅读者的需要。再如,报告分析的范围若是某一部门或二级公司,分析的内容可以稍细、具体一些;而分析的对象若是整个集团公司,则文字的分析要力求精练,不能对所有问题面面俱到,集中性地抓住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即可。

二、了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充分领会领导所需要的信息是什么。

记得有一次与业务部门领导沟通,他深有感触地谈到:你们给我的财务分析报告,内容很多,写得也很长,应该说是花了不少心思的。遗憾的是我不需要的信息太多,而我想真正获得的信息却太少。我们每月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分析报告原本是要为业务服务的,可事实上呢?问题出在哪?我认为,写好财务分析报告的前提是财务分析人员要尽可能地多与领导沟通,捕获他们“真正了解的信息”。

三、报告写作前,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和分析思路。

财务分析报告的框架具体如下:报告目录—重要提示—报告摘要—具体分析—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报告目录”告诉阅读者本报告所分析的内容及所在页码:“重要提示”主要是针对本期报告在新增的内容或须加以重大关注的问题事先做出说明,旨在引起领导高度重视:“报告摘要”是对本期报告内容的高度浓缩,一定要言简意赅,点到为止。无论是“重要提示”,还是“报告摘要”,都应在其后标明具体分析所在页码,以便领导及时查阅相应分析内容。以上三部分非常必要,其目的是,让领导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对报告的整体性认识以及本期报告中将告知的重大事项。“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一方面是对上期报告中问题执行情况的跟踪汇报,同时对本期报告“具体分析”部分中揭示出的重点问题进行集中阐述,旨在将零散的分析集中化,再一次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

“具体分析”部分,是报告分析的核心内容。“具体分析”部分的写作如何,关键性地决定了本报告的分析质量和档次。要想使这一部分写得很精彩,首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分析思路。例如:某集团公司下设四个二级公司,且都为制造公司。财务报告的分析思路是:总体指标分析—集团总部情况分析—各二级公司情况分析;在每一部分里,按本月分析—本年累计分析展开;再往下按盈利能力分析—销售情况分析—成本控制情况分析展开。如此层层分解,环环相扣,各部分间及每部分内部都存在着紧密的勾稽关系。

四、财务分析报告一定要与公司经营业务紧密结合,深刻领会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切实揭示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人员在做分析报告时,由于不了解业务,往往闭门造车,并由此陷入就数据论数据的被动局面,得出来的分析结论也就常常令人啼笑皆非。因此,有必要强调的一点是:各种财务数据并不仅仅地通常意义上数字的简单拼凑和加总。每一个财务数据背后都寓示着非常生动的增减、费用的发生、负债的偿还等。财务分析人员通过对业务的了解和明察,并具备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职业判断,即可判断经济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规性,由此写出来的分析报告也就能真正为业务部门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财务数据毕竟只是一个中介(是对各样业务的如实反映,或称之为对业务的映射),因而财务数据为对象的分析报告就数据论数据,报告的重要质量特征“相关性”受挫,对决策的“有用性”自然就难以谈起。

五、财务分析报告的分析手法。

如何才能将报告写活并有自己的特色?这里仅介绍本人在报告写作过程中几点所悟:

(一)分析要遵循差异—原因分析—建议措施原则。因为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停留在反映问题、揭示问题上,而是要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真正担负起“财务参谋”的重要角色。唯此,报告的有用性或分量才可能得到提高和升华。

(二)对具体问题的分析采用交集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并存手法揭示异常情况。例如,某公司有36个驻外机构,为分析各驻外机构某月费用控制情况和工作效率,我们以“人均差旅费”作为评价指标之一。在分析时,我们采用比较分析法(本月与上月比较)从增长额(绝对数)、增长率(相对数)两方面比较以揭示费用异常及效率低下的驻外机构,我们分别对费用增长前十位(定义为集合A)及增长率前十位(定义为集合B)的驻外机构进行了排名,并定义集合C=A∩B,则集合C中驻外机构将是我们重点分析的对象之一,这就是“交集原则”。然而,交集原则并有一定能够揭示出全部费用异常的驻外机构,为此“重要性原则”显得必不可少。在运用交集原则时,头脑中要有重要性原则的意识;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同样少有了闪集思想。总而言之,财务分析人员要始终“抓重点问题、主要问题”,在辩证法上体现为两点论基础上的重点论。

(三)问题集中点法亦可称之为焦点映射法。这种分析手法主要基于以下想法:在各部分分析中,我们已从不同角度对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零散分析。这些问题点犹如一张映射表,左边是不同的分析角度,右边是存在问题的部门可费用项目。每一个分析角度可能映射一个部门或费用项目,也可能是多个部门或费用项目。由于具体到各部分中所分析出来的问题点还不系统,因而给领导留下的印象比较散乱,重点问题不突出;而领导通过月度分析报告,意在抓几个重点突出的问题就达到目地了。故而财务分析人员一方面在具体分析时,要有意识地知道本月可能存在的重点问题(在数据整理时具有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财务分析人员能感觉到本月可能存在的重大异常情况),另一方面要善于从前面零散的分析中筛选出一至两个焦点性问题

六、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1)对公司政策尤其是近期来公司大的方针政策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在吃透公司政策精神的前提下,在分析中还应尽可能地立足当前,瞄准未来,以使分析报告发挥“导航器”作用;

篇6

一、要清楚明白地知道报告阅读的对象(内部管理报告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公司管理者尤 其是领导)及报告分析的范围。报告阅读对象不同,报告的写作应因人而异。比如,提供给 财务部领导可以专业化一些,而提供给其它部门领导尤其对本专业相当陌生的领导的报告则 要力求通俗一些;同时提供给不同层次阅读对象的分析报告,则要求分析人员在写作时准确 把握好报告的框架结构和分析层次,以满足不同阅读者的需要。再如,报告分析的范围若是 某一部门或二级公司,分析的内容可以稍细、具体一些;而分析的对象若是整个集团公司, 则文字的分析要力求精练,不能对所有问题面面俱到,集中性地抓住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 即可。

二、了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充分领会领导所需要的信息是什么。记得有一次与业务部 门领导沟通,他深有感触地谈到:你们给我的财务分析报告,内容很多,写得也很长,应该 说是花了不少心思的。遗憾的是我不需要的信息太多,而我想真正获得的信息却太少。我们 每月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分析报告原本是要为业务服务的,可事实上呢?问题出在哪?我认 为,写好财务分析报告的前提是财务分析人员要尽可能地多与领导沟通,捕获他们“真正了 解的信息”。

三、报告写作前,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和分析思路。财务分析报告的框架具体如 下:报告目录—重要提示—报告摘要—具体分析—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报告目录”告诉阅读者本报告所分析的内容及所在页码;

“重要提示”主要是针对本期报告在新增的内容或须加以重大关注的问题事先做出说 明,旨在引起领导高度重视;

“报告摘要”是对本期报告内容的高度浓缩,一定要言简意赅,点到为止。

无论是“重要提示”,还是“报告摘要”,都应在其后标明具体分析所在页码,以便领 导及时查阅相应分析内容。以上三部分非常必要,其目的是,让领导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 对报告的整体性认识以及本期报告中将告知的重大事项。

“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一方面是对上期报告中问题执行情况的跟踪汇报, 同时对本期报告“具体分析”部分中揭示出的重点问题进行集中阐述,旨在将零散的分析集 中化,再一次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

“具体分析”部分,是报告分析的核心内容。“具体分析”部分的写作如何,关键性地 决定了本报告的分析质量和档次。要想使这一部分写得很精彩,首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分析 思路。例如:某集团公司下设四个二级公司,且都为制造公司。财务报告的分析思路是:总 体指标分析—集团总部情况分析—各二级公司情况分析;在每一部分里,按本月分析—本年 累计分析展开;再往下按盈利能力分析—销售情况分析—成本控制情况分析展开。如此层层 分解,环环相扣,各部分间及每部分内部都存在着紧密的勾稽关系。

四、财务分析报告一定要与公司经营业务紧密结合,深刻领会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背 景,切实揭示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财务人员在做分析报告时,由于不了解业务,往往闭 门造车,并由此陷入就数据论数据的被动局面,得出来的分析结论也就常常令人啼笑皆非。 因此,有必要强调的一点是:各种财务数据并不仅仅地通常意义上数字的简单拼凑和加总。 每一个财务数据背后都寓示着非常生动的增减、费用的发生、负债的偿还等。财务分析人员 通过对业务的了解和明察,并具备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职业判断,即可判断经济业务发生的 合理性、合规性,由此写出来的分析报告也就能真正为业务部门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财务 数据毕竟只是一个中介(是对各样业务的如实反映,或称之为对业务的映射),因而财务数 据为对象的分析报告就数据论数据,报告的重要质量特征“相关性”受挫,对决策的“有用 性”自然就难以谈起。

五、财务分析报告的分析手法。如何才能将报告写活并有自己的特色?这里仅介绍本人 在报告写作过程中几点所悟:

1.分析要遵循差异—原因分析—建议措施原则。因为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根本目的不仅 仅是停留在反映问题、揭示问题上,而是要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办 法,真正担负起“财务参谋”的重要角色。唯此,报告的有用性或分量才可能得到提高和升 华。

2.对具体问题的分析采用交集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并存手法揭示异常情况。例如,某公司 有36个驻外机构,为分析各驻外机构某月费用控制情况和工作效率,我们以“人均差旅费” 作为评价指标之一。在分析时,我们采用比较分析法(本月与上月比较)从增长额(绝对 数)、增长率(相对数)两方面比较以揭示费用异常及效率低下的驻外机构,我们分别对费 用增长前十位(定义为集合A)及增长率前十位(定义为集合B)的驻外机构进行了排名,并 定义集合C=A∩B,则集合C中驻外机构将是我们重点分析的对象之一,这就是“交集原 则”。然而,交集原则并有一定能够揭示出全部费用异常的驻外机构,为此“重要性原则” 显得必不可少。在运用交集原则时,头脑中要有重要性原则的意识;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 同样少有了闪集思想。总而言之,财务分析人员要始终“抓重点问题、主要问题”,在辩证 法上体现为两点论基础上的重点论。

3.问题集中点法亦可称之为焦点映射法。这种分析手法主要基于以下想法:在各部分分 析中,我们已从不同角度对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零散分析。这些问题点犹如一张映 射表,左边是不同的分析角度,右边是存在问题的部门可费用项目。每一个分析角度可能映 射一个部门或费用项目,也可能是多个部门或费用项目。由于具体到各部分中所分析出来的 问题点还不系统,因而给领导留下的印象比较散乱,重点问题不突出;而领导通过月度分析 报告,意在抓几个重点突出的问题就达到目地了。故而财务分析人员一方面在具体分析时, 要有意识地知道本月可能存在的重点问题(在数据整理时具有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财务分析 人员能感觉到本月可能存在的重大异常情况),另一方面要善于从前面零散的分析中筛选出 一至两个焦点性问题。

六、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1.对公司政策尤其是近期来公司大的方针政策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在吃透公司政策精神 的前提下,在分析中还应尽可能地立足当前,瞄准未来,以使分析报告发挥“导航器”作 用;

2.财务人员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应多一点了解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尤其是尽可能捕捉、搜 集同行业竞争对手资料。因为,公司最终面对地是复杂多变的市场,在这个大市场里,任何 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行业竞争对手政策的改变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公司的竞争力甚至决 定着公司的命运;

篇7

2、关注重要事项。财务人员对经营运行、财务状况中的重大变动事项要勤于做笔录,记载事项发生的时间、计划、预算、责任人及发生变化的各影响因素。必要时马上作出分析判断,并将各类各部门的文件分类归档。

3、关注经营运行情况。财务人员应尽可能的争取,各级领导也应该多给财务人员深入施工生产一线的机会,多让他们参加相关会议,使财务人员能了解施工生产、质量、市场、行政、投资、融资等各类情况。深入一线和参加各种会议,了解各种情况,听取各方面意见,有利于财务分析和评价。

4、定期收集报表。财务人员除收集会计核算方面的有些数据之外,还应要求公司各相关部门(包括施工生产、物资供应、招投标、劳动工资、设备动力等部门)及时提交可利用的其他报表,对这些报表要认真审阅、及时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养成多思考、多研究的习惯。

二、确定报告分析的内容和范围

报告分析的内容和范围要根据报告阅读者对象来确定。我们公司的财务分析报告的阅读者是企业领导和上级财务部门。报送给经营领导的报告也要因人而异,对于有丰富财务会计专业知识的经营领导,提供的报告可以使用专业术语,叙述可以简练一点;而对财务专业知识比较陌生的经营领导,提供的分析报告尽量简述的详细一点,易懂一些。报送给上级财务部门的分析报告,可以专业化一些。对于提供给不同层次阅读对象的分析报告,分析人员在写作时,要准确把握好报告的框架结构和分析层次,以满足不同阅读者的需要。再则,报告分析的若是公司的二级单位或项目部,分析的内容稍细一点,事项具体一些;若分析的对象是公司一级的,则分析力求精练,不能对所有的问题都面面俱到,a、b、c、d、1、2、3、4罗列一大串,应该集中地抓住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使读者感到新颖、简练、有力度。

三、确定财务报告分析的重点

确定财务报告分析的重点要依据读者(或领导)对信息的需求来确定。记得有一年的财务分析报告让领导看后,他说:“你们的财务分析报告写的不错,很全面,应该说是花费了不少心思的。但太长了,而我想真正需要的信息却不多”。我们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分析报告原本是要为企业管理者服务的,可事实上,我们都是按照上级规定的格式通报一下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而对于领导想要知道的重点指标后面的各种变动因素的分析,只是粗略地概述一下,根本就没有进行重点的分析其内在的变动因素。我认为,写好财务分析报告的前提是财务分析人员要尽可能地多与领导沟通,捕获管理者和使用者真正要了解的信息。

四、财务分析报告写作的内容

财务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提要段,即概括公司综合情况,让财务报告接受者对财务分析说明有一个总括的认识。

第二部分说明段,是对公司各项财务指标完成情况的说明(也是对运营及财务现状的介绍)。该部分要求文字表述恰当、数据引用准确。对经济指标进行说明时可适当运用绝对数、比较数及复合指标数。特别要关注公司当前运作上的重心,对重要事项要单独反映。公司在不同阶段、不同月份的工作重点有所不同,所需要的财务分析重点也不同。如工业企业正进行的新产品的投产、市场开发,施工企业重点项目的攻关阶段则需要对其的成本、货款回收、利润等主要指标进行重点分析说明。

第三部分分析段,是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在说明问题的同时还要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原因和症结,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有:①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对企业偿债能力进行分析,对企业投资者、经营者和债权人等都十分重要。偿债能力分析主要有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对于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主要侧重于研究企业流动资产、资产变现能力与流动负债的关系;对于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则涉及企业的长期财务状况、资本结构、获利能力和变现能力等。②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主要以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为基础,通过表内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一套指标体系,通常包括营业(或销售)收入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等,然后对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并据此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③企业营运能力的分析:营运能力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驾驭资产,实现资本增值的能力。营运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资本增值的程度,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成败。对企业营运能力的分析和评价,一般是从资产的周转速度指标来进行的,包括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等。④企业成本费用的分析:企业的成本费用,从财务会计的概念讲,主要反映业务成本,(对于制造业说,就是生产成本,而对于施工企业则是工程成本),以及三项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此时财务分析主体根据分析目标,通过分析财务报表(主要是利润及利润分配表、成本表和其他附表)中体现的数字,并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以及对企业相关比率进行衡量,以得出与其他财务评价指标相配套的系列评价结论。

财务分析的主要方法有: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通过对各种财务比率的计算和分析,基本上能够反映出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具有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特点,是财务分析工作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比较分析法是指将某项财务指标与性质相同的指标标准进行比较,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分析方法。财务分析极为注重比较,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评价指标数值的优劣情况。趋势分析法是通过连续若干期财务报表中相同指标的对比,来揭示各期的增减变化,据以预测企业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变化趋势的一种分析方法。因素分析法的目的是通过计算确定一个综合经济指标所包含的各个因素的变化对该指标影响程度。只有知道各个因素对指标的影响,才能把握指标变动的原因,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上述分析方法都有它的优点,但也有受财务报表局限性、滞后性、重量不重质等的缺陷。因此财务人员只有将各种分析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才能使得分析结论更可靠、更有说服力。

财务分析一定要有理有据,要细化分解各项指标,因为有些报表的数据是比较含糊和笼统的,要善于运用表格、图示,突出表达分析的内容。分析问题一定要善于抓住当前要点,多反映公司经营焦点和易于忽视的问题。

第四部分评价段。作出财务说明和分析后,对于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盈利业绩,应该从财务角度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和预测。财务评价不能运用似是而非,可进可退,左右摇摆等不负责任的语言,评价要从正面和负面两方面进行,评价既可以单独分段进行,也可以将评价内容穿插在说明部分和分析部分。

第五部分建议段。因为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停留在反映问题、揭示问题上,而是要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财务分析报告中提出的建议不能太抽象,而要具体化,最好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真正起到 “财务参谋”的作用。

五、财务分析报告写作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财务分析报告一定要与公司经营业务紧密结合,深刻领会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切实揭示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财务人员在做分析报告时,由于不了解业务,往往闭门造车,并由此陷入就数据论数据的被动局面,得出来的分析结论也就常常令人啼笑皆非。因此,有必要强调的是:各种财务数据并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数字的简单拼凑和加总。每一个财务数据背后都寓示着非常生动的资金的增减、费用的发生、负债的偿还等。财务分析人员通过对业务的了解和明察,特别是我们各施工项目都远离驻地,就需要我们分析人员深入施工一线,了解各个项目各个施工环节对财务数据的影响,并依据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职业判断,即可判断经济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规性,由此写出来的分析报告也就能真正为业务部门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如果分析报告是就数字论数字,报告的重要性质量特征就会受挫,对决策的有用性自然就难以谈起。

2、对公司政策尤其是近期来公司大的方针政策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在吃透公司政策精神的前提下,在分析中还应尽可能地立足当前,瞄准未来,以使分析报告发挥“导航器”作用。

篇8

2.财务人员对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特别是科研事业导向不了解,无法做出恰当的评价。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对科研事业的研究方向有不同的侧重点,如果不充分了解经济政策的导向,就无法将单位自身业务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相联系,在做财务分析时,容易简单停留在财务数据的层面上,就数据论数据,分析报告仅仅是财务数据的简单罗列,无法得出准确的分析结论,也就很难成为单位决策的依据。

3.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分析时,不区分分析报告的阅读对象,对阅读对象的具体需求不了解。由于财务人员在分析时不区分具体的阅读对象,不能为不同的阅读对象提供不同的分析内容,也不了解不同阅读对象的具体需求,这就使得财务分析工作虽然耗时耗力,但是分析报告的阅读者不需要的信息太多,而需要的信息又不足,无法发挥财务分析的作用,不能给阅读者提供有效的服务。

4.财务人员撰写的财务分析报告用语太专业,不易阅读理解。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通常对各项数据列示得很详细,分析报告撰写得很数据化、专业化,只有具备相当财务知识的人才能看懂,甚至有的内容仅参与财务分析的人员能够看懂,不参与财务分析的人员也无法明白各项数据代表的具体业务内容。财务分析报告不是做给财务人员自己看的,是给分析报告的阅读者,即单位管理者、业务部门负责人等相关人员看的,他们不具备充分的财务知识,无法了解各项专业的财务数据与指标,因此财务分析报告用语不宜太专业,否则不利于报告的阅读者了解与使用。

5.财务分析报告面面俱到,重点不明确。有些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分析时,所列问题过于全面,从资产负债状况、收入支出情况到单位业务发展情况一一列举,对单位面临的所有问题都进行陈述,这样就导致所列问题过多,使报告阅读者抓不住重点,无法获得报告中的重要问题。另外,分析的问题太多,容易导致分析不够深入,不能阐明深层次的原因,也就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财务分析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财务分析的最终目的是改善单位的经营管理,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往往忽视财务分析的目的,简单的分析财务数据,不挖掘深层次的原因,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财务分析的作用。

二、科研事业单位如何进行财务分析

1.建立定期的财务分析机制,选择合适的财务分析人员。单位管理者要对财务分析工作有深刻认识,并对该项工作足够重视,指定相应的人员进行财务分析工作。该项工作可以定期进行,如每月或每季度一次,也可以在出现特殊问题时,做一次专项分析。财务分析可以面向单位管理者,也可以面向科研部门负责人,但面对的具体对象不同,其侧重点也必须有所不相同。面向单位管理者所做的分析可以全面一些,但也要突出几个重点问题。面向科研部门负责人所做的分析要与该部门直接相关,与该部门无关的或是单位的整体情况可以不提及或仅作简要陈述即可。只有在单位管理者的重视与参与下,建立长效的分析机制,通过科研生产部门的配合和参与,财务分析工作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2.财务人员深入科研生产部门,收集所需的基础资料。单位管理者应多让财务人员深入科研生产部门,了解科研生产部门的业务情况、市场情况,参加或观看某项科研业务的试验过程,对科研生产的各个环节有直观的了解。同时,多学习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关注科研生产导向,将单位的科研课题研究方向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相联系,以适应国家的各项政策。只有对国家政策多了解,对单位业务有充分认识,在进行财务分析时,才能充分领会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也就能够对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性、合理性有准确判断,从而对单位的各项决策提出有效的建议。

3.选择适合本单位的财务分析方法财务分析的主要方法包括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企业财务分析工作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而对于科研事业单位来说,由于缺乏可以比较的同行业的比率,这种分析方法受到很大限制。这就需要将上述几种方法结合起来,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财务分析方法。可以将二至三种分析方法相结合,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选定某项业务指标,通过连续几年的该项业务指标的变化,找出各年差异所在,分析形成的具体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单位选择的财务分析方法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与改进,最终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单位的财务分析方法。

4.明确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科研事业单位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用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资产周转率等常用指标难以准确全面地反映单位的经营状况,还需要有特定的分析内容。如:科研资产状况、科研生产的发展及盈利能力、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等。

第一,科研资产状况。包括单位资金的流动性情况、科研项目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应收账款的账龄情况、固定资产的存在状况等,这些都与单位的科研生产息息相关。特别是固定资产的存在状况,对单位科研生产影响巨大。科研单位的试验大厅与科研生产的仪器设备,是进行试验研究的硬件,对单位的科研水平有很大影响。在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研仪器设备更新换代频繁的情况下,对单位固定资产存在状况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这就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要对科研条件以及科研生产部门的仪器设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通过定期的调查与分析,对各项固定资产的存在状况做出恰当的分析判断。

第二,科研生产的发展及盈利能力。财务人员需要了解科研业务的具体背景,掌握国家的相关政策导向。通过调查与分析,掌握国家支持哪些行业发展,限制哪些行业发展,结合单位的科研方向,确定哪些研究方向有发展前景,可以做大做强,哪些研究方向已经不适应国家宏观政策,需要减少投入,对单位的整体发展及盈利能力做出适当评价。在此基础上,适时调整单位的研究方向及各科研课题的投入规模,达到最佳的经营效果,增强单位的盈利能力。

第三,科研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及执行情况。科研事业单位使用财政补助资金以及承担财政资金科研项目,其支出需要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随着财政资金监督管理的不断加强,单位的财政资金管理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如何遵守国家的各项政策,用好财政资金,是当前财务人员亟需做好的工作。财务人员要通过深入分析,找出单位在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财政资金管理办法,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合理合法地使用好财政资金。

5.根据阅读者的具体要求,撰写财务分析报告。财务分析报告是财务分析结果的集中体现,必须要流畅、通顺、简明易懂。财务分析报告的阅读者通常是单位管理者或科研部门负责人。在撰写分析报告时避免太专业化的语言,应尽量通俗易懂,有重点的分析领导最关注的问题,对于单位的整体概况做简要陈述即可,因为单位的整体情况,作为单位管理者日常经营管理时已经有足够的了解,不需要详细介绍。对于单位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要深入分析,尽量详细具体,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列出几个可行的解决方案供领导选择。分析报告内容不宜过长,更忌没有重点,根据阅读者的具体情况,抓住主要问题详细阐述。

篇9

1.我国基层统计工作现状

我国基层统计人员数量较多,在统计人员中占有绝大的比重。基层统计员素质较以前也有所提高,由原来的兼职统计员转变为专职统计员了,但对统计分析工作开展的还不够活跃。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是材料掌握得少,对要反映的事物了解的不够透彻,很少能形成自己的看法;二是对统计专业知识还不够了解,对统计分析方法掌握得少,不会灵活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动起笔来困难重重.以至于无法下手。由此可见,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统计分析能力迫在眉睫。

2.统计分析的意义

第一,统计分析是统计调查研究活动的重要阶段,是统计部门、统计人员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研究活动,包括统计调查、统计设计、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和统计资料的开发利用。在进行一项统计调查工作后,一定要进行统计分析工作,把统计分析报告写好,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完成统计工作任务。第二,统计分析是提高统计工作社会地位的重要手段。有人认为,统计只是加加减减、填写报表的工作,甚至认为统计可有可无。要想提高统计工作的社会地位,必须提高统计工作水平,写出好的统计分析报告,更好地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的整体功能,从而有望提高统计工作的社会地位。第三,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写出统计分析报告.能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统计分析报告从数据入手,反映情况、问题,提出建议,比统计表更清楚、更系统地反映客观实际,又便于阅读、理解和利用,写出好的统计分析报告确实能成为领导决策的依据。第四,统计分析的结果――统计分析报告,是反映统计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评价一个统计部门、一个统计人员的工作水平高低,不仅要看统计数字的准确与否,重要的是要看有没有对统计数字进行分析研究、是否写出好的统计分析报告。第五,统计分析能提高统计人员的工作水平。在进行统计分析,特别是在写统计分析报告时,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就迫使自己努力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3.如何在开展基层统计分析工作

3.1 选题

如何选题是令很多统计人员头疼的事,众多基层统计工作者,在多年的统计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第一,积累统计数据,从统计数据对比中发现的问题就是要我们选题的方向。第二,总结统计工作方法与经验,改革不完善的统计工作方法。这类题目与当前统计工作直接有关,对这类问题加以解决或提出自己的见解不仅有助于解决统计实际问题,还可以推动统计事业的发展。第三,了解掌握工作情况、生产动态,从工作情况及生产动态中选题。统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主动了解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了解领导机关正在酝酿什么问题、将要研究解决什么问题就写什么,以便适时地、有针对性地写出分析报告,解决生产工作中的需要。第四,看新闻,以本单位的生产、生活大事件为题。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了解本单位是如何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实施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抓住本单位的工作重点进行选题。使分析工作对准需要,明确目标,提高统计工作的政策水平。

3.2 搜集资料

统计分析是以统计资料为主要依据的。所以,要进行统计分析,就必须搜集大量与分析问题有关的统计资料。选题后,针对自己选定的题目搜集统计数据资料。这个工作很重要。如果搜集的原始数据不够准确或不够完整.就会使整个统计工作得出错误的结论。只有在大量详细地占有真实的统计数据资料的基础上,才能写出观点正确、材料充实、观点和材料高度统一的分析报告。搜集统计资料要采用多种方法.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统计资料,又要调查与分析问题有关的新资料。

第一,充分利用统计报表资料。统计报表具有全面性、连续性的特点。所以统计报表资料是统计分析的主要依据。第二,搜集与分析问题有关的业务部门的资料。业务部门的资料一般来说要比统计部门的资料详细全面。尤其是财务部门的核算资料往往是最原始的资料,对于我们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很有帮助。第三,利用以前已整理过的争题资料。因为专题资料整理得比较详细,并附有文字说明,所以在搜集分析资料时,要充分利用与分析问题有关的专题资料。第四,搜集国内外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和先进水平资料。国内外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可以当作标准进行横向比较,先进水平可以当作奋斗目标。第五,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亲自登门访问被调查户。这种方法可以搜集到统计报表中无法反映的典型资料。

3.3 整理资料

统计调查的原始数据资料(或次级资料)一般不能直接进行汇总处理,应根据分析的需要对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在计算机普及以前,统计人员使用算盘等手工计算工具对统计数据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现在计算机已成为统计人员必备的工具。计算机的普及改变了以往整理统计资料的繁琐性,推进了统计工作现代化的进程。下面以Excel为例进行数据统计:第一,数据录入。将搜集到的统计数据录入计算机中,数据录入方法包括键盘录入法、语音识别法、光电输人法。第二,对调查的统计缺欠数据进行估计推算插补。常用的插补方法有推理插补、平衡推算法、因素推算法、比率插补和均值插补等。第三,根据分析需要,对录入的数据进行排序、分类汇总、筛选、计算,建立统计图表。通过编制各种形式的分析表,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3.4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方法是指应用于统计分析活动,对总体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计量和分析的方法,统计分析必须借助于统计分析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对比分析法、平均分析法、分组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等。日常统计工作中应根据分析需要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既可使用某一种方法,也可多种方法结合使用。

第一,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是将有联系的经济量进行对比,以说明其数量联系和变动程度的统计分析方法,例如静态对比分析法、动态对比分析法。在动态对比分析中,当基期指标为负数时,发展速度=2+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的绝对值。第二,平均分析法。平均分析法是利用平均指标来分析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二般水平及其发展变化情况,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相互依存关系及其构成特点的统计分析方法。第三,分组分析法。分组分析法是借助统计分组理论,将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划分成不同的类型或组.进而分析其内部构成、分布特点、比例关系、变动情况和依存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第四,动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是从发展的观点出发来分析研究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发展变化的趋势及其规律性的一种分析方法。在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进行趋势预测,例如时间序列分析法、移动平均分析法、最小平方法。第五,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根据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客观经济联系,具体分析各种因素的变动.并对由这些因素构成的复杂现象总变动的影响程度和量变规模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数量指标因素对总变动的影响时.要把质量指标固定在基期;而分析质量指标因素对总变动的影响时,要把数量指标固定在报告期。

以上统计分析方法,在传统的统计工作方式中主要靠手工统计,现在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应用软件(Excel、Spss等)来完成,效率大大提升。

3.5 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通过上述分析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即得出自己的观点,但这个观点结论不仅自己认为正确可行,同时必须让别人认为是正确的、有用的,并以统计分析报告的形式表现出来。统计分析报告是在对统计资料和有关情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用简洁明确的文字对研究过程进行叙述,从而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文章。撰写统计分析报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统计分析报告属于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应用文体。第二,统计分析报告以统计数据为主要语言.并辅之以统计表和统计图.清晰明确地表述事物之间的各种复杂联系。第三,统计分析报告以大量统计调查材料为基础.既要进行具体全面的分析,又要运用科学的抽象力进行综合和概括,达到用数据材料说明中心论点的目的。论点要有所创新,要经得住推敲、经得住论证。第四,统计分析报告除情况说明、原因说明外,还要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这是整个统计分析工作中关键性的一步。

4.总结

总之,基层统计人员要想搞好统计分析,日常工作中要善于积累、多学勤思。在材料充分、观点明确、论据完备、条理清楚的情况下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写好统计分析报告。

参考文献

[1]王冬青.浅谈基层统计员如何搞好统计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8).

[2]刘玉芳.对当前基层统计工作的思考[J].中国统计,2003(12).

[3]范宝良.解决基层统计工作的问题迫在眉睫[J].统计研究,2007(12).

篇10

企业财务分析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我国企业财务分析普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导致财务分析的效用大打折扣,并进而减弱了企业对财务分析的重要性认识。这种状况所形成的恶性循环,不利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此,认真审视企业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法以强化财务分析效用,在当前形势下十分必要。

一、当前企业财务分析存在四个普遍问题

(一)时滞性过强,无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常情况下,企业开展财务分析的时间往往在财务报告出具之后,而出具财务报告的时间相对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已经存在一定的时滞性。特别是大部分企业仅对半年或年度数据进行分析,其时滞性更强。此外,多数企业尚未形成定期开展财务分析的制度规范,开展财务分析与否完全决定于领导的主观认识,这必然影响到财务分析的时效性。

(二)缺乏科学的分析评价体系,无法有效反映存在的问题。由于缺乏科学的分析评价体系,开展财务分析时往往受制于经验(凭经验判断)、时间(时间充裕与否)和资料(真实性、获取的难易程度)等主客观因素,容易导致财务分析出现偏差(判断偏差、措施偏差)或缺失(分析不完整、主要问题被忽略等)。

(三)仅有现状分析,无预见性判断或缺少改进措施。分析人员在分析方法上仅局限于对过去发生的经济活动结果的分析,而对目前或者未来企业将面对的各种变化因素不作深入研究,分析完全停留于“过去”与“现在”,缺乏对“未来”的指导与建议。导致这一局限的主要原因是,客观上分析人员受其职责权限限制,其所能获取的资料、接收的信息过于狭窄;主观上分析人员的能力及水平不够高,对财务分析的认识不全面等。

(四)停留于纸面,未能充分运用于企业管理。财务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而很多财务分析往往被束之高阁,不能发挥出应有的功效。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财务分析过于理论化,分析本身就缺乏对实践的指导性、应用性;二是管理者对财务分析的重视不够;三是财务分析运用于实践的途径不畅通,没有明确的、规范有序的财务分析办法。

二、强化财务分析效用的五个重点环节

(一)建立两个体系,推进财务分析工作制度化、系统化。一要建立起财务分析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由企业负责人牵头、财务负责人具体组织实施、财务主管级别以上的专业人员共同组成的财务分析组织体系,制定具体的分析工作规程,对分析工作的时间与质量保证、财务分析的运用、相关资料的收集与保管等做出规范。二要建立财务分析评价体系。结合企业历史数据、行业特征及现实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确定适合企业的财务分析与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财务分析与评价指标的选取。至少应当包括以下指标:(1)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指标(总资产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报酬率等);(2)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自有资本比率、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等);(3)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销售增长率、净利增长率、人均净利增长率等)。二是确定可用于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衡量评判的标准,即“值区间”,以确定各指标值对应的评价。比如在对总资产利润率确定评价标准时,可采用本企业历史水平数据及行业数据为标准值,并参考国外数据,给予一定的权重及评分,从而形成对总体情况的判断。为便利工作,应将评价体系纳入电算化内容,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取数、自动生成评价初步结果。

(二)遵循三个标准,收集所需资料。资料收集是财务分析的基础性环节,应当遵循三个基本标准,即真实、可比、全面。“真实”即资料的真实性,虚假的资料只能导致错误的判断或误导,此为资料收集的最根本标准。“可比”即所收集的资料应当具备可比性,要确保相关资料的统计范围、内容及内涵具备相同口径,对于不可比的资料,应当进行修正。“全面”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收集的资料应当覆盖本企业的每一个子系统(如部门、子公司、分公司),对于难以实现总体覆盖的资料获取,应当在选取样本子系统时考虑其代表性。二是在需收集资料的设计方面,应当围绕“汇集所有与本企业相关的信息”的目标展开,确保“应到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