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融资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3-21 23:15:1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票据融资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票据融资论文

篇1

供应链票据既可依托超短期融资券,也可依托短期融资券。若依托超短期融资券,则无需评级,募集说明书简单,外部审议流程所需时间较短,但注册超短期融资券可能需要发行主体董事会、股东会审议,内部流程耗时会较长。若依托短期融资券发行,则内部审议简单,但需外部评级,外部审议流程较长。因此发行方式需结合发行企业自身特点,根据实际需求对这两种模式效率进行评估和选择。

(二)资金投向和监管

资金回收后可以继续放贷给符合条件的其他上下游企业。此外,若资金投向发行主体的关联企业,则会有利益输送嫌疑。

(三)用款企业准入标准

只需披露用款企业准入标准,比如与发行主体的合作年限、企业财务指标、年采购规模,具体根据发行主体的上下游供应链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定。

(四)用款规模和期限

可由供应链票据发行主体与上下游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协商。为有效控制风险,发行主体可适当设定某些标准,比如与采购合同、销售合同形成的应付账款、预收账款规模和期限相匹配。另外,用款期限还得和供应链票据发行期限相匹配。用款方式和利率具体可由票据发行主体企业、财务公司和债券主承销签订募集资金专户及资金三方监管协议,约定好三方的权责利,设定好募集资金账户监管频率和供应链融资清单要求,确保募集资金专项账户封闭运行、用款企业符合主体要求以及资金投向合规。

(五)具体操作流程

1.用款人为发行主体下游经销商。用款人为发行主体下游经销商,基于合同约定向发行主体购买产品或服务,发行主体向其提品或服务,希望用款人能够预付部分资金,约定预付款到账后一定时间后发货或提供服务。当用款人资金紧张时,主要通过向银行存入部分或全额保证金,由银行开具承兑汇票,然后用款人向发行主体支付票据;或直接向银行或小贷公司申请流动资金贷款,然后向发行主体支付款项。用款人一般为中小企业,向银行存入的保证金有限或信用能力不高,银行开具票据规模或贷款规模有限,且融资成本昂贵。在供应链票据融资模式下,由发行主体向用款人提供供应链票据融资,操作模式与银行、小贷公司基本相同,然后用款人将发行主体提供的贷款资金再加上自己的自有资金(相当于银行保证金规模)支付给发行主体。因此用款人不仅保证了融资来源,避免了资金链断裂,而且融资成本较低。用款人除了支付贷款外,还支付了自有资金,借款人弃货的可能性比较小,所以发行主体承担的风险较低。此外,发行主体将获得一定的利差(委贷利率减去债券利率),总体的利差收益可以有效覆盖极少数的弃货违约风险。更为重要的是发行主体通过向下游经销商提供贷款可以增加其购买发行主体的商品或服务的积极性,带动更多的经销商参与进来,尤其是中小经销商,帮助发行主体扩大市场份额。

篇2

近年来,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但是由于它们具有偿债能力弱、融资规模小等共性,同时财务规范较差、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导致中小企业难以抵御较大的风险。此外,各家银行越来越注重资金管理,不断提高贷款条件,中小企业贷款融资更是变得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中国民营企业家利用银行承兑汇票流通性、变现性好的特点,通过套现尚未到期的汇票获取资金以解燃眉之急,这种变相贷款融资渠道催生了一个巨大的地下票据市场。

一、民间票据融资简介

(一)民间票据融资的概念

票据融资,指票据持有人通过非贸易的方式取得商业汇票,并向银行提供该票据申请贴现,从而套取资金,实现融资目的。民间融资发生在出资人与受资人之间,超出了国家法定金融机构的界限,为了取得高额利息和资金使用权,通过支付约定利息,采用民间票据融资、民间借贷等形式暂时改变了资金使用权。民间金融,即为了民间经济融通资金的所有非公有经济成分的资金活动,是相对于国家依法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融资而言的。民间融资是游离于国家正规金融机构之外的、以资金筹借为主的融资活动。

(二)民间票据融资的特点

作为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民间票据融资具有以下特点:

1.手续简便,方式灵活。由于许多中小民营企业手中所持有的银行承兑汇票没有配套的购销合同,有的甚至缺少增值税发票,达不到金融机构办理贴现的要求。而民间收购票据的出资人只需要验证票据的真实性就能完成企业间的票据融资手续,这种条件宽松的方式,受到了资金缺乏的中小民营企业的欢迎。

2.利率高,弹性大。一般而言,民间票据融资的利率比国家法定的金融机构的利率要高,而在民间票据融资的圈子内,城镇利率又高于乡村。目前,民间票据市场的票据贴现大多执行8.5%左右的贴现率。很多实力较强的企业只需要通过收购其他企业的银行承兑汇票,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或者利用企业自身信誉较好,就能将手里的汇票拿到银行集中贴现,从中获取相当大的利润。

二、民间票据融资的表现形式

民间票据贴现融资有很多种,本文主要介绍4种,它们是根据贴现人买入承兑汇票时办理贴现业务的目的来划分的。

(一)为支付货款

贴现人先以低价买入银行承兑汇票,再以票面价格把承兑汇票用于支付货款,在这个过程中赚取差价,一进一出之间,贴现人不仅得到了货物,还实现了低成本运营。这种方式是比较常见的票据融资方式。

(二)为投资赚收益

资产雄厚的企业或者个人使用手中的空闲资金为持票人买入票据,获取贴现利息,在票据到期的时候从商业银行收回款项,从中获取差价,这种操作方式是比较传统和保守的。

(三)为实现借贷

这种融资发生在票源企业与别的企业存在借贷关系的情况下。因为票源企业资金短缺,把手中的银票卖给企业获得大量资金,本企业到期之后再向银行收回款项;也可以把银票作为质押,双方协商一致,按一定的利率,通过民间借贷的方式到期后票源企业还款取回银票。

(四)为倒手获利

这种融资指贴现人低价买入银行承兑汇票,短时间内以稍高的价格卖出,从中获取利息差。这已经成为了合伙融资的一种手段,即票据左右倒手。这种方式进行的速度越快,业务量越大,从中获取的利润就越高。票据在整个过程中的流动非常广泛,可以流向企业,也可以流向银行,与此同时无数次的倒买倒卖使利润迅速翻倍。

三、民间票据融资的存在问题

(一)资金流动方面

如今,民间票据融资十分活跃,虽然缓解了一部分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但是由于民间票据融资缺乏相关的规范,同时脱离了金融机构的引导,民间票据融资中的资金流动相对盲目。同时,由于没有行业限制,民间票据融资非常容易涉及一些国家限制或者禁止的企业和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金融秩序方面

票据融资民间化是一种企业自发的行为,且贴现的利率普遍高于银行同期贴现利率;同时贴现手续资料要求不齐全,有的甚至不要任何资料就贴现,扰乱了正常的票据业务市场。随着民间票据融资的数量不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会对金融机构的票据融资业务产生一定的影响,对金融行业的贴现利率的公开化和市场化是不利的。这种民间票据融资的出现破坏了金融机构之间正常的发展和竞争环境,打乱了金融秩序。

(三)国家管理方面

由于民间票据融资没有统一的合法的货币信贷政策的引导和制约,管理上和资金上都始终游离于国家的金融宏观调控之外。长期发展下来,金融部门所监测到的市场资金流向和交易动态变得脱离实际,导致票据资金流向紊乱,使金融宏观调控变得十分困难。

四、民间票据融资的应对措施

(一)遵循民间票据融资的自发机制

纵观民间票据的融资行为,其实是一种自发的经济事件,这种事件发生的驱动实际上是企业利益。存在即合理,民间票据融资作为民间票据市场中重要的参与力量,合法性虽然尚未被目前的法律法规明确,但在形成市场价格机制、完善市场操作模式方面,以及便利中小企业融资方面,民间票据融资的存在和运作无疑弥补了国内正规金融机构在活跃票据市场满足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空白。

(二)探寻金融机构票据融资的缺失

如今,国有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仍存在着明显的身份界限。民间票据融资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金融机构在票据融资上存在缺失。我国近些年来无论是乡镇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变得越来越大,单靠政策性的资金扶持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要积极探寻当前金融机构票据融资制度的缺失,弥补不足。在这实现之前,民间票据市场也许能成为改观这一现状的手段。

(三)加快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目前货币供应量这么大、总的贷款的数量这么大,为什么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其中一个原因是一些低效率的占用资金的还是占得太多了,就把中小企业挤出去了,他们占的资金多了,中小企业得到资金的机会就少了,因此这个局面应该改进。中小企业和一些初创的微型企业,他们有的处于基层,而基层的金融服务就不太够,到基层一找附近就一、两家银行,如果信贷员觉得企业的项目不好、有风险,那么银行就不愿意贷给企业,企业再想找第二家就没有了,所以基层的金融服务还要进一步扩展,要形成竞争性的金融服务,这样就能够改善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

(四)加强民间票据融资立法规范票据融资行为

到现在为止,民间融资出现了没有规矩的无序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风险。到现在为止,国家没有一部相关民间融资的法律。民间融资和非法集资的区别在哪里?我们鼓励是什么?坚决打击哪些行为?目前的一个区分标准是以银行利率的4倍来区分,但银行利率并不固定。没有一家银行是百分百的按照央行基准利率执行的。而且4倍利率也不能完全定性民间融资。毕竟有些新兴产业,高风险的投资,比如说有些重大技术转换为现实生产力的时候是有很大风险的。像投资于这样风险的资金,连风司利率都不止银行利率的4倍,让民间融资低于4倍是不合理的。由于民间融资较正规金融机构涉及的债权人多,如果不依法进行监管和规范,就容易引发债务纠纷,也容易产生民间非法集资泛滥的现象。这就要求人大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民间融资行为的分析研究,推动民间融资立法工作,加快制定相关民间融资管理法规。政府有关部门要严格规范、监督、管理民间融资行为,引导和促进民间融资有序发展,依法打击非法集资活动。从法律角度应从如下角度着手:

一是限定民间票据的融资手段。民间融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出租或出借资金的行为,其完整的行为包括两个方面,即融出方和融入方。为了保证融资的顺利实现,获得大量的资金,融入方必定会采取各种手段。通常使用的合法途径有明确如实告知时间、利率风险的合法行为等;同时使用诈骗融资的非法途径来促使融资步骤的顺利完成。应对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法为,对于融资过程中的合法手段,司法机关不需要干涉,而对于诈骗融资等非法融资的行为,刑法必须果断出手。

二是规范资金用途。民间融资机构出于经营需要,可以根据规定通过非公开途径向信用良好、条件合格的投资者定向融资。需要注意的是民间融资机构进行定向融资的企业应当具备经营状况稳定、在期限内能够支付融资本息的能力;定向融资的额度不能超出实收资本的额度;同时需要按规定制作风险提示书,预告融资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做好信息披露的工作,保证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等。投资者是否合格的判定基础为是否具有一定的投资经验和知识、风险识别能力和承受能力。

篇3

近年来,中央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需求量小、分散、成本高、收益小、从商业银行贷款难度大的现状,政府出台了大量配套鼓励扶持政策措施,银行间债券市场逐渐成为此类企业融资的主要平台。2008年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针对江浙等中小企业集中度高的地区进行调研,于同年10月启动中小企业短期融资融券试点工作。2009年8月市场交易商协会会同承销商、评级机构等部门起草《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业务指引》,并于11月正式,标志着由中国人民银行、市场交易商协会、市场各类成员参加的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正式开始实施。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由2至10个中小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并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其特点可以归纳为统一产品设计、统一券种冠名、统一信用增级、分别负债、集合发行。由于是多个企业统一发行,集中信用增级,平均到每个企业的发行成本较低,风险较低。其中又有政府作为牵头发起人和协调人,并为企业提供利息补贴和担保费用支持,既降低了集合票据的融资成本,又提高了集合票据的整体信用。即便如此,集合票据仍然存在风险,理解此类票据风险成因并有效规避风险就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集合票据单个企业信用风险

(1)信用管理制度风险。科学管理是建立在合理有效的制度之上的,实践和研究表明,企业内外部过多风险的产生大多是由于没有建立合理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中小企业大多缺乏信用风险管理的意识,风险控制体制缺位或流于形式。中小企业应该重视并建立起合理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从制度上入手是防止此类风险发生的根本性措施。

(2)产权制度风险。不同产权制度的企业在融资难易度、融资成本、银行信贷支持、担保、自身风险承担能力、企业活力等方面均有不同。这些因素决定着企业在信用担保过程中风险约束和转移的程度,进而影响企业信用担保的效率和风险。在这方面中小民企通常弱于国有企业。

(3)行业市场风险。集合票据中的企业可能从事同一行业,更多的情况是从事于不同的行业。这样,每个企业面临的市场格局不尽相同。处于高成长性行业的企业信用风险相对较低,反之则伴随较高的信用风险。

(4)投资行为风险。集合票据募集的资金投向直接决定了企业信用风险的大小。按照风险收益成正比的逻辑,合理的投资使企业有稳定收益和较低风险,盲目投资或一味追求高收益则会使企业违约风险加大。

(5)管理者素质及企业竞争力水平风险。高管对中小企业而言具有独特的意义,作为舵手,决策者的经营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同样直接决定了企业的信用风险。通常管理者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文化程度、学历、道德水平、个人经历、执行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等。由于中小微企业准入门槛较低,管理者水平参差不齐,切实提升高管的综合素质是降低企业信用风险的保障。

企业集合信用风险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发行集合票据的中小企业之间存在信用风险的传染性,呈现出“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方面,根据破窗理论,某单一企业发生信用违约而没有得到相应的惩罚时,集合中的其他企业会进行效仿,从而发生违约;另一方面,集合中的企业之间很可能存在某些关联,每个企业的信用风险不是独立的,企业集合的信用风险与其中每个企业的信用风险存在某种不确定的函数关系,例如有此企业之间可能具有供应链的上下游关系,有些企业之间可能具有般权结构方面的关系等等。因此,集合企业之间的信用风险可能互相传染,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

担保机构的信用风险

中小企业自身的信用等级较低,集合票据通常需由担保机构进行债务担保才能顺利发行,担保机构的资质、背景、水平和资金实力不尽相同,担保机构的不合格也会引起信用风险的发生。

首先,我国目前尚未完全建立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征集系统,无法获取企业和个人完整真实的信用信息,加之社会信用意识淡薄,客观上给担保机构增加了风险。其次,我国信用担保行业尚处在边发展边摸索的阶段,相关法律制度还没有建立健全,担保机构的管理体系和风险量化机制也不完善,从业人员的学科背景和素质差别较大,决策的科学性还需加强,这些内在不足构成了担保机构的信用风险。另外,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担保机构依赖自有资金开展业务,一旦发生违约损失全部由担保公司承担,在市场规模不足和担保费用有限的情形下,仅靠担保收入不可能在根本上解决信用担保带来的风险,有限的担保信用资源衍生出担保机构的风险。最后,“人情关系担保”等腐败行为会增加担保机构的成本,也使担保机构风险加大。

集合票据信用风险何以形成?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信用风险可谓无处不在,究其原因,从经济学角度来讲,笔者认为主要与以下几方面息息相关。

第一,信息不对称。1970年乔治·阿克洛夫( George Stigler)《次品市场》指出,市场中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具有差异,卖方掌握的信息通常多于买方,在此情况下市场效率会受到影响,甚至失灵。在金融领域,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效应,致使市场失灵,从而无法达成帕累托最优,影响市场均衡及运行效率。

就集合票据而言,一方面,发行方和投资方存在信息不对称。发行方具有信息优势,充分了解自身企业经营情况、募集资金的投向等具体细节,投资方处于信息劣势,无法获得企业对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或因获取信息成本过高而放弃信息收集。信息优势会助长企业产生机会主义行为,如追求高风险高收益,注重短期利益,违反融资协议规定等不利于投资者的行为,从而产生高违约风险;另一方面,发行方和担保方也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对自身运营情况、投资风险、发展前景等有全方位的了解,信息不对称会使企业公布有利于自己的信息而隐瞒或者不报风险信息,使担保方或信用评级机构无法做出准确判断,进而存在误导投资者的可能。另外,投资者与担保方、投资者之间、发行方之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不对称,种种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加剧了集合票据的信用风险。

第二,破窗效应。1982年美国政治学家詹姆斯·威尔逊( JamesQ Wilson)和犯罪学家乔治·凯琳( George L Kelling)在论文《破窗:警方与邻里安全》中首次提出“破窗理论”,他们认为一扇未被修复的破窗等于向社会其他参与者发出没有人在意这扇破窗的信号,即使你打碎更多扇窗户,也不会付出任何代价,反而还会认为十分有趣。

套用破窗理论,当企业集合中的一家企业因违约而无法偿付债务时,如果该企业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那么会暗示其他企业进行效仿,结果是集合企业纷纷违约,即使没有真正破产也拒绝兑现到期债务,形成集体违约行为,加剧集合票据的信用风险。

第三,破产内生效应。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莫顿( RobertCarhart Merton)于1974年发表关于公司债券定价的论文为破产内生理论奠定了学术基础。根据莫顿模型,将企业债务合约视作一份期权合约。从债务人的角度看,企业进行债务融资即相当于支付金额等于企业资产价值的期权费购买一份看涨期权,当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时,企业资产价值增加,这时企业价值高于贷款价值,理性企业会选择买入,即偿还债务,反之则会选择不买入,即违约。

篇4

一、资本做活是大同煤矿集团公司转型跨越、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

资本是现代企业正常运营发展的核心,只有合理利用融资平台,不断拓宽渠道,强化融资功能,实现资本运作手段灵活化,才能有利于我们的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加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资本做活,意味着企业要打破既有格局,走创新发展之路。单一的支柱产业,传统的积累方式,发展资金的不足,曾令大同煤矿在市场经济中屡经波折。放眼转型跨越中的集团公司,煤、电两大主业蓬勃发展;煤化工、煤机装备、冶金等新兴产业链相继成型。随着跨行业的横向扩展、产业链的纵向延伸,集团公司不断增长的发展项目对资金的刚性需求与本企融资能力相对不足的矛盾已浮上水面;集团要保证充足的资金来源,就必须走资本运营之路。利用资本市场、开展资本运营可以促进企业加快实现大公司大集团战略,推动煤炭工业的市场化进程。同时,煤炭产业作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通过资本运营,优化资源配置,吸引社会资金投资,也是其加快发展、做强做大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我们虽然生产规模大、资产总量多,但是原有资产的盈利能力偏弱,仅靠企业自身积累难以快速、高效发展,不能及时满足集团公司对巨量资金投入的需求。因此,以资本运营的形式优化资源的配置,利用市场平台,以资源为基础、以融资为手段发展实体经济,提高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资产实现最大限度的增值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大同煤矿集团公司走好资本做活的路子,可突破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融资能力不足的困局,是转型跨越发展、做强做大的必然选择。

二、大同煤矿集团公司资本做活的战略思路

集团公司应该走出去,走向资本市场,活跃在资本市场,开放自己。从行业及自身特点来理性地选择资本运作方式,以煤炭主业为基础平台,以既有的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内部重组和外部并购、引进资金为手段,通过对现有产业的调整和新产业的扩张,实现多产业经营发展的格局,使同煤最终发展成为拥有不同领域核心竞争能力和资源优势的大型国际性综合企业。集团公司资本做活的首要任务,就是围绕重建扩源战略的实施,加快低成本融资步伐,重建扩源战略推进到哪里,资本运营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保证重点项目资金到位,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保证存续企业的生存发展,保证集团公司管控能力,保证集团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从市场变化和自身发展需求出发,充分发挥“两个公司、两个市场”的优势,即发挥上市公司、财务公司两个融资平台的优势,发挥煤炭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优势,加大资本运营力度,以资源引资金,以存量带增量,以市场换投资,创新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规避融资风险,以资本扩张强力推动资源扩张,为重点战略项目建设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

三、大同煤矿集团公司资本做活的具体实施途径

1.借助融资平台,拓宽资金渠道。要借助集团公司、大同煤业融资平台,通过发行非公开定向票据、信托计划或中期票据,定向增发、配股、现金收购(出售资产)等股权融资方式。中期票据的发行效率、流动性和融资成本上相比股权融资更有优势,也被认为更具市场化的产品。发行中期票据,发行机制灵活,通过单一发行计划,多次发行期限可以不同的票据,这样更能切合公司的融资需求。发行中期票据的审批期限较短,时间周期可控,易于成功。

2.成立财务公司,扩展金融功能。建立集团公司对内、对外“金融储水池”,统一资金结算、统一资金运作、统一资金管理、统一风险控制,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3.实施资本战略,实现多元融资。聘请国内外投融资专家和机构,借助于外脑,做好企业战略、结构优化、财务管控,特别是收购、兼并、重组上市等工作;要集中研究母子公司的股权、市值、资产、投资、融资等问题,盘活存量资产,理顺产权关系,加大融资力度。加速大型设备折旧,规范固定资产报废流程,加快资金周转。要不断提升大集团资源资本化、资产证券化、产权多元化水平,使资源和资本成为助推发展的“双动力”。

4.培育上市公司,广开融资之道。抓紧培育新的上市公司;争取1-2年内在中小板或创业板上市。

5.其它融资途径。在传统融资模式的基础上,要围绕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开拓多种融资渠道,降低投融资风险,实现低成本“扩源”。

(1)金融租赁。金融租赁是集融资与融物、贸易与技术更新于一体,以租赁物件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为特征的融资方式。对于煤炭、电力、化工、机械制造需要的大型设备,可委托金融租赁公司出资购得,以租赁的形式交付所需单位使用,边生产边还租金。这是下属企业在资金紧张情况下,规模投资、扩大生产的有效途径。

(2)通过国家“并购”政策,解决融资和减免税。根据银监会的规定,并购活动中企业的并购资金最多可向银行贷款50%,贷款期限最长为5年。此项贷款可以用于集团公司资源整合收购煤矿和其他企业,应深入研究“并购贷款”操作程序,与相关商业银行商讨具体贷款办法。2009年5月7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了《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对企业合乎规定的股权收购等行为将免税。这对集团公司实施“重建扩源”战略,收购相关煤炭资源企业十分有利。

篇5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部分供应模式空前创新,特别是近年来,大量的电子商务平台,如商品交易市场应运而生,从小,从弱到强,欣欣向荣。传统的点对点的供应和销售模式逐渐取代,爆发出互联网供应链模式,产生了巨大的互联网金融服务需求。

一、电票发展迎来旺季

(一)产能过剩、应收账款增加呈现权放大电动车票

近年来,国家统计局表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和成品库存水平从高位增长,意味着目前产能过剩的现象在国民经济中仍然十分严重。很多家上市公司2014元净利润总额高达2兆2312亿元,应收账款净额为1.34倍,根据应收账款过高而造成净经营现金流出,提高企业资金成本。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对微实体经济增长的制约,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不是货币供应不足的根本原因,但在巨额资金被沉淀下来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减缓循环速度,降低货币效率。答案是:中央银行应该控制货币,尽快减少利差,信用约束电票系统同时发挥的环境,电票电子货币信用的功能和支付,可以实现低成本融资的多功能纸的特点,那么货币创新理念,引导企业使用电子机票为应付账款,应收账款的工具,为企业盘活应收账款,才能真正达到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槟勘辏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

(二)金融发展互联网企业,东风接收电子账户

在2013年发射电票,总是没有完美的发展,一方面企业发展银行纯银还并不理想,大量中小企业银行、纯银还在场,不仅开始建造电力系统、机票更不用说普及和发展市场。另一方面,银行业务不熟悉企业会计电声音采取缓慢、不愿使用。近年来,金融发展通过互联网经过多年的发展,企业市场纯银得到普遍承认,即使在中西部,如西部地区银行,我积极利用互联网银行企业客户为60%。在网上银行建设银行也完善各种电气渔票系统,绝大多数银行没有业务发展支持电票硬件环境以及企业客户账户、网上银行以及终端已经熟悉操作,可以接受电子票同意手术,加上电子账单更方便和更相信,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

二、电力企业的保理电票业务的财务融资管理思考

(一)创新能源供应链贸易融资背景真实性标准门票

目前企业在贸易背景真实性议案权是合同债权和其他一级贸易形式发票和合同,审查交易每张发票的副本,而是实际问题实际银行虽然做了很多正式的贸易背景真实性的确认工作,但企业通过交易合同和发票等表单元素还可以避免支出审查银行贸易融资工具,假背景现象仍然存在。而价值链电票融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可以通过网络购物,网络数据和贸易背景真实存在,表水充分确认交易背景。为了提高电子供应链贸易融资工具和减少银行审查合同、发票和支付费用,人力物力积极促进电子供应链融资工具,需要从理念和制度创新规范要求。供应链融资为电子工具,通过印刷、网络和数据网络购物交易清单可以水,没有背景的真实性合同和发票为增值税审计。

(二)敦促加快建设电力系统中小银行,加快更换纸质票电票

虽然电子提交论文情况突变年均增长超过100%,但至今,纸质车票机票电替换率尚未达到50%。有关部门应对中小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电票系统安装施工要求严格,并敦促金融机构加快建设电票系统电子纸为中小企业加强宣传;中小企业;提高利率;减少纸张使用电子发票票同意加快发放纸质机票;电票完全取代的过程。企业积极实施功率电子供应链融资账户创造基本条件。

(三)建立电子账单尽快的法律地位,以促进电子客票的发展融资

目前,电子票据的法律规范只有“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措施”,“措施”的有效性水平的部门法规、有效性的程度较低,缺乏“票据法律”“电子账单账单作为有效的形式”。同时,电子帐单发行和流通网络中实现,使用没有无纸化电子交易,交易签名是实现电子签名在电子签名的形式,但随着票据真正具有法律效力,促进电力的快速发展票据融资应尽快明确,法律地位的电子账单,一是丰富的实践的内涵和外延上的“票据法律“保护范围比尔支付与结算的纸作为一种工具,扩大电子账单的数据基于消息的付款结算;二是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建立票据、电子签名和签名手动显然已经在法律上平等的法律地位,使电子票据融资的供应链根据供应链,然后促进电子票据融资业务的发展。

(四)帮助建立一个更有效的信用体系,促进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的形成

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构建信贷环境,商业票据债务人的所有记录和付款历史细节,发行更多的行为电子商业承兑汇票,付款计划,将有效地提高他们的信誉,获得银行的录取率。同时,电票系统规范的商业接受客户信息,但也看到他的过去的信用情况,也为越来越多的公司使用电子票提供了一个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作为传统金融服务线模式,适应强和后续调用格式为互联网快速发展形势,占领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商业银行抓住机遇,勇于挑战和创新,所以机票业务有利于电力供应链融资。虽然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是投资和融资项目活动过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与不断创新战略预防风险,有效控制风险,无疑对投资和融资,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票据市场货币政策信用

一、票据市场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理论基础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货币政策的实施需要在一个有效的市场环境内,而货币市场因其能够灵活反映短期资金供给与需求的变化,比较准确的反映出市场信息,成为货币政策的理想实施场所。如前所述,票据市场在货币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通过票据市场对货币政策的传导进行研究,有利于加深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认识,同时也可由此找出货币政策传导不利的原因。

在货币政策工具中,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都可以在票据市场中得以实施。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制定和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以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公开市场业务则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目前,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的银行和金融机构都设有功能齐全的票据专营机构,各国中央银行也将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贴现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重要手段,把货币政策直接传导到基层商业银行和企业,并通过票据市场来吸收反馈、调控或修改货币政策。首先,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再贴现利率和额度,影响人们运用票据进行融资的成本,由此发挥金融宏观调控的作用,调节货币供应量。其次,通过再贴现对象和再贴现票据的选择,直接引导信贷资金的流向,促进信贷结构的调整,从而增强货币政策工具选择的灵活性。最后,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在票据市场买卖各种票据,进行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促进商业票据流通,减少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因此,票据市场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实行宏观调控的理想场所。

二、我国票据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1.票据市场信用制度不健全,影响货币政策的预期目标

我国的票据市场建立之初,市场经济制度才开始建立,信用机制也刚刚起步,在这样的环境下,票据市场的信用状况至今为止仍不容乐观,违约行为时常发生,而且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假票据和克隆票据,为贴现资金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目前我国的票据信用形式主要是由银行承兑汇票,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市场信用制度的不健全,导致票据的买卖双方不得不选择信誉度高的银行作为中介来进行承兑,虽然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但同时也得到了较好的安全保障。所以,在我国银行承兑汇票在票据市场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但与此同时,在贴现与承兑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信用风险转由银行承担。如前所述,当市场上存在假票据或克隆票据时,银行的信用风险将大大增加,进而影响我国金融系统的稳定,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央行有可能会行使最后贷款人的职责,将资金注入有风险的金融机构,从而维持金融的稳定。但同时这也是一种投放基础货币的行为,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最终可能会对货币政策的目标产生影响。

另外,在一个具有完善的信用机制的票据市场中,票据的高安全性相对会具有高流动性,而商业银行也倾向于持有这种票据,其持有票据的货币则是从超额准备金中提取的,这样就会降低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乘数增大,进而货币供应量增加。然而由于我国票据市场信用机制的不健全,票据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商业银行对票据的持有意愿并未达到发达票据市场的水平,所以我国票据市场对货币乘数的影响较弱。

2.票据市场交易结构存在问题,影响货币政策的操作力度

我国票据市场交易主体缺乏,票据种类单一,贴现和再贴现规模小,是票据市场发展以来一直都面临的问题。一个完善的票据市场,可以将供求双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相互制约的整体,中央银行通过这样的体系传导政策会得到显著的效果。由于我国票据市场交易主体贫乏,只有企业,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银行要“身兼数职”,且各银行间利益趋同,相互很难制约。而且银行出于其本身对存贷规模的追求,以及不良资产率降低的需要,作为票据交易的一方,很难公正、客观地承担起有效传导货币政策的任务。

票据市场种类单一,市场规模小,直接影响了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实施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进行公开市场业务要以丰富的票据种类和一定的票据规模为基础,以我国目前的票据市场情况来看,除了支票和银行汇票较为普及以外,本票和商业汇票较少,而且商业汇票中一大部分都是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承兑仍占有绝对的地位。并且,尽管我国近几年票据市场的发展速度加快,但同发达国家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票据市场远未达到央行宏观调控所需要的票据规模,不利于公开市场业务的灵活操作。

3.票据市场定位不明确,阻碍货币政策功能的发挥

关于我国票据市场定位的问题,主要争论在于贴现票据是否要严格区分为贸易性票据和融资性票据。在国际上,贴现票据并无贸易性和融资性的区分,各商业银行审查的重点是风险程度。但从我国国情出发,为防范风险,将票据市场限定为发展以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为前提的市场,不支持融资性票据的贴现和再贴现。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很难区分贸易性和融资性的票据,中央银行也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规范的制度,商业银行很难操作,许多融资性票据经过技术操作后进入市场。当然,这也反应了在市场经济下,供需是由市场决定的,融资性票据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说明企业的融资需求可以通过票据市场满足。

正是由于我国政策管制和市场客观需要的矛盾,使得我国票据融资波动较大。融资性票据的出现是市场发展的必然,如果我国不明确解决这个问题,势必使商业银行在业务拓展中遇到经营和政策的风险,导致运作不畅,最终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功能发挥也会收到阻碍。

三、关于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1.完善票据市场的信用机制

票据市场是一个古老的融资市场,其建立的基础就是商业信用,因此一个完善的信用环境是票据市场发展的基础,同时也为货币政策的有效实行提供了必备的条件。但是信用制度的完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有赖于整个社会的经济、法律、道德等因素的改善。而当前票据市场本身应该注意的是信息披露的加强,或者考虑建立票据风险基金,用于参与发行者的违约支付。另外,社会约束措施可以通过建立信用评级机构来执行,负责审核票据市场主体的信用等级,完善信用评级制度,一方面确保票据的安全性、流动性,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企业重视自身信用的建设。

2.扩大票据交易品种,培育多元化参与主体,健全市场运行机制

票据市场基础是票据业务,因此扩大票据交易的种类和规模,并进行品种创新,是票据市场发展的必要出路。所以,中央银行应该对符合条件中小企业的票据承兑、贴现申请大力予以支持,稳步推进商业银行的汇票业务,扩大票据承兑、贴现量,努力拓宽票据承兑贴现面。另外,鼓励推进融资性票据的使用也是近几年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我国目前还处在探索使用的过程中,接下来应注重培育和拓展规范、高效的融资性票据市场。

此外,积极发展票据市场的中介机构,培育多元化的市场参与主体,也是我国票据市场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篇7

一、我国国有企业并购融资存在的问题

1资本市场融资发展迟缓。在并购实践中我国国有企业大部分股权融资是通过发行新股和增发配股等方式筹集所需资金的。企业通常以首次上市公开发行时募集的资金作为并购资金,或是一些业绩较好的企业通过配股的方式继续募集资金,为并购做准备。但是我国企业是否具有股票发行资格以及股票发行的规定都比较严格,募集资金数额一般不能超过其发行前一年净资产额的两倍,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的,募集资金数额一般不能超过其发行前一年净资产额。加之我国资本市场正处于调整阶段。系统性风险以及政策因素不容忽,这都限制了国有企业的融资发展。导致了只是很少一部分企业能够利用上述手段进行并购融资。

2贷款融资应用有限。银行信贷资金受银行短期偏好信贷倾向、资本金偏低及计划性经营理念等方面的限制,只是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维持与扩大生产的正常经营所需,很难在企业并购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根据有关规定,通过银行借款所融资金不能用于股票二级市场对上市公司的收购,一般只能用于非上市企业的并购或只能用于收购国家股、法人股。而且银行对企业的并购贷款常常需要提供担保或需要贷款企业以一定的资产作为抵押才能发放。再加上贷款利息比较高,使企业难能负担此项贷款,因此银行贷款在企业并购融资中发挥的作用不是很大。

3债券融资比例小。在我国一般只有上市公司或重点国有企业才可以发行公司债券。影响一般国有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的因素有,一是发行债券要经过复杂的审批,往往导致资金筹集与需要的时间上不搭配,由于指标的限制,有限的规模决定了发行人选择的局限性和筹资数量的有限性。二是发行债券的严格条件将许多国有企业拒之于债券筹资的门外。三是债券筹资难以用于并购支付。我国对债券筹资的用途有明确的规定,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所筹资金不得用于房地产买卖、股票买卖和期货交易等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风险性投资。股权并购涉及股票买卖,因而该条款限制了为股权并购而发行的企业债券融资。债券融资在企业并购中的应用也十分有限。

4我国企业并购融资受到法律法规的制约。由于金融机构不得为股票交易提供贷款,而股权并购也属于股票交易范围之列,因而就限制了银行为股权并购提供贷款的行为。而债务性融资方面同样存在诸多限制,<公司法>规定公司制企业累计债券总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额的40,,债券的利率不得超过国家限定的利率水平等,<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规定“企业债券的利率不得高于银行相同期限居民储蓄定期存款利率40%,这些规定都对债券的发行起到了很大的约束作用。一般而言企业债券的风险比银行存款的风险要大,高风险下没有高收益的预期,企业债券就失去了吸引力,再加上债券交易不如股票交易活跃,因而限制了国有企业的融资渠道。

5不规范操作现象严重。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许多企业的并购行为均由政府机构操纵,并非企业自愿,而是政府行为。政府行为对国有企业并购的干预现象比较严重。由于政府的干预,不同的企业在计算并购融资需求量时面临的情况会有很大的差别,一部分企业可以以较低的价格收购目标企业,融资压力较轻,而另外一些企业有可能会有相对较重的融资压力。这一方面阻碍融资市场的公平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企业并购中缺乏应有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抑制了企业并购融资的内在冲动。此外行政控制等非市场手段的应用,也很难保证企业并购融资的外在资金支持。政府只关注并购时的资金需求,而并购后的资金支持及企业运作往往因资金缺乏而影响其正常经营和整合效果。

二、国有企业发展并购融资的建议

1拓宽融资渠道。内源融资是企业并购融资的首选,利用内部资金进行并购,一方面不会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财务风险小,另一方面不会向市场传递不利于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在国有企业并购中,应尽可能合理地从企业内部筹集并购资金,除企业自有资金外,利用企业除现金以外的其他资产进行产权置换或产权出资,不仅能降低融资成本,减少融资风险,而且可以盘活存量资产,实现某些领域退出,收回债务等等,对企业是极为有利的。

其次,在保证并购企业控制权并保证每股收益增长的前提下进行换股并购。不仅可以解决资金支付的问题,而且可以降低收购价格被高估的风险和并购整合风险,获得目标企业管理层支持等多方面的好处,对于大规模的并购尤其如此。目前。我国大多数急需扩张的国有企业并不具备大规模向金融机构融资或者公开发行的条件,利用换股方式进行并购运作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再次,国有企业可以利用借款和发行证券(包括债券、股票和可转换债券)等渠道进行融资。选择这种融资渠道应综合考虑融资规模、期限、成本,确定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如果最佳资本结构要求采用权益融资,那么就采用发行股票。否则应优先考虑银行借款,再考虑发行债券。

2发展利用创新融资工具。与国外相比。在国际并购融资中广泛使用的垃圾债券、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优先股、票据等融资工具在我国并购融资中应用很少,有些并购融资工具如杠杆收购中的过桥贷款等尚不完善,但是吸收借鉴国外先进融资手段,应该成为国有企业进行并购活动的明智选择。

篇8

张瑞君,教授,博士生导师,自1992年以来,在中国人民大学主要从事会计、财务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200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经济学(会计学)博士学位,2005年赴美国加州大学任访问学者,2007年在美国哈佛商学院参加PCMPCL,案例写作与案例教学研究(Executive Education Program on Case MethodL目前,主要社会兼职冲国注册会计师(CPA)、国家企业信息化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咨询评审专家,国家“863”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委员、财政部会计信息化委员会咨询专家、国家会计学院、北京大学等大学的外聘教授。

张教授长期从事高等学校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相融合的交叉性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框架的构建、IT环境下财务集中管理、预算管理模式、资金集中管理,以及IT环境下公司理财与管理决策等理论和实践方面有着较深的造诣,张教授已主持与参与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新技术“863”等科研项目9项,如211工程项目《财务会计计算机教学模型研究》于2000年获教育部优秀项目及标志性成果;作为负责人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IT环境下价值链管理与价值链会计研究”在2008年获得“优秀”评估结果。近年来,张瑞君教授出版著作11部,如《网络环境下会计实时控制》、《E时代财务管理》《CFO丛书》、《计算机财务管理――财务建模方法与技术》、《财务管理信息化――IT环境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创新》;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网络环境下会计事中控制研究》获首届杨纪琬奖学金(优秀博士论文),《IT环境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获第四届中国会计理论与实务前沿国际研讨会最佳优秀论文奖(香港国际会计学会),《企业集团信息一体化和内部报告问题研究》获大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热点难点问题研讨会优秀论文奖(中国会计学会)等。

近年来,张教授和她的研究团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Finance Shared Service)和企业集团司库管理(Treasury Management)领域。张教授认为,第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推进,将各个分子公司的一些财务职能剥离出来,设立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且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网络为各个分子公司提供财务服务的模式正在成为跨国企业集团广泛关注和采用的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第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企业集团金融资源的不断增加,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如何应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企业集团的因利率、汇率等市场环境产生的金融风险,如何实现企业集团资金、融资、投资等的统一管理,支持企业集团全球化战略实现,司库管理体系构建和产融结合的研究正在成为先进跨国企业集团关注和采纳的另一个财务管理热点。张教授先后在50佘家企业进行管理信息化典型案例研究工作,撰写了大量有关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案例。2010年7月在《会计研究》发表的《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再造关键因素研究》一文,以中兴通讯共享服务管理为研究案例,提炼和确立了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流程再造的关键因素,以及实现路径。从理论层面看,填补了辅业务流程-财务共享服务业务流程再造的关键因素研究的不足,丰富了流程再造理论。同时对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研究进行了丰富,从共享服务概念、价值的界定研究到应用案例研究,揭示了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再造关键要素和实现路径;从实践层面看,研究结论对正在探索如何构建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及如何确立其关键要素和路径的中国企业集团来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010年在《财务与会计》发表多篇论文《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下的企业集团票据管理研究》、《中国企业集团司库体系构建的战略思考――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最佳实践为例》、《中国企业集团司库管理的职能构成研究》、《运用久期模型进行利率风险管理――基于企业集团的视角》、《企业集团司库高级管理职能风险管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等论文,对于丰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理论和指导企业集团强化金融资源管理特别是资金资源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张教授还积极参加财政部、国资委、中央国家机构高级财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建集团、中国航天集团、TCL集团等集团管理层讲授“会计信息系统”、“E时代财务管理”、“IT环境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创新”等课程。张教授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成果为进一步深化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改革与创新,支持会计信息化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许多研究成果已被企业和我国政府有关部门所采纳,为我国开展管理信息化工作做出较大的贡献。

篇9

关键词:票据;制度框架;货币政策;口径;再贴现

一、票据业务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及调整策略

1.大幅增长的融资性票据对银行信贷构成风险。

近年来,以商业汇票为主体的票据融资业务快速发展,商业汇票已成为重要的信用工具和短期直接融资方式。2000年以来商业汇票年累计签发量和期末未到期金额年均增幅超过40%,票据贴现量和贴现余额年均增幅超过60%,2006年一季度票据贴现累计发生额更是高达2.28万亿元,同比增长68%;但代表实体经济中运行的货币量M1的3月底余额(10.67万亿元)却低于2005年末余额(10.72万亿元),显示这些新增的票据贴现后的资金有相当多部分并没有流向M1,而是流向代表虚拟资本的M2(2006年3月底M2余额较2005年末余额增长1.17万亿元),由此表明,融资性票据是形成当前贷款和货币供应量过快增长的因素之一,同时巨额的融资性票据在贴现后流向了股票市场或期货市场,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构成了潜在的风险。

2.巨额承兑保证金虚增了存贷款规模。

由于现行票据利率不合理的结构形成票据融资成本过低,刺激了对银行承兑汇票的需求大幅增长。银行承兑汇票本是信用工具,需要授信而无需保证金,但有的商业银行为追求存款规模扩张,将银行承兑演变为吸收部分保证金的负债业务,也有的将发放的贷款作为全额保证金,开出银行承兑汇票,以票据贴现形式支付,虽然这并不会扩大银行的授信风险,还能净增一个百分点的贴现与保证金存款的利差收入,但却导致了保证金存款和贷款规模同时虚增的现象。据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披露,2006年6月末已签发但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2.34万亿元,若按50%保证金率匡算,这部分保证金存款将近1.2万亿元,虚增了相应规模的存款;同时据央行货币政策报告统计,2006年上半年度贷款利率水平下降了0.23个百分点,但如考虑贷款转承兑加贴现的话,实际贷款利率或许是上升的,因为有部分贷款利率还得附加贴现利率。

3.巨额的票据货币游离于货币政策的调控之外。

银行承兑汇票作为票据形态的货币,具有很强的支付转让功能和流动性,每张银行承兑汇票的转让次数平均已达4次以上,同时银行承兑汇票作为融资工具,以其低成本的优势对短期贷款产生挤出效应,即银行承兑汇票的签发会相应减少对短期贷款的需求。当央行对贷款规模实行限额调控后,由于银行承兑额体现在表外,不受贷款规模所限,仅在年末计入资本充足率,因而刺激了银票承兑量的上升。巨额的银行承兑汇票以其准货币的作用和快速增长的规模(据央行统计,2006年6月末商业汇票未到期金额2.34万亿元,同比增长38.56%,相当于同期M2的7.3%),已对央行货币政策和全社会的资金流动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虽然经贴现后的银行承兑汇票已体现为M1,但未经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亦具有很强支付转让功能的准货币性,而其却游离于M2的调控范围之外。

4.建议将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列入广义货币M2.

针对票据业务的发展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日趋加大,建议按照IMF2000年《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中对“存款性公司发行的银行承兑汇票能够在有效的二级市场进行交易,则其可以归入广义货币”的定性,将已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与已贴现余额之间的差额部分纳入广义货币M2统计,以更准确地反映银行承兑汇票快速增长背景下的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

5.建议将“票据融资”列入“有价证券及投资”口径统计。

目前商业银行执行央行颁发的《全科目上报统计制度》,是将“票据融资”归入“各项贷款”的统计科目中。但作为票据资产却与贷款资产存在本质上的差异,(1)票据资产中大都为银行承兑汇票,其风险资产权重仅为0~20%,而贷款的风险资产权重趋近于100%;(2)票据资产的流动性强,交易额大,利率弹性高,交易对象涉及企业客户、同业机构或央行,巨额的票据资产波动会对货币市场利率及货币供应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对其分析的意义更在于统计流量,而归入贷款资产中体现的只是存量统计;(3)贷款资产的核算方式为权责发生制,而票据资产的核算方式为收付实现制,两种核算方式对资产净值的内涵是不同的。由于上述因素,使一些商业银行将买入票据作为稀释不良贷款的调节工具,并因此导致贷款额的相应波动。票据融资的属性其实类同于期限在一年之内的各类债券或融资券等短期投资类资产,若将其归入“有价证券及投资”统计科目,将更能体现金融统计的流动性和相关性原则,更准确地反映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和贷款资产质量。

二、改革票据利率体系的目标框架

票据利率体系包括银行承兑费率、贴现利率、转贴现利率和再贴现利率,现行的票据利率体系未能体现收益与风险相匹配的原则。银行承兑是一种信用产品,虽然无须占用资金,但却承担了票据业务链中的所有信用风险,须耗费大量的风险资本,故其风险收益应通过提供信用的价格——承兑费率来体现,现行0.5‰的银行承兑费率完全不能覆盖正常的风险损失。按照银监会颁发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规定,银行承兑的资产风险权重等同于贷款,因此,必须引入风险定价机制,使银行承兑的风险收益率能够覆盖承兑风险损失,即它的风险收益率应在按照我国现行金融财务制度所规定最低标准提取的一般拨备率(1%)之上。建议由央行统一制定最低承兑费率标准,对风险敞口的承兑费率实行不得低于1%的下限管理,在此基础上由各家商业银行根据出票人的资信级别而定,对保证金项下的承兑仍按结算手续费0.5‰的比例收取。

在引入银行承兑费率的同时,建议放开票据贴现利率,因为目前贴现票据中90%以上为银行承兑汇票,银票信用等级相对较短期融资券的级别为高,因此在引入银行承兑费率的同时,对贴现利率取消下限管理实行市场化将是完全可行的,因为已实行市场化的转贴现利率和企业短期融资券利率,将会对贴现利率构成一条有效的利率区间走廊的约束,并能使体现风险溢价后的票据融资成本与贷款融资成本趋向合理的均衡结构状态,构成票据利率体系框架:

银行承兑费率>风险资产的拨备率(1%)

短期融资券利率>银票贴现利率>转贴现利率

商票贴现利率=银票贴现利率+银行承兑费率>短期融资券利率

票据无追索权贴现利率>票据有追索权贴现利率

贷款利率>商票贴现利率

转贴现利率>货币市场利率

承兑收益>短期融资券利率收益>银票贴现收益>转贴现收益

在这个利率体系框架内,不同风险的票据交易形成合理的价格级差关系,使票据利率与票据业务的风险状况相匹配,以此覆盖风险预期。贴现利率实现市场化,会增加利率对贴现需求的弹性,但并不会扰乱贷款利率体系和扩张信用,因为贴现作为票据业务的二级市场,其本身并不产生信用,只是把承兑所产生的信用转化为M1罢了,并受到一级市场——承兑业务量的制约,所以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利率定价与利率风险管理的水平。

三、发展商业本票,推出附息商业承兑汇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融资模式的多元化,融资性票据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必然性,因此结合《票据法》的修改,有必要按照国际上惯例,对商业票据实行分类管理,将商业汇票专用于贸易项下的债权凭证,商业本票专用于融资项下的债权凭证。发展商业本票的意义在于:(1)票据具有很强的要式性,本身就是一份标准合约,资信级别高的出票人在银行授信额度内,签发商业本票向银行申请贴现,可简化借贷双方的流程;(2)借款人通过票据融资可降低筹资成本;(3)银行买入商业本票后,可提高信贷资产票据化的比重,便于商业银行通过票据转贴现市场,实现债权的提前收回以满足流动性需求,或规避债务人信用状况恶化的预期,实施信贷及时退出。有利于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和促进票据市场的活跃度。由于商业本票贴现被限制在银行的授信范围内,只是贷款形式的转化,并不会扩大信用和增加银行的风险。

篇10

国际贸易融资是在国际贸易过程中为贸易双方解决国际结算中资金问题服务的,它的起源于国际贸易和国际结算的发展过程中。在外资银行大规模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大背景下,我国许多商业银行在尝试和探索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过程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总体而言该业务发展较慢。200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将达2.6万亿美元,而中资商业银行的贸易融资余额占比不足20%。而国外的一些商业银行该项业务已占到收入的40%一80%。大力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对于缓解我国当前面临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有非常大的作用,既可以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又可以推动我国银行体系快速健康的发展。

一、国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特点

综观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可以发现,它们在传统的贸易融资的基础上,为适应国际贸易发展和外贸企业融资的需要,在国际贸易融资方式上进行了不断的创新,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融资方式更加灵活丰富

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借鉴了长期资金市场的某些特点,我们可以福费廷业务为例,来分析其资本市场的特征。在福费廷业务的开展过程中,适应国际贸易变化的需要,其作法和内容被不断地丰富和更新,由于紧跟市场,愈加显示了其蓬勃的生命力。首先,出现了犹如资本市场的二级市场包买商买下出口商作为债权凭证的远期票据,也就是做了一笔中短期投资。由于种种原因,包买商可能不愿意将自己大量的资金束缚在这种投资上,因此就需要寻找机会将一些远期票据转售给其他包买商。这种包买商之间的交易行为形成了包买票据的二级市场。在二级市场上,初级包买商可以向二级包买商出售某笔商品交易的全套远期票据,也可以有选择地出售其中的一期或几期,因为每期票据都是一份独立的、完整的债权凭证。目前伦敦包买票据的二级市场最为活跃,这是由于那里业务的迅速增长促进国内外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差距分析了市场的发展。初级包买商在二级市场上转售票据时,有时并不实际交割票据,而仅向二级市场的包买商提供有关交易的必要信息,诸如商品名称、数量、金额、票据种类、到期日、出票人和担保人名称等等,其目的主要是应出口商的要求为其保守商业秘密。其次,辛迪加的组织形式被运用到福费廷业务中。由于包买协议涉及的交易往往金额巨大,并涉及进口国某一银行担保,包买商出于资力和信用额度的限制或出于分散风险的考虑,往往同其他几家包买商联合起来组成辛迪加,共同对某笔大额交易提供包买票据方式的贸易融资。这种融资方式类似于辛迪加商业贷款,即银团贷款。在实务中,这种包买辛迪加的组成相当简单,由一家包买商联系其它几家包买商共同达成一个包买协议即可。最后,多家银行进行风险参与。风险参与银行提供的担保是独立于进El商银行担保之外的完整的法律文件,对由任何信用风险和国家风险造成的票款迟付或拒付负有不可撤消的和无条件的赔付责任,风险参与的实质作用相当于购买出口信用保险单,初级包买商因此而享有双重保障。

可见,二级市场上的转售以及类似于银团贷款的辛迪加方式无不带有资本市场的特征,而利率的可变也突破了传统福费庭利率固定的做法,多家银行进行的风险参与则类似于再保险。

(二)借鉴证券市场经验进行管理

1.银行主动管理所持有的国际贸易融资。投资者一般定期决定是否继续持有或售出证券,或根据风险因素和市场价格迅速改变持有量。而银行以往一般将贷款(国际贸易融资)持有至到期日,其管理客户履约能力和进行贷款重组之事费时费力。目前银行对贷款组合风险的管理日益重视,已开始运用诸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评估风险,通过地域分散化来降低整体贷款组合的风险。银行优化贷款组合的方式,包括出售其发起的贷款或将贷款证券化,购买其他的贷款或证券化资产。为方便贷款组合的主动管理,一些国外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差距分析大银行如高盛、美林等专门建立了贷款交易部。它们为某些贷款(国际贸易融资)做庄家,将销售文件和销售活动标准化,以及为贷款(国际贸易融资)取得独立的公共评级,以增强贷款(国际贸易融资)的市场流动性。虽然到目前为止贷款(国际贸易融资)的流动性仍低于证券,但已获得了较大的改善,未来几年内有望迅速发展。

2.根据市场基准来衡量国际贸易融资的表现。证券价格一般可以通过市场基准即国库券的价格来衡量,而以往贷款(国际贸易融资)收益只能根据资金成本加利差来计算。现在香港市场上的花旗银行和高盛推出了流动性杠杆贷款指数,作为基准价格指数,以此为贷款(国际贸易融资)表现提供了客观的衡量标准。

(三)与国际贸易结算手段紧密结合

1.以排除进出口双方的顾虑为手段,以促成贸易交易为目的的原则。70年代出现的国际保理业务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这种融资方式的产生是基于在促进贸易成交的前提下帮助进出口双方规避在办理国际贸易结算时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同时给予出口商以融资支持。国际结算中,出口商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是进口商的信用风险,担心其收到货物后不付款,造成出口商货、款两空。这种担心使它不敢轻易地以承兑交单或赊账的优惠条件吸引进口商达成贸易合同。而国际保理的出现,排除了出口商的后顾之忧。国际保理商承担了100%买方信用国际担保,只要出口商在其批准的信用销售额度内发运合同货物,便可避免到期收不回货款的商业信用风险,减少了坏账的损失。同时对进口商而言,由于进口商得到了以承兑交单和赊账方式的优惠付款条件,使其既免交开证押金、有关的银行费用和办理开证、改证等手续,避免资金占用,降低了营运成本,从而降低了进口成本,又得到了资金融通,在收到货物甚至将货物出售后一定期限再行付款,而在一定期限内不必动用自有资金。更重要的是,采用国际保理可以保证进口商所收到的货物与合同规定相符,免受出口商的欺诈。正因为此,国际保理在西方国家被普遍接受。

2.以巧妙利用国际贸易结算工具的机制为手段,以获利和融资为目的的原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新的现状及策略选择。当代最为典型的例子是利用可转让信用证、背对背信用证和假远期信用证进行融资和获利。(1)可转让信用证。对于可转让信用证,中间商(信用证的受益人)可以将其在该信用证项下的权利与义务全部或部分地转让给最终供货商或制造商(第二受益人),以便获得信用证所需货物并赚取差价。授信额度或资金就可以从另一方获得,这无形中从原证获得了一笔融资。(2)背对背信用证。背对背信用证涉及同一批货物的两份独立的信用证。(3)假远期信用证。如果出口商不愿意接受远期付款,或者即期付款对买方更为有利,进口商为了融资方便,要求银行开立所谓的假远期信用证,即信用证明确规定远期汇票、即期付款(议付),承兑费用和贴现利息由申请人承担。卖方装运货物后,签发远期汇票,根据信用证条款向指定银行即期收回全部货款。这样出口商发货后即期收回了货款;而进口商不仅先收到货物,同时,它的银行还代其垫付了货款,从而使进口商得到了资金融通。另外,随着抵押融资比例不断上升,信用融资比例日益下降,国际贸易融资抵押品种类多样化,出现了以应收账款为抵押品的贸易融资、信托收据、担保提货等多种形式的融资。

二、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上的创新方向展望

(一)业务发展理念的创新

商业银行创新的根本动力是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变化。在最近的10—20年内,国际市场的演变和新的管理理念的开发与实践引起国际贸易领域交易各方的合作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当前的国际市场上,随着买方市场的日益强大,买方在合作关系中的议价能力日益增强,尤其在低附加值、无差异化商品的贸易中,买方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因此,更利于买方转移合作风险、减少流动资金占用的赊销方式比例稳固上升。但为了避免供应链因供应商资金流动性不足而断裂并进而影响到国际化大生产的顺利进行,买家需要银行为自己的供应商提供足够的流动资金支持以保证存货能够顺畅地流动。而在部分国际贸易领域,供应链的形成和深化使买卖双方结成了日益紧密的合作关系。在许多运用了管理技术的行业,供应商甚至直接到下游客户的生产场所工作,并参与制定生产时间表及产品设计等关键生产步骤。

树立贸易融资服务中小企业的经营理念。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对GDP和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已分别达到63%和74%。然而在全部信贷资产中,中小企业的比率尚不到30%,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空间也为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要转变原来“从大从强”的观念,树立起从广大中小型外贸企业中拓展市场的理念,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理念,加大对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跟踪与研究,加大投入,放宽融资条件,加大放款力度,提高创新效率,最大可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又要注意研究客户需求,引导其金融消费行为,挖掘和创造金融需求,积极扩大中小企业市场。

(二)融资方式的创新

1.福费廷即包买票据。这是一种中期的、利率固定、无追索权的出口贸易融资方式。Forfeiting来自法文,是放弃或让出某种权利的意思。具体是指出口商向进口商提供货物或服务后,包买商从出口商那里无追索权地购买已经承兑的,并通常由进口商所在地银行担保的远期汇票或本票,以此提供融资服务。这里的包买商通常是商业银行或银行的附属机构。

2.保付。简称保理,是为出口商提供的是一种综合性的服务,这种综合性体现在:对进El商进行资信调查及评估、代收账款、账务管理、风险担保和贸易融资。

3.结构性贸易融资结构性贸易融资。这并不是一种具体确定的融资方式,而是一些根据国际贸易的特殊要求,创造性的设计和组合、运用传统的融资方式和非传统的融资方式和方法的统称。它是用量体裁衣的方式,在综合考虑借款人的信誉、银行资金来源、可承担的融资成本及可承受的风险、政府法规方面的要求等的基础上,为进口商或出口商专门设计的一个融资方案。结构性贸易融资是一种具有很强的出口导向的业务,它既是为进口商安排、组织的融资,也是为了让出口商有机会满足进口方的付款条件,从而在出口竞争中提高成交的机会,扩大出口销售。由于这种融资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对于非常规、非标准、复杂、高风险的贸易个案,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4.库存融资。由于市场需求淡,或价格太低,出口企业惜售等种种原因,造成产品大量积压,资金周转不畅,影响连续再生产。这时企业可以考虑将库存品抵押给商业银行国内外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差距分析行或将库存品存放专业仓储公司仓库取得仓单向商业银行质押融资。库存品所有权仍属于出口企业,银行按市价的一定百分比提供融资,银行为避免价格变动的风险,一般抵质押率不超过70或80%。

(三)推出国际贸易融资新品种

福费廷、结构性贸易融资、供应链融资、应收账款融资,这些新兴的融资品种也如火如荼地在国内开展起来。走在国际贸易融资前面的银行有深发展、中国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尤其是深发展提出了争做国内专业性贸易融资银行的战略,并率先在我国推出供应链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

2007年,占国际结算业务首位的中国银行,也不断加强产品创新,对客户需求“随需应变”,连续三年获得“中国最佳贸易融资银行”奖项,充分反映了市场对中国银行在贸易融资领域的高度认可。供应链融资是全球贸易融资业务的重要发展方向,中国银行已经推出了用于国内贸易的“融易达”产品,并将继续加大供应链融资产品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