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59:1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加固工程施工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固原市原州区位于宁夏南部山区,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资源性缺水与工程性缺水并重成为制约其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小型水库的病险加固改造工程逐步实施,改造后水库蓄水量逐渐增加,许多水库灌区现存的主要问题已不是缺水问题,而是水资源如何配置和高效利用问题,因而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成为目前水利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和首要任务。2010年按照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条件,固原市原州区沈家河水库灌区被定为原州区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区。由于沈家河水库灌区原配套不够完善合理,而灌区节水改造即要满足重点县建设相关指标规定,又受资金限制(主要是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且该灌区是以库灌为主,局部又有纯井灌和库井结合灌等特点,因而在灌区节水改造实施方案上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灌区现状进行分析,在对水利专家们提出的不同设计意见建议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提出最优设计方案,作为项目实施方案。
一、沈家河库井灌区现状
(一)地理位置及范围
沈家河水库灌区始建于1960年,是目前固原市原州区最大的库灌区,灌区主要分布在固原城市北部头营镇境内,地理位置为东径106°15′~106°17′,北纬36°04′~36°08′。灌区原设计灌溉面积4.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3万亩,目前实有可控制灌溉面积3.02万亩,其中东干渠控制灌溉面积1.7万亩,西干渠控制灌溉面积1.32万亩,灌区涉及头营镇7个行政村44自然村的农田灌溉,受益人口1.73万人。由于现状灌区水利工程损坏严重,灌区配套标准低,水资源浪费严重,目前灌区实际灌溉面积约1.5万亩。
(二)库灌区总体布置
灌区居于清水河两岸,呈狭长带状,整体地势南高北低,且东西两岸地势较高,中部河谷地带地势较低,东西两岸有多条冲沟,呈“U”字型。沈家河水库灌区大体布设干斗2级渠道,由总干渠,东西2条干渠,1条西高支渠,81条斗渠,3条农渠控制灌溉。总干渠及东干渠居于清水河东面,依东部山脚基本沿等高线由南向北布设,且靠临中宝铁路,东干渠兼顾灌溉及泄洪双重任务,总干渠长0.226km,后接东干渠长14.274km,沿总干及东干渠东西向布设有斗渠46条,斗渠长150-2800m,间距200-600m;西干渠从河道所建拦河坝取水(灌溉期从总干渠泄水闸分水,经东西向泄洪沟输水至河道),沿西部较高地势从南向北搌布,长9.68km,沿西干渠西东向布设斗渠30条,并设西高支渠1条,基本和西干渠平行布设,全长4km,衬砌长1km,西高支渠设斗渠5条,西干渠斗渠间距150-500m。该灌区没设排水沟渠,排水直接由渠道下泄入清水河。沿所有斗渠每25米左右设1农口,水由农口直接入田间临时农(毛)渠进行输水灌溉。
(三)渠道衬砌配套情况
干渠1961衬砌,后经4次维修改造,目前除2004年配套的东干最末端1.32km渠道完好,其余渠道80%老化或损坏,淤积严重。西干渠除2005年衬砌的上游1.80km干渠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配套的二营设施农业区北部0.68km干渠相对较好,其余的渠道老化损害严重,西干渠所设西高支渠衬砌渠道基本报废,由于原渠道沿头营梁半山腰布设,受洪水冲刷,损坏淤积严重,现上段衬砌部分灌溉,下段基本没有灌溉。现状灌区除2004年以来维修改造的部分渠道相对较好,其余渠道老化损坏严重,输水损失大。目前,整个灌区渠道总长106.08km,渠道衬砌长50.56km,防渗衬砌率为47.66%,渠道完好率不到35%,建筑物完好率30%左右,渠系水利用率低,约53%,田间大畦漫灌,田间水利用率不到85%,整个灌区灌溉水利用率约45%,亩均毛灌溉定额340m3/亩,几乎一大半的水资源被浪费掉了。
(四)灌区机井布置及配套情况
灌区机井多为70年代中期后气候持续干旱,国家为解决灌区严重缺水而陆续投资建设的小型灌溉水源工程。灌区现有机井83眼,多居于清水河两岸,地势较低,井距150~600m,井深50~150m不等,单井出水量大部分为50m3/h,现状机井除二营设施农业配套3眼机井外,其余机井几乎全部为土渠输水,自流灌溉,灌溉水利用率低,不到60%。
(五)灌区水库及水资源情况
沈家河水库建成于1960年,至今加固改造过2次,2005年沈家河水库除险加固改造工程建成后,水库总库容4749万m3,水库年蓄水量增加,年灌溉可供水量约532.5万m3,加上当地83眼机井年可供210万m3地下水,灌区年可供灌溉水量总计约742.5万m3。
通过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毛灌溉定额,节约水量将恢复1.8万亩灌溉面积,实现3.02万亩灌溉面积,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十分必要。
二、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灌区配套不完善,配套标准低,且衬砌配套渠道老化损坏严重,灌区灌溉水利用率低
灌区初建时,由于国家投入资金有限,地方穷困又拿不出配套资金,灌区建设主要依靠国家投资,当地农民投劳完成的,因而工程建设标准低,灌区只设干斗两级渠道,沿干渠布设的斗渠间距大,200-600m,也没有按干、支、斗、农四级布设,渠系布置不合理。同时渠道衬砌也不完善,衬砌率低,目前衬砌率不到50%,近一半渠道为土渠。灌区也缺乏必要的量水设施和调控设备,严重影响各级渠道水量分配和水价估算。目前,整个灌区渠道完好率不到35%,建筑物完好率30%左右,渠系水利用率约53%,整个灌区灌溉水利用率约45%。
(二)水土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井渠不能很好的结合,不能充分有效利用当地表水和地下水
该灌区灌溉水源主要为水库水,机井水基本作为补充灌溉水源,2005年沈家河水库除险加固改造后每年可供灌溉水约532.5万m3,由于渠道衬砌配套不完善且损坏严重,部分渠道末端和距离水源较远地方不能得到水库水灌溉,地表水不能充分有效利用,而灌区机井大多分布在清水河两岸附近,地势相对较低,且自流灌溉,因而单井控制灌溉面积相对较小,地下水也不能充分有效利用,而有些地方机井少而面积大,又出现局地地下水超采现象。由于以上诸多因素,灌区3.3万亩中有近1.8万亩地不能得到水源灌溉,灌区水土资源不能很好配置,充分利用。
(三)现有干、斗渠渠道断面偏大,维修改造投资大
沈家河水库干渠及东干渠属傍山渠道,沿途4条大沟道除2条泄洪外,干渠西侧多为村庄及农田,东边又有与之相临20―150m的中宝铁路,没有修建排洪沟的条件,东部大部分洪水沿渠边进入干渠,因而东干渠渠道断面大。经复核,已衬砌配套的东干渠由上到下三个梯形断面最大泄洪流量分别为18.7m3/s、13m3/s、7m3/s;西干渠已衬砌配套的梯形断面复核流量为3.72-4.16m3/s,干渠上段桩号1+400―2+934m段,属傍山渠道,洪水由已建的秦家湾排洪渠排出,2+934m以后渠道沿台塬地修建,只有少量坡面径流汇入渠道,洪水对干渠威胁不大,但渠道断面没变。现状总干渠灌溉设计流量为3m3/s,东干渠灌溉期流量按2.0m3/s,西干渠灌溉期流量按1.0m3/s。由于原灌区各级渠道没有严格按照设计灌水率及科学灌溉制度确定设计流量,总体灌溉制度粗放,基本大水漫灌,灌水方式一般干渠续灌,斗渠分组轮灌,因而干渠灌溉设计流量较大,断面也大,相应的,斗渠设计流量大,大部分为0.3m3/s,少数后开设的斗渠流量为0.1m3/s,斗渠渠道断面也大。总体来说,整个灌区按原断面维修改造,其投资较大。
三、实施方案分析选择
在工程规划设计中,我们前后设计过两个不同方案,一个按低标准节水改造方案,一个按高标准节水改造方案,经过水利厅有关专家三次审查,设计单位不断修改和完善,拟定了最终实施方案,各方案及拟定实施方案如下:
(1)方案一(低标准改造方案):
该方案以尽量不改变原灌区布置,对原有渠道尽可能利用、少占用农民耕地为前提,在距离较大斗渠间适当增设一些斗渠或分斗渠,基本按照200米左右斗渠间距布设,机井根据灌溉需求布设扬水管道,并沿管道50米左右设给水栓。
干渠改造措施:东干渠按原断面进行维修改造,西干渠新增1.4公里输水渠道,改河道取水为直接从总干渠西侧取水,断面按照原西干渠断面。
渠道衬砌配套措施:按原断面维修原损坏较少渠道,按新设计流量,新设计U形断面,衬砌配套老化损坏严重、未衬砌的斗农渠及新增加渠道;各级渠道灌溉设计流量严格按照设计灌水率及灌溉制度进行,同时参考重点县建设相关指标和规定,道路、林带均按规范要求进行设计。
灌区机井配套方案:规划配套现有灌溉条件较好机井77眼,由于大部分机井位于灌区地势较低处,根据实际灌溉需要布设扬水管道,且设给水栓。其中局部18眼纯机井灌区管网布置以单井为单位,设干支两级管道;59眼井渠结合灌区机井,除3眼80m3/h机井布设干、支两级管道,其余机井根据控制灌溉面积范围及大小均布设一条扬水管道,沿管道每50米左右设1给水栓进行灌溉。灌溉期根据农户需求可井灌也可渠灌,部分地势较高且距离渠道较近机井通过设引水入渠管道实现井渠结合灌溉。根据井泵扬程需要需更换部分井泵。
方案一效果分析:
优点:①工程投资相对较小,只需国补资金就能建成,初步设计末级渠道改造总投资2175.78万元,(其中渠灌总投资1668.52万元,井灌总投资504.26万元),亩均投资720.5元,干渠改造总投资1437.17万元。
②占用耕地面积小,为396.08亩;
缺点:①节水效果不显著,尚不能满足灌区3.02万亩可控制灌溉面积需水要求。经推算,该方案灌区最大灌溉水利用率为0.597,3.02万亩灌区总灌溉需水量为767.8万m3,而灌区最大可供灌溉水量为742.5万m3,不能满足灌区需水要求。
②地块较长,农户机械耕作方便。
③渠道间距大,井渠结合灌溉效果差。
④干渠开口增多,在兼顾防洪任务下安全系数降低。
⑤按照200米间距布设斗渠,将出现一渠控制多村现象,这样不便于农民用水协会协调管理。
(2)方案二(高标准节水方案):
灌区改造方案:按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有关规定及节水灌溉技术指标:中型灌区渠系水利用率不低于0.7,渠道防渗率不低于50%,旱作物田间水利用率不低于0.9,灌区亩均渠道长度6-10m。沈家河库井灌区为中型灌区,要彻底实现灌区节水灌溉,必须提高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标准,主要通过增设田间灌溉渠道,提高渠道级别和单位面积渠道长度,完善田间工程配套建设,提高工程完好率和配套率,提高渠系水利用率。
结合灌区现状渠道和作物种植结构,兼顾灌溉管理,增设部分支渠,支渠基本平行干渠布置,且按照所属村队地界划分核定控制灌溉面积,便于配水和管理,在原斗渠之间增设部分斗渠或分斗渠,斗渠间距控制在100m左右,少数与地块平行布置斗渠需增设农渠,间距80-100m,田间建筑物如量水设施、分水节制闸,斗农门,跌水陡坡等配套完善。东干渠改造方案与方案一基本相同,但通过相关水文及水力计算,为提高防洪标准,维修加固原泄洪建筑物3座,新建泄洪建筑物5座。西干渠在保留方案一基础上将渠道按照新设计流量全部改造成“U”形断面,以减少占地,增加路面宽度。原西高支渠从西干渠取水,考虑到原西高支渠输水线路4km长,且盘山而行,不仅维修改造规模大,投资高,且渠道受山洪威胁,稳定性差等因素,经方案比较,拟定将西高支渠废弃,沿原西干渠向北设一条支渠(名为西干三支渠),后面与原西高支渠一分支渠相接。斗农渠衬砌配套措施同方案一,只是间距上有所不同。其余均按规范要求设计。
灌区机井配套方案:灌区灌溉条件较好的77眼机井,对于18眼纯机井灌区机井,管道布置以单井为单位,设干支两级管道;59眼井渠结合灌区机井,将地势较低且自流灌溉面积较小机井布设1条扬水管线,管线长度根据机井最大尽可能控制灌溉面积确定,将水扬至渠道较高处,通过渠道灌溉以增加灌溉面积;距离渠道近,地势较高机井,只需布设1条引水入渠明渠与机井连接,实现井渠结合灌溉。管道不设任何给水栓,机井配套管道尽量避免影响渠道布设,根据扬程需要更换部分井泵。
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沈家河水库灌区按照所利用水资源的不同可划分为纯库灌区、库井结合灌区和纯井灌区,面积分别为14040亩、13510亩、2650亩,在75%保证率情况下,灌区水库可供水量为532.5万m3,机井可供水量为172.7万m3。按照灌区节水改造规划设计资料:按照节水改造后灌溉水利用率0.65计,灌区3.02万亩地灌溉总需水量705.2万m3,其中18眼纯机井灌区综合灌溉定额182.34m3/亩,渠灌区综合灌溉定额238.42m3/亩,相应分配给纯库灌区库水334.79万m3、纯井灌区机井水量为48.32万m3,对于井渠结合灌区,在冬灌或播前灌溉时,灌区全部采用水库水灌溉,库水用量大约为197.64万m3,在作物生育期用水紧张阶段,可采用机井水补充灌溉,库井结合灌区内机井灌溉按2次,不能多于3次,机井调配水量约为124.41万m3。通过这样调配后,达到水资源供需平衡,实现了水资源优化配置。
方案二效果分析:
优点:①节水效果显著。按该方案实施后,灌区灌溉水利用率将提高到0.67,灌区灌溉定额将减少,计算得灌区3.02万亩灌溉面积年灌溉需水总量为705.2万m3,按同样的3.02万亩灌区面积,现状灌溉定额340m3/亩估算,将节约水量321.6万m3,节约水量达30%以上。该方案节水效果非常明显。
②水资源达到优化合理配置。具体见上述水资源调配方案。
缺点:①工程投资较大,初步设计末级渠道改造总投资3394万元,亩均投资1124元/亩(其中渠灌总投资2917万元,井灌总投资477万元),干渠改造总投资1602万元。
②占用耕地面积大,约982亩,同时地块较短,机械耕作不方便,农户大多不愿接受,工程实施难度大。
(3)优化方案(即实施方案):
综合分析前两个方案,不难看出,方案一节地但不节水,方案二节水但占用耕地较大,而且地块长度变短,农民耕作不方便,不易接受,因而在土地承包责任制下渠道占用耕地对农民的负面影响较大,该方案可操作性不强,实施阻力大,且方案二工程投资大,在国补资金有限,地方配套资金不能确保条件下很难实施完工。鉴于以上分析研究,在综合考虑即要节水又不占用太多耕地,且工程总投资又符合中央财政资金安排,建议大体保留第二套设计方案,但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建议在渠道间距上适当放宽,不严格按照标准的100m间距,按150-200m间距布置斗渠,并减少部分渠边道路(主要指该渠相临两边渠道设有路的),同时,结合实际建设条件,干渠道路由规范设计的7.0米降到6.0米,支渠基本平行干渠布置,可不设道路,另外减少新建斗渠生产桥和农桥数量,且不新增设林带,以最大限度降低投资,其他建筑物均按有关设计规范和标准进行。
按照此方案,经再次设计和预算编制,末级渠道改造总投资确定为1895.64万元,亩均投资627.7万元,(其中渠灌总投资1574.95万元,井灌总投资320.69万元),干渠总投资1325.4万元。资金筹措为国补资金及省级配套资金,地方配套资金折合为地方群众投工投劳,主要用于部分田间道路修整及各自田间小畦的整修。
优化方案效果分析:
①与方案二相比投资明显降低,该方案末级渠道改造总投资确定为1895.64万元,亩均投资627.7万元,该方案道路规模大减,投资为77.91万元,且不增设林带,而方案二道路投资735.02万元,林带投资119.59万元。需要说明的是,该方案在道路和林带设置上虽不尽合理,但是工程占耕地面积大大减小,老百姓容易接受,且对于本就贫穷落后的固原地区,其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也大大降低,工程实施的可行性强。如根据实际要求,确实需要增设部分道路或林带,水利部门应积极争取,整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或交通、林业等各方项目资金,整合资金需要政府出面协调处理,用于灌区全面合理建设。
②节水效果。按该方案实施后,灌区灌溉水利用率将提高到0.65,计算得灌区3.02万亩灌溉面积年灌溉需水总量为740.12万m3,将节约水量286.68万m3,节约水量可恢复灌区1.8万亩地灌溉需水要求,经估算灌区年最大可供灌溉水量为742.5万m3,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节水效果明显。
③水资源达到充分有效利用和优化合理配置。与上述水资源调配方案基本相同,可通过适当调节机井灌溉时间,满足灌水需求。
④占用耕地面积小,同时地块较长,机械耕作较方便。
两种设计方案和优化方案主要技术指标归纳如下表
四、结论
大型变压器工程施工中的工序质量是指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大型变压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指的是在施工过程对大型变压器工程施工的稳定措施。关键工序与质量控制措施是影响大型变压器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大型变压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企业应当对关键工序与质量控制措施加以严格控制,从而更好的提升大型变压器工程的施工水平。
一、大型变压器工程施工中的关键工序
1.加强零部件尺寸测量的精准度
在大型变压器的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应当对变压器零部件的大小限制、外形尺寸进行精确测量,从而保证大型变压器工程施工时的安全。外部尺寸对于大型变压器的工程施工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施工单位应当保证测量工作的质量,大型变压器工程施工中每个零部件都应当经过2次测量,从而保证零部件测量的精准度和安全性。施工单位应当加大大型变压器零部件的维护与保养力度,并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在实际测量过程中,施工企业在第一次组织生产现场测量时,应当对零部件的设计图纸进行测量,从而确保零部件第一手数据的真实性。在零部件的第二次测量中,施工企业应当不断改进测量工作的精确度,从而保证大型变压器工程施工基础数据的安全可靠。
2.加强焊接加固施工质量
严格的焊接加固过程对于大型变压器工程施工的施工标准、施工结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施工企业应当对大型变压器的焊接加固方案的有着严格要求,完善焊接项目的细节并加快焊接项目的速度,从而更好的加强焊接加固的施工质量,也是保证大型变压器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企业内部的相关部门应当对焊接加固施工加以严格的控制。从而更好的满足大型变压器工程施工焊接强度要求,并做到彻底解决大型变压器铁焊接速度问题。
3.加固材料的正确使用
大型变压器工程施工中加固材料的使用应当从加固规则本身出发并根据行业标准和加固要求实现产品质量的保证,从而更好的满足大型变压器工程施工的需求,坚决禁止质量不过关的加固材料使用。同时施工企业应当对加固材料进行正确的使用,从而更好的增强材料的坚固性。防止影响大型变压器使用效果现象的发生。
二、大型变压器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1.加强组织领导能力
施工单位应当对大型变压器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措施提高重视,并成立相关的组织领导工作小组,对大型变压器工程施工进行每月固定的组织活动,并对活动工作进行详细的记录。主管领导应当经常深入到大型变压器工程施工现场进行检查指导,并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进行现场检查,并解决、协调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促使大型变压器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措能够得到更好的执行。
2.注重审核相关设计图纸
在进行型变压器工程施工时,施工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我国的相关规定,对大型变压器工程的设计图纸进行详细的检查,对重点检查的部分应当盖有施工单位领导单位公章,从而保证大型变压器工程施工重要数据的有效性。企业对于工程设计图纸的检查必须认真对待。从而确保大型变压器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3.严格执行加载程序
加载程序是大型变压器工程施工的基础,企业对于大型变压器工程的加载程序必须一丝不苟的执行,从而确保大型变压器装载加固的质量,并确保完工后的运行安全。大型变压器的加载程序在按照规定严格执行后,施工企业应当对加载程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重新审视。从而确保大型变压器过程施工的加载程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严格做好装载工作
对于大型变压器工程施工的装载工作,企业应当通过合理的装载模型。通过实施正确装载技术对于大型变压器工程施工进行动态管理,并把相关的装载数据进行合理的保存处理,并在工程施工结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在加载工作的具体工作方案上,施工企业应当制定具体的步骤和措施,从而保证实施的工作人员在大型变压器装载加固过程中能够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
5.加强工程施工中的自我管理能力
施工企业在进行大型变压器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措施分析时应当加强工程施工中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施工单位应当高度重视大型变压器工程施工期间的安全控制。在实际工作中注重保持工作的高效性。企业应当坚持与合作企业签署有效的协议。在收到大型变压器的工程施工请求后,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请求进行处理,并在处理过程中加强相应的安全措施,并以合适的方式就施工方法和施工时间同合作企业签署安全协议。企业应当在大型变压器工程施工的前一天就将设计图纸、物资分配、人员情况、货运单位等需要管理的内容进行整合。除此之外,企业在大型变压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当加强安全措施的力度,从而确保每个大型变压器工程施工的相关人员都对安全措施有所了解。在大型变压器工程施工监控设备上,由于大型变压器工程施工具有很强的特殊性,企业应当坚持实施严密的巡逻监控,并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施工企业应当坚持每日工作后的总结会制度,在工程施工的年底也要进行年度总结大会,对于这一年在大型变压器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并提出适当的改进建议,从而促使大型变压器工程施工中自我管理能力的增强。
6.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
大型变压器工程施工的施工单位应当坚持每半年就进行一次大型变压器工程施工团队业务知识的系统培训。通过采取双向互动的沟通和训练方法,对于在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答。并把人员培训的重点放在个人安全培训、岗位安全培训、变压器维护培训上,从而促使大型变压器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施工水平能够不断的提高与进步。
7.加强安装后的检查工作
施工单位应当秉持着为客户服务原则,在大型变压器工程施工结束后加强对大型变压器的质量检查,从而确保大型变压器的运行质量和使用寿命。在进行大型变压器工程施工的安装后检查时,安检人员应当根据工程的特性,对生产现场的大型变压器负载系统进行细致的检查,并在检查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细节上做到细化检查内容,从而更好的保证工作的准确性,最终保证大型变压器工程施工的施工成果。
三、结语
为了促进大型变压器工程施工的快速稳定发展。施工企业应当进一步加强在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与质量控制措施。并保证以上工作有能够符合安全性标准并有相关的质量保证。企业同时应当确保大型变压器工程施工的运输安全并加强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并继续加强对大型变压器工程施工中的关键工序与质量控制措施的综合分析,从而更好的提高大型变压器工程施工的施工水平,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大型变压器行业的整体进步。
参考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工程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公路工程施工所经过的路基条件也在不断的变化,因而为了促进工程质量的提升,就必须结合路基加固的需要,针对性采取有效的路基加固技术,最大化的促进路基加固工程的质量,从而为整个公路工程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此展开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1.公路工程施工中路基加固处理的必要性分析
在公路路基施工过程中,往往由于路基的结构松散和强度与稳定性的低下,尤其是近些年来公路所承受的荷载也在不断的加大,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只有加强路基加固处理,才能更好地满足现代公路交通事业发展的需要,否则就会对公路工程质量带来影响,甚至还会影响行车的安全,因而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路基的加固处理[1]。
2.公路工程施工中路基加固处理的工艺与技术研究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加强路基的加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同时也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就路基加固处理来看,不仅要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还应加强对路基路面的排水,才能更好地加固路基质量。基于此,笔者以下就常见的路基加固处理工艺入手,分别并提出了加强路基路面排水施工和防水的几点技术措施,以更好地促进公路工程路基加固质量。
2.1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路基加固处理的工艺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路基加固处理的工艺具有:机械碾压工艺、强夯工艺、桩基加固工艺等。以下笔者就此作出几点分析。
2.1.1机械碾压工艺在公路路基加固处理中的应用。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机械碾压工艺是最为常见的路基加固工艺之一。主要应用该技术对水位上大面填土路基的压实和杂填土以及非饱和性粘土等地基进行浅层化的处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主要是利用推土机、压路机、羊角碾、平碾等对公路路基的表面进行碾压,利用碾压机械的自重对松散的路基进行加固和压实,最大化的确保路基土强度得到有效的发挥,路基的稳定性得到有效的提高。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应用该技术时,应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切实做好公路施工中拌合料的运输与摊铺施工,并加强对稳定层松铺厚度的控制,通常松铺厚度应为设计厚度与压实系数的积;二是在此基础上,应采用碾压机械立即进行加固处理,在碾压过程中,通常应碾压两边之后再到路基中间进行碾压,路基两边的碾压次数应在三次左右,确保路面平后将碾压重心移到路基重心进行碾压;三是在施工中若需要从外到内进行碾压时,必须从公路最低的填方处进行碾压,从下到上的方式对整个公路路基采取水平的方式进行分层碾压;四是碾压过程中若土层的表面较为干燥,还应对其进行洒水湿润处理,确保土层含水量最佳时进行碾压,最大化的确保不同土层之间良好的结合;五是在碾压时还应做好安全警示工作,严防安全问题的出现[2]。
2.1.2强夯工艺技术在公路路基加固处理中的应用。在公路路基加固处理中应用强夯工艺能有效提升软基的承载性能,主要是利用重锤的自重从一定的高度上下落并夯实土层的快速固结地基的处理工艺。具体应用过程如下:首先做好施工场地的清理与平整工作,并对首次夯点的位置和场地高程分别进行标注和测定;其次就是将起重机就位,并将夯锤安放在预先标注的夯点位置,并在夯实之前对锤顶的高程进行测定;再次就是利用起重机起吊夯锤到预先设定的高度,再将脱钩装置开启,当夯锤从脱钩自由下落之后,就应将吊钩放下,对锤顶高程进行测定,在夯实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确定夯实次数和质量控制标准;最后利用推土机填平夯坑,再对场地高程测量之后在一定的时间内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全部夯实次数完成后采取降低夯实力度的方式进行满夯,达到加固路基的目的。
2.1.3桩基加固工艺在公路路基加固处理中的应用。在公路路基加固处理中桩基加固工艺也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式。但桩基的类型较多,因而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应结合实际需要针对性的确定桩基类型,常见的桩基加固工艺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振冲碎石桩加固工艺。该桩基施工技术由于具有便于操作和成桩质量高的特点,因而在公路路基加固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是因为振冲碎石桩的应力比土体应力大,具体施工中应结合软基厚度确定振冲的厚度,并采取方形或梅花形的方式进行振冲碎石桩的排列,并确保地基应力分布的均应性,并在振冲碎石桩的顶部铺设一定厚度的碎石垫层,达到夯实路基的目的。
二是生石灰桩加固工艺。在公路路基施工中应用这一桩基技术时,主要是利用了生石灰遇水生成的熟石灰不容易溶解的特点,同时会将路基中的水分吸走,从而降低路基周边的含水量,并释放大量的热量,达到挤密软土路基的目的[3]。
2.2公路工程施工中路基加固处理所采用的排水加固技术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路基加固常用的处理工艺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除了上述的几种处理技术外,还有诸如换填法、深层搅拌法等,但是这些工艺的应用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因此在非必要的情况下尽量不采用。例如在采用换填法时,若需要大面积的更换,不仅成本大,施工难度大,而且换填土的来源和原有路基土的处置都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因而在采用上述技术进行针对性加固处理时,还应采取相应的排水技术达到预防路基软化的效果。基于此,以下笔者就公路工程施工中路基加固处理所采用的排水和技术做出以下几点总结。
2.2.1地面排水施工技术在公路路基加固处理中的应用。常见的地面排水设施主要有边沟和跌水槽以及急流槽与排水管等。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结合实际需要确定路基排水所需的排水设施及类型,并根据相应的设施采取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才能更好地降低路基中地下水的含量,降低路基周边地下水的高度,从而达到加固和保护加固处理效果的目的。
2.2.2路面排水施工技术在公路路基加固处理中的应用。路面排水的主要任务是迅速清理掉路面范围内的积水,排除路面范围内的降水,减少水从路面渗入,以免其冲刷路基边坡,且路拱横坡应大于等于2%,以此确保路面排水质量。
2.3坡面防护施工技术在公路路基加固处理中的应用
一是冲刷防护,沿河路基边坡防护,为免受冲刷,仍多采用直接防护。二是支挡防护,挡土墙目前仍主要用于支挡防护,石砌的重力式挡土墙多用于石料丰富、墙高较低、地基较好的场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悬臂式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和板柱挡土墙,其受力比较合理,墙身施工体积小,也已广泛应用于公路路基的防护[4]。
3.结语
综上所述,对公路工程施工中路基加固处理的工艺与技术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公路施工企业,必须紧密结合我国交通事业发展需要,在公路工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路基的加固、排水和防护工作,以最大化的确保路基加固处理效果,在促进工程质量提升的同时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延兵.公路施工中路基加固的几种方法[J].中国产业,2012,09:5.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在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非常常见,因此软地基的处理成为了市政道路建设的重中之重。市政道路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有很多种方法,如水泥土搅拌桩法、换填法、预压法、强夯法、振冲法、挤密桩法、砂石桩法等等。对软土地基进行有效的处理,不但能够将市政道路路基的承载力提高,还能将市政道路的路基稳定性提高。
1、软土地基特性
大家经常提到的软基,实际指的是软土地基,这种软土地基具有非常高的含水量,容易压缩,低于其他土质的承载能力。软土的组成主要包含沉积的淤泥和一些腐殖类物体。软土地基的含水量一般处于34%-72%范围内,液限通常是35%-60%左右,软土的饱和度通常大于95%,隙比维持在1.0-1.9因此软基对工程施工而言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土质,这种特性反映在成型的类别和某些物理力学的测量因素上。
2、软土地基的危害
因为软土具有这样的独特性质,所以在软土上进行地基施工建设的时候,常常给施工工程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假如道路地基是软土地基,那么因为软土地基本身抗剪的强度无法达到承受道路之外的承载强度,这样就容易导致局部或者地基整体的损害,出现道路失去稳定性、路面下陷等问题。再者由于受到外部载荷的影响,因为地基承载能力不足,会出现地面沉降,地面变形,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当路面承载重力受力不均匀,甚至偏差过大时,道路还可能出现断裂、构造物裂缝。所以路面要保持使用稳定,延长使用寿命,必须增强软土地基的强度,保持软土地基有能满足负荷的承载能力,不出现路面变形情况,就必须做好软土地基加固工作。
3、软基加固技术施工优势
在当今的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做好软土地基加固处理工作对于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减少地基沉降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工期、施工进度和施工经济效益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为此在施工中我们有必要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提高工程承载能力、保证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与此同时,在工程施工中考虑到实心桩、预制桩的不足,工程实践中还需要开发出合理、科学、经济的地基加固施工新技术。
4、 常见的软基加固技术分析
4.1 粉煤灰碎石桩加固技术
粉煤灰碎石桩加固技术在当今的软土地区工程施工建设中在较为常见,它的应用主要是通过采用碎石、石屑、粉煤灰等材料搀和水泥经过加水搅拌形成的高粘性桩体结构,通过该桩体结构与桩间的土壤和褥垫层一起形成复合地基,从而得到工程施工整体性、稳定性要求。这种施工方法的应用主要的优势在于施工强度高、和易性好、流动性强、施工经济性好以及混凝土浇筑施工方便,同时在施工中还有效的节约了水泥和砂石的用量,减少了环境污染。但是在本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其在施工中经常会发生泵管堵塞故障,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所选择的压力过大的化极容易引发爆管问题。就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因为在施工的时候对于管道的提升速度过慢,混凝土无法得到及时的排除;泵送混凝土所选择的管道半径达不到工程施工预计标准,混凝土配合比设置不合理等,使得混凝土在管道内部出现了流动不畅,从而使得局部出现得瑟;同时在施工中压力选择的不合理也会造成管道内部产生堵塞问题。基于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在目前的工程施工中我们必须要因地制宜的选择出合理的施工技术,对于粉煤灰施工方法要及时的进行控制,以保证工程施工的正常开展,避免因为堵管而引起的工程施工影响。
4.2 现浇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
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作为我国现阶段一个重要的施工技术,结合了很多施工技术的优点,既有振动沉管桩和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优点,又有振动沉模壁防渗墙等优良的技术优势。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的管桩桩身强度相对比较高,桩身直径可以达到1.5米左右,有效加固深度甚至可以达到25米以上。这个施工技术相对于其他技术的施工工艺比较更为简单,更容易操作,施工质量更容易控制。
4.3 强夯法加固技术
所谓的强夯法加固技术,其实也就是动力加固法技术,这些技术有着不同于其他技术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它的加固效果比较好、技术的适应范围比较广泛、施工的各项成本相对较低、施工比较简便所以可以促进工程进度的加快等。这些技术的主要原理是依靠强大的冲击力将土结构破坏,进而挤压周围土形成夯坑。根据一定的标准,这些技术又可以分为动力固结、动力密实和动力置换等。强化法与其他技术相比,它比较适用于一些工程时间比较短的项目,而且这些项目的预压时间比较少,另外,适用于一些工程场地面积比较大而且软土层比较浅的工程项目。与普通的填土预压方法相比,强夯法在施工的过程中要考虑沙井的问题,所以其处理费用相对较高。但是与复合地基相比较,强化法的费用要相对便宜,并且施工也相对容易。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负责人和施工建设者,要根据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项因素,进而选择最优的办法,既可以保证工程保质保量完成,又可以尽量节约工程建设的资金。
4.3.1动力密实
动力密实是通过冲击荷载来压实土体间的空隙使得土体密实,从而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实践表明,地面在冲击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沉降,具体沉降深度为夯击一遍下降 0.5~1.0 m,经过夯实后的地基土其承载力能提高 2~3 倍。
4.3.2 动力固结
动力固结是通过冲击能力产生的应力波破坏土体结构,使得土体局部产生许多充当排水通道的缝隙,以助于孔隙水的顺利流出后土体达到固结。笔者认为,土体的沉降量与夯击能力成正比关系,当土体的液化度达到 100%时,其吸附水会变成自由水,此时的土体强度达到最低值,这时再进行夯击纯属多余,因为随着孔隙水的消散,自由水又会被土颗粒吸附而形成吸附水,就像一个弹簧活塞模型。
4.3.3 动力置换
动力置换可分为整式置换和桩式置换。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来讲,增加加固深度就要增加能量,这会造成孔压的增大。目前,强夯法加固技术用于软黏土的不足之处在于夯击能量不足,不能达到有效的加固深度;软黏土结构破坏后其强度和渗透性都会有较大的降低;现行的强夯工艺不适宜用于软黏土地基施工,因为它会导致地基中孔隙水压力过高。为此,应合理的选择其排水系统,采用先轻后重、逐级加能的夯击方式,以达到最佳强夯的效果。
4.4 水泥搅拌桩加固技术
水泥土搅拌桩技术的应用有着自身的特点,通常适用于加固饱和软土地基,这项技术主要是让水泥发挥固化剂的作用,将水泥放置于特制的搅拌机中,使得地基深处的软土和固化剂之间由于搅拌而产生一系列的反应,进而实现优质地基承载力的提高以及变形模量的增大。笔者总结了实际的操作方法,第一,认真调试搅拌桩的桩位,使得搅拌桩机达到预定的桩位,然后使用水准仪调平,之后再控制好导向架的垂直度,可以采用经纬仪或者吊线锤进行双向的控制,但是在调整的过程中要注意垂直度小于1.0%的桩长。第二,在搅拌机预搅下沉的同时,后台拌制水泥浆液,在压浆前将浆液放入集料斗中。
结束语
总之,百年大计,质量为本,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道路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是关键和核心,只有做好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和加固,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出道路的使用功能,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利民.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在工程中的应用及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0(24):151~152.
[2] 胡伟,定位静压注浆在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05,(9).
随着当前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是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与总结的过程,其在施工中,利用各种先进的施工手段和控制措施进行管理,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避免不了由于人为或者自然因素所形成的各种建筑缺陷。这就使得当前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各种病害的处理手段和处理方式也在不断的完善,在施工的过程中,人为影响是建筑物并还出现的最主要的方式,其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各种完善的管理措施和规章制度,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施工要素进行完好统一的施工模式。其主要的形式是由于场地勘察,设计、施工、使用和维护管理等方面的不当所造成的,这些人为因素是造成当前建筑物缺陷的关键,但是其在施工的过程中是最容易被控制的过程。
一、建筑物发生裂损,倾斜的原因分析
1、设计工作的失误
在建筑工程施工和设计的过程中,对当前环境认识的不够完善,对各种设计方式和设计手段的应用不够准确。可综合考虑节能和隔声的围护结构主要有外墙,外门、窗等,利用相关的是技术手段对建筑工程中的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设计。由于设计者在建筑物设计的过程中对施工环境和施工技术方法认识的不够,设计工作失误:许多设计人员对地基基础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使得在设计的过程中吧各种复杂的问题采用简单化的方式进行处理,是的当前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各种缺陷不断的涌现。据建设部1993~1996年的重大工程事故统计,由于建筑设计过程中出现的的失误问题使得建筑物在施工和控制的中事故较多,成为当前建筑施工总数的比例不断的增大。
(1)建筑物基础设计时,没有掌握地基土性,缺乏认真方案比选、专家论证,采用的基础形式不当而发生事故
(2)在深厚淤泥软土地基上,错误选用沉管灌注桩、沉管夯扩桩等基础形式,经常发生缩颈、离析、断桩和桩长达不到持力层等事故。
(3)在填土、软土或湿陷性黄土等厚薄不均地基上,采用条形或筏板等基础方案,导致建筑物倾斜。
(4)采用强夯处理地基时。由于夯击能量不足,影响深度达不到加固深度的要求,没有消除填土或黄土的湿陷性,如果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地基浸水,必然造成建筑物下沉、倾斜或裂损。
(5)对于欠固结的填土、淤泥等软土地基,地面大量回填堆载,采用桩基方案时,如忽视负摩擦力的作用与计算,常发生布桩数量不足,导致桩基过量沉降、断桩等严重事故,使建筑物开裂或倾斜。
(6)同一栋建筑物上选用两种以上基础形式或将基础置于刚度不同的地基土层上,易发生严重事故。
(7)对于软土地基或建筑物形体复杂、高度变化较大时,必须按照变形与强度双控条件进行设计,以确保建筑物的整体均匀沉降。如只做强度验算,将会使建筑物发生不均匀或过量沉降。
(8)设计人员不熟悉或没有认真学习、掌握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技术标准。等等。
2、施工方面的失误
(1)基础工程施工质量低劣:施工部门偷工减料,弄虚作假,随便减少配筋,降低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劣质钢材乃至缩小基础尺寸,减少基础埋深,基础施工放线不准确等。
(2)地基处理方面的原因:目前地基处理手段多,这方面的问题也很多,如桩端未进到设计持力层;桩径未满足设计要求;强夯未达到有效的影响深度;振冲碎石桩未达到振密效果;检测手段不合理或未能正确反映实际情况等等。
(3)地下开挖引起地面建筑物的裂损:城市由于修建地铁、地下街等地下建筑物,或者矿区开挖采矿、采煤巷道引发地面沉降,造成地面建筑物的下沉、开裂、倾斜等损害。
(4)相邻深基坑施工引起建筑物的损坏:在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由于深基坑的开挖、支护、降水、止水、监测等技术措施不当,造成支护结构倒塌或过大变形。
二、裂损,倾斜建筑物治理方案的制定
1、制定建筑物正式纠倾扶正和加固方案时,应当充分掌握并具备以下各项条件:业主的要求和建筑物重要程度;实际倾斜和开裂情况;建筑物纠倾时是否有人居住,周围环境条件;地基土质和新补充的勘探资料;基础的损坏情况;原建筑物发生倾斜原因的分析结论;原建筑物检验鉴定结果及纠倾可行性的报告;经现场试验验证的纠倾技术的可行性;与纠倾工程有关各方的协议书等。
2、制定纠倾扶正和防复倾加固技术方案,要在有经验的专家指导下,进行反复分析比选。承担纠倾工程的技术主管应当充分熟悉各种纠倾方法,并对其适用条件有正确判断。
三、建筑物纠倾加固的施工技术要点
根据纠倾工程设计方案应编制施工计划,并要注意以下内容:
1、对整体刚度较差的建筑物,纠倾施工前先进行破损部位或建筑物整体的加固施工,防止建筑物在施工时发生倒塌。
2、要考虑建筑物地基在纠倾施工时可能产生的附加沉降,并估计纠倾后建筑物地基可能持续的变形(即滞后的回倾量),在纠倾施工时及施工后要加强现场观测,并要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3、施工前要对相邻建筑物及地下设施进行一次检查或测量,要与对方协商或签订协议,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四、防复倾加固技术
为了防止纠倾后建筑物再度倾斜,应在纠倾施工前或施工后,进行防复倾的加固。防复倾加固有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
1、抬墙梁法:采用预的钢筋混凝土梁或钢梁,穿过原房屋基础下,置于基础两侧预先做好的钢筋混凝土桩上或支护墩上。
中图分类号:P343.3 文献标识码:A
实施除险加固首要目的是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水库安全,同时解决遗留问题,修复水毁设施,更换机电设备,增加配套项目,使水库达到或超过设计防洪标准要求,增加库容量,提高效益。因此,搞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施工管理是相当重要的。
一、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的内容、方法及现状
1、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的内容及方法
(1)建筑物基础加固工程
坝基渗漏,建筑物基础透水、沉降等是病险水库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决基础渗漏问题的方法有:混凝土截渗板墙、混凝土帷幕灌浆、高压喷射灌浆等。解决基础沉降的方法有:桩基,基础置换等。
(2)主副坝加固工程
坝体加固的主要内容有上游坝脚抛石压重、上游坝脚抛石挤淤、上下游平台碎石压重、砂壳振冲加固、对老坝体翻压、增加防渗料或置换、加大上下游边坡比、增加坝高、新建上下游护坡、下游排水体改建、新建坝顶工程、观测设施改建等。溢洪道、放水洞、电站等工程的主要内容有:对原建筑物的拆扩建、新建,对闸门、启闭机、阀门及电气设备更换、溢洪道改扩建等。其他配套项目如新建管理房、电器自动化、水文观测设施、防汛公路及库区道路改建、增建码头等。
2、水库除险加固现状
目前,病险水库多、除险加固工作量大、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等现象突出。我区的小型水库大部分是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供水和发电。水库大坝大部分为土坝,分均质土坝和粘土心墙坝,其主要建筑由大坝、溢洪道和输水涵管所组成。水库除险加固建设的基本内容:对坝体进行灌浆加固;对大坝内坡进行砼护坡,外坡进行修整,坝外坡脚新建排水棱体或贴坡排水棱体;对溢洪道进行三面光加固,新改建放水设施等。只有做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管理,才能保证工程质量,确保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使工程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面临的问题
1、施工前准备不充分
由于我区水库多且比较分散,从而除险加固工程施工也较分散,在工程施工中,很多施工单位在建设之前没有进行一个良好的规划,对于建设地点的施工区划分很混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影响了施工时间和效率,并对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施工单位在施工前期,应该由业主或设计单位向施工的企业进行技术交底,由监理单位对施工图、施工技术和措施进行严密的审核。但是很多施工部门忽略了这一项操作,没有和业主及设计单位进行商量如何进行施工和管理,而是自己做决定,自己施工,完全忽视了业主单位的存在,这样的操作是非常不正确的。很多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难度,若是与施工企业与业主或设计单位探讨一些施工的方法,对不利的方案及时地提出,也许会有更适合施工的方案,这样既节约了工程建设时间,又加快了施工进度。
2、施工存在的问题
水库除险加固建设内容主要有:大坝基础、前、后坝坡稳定及渗漏问题;大坝护坡、输水建筑物的洞体、进口及出口以及溢洪道工程的各段加固和金属结构工程等。这些工程建设内容的实施,主要使用的施工材料是混凝土材料,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碎石、水泥和水拌合而成的,由于拌合方法和使用环境的不同,混凝土质量相差较大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有变形、开裂、坍塌和渗水等常见问题,不加以改进就会造成工程后期养护难度增加或返工的现象,不但浪费投资,还直接影响工程的交付和使用,造成工程较大安全隐患。可通过混凝土制备过程中的工艺改进以及调研作业环境来确保混凝土质量合格。
三、如何管理好工程建设
1、做好工程前期准备工作
(1)施工总体布置
工程施工前,应做好工程施工总体布置,其中包括施工场地建设、施工道路、施工用水、电以及施工围堰等工程。施工布置的合理直接决定了工程进度,对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也是大有好处。另外,还应排好施工进度计划,并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按照施工进度计划按期施工。
(2)施工围堰
大坝的病害整治一般是除险加固工程中的重点,施工围堰一般是不可缺少工程,也是比较重要的,建设单位要根据水库具体情况制定多个施工围堰比选方案择优确定最优方案,选择的原则是:①尽量使用库区附近原材料,就地取材,合理设计断面尺寸,节约资金;②围堰设计时应考虑永临结合,施工完成后,围堰材料不必拆除丢弃,可二次利用,例如填筑施工道路或者用于其他;③充分重视围堰内基坑排水工作,切勿出现围堰内部渗水、漏水等现象,造成不必要的工程险工。
(3)混凝土材料准备
混凝土用的粗骨料,其最大颗粒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混凝土实心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得超过40mm。拌制混凝土宜采用自来水或井水等清洁卫生水,采用其他水源时,需进行水质检验,水质要符合国家现行的卫生标准。若掺外加剂的话,其种类和数量都要符合国家标准,且不得对环境造成污染。
2、工程施工阶段的管理
(1)加强招标管理与管理考核,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在项目招标的过程中,要根据招标要求进行实质性响应,明确项目项目经理、主要技术负责人等管理人员。施工中加强对管理人员管理,保证不可以随意更替投标承诺管理人员,施工单位内部要签订管理人员目标责任书,加强对项目管理人员考核,全面实行工程项目管理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对施工项目“三控一管一协调”方面进行严格考核,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及项目施工质量,这样才能够优化施工队伍建设与管理水平。
(2)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控制。施工单位要把好原材料关,对于进场的原材料及中间产品等要进行严格检查并配合监理单位对原材料及中间产品进行现场抽样送检。对检测不合格的,坚决不能用于工程。施工单位还要把好施工质量关,严格按照规范、规程照图施工,施工班组采取工程自检、互检,监理复核的方式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特别是隐蔽工程或特别重要的部位,即使施工单位质量人员进行了自检,互检,也必须通过监理复核,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否则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3)加强安全施工管理。施工单位要建立由项目经理直接领导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健全安全组织,强化安全机构,充实安检人员,完善工作制度,认真学习相关法律,坚持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法令,防止发生交通事故、触电事故、机械设备伤害事故、落水事故和防火等。坚持“防”字当头,一丝不苟,将安全管理贯穿于贯穿建设的全过程,一旦事故发生,必须严格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确保安全生产落到实处。
(4)做好文明施工管理。根据项目经理部各部门的职责,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及劳动纪律,并做牌悬挂在办公室墙上;通过设置施工公告,现场平面布置图和安全纪律牌,设置安全文明施工标志;设备、材料的存放场所设置明显的分类标志等措施落实文明施工。
总结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中,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库病害是否解除,也直接关系到水库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明显,只有通过工程参建方的共同努力,严格按照规范、规程、规矩施工,加强监督、检查、监控,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为此,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必须将施工管理放到最重要的地位上考虑。
参考文献
[1]李佩妍、齐晓波。偃师市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建设与管理[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 09X)
[2]邱集煦。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监理浅议[J].海河水利,2010(05).
1首先要熟悉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组织管理及监督机构
小型病险水库加固除险加固工程的项目法人一般由各县水务局成立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管理局,受地级市水务局,省水利厅领导。监督机构为地级市水利质量检测监督站。
2项目划分
项目划分是由项目法人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三方,根据水利工程相关规范,结合工程结构的特点,施工部署及施工合同要求进行,划分的结果应有利于保证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质量的管理。
项目划分是资料整理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一个合理的项目划分,不仅方便施工资料的整理,而且方便施工过程的控制,能很具体地对某个特定部位、某道工序作出相应的处理意见,针对性强,系统直观,还有利于将来的工程验收。
项目划分是工程建设的大纲和灵魂,是方便施工与资料管理的重要依据。
3施工资料的分类
施工资料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永久资料,另一类是长期资料。其中永久资料包括:施工合同及相关内容(施工合同、中标通知书、安全生产责任书、管理制度、防汛预案、安全应急救援预案等)、月支付、施工招标文件、施工投标文件、竣工决算、竣工图册等;长期资料包括:合同项目工程开工相关资料、分部工程开工相关资料、单位工程核定资料、分部工程核备资料、施工月报、施工日记等
3施工资料的收集
3.1施工前期资料的收集
施工前期的资料主要包括施工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施工合同、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各项管理等与该工程项目有关的一系列资料集合体。这些资料一般在施工前期都已经具备,资料员应注意收集、分类并妥善保管。
3.2施工过程中资料的收集
施工过程中的资料收集主要包括单位工程合同项目开工相关资料、分部工程开工相关资料以及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资料等相关资料。需要指出的是:①如果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不可抗力,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员等投标文件中的相关人员需变更时,应书面报告项目法人,并经项目法人同意后方可变更,并办理变更手续,并作为归档资料;②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资料中质检员和监理工程的签字,一定要做到及时做、及时评定、及时签字,保证施工资料的连续性、及时性、真实性。
3.3完工后的资料收集
工程完工、各项整改已到位后,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已经过验收并已核定和核备,此时应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
①单位核定资料
单位核定资料包括:单位工程验收质量结论核查表、单位工程验收质量结论核定报送资料清单表、单位工程验收鉴定书、单位工程验收工作组成员签字表、单位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单位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资料核查表、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评定表、外观质量评定报告、工程建设管理报告、工程监理工程总结报告、工程设计工作报告、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等内容。
②分部核备资料
分部工程验收质量结论核查表、分部工程验收质量结论核定报送资料清单表、分部工程验收鉴定书、分部工程验收工作组成员签字表、分部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资料核查表、分部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评定表。
③施工月报和施工日志
施工月报应在平时注意收集,主要内包括:施工原材料的储备与收支说明、劳动力强度统计、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汇总、有无完全事故、实际施工进度计划等内容。施工日志应当真实记录施工过程中每天的天气情况、劳动力强度、施工部位、完成工程量、有无质量安全事故及施工大记事等。
4资料的归档与资料档案验收
4.1施工资料归档
施工资料的归档就是将上述资料进行分类、分卷、分册线装,装入规定的档案盒内。归档时应按要求认真填写档号、案卷题等相关内容,加盖“编制单位”、“编制日期”、“保管期限”、“长期”、“永久”、“施工”等各类印章,并在案卷末页填写立卷人及日期。
4.2资料档案验收
资料的档案验收是地级市水务局会同水利工程质量监测监督站及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管理局等单位抽出专家,组成资料档案验收工作组,通过查看资料是否完整,分类是否合理,及装订是否正确等。最后经过讨论、决定是否通过工程资料档案验收,并出具档案验收合格证书,同意进行竣工验收。
5结语
总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资料整理工作是一项繁重、零碎的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整理。以上是本人在工作中的一点体会,愿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研究,以便有更好的方法,去完成资料整理工作,给正在进行此项工作的同行一些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2]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令第30号).2006.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国的土地面积广阔,地质条件复杂,特别是软土地基的施工条件更为复杂,因此,在城市道路建设中,软基处理施工工程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基底承载力高的同时还要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得到增强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岩土工程界亟待解决的难题,由于认识到实心桩和预制管桩的缺点,因此,在不断的工程实践的过程中,经济实用的现场浇筑混凝土薄壁管桩软土地基加固施工技术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广应用。
一、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的相关介绍
(一)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
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主要是融合了各种软土处理技术的有点,其中包括: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振动沉模薄壁防渗墙以及振动沉管桩等。该管桩的桩身强度相对较高,其直径大约为1.5米,有效加固深度相对可达到25米。该施工技术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工艺简单,有利于道路工程的质量控制及监管,此外,还应补充的是,单桩承载力高就会相对减少工程的造价,提高经济效益。
(二)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的优点
在高等级公路的软基加固工程中,现浇混凝土管桩复合地基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解决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节约了施工成本,使得工期缩短,提前完成工程并投入使用,工程质量有充分的保障。笔者试将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与现今广泛使用的粉喷桩复合地基技术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总结其优点。
1、适用性强
现浇管桩的桩身强度相对较高,属于刚性桩,而粉喷桩的桩身强度则相对较低,属于柔性桩,处理深度小。现阶段我国国内的粉喷桩机可达到的处理深度为15米,一旦深度超过10米,桩体基底的压力加大,造成喷灰困难,最终导致粉喷桩的固结效果很差。
2、软基加固工程的质量控制
现浇管桩的施工工艺相对简单,有利于施工过程中监管工作的开展,同时还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较易做到。而在进行粉喷桩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土层变化大,未能保持送灰压力的均匀性,进而喷灰量就难以分布均匀,很容易造成搅拌不均匀的后果,难以达到理想的固结效果,特别是该施工工艺的施工隐蔽性较强,进而加大了现场施工质量监管的难度。
3、软基加固工程中的桩基检测
现浇管桩技术主要检测方法是利用小应变或是人工开挖的方式,其检测费用在工程造价中的比例相对较低,一般只占1至2个百分点。该检测方法运用的是无损测试,检测周期相对较短,检测范围比较广泛。而粉喷桩技术主要是利用钻探取芯以及静载等手段,其检测费用一般要占工程总造价的4%左右,进行检测的周期长,检测范围相对较小,对于工程的总体质量并不能做出全面的反映。
4、经济效益的对比
现浇管桩软基加固技术和粉喷桩软基加固技术这两种处理手段,其在造价方面并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是,现浇管桩的优点是粉喷桩等工艺无法比拟的,因此,城市道路建设的软基加固工程选择现浇管桩加固技术更加合理、经济。从二者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经济效益或是安全性能,现浇管桩加固技术都是能够取代粉喷桩技术的很好的手段。
二、现浇管桩技术在城市道路建设的软基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一)城市道路建设的软基加固工程概况
某城市道路建设工程的地基土层经勘探为深粉质粘土,厚度约为13米左右,施工设计路堤填土的最大高度约为6米,经过各类加固方案的比较和分析,最终选择应用现浇管桩复合地基加固技术,设计桩长约为9米左右,长度不等,直径设计为100cm,壁厚为12cm,选择等级c20混凝土,坍落度5cm~8cm,桩间距横向3.om,纵向间距排与排之间3.5m,采用正方形布置,设计7.8m长管桩竖向极限承载力600kN。
(二)桩基检测
一般情况下,桩基工程检测主要有三种办法:
1、现场开挖:主要对桩身的外观质量进行检查,一般是在桩基完工后的14天进行该作业,需检查至少4根,经过开挖作业显示:桩身混凝土结构相对较为完整,同时并无断桩或是存在空隙现象。
2、低应变检测:检测桩身完整性时可利用反射波法,对总桩数中的四分之一部分的桩体进行检测。根据检测机构出具的“桩基低应变动力检测报告”显示:桩体混凝土强度等级基本达到施工设计的规范要求,桩身完整性合格,可鉴定为A类桩。
3、静荷载试验:该实验主要是对单桩基底承载力进行检测,可检测三根桩。有相关公司的检测报告显示:7.8m管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大于730kN,满足设计要求。
(三)现场检测
在桩基施工的过程中,进行的检测包括在现场埋设仪器进行检测,其结果显示如下:
1、桩周地表土的位移。
我们从相关的数据坚持测资料可以看出:在沉桩的过程中,地表土体的挤密近于指数形式的衰减。在距桩心2.5m处桩周土的位移量均小于2咖,说明本次设计的桩间距是合理的。
2、沉桩过程土压力的变化
如果需要对成桩过程中的挤土压力进行测试,可在距离打桩中心1.5m和3m处成孔,在2.5m、5.0m、7.5m深度处埋设垂直向土压力盒。桩机每下沉2m观测一次:施打完成后不同时间进行观测。成桩后在该桩侧壁再埋设两只土压力盒,深度分别为2.5m和4m,目的是为了检测在施打相邻桩时该桩所受到的挤土压力。从距沉桩中心3m处实测资料中反映出的特点:在单桩沉入时,且无相邻桩存在的情况下,沉桩的挤土压力在上部5m范围内近于一致的,下部由于土质较硬挤土作用明显,因此,在5m以下土压力要高于上部压力。随着沉桩深度的变化,下部土压力也随之上升。
总结:
文章分析和介绍了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在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加固中的推广使用,通过在施工现场的勘探检测以及测试实验总结来看,基底承载力符合施工设计的规范要求,通过低应变测试的相关分析,桩体质量完整。作为软基加固的新技术,振动沉模现浇管桩这一施工工艺的优点很多,因此,应推广应用该技术,提升软土地基质量,为城市道路建设的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杜君泰. 城市道路软基处理方法探讨[J]. 民营科技, 2008,(01)
[2]郭雪兰. 简述软土地基上路基的加固设计[J].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9,(05)
[3] 谢齐云. 浅谈城市道路软基处理方法[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06)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库多数建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30多年的运行,普遍存在较严重的安全隐患,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的施工表现出工程多,分布广泛,距县城较远,施工复杂,施工不利因素较多等特点。为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工程参建各单位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检验、评定工作,严控现场施工质量,结合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年活动方案的实施,为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1精心组织,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1.1建设单位质量管理体系
依据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管理工作的意见,在县级均成立了小型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处,建设处组成形式基本为下设办公室、工程科、财务科、安全保卫科等科室,随着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相继开工,建设单位根据施工建设情况,增配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及时检查工程施工质量和协调工程相关问题。建设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健全,为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1.2监理机构质量控制体系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驻工地现场监理机构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监理机构依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03要求,编制了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执行《监理规范》4.3条款8种工作制度,(1.技术文件审核、审批制度2.原材料、构配件和工程设备检验制度3.工程质量检验制度4.工程计量签证制度5.会议制度6.施工现场紧急情况报告制度7.工作报告制度8.工程验收制度)。监理机构质量控制体系的健全;监理人员对施工单位的质量检测工作、质量评定工作控制到位,质量控制效果良好。
1.3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
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健全是质量目标实现的关键。各参建施工单位从组织保证上组建施工项目经理部,成立质检科、工程科、物资科等科室。人力资源保证上组织有经验的专业施工队,保证了工程施工质量;思想保证上经常教育参建工人提高质量意识。技术保证上专业技术人员熟悉图纸,认真研究施工工艺,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后勤保证上采购正规厂家产品,产品合格证、厂家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资料齐全。制度保证上建立质量管理制度,落实质量“三检”制。
1.4设计单位质量服务体系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过程中,常出现施工设计图纸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设计单位能应项目法人要求及时到工程现场处理相关设计与技术问题,满足了工程需要,服务质量良好。
2建立制度,规范检验、评定工作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做为质量和安全控制的重点工程,参建各单位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规程,建立各项质量检验与评定方面的制度,规范检验与、评定工作,实行“443”的质量检验与评定的质量管理工作模式。四检即“施工自检、监理复检、建设抽检和监督单位飞检”相结合的进场材料质量检验制度;四测即“施工常规检测、监理平行检测、建设抽样检测和监督单位飞检抽测”相结合的工程检测制度;三统一即“统一现场自检表格、统一新单元质量评定表格、统一质量评定档案的整理”。“443”制度的建立于实施,使进场材料质量检验和检测抽样频率增大,抽样内容覆盖面更广,取得了较好的质量控制效果,使工程质量档案资料更加系统、规范,将《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认真贯彻执行到施工建设中去,从各工序的质量检测手段和检测频率,单元工程评定工作的实施与新标准同步进行。
3明确重点,严控现场施工质量
小型水库的建设实施,水库规模虽小,但涉及的工程施工工艺较为复杂,经常出现未探明的质量问题给工程留下隐患,使施工质量控制工作难度加大。各参建单位针对水库建设中的实际情况,明确重点,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3.1规范重要隐蔽单元工程的验收
小型除险加固工程在研究工程项目划分时,要明确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重要隐蔽单元工程,并按规范进行联合验收。因为各小型水库库区淤积情况和库区放水情况不同,工程坝基的清淤和库区放水是直接导致工程进度拖后的因素。以浆砌石拱坝基础岩石开挖单元验收为例,在工程施工中为避免由于清淤难度大和库区放水导致施工单位基础未开挖至设计高程现象,建设单位确定了联合验收的工作方法,每个小型水库的重要隐蔽单元工程验收,必须由建设单位组织监理、设计、施工和质量监督等单位同时进行验收,对于不能及时参加重要隐蔽单元工程验收的单位,以现场照片和影响的形式发送至未参加单位,经其确认后再由各单位共同对重要隐蔽单元工程进行验收。
3.2及时准确申报不明地质情况和质量问题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由于最初建设没有系统的设计资料,地质勘测资料也存在不完全的现象,在施工中会发现设计图纸与现场实际施工不符,有些质量隐患存在盲点。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后,及时报告现场监理机构和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及时组织相关单位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并及时确定解决问题的处理方案,涉及变更的部位,按程序进行变更。及时、准确的申报不明地质情况和质量问题,提高了施工变更的申报和批复效率,保证了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对于施工单位针对不同突况的施工组织以有利的技术支撑,确保了质量隐患的及时处理。
3.2优化施工组织确保安全和质量目标实现
在县区域的各小型水库的实际情况不同,导致开工时间也不同,为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施工任务。各建设单位,根据各水库建设情况,对施工单位报批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优化,要求施工单位,对于工程安全和度汛安全单独进行施工方案编制,规避由于工程安全和度汛安全导致盲目赶超进度,为工程留下质量隐患的现象。经研究后,要求优化原有施工组织,鼓励使用新科技,新的施工工艺,确保安全与质量并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建设任务。
4强化素质,组织人员技术培训
0前言
根据水利部分的统计调查,我国有8万多的中小型水库由于历史悠久,投入运行时间过旧等等原因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水库不能正常运行,“汛期不敢蓄水,汛后无水可蓄”,国家投巨资兴建的水库不得不低水位运行,达不到调蓄水资源的目的,严重影响水库工程效益的发挥。水库的病险问题也给水库下游城乡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构成威胁,一些城市和县城由于地处水库下游,犹如“头顶一盆水”,如果水库险情得不到及时处理,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因此,病险水库加固改造工程成为水利部的重点工作。
甘村水库的简介
甘村水库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龙头镇东南部,座落于雷州青年运河四联干渠下游,距离龙头镇约4公里,距离坡头城区约22公里。枢纽工程于1958年6月动工兴建,1960年3月水库基本建成,同年12月全面发挥效益。甘村水库是一宗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殖及多种经营等综合利用的小(一)型水库。水库设计灌溉面积0、1.5万亩,现实际仅灌0.5万亩。经水库安全技术认定大坝属于三类坝,被列入2010年的“强塘固防”工程进行除险加固。
水库存在的病险问题
2.1大坝洪水标准经复核未达到小(2)型水库洪水标准。溢洪道无护砌,无消能设施;下游无配套泄洪渠。坝体填筑材料透水性差,不满足规范对渗透稳定的要求。坝顶建有房屋,坝体上种植树木,坝顶水渠长年过水并未作防渗处理,坝顶右端有较大规模的养猪场。
2.2 坝下埋设有砼放水涵管,存在安全隐患;库底淤积严重,影响放水涵管出水。无启闭房;启闭设备锈蚀严重,不能正常启闭。大坝缺少水文观测设施及管理房。坝体存在白蚁侵害现象。
2.3由于建设投资不足,工程规模未达到设计标准,局部不配套,使水库汛期期负险概率较大,水库在汛期土坝、输水涵及溢洪道的运行均存在安全隐患。
3工程加固改造的实行方案以及前期准备
3.1 改造方案
(1)水利工程施工具有季节性,对一般中小型水利工程的维修与加固施工最多只有8个月的施工时间(一个汛期的末与下一个汛期之前) ,时间因素对水库工程施工的影响不同与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设工程,故而显得尤为突出。所以,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做得是否充分,施工期的各方协调、管理成功与否是决定水利工程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程施工任务的关键。
(2) 前期准备工作
基础工作中的确测量、勘察;初步设计的论证;初设报批、工程立项、施工图设计等诸多工作。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工程的初设论证与设计及造价、报批工作时间和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弹性很大的工作。
4加固工程的措施
4.1 工程质量的保证
水库工程的质量问题,一般是土石坝存在渗漏、裂缝以及滑坡等。其中,渗透往往会引发土石坝的裂缝与滑坡,因此,处理水工工程质量问题时最主要的是防止土石坝的渗透。处理的一般原则可使用上堵下排的方式进行。上堵的除险加固措施分为水平防渗和垂直防渗两种。水平防渗指的是在粘土的铺盖相配合下进行排开、挖导水库的渗沟、减压井以及水平盖的重压渗等;垂直防渗指的是对其进行构建混凝土、霹雳灌浆防渗墙等措施。
(1)水平防渗除险加固的措施
土石坝坝前的水平防渗措施通常选用水平铺盖的方式。在坝基上方设置一层具有透水的材料作为铺盖,有利于降低铺盖下方的冲积层内部的渗透坡降,使得其保留在冲积层允许渗透坡降范围内,从而保证土石坝地基具有渗透稳定性。水平防渗除险加固措施必须清空水库内部的蓄水量,因为水库内部的淤泥将会给施工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坝前的水平防渗除险加固措施并不被广泛地使用。当前,经常使用的水平防渗措施有复合土工膜的水平铺盖以及弱透水黏性土的水平铺盖等。
(2)垂直防渗除险加固措施
为了切断土石坝坝体与坝中之间的透水通道,以减少其渗流,一般采用垂直防渗除险加固措施。垂直防渗除险加固措施通常是通过置换、化学作用和填充等方法于水库的加固区域当中形成垂直的防渗墙,以实现截水的作用。在对水库土石坝进行除险加固的工程措施时,通常使用垂直防渗的除险加固措施。因为垂直防渗,不必将水库的蓄水量放空,既保护了宝贵的水资源,又不会对除险加固施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垂直防渗除险加固措施是运用最为广泛的技术。
4.2水库防洪标准
提高水库防洪标准的除险加固措施一般为:加高大坝,以提高水库防范洪水的能力,降低洪水期对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破坏;扩建抑或是增建其溢洪道;增加水库的泄洪量
(1)坝顶上加高
在坝顶上增加适度的高度,却非从大坝背坡脚处进行培厚加高。加高的部分,在迎水面能够利用防浪墙进行直立加高,而背水面的上部应当使得坡度更陡一些,使其和下游的坡面相连接,加高施工操作应当经过精密的计算,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进行施工。由于坝坡的稳定性与大坝的高度有关,因此,加高一般不可超过3m。倘若因工程需要必须过多地加高,必须对坝身进行加宽施工;对大坝的背水坡进行培厚加高施工。该措施的工程量远比坝顶上加高措施还要大,造价也相当高,但是,为了确保大坝坝坡的稳定性,有采取该措施的必要。
(2)加深抑或是增建水库的溢洪
扩宽其溢洪道,并且增加闸门。在水库周围地形与地质条件均可的条件下,而且能够保证开挖量不多和保证堰顶的高度不降低的情况下,把水库原有的溢洪道进行加深、拓宽,有助于水库下泄流量的增加,有助于水库提高其防洪的标准,有助于减轻下游河道的洪灾负担;增设水库的溢洪道。根据水库所处的地形条件,保证开挖的工程量相对较小的情况下,可以对水库进行增设其溢洪道的措施,以提高水库的防洪标准。
5工程小结
(1)在本工程中,为了不挤占施工时间而影响工期, 我们把施工中已经出现的和可能遇到的情况全部地列出来,把需要做的工作从简到难地分期分时地逐步将它按排在分年度的工作中进行解决处理,使得工程在本年度汛期结束后能立即进行施工,减少了施工过程中边进行政策处理边等待施工的现象,为工程能顺利地进行创造了良好的外界条件。
(2)甘村水库的加固是国家对水利工程建设的一个举措,也是一项民心工程。由于水利工程对时间要求的特殊性,时间是工程施工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这就势必促使建设单位在工程开工前的准备工作中务必做得充分、扎实、仔细、到位。从工程实践中,总结出一个道理:质量、进度、投资和安全施工这几个施工环节中的任何一项工作没有控制好、衍接好,都会给工程造成影响,以致整个工程的建设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
参考文献
1 张欣. 我省病险水库治理步伐加快[J]. 陕西水利, 2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