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校学习计划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8 15:59:2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卫校学习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卫校学习计划

篇1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基础生命科学,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因为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已渗透到医药卫生的各个领域,所以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都应该掌握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然而,生物化学的自身特点影响了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例如基本概念多、大分子结构复杂、理论深奥、代谢复杂、内容抽象,学生难以直接感知,觉得枯燥乏味,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如何针对卫校学生特点采取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生物化学学习效率,笔者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了解卫校学生特点,培养学生自信心

近年来,随着普通高中和大学的不断扩招,大多数学生在初中毕业之后选择上普通高中,而选择卫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因为没考上高中或受家长之命被迫来的,他们往往有着一定的自卑感和压抑感。所以,教学中,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主动性,首先要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卫校学生仅在初中学过无机化学课程,而生物化学这门课程,许多内容是与医学知识相联系的,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质疑、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帮助学生逐渐建立学好生物化学的信心。此外,教师应站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面对回答错误、回答不上来甚至站起来一言不发的学生循循善诱,多方面引导,千万不可斥责挖苦;要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出哪怕一丝一毫的闪光点,肯定他、鼓励他。

2加强生物化学知识与生活常识的联系,增加教学内容的普及性与趣味性

生物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生活中的很多事例都与生物化学有关,充分利用这些事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益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释生活现象[1]。例如,在讲到蛋白质互补作用时,若按教材直接讲述,内容空洞乏味,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此时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问“有的同学小的时候偏食,为什么家长会说,不能偏食,要食物多样化,荤素搭配”,学生回答“要营养均衡”。接着,教师再问“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取决于什么”,让学生思考。然后教师进行提示“同学们,回顾一下以前学习的内容,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学生回答“氨基酸”。教师再问“必需氨基酸有几种”,学生进行回答,此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解“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比例”,最后给学生举个汉堡和豆浆搭配食用的例子,说明蛋白质互补作用的原理。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与所学生物化学知识相结合,把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通过启发式教学,在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同时,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如今,多媒体教学已是一种较普遍的教学手段。然而,在中职生物化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要恰到好处,不是用得越多越好,否则会分散学生注意力。传统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讲述法、讨论法、活动法,等等。因此,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应取长补短、完美结合[2]。首先,在形式上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内容上适当运用传统教学手段,避免了因形式上的完美掩盖内容贫乏的问题。例如:在讲解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时,需要教师先用传统教学法讲解,然后配合多媒体手段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其次,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及学生实际来决定使用何种教学手段。笔者认为,对于一些需要用感官去认识的内容,最好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例如:DNA的复制、转录、翻译这部分内容,过程非常复杂,参与反应的生物因子也比较多,学生单凭想象来理解,会非常困难,用Flas来演示整个过程,会吸引学生注意力,给学生留下直观生动的印象,从而大大降低学习难度。

4课堂穿插讨论、答辩及演讲,注重课堂效果,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气氛实质上就是课堂上师生群体的心理气氛,是洋溢于课堂这个特定环境中的情调和氛围,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氛围对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包括心理负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可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一些讨论,每次提前确定3~5个主讲人,针对主要知识点,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先积极思考,给出答案,而后引导全体学生对其答案进行讨论、研究,最后教师补充、纠正、强化与完善,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氛围[3]。这样不但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此外,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些材料,以演讲的形式,将信息传递给其他同学,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总之,根据卫校学生特点,在生物化学教学中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合理的授课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化学学习兴趣,还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刘志明 单位:临夏州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篇2

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都认同随着年级段的升高,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逐渐严重,大班化的教育,大多数学生得不到关注,导致灵敏度不是很高的学生得不到教师的激励肯定,从而陷入一个英语学习的恶性循环中。

小班化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趋势,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它是区别于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教育,为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班级学生数量的变化,隐藏在其后的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和变革,它能使师生之间关系更加和谐,使因材施教不再是一句空话,更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缩小英语学习的两极分化程度。

一、刨根问底――揪“病因”

基于对小班化教学的一些粗浅认识,在学期初,我采用了问卷法对六年级三、四、五班学生共10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也是对教师的反馈调查,看看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否适应学生,能否适应教材,学生是否喜欢,这是关系教学成败的关键,反馈意见大致如下:

(一)45%的学生喜欢上英语课,也喜欢英语教师。

(二)上课时教师更关注的是那些发言踊跃的优秀生,对于不举手的学生关注甚少。

(三)优秀生发言积极,成绩优异,得到的表扬与鼓励更多。而大多数学生只能偶尔得到老师的鼓励。

(四)教师上课的手段不够丰富,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有某部分可上可下的学生由于暂时的英语成绩跟不上,同学看不起他们,家长不看好他们,而教师因为班级人数较多,教学任务比较繁重,不能时时刻刻关注他们,令他们产生较强烈的自卑感,久而久之,英语学习中不懂的东西越积越多,从而使他们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和对立情绪。于是到了高年级之后,英语学习就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二、对症入药――“剂”

小班化教育是当代小学教育改革的世界性发展趋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它以“个性化教育”为根本,尊重学生的差异,为学生提供符合其个性特征的“适应性”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学生的社会性素质相统一。

(一)小班化教学,师生间距

小班化由于班级人数较少,教师空间增大,使教师的活动范围不再局限于讲台上,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来回走动于教室之中,穿行于学生之间,能够最大限度地和每个学生接触,增加师生间、生生间交往的频率,教师的“照顾面”明显扩大,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师生间情感纽带的力量,进而更加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亲密和谐。

(二)小班化教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学习更是如此。受年龄特征的影响,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兴趣决定的。多数学生学英语一开始由于新鲜好奇,积极性都很高,但随着词汇量和语法点的增加,学生就会对英语学习渐渐失去兴趣和信心,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学思想。这时,就需要老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特别是一些学困生,他们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小班化教学由于学生人数较少,教师能关注到的面相对就较广。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对学困生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宽容、多一点鼓励、多一点欣赏,让他们在和谐的环境中喜欢老师,爱学英语。

(三)小班化教学,个性差异

21世纪的教育要突出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有效进行因材施教,小班化教学是其必然选择。现在的老师一个人带四五个班,每班人数五六十人,老师对每班所授内容都很难分清,当老师对学生不了解,老师很难叫出学生的名字时,因材施教只能是一句空话。

整体班级授课制已有三百多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要实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防止英语学习两极分化,小班化教学是最有效的手段。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时间与教师交往、沟通,让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小班化教学必将更现实、更普遍。

篇3

目前,大部分学生对有机化学的相关知识不能够完全掌握,要实现有机化学的教学目标,首要任务就是创新学习、打破常规。有关常规认知和现代信息理论研究证明知识信息渗透力越强,学生的理解力就随之增强,进而能够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据此可以系统归纳一般的学习程序:首先,学生要做到全面认知学习材料,进一步深入了解知识信息,全面掌握材料内容。其次,认真分析材料内容,并熟知材料中各个部分的意思及其深层联系。再次,根据之前所学,系统记忆,把材料中各个部分的内容有机结合,将所有知识信息融会贯通,提炼知识要点,列出大致知识提纲,结合之前所学,消化理解转为自己的知识,为以后学习所用。最后,反复消化学习,定时复习强化记忆。

1.有意义的有机化学知识的学习

(1)图表学习法。

图表学习法,顾名思义就是用图表的形式表示归纳好的相关化学知识。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从绘制好的表格和图形上可以清楚简明地分析相关知识信息,便于记忆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对不同的有机物结构、特性和相关用途的归纳整理,有利于掌握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

(2)系统学习法。

将相关的有机化学知识全面精简,进而系统化、精华化,形成联系紧密的知识网的方法就是系统学习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把所掌握的分散、独立的化学知识有效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系统的信息网,全面认知和理解有机化学知识。比如学生可以系统地将化学知识间的深层联系绘制出特殊的知识网,有利于加强记忆。

(3)规律学习法。

有机化学内容中的有机物间的化学反应复杂多样,但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规律。在学习中不断总结不同有机物间的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强化学习。比如及时总结各有机物间的化学反应规律、同系物间的规律等。

(4)比较学习法。

比较学习法就是比较有机化学知识中的相似相同和不同之处,即在不同有机化学物间找出相似及相同的地方,或者在相同或相似的有机物间找出不同。通过比较,更加及时准确地纠正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及误区。如通过比较碳水化合物及酸碱醇等,区别出所含基团的不同和特的不同,促进有效学习,避免陷入误区。

(5)结构学习法。

将所学的整体化学知识信息按照某种联系,如相似、相关或相反等关系,与零散的部分知识系统结合,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例如醇类的羟基特性及其用途等结构分析。

2.无意义的有机化学知识的学习

(1)联想想象学习法。

一般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学习无意义有机化学知识。无意义化学物知识相对孤立零散,可通过生活中的常识及无意义有机化学物间的相似和不同设定关系,进而加强记忆。比方说苯、四氯化碳分别与水混合后,有机物漂浮在上面还是沉在下面,这就联系到各物质间的密度大小问题。据此可以作类似深想想象并结合生活经验,“苯”和“笨”,两个字的结构近似进而形象记忆,竹在上木字在下,木头浮在水上,可以简单地记住苯在水的上层。也可以发挥想象,只要便于个人记忆理解就行。

(2)借助操作增强学习法。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动手实验,在个人动手实验的过程中,结合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结相关化学知识信息,有助于知识的深刻记忆。

(3)学生之间争论学习法。

教师教学可以设置不同的知识误区,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有利于正确记忆,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学知识的组织策略是良好认知结构的构建

(1)列出经典实例,让学生准确理解基本概念的属性。

什么是概念呢?就是用符号所代表的拥有相同属性的一类事物。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基本的化学概念一般分为概念名称、概念定义、概念实例和概念属性等方面。所以对于中学有机化学概念需要全面掌握,学生死记硬背化学定义和专属化学名称是不正确的,学生需要以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丰富的思维过程系统认知化学概念。细而言之,通过教学中的实例分系,系统地对化学概念总结和归纳,从而让学生全面掌握不同化学物间的相似特性,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在化学概念学习的一般程序中,如何正确合理地选择经典的化学实例和科学分析是至关重要的。倘若教学中实例不足,会导致学生仅仅是单纯地记忆了化学概念的定义和名称,对其属性不能够正确理解,不利于对化学概念的全面掌握。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理的不同的化学实例,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对化学概念全面理解。并通过实例的分析和科学总结让学生做到创新思维,在比较分析和思考中举一反三,正确掌握化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加强对化学概念的理解,明确学习化学概念的基本特性及功能用途,等等。举例说明,如化学中同系物的基本概念,材料定义是:“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或若干个CH原子团的物质互称同系物。”学习此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该化学概念,先说明同系物概念的基本属性,强调“结构相似”和“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原子团”两个关键。之后列举经典实例,进而引导学生对实例认真比较分析、归纳。如甲、乙、丙、丁等烷类化学物都有相邻烷烃,正因为它们结构上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原子团,所以它们互称为同系物。与此类似,学习烯烃时,可以让学生依据同系物概念的属性判断乙烯、丙烯、丁烯等烯烃,它们也属于同系物。

(2)依据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让学生在层层递进的学习中强化对化学概念的记忆。

许多教师一味地让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概念时,急于求成,反而事倍功半。要按照学生一般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学习,从基本到特性认知,层层深入,由浅入深,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对化学概念的掌握,全面理解化学概念的深层次内涵,把握化学物质的本质属性。只有深入掌握了化学概念的本质内涵,才能做到概念意义上的扩延,思维创新,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有机化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需要在学习中摸索,善于总结和思考,才能打破有机化学的思维障碍。

参考文献:

篇4

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小学数学教学往往在探析班级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后,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小组的分组,进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基本载体指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思考,以在基础知识简单教学的前提下,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深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

一、借助尝试教学法的有效作用,优化学生对于课程的准备工作

思维对话式教学的有效开展往往需要学生在课堂中的有效开展,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学习的自律性以及学习的方法还有待提升,因此教师在开展有效教学之前,可以先借助尝试教学法,通过习题的引入来对学生的数学预习进行指导,进而让学生在预习阶段发现自己学习的需求,保障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参与。

二、借助基本的数学活动,指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知识的应用性以及逻辑性为数学课程的有效探究提供了基本的前提,现阶段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思维对话式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借助如七巧板游戏、圆周率探究等小组活动来开展数学课程知识的探究,进而在课程教学的同时不断的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思考。

篇5

引言

微波主要是指2450Hz频率微波辐射,在液体中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还能够促进液体快速吸收,材料物理,产生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微波的热效应来源于非常快速旋转的热力学函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微波的控制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环境监测领域中,通过运用微波消解技术能够在密闭的空间促进样品的消解效率,有效减少样品的挥发,确保分析化学的整体质量全面增强。

1.微波的加热原理与特点

1.1微波加热原理

在对物品加热时,最常见的包括两种,一种是通过对流传导辐射的方式,对材料进行加工,这种加工的方式效率非常低,需要等待时间长,另一种则是利用微波加热,分子以及非极性分子电介质微波电磁场,会形成一个偶极子,随着高频交变磁场的快速振动,分子会重新排列组合,并且克服干燥运动和分子的互相作用,产生出快速摩擦放出热量。微波加热时冷源加热与传统的加热方式有着本质区别。

1.2微波加热的主要特点

微波加热具有时效性、整体性、选择性、高效性、安全性等特点,在微波加热时,如果微波存在辐射,很快就能够使物体快速获得热量。微波辐射消失加热也会立即停止,使物料的表面瞬间失去热量,这也能够体现出物料加热对时效性的要求。通过利用微波加热的方式能够有效打破传统加热耗时耗力的特点。利用高能量的微波,能够快速穿透物体表面,同时还可以激发物体内部的电磁能量,快速分解形成水分子。在整个加热的过程中,加热对象能够快速变热,在短时间内传递,物体内部加热效果更加均匀,从而有效满足工业产业自动化控制发展要求。在微波加热时,必须要对加热材料进行严格控制,因为材料具有借鉴特征,所以并不是所有材料都能够通过微波进行加热,对微波的反馈信息存在显著差异,根据材料对微波的反馈效果,能够通过微波反射和微波透明进行分析,实现微波吸收以及部分微波吸收等不同类别。由于热损和高温介质占据较多的成分,利用微波加热和微波吸收变换,可以直接反射微波,因此加热设备的热损占总能耗的比例很低。微波的能量效率因微波内部加热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多数微波加热能源也能转换成热量。与传统的电加热相比,微波能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一般加热燃烧大量的矿物燃料,产生有毒有害的温室气体,微波加热主要利用电能,因此对环境污染很小。微波的非热效应能够通过微波辐射物体的方式,确保物体快速活化或抑制,所以微波加热能够有效减少对营养的破坏。

2.微波消解技术在分析化学中的具体应用

2.1微波消解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微波消解技术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的特点,所以在环保领域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微波消解技术,是关闭或打开容器的重要测试方法,通过利用分子间相互发生快速碰撞,产生剧烈反应,形成大量气体,在密闭的溶解罐中形成高压,使样品能够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快速消解。例如在对化学需氧量测定时,通过利用微波消解的方式能够对水质进行准确监测,因为在利用重铬酸钾法检测水质样品时,往往会需要更多的样品以及试剂,整个检测过程耗时耗力,不包括滴定时间样品,必须至少保持两个小时。在环境监测时,通过利用金属元素的测定,能够提高环境样品消解效率,利用微波与其他的分析测试方法相比较而言,能够对金属元素、稀土元素和钙元素进行快速测定。利用微波消解技术还能够对非金属元素进行准确测定。但是与铬酸钾氧化法相比较而言,微波消解技术对土壤有机碳含量检测,并没有突出优势。

2.2含水率和其他指标的测试

利用微波加热干燥和介电常数测量等方法,可快速测定水分含量,可测定水果、蔬菜、谷物等化学物质的湿度,而且能有效地判断样品的总体情况,对于致热效应和非热效应的测定,可采用微波快速测定环境毒理学,单向扩散法。

微波消解技术主要是将样品封装在可被微波渗透的高压密封灭火容器中,以达到使用2450Hz频率微波辐射处理样品的目的。快速溶解样品,比现有样品快5-100倍。大大减少所用样品和试剂的量。封闭作业,可减少挥发和交叉污染。结果再现性增强;改善工作环境,保护员工免受酸中毒。灭火后,灭火容器(灭菌箱)容易清洗。可以改变温度和压力。为确定植物溶剂中Pb和Cd,采用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确定植物医药材料的冷原子吸收光谱光度计方法。李强等人用密封PTFE样品溶解器和家用微波炉用HNO3-H2O2-HF对土壤及沉淀物样品进行了分析。LiGongke等人研究了微波加热的方法,整个消解过程只用了两分钟,与传统方法相比,实验运行时间大大缩短,特别适用于大量试样的测定。

篇6

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发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实践活动。师生关系是教育场域中一对最基本的关系,师生关系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进而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成长。当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危机重重:情感隐匿、关怀缺失、伦理失常。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教育场域中的师生关系,探寻师生关系的理想状态。

一、师生关系危机与怪状的现实透视

1.情感隐匿致使师生关系成为单向度的传授关系

师生关系通常发生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而似乎亦停留在了教学活动中,诸如菲利普・杰克逊谈及的“非教学性质的”缺失在场。师生关系缩化为简单的传授关系,师生之间停留在表面的、冰冷的知识传授中,师生间的关系似乎没了知识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教师与学生在控制与被控制的场域中生存,师生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灵魂对话缺失,雅斯贝尔斯所说的师生之间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成了可望不可及的愿景。

2.关怀缺场诱使师生之间冲突事故愈演愈烈

近期,校园暴力冲突事件频发,师生冲突成了高度聚焦热点,此类事件从一个侧面暴露出当下中小学师生关系中出现对立、紧张、冲突甚至畸形的问题。这冲突的背后是师生间关怀的缺失、爱的缺失。当前的师生冲突,一定程度上是教师缺少了父母般的关怀与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的权威压制,课堂沦为教师不良情绪的宣泄场――“非现实性冲突不是由竞争性的目标引起的,而是由其中一方发泄紧张情绪的需要引起的”[1]。师生间关怀的缺失,导致师生之间越来越外在化与空心化,远离关怀生命的世界。

3.伦理失常加剧师生关系工具化、法律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师道尊严时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师生如父子的伦理规范在现代文明制度化、法律化的强大阵势面前,消失殆尽。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师生间的诸如程门立雪、爱生如子的美好佳话只停留在过去的岁月中。取而代之的是师生间过度工具化与过度契约法律化,师生间存在着简・罗兰・马丁提出的“对别人高度理性化的冷漠与无情”[2]。师生间冷漠的深处是科学技术带来的工具化凸显,我用你升学,你靠我升职。师生间的伦理温情丧失,教育走向冷漠的边缘。

二、师生危机背后深层次的病理把脉

教育场域中师生关系危机的背后是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与冲突。认清当下师生关系危机的本质,必须深入到当下的时代环境中。

1.现代社会工具理性主义的独霸

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理性这庞大机器碾压人间的温情,马克斯・韦伯提出,理性的发展造成人被理性所控制,理性成了奴役人的工具,即工具理性的在场与蔓延。

教育场域亦受到工具理性的侵染。师生关系在工具理性的控制下呈现典型的三大特征:知识化、对象化与工具化。工具理性主义的盛行,人谋求最大功效,人成了精确计算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进而造成了国家层面的功利主义与个人层面的功利主义。在工具理性的控制下,国家层面制定教育方针政策时,教育的政治经济功能被首先提及,追求物质经济利益。而个人的精神、个性的发展被无情地忽略了。知识被异化为工具,对人本身的追求演化为对知识的无限崇拜,学校变成了知识加工厂,教育被物质、工具所遮蔽。

2.现代社会原子主义的放任肆行

原子化首先由齐美尔提出,他用原子化的个体来形容现代社会中的人,汉娜・阿伦特之后做了进一步论述:“人孤独、埋头于物质享受,完全私人化的个体”[3]。国内有学者结合中国特色国情提出社会原子化,社会中的个体处于孤独的、原子般无序互动状态。作为社会原子化进程中的人相互之间的联系弱化,情感疏离。当今中国正处于急剧转型中,原有的主流文化在社会转型中面临挑战,新的主流文化尚未确立,社会处于“真空”状态。现代社会原子主义肆虐妄行,个人成了自由的出发点与归宿点,个人从共同体中解放出来作为独立个体存在,各种社会制约失去了效力,自私自利的唯我主义之风在社会上蔓延展开。

原子主义亦造成教育领域中的各种冲突,集中体现在师生关系的失衡上。原子主义的盛行,在社会真空状态中学生风暴式地接受各种信息,自我意识觉醒,自我空前解放,特别是“4+2+1”的家庭模式中,学生个体受到百般娇惯,个性极度张扬,张扬的同时意味着异化,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无视他人的存在,个人自由成了一切的出发点与归宿点,自由的无限制导致了校园师生间冲突频繁发生。

篇7

二、教学方法。课堂气氛的保证

适宜的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上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语言运用能力。在处理新旧知识上,要善于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同时也要善于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使新旧知识相互渗透,形成整体。另外,还要利用直观教具或电化手段,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强化对所学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Do you likekoalas?一课时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动物及相应的生活环境,使学生有话可说。又如在讲How do you make a bananamilk shake?时,可让几个学生操作,一个学生用英语解说,几个学生在黑板上用英语把步骤写下来,最后共同复述制作奶昔的步骤。像这类可以让学生实地操作的话题,要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在模拟场景中体验。而对单词的记忆要帮学生归类总结,如:在巩固身体部位的单词时,可让学生在黑板上或者练习本上画出人物,并把单词标在相应的部位。

三、慎重评价。学生学习情绪的调节剂

英语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渐渐提高,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相反,如果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影响。有些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信心下降。因此,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对具体人提出具体要求。使学习好的学生感到英语课大有学头,学习差的学生觉得有信心学好。教师提问时,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提些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加强其自信心。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些稍难的问题,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以防止产生骄傲情绪。学生回答问题即使错了,教师也不可指责,而应态度和蔼地指出或加以适当地提示,以免让学生难堪而破坏课堂气氛。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每个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英语基础知识。

四、师生关系。健康课堂的基石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很重要的,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进而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如果教师只对优秀的学生感兴趣,表现出厚爱,而冷落了成绩差的学生。教学中,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优劣、性别、出身等的不同而产生亲疏和偏向。提问题或组织课堂活动,机会要尽量均等,尤其要注意多给那些自卑感强的差生有表现的机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上课时,教师要环视每个学生,不要只看好学生,而使其他学生感到冷落。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让每个学生觉得自己在教师心中有一定的位置。如果每个学生经常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便会被激发出健康的情感,变得生气勃勃,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篇8

幼儿园的教育是孩子在家庭环境外,接触最早的一个教育环境。可以说幼儿园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意义和作用。但是现在我国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越来越多,甚至形成了一种普遍的趋势。家长和幼儿园认为这样的教育是在帮助孩子在进入小学前学到更多的知识,但是实际上,这种行为严重的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孩子在幼儿园中也体会不到快乐。因此为了让这种不正确的行为尽早的改正过来,幼儿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对孩子造成更多的危害。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一)应试教育的影响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素质教育逐渐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一理念也开始被人们所接受,但是一直以来传统教育模式下应试教育还是占据着考试模式的主体。在考试中依旧是以对书本知识的检验为主[1]。知识的积累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是需要书本来完成的,由于知识从了解、熟知到运用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所以学生也只能通过对课本的学习来完成对知识的掌握。

现在家长让孩子提前学习多数都是出于攀比的心理,认为别的孩子都提前学习很多知识,为将来的升学做准备,要是不让自己的孩子提前学习,就会输在起跑线上。因此为了孩子在今后的学习和教育中,不落后与别人,家长只能选择让孩子为了将来的应试教育做准备。

(二)功利化的影响

我国的教育部门不止一次的提出过取消学前班和杜绝幼儿园小学化的方针,但是由于幼儿园的招生背后存在着巨大的利益,所以还是有很多幼儿园为了利益在幼儿园内开设所谓的“特长班”,吸引家长的注意。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根本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只知道一味的赚钱,于是就催生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并且这种现象在个人私立幼儿园表现的更加明显。但是家长没有认识到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反而认为在私立的幼儿园中能够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所以幼儿园就迎合家长们的需求,纷纷开设各式各样的特长班,吸引更多的家长在幼儿园就读,这也使孩子过早的接受应试教育,丧失了幼儿园最初的办学和教育初衷[2]。

(三)家长之间攀比心理太强

现在家长在教育方面都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形成了一种盲目的跟风现象。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好,自己的脸上就无比的荣耀和光荣。但是家长在进行这种攀比的时候,没有为孩子考虑,甚至就算是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也要强迫孩子去学习,造成孩子对学习过早的产生厌倦和反感的情绪,对今后的学习也会产生十分不良的影响。同时现在孩子进入幼儿园的年龄也越来越小,在缺少家人关爱的同时,还要学习对于他们来讲难度很大的知识,这也会让孩子对学习更加缺乏兴趣,同时也缺少了在这个年龄段应该享受的快乐和纯真。

二、幼涸敖逃小学化的危害

(一)幼儿的成长过程受到影响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会让孩子的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受到很大的影响和破坏。我们小的时候都学习过揠苗助长的故事,现在幼儿园对与孩子的教育就是揠苗助长,不仅严重的影响了孩子的正常的成长和发育,同时也没有起到想要达到的效果,反而使孩子的在幼儿园的生活中充满了压抑,孩子的天性也得不到解放。严重一点的更是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使孩子过早的产生对学习的厌烦心理[3]。

(二)浪费教育资源

幼儿教育的想要达到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孩子释放天性,从小培养孩子对生活的兴趣和对求知欲。但是现在的幼儿园已经违背了这些原有的教育宗旨,在不应该接受过多教育的年龄,投入了大量不合适、不合理的教育方式,使原本的教育变成了对孩子的伤害。由于幼儿园教授小学的课程,导致孩子过早的接受了教育,等到孩子进入小学的教育,就会对学习丧失兴趣,也没有了基本的求知欲望,幼儿园和小学的课程出现了重复,使得小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大大降低,所以也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4]。

结束语: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如果不从家长的根本观念上进行分析和解决,那么这样的现象就会越来越严重,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同时国家也应该出台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违反教育规定的幼儿园进行严厉的惩处。坚决杜绝这种违背教育理念、破坏孩子天性的行为,让孩子在应该享受快乐的年龄,充分享受快乐和童年的美好,还给孩子一个真实而美好的幼儿园,把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彻底消灭,国家和政府加强行政和监督的力度,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我相信,通过国家、政府、家长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这一不良现象一定会被消灭,并且还会还给孩子一个最美好、最自由、最快乐的童年。

参考文献:

[1] 刘蕾.浅析我国幼儿园教育中“小学化”流行的原因及危害[J].学周刊,2015,23(29):237-237

篇9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人们常常通过语言来实现沟通与交流。思维是一种内在的无声语言,要想有效感知学生思维,可以引导学生用有声语言吐露展示,通过言语表达出思考的过程,让思维听得见。

为了有效倾听到生的思维,抓住学生思维的脉搏,我鼓励学生踊跃表达。科学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关系到整个探究活动的成败,为了提高探究活动的质效,我精心组织学生在动手操作前开展方案陈述,说说自己的活动设计,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设计。例如,在教学《折形状》一课中,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的大小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为了提高实验质效,有效达成这一目标,我在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了探究方案后,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我们准备先用几张纸分别折成三棱柱、四棱柱、六棱柱和圆柱,然后往上面放书本,哪一个上面放的书本多,就说明谁的承受力大。”第一小组首先亮出自己的思路。“说得很好,还有哪个小组有什么要说的吗?”我激励其他小组参与互动,“我们觉得要用大小、轻重、厚薄相同的纸张分别折成不同形状。”第二小组予以补充,“我们认为在上面叠放的书本大小、轻重要相同,否则就无法比较。”第三小组说出自己的想法,“大家说得非常好,在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那就是折成的形状可以变,其他的量都不能变化,这样才能真实有效地探究出哪一种形状的承受力最大?”我总结道,透过学生的发言,我读出了学生已经考虑到在对比实验中要关注变量的控制,学生的思路清晰,思维严密,考虑得都全面周到,看到实验的条件基本成熟,我就宣布实验开始:“下面请各组领取材料开始实验吧!”

二、画图表――让思维看得见

“思维可视化”意在借助图示语言把原本不可视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小学生对图示语言比较敏感,图表的直观形象性既能帮助学生思考理解,又能促使学生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图示语言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轨迹,让思维看得见,我们可以透过学生画出的图表,分析和掌握学生的思维进程与深度。

譬如,在教学《探究暗盒里的电路》一n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一张表格纸和一张白纸,表格纸用以记录每次检测的现象,白纸用作画电路图。学生在利用检测器依次检测了电路暗盒上的每个连接点之后,我没有让学生直接打开暗盒观看里面的电路,而是要求学生根据检测到的现象画出暗盒里面的电路连接情况。画电路图是一项思维要求极高的活动,学生需要根据检测中每两个连接点之间发生的现象进行判断,依据已有的电路知识进行推理,电路图揭晓了学生的思维脉络。有一组学生在记录单中记录的现象是“A-B更亮,B-A不亮”,在电路图中的A、B两个触点之间画的是电池,“当检测器连接A、B两点时灯泡更亮,是因为电路中增加了电池,而连接B、A两点灯泡却不亮,说明此时电池的正负极接反了。”有理有据的汇报展示了他们严谨的科学思维,学生在科学思维中建立了电路暗盒模型,电路图是他们思维的见证。

三、做实验――让思维摸得到

篇10

一、一体化教学与一体化教师之间的矛盾

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是既能上好理论课又能带好实训课的双师型教师。技工学校传统教学模式遗留下来的师资问题是:理论课教师不适应实习课教学,实习指导教师不适应理论课教学,可以把他们组合在一起进行一体化教学,使他们能够在一起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新教师可以和老教师组合在一起以主副讲的形式进行一体化教学,以老带新;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加强学习,自我提高;还可以采取送教师外出培训、外聘称职老师、聘请专家讲学等多种手段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按照技工学校培养中级技术工人的目标,最基本的要求是:在2至3年内,原来的理论课教师在操作技能方面要达到高级工的水平,原来的实习指导教师在理论素养方面要能讲请汽车各部件的功用、原理和构造,达到助理讲师的水平,所有汽车专业的教师都应该能够独立胜任一体化教学任务。

二、一体化教学与一体化教室之间的矛盾

一体化教学要求师生双方共同在专业实训场地围绕工作任务进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任务,既教室、实训场地、实训工具设备等设施一体化。我校的基础比较薄弱,设备陈旧、工位严重不足,汽车维修实训场地面积不到800m2,无法展开一体化教学。我校争取政府职教扶持资金、银行贷款、职工借资等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近600万元建实训楼,新增有效实训场地面积超过3000m2,添置了整车,电控汽油、柴油发动机台架、自动变速器台架、ABS试验台架、汽车电气试验台架、四轮定位仪、汽车举升机、数字诊断仪等一大批实训设备,将桌椅搬到实训车间,在车间布置黑板、四周贴上挂图、安装投影机、安装无线局域网,给一体化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一体化设施的建设基本完成,完全能够满足开展一体化教学的硬件要求。

三、一体化教学与一体化教材之间的矛盾

一体化教学的基本框架是“专业模块课题(或项目)任务”,把专业教师分配到各个模块中进行一体化教学,学生轮训完所有的模块就完成了一体化教学,之后是进行国家技能鉴定(等级考试)和校外实习。

一体化教学要求配套与模块教学内容相一致的、围绕工作任务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训相统一的一体化教材。由于各校的模块划分不同,实训的车型、机型和设备不同,因此不可能有放之四海皆适用的一体化教材,我们至今就找不到完全适合我校使用的一体化教材,曾经使用过的一些职业院校编写的教材,模块划分与我校不同,理论过深过多而实训内容不足,而且教材中实训使用的车型、机型和设备与我校不同,这些内容也是废的。组织专业教师研究和开发课题、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学方案,进一步编写适合于本校使用的一体化教材是一个好办法。

编写本校模块式一体化教材的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准,一些陈旧的内容或深奥的理论知识可以大胆删除。

(二)一体化教材应体现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时间分配上,理论与实训的课时比例要达到4:6,有的项目甚至要达到3:7。实训操作项目以实际职业工作任务来制订,与国家标准接轨,强调规范、安全操作。突出训练学生的协作能力、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熟练的操作技能等。

(三)各个实训项目应以本校的车型、机型和设备或创造条件能够配备的硬件为基础,充分挖掘本校的硬件资源开发实训项目,使学生练熟、练透形成技能,并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达到触类旁通、进一步掌握其他车型和机型的目的。

(四)与各个实训项目相关的理论知识部分,均应编制习题,在开展实训项目练习的同时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核,既能够避免由于实训工位不足不得不让学生放羊的现象,又达到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的目的。

(五)一体化教材应不断与教学设备同步更新。学校要创造条件加强硬件建设与师资培训并及时更新教材,这样才能使学生满足社会需要,跟上时展步伐。

四、一体化教学与一体化教法之间的矛盾

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合二为一的一种教学模式,现有的一体化教师原来上理论课的不熟悉实训课教学、原来带实训课的师傅不能上理论课,因此教师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一体化教师。一体化教学需要教师在熟悉传统的理论课教法和实训课教法的基础上将二者合而为一,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进行一体化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一体化教师要做好教学准备。

一是学期初编写好教学进度计划。这一工作的核心在于教师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设备潜力,开发课题与项目,真正让学生有事可做。

二是上课前制定好教学方案。这一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上课前教师必须把上课需用的教具、设备、工具及教学软件准备好,并编写好教案和课件。

(二)一体化教师要做好一名导演。

一体化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动一切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技工学校的生源素质普遍较低,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都很差,教师应尽可能采用实物、挂图、模型等直观手段并穿插运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施教。学生的注意力很难保持超过15分钟的高度集中,长时间的理论讲解或长时间的播放视频效果都不好,板书、实物、投影等交替使用,可以使学生转移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保持兴奋状态,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一体化教师要做好示范操作。

教师的示范操作是实训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要求一体化教师既要有熟练的动手能力又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不能只做不讲,或只播放视频而不动手操作。教师在做的同时,要讲清动作要领、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还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问题在于,一名教师要面对整个班级的学生,最多只能保证前面的8至12名学生看得清楚,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方法有两个:

一是退一步,不要求所有的学生一次性掌握所有操作要领。教师可以先重点教会几名“徒弟”作为助手,在后面的分组实训中这几名助手又作为“师傅”教会其他学生,这些助手有了成就感,能够增强他们的兴趣和信心,往后的学习和训练会更加积极和主动。同学之间的交流比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更为容易也更为随意,他们更愿意请教其他同学或者与其他同学讨论而不好意思请教老师,因为请教老师就意味着自己笨,心理上有低人一等的失败感。这种退一步的做法也从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是进一步,教师辛苦一些,事先用摄像机或数码相机拍下整个操作过程的视频或图片,边操作边讲解,同时辅以视频和图片的投影,让全班同学都可以看清楚每一个操作的细节。

实践证明,这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效果会更好。

(四)一体化教师要做好巡回指导。

巡回指导是实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求教师下到实训的学生中间,对学生操作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这个环节也是教师针对程度不同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的关键环节。这个环节教师要重点抓好两件事:

一是教师要当好一名伯乐。技校学生虽然学习基础较差,但大都乐于动手,教师应当善于发现那些接受能力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并加以重点指导,把他们培养成教师的助手,再通过他们去指导和帮助其他同学,否则一名教师要想带好全班四、五十名甚至六十名学生,就是给你三头六臂你也忙不过来。

二是教师要当好一名师傅。学生个体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存在差异性,对一些接受能力与动手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不能放弃,要督促他们,像师傅一样一对一的手把手地教他们做,并分配更多时间让他们练习。

实践证明,这种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可以有效达到全班学习齐头并进的良好效果。

(五)一体化教师要做好课堂管理。

技工学校的一个普遍现象是:汽修专业实习课“放羊”现象比较严重。由于汽修实训需要的场地大、设备贵,不可能象钳工专业那样保证每生一个工位,这样一部分学生进行实操训练的同时另一部分学生就无事可做。如何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

一是做好课堂组织工作。这一工作的核心是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练习机会以利于形成技能。方法是进行分组训练。分组应根据本校的场地、设备与工量具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应分成4至8组,每组4至10名学生。分组越多,每组人数越少,则学生轮训的周期短,每个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练习机会,对技能的形成有好处,但对场地与设备的要求也越高;分组越少,每组人数越多,则学生轮训的周期长,每个学生获得练习的机会就越少,而且先做完的学生如果无事可做,就容易发生“放羊”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安排先做完的学生再回过头去练习以前做过的项目,因为只有经过多次的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操作要领,最后达到精通的程度,形成能够完成一定任务的习惯性、职业性的一整套规范动作,从而获得技能。

二是用好“考试”这个法宝。这一工作的核心是通过考试的手段来有效地推动学生学习,好的成绩也是对学习努力的学生的一种成功肯定,会促使他们更努力学习。实践证明,尽管教师采用了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还是有部分学生不够主动,懒于动手。既然通过“内因”的手段不行,那我们就有必要通过“外因”的手段去推动他们学习。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就有必要打破过去那种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考试模式。具体做法是:每一个任务都进行考核,分知识问答、实习操作、实习报告三项,每项均记录成绩,本模块学习结束时全部几十个项目的成绩总和除以考核次数(请假缺考不计次数,而旷课缺考计次数)计算出分数后,再按学生的课堂纪律与出勤情况进行适当的加减,最后得出的分数即为学生的实训成绩,如果学生对自己某项成绩不满意,可以随时进行补考,以最好那次成绩记分。这种做法可以促使没有轮到考核(包括理论与实习)的学生主动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与主动观摩别人的实习操作,与其他同学讨论问题的答案与操作技巧;考完的学生则写实习报告,或者对以前的项目成绩不满意的可以回过头去练习然后再补考。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课堂上的“放羊”现象。但是这种做法工作量很大,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和能干的学生来当“考官”,整个过程教师只需做好监控与巡回指导工作就行了,让学生自己学习讨论、互相评价与开展竞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六)一体化教师要做好附属工作。

一体化教学管理比常规的课堂管理要困难得多,管理的内容也丰富得多。我们在一体化教学中应引入企业的“6S”活动管理理念,以培养学生形成规范、安全、文明的操作习惯。“6S”活动指的是:整理(Seiri);整顿(Seition);清扫(Seiso);清洁(Seilets);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

五、结束语

一体化教学是适合我国目前职业教育国情的一种教学模式,但不是终极的完美模式,随着形势的发展,今后可能会过渡到更好的类似于德国双元制的模式。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矛盾,并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向前发展,一体化教学作为过渡阶段出现的新生事物也是如此,我们在解决一体化教学各方面矛盾的同时就会推进职业教育的质量向更高的阶段发展,为区域经济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