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专业技术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8 16:00:0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测量专业技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测量专业技术

篇1

本人2006年毕业于山西在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现在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三分公司工作。于2009年被公司评为助理工程师,并一直在项目上参与管理工作,在这期间,由一个刚从学校毕业懵懂无知的学生,到现在一步一步的稳固提升自己,通过这几年参与项目上的建设与管理,我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进入项目以后,我先后做过施工,测量,资料,实验等部门的工作,多个不同工种部门的经验,让我能更加了解各个部门的职责以及需要配合协调的地方,在对于以后的合理化安排各个工序和生产要素,提前准备后续工程所需要的人力、材料设备、技术准备等等,都可以有一个比较笼统的规划安排,确保在后续工作实施时,都可以尽力协调,优化工期。

以下是本人对参与工作的一些总结心得:

一、图纸审核:

在收到图纸后,就应马上进行图纸的审核工作。并由专人计算工程量,专人审查标高,专人复查坐标,做到明确分工,而且又有交叉,每一项工作都进行二人或二次以上复查,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录下来,进行汇总,交由技术负责人进一步复查后再组织上报设计、监理单位。审图时主要进行以下工作:

①、对坐标进行复核,特别是多元曲线、匝道、立交桥等,一定要进行两次以上的复核。

②、对标高进行复核,根据各构造物或结构层的高差、层厚、纵坡、横坡、边坡等来反算各点标高,看是否与图上提供的相符。

③、对工程量进行复核,一般在图纸尺寸复查无误后进行,要根据图纸尺寸进行计算,计算时要考虑各种实际情况。

④、对图纸的合理性进行复核,涉及到的现场通信、电力、排水、排污等构造物的标高、线位、走向等各方面考虑是否存在互相干扰。

二、测量工作:

1、导线和水准测量:

①、恢复好导线点和水准点:在进行有关导线和水准测量前要对所要测量的线路进行熟悉,并选择好测量路线,加密和恢复好导线点和水准点。

②、测量前准备工作:测量前要把需要的相关数据提前计算、复核整理好,尽量减少在测量现场计算,以免影响工作效率,出发前把资料、图纸中有用的地方抄好或复印,带齐有关的测量工具和需要的物品,还要考虑天气情况。

③、测量时注意事项:测量要时注意选点,对扶尺(镜)人员要提前进行技术交底,对要放样的点、增加的导线点(或水准点)的位置进行说明,对安全注意事项和会影响测量的精度的要点进行说明。

④、测量操作:测量时要细心,对有怀疑的地方要进行复测,绝不能有侥幸的心态,特别是桥涵等构造物一定要进行复测,并做好护桩。

⑤、测量的数据:对测量的各种原始数据要保存保存和及时整理,对复核后仍达不到精度要求的导线点和水准点要及时上报总监理工程师,再与设计、建设等单位进行协调解决。

2、施工放样:

在施工放样时要考虑施工的合理性和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先见性:

①、坡脚线的放样时要考虑边边沟和临时排水沟的位置。

②、路基和基坑开挖前,特别是高挖方时,要考虑安全和施工场地问题,放样要准确,开挖边坡要控制好。

③、对构造物的放样时要同时进行护桩的放样,并根据理论距离来复核放样点与点之间的距离。 

3、测量工作的资料整理:

现在有很多测量人员不重视测量资料的整理,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做法。因为测量的成果,不但止体现在实物上面,同时也体现在我们的资料当中。测量资料(特别是有关计量方面的测量资料)整理不及时,往往会影响到施工进行和竣工验收。所以我们在进行测量资料的整理时要注意:

①、资料整理及时、规范:整理资料要及时,尽可能做到当天的资料当天完成,填写资料所用的表格和格式要符合本工程的要求,填写的内容要清楚、完整,注意与现行规范是否相符。

②、签证齐全,归档正确:资料整理后要找相关人员及时签证完毕,不得拖延。手续完备后及时归档,归档时分类要正确,资料由专人负责保管。

三、试验工作: 

施工现场进行的试验工作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①、标准试验:胶结材料的物理化学试验、土、砂和无机结合料的击实试验等。

②、现场检测:土、砂和无机结合料层的压实度、砼坍落度等。

③、施工后检测工作:砼的抗压、抗折、抗渗强度,构造物的几何尺寸检测等。

实验的类型主要是自检和送检的取样工作。

除了在准备试验前,要熟悉图纸和操作规程外,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注意设计图纸对材料是否有特殊要求。

②、现场取样的材料要注意样品的代表性。

③、需要见证取样或监督抽检的要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或其他指定见证人员)到场。

④、一些标准试验要提前进行,以免影响施工,如水泥砼或沥青砼及集料的配合比、填料的击实试验等。

⑤进行砼配合比试验时要充分考虑设计和施工要求,如工作度、初(终)时间、早期和后期的强度,还要了解材料的性能和价格,作经济上的比较分析向公司领导汇报。

⑥进行水泥稳定土的标准曲线试验时要注意不同批次水泥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⑦沥青试验要注意施工条件和该地区的气候情况,以考虑该沥青能否使用于该工程。

四、现场施工:

 

在施工时要考虑工序的合理安排和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要有预见性,比如:

①坡脚线的放样时要考虑边边沟和临时排水沟的位置;

②开挖前,特别是高挖方时,要考虑安全和施工场地问题,放样要准确,开挖边坡要控制好;

③基坑的开挖要注意地下水的影响;

④构造物的施工要注意预埋件和预留孔洞;

⑤钻孔桩基的施工要注意控制好泥浆的三大指标,水下砼的灌注要注意埋管深度,要注意砼的头盘料的用量,要在砼初凝前完成砼的灌注;

⑥基坑或路堑开挖前,特别是高挖方时,要考虑安全和施工场地问题,放样要准确,开挖边坡要控制好;

⑦钢筋的加工长度要按实际调整,注意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⑧大体积砼的施工要采取措施防止砼的水化热过大;

 

五、内业整理:

 

在进行资料整理时要注意资料的全面性、真实性和及时性,另外还要注意设计图纸和业主、监理的其他特别要求。比如:

①有的工程对安全问题要求特别严格,那么在整理竣工资料时对每天的班前安全活动、各项工程的施工安全技术交底、本工程的安全制度和管理流程这部份的资料要特别整理好。

②有的工程由于各种原因,变更工程较多,那么有关变更的资料,如照片、图片、工程洽商记录、现场测量、计量的记录、原设计图纸、变更图纸等一定要整理齐全。

③所有隐蔽工程的验收记录一定要及时完善,不得缺少,否则可能给竣工验收带来严重的后果。

篇2

工程测量是测绘工程中最活跃的一个分支,直接为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设、地理信息产业、数字城市建设等提供基础保障和服务。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么样培养人,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整个教改的重点。

高职规划指出:整体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与产业、行业的紧密结合,共同建设专业、课程、实训基地,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积极推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全面深化以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指向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顺应高职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我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结合自身的实际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三阶段五项目一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深入企业调研,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深入湖南省地质测绘院、湖南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湖南省基础建设工程总公司湖南省第二测绘院、湖南省物勘院、湖南省水文二队、湖南省地勘局各地质队、湖南省国土规划院、湖南金石勘查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单位,与工程测量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研访谈,对毕业生职业岗位的变迁进行连续跟踪调查,确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地矿、测绘、交通、水利、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等生产一线或管理部门,专业面向岗位主要有测量员、资料员、监理员、测量负责人,并对每个岗位的主要任务领域分析,并针对各领域内具体工作内容进行能力分析。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一定测绘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会运用现代测绘技术服务于地矿、测绘、交通、水利、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等工程建设一线的具有能从事数字图测绘、控制网测量、工程施工测量、工程监测、测绘数据入库等工作的能力,并具有较强的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德技工举、知行合一”的“精测量、会施工、懂管理” 的高素质技能型测绘工程专门人才。通过三年学习,毕业生除了获得毕业证外还要取得测量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二、优化工学结合的“三阶段五项目一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湖南省地质与测绘职教集团测绘委员会为平台,以工程项目建设的三个阶段为引领,以测量五大项目为导向,以培养具有测绘数据采集和处理核心能力为主线,优化工学结合的“三阶段五项目一主线”人才培养模式。

(1)“三阶段”――即工程建设项目的项目勘测、项目施工、项目运营管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又是一个相互交叉融合的有机整体,每个阶段就是一个典型测量项目,三个阶段合起来就是一个大的工程建设项目。

(2)“五项目”――即测量工程的测图、控制、施工、监测、GIS五大典型项目。

(3)“一主线”――即测绘数据采集和处理这一核心能力。三阶段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是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递进的过程。

在项目勘测阶段主要采集的是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特征点或地貌特征点的点位坐标数据,对采集的坐标运用成图软件绘制地形图,这个过程是把具体实物在图上表示出来,是可见的,比较容易理解;在项目施工阶段测量工作主要从施工图纸上采集设计好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坐标,在实地进行放样以指导施工,这个过程具有未知性,较难理解;在项目运用管理阶段主要对已有的建筑物或构筑物进行形变监测及信息的综合管理,对形变数据进行分析以监测其安全性,对各种测绘数据进行数据入库,便于后期的维护,同时进行数字化建设,这个过程就更抽象。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测绘数据采集和处理核心能力贯穿于这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以项目为导向来进行学训,根据项目实施流程来组织教学,单个子项目按照测绘行业、企业标准及生产规程实施,提交的成果要符合测绘产品质量要求,完成每个项目的分项学训后,再进行综合性项目生产实训,由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指导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指导,三个阶段完成后,学生就可以零距离上岗,实现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

三、双向理实一体,教学与生产项目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是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途径

1.双向理实一体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灵魂。双向理实一体,首先是教师自身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我院部分教师是从校园走向校园,从学生走向教师,尽管均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有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缺陷,普遍缺乏实践经验,这跟我们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不相符的。为此,我院制定了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的相关制度文件,有计划地选送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每两年我系专业教师100%轮流下企业锻炼,亲自参与企业的生产项目,时间不少于2个月。 学校把企业锻炼经历作为教师的年度考评及职称晋升的指标。

双向理实一体的另一方面是学生学的过程中的理实一体,学生是人才培养的主体。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我们以测量工程项目来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达到70%以上,确定专业实践教学四个基本环节:职业认知实习、专项技能训练、生产性实习、顶岗实习。采用跟踪过程,分项实践,仿真模拟,真实情境训练。制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案采用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教师对实训跟踪指导,做好分项过程的检查和考核,一个测量任务完成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综合考核,学生的实习成绩中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各占50%。

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学生动手积极性,学校每年有计划地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和技能展示活动,对技能竞赛取得好成绩的学生给予表彰,激发学生技能训练的热情。

2.教学与生产项目相结合

坚持教学与生产项目相结合是实现理实一体的升华,是“工学结合”的体现。课堂教学、实训实践虽然均为仿真教学,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则需要来源于生产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柔性的教学计划:其一,在第二学期学生完成数字测图的项目学习后,第三学期学校联系了数家合作企业安排了企业生产性实习,在学生生产实习过程中,企业有专门的负责人指导学生,学校还安排了专业老师进行现场指导和管理。根据每个项目的特点确定实习时间,进而调整教学计划。其二,毕业顶岗实习。根据教学计划安排,第三学年为毕业顶岗实习期,学生在校将进行为期3-4周的就业前培训和毕业论文指导,然后通过双向选择,进行顶岗实习,期间学院将定期派专业老师到实习企业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到来年6月份学生返校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办理就业签约手续。

3.学校与社会相结合

学校与社会相结合是“工学结合”之基础,“校企合作”之真谛。扩大社会和行业对专业办学的参与度,推进学校承担测绘工程项目的能力,为社会和行业提供优质服务,促进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推进产学研结合,实现校企互利互惠。

(1)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通过市场调研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把单位用人需求和能力素质要求反馈给学校,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岗位能力分析,共同对核心课程如《数字图测绘》、《工程测量》等课程改革和教材开发,使人才培养适应于企业人才的需求。企业单位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并设立“奖学金”、“奖教金”、“助学金”。

(2)文化共建。发挥学校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优势,开展横向合作,即可解决企业之急,同时使学生亲自体会测量工作的野外性、艰苦性和实践性特点,培养吃苦耐劳和团队精神,养成严谨客观的工作作风。每年邀请企业专家对学生进行专业讲座;与湖南省地质测绘院等职工进行篮球赛等文化交流活动1-2次;在学生毕业之际,邀请企业参加我系毕业生晚会;对国土资源厅进行测量技能培和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实现文化共建,人才共育。

(3)共同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每年五月份,企业专家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讲座,不少于8课时;由测绘委员会牵头,组织召开测绘企事业单位就业招聘会,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

(4)教师为企业进行人员培训和技术服务,企业为学校提供锻炼机会。学校制定了相关文件,鼓励教师下企业锻炼,校企合作企业为学校提供教师锻炼场所和方便条件,为学校选派兼职教师;学校专业教师在带领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项目同时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学校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化培训项目,为测绘、国土、土建、交通行业企业培训在职人员进行测量新技术的培养。

四、“课堂工地化、高峰补岗”教学模式是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力支撑

通过真实或仿真的生产性实训项目,将职业素养融入项目课程教学中,提升职业知识和方法技能,推行“课堂工地化”,即把课堂教学搬到情景教学工场实施,通过学生与企业员工要求一体化、工地与课堂一体化、技能培养与现场管理能力培养一体化、行为习惯与职业素养养成一体化、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一体化的“五个一体化”的转变。“高峰补岗”即在学生完成一定的项目课程之后,根据企业生产项目的用人缺口,及时调整教学进程表,由专业教师带队深入企业进行项目生产,为企业创造了经济价值,学生在学到更全面的技能同时得到了一定的报酬,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赢。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上课即上班”。

“课堂工地化”教学,师生扮演不同角色,根据施工现场岗位实际,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并随着工作开展,“员工”开展业务互动和工作职位的上升,使“员工”既熟悉本岗位的职责及工作流程,又了解与项目部其他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融入实际工程案例、结合实际测量规范、规程,让“员工”学会查阅资料、运用资料,并组织、设计、开展测量工作。

以《数字图测绘》项目为例,由“项目经理”(教师)根据项目内容,布置任务;“员工”(学生)分别扮演观测员、画图员、立尺员由组长统一协调指挥,在熟悉岗位工作之后,组长负责岗位轮换。

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我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通过工学结合的“三阶段五项目一主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应。通过严格的成绩考核,学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达到了专业培养目标,并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我院学生在各种技能竞赛中取得了好的成绩,我院2010级学生在2012年全国高职院校技能竞赛测绘测量项目中获计算器编程项目一等奖,二等水准项目二等奖、数字测图项目三等奖和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还在探索中,我们要勇于创新,拓宽运作思路,主动联系企业,探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双赢”模式。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理论与开发研究[J].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http://.cn.

[2] 张伟贤.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案例分析[J]. 中国职业教育,2011,(32),8-10.

[3] 耿洁,工学集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8)13-15.

篇3

通过实习,可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并可以培养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实际测绘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次实习要巩固和掌握以下技能:平面控制网的布设、精度水平角观测、精度电磁波测距、平面控制测量处理、二等水准测量野外作业、二等水准测量内业平差计算。

实习内容:1.四等导线2.二等水准

四等导线测量:

根据城市测量规范的要求,进行图上设计时,需遵循以下技术指标

由于实习必须在校园内进行,平均边长根本达不到,因此布网的时候这些不能再考虑了。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让网形更加美观,即各个边长很均匀,角度大小基本一致,当然必须通视。所以这次实习时我们所布的网其边长大约在250米左右,总长在3km左右。

测角测距都采用全站仪,测角中误差为2″,测距为2+2ppm。测角按照规范需测6测回,方位角闭合差限差要求≤±5″半测回归零差≤±8″、一测回2c较差≤±13″、各测回较差≤±9″且分左右角观测,1、3、5测回观测左角,2、4、6测回观测右角。

角度计算要按照如下公式进行:圆周闭合差Δ

Δ=[左角中+[右角中—360°

圆周闭合差需小于5″,则认为合乎限差要求,最后按如下公式计算左右角:

β左=[左角中-

β右=360°-β左

如果超限,则要具体分析,确定粗差,尽可能的少测,且要达到不测的目的,以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测量时我们注意的问题有:1、角度配置一定要按要求进行;2、左右角务必要分清,且要记录准确,总之一定不能混乱了;3、中午阳光强的时候,对仪器进行打伞遮阳,全站仪在符合观测者身高的前提下尽量架高一些,棱镜更是越高越好,以减少大气对流的影响;4、大家互相提醒杜绝使用橡皮,涂改数据等一些大家容易犯、或不在乎的错误,以养成严禁认真的科学态度;5、严格按规定使用旋紧测角,决不允许拼凑数据;6做到站站清,谁记录谁负责,这一站的所有问题。

距离测量采用往返测,各测量测回,每测回读数4次,合计距离为16个数值的中数。一测回读数较差10mm,测回间较差15mm,这个没有一个超的,太容易达到限差要求。我们在实际作业中,需要注意的只有测角。角度测量中也确实出现了很多重测的,有的一站要测上三四次,也就是这次实习让我们领会了精密测角的重要性,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达到精度要求的。该注意的都不能省略,天气条件太重要了,同时深刻地体会到了各种外界条件的影响。比如大气对流,大气遮光,太阳直射时,温度对全站仪的影响,未动螺旋的隙动差,障碍物对视线的影响,虽然不会遮挡视线,但会形成一个模糊的斑影响找准。

另外就是大家都差不多习惯了,拿到仪器就进行测量,对一些参数不去查看,这样会造成很大的麻烦的,有些甚至无法挽回,所做的数据可能全部作废。这个问题一定要牢记在心,按程序一步步做:1、棱镜配套吗?常数该设为多少;2、角度、距离、气压、温度、最小显示、测距模式、水平角和垂直角的形式;3、电池电量;4内存记录和手工记录,以便检核,这个不是那么必要。

二等水准测量

这是本次实习中陌生和富有挑战的一个项目。使用S1水准仪在校园内测量。每小组自己选线,测一个闭合水准,路线长度大约在2km左右,选择4个待定水准点。按照规定以次

选线——选点——埋石——观测

选线要沿路进行,避开土质松软的地段和磁场较强的地段。更重要的要避开行人、车辆来往繁多的路段,应为是在校内实习更应如此,一是安全,而是视线不易被挡。否则会浪费较多的时间。视线一定要避免通过河流、湖泊。这些都是学校内需要切实注意的地方。如果在野外,还要注意地质等条件。

选点,在实际作业中都要埋石,需要注意埋石的保存条件,不能被破坏了。不要受水淹、滑坡、沉陷的影响,地形隐蔽,展望不好的地方也要尽量避开。总之,要从时间、空间考虑周全。

具体测量时要往返测,使用同一种仪器和转点尺承,同一测段的往测和返测应分别在上午与下午进行。在日间温度变化较大时要减弱其影响。各种限差要求如下:基辅面读数差小于4mm,基辅面读数差较差小于6mm,前后视距差小于1m,累计视距差小于3m,闭合差小于

等等。。。

随着我对仪器和测量规范的熟悉,为期两周的工程测量实习结束了。这期间,我们遇到了种种麻烦,比如如何更好的布设导线网、怎样更好的读数、怎样扶尺、怎样内业计算等等。。。。但我们都顺利的解决了,这不仅锻炼我们遇到困难快速解决的能力,还让我们养成了劳而无获的情况下保持心态平静的能力。

通过这次实习工作,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很多在课本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在实践操作中,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对精密水准仪、全站仪的操作也更加熟练,并提高了快速计算能力。这些知识往往是我们在课堂很少接触、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础的知识。

在此次测量实习过程中我得出了几个经验:

首先,测量的前期工作不能太草率。在实习之前的准备工作中,我们组看了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自以为在大一上测量课时已经操作过这些仪器,没有什么难得到我们的,可是到了实习场地之后,我们显得束手无策,耽误了相当多的时间。就拿角度测量来说吧,在测量的准备工作的时候,大家夸夸其谈,口若悬河,然而到了测量开始时没有一个组员能胸有成竹的站出来打头炮,最后还是通过查看资料,才真正的知道操作的准确过程。此次实习常因为这种的前期工作马虎影响了工作进度,耽搁了时间,通过这一点,我收获的经验是测量工作的前期准备一定不能马虎,不要眼高手低,要考虑每一个可能影响结果的细节,这也是以后做任何事需要考虑的一点。

其次,测量讲究熟中生巧。在本次测量中,我的工作主要是扶尺和读数。在刚开始测量时,由于对仪器操作的不熟悉,经常因读数顺序错误或者重复影响了工作的进度,从而影响整个组的效率,但后来经过多次操作渐渐地熟悉了这项工作,不需要提醒就可以了。从这,我也明白了,以后如果再从事测量工作时,一定要提前熟悉所使用的仪器和如何操作,这将会很大的提高办事效率。

篇4

【中图分类号】G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14-02

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制定的教学计划能否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课程体系如何构建,各门课程的具体内容如何进一步优化,是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1专业建设背景

黑龙江省在《黑龙江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将以建设‘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推进形成省域主体功能区为服务方向,以建设数字龙江地理空间框架和监测地理省情为核心任务,实施地理省情监测示范工程、现代化测绘基准设施建设工程、数字龙江地理空间框架数据集建设工程、数字龙江地理空间框架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基础测绘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工程、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程等六大重点建设工程”。未来五年里,省内各测绘单位将急需大批掌握现代测绘技术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这为高职院校的测绘工程技术及相关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专业发展目标

依托校企合作,创新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共育、四阶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订单培养,建立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的校企合作新机制;聘请行业专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技能,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具有较强技术服务能力的测绘专业教学团队;联合企业,建设具有生产环境和企业文化的校内实训室和“厂中校”式校外实习基地;以跟踪毕业生发展轨迹为重点,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积极开展中小型企业技术支持服务与面向社会的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经过两年时间,将测绘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成为人才培养质量高、产学结合紧密、具有较强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重点专业。

3专业建设内容

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构建

3.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培养学生测量专业技能为目标,根据东北每年5月-10月六个月气候温暖便于室外测量,同时这一季节为施工高峰期,企业对人员的需求量急剧增加的特点,将全部实践教学都安排在这一阶段,将理论教学安排在每年10月至次年4月之间,设计具有寒区测量人才培养特点的“校企共育、四阶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模式。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第一阶段为第一、二学期,学生在校内完成专业基本技能学习。在这一阶段,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全真训练,融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于专业能力培养之中,以“边学边练”的方式完成基本能力与方法的训练,使学生能从操作中学到知识,又能用所学理论知识提升和创新操作技能。第一阶段的最后2周,安排学生进行认岗实习,通过到现场当见习工人的方式,了解测绘行业工种,熟悉工作环境与设备,对所学专业有较深入的认识,为后面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为第三学期与第四学期前16周,学生在校内完成专业单项技能学习。在这一阶段,按照“专业测绘队”真实作业程序、使用真实生产的测绘仪器开展教学,按照“国家测绘技术标准及行业测绘规程”和“测绘质量检验标准”对工程方案设计、项目管理实施、外业观测与数据采集、测绘成果整理、数据处理、技术报告编写及工程放样等各环节进行教学指导和成果验收,开展“生产性”训练。

第三阶段为第四学期后4周与第五学期前8周,学生进入企业完成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在这一阶段,分批安排学生进入合作企业参与工程项目,为每10-15名学生聘请一名企业兼职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完成生产任务,帮助学生解决技术问题,总结生产经验,参与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企业对学生参与生产进行全程记录和考评,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第四阶段为第五学期后12周与第六学期,完成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其中第五学期前12周,在校内分方向学习,开设工程测量、数字测量两个方向,与相应订单企业共同设计方向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同制订考核评价标准。同时与职业资格证书鉴定结合,使学生获取与专业方向相匹配的资格证书,为顶岗实习打下基础;分方向学习完成后,学生在第六学期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进入订单企业,在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指导下,完成实习任务。同时学习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提高实践技能,做到学习与岗位锻炼相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

3.1.2课程体系构建:依据职业岗位能力设置专业课程、按照教育基本规律组织教学,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专业平台+专业方向选项”课程体系。根据测绘工程技术专业岗位需求,将专业分为“工程测量”、“数字测绘”两个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1)核心课建设。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引入行业、企业工作规范和技术标准,以典型生产(作业)任务、真实产品、真实工艺等为载体,校企共同开发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及配套资源。按作业过程重构专业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融入真实的项目、实例、职业规范等,强调“做中教、做中学”,使教学内容紧贴生产实践和技术前沿。发挥合作企业资源优势,结合行业发展及实际情况,与企业联合开发相应课程资源。

(2)实施“双证融通”机制。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托我院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站,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上,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核心课教学内容与CAD绘图员、工程测量员、数字测绘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内容相融通,为学生毕业时获得一个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提供方便,保证毕业生双证获取率达到100%。同时鼓励学生考取行业认证证书,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3.2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3.2.1深化订单合作:深化与行业知名企业开展订单培养;重组专业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教学文件;引入企业管理方法和手段,对学生实习实训进行企业化管理,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衔接,培养学生职业意识;改革实习考核机制,突出企业对学生的评价作用,从职业道德、团队协作、人际沟通、操作技能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发挥学院设备、师资优势,共同开展员工培训、企业证书认证和横向科研课题,探讨联合开展专科层次成人教育。

3.2.2搭建双师培养平台:建立“双岗人员津贴”政策,统筹考虑企业的人力资源建设与专任教师培养,逐步搭建双向兼职、双向服务的合作平台。选派骨干教师担任企业工程师,通过承担实际生产任务、协同企业开展横向科研课题、协助企业开展员工培训等方式,为双师教师培养创造条件。

3.2.3校企共建生产型实训室:企业投入设备、学院提供场地共建生产型实训室。参照企业生产环境设计实训室布局、引入企业文化建设实训室文化,为教学过程和贴近生产过程提供条件,为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培养创造氛围。

3.2.4联合开展实训课程:结合“校企共育、四阶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第三阶段开设《综合测量实训》,将课堂移至企业一线,派遣专任教师协同完成课程,校企共同对学生实施综合评价。第四阶段,开设《道路施工测量》、《工程概预算》等方向专业课程,聘请测绘局、林业监测规划院工程师校内授课,以兼职教师为主、专任教师为辅完成实习指导。

3.2.5合作开发专业核心课程:以企业典型项目、实例为载体,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进行核心课和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建成校企合作优质核心课程。

参考文献

篇5

1前言

金融数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发展很快,是目前十分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可以理解为现代数学与计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教育部2013年批准了在本科层次开设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的金融数学专业。可见虽然金融数学授予的是经济学学位,但其专业特征却是要求学生掌握金融理论的定量分析技术,并应用于指导金融实践。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通过、教育部批准的必修课程,并且是经济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授予经济学学位的金融数学专业而言,自然有着重要的地位。

计量经济学是数学、统计技术和经济分析的综合,是以一定的经济理论和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数学、统计学方法与电脑技术,以建立经济计量模型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随机性特性的经济变量关系的一门经济学课程。可以说计量经济学是最能体现金融数学交叉W科特征的课程之一。不少学者也提出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建议与想法:姚寿福等(2010)认为需要加强案例教学的同时,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兰草和徐晓辉(2011)在借鉴国外高校实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我国计量经济学开放式实验教学改革之路;白秀广和陈晓楠(2012)认为应该突出以案例和计量经济学的实践应用为特色的教学改革;李劫(2014)对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认为应该将原理验证性实验与研究设计性实验相结合;熊彦(2015)认为目前国内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教学普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状况,从而需要改革教学方式;顾翠伶(2016)针对统计学专业提出了教学改革建议。可见,当前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尚缺乏针对金融数学专业的探讨。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在金融数学专业的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剖析计量经济学中数学推导的处理问题,并给出了相关的改进对策与建议。

2计量经济学中数学推导的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计量经济学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有数学理论的推导和实际经济和金融问题的计量分析。在数学理论推导方面,当前计量经济学的教科书往往充斥着过多的数学推导,甚至使学生误认为这是一门数学课,把其与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数学基础课程并列,对略显高深的数学理论望而生畏。事实上,因为金融数学是一个交叉学科,其目标就是要把数学、金融理论应用于指导金融实践,金融数学的学生在计量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更多的应该是在学习好计量经济学方法、模型的同时,把方法与模型应用于现实金融市场,以指导金融实践。因此,如何处理计量经济学的数学理论推导是具有金融数学特色的计量经济学课程改革研究的首要问题。

我们以如下两个例子为例:

第一,在介绍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时,当前计量经济学教材往往非常注重于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及估计量统计性质的推导证明。具体的,往往详细给出一元回归模型最小二乘法(OLS)、最大似然法(ML)及矩法(MM)的数学推导;并罗列出估计量的线性性、无偏性及有效性的详细证明过程。这些推导及证明往往数学公式就有近10页,导致学生往往对计量经济学产生敬畏,从而有远离的趋势。

第二,在介绍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时,当前计量经济学教材的分析方法往往是把多个随机方程改写成矩阵表达式,然后再用最小二乘法(OLS)、最大似然法(ML)及矩法(MM)给出矩阵形式的参数估计的数学推导。而后,用矩阵形式对多元回归估计量的线性性、无偏性及有效性的详细证明过程。

可见,当前计量经济学中涉及数学推导的部分是非常严谨的,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进行大量的数学推导,让学生在数学、矩阵的海洋中“畅游”。但其在严谨的同时,会让学生更多的认为这是一门数学课,需要大量的计量及数学证明,而忘记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实质: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随机性特性的经济变量关系。如此这般忘记了计量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经济学课程,忙于应付烦琐的数学推导,忘记了去讨论经济变量的关系,使得学生难以把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和模型应用于有着真实数据的金融实践。因此,针对这些弊端,本项目组提出计量经济学课程数学推导内容的改革。

3计量经济学中数学推导的改革措施

金融数学专业的学生在计量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更多的应该是在学习好计量经济学方法、模型的同时,把方法与模型应用于现实金融市场,以指导金融实践。因此,针对上述数学推导的设置问题,我们提出如下改革措施:

篇6

0 引言

专利是创新的源泉,创新是时代的主题。专利作为科学技术成果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被学术界认为是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的一项强有力的指标[1-3]。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TO)统计,专利文献覆盖了世界90%以上的重要科技研究成果,世界上发明成果的70%-90%都出现在专利文献中,且比学术论文和公开出版物早出现1-2年,经常检索专利情报可以节约60%的研发时间及40%的研发经费。

专利计量,英文为patent bibliometric,即“专利文献计量”,是一种通过定量方法对专利文献进行采集、加工、整理与分析,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的科学研究活动。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关注和重视专利文献统计分析。人们通过对专利信息数据库内专利文献量的变化、分布、结构等进行统计分析,并以此来进一步研究和判断某些企业或国家重点发展的技术领域及其技术发展方向、主要竞争对手的重点研发领域和主要投资动向,从而为企业或者国家制定专利发展模式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4]。

本研究正是利用专利文献计量手段,从宏观的角度阐述山东省液压升降平台产业发展的技术趋势,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创新研发水平,这对于开展技术引进、技术贸易、提高竞争能力并制定经营发展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国内液压升降平台的地区分布

我国升降平台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区域性,生产中心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和华南三个地区。

华北地区以山东为中心,有全国最大的升降平台生产基地——济阳液压升降平台工业园区。该园区目前已发展到200余家,相关配套企业70余家,园区企业产值约83亿元。其主要生产的剪叉式、套缸式、自行式和曲臂式升降机等四大类100多余种产品在全国占有约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液压升降机械生产制造和销售基地”。

华东地区是以上海为中心,辐射苏州、杭州、无锡、宁波一带长江三角洲。其中苏州因其升降平台和零配件的年产量在国内占有较高市场份额,成为中国较集中的升降机生产制造基地之一。华南地区主要以广州为中心辐射东莞、中山、佛山一带珠江三角洲。

2 国内外液压升降平台产业技术概况

在国外,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以及机、电、液一体化研究的深入,升降平台的可靠性、安全性、舒适性、操作简便等特性都显著提高。近年,国外各大公司陆续开始采用电脑(电子)操控系统来提高整机性能,减少整机液压元件的使用,减小整机体积及重量,提高操控的灵敏度。CROVE(格洛夫)、GENIE(吉尼)、COLES(西蒙)、RICO(利高)、BRONTO(布朗托)等知名公司更是根据市场需求与技术侧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推出其自身的优势产品,扩大市场知名度。如COLES的车载平台,BRONTO的高空消防车系列等。

在我国,液压升降机械制造行业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具有发展潜力大、环境污染小等优势[5]。但近年来,国内市场液压升降机产业迅猛发展,由于受到油价、钢材及电价、工资和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冲击,导致市场对升降机装备制造业的需求放缓,产品出口速度下滑。从企业自身发展情况看,国内液压升降机行业缺少龙头企业、生产规模小、产品档次低,由于企业自行开发能力较弱,加之科研经费不足、缺少科研生产中试基地,导致我国的液压升降产品还基本停留在测试仿制阶段[6]。大多数液压升降平台企业一直陷在产品技术特点不突出、关键技术滞后的尴尬境地,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快速壮大与发展。

可见,如何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技术研发能力,使液压升降平台产业形成规模化、高效化、多元化的发展格局,摆脱专业化协作程度低、行业竞争无序的状态,成为众多企业乃至整个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 液压升降平台行业专利技术布局情况

利用专利计量手段,检索国内外液压升降平台行业涉及的专利技术,通过分析检索到的国内2,785条、国外3,059条专利信息数据,对比国内外技术的现状与趋势,找到适合液压升降平台产业技术创新的新思路与新途径。

3.1 国外专利状况

国外数据显示:自1969-2011年(2011、2012年部分数据还未公开),专利申请整体趋势的高点出现在1998年(175项),随后申请量趋于下降,每年维持在60项左右;申请量居前三位的国家分别为:日本、美国和德国,其中日本以1,497项专利申请量高居榜首,比第二位美国高1.04%,见图1。

国外企业申请位于前三位的分别为日本的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11项)、美国的卡特彼勒公司(7项)、德国的容海因里希股份公司(7项)。排名前10位之中日本企业居多,主要有丰田织机(93项)、日立制作所(68项)和东芝(63项)。

技术主要分布于B66F9/22(液压装置或系统);B60P1/44(其上具有装货平台,举升货物至承载或包容构件的高度上);B66F9/24(电气装置或系统),但随着时间的推进申请量普遍下降,说明国外液压升降平台的相关技术已经趋于成熟,技术改进较小。

3.2 国内专利状况

国内的数据显示:自1985-2012年(2012年数据部分未公开),专利申请总体呈上升趋势,以实用新型为主共计2,052项,发明为595项,外观16项,申请主体主要是工矿企业和个人。其中申请量过百的省有10个,前三名的见表1。在华申请专利较多的国家有美国(28项)、德国(21项)和日本(20项)。

从表1中不难看出,江苏省无论发明专利还是实用新型专利数量均居全国首位,其中发明专利占到全国总数的23.59%,实用新型专利数量更是占到全国总数的12.67%;山东省排名第二。

国内企业申请位于前三位的分别为山东的济南华北升降平台(33项)、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30项)、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9项),值得注意的是第五位的申请人贾广生(20)以个人名人申报了诸多专利,经检索发现贾广生为吉林省华工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该公司主要产品为液压立体停车设备。

国内申请专利技术主要分布于IPC分类中的B66F11/04(用于移动式平台或工作室的);B66F7/08(液压或气动操纵的升降平台);B66F9/06(可携带载荷在轮子或类似的物件上移动)三个领域。且2005年后B66F11/04成为技术发展的主流,B66F9/06的申请波动较大,B66F7/08申请量稳定增长。

前10位的申请人所在地区

山东省截至2012年共申请液压升降平台方面专利计331项,其中发明74项,实用新型257项;工矿企业申请了196项,个人申请了102项,见表2。山东地区前10位的申请人主要集中在济南、青岛、烟台和威海,其中济南市占了总数的50%,见图2。前三位的申请人分别为济南华北升降平台制造有限公司(33项)、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11项)、烟台奔腾汽车检测维修设备制造有限公司(11项)。

济南市截至2012年申请液压升降平台方面的专利共计129项(济阳县64件),申请高峰期为2011年,其中发明48项,实用新型81项;工矿企业申请了83项,个人申请了29项,见表2。前三位的申请人分别为济南华北升降平台制造有限公司(33项)、山东力高升降机械有限公司(8项)、山东交通学院、山东大学、山东济阳机械厂并列第三(5项)。

技术主要分布于B66F11(其他专用提升装置)、B66F7(升降架,起升车辆;平台起落机构);B60P1(用于货运及经改装便于装货、集货或卸货的车辆)。产品主要以平台的底座液压缸和液压的油口为主。

4 山东省液压升降平台产业技术创新发展对策

4.1 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利用有益资源强化发展目标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济南市的液压升降平台技术主要集中于B66F11(其他专用提升装置)、B66F7(升降架,如用于起升车辆;平台起落机构);B60P1(用于货运及经改装便于装货、集货或卸货的车辆)等较为基础的液压升降平台的应用,而国外将技术延深至B66F9/22(液压装置或系统)与B66F9/24(电气装置或系统),说明国外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在升降机平台上的应用较高。随着PLC、传感器及模糊控制技术发展(美国的CROVE、GENIE、英国的COLES等),国外已具备基于以太网对升降平台实施在线监控的能力。柔性化、多样化、自动化控制、轻型化,将逐步成为升降平台未来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济南市相关企业可借助山东省科学院等院校优质科技智力资源,参考国外该领域先进产品与技术进行规划,立足技术创新与研发,缩短设计周期、降低设计费用、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在产品结构上,应改变目前以低技术含量为主、低水平、低价位竞争的状况,淘汰一批低效高耗、低档次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努力开发生产高效低耗的大型成套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

4.2 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强化产业核心技术

数据显示,济南市申请的专利(发明48项,实用新型81)多为实用新型,而发明量偏低,说明企业的核心技术偏少,目前产品多以OEM、仿冒和仿制国外的产品为主。而纵观作为后起的苏州市(发明30实用新型35)专利的质量要明显高于济南市,核心技术(发明)是企业研发水平的重要表现。

济南市可以借助省“科技十六条”、市“科技十一条”以及省政府《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意见》等政策东风,依托产学研合作,组成有力的液压升降平台创新团队,加大创新与投入力度,才能保持、扩大市场的产品占有率。

4.3 挖掘国外失效专利,实现失效专利的有效再开发

通过分析国外专利技术发现,专利申请高点出现在1998年,距2013年已有15年的时间,部分专利已失效,但从技术和市场价值的角度上讲,失效的部分专利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可以通过筛选与挖掘国外失效专利,首先实现仿制,鉴于专利的有关技术细节已经在专利说明书中一一罗列,企业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产品的仿制或创新,省去了专利转让费或使用费,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以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的效果;其次通过失效专利的二次开发,形成新专利。企业无须投入大量资金重新研究,同时还可以站在较高的起点上进行二次研发,结合自身发明构思与当下市场需求,开发出更具实用性和前瞻性的新技术,形成专利,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4.4 发挥行业组织的协调作用,促进产业链健康发展

通过分析发现,液压升降平台技术逐渐成熟,技术层面较广(191个IPC小类),产业涉及技术领域较多,例如在数控设备、电力设备、冶金、矿山、石油化工、船舶设备等领域市场空间很大。

可以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协调作用,强化创新引领和技术支撑,扣紧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取长补短,避免小而全又开工不足、资源浪费、单打独斗等问题。

4.5 尽快建立完善的液压升降行业标准化质量体系

随着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液压升降机行业规范化、标准化要求越来越高。虽然我国已经拥有完善的升降机研发、生产体系,但我国现行施工升降机国家标准却落后于国际先进标准,虽然2005年版施工升降机国标中已纳入了许多欧、美标准的内容,但总体上还是存在许多差距。

我们在制定液压升降产品的标准时,应首先学习、秉承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并将其贯彻于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提高我国产品的设计、制造质量和现场科学管理水平,加快产品标准与国际接轨。

4.6 落实知识产权特派员辅助工作

济阳工业园作为液压升降平台产业的集聚地,仍存在研发经费不足,新产品开发速度滞后等困难,省市政府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设立知识产权特派员,免费为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的培训与宣传工作。帮助企业树立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效利用专利计量技术,加快产业技术创新步伐,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希望本研究的对策建议能够为我省液压升降平台产业技术创新、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益启发。

参考文献:

[1] 周寄中,张黎,汤超颖.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联动与效应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18(5):106-112.

[2] 姜全红,张志辉.专利资源量化分析研究综述[J].情报学报,2007,26(1):134-140.

[3] 方庵,张动,高利丹.我国省(市)自治区专利产出与其GDP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06,27(2):40-44,94.

篇7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过程和培养目标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注重岗位能力培养,根据“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组织课程教学和实习实训;二是强调课程体系的针对性,课程设置不是从学科出发,而是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三是突出实践环节教学,主动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要求。因此,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系统、公正地评价,就要从考试内容、形式、成绩构成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与分析,力求探索出相对完整、切实可行的能充分发挥考试功能和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的的考试方法和手段,从而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的。

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地形测量》、《控制测量》、《工程测量》、《GPS测量技术》、《数字测图》、《测量平差》、《摄影测量》等,各专业课程的考试均应具有显示功能、反馈功能和导向功能,因此要结合现有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专业课程考试存在的弊端,构建新的考试机制,同时促进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现有的考试模式存在着很多问题, 如形式单一、考试目标的模糊等情况,造成学生创造力的抵制,综合能力的下降,具体分析主要包括是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考试目标僵化。考试是一个学习过程,这应该是一个考试的主题教育管理论文,其目的是促进学生更好、更全面、更深入学习的手段,是为了对所学知识的一种提升,为今后的运用打下坚实基础,从而拓宽思路,成为创新人才的起步。而现在考试形式促使学生考试目标僵化,态度不明确,认为考试是学习的终结者。

2、考试方式过于单一。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科考试主要是是采取终结式考核, 即教师出各种题型的试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闭卷笔试,教师按标准答案进行阅卷,给出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结合学生平时成绩,做出学生该门课程的期末总评成绩。考试的单一性,使学生学习一门课程之前便习惯性产生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惯性思维。不光答题纸张耗材,教师阅卷、试卷回收也耗时。

3、考试内容主观性过强。目前考试内容大多由任课教师或专业教师自主出题,自主阅卷。老师出卷自由度小,试卷质量低。多数老师在出卷时都只会侧重大纲中的重难点,而忽略或者说是无法把各科知识进行链接,也无法区别对待,从而测试出个体真实的成绩论文服务。导致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强调考试内容,便会导致理论知识的传授过于倾斜。试题内容的泄露,批改阅卷过程中存在的主观判错、计算错误等现象都会促使最后结果失去客观真实性、公平性。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能力水平,同时又有测试内容不全面的因素,因此考试形式的改革和创新是迫在眉捷事宜,只有改革考试模式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

4、考试评价方法片面。目前期末总评成绩中,期末考试成绩是主要的决定因素,而期末考试往往是书面闭卷形式,这就给学生造成了很大压力和侥幸心理,有的同学在考前搞题海战术,有的同学把“投机取巧”的功夫用在考场上,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阻碍了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充分利用平时时间努力学习,就必须对传统的考试模式进行改革,建立一个真正全面、客观、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

5、考试反馈机制缺乏。由于考试是期末一次性终结考试,学生考试结束,就意味着本门课程学习的终结。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不能与学生进行及时的反馈与交流。这样的考试模式有可能将学生引向一种僵化、死板的学习轨道。

这些弊端的出现都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创新性以及个体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还导致高职教育教学目的失去重心。

现代科技的发展教育管理论文,信息技术广泛应用,计算机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其中,凭借计算机的考试系统以方便快捷等优点得到了充分的肯定。驾驶理论考试就是运用计算机考试的一个实际应用,它实现了理论考试的无纸化,以往出题、印试卷、批改试卷等繁琐的工作也随之被计算机所替代。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担负着因材施教、选拔人才、评价教学等众多功能。随着时代变迁,这种计算机无纸化考试系统由于安全性高、便于组卷和评阅、资源消耗低、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实现远程考试等特点,在学历考试、各种职称考试、证书考试中已被广泛使用。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专业课程考试模式改革应首先通过对专业考试现状的分析,收集资料建设试题库,同时与计算机编程技术人员合作构建考试模拟系统。因此,核心内容便是依托建立的考试模拟系统,其原理应同驾校理论考试一致,可以随机抽取题库试题组卷、计算机智能阅卷评分和试卷分析等功能于一身,更能体现客观、公平、公正的考试特点,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测试更适合信息时代的考试要求,也切合了高校数字校园的建设。采用此考试模式,不仅使得教学管理部门不再面临人工印刷试卷的艰巨任务,也让教师从此告别了出题、组卷、人工阅卷、评分、试卷分析、登记分数等繁琐的工作,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考试模拟系统代替传统的考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以下从多方面对其特点进行分析探讨:

1、随机抽题功能,降低了考生作弊的可能性,达到公平、公正性。支持随机组合卷,可以从指定的若干试卷中按要求随机抽取考题进行考试,或从试题库中随机抽题供考生作答,保证每个考生的试卷都不一样。用于考生平时自测也十分方便。由于试题是随机抽取的,所以考生试卷的试题顺序是不同的,这极大降低了考生作弊的可能性,有效防止相互抄袭行为,也确保了考试的公平性。

2、题型可以丰富,自主选择性强。教师可以在选择单选、多选、简答等题型的基础上,如条件充裕,可以设计新增判断题、不定项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识图题、简答题等题型。

3、考试过程自动控制,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动交卷、评分。整个考试过程由系统自动计时,时间到系统将自动提交试卷,避免了传统考试中考试结束时,考生还不愿意停笔交卷的拖延现象论文服务。

4、成绩分析功能,有效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情况。考生提交试卷后,系统将立刻对试卷进行自动评分,生成成绩通知单。最终将整个班级学生的成绩汇总教育管理论文,并按分数段排列,形成分析报告。真正实现考生考完即刻知道考试成绩的愿望,也体现出考试高效、快捷的特点。

5、可支持试题库管理,方便录入、导出试题,也可以在网上共享题库资源。该系统可拥有简单快捷的试题录入模式,方便对试题库的管理。试卷可以直接导出到WORD文档或打印出来。可以把所有试题保存到数据库,通过互联网方便地进行模拟考试,也允许设置为练习模式,让学生考试过程自行判题。

6、考试模拟系统扩展性强。其可以根据自己需求,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增加各种功能。如新增考生身份检查功能:对考生重考、二次登陆和考后查卷时进行身份检查,只有班级、考号、姓名和第一次考试输入的信息一致方允许登录,防止考生身份信息输入出错的情况。

7、界面可设计人性化,操作简便。在实际使用中,从每一位学生到教师,在操作方面都没有障碍,界面人性化,方便可行。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27-02

一、校企合作是新时期职业教育的需要

校企合作的意义在于学校和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和共同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需要越来越多的具有较强实践经验的高技能人才。所以,我国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鼓励学校与企业联合,以推动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通过校企合作,学校能够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能够让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人才培养计划制订、教材编写和课程建设,能够在企业开发校外实训基地,能够很方便地委派教师到企业去锻炼,可以共享生产单位的测绘仪器设备,可以在合作企业解决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也可以从中取得一些实惠。如低成本地送培自己的职工,从而较大幅度地降低职工的培训成本,提高职工的职业素质;可以将学校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企业利润;合作院校的毕业生是企业最稳定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可以共享学校的先进实训仪器设备;可以在生产任务紧急时利用学生的人数优势和时间优势低成本地突击生产任务;一些企业甚至把学生变为潜在的用户。校企合作可以让企业不断地发展,从而提升企业的实力。

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历程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建立于1989年,最早使用过“矿山测量”的名称,学院是重庆市最早开办工程测量专业的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从事国家基础测绘、为城市和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勘察与开发、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环境保护与灾害预防等领域,从事测量工程、地理信息的设计与施工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近20年来,已培养了千余名毕业生,毕业生遍布东南沿海和西部地区,成为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自2002年被重庆市教委批准为教改试点专业以来,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依托行业,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培养高技能性专门人才”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大幅度地进行专业改造和课程整合,深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强化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学院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下,实习、实训条件进一步完善,设备达到先进水平,取得了一定成效。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结合重庆及西部地区的特点,分析测绘工程项目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分析测绘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多年来一直努力与测绘生产企业保持密切联系,让师生走出去,把企业测绘技术人员请进来。学生在三年中做到了100%参与工程项目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训练,成为真正的高技能人才。

三、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和内容

我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

篇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184-02

测量学是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它是进一步学习“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园林工程招图标与概预算”等后续课程的基础,也是从事园林设计、施工等工作必须掌握的技术和方法。目前由于测量学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测绘领域对测量方面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变化对传统的测量教学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从事园林技术专业教学的测量学教师,应结合测量学的发展趋势和课程的特点,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 园林技术专业测量学教学面临的形势

1.1 测量学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

随着测量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先进的测量仪器和新式的测量手段,诸如光电测距仪、精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电子水准仪、数字水准仪、激光准直仪、激光扫平仪等新仪器,各种先进的测量仪器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劳动强度和作业效率,而且改变了生产作业方法,提高了测绘产品的质量,同时对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也有所降低。目前,传统地面测量逐渐向以计算机技术为媒体的测量一体化、数据采集、处理一体化方向发展。数字化测绘技术将大比例尺测绘变得更加数字化、信息化,解决了很多以往无法测量或不方便测量的技术难题,使得园林技术测量的整体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1.2 园林技术专业就业市场用人的需要

测量工作穿插在园林工程建设的各个重要环节,诸如在园林规划和勘测设计的各个阶段,都要求提供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在施工阶段,要将设计的地物的平面位置测设于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工程施工结束后,还要进行竣工测量,绘制各种竣工图,供日后改建、扩建或维修之用。因此从事园林技术的科技工作者,一定要掌握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最新的测绘技术,才能在园林建设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在园林专业每年的用人单位招聘中,好多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必须会园林施工测量。在讲求用工成本的今天,先进的测量仪器和熟练的仪器操作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一些测量新设备的广泛应用,也对学生的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此外,由于国家对规划设计、施工单位实行严格的资质制度,有些用人单位甚至要求学生具有国家承认的从业资格证书。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现代测量技术水平,掌握现代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我们必须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改革。

2 目前测量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不适

目前,没有特别适合园林专业的教材,教学中仍使用传统的测量学教材,教材在理论和仪器的介绍上,仍停留在基本被淘汰的仪器和技术手段上;同时,在园林工程施工测量中应用较多的园林施工放样、土地平整、绘制横断面等等内容,虽有提及,但阐述不够充分,教材中缺乏园林设计、施工的实际工作内容,理论与实际需求严重脱节。测量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因授课学时比较少,没时间给学生补充讲解,或者只是简单的介绍,这使得教学内容明显滞后于测量技术的发展,造成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测量仪器设备不足

生产上测量仪器的更新换代较快,而新仪器的价格相对比较昂贵,由于经费原因,更新换代测量仪器设备较难,导致教学仪器落后陈旧,实践教学的内容滞后于生产实践。目前生产单位开始应用电子全站仪、电子水准仪、GPS、测量常用软件和专业应用软件等,在我院教学实验室数量很少,有的几乎没有,常规实验室只有经纬仪、水准仪,平板仪及少量的全站仪,全站仪的操作只能演示一下,学生只有感性认识,根本不能用于生产性实习。加之测量仪器由于常年使用经常损坏,学生实验实习6~8人共用一台仪器,部分学生在实验、实习教学环节没有机会动手操作,实习效果不理想。

2.3 实验、实习场地缺少

目前,我院测量学教学没有固定的实验、实习场地,测量实验、实习只能在球场、路边等公共场合进行,容易受到行人、车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不能专心进行实验、实习。由于没有固定的实验实习场地,每次实践教学都得重新布点,致使每次实训内容都非常多,在有限的时间难完成,而且每次的实训数据都不完全相同,不能充分达到测量实验、实习教学的目的。

2.4 学生对该课程不够重视

部分学生认为测量学不是专业课程,不太重要,对该课程学习不够重视,学习不积极主动,学习仅限于课堂学习。外业实验、实习由于分组人数多,部分学生不想动手操作或根本没有机会动手操作仪器,过分依赖同组其他同学;内业计算由于基础差,不想深入学习,使得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

3 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具体措施

3.1 教学内容的改革

根据园林测量学培养目标和测量学科的发展趋势,结合园林技术专业的特点,及时的调整教学内容,删除部分陈旧的内容,减少部分内容的授课课时,适当补充新技术方面的内容,加大应用性知识的比重,重视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使教学内容更符合生产现状的要求。(1)由于园林规划与园林工程中对距离、角度和高差的测量精度要求不是很高,因此,误差理论这一章可作适当的删减,不详细介绍;由于电磁波测距和全站仪测距的应用,距离测量中原有的钢尺测距可作适当的删减;在大比例尺地形测图方法中,由于数字化测图方法的普及应用,降低图纸测图方法的要求,因此应调整教学内容,把重点放到数字化测图,过去的核心教学内容经纬仪测图法、平板仪测图法等内容可作适当的删减。(2)园林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园林规划和园林工程建设,因此应结合实践重点讲解,点位的测设(水平距离、水平角、水平角度的测设)、方格网的测设、导线测量等实用性内容。(3)在讲与新技术发展相关的内容,应拓展目前的研究动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从而为后续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中,为了提高教育质量,缓解课程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就应转变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以灌输为主的常规教学,多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式、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让学生主动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一些测量仪器的操作、实际工作过程等制作成视频在教学中应用,形象直观并节省教学时间,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帮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应发挥课程特点,组织好现场教学,测量仪器的性能、构造和操作等教学内容,都需要教师在现场边讲解边做演示,学生则模仿老师的做法,边学边练,这种现场教学法,直观性强,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普遍反映好,并且还可以减少教学时间。

3.3 实践教学改革

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及新仪器的应用,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已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因此,学校要加大实训设备的资金投入,及时更新仪器设备,为教学实训提供设备保障。除购置常规教学仪器外,还应购入部分新仪器,如全站仪、GPS测量设备等。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还应在校园内建立固定的测量课程实训场地,并在实训场地布设控制点,使实践教学环节安排有序化、系统化,方便学生在场地内进行比较系统的测量学基本项目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引导学生重视实践教学,思考理论和技能的应用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测量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园林工程测量案例、技能大赛和技术服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加强考勤、认真辅导,严格要求学生做好记录,不准涂改、拼凑数据,对于成果不符合规范和误差超限的情况,应要求按技术规范重新测量,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为方便学生学习,测量实验室可全天向学生开放,学生可随时借用测量仪器自主实习,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

3.4 考核方式改革

测量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难以反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有必要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考核方式,可采用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理论和实践各占总成绩的50%,具体办法如下:(1)理论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个部分。平时成绩占理论考核成绩的40%,主要包括考勤、课堂讨论、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期末考试成绩占理论考核成绩的60%,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命题考核。(2)实践考核,包括平时实验实习成绩评定和期末专项抽题测试两个部分。平时实验实习占实践考核成绩的70%,主要从小组实习任务完成情况和学生的技能操作、实验报告记载情况、实习报告及实习期间的表现来评定成绩;期末专项抽题实验考试实践考核成绩的30%,采用学生随机抽题,严格按照技术规范,以实验结果的精度评定成绩。

由于测量技术的发展,园林技术专业测量学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在教学改革中,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性建议,并及时应用在教学中,有效解决测量学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体系,从而使测量学更好地服务园林技术专业。

参考文献

[1] 胡永进.园林绿化专业测量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07(30).

篇10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是测绘类高职专业的核心专业,主要培养面向专业测绘、建筑、水利水电、国土资源、城市规划、市政工程等行业的工程测量岗位,从事地形测量、工程测量、变形监测等工作,为各项工程顺利实施提供空间位置信息与测绘技术保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而工程测量技术是其发展的基础、信息框架和技术支撑,因此,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基于行业背景调研和人才需求调研,枣庄科技职业学院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定位为“以鲁南地区为中心,辐射全省,服务区域测绘行业发展,培养能够从事工程测量、国土资源测量等测绘生产和管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测绘职业道德、熟练的专业技能、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面向测绘、建筑、国土资源、城市规划和市政工程等行业测绘生产第一线,培养能够从事工程测量、国土资源测量等测绘生产和管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公共事业服务提供可靠测绘技术保障的技术技能人才。

该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有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经过10余年的建设与多方调研,逐步探索形成“四部融合、岗课证相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1.“四部融合、岗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

1.1四部融合

“四部”即为信息化课堂教学、开放式实验实训、学生技能大赛和企业顶岗实习四个部分。

1.1.1信息化课堂教学

在数字化资源教学平台(泛雅)上传课程资源,利用课堂管理工具(课堂派)检查学习进度及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情况;使用三维模型、仿真模拟软件等教学资源,用以教学观察、分析与处理,实现虚拟现实交互式教学,打破传统课堂学习“看不见、进不去、生产与安全”的难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拓展和交流;将专业课程知识进行碎片化处理,形成以单一任务为核心的微课视频,录制以提升学生实践技能为目的的规范操作视频。信息化课堂能够有效拓展教学活动空间,扩增教学时间,解决由于实训设备昂贵、生产环境安全、实训师资短缺带来的教学难题,实现“做中教”与“教中做”和“做中学”与“学中做”的有效教学。

1.1.2开放式实验实训

“开放式”主要体现在:一是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教师公布各实训室开放的具体时间,学生可以自行选择时间进行实验实训,达到熟练仪器、熟知教学难点的目的;二是实验内容的开放:教师根据各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具有关键知识点的实验项目,学生根据知识掌握情况自行选择,这种方式有益于学生的个性发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创新能力;三是教学环境与资源的开放:将教学资料、测量仪器、实训场地等资源向学生开放,保证学生必要的实验环境。

1.1.3学生技能大赛

技能大赛促进教学内容和赛项内容紧密结合,营造竞赛与教学、竞赛与职业技能培养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推动课程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学生首先开展专业社团活动,根据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以比赛形式展开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又有利于选拔优秀选手参加省市比赛。

1.1.4校企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检验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提前接近工作岗位,实习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1.4.1参观生产认知:熟悉测绘企业基本工作内容和流程、各项技术规范。

1.1.4.2岗位责任认知:学习企业内部的相关生产规章制度,了解工作岗位职责及相关岗位工作内容。

1.1.4.3仪器设备操作:掌握各种测绘仪器的工作原理与维护方法;熟悉测绘仪器的具体操作和检验。

1.1.4.4顶岗锻炼:将所学的测绘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了解相应岗位对人才的要求,贴近岗位工作,提前步入工作岗位。

1.2岗课证相通

通过多方调研(测绘企业、行业部门、同类院校、已毕业学生),探讨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工作岗位及工作内容,并归纳得出相应的工作领域;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邀请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企业专家和一线技术能手到学校进行工作过程分析,确定工作任务及其所需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重置专业课程,主次分明,实践合理。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在课程安排上将我院工程测量专业职业技能认证的高级工程测量员的职业标准,根据其对应的课程,采用“项目―任务”形式,与相关课程内容相融合,做到职业技能考核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有效融合。如下表所示。

表 技能等级证一览表

2.“四部融合、岗课证相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组织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四部融合、岗课证相通”人才培养模式,将高职三年的学制分成六个学期,其中第1学期主要学习职业通用能力课程,包括文化基础课、测绘基础课程,使学生基本了解本专业的特点和本专业的一些常识,学会一些基本的仪器操作和使用;第2至4学期在前面基础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字测图、控制测量、GNSS测量等相关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使学生基本具备相应生产实践的能力和素质,并且在每门核心专业课配备1至4周的单项技能训练和课程实习实训;第5学期除了学习职业拓展能力课程外,还将进行高级测量员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和综合实训,在综合实训阶段,将由专业指导教师联合企I兼职教师,带领学生贴近真实测绘项目,进行生产性实习,主要针对测量的某些单项技能进行练习和提升;第6学期进行顶岗实训。在整个实习实训过程中,企业不单纯作为生产单位,而以培训教育为主,根据企业生产项目的不同,专门为每个生产项目量身定制学生培训计划和内容,由企业现场的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责任人作为学生的师傅,带领每个小的团队进行项目的组织实施,并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签订学院、学生、企业三方协议,明确规定各方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实习实训效果。

3“四部融合、岗课证相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工作过程式教学,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把学生的专业能力、技术能力、社会能力作为考试标准。

根据不同学习项目、学习任务的需要,以现场教学为主,辅以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求形成最佳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教学效果。

3.1案例教学

通过典型测绘案例,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测量方案,小组团队设计测量流程,从而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现场教学

随着课程的深入学习,简单的实训环境满足不了学生的认知需求,需要学生到真实的工作情境中体验工程测量的作业过程。在测绘工程现场,教师针对具体工程任务展开教学,边讲边练,解决学习重难点,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3.3情景模拟

通过CAD三维虚拟动画、仿真认知软件等模拟工程现场,引入数据进行教学情境设计,使学生在直观、生动的教学情景中领悟现场测量过程,为学生创造仿真施工现场。

3.4任务驱动

在进行项目教学时,教师先给出任务书,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学生根据任务书完成任务计划书,经教师认同,逐步完成任务分解,最后进行成果考核,教师跟踪评价。由于教学任务明确,学习方法具体,考核严格,而且整个学习过程几乎由学生自己设计和执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拓展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组织、策划、协调及协作能力。

3.5示范教学

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强调每一个环节操作的规范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现场示范规范规范性操作,突出重点,讲解难点,使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

3.6启发引导

对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尤其是重难点,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再通过分组讨论,确定主流方案;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得到问题答案,启发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四部融合、岗课证相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四部融合、岗课证相通”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采取三证(职业技能证书、顶岗实习合格证、毕业证)毕业的方式,保证学生学有所成。在保留传统教学模式优点的基础上,突出高职教育特点,更注重学生独立的测量方案设计和小组技能协调能力。在课程设置上,专业核心课程采用“教、学、练、做”一体化的项目―任务“课程教学模式开展教学,针对专业技能培养设置的实习实训教学采用“实习・生产一体化”的生产性教学模式开展教学。

4.1“教、学、练、做、证”一体化项目课程教学模式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思路,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在项目化课堂教学过程中,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练、做、证”一体化的项目―任务课程教学模式,使教师的讲、学生的学、练、做及最后的知识考核和职业技能考核融为一体,贯穿整个课程教学过程。具体实施时,将授课教室与实训教室合为一体;将重点内容与实训内容合为一体;将训练内容与考核标准融为一体,采用“边教边学、边学边练、边练边做”的方式开展教学,同时严格考核方式,保证“教、学、练、做、证”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4.2“实习・生产”一体化的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实践性很强,要求实验实训内容需与测绘生产实际相贴合,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与多家测绘、建筑企业合作,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将学校的实训教学与企业的生产项目有机结合,与合作企业共同实施“实习・生产”一体化的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结合真实的测绘生产项目,由专业指导教师负责生产现场指导,企业兼职教师负责质量监督,学生自主完成生产任务,达到校企双赢、学生受益的效果。在具体实施时,要求实训项目必须是实际生产任务;生产任务需由学生为主体完成;学校、企业指导教师需要全程参与生产过程;学校、企业、学生一定要签订三方协议,指导过程计划和考核标准。

5.结语

测绘产业发展迅速,对人才的需求逐年扩大,因此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迫在眉睫。本文以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为例,针对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和职业特点,提出“四部融合、岗课证相通”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践证明,有利于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潘宏雨,杨丽坤.“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郑州工业贸易学校工程测量专业为例 [J].职教研究,2015(02).

[2]黄伟,邵琨.基于职业能力和岗位需求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宜春学院W报,2016,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