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工作交流材料模板(10篇)

时间:2022-09-18 01:06:4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信息化工作交流材料,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信息化工作交流材料

篇1

##市国土资源局申请一级域名:,先期租用800m的空间,通过主机托管,使网站更加高效稳定。我局专门设立网站管理员,对内协调各业务科室,对外协调网站服务部门,使我局网站最终作到架构合理、网页美观、协调一致、功能完善、便民利民。

目前我局的电子政务主要是基于我局的城镇地籍信息系统土地登记工作。为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我局全力推行电子政务系统,实现了阳光行政、程序行政。在办证大厅,墙上有电子大屏幕进行政务公开。大厅内设有一台触摸查询屏。在填单区,存放有各种《办事指南》,指南上有查询电话及查询网址,依靠现代技术,实现了全方位的政务公开。

二、建成了##湾城区地籍数据库信息系统

投资近200万元建成了##湾城区地籍数据库信息系统,今后将逐步实现全市各区政府所在地的全覆盖。从二七年七月开始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具体到我市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内容,即:1:1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1:1000城镇地籍调查,并在以上调查的基础上构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与城镇地籍信息库。该项目的完成为我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土地定级估价,企事业单位清产核资,房改售房,城市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但随着城市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土地的变更日益频繁,传统的管理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城市发展对土地管理的要求,同时社会科学水平的进步和信息时代的来临,也要求土地管理更进一步向力度、深度和广度方向发展。为适应土地管理的需要,实现地籍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建立地籍信息系统是必不可少的技术保证,因此,我局在20__年委托内蒙古乔泰国土勘测技术有限公司首先对##湾区进行了全面的地籍变更调查,共完成调查区面积29.5平方公里,调查4个街道135个街坊,21545宗地,14063户楼房分割登记;建立了##湾区四等gps控制网,控制面积63平方公里,从而建立起了完善的##市##湾区地籍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近二年的运行,发现系统运行稳定,能够完成土地登记和日常地籍管理工作,使##湾区地籍管理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篇2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国内建筑业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建设企业信息化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在建设企业应用领域得到了推广和深化。

建设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设事业信息化工作得到了加强

为进一步加强对建设事业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建设部成立了以部长为组长的建设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建设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建设事业信息化工作实施统一领导和管理。地方各级领导对建设事业信息化工作也给予充分重视,并相应成立了信息化工作机构或明确专人负责信息化工作。其中建设部负责建立“建设部互联网站”、“中国工程建设信息网”、“中国住宅与房地产信息网” 等,现已全面开通。在网上有政策法规、企业信息、行业动态、招投标信息、市场分析等二十几个栏目,每天点击率已达七、八万人次,为沟通全国建筑市场、房地产市场信息,规范市场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时,也为实现建筑企业电子商务化奠定了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行业信息技术的应用有了长足的发展,一大批应用成果在行业中得到推广应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地理空间信息技术、CIMS 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IC 卡技术、自动监测控制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已逐步在建设事业各行业广泛应用。

(2)我国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1)勘察设计类企业已脱离了手工作业。这类企业是我国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发展较快、效益也比较高的行业。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推广采用 CAD、三维动画、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开发建设设计与管理集成化、智能化应用系统,目前,CAD 普及率达 85%,甲乙级设计单位计算机出图率已达到 100%,彻底把工程设计人员从传统的图中解放出来,大大缩短了设计周期,使方案的比选、优化更为直观,提高了设计质量,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设计院在国际化工作方式中,对与国际接轨的理解和认识有很大的进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原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北京建筑设计院、河北规划设计院、吉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长春市规划设计院、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设计院、吉林建工学院建筑设计院和勘测公司、东北师范大学建筑设计室等各级勘测设计类企业的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使用由北京天正工程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基于 AutoCAD 平台的天正设计软件,也有使用理正(北京理正软件设计研究院)、TSSD(北京探索者软件技术有限公司)、PKPM(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工程软件研究所)等设计方面的软件。计算机出图率 100%,图纸报批实行电子报批方式(此方式由 2004 年全面实施)。其中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原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北京建筑设计院都创建了企业内部网、企业外部网,每一终端都可以实时连接互联网。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可以通过公共服务器 FTP 提供开放区域,在这个区域中可以实现异地设计及建筑勘测设计阶段各流程环节的图纸传送、查看、意见反馈等。

2)在建筑施工类企业,已开始应用计算机辅助施工系统(CAC)、计算机辅助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等。一些建设工程管理部门已经建立了覆盖管理业务职能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对促进建筑业科学管理起到了良好的激励作用。目前,全国建立的 300 多个有形建筑市场,将收集、工程信息、企事业单位的资源信息、建筑材料价格及工程建设法规政策信息和业务流程计算机管理融为一体,有的还实现了区域性联网。中国工程建设信息网已与全国 100 多个城市招投标办联网。

2.建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意义和框架建立

国内一些特级和一级建筑企业,无论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有关专业领域应用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根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建筑企业微机拥有量达到 150 万台。不少企业开始重视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特级建筑企业与大部分一级建筑企业,普遍建立了企业互联网站。电子邮件已成为建筑企业信息交换的工具之一。信息技术应用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了企业的效能与效率。国内已经有许多企业开始借助自身的行业优势,吸收最先进的网络技术,来获得新的发展机会。这是就极其需要建立作为中国建筑行业的网络平台,可以为建筑业的用户提供全面服务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大型建设项目实施管理系统是一个涉及单位多、覆盖业务面宽、规模大的综合信息化系统,完整地建立起这套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将是一项复杂、艰巨而的系统工程。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进度管理体系、成本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计划管理体系、合同管理体系、变更管理体系等。综合大型建设项目实施管理业务的性质和特点、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律、我国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现状、技术发展和投资等各方面的因素,大型建设项目实施管理系统的总体规划思路是重点对进度、成本、质盆体系进行详细的规划,梳理各部门的业务流程,打破原有的组织结构,建立起清晰的业务模型,构建稳定的功能模型;对业务数据进行统一规划,建立业务数据的逻辑结构,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各部门间数据共建、共享、协同办公。为了增加系统的通用性和将来的升级需要,开发通用和规范的系统模块,根据施工企业的具体需求,将各成熟系统模块按各个建筑施工单位的不同管理模式和应用需求重新组合,合理安排。将数据和信息在企事业单位或项目参与单位的流程链中进行流转和交互。系统包括项目招投标子系统,施工管理子系统、生产进度计划子系统、成本控制子系统、物资设备管理子系统和系统管理子系统六个部分,公司各职能部门、工程项目参与单位以及项目各部门通过建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项目管理和信息交流,项目的公共信息存放在中央数据库,供有关各方进行录入、查询、上传和下载等远程管理。

一个建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可以如下图1所示:

图1 建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

建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网络技术为工程项目各参与方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平台,营造一个信息交换和协调合作的共享环境。系统用户包括公司总部各职能部门、项目各参与方、项目内部各部.门等,甚至社会大众都可以有限制的访问系统中的信息。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公共信息统一存放在中央数据库,通过身份验证后,工程参与方可以通过Web界面对中央数据库的项目信息进行访问,了解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文明等方面的信息。具有相应权限的参与方还可以进行在线的信息和信息处理,包括文档信息的查询、上传下载等修改工作。

建筑企业各职能部门利用企业内的局域网访问存在中央数据库的公共信息或存放在企业数据库中的企业内部信息,可以实时掌握公司各所属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可以轻松的收集资料,汇集成信息丰富的报表资料提供给公司管理层,使企业领导把握公司全局并做出正确决策。

图2是建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环境下的信息交流模式图:

图2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下的信息交流模式图

建筑项目参与单位包括业主、设计、监理、政府职能部门、材料供应商和承包商等,这些单位一般都建立有自己的Internet,建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通过Internet将各参与单位的Internet进行连接,赋予项目各参与方相关权限,这样只要能连Internet,各参与单位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在其权限范围内共享项目公共信息。共享信息实际上是通过建筑企业的“内部网”提供了通向项目信息库入口,这个信息库包含了项目实施过程的全部工程信息,并对项目信息结构化分类和集中管理、集中存储,它为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的参与方提供了一个随时随地获取项目信息的捷径,创造了一个高效的信息交换和协同工作环境,是项目所有参与单位的信息交流平台。

3.结语

建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它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包括工期、材料、设备等等都是我们所要考虑的范围,本文只确定了一个基于建筑业电子商务综合项目管理系统的各个模块的内容和基本建立。但作为一个软件信息系统,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当数据量增大时,提高传输速率的问题;异地数据与数据库交换的过程中,信息传输安全性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深入而广泛的研究。

参考文献

刘喆.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管理[M].北京:科技出版社. 2005.25-28

李晓东,张德群.工程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机械土业出版社.2004. 207-209

篇3

一?建筑施工信息化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信息时代,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管理生产,可显著提升工作效率、简化工作程序,创设良好生产效益。当前,较多建筑施工企业均注重引入信息化技术优化建设管理,并取得了阶段成效。一些企业应用计算机、信息化工具软件、自动化办公体系至施工生产中,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无纸化办公、网络共享。在管理大体积混凝土建设、实施高层工程垂直度管理、自动化控制混凝土运料、同步实施大型构件提升、设备安装、脚手架搭设、操作生产幕墙、观察工程沉降、监测采集数据等层面,也引入了一定的信息化技术,并提升了工作效率。然而,纵观其信息化发展应用水平,与国外发达市场相比,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无法优化现场监控,存在一定弊端问题。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仅限于一些大型企业,并将信息管理体系固化于检索资料、报表打印与整理层面。无法良好的实现各类价值化数据间的有效集成、互相联系与科学分析,并同行业发展动态资讯全面结合。同时信息化管理工作也体现了一定的孤立性,在系统内部与外部则形成信息孤岛,价值化信息则仅在现场与项目部门之间流动,无法实现真正的网络互连与共享管理。一些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则陷入了信息化误区,管理层错误的认为只要搭建了局域网络、引入计算机设备便实现了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目标。较多业主、施工与监理单位对于信息资讯的传输交换则仍旧采用纸介手段,无法引入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模式,基于电子媒介传输便利性实现高效传输,促进传统工作模式的根本完善与优化更新。在应用服务范畴上,相关信息化技术体现了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应用于工程施工建设之前,在招投标管理、成本预算、设计规划中引入了信息技术,而在施工进度管控、质量优化、成本监测等层面却甚少涉及。其施工管理则主体依据工作人员经验与感觉实施,无法跟上信息化时代形式,发挥计算机、信息技术综合优势,令工作效率受到制约,无法实现良好的网络招标、材料供应、工程管理、信息与共享传输等现代化施工建设目标。

二?建筑施工信息技术应用科学策略

(1)完善计划制定,科学有效实践

基于信息技术科学优势,建筑施工应科学应用信息技术,拓宽应用范围、深化应用水平。应深刻明晰信息化技术的自动化收集、存储、交换、网络共享、全面检索、集成应用、专家管理、综合分析、决策支持综合特征,基于企业发展根本需求、现实状况、树立战略目标、制定管控计划,科学引入信息技术,创建施工管理现代化信息体系。同时,实践管理中,应基于信息技术、利用互联网络,创建共享信息管理平台与自动化办公系统。针对建筑施工项目建设规模较大、任务量庞大、工作人员复杂多样、公文、资料种类众多,涵盖各类设计施工图纸、往来信函、下发通知、采购记录、进度管理报告、批复文件、申请记录、变更事项登记等丰富信息现状。应摒弃传统纸质管理模式,采用电子化办公模式、网络共享传输,取代以往金字塔沟通滞后管理模式。应简化管理层次、引入信息化技术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成本费用投资、避免不良浪费,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真正创建施工管理集成控制体系,优化施工建设效果。

(2)基于网络推进建筑施工信息技术应用

为优化提升施工项目综合管理质量水平,施工企业应基于网络互联技术,开发网络系统管理平台,创建数据库体系、优化网络系统联结,进而有效实现网络查询、投标申请、跨时空网络视频会议、网络订单采购等集成化施工管理。应基于虚拟互联理念,转变以往信息交流纵向传递为科学先进平行交流模式,优化提升建筑施工工作效率与工程建设整体准确性,促进信息资源的全面集成共享,优化更新合作沟通交流模式,令决策管理更具时效性与合理性。在实践施工进程中,应基于网络平台信息化工程管理体系与专项信息化软件技术实现全过程施工建设的信息化管控。

(3)引入计算机技术优化项目管理,提升工艺水平

建筑工程施工建设持续期较长、时间跨度相对久远,因此对施工进度的优质规划安排、处理好质量、成本投入与进度的客观关系尤为重要。为此建筑施工单位应引入计算机技术优化项目管理,开发科学控制软件工具,引入虚拟技术、仿真模拟技术实施全过程研究分析,及时预期并发觉施工建设阶段中有可能出现的质量隐患与矛盾问题,进而尽早的进行组织优化与方案更新,引入现代化施工工艺,提升综合施工建设水平。

(4)强化工作人员素质建设,杜绝信息瓶颈

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建设管理的成功与否,还受到单位各级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根本影响。基于施工建设人员整体素质水平具有较大差距,一些人员不具备熟悉新型业务流程的现代化管理理念、不能深化企业文化发展,进而给信息化技术的全面实施、深入推行造成了抑制影响。为此,建筑施工单位应强化普及宣传,令工作人员明晰信息化体系建设的科学重要性。应依据企业整体员工水平状况、素质层次实施有针对性的信息化教育培训、传授信息技术知识,通过案例教学、实例引导,深化工作人员对信息技术整体认识,进而杜绝信息瓶颈,拓宽信息技术应用发展渠道,令其发挥综合优势,在工作人员的创新实践应用中体现综合效益。

三?结语

总之,基于建筑施工引入信息技术的科学重要性、实践管理中存在的现状问题,我们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应用发展策略,完善计划制定、推进网络信息系统建设、优化项目管理、强化工作人员素质培养,才能真正杜绝信息瓶颈,拓宽信息技术应用,令其促进建筑施工管理的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与全面提升。

篇4

工程造价成果文件的质量与准确度的提升,一方面保证了工程造价确定的科学化与合理性,更加贴近市场;另一方面工程造价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也使工程造价作用在建设施工行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管理中,如何推进全国建设工程造假的信息化管理,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篇5

我会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年初及时召开了信息化工作办公会议,部署全年信息化工作计划,明确将建设门户网站和加强有关工作人员利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和材料交换以提高办公效率为本年度信息化工作重点。为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强对信息化各项工作的审核和把关,我会还成立了以工会主席任组长、党组书记和工会副主席、工会干部任成员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该项工作,下设新闻宣传报导组。同时并选派了具有一定电脑操作基础和有较高文字水平的同志负责信息化工作的网络管理及日常维护运作;由此完善了我会信息网络,落实管理责任,确保信息化工作组织有力、体系健全、职责明确。为切实推进信息公开、提高办事效率,我会建立健全了工会部门信息报送制度、信息工作会议制度、收发文制度、报送信息奖励机制等,在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实行长效管理,从而更好的从制度上规范本部门信息化建设,全面完善了部门信息化工作体系。

二、突出重点,确保全年各项信息化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我会继续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计算机配置基本达到人手一台,并由专人负责,实现了所有非计算机的内部共享,满足了办公自动化对电脑的需求,为单位办公业务的电脑化、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积极配合区信息中心做好各项信息化工作,在全面实施公文无纸化传输和电子公文交换的第二年,我们能够按照区信息中心的要求,及时、准确、接收发送公文,在收到文件后及时签收、反馈、办理,使文件的处理以及上报工作做到迅速及时,大大提高了效率。今年未出现延误接受、未及时发送回执等事件。基本能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落实、年底有总结的良好工作秩序。

三、资源共享,门户网站建设打开工会信息化工作新局面

“*区工会维权之窗”网页是我会的对外窗口,我会指定专人负责单位网站的维护更新工作,做到每周更新,及时地对需公开的政务、工会信息在网站首页显著位置进行公开,方便我会内部人员和外部人员查询。开通网上下载功能,使得各基层工会干部的工作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在提高了我会内部的工作效率,减少成本支出和资源浪费的同时,与外部的交流和合作更有效率,与各基层工会干部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使我会门户网站成为一个展示*区工会工作的重要窗口。今年5-11月份工会网累计共各类信息400余条,印发《工运之窗》4期,充分发挥了信息沟通反馈、宣传工会形象的作用,为我会信息化工作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加强学习,推动计算机在办公和业务处理中的广泛应用

随着计算机局域网的建立,计算机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迫在眉睫。为顺应形势,切实拓宽广大干部职工眼界,实现学习资源信息共享,我会建立了工会工作资料为主的学习资料信息库,信息库的学习资料主要以电子文档、图片和视频光盘为主,向全区干部职工提供借阅,有效地实现了信息化资源的集中和共享。同时组织本单位工作人员进行了简单计算机操作应用和局域网共享使用的培训,解决了在实际使用中的很多问题,有力地推动了我会办公自动化的进程。

20*年,总体说来,我会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基本完成了区信息中心下达的各项任务。但与区信息中心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大部分工作人员电脑操作水平不高,真正实现网络办公还有待时日;二是围绕门户网站栏目、内容合理设置而进行的网站改版工作需要尽快落实。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以发展的眼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不断巩固和提高信息化工作成果,进一步做好信息化工作,使之更好地为我会的发展服务、为*区的工运事业宣传添光彩。

2009年工会信息化工作安排:

1、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在区委、区政府和区信息中心的领导下,将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本会重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各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要将信息化建设工作开

展的好坏,作为衡量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不断提高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的思想认识,明确适应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加快行政管理信息化、现代化步伐,更好地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篇6

我会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年初及时召开了信息化工作办公会议,部署全年信息化工作计划,明确将建设门户网站和加强有关工作人员利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和材料交换以提高办公效率为本年度信息化工作重点。为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强对信息化各项工作的审核和把关,我会还成立了以工会主席任组长、党组书记和工会副主席、工会干部任成员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该项工作,下设新闻宣传报导组。同时并选派了具有一定电脑操作基础和有较高文字水平的同志负责信息化工作的网络管理及日常维护运作;由此完善了我会信息网络,落实管理责任,确保信息化工作组织有力、体系健全、职责明确。为切实推进信息公开、提高办事效率,我会建立健全了工会部门信息报送制度、信息工作会议制度、收发文制度、报送信息奖励机制等,在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实行长效管理,从而更好的从制度上规范本部门信息化建设,全面完善了部门信息化工作体系。

二、突出重点,确保全年各项信息化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我会继续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计算机配置基本达到人手一台,并由专人负责,实现了所有非计算机的内部共享,满足了办公自动化对电脑的需求,为单位办公业务的电脑化、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积极配合区信息中心做好各项信息化工作,在全面实施公文无纸化传输和电子公文交换的第二年,我们能够按照区信息中心的要求,及时、准确、接收发送公文,在收到文件后及时签收、反馈、办理,使文件的处理以及上报工作做到迅速及时,大大提高了效率。今年未出现延误接受、未及时发送回执等事件。基本能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落实、年底有总结的良好工作秩序。

三、资源共享,门户网站建设打开工会信息化工作新局面

“__*区工会维权之窗”网页是我会的对外窗口,我会指定专人负责单位网站的维护更新工作,做到每周更新,及时地对需公开的政务、工会信息在网站首页显著位置进行公开,方便我会内部人员和外部人员查询。开通网上下载功能,使得各基层工会干部的工作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在提高了我会内部的工作效率,减少成本支出和资源浪费的同时,与外部的交流和合作更有效率,与各基层工会干部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使我会门户网站成为一个展示__*区工会工作的重要窗口。今年5-11月份工会网累计共各类信息400余条,印发《工运之窗》4期,充分发挥了信息沟通反馈、宣传工会形象的作用,为我会信息化工作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加强学习,推动计算机在办公和业务处理中的广泛应用

随着计算机局域网的建立,计算机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迫在眉睫。为顺应形势,切实拓宽广大干部职工眼界,实现学习资源信息共享,我会建立了工会工作资料为主的学习资料信息库,信息库的学习资料主要以电子文档、图片和视频光盘为主,向全区干部职工提供借阅,有效地实现了信息化资源的集中和共享。同时组织本单位工作人员进行了简单计算机操作应用和局域网共享使用的培训,解决了在实际使用中的很多问题,有力地推动了我会办公自动化的进程。

20__年,总体说来,我会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基本完成了区信息中心下达的各项任务。但与区信息中心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大部分工作人员电脑操作水平不高,真正实现网络办公还有待时日;二是围绕门户网站栏目、内容合理设置而进行的网站改版工作需要尽快落实。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以发展的眼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不断巩固和提高信息化工作成果,进一步做好信息化工作,使之更好地为我会的发展服务、为__*区的工运事业宣传添光彩。

20__年工会信息化工作安排:

1、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在区委、区政府和区信息中心的领导下,将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本会重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各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要将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的好坏,作为衡量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不断提高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的思想认识,明确适应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加快行政管理信息化、现代化步伐,更好地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篇7

近些年来,我国项目管理的概念、理论、组织、方法和手段,在工程实践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至今多数业主和施工方的信息管理水平相当落后。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建筑业生产效率,提升建筑行业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水平和能力,是21世纪建筑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企业管理不再是对人、财、物的某一单方面的强化管理,而是发展到人、财、物、信息资源、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全面综合管理。

1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目的

1)信息管理在项目决策期的应用。①建设环境和条件的调查与分析;②项目建设目标论证(投资、进度和质量目标)与确定项目定义;③项目结构分析;④与项目决策有关的组织、管理、经济和技术方面的论证与策划;⑤项目决策的风险分析等。

2)信息管理在项目实施期的应用。项目实施期包括设计准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和保修期,在整个项目实施期往往有比项目决策期更多的国内外单位参与工作,工作过程中有更多信息交流,文档管理和共同工作的任务,项目信息化的应用为项目实施期的建设工程管理增值无可置疑。

3)信息管理在项目运营期的应用。项目运营期建设工程管理在国际上称为设施管理,它比我国现行的物业管理工作范围深广得多。在整个设施管理中要利用大量项目实施期形成和积累的信息,设施管理过程中,设施管理单位需要和项目实施期的参与单位进行信息交流和共同工作。因此,项目信息管理不仅是项目决策期和实施期建设工程管理的有效手段和工具,也同样可为项目运营期的设施管理服务。

2强化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2.1建立建设工程项目设计、施工技术和控制信息管理系统。1)在高层建筑物及高耸构筑物施工中的垂直度偏差监测中,可以采用计算机控制的激光定位高新技术,不仅可以把观测结果准确、直观的显示在屏幕上,而且可以实现连续观测的动态管理,以及预测垂直度偏差的发展趋势;2)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应用计算机和传感器自动测温的新技术对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过程中的温度及混凝土收缩产生的内部应力变化进行动态跟踪监控,对混凝土不同层面和深度的温差进行分析,通过迅速、快捷、准确的信息反馈,及时指导混凝土施工和采取养护措施,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开裂与质量控制;3)整体模具的爬升和大型脚手架的提升控制;4)建筑物的爆破、拆除以及沉降观测和数据采集;5)幕墙工程的制作、安装质量控制等。

2.2建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国家标准、行业管理和工程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工程行业涉及的专业门类较多,例如房屋建筑工程、设备管线安装工程、装饰装修工程以及相关的房地产、勘察设计行业、钢结构制作和安装等,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行业信息集合,为了使建设工程项目各个行业健康、有序、高效地发展必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行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信息管理系统。

2.3建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基于互联网信息处理平台的方案优选、施工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的信息系统。利用项目管理信息平台,通过电子邮件、互联网传递使建设项目和承包商、材料供应商等各项目参与方的信息沟通有效克服招投标过程中信息的不公开状态,同时增加了透明度,从而规范了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成本,使招投标的竞争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进行。

在材料设备采购方面,电子商务对建筑材料、构配件、机械设备及机具的采购提供了更加宽广的领域,使需方对供货方提供的质量、价格、生产方式、供货方式和市场的信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信息采购一方面降低了采购方的采购成本,即材料成本的降低无非可以使工程项目的成本节约与降低,使承包商能够得到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网上交易提高了供方与购方的工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果,对双方长期合作经营关系起主导作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有利控制,促进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篇8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如何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开发信息技术应用标准,如何确保各信息系统间的互连、互通和互操作,如何确保信息的安全与可靠,是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而解决上述问题的基本手段就是信息的标准化。换言之,信息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就是规范企业各种信息技术应用系统的管理,充分运用计算机及网络化技术,突破信息使用的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改变企业生产模式和经营方式,准确记录和适时提供企业各运行环节状况,及时反馈企业运行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企业信息交流的质量和速度,实现企业范围内的信息共享。

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终极目标就是提高企业产品的创新能力与市场快速反应能力,降低库存和材料消耗,缩短生产周期以及减少非增值劳动等内在的需要。本文结合本人在标准化工作过程中的经验,列举出目前企业在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二、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目前,由于企业信息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存在工作量大、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办公设备落后、资金投入较少等诸多困难。虽然各个企业的信息化基础和标准化基础不尽相同,但企业在信息系统实施的实际过程中却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一)领导重视不够

很多企业领导对企业信息标准化工作却反必要的认识,使得在信息标准化建设过程中有关信息标准化技术人员和技术保障不足,如有的企业没有建立专门的标准化工作机构,缺乏熟悉标准和标准化的专业人员;有的企业在技术方面未制定相关的标准化管理制度、缺乏国内、国际有关的标准化工作的横向交流,企业标准与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尚未得到广泛的应用。

这就要求企业高层领导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企业信息标准化工作外,更要建立一个专门的企业信息化机构、并由企业的最高领导挂帅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与充分的保障和大力支持,特别要有总体规划、阶段性计划和资金的强有力保证;信息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激励;物资设备的优先配备;基层领导和各级人员的积极配合是实现企业信息标准化的重要保证。

如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机械工业的大型骨干企业,拥有年产10万吨钢、4万吨铸锻件、45万吨机器产品的生产能力。在参与国内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中,企业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公司成立了企业信息中心,在主要技术和研发部门分别建立了各自的局域网络,在新改造的智能化科技大楼内建立了信息网络平台,为公司信息化建设打下一定的物资基础。

(二)信息资源缺乏共享性

有些企业信息资源对内缺乏充分的信息交流、沟通和资源共享,对外缺少国内国际市场产品、价格行情以及先进科学技术信息进行有效、可靠、安全、实时的交流方式和手段。上述情况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在信息化形成初期,企业搭建出来的信息技术应用标准体系框架缺乏系统性和可扩展性,信息系统实施的各个模块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基础数据,数据繁杂而且量大;另一方面由于时间和技术的局限性,企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开发的应用系统相对独立,而且描述企业信息资源的数据和编码分原则不统一,基础数据情况不佳,这就使得同一数据或数据指标在不同的系统、不同部门以不尽相同的描述和内容表现出来。

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要求企业制定信息技术应用标准体系,结合市场相关应用软件情况及本公司产品结构特点的设计需要,并结合企业现行各信息技术应用平台和管理系统建立的要求,使信息技术应用平台做到规范化和标准化,如术语与符号标准、应用语言标准、数据库与资源库标准等要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产品型号及零件编码标准、生产管理编码标准、工艺管理编码标准、质检管理编码标准以及计划管理编码标准等在结合企业本身特点的情况下,充分考虑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同时不仅要在企业内部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IT技术人才,而且还要协助企业各基层单位建立各自的局域网络,并在建立子局域网络的基础上,将各子局域网进行互联,然后建立企业级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同时通过互联网,实现企业与外部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扩大外部信息渠道,充实企业信息资源。

(三)信息标准化管理薄弱

在方法上企业过分强调实施进度,使用大量顺序码,最终导致系统存在大量冗余数据,信息共享性差;在方式上标准更新和维护过分依赖人工比对,管理手段和效率低下;在手段上缺乏针对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必要的信息标准化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对信息系统实施人员在上线过程中必须遵循和执行已制定的编码规则进行监督和制约。

这些都影响信息系统项目实施进度,实施周期延长,结果项目承包商和企业双方都拖得非常辛苦,严重的还可导致信息系统项目的彻底失败。这就要求企业要在确保企业信息标准化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对其进行监督,必要时及时进行调整,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同时还要求企业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专家,特别是一些院校的、前沿研究的一些老师。

(四)相关工作的宣传及培训力度不够

企业信息标准化工作贯穿信息化建设的准备、设计、实施、上线支持和优化等五个阶段,具有实施周期长、费用大、信息量大、工作难度大等特殊性。由于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的宣传及培训力度不够,大家对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基础理论及概念了解不够,对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对此项工作缺乏热情和积极性。为此我们必须进行相关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大家具备管理理论基础和超前意识以及与岗位相符的管理能力。否则不但不能够为企业带来预期的效益,有时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为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21世纪是信息化时期,信息技术的标准化必将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获得显著的发展。作为一个现代化企业要想在国内国际经济竞争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就是实现企业信息的标准化,在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离开信息标准化,就不能实现自动化,也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只有不断加强企业信息标准化建设,才能不断提高企业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邓晓明.械制造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标准体系的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篇9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044

[中图分类号]TH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0-00-02

1 化工工程公司设计集成系统应用的现状

由于化工项目的高速发展,大型及特大型项目越来越多,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复杂,产生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信息交流问题成为影响工程项目管理效率的主要问题。数字化因其集成性和系统性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利用数字化的高度集成、远程交流、知识管理等特性实现工程项目信息的快速高效交流,是提高项目管理效率的时代要求。在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这一时代大背景下,化工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将是打造数字化工厂。数字化工厂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对真实工厂进行虚拟现实的仿真;实现在工厂全生命周期下,本源与运行状态的数字化。化工行业数字化的实现,设汁、制造、施工建设是静态数字化工厂,工厂运行管理和维护过程是动态数字化工厂。正是由于化工行业实现数字化工厂的这种外部需求,使得化工工程企业构建设计集成系统成为当务之急。

2 工程设计集成系统的作用

通过对工程设计集成系统的应用研究,构建工程设计集成系统平台。以工程数据和工程文档为核心,用功能强大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基于工作流集成,实现对工程设计过程中的数据、应用和行为进行集成。使得相关设计应用软件、设计人员、项目数据及文档均在此系统平台进行统一集成。集成系统的应用,将大大提高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周期,同时随着知识库的不断开发,原型库的不断完善,为设计规范化奠定基础。

工程设计的集成包含了协同设计、并行工程、工作流技术等相关技术。国外大型工程公司在设计集成的应用方面已经有多年经验,形成了包括工艺、仪表、管道、电气、材料等大部分专业的平台系统。部分公司拥有多套系统,根据项目特点和业主的要求,选用不同的系统进行设计和数字化移交。建立了企业级工程数据库,设计规范、材料编码和工程数据等均包括在内。可以在全球多地实现跨专业的数据共享和协同设计。有的公司正研究和部署云系统,便更高效、便捷地管理和使用数据。

集成化的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系统是标准化运作的数字化集成平台,可以实现标准化设计、采购和建设,信息流、工作流、资金流等若干流程的标准化,达到标准化管理的目的。各专业的工具软件实现与大平台的无缝对接,并在此平台上完成设计信息的导入导出、资料互提、同源数据采集、设计文件双向校验、设计成品输出和归档,完成设计、采购、施工、开车之间的工序连接,完成项目执行全过程的项目管理。

3 数据的重要性分析

设计集成系统中多个专业间的集成是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流实现专业间共享,以位号为依据,传递其附带的相关业务属性,实现专业间数据的数字化分析和提取。可以达到一次提取、多次利用的目的,减少下游专业设计数据重复输入的工作量,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及正确性。集成系统就是将工作流的数据进行整合,并形成数据库。系统集成利用数据仓库技术聚集并整合各个来源的数据,并在数据流更新时重写数据。各专业建立起本专业的“数据域”,通过“数据域”分离各专业的数据,也可分隔工作状态的和己的数据。使用“数据域”技术,各专业的内容可为其他专业应用,但不可由其更改,明确数据访问权限;各应用程序可将数据于中也数据库,供其他专业共享;同时各应用程序在该库内都具备一个专用数据部分,这样就可以实现各专业间数据一致性检查。

4 工程设计集成系统的建设内容

根据工程设计集成系统的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建立数字化设计标准,为建立设计各专业模式及协同关系打下基础。如:分析、梳理并确定设计工具软件;核心专业业务流程分析与数据整合,包括需求定义、流程设计、构架设计、数据结构设计等;核心专业之间集成与协同业务流程分析与数据整合,包括需求定义、流程设计、构架设计、数据结构设计等;制定相关的数据与业务协同标准等。 #

建立主数据库和工程项目数据库及管理平台,促进设计集成系统高效与高质量应用。如:与工艺设计及PID相关的工程数据库,流体代码、管道编号等;与仪表设计相关的工程数据库,如仪表元件库、电缆库、IPD等;与设备相关的工程数据库,如EQD等;工程材料数据库,包括工程材料编码规则、裕量库、编码库、元件库、请购单与材料表模板库等;各专业的设计规则库,如管道材料等级库并与三维设计系统(PDS、PDMS等)集成、结构专业的钢结构截面库、仪表与电气专业的电缆、桥架、接线等规则库;工厂分解结构库;工厂标识库;文件编码库等。

根据集成和协同要求,开发应用、完善提升设计工具软件或系统,支撑集成与协同的实现。如:智能PID系统,智能电气设计系统,智能仪表设计系统,三维工厂设计系统等。

构建多专业设计集成平台,实现协同工作。构建工厂分解结构、主数据和工程项目数据库结构;实现版本管理、文挡管理等;实现主数据和工程项目数据管理;实现二、三维设计信息的共享和实时更新、版本管理等;通过标准工作流程完成数字化设计会签,管理和跟踪设计变更;设计系统集成;与智能PID、智能电气设汁、智能仪表设计、三维工厂设计、材料控制与采购管理等系统的集成;与其他第三方设计软件或系统的集成;实现二、三维协同设计和跨专业数据交换;对选择的已有设计工具进巧集成接口的开发,并建立集成协同的流程,完成于集成平台的集成;依据业务相关性,考虑与项目管理及企业运营管理系统的集成。如: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和项目计划管理系统等。

利用上述标准、工程数据库、设计软件系统和集成平成试点项目,验证 设计 成系统,初步实现协同工作。验证并完善基本的集成设计标准、工程数据库、数字化设计软件系统和集成平台;通过以上过程,应用设计集成平台,初步建立数字化工厂。

5 工程设计集成系统的主要功能

5.1 建立一套集成设计标准

设计集成标准是数字化设计集成系统基础。主要涉及工作流程与程序、信息整合与管理等标准,包括:主数据与工程项目数据管理、工程文档管理、基于设汁工具的专业内协同设升、基于集成平台的专业间协同设计等。

5.2 建立一套主数据库和工程项目数据库

实施设计集成系统的主要工作就是梳理工作流程,整合信息资源,使共享数据得到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减少冗余,保证唯一性,是数字化设计集成系统的核心。如:元件库、编码库、设计规则库、与项目相关的工程数据库、数据模型。

5.3 根据集成和协同要求,开发应用设计工具软件或系统

实现设计集成,各专业和岗位首先要尽可能广泛实现数字化设计,实现专业内设计数字化,优良的、满足集成要求的专业设计工具与软件系统的应用就成为重点。主要工程设计专业的设计工具如:智能PID系统,智能电气设计系统,智能仪表设计系统,三维工厂设计系统等。

5.4 构建多专业数字化设计集成平台,实现协同工作

作为主数据与工程数据管理平台,实现主数据和工程项目数据的集中管理;作为文挡管理平台,实现工厂全生命周期文挡管理。如储存、交换、版本、权限等管理,实现与DOCUMENTUM集成。

通过对公司工程设计集成需求进行分析,根据公司现有工程设汁软件资源,结合集成方式和集成方法策略的比较,提出适合公司的工程设计集成整体框架方案。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化工工程设计企业的实际需求,采用现有的商品软件为基础平台、结合企业需求进行二次开发,着重对工艺设计集成系统的构建和应用进行研究,并在实例项目中加以应用验证。实现工艺设计集成系统设计数据源的同一性、设计条件的一致性、设计产品的准确性和功能的多样性,在化工项目工程设计的周期、成本、效率等方面实现良好的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国军,黄刚.数字化工厂技术的应用现状与趋势[J].航空制造技术,2013(8).

篇10

一、煤化工项目进口物资采购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煤化工行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步走向高科技、低污染、低消耗的可持续性发展道路,由原来粗放型经营模式向节约型发展过渡。物资采购工作是煤化工项目管理的核心部分,对于节约经营成本、保证物资质量、提高企业效益有着重要作用。首先,优化进口物资采购管理可以保证煤化工项目的顺利进行,煤化工生产是一个连续消耗物资的过程,如果出现设备物资、材料物资等短缺情况,尤其是一些进口的、重要的物资出现短缺,煤化工企业很难及时采购,给生产带来极大的损失。因此煤化工必须重视物资采购工作。其次,降低企业采购成本。在煤化工项目中,有大约70%的成本来自于物资消耗,提高物资采购水平是煤化工行业加强成本控制、降低物资消耗、提高企业利润的重要措施。第三,降低煤化工企业的库存量。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煤化工企业要提高资金运用的效率。以往大量的物资库存不仅沉淀了大量的资金,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而且也容易导致物资材料的过时和损坏,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第四,优化煤化工项目物资采购是煤化工行业物资信息化管理的需要。煤化工项目进口物资采购涉及到方方面面,而且环节多、流程长,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如果没有有效的信息化物资管理手段,会造成物资采购的低效率和无序化。最后,有利于企业形象的维护。煤化工企业属于国有企业,是我国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煤化工项目的进口物资采购需要和国际市场打交道,其物资采购水平代表着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形象。如果煤化工企业采购无序、水平低下,不仅损害了企业利益,也严重损害了企业形象。

二、煤化工项目进口物资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计划制定不合理

采购计划制定的是否合理直接关乎到物资采购的效率,煤化工企业众多,企业对进口物资采购的需求存在很大的相似性。但由于缺乏统一的采购计划,造成各公司独立采购的现象比较普遍,不能形成规模化采购,造成物资采购价格居高不下,无法形成价格优势。很多煤化工企业采购计划编制方法过时,以保生产为主要目的,没有兼顾到库存、采购和供应之间的关系,经常导致企业物资采购不合理,造成企业库存增加,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另外,煤化工企业在制定采购计划时,没有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大多根据以往的物资采购计划来制定,信息来源比较单一,滞后于煤化工行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制定的物资采购计划缺乏科学性和操作性。

(二)物资采购人员素质和能力欠缺

煤化工项目物资采购质量与采购人员素质和能力有很大关系。煤化工进口物资采购程序复杂,尤其涉及到清关过程,对采购人员报关知识和经验的要求比较高,但有的煤化工进口物资采购人员大多商务出身,不具备物资采购的专业知识,也不熟悉所采购物资的性能,无法甄别所采购物资的质量,不了解国际物资市场的价格变化,给采购工作带来很大阻碍,不能满足现代进口物资采购的需要;有的煤化工企业不重视进口物资采购工作,为了节省企业人力成本,对采购部门的投入较少,有时一个项目最多配置两个采购人员,采购人员工作负担较重,在物资采购时不能做到货比三家、认真筛选,而是随意采购距离较近的物资,导致一些价格虚高、质量低下的物资被采购进来。

(三)采购信息化程度低

近年来,煤化工行业加强了物资采购的信息化建设,开发了物资采购供应管理的信息系统,共享物资供应信息,提高了物资采购效率。但整个信息化系统的开发程度依然比较低,从煤化工项目的物资采购计划制定到进口物资的采购到最终进口物资的入库和领用,整个采购流程并不能在信息系统中进行操作,以书面形式提交的用料计划、采购合同、出库单等十分普遍,工作人员将书面材料的信息输入到系统中去,大量的采购数据都是采购人员来完成的,整个过程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不高。

(四)供应商管理存在问题

首先,煤化工项目生产比较复杂,需要大量的物资材料。与其他项目物资采购不同,煤化工项目很多关键性设备都是专利设备,供应商很少,给采购增加了难度。其次,对供应商缺乏全面、合理的评价。目前,煤化工企业普遍缺乏科学、合理的进口物资供应商评价体系,评价指标也比较单一,过于重视价格因素,没有兼顾供应商的商业信誉、服务水平和交易效率等因素,导致一些实力强、信誉高的供应商被拒之门外,却与一些实力不强、信誉不高、物资价格较低的小供应商开展合作关系,由于小供应商实力有限,导致在合作过程中出现难以预见的困难和问题。最后,煤化工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缺乏长期合作关系,二者之间更多的是对立和博弈的关系,缺乏长期战略合作意识。

(五)采购部门设置不到位

首先,煤化工项目管理部门与采购部门的职能存在交叉和混淆的问题,经常出现不同部门之间代行职责的现象,出现问题则相互推诿,导致进口物资采购工作出现多头管理的局面。其次,为了提高采购效率,物资采购部门会将采购权利下放给各个用料单位,各单位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制定采购计划、实施物资采购,但由于缺乏整体的、统一的规划,导致各单位物资采购自成体系,没有考虑到煤化工项目的整体需要,不能形成物资采购的规划效应,盲目采购和重复采购行为仍然难以禁止。最后,煤化工企业对采购人员缺乏监督机制,采购过程不透明,影响采购效率。企业内部也缺乏完善的采购物资抽查和监督机制,一些质量次、不符合采购标准要求的物资混进来,带来极大的生产隐患,甚至导致一些恶性事故的发生。

三、优化煤化工项目进口物资采购管理的策略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煤化工企业对物资采购的认识不断提高。煤化工项目需要采购大量的物资,采购金额十分巨大。采购管理在煤化工项目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做好物资采购工作是煤化工项目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一)高层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首先,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煤化工企业之间的竞争已日趋全球化,为了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煤化工企业纷纷实行全球范围内的整合战略,走出国门寻找降低成本的机会,从国际市场引进技术、采购物料和零件,降低经营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竞争力。当然,煤化工企业实现全球化的采购管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企业高层从现在做起,逐步树立全球化采购管理意识,以获得长期的核心竞争力。其次,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提高煤化工企业物资采购效率,不仅需要物资采购部门的努力,还需要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变革,需要煤化工企业各个环节的配合,从整体上优化采购流程。这不仅涉及到企业管理制度,还与企业文化、管理思想等有很大关系,这种变革如果与企业高层的支持有很大关系。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提高物资采购水平的保障,如果没有公司高层的支持,煤化工企业的物资采购工作将很难顺利进行。尤其是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下,高层领导是煤化工企业重大战略的制定者和决策者,只有高层认识到物资采购工作的重要性,才能从企业整体绩效的角度出发,有效地理顺采购管理中的各种关系,制定与公司长远战略一致的采购战略,不断优化物资采购方案,为优化方案的实施营造良好的变革氛围,从而保障企业经营利润的持续增长。

(二)建立进口物资采购人员培训制度

随着煤化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需要的物资采购人员数量越来越多,对采购人员专业和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煤化工企业要不断引入高水平、高素质的采购人员,建立一支学历高、年龄结构合理、专业性强的采购人员队伍。为了提高物资采购人员的能力,煤化工企业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对物资采购人员的入职培训,物资采购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采购人员不仅要具备采购专业知识,还要对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生产经营业务十分熟悉。为此,企业要加强对采购人员的入职培训,培训内容要全面和科学,包括企业文化、组织机构、业务类型、工作流程、采购制度规定等,让每一位新入职员工都熟悉公司经营状况,为以后的采购计划制定和采购方案实施奠定了基础。为了提高培训效果,企业要在培训后进行考核,只有考核合格的员工才能胜任物资采购岗位。二是加强采购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作为一名合格的进口物资采购人员,首先具备熟练的外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能够娴熟的与供应商进行外语沟通,能够看懂外文的采购合同,这样才能在进口物资采购谈判中游刃有余。其次,采购人员要具备供应链管理知识。采购管理是企业供应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生产、营销等环节密切相关,采购人员要熟悉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知识,了解采购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能够对采购风险进行驾驭和规避,及早做好应对方案和措施。第三,掌握谈判技巧和方法。与国内采购市场不同,受地域文化、语言、商业规则、法律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国际采购市场相对比较复杂,稍有不慎就会导致采购失败。为此,采购人员要树立起正确的谈判原则,不能一味的通过压低价格来获得采购业务,这样势必造成对方的反感,导致采购交易的终止。采购人员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对国际物资市场的价格比较熟悉,根据采购物资的特点制定合理的采购价格,既节约采购成本,又给予对方合理的利润空间,实现双赢的结果。

(三)编制合理的采购计划

成功的采购可以为项目的顺利进展提供物质保障,通过采购计划的制定,可以预估项目建设过程中所需物资的数量与时间,保证在需要的时候及时利用这些资源,避免因过度采购导致材料储存积压,造成额外的资金损失。在制定采购计划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煤化工行业建设的特殊性。煤化工程项目采购一般来说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煤化工项目建设所需物资种类复杂,部分专业物资要求比较高,需要根据项目建设需求,针对项目建设所需要的物资需求进行初步分类,根据需采购物资的类别、特点制定清晰的计划。并根据所需采购对象的性质、生产周期长度、市场供应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二是采购资金占用量大,其中涉及到的设备和材料的采购费用会占项目总投资的绝大多数;三是涉及到制约因素多。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国际采购环境不断变化。例如钢材、有色金属、水泥、油料等价格的波动,对国内原材料的价格将产生影响。国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市场季节性的变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国家财政金融政策的调整,市场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金融危机的存在等各种因素。因此,制定采购计划必须充分考虑国内外采购环境对采购的影响,以项目整体计划为依据,对整体计划进行分解。项目分解成任务,任务再分解成一项项工作。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要结合成本估算、质量管理体系等来进行计划制定。

(四)完善供应商管理机制

供应商管理是保证物资供应资源而建立有效的市场准入机制。煤化工项目生产需要的物资量巨大,而且由于生产的特殊性,工作环境的危险性比较高,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更加注重安全生产,提供高于同行业平的优质产品。因此必须保证采购物资的质量,这就需要煤化工企业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在甄选供应商时不仅注重其物资产品的质量,还要重点关注供应商的企业信誉、经济实力、技术水平和经营业绩等,综合各种因素来选择最适合的供应商。为此,煤化工企业要建立供应商评价小组,根据企业物资采购的特点,设置一整套学、合理的供应商评价指标,对供应商进行评定和管理。坚决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对那些不能通过评估的供应商,要取消该供应商的供应资格。同时进一步扩展供应商,积极联系一些信誉高、实力强的物资供应商,对其进行考核和评定,考核合格后,企业物资采购部门进行相关资料存档,与之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帮助煤化工企业生产出高于同行业水平的优质产品。同时,煤化工企业要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和交流,如果缺乏互相的信任和支持,供应商管理的效果将大打折扣,煤化工企业与供应商之间要增进信任和理解,由于存在文化、管理方式上的差异,供应商与煤化工企业在沟通会遇到很大障碍,影响企业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此默契也要尊重对方的文化,了解对方的管理风格,保持与对方的经常接触和交流,实现共赢。

(五)提高采购管理信息化水平

在信息化社会,加强信息化管理对提升煤化工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有巨大作用。进入 21 世纪以来,国际化的竞争不断加强,企业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浪潮已经势不可挡,物资采购管理越来越受到国际大型企业的高度重视。要想实现全球化采购,就需要煤化工企业提高采购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采购管理的信息化是指使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来完成采购业务的整个流程,从而使采购业务的各个阶段得到优化提升。依据国内外采购管理的相关成功经验,ERP采购模式被认为是未来公司进行信息化采购的最佳模式。煤化工企业要应尽快引入和完善ERP 系统,ERP 系统既是将企业财务、分销、制造和其它业务集合在一起的软件系统,在这种采购管理模式下采购的信息化管理将实现由执行层、战术层向战略层的转变,保证能将关键数据在最短的时间传递给相关人员,便于及时了解公司的物资、分销、制造和其它业务的运行情况,大大降低采购流程同步作业的工作量,节约信息传递成本。煤化工企业要加强对物资管理信息标准化的工作,加大信息技术的开发力度,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司全面的物资管理信息标准,同时建立对外的、开放性的物资系统网络,实现与供应商在信息交流、传递各个环节的规范化建设,最终提高公司的采购管理的运营水平、工作质量和效率。

总之,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物资采购管理越来越受到大型企业的重视,进口物资采购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企业的战略能力,也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一种体现。因此,煤化工企业要不断优化和改进进口物资采购的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质量,实现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昌.企业采购策略决策[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11).

[2]霍晓智.企业采购管理决策[J].中外企业家,2011(11).

[3]吴聪.我国大型石油企业现代物流系统建模研究[J].物流技术,2009(06).

[4]龙军生.供应链管理的库存控制[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0(09).

[5]王玉台.大型石化建设项目的物资购管理[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09).

[6]王兵,徐小斌,郑洪帖.基于供应链的采购管理[J].商业研究,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