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德育工作计划模板(10篇)

时间:2022-02-25 15:51:4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一德育工作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一德育工作计划

篇1

一、重点工作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德育队伍包括班主任和副班主任、思想政治课教师、任课教师。德育队伍建设的内容是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落实德育导师制。德育队伍建设的关键是培养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性格气质多元、素质全面的班主任队伍。

(1)校德育工作会议:11月份召开,传达落实常州市德育工作会议精神,由中层以上干部、德育领导小组成员、全体班主任、副班主任、教研组长等参加。通过学习,德育工作者应该对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实效性从思想上形成统一认识。

(2)校德育沙龙:研究学校德育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开拓思路、创新内容、寻找手段,为学校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意见建议。

(3)校德育科研:本学期学校将继续抓好《重点高中学生思想品德能力自我发展的研究》课题,作为德育科研的突破口。聘请专家来校指导和外出参观学习,扭转以往重点不突出、实践不深入等问题。各试验班,各学科实验组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必须进一步明确任务,加强学习,围绕课题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把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以期取得显着成果,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能力。

(4)年级组建议:充分发挥年级组长协调作用,健全年级组例会制度。各年级要定期情况通报,着重反映班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等。

(5)班主任队伍的指导:我校的班主任主要由长期在我校工作的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外地引进的优秀班主任、有一定教学管理经验的新班主任组成。客观存在着管理思想、管理经验的差异,需要一定的培训和指导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学校将制定《班主任培训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计划另附)

(6)副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我校的副班主任主要由新教师、未做过班主任的教师、曾担任过班主任现不担任但经验较丰富的教师三部分人构成。这三部分教师各有特点,新教师有冲劲有热情更易与学生沟通但缺乏经验;未做过班主任的教师已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管理经验形成了一些管理方法只是对班级管理事务不够熟悉。加强副班主任队伍建设就是既要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又要从现任班主任处学习;加强副班主任队伍建设就是要不断完善副班主任制度,加强对副班主任工作的管理与考核,并考虑相应的副班主任津贴和期末考核奖。

2.强化常规管理。常规管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是培养人的文明素质的前提。学校将过去时一步从制度、手段等方面强化常规管理。

(1)校德育工作研讨会:适当时间召开,研讨《校文明班级考核细则》以及《德育学分制实施办法》的修改完善,由校德育领导小组成员、部分班主任参加。

(2)《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修订)》的贯彻执行:本学期学校将通过严格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与完善考核内容、改进评价体系来加强常规管理。日常行为规范的考核由教导处、团委、班主任、学生会指导值周班级来完成,值周班级的日常行为规范及值周执行情况由学生会直接考核,教导处抽查,学校校长助理组织部分学生成立监督会,对学生会的工作进行监督,并对学生会的检查结果予以审核、汇总,每天向班主任通报。原“校团徽佩戴”一项检查内容修改为“校牌佩戴”。

(3)推进优良班集体建设:各班应在开学初填报《文明班级争创计划》,从德智体美劳(特别是德)方面确立本学期的治班思想、奋斗目标、行动计划;期中后召开年级组会议、家长座谈会、学生座谈会,了解文明班级的争创情况;期末各班根据争创情况填报《文明班级申报表》,由教导处、教科室、总务处、团委进行考核,校德育领导小组审核批准。

二、常规工作

1.各类教育活动的开展:

由班主任将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培养等整合到平时教育的过程中。持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本学期将邀请校外心理辅导的专家作1—2次心理健康讲座,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要注意学生的心理指导和疏导,新高一及高三毕业班尤其要注意学生心理变化,着重辅导学生如何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稳定的自我控制、良好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体验、健康的自我发展,达到开发学生心智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高效学习的目的。形势法制教育要使学生明确学习法律法规、遵守法律法规、维护法律法规的尊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省常中学生应备的素质。

2.各类学生会议

8月30日晚6:00召开高二、高三寄宿生会议、晚7:00召开高一寄宿生会议、9月上旬召开新学期的学生大会、9月中旬召开新学期学生表彰大会、10月中旬进行期中质量动员会、11月中下旬开展期中部分学生座谈会、期中质量分析会、2月份召开期末休业式、期中表彰大会。

3.各类家长会议:

9月上旬召开新学期学生家长会、11月中下旬召开期中后家长会、期中后部分家长座谈会、12月上旬召开第二十届家长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

4.各类校际传统活动:

本学期将继续组织好“教师节庆祝活动”、“国庆系列活动”、“校庆系列活动”、“元旦文艺演出”。

5.各类社团活动:

进一步完善各类社团的组织机构,修改和设立社团章程,定人员、定计划、定课时、定内容、定地点。指导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出勤考核,教导处将加强组织检查和活动质量考评。

6.各类表彰奖励和补助:

9月份做好贫困学生的助学金发放工作;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通知精神,做好优秀学生表彰奖励的申报工作和贫困学生助学金的申请工作。

7.充分发挥图书馆在高中课改中的功能:

篇2

1.精讲:

首先,概念的引入和讲解务必要清。为此应该对重点的内容反复强调,对重要概念的引入和理解应用要多举例,结合情景进行教学。这也是课改的要求。教学时应注意:

①明确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和事实依据。

②只有明确、掌握概念的定义,才可能明确掌握被定义的概念。

③了解概念的种类(矢量、标量、状态量、过程量、特性量、属性量,某种物理量的变化率等等),以便用比较法教学。若这种概念属首次学习,就必须着重使学生明确抽象概括的方法。

④理解概念的定义、意义和跟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⑤定义的语言表达形式可以不同,但数学表达式应该相同。

⑥注意从定义式导出被定义的物理量的单位。其次,把握好进度,且勿图快。尤其在难点的教学中,要把握好进度,不随意增加难度。

2.精练:本学期的习题肯定不少,如何以最高的效率获得最好的效果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尤其体现在习题的练习和讲解中。作业和课堂练习题都打算在归类的基础上分层,做到有纵有横。回家作业保证每一次都能让学生认真仔细的完成,决不盲目图多。

二、及时的反馈

本学期要在课上和课后都有一个较完整的反馈机制。比如上课即时进行反馈性的练习。作业有问题的学生要与之交流,从中了解问题所在,以便及时改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

三、对于学习最困难学生的具体措施

一定要让这些学生都把该弄懂的基础知识弄懂,一发现问题立即帮助他们解决。对他们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防碍,适当放慢速度,使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四、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我上好每一堂课;维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保持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但是余要吸取过去一年的教训,与学生搞好关系决不是与一部分学生亲密无间,而是要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五、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

1.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学生主动式互动教学”,教学的过程不再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单一过程,而是学生主动获得学习经历的过程,教师以一个交流者(甚至不是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教师以话题的形式引入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讨论,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总结出结论。甚至可以像说相声一样,与一名或多名学生在讲台前探讨,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但是问题是如何指导学生的考虑从正确地思路出发,不然时间有限,会浪费掉大量的时间。

篇3

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重点是专业建设,专业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建设。高职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模式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岗位工作过程知识能力需求为主要课程内容,以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序化课程内容,实践证明这种课程实施方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我国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发展

 

我国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实施首先是从课程建设开始的。我们曾经一度将课程建设的好坏作为衡量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标准,课程建设几乎成为了各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全部。但是,在高等教育一片繁荣的“精品课程”建设成果背后,却出现了学校内涵建设过程中重心的偏差,许多问题随之暴露出来。

 

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我们所建设的课程对该课程所服务的专业支撑度不高,似乎是为了建设课程而建设课程。于是在政策引导之下,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心便转到专业建设上来,开始系统讨论专业定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目标、教学设计、课程评价与考核等问题。这一阶段以“说课”、“说专业”为代表的讨论活动在各高等职业院校积极开展起来。

 

二、我国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各高职院校在课程涵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理论强,实践弱。关于“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讨论过多强调理论、理念等理性方面的内容。在示范建设过程中,各示范院校都有一套自己的办学模式,各示范专业也都有一套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有一套自己的课程模式、教学模式。但究其本质其实是大同小异,似乎有玩文字游戏的嫌疑。过分强调办学特色,有将办学特色凌驾于教学质量之上的倾向。

 

2.雷声大,雨点小。各高等职业院校都在强调课程建设,但是真正扎扎实实开展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举措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每个高职院校关于“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有全面的建设规划,有完整的建设方案,但实际落实情况不到位。

 

3.单干多,系统少。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建设以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评审指标作为指挥棒,以此为标准建设的各门课程互相之间缺乏关联性,未能体现专业框架下课程建设的系统性。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1.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内涵和特点。(1)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方面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职业能力是指在职业的某个岗位完成具体的岗位工作的能力,包括制定工作计划、实施工作计划、检验工作质量三个环节。因而职业能力与单纯的操作技能是有区别的。

 

(2)以岗位工作过程知识能力需求为主要课程内容,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完成工作过程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工作经验和技巧,因而课程内容就必须与职业活动紧密关联。必须以岗位工作过程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而陈述性的概念和原理知识为辅助内容。

 

(3)以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序化课程内容,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是以岗位工作过程顺序为主线整合相关知识和技能,使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过程符合岗位工作过程。实践证明这种课程实施方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案例。2011年9月,我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课程”一体化改革与实践项目组成立。截止到2014年12月,本课程改革已开展四轮,课改效果得到了学生及同行的高度认同,进而在机械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专业核心课程中推广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1)依据专业培养目标确定课程目标。根据专业的主要工作岗位确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熟练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工艺规程设计、机械加工设备操作与维护、加工质量分析、生产技术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确定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课程培养目标通工艺、精操作、会检验。

 

(2)以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依据《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课程目标确定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工艺编制、机床操作、质量检验三个方面。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实训基地在制产品,选取四个能代表零件表面加工几何要素的典型零件和一个部件作为载体,将课程内容融入到每个学习情境的每个学习任务中。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3)由易到难设计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根据选取的载体,对每一个学习情境,以零件生产过程为主线,编排学习任务。每一个学习情境由若干由易到难的学习任务串联而成,按工艺流程,几何要素不断叠加、难度不断递进、学生工艺能力不断提高。

 

篇4

工作是人实现各自社会分工的具体方式,人通过工作才能更好地完善相互之间的社会联系,才能让自己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生活。人能否参与工作关键在于能否满足社会的需要,个人总是通过学习之后再进入工作。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有其自身特点,它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1]。就业的结果表现就是工作,即,让高职学生通过学习,具备胜任工作的资格并具有职业发展潜力,满足职业性的社会需求和教育性的个体需求[2]。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解构传统学科性知识体系,重构行动体系的学习领域课程,只有这样才能让高职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逐步建构个性的经验与策略。

与传统学科性课程相比,建立在“工作”基础上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其课程目标、设计理念、课程模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等课程要素均发生明显变化,这些要素的逻辑都是以工作为起点,是以工作的任务、组织、过程、内容、知识、方法和要求等转化而来,渗透进课程中、微观要素中,其顶层设计架构以工作的架构为统领。本文着重分析研究“工作”内涵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渗透和统领,探究工作对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导向作用,试图寻找出工作过程与课程要素的对应关系,为高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系统开发提供参考。

一、工作的内涵分析

在“工作”视角下审视高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分析工作对课程开发的导向作用,首先应该对工作的内在属性进行解析。工作作为最能体现人的社会性的实践活动,属性较多,但作为对人的职业行动这一复杂系统进行科学分析的工具[3],实际上可在回答“如何获得工作”、“如何工作”、“如何获得工作发展”三个基本问题中对工作进行剖析与认识。

人要参与社会分工,获得工作必须满足社会需要,这种需要是以其获得职业资格为前提。尽管获得职业资格未必就能获得工作,但职业资格是工作的必要前提,即职业资格是工作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如何工作涉及的方面众多,主要是对工作过程要素的掌握。赵志群博士认为工作过程至少包含三个方面:工作要素(工作任务、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工作人员与工作成果),工作结构,或称步骤(资讯、计划、决策、实施、评价、反馈)和工作知识[4]。工作的发展是指人的职业成长性,从宏观看,工作是在一定时间内做重复的动作和事情,表现为静态的阶段性,同时工作又具有动态迁移性,是静态与动态变化统一的职业成长过程。

二、工作视角下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设计

对工作基本属性清晰后,能够从工作的一个或多个属性分析、推断和归纳出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顶层与内容设计,对课程目标、模式和设计理念有直接或间接的导向作用(见图1)。

1.职业资格是课程目标确立和评价体系建立的依据

如图1所示,获取工作的前提是取得职业资格。职业资格是从事一种职业活动(有时也包括其他重要的生活实践活动)时,能够应用的并能通过学习获得的能力或潜力,包括知识、技能和技巧[5]。职业资格的外在表现为能胜任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让高职学生通过学习具备从事该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是课程的最终目标;而课程实施结束后,以职业资格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要素(或能力单元)进行评价,又是课程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根本依据。因此,对行业和工作分析并确立典型任务后,其职业行动领域已确定,课程开发时,应首先对从事该工作领域的职业资格进行研究,形成课程的能力目标和评价体系,随后通过内容载体支撑目标实现,在课程内容中渗透资格考核的内容与要求,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3]。

2.工作过程的要素和结构二维参考下的内容选取与组织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不是简单地排斥学科体系知识,而是对“学科知识系统化”进行“有距离观察”以解放与扩展传统的知识序列课程的视野,是伴随学科体系的解构而在行动体系中进行重构的过程[6]。赵志群概括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3],姜大源也认为,与注重结果形态的理论知识间内在逻辑性的传统学科体系下的课程相比,工作视角下形成的高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内容是基于工作过程所选择的知识,是在行动体系下着眼于应用的知识,是基于工作过程有序的知识排列[7]。如图1所示,由工作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过程中,要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必须具备工作过程中的六要素,按照六步法实施,因此,工作的内容要素和过程结构为高职工学结合课程的内容选取供了二维参考,是内容选取的依据和方法指导,按此参考才能全面、系统地选取教学内容,支撑学习的内容是工作,培养综合职业能力,获得职业资格,完成课程目标。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选取后,其内容组织是在行动体系下的排序,是知识在工作过程之中应用的有序排列,强调过程形态的工作过程各要素间的有机融合性,是一种“统合性”有序,这与学科体系课程按照知识有简单到复杂的“组合型”排序有着本质区别[7]。

3.以任务分析为逻辑起点的载体选择与情境创设

学习领域是经过整体化职业分析得到的一个课程系统,它是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内在逻辑[3]。课程开发时,这种内在逻辑教学设计表现就是具体的学习情境,由某个职业成长阶段的具体工作过程转化而来,在真实工作情境中获得工作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建构学习的意义。因此,学习领域课程的载体探寻是以内在逻辑的“工作”为起点,按照工作过程的任务要素,分析寻找适应各职业成长阶段对应的工作任务,以此为载体,依据工作过程要素和结构创设情境。

4.情境序化

高职教育首先满足人的社会生存,即获得工作,接着奠定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如图1所示,经过阶段性的工作后,其工作能获得迁移、成长和发展。职业资格往往是胜任现在工作的能力,其未来的工作资格的获得是由其可持续的职业发展能力为基础,即在经验的基础上的策略获得,在经验获得的基础上,有了内在的思维感悟与策略生成,便奠定了可持续发展能力[8]。学习领域课程系统以工作过程为内在逻辑,同时,又是以帮助学生完成从“初学者到实践专家”的职业成长过程为外在逻辑,工作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外在逻辑依靠递进的学习情境实现。每个成长阶段的工作步骤是静态的,而工作过程要素处于上升动态变化之中,因此递进的情境是以学习任务的复杂、拓展、递升为基础,以工作要素的整体变化为外在表现,最终符合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

5.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实施

经过工作过程要素和结构二维参照下的内容选取,和以工作任务分析形成的载体与情境创设,以及以职业成长进行的情境序化后,其教学实施便是按照工作步骤(六步法),在创设的学习性工作情境下(六要素),遵循行动导向原则,让学生以个体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完成一系列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获得职业资格,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3]。

三、小结

在行业及工作任务分析后,其职业小向(即专业方向)已经划分清晰,再经过实践专家访谈,职业小向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即职业行动领域或称工作领域即可确定,课程由此而来,课程开发也从此开始。工作领域的职业资格是课程目标和评价体系建立的依据,工作的内容要素和过程结构提供了教学内容选取的依据和方法指导;学习领域课程的载体探寻是以内在逻辑的“工作”为起点,分析寻找适应各职业成长阶段对应的工作任务,以此为载体,依据工作过程的要素和结构创设情境;情境的递进是以帮助学生完成从“初学者到实践专家”的职业成长过程为逻辑,是以学习任务的复杂、拓展、递升为基础,以工作要素的整体变化为外在表现,最终符合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奠定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的突出特征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经历中获得对工作的感悟与反思,逐步形成个性的经验与策略,形成一种内化于大脑之中的迁移能力,遵循行动导向的教学原则。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2] 姜大源.基于教育类型定位的中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究[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1-2.

[3]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 赵志群.对工学结合课程一些基本概念的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3):50-51,63.

[5] 赵志群.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课程模式和课程开发方法的一些思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2):24-27.

[6] 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66-70.

篇5

技工院校电工电子技能一体化教学中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是每一位教师的追求,高效课堂其主要表现为讲究教法和师生课堂互动,重视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广泛参与度,并通过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在进行电工电子课堂技能学习的时候感到愉悦,教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感觉轻松;同时高效课堂还是一种融合了学生情景创设、认知建构、情感激活以及教学控制的教学形态。

高效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体验式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体现了学生质疑――析疑――释疑的思维训练过程,通过预习、展示、反馈的课堂模式重点突破学生知识结构的生成和学习方法的提升,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从以上我们也不难看出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高效课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真正做到“谋个性之发展”,法国哲学家弗洛娜说过:“责任并不是一种由外部强加在人身上的义务,而是本人对于自己关心的事情作出的反应。”根据弗洛娜的说法,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责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自己喜欢的课程,创建个性化的学习氛围,最终培养学生学习责任的目的。由此可见,在我们倡导的一体化教学改革下,专业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形式,如何才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下对创设技能性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

一、明确教学目标是追求高效课堂的方向

没有目标就没有行动的方向,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度适宜,在面向全体,针对个体的执教理下,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太高太低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其次,还要严格考虑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三者缺一不可。再次,要在兼顾整体的基础上注重因材施教。除了在课堂上要保证大多数学生能顺利掌握教学内容外,还要兼顾优等生和差等生。给他们额外制定有利于他们发展的不同的教学目标。高效课堂六个度能够更好地帮我们解读课堂,驾驭课堂,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课堂关系,达成高效的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益。

二、适时设问答疑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

用引导文来指导学生学习,这是当前一体化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在提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太多或太少的两种倾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3.设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注重开放性问题的预设。开放性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4.设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提问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三、课堂节奏合理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要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师除了要做好有效提问外,还有就是要学会倾听。比如,有的教师刚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要求其回答,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益。还有的教师一味让学生讨论交流,却无任何要求,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也黯然失色。因此,不能一味地只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凸显教师主动、学生主体的作用。有效把握课堂节奏,提高教学效益。

四、以学生为中心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技能训练必须先让学生觉得有趣而乐意去做,只要对自己的学习和训练产生了浓厚的乐趣,就会乐此不疲地学习和参加训练。让学生充分地说,创新地想,自由地思,快乐地练。在一体化课堂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教给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迁移运用的能力。例:在练习照明电路安装的过程当中,一名学生进行通电试验时,出现灯管两头发红,中间不亮的情况,问他们是否也遇到过这种现象。学生都说有,可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而把启辉器中的小电容去掉,日光灯又亮起来了,从此之后,学生学习技能课热情高涨,有些还主动要求参加电工兴趣小组。因此高效课堂应该是基于学生知识发展的课堂,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升的课堂。

五、掌握教学过程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途径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的知识学习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同样对于技能的掌握也是一个从单一到综合的过程。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也是摆在全体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专业课堂的导入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充满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魅力和向往。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从一定程度上,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设计。导语设计的原则是注意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只要新课伊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学习活动,因此成功的导语,也能成就高效的课堂。

此外高效课堂教学过程还要重视课堂教学任务的拓展、教学评估及教学效果的反馈。

六、把握教学方法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渠道

关注学生课堂生存状态是实现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基础。要从课堂入手,让课堂形成应有的生机和活力,首先要架通几座桥梁,即架通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其次,要关注学生课堂的思维状态和情感体验。课堂教学的技能性是实现技能课堂有效性的关键。一方面要避免以往片面强调知识技能而忽视方法和社会职业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结合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和认识阐述自己对职业教学的认识。课堂的效益意识是技能课堂有效性的保障。要提高技能课堂的效率,就要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即教学之初,不要急于讲新课,应用足够的时间交待新的教学活动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课堂上要做到朴实、扎实,要简化课堂教学步骤,让学生留有空间,让学生有时间制定计划、做出决策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须把着力点放在学生的专业能力训练上,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要做好课堂总结;还要多关注学生,多掌握关注学生的学情、心理、接受状况,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真正在课堂中如鱼得水。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在新一轮一体化教改的牵引与推动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构建一切以学生为核心,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体验式学习过程,使教学内容流程化、教学形式民主化、教学手段实战化、教学环境情境化,从而构建一种让技工院校学生乐学、想学、会学的高效技能课堂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反思与探索。

参考文献

篇6

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同样,优秀的班主任能够将一个班级打造好。一个好的班主任基本等同于一个好的班级。班级是学生在学校一切活动的基础和载体,建设好一个班级就如同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在和谐美好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才有主动性和能动性,学习生活才有无尽的乐趣。

班主任应该树立一个良好的班风,班风的建设至关重要,它就好比一个导向或者风向标。一个国家的政治决定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班风就好比国家的政治一样,班风就是一个大环境,如果环境清明,就国泰民安。良好的班风对班级管理和文化建设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良好的环境下,每位W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熏陶,并能够自觉地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和纪律准则。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要严谨认真,一开始就树立一种良好的正确的价值观,奖惩分明,张弛有度,不包庇、不纵容,有错必究,有奖必扬。在良好班风的影响下,学生的行为规范必然得到一定的约束和保障。

笔者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基本遵循三个原则,那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因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性格特征,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班主任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管理方式,但万变不离其宗,不论什么样的学生,班主任都要用爱和包容开展不同的管理工作。当班主任对学生怀有爱和宽容的时候,学生也会用理解和支持来回报班主任。班主任一定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猛训学生,如果这样,就不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会使学生与班主任的距离越来越远。当然,这里也有管理的艺术,不能一味地听之任之、委曲求全。班主任要把道理和原则摆出来,公私分明,要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事实和道理讲充分了,学生自然会心服口服,下一次一定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在这方面笔者的确总结了不少经验,而且屡试不爽,尝到了甜头。

班主任对学习较好的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但也不能一味地表扬,要留给他们充足的空间继续进步;对待学习较差的学生,也不能放任不管,要适当地表扬和激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确有进步,逐渐找回自信心。其实,在笔者心里,没有绝对的坏学生,只有教师没有教育好的学生。如果教师任学生放任发展,就无法达成教育目标,如果教师对学生加以呵护,投入爱心,就会有回报。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其他方面有过人之处,班主任要善于从其他角度发掘人才,积极地鼓励和评价,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认可,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这样,学生对班级的从属感和融入感才会大大增强。

二、班干部――帮助班主任分担压力的群体

班干部是班主任经过精挑细选、综合考虑,从班级中选出的素质比较高的一部分学生。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和培养班干部,而与班干部保持良好的沟通,是完成此项工作的关键。大部分学生干部在心态和行为等方面与班主任之间存在诸多隔阂,两者之间的沟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班主任要经常与班干部一起分析、研究班级情况,制定班级工作的总目标。班干部在班级建设中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上面是教师,下面是普通学生。同时,班干部也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起到效果,有利于减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摩擦。班主任如果发挥好班干部的作用,班级管理工作会非常省时省力。

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该把班干部培训好,使班干部经常能受到班主任的教导。班主任要给班干部树立良好的榜样和模范带头作用,使班干部从思想上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不能出现不良的思想倾向,这样班干部才能以身作则。光有正确的思想还不够 还需要培训班干部形成各项技能,建立日常行为规范、日常考勤出勤记录检查等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班干部的日常工作。班干部逐渐成熟之后,班主任的后勤保障、服务维护工作也要跟上,毕竟班干部也是学生,也有犯错误、犯迷糊的时候,例如,工作方法不到位、工作方式缺乏多样性等。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加以监督、指导、辅助和跟进,进一步强化班干部的工作学习,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班主任与班干部要保持良好的沟通,让班干部对班主任既保持一颗敬佩之心,同时又能和班主任坦诚相待。班主任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班干部能第一时间与班主任汇报思想动态,也能时刻关注班级其他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想法,毕竟学生之间在一起的时间多。如果班里的学生有思想问题或负面心理,班干部都会第一时间向班主任汇报,帮助班主任掌握和了解一手资料。总之,让班干部发挥作用会使班级管理事半功倍。

三、以多元化的班级文化建设作为班级管理的保障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班级作为一种社会群体,所有成员有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和态度。

首先,班主任要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走出课堂、走进校园。班主任如果有时间,可以和学生一起上体育课,和学生一起打篮球,在运动中缩小彼此的距离。学生们都喜欢玩,如果班主任能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既能玩得高兴,也能增进师生情感,一举双得。班主任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例如运动会、足球赛、篮球赛,还有宿舍“温馨雅室”评比等活动。通过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学生们通过努力为班级增光添彩,荣誉感和责任感自然会增强。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能感受到不一样的文化气息,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健康多元化的发展,对学生的性格培养和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积极的作用。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对于素质教育的提升也有积极的意义。

篇7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的内涵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是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重要方面。此种模式以充分的市场调研为前提,通过企业调研了解市场需求,把握相关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素养和技能水平要求,构建课程体系,有助于专业知识、能力的对接及工学的结合。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的高职商务口译课程改革策略

高职商务英语口译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按照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实现课程与工作一体化,将实训室作为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各个项目(商务场景)的场所,保证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的一致性;采用工学结合,项目推动的方式主导教学过程,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合二为一,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商务接待、企业介绍、商务洽谈等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分解,到一体化实训中的工作面试、商务礼仪展示等项目实训,再到专业顶岗实习,实现教学向工作岗位的逐步迁移。

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商务情景现场口译的职业特点及要求,按照准备、实施、检查、总结、评价这一教学过程,对完成实际工作过程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序化,并以此组织课程教学内容,具有教学内容的职业针对性。另外,遵循职业教育的认知规律,由简到繁,由易至难,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教学项目,实施任务型项目类导向,做到教学做合一。

我国高职院校同国外先进高职院校在课程实践教学方面的差距较大,我们必须加大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任课教师必须要有新思维、新理念,摒弃封闭、落后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水平的实践教学新思维和新方法,才能把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并提升至新高度之中。本人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具体的措施:

(一)以新教材为载体,选择合适的辅助教材,深化教学内容改革,积极探索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及课外专业活动,组织英语口语、演讲、口译、写作戏剧等竞赛,并积极进行讨论式、提问式、渗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及考核方法的改革。通过以上措施使学生动手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二)利用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利用幻灯片、投影仪、录像等基本的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技术,每次上课准备电子教案、电子课件等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建立多元化的立体教学环境。

(三)进一步加强商务口译师资队伍的完善和建设,鼓励教师学习相关的商务口译知识,更多地到企业进行实践,并考取相关的口译及翻译职业资格证书。现阶段的商务口译及翻译教学主要由校内专任教师承担,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兼职实践教学,为学生传达更丰富多样的口译及翻译知识和技能。

(四)结合学院网站的进一步课程和专业建设,让学生利用网络课程和优质专业核心课程网站,根据自己的课外时间,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开展学习活动。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搭建专业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如在线答疑、网上练习、在线测试、论坛交流等。

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的高职商务口译课程改革的应用价值

(一)以高职教育政策为导向,结合高职教育目标,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高职院校制订商务英语现场口译及翻译课程的教学目标时就不能盲目照搬本科院校,要熟知高职学生的特点,结合市场需求,使学生掌握商务接待、商务谈判、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商务口译及翻译技巧,能承担产品展示、企业介绍等商务活动的一般英汉口译及翻译工作。商务英语口译课程的教学目标要与高职教育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目标相一致。

(二)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并进行市场调研,结合市场需求选取具有专业性与时代性的教材

主教材选用的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徐小贞主编的高职高专行业英语系列教材《商务现场口译》,辅助教材是《商务口译教程》《商务英语口译教程》等高职高专适用教材。面向行业,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案例真实,可操作性强,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内容与时俱进,顺应时展变化,时代气息浓厚。

(三)课堂活动从“教师为主体”到“学生为中心”转变

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所做的一切都要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激发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课内课外活动的强烈愿望、热情和积极主动性,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转化为学生内在需要和要求,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使学生获取有活力的知识。以中国饮食文化口译为例,传统的中国饮食文化口译教学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口译要点,举一些相应的例子,在很大程度上不贴近学生各自生活中所接触的中国饮食。于是,当学生们真正接触到自己生活中的相关饮食翻译活动时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课堂的适当讲解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搜集各自家乡的特色食物、自己喜爱的食物等的图片和英文表达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加紧密地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另一个方面,他们的好奇心和热情也在很大程度上被调动起来,实现快乐学习的过程。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会为课堂效果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四)教学内容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其关键能力发展

部分学生在学习《商务现场口译》这门课时,希望能较为熟练地在常见商务活动中运用商务口译技能,但学习过程中仅靠机械地背诵、记忆和积累词汇,而忽视了百科知识的积累,连生活中常见的菜式翻译都是极大的挑战,因此要学好这门课,必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综合能力的发展。一方面学校可在低年级阶段开设专题阅读、跨文化交际或者视听课程,如《英美报刊选读》《商务视听说》《西方文化入门》等;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课下定期去图书馆借阅老师推荐或网络畅销的课外书。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企业社会实践

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教学成果的一个前提是,教师具备扎实的商务和其他学科知识,扎实的口译理论基础以及丰富的口译经验。高职院校的一部分教师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教学经历,但是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教学内容与真实工作过程严重脱节,而另一类教师从企业中来,实践经验丰富但是在教学方法上却存在诸多问题。针对目前高职院的师资队伍情况,加强口译教师在职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势在必行。首先加强教师的理论素养,多派教师参加口译研修班,以开拓视野,交流经验。同时要增强实战经验,创造条件鼓励教师走出校门,下企业调研或进行企业实践。社会实践可以把企业最前沿知识及技能需求带到课堂教学中来,为学生带来更丰富和实用的知识,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适应市场要求的应用型人才,而如果只是在学校闭关学习,学到的便是脱离市场的知识,或是滞后的信息,这都违背了高职教育的目标和宗旨。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自身不懈的努力和学校各方面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纪淑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J].职教论坛,2010(02).

[2]蒋阳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2(08).

篇8

1 简介

近年来,高速铁路在我国迅速发展,里程数稳居世界第一。为了保障高铁的正常运行,各铁路局下属的工务部门必须每天对高铁线路进行检查和维护,这是一项长期的、定期的并具有一定重复性的劳动。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的大潮,国内外铁路部门都加大了对铁路管理信息化的投入。然而,当前国内的大部分信息化系统只能覆盖到车间一级,下面工区的人员在实际上线作业过程中,还是依靠传统的纸质表格和摄像手电记录数据和保障安全,不能纳入到数字化铁路的整体中来。

“基于移动终端的高速铁路工务上线作业安全管理系统”是针对高铁工务上线作业全过程而设计开发的一套安全管理系统。包括了实时位置管理、作业流程管理、远程门禁控制、通道门导航、信息反馈等五大主要功能。

实时位置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管理者对作业人员和车辆的掌控力――通过给作业人员和车辆配备装载了GPS定位系统的移动终端,管理者不仅能够实时的查看作业人员和车辆当前的地理位置,还能获取当天的作业进度信息。

本系统结合高铁工务上线作业的流程,实现了全流程电子化、无纸化的作业流程管理,能够通过系统下达和制定作业计划,在作业过程中填写作业信息并实时地上传到服务器,以及随时查看完成的作业计划。其中,重点突出了对人员、工(机)具等可能存在安全风险的对象的监管,将人员点名、工(机)具查漏功能融入了作业流程管理中。

针对进出通道门这一高铁上线作业的重要安全环节,本系统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做出了改进,代替了原来的钥匙开门。硬件方面,将普通门锁替换为电控锁,并采用太阳能供电系统,实现了偏远地区门禁的自动控制;另外,加装的监控摄像头提供了额外的安全保障。软件方面,结合移动终端的NFC呙韫δ埽实现了门禁状态监测、远程呼叫/开启通道门、视频实时监控和回放的功能。

针对高铁通道门位置相对偏远、施工便道经常变动的实际情况,本系统设计了一套专门的导航系统,在常规的路网导航功能之外,增加了司机自己采集的施工便道路径,这样就能够灵活应对施工便道经常变动的情况。

在高铁上线作业过程中,如遇到需要记录的问题,本系统提供了多种形式的反馈通道,作业人员可以通过文字、语音、音频和视频的形式将问题记录并反馈到服务器中,以便管理者进行查看。

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本系统将移动终端直接部署到高铁工务上线作业的负责人和车辆上,将工务作业的的最后一个也是最基础的环节通过无线网络联系起来,为将来融合进整个“数字铁路”打下良好基础。

2 作业人员和车辆的实时位置管理

本系统采用了铁路专题电子地图制作技术,为用户提供包含铁路设施信息的大比例尺电子地图。作业人员的手持移动终端和汽车上的车载移动终端都装有GPS定位模块,能够获取人员和车辆的实时位置信息,然后系统通过无线网络将该信息实时发送到服务器上,再通过地图显示技术,将人员、车辆的实时位置标注在网页端和管理者移动端的地图上,这样管理人员就能随时掌握人员和车辆的动向以及当前状态,确保人员作业和行车安全,如图1所示。

另外,系统会定时记录人员和车辆的位置信息,这样通过系统网页端,管理人员还能查看特定人员和车辆的当前轨迹和历史轨迹,让其对作业过程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如图2所示,是通过网页端查询的作业车辆陕西省大荔县行进的历史轨迹。

3 到达高铁通道门的路径导航

高速铁路的应急通道门大都处在较为偏远的地区,作业人员需要乘车前往。为了方便不熟悉道路的司机到达通道门,本系统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中加入了通道门导航功能。常见的导航设备或应用(如导航仪、百度地图等)更加偏重于城市地区,在城市中的导航精度高,但由于高铁通道门地处偏远,普通导航地图的分辨率不够,则其能够精确导航到的终点离目的地通道门还有很远的距离,不能满足司机的需要。

本系统从两方面解决导航精度不够的问题。提供分辨率更高的导航地图。本系统从1:2000、1:500的航拍图中提取路网信息,并制作了铁路的专题电子地图。另外,距离高铁通道门几百米甚至超过一千米范围内的道路通常为乡间土路和施工便道,这种道路不在路网中,却经常由于下雨或人为因素被堵住或改道,是出工时司机最头疼的问题。因此,本系统研发了一套自主路径采集系统,用来解决这一问题。

根据实际出工需求,本系统将导航目的地固定为各个通道门,最终显示的导航路径由两部分构成――路网路径和采集路径,如图3所示:

其中,灰色线为路网路径,通过Supermap提供的路径规划模块,能够算出从工区或其它地方到距离目的地通道门最近的路网上的点之间的路径。而黑色的采集路径是由系统的路径采集功能生成的路径。用户使用时可以先根据语音提示到达离通道门最近的路网点,然后依据显示的自采路径到达通道门。

导航系统会根据用户当前所处的位置,智能地显示出路网路径和采集路径。基于移动终端的自主路径采集功能是本项目的创新点之一,它能够灵活地适应通道门附近小路经常性的变动,让用户可以自己添加和更新采集路径。其流程分为两步:第一步,用户需要通过移动终端采集路径点。第二步,用户需要根据采集到的路径点,通过网页端绘制出完整的路径线。

4 高铁工务上线作业流程管理

为了保障高铁线路的正常稳定运行,高铁工务段各工区需要每天对其管辖的区段进行巡查维护。其中,要为每天的任务制定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作业,最终将作业结果填入日写实表中提交存档。为了实现该过程的系统化管理,管理系统应该覆盖从日计划制定,到日写实查看之间的全过程,不仅能够控制工务上线作业按照流程分阶段地进行,还能够保障作业安全。通过调研得知,可以将一天的作业分为以下五个阶段:班前准备阶段、上道阶段、作业阶段、下道阶段、作业完成阶段。每天执行作业任务前,作业人员可以通过系统PC终端创建当天的日计划表并输入相关信息,如图4所示,该日计划会通过系统发送到作业人员的手持移动终端上,并指导作业人员按照计划分阶段完成当天的任务。

5 高铁门禁的远程控制

高铁门禁安全系统将普通的门禁设备与远程控制、地图直观显示相结合,实时监控高铁安全通道的状态、人员进出情况,实现了高铁安全通道的实时监控、有效管理。本系统加强了对作业人员上线作业的监控管理,防止出现违规上线施工的情况,同时避免因钥匙丢失造成更大的安全隐患。

6 实时信息反馈系统

为了应对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本系统提供了灵活的信息反馈系统,如图5所示。作业人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实进行拍照、摄像、录音和输入文字,并实时地将得到的图片、视频、语音和文字上传到服务器中保存下来。管理者能够通过网页端查看保存的反馈信息,并且能在电子地图上看到反馈发生的位置。

篇9

《201x年全市高中工作要点》、《县教育局20xx年工作要点》、《县教育局党委201x年工作要点》、《临泽县中小学师生呼唤诚信、共铸诚信教育活动实施意见》、《201x年全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考核通报》、《201x年高中(职中)素质教育目标责任书考核扣分记实》、《临泽一中德育纲要》、《临泽一中20xx年工作要点》以及高一年级教师队伍的现状与高一年级学生实际思想表现和德育水准。

二、工作对象――高一年级学生的特点

高一年级学生刚升入高中,对高中学生生活有新鲜感,充满着对新的学习生活的渴望,充满着幻想,有着迎接的高中生活的思想准备。但从实际状况来看,理性认识的成份逐步代替和超过感性认识,抽象思想能力有所提高,他们的思想方法日趋成熟,但他们的思想、行为仍存在天真幼稚的痕迹,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个性特点还不稳定,可塑性仍然很强。

三、工作的基本原则

1、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和原则。市高中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市高中阶段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教书、轻育人的问题,个别学校学生违纪率呈上升趋势,甚至还出现了一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特别是有些教师精神空虚、道德滑坡……一是要正确把握德育工作的方向性。全面实施‘三观教育’(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要坚持体现德育工作的基础性,从实际出发抓好道德教育;三是坚持注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让学生知法守纪……。”

2、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要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学生个人的尊重、信任和爱护结合起来,使每一位教师的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高一新生的特点之一就是充满对新的学习生活的渴望,充满幻想与自信,但他们的思想行为仍存在天真幼稚的痕道。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个性特点还不稳定,易召唤。

3、正面教育与积极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既要用事实和道理正面疏导,启发自觉,调动内在的积极性,又要带强制性的纪律约束,督促学生严格执行。高一学生易染坏习气,教师要尽可能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引导他们不断前进。实现学年巩固率95%的目标,高一学生的转化工作是关键。

四、工作的主要内容

1、党员双培、双带、双管、双评工作的规范与落实。

2、教师德育工作目标与考核。

3、学生巩固率、思品合格率、违纪率的督查与考核。

4、班级德育工作的目标与考核。

5、签定班级,防止学生伤害与安全教育目标责任书

6、“呼唤诚信、共铸诚信”的教育活动。

7、观摩班会教育主题:(1)尖子班演讲主题:竞争超越、共同提高;(2)重点班讨论主题:如何看待父母的要求――孝心与品行;(3)普通班讨论主题:做学习的主人――“我要学”与“要我学”。

8、安全知识自测与竞赛。

9、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排球竞赛(评选校园星光奖获得者)。

10、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活动的安排与实施。

11、“文明班”、“文明宿舍”创建活动。

12、问题学生导师制的规范与实施。

13、学生干部的培训与优秀生的培养与推荐(党课培训学习)。

14、明确和界定违纪学生的处理程序。

15、学生期终定性评价(评语)与定量考核(德育学分)。

五、工作实现的主要方法与实施载体。

(一)在施教中常用到的方法

1、说服教育法――讲解与报告、谈话、讨论、访问、调查。

2、情感陶冶法――以情动情、创设环境、艺术活动陶冶。

篇10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019-02

一、构建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必要性

1.高职学生特点所需。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课相对薄弱,自我学习能力不强,自我管理不严,迟到、旷课严重,传统学生过程管理无法监督。教育学有个观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就需要我们突破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方法、手段。

2.高职学生工作适应新时期所需。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多校区,学生规模上万;管理职能增加,由单一的管理教育向服务转变,如学生资助管理、绿色通道、心理健康建档筛查等。这些都需要打破传统纸质办公、手工作业的固有模式。

3.信息化发展必然。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软件技术的推广,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当今教育工作的“热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实施、应用和升级已是大家研讨的重点对象。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数字化校园建设,构建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化体系是提高学校管理效率、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和载体。

二、现有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1.系统体系不完善,功能单一,覆盖面窄。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推行“数字化”校园工程,但主要集中在网络建设、网络使用,保证学生、教学上网需要,对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考虑较少,大多数学校仅限于教务管理系统、财务收费系统等,部分学校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也仅停留于对学生基本信息进行“增、删、改、查”等简单功能上。

2.各系统数据库不统一,数据不一。由于高职学生中途退学、休学,甚至不管学籍,一走了之的现象较为普遍,因而导致学校很难对在校学生说出一个准确数字。主要是因为各系统建立的时间不一、开发公司不一,导致数据库接口不开放,基础数据不能及时共享等。

3.应用推广度不够。目前部分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是由公司开发成品,直接拿到各学校使用,但不同单位管理模式、方法和流程不一,未进行有针对的二次开发,导致“水土不服”,并未提升工作效率,反而增重负责,导致学生工作管理者、辅导员和学生等不愿使用。

三、构建新型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点

1.以生为本,服务学生成长。构建本系统的主要思想就是“以生为本,服务学生成长”。如一:学生日常管理子系统中对学生考勤管理,可以采用指纹打卡或教师课堂考勤网上录入学生课堂出勤情况,如果一个学生课堂缺勤达到不同数量,可采用不同的颜色对其个人进行警示,同时辅导员、任课教师也可看到其出勤情况,对其进行必要的教育管理。

2.数据接口统一,数据共享。构建此系统时打破原有的数据接口不统一,无法实现数据共享的问题。系统统一规划,共享数据接口,数据库采用SQL2005或Oracle,不同子系统可以数据互访互调。

3.体系完善,结构清晰。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工作职责与特点,为更加合理有效第构建管理信息化体系,把体系分为“1个核心数据库,4个管理模块系统,10个子系统”。“1个核心数据库”即为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共享中心;“4个管理模块系统”即根据学生管理工作职责与需要,分为“学生管理”、“学生成长与服务”、“学生个人评价”和“管理绩效”四个管理模块系统。

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体系各子系统功能简介

针对高职学生工作管理与服务权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体系包含了我们前面所提及的全部核心系统和子系统(功能系统),现在就各主要模块的基本功能作一个简要分析。

1.核心系统。核心系统同时作为一个数据中心,主要提供全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信息收集、处理、存储、交换,以及用户管理等功能,其数据中心所拥有的数据不仅包含学生自身的各种信息,而且包括各种与学生有关的文件资料。它没有直接的用户,但又同时为所有使用本系统的用户提供服务。信息系统应有专门的维护人员进行维护,以保障其持续正常运行。

2.信息系统。主要有关学生相关信息的平台,并且按院、部门、单个学生来、查询、审核。

3.学生基础信息管理系统。主要负责对学生基础信息管理,采用系统编号的管理模式。主要提供对学号、学生身份证、学生家庭信息、学生简历、学生在校异动、学生联系方式的查询服务。

4.公寓管理系统。其功能包括学生入住、学生寝室调换、学生退寝等,主要管理者为公寓管理部门,主要权限为调用数据中心学生学号、考生号等信息进行学生入住、对学生在公寓住宿情况的统计、修改、审核、统计等。

5.学生档案管理系统。主要是对学生档案入校后的管理、主要管理者为学校学生及二级院系学生事务办公室,含档案入库、退学、休学、毕业离校档案的管理,并可以进行录入、修改、审核、统计等。

6.学生就业管理系统,主要是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就业数据的管理、主要管理者为学校就业与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含学生投放简历、学生就业情况、学生创业情况的管理,并可以进行录入、修改、审核、统计等。

7.学生奖惩管理系统。包括学生处分管理、学生奖学金评定系统和学生三优评定系统、学生违纪记录系统。

8.学生资助管理系统。主要是帮助学生在生源地、绿色通道等有关学生资助方面的事务,将相关信息传送给财务系统,并可以进行录入、修改、审核、统计等。

本文从学生工作管理体系出发,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和特点。同时结合信息技术,实现学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设计完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并对系统模块进行解释和分析。

参考文献:

[1]胡红霞,孟治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2]纪楠.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J].科技向导,2012,(08).

[3]倪玉林.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研究[J].中国外资,2011,(05).

[4]杨晶晶.爱心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