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的诗歌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8 16:00:5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母爱的诗歌,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母爱的诗歌

篇1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译文:把帷帐撩起,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故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仃,眼泪也流干了。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孝敬与母亲团聚,从而开了这凄惨的分离的柴门远去,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2、《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3、《凯风》

先秦:佚名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痊?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篇2

母亲,好久以来

就想为你写一首诗

但写了好多次

还是没有写好

母亲,为你写的这首诗

我不知道该怎样开头

不知道该怎样结尾

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就像儿时面对你严厉的巴掌

我不知道是该勇敢接受

还是该选择逃避

母亲,今夜我又想起了你

我决定还是要为你写一首诗

哪怕写得不好

哪怕远在老家的你

永远也读不到……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著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著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母亲

作者:舒婷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象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退色呵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带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

呵,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呵,母亲

篇3

《土家妈妈罗长姐》成功运用了多种艺术形式,实现了表现手法上的创新。它塑造了老年罗长姐与青年罗长姐、壮年祁才政与青年祁才政两组人物形象,让他们在时空中相互穿插,将故事还原。老年罗长姐代表的是现在的人物状态,青年罗长姐代表的是过去的人物状态,两种状态分别以情景再现和舞蹈表演等艺术手法,带给人新的视觉感受。舞蹈本身的肢体语言是生动的,它展现给观众的也是丰富的情感视觉,每一个动作,每一段韵动,都是诗,都是画,但不虚空,都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内容,是母亲对儿子的爱的真实反映。剧里一些小片段非常感人,比如严冬、盛夏、黑夜、清晨。严冬里,老年罗长姐在北风呼啸的大雪天披着棉被从吊脚楼走出来寻找儿子,她看见儿子笔直地站在大雪之中,已经变成一个雪人,罗长姐试图将儿子背走,但无能为力,只好急忙将儿子扶在地上坐好,将身上的棉被给儿子披上,随后将自己棉衣拉开,将儿子的双脚紧紧地抱在怀里;盛戛的情景用一段舞蹈表现,点点星光下,炎热的夜色里,年青的罗长姐为了让儿子睡好觉,守在儿子身边,哼唱童谣,为他驱赶蚊子,把一位母亲的耐心、爱心与儿子的呆傻、木讷形象展现给观众;黑夜里,老年罗长姐提着马灯到处寻找儿子,草堆里发出一阵阵粗粗的呼吸声,罗长姐循声而去,在草堆找到儿子,她拉出被稻草和玉米杆裹满一身的儿子,慢慢为他解开裹在身上的稻草,举起马灯为儿子照亮山路,引领儿子回到吊脚楼;清晨中,大山的小鸟在歌唱,舞台中间的大栅栏里,智障儿子在跑步、上操、立正、稍息。

一个个片断,就是一个个生活细节,也是平凡生活的缩影。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一天或一季的概念,而是在时光的流动穿梭中倾注了母亲从年轻到年老的一辈子的生命情怀。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无私不求回报的爱,血肉相连的爱。另外,《土家妈妈罗长姐》还成功植入了五峰土家族的地方歌舞,让它与剧情相互依托,使戏更加有了观赏性与艺术性。比如剧里面的五峰土家族的傩面舞,五峰土家族的板凳龙、摆手舞,还有五峰土家族的民歌民谣,它们融入剧情,生动了故事,让戏更加有了内容,有了看头。

篇4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注:指高粱饼子。

在你的生命中最荒谬的一天,就算你有一台电动的骗人机器,你也骗不过你的母亲。

我很幸运有爱我的母亲。

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

篇5

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和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放肆地去想到这样一件不可能事情,她且想象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她皆无结果,到后如何躺在渡船上。

人家喊“过渡,过渡,老伯伯,你怎么的!不管事!”“怎么的!翠翠走了,下桃源县了!”“那你怎样办?”“那怎么办吗?拿了把刀,放在包袱里,搭下水船去杀了她!”……

翠翠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一面锐声喊着她的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喁喁说着话,小小心子还依然跳跃不已。

“爷爷,爷爷,你把船拉回来呀!”

那老船夫不明白她的意思,还以为是翠翠要为他代劳了,就说:“你不拉回来了吗?”

“我就回来!”

翠翠坐在溪边,望着溪面为暮色所笼罩的一切,且望到那只渡船上一群过渡人,其中有个吸旱烟的打着火镰吸烟,把烟杆在船边剥剥地敲着烟灰,就忽然哭起来了。

祖父把船拉回来时,见翠翠痴痴地坐在岸边,问她是什么事,翠翠不作声。祖父要她去烧火煮饭,想了一会儿,觉得自己哭得可笑,一个人便回到屋中去,坐在黑黝黝的灶边把火烧燃后,她又走到门外高崖上去,喊叫她的祖父,要他回家里来。在职务上毫不儿戏的老船夫,因为明白过渡人皆是赶回城中吃晚饭的人,来一个就渡一个,不便要人站在那岸边呆等,故不上岸来。只站在船头告翠翠,不要叫他,且让他做点事,把人渡完后,就会回家里来吃饭。

翠翠第二次请求祖父,祖父不理会,她坐在悬崖上,很觉得悲伤。

(选自沈从文《边城》)

【阅读手记】

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边城》主要探讨湘西文化母题。小说将乡情风俗、人事命运与下层人物的形象三者合一,描写出一种淳朴恬静、美好和谐的诗境,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了无法忘怀的悲剧感。虽然小说写于1934年,当时的中国大部分地方因为战乱已千疮百孔,但沈从文善于从衰败中找到美、表现美,偌大的中国,随处可见的堕落,沈从文终究找到了能表现环境美的“桃花源”。这“桃花源”便是小说中描绘的一个叫茶峒的湘西的小山城。

沈从文的《边城》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说中的顶峰之作”,行文如潺潺流水,充满诗意。小说没有扣人心弦的悬念,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氛围,更没有曲折跌宕的情节,但沈从文能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的笔法刻画出人物的心理,使读者情不自禁地融进人物的心灵世界。

从语段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充满诗意的环境描写。而这些描写都烘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的热闹相比,翠翠是那样的孤单、寂寞。“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正是这样的景物描写,衬出了翠翠心中“薄薄的凄凉”。同时作者对人物心理的直接描写也很成功,翠翠过着无忧无虑的清平生活,只有当爱情的潮水汹涌而来时,她才觉得彷徨不安,这恰恰是她从青涩走向成熟的标志。沈从文写翠翠的精彩处,便是以其特有的诗意笔触,捕捉并描摹出了翠翠灵动微妙的情思流露,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温婉腼腆和炽热多情相融合的山村少女的形象。

【提升空间】

1.《边城》的作者把人物糅进一个浓厚的风俗环境中,利用风俗来铺排故事情节,活灵活现地展示了湘西原始古朴的民族风俗,令人神往。请你根据你家乡的风俗写一段反映你家乡的浓郁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文字。(字数不限)

2.阅读语段,请你简要概括一下主人公翠翠的性格特点。

篇6

葛优最早接触冯小刚的时候,冯小刚还是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美工兼编剧。那时,冯小刚才从部队转业,人显得初生牛犊不怕虎,加之北艺不论资排辈,谁能干就让谁上,因此,冯小刚有了快速成长的机会。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筹拍时,冯小刚参与撰写了其中的11集,并主动找葛优商议,请他出演其中的“冬宝”,两个人就这么认识了。

认识徐帆则是在一年以后,当时,葛优看了徐帆出演的剧作《阮玲玉》,对徐帆的演技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编辑部的故事》播出后,在北京的收视率达到60%,葛优也迅速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此后,冯小刚趁热打铁,又为葛优量身订作了《大撒把》,结果,此片不仅大获成功,还为葛优赢得了影帝头衔,葛优激动地对冯小刚说:“兄弟啥都不想说了,以后凡是你的影片,我义无反顾……”

两人的关系紧密起来,拍片空闲之际,许多电影工作人员选择打台球,葛优和冯小刚也很快喜欢上了这种运动。葛优和冯小刚打台球时,从来不像别人那样宁可自己不进球,也要把对方的好球破坏掉。冯小刚认为打球也反映了他的为人方式,因此他特别喜欢找葛优打。那时,台球室里常常看到这样的景象:冯小刚和葛优“噼噼啪啪”地打着台球,徐帆拿着冯小刚的衣服,安安静静地坐在一隅仔细观望。

和冯小刚徐帆十分熟络的葛优自然清楚两人的关系,不过现在看来,这种关系不免有些尴尬。因为那时,冯小刚的前妻在北京一家医院做护理工作,两人的关系虽然转淡,但还未正式离婚,尤其是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女儿。但葛优在这件事情上看出了徐帆的倔强,她无怨无悔地爱着这个男人,而且不提任何要求。

常年拍片在外,冯小刚很少回家,他不止一次地对葛优提到:前妻是个特别扒心扒肝养家的女人,但因为性格,自己和她已走不到一块。每每说到这儿,葛优就会从冯小刚的眼里看到一丝异乎寻常的痛苦。而那时的徐帆也会经常烦躁,常常一个人呆在那里,有时抽点烟,有时喝点水,完全处于一种六神无主的状态。

葛优还注意到,冯小刚时时处在一种难受的状态,甚至这种难受已经影响到了他的创作。冯小刚只有在说笑的时候脑子才会占住,只要一空下来,就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葛优觉得自己应该开导他们一下。

1998年夏,葛优和冯小刚在外地拍戏,饭后走在海边的沙滩上。当聊到婚姻时,葛优说“婚姻就像穿鞋子一样,舒服不舒服只有脚知道。”这时,就见冯小刚脱下鞋,鞋口一翻,把里面的沙子倒了出来。葛优明白了冯小刚的意思,认真提醒他:“无论你和妻子的关系怎么发展,我都相信你是个好男人,不会扔下她们不管的……”冯小刚默默点了点头。

1999年,冯小刚与前妻终于友好地分手,他不仅将房子和钱款全部留给了妻子,还特意买了一套大一点儿的房子让妻子搬进去居住,除此以外,冯小刚还主动承担了女儿的学杂费用。后来,冯小刚了解到,前妻和女儿很寂寞,于是,他亲自出面,将前岳父岳母接过来陪母女俩同住。姥姥姥爷的到来让家里不再冷清,此后,前妻将主要精力全放在照顾女儿上,这让冯小刚万分感激。

这不都是葛优的功劳吗?

我乐意当他们的第三者

冯小刚和徐帆结婚时,圈里只有葛优等少数人知道,冯小刚对葛优说:“如果有媒体问起这件事,你就当作什么也不知道。”葛优深知:冯小刚心细如发,他是害怕这件事炒作起来刺激前妻,所以,在那段时间,只要一有人提起冯小刚的感情问题,葛优立马闭嘴,以至于后来这件事情都公开了,葛优还是说自己不知道。一次,一位记者在葛优面前提起冯小刚夫妻时,又直又硬地用上了“第三者”这个词儿。葛优立刻不客气地回敬道:“无论什么人,对待感情都会顾忌自己的尊严,请你在措词时考虑一下别人的自尊!”一番话说得对方立即语塞。

正因如此,冯小刚很多话只跟葛优一个人说,在冯小刚看来,葛优是最佳倾诉对象,什么事情他都会烂在肚子里,就连酒喝多了也不会出差错,因为他脑袋里有“跳闸自动保护装置”。因此,冯小刚和葛优在一起时很有安全感,而葛优劝他时,他也特别能够听得进去。

和别的夫妻不同,冯小刚和徐帆的矛盾大多由电影引起。作为一名平民导演,观众在冯小刚的心里有着很重要的位置,他坚持自己拍出的电影要让观众看着轻松,不能让他们花冤枉钱。正因如此,冯小刚对演员的要求很高,有时甚至显得极其苛刻。

有次现场拍片,冯小刚认为徐帆的某处表演不到位,在连拍几次仍不满意的情况下,冯小刚忍不住当众骂徐帆:“你有没有脑子,再这么着我抽你!”望着冯小刚火冒三丈的样子,葛优劝徐帆:“你别拿他的话当回事儿,他这人就好钻牛角尖。”徐帆大度地说:“冯小刚骂得对,这就像小孩子犯错一样,不骂是记不住的。”话虽这样说,但葛优看到了徐帆眼里盈动的泪水。

这个场景拍完后,葛优将冯小刚拉到一边,对他说:“作为一名大导演,你说人不能这样狠,更不能这样去说徐帆。刚才拍片时,你可能光想着她是你媳妇了,别忘了,徐帆还是一名演员,演员有时候非常脆弱,导演这样当众说她,她可能好几天缓不过劲儿!”这番话说得入情入理,冯小刚听后若有所思。

以后,类似的情形还出现过几次,均被葛优及时化解了。葛优不止一次提醒冯小刚:拍电影只是一种娱乐,有时候娱乐别人,有时候娱乐自己,因此,一定要在拍电影时创造快乐,而不是在这个过程里担惊受怕。

冯小刚很快接受了葛优的劝告,在片场,他和徐帆的磨擦逐渐减少,而徐帆也越来越能领会冯小刚的意图,对角色渐渐准确,两人合作的影片也越来越多,从早期的《一地鸡毛》《月亮背面》,到以后的《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手机》等,徐帆都显得驾轻就熟,人也从最初那杯青涩的葡萄汁,渐渐酿出葡萄酒的味道。曾经,有人为此说冯小刚的私心太重,女主角总是给自己的老婆,冯小刚却不以为然,在任何场合他都不掩饰对徐帆演技的偏爱,甚至还调侃:“不错,我俩确实是夫妻,不过,拍一个电影投资总共就这么多,找别人开不起价,只能就地取材找自己老婆了!”

经过“磨合期”后,冯小刚和徐帆的矛盾不再那么明显,不过,葛优仍不忘充当两人的感情“保姆”,时不时地充当一回“和事佬”。有一回,冯小刚在葛优面前提起徐帆在人多的地方不爱说话,难与别人沟通,人显得笨笨的,傻傻的。葛优听了,连忙大夸特夸徐帆:“小刚你看,徐帆平时该坐公交车坐公交车,该坐地铁坐地铁,不像有些演员,打猎、玩高尔夫、赶时装会、泡吧开派对,这些时尚行为都没她的人影。没片子拍时她就待在家里,闲下来时能一个星期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唯一的兴趣也就是和朋友唠嗑,你有这样的妻子,多好啊……”冯小刚琢磨了一下,说:“也是啊!”

就这样,经过葛优的精心“搓和”,冯小刚和徐帆的感情渐入佳境,两人意识到,善良和幽默是化解矛盾的重要法宝。在一些公共场合,冯小刚开始注重提升妻子的地位,张口闭口称徐帆“领导”“老师”;而徐帆更是张扬着对丈夫的爱,个性车牌流行时,徐帆希望申请一个“fxs”的号码,就是“冯徐氏”,以古代妻从夫姓来表达爱情的坚贞。曾经有个观众这样问徐帆:“你觉得冯大哥长得怎么样?”徐帆立即高声说:“你冯大哥长得又酷又帅又靓!”听的人哈哈大笑,两人的幸福由此可见一斑……

看到这些变化,葛优不禁喜上眉梢,而他和冯小刚夫妻的亲密关系也成为不少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在《手机》的会上,曾有“娱记”就这个问题发难葛优,葛优开玩笑说:“根据几何原理,三角形最稳固,我们的合作常常是三人,所以关系稳定,最容易出成果。”

听好了,你们是世上最配对的夫妻

作为冯小刚夫妻最好的朋友,葛优对他俩有着极为深入的了解:表面上看,冯小刚不拘小节,甚至有些痞气,其实,他的内心里时时涌动着不受外界干扰的创作冲动,特别是写剧本时,冯小刚体现出超常的执着,有时为了构思一个好的情节,他可以在书桌前一直坐到天亮;而徐帆在表演上也很“较真儿”,出演每一个角色都会演到忘我的境地。

正因为全身心扑到工作上,冯小刚和徐帆的身体一直不佳,劳累过度时,徐帆常常会贫血,冯小刚的心脏更是不时犯毛病。

2002年春节过后,冯小刚携徐帆去纽约参加在那里举办的"中国电影周",一天夜里,冯小刚突然被噩梦惊醒,接着心脏开始狂跳,脸色嘴唇一片酱紫。徐帆不会英语,周围又没其他人同行,一时万分危急,好在徐帆比较沉着,和颜悦色地哄孩子一样分散着冯小刚的注意力,直到天亮,冯小刚才感到心脏恢复了平静。

那一段时间,葛优十分担忧他们的身体,他郑重地对夫妻俩说:“婚姻的基石是健康的身体,你们千万不能因为工作而将最重要的东西丢了。”片场上,葛优时时叮嘱冯小刚按时吃药,还时时疏导着冯小刚的心理压力。电影《大腕》拍摄期间,由于档期安排得过密,冯小刚多次发生休克,那段时间,冯小刚特别担心自己的身体,有一次,他忧心忡忡地表示,自己不知道能不能拍完这部电影,葛优听了,立即替他宽心,并说:“你方才说的这些症状我也有,有时候也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可一咳嗽,马上重新挺了过来。”这些话说得冯小刚很宽心,觉得生死面前葛优比自己的胆子大多了。

在葛优的建议下,徐帆改变了日常做菜习惯,作为湖北人,她最喜欢吃家乡的荤菜,但她在家里从来不做,取而代之的是素烧豆腐、西红柿炒鸡蛋、尖椒土豆丝,因为这类怪诞不经的素食菜谱最能减轻心脏的负荷。有一回,冯小刚在家中招待葛优等一干朋友,只见满桌的山珍海味冯小刚点滴不沾,徐帆挑几棵蒜瓣、葱段,再舀两勺菜汤在米饭里拌一拌递给他,并对朋友们解释道:“你们吃,别理他,他这人就这样。”朋友们见此情景面面相觑,唯有葛优一人捂嘴窃笑。

不过,冯小刚也有不听劝告的时候,2004年4月的一天,葛优突然接到徐帆的电话,让他赶快过来。葛优急匆匆地赶到他家一看,夫妻俩一个在旁边生气,一个在专心地工作。葛优立即明白了,冯小刚又不顾自己的身体彻夜工作,徐帆心疼,但冯小刚听不进去。

葛优马上拉起冯小刚说:“小刚,你说人家徐帆嫁给你容易吗?当初你骗取了她信任,结婚后你却只知道工作,把人家彻底晾在一边了!”

冯小刚一听,马上就开始解释,不等冯小刚说几句,葛优立刻换上了一副严肃的表情:“解释啥?没有用的!我很负责地对你说,我现在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这是电影里的一句台词,话音刚落,冯小刚便逗乐了,他只好乖乖地服从。

不过,冯小刚还是在葛优的“严密看管”之下累病了,2005年底,冯小刚住进了医院。葛优得知消息后,当即放下手头的工作,急匆匆赶往医院。当他看到医生正在为冯小刚做体检时,奔过去问:“医生,他没事吧?”冯小刚见葛优紧张的样子,赶忙说:“我没事的,医生说是劳累过度,休息两天就好了。”

葛优完全不顾徐帆和医生在场,厉声说:“你啊你,简直就是混蛋,工作起来就玩命!你不顾自己身体也行,可你也要顾及别人的感受吧……”不过,骂归骂,看到冯小刚真的没事,葛优心里的石头也就落地了,接下来,他在医院里跑前跑后,和冯小刚夫妻完全像是一家人。

篇7

“爱”,爱是什么?爱,是一句温柔的问候。爱,是一个在你无助时,伤心时安慰你的人。爱,心灵受伤的时候一个创口贴。爱,是你心灵深出的一缕阳光。

在世上除了父母的关爱,最宝贵的莫过于程老师对我的关爱!程老师就像我的第二个母亲一样,给了我很多的关怀。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个在我小学中最重要的时候遇到的老师,一个对我帮助最大的老师——程老师。程老师是在小学5年级转过来教我们班的,那是我们都以为程老师是一个很威严,圣神不可侵犯的老师。是,没但是这只是老师的一面,程老师还有温柔的一面哦。有一次学校组织秋游,大家都去玩‘旋风骑士’,我很好奇也去玩了玩,可没想到那么的吓人,下来以后我一直哭,我看见了程老师飞奔而来样子,忽然我仿佛看到了母亲的身影,心中不由的温暖起来。程老师抱着我一直安慰着我,这时程老师的声音轻得像一阵风,又暖得像冬天里的太阳。让我的那颗浮躁心慢慢的平静下来。那时我见到了一个不同的程老师,一个温柔的程老师。程老师让我的心中激起一层层波浪,不能平静的波浪,我不知道哪个才是真正的程老师,是威严的还是温柔的?或许可能两个都是吧。

我的心把波浪在世界的海岸上冲激着,以热泪再在上面写上“我爱你,这个世界上我的第二位母亲。”

篇8

一、倾心所爱,无怨无悔

2006年师范毕业,我怀着对教师的无限憧憬踏上了三尺讲台,做了一名小学教师。然而,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现实工作中的困难是我没有想到的。我所任教的是一个全校班风最差、成绩最差等各方面都很落后的班级。面对这样一个班级,我曾想到过放弃,但每当看到他们天真的面容,渴求知识的眼神,我又怎么可以放弃呢!从改变面貌开始,到一点一点地修补落下的知识,再到大家团结一心齐头并进,虽然经历了很多困难,但最终取得了很大进步。

作为班主任,良好的师德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基础,良好的师德最根本的一点是爱学生。如果说教师对自己的学生没有感情,那么所有的工作就无外乎空中楼阁,拥有良好的师德,就有了解决好学生问题的保证。

倾心所爱,来不得半点虚伪。我在班主任工作中一直掌握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原则,严慈相济,在学生表现好的时候决不吝啬赞美的语言,在学生犯错的时候也绝不姑息迁就。师,楷模也。教师关爱教育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自己总是在上课前到门口候课,班里的脏活、累活带头干,从不袖手旁观。教师在各项工作中都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才给了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班级氛围。

倾心所爱,是想学生所想,不断给学生前进的方向和动力。班内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我总是注意去发现和利用一些小的契机开导学生,比如学期评语,对每一位学生,总是力求抓住特点,用殷切的话语给其以激励和警醒。有个新同学刚到我班时,语文、数学都不及格,家长都放弃了,说:“孩子就是来养养身板,不指望他考学了。”这位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作业也找学生帮他写,我在批评教育他时开始遭到了抵触,后来在我的教育鼓励下,这个学生彻底改变了,能主动完成作业,学习态度改变了,期末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听到他那句发自肺腑的“老师,谢谢你。”我欣慰地笑了。

二、钻研业务,不断提高

跨入教师行列的第一天起,我就一直在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提升自身的素质。我认真地备课、上课、辅导学生、批改作业。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让学生和老师都获益匪浅。照本宣科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枯燥乏味的。我每次在备课时想方设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把备课和个人进修相结合,不断吸取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和对实际问题的理解能力。

我抓住每次外出学习的机会,认真向优秀教师们取经学习,仔细聆听专家们的讲座,然后回到学校实践,内化为我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的特色。我坚信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三、赏识教育,培养自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长处,但是我们很多教育者却发现不了孩子身上的优点和长处,总是抱怨孩子身上存在的种种缺点和不足,总是想方设法去使他们改正缺点和不足,但往往收效甚微,因而时时受到困扰。我曾经也是深受其害,总是处于困惑之中,心情也是异常压抑,后来我参加班主任培训,其中提到了“赏识教育”这一教育理念,这犹如一道闪电照亮了我的眼睛。我又去阅读有关赏识教育方面的专著、杂志,而这里面也多次提到了“赏识教育”这一理念。这让我的心境豁然开朗,转变了我的教育理念。正如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所说的“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周弘老师谈到:“孩子的成长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身上缺点的克服,只有调动和领先孩子自身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而且克服缺点的目的正是为了发扬优点。”作为教师,看到学生身上的缺点的同时,更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孩子优点的眼睛,以赏识学生身上的优点来达到克服缺点的目的。

学生都渴望被尊重,被理解,沐浴在赏识的目光中,会激发起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作为教师,我们要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赞扬孩子,多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肯定和表扬他们已经做到的,再和他们一起分析他们所没有做到的,这样,收效将会事半功倍。因为学生在赏识中积极性会更高,会更想做得更好,而老师又为他指明了奋斗的方向,学生的缺点也就在愉悦中不自觉地被克服了,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身心将获得健康发展。

赏识就像一枚火种,点亮了学生,也照亮了世界。

用力做事,可以做成,而用心做事,可以做好。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不管漫长的路上荆棘丛生或是布满沼泽,我将一如既往。让爱和赏识的阳光沐浴每个孩子的心扉,我坚信,今天用爱心浇灌的树苗,必将在明天成为国家的栋梁!

篇9

父亲带女儿去旅游,乘船回来。父亲正给女儿削苹果是,船猛地摇晃起来,刀掉在地上,父亲赶紧去拉女儿,没站稳也摔倒在地上。那把到刺进父亲的胸膛,血一下浸红了衣服,女孩吓的大哭。父亲忍痛拔出刀,按住伤口。微笑着安慰女儿。那以后的两天,父亲依然陪着女儿玩,而他的脸色越来越苍白,当船靠岸时,父亲躺在甲板的躺椅上,一手搂着女儿,一手支撑着抬起身子,当他 终于在人群中发现妻子时,他艰难地亲了亲女儿,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后来人们发现,那把刀扎破了父亲的心脏,按常规,他只能活几个小时。是父爱,让他支撑了两天,直到女儿安全的回到母亲身边。

NO.2男孩犯了错误进了少管所,母亲一直没有来看他,男孩恨极了母亲。一天,母亲终于来了,男孩倔强的不肯叫一声。花白了头发的母亲哭着抱住了儿子,颤颤地把一个袋子塞给他,男孩一脸冷漠。回去后,男孩打开了袋子,呆住了,那是一袋剥好的葵花子。他突然想到是母亲一人支撑着一贫如洗的家,他仿佛看到母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一粒粒地磕着瓜子,却舍不得吃一粒。这一粒粒瓜子仁凝聚着母亲全部的爱和思念啊。男孩泪流满面,向着家的方向跪了下去。

爱父母,是一个人最起码的人格内容

篇10

1980年,年仅22岁的陕西省平利县女子郭地苹不知道得了一种什么怪病,双臂不停抽筋且不能活动,看了无数家医院,都没查出病因。第二年3月,就在郭地苹感到绝望时,家住湖北竹山县的李传贵,一路行医来到了她家。李传贵凭借祖传的医术和偏方为其免费治疗。在他的精心配药和护理下,郭地苹的双臂果然恢复了。郭地苹对李传贵异常感激,并产生了爱慕之情。

随后,两人结为夫妻。婚后,李传贵在平利县城开起了一家中草药铺。妻子郭地苹先后为他生下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李欣,小儿子叫李保鹏,一家人过着让人羡慕的日子。

然而几年后,李传贵的药铺经营陷入了困难,他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坏,动不动就打骂妻子。每次父母打架时,李欣都带着弟弟躲在墙角瑟瑟发抖。

1997年11月中旬,为躲丈夫打骂而外出打工的郭地苹,因放心不下两个儿子又回到了家。可不久,喝了酒的李传贵因一点琐事,用绳子把妻子吊起来打。12月13日下午,郭地苹在床上躺了近两个星期后,到县城桥头买了一包老鼠药,悄悄放进了李传贵最喜欢吃的辣椒酱和菜里。当李欣和弟弟争着要吃菜时,母亲却把他们的筷子挡住。弟弟哭闹不停,郭地苹趁李传贵到厨房去盛饭时,悄悄说:“我在里面下了毒,你们千万不要吃。”

那一瞬间,李欣感到母亲很可怕。几分钟后,李传贵开始浑身抽搐,肚子痛得大喊大叫。郭地苹看到这一幕后,悄悄溜走了,最后是李欣叫来邻居,将父亲送到医院抢救。

接到报案,平利县公安局很快就介入了。面对警方讯问,郭地苹始终否认是自己毒杀丈夫。看着父亲躺在医院昏迷不醒,李欣内心非常矛盾。1998年4月23日,陕西省平利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案件,庭上,李欣指证母亲毒杀父亲,最后法院以故意杀人(未遂)罪判处郭地苹有期徒刑5年。

母亲被判入狱后,父亲经医院抢救虽保住了生命,却始终昏迷不醒。13岁的李欣内心十分愧疚,希望有一天母亲能理解和原谅自己。他带着年仅8岁的弟弟去投靠亲友,却被赶了出来,只得流浪街头捡废品求生。那个冬天,因弟弟哭着闹着要母亲,李欣只得带着弟弟来到母亲服刑的西安女子监狱。母子见面,郭地苹对小儿子很亲热,却面无表情地对李欣说:“以后你别再来找我。”

李欣原本想带着弟弟在西安火车站附近捡废品为生,希望等到母亲出狱那天求得原谅。然而,一天李欣去买包子时,弟弟说要去重庆,随后竟不告而别。把弟弟弄丢了,李欣心里异常愧疚,发誓要把弟弟找回来。

2002年1月23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郭地苹的表现,作出减刑释放的裁定。然而,郭地苹出狱后没有回家,而是隐居到了深山。

得知母亲已经出狱,22岁的李欣决定先找到母亲,争取母亲的原谅,然后一起找弟弟。然而,茫茫人海,到哪里去找母亲呢?2003年3月,李欣的寻亲之路,引起了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和重庆电视台《拍案说法》两个节目组的关注,两个节目组带着李欣,一行数人踏上了千里寻母之路。

一个月后,李欣在节目组的帮助下,终于查到母亲已在陕西省白河县清水镇一个小村里安了家。然而,当李欣历经艰辛找到母亲时,他却意外发现,母亲跟一个叫罗光明的中年男人结了婚,身边还有了另一个幼小的生命,是她的养女。

母亲本来就不原谅儿子李欣曾经指证自己的事实,现在又得知他把弟弟弄丢了,她心中更是有许多怨气,她甚至说:“谁叫你把弟弟弄丢了?你自己把他找回来。”李欣知道,经过这么多的事情,他很难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了,他只好伤心地离开了陕西。

倔犟母亲病来如山倒,

大难降临儿子担当

找不到弟弟,认不了母亲,李欣只得回到老家湖北竹山县。他先找了一份做药品销售的工作,后又当起了保安,同时照顾着仍在昏迷中的父亲。为省钱,他自己学会了针灸,每天早晚两次按一位老中医的指点给父亲扎针。2006年春节前,昏迷多年的父亲终于醒了过来。这个奇迹让李欣兴奋不已,他决定和父亲一起找回弟弟。

2009年12月27日,李欣清理了自己的存折,发现已经有三万多元钱了,他打算凑足四万元以后,就找一家公司设计印刷寻亲扑克,把失散多年的弟弟找回来。同时,他也希望找回弟弟之后,兄弟俩一起去找母亲求得原谅。

两天后的一个傍晚,李欣下班后刚回到公司宿舍,同事就在对讲机里喊,“李欣,有人找你,速到公司大门。”这么晚了谁还来找自己呢?李欣边往大门赶,边在心里猜测。当他看到来找自己的那个人竟是继父罗光明,心顿时缩紧了:“我妈没出什么事吧?”

“你妈生病很长时间了,现在连床都起不了。”罗光明焦急地告诉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