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人标语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8 16:01:1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雷人标语,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雷人标语

篇1

[分类号]N94

1 引言

千差万别的人类行为驱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定量研究人类行为就是为了从复杂纷纭的现象中揭示人类行为的普遍规律,以便有效地控制和预测人类的行为,更好地促进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发展,维持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对人类行为的研究吸引了包括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数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学者的共同关注,但由于人类自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一切科学的尝试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命题和结论都是定性描述的。

早期对人类行为的研究均假设人类行为的发出从总体上看是随机和稳态的。据此,人类行为可以用泊松过程来描述,即相继行为发出的时间间隔是较为均匀的。但是,近年来随着数据库技术的长足发展和应用,有了更多的机会得到记录人类活动历史的大量精确数据,并从中挖掘统计规律,特别是人类行为产生的时间统计特性。Barabasi等人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暗示大量由人类活动驱动的系统具有明显偏离泊松统计的性质:人类行为的发出具有短时间内爆发和长时间内静默并存的特征。这些发现对传统的基于泊松过程的排队论提出了巨大的理论挑战。

Barabasi等人的工作开创了“人类动力学”的新研究方向。尽管这个方向问世时间很短,但是由于其理论和应用上的双重价值,很快就吸引了国际上许多知名科学家的关注。对现实生活、工作中人类活动的大量实证分析结果相继面世,如商业交易、网页浏览、电影点播、在线游戏、手机短信、邮件通信等,均得到了人类行为发出的时间间隔服从幂律分布的结论,且幂指数大多分布在1至3之间。纵观这些实证分析,大部分是单纯基于群体行为或者个体行为的分析。显然,个体行为无法代表群体行为,群体行为的统计特征也未必适用于每一个个体。因此,本文将从图书借阅行为出发探寻人类群体行为和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

自古以来,图书就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而图书馆是人类精神财富的宝库,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资源。图书借阅行为是一种重要的人类活动,象征了人类对于信息和知识的追求。分析图书借阅行为有助于理解人类行为特征,进而为图书馆以及图书借阅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Vazquez等人对圣母大学全体教工的借阅行为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借阅行为的时间间隔服从指数为1的幂律分布的结论;傅林华等人和洪少春分别建立了图书借阅关系网,分析了度分布和聚类系数,结果各项统计值均服从指数分布N(k)∝ exp(-ck),而不是人类动力学研究中更常见的幂律分布N(k)∝k-1;李楠楠等人建立了图书借阅网的二分图,同样发现项目大小、节点项目度以及节点强度服从指数分布的统计规律。本文将从群体行为和个体行为两个层面上统计一次借阅过程中图书的借阅时间和读者借书、还书的时间间隔,由此进一步考察人类社会系统的标度特征。

2 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

本文研究的数据来自国内两所不同大学的图书馆数据库,以其中的真实借阅记录为研究对象。数据库A中的读者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和教职工共13 866名,对图书借阅时间和个体用户的借书时间间隔的研究使用数据库中所有的772 504条借阅记录,对个体用户还书时间间隔的研究使用其中的647 048条记录(因为截止数据库的备份时间部分图书尚未还回),对群体的借还书时间间隔分布的研究使用其中的139 606条记录(由于早期记录未能精确到秒)。对于数据库B的分析,则跟踪3 852名05级本科生从入校到毕业四年中的借阅记录,共328 795条,较大的数据量足以反映真实的统计规律。为简便起见,对幂律分布的分析判断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和最小二乘法得出拟合直线斜率即幂指数,拟合精度满足R2>0.97。

3 群体用户借阅行为的统计特征

人和人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他们之间是有着很强的联系性,例如同学、同事或朋友之间会一起聚会、一起探讨问题、相互推荐自己看过的电影、网站和书籍,信息正是在这样的群体环境下传递的。因此用户的群体行为具有更直接的研究意义。

3.1 群体用户图书借阅时间的概率分布

这里的“群体用户”指的是不区分读者身份,把所有读者看成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图书借阅时间”指的是一次完整的借阅过程中图书从借出到还回的时间间隔,即借阅过程的持续时间,以天为单位。从排队论角度考虑,若将读者看作服务台,图书看作顾客,则借阅时间可以看作服务时间,对其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服务台的工作效率和服务强度。双对数坐标下群体用户图书借阅时间的概率分布,如图1所示:

从整体上看图1中两幅图形都有平缓的头部和庞大的尾部,中段部分可以用斜率分别为-5.4和-6.7的直线近似拟合。但是考虑到图书馆对图书借阅期限的规定,图书的借阅时间最长为90天,因此该图形只有头部是有效的。中部和尾部点的数量虽然众多,但在概率上分别只占到总体的7%和不到1%,因此该曲线的头部能够真实的描述现实情况,如图2所示:进一步对图形的头部进行分析,在双对数坐标中进行曲线拟合,可以发现该概率分布服从指数分布,而不是近年来大量发现的幂律分布,两条拟合的指数函数分别是y=-0.0223e和y=-0.0543e。这说明在群体层面上,读者的图书借阅时间具有随机性和均匀性。两者在指数上的差异也反映了借阅时间分布上的不同特征,如数据库B中借阅时间较短的图书的比例明显高于数据库A,而借阅时间较长的图书的比例则明显低于数据库A。经计算,两个图书馆中图书的平均借阅时间分别是33天和20天,这说明对于图书馆A来说,大多数图书都要办理一次续借,30天的借阅期限略短,而对于图书馆B来说,图书的流通更快,周转期更短。这也和两个图书馆的电子化程度和借阅制度有关,A馆允许读者在网上续借一次,操作十分方便,而B馆则必须在借阅处办理续借,手续较繁琐,因此缩短了借阅时间,但有利于加快流通速度。

图1和图2中都可以在图形主体的上方看到一些高高在上的“特殊”的点,即这些点对应的时间出现的概率要大。经过分析,这些点对应的横坐标都是7的倍数。究其原因是高校师生受作息规律、课程安排的影响,一般只能在每周的若干固定时间访问图书馆借还书,因此图书借阅行为表现出了一定的周期性,这一

现象在下面的研究中同样会出现。

3.2 群体用户借、还书时间间隔的概率分布

同类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分布始终是人类行为动力学研究的重点关注对象。把图书馆看作服务台,读者所借的图书看作顾客,则借还书的时间间隔表示顾客到达服务台的时间间隔,即连续两次借书或者还书行为之间的时间间隔。群体用户借书和还书的时间间隔的概率分布,如图3、图4所示:

可以认为,群体用户借书和还书行为的时间间隔数据库分布服从幂律。数据库A的借、还书幂指数几乎相同,数据库B中略大,约为2.0,而数据库B的两个幂指数有一定的差别,且数值较大,达到了2.63和2.92。这样的差别反应了统计规模、读者借阅量及借还书习惯等方面的差异,符合复杂系统和人类动力学的性质。

笔者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群体用户在一定时间内借、还书的累积概率分布(即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过连续两次借、还书行为的概率)。从图5可以清楚地看出读者连续两次借、还书的时间间隔具有很大的非均匀性,一周之内的连续行为占到了绝大多数的比例(在四组数据中依次是87%、88%、81%和86%),只有极少数读者在一次借、还书之后便很久不再借书。正是时间间隔的极度不均匀性造成了幂律分布的形成。

4 个体用户借阅行为的统计特征

了解了群体用户的行为特征,个体的行为特征是否也具有相同的统计特征呢?下面的分析基于个体,即对每个读者分别进行统计分析。

4.1 个体用户图书借阅时间的概率分布

由于数据库A中借阅记录的时间跨度较短,本文只对数据库B中个体的借阅时间进行分析。发现了大大不同于群体行为的统计特征,即个体用户借阅时间的概率近似服从幂律分布,不同个体的幂指数不尽相同,大致集中在1.5附近。如图6所示:

这说明对于个体读者来说图书的借阅时间分布非常不均匀,少数图书的借阅时间很长而大部分图书借回后在较短时间内即归还给图书馆。这样的实证结果容易用个体读者的实际借阅行为解释,所借阅的图书大部分只需仔细阅读其中的一部分,少数图书才需要长时间的仔细阅读,特别是一些教材、参考书。因此,借阅时间的非均匀性也就造成了借阅时间概率分布的幂律形式。

本文进一步统计了借阅时间排在前200名的图书,按照中图分类号对这200种图书进行了分类统计。如表1所示:

借阅时间长的图书集中在计算机通信、英语、经济管理和数学类别的工具书、参考书上。F、H、O、T这四个类别的图书的在前200名借阅量中占到总量的70.5%,在总的借阅量中则占到67.5%;若再把借阅时间只有15天的文学类图书考虑进来,这两个比例则分别达到72.5%和81.6%。借阅时间在不同类别图书之间有着明显的不均匀性也导致了概率分布呈现幂律。

4.2 个体用户借、还书时间间隔的概率分布

这部分研究的是单个个体连续两次借书或还书之间的时间间隔。每次以读者证号为关键字从图书借阅记录中取出一个用户进行查询,统计其借阅记录,计算两次借书或还书行为之间的时间间隔(见图7)。

可以认为个体用户借、还书的时间间隔服从幂律分布,不同的个体幂指数有所区别。数据库A中幂指数分布在0.6~1.6之间,线性拟合度高的个体幂指数集中在1.2附近,因此可以认为个体用户借书和还书的时间间隔均服从指数为1.2的幂律分布,而该值在数据库B中约为1.4。

同时研究发现,幂指数和借阅量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借阅量大的读者,其借还书时间间隔的幂指数也大。数据库A中部分个体借书的时间间隔的幂指数与借阅量的关系,如图8所示:

由图8可看出,虽然有波动性,但两者还是表现出了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周涛在文献[8]中将一个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强度定义为“活跃程度”,并指出“在很大的范围内,幂指数和活跃程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本文的研究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因为读者的借阅量也是该读者作为节点在整个图书借阅网络中的活跃程度的体现。

5 结语与讨论

篇2

【作 者】吴兴帜,云南民族大学讲师,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昆明,650031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0)01-0039-006

Identifications and Symbols: “Object” of Anthropological Research

Wu Xingzhi

Abstract: The objects, as an anthropological object of study, began in Social Darwinism as a social development phase of analyzing the identity of the order of social evolution sequence. Since then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schools of thought argues that the analysis of needs, materi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ir respective interpretation of the underlying social relations and cultural metaphors.This article is from the material symbols of social evolution and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nthropological research on the genealogy of things to sort out, and get discussions of human Science School in the “object” to study the object of the methodology and epistemology.

Key words:Object Identification Symbol Technology

人类学对于物及物质文化的研究大致经历了:(1)对具体的物的存在形式的研究。认为物与物质文化本身具有不可取代的逻辑与价值,从而是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2)以物为交换的媒介,对物的交换背后人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的物、人、社会、文化的体系进行研究;(3)关于物的分类与象征研究,通过物的象征性符号与物的文化分类,揭示物的“物”的“能指”意义、文化秩序与认识分类;(4)关于物的心性与人观的研究。以物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透过历史社会文化脉络,来探讨社会生活及其背后的心性,在主客体互化的情况下,人如何通过物表达自我与情感。①作为人类学传统研究领域,不同学派以物为媒介,从不同的角度对物进行分析语阐释,从而建构各自学派的理论架构与研究范式。

一、作为社会演进标识的物

早期人类学对“物”研究,主要是以“物”为工具,古典进化论强调人类社会发展时间上的序列,传播论强调相似文化的空间分布,文化历史学派更多是运用“文化区”来进行考古实物与文物器物的分类整理,证明各种文化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

考古人类学在对远古社会的分类中习惯性地采用了诸如“石器时代”(Stone Age)、“青铜时代”(Bronze Age)和“铁器时代”(Iron Age)的分类 (C. J. Thomsen:1836年)。这一线性分类比达尔文的进化论还早20多年。石器时代又分为“旧石器时代”(Old Stone Age)、“中石器时代”(Middle Stone Age)和“新石器时代”(New Stone Age)。现在学术界以“新石器时代”作为“史前”(无文字历史)的一个标志性划分。在考古学领域,“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有三:1,从地史上看,它与所谓有人类全新世(Holocene)最为接近。2,技术上,以磨研法制造石器。3,经济上,农耕和驯养家畜的出现。事实上以“物”为标志的线性演进的认知和分类早在世界古代文明中早已经出现,以古希腊为例,“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就属于这种线性历史的划分法。这都说明,远古人类对于社会和自然认知的一个原则就是对“物”的区分。

在人类学历史上,摩尔根以“火、弓箭、陶器以及铁器”为标志,把人类发展的过程概括为三个阶段:“蒙昧阶段-野蛮阶段-文明阶段”。不同的阶段以不同的物质工具为标识,把蒙昧、野蛮阶段有分为低/中/高三期,如低级的蒙昧阶段人类以野果和坚果为食物;中级蒙昧阶段人类开始食用鱼类和使用火;高级蒙昧阶段人类发明和使用弓箭。低级野蛮阶段,以人类发明制陶术为标志;中级野蛮阶段,东半球开始了动物的驯养,西半球则开始了灌溉法种植玉米和使用土坯、石头来建筑房屋;高级野蛮阶段,人类发明了冶铁术并开始使用铁器。文明的标志始于文字的发明和使用。②早期的进化论者的研究视域中,物、技术成为其构建人类社会文化发展宏观叙事的基础,其倡导的单线、直线型的社会发展模式,虽然受到后来各学派的批判,但是作为一种认知社会的方式,对社会人文学科的发展产生深厚的影响,尤其是对的社会理论。对古典进化论学派第一个发起批判的是传播学派,认为进化论理论无法解释不同地区文化的相似性。他们认为不同地区文化、器物等相似性在于人们交往过程中的传播、借用。格雷布纳(Fritz Graebner)根据不同的器物、工具、生产方式、文化特质将澳大利亚和大洋洲地区划分为8个“文化圈”,如“东巴不亚文化圈”包括:种植块茎植物的农业,使用固定网的渔业、木板制的小船、两面坡盖的房屋、螺旋式编制的篮子、沉重的棒槌、木制或编制的盾牌、秘密的男性结社、化妆舞蹈、灵魂崇拜、月亮神话、信号鼓、排箫等。③物及其承载的文化,成了传播学派区分不同“文化圈”的工具。博厄斯(Franz Boas)基于特定的物质文化分布,在博物馆陈列布展中提出了“文化区”的概念,并把这一概念严格控制在考古实物与文物分类的范畴里来使用。④但是其弟子继承和发扬了“文化区”概念,以克拉克•威斯勒(Clark Wissler)集大成者,他根据“食物带”(food regions)等因素来划分“文化区”。如:他提出了驯鹿(Caribon)带属于爱斯基摩人文化区,野牛(Bison)带属于平原印第安人文化区,鲑鱼(Salmon)带则为北太平洋沿岸以及台地印第安人文化区等。⑤

新进化论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从物、技术与生态的角度进行论述社会发展,物的技术系统以及能量与环境的关系成为其研究重点。怀特(White. Leslie A)的“技术决定论”把“能量”的研究引入人类学领域,探讨人类与环境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问题,怀特认为文化分为四个部分,包括技术、社会、观念、态度,其中技术部分包括工具、生计方式,防御与维护的器具等。⑥“技术”本身是物质的结果之一。⑦怀特以能量的来解释文化发生与发展的动力与过程。“能量”作为文化生态学的核心,不仅提供了一个理解人与自然的切入点,同时它也成为一种物质分析的方法。怀特认为人类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依靠自身能源的阶段,如狩猎、采集,完全依赖人类自身的能量,人类社会处于原始阶段;太阳能利用阶段,通过栽培谷物和驯养家畜,把太阳能转化为人类可利用的能源,人类社会处于古文明阶段;动力革命阶段,人类把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地下资源作为能源,人类社会处于现代工业国家阶段;核能阶段。怀特以物为能量的载体,认为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文化发展程度与所用工具的效率成正比,⑧从而使得进化论研究有了定量分析的视角。斯图尔德以多线进化论为其研究导向,运用文化生态学、文化类型,从“全观法”(holistic view)的视角来探讨文化与物质环境之间的关系。文化生态学主要是研究文化对自然环境的调试与安排,一般包括三个步骤:一是分析生产技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是以一项特殊技术开发一特定地区所涉及到的行为模式;三是确定环境开发所需要的行为模式,究竟对文化及其相关联的方面有多大的影响。⑨所以拥有相似的技术设备的社会,因为环境的差异,可能会有不同的社会模式。斯图尔德以物与环境的关系来确认和分析“文化核”(cultural core)的整体观,赋予了文化生态学以崭新的内容。虽然这种判断受到后来的一些人类学家的批评,但在生态与人类关系成为世界性主题的今天,这些观点仍不失其特殊的价值。

这些以特定物质的使用和工具的发明作为衡量和判断文明的肇因,在今天看来显然过于刻板;不断发现的考古材料和民族志资料也不支持线性进化论的发展程式,但无论是传统的进化论还是新进化论所反映的价值理念以及对学术研究的影响,今天仍不失其重要性。在摩尔根看来,人类文明发展线索中具有重大标志和纪念意义的事件多少都来自于物质的资源。这也成为马克思恩格斯等人建立社会进化论的唯物史观一个重要的知识来源。10即使在今天,人们认识和看待社会演变时仍然以物的使用、物的产生、物的交换、物的价值、物的关系、物的技术等为参照依据。

二、作为象征与分类的物民族学人类学研究

20世纪60年代以后,结构人类学在人类学谱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列维-斯特劳斯以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为研究模式,以南美和其他地区的神话和以及负载神话喻意的物质文化为研究对象,探求的是人类普遍相同的、无意识的、深层次的心智结构。《神话学》四卷本以物质文化作为其描述对象,分析物质文化所蕴含的二元对立结构,如生与熟、自然与文化、世俗与神圣。他认为物质文化符号个体并不具有意义,个体与个体间的关系远远要重要于个体本身,真实有意义的唯有关系,没有个体和事物。B11列维-施特劳斯关于深层次的结构研究对于后来的象征人类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象征人类学是以研究文化符号及其意义为主要内容。《简明牛津字典》把“象征符号”定义为“指某物,它通过与另一些事物有类似的品质或在事实或思维上有联系,被人们普遍认作另一些事物理所当然的典型或代表物体,或使人们联想起另一些事物”。作为象征符号的物的意义要在具体的仪式情境中、过程中动态的来理解。以格尔兹为代表的解释人类学对物质文化的研究主要是物质文化所隐含的“意义体系”,而维克多•特纳的象征人类学认为象征之物最重要的本质就在于可以代表多元意义和动态的特征,从而促进了对事物的多义性与现实的多侧面性的了解。B12随着象征人类学发展,在人类学关于物的民族志研究中,物自身构成被分为“能指”(siginfier)――物的构成――和“所指”(signified)――概念和意义――两部分。物的“所指”需要根据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和事件过程,给予不同的表述。

埃德蒙•利奇把列维-施特劳斯理性主义的无意识结构和经验主义的社会结构综合起来,对象征体系进行研究。以“魔发”分析个人的头发与社会种类的关系,他认为在许多社会中,男子留长发象征着放纵的性生活或玩世不恭、性解放等;而剃成光头则象征着禁欲、严守清规戒律;在长发与光头之间,象征着有节制的性生活和正常人的行为。B13

格尔兹认为,符号人类学的目的不在于符号自身,而在于符号所承载的意义。他从“文化持有者”即“主位”的视角,利用“深描”的方式,借助文化符号,来解释他的关于“文化是意义的体系”。格尔兹认为,巴厘岛的“雄鸡”以及“斗鸡”仪式,是整个巴厘岛文化表述与社会结构的象征隐喻。在巴厘岛,雄鸡的意象多指涉男性,Sabung这个指雄鸡的词,用于表示“英雄”、“勇士”、“冠军”、“有才干的人”、“政治候选人”、“花花公子”、“勾引女性的人”,或者“硬汉”等,雄鸡在巴厘岛成了男人的象征。巴厘岛的斗鸡分为中心圈和边缘圈,中心圈的斗鸡是集体的、正式的、敌对的、大型的,钱的输赢并不重要,关键是名望、荣誉、尊严、地位的象征性得失才是主要的;边缘圈的斗鸡是个人的、非正式的、以获取金钱为目的的。B14格尔兹通过对“斗鸡”的“深层描述”,展示出来的并不是斗鸡事件的“能指”,斗鸡行为在巴厘岛的文化背景中,成了巴厘岛社会文化的隐喻,具有多层的“所指” 意义。“物”非“物”,“物”只是“物”的“所指”意义的符号。

作为象征学派的集大成者,维克多•特纳关注的是象征符号如何作为重要的社会因素与人的利益、目的和手段联系起来,在社会适应内部与外部的变化中起作用。所以符号在特纳这里只是意义的载体,是分析的工具,是仪式语境中的物体、行动、关系、事件、体态和空间单位。恩登布人认为“奶树是恩登布人世系内所有母亲们的地方。它代表男人和女人的女祖。奶树是我们的女祖入会时睡的地方。这里,‘入会’指的是妇女们绕着奶树跳舞,树下睡着新入会者。一个又一个女祖睡过这里,一直延续到我们的祖母、母亲河我们这些孩子们。那是我们部落风俗开始的地方,甚至对男人来说也是如此,因为男人也在奶树下接受包皮切割手术。”B15特纳通过分析恩登布人文化体系,认为奶树在恩登布人的文化内涵中有母乳、母子关系,、的发育、已婚的妇女,分娩等含义,特纳认为,恩登布人对奶树的表述,使奶树具有他们的文化隐喻,这里包括了社会组织的原则,如奶树代表着母系继嗣制度,女人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社会的整合与延续等。

无论是利奇、格尔茨还是特纳,都是把作为“象征符号”的物放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来分析物所承载的意义以及物在社会整合中的作用等,基本上都是在“仪式”的语境中来研究象征符号的问题。玛丽•道格拉斯从“物的分类”角度,对物的象征进行研究。玛丽•道格拉斯认为我们将不同的物归属于不同的分类体系,有些东西在特定的分类体系中属于“肮脏”,它就危险;反之,如果“净洁”它就安全。当某物处于它本来不应该在的位置上时,它的性质也发生变化。B16而干净与肮脏取决于分类体系以及事物在该体系中的位置。干净与肮脏是相对的概念,鞋子本身并不脏,把它放在餐桌上就是脏的了;食物本身并不脏,把它放在卧室的家具里或者衣服上,就是脏的了;同样,客厅里放厕所用具、头顶内裤或袜子等。脏物不取决于孤立的事件,它是混淆我们分类体系或与之矛盾的结果。

分类是指人们把事物、事件以及有关世界的事实划分成类和种,使之各有归属,并确定他们的包含关系或排斥关系的过程,分类具有等级性,是关于物的秩序安排,分类的目的就是要把物或事区分开来。B17分类属于认知的范畴,是一个文化的概念,不同的社会群体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与分类原则,所以,物的象征符号意义在不同的分类体系中,会有不同的表述。如Taussig 在讨论哥伦比亚人、波尼维亚人把从资本家那里挣了的钱认为是当地人被剥削的象征,是同邪恶或者恶魔交易来的,很随意就被花掉。这种超自然的分类与观念,影响了当地人对于劳力、货币、乃至社会经济秩序的认识与反应。B18 Parry Jonathan, and Maurice Bloch等人认为不同文化中货币的象征化方式如何结合短期的实际贸易与长期的道德及宇宙秩序,以达到社会的繁衍,并说明文化的象征机制是如何超越或解决文化传统中的矛盾。如安第斯山人民视金与银是社会秩序与国家的象征,将其用之于个人利益被视为是打扰社会秩序而为不道德的。B19

象征人类学关于物的研究,其对象一般为小的传统社区的象征符号物,物的“能指”与“所指”均是由传统文化来界定。而作为一个孤立的传统社区,文化似乎都是处于一种静止的共时性的状态,基本上忽视了外来因素的影响以及对外来文化互动后的文化变迁。深受法国社会年鉴学派影响的人类学政治经济学派,则认为小型共同体属于较大的体系的一部分,处于世界体系之中,人们无法逃离外来因素的影响,所以要关注外来因素对共同体的影响、共同体和文化如何与之调适。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认为现代世界体系大概起源于15世纪的新航线开辟后的全球范围内经济贸易的发展,而安德烈•冈德•弗兰克认为世界体系大概具有5000千年的历史了。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体系存在的时间问题和体系的中心与边缘的转移问题,那么半随着现代交通、通讯的发展,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已经卷入世界体系中,所以作为技术的“物象化”的人造物,传播到一个传统社区中,必然会引起传统社区的变迁与调适。

三、作为社会变迁动因的物

技术总是物象化为人造物的技术是指:技术是物化为人造物的技术。作为实体性的人造物的技术是生活世界的物化,是组成这一世界的各要素和关系的聚集和反映;技术不仅是物化为人造物的技术,而且是“物象化”为人造物的技术,物象化是一种将人与人的关系以物的关系、性质、形态的形式所体现出来的现象。B20在进化论学派那里,技术知识为“物化”的人造物,其反应的是社会发展的水平,在政治经济学派这里,技术是“物象化”的人造物,此人造物既是技术的载体,又是社会文化的符号,对于在全球世界体系中的不同群体,一中新的“物象化”的人造物的引入,将会对“地方性知识”产生深远的影响。Lauriston Sharp在研究澳大利亚土著“Yir Yoront”人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新的技术人造物传入后,社会发生的变迁。

一直到20世纪初,Yir Yoront与欧洲人之间仅有零星的接触,然而对于野悠榕人来说已经是致命的了。因为白人残杀他们,诱拐他们的孩子到大农场当奴隶。最后,他们的土地被拔为保留地,允许他们保持自己的传统的石器时代生活方式到20世纪中期。1915年,一个英国圣公会的传教机构开始有选择地介绍一些技术产品到这个民族来,其中之一就是钢斧,钢斧很快代替了土著的石斧。这一特殊技术创新的传入,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最终导致了野悠榕文化的彻底解体,以及这个民族实质上的灭亡。

在Yir Yoront社会中,男人、妇女和儿童在各种必不可少的工作中,如采集食物、刈割柴火、盖房子、制造工具和武器等,都使用石斧。但是,既然男人保持了石斧的所有权,妇女和儿童就必须向他们借用。这种借用按固定的亲属行为模式进行――向丈夫、兄长或父亲借用,但很少向其他亲属借用――并籍以表明和维持一种在低位、性别和角色上不平等的根深蒂固的制度。妇女、儿童依赖、从属男人,年轻的男人附属于年老的男人,弟弟从属于哥哥。因而,石斧的借用就成了男人的优越和男人统治体系的象征,它渗透到野悠榕文化和社会的各个重要方面。Yir Yoront社会中,过去只有男人才能制作和拥有石斧。因为用来制作斧头的石块在他们的海边环境无法得到,他们依赖一个复杂的系统与其南面400英里远的邻居们进行交换,以换取石块。每个野悠榕男人至少有一个永久性的贸易伙伴,通过这个伙伴,野悠榕男人们用鱼叉交换到石斧头。这种交换在数以百计的土著参加的大规模集会上进行,在这种集会上,还举行十分重要的入社仪式和图腾庆典。现在的钢斧是分别为贸易和教会引进的,由于它效率高和耐用,很快便被广泛采用,这就导致了:性别、年龄和亲属角色的混乱,因为年轻人、妇女、儿童现在已拥有斧头,因而不必通过 的渠道去借了;传统的贸易伙伴关系的削弱,从而交换物品时曾经举行的土著庆典仪式衰落了;表现明确的领导模式的丧失;信仰体系的混乱:他们文化中的各个部分都有一个神话,以解释这个部分的存在和意义,并把它归属于特定的亲属系统中。因为没有人能给钢斧制造一个神话,钢斧并不能整合到野悠榕文化之中――它不能“切合”现存的模式,因此,人们开始不相信其他的原始神话,迷惑、怀疑、摇摆不定便出现了。B21Sharp认为“钢斧以及其他从几个白人亚文化传进来的因素作用的结果,最具有破坏性的影响,在传统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的领域里发展。这些传统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被日益急速地破坏,没有用新阐明的概念来替代。其结果是一种精神上和道德上的空虚。它预示着即使不是野悠榕民族本身实际的灭绝,也是整个野悠榕文化的崩溃和毁灭。”B22

在19世纪,当欧洲人遭遇其他文化时,机器成了主导性的隐喻、范型,成为主观因素的物质显现,已经超越了其他跨文化标准(如宗教和道德)成为衡量其文化成就和界定自我的方法。B23钢斧对于Yir Yoront社会来说,不仅仅是一件比石斧好用的物,钢斧的传入,使原来作为技术“物象化”的石斧所营造的社会结构、文化秩序与信仰体系出现了无法调适的矛盾,反映了一个弱势的群体,在现代世界体系中如何调适与应对外来文化带来的冲击。

随着消费主义与商品拜物教的发展,作物科技载体的消费物尤其是传媒物进入了地方社会, 作为弱势的“地方性知识”面临新的决策,文化结构的重组与变迁是地方性人群共同体不得不面对的选择。李春霞博士关于“电视与彝民社会”也是属于同类的研究,考察了电视作为科技的载体、信息的媒介在1998年进入彝族社区“草坝子”后,草坝子及其村民们如何进入了结构和社群或神圣与世俗的转换,以及电视文化、当地文化变迁的发生过程。电视机在村民家中创造了一个新的中心与堂屋中具有神圣意义的火塘中心并存,草坝子“电视与彝民”的关系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影响与被影响者”,在很多时候,彝民是电视及其电视节目的“文化劫持者”,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接受、理解电视及其流出来的“媒介世界”,有时甚至将其置换为自己的世界。草坝子用自己的方式渐渐把电视纳入到自己的社会结构、地方知识体系中,电视成为村民们可以理解、接受,进而消费的东西。同时草坝子在人际关系、生活作息、时间空间感、性别观念(包括时空、性别的政治)、传播环境等方面都作出了相应的调整,这些调适在为(电视植入后的)草坝子建构、维持一个有序、有意义文化世界的过程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B24

作为外来技术载体与信息媒介的“物象化”的符号,电视的传入,一方面改变了彝民的生活方式、认识分类,另一方面,彝民也是从自己文化的视角,去理解电视及其所传递的外来文化模式,使地方性文化在一个互动的过程中得以调适与重组。地方性文化应对外来科技以及传播媒介的影响的能力和方式取决于地方性文化自我的结构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强度。Yir Yoront的社会文化结构在钢斧的冲击下濒于解体,而草坝的彝民却能把电视带来的影响纳入地方性文化结构中,从“地方”的观点去重组文化,调适生活。

注释

①黄应贵 主编:《物与物质文化》【C】,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中华民国九十三年五月,第17-18页。

②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M】,(新译本)杨东莼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9-12页。

③Fritz Graebner, Kulturkreise und Kulturschichten in Ozeanien, Zeitschrift fur Ethnologie, 1905. vol37: pp.28-53.

④Boas, Franz, General Anthropology, N. Y.: D.C. Health Press, 1938. P.761.

⑤ 和少英:《社会文化人类学初探》【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3年8月,第58页。

⑥White. Leslie A. The Evolution of Culture: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ization to the Fall of Rome, New York:Mc. Graw-Hill, 1959. P6-7.

⑦ E•R•塞维斯:《新进化论》【M】,黄宝玮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1年版,第25页。

⑧ 【美】L.A. 怀特:《文化的科学》【M】,沈原 等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9月,第356-360页。

⑨ White. Leslie A. The Evolution of Culture: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ization to the Fall of Rome, New York:Mc. Graw-Hill, 1959. P.40

⑩ Maurer, Bill “In the Matter of Marxism,” In C. Tilly., W. Keane., S. K. M. Rowlands., P. Spyer.(ed.) Handbook of Material Culture.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2006. pp.17-18.

B11 孟悦 罗刚:《物质文化读本》【C】,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8页。

B12和少英:《社会文化人类学初探》【M】,昆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年,第160-166页。

B13 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94页。

B14【美】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C】,韩莉 译,北京:译林出版社,1999年,第484-485页。

B15 维克多•特纳:《象征之林》【M】,赵玉燕 等译,北京:商务出版社,2006年,第21页

B16Douglas M.Purity and Danger. London and NewYork: Routledge. 2002. p..

B17【法】爱弥儿•涂尔干,马塞尔•莫斯:《原始分类》[M],汲 译,上海世纪集团出版社,2005年,第2-7页。

B18Taussig Michael T. The Devil and Commodity Fetishism in South America.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80

B19Parry Jonathan, and Maurice Bloch, eds. Money and the Morality of Exchan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B20舒红跃:技术总是物象化为人造物的技术【J】,哲学研究,2006年第2期。

B21【美】 克莱德•M•伍兹:《文化变迁》【M】,何瑞福 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1-42页

篇3

2007.3- 丽达有限公司广州办事处 采购及船务专员

协助国外总公司在国内采购,主要通过GOOGLE,ALIBABA,MADE IN CHINA,GLOBALSOURCES等网站寻找有竞争力价格,高品质的产品和供应商.

收到国外总公司的订单要求后给工厂下单,安排付款,跟踪工厂订单进度,以及安排到工厂验收货物。

制作相关的发票和装箱单,并联系货代订舱和发货,且核对相关的文件(B/L,C/O等).

能独立操作整个海运或空运等发货事宜。

2003.5-2007.1 广州天地有限公司 经理助理&外销员

通过网络和展会,开发潜在的国内外客户资源,同老客户保持良好联系。

每天通过邮件或者电话收集和更新客户要求/预测订单,如有必要则会同其它相关人员及时修正生产和船期排程.

联系公司内相关部门或其他供应商以更新客户要求,并同客户确认任何改善之处.

如果我们的能力能达成客户的计划和期望,则跟催生产,安排船期以确保之.

从出口订单的确定到出货,跟进一切相关环节,包括审核单证,使各环节都能顺利进行.

负责安排,处理和记录客诉和退货.

据资料做出报告总结,在周会上同其它部门分享,以便他们据此修正自己部门的文件和排程.

协作经理处理部门日常工作,负责接待跟踪客户.

档案及客户资料的整理,协作策划布置展览会.

通过网络,查找客户资源和供应商资源。

外商洽谈,通知,合同等的文件起草.

跟踪、监督和评价销售计划的完成情况,集中各营业代表的销售记录,分析销售表现。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中南大学 最高学历: 本科 毕业- 2001-07-01 所学专业一: 外贸英语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1997.9-2001.7 中南大学 外贸英语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优秀 国语水平: 良好 粤语水平: 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熟练操作Microsoft Office、Outlook/Foxmail,Powerpoint等各种办公软件。

熟悉外贸流程,了解相关外贸知识技巧.

较强的沟通技巧及综合处理供应商跟客户问题的能力。

熟悉文档管理工作,有较强的信息收集和分类管理能力。

思维敏捷,诚实勤奋,有良好的服务意识,有责任心及团队精神。 详细个人自传 English Resume: Name: Grace Sex: female

Native Place: HuNan Date of Birth: Jan.21,1979

Marital Status: Single

WORKING EXPERIENCE:

3/2007 To Lidar Enterprise Ltd Guangzhou Office

_____ Sourcing & Logistics Specialist

Seach the competitive price & high quality products and reliant suppliers for our overseas company through the Google,Alibaba, Globalsources,Made-in-China webisite etc.

Responsible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order execution on the whole process of supply chain: verification and transfer,quality process,inspection and on time shipment.

Making commercial invoice and packing list according to L/C or shipping’s requirement,then contacting the forwarder for booking space,checking the B/L & C/O etc.

Can arrange shipment by express/sea/air independently.

Take care of the secretarial and administration issues in the office.

-----manager assistant & sales

a)Responsible for developing the new domestic & overseas copartners

by internet,fairs etc.while keeping good communication with old

customers.

b)Place orders to the related department and Internal supplier,then

follow up the procedure until delivery.

c)Communicate with the suppliers,enquire product availability before

placing orders,confirm the shipment schedule to ensure the

delivery will be strictly on time.

d)Issue shipping confirmation to clients and import agent,forward

the full set of shipping documents to customers by fax.

e)Follow up the payment to avoid any overdue and ensure money

collecting safely for us.

f)Help to settle client's complaints,assist to solve the problems

smoothly.

g)Handle paroxysmal cases to minimize losses.

h)Porvide administrative assistance to the manager.

i)Make some reports & conclusion, then share them with other related

departments by holding a weekly meeting based on the latest data

on hand, as a result of it, all of the related departments update

their documents & schedule on hand accordingly.

-----Senior Secretary

a)Assisting and handling the daily work of department,I also

responsible for the customer's receiption and following up with

all the issue concerned.

b)Make efforts to get any key information of the customer and

suppliers in internet,and try to find out exactly.

c)Give assistance to handle business meeting with foreign customers;

Draft commercial letter,contract etc.

d)Standardize all kinds of document of the company and customer’s

information.

e)Responsible for the following-up, oversee, evaluation of the

actual status of those sales plan, collecting all sales data from

sales rep. Then check the sales achievements .

SKILL:

Ability to work under pressure in a fast-paced environment and

manage multiple tasks.

Ability to work independently with good organizational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Self-motivated, able to set effective priorities and implement

decisions to achieve immediate and long-term goals and meet

篇4

1.问题的提出

化学实验是实验者根据化学实验目的,运用一定的科学仪器和设备等物质手段,在人为控制实验条件、变革实验对象的条件下,通过实验观察获得各种化学科学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在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训练化学实验技能、培养以实验能力为主的多种能力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和方法手段。

新课程标准中更是突出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放大了学生实验探索的空间,但是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和调研发现在当前中学化学教学实际中,化学实验教学常常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有被弱化的趋势,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缺乏符合教学实际的实验分类和评价,则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分析,目前的实验分类有以下几类: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启发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这些分类的标准分别从实验主体(实验者)、实验对象和认识过程的作用来分类,并未从教学的目标层面分类。布卢姆等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学习领域、动作技能学习领域和情感领域3个方面,一些学者已对中学化学实验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态度目标、兴趣目标的分类进行了探讨,但是尚未对动作技能目标进行深入分析。鉴于实验教学的目标更侧重于动作技能领域,并且其他学者尚未对动作技能目标进行深入分析,因此,笔者从技能认知方面对目前的高中化学实验进行了分类,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2.问题的研究

2.1理论基础

本研究的理论基于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中的动作技能目标,在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的基础上哈罗和辛普森分别对动作技能目标进行了深入研究。1972年哈罗(A.J.Harrow)在《动作技能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提出了以学龄前教育为视角的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他将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分为6类,即反射动作、基本一基础动作、知觉能力、体能、技巧动作、有意的沟通。同年,辛普森(E.J.Simpson)在《动作技能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中提出了以职业技术教育为视角的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他将技能领域目标分为下述7类: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应、机制、复杂的外显反应和创作。笔者结合两者的分类标准,提出了适合中学教学的动作技能目标分类,具体内容见表1。

2.2基于技能认知目标的化学实验分类和教学

根据技能认知目标的要求,笔者将苏教版高中化学1、2中的实验分为以下3类:体验型实验(体现感知、感悟两个层级的技能目标)、应用型实验(体现综合、应用两个层级的技能目标)、创新型实验(体现创新层级的技能目标)。

2.2.1体验型实验

该类别的实验是指有一定的参照标准的实验,学生能够通过这些标准判断自己操作的适当性,具体的实验操作往往是重复教师的实验操作,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操作。如:酒精灯的使用、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仪器的洗涤、托盘天平的使用、气体的收集、过滤、蒸发、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实验。还有各种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实验均属于此类实验。

对于这类实验的教学教师应要求学生基本操作规范化,要严格按照实验规程去做,要注意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如所用仪器要保证清洁透明,实验仪器药品摆放的位置要井然有序,实验台面要整洁,实验操作要有条不紊。基本操作实验往往是教师示范或是讲解动作要领,学生再重复或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操作,因此,教师的示范也必须正确、规范,并且装置、操作、现象等必须置于全班学生的视野之中,使全体同学均可观察到老师的动作细节。此外,体验型实验必须要给学生自己操作的机会,也就是要设计为学生实验。如:在进行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的教学时,我们就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设计为体验型的学生实验,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和观察,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差异有了直观、清晰的认识,以后在做两者的鉴别题时就不会出错。此外,在这次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根据教材中的信息和学生的已有知识,氯化钙可用于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即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会有白色沉淀,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无明显现象。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两者都出现了白色浑浊,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是同学们的操作有误,还是药品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全班每个小组的实验中都是两者均产生了白色沉淀。我们又更换了药品,进行实验,发现结果还是一样,于是,我们就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课题请同学们课后去查阅资料研究。通过资料的查阅发现,NaHCO3溶液和CaCl2溶液浓度越低,越难产生浑浊。理论上分析当NaH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低于0.50mol/L、CaCl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低于1×10-5mol/L,或调节两者的浓度都较小时,相互滴加就难以观察到浑浊。而中学化学中这一实验一般是定性实验,所配溶液的浓度都不会太低,因此,一般情况下两种溶液混合都有浑浊产生。

通过这次体验型的化学实验课学生不仅学会了了教材上要求的知识还拓展了自己的化学视野,更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2.2.2应用型实验

该类别的实验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选取合适的动作操作,并且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能修正自己的动作模式以适应特殊的装置或满足具体情境的需要。学生的动作技能水平有较高的发展。例如,NH+4、SO2-4、Cl-、K+、Na+的检验;氯水的成分和性质探究;设计实验探究Fe2+和Fe3+的相互转化;设计实验探究钠、镁、铝的金属性强弱;探究氯化铁与碘化钾反应的可逆性;探究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镁与盐酸反应,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探究淀粉水解程度;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如腈纶)织成的布料等等实验均属于此类实验。

对于这类实验的教学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条件的选定与控制、测定、实验现象、记录、分析等的方法,以使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知识,锻炼能力。下面笔者以设计实验探究Fe2+和Fe3+的相互转化的实验教学为例谈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是如何贯彻上述教学方法的。在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之前,我们首先通过前面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了Fe2+和Fe3+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并且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了两者转化的可能性,然后再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药品设计实验方案,学生的方案出来后,再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改进、优化实验方案,最后付诸实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能力逐步提升,我们的技能认知目标也渐渐达成。

2.2.3创新型实验

该类别的实验主要考察学生的创造能力,要求学生依据具体的实验目的设计一系列的操作以满足具体情境的要求。创新型实验一般是让学生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和抽象的逻辑思维,自己归纳和概括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理性认识。如:小组协作设计并完成实验: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变化;设计实验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设计实验推断孔雀石(或碱式碳酸铜)分解的产物;设计实验,探究农药、化肥对农作物或水生生物生长的影响等实验均属于此类实验。

篇5

(一)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是节目的核心和灵魂

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是传媒界的代表人物,是将信息的者与接受者架构在一起的桥梁,具有很深厚的影响力度。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在传媒界占有了一定的地位,因此,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形象塑造就更加重要了。

一个谈话类节目不是内容有多惊艳就会变得很好,因为如果一个节目有一个好的主持人,那么他就会带动全场,带动所有人,让节目活起来,所以,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正是节目的灵魂。

(二)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个性化的作用

当主持人真正成为了一个栏目灵魂时,他才可以抛开别人(受众以及编导)对自己的定义,而改为自我的定义。因为表演的成分少了,真实自然的言语就多了,性情流露的也都是自己的情感。表现出来的更是真实的自己。

在对谈话类节目主持人进行研究时一定会涉及“角色定位”的概念,所谓“角色定位”,指群体成员适应角色要求,接受群体行为规范,符合群体发展需要的过程。谈话节目主持人角色的定位是指主持人在相关谈话节目中为适应节目的需要而找准自己在节目中所处位置的过程,是“扮演”朋友的角色和嘉宾探讨交流,还是“扮演”学者导师的角色给观众讲述分析问题的关键。主持人言语的表达与体势语都能体现出主持人在节目中所要扮演的角色。

二、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个性化的塑造

(一)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有声语言的运用

语言是一门艺术,而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更是一门艺术。打开电视,在我们看到《对话》、《实话实说》、《杨澜访谈录》、《亚妮专访》、《谈话》等访谈节目时,主持人的言语表达往往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象,而他们成功地运用有声语言,以此打动被访者的心灵,挖掘思想亮点,更使我们受益匪浅。

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有声语言的个性化是电视收视率的保证。谈话类节目主持人个性化的语言能够引起大批观众的共鸣,从而形成一个较为稳固的观众群体。

(二)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形象的塑造

很多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衣着光鲜亮丽,甚至与请来的嘉宾明星不分高下。也有的主持人,衣着搭配毫无品味可言,甚至连最基本的整洁干净都达不到。这两种从主持人的外在形象塑造上来说都不符合要求。一档成功的谈话类节目都是由于主持人的个人魅力,才彰显出节目的个性特征,使节目获得一大批稳定的收视人群,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保持一席之地。主持人的个性魅力在谈话节目中也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现,使得栏目个性特征与主持人魅力相得益彰。

(三)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的风格的塑造

要想在众多的谈话类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引人注目的名牌栏目,必定要具有栏目自身独特的风格,而栏目的风格正是源于主持人的风格和特点,主持人也就成为节目的灵魂,成为节目吸引观众的一面旗帜。可以说,主持人的风格魅力是谈话类节目取得成功的关键。

三、谈话类节目主持人个性化的表达

(一)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个性化语言表达

个性是一个人在与其他人交往或者说处理一些事务的时候表现出来特殊的处理方式。比如特殊的性格特点、语言表达、肢体动作等等。在现如今这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电视是很需要有个性的主持人,但是个性化不等于个人化,有个性不一定有魅力,一定要注意把握好这个“度”。

得体的语言表达是主持人个性化魅力的充分展示,语言表达是主持人赖以运用的重要手段,主持人的语音、语调、语气、语速以及遣词用句,都能折射出他的思想、文化、智慧以及审美情趣等内涵。得体而精到的语言表达是主持人个性化魅力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体现出主持人较高的学识素养和个性风格。

主持人的个性魅力还来源于良好的个人品格修养,它包括高尚的思想境界和真诚坦荡的人生态度。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职业特性决定了主持人是媒介的公众形象,这个公众形象不仅代表着主持人自身,还代表着电视台,甚至还代表着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和广大民众。作为主持人,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受众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选择了主持人这个职业,成为了“公众人物”,言行举止都应该体现出良好的品格修养,她应是“美的化身、美的使者”。主持人敬一丹曾在杭州大学讲座中说过:“主持人首先是个人,然后是个文化人、电视人,最后才是个节目主持人。”白岩松也在谈到主持人的时候说了一句很值得思考的话:要缩小“主持”,把“人”放大,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主持人只有意识到自己个人品格修养的重要性,在人格上立得住脚,才能成为受众心目中不倒的“偶像”,才会永葆个性魅力。

(二)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副语言的个性化把握与塑造

广义的副语言指“无声而有形”的现象,即与话语同时或单独使用的手势、身姿、面部表情、对话时的位置和距离等等。节目主持人合理使用副语言,有助于增进与观众的交流,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进而更有效地传递信息。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会重视副语言在表达中的作用,还会仔细考究,为副语言的表达加入个性色彩。但副语言的使用应恰当,避免弄巧成拙、画蛇添足。

篇6

中图分类号:J604.6 文献标识码:A

1音乐表演是音乐作品的第二度创作

1.1音乐表演的概述

音乐表演艺术是建立在哲学认识论基础之上的一门科学,表演者首先要对音乐作品进行感知,其次表演者应在对作品理解的基础之上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自己独具个性的二度艺术创造。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是赋予音乐以生命的创造性的行为,其本质意义就是如何真实地再现原作,如何使音乐作品焕发出应有的光彩。包括音乐在内的表演艺术,都必须通过表演这个中间环节,才能把艺术作品真实地传达给欣赏者,实现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1.2人类的音乐审美活动与音乐表演的关系

人类音乐的审美活动即人的音乐美学观。音乐美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牵涉面比较广,它是利用人类在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领域中所取得的一切可以利用的成果,来对音乐艺术的本质规律进行多方面的综合研究。因此,音乐实践活动是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只有对音乐实践活动进行研究,才能找到音乐艺术的整体规律,才能看到音乐艺术的本质。音乐美学是音乐表演的奠基石,只有掌握了音乐美学的知识,才有可能在音乐表演中不断吸收和创新,自由表现和发挥,从而将音乐表演升华到更高的境界。

1.3作为第二度创作――音乐表演艺术的本质

音乐表演艺术是建立在哲学认识论基础之上的一门科学。著名英国指挥家亨利・伍德在其所著《论指挥》一书中说:“音乐是写下来的没有生命的音符,需要通过表演来给与它生命。”乐谱与作曲家的生动乐思之间有着很大的距离,而要弥补这种距离,使乐谱无法记录的东西得到展现,这一切都有赖于音乐表演者的再创造。

总之,音乐表演作为第二度创造,是赋予音乐作品以生命的创造行为,它不仅是忠实地再现原作,而且还有可能通过表演者的创造,对原作予以补充和丰富,甚至超出作曲家的预想,使音乐作品焕发出新的光彩,这正是音乐表演作为第二度创造的本质意义之所在。

2音乐表演是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的中介环节

音乐表演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作为联系音乐创作与欣赏的中介环节,一方面担负着创造性地再现作曲家的音乐作品,另一方面又要通过自己的表演为听众提供审美享受。音乐表演作为音乐创造的再现环节,在准确、完美并富于创造性地表演作曲家的作品的同时,又可以使作曲家通过表演出来的实际音乐,检验和校正自己的创作构想,并从听众的反馈中了解作品的社会效果,以改进自己的创作。在中国,音乐表演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也是人所共知的。具有悠久历史和很高艺术价值的古琴音乐,若没有历代琴家的传谱与加工,没有当代演奏家寻根求源的打谱演奏,这稀世之音当早已湮灭,它独有的深长韵味和含蓄致远的美也不会为世人所知。

音乐表演的地位和作用还表现在对于音乐听众的巨大影响方面。音乐表演虽然也有表演者自娱的功用,然而从本质上说,任何音乐表演都是以把音乐作品传达给听众为目的的。许多著名的音乐表演艺术家非常重视和听众的联系,他们把这种联系看作是使音乐表演获得成功的最重要保证。

3结语

音乐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它不同于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能够直接地展示在人们面前,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它的思想内涵,它必须通过表演者的参与才能将其中的乐音、思想、内涵等加以传达。而音乐表演作为二度创造,不仅是表演者表达一度创作的作品,通过对作品与作曲家风格特点进行分析,充分理解作品的情感,对作品中的人物、意境进行再创作,用演唱(演奏)把乐谱转化为实际音响的创作过程,同时还通过演唱者的再创作实践,把这种反映原作者思想的乐谱转化成听觉感受的音乐美的过程。所以说,音乐是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表演的艺术,单独的乐谱是不能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的,只有和表演一起,才使得音乐具有了不断发展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张前.论音乐表演创造的美学原则[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4).

[2] 卓菲娅・丽莎.音乐美学译著新编[M].于润洋,译.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篇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艺术设计已扩展到人类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在产品的使用功能和制造质量无明显差别的情况下,创新设计已成为决定其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为此,许多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已由技术优先逐步转向设计优先。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现代化设计人才,已成为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类本科专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拟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关于艺术设计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1)国内外相关现状分析。国外的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较早,在培养学生方面既注重艺术教育又注重技术教育。许多国家的艺术设计教育在不断进行新的改革探索,进行学科的改造、课程体系的改革以及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以适应对现代设计人才的需求。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此前仅有工艺美术教育。当时,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刚刚从传统的美术中分离出来,还很不成熟。而艺术设计教育则更是落后于现代艺术设计的实践,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仍未完全脱离传统的美术人才培养模式。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外先进的艺术设计教育理念和教学体系逐步被引进,促进了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为满足社会对于现代设计人才的需求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然而,从总的情况来看,高等学校培养的艺术设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仍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创新型现代设计人才的培养方面,还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明确艺术设计类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探索有效的培养模式,以建立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是中国艺术设计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

近年来,虽然国内也有不少学者、专家就相关问题做过一些探索,发表过一些见解,但就艺术设计本科教育究竟应“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这样的人”等根本性问题,却仍鲜见全面、系统的理论研究成果。目前设有艺术设计类本科专业的高等学校,具体情况和办学条件不尽相同,尽管也有一些学校在此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方面做过一些探索,但从人才培养目标的顶层设计入手,探索建立相应的教育体系的比较完整、系统的研究与改革成果尚属罕见。

(2)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为了培养适应时展需要的艺术设计类本科专业人才,首先,应当使此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符合时展的需要,结合艺术设计类专业特点,综合考虑相关行业对创新型现代设计人才的具体要求。我们明确了艺术设计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坚持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培养方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并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又具有较强工程能力的现代艺术设计人才。

根据上述总体目标,结合各专业方向的具体情况,我们对此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进行了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了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国际文化视野”“市场经济视角”的应用型本科层次艺术设计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结构。①素质结构。艺术设计类本科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应当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艺术素质、科学素质、工程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该素质结构设计方案的特点是,不像传统的艺术教育那样仅侧重强调文化、艺术素质,而是注重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核心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作为创新型设计人才还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具备崇高的道德修养。科学素质与工程素质作为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充分体现了现代艺术设计的特点及其最新发展趋势。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给艺术设计注入新的活力,作为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现代设计人员,必须及时了解相关领域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努力掌握有关新材料、新工艺、新媒体手段的应用情况,从而为创新设计奠定基础。因此,作为一名成功的现代设计人员不但要具备较高的艺术素养,而且必须具备一定的工程素质。②能力结构。艺术设计类本科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由设计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构成的核心能力。二是与人合作共事能力、经营管理能力、表达与沟通能力、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等基本能力。该能力结构设计方案既突出强调了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明确了能力养成教育的主要目标和重点内容,又为适应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基本能力指明了方向。设计创新引领产品的创新,是产品形成竞争力的基础和前提。设计创新能力是创新型现代设计人才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设计创新的实现途径可以有多种,既可以通过设计上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的运用,也可以通过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来实现设计上的创新,还可以在学习借鉴传统或外来的精神文明成果的过程中加以改造和创新,或者将不同领域的成熟技术或成果组合在一起实现“集成创新”。由此可见,设计创新能力的养成不但需要加强和提高艺术素养,而且需要以必要的科学素质和文化素质为基础。艺术设计和科学技术等精神产品的生产皆属于精神生产,因此,如何将艺术设计的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既是艺术设计人员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也是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正因如此,我们将工程实践能力列为艺术设计类本科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之一。

无论是要实现设计创新,还是要将设计成果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都需要设计者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对于相关的要素和条件进行分析与综合,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与决策。此时,设计者所具备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应当指出的是,这种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依赖于设计者的知识和经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者的思维方式。对于创新型现代设计人才而言,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增强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设计创新水平的重要前提。

高等教育不能仅仅是一种就业教育,而且应当是一种创业教育,这是历史赋予高等教育的职责和使命。无论是作为就业者还是创业者,艺术设计类本科专业人才都必须具备设计管理、产品规划、成本核算、市场调查、消费心理研究等方面的经营管理能力,具备推销自己的设计方案以被客户接受的表达与沟通能力,具备以团队精神和宽容、共赢意识为核心的与人合作共事能力。此外,跨文化交流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无疑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对于现代设计人员而言既是构成其设计表现能力的要素之一,也是其实现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二、关于艺术设计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1)理论联系实际的课内教学。课内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如实验、实习等,都必须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必要的整合与改革。例如《设计构成》课程,将二维构成和三维构成的教学内容相整合,既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又注重案例教学和实践性环节,构成了理论讲授、个性化辅导、教学互动、课题设计、汇报展示等多个环节综合而成的课程教学体系,使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的过程中,既掌握了有关的理论知识,又在创新设计思维和实践能力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产、学、研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为了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校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制定了毕业设计方面的指导性文件和工作规范,并且大力推行产、学、研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要求毕业设计的选题必须来自企业生产实际或教师的科研课题,从毕业设计的选题开始,为原创性的设计奠定基础,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在选题时,要注重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并要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实际需要,且具有一定的前沿应用价值。实践表明,这种产学研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收到了明显成效。以以往毕业设计为例,不但毕业设计选题全部来自企业生产实际或教师科研课题,而且有十多件毕业设计作品被企业采用,有的作品参加国内设计大赛并获奖,还有的作品申报了实用新型专利。近年来,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毕业设计作品,如《儿童电吉他》《可视对讲系统》《“青花摇曳”电吉他》等一系列设计作品,都受到了广泛好评,并很快被企业采用和转化成产品。几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产学研相结合的毕业设计,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而且有利于促进毕业生就业。如设计《儿童电吉他》的同学,不但其本人被采用该方案的企业所录用,而且还促成该企业另外录用了其他几位同学。

篇8

中国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824(2013)03001704

0引言

人脸表情识别是人机交互的重要研究内容,在过去几十年得到广泛研究,并且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如何建立分类能力较强且计算复杂度较低的分类器是人脸表情识别中的关键环节。2010年,李盛文等人[1]提出利用AdaBoost方法,通过若干次迭代表情样本,得到一组分类能力较强的分类器,取得一定的识别效果。 文献[2]采取多级多类的分类方法,增加样本数量,提高面部表情的识别率。上述2种分类方法,把每一类样本作为一个初始分类器,要想得到理想的分类效果,都需要较强的约束或复杂的迭代,复杂度较高。

本文首先采用Gabor滤波器提取表情特征,然后用二维主元分析的方法进行降维,最后采用AdaBoost和SVM决策融合,实现分类器的二次加强,有效地提高了对人脸表情的分类能力和效率。其中,为了增强面部表情的分类效果,把SVM作为AdaBoost的初始分类器,由于SVM已经具有一定的分类能力,两者结合后可以大大减少迭代次数,降低计算的复杂度,具有较好的识别率。

1人脸表情识别系统

人脸表情识别系统主要包括3个部分: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分类器,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图1人脸表情识别系统的结构框图1.1人脸表情识别预处理

Haar检测是人脸检测中常用的方法,但采集到的图像总会存在图片尺度不确定和有较多冗余信息等缺陷[3],这些都会影响到表情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为了保留有用信息,抑制和分隔外界干扰,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所采用的预处理方法包括图像灰度化、几何归一化和图像滤波。

1.2人脸表情的特征提取

Gabor变换[4]不仅具有提取表情图像局部细微变化的能力,而且对光照变化不敏感,且能容忍一定程度的图像旋转和变形,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二维Gabor小波核函数的形式可以表示为ψj(kj)=kj2σ2exp-kj2・z22σ2

exp(ikjz)-exp-σ22(1)式中,kj=kjx

kjy=kvcosφμ

kvsinφμ,这里取σ=2π,kmax=π/2,f=2。在表情提取方面,本文选取5个频率(v=0,1,…,4)、8个方向(μ=0,1,…,7)的40个Gabor核函数。使用这些核函数与表情图像进行卷积得到:Feaj(x,y)=(x,y)・ψj(kj)(2)式(2)中:・表示卷积,I(x,y)表示点(x,y)对应的像素值。Feaj(x,y)为对应Gabor核在方向u和尺度v上的卷积结果。因此,图像I(x,y)经过Gabor小波变换后的Gabor特征集合可以表示为Fμ,v={Feaj(x,y):μ∈{0,1,…,7},

v∈{0,1,…,4},j=v+5μ}。 (3)1.3特征降维

一幅32×32大小的表情图像I(x,y)的Gabor小波特征数据高达40 960维(32×32×40),后续处理非常困难。针对特征数据高维的问题,本文采用2DPCA来降低维数。其原理是利用矢量子空间,消除数据间的冗余,以最少的数据来描述原始信息。相比于PCA,2DPCA是直接由矩阵构造训练样本的总体散步矩阵(协方差),然后计算其特征值和特征向量[5]。该方法简述如下:

设人脸灰度图像的分辨率为m×n,则第i个训练样本表示为m×n的矩阵Ai(i=1,2,…,M),M是训练样本的个数,训练样本的均值表示为A=1M∑Mi=1Ai。训练样本的总体散布矩阵可用下面的公式进行估计,Sx=1M∑Mi=1(Ai-A)T(Ai-A)(4)然后计算Sx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一般选取前k个较大的特征值(λ1≥λ2≥…≥λk)所对应的特征向量(ξ1,ξ2,…,ξk)作为最佳投影轴。即:X=[ξ1,ξ2,…,ξk]。则样本系数矩阵Ai的特征矩阵Yi ∈Rm×k 可表示为Yi=AiX。(5)2DPCA较传统的PCA有很大的优势,传统的PCA在降维时需要先将数据矩阵转换成向量之后再进行主成分分析,从而导致向量空间的维数很大,而2DPCA可以直接面向矩阵进行计算,得出协方差矩阵。由于维数小,计算协方差的特征值和相应的特征向量所需的时间也较少,这样就可以均衡Gabor变换所消耗的时间。

1.4人脸表情分类方法融合

SVM方法是基于统计学的机器学习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训练样本经非线性变换映射到另一高维空间中,在变换后的高维空间内寻找一个最优的分界面,不但能将样本无错误或接近无错误分开,而且使类与类之间的间隙最大化,利用SVM的优势可以解决小样本数据的分类问题,但对于新增样本的分类,往往需要借助较为复杂的算法提高其准确度[6]。AdaBoost训练方法是在Boosting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7],以分类最小错误率为标准,不断加大分类错误类别的权值,经过T次迭代,逐渐加强分类器的分类能力。因此对较弱分类器的提升有较好的效果,但同时需要较大的迭代次数和计算复杂度。

假设有两类训练样本m个,在某维空间Rk线性可分,则将样本分开的平面(超平面)满足:w・x+b=0w∈Rk(6)在满足条件的超平面中,找到能较好分开2类样本且错误率较小的平面,即Φ(w,ξ)=min12(w・w)+C∑Ni=1ξi (7)式(2)中:ξ为松弛变量;C为使用者选定的正参数。求出最优解w*和b*,得到支持向量机的决策函数,f(x)=sgn(w*・x+b*)=

sgn[∑Ni=1a*iyi(xi,x)+b*] (8)式(8)中,a*i 是Lagrange乘子;yi是类别标识,取-1或1。由此可以看到该决策函数只与训练和测试样本的内积有关。若线性不可分,把低维空间映射到高维,根据泛函相关知识,有核函数K(x,y)可很好地表示内积,则决策函数改写为f(x)=sgn[∑Ni=1a*iyiK(xi,x)+b*]。(9)支持向量机的核函数目前主要有线性核函数、多项式核函数、径向基核函数和Sigmoid核函数[8]。本文采用径向基核函数:K(xi,x)=exp(-xi-xj2/2σ2),由于只有一个参数,可降低计算复杂度。将SVM推广到多类,本文采用OAO方法,即在每一对类别之间都训练一个SVM,共有k(k-1)/2个分类器,按照投票方式得出结果。

本文利用AdaBoost训练方法加强SVM分类器的分类能力。首先归一化各个SVM分类器的权重,wi=wi/∑ni=1wi,对每个分类器hj(x)计算错误率,εj=∑jwj|hj(x)-yj|(10)公式(10)中:yj是训练样本,在计算的所有错误率中,求出最小错误率εmin,若分类错误,更新权重,wi=wiεmin1-εmin(11)经过T次上述步骤后,错误率小的分类器被赋以较小的权值,错误率高的分类器被赋予较大的权值,从而提升了分类器的分类能力,进而使得识别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2实验结果分析

本文采用VC++6.0作为开发工具,输入设备为PHILIPS USB摄像头。为了测试算法的性能,选用490幅表情图像作为数据库,其中生气、高兴、害怕、厌恶、惊讶、悲伤、中性各70幅。

人脸表情识别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在摄像头下采集人脸表情图像;

2)对表情图像进行预处理;

3)采用Gabor小波提取表情特征;

4)采用2DPCA对表情特征进行降维;

5)如果是训练图像,则由SVM和AdaBoost分类法2次加强后得到强分类器;若是测试图像,则将分类器作用于其特征数据,得到识别结果;

6)得到识别结果,指出该表情属于哪类。

对识别结果进行统计整理后,做出如下归纳分析,如表1所示。表1人脸表情识别结果

表情高

兴恐

惧惊

奇厌

恶中

性生

气悲

伤识别率

/%平均

识别率/%高兴5700201095恐惧0561100293.33惊奇0155121091.67厌恶0005620293.3391.67中性0320530288.33生气0002256093.33悲伤0120505286.7

分析实验数据发现,高兴、恐惧、厌恶、生气和惊奇的识别率较高,中性和悲伤的识别率较低,平均识别率为91.67%。

为了进一步了解本文算法的优越性,采用了单纯的SVM和AdaBoost对识别率较好的5种表情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本文提出的算法的正确识别率较单纯的SVM与AdaBoost方法有很大的提高,但是从实验中也可发现,不管有没有减少分类类别数,实验中始终存在误识别。因为测试中某些人的7种表情比较含蓄,即使人眼也无法确定其表情类别,以致算法在识别时出现错误。表2本文识别算法和其他算法平均识别率的比较

算法平均识别率/%SVM85.5AdaBoost80本文方法92.5

本文将识别率较高的高兴、恐惧、厌恶、生气、惊奇5种表情分别用于控制智能轮椅的运动,如图2所示。图2中:高兴()代表前进,恐惧()代表停止,厌恶()代表左转,生气()代表右转,惊奇()代表后退。

图2控制轮椅的5种表情3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混合AdaBoost与SVM的表情识别新算法,融合了2类算法的优势,弥补了2类算法的不足,降低了计算的复杂度,实现了人脸表情的识别。同时,在实验中发现,某些人的7种表情比较含蓄,即使人眼也无法确定其表情类型,以致算法在识别时出现错误。参考文献:

[1]李盛文,鲍苏苏.基于PCA+AdaBoost算法的人脸识别技术[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46(4):170173.

[2]张生亮,杨静宇.基于多级分类的大类别人脸识别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10(25):30693071.

[3]罗元,吴彩明,张毅.基于PCA与SVM结合的面部表情识别的智能轮椅控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29(8):31663168

[4]朱健翔,苏光大,李迎春.结合Gabor特征与Adaboost的人脸表情识别[J].光电子・激光,2006(8):993998.

[5]YANG Jian,ZHANG D,FRANGI F,et al.twodimensional PCA:a new approach to appearancebased face representation and recognition[J].IEEE Trans.Pattern Anal.Mach.Intell,2004,26(1);131137.

篇9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8-0000-01

电视真人秀节目进入中国已有10年,伴随着电视传媒的快速发展,作为业余时间减缓工作压力的电视娱乐真人秀节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了收视的重头,其制作水平也日趋成熟。在这其中,作为真人秀节目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竞技类真人秀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由于体育本身就是人们锻炼身体、娱乐身心的一项社会性的活动,具有天然的娱乐本质。而且体育竞技运动在内容上又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喜爱的人群众多,所以在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当中,越来越多的节目制作者把体育竞技与真人秀节目相结合,有时这些节目也被人们称为冒险类真人秀。

国内也迅速将体育竞技类真人秀引进到内地,并且为了更好的让观众有代入感,将节目本土化。本文将湖南卫视重磅推出的一档体育竞技类真人秀节目――《我是冠军》作为研究对象,并从表现元素上分析节目制作。以便更好的研究我国此类节目的发展现状。

作者借助学者尹鸿、陆虹和冉儒学在《电视真人秀的节目元素分析》一文当中对表现元素的分析方法,将真人秀节目分解为七个主要的元素,分别是:1、作为故事主体和观众观看客体的人物元素――参与者;2、推动节目、观众和故事发展的动力元素――悬念;3、形成人物关系和情节变化的结构元素――竞争;4、标志人物命运戏剧性转折的环节元素――淘汰与选拔规则;5、形成故事假定性的情境元素――时空规定;6、形成节目基本过程的细节元素――现场记录;7、强化故事的感染元素――艺术加工。

1.参与者――故事主体分析

体育竞技类真人秀节目的主体,是我们所谓的:“真实的人”,或者说是非角色扮演下,真实状态中的人。

在《我是冠军》的节目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志愿者是来自不同的领域、阶层、甚至是不同的国家,而这个时候观众就能在参赛者当中寻找与自己相类似的选手,而一路支持他们。

以2007年第二季《我是冠军》节目作为研究对象,从性别配置来看,在十组参与选手当中,有两对母子、四对母女以及四对父子,缺少父女搭配。而2006年第三季《我是冠军》则弥补了这一缺憾。

2.悬念――叙事的动力

体育竞技类真人秀节目最大的魅力是,参与者以及观众的目标可以随着比赛的进程发生改变,但是最终的优胜者却是不确定的。《我是冠军》节目在设置当中确定了几个目标,07、08年的节目的目标之一是加强亲子之间的关系,这是由节目的性质所决定的,而亲子之间关系能否缓和,也一直吸引着受众的注意力。

3.竞争――叙事情节

与其它的体育竞技类真人秀节目一样,《我是冠军》也存在金字塔的结构,只有一组人能得到最后的胜利。在2006年第一季的总决赛当中,每完成一个赛段,最后一个到达终点的选手都将被淘汰出局,而经过了为期一个月的比赛后,到第九阶段,十二对选手只剩下了最后的三对选手。

而在终极决赛当中,由于百万的奖励近在咫尺,这更激发了选手们的竞争意识。而因为太过激烈,比赛也出现了火药味。最终李菲与宁誉在比赛的最后时刻反败为胜,战胜了开始领先的王子鸣与陈子实以及实力不俗的付静与郭金禄两对劲敌,笑到了最后。

4.淘汰与选拔――戏剧性命运

淘汰是构成整个节目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也是对人物关系的集中体现。以2007年第二季《我是冠军》节目来说,小选手郭雷在节目中由于对胜利太过渴望,对妈妈受伤的“不关心”,最后在投票评选郭雷“小班长”担任是否合格的过程里,其它的对手抓住郭雷这一点不放,对其表现不予通过。在笔者看来这只是为了胜利而找到的一个好借口。试想如果郭雷很关心妈妈,其他选手在投淘汰票的时候,还需要去想如果郭雷过了,自己的处境便不好,就可能以其成绩不好将其排除在外,其实在郭雷母亲受伤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她们被淘汰,这也是体育竞技类节目固有的特性。

5.时空性――规定情景

时空的封闭性造就了节目的紧张氛围,节目在时间和空间上面限制越多,选手完成任务的难度则会越大,场面也就越紧张。

我是冠军节目在处理这个问题当中,一方面引用了Pk的模式,被第一次淘汰的参与者还会有机会与另一对选手争夺复生的机会,而在PK的过程,两对将比拼同时完成一个任务所花时间的长短,这也是利用时间元素来制造兴奋的窍门。体育竞技类真人秀在选择场景的时候,一般都会设置一个非日常化的环境以及非常态的生活环境,强调空间上的可观赏性,来制造刺激的场面,调节气氛。当然,这些都需要选手们的积极配合。

6.艺术加工――情绪渲染

从《我是冠军》节目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节目对参赛者的包装,运用采访、设计造型等手段来表现不同参与者的不同特质,这也方便观众们对节目中的不同人物进行区分。当然在对人物的包装上,节目并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建立在每个人的性格特质上,并对其加以强化。为了防止在节目过程中,一些队伍过早的被淘汰,《我是冠军》还采用了一些方式来帮助选手,例如PK制度的引入,让比赛失利的选手还有重生的机会。再者节目中也加以运用了视听的技巧以及蒙太奇的表现手段,进一步强化节目的渲染力。

总的来说,从表现元素上分析,《我是冠军》在与西方优秀真人秀的节目上比较,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一,体育竞技类真人秀节目的形态与拍摄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由于相比较其它的节目,真人秀节目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的特点,加上每一个参加节目录制的家庭,都有不同的情况,其教育的理念、思想的开放程度、语言的表达能力不一,这也导致在拍摄的过程当中,节目的质量会有所起伏。其二,当国外竞技体育真人秀移植到了中国,受到中国文化冲击最大的便是上文所说的“体育精神”。例如2007年湖南卫视播出的《我是冠军》当中也出现过此类问题。在潘文超母子决定退出比赛后,两人故意在比赛中输给对手,先是在荒岛种树的比赛中故意放慢速度,然后又在两组对决的淘汰赛中又一次有意放水。笔者以为这种情况下应该让其他队伍顶替或者直接让其弃权,而后去组织欢送活动,可能会比主持人继续严肃地主持两队比赛的效果更好。这里先不去评价此类行为的对错,由此事件可以看出,在移植真人秀节目的同时,我们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完善节目,确保能够应付各类突发事件。

参考文献

篇10

作者简介:骆嘉伟(1964-),女,湖南长沙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生物信息学、数据挖掘; 颜军(1986-),男,湖南株洲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生物信息学; 何海峰(1986-),男,福建福清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生物信息学。

文章编号:1001-9081(2011)08-02087-05doi:10.3724/SP.J.1087.2011.02087

(湖南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82)

()

摘 要:针对人类短编码序列的识别问题,根据碱基在密码子三个位置的偏性和碱基自身物理化学性质的分类,提出一种新的图形表示方法――YKW图形,然后在此图形上,提取了9个有效的面积矩阵特征,识别过程中,为了提高识别率利用递增特征选择算法添加4个统计特征,并采用主元分析(PCA)方法对这13个特征降维,最后使用支持向量机(SVM)对人类的短编码序列进行编码区/非编码区识别。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使用较少的特征(7个或4个)取得了更好的识别结果。

关键词:图形表达;短编码序列识别;面积矩阵;基因序列

中图分类号: TP391.412文献标志码:A

Short coding sequence identification of human genes based on

YKW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LUO Jia-wei, YAN Jun, HE Hai-fe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2,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base bias in the three positions of codon and base chemical properties, the YKW graph, a new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of gene sequences was introduced for recognizing short coding sequences of human genes. Nine effective features of area matrix were extracted in the YKW curves. In the identifying process, the incremental feature selection algorithm was used to add four statistical feature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The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method was adopted to reduce dimensions 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was applied to classify the coding/un-coding sequence in short human genes. Final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uses fewer features (seven or four) and gets better recognition results than other methods.

Key words: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short coding sequence identification; area matrix; gene sequence

0 引言

基因识别是基因注释的关键步骤,完整的基因注释为基因的功能和结构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并影响基因注释的后续工作。

目前的基因识别算法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基于统计特征,包括密码子含量[1-2]、六核苷酸频率[3]、G/C和A/T含量[4]、碱基的位置频率分布(Positional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Nucleotides, PFDN)[5]和密码子结构因子(Codon Structure Factor, CSF)[6]等,大部分已有的基因识别算法使用的是该类特征,序列长度越长,统计特征越明显有效;另一类基于碱基的三周期性[7-8],首先将碱基序列映射成数字序列,并对数字序列作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DFT)/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然后进行光谱分析/分形光谱分析[9-10],这类方法能够发现隐藏的周期性特征,但该类方法受制于预先定义的窗口长度[11],窗口长度取值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识别结果,短编码序列的识别率不高。

短编码序列的识别是一个困难问题,主要是因为序列长度较短,统计特征不明显,导致统计模型难于正确识别。人类外显子平均长度只有137bp[12],所以其识别率不高,如何提高人类短编码序列的识别率已成为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基因图形表示是提取基因特征的一种重要途径,在基因相似性分析、构造进化树和基因识别中都有广泛的应用。Gao等人使用Z曲线特征和Fisher判别法对人类基因编码区进行识别[13]。Luo等人在DNA基因序列图形表达的基础上提出了DNA序列新的特征表示,使用较少的参数获得了较高的准确率[14]。针对Z曲线特征,Liew等人提出了一种仅包含三个特征的SZ特征[15],并从最常用的22个特征选择出7个特征,对人类短编码进行识别,取得了不错的识别结果[16]。Jiamg等人将序列转化成双曲线,通过谱分析对编码区进行识别[17]。

本文根据碱基的偏性和碱基的分类,提出一种新的DNA图形表示――YKW图形,然后在该图形上提取面积特征,并添加4个统计特征到图形特征中,进行人类基因短编码序列的识别,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1 YKW图形

基因识别过程中,常使用碱基的两个重要性质:碱基的偏性和碱基的物理化学性质。碱基的偏性是指:非编码区的碱基在密码子三个位置是随机分布的,而编码区的碱基在密码子三个位置的分布具有不平衡性[18];碱基的物理化学性质是指:DNA序列由A、C、G、T四种碱基组成,根据碱基的物理化学性质有三种分类:嘌呤R{G,A}/嘧啶Y{T,C};氨基M{A,C}/酮基K{G,T};强氢键S{G,C}/弱氢键W{A,T}。根据这两个性质,本文提出一种新的DNA图形表达――YKW图形。

1.1 定义

定义1 根据碱基的物理化学性质的三种分类,用碱基的类别符号替换DNA序列中的碱基,将DNA序列替换成相应的RY、MK或WS序列。原始的DNA碱基序列记为Q,其对应的RY序列、MK序列和WS序列分别用QRY、QMK和QWS表示。

定义2 对Qxy(其中xyRY、MK或WS)从第i个碱基开始阅读,采用宽度为3的滑动窗口以步长为3个碱基字母的方式依次移动到Qxy末尾,每次阅读一个三联体,根据起始位置i取值的不同,得到对应的阅读序列,记为Qxy(i)。Qxy(i)的长度NT(c-i+1)/3,其中c是Q的长度,i1,2,3。

对原始序列Qctgaagagaaac,该序列对应的QRYYYRRRRRRRRRY;QMKMKKMMKMKMMMM;QWSSWSWWSWSWWWS。QRY(1)YYR,RRR,RRR,RRY;QRY(2)YRR,RRR,RRR;QRY(3)RRR,RRR,RRR。QMK(1)MKK,MMK,MKM,MMM;QMK(2)KKM,MKM,KMM;QMK(3)KMM,KMK,MMM。QWS(1)SWS,WWS,WSW,WWS;QWS(2)WSW,WSW,SWW;QWS(3)SWW,SWS,WWW。

定义3 对于一个长度为N的阅读序列l,lj(1)lj(2)lj(3)表

示l的第j(其中j1,2,…,N)个三联体,lj(i)表示l的第j个三联体的第i(其中i1,2,3)个碱基。

1.2 新的图形表达YKW

单个碱基的偏性是编码区识别中一个很重要的性质,y坐标的值在构造特征矩阵的时候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将阅读序列中三联体的第一个碱基单独提取出来,并用y坐标表示,剩下的两个碱基用x坐标表示。

长度为N的阅读序列l的2D图形YKW表示如下:

xjδ(lj(2)lj(3))+4×(j-1)

yjφ(lj(1))(1)

其中: j1,2,…,N。

δ(lj(2)lj(3))1, lj(2)lj(3)YY or KK or WW

2, lj(2)lj(3)YR or KM or WS

3, lj(2)lj(3)RY or MK or SW

4, lj(2)lj(3)RR or MM or SS(2)

φ(lj(1))1, lj(1)R or M or S

2, lj(1)Y or K or W(3)

阅读序列l的2D图形的第j个点记为Pj,Pj的坐标用(xj, yj)表示,约定(x0, y0)(0,0),将图形的相邻两点用线段连接起来,就构成l的2D图形。由于x坐标的值是严格递增的,所以YKW图形不存在回路。

一条原始的DNA序列有9个阅读序列,每一条阅读序列有一条对应的YKW曲线。序列Qctgaagagaaac对应的YKW图形如图1所示。

图1 Q序列的YKW图形

2 特征

2.1 基于YKW图形的特征提取

从YKW图形提取图形的面积信息,构造一个对称的面积矩阵Ea,该矩阵的上三角表示如下:

Ea(i, j)∑jkiek/(j-i), i

ei, ij(4)

其中:i, j1,2,…,N,N是l的长度;ek表示由连接Pk与Pk-1的直线、x0、yyk、yyk-1四条直线围成区域的面积,k1,2,…,N。计算过程中,根据ek可取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对ek进行归一化处理。

一条原始的DNA序列有9条相应的YKW曲线,对每一条YWK曲线求面积矩阵,以面接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作为识别特征,构成一个特征集合{λ1, λ2, λ3, λ4, λ5, λ6, λ7, λ8, λ9}。

序列图形的最大特征值与长度有很大的关联,但实验数据的长度可能并不相同,以至于长度对识别结果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了消除这种影响,采用uλ/c作为识别特征,c为序列的长度。

为了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从网站bit.uq.edu.au/altExtron/下载的数据中随机选择序列长度小于等于140的1500条外显子和1500条内含子构成数据集A,其中内含子作为负样本,外显子作为正样本。

对数据集A中每条序列采用YKW曲线表示,根据面积矩阵可获得9个识别特征{u1, u2, u3, u4, u5, u6, u7, u8, u9}。将每条序列的长度c及识别特征平均值∑9i1ui的坐标映射图如图2~3所示,图中的直线是图中所有点的线性拟合。从这两张图可知,由于直线的拟合程度较好,面积特征在不同序列长度c上,满足一定的线性关系,λ除以长度c后,很大程度上,能消除长度带来的负面影响。

图2 外显子的拟和图

图3 内含子的拟合图

2.2 特征选择

在识别过程中,使用递增特征选择算法在面积特征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常用的统计特征。Liew等人[16]中给出了常用的22个特征,并记为f1~f22,在数据集A上,最后选择了7个识别性较好,而且相关性较弱的特征集{f2, f3, f5, f7, f17, f18, f19},所以可以将集合{f1~f22}划分成两个集合M1{f2, f3, f5, f7, f17, f18, f19}和M2{f1~f22}-M1。

设S{u1~u9}为初始特征集合,M1和M2为候选特征集合。使用递增特征选择算法进行特征选择,其基本思想是:首先,每次从M1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特征添加到集合S中,直到M1中不存在最合适的特征时结束;然后,从M2中只选择一次将最合适的特征添加到S中。

设SVM(S)表示以S为特征,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为分类器的识别率。特征r是集合M中最合适的特征,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以SVM作分类器,r添加到S中的识别率大于其他任意一个候选特征添加到S后的识别率,且大于S的识别率,即r∈M,t∈M-{r},SVM(S+r)>SVM(S+t),SVM(S+r)>SVM(S)。

递增特征选择算法(IncreFeatureSelect(S,M1,M2))描述如下。

功能 通过递增特征选择算法,从M1和M2中选择特征到S。

输入 初始特征集合S,候选特征集合M1,候选特征集合M2。

输出 最终特征集合S。

//程序第1)~7)行:从M1中循环递增选择最合适特征到S中

1)

do{

2)

rselect_r(S,M1);//从M1中选择最合适的特征r

3)

if (r!null) {//r不等于null才添加r到S中

4)

添加特征r到集合S;

5)

从集合M1中删除特征r;

6)

}//endif

7)

}while(M1非空 && r!null);

//程序第8)~10)行:从M2中递增选择一次最合适特征到S中

8)

rselect_r(S,M2); //从M2中选择最合适的特征r

9)

if (r!null)

10)

添加特征r到集合S中;

11)

return S;

select_r(S,M)的描述如下。

功能 为特征集合S,从候选特征集M中选择最合适的特征。

输入 特征集合S,候选特征集合M。

输出 返回特征r。若rnull,表示M中不存在最合适的特征;否则,r满足:r∈M,t∈M-r,SVM(S+r)>SVM(S+t),SVM(S+r)>SVM(S)。

//M[i]表示集合M的第i个特征

1)

i0,rnull

2)

maxacSVM(S)

3)

如果SVM(S+M[i])>maxac,则maxacSVM(S+M[i]),rM[i]

4)

ii+1

5)

如果i小于M的特征个数,则跳到第3)步;否则return r

3 实验

实验数据为人类基因短编码序列,本文选择了两个数据集:数据集A和数据集B。数据集A的选取方法见2.1节中的描述;数据集B选择过程如下:数据集B的原始序列从网站ftp://www-hgc.lbl.gov/pub/genesets/Human/coding/下载得到,4813_hum_CDS.fa中的每条序列以起始密码子开始,以终止密码子结束,从4813_hum_CDS.fa的前2000个长度大于210bp(base pair)的序列中分别选择2000条长度等于162、129、108的序列片段作为正样本。负样本同样从该网站得到,从intron-v105中随机截断,分别选择2000条长度等于162、129、108的序列片段作为负样本,任意两条负样本之间互不重叠。

3.1 基于面积特征的基因识别

在数据集A上,用SVM[19-20]的方法进行识别,SVM采用的是libsvm的Matlab版:libsvm-mat-2.86-1,SVM使用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运算50次6折交叉试验,得到人类短编码区的平均特异度Sp、灵敏度Sn和识别率Ac。用u1~u9与文献[16]方法识别率的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u1~u9与文献[16]方法的识别率比较

%

从表1可知,面积矩阵特征是有效的特征,但与文献[16]方法相比,识别效果稍差,一个重要原因是面积矩阵特征并不包含非图形特征,所以在常用特征中,可以选择一些特征特别是统计特征添加到面积矩阵特征中。在{u1~u9}的基础上,使用递增特征选择算法,递增选择了4个特征: f3、 f4、 f5和f17,所以最终的特征集合S{u1~u9, f3, f4, f5, f17}。

3.2 基于S及S(i)的基因识别

与文献[16]方法相比,S的特征个数过多,本文使用主元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21-22]降维。PCA程序采用Matlab 7.0自带的princomp函数。设S经过PCA变换后,依次选择前i个特征构成特征向量S(i),其中i1,2,…,13。

在数据集A上,特征向量S和有代表性的S(i),SVM使用RBF核函数,参数c1.4, g64,运算50次6折交叉试验,得到平均特异度Sp、平均灵敏度Sn和平均识别率Ac。与文献[16]方法相比较,识别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本文方法和文献[16]方法的识别率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S的特征个数几乎是S(7)的2倍,但识别率只比S(7)的识别率高0.62个百分点,因此可以采用S(7)代替S。S(7)的特征个数和文献[16]方法的特征个数相同(7个),但S(7)的识别率比文献[16]方法的识别率高出2.02个百分点。S(4)的特征数只有4个,但识别率比文献[16]方法的识别效果高0.79个百分点。一般说来,参数越多,识别率越高,而本文的使用相等(7个)或更少(4个)参数,与文献[16]方法的7个参数相比,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为了说明特征的有效性,使用相同的特征向量S和识别方法对数据集B进行编码区/非编码区的识别。在数据集B上,特征集S和有代表性的S(i),使用SVM进行6折交叉验证得到相应的平均特异度Sp、灵敏度Sn和识别率Ac。与Gao等人的基于Z曲线的方法[13]相比较,识别结果见表3。

表3 本文方法和文献[13]方法的识别率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S和S(7)的识别效果比文献[13]方法的9个特征、21个特征和21′特征的识别效果要好。在片段长度为108的数据集上,文献[13]方法的45个特征的识别率要比S和S(7)的识别率略高,但在片段长度为162和129的数据集上,S的效果比文献[13]方法的45个特征要好,而S(7)的效果与文献[13]方法的45个特征的效果相当。S和S(7)的识别率明显低于文献[13]方法的69个特征的识别率,主要是因为后者特征个数几乎是S(7)特征个数的10倍,是S特征个数的5.3倍。总的来说,S和S(7)使用较少的特征取得了不错的结果。

4 结语

针对短编码区的识别,本文首先提出一种新的图形表示,该图形的y坐标体现了碱基分类在密码子三个位置上的偏性,有一定的生物化学意义。然后在该图形上,构造一种不同于E/E、M/M和L/L矩阵的面积矩阵,提取面积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作为识别特征。通过递增特征选择算法添加统计特征到面积特征中,使识别特征表达的信息更加完备。最后使用PCA方法进行降维和SVM进行人类基因短编码/非编码区识别实验,在数据集A上本文方法与文献[16]方法相比,采用7个特征时,本文方法的识别率提高了2.02个百分点,采用4个特征时,本文方法的识别率也提高了0.79个百分点;在数据集B上本文方法与文献[13]方法的方法相比,使用较少的特征取得了不错的结果。

本文采用的特征中包含了最大特征值,而最大特征值的计算时间比统计特征的计算时间要长,但对于短编码区是合适的。但是长编码区的识别,则不宜采用这一类特征。长编码区的识别,可以考虑用Z_inv[23]、Inv[24]或ALE-index[25]代替最大特征值,也可将序列平均截断,分别计算最大特征值,并将这些值的平均值作为长编码区的特征。

参考文献:

[1] FICKETT J W. Recognition of protein coding regions in DNA sequences [J]. Nucleic Acids Research, 1982, 10(17): 5303-5318.

[2] STADEN R, MCLACHLAN A D. Codon preference and its use in identifying protein coding regions in long DNA sequences [J]. Nucleic Acids Research, 1982, 10(1): 141-156.

[3] CLAVERIE J M, BOUGUELERET L. Heuristic informational analysis of sequences [J]. Nucleic Acids Research, 1986, 14(1): 179-196.

[4] MENA-CHALCO J P, CARRER H, ZANA Y,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protein coding regions using the modified Gabor-wavelet [J]. IEEE/ACM Transactions on Computational Biology and Bioinformatics, 2008, 5(2): 198-207.

[5] ROY M, BISWAS S, BARMAN S.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coding and non-coding regions of a DNA sequence by positional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nucleotides (PFDN) algorithm [C]// CODEC 2009: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and Devices for Communication. Washington, DC: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9: 1-4.

[6] NICOLAS C, FRIAS D. Classifying coding DNA with nucleotide statistics [J]. Bioinformatics and Biology Insights, 2009, 3: 141-154.

[7] HUANG L, AL BATAINEH M, ATKIN G E, et al. A novel gene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period-3 property [C]// Proceedings of the 31st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EEE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Society. Piscataway, NJ: IEEE, 2009: 3857-3860.

[8] DATTA S, ASIF A. A fast DFT based gene prediction algorithm for identification of protein coding regions [C]// ICASP 2005: Proceedings of 2005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oustics, Speech, and Signal Processing. Washington, DC: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5: 653-656.

[9] ANASTASSIOU D. Frequency-domain analysis of biomoleculars sequences [J]. Bioinformatics, 2000, 6(12): 1073-1082.

[10] ZHOU LI-QIAN, YU ZU-GUO, DENG JI-QING, et al. A fractal method to distinguish coding and non-coding sequences in a complete genome based on a number sequence representation [J]. 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 2005, 232(4): 559-567.

[11] LIEW A W C, YAN HONG, YANG MENGSU. Pattern recognition techniques for the emerging field of bioinformatics: A review [J]. Pattern Recognition, 2005, 38(11): 2055-2073.

[12] HAWKINS J D. A survey on intron and exon lengths [J]. Nucleic Acids Research, 1988, 16(21): 9893-9908.

[13] GAO F, ZHANG C T. Comparison of various algorithms for recognizing short coding sequences of human genes [J]. Bioinformatics, 2004, 20(5): 673-681.

[14] LUO JIAWEI, LI YANG, GUO JIACHEN. A novel method of recognizing short coding sequences of human genes [C]// The IEE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spired Computing: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Washington, DC: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10: 152-156.

[15] WU YONGHUI, LIEW A W C, YAN HONG, et al. Classification of short human exons and introns based on statistical features [J]. Physical Review, 2003, 67(6): 061916.1-061916.7.

[16] LIEW A W C, WU YONGHUI, YAN HONG, et al. Effective sta-

tistical features for coding and non-coding DNA sequence classification for yeast, C. elegans and huma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informatic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005, 1(2): 181-201.

[17] JIAMG R, YAN H. Segmentation of short human exons based on spectral features of double curve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ata Mining and Bioinformatics, 2008, 2(1): 15-35.

[18] GUIGO R. DNA composition, codon usage and exon prediction [M]// BISHOP M. Genetic Databases. Salt Lake City, UT: Academic Press, 1999: 53-80.

[19] SAEYS Y, ROUZI P, van de PEER Y. In search of the small ones: Improved prediction of short exons in vertebrates, plants, fungi and protists [J]. Bioinformatics, 2007, 23(4): 414-420.

[20] 罗泽举,朱思铭.基于“快速投票”算法的HMM/SVM混合识别模型及应用[J].计算机科学,2007,34(5):215-217.

[21] JOLLIFFE I T.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 2nd ed. Berlin: Springer, 2002.

[22] 张九龙,张志禹,屈小娥,等.基于曲波与主分量分析的人脸识别[J].计算机应用,2008,28(5):1255-1256.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