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6:01:2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员工关系管理工作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园林绿化施工是一个繁琐的工程,在进行园林施工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的问题,有人为引起的也有客观环境引起的,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施工过程。因此,施工企业要想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就必须及时解决这些难题,克服技术困难,定位企业发展方向,提高管理能力等一切只为了提高完成工程的质量。园林绿化建设是一个朝阳行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在发展的道路上肯定也还会遇到不同类型的困难,本文只是就其中的一部分做简单的论述,而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还要依靠在施工中不断总结工作经验。
1 园林施工中存在的技术管理问题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地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表现在对居住城市和场所环境的要求。城市绿化园林施工技术正关系到城市的环境问题。高超的园林施工技术能有效地解决市民对环境的要求。但是在当前城市园林施工的技术因素和管理因素下,园林施工中还存在着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不足。
1.1 植被成活率低
在园林施工过程中,植被移植栽种的成活率低的难点一直困扰着园林施工单位。植被移植栽种的成活率低会造成后期的大量补栽和返工,这也是造成整体施工成本提升的主要原因。而植被移植栽种的成活率低主要有3个原因。①外来引进植物。外来引进植物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本地的气候,有的根本不适宜栽种,所以会大量的死亡,成活率低。所以现在提倡使用本地易活植物,既降低了运输的成本又提高了成活率。②时间不适宜。很多植物移植的时间不适宜,连带着对气候也不适宜,最终会枯死或被冻死。所以要根据经验和科学的植物知识对植物在恰当的时候进行移植来保证植被的成活率。③土壤被污染。植被在移植的过程中都会涉及到土壤的松动和长途或短途的搬移,在这过程中避免不了土壤被外界的有害物质污染,植被栽种到被污染的土壤上后会造成植被的烂根等现象,致使植被死亡。所以在园林施工过程中,首要要尽量避免土壤的运输,在不得不运输的情况下就要对土壤所处的环境谨慎留心,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
1.2 环境保护不到位
园林施工过程一般在城市进行,这就对环境保护提出更高的要求。既不能产生噪音,也不能造成大量的灰尘,更不能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不能造成土壤污染,不能因为施工过程中引入的外来植物造成本地生态环境的改变。总之不能扰民和破坏城市原有的生态环境。例如,在某市的环境改造中清理湖里的淤泥让湖水变得更清澈,但是在施工过程中淤泥弄得公路、街道上到处都是,给市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和污染。这和城市园林规划的计划是相悖的。又如,某市在植物的引进和移植过程中引入了一种不起眼的草类植被,但是这种草类生命力旺盛,繁衍能力极强,加之本地的气候很适宜这种草的生长,使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长满了城市的角落,使得其它植物不能正常生长,这种生物入侵不但会破坏生态平衡,还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恐慌。
1.3 在城市施工中的场地问题
城市的建筑和绿化都是有规划的,在施工过程中不能随意摆放。再者遇到较大的机器设备或者施工材料,如假山、大树等,由于周围高大的建筑个紧凑的空间都使其难以进入施工场地。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对施工环境进行系统的考察,精确的计算和合理的施工顺序安排。技术上需要大型的先进的机器的运用来帮助施工人物的完成。提前做好施工计划,避免出现此类尴尬,让整个施工进退为难。
1.4 复杂的地形问题
城市绿化不一定都是在平坦的地界,经常会遇到复杂的地形,这更是对园林施工技术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园林施工企业就要加强自身的硬件设施的精确度,确保测量工作误差的最小化。企业要根据实际施工过程的难度安排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行施工。并且在复杂的地形地势下施工时,要提前安排技术核算人员根据实地考察的情况作出施工成本的核算,以避免在正式施工时造成的材料浪费或原材料不足的困境拖缓工期。
2 加强园林施工技术管理的对策
2.1 注重植被的采购质量
植被苗木在园林施工中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工期的长短,成本的价格。因此,在采购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植被的存活能力,避免引进的植被苗木栽种后批量的死亡和生病。现在―般植被的选用大多选择本地植物,既能降低采购成本又能保证成活率。
2.2 提升员工素质
现阶段,园林施工的工作人员的现状是绝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没有专业知识,没有责任心,有的只是滥竽充数。针对这一情况,施工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专业知识这一方面的培训,对促进工程的质量的提升和进度的加快有重要意义。
2.3 加强技术控制管理
过硬的施工技术才是一个施工单位能在竞争中取胜的核心,因此,加强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控制管理很有必要。技术控制管理的加强有利于提高技术的攻关能力。这就要求企业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对技术人才的重视,加大企业技术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4 协调施工现场
园林施工现场是一个人员杂,程序多的环境,要想保持一个有条不紊的施工状态就必须加强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使其相互理解对方的工作难度,为对方留足工作空间,避免发生纠葛,做到能协调工作,推进工作进程。
3 园林施工中技术规程分析
3.1 完善管理体系,规范技术规程
在园林施工的实际中随时会遇到突发的困难,如何应对这些突发的情况就要求施工单位平时有一个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一套完整的应对突况的方案。施工企业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包括业务方面,职工方面、技术方面等要综合提高。在技术方面要引进先进的设备注重设备的更新换代,吸纳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提高职工的专业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企业自己要根据事成的需要为自己定位,做好发展计划和未来规划,以此来促进和完善整个施工管理体系。
3.2 选择施工季节
施工季节的选择对工程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选择合理的施工季节可以保障工程的进度和工作的连续性。这就要施工企业针对当地的气候特点和不同工程的特点以及移植栽种的植被的生长特点作出合理的工作安排,提高工程效率和质量。
3.3 制定施工计划
园林的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依赖于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施工计划程序。而这一科学的施工计划程序的制定就要求施工单位以遵循园林施工规则为准绳,提前对整个工程做全面了解,做准确的测量和细致的核算,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施工计划,以保证工程的合理性。
4 园林施工中应注意事项
①注意和当地环境相结合,不要引起土壤植被的污染和生物入侵。②注意植被的迁移习性,不要盲目迁移使成活率低,造成经济损失。③注意施工过程对市民的影响,做到不扰民。④注意利用先进手段解决技术难题,勇于攻关。
参考文献:
一、系统管理员设置的必要性
会计电算化可以理解为一个由人、计算机、数据和程序组成的较为复杂的人机系统。系统管理员负责整个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如系统软件、硬件的维护,系统数据保存,网络服务器、数据库的口令等等。系统管理员的工作内容决定了其岗位的特殊性、重要性。
二、系统管理员现状分析与基本要求
(一)现状分析
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系统管理员一般由具备条件的部门负责人或会计主管担任,也可指定专人担任。但人们往往将系统管理员与数据管理员、网络管理员混为一谈,造成工作中职责不明、权限不清。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系统管理员的权力过大,相当多的单位在赋予系统管理员权限时,有时甚至完全超过了会计主管的权限。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某些会计软件本身就允许赋予系统管理员全部工作权限,支持系统管理员享有所谓的“超级用户”权力;(2)某些单位混淆了会计主管与系统管理员的岗位界限,对系统管理员的岗位职责认识不清楚,往往将二者混为一谈。
(二)基本要求
会计人员对系统管理员的要求是:出现问题能够彻底解决。当报表数据计算错误或者系统死机了,应用程序出现不干活,会计人员首先想到的不是去问网络管理员或其他人员,而是找系统管理员,因为他们不能判断是系统方面的原因,还是计算机硬件或网络方面的原因。这无形中提高了对系统管理员工作的要求。这就要求系统管理员首先应该熟悉会计业务,了解会计软件的各项功能及其结构、联系,尤其是网络版软件的功能设置。其次,要求系统管理员掌握会计法、会计制度及财经纪律的各项规定。第三,系统管理员必须知道计算机硬件方面的基本知识,单机条件下应熟悉基本的计算机硬件,出现硬件的小问题知道错误在何处及解决办法;网络条件下的系统管理员还必须掌握网络方面的基本硬件知识,如需要知道用语名字识别的域名服务器(NDS)或口令识别的网络信息服务器(N15),执行系统设置或关键任务所使用的任何服务器,如打印管理服务器、数据库服务、文件管理服务器等。第四,系统管理员必须熟悉本单位主要业务情况,了解主要工作流程。最后,要求系统管理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个人品德修养。鉴于系统管理员岗位的重要性、特殊性,其工作涉及整个系统的会计数据、重要工作口令等,故而要求系统管理员应忠于职守、诚信自律,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信念。
三、系统管理员的职责与权限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
一、引言
作为医院经济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财务管理的作用至关重要,而财务管理的核心――医院会计工作的管理工作也就显得尤为突出。当今医疗市场开始走向大众化的趋势,在市场竞争的新形势下,如何改变传统的弊端多多的会计工作管理方法和模式,引进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新管理模式,对于解决当今医院会计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促进医院会计工作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修正作用。同时,财务管理自身具有的科学理念也能使医院会计工作朝着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道路发展。
二、精细化管理概述
(一)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精细化管理的深层次含义可以大概理解为:各行业、各单位以及企业内部各生产系统、内部各部门、各班组等通过市场用户的关系建立密切的联系,从而使这些企业、系统以及每道工序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都能转化为可用内部价格所衡量的价值,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
(二)精细化管理的特征
第一,严格财务管理。注重对财务的管理是精细化管理模式特别重要的一环。总的来说,企业财务管理方法、分析和核算方法以及考核方法等都对企业精细化管理有一定的影响。
第二,突出完善业务流程的中心地位。当今市场的需求受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供求关系的变化决定着一切。在这种新形势下,精细化管理模式以建设完善的工作流程为中心,认为企业应该能随时根据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自身合理的战略调整,最大限度地降低外部市场带来的风险,这与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不谋而合。
第三,强调可靠性与精确性。之所以强调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可靠性和精确性,是因为精细化管理理念是以绝对的科学性为前提的,所以管理者的任何判断和决策都必须有大量的材料和事实做依据,要对材料做最精准的分析研究,使自己的判断科学且合理。
三、医院会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的措施与途径
(一)促进会计信息的系统化管理
在信息化社会的现代社会,信息成为社会存在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渗透在社会的各行各业,是决策者做出判断和决策的重要依据。作为医院的会计工作者,他们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职责就是为决策者提供真实、准确、充分的信息资料,简单的说也就是为决策者的决策提供丰富的来源。我国医院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发展是随着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高而发展起来的,也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加强医院会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医院应构建一个相应的信息化会计管理系统,主要应包括固定资产、应收账款以及流动资产等管理项目。目前国内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多是由市场上一些专业的科技公司来提供相应的软件或系统,国内不少医院都逐渐形成了HIS系统,极大提升了医院会计工作的电算化程度,在信息化会计管理系统构建中迈出重要一步。
(二)加强对医院药品会计的精细化管理
严格的来说,精细化管理并不纯粹是一种管理标准,更多的是一种科学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之所以要加强对医院药品会计的精细化管理,是因为药品部是医院里一个相对独立且非常重要的部门。药品会计的工作看似乏味,但其在具体的工作中对各种指标所做的统计,却能够非常客观地反映出整个医院的管理、诊疗和运作状况。对医院药品会计实施精细化管理,首先要从药品的采购源头抓起,强化药品采购监督,同时对药品会计的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杜绝、收受贿赂以及盗窃等行为;其次是每天要对药品的库存(药品品种、数量、日销量、日存量等)进行详细的统计和监督管理。
(三)严格执行定期成本分析的制度
针对医院会计的精细化管理,必须要求会计人员既要善于运用医学领域的各种专业的技术与方法,又能坚持执行自己工作职责中包涵的定期成本分析制度,重点包括定期进行比较分析表和损益表的编制,这有利于加强对成本核算过程的全方位监管,合理控制医院的收支,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医院当前阶段的经济活动现状,并对医院未来科学合理的会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对应收医疗款项的管理
目前,国内医院大多存在着流动资金运转不畅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医疗款项未能及时收取而造成的,严重阻碍了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医疗研究的开展。加强医院应收医疗款项的管理,会计人员应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1)针对不少患者拖欠医院住院费以及逃费的现象,医院应根据相关规定和患者的病情,合理收取一定的住院抵押金,患者每天的医疗费用应电脑记录存档,由会计人员对于费用的使用情况进行全程地跟踪,对于预存款使用到期的患者,会计人员应及时将情况下达给各相关科室,再由各科室向患者下达催款通知。同时,医药会计要与住院部的护士科保持密切的联系,方便各项应收医疗款项催收工作的展开。
(2)针对那些急需进行诊治的重病患者,如果没有能力及时缴纳相应的费用,会计人员应根据医院的规章制度,必须请患者家属或担保人员提交本人身份证、工作证等进行抵押,直到患者家庭缴纳全部医疗款项后,便可归还其证件。
(3)针对医疗费用额较大,住院期较长,且患者无力全部支付的问题,医院可以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在帮助减轻患者负担的同时也能减少医院的经济损失。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下,针对国内医院现阶段普遍存在的一些会计管理漏洞问题,医院一定要从有效组建科学的会计管理机构和积极推进医院会计电算化工作入手,对现行的会计管理制度进行革新与完善,为建立一支精细化管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总的来说,就是通过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实现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吴娟.试析医院会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08).
[2]薛晓.社区供热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应用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11).
[3]小光,小燕,刘益良.规模化扩张精细化管理[J].城市开发,2005(05).
[摘要]本文以人力资源的概念界定及特点为切入点,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进行了简要分析,然后提出了优化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并围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激励机制的优化策略问题进行了探析。
[
关键词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优化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2.150
人力资源是指进行脑力劳动及体力劳动的人的总和,它的具体概念界定相对于不同层面来说是有所区别的,但又有着统一的共性。譬如,对于社会经济和企业来说,人力资源都是指能够推动其发展的劳动者再加上劳动者所能提供的生产、技术、知识、服务、创造等能力的总和。并且,人作为人力资源的主体,也决定了人力资源具有需求性、创造性和不可逆性的特点。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简单来说,是指企业管理者为了达到完成企业发展目标和实现最大经济效益的目的,在企业内部中运用合理的制度、方式、手段等,并主要针对企业员工进行的选拔、培训、任用以及激励等方面的工作。
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则是指在企业这样一个组织系统之内,通过利用激励理论与激励因素的手段,使得激励主体(主要指企业管理者)与被激励客体(主要指企业员工)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紧密联系并彼此制约的企业运行模式。从而,保持以及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促进企业运行的良好态势,稳定企业的自身发展,这也正是构建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目的所在。
2优化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2.1是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其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只是满足于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当中,它同样适用于企业管理之上,甚至可以说,企业管理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因为,企业要想获得长久发展的动力,离不开企业员工投身于企业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它是企业发展的源泉。所以,企业管理者有必要在如何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工作上下功夫。
另外,知识经济的成型不仅给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于企业员工的综合能力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通过优化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形式,增强企业员工谋求个人需求及利益价值的驱动力,促使他们自觉去适应企业竞争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2.2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
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猛,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国内各企业间的市场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市场的对外开放水平比以往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国外资本、企业的大量涌入,给国内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国内企业应对这些竞争和挑战当中,人力资源是推动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而且,合理的激励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优化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远化、系统化以及动态化的过程,同样,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完善与优化过程亦是如此。企业要想谋求生存与发展,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积极进行管理、制度、技术等方面的改革,形成比较稳固的企业人力资源,使自己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而完善和优化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恰恰是为稳固企业人力资源的一项重要手段,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有着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激励机制的优化策略
3.1完备企业制度及文化的激励机制优化
首先,要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企业必须制定一套比较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这是企业能够比较系统化的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并且,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完善与优化,要注意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广泛征求企业员工的意见建议,然后通过制定、执行、考核三者相结合的制度形式,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科学性的融入到企业运行当中,以确保企业及企业员工能够严格遵照制度执行,同时,有效的激励企业员工的工作动力。在这里需要明确一点,那就是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优化过程中,要注意了解、掌握和整理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运行的相关信息,根据企业自身情况的改变,及时制定并完善出与之相适应的政策制度。
其次,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来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纵观成功企业的实践经验,企业文化是关乎企业人才的吸引、企业技术的革新、企业竞争的长劲等发展因素的基础。那么,要构建一套良好的企业文化达到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目的,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步骤:一是准确掌握企业内容,即掌握企业自身具备的物质(硬性设施)以及非物质(制度、理念、技术等)条件;二是及时定位企业文化的选择。因为企业发展一个是持续的过程,不同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呈现出的作用是有所区别的;三是建立完善企业文化的执行方案。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配以一套科学合理的执行方案,才能保证营造企业文化的良性运行。
3.2构建兼顾员工利益和需求的激励机制
在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过程当中,不得不考虑影响被激励客体的各种因素。这里所说的客体指的是企业员工。影响激励企业员工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物质利益,主要包括薪酬、奖金等;另一种则是精神需求,即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包括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员工享有的提升培训机会以及员工参与企业发展决策的权利等方面的内容。企业要想完善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对企业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兼顾企业员工的物质利益和精神需求两个方面的内容,以确保企业员工在接受物质利益激励保持工作积极性的同时,满足企业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需求,使他们不断成长进步,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稳固的人力资源保障。
3.3构建具有多元化激励手段的激励机制
根据激励理论的内容,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构建包含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大的方面,而且这两方面的内容已经融入到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当中。那么,要进一步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就必须学会运用多元化的激励手段,来实现构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目标。
第一,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相结合。目前,我国现行企业中长期激励项目的开展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仍然有所差距,而西方发达国家采用的股票期权制正好为此提供了大量的借鉴经验。现阶段,年薪制在我国企业激励当中得到推行,在推行年薪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融入股权激励这种长期的激励形式,并与短期的薪酬激励形式相结合,引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将企业的发展作为立足点,谋求企业、企业管理者与企业员工三者之间“共同利益”的最大化,从而达到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目的。
第二,统一激励与差别激励相结合。企业的良性发展是一个相对统一的过程,一般都需要经历发展初期、发展中期、发展后期三个阶段,而且企业发展的目的不仅仅只局限于追求商业利益,它与人和社会的发展构成着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所以,激励机制的优化有必要遵循统一性的原则,采用统一激励的手段,使企业保持一定的整体发展趋势;另外,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并且同一阶段当中各环节的要求也有所差别,相对应的,被激励客体(主要指企业员工)的需求也会发生改变。因而,在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时要注重激励的差别性原则,学会运用差别激励与统一激励相结合的手段,促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能够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 袁仕福.新经济时代需要新企业激励理论——国外研究最新进展[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5).
[2] 李惠茹.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33).
[3] 白杨.激励机制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J].煤,2011(S1).
[4] 彭万.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实证研究[J].职业时空,2011(1).
[5]刘庆富.电力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激励的问题分析及其改进措施[J]. 中国市场, 2014(49).
[6]梁苏,唐继平.集群视角下基于隐性激励的高校教师绩效提升问题探讨[J]. 中国市场,2014(5).
一、
招新
大一新生` 是年轻的、有活力的,充满激情的,为了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舞台,也为了给学习部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学习部将于10月14号和10月15号进行学生会的全面招新活动。本次分为初试和复式两个阶段,以面试为主。招新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每个人都有着平等的竞赛资格,我们非常期待新一轮的招新工作。
二、
新老生经验交流会
针对大一新生普遍存在的各种学生活和心里问题,我们学习部将暂定于10月中旬举办‘新老生经验交流会’,届时我们将邀请05、04级品学兼优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为06级新生提供一个大学生生活的指南。
三、“三字一笔一画”比赛
11月初,由校学生会学习部主办的“三字一笔一画”比赛活动也是我院学习部将要举办的重大活动之一。我们今年将在往届的经验上,尽量作到尽善尽美,努力把第十七届“三字一笔一画”比赛开展的有声有色,丰富全院同学的课余文化生活。
四、 双语演讲比赛
双语演讲比赛包括中文和英文演讲比赛。11月份,围绕南校区的校园环境和校园生活,学习部将举办此次活动,让同学们尽情抒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各自感悟。
五、 辩论赛
学习部将于12月份举办辩论赛,为新生们展示自我,显示才华提供一个舞台,同时也为院辩论队输送新鲜血液。
六、 说课比赛
安师大是一所人文气氛浓厚的师范类高校,为社会培养大批师范人才。虽然经管院的三个专业都是非师范类,但作为一种技能的培养,说课比赛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们部将于12月中旬举办院级比赛,并且协助校学习部作好决赛工作。
七、 教案评比大赛
与说课比赛的意义与目的一致,教案评比大赛也是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锻炼他们的职业技能。此次活动将安排在说课比赛之后,于12月下旬举行。
八、 开展与我院三个专业有关的英语、考研讲座
经管院是一个年轻的学院,设有经济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三个专业,由于成立不久,广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对专业的学习感到无从下手,对未来的职业规划茫然不知,针对这一情况,我部将在第一学期的活动安排有关着方面的讲座。
九、《经管学生的续办》
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细致化、透明化是医院工作的鲜明特征。同时,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日趋规范化、工作内容繁杂、工作形式多样化。面对这种情况,医院档案管理部门需要与时俱进,以信息化为基点,在采用现代化设备、革新工作人员思想,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而,提高其管理水平,为医院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力量。 信息化技术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概述
1.信息化技术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在信息化大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也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档案信息来源的多元化。随着医院内部信息化改造,各个部门紧密相连。档案管理部门能够采集到各个职能部门的档案信息,比如,医疗、财务、教学,充分体现了医院档案信息的多元化。其次,档案处理要求具有时效性。在医院日常工作中,档案信息管理部门在服务各个职能部门的同时,也要服务于对应的上级部门、病人。因而,档案管理部门在获取不同部门信息之后,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理好数据信息,使其系统化、电子化,为以后的使用提供便利。同时,档案管理部门具有多种服务功能,比如,光盘储存服务、现代通信网络服务。服务对象能够迅速获取各方面的档案信息,提高了档案信息的利用价值,还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最后,档案储存方式的多样化。文本方式储存是传统型档案管理的主要形式。随着时代不断演变,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不断普及。随之,它的储存方式变得丰富多彩,而文本储存只是其中的一种。主要以在给病人服务过程中,所产生的电子文件、视听档案为主,比如,图像、声音。档案储存方式的多样化在减少档案信息储存空间的同时,还扩大了储存的范围,增加了储存的内容。进而,在保证档案信息完整性的同时,也使它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更好地展现自身的价值。
2.医院档案信息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在新时代下,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它能够实现档案信息的整合共享,充分体现档案信息的有效性、共享性、系统性。在扩大档案信息资源使用范围的同时,也更加容易导航,为医院不同部门、医疗科室提供便利。它能够对珍贵的档案原件加以保护,避免档案原件遭到损坏,降低关键性资料外流、丢失的风险。此外,它有利于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就医院档案来说,数量大、种类多是其鲜明的特征。因而,档案的管理也比较复杂。对于这方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能够减少工作人员工作量的同时,提高数据信息的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
二、信息技术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
1.提高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档案管理人员在提高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相关方面的学习,比如,档案软件知识、计算机知识、医学常识。以此,具备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理论,成为新时代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其次,要不断提高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对于这方面,医院可以采取各种形式,比如,继续教育、专业技能培训、进修学习,提高其专业技能。最后,医院要不断引入外部优秀人才,比如,从各个高校中招聘优秀的专业人才,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提供重要的人才资源,注入新鲜的血液。此外,要加大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转变工作人员的观念,具备一定的思想素养、职业道德,保证档案信息的保密性。
2.以计算机技术为纽带,构建医院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从某种意义上说,构建合理的医院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优化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首要前提。它是其核心组成元素,具有多样化的功能,比如,储存、查阅、利用。而在构建该系统的时候,需要以这几个方面为切入点。第一,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是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为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性操作,完善对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做好铺垫。第二,要以医院的实际情况为基点,全面而系统地分析存在的问题,使所构建的信息系统具有一定的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坚持客观、适用、简易的原则。第三,加强医院档案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管理,避免医院档案资料外流、丢失。医院档案管理部门要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在净化网络环境的同时,规范计算机操作,有效防止受到网络系统受到不法侵害,比如,病毒、木马。此外,由于各种客观因素影响,档案的原始数据、电子数据很容易出现偏差,使原始资料信息丢失、遗漏等。进而,使档案信息数据不完整,不具备一定的真实性。在构建档案信息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查缺补漏,使档案信息真实、可靠,并具有一定的完整性。
3.以先进技术、设备为桥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能
以往,人工作业是众多行业采取的方法,比如,医院档案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工作效率也不高。就医院档案管理来说,纸质化是文档处理的主要形式,附加一些图片,录音等。档案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操作,比如,收集、日常维护、封存。如果都采用人工操作,将会加大工作的难度,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对于这方面,医院需要顺应时展的规律,引进一些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设备,比如,信息处理系统、网上管理平台。进而,在简化档案信息管理流程,丰富管理形式的同时,能够减少医院在档案管理方面的成本支出,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档案信息资料的完整、准确,提高其使用价值,避免重复使用档案资料。
4.强化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建设
在日常工作中,管理层人员要对档案管理工作引起重视,还要熟悉档案管理工作。要以《档案法》为基点,从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予以健全,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比如,以医院档案信息的辨认难度,需要建立标准化的管理体系。这样可以为档案管理各方面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比如,信息的采集、分类,为档案信息的真实性、规范性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需要明确档案管理部门职责,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上。以此,提高档案信息资料的使用价值,具有一定的完整性。
总而言之,对信息化技术下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它能够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简化,使资料信息更加准确。同时,它能够在减少医院支出,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具备各方面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其它部门与患者。此外,在新形势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已成为现代化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医院需要对此引起重视,加大投入力度,不断顺应时展的客观要求。在提高档案管理安全防范意识的同时,不断加强电子档案的管理,提高自动化的运用水平。以此,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徐化宇.信息化环境下如何优化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J].办公室业务,2014(3):182
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同样,优秀的班主任能够将一个班级打造好。一个好的班主任基本等同于一个好的班级。班级是学生在学校一切活动的基础和载体,建设好一个班级就如同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在和谐美好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才有主动性和能动性,学习生活才有无尽的乐趣。
班主任应该树立一个良好的班风,班风的建设至关重要,它就好比一个导向或者风向标。一个国家的政治决定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班风就好比国家的政治一样,班风就是一个大环境,如果环境清明,就国泰民安。良好的班风对班级管理和文化建设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良好的环境下,每位W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熏陶,并能够自觉地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和纪律准则。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要严谨认真,一开始就树立一种良好的正确的价值观,奖惩分明,张弛有度,不包庇、不纵容,有错必究,有奖必扬。在良好班风的影响下,学生的行为规范必然得到一定的约束和保障。
笔者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基本遵循三个原则,那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因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性格特征,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班主任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管理方式,但万变不离其宗,不论什么样的学生,班主任都要用爱和包容开展不同的管理工作。当班主任对学生怀有爱和宽容的时候,学生也会用理解和支持来回报班主任。班主任一定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猛训学生,如果这样,就不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会使学生与班主任的距离越来越远。当然,这里也有管理的艺术,不能一味地听之任之、委曲求全。班主任要把道理和原则摆出来,公私分明,要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事实和道理讲充分了,学生自然会心服口服,下一次一定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在这方面笔者的确总结了不少经验,而且屡试不爽,尝到了甜头。
班主任对学习较好的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但也不能一味地表扬,要留给他们充足的空间继续进步;对待学习较差的学生,也不能放任不管,要适当地表扬和激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确有进步,逐渐找回自信心。其实,在笔者心里,没有绝对的坏学生,只有教师没有教育好的学生。如果教师任学生放任发展,就无法达成教育目标,如果教师对学生加以呵护,投入爱心,就会有回报。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其他方面有过人之处,班主任要善于从其他角度发掘人才,积极地鼓励和评价,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认可,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这样,学生对班级的从属感和融入感才会大大增强。
二、班干部――帮助班主任分担压力的群体
班干部是班主任经过精挑细选、综合考虑,从班级中选出的素质比较高的一部分学生。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和培养班干部,而与班干部保持良好的沟通,是完成此项工作的关键。大部分学生干部在心态和行为等方面与班主任之间存在诸多隔阂,两者之间的沟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班主任要经常与班干部一起分析、研究班级情况,制定班级工作的总目标。班干部在班级建设中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上面是教师,下面是普通学生。同时,班干部也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起到效果,有利于减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摩擦。班主任如果发挥好班干部的作用,班级管理工作会非常省时省力。
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该把班干部培训好,使班干部经常能受到班主任的教导。班主任要给班干部树立良好的榜样和模范带头作用,使班干部从思想上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不能出现不良的思想倾向,这样班干部才能以身作则。光有正确的思想还不够 还需要培训班干部形成各项技能,建立日常行为规范、日常考勤出勤记录检查等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班干部的日常工作。班干部逐渐成熟之后,班主任的后勤保障、服务维护工作也要跟上,毕竟班干部也是学生,也有犯错误、犯迷糊的时候,例如,工作方法不到位、工作方式缺乏多样性等。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加以监督、指导、辅助和跟进,进一步强化班干部的工作学习,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班主任与班干部要保持良好的沟通,让班干部对班主任既保持一颗敬佩之心,同时又能和班主任坦诚相待。班主任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班干部能第一时间与班主任汇报思想动态,也能时刻关注班级其他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想法,毕竟学生之间在一起的时间多。如果班里的学生有思想问题或负面心理,班干部都会第一时间向班主任汇报,帮助班主任掌握和了解一手资料。总之,让班干部发挥作用会使班级管理事半功倍。
三、以多元化的班级文化建设作为班级管理的保障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班级作为一种社会群体,所有成员有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和态度。
首先,班主任要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走出课堂、走进校园。班主任如果有时间,可以和学生一起上体育课,和学生一起打篮球,在运动中缩小彼此的距离。学生们都喜欢玩,如果班主任能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既能玩得高兴,也能增进师生情感,一举双得。班主任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例如运动会、足球赛、篮球赛,还有宿舍“温馨雅室”评比等活动。通过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学生们通过努力为班级增光添彩,荣誉感和责任感自然会增强。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能感受到不一样的文化气息,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健康多元化的发展,对学生的性格培养和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积极的作用。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对于素质教育的提升也有积极的意义。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员频繁变迁,社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有效管理及利用日益成为提高各种社会活动的功能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建立适应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求的人口计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是适应社会需求,转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思路、运着机制,增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重要手段,更是准确把握人口发展变化的特点与规律,推进人口计生事业全面发展的具体实践。
一、实施全员人口计生信息管理的背景和理论依据及实际意义
首先,建立人口计生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是信息时代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加快,流动人口逐年增多,人民群众的婚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呈现多元化趋势,群众对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优质服务需求也不断增长,使得原有的静态管理体制的弊端和不足在实践过程中日益暴露出来,传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方式和工作手段已难以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要。在新形势下,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建设在不同领域的普及,而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就是推动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建立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为解决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
其次,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是践行科学发展观,转变政府职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客观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制定的,而人口问题又是制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要想达到人口与发展之间的理想均衡,实现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源的转变,必须把人的“体能、技能、智能”三者的合理调配,置于可以接受的状态之下。这就对人口的有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口管理涉及到人类的生产、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人力的开发以及人民群众生活的质量。以人为本,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全面、准确、及时把握人口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科学分析人口的总体情况、构成、分布、人口素质等人口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以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各项业务指标的运行情况,正确判断未来影响人口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规律,可以为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基础信息支撑,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依据,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当然,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对新时期稳定低生育水平,开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具有积极意义。 建立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的人口信息快速、动态采集机制,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管理,能够改进工作手段,整合业务流程,促进人口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与公安、民政、工商、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从而提高行政效率和决策水平,改善公共服务质量,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实现服务的优质化和人性化、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二、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特点、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贵州人口计生信息系统》(PIS)是贵州省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管理一个成功的典范,《贵州人口计生信息系统》等业务软件为其平台,按照“应用主导、完善体制、优化管理、资源共享”的发展思路,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采集、录入、及时变更人口信息,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人口数据库。通过数据库的查询、统计、汇总、分析等功能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动态管理。它既包括育龄妇女的生育、节育信息,也包括所有人口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户口性质、变动状态等信息。
全员人口信息管理具有信息全面、综合、互通、资源共享、信息呈现动态性等特点。信息采集的是所有人口信息,包括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录入的信息包括育龄妇女的各项信息,及全部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和计划生育信息。《贵州人口计生信息系统》涵盖了人口基本信息、人口变动信息、育龄妇女婚姻状况、育龄妇女子女情况、妊娠信息、出生情况、独生子女光荣证情况、技术服务信息、利益导向信息、引导信息、流动人口信息、统计报表及汇总分析等功能,涉及了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业务。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上传到省地县三级人口计生部门,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和公安、卫生、教育、民政、工商等相关部门之间可能互通、共享人口信息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查询、掌握和运用。村级每月采集人口变动、出生、技术服务、流动人口、证件办理等方面的信息,并及时录入数据库,实现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
其次,全员人口信息管理具有服务性,它利用数据库的各项信息来服务人口计生业务工作,并结合人口理论来指导经常性工作;利用数据库的统计分析功能,对人口数据按照不同需要收集、整理、分类,并定期不定期地向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人口信息数据,服务经济社会;利用数据库存的报表统计功能,分析当前人口形式,指导下步人口计生工作。
全员人口信息管理是一个新生产物。20世纪90年代初,计生工作开始利用手工帐卡对育龄妇女的个案信息进行建档管理。乡村两级普遍建立了育龄妇女卡片和育龄群众生殖保健档案,这些信息是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的基础信息。手工台帐由于准确性差、效率低、漏洞多,而且基层工作人员工作负荷重,压力大,重复劳动多。为解决这些问题,20世纪90年代末各地先后开始尝试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建设并运行育龄妇女信息系统。由此,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开始进入探索、起步阶段。初步形成了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网络构架,育龄妇女信息系统等主要业务系统得到推广应用。1998年《贵州省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单机版(WIS)系统开始投入使用,全员人口个案信息全部录入系统,完成了计划生育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查询、分析、反馈和的信息化,实现了全省部分地区人口数据的省级集中管理,并通过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计生信息的共享。在运行过程中,针对WIS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又开发了PIS2.0系统,对系统进行了加密,增强了信息的安全保障,简化了录入内容,减少了操作流程,扩展了原有功能,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灵活。
目前,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推进,已逐步改变了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工作模式,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日益凸显,但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对全员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长期性缺乏足够认识,工作力度不够;缺乏与新职能拓展相适应的信息化支持系统;网络建设和硬件配备不够,信息共享程度低;信息化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等问题。又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计生工作基础、软件开发技术升级很慢等因素的影响,各乡(镇)、街道信息化建设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发展。
三、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信息化是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管理,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对人口、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提高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水平。实行动态化管理,数据准确,变更及时,从乡、县、市、省到国家的各级计生部门利用数据库均可以直接生成各类统计报表和各种需要的汇总资料,可以实时、有效监测人口计生各项指标的运行,并根据各项指标的运行情况来评价一个地方的工作绩效,或是某一政策的实施效果,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人口信息系统全面、实时的人口信息可以提供并预测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发展趋势及地区分布状况,为应对人口变化对教育、城市建设、卫生、人员就业、社会保障、环境、资源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加大科学决策力度,促进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数据库开展人口预警分析,预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趋势,为各级党委政府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提供可靠的数据,为综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全员人口信息管理,是对全员先进行实际信息的采集,然后进行信息录入,对流动人口实行动态的跟踪管理、全程服务机制。利用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将访视或生殖健康检查结果与原籍进行平台交流,并对需要回复的信息及时进行预警。促进了流出地和流入地之间快速、便捷、高效联系,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提高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率,对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贵州人口计生信息系统》PIS2.0 中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模块、机构管理模块等业务模块的综合运用,实现了人口信息的个案管理,实现了管理与服务流程的重组优化,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化。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管理,不但降低了社会管理成本,还加强了职责部门间的工作交流与沟通,同时也达到导地交换,信息共享,实现了流动人口的异地管理、达到了对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的优势互补,增强了工作的协调性,提高了管理服务质量,增强了公共服务能力。
四、加快推进全员人口信息动态管理的对策。
准确、全面、及时的信息是实施全员人口信息动态管理的基础,这些信息也是人口和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的基础,信息采集者和信息应用者的素质是基础中的基础,加快推进全员人口信息的管理,网络的软硬件建设水平是前提,计算机操作员的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综合素质是关键,严格的规章制度是保障。
加强网络建设,及时对计算机网络的软硬件进行更新换代。要进一步完善县级机关的计算机局域网建设,加强基层的信息化办公建设,充分保证各级计算机网络建设能够适应工作发展水平,紧跟时展步伐。硬件维护方面,要以主机房的硬件保障、更新为主,如PC及外设、网络设备、安全产品设备、主机系统等;软件维护方面,要以系统安全、数据备份、软件更新为主,包括系统及工具软件,应用软件以及针对人口信息化的应用需求所提供的咨询规划、系统集成、培训、运营维护等;网络建设方面,要进行整体远景规划、分布建设实施步骤、完善技术支持及服务。通过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进计算机网络建设。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系统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信息应用水平。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实施全员人口信息动态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当前虽然大多数人员参加了各种计算机操作知识的培训,或多或少地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知识,但是跟人口信息化对人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精通或熟悉计算机知识及操作技术的人才还远远不够。这就需要加大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力度和普及力度,在一个县最少保证一季度对计算机操作人员培训一遍,有培训教材、培训制度和考试成绩,使系统各级人员都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会利用计算机指导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人的创造性和计算机应用的潜力。
实行规范运作,健全信息化建设工作制度。规章制度是信息规范运作的保障。要按照国家《县乡两级育龄妇女信息系统(WIS)管理规范》和《基层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引导工作规范》以及省人口计生委信息化规范建设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建立落实各项信息管理制度,如:以服务信息为主的乡、村两级和服务机构月变更、月反馈的机制,实现育龄妇女信息双向良性互动;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实现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数据信息化管理以及服务站所与人口计生委信息的共享;建立微机室管理制度、网络中心机房管理制度、信息备份制度、工作日志制度、技术资料管理制度、病毒防范管理制度、微机操作员岗位职责、网络信息安全保密系统工作制度、网络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多媒体培训教室管理制度、微机信息引导服务项目、信息保密制度等。
在目前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中,新闻宣传主要有四种方式,分别是内部报纸、内部电视台、网站信息和手机报。在这四种方式中,内部报纸主要宣传内部新闻、内部电视主要宣传实时信息和深度报道专题、网站主要宣传研究院的形象信息、手机报主要宣传最具时效性和影响力的重要新闻。
一、信息化建设作用
信息化是现代管理的一个趋势,通过信息化来解决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而随着研究院的发展和改革,新闻宣传所处的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在不同的环境下,新闻宣传工作的形式也发生着变化,特别是近年来的网络的高速发展,各类信息在网络上相互传递,不仅方便快捷、准确性较高,而且可以实时的互动,是人和人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的拉近。传统的新闻宣传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信息传播环境,只有通过信息化方式,通过准确、快速、先进的管理工作模式,才能完成其工作,实现新闻宣传的功能,完成国家、研究院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要求。
二、信息化过程
信息化建设主要有五个过程,即项目提出,确认需求,系统设计,系统开发和系统使用五个过程。
1、项目提出
信息化的第一步就是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提出相应信息化建设的观点。主要的内容包括信息化建设的目的,这个项目的建设能取得什么样的效果,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通过项目的提出,就可以大致的清楚,这个项目的大致方向,对行业内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通过这个项目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2、系统详细设计
系统详细设计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解决将要构造的系统如何完成需求分析阶段所具有的功能,所以设计阶段主要就是将软件需求阶段产生的系统模型转换成为软件设计模型的过程。在需求分析阶段,主要是以用户为主导,分析人员和开发人员为辅。
3、系统开发
系统开发是指各类软件开发人员根据项目的设计,通过各种技术实现需求中所提出的功能,在系统开发过程中,由于技术、平台等原因的限制,会出现很多问题。这时就需要各方人员进行详细的协调,以减少最小的改动量,来实现客户的需求。
三、系统架构设计
本系统将采用B/S(浏览器/客户端)架构进行开发,在B/S结构中,MVC是京东的架构模式。MVC的三层架构模式:即数据展示层-请求控制层-业务处理层。MVC架构是"Model-View-Controller"的缩写,中文翻译为"模型-视图-控制器"。MVC应用程序总是由这三个部分组成。Event(事件)导致Controller改变Model或View,或者同时改变两者。只要Controller改变了Models的数据或者属性,所有依赖的View都会自动更新。类似的,只要Controller改变了View,View会从潜在的Model中获取数据来刷新自己。数据展示层主要用于客户端数据的生成,例如表单,数据的输入输出等。请求控制层则用于接收从客户端发来的用户请求,请求控制层接收到请求后会按照用户的指示去调用相应的业务处理层接口进行处理,当业务处理层返回信息后再根据相应的配置返回到客户端。业务处理层只主要负责用户业务逻辑的处理,接收到业务处理请求后,业务处理层会调用相应的接口,并连接数据库进行数据的操作,操作完毕后关闭数据库连接将数据返回到请求控制层。这种结构对日后项目的和扩展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该三层架构流程如图2.4所示:
四、新闻宣传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新闻宣传管理系统主要是用于对的信息进行管理,主要的功能有信息、删除信息、人员管理、模块管理等内容。具体的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本文主要有8个功能模块,分别是人员管理、日志管理、信息管理、查询历史信息管理、删除信息管理、信息类型管理、类型管理和系统管理。
1、人员管理
人员管理是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对管理员进行管理,主要有添加管理员、删除管理员、修改管理员密码等功能。通过对人员的管理,可以使更多的人员来管理系统。
2、日志管理
日志管理主要是记录人员对系统的操作,例如登陆系统、信息、删除信息等,每一步操作都要记录到数据库中。如果系统出现问题,就可以通过日志跟踪到引起错误的原因,从而降低了系统的风险。
3、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是工作人员对信息进行的管理,在管理中,要确定信息的类型、的时间、的对象、是否需要确认等内容。
4、查询历史信息
查询历史信息是根据不同的条件,对历史的信息进行查询。查询条件主要有时间、关键字、类型等。
总结:本文主要对新闻宣传信息化建设做了研究,首先对信息建设对新闻宣传的作用做了说明,然后对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做了总结,第三部分是根据系统的需求,对系统的架构做了设计,包括了架构的模式和开发的模式。最后,根据新闻宣传系统的特点,设计了系统功能模块,并对主要的功能模块做了说明。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说明,可以确定新闻宣传系统的具体内容。
参考文献:
[1]胡光辉.建筑行业电子政务的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2]王洪强.建筑行业政府管理信息化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019-02
一、构建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必要性
1.高职学生特点所需。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课相对薄弱,自我学习能力不强,自我管理不严,迟到、旷课严重,传统学生过程管理无法监督。教育学有个观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就需要我们突破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方法、手段。
2.高职学生工作适应新时期所需。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多校区,学生规模上万;管理职能增加,由单一的管理教育向服务转变,如学生资助管理、绿色通道、心理健康建档筛查等。这些都需要打破传统纸质办公、手工作业的固有模式。
3.信息化发展必然。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软件技术的推广,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当今教育工作的“热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实施、应用和升级已是大家研讨的重点对象。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数字化校园建设,构建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化体系是提高学校管理效率、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和载体。
二、现有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1.系统体系不完善,功能单一,覆盖面窄。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推行“数字化”校园工程,但主要集中在网络建设、网络使用,保证学生、教学上网需要,对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考虑较少,大多数学校仅限于教务管理系统、财务收费系统等,部分学校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也仅停留于对学生基本信息进行“增、删、改、查”等简单功能上。
2.各系统数据库不统一,数据不一。由于高职学生中途退学、休学,甚至不管学籍,一走了之的现象较为普遍,因而导致学校很难对在校学生说出一个准确数字。主要是因为各系统建立的时间不一、开发公司不一,导致数据库接口不开放,基础数据不能及时共享等。
3.应用推广度不够。目前部分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是由公司开发成品,直接拿到各学校使用,但不同单位管理模式、方法和流程不一,未进行有针对的二次开发,导致“水土不服”,并未提升工作效率,反而增重负责,导致学生工作管理者、辅导员和学生等不愿使用。
三、构建新型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点
1.以生为本,服务学生成长。构建本系统的主要思想就是“以生为本,服务学生成长”。如一:学生日常管理子系统中对学生考勤管理,可以采用指纹打卡或教师课堂考勤网上录入学生课堂出勤情况,如果一个学生课堂缺勤达到不同数量,可采用不同的颜色对其个人进行警示,同时辅导员、任课教师也可看到其出勤情况,对其进行必要的教育管理。
2.数据接口统一,数据共享。构建此系统时打破原有的数据接口不统一,无法实现数据共享的问题。系统统一规划,共享数据接口,数据库采用SQL2005或Oracle,不同子系统可以数据互访互调。
3.体系完善,结构清晰。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工作职责与特点,为更加合理有效第构建管理信息化体系,把体系分为“1个核心数据库,4个管理模块系统,10个子系统”。“1个核心数据库”即为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共享中心;“4个管理模块系统”即根据学生管理工作职责与需要,分为“学生管理”、“学生成长与服务”、“学生个人评价”和“管理绩效”四个管理模块系统。
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体系各子系统功能简介
针对高职学生工作管理与服务权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体系包含了我们前面所提及的全部核心系统和子系统(功能系统),现在就各主要模块的基本功能作一个简要分析。
1.核心系统。核心系统同时作为一个数据中心,主要提供全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信息收集、处理、存储、交换,以及用户管理等功能,其数据中心所拥有的数据不仅包含学生自身的各种信息,而且包括各种与学生有关的文件资料。它没有直接的用户,但又同时为所有使用本系统的用户提供服务。信息系统应有专门的维护人员进行维护,以保障其持续正常运行。
2.信息系统。主要有关学生相关信息的平台,并且按院、部门、单个学生来、查询、审核。
3.学生基础信息管理系统。主要负责对学生基础信息管理,采用系统编号的管理模式。主要提供对学号、学生身份证、学生家庭信息、学生简历、学生在校异动、学生联系方式的查询服务。
4.公寓管理系统。其功能包括学生入住、学生寝室调换、学生退寝等,主要管理者为公寓管理部门,主要权限为调用数据中心学生学号、考生号等信息进行学生入住、对学生在公寓住宿情况的统计、修改、审核、统计等。
5.学生档案管理系统。主要是对学生档案入校后的管理、主要管理者为学校学生及二级院系学生事务办公室,含档案入库、退学、休学、毕业离校档案的管理,并可以进行录入、修改、审核、统计等。
6.学生就业管理系统,主要是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就业数据的管理、主要管理者为学校就业与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含学生投放简历、学生就业情况、学生创业情况的管理,并可以进行录入、修改、审核、统计等。
7.学生奖惩管理系统。包括学生处分管理、学生奖学金评定系统和学生三优评定系统、学生违纪记录系统。
8.学生资助管理系统。主要是帮助学生在生源地、绿色通道等有关学生资助方面的事务,将相关信息传送给财务系统,并可以进行录入、修改、审核、统计等。
本文从学生工作管理体系出发,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和特点。同时结合信息技术,实现学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设计完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并对系统模块进行解释和分析。
参考文献:
[1]胡红霞,孟治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2]纪楠.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J].科技向导,2012,(08).
[3]倪玉林.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研究[J].中国外资,2011,(05).
[4]杨晶晶.爱心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