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迹检验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8 16:01:2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痕迹检验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痕迹检验论文

篇1

二、现场手印痕迹的固定和提取方法

在刑事案件现场勘查中,发现手印痕迹或者将手印痕迹显现出来之后,首先要对手印痕迹进行固定,然后在对手印痕迹进行提取,把手印痕迹完整地从犯罪现场提取出来,才能对其进行保存、检验,才能使手印痕迹作为直接证据发挥其在刑事案件侦破中最大的作用。下面就介绍实际现场勘查工作中常用的几种手印痕迹固定、提取的方法:

(一)拍照

可以利用相机将发现或显现的手印痕迹进行拍照,这样能够将犯罪现场的手印痕迹最原始的状态通过照片来进行反映,通过照相手段拍下的手印痕迹既能够对现场的手印痕迹的清晰程度进行反映,也能够完整地保护犯罪现场的手印,使其不被破坏,因此,拍照手段是侦查人员在现场勘查中固定、提取手印痕迹的首选方法。

(二)提取印有手印痕迹的原物件

对犯罪现场留下来的手印进行研究,确认其有可能是犯罪嫌疑人留下来的痕迹之后,发现现场没有合适的手印痕迹显现手段,或者是为了能够对原证物进行长期保存,这时候就可以直接对印有手印痕迹的原物件进行提取。但是在采用提取原物件方法的时候必须要先征得相关方面人员的同意,办理好相关的原证物提取手续之后才能进行犯罪现场原证物提取,而且在原证物使用完之后要进行归还。

(三)用胶带粘取指纹

胶带粘取指纹是通过利用粉末和熏染法进行手印显现之后对指纹进行固定、提取的方法,在犯罪现场勘查中经常会用到。在使用胶带粘取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在粘取了手印的衬纸背面将案情原由、案发时间、地点和手印遗留的具体方位进行注明。

(四)静电复印方式

对于犯罪现场发现的印在灰尘上的手印,没有办法直接提取原证物或者使用胶带粘取的,就要使用静电复印方式对手印痕迹进行提取,而且在提取手印之后还要进行拍照固定,也可以采用塑料薄膜将灰尘手印覆盖起来进行长期保存。现场勘查中对手印的固定、提取方法除了上述几种之外,还有荧光试剂法、碘熏法、硝酸银法以及宁海得林法等等。

三、利用“502”熏胶显现手印痕迹反差增强技术

通过“502”熏胶显法显现出来的手印纹线是白色的,一般情况下只能使用拍照手段来提取手印,但是如果客体表面的颜色本来就很浅,那就必须对手印痕迹进行发差增强处理,这样才能将其进行拍照固定。

(一)通过加碘进行反差增强在“502”熏胶中加入微量碘,用碘和“502”熏胶一起对手印痕迹进行热熏,碘就会跟着“502”熏胶一起挥发,这样得到的手印痕迹呈现的是淡黄色,更容易用拍照提取。

(二)粉末染色方式

利用“502”熏胶将手印显现出来之后,立刻使用带磁性的黑色粉末或者其他粉末对显现出来的手印进行刷显或抖显来增强反差。

(三)利用生物染色剂进行手印反差增强

将0.2%-0.5%龙胆紫或孔雀绿乙醇溶液滴在经过“502”熏显的手印上,等到手印变干之后,用乙醇将小犁沟中残留的染色剂反复冲洗掉,这样呈现的手印纹线就是紫色或者绿色。

(四)使用荧光染色剂进行手印反差增强

手印在经过“502”熏胶熏显之后,立刻使用0.1%-0.5%的罗丹明6G、罗丹明B或者是基础黄40的乙醇溶液(或(1%XJ-1甲醇溶液)处理手印,再用乙醇或者是甲醇将客体进行反复多次冲洗,经过这种方式处理过后的手印在紫外灯或者多波段光线其中的某一段长光的照射下呈现的是荧光状态。

(五)BBD荧光染色反差增强方式

将BBD溶液滴到经过熏显之后的手印纹线上,让手印纹线充分被BBD溶液浸润,待到BBD溶液自然挥发干燥之后,利用无水乙醇对手印纹线进行冲洗、晾干,这样处理后的手印纹线经过紫外灯、蓝光灯、激光或者是多波段光源的照射下呈现的就是黄色荧光状态。

四、真空镀膜显手印方法

真空镀膜手印显现法是在真空条件下,在印有手印的客体表面镀上单层或者多层金属、介质薄膜,这样就能够将手印痕迹清楚地显现出来。其原理是利用手印与客体表面光洁度的差异,使吸附在客体表面的蒸发料远远多于吸附在手印表面的蒸发料,这样手印就清楚地显现出来了。对于玻璃、金属制品、搪瓷制品以及陶瓷等耐热性较好的检验材料上经过“502”熏胶熏显过后的手印,可以使用加热法减薄,但是使用这个方法必须注意对温度的控制。例如,在使用电热鼓风干燥箱进行耐热检验材料上的手印进行加热法减薄时,首先要在160℃下加热大约4分钟之后,再将温度调高至165℃加热7大约分钟就可以了,但是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加热的温度要控制好,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如果温度低于155℃,那么“502”熏胶聚合物就不能减薄,如果温度高于177℃,那么经过“502”熏胶熏显的手印就会迅速消失。

五、经“502”熏胶显现过后的手印减薄技术

(一)加热减薄法

前面已经提到加热减薄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就是通过加热的方式控制温度对经过“502”熏胶熏显过后的手印痕迹进行减薄,使得手印纹线更加清晰。

(二)胶带粘取减薄法

胶带粘取减薄法就是通过把进口胶带裁剪成适合手印痕迹大小的形状,将裁剪好的胶带粘贴到经过“502”熏胶熏显过后的手印痕迹上,然后对胶带进行轻轻地按压,按压的时候要留一点边以便能够顺利地将胶带揭起,揭开之后的手印痕迹就会被减薄。这个方法可以反复多次使用,直到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化学试剂减薄法

使用浓度太低的化学试剂进行手印减薄效果不明显,而农地太高的溶液有会与“502”熏胶中的聚合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黄色或者橙色的化合物,使手印痕迹遭到破坏,因此,化学试剂减薄法采用的是10%醋酸水溶液或者10%氢氧化钠水溶液。首先使用脱脂棉蘸取10%醋酸水溶液或者10%氢氧化钠水溶液之后,涂在经过“502”熏胶熏显之后比较厚的部分上面,用手指对其轻轻按压大约15秒,然后将脱脂棉移开,重新用干净的脱脂棉将多余的溶液轻轻吸走;其次,重复上面的步骤至达到最佳的效果之后,用滴管将残留在手印上面的多余溶液冲洗掉,如清晰不干净,那么剩下的溶液会跟“502”熏胶中的聚合物发生化学反应使得手印发黄。

篇2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4-0393-01

交通事故的鉴定是在车、人与载重物三者相互之间的关系寻找鉴定依据。交通事故的鉴定利用三者留下的痕迹进行检验、分析和鉴定,来还原当时事故现场,从而给出公平、公正的鉴定结果。交通事故由于其特殊性与其破坏性,事故现场基本上是根据事故遗留下的痕迹来进行追踪,为交通事故的鉴定提供依据。

一、痕迹检验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

通过事故遗留下来的痕迹检验,确定责任人与其他与事故相关的人之间的联系,可以判别该事故是否属于交通事故的类别。交通事故遗留下的痕迹一般都有车辆轮胎爆破、车辆行驶速度、车辆与人运动和驾驶者身份不明的共性,通过对于车辆、人和路况遗留的痕迹进行比对,这些细微的痕迹可以还原当时的事故现场,解决事故发生后的信息不详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判别事故的性质;痕迹检验的过程中,根据事故承受方的痕迹与事故责任者的车辆、人体或路面的油漆、橡胶或塑料等碎屑进行比对,从而可以确定事故责任者是否是统一主体造成;事故发生的过程中必然因为相互碰撞而遗留的痕迹,根据车体遗留的痕迹可以判别车体触碰的客体的外在形象。其车体遗留痕迹的外观可将其分为立体痕迹、表面痕迹、整体分离痕迹;按痕迹特征分为静态痕迹和动态痕迹等多种分类方式。根据痕迹类型的识别,可以判别事故碰撞的接触方式、部位、角度和车辆的行驶方向和速度,清楚的还原事故的发生场景,分析事故的主因,根据相关的交通法规,对交通事故主体的责任进行鉴定。

二、交通事故的痕迹与其应用

1.地面轮胎痕迹

交通事故必然会留下车相对于地面滚动或滑动的痕迹,由于车辆轮胎的不同与车行驶的方向、角度和速度的不同也会遗留下不同形态的印记。轮胎的印记的花纹、长度、宽度、起止点等信息数据都为交通案件提供很多的线索,对于还原交通事故的过程,分析事故的主要原因,逃逸车辆的类型、数量、事故行驶速度与逃逸方向等问题的判断都有所帮助。

2.车体痕迹

交通事故中车体与其他物体相撞遗留下的各种痕迹,根据痕迹的不同形态,可以判别出交通事故的性质,肇事车辆的客体,相撞的部位和程度等信息,从而为判断事故的主要原因提供相关依据。车体相撞的不同过程所遗留的车体痕迹个并不相同,根据痕迹的特性可以推断出事故的发生过程,甚至可以间接的了解到肇事者当时的行驶状态,是否存在违规现象。

3.路面痕迹

交通事故中车体、人体等客体与地面接触,会遗留下痕迹,根据这些痕迹进行推断可以获悉很多信息。路面痕迹主要从三方面进行勘察,一方面是交通事故中碰撞期间遗留的痕迹,车体与车体的碰撞、车体与人体的碰撞等遗留的痕迹;另一方面是碰撞之后车体和人体的滑动的痕迹;还有就是事故后有可能出现肇事逃逸现象,其逃逸车辆和逃逸者在地面遗留的痕迹都属于路面痕迹的范畴。

4.人体痕迹

交通事故中人体与车辆和路面相互碰撞必然会遗留下痕迹,该痕迹主要分为体表痕迹和衣物痕迹,这些痕迹可以追踪人体事故现场的动作和心态,从而推断人体的受伤过程和时间,判定事故车辆的类型和双方客体的责任和损失鉴定。 除此之外,还有车体爆炸、燃烧或人为的痕迹等,这些痕迹都需要从细微处着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逻辑性,为案件的判定提供多方面的线索。

三、痕迹检验在交通事故鉴定中应用的几点见解

1.注重综合分析应用

交通事故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案件需要多方面的佐证来判定事故的性质和责任鉴定。在检验车体、地面轮胎、人体和路面痕迹的时候也应该对现场路况、时间段、碎片散落面积、肇事者开车的精神状态、反应的速度、刹车的力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再加上旁观者的证词等综合分析整个交通事故的发生过程与成因,做出公平、客观、科学准确的事故鉴定。

2.建立强大的技术性人才队伍

痕迹检验不仅仅需要一般案件人员强有力的逻辑思维和敏锐的洞察能力,还技术上的支持。目前我国小城市的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对于专业性的认知还十分贫乏,急需培养专业性人才来提升交融管理部门的对交通案件的鉴定能力。其次除了对于人才的缺乏,我国还缺乏专业性设备,其检验设备存在严重缺乏和落后现象,急需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相应的设备和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提升交通部门整体人员的痕迹检验的综合技能,为交通案件的痕迹处理带来便利。

3.增强交通管理部门对痕迹检验的意识

交通部门对于交通案件痕迹鉴定的意识薄弱,痕迹检验一直不受交通部门的重视,案件鉴定过程中痕迹线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往往会降低交通案件的破案率和公正性,不免有失偏颇。将同部门应该定期开设痕迹检验的相关知识课程,在交通部门中普及焊机检验的基本常识的同时,也增加破案人员的痕迹检验的意识。

4.增加痕迹检验的数据库

在交通案件的数据库中增加痕迹检验的的项目,整理之前交通案件的痕迹的发现、检验、分析和总结的过程记录再按,丰富痕迹检验的数据库,为今后交通案件中痕迹检验积累经验;其次是总结国外痕迹检验的经典案例,提升国内的交通案件的破案水平;最后是将这些痕迹检验的数据库进行总结归纳,作为培训课程的内容之一,对交通部门的成员进行普及教育,增加痕迹检验的使用性,培养破案人员对于痕迹检验的兴趣,从而提升交通部门痕迹检验的整体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不仅仅人们的生活水品有质的提升,我国法律法规也逐渐趋于完善。交通事故中痕迹检验成为事故鉴定的主要依据之一,越来越受到交通部门的重视。经过痕迹检验结果的分析,交通事故的鉴定也越来越公正、全面和准确。随着痕迹检验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痕迹检验的逐渐重视,交通案件的破案水平也不断提升,有利于实施我国“依法治国”的方针政策。

参考文献

[1] 李丽莉.几种交通事故痕迹鉴定类型的鉴定要点[J].中国司法鉴定.2011(5).

篇3

本文最后总结了为适应新的社会形势、新的检验难题,文检人员所应该学习、具备的反向思考及较强的动手操作等能力,这样才能使文件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从而使检案水平也得到相应提高。

一、前言

当今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刑事技术警察面对的各类刑事案件中涉及文件检验领域的变造文件种类逐渐增多,变造手法随着科技进步而推陈出新。

笔者结合自身检验工作实践,有针对性的对变造文件提出几个方面的检验方法,总结了为适应新的社会形势、新的检验难题,文检人员所应该学习、具备的反向思考及较强的动手操作等能力,这样也才能使文件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检案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二、当前常见变造文件的种类和特点

变造文件又称局部伪造文件,是指对原真实文件的部分内容加以改变形成的内容虚假的文件。变造文件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在原真实文件的基础上,采用某种手段对原文件的局部内容加以变造,从而达到篡改原文件所要证明事实的目的。笔者这里所讨论的就是几类在当今新形势下高发的变造文件种类:

(一)换页变造文件

在日常检案当中,此类检材文件是出现频率最高的,特别是经济犯罪案件里。常见的情况包括各类合同被换页;使用真实合同将最后有签名及印章的一页换成伪造的;保留有真实签名及印章的最后一页,而后按需要另拟前一页或前几页的内容,重新装订而形成的文件。

(二)利用电脑技术添改文件

伪造者根据其主观愿望在原真实文件的基础上,利用电脑技术,添写部分内容或添“盖”印章印文,形成的内容虚假的文件。主要表现参照真实文件内容部分中打印字体的大小、字号、字体、间距、颜色等,在所需添加空白部位以相同字体打印上所需文字,形成内容增多的变造文件;或利用电脑扫描其它文件上的真实印章印文图像,经过处理后,仅保留红色印文部分,再将此印文打印到所需文件上,形成盖印有真实印文的变造文件。

(三)高精度擦刮文件

一般来说,擦刮文件是变造者用橡皮、小刀等简单工具机械地去除原文件上的某些内容,必要时再添加所需要的内容,人为地改变原有文件内容的一种局部伪造文件。而所谓高精度擦刮,则是变造者不仅仅是简单的进行擦刮,而是他们考虑到了变造文件或许会被审查的后果,在对文件上所需修改的内容擦刮后,利用各种办法如局部加压等进行一些后期处理,使被擦刮部位原来的明显特征如有毛边、纸张纤维翘起、书写后墨水有洇散等现象尽量消失,增加被发现难度。

(四)复印变造文件

随着科技的进步,复印机的运用不仅局限于各类办公场所,而更加普及进入到家庭、大小商店、娱乐场所等处所中。利用复印技术来伪造文件变得简单易行。使用真实文件复印后,在复印件上需要改动的位置贴上或涂改所需内容,再次经过复印,形成复印变造文件。为达到最佳变造效果,此过程可以重复进行,直至满意为止。用复印技术变造文件,成本低、技术要求不高、所制成的变造文件仿真度较高,是新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的变造手段,如各种学历证明、户口证明材料等等。

(五)其它手段变造文件

拼补文件、消褪文件在目前新形势下出现的较少,主要原因是该类变造方法较为复杂,所需手工精细程度较高,且经过变造的文件相对较容易分辨,既费时费力、变造效果欠佳。而对于变造机动车钢印号类的检验,一则长期以来变造手段都较为单一,对它的检验已经形成一套固定且有效的方法,二则机动车钢印号的检验工作已经逐渐由痕迹专业技术人员替代,再进行专门探讨意义不大。

三、对检验方法的认识

(一)认真了解案情,进行适当案情分析

首先是详细了解案情,对案件具体情况做全面分析。通过有关人员的当面陈述,查阅案件卷宗,弄清案件发生的经过,了解当事人谁对可疑文件提出鉴定要求,提出鉴定的理由是否充分,是否符合逻辑,对可疑文件中怀疑的部位、部分的内容是否明确,以及所怀疑对象和其他相关人员的个人情况利害关系等等。同时,还需要注意发现和了解是否有与可疑文件内容相关的其他人证、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等证据的存在。

其次,是对有关案件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通过案件情况的综合分析,往往可以确定可疑文件争议的焦点,初步判断是否有变造手段的存在,以及可能出现的变造的内容,为进一步的检验提供方向。

(二)对检材进行细致观察,找准检验切入点

对于接手的案件材料,需要文检技术人员对检材进行全面的观察,细致甄别每一个可疑之处,特别是可疑文件争议的焦点,从种属上区分可能是何种类型的变造文件。这一步骤可能很简单,可以直接直观就发现变造方法;也可能从外观上没有明显差异,不容易发现异常。这时就需要检验人员不轻易下结论,而应进一步采用多种方式如利用显微镜观察或利用各类文检仪进行光学检验,排除或发现可能的变造痕迹。

在可疑部位发现了变造痕迹,就能根据变造的方法确定相对应的检验方法。这时还需注意,如果发现了一种变造方法的存在,不要轻易开始检验过程,必须通过细致的观察,确定该可疑之处是否存在两种或更多的变造手法,这样,进行的检验才能够做到全面、充分和准确,没有遗漏。

(三)逻辑推理与反向思考的运用

针对可疑文件的争议焦点部位,要放宽自己的眼界,从全盘去考虑该文件的形成过程的合理性。检验人员不能再按部就班的就事论事,只是单纯的做一个鉴定结论,而应该具备灵活的思考能力,特别是反向思考的能力。文检中的反向思考,就是要求检验人员不能把自己仅仅定位于一个正面的鉴定技术员,还应该经常性的改变自身看问题的角度,以“文件变造者”来看待问题:如果这个文件是我来变造,我应该有什么样的思路?我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实现我的目的而尽量减少被发现的几率?换个角度去反向思考,会拓展检验工作的思维空间,带来一些新的发现,提高检验质量。

(四)换位模拟操作及模拟实验

具备了反向思考的能力,还需要有实际的动手能力。在检验一些有难度变造文件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些换位模拟操作和实验。按照变造者的思路,自己选取合适的材料模拟检材的情况模拟变造整个过程,在此过程中,你会发现哪些内容或细节是容易变造的,而哪些内容或细节是非常难于变造的,掌握经验后,检验时抓住这些难于变造的内容或细节,就能取得突破。

笔者针对一起学历证书复印件变造的案例,亲自动手操作,进行了换位模拟变造实验,在此过程中,以变造者的心理去做,尽量不使变造特征暴露。通过实际操作,发现了一些稳定的特征仍然是不易被改变的,从而进一步就案例做出正确全面的鉴定结论。

(五)变造细节特征检验

细节特征仍然是变造文件检验的基础,细节特征的发现与否也是检验技术人员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这是容不得半点浮躁、基本功不扎实存在的。如同战争一样,不管有多高的科技、多先进的武器装备,最后决定胜利的还是靠人本身。

对变造文件的细节特征检验,必须基于各类变造方法之上,没有投机取巧的方法,只能扎扎实实的进行。对上述提到的换页文件、高精度擦刮文件、计算机变造文件、复印变造文件中装订痕迹、密封痕迹、纸张表面物理特征变化、擦刮细节痕迹、复印细节特征等等其它细小痕迹特征,仍然必须按照各类相对应文件检验的系统方法来进行,在此笔者不做过多的阐述。

(六)关于仪器的运用

变造文件的检验在一定程度上也依靠现代化精密检测一起进行。现代精密检测仪器层出不穷,许多精密仪器被运用到变造文件的检验中来,对推动整个文件检验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VSC系列文检仪、DOCUMENTER 3000文检仪、DGY红外文检仪及DKY系列多功能宽谱文检仪等都是文件检验工作常用的仪器。文检仪可以根据不同书写材料对不同波长光线的吸收、反射、透射和荧光效应的不同达到鉴别各类变造文件的目的,并且通过光学系统和光电转换装置将检验结果在监视器上显示出来,实现可见图像的直接鉴别。

特别是在各种打印复印文件中使用的各种颜色的油墨,以及各种颜色的印油、印泥等印文材料,对某些光线的反射、透射能力或发射荧光的颜色、强度上有所不同,我们就可以利用各类变造文件中印刷材料和印文材料的这一光学特性,通过文检仪选用适当的光源和滤色系统区别这些物质材料,以及检验由这些物质形成的各类变造文件的真伪。

四、总结与展望

(一)考验技术人员的反向思维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越来越多变造手段的出现,对于文检技术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实际上是对传统检验模式和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单纯对检材进行简单程式化的检验,而需要研究检材的形成原因、所需要的手段和方法,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会有什么破绽留下以供检验?检验技术人员是否能够根据检材情况反向思考,分析此类文件形成的过程,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己动手实际按照变造的方法去进行模拟实验,是否能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在模拟过程中去发现哪些方面是可以有条件进行鉴别的疑点,成为当前新形势下考量一名优秀文检技术人员的好的标准,也是应对新形势下变造文件检验的好的标准。

(二)技术人员的整合

篇4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252-01

1 前言

自1997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后,视听资料被列为一种独立的证据。由于种种原因,视听资料在民事案件中虽被广泛接受,但在刑事案件中却没有它应有的地位,它的使用一直受到各种限制,或者f对其认识还不统一,还存在争论。视听资料是指以录音、录像设备所反映的声音和形象,电子计算机储存的资料,以及其他科技设备与手段所提供的有关案件的信息。这些设备所储存的信息具有证据价值,已为人们所共识。在司法实践中使用视听资料作为证据已经开始,修改后的刑诉法明确增设视听资料为一种独立证据。

2 数字技术在刑事技术的具体应用

2.1 图像复原技术在刑事模糊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图像在采集、传输的过程中,由于成像设备、外界条件、传输介质、人为等各种因素而引起图像质量降低从而形成模糊图像。图像复原技术分析图像退化的原因,试图建立起精确的图像退化模型,并对退化过程逆转从而将退化图像恢复本来面目。在刑事图像拍照时所用光圈过小,景物光点变成圆斑形成散焦模糊图像;错误曝光可能引起图像失去暗部或亮部的细节;对焦不准,拍摄主体对象模糊不清形成离焦模糊。如果图像获取过程中采集设备与拍摄对象产生相对运动,则会产生运动模糊,如监控中运动车辆的车牌号码识别是当前刑事图像复原的一个研究热点。另外由成像设备、传输介质引入的噪声随机加在图像中形成噪声模糊。针对不同类型的退化图像,图像复原技术建立相应的退化模型,运用维纳滤波、逆滤波等方法去除干扰和模糊。

2.2 图像预处理的常规方法

图像几何矫正、标注、测量技术为物证对比鉴定提供辅助工具图像几何变换可实现对图像进行坐标变换、缩放、旋转、变形、配准等,是对图像预处理的常规方法。

在物证检验于非平面客体上的痕迹,例如圆柱圆锥、弯曲物体的转弯处、不规则弧面上的手印、文字等。由于摄影镜头的光学特性也会形成影像的变形,如鱼眼镜头的强烈桶形畸变。变形的痕迹给检验鉴定带来极大的困难,可以预先运用数字图像处理的几何变换方法矫正,降低工图像测量技术以数学和度量学为基础,通过二维平面的图像信息获取三维立体相关信息,包括对长度、高度、角度、周长、面积的测量等。常见的图像测量应用为从照片或视频信息中测量嫌疑人的身高、物品的尺寸、纸币的厚度等。图像的标注和测量在物证鉴定中应用最广,传统人工测量检验操作复杂且误差较大,而使用数字图像测量比对技术,测量精确操作简单。如对印章印文进行测量比对、拼接比对;人相鉴定;笔迹分析鉴定;指纹对比鉴定;工具痕迹鉴定等工作均可以用数字图像处理工具进行辅助检验。

2.3 数字图像取证技术在刑事图像鉴定中的应用

随着数字图像技术的发展与图像处理工具的广泛普及,数字像的编辑修改变得异常简单,伪造图像的大量出现给社会安全稳定带来隐患,因此数字图像取证技术成为当前图像处理与信息安全研究热点。数字图像盲取证技术根据图像自身的成像原理、场景特征、设备引入噪声、篡改留痕的特征对可疑图像运用数学方法计算分析从而对图像真伪做出量化的鉴定结论。图像取证技术在刑事图像领域主要应用于数字图像真实性与原始性的检验。

2.4 数字图像合成重建技术在刑事影像合成的应用

数字图像合成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绘图技术来形成图像。数字图像重建技术则利用输入的空间、形态、时间等数据信息生成二维或三维图像。目前这两项技术在现场勘查、法医人类学中已成功应用。计算机人像组合技术可以根据目击者的描述用数据库中的面部器官部组成人面部像,用于排查犯罪嫌疑人。计算机颅骨复原系统可以根据无名颅骨还原其生前的二维或三维头像。在犯罪现场获取的平面图像与空间测量信息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进行影像与事件的三维重建,例如对现场三维图像自动生成,对犯罪事件进行案情模拟演示等。

3 数字图像在刑事技术应用中的优势

处理精度高,按目前的技术,几乎可将一幅模拟图像数字化为任意大小的二维数组,现代扫描仪可以把每个像素的灰度等级量化为16位甚至更高,这意味着图像的数字化精度可以达到满足任一应用需求。

适用面宽,图像可以来自多种信息源,从图像反映的客观实体尺度看,可以小到电子显微镜图像,大到航空照片、遥感图像甚至天文望远镜图像。这些来自不同信息源的图像只要被变换为数字编码形式后,均是用二维数组表示的灰度图像组合而成,因而均可用计算机来处理。

灵活性高,数字图像处理不仅能完成线性运算,而且能实现非线性处理,即凡是可以用数学公式或逻辑关系来表达的一切运算均可用数字图像处理实现。

4 结语

数码影像技术能够有效的保存现场的相关线索证据,不仅为案件的侦破带来了巨大的作用,提供了十分有效的帮助,同时对证实嫌疑人犯罪行为的有效证据。因此刑事技术大力促进数码影像技术的成熟发展和进步,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在案件侦查中最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1] 刘耀.物证鉴定科学.[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8.

[2] 徐立根.物证技术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09.

[3] 张书杰,工具痕迹学[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02.

[4] 王洪宾,工具痕迹利用率低的原因及对策[C].全国痕迹检验学术交流论文选,2005,545.

篇5

足迹是受人体结构形态制约的足或足着物与承痕体接触所形成的痕迹。现场上遗留足迹多,其隐含的信息量大,每一个足迹都与行为人的活动密切联系,它储存着形象痕迹特征、行走习惯特征和附属特征等信息。而且,现场上遗留的单个足迹或成趟足迹都能反映行为人的人身特点。通过对现场足迹的分析,有助于对行为人的人身特点进行刻画,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以下从六个方面研究如何根据足迹分析为人的人身特点。

一、根据足迹判断行为人性别

男女由于性别的差异、生理的不同特点以及社会生活条件和劳动状况等不同,其脚印特征也有不同的反映。分析其中差异,有助于通过现场足迹判断行为人的性别。

(一)男性足迹的反映特征

男性与女性相比,身材较高大,骨骼较粗大,脚也较大较长,脚弓较高,步幅也较大。男性赤脚一般在23cm-26cm之间,即使是相同长度的男女脚印,男性脚掌宽大于女性;而且男性脚印在现场的反映的起落脚有力,跨步大,步宽较窄,蹬、踏、压痕反映很明显,压力不均匀;多出现作用力强的习惯痕迹特征,如磕痕、挖痕等。

男性鞋长一般在23.5cm-30cm之间,多为三型、三型半、四型;鞋底边缘相对不完整,前尖外侧和内纵弓多出现虚边。鞋底总体结构和各部花纹都较宽、粗。

(二)女性足迹的反映特征

女性与男性相比,身材矮小,骨骼较短小,较窄而短,脚弓较低,骨盆低而宽,体较轻,起落平稳,步幅平稳,跨步小,外起足或偏外起足多,特别是城市女性。留在现场的立体足迹较男的浅,压力均匀,弓压较宽,周边边缘整齐;多出现作用力弱的步态特征;一只足或双足内侧能形成推痕、拧痕及内滚压痕。

女性鞋底长一般在21cm-25cm之间,多为二型、二型半、三型;鞋底总体结构和各部花纹均较窄,花纹细且好看,特别是成年女性,穿鞋讲究。

二、根据足迹推算行为人年龄

随着时间的变化,人体的身理机能会随着改变,随着身理机能的改变,人在各个年龄阶段所表现出的各种身理行为均有所不同。其中,较明显的就是行走时的步态特征的变化和赤脚形态的变化,因此,根据人足的这种变化,可以帮助推测行为人的年龄阶段。

(一)根据赤脚形态推断行为人的年龄阶段

年龄与赤足形态有着密切联系,人在不同年龄段赤脚的形态都有所不同。其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脚弓逐渐变宽,外侧边缘逐渐变直。五个趾头的形态从母趾开始由前到后的趾头顺序由原来的圆锥型逐渐向鼓圆、椭圆、三角形变化,趾肚也由丰满逐渐变为扁平。脚跟的形态在青少年时期,跟中心部位好像充气的小皮球随着年龄增长,由充气的小皮球变为半充气的小皮球,最后变为泄气的小皮球,到了老年,脚跟日渐扁平。

1.16-28岁赤脚形态及其印痕特征。由于人年轻时肌肉较丰满,皮肤细腻,纹线明显,完整;脚趾伸展正直,各趾形态呈圆锥形或圆鼓形;脚掌前缘呈平滑的弧形状;脚弓稍高,其印痕较窄;脚跟呈圆锥形。

2.29-50岁年龄段赤足及其印痕特征。中壮年时期的足底线肌肉健壮均匀,纹线较粗,开始出现皱纹;脚趾形态逐渐由圆鼓变为椭圆,脚趾的排列状态由母趾和第二趾向小趾方向倾斜、挤移;脚掌前缘开始呈现凹凸现象;脚弓逐渐变低,其印痕逐渐变宽;脚跟逐渐变鼓圆。

3.50岁以上年龄段赤足形态及其印痕特征。老年时期的脚底肌肉萎缩,皮肤松弛,皱纹较多;母趾呈三角形的蛇头状,各趾形态呈前尖后扁,趾节变平,三趾和四趾也向小趾方向倾斜、挤移;脚掌前缘呈凹凸不平,掌部也变平;脚弓印痕变宽,外边缘较直;脚跟皱扁,板结,没有弹性,像泄气的小皮球。

(二)根据步法特征推断年龄阶段

同样,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在各个年龄段呈现出不同的步法特征,并且这些特征反映具有规律性,随着年龄增长,步法的步子由短变长,再由长变短;步宽由宽变窄,再又窄变宽;步角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抬脚由低变高,再由高变低;脚底压力由前掌向后向外转移;蹬挖痕由明显变模糊,逐渐转为挑痕;摩擦痕由出现到消失,到再出现并加大。

14-17岁少年阶段的步法特征:由于腿部肌肉正在发育,力量不足,这一阶段的人的步法特征出现一些不稳定特征,如运步多但不规则,步行线弯曲较大,步长长短不一,但这些不稳定特征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稳定。总体来说,少年时期的步法特征中,步宽较宽,步角较小,内收或直行多,少数出现外展,起、落足有力且快,常伴有蹬、挖、抠、抬痕,并且由于身体重心往前倾,导致掌重压点往脚掌移,母趾痕前内侧压痕明显。

18-29岁青年阶段的步法特征:在这个年龄段,人的各身体机能逐渐发育成熟,腿的骨骼基本定型,肌肉发育完善,力量充足,表现出的步法特征是:起、落足高而有力,运步利落,速度快,步法特征较为稳定;步行线较规律;步子长,一般为足长的三倍以上;步角中等;步宽中等;多出现蹬、挖、抠、抬痕,一般不出现擦痕。而且,由于步长,重心高,行走时身体晃动幅度大,有时出现迫痕。

30-39岁壮年阶段的步法特征:这个时期,人的各部分机能已经发育成熟,稳定,行走动作规律也很稳定,步长一般为足长的三倍;步角多出现中外展;步宽较青年阶段窄,压痕前后、内外侧比较均匀。到壮年时期开始出现挑、擦痕,有时有蹬、挖痕出现,但都反映不强烈,力量不大。

40-49岁中年阶段步法特征:运步缓慢,作用力不强。步长逐渐变短,步宽变窄,步角外展变大,多接近大外展。起、落足偏低,压痕前轻后重,内外重,跟压面积大而明显。鞋底足迹边缘不完整。前尖、内侧有虚边,常出现擦、挑痕,蹬、挖、抠痕出现很少。

50岁以上老年阶段步法特征:起、落足低而缓慢。步法特征反映较稳定,步长逐渐变短,步宽初期变窄,后期变宽;步角继续增大,末期逐渐变小。压痕前轻后重,内轻外重。母趾压后端重,趾节很宽而扁。弓压宽扁,跟压面积大而明显。擦、挑痕稳定且明显。

三、根据足迹判断嫌疑人身高

人体的身高有高个、中等个、矮个之分。正常男女身高的划分一般为:男性身高175cm以上为高个,165cm-175cm之间为中等个,165cm以下为矮个;女性身高170cm以上为高个,160cm-170cm之间为中等个,159以下为矮个。对现场遗留足迹进行测量、推算、分析,有助于判断行为人身高。

1.利用平面足迹计算法。平面足迹由于有细微的弹性变形,所以长度一般小于实际长度,可以用平面足迹的全长乘以系数7或6.876来计算身高。假设平面足迹长为L,身高为H,单位为厘米,可以根据公式:H=L€?计算出行为人身高。

在利用以上公式求身高时,站立的平面脚印比赤足印的实际长度短2cm左右;行走、跳跃、上坡、下坡的动作,会造成赤足印的全长的一些变化,走动时形成的平面足迹,比实际长短1cm左右。因此在根据足印计算身高时,应从赤足印全长的数据中适当加或减,求出比较接近的实际长度后,再乘上系数。

篇6

通常,对于事实论据的特点,人们提到的多是论据的“四性”,即典型性、确切性、针对性和新颖性。但笔者认为还应加上一“性”,即“概括性”,这一点往往被人们所忽略。

“概括性”要求写作者在表述事实论据时必须言简意赅,必须突出重点,必须倾向鲜明。

议论文中作为论据的事实与记叙文中的事实在表述的方法上区别很大。记叙文中的事实力求完整生动,而议论文中的事实则要求简明扼要。否则,不分彼此,就会造成写记叙文却不像记叙文,写议论文却不像议论文的结果。

任何事实材料都包含意义上的多面性,作者在作为论据使用时,要根据论点和论证的需要,有目的地在某一方面加以突出,以达到议论文三要素的契合。

当然,“概括性”还应表现在作者表述事实论据时所流露的情感上,即作者的爱憎、喜恶和褒贬等。

事实论据在表述中还要注意到它和论点的层次关系,常见关系有三种,即先事实后观点、先观点后事实和边事实边观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和边叙边议。但无论是哪一种形式,都讲究论据和论点的紧密结合。笔者以为,“摆事实,讲道理”广义上可以看成是对议论文论据两种基本形式的概括,狭义上可以看成是对事实论证所提出的要求,即运用事实论据时不能一味地罗列事实,光“摆”不“讲”,只开处方,不谈作用。

道理论据是指为了证明某个观点而引用一些名人名言、谚语、古代文献等方面的材料。一般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它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经典性的或广为人知的事例,以及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对道理论据的表述也要注意到“四性”,即典型性、确切性、针对性和新颖性,这和事实论据的运用有相通之处。道理论据在表述上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明确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直接引用必须标上冒号和双引号,如有把握,可以注明出处或作者。所以,直接引用对准确性要求较高。间接引用多采取转述方式,引用者活用自己的语言,述其要义,以此为论点服务。所以,间接引用不必标上冒号和双引号,也不必刻意点明出处或作者。但间接引用同样要求准确,尤其不能歪曲原来的意思。

篇7

1.2两两比较时检验水准的重新调定χ2检验或秩和检验3组以上整体比较有差异时,需应用分割法进行两两比较,这时检验水准应由原0.05调定为0.0167,否则会增加第Ⅰ类统计学错误的发生率。特别当P值处于0.0167~0.05时,按照P<0.0167的标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按照P<0.05的标准,却有意义,与事实相悖,出现假阳性,很容易得出错误结论。这种分割法有时很保守,当行列表资料分组多且为有序时可用Mantel-Haenszel卡方检验,也称线性趋势检验(testforlineartrend)或定序检验(Linear-by-Lineartest)[2]。统计路径:用SPSS进行计数资料的趋势检验,在输出结果中读取线性关联检验统计量(Linear-by-LinearAssociation,LLA),如P<0.05可得出随着病种级别的升高,检测指标逐渐升高的趋势。

1.3临床诊断试验中的统计学方法应用在临床诊断试验研究中,经常选取单项计量指标或者联合计量指标以诊断某种疾病,若仅用初级统计学方法如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往往不能有效挖掘信息,此时应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ROC曲线分析基本原理是通过诊断界点的移动[3],获得多对灵敏度和误诊率(1-特异度),以灵敏度为纵轴、误诊率为横轴,连接各点绘制曲线,然后计算曲线下的面积,面积越大诊断价值越高。ROC曲线很直观,能根据敏感性与特异性之和最大化原则自动产生最有效的诊断临界点。具体路径可以参考相关统计专著[3]。统计学处理一般描述为:采用SPSS(版次)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对单项及联合检测结果作图绘成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和标准误,其中联合检测结果变量即预测概率由Logistic回归产生(也可以用判别分析得出)。计量资料应用-x±s表示,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及LSD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0.05。具体内容可据情而定。

1.4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误用拆分文件的t检验或方差分析如研究共设3组,每位患者在3个时间点均查某项血指标,部分作者在处理此类数据时,常误将纵向(同一时间点3组的比较)与横向(同组3个时间点的比较)数据均应用拆分文件的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来处理,结果导致统计学第Ⅰ类错误发生。此组数据实质是重复测量资料,应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SPSS中的统计路径:数据-分析-一般线性模型-重复度量。研究者可以参考相关书籍进行处理[3]。

1.52×2析因设计及析因方差分析实验是2×2析因设计时,分组有两个因素,A与B,故分组为A、B、O、A+B,这个设计在析因设计研究中很常用,但常会出现分组设计正确,却没有用析因设计方差分析。析因设计与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4],它不但能分析治疗效果中处理因素的单独效应和主效应,还能分析因素间的交互效应,并能提高检验效能。非统计专业的研究者进行析因分析可能稍有难度,可参考相关统计学书籍提供的统计步骤进行此类分析[3]。

1.6Meta分析Meta分析是循证医学系统评价常用的方法[5],应用时需注意统计学处理中计数资料采用比值比(OR)作为效应变量。具体路径:先进行异质性检验,当P>0.05时,认为同质,选择固定模型;P≤0.05时,不同质,此时可采用敏感性分析或分层分析等异质性处理,使之达到同质后再选择固定模型;若采用异质性处理仍未达到同质,则采用随机模型,以上统计路径均需交代清楚。Meta分析的结果是以“森林树”体现的,审校中我们经常遇到作者绘制的“森林树”左上角“文献、对比、结果名称”等内容显示为“?”,这是由于部分版本的RevMan软件不能输入中文,此时可以考虑省去,或用Photo-shop软件添加相应中文。Meta分析作为一种高级统计方法,专业性要求较高,作者可参考循证医学类权威杂志上的文章格式,如《中国循证医学杂志》中“论著•二次研究”栏目的循证文章。

2科技论文中统计学处理的相关表述

篇8

有些妇女被之后,往往出于羞耻之心会清洗甚至烧毁沾有犯罪分子血迹或的内衣裤。在某些凶杀案件中,被害人或其家属出于恐惧,可能会清洗现场。这些被清洗的痕迹难以找回,往往给破案带来阻碍。在一些凶杀案件中,犯罪分子会故意清洗痕迹。为此,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款照相机,可以帮助刑侦人员寻找这些“丢失”的血迹。

这种被称为多模式红外热像仪的新型相机,可以对看起来很干净的地方进行拍摄,用于确定是否存在血迹,哪怕血迹很小或曾被其他化学物质清洗。这款新型相机的研制者迈克尔·迈里克和斯蒂芬·摩根指出,这款相机能够在几秒钟内拍摄数百张照片,记录拍摄对象释放的红外线。这款相机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滤镜过滤特定波长的光线,使一些化学物质凸显出来,它甚至能发现被水稀释至浓度1%的血液。新型相机还能够发现洒在布料上并被清洗过的血迹。多模式红外热像仪每秒能够拍摄数十张照片,每张照片都使用不同滤镜辨别各种有机物质所释放出的辐射。在一次厨房的拍摄测试中,新型相机不仅可以拍摄被清洗的血迹,甚至可以拍摄出咖啡、冷饮、厨余或有毒污渍。

迈克尔表示,新型相机可以令刑侦人员在第一时间进入犯罪现场进行拍摄,从而避免发光氨等化学物质过早介入并破坏现场。由于这款相机还在改进中而尚未推广,目前刑侦人员还是主要采用发光氨来让隐藏的血迹显形。发光氨在常温下是一种黄色晶体或者米黄色粉末,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化学试剂。在检验血痕时,发光氨与血红素发生反应,显出蓝绿色的荧光。发光氨的灵敏度可以达到百万分之一,即1滴血混在 999999滴水中时也可以被检验出来。不过它与其他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也发生反应,但是显示的颜色和显色的时间长短都是不同的。

虽然发光氨在检验血迹时很灵敏,但是它有明显的缺陷。首先,发光氨是一种强酸,对眼睛、皮肤、呼吸道有一定刺激作用。可见,用这种物质对刑侦人员会带来一定的身体伤害,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发光氨还会破坏犯罪现场的其他证据,例如会破坏血迹中血细胞,甚至会分解血迹中的DNA。基于这一原因,发光氨并不像有些刑侦类影视节目中使用得那样普遍,现实中的刑侦人员不会一走进犯罪现场,便开始向所有物体表面喷射发光氨。刑侦人员仅会在尝试其他办法之后,才使用发光氨。虽然目前多模式红外热像仪只有样机,但是这种新型相机将来有望帮助全世界的刑侦人员不再使用有害的发光氨。

让隐形字迹复原

最近,被网友们津津乐道的新闻之一是英国法医帮助盲女恢复小说手稿。英国多塞特郡一名盲女特瑞斯·威克斯连续多日奋笔疾书,写下26页小说,可惜的是她没有注意到自己使用的钢笔没有加墨水,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这是该女子遭受失明打击后第一次提起精神去做一件事,没想到再受重创。就在盲女感到绝望寻死觅活时,几名法医利用破案时的技术手段,帮盲女一页页地恢复了小说内容。法医用紫外线探照灯打在纸张上,字迹清晰可见,不过恢复小说内容非常耗时。为了不耽误工作,几名法医把26页纸分了分,在休息时间帮特瑞斯复写,5个月后文字内容全部恢复。警方的耐心和爱心让盲女十分感动,她重新打起精神创作。

在这则新闻中,法医采用的是紫外线探照灯技术来复原书写的痕迹。当然,法医们不仅仅用这些技术来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更多的是为侦破案件提供有用线索。在许多影视剧和现实的一些案件中,我们可以发现间谍或者匪徒靠肉眼看不见的字迹来传递信息,这些字迹通过特殊的方法可以重新显现出来。近期,我国各地就发生多起利用“隐形消字”来诈骗钱款的案件。2012年3月27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公安局民警接到电话举报称,事主石某于2011年11月中旬借款给朋友王某1000元。其间,王某用自带的笔写了一张借条给石某。两天后,石某发现王某所写的借条竟变成了一张白纸,便立刻与王某联系,但王某极力否认。后经法医检验,发现王某用过几天就会隐形的墨水书写借条。

在美国,有一个“雅利安兄弟会”的超级黑帮,有100名核心成员。据政府的调查报告显示,“雅利安兄弟会”的头目尽管被关在看守最严密的单人牢房里,仍然能依靠各种手段,遥控庞大的犯罪网络,其中的手段之一就是用隐形墨水书写便条,这些墨水是他们用果汁和尿自制的。阿尔·本顿是一名前“雅利安兄弟会”高级成员,他曾参与了一场监狱血案。他们是依照偷偷传递进去的指令行动的,而指令的人就是当时仍囚禁在科罗拉多州佛罗伦萨的“超安全”监狱的宾罕姆,虽然两座监狱相距2736公里,但那张小纸条还是被准确送达了。从表面上看,信里只有一些用普通墨水写的无关紧要的内容,但是本顿和一名手下用火柴把信件烤热,然后看到信纸上显现出一行字:“进攻DC黑人帮派,宾罕姆。”

隐形字迹可以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来实现。物理的方法就如同新闻中盲女写小说那样,用不灌墨水的钢笔写字,不过这种方法在亮光下一看就能发现明显的痕迹,所以采用者较少。因此,间谍或犯罪分子大多采用不留明显痕迹的化学方法,就像上述案件中的黑帮分子采用的方法一样。再举一个例子,用一种叫氯化钴的化学物质,犯罪分子就可以制成隐形墨水。氯化钴的稀溶液是浅粉红色的,所以把氯化钴溶液写在纸上,等纸干了以后,几乎看不出纸上有什么颜色。对方收到“密信”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微热一下,信纸上的六水氯化钴即脱水变成蓝色的氯化钴,上面就显出蓝色的字迹。对方在看完信以后,可以立即焚烧。如果想作为文件保存,只要往信纸上喷一点水雾,信纸上的蓝字又会消失,仍然可以使信的内容保密起来。类似氯化钴溶液的隐形墨水很多,尽管违法犯罪分子掌握了这样一些隐形字迹的方法,但是法医们比他们懂得的更多,这些犯罪分子的秘密就难逃法医们的慧眼了。

寻找看不见的指纹

早期法医用于指纹鉴定都是一些看得见的指纹,如在血迹或类似的媒介物上,或不小心留在了某些类似塑料的材料表面。通常人们认为,肉眼几乎看不到的指纹不易提取,但后来经研究后发现,那些隐形指纹也几乎可以在任何光滑的表面上被探测到。这种肉眼几乎难以看清的隐形指纹由微量汗水组成,通常是来自于指尖本身,或者是因不经意地接触了某个物体或受害人身体的某些部位后留下的。

隐形指纹中有99%是水分,剩下的1%是复杂物质的混合物,全部重量大约4~250微克。隐形指纹中的复杂混合物因人而异,甚至同一个人也会因时而异。一枚隐形指纹能够保留的时间取决于其受到的影响,有的指纹甚至能保存数百年甚至数千年。比如,美国法医就从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的手稿上提取到了他的指纹。这项研究是在第一批发现的200多幅达·芬奇的指纹图像基础上展开的,大部分图像是从达·芬奇生前所作的52篇论文手稿中提取的。法医表示,通过这些指纹,可以了解达·芬奇的书写和作画习惯,甚至可以了解他的饮食习惯和血统问题。

篇9

约翰金刑事司法学院是一所在法庭科学、刑事司法及相关领域享有较好口碑的美国高校,被国际司法界公认为国际司法教育和研究的引领者fz7。学院成立于1964年,主要为地方、州、联邦培养执法者,原名为警察科学学院。( COPS )。从拥有100名新警学员开始,经过40多年时间里,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拥有超过12000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00名研究生,数百名博士生办学规模的大学。学员来自世界的一百多个国家,在美国司法律师界,警界,法庭科学界不乏声名显赫的毕业生,如我们所熟悉的李昌红博士。这些优秀的毕业生也从侧面折射出约翰金刑事司法学院优异的教育理念,并让世人对其教学质量有了直观的了解。

约翰金刑事司法学院的宗旨是:致力于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观察能力,与人的有效沟通能力,教会学员由自由研究引发的道德判断方法;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并在获得和评估信息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操作先进系统的能力;让学生在了解不同文化、社会历史背景下,具有能融合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的各方政治力量的能力。

学院的任务是:构建一个学术氛围,促进和鼓励教师与学生们的科学研究,尤其是司法相关领域的研究;在日益拓宽的研究领域和同一研究领域中的多元化价值取向,反映出学院站在全球化的战略高度,不断革新教育实践,顺应时代对特殊领域人才的需求变化,履行学院对社会教育责任的承诺。

学院为学员提供的艺术、科学和人文学科通识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在毕业后具有敏锐的思维和较高的专业水准,能应对各种犯罪、司法实践和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各种挑战的能力,实现学员维护社会道德,履行社会责任的承诺,激励学生和教师以为公众服务去实现个人的最高价值。

总结约翰金刑事司法学院的教育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大的师资力量为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奠定了基础,与服务客户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难得的实习机会,为学员今后的顺利就业提供了工作平台,增强了学院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的吸引力。

在美国,一所高校的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在于它的学术资源及良好的学术环境。约翰金刑事司法学院里有提供教育服务专业领域内的权威人士,如Mike Wallace and John Matteson为普利策奖获得者仁。在这里你能见到很多在法庭科学、法律、反恐,帮派暴力犯罪,人类学,刑事学,历史、哲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心理学和社会学学界的著名的学者,学院拥有与19个专题研究中心(如反恐中心)和研究所。良好的学术环境和优越的基础设施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在不同领域内的资深专业人员被学院聘为指导教师,学生们可以在学习中得到最好的学习指导;学院与司法机构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生可以申请并可获得去知名的公司、组织、机构等相关部门内进行与所学专业紧密相关的实习机会;优秀的师资与最好的实习环境,为保证教育质量提供了坚实基础和优越环境。

(二)严谨的科研氛围,科学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结构,使学生们能轻松面对未来的工作环境的任何挑战

美国的警察学历教育强调的是通识教育,在课程的设置中以司法本科为例,基础能力课,人文课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与刑事司法相关的种族问题占总课程的67%左右,共同必修课占22%,主修方向课程占10%,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刑事司法是跨学科性质,并对犯罪问题和刑事司法体系问题有了全面的了解。

严谨的学术氛围培养学生尊重知识的意识。以研究生教育为例,学生在选中一门课程与任务教师联系后,教师通过邮件发给他一些参考书目,在考试之前,这些书要读完,才有可能通过考试。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没有人为了完成作业而去抄袭,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论文是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实验得到的原创作品,因此,实验室和图书馆总是人满为患。

自由的学术环境中使学生在课堂中能轻松随时提问,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不会轻易服从某个权威观点,并会以自己的科学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教师们具有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的责任,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在课堂中,教师应回答学生的所有提问,这些问题涉及这一专业的各个领域,教师有义务给学生满意的答复,这对教师业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及对知识综合应用水平都是一个考验,但是教师不会以一个权威者自居,总是乐于与学生分享新的观点并会对学生的观点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引导学生进行深人的研究。

(三)学院注重实验室、图书馆的建设,以满足教学实践为目标,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充裕的教学资源和硬件设施为培养一流的人才提供了物质保障。学院内行政办公室简单而朴素,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设备良好的实验室,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一般是从早到晚,在这一期间,学生可以自己选做实验的时间段。实验室是学院内最为繁忙的地方,完成教师布置的论文或撰写自己的论文要通过实验完成,教师不会告诉学生具体该怎么去操作实验,学生们会从教科书或教师提供的学习参考资料中所列的书目的书中获得相应的信息。实验室内有外聘来自服务各大实验室的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遇到难题,请教他们,找出研究的方法和解决途径。独立的在实验室操作的研究经历,培养出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操作先进系统的能力,能在从业后接受所遇到的挑战。

学院的图书馆内资料丰富,在各种类别的资料中,研究者可以找到最新最全的专业资料,能满足研究者的需要。学院图书馆是开放时间最长的部门之一,在假期也会开放,方便学生使用图书馆,凭借互联网,学生在任何地方都可方便快捷地享受到学院图书资料,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及教师的研究。

(四)管理人员少而精,先进的管理水平保证了学院高效的运作

信息化的办公节省了很多人力,学院的管理人员不多,在学院内见到的大部分是教师。每个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信箱,学院的一切通知、新闻都会及时发在相关人员的信箱内。所有的工作都是提前安排好的,管理工作井井有条,各人各司其职。学院信息公开,要想知道学院在这一学期内某一天要发生什么事,可以到学院的日历上看到详细的安排,所有的学院工作人员的工作都是有预见性的,他们可以制定好未来一年的工作计划日程安排表,可以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放在科研中去。

学院公共服务完善、后勤保障有力,所有的服务电话都公布在学校的网站上,接到电话后后勤人员会即时出现,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都很高。学院有充足的上网电脑供学生免费使用,而且使用正常,几乎见不到放在公共免费使用的电脑因故障而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使用者也不会担心病毒的侵扰;如果要使用公共复印机或打字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充值,采用自助式方式,输人使用者的密码就可以使用,既方便学生也节省了人力。图书馆和实验室除了少数的管理人员外,一些职位提供给学生供职。

(五)长期稳定的合作单位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较好的实习基地,保障了学生学习的质量

以纽约市警察局犯罪实验室为例,纽约市警察局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好的现代警察局之一,条件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先进的仪器设备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机会。纽约市警察局犯罪实验室内设有手印检验、微量物证检验、纤维毛发检验、火灾物证检验、违禁药品、足迹检验、文件检验、工具痕迹及枪弹及痕迹检验等多项检验服务,是美国最大的犯罪实验室之一,拥有一流的设备和工作人员,学生们在实习过程中获益匪浅。提出申请实习的学生在要在这里修满400个学时,在各种实验室之间轮流学习,并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指导。

(六)学院注重的学生教育质量,不盲目追求毕业生数量

美国高等教育是宽进严出,约翰金刑事司法学院学生都了解学分不好拿,尤其是法庭科学专业的学生,要想毕业就要付出努力。学院不会为了提高毕业率而放松标准。从毕业生的从业成绩来看,约翰金刑事司法学院文凭的“含金量”也是一个验证,在司法界,约翰金刑事司法学院毕业生,业绩骄人的不在少数,毕业生在业界不俗表现就是约翰金刑事司法学院教育质量的最好说明。

(七)学院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发展不断调整教育实践,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

篇10

临摹,即临写摹仿。即摹仿人将被摹仿人的笔迹样本作为摹本,通过知觉、视觉、记忆等生理机能记下被摹仿人笔迹的形象特征后,再克制自己的书写动作,使之书写出与被摹仿人的字迹相近的笔迹而回避自己原有的书写动作特征。这种摹仿方法书写出来的笔迹不可能达到惟妙惟肖、自然清楚的程度。因此,在许多民事、刑事案件中,尤其在呈明显上升趋势的各类贪污犯罪、经济案件中都涉及到同类字帖临摹笔迹检验问题。

1 临摹相同字帖笔迹检验含义及分类

笔迹检验,广义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对于与案件有关的笔迹物证资料进行勘验、分析、识别、鉴定等活动的总称。它既是一项专业技术手段,又是一项技术工作。

狭义的笔迹检验是指通过两部分笔迹之间的比较鉴别,确定他们是否为同一人所书写的专门手段。临摹相同字帖笔迹检验即对通过临摹或套摹相同类型字体的字帖来练字的人所书写的笔迹的检验。实践中,各类经济案件和民事纠纷中的证据大多涉及文检技术,尤其是摹仿签名笔迹鉴定最为突出。对于临摹者来说,只是在特定的时间段内通过强制力,刻意的改变自己的书写习惯,克制自己的书写动作,而去有目的的摹写被摹仿人的笔迹。这样就造成了临摹书写出来的字迹里表面上看都是被摹仿人笔迹的笔迹特征,而仔细分析后发现在微观方面,如笔痕、印压、笔画回转部分会出现与被摹仿人不同的特征。

在临摹相同字帖笔迹检验的分类中,从练字的程度上有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初级阶段,即通过练习字帖,写字水平没有得到提高,写出来的字没有很明显的固定风格的字体;中级阶段,即通过练习字帖,写出来的字有一定的结构和笔锋,看得出来书写者练过字,但是由于某些外在因素的改变,比如快速书写,此时字的结构和字的笔锋会变得不是很明显,导致字的变形;高级阶段,即通过练习字帖,写字水平有很大提高,写出来的字让人看了就称赞好看,有很好的结构和笔锋,即使快速书写,也不会受很大影响。通过对同类字帖练习者笔迹检验的分析,可以解决一些传统手段无法解决的难题,使相当一部分可疑文件得以正确鉴定,直接应用于实际案件鉴定工作,为侦查工作“分析画像”指引方向,为笔迹检验提供依据,为刑事案件的侦破和民事案件的审理提供科学的、可靠的鉴定意见,以利于同一认定。

2 临摹相同字帖笔迹检验的实验原理

(1)临摹相同字帖笔迹的特定性

临摹相同字帖笔迹特征系统的特定性,是由人的书写习惯特定性和所临摹的字帖字体特

定性决定的。人的书写习惯特定性来自于主客观两方面。主观上,每个人由于自身先天遗传和后天发育的不同情况,致使人的感观能力、神经系统、书写器官存在差异。人们自身的感知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以及心理倾向、学习动机、兴趣爱好都各有不同,使得人们掌握的书写技能存在特定性。客观上,受家庭、学校文化教育的影响,每个人的训练写字时间、质量、学仿对象有别,再加上个人从事的不同工作环境、职业领域、交际对象,也造就了每个人书写习惯的不同特点。临摹的字帖字体特定性来自于字帖类型的特定性。不同生产厂家由于其制造的字帖种类不同,在纸面上形成的痕迹势必存在各自不同的特点。即便是同一家厂商制造的同种字帖,也会在印刷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细微差别,从而导致每本字帖形成字痕的特定性。

(2)临摹相同字帖笔迹的稳定性

对于稳定性主要在于各要素间的相互平衡,若是其中某一部分出现变动,则会打破这个平衡,使其无法再保持原有的稳定状态,所以,任何事物的稳定性都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临摹相同字帖笔迹的稳定性同样如此。临摹相同字帖笔迹稳定性是指由于字帖笔迹的规范性、独特性、艺术性,由于人们长期临摹同类字帖,其书写的笔迹在相同字的搭配比例、运笔、起收笔动作等方面具有稳定重复出现的规律性特征。其依据是由人的书写习惯稳定性和所临摹的字帖字体稳定性决定的。主观上,书写习惯是动力定型的表现,而任何一种动力定型都具有相对稳定性。书写动力定型是一个完整的动作系统,书写每一个笔画都是一个动作接着另一个动作进行的,动作之间、笔画之间、单字之间环环相扣,前一个动作反应本身就诱发着下一个动作。在人们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形成了体现个人相对稳定的整体性书写动作体系。也就导致了人们在书写时所形成的笔迹特征的整体稳定性。客观上,语言文字本身的稳定性是很强的,特别在语言文字的社会规范与书面交际中,形成了各种约定俗成的规则。这种规则制约着每个人书写活动的相对稳定性。临摹的字帖字体特定性取决于字帖类型的稳定性。同一生产厂家由于其制造的字帖种类相同,其生产出来的同一类型的字帖通常具有整体相同的特点,书写字迹的笔迹特征也在整体上有相对稳定的反应。

3 摹仿笔迹的鉴定

摹仿是一种在思想意识上和肢体活动上与原有的动力定型严重冲突的反常活动。针对不同的摹仿手法,我们要紧抓其反常的书写习惯动作所形成的笔迹特征来判别需鉴定笔迹是否摹仿所成。针对临摹,首先要认真检验其细小笔画的笔画质量,将检材的整体质量把握在心,这对下一步的认定有十分大的帮助。其次就是认真观察各个笔画的细部特征,对于出现非正常的弯曲抖动、修改重描等特征进行仔细论证,排除特殊原因造成后方能认定是否为临摹笔迹。对于无法解释的非正常笔迹特征要做上标记,进行进一步的验证,不可妄下结论。注意观察检材中较为复杂笔画的笔迹特征。较复杂的连笔、特殊的笔顺、杂乱的笔画、书写速度较快的笔画、折笔的弧度、起收笔细节特征等笔画最不容易被摹仿。所以应从这些细节中发掘出有价值的笔迹特征。最后就是要大量的观察研究签名者本人的签名,总结分析出其中的规律性变化,分辨出存在差异的特征点是摹仿笔迹还是因为环境、心理、生理原因造成的。必要时候还可以根据笔压笔痕来判断是否为本人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