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6:01:4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护理风险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本文作者:覃华凤工作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电灼伤随着外科学科的发展,各种仪器的应用,如高频电刀、电钻、腔镜仪器等,低年资护士由于操作不娴熟或未遵守操作规程,未管理好台上电刀笔等用物,手术人员意外碰触按键,造成烧伤或灼伤。应急能力差护士的应急能力是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敏锐地发现和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进行分析、判断、用熟练的技能技巧、沉着果断的配合和抢救和护理,其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手术室护理工作应急性极强,护士必须具备很好的应急能力。低年资的护士知识面相对较窄,遇到新问题、新情况显得心理紧张,茫然失措,严重影响了护理工作质量,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
加强培训及考核,全面提高业务技术水平进行规范化岗前培训,内容包括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岗前培训结束,将低年资护士安排到各手术专科组,由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带教,参加手术配合工作,带教老师要做到放手不放眼,及时指出,纠正错误。科室引进的新仪器设备,请工程师讲课,使每个护士熟练掌握仪器的性能,每月写工作笔记和心得体会。坚持每月一次手术护理查房及业务学习,加强专科理论的学习,开展手术室专科技术竞赛。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手术室工作的应急性强,工作量大而繁重,手术室护士应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在每一个环节中都必须执行查对制度。严格执行手术物品清点制度常规中明确规定手术物品的清点要由器械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医生共同参与,洗手护士必须提前洗手,与巡回护士、本院医生共同清点手术器械、纱布、缝针、缝线,并口头诵读数字,清点一项,记录一项,如有怀疑必须重复清点,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在术前、关体腔前、关体腔后、缝皮后四次清点保证数目准确,核对无误方可关闭,严把查对关。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专人负责管理,使用无菌物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为了区分灭菌与非灭菌物品,建立各种灭菌指示卡灭菌前后对照表,放于各手术间醒目位置便于对照。预防手术损伤巡回护士、手术医生在摆时,应遵循安全、舒适、术野充分暴露、不妨碍呼吸、循环功能为原则,根据手术部位正确摆放。束缚带不可固定过紧,肢体不可过度外展、屈曲防止神经损伤。术中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改变,肢体末梢血运是否良好,或按摩受压肢体,每次3一5而n。‘规范仪器设备操作使低年资护士了解电刀、电钻、腔镜等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使用电刀时正确放置负极板,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检查病人身上有无金属物。强化与病人沟通技巧的训练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和自我保健意识增强,病人需要的不仅是药物、手术,更需要沟通和理解,利用晨会、护理查房的机会就如何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等问题,采取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模拟病人的各种心理问题,让沟通能力强的护士进行现场示范,与大家分享沟通技巧,提高沟通能力。重视护士的应急能力的锻炼组织学习护理部、科室的各种应急预案,熟悉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及方法,通过不定期的演练及考核提高护士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2013年儿科收治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的患儿50例,设为观察组,另随机选我院2010年儿科收治常规护理的患儿50例,设为对照组。男性患儿55例,女性患儿45例;年龄为2~11岁,平均(6.1±0.3)岁;住院时间为6~34d,平均(16.2±2.1)d。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以及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儿则接受风险防范式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2.1住院环境
给患儿营造一个舒适且具有安全感的住院环境,要充分考虑到其均为儿童,在布置医院环境的时候要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这样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不安感,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对治疗产生的抵触感。由于病房对患儿而言属于陌生的环境,因此要有适当整改,让其在病房能够感觉到舒适安心,降低对医院的恐惧感,只有消除患儿对治疗以及护理的抵触感并积极配合,才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健康。
1.2.2沟通交流
护理人员在和患儿的沟通过程中需要针对其自身年龄和心理特点,一般儿童的好奇心比较强,与其年龄相对应的认知能力还有沟通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护理人员和患儿在沟通时要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脸上时刻保持微笑,语气要平缓吻合,保持耐心和爱心,降低护理方面存在的缺陷。
1.2.3提高服务质量
应做好对患儿的一般护理,如果医院设置有饮水机的应该24h提供患儿及其家属饮用水。备用各种类型的退热药物,在未交费前可以先执行药物缓解处理。对患儿家属所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解决,最大程度做到全方面服务的要求。做好健康宣教的工作,例如同样表现出腹泻症状的患儿,由于季节还有年龄的不同,其诱发因素以及治疗方案也会有所不同。要针对患儿本身的综合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法还有饮食构架,让患儿家长了解同样临床症状使用不同治疗方案的原因,以免患儿家长在交流时产生疑惑。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收集资料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家属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更具优越性。
收集并整理2012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所收治的320例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60例。观察组中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94例和66例,年龄在12-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52±2.74)岁,对照组中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97例和63例,患者年龄在11-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51±2.87)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性资料并无明显差异,即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分析
对外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做出如下分析:(1)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由于护理人员在平常的外科护理中缺乏风险意识,且综合素质具有较大的差异,使其在处理医疗问题方面产生了难度;(2)缺乏对病情变化的综合判断力。外科患者的病情特点为复杂多变,护理人员并未对患者自身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从而在耽误患者诊疗时间的同时,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效果;(3)护理文书书写缺乏规范性。医院护理人员的任务繁重,护理人员对护理文书的书写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增加了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4)引流管发生堵塞、扭曲和脱落。外科患者在接受手术后具有较多置管,极易出现堵塞、扭曲和脱落等情况,从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1.2.2护理方法
在对照组方面,主要利用了外科护理的日常方法。而在观察组方面,采用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点:(1)识别并衡量风险。焦虑、紧张、不安等情绪是外科患者经常出现的不良情绪,增加了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此,在护理工作开展前,对各类护理风险进行正确衡量,进而对各个护理细节中所出现的风险进行及时处理,并制定出基于个性化护理风险衡量的计量表;(2)制定并完善医院护理制度。在对观察组的160例患者进行护理中,通过制定安全的管理制度以及具有针对性的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使护理人员在树立正确风险意识的基础上,加强技术操作与规范管理,并针对各项急救技能和专业护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培训,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其对护理风险的防范能力;(3)构建和谐护患关系。负责观察组中160患者的护理人员加强同患者亲属的沟通,并被培养以亲切的态度同患者进行适当交流,在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的同时,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缩短其康复时间;(4)加强对并发症的监控与以外时间的风险防范意识。定时、定期对观察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其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全面观察,以精湛的护理技术向患者提供优质的外科护理服务,并采取各项措施预防感染,降低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的几率。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对比采取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护理风险发展率进行分析,其中,观察组患者发生感染0例,沟通不良0例,管道脱落0例,突发意外2例,由此计算可知,不良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1.25%。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1例,沟通不良5例,管道脱落2例,摔倒2例,由此计算可知不良护理的风险发生率为6.25%。综上,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1.1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的方法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即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帮助其挂号、就诊,并遵医嘱对其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以及住院护理。
1.1.2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的方法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是:
(1)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制定护理风险管理制度
①外科可成立由科主任及护士长领导的风险管理小组,对在外科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②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包括病房基础护理制度、病房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检查护理制度等),严格规范各项护理流程及操作。
③分析在已经发生的不良护理事件中存在的护理缺陷,及时提出相应的纠正措施,以免今后出现类似的事件[2]。
(2)对患者的病情做护理风险评估在外科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估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并对发生护理风险的几率及危害程度进行管理。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患者自身的因素。患者的病情是否危重;患者是否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患者是否存在对自身疾病的恐惧,导致其是否进行消极治疗,遵医行为较差。
②环境的危险因素:与患者同一病房内的其他患者是否合并有感染性疾病;为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的仪器设备是否存在危险因素等。③护理因素: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是否一致、护理工作流程是否顺畅、护士技术水平是否均衡等[3]。
(3)合理规划护理工作流程、明确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
①让护士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避免出现因护理工作流程不顺畅而导致护理风险的发生。
②对患者实施责任护士包干制,使每一位护理人员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负责好对患者的基础护理,落实好对患者的生活护理,从而使护理、治疗、健康教育等融汇贯通。
③让每一位患者都有自己的管床护士,使每一位护士都能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配合,进而使各项护理工作落到实处。
1.2疗效评价标准
(1)有效:经过护理,患者未发生出血、感染、褥疮或其他并发症,且饮食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均正常。
(2)无效:经过护理,患者的病情未发生好转甚至在加重。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及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我院使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在患者出院时发放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护理人员是否及时对患者进行了护理,进行护理时的态度等。以100分为满分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均通过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时为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结束后,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45.23%,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7.23%。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护理结束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47.89%,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6.16%。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本院骨科于2012年6月~2013年8月对60名护理人员进行护理骨科护理风险管理,其中男11名,女49名,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29.3±1.6)岁,护士36名,护师17名,主管护师6名,副主任护师1名;学历大学本科18名,大专及以下42名。
1.2治疗方法
成立骨科患者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其中组长和副组长分别设立1~3个岗位,并分别由护士长及主任医师担任,其余护理人员作为小组普通成员。所有骨科护理人员都积极参与到风险管理中来,并定期开展骨科护理风险管理研讨会,对骨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的护理情况对其相应的管理对策进行探究,并合理运用到骨科患者护理中去。
2结果
经过成立骨科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并对骨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护理实践得出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对策后,骨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风险显著降低,由此导致的致残、致伤及致死情况也明显的减少,医患关系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医患、护患关系满意度急剧提高。
3讨论
3.1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骨科护理风险因素主要有患者和护理人员两方面的因素,其主要表现为:患者方面:一是对骨科护理缺乏正确的认知观念,随着最新科技手段及方法在医疗临床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了提升骨科护理质量,骨科护理中也引入了许多人性化及先进的护理服务及理念,然而患者却缺乏对其正确认知,认为这是医院最大程度牟取经济利益的手段,从而在观念上和实际行为上不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从而增大了护理风险;二是患者的消极情绪,骨科患者因长期患病卧床等,容易导致焦虑、恐惧及抑郁等不良等消极情绪,加之片面的认为当前医疗技术如此发达,他们的疾病能够很快很好的治愈,而现实情况中,一旦出现短期疗效不佳或治疗过程中出现其他并发症或后遗症的情况时,患者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误差,产生消极情绪,而不积极的治疗护理态度在骨科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中会产生不良效果,提高护理风险。护理人员方面:一是护理人员缺乏足够的责任心,由于当前大部分医院骨科护理人员数量不多,而护理工作难度和复杂性都较大,加之繁重的护理工作量,使得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在骨科患者的护理中经常出现冷漠应付患者的情况,护理的不细致也导致护患关系较为紧张,长期以往易导致护患冲突,进而提高护理风险;二是护理人员专业素养不高,护理人员大多只重视护理技巧的掌握,而忽视康复训练及患者心理辅导等方面知识的学习,而这些知识在患者的护理中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因此难以提供良好护理易导致患者对其不信任,不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甚至产生护理风险。
分析研究本院2012年4月~2013年5月实施的风险管理前后收治的240例择期手术治疗患者,男140例,女100例,年龄13~73岁,平均年龄(43.0±5.1)岁,所接受手术治疗类型:消化道出血、肾结石、胆结石、乳腺癌、肠套叠、肠梗阻、结肠癌、胰腺癌等。
1.2方法
1.2.1建立风险管理小组
医护人员担当护理小组组长,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小组人员由责任护理人员以及护理组长等组成,详细规定风险管理小组的具体职责,并按照具体内容实施,评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总结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1.2.2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
明确护理工作中各项制度内容,如不良事件发生后要立即上报,若不然应采取强制的惩罚措施;针对积极上报者,可采取相应的鼓励措施,可有效保证风险管理的实施,提高风险管理制度实施效果。
1.2.3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并对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理论基础培训,锻炼医护人员的具体实践操作水平,增强其责任感以及法律意识,保证医护人员能熟练相关业务操作。分析近期发生的医疗纠纷事件,明确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每个月组织质控小组进行巡房检查,明确患者的具体病情,评估潜在的护理风险,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责任医护人员应按照规范要求对患者实施一系列的护理措施,评估护理质量,提出对应的改善措施。
1.2.4做好病房护理工作
为了保证病房护理安全,可通过建立醒目的标识牌,提醒患者防滑防烫。监控病房的湿度温度,保证患者处于舒适的病房环境中,定期对病房环境进行消毒,保持病房环境的干净整洁。医护人员严格遵循病房探视制度,尽量减少探视,保证患者足够的休息,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同时应该注意保持病房绝对的安静。
1.2.5建立合理的排班制度
根据医护人员的年资以及护理技能水平,建立合理的排班制度,针对人力资源缺乏的班次,医护人员可通过合理安排,保证在突发急诊以及患者人数增加下人力资源充分调动,保证护理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减少医疗事故发生。
1.2.6外科手术管理
在外科手术治疗时应将工作重点放在预防上,监控手术治疗情况,防止手术意外发生。术前有必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明确患者具体情况并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术前详细检查术中可能会使用到的仪器,保证仪器的安全无菌;巡回护理人员应提高仪器的操作水平,仔细认真填写护理单;严格实施手术室质量监控,组织定期考核调查,分析手术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措施,提高手术治疗以及护理水平。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前,护理风险事故发生17例,所占比例为7.1%,护理质量满意率为70.8%(170/240),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风险事故发生5例,所占比例为2.1%,护理质量满意率为98.8%(237/240),与实施前相比,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明显减少,护理质量满意率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当前经济社会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知识以及法律知识的认知不断提高。临床在实施护理工作时,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护理需求,医院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护理要求。医护人员在实施工作时,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和谐护患关系,保证护理安全是当前临床护理重点。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实施过程中,评估医护人员、患者以及探视人员可能造成的风险事故,提出相应的措施改善。风险管理的基础为预防,评估可能发生的事故,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护理工作是保证临床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且具有一定的实施难度以及风险,尤其是疾病种类多而繁杂的外科科室,则具有更大的护理风险。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医护人员接受相关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做好护患沟通交流,正确患者的支持,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以及护理,并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风险采取对应措施进行改善,可有效减少护理风险发生,提高护理满意率。本次研究中,实施后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下降,且护理满意率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行业是具有高责任、高风险的服务行业,随着病人维权意识的增强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责任和风险逐渐增多,如果风险隐患没有被认知并加以防范,将产生难以避免的医疗纠纷,本文浅析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以及针对这些风险因素如何进行防范,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有效服务。
1护理风险因素存在的原因分析[1]
1.1服务对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明显增强,在就医中,医护人员不经意的一句话或过去一些约定俗成的做法,现在就会被病人及其家属看作无法忍受的侵权行为,例如未经病人同意带实习生进入产房等。
1.2社会环境新形势下,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改革及医疗法规的相继颁布,使医护人员的工作受到社会环境的强制性约束,而由于医疗事业的高科技、高风险,后果不可测等特性和医疗进展的局限性,很难完全满足广大病人家属的需求,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常常使危机事件在医护人员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发生,一触即发。
1.3缺乏沟通病人缺乏对有关疾病的认识,对病情不了解,或者医护人员没有周密考虑病人的病情和充分估计其可能发生的问题而向病人进行交代,病人及家属没有思想准备,出现意外后常不理解,尤其病人一旦出现死亡、残疾和器官功能,便认为是医护人员的工作失误导致的差错事故,甚至会出现过激行为。
1.4服务质量由于医护人员言语和行为不当或过失,造成病人及家属的强烈不满,而导致医疗投诉,甚至于提出巨额赔偿和诉讼。此外,由于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而引发危机的事件也很常见。如因护士失职而导致新生儿窒息以及护士因脱岗延误手术病人抢救等事件也屡有发生。
1.5技术质量护理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而临床护士又趋向年轻化,新旧更替快,随着资深年长护士的调离、解职,很可能造成护理队伍结构的断层。新毕业护士由于经验不足或是协作技能不强,易引起冲突,导致投诉,造成对护士信任的危机。
1.6组织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薄弱,各项护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业务技术培训不够,仪器设备管理不善,环保措施不力等都可能成为产生纠纷的因素。
2护理风险防范的策略
2.1强化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理安全认识,消除护理工作中不安全隐患是避免风险的保证(1)新进护士在上岗前进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学习并通过考核后才能进入临床工作。(2)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应用安全实例讲道理,分析违章事例敲警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增强法律、法规意识,提升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认识。(3)护理部每季度在全院护士大会上进行护理质量讲评会及安全教育,并在每月护士长例会上对工作情况进行点评,包括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护理差错及缺陷,对重大的差错事故要进行分析并通报批评。(4)护士长每天利用晨间交接班时间对科室护理工作环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提醒防范。
2.2重视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良好的护理技术是防范护理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基础和保证。(1)医学的高速发展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终身学习,因此护理管理层应为护士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参加各种学习,制定分层次的培训计划,每月组织护理查房及小讲课,发现疑难、罕见病例及时组织查房。(2)定期进行护理操作技能考核及抽查,对于新进同志,必须在基本操作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临床。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新技术的学习。
2.3制定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是降低护理风险的确实保证。(1)通过制定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来规范护士日常护理工作行为和临床操作技能,并定期组织学习及考核。(2)制定临床护理工作中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护士进行演练,以便于在危机来临之时,提高应急和应变能力,对各种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到尽早预防和有效救护。(3)对于重要操作前后要制定相应的告知流程,如应用三腔管的告知程序、胃肠减压的告知程序等,在操作前必须做详细的解释并要求患者及家属签字,做到知情同意。
2.4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掌握沟通技巧,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保护病人的隐私权。这是降低护理纠纷的有效措施。(1)在为病人服务中,应使用文明用语,做到文明礼貌、举止文雅、语言亲切,同时与病人积极沟通交流。有效沟通将产生良好的护患关系,缺乏沟通或无效沟通会导致护患之间形同陌路或发生冲突。(2)正确处理或避免发生护患冲突。面对护患冲突,护士需冷静分析遭遇冲突的起因,任何冲突一旦发生,总有双方的原因,即使起因最先或主要源自患者,护士作为护患关系的主导者,也应从责任与义务的角度,去体谅、理解患者不稳定的心态和情绪,切忌以受伤者的心态对待患者的不理智行为。面对护患冲突,护士可尝试应用一些技巧,如深呼吸法、换位思考、转移法、冷处理法,往往可以降低护理纠纷[2]。(3)维护病人的隐私权,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越来越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故护理人员在为病人进行各项治疗操作需要暴露其隐私部位时,应该为病人提供隐蔽场所;同时,在工作中医护人员不能对病人的隐私随便进行议论及告知他人。
2.5加强组织管理,提高服务质量这是降低护理纠纷的关键措施。(1)护士长是临床第一线的护理管理者,既是护理人员规章制度及操作常规执行与落实的监督者,又是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意见的倾诉对象,护士长的工作方法及态度在预防护理纠纷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坚持护士长每日查房制度,一方面检查本部门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另一方面,认真听取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信任,通过护士长的有效沟通,及时发现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安全隐患,及时化解护患矛盾,杜绝可能发生的护理偏差。(2)规范护理物品、认真落实抢救仪器管理保养制度。护士长定期对本科室护理物品及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及维修,制定各仪器操作使用卡,挂于仪器旁。并定期组织科室护士培训,以便在抢救病人时能拉的出一支技术过硬的护理队伍。
2.6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加强对病史的保管《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认识了书写的重要性。护理记录应是及时、客观、正确,杜绝涂改,避免将主观内容添加。特别是对危重病人的抢救记录,一定要事实求是,在抢救过程中实施的具体护理措施要及时,详细记录,不能采用涂改、胶贴、刀刮等方法去除原字,可采用双横线划去原字迹,并在旁修改后签全名。
3小结
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是难免的,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除应加强医护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外,制定完善护理工作制度及风险告知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缺陷的控制,应该尽量减少缺陷的可能性,对于风险管理来说,控制缺陷的可能性是重中之重,在尽量减少缺陷的可能性中再创造最大的机会做出服务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对于护理管理来说,患者的态度是衡量风险管理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志。减少缺陷具体体现在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做到准备充足、应对突况不能慌乱、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待患者的态度要良好等,对于护士的培训要做全面,护理的过程中要有监督奖惩制度完善。
2严格要求护理人员
通过对护理人员自身的严格要求,不可以抱有得过且过的态度,护士的护理效果是整个护理阶段最直观的表现[1],也是患者能最直接感受到的,因此对于护士的心理素质以及护理技术要有明确的要求,只有做到每一名护理人员都有高素质高水准的护理程度,才能够让风险管理变得容易。具体做法可以是定期组织培训,对于当天的工作要有考核,月度季度可以评选优秀工作者,对工作认真并且受到患者欢迎的护理人员进行鼓励。激励其他人员更加优质的完成工作。对于一些医患纠纷的相关问题要及时解决,分析典型案例,争取下次遇见类似情况可以避免纠纷产生。对成功解决问题的护理人员可以让他们进行相关经验培训,为大家讲解一下自己遇到那种情况的时候是怎样解决的,分享经验。对于相关法律要熟悉,必要的时候通过法律条款来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捍卫医院自己的利益法律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定期对护理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进行知识法律考核,这样可以督促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牢记。
3安排正常合理的上班时间
对于护理人员来说,不仅是心理素质要高,体力也是很关键的,面对各种情况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24h不断的进行观察处理,风险管理在其中的体现的就是,要为护理人员安排正常合理的上班时间,上班时间合理意味着可以让护理人员得到充分的休息,只有工作时间合理,他们才可以进行正常的工作,避免工作失误以及情绪的保持。这样医疗事故以及医患纠纷的风险就会降低到最小。合理的工作时间可以让护理人员在工作的时候能够高效高质的完成工作,人手不足的情况下需要有新人及时补充,不要让护理人员超时工作,尤其是对于医疗行业这种行业,如果护理人员长期不间断工作会导致身体疲惫以及精神紧张,这样会导致工作失误。
4做好交接记录
做好交接记录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医疗护理工作中面对各种不同的患者,患者病情的变化记录很关键,工作记录对于患者和护理人员同样重要,对于工作记录一定要规范严格的执行,而且在面对医患纠纷的时候,医院的工作记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很多医院会因为忙或者是医患纠纷少就对工作记录不做太硬性的要求,这样做是非常不好的,同样也是增加风险的可能性,所以,一定要加强工作记录的监督力度,做到每一个患者每一次变化和治疗都要有详细的记录,这是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重点,无论是纸质记录或者是电脑记录,记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采用最适合自己医院的方式是最重要的。
5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对于意外或者是医疗纠纷发生的时候一定要采取积极面对的态度,及时上报以及讨论应对程序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够有效地避免事态的恶化[2]。对于风险管理部门的机制建立也要重视起来,只有风险控制部门建立才能够对护理部门或者其他部门进行监督,加强医护人员本身对风险管控的重视,出现了违规的人员要及时的予以惩处,这样才能够起到监督以及控制的作用。风险因素的分析也是很重要的,分析风险因素对于避免下一次风险的发生有预防作用。风险因素分析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5.1从管理因素入手。只有做到先制定风险管理章程,明确责任制度才能够保证风险管理能够正确的实行,因此对于风险管理的理解和让正确的人来进行管控是很重要的。无论是在风险发生之前对于风险的控制,还是风险发生之后的应急处理都需要专业的人员来操作,风险管理人员不应该缺少。
5.2从执行人员的水平入手,护理管理中风险控制者就是护理人员,对于护士关于风险知识的培训是有必要的。很多护士比较关注护理的结果以及医疗方面的知识,但是不注重患者感受,这样做是一个危险因素[3]。所以培训和考核很重要,并且要监控护理人员对于风险管理的执行。
5.3患者因素也要重视,因为患者进入医院治病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加上患者受到疾病的折磨心理受到很大的打击,出现纠纷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对于特殊的人群一定要注意护理方面要采取特殊的方式,减少因为护理不得当或者是态度问题增加医疗事故的产生几率。
1.1.1患者情况选取2012年8月~12月实施风险管理前于我科接受手术治疗患者18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1月开始实施风险管理1年后,于2014年1月~5月于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1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1.1.2护理人员情况我院手术室护理工作者20例,其中男4例,女16例,年龄19~37岁,平均年龄(27.6±2.3)岁;其中护士10例,护师8例,主管护师2例。
1.2方法
以科室为组成单位,推举护士长为组长,建立风险管理小组,护士长、小组长、小组成员构成三层管理体系,形成对临床护理风险的管理及管控,风险管理小组负责及时掌握各类护理信息,召开会议,管理日常工作和总结,提出改进举措,护士长则对总结之后的护理风险信息及时上报,采取实际对策;在工作中,将风险教育以及法律意识都纳入到护理工作者的培训教育中,加强对护理人员护理安全责任的教育,通过邀请相关专家来我院讲座,促进护理人员对有关案例的讨论,深入了解风险事故,提高风险意识;对我科室近些年来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深入剖析,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使护理工作者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可以精准判断风险因素,并能够自主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根据本科室日常工作特点以及常见风险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要求人人必须掌握,并能实际操作,遇到风险事件的发生可以及时、有效处理;构建不以责任追究为目的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鼓励工作人员对发生的不良事件上报并针对问题制定相应、可的对策,进一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①患者护理质量各项指标;
②患者对护理工作者工作质量评分,内容包括责任心、服务态度、沟通能力以及操作熟练情况,每项25分,共计100分;
③护理工作者风险意识评分,内容包括风险管理、风险因素的认识,风险管理态度以及应急能力,每项25分,共计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处理应用SPSS17.0软件。
2结果
①护理质量:患者投诉情况、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满意情况应用后均优于应用前,组间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工作质量:护理工作人员在责任心、沟通能力、服务态度以及操作熟练程度方面评分应用后均显著高于应用前,P<0.05。
③风险意识:护理工作者对于风险管理、风险因素的认识,风险管理态度以及应急能力应用后均较之于应用前显著提高。
1.2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观察指标为护理投诉、护理纠纷、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统一自制问卷进行调查,满分100分,得分越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越高。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投诉、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事件发生两组护理投诉、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事件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护理满意度两组护理满意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产科是一个高风险性的科室,具有急诊多、夜诊多、出诊多、病情进展快、且护理服务对象周转频繁的特点,护理工作稍不到位即可造成投诉、纠纷等事件的发生。但产科的护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当护理人员预测可能发生风险事件时及时的作出反应,做到预防在先,抢救时从容应对,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风险管理实施的核心内容就是利用制度进行防范、约束各项操作工作,以达到对风险事件进行预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