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32:4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题西林壁教案,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0引言
头孢替安属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胆道感染和腹膜炎等. 我们对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生产的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和进口分装的同类产品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以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1对象和方法
住院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患者118(男75,女43)例,年龄18~70岁,分为试验组58例,对照组60例. 研究对象均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病原学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 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2~4 g/d,分2次,iv,7~14 d. 试验组用药为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生产,对照组为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进口分装. 治疗期间每日详细准确记录患者症状、体征变化,并分别在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次日行细菌培养. 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判定分为痊愈、显效、进步、无效四级评定,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不良反应.
2结果
试验组58例中2例有基础疾病,对照组60例中4例有基础疾病,两组年龄、病情、基础疾病及病原菌分布和症状、体征及恢复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无差异(表1). 试验组和对照组细菌阳性率治疗前81.5%和85.7%,治疗后3.8%和9.3%,两组无差异(P>0.05). 所有患者治疗过程而受性良好,药物不良反应中试验组腹泻2例;对照组一过性肝功损害1例,腹泻1例. 两组血常规、肝肾功能,红细胞数、血红蛋白、血小板数等治疗前后前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
转贴于 3讨论
我们研究表明,国产注射用头孢替安治疗呼吸系统感染,如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等疾病的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生产的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进口分装产品在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相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菌素,值得临床推广. 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抗生素应用原则及联合应用指征[1-3],呼吸道感染患者选用国产头孢替安是安全有效且经济,无不良反应. 治疗细菌混合感染,须求其协同作用,避免拮抗作用,增加抗菌能力,减少抗生素的毒性. 尽管在治疗呼吸道感染中抗生素的使用是必不可少,但抗生素的滥用[2-4],频繁更换和档次过高较多,尤其三代头孢菌素、三代喹诺酮类、亚胺培南等,这些广谱、高效药物,能抑制或杀死正常菌群,均可导致菌群失调,易引发真菌感染、耐药菌增加、医院感染增加,而呼吸道感染患者多伴有免疫功能可能低下[5]. 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略)
【参考文献】
[1] Dhiwakar M, Eng CY, Selvaraj S, et al. Antibiotics to improve recovery following tonsillectomy: a systematic review [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6, 134(3):357-364.
[2] Llor C. Antibiotics should be given only to patients with moderatetosevere COPD [J]. Am J Med, 2006, 119(2): 186-187.
多媒体技术的软件需要一定的操作性,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能够为指导教师提供便捷的教学方式。在中国古诗文的了解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中国古典诗文往往是寓情于景的,诗歌的语言偏向意味深远之层次,许多语言无法通过现代白话文直观的翻译过来,或许翻译过来的白话文译文也无法达到诗文本身的艺术感。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就可以通过电脑的投影向学生展示其诗文内容。对于一些故事性较强的古文来说,多媒体教学能够以动画的形式将故事完整的叙述出来,使学生更便于理解。如《两小儿辩日》的故事情节,其中论题涉及到了一些物理常识,那么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就能够使学生在观看的同时产生对应的思考,防止课堂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等问题的出现,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良好手段。
(二)结合想象与感悟诗情画意
上段文字讲述了一些诗歌的学习过程中,部分优美的格律语言无法被现代白话文直译的缺憾。那么也就间接的导致了学生不能对诗文的思想情怀感同身受,如《登幽州台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诗歌,显然是当代小学生无法通感的,对于《宿建德江》、《滁州西涧》等意象描写较强的诗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更生动的展现意象的状态。指导教师可以通过PPT课件的构建,将相关意象依次罗列在图画内,并结合相关诗句,有层次的、有远近距离的、有前后顺序的在图画中映像出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直观的体会到诗文描写的美妙,从而提高对诗文的自我鉴赏能力,也是对古文理解能力的一种提升办法。学习古诗文,感悟诗情与画意是关键,了解诗文的景象代表着怎样的感情,更是学习诗文的主要鉴赏内容,所谓“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便是来源于此。
(三)增大容量与提升课堂效率
在备课方面来讲,多媒体教学能够扩大课堂知识的储备量,同时对于课外拓展部分也能做到“随想随学”。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基本按照教案的框架进行诗文讲解,但古诗文之间的关联性较高,往往思路跳跃与教案未必能达到高度一致,在涉及到备课范围以外的知识,指导教师很难进行准确的指导。通过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实现跟随课堂教学的思维跳动,进行针对性的知识串讲。例如在学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指导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复习学习过的李白的相关作品和孟浩然的相关作品,并可以通过多媒体拓展,对相关背景予以大致讲解,让学生了解“大诗人李白为什么会写下这一名篇”,或是“李白的两首送别诗《赠汪伦》和《送孟浩然之广陵》有哪些区别”,这都是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实现的拓展训练,同时也是对学生深度赏析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效率方面,多媒体教学节省了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并且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节省了课堂中的无用时间,为课堂效率的提升做出计划性的节约和高效利用。
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引导学生走入诗文中的绮丽视界
多媒体能够通过对相关意象的图象构建,让学生对“诗情景色”通感,同时也能通过PPT教学使课程与知识点串联性更强。指导教师可以通过PPT教学,将学生代入诗文中的绮丽视界。如在《题西林壁》的学习中,对于“横看成岭”与“侧成峰”的不同视角下形成的不同视觉,通过传统的语言叙述很难使学生深刻的认知其中含义,这时指导教师可以通过PPT课件或JPG图像等多媒体方式,让学生通过参照,了解这一诗句的真实含义。或者多媒体教学软件中的多维虚拟模型软件,能够使教师在解释这句诗文含义时,将虚拟模型自由拖动,使学生认识到不同角度看见的“山脉”,的确可以出现“岭”与“峰”两种形态。这种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就是正确的通过科技手段引导学生通感诗文中的独特视角,并了解诗文的绮丽视界。
(二)运用多媒体拓展了解诗人背景
教师只考虑书本知识设计教案,以书教书,教师在课堂上仍旧是占有“统治”地位,整节课滔滔不绝只顾讲授书本上的知识,四十五分钟恨不得把它用足,全然不想学生感受,一节课下来,教师累得大汗淋漓,学生就像雾里看花,全然收不到效果,令人不禁感叹。
二、穿新鞋走老路
“情境――问题――探究――应用”是新课程理念下提倡的教学设计的一种新模式,有的课堂之流于形式,穿新鞋走老路,如蜻蜓点水般,达不到目的,如一说课堂中要确定学生主体地位,于是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把小组合作引入进来,当教师提出问题,一声令下“小组讨论”,只见学生三五成群,满教室是嗡嗡的声音,小组中每个人都在说话,谁也听不清别人讲的什么。汇报时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怎样怎样,只是关注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小组的,收不到我们想达到的效果。只是表面流于形式,追逐课堂气氛,结果可想而知。
三、分数压死人
当前依然存在只看分数,评学生,评教师,有的学校依然按照自己的想法,片面地只以分评人,分数高的意味着老师是好老师,学生是好学生,这就迫使教师、学生向分数看齐,迫使教师的课堂设计以教为核心,学生只能是填鸭似的接受,出现满堂灌的现象,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效果等等从何谈起,显然这样容易踏入应试教育的泥潭。
立足教学设计的发展,新理念下的数学课程设计应运而生。新理念下的数学课程设计更多强调围绕学生的“学”而设计,通过创设恰当的情境,让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建构,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以此可看出教学不再是一味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学生无条件接受,而是转化为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师生的共同努力和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合作、探索、体验,获得理解性的掌握和全面性的发展。我仅就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如何确定学生的地位谈谈几点想法:
1.课堂主人定位。新型教师能够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正_设计教案,使学生能够充分融入课堂中来,调动学生积极性,正如皮亚杰说过“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并用种种方法来刺激学生的欲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形式接受新知识,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是课堂组织者、设计者,也是课堂参与者,不仅是学生的向导,也是学生的合作伙伴,这样一节课中,当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就有可能不断被学生打断,反过来学生提出问题难住老师,教师发现在数学课中,自己的作用越来越小,自己说话的时间越来越少的时候,你离新型教师的距离就不远了。
2.课堂设计新时尚。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首先在情境创设中,教师应发挥其主导作用,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引导学生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如我在教学《从不同方向看》时,首先引用了学生熟悉的苏轼的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以此让学生体会同一事物从不同方向观察会得到不同效果。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和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激发了学生求知的热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建立丰富的问题情境。将实际问题数学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鼓励学生思考、探索情境中的问题,将问题数学化建立一定的模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圆是一种生活中最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 。在教学中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掌握圆的画法及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学生获取知识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在课的开始,通过屏幕显示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圆,如钟面、车轮、硬币等,接着又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圆形的物体。课的结尾让学生讨论车轮为什么要制成圆的,并出示小猴坐车的几个形象动画,使学生具体感知数学应用的广泛。在教学中教师充当“导演”出示问题,学生思索、探究,从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接着,学以致用是目的。在学了新知识之后,一般情况下是进行练习达到巩固的目标,在这个时候练习由基础题到拓展题。课堂上教师在安排习题时注意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让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的智慧受到挑战,收到预期效果。
最后,学生从知识情感等方面谈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顾内容,让学生自己谈体会,借学生的嘴小结本节课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