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32:5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皮肤护理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2013年本院对皮肤科门诊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配合,内容包括病情观察与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指导、预防并发症等;2014年初,本院皮肤科组织护理人员举办研讨会,提出皮肤科门诊护理工作主要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以往经验制定符合本科室实际情况的解决对策,为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提供常规护理配合基础上增加人性化护理措施。记录两组皮肤科门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于就诊结束后指导患者独立填写涉及护理措施、服务态度、护理效果等内容的皮肤科门诊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目的在于掌握患者就诊过程中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并利于根据调查表中所反映的实际问题不断完善护理服务,调查表满分100分,分数与满意度呈正相关)、护患纠纷发生率,将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获得结论。
1.2.2人性化护理
①改善就诊环境,门诊就诊区域、候诊区域均以暖色调为主,可适当布置绿色植物,利于患者以轻松愉悦心情就诊;②保持各区域干净整洁,指派专人及时清理废弃物,定期对地面、物品等实施彻底消毒,温度应控制在24~26℃范围内、湿度应控制在50%~60%范围内,利于患者获得生理舒适感;③组建导医小组,门诊就诊患者提供相应服务,如指引路线、搀扶行走、提供温水等;④门诊就诊区域应提供明确的指示牌,便于寻找就诊路线节省患者就诊时间,若条件允许可于皮肤科门诊设立独立收费室、药房等设施;⑤尽量避免日光直射进入室内(增加深色窗帘),以免部分患者疾病无法接受日光照射从而加重病情;⑥候诊区可提供音乐、书籍等物品分散患者注意力,缓解其由于疾病所致生理及心理不适;⑦设立宣传区,通过画报、展板、宣传册等物品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发生原因、治疗方法等相关知识,缓解因不了解病情或过度担心疗效所致负面情绪;⑧不定期调查皮肤科门诊前来就诊患者对本科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自拟满意度调查),根据调查表中所反映的问题作出及时改正,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⑨护理人员上岗前应接受必要培训,使其掌握皮肤科门诊护理工作内容及了解本职工作重要性,提高其工作责任感及积极性;⑩制定完善的皮肤科门诊护理工作规章制度,指派专人监督护理人员工作内容,及时纠正不良现象;11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隐私的重视程度,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关键词】 皮肤科门诊;人性化护理;应用效果DOI:10.14163/ki.11-5547/r.2015.19.189尽量避免护理过程中提及患者病情;12若条件允许可根据护理人员分工情况提供不同颜色制服,或佩戴醒目岗位标识利于患者及时寻求帮助[2]。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提供皮肤科门诊护理后,2014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201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提供皮肤科门诊护理后,2014组护患纠纷发生率(0.35%)显著低于2013组(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皮肤病都是发生于内而形于外,和机体内部脏器在功能上常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特别是有些病变广泛而又严重的皮肤病,以及病程慢而目前尚缺乏有良好治疗手段的疾病。这样就给许多皮肤病患者不仅造成身体上的损害,而且造成心理上的压抑和精神上的痛苦。这就需求皮肤科医护人员要用合理的治疗方法以及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知识,对患者进行具体分析和合理的护理。
1对皮肤科门诊患者的观察
随着我院诊疗水平和护理质量的提高,门诊患者越来越多,但我们依旧以精湛的医疗水平和熟练的专科护理技术吸引着无数患者。皮肤科门诊患者的流动性很大,层次、来源也各有不同,有急性期的也有慢性期的。犯病后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认识程度、采取的态度以及要求都不一样,所以也就给诊治和护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皮肤科的疾病病种繁多复杂,而皮肤又覆于身体表面,与外界直接接触,特别是面部的病变致使患者的心理压力变得很大,对诊病的要求亦随之增高,这样便难免造成角色的冲突。所以在患者来我科诊病的全过程中必须认真地对待,不能放过每一个细节。
2对皮肤科门诊患者的护理
在旧的健康观和生物医学模式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今天,以疾病为中心、治疗为中心以及技术至上的观念对临床医疗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给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我们临床工作中,针对工作量繁重和来自于不同层次、要求各异的患者,拟订了一系列的护理措施。
2.1挖掘潜力,要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在皮肤科门诊患者的诊病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想象不到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卫生服务的要求已从单纯的治疗疾病发展到了预防疾病。作为同患者打交道的护理人员,必须要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围绕着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需要,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因此,做好皮肤病护理,不但要有丰富的皮肤病的知识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而且要学会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去分析、对待每一位患者,同时亦要为患者保守秘密,不可谈论患者的隐私。新的理念,用新的思路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2转化观念,要强调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人性化护理是护士的责任,以人为本的内涵是指人文精神,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对人存在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及人的自由和发展的尊重和关注的思想[1]。在护理实践中人文精神具体体现在对患者的价值及其生命健康、患者的权利和要求、患者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注上,它可显现为护士个体的素养和品格,它是一种对护理真、善、美追求过程中的认识和情感,也是一种实践人性化、人道化护理服务的行为和规范[2]。
2.3患者至上,要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门诊是我院面向社会的窗口,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直接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保健的场所。门诊的候诊、就诊环境以方便患者为目的,突显公共卫生为原则,做到美化、安静、整洁、布局合理、各种标志醒目,使患者感到亲切、宽松。护士是患者群体中的调节者,对每位诊治患者引导他们互相关心、帮助、鼓励,共同遵守医院的制度,候诊大厅提供冷气、暖气、饮用水,对老弱病残都给予优先就诊,有了愉快和谐的气氛,可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解除患者的后顾之优,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4因人而异,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方法不同的疾病、不同的年龄段患者诊治和护理也不同,如银屑病的患者,该病病情迁延,病程长,不能根治,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及伤害很大。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医生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对患者的护理也就不一样,饮食的指导、用药方法的指导及对疾病认识的指导也不一样。如何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对该病患者的合理化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又如痤疮的患者多数为青年人,情绪强烈而不稳定,有时欢快有时不愉快甚至愤怒,从自信至自贬,从自私至利他,从热心至冷漠,从兴高采烈至消极失望,皆能在转瞬间有所改变,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他们对待疾病也是这样,倘若病情有好转,他们就盲目乐观,往往不再认真执行医疗护理计划,不按时吃药。但病情较长或有后遗症的又易于自暴自弃、悲观失望,情绪变得异常抑郁而捉摸不定,所以护理人员对青年人要多给予支持,要多关怀、多同情,要循循善诱,耐心疏导。
3注意事项
皮肤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内用药物、外用药物、物理疗法和手术疗法等[3]。护士在配合医生给患者治疗时,必须要掌握适应证、了解病情。如患者在使用抗组胺类药物时给患者解释常见的不良反应,要注意不要高空作业、驾驶。长期使用激素时,应密切观察有无继发感染等,在使用外用药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使用方法并掌握药物的浓度和作用,同时多向患者宣传疾病的防治知识,使患者了解自己所患皮肤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争取患者的配合,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如瘙痒症皮肤病的患者,应避免抓、搓、擦,沐浴时避免用肥皂和热水。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应避免食用鱼、虾、蟹等致敏食物,避免再次使用或接触有关致病药物和器物。通过全方位、个体化的护理,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腹部皮瓣移植术,因其手术简单、皮肤供给充分、疗效较满意,已成为手外科最常见的术式。但术后因其必须保持皮瓣的供区及受区部位制动,而需要患者长期保持一个姿势,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
并且在长时间的固定中,由于意外因素导致皮瓣撕脱。为预防腹部皮瓣撕脱的发生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提供临床依据,笔者2004年10月~2008年9月对23例腹部皮瓣意外撕脱患者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3例,男22例,女1例。其中8例腹部皮瓣完全撕脱,15例腹部皮瓣部分撕脱。
1.2治疗
8例腹部皮瓣完全撕脱患者,6例紧急行腹部皮瓣原位缝合术,2例患者坚决要求行残端修整术;15例腹部皮瓣部分撕脱患者,5例行腹部皮瓣原位缝合术,10例经过及时止血、止痛、加强腹部皮瓣处固定、延长断蒂时间等对症处理。经以上治疗均修复成功。
二、原因分析
2.1梦中惊醒发生撕脱
由此原因引起3例腹部皮瓣完全撕脱,4例腹部皮瓣部分撕脱,约占30.43%,是导致腹部皮瓣意外撕脱的重要原因。此组患者多数精神高度紧张,对环境改变适应能力差,对意外受伤、手术的刺激反应敏感,医疗费用的困扰,同时术后患者必须保持皮瓣的供区及受区部位制动,由于长期保持一个固定姿势,使患肢肌肉酸痛、疲劳,增加不适感,使患者焦虑、烦躁等不安情绪加重,致患者出现失眠、多梦、噩梦,以致梦中惊醒,导致皮瓣完全撕脱或部分撕脱。
2.2摔跤
3例由于摔跤引起腹部皮瓣完全撕脱,1例腹部皮瓣部分撕脱,约占17.39%。其中2例因入厕前后地板湿滑(拖鞋无防滑)摔跤致皮瓣完全撕脱;1例因坐椅子时,坐空,引起摔跤致皮瓣完全撕脱;1例因下楼梯时发生踩空致皮瓣部分撕脱。以上均发生在腹部皮瓣移植术一周后。由于术后一周患者腹部切口疼痛减轻,对病房的环境、腹部皮瓣固定较适应,能开始对患肢进行逐步的功能锻炼,以致产生麻痹大意的思想而导致意外发生。
2.3患者不遵医行为
由此原因引起1例腹部皮瓣完全撕脱,2例腹部皮瓣部分撕脱,约占13.04%,其中1例因外出搭乘摩托车与小汽车发生碰撞,腹部皮瓣处因撞击致皮瓣完全撕脱;2例因到人多的公共场合,被人从背后撞击患肢致皮瓣部分撕脱。
以上皮瓣撕脱均出现在腹部皮瓣移植术二周后。主要由于患者对病人角色的适应不良嘲,对住院的生活产生厌倦,在向医护人员提出请假外出遭遇拒绝后,私自外出而发生意外。
2.4性低血压
2例本原因引起因腹部皮瓣部分撕脱,约占8.7%。1例因长时间卧床,突然起床时发生性低血压晕倒,致皮瓣不完全撕脱;1例因入厕长时间蹲位后站立时,发生性低血压晕倒,致皮瓣不完全撕脱。患者发生皮瓣撕脱多数在术后一周内的时间,患者因意外受伤、失血、手术、疼痛等因素的影响体质下降,易出现性低血压。
2.5低血糖
2例患者因此原因引起腹部皮瓣部分撕脱,约占8.7%。一例患者因前1d晚未进食,早晨起床行走时出现低血糖现象;一例因有不进食早餐的习惯,在空腹、饥饿时出现低血糖现象,致腹部皮瓣部分撕脱。
2.6其他人为因素
2例患者因此原因引起腹部皮瓣部分撕脱,约占8.7%。1例因早晨护士测体温时,呼叫患者未醒,轻拍其肩膀,导致条件反射引起腹部皮瓣部分撕脱;1例患者因友人探望时,其朋友从背后拍打患者肩膀,导致条件反射引起腹部皮瓣部分撕脱。
2.7腹部皮瓣处固定不牢
1例因此原因引起腹部皮瓣完全撕脱,1例腹部皮瓣部分撕脱,约占8.7%。我科行腹部皮瓣手术后的患者,其皮瓣的供区及受区部位没有用传统的石膏固定,而是用透气胶布固定。2例因夏天天气炎热,患者皮肤出汗多,致胶布粘性差,腹部皮瓣处固定不牢,患者起卧时,因自行用力,无意识的牵拉患手,引起1例腹部皮瓣完全撕脱,1例腹部皮瓣部分撕脱。
2.8咳嗽
1例患者因此原因引起腹部皮瓣部分撕脱,约占4.34%。该患者因上感,咽喉干、痒导致咳嗽,后因药物镇咳效果不佳,患者出现剧烈咳嗽,引起腹部皮瓣部分撕脱。
三、护理对策
3.1术前做好患者的评估工作
患者由于个体差异,意外受伤,需要紧急手术,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我们术前应认真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是否过度紧张,是否有经常发噩梦等,如果有此现象,应向手术医生报告,慎重考虑施行该手术。对施行手术的患者,我们要设法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对患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对患者主动热情,多与患者沟通,细致做好解释工作,做好术前宣教,简单介绍手术方式、过程、目的、治愈病例及术后注意事项,让患者了解手术的必要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一切不利因素。
3.2营造安全的病房环境
定期检查病床单位、桌椅、扶手是否稳固,出现松动、摇晃等情况及时修理或更换。注意病房地板、厕所是否有积水,及时清扫拖干,如积水无法及时清除,则应在该处设立明显的防滑标志牌,以提醒患者。并指导患者穿防滑拖鞋,厕或天气潮湿的季节地板湿滑时,要特别小心行走,严防意外摔跤。
3.3减轻压力、增加社会心理支持
术后我们要及时向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及术后注意事项指导,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手术,减轻思想顾虑。及时评估患者,倾听患者诉说,如发现高危患者,要加强宣教及心理疏导,帮助其克服困难,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组织皮瓣移植术患者联谊会,安排术后恢复好的病友进行现身说法,交流术后康复的心得体会、经验、感受。让患者在群体中分享其他成员的应对经验,缓解压力。加强与患者单位领导、家属的沟通,同时给予家属情感支持,减轻家属心理压力,减少对患者的负性影响,及时化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3.4加强皮瓣固定的管理
皮瓣固定的好坏直接影响手术的成败。固定可采用石膏托、胶布、绷带。石膏托要注意观察末梢,胶布要注意有无浸湿松脱,绷带要松紧适宜。加强固定部位的巡视,注意观察皮瓣的血运。落实舒适的护理。术后患者仰卧患肢下垫薄枕,防止患肢担空过久产生疲劳及慢性牵拉;双腿微屈,膝下垫软枕以减轻腹部张力;放松裤带,避免皮瓣受压,影响皮瓣血运。
3.5加强生活护理
护理人员要关心患者的舒适与安全,主动帮助解决患者生活方面的问题。尤其在患者起卧时,要扶助,避免患者自行用力,无意识的牵拉患手,引起疼痛、脱出。注意饮食指导,饮食要清淡而富于营养,多吃粗纤维,易消化的食物。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因长期卧床患者排便习惯的改变而引起排便困难和便秘。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腹泻。
3.6制订落实撕脱的应急预案
制订腹部撕脱的应急预案,并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当患者发生腹部皮瓣意外撕脱时,护士立即赶到患者身边,安抚患者并检查伤情,通知医生,监测生命体征,根据皮瓣撕脱的情况,保护好未完全撕脱的皮瓣,搬动患者时避免牵拉患肢,并检查患者是否伴随其他部位受伤。协助医生及时给予止血、止痛处理,根据伤情作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护士长定期提问护士腹部撕脱的应急预案,腹部皮瓣意外撕脱患者的相关风险因素,如原因、危害、发生时间、预防方法等。每日早晨查房时评估病房环境安全因素,随机抽查腹部皮瓣移植术患者,了解其对防范腹部皮瓣意外撕脱知识的掌握。对发生腹部皮瓣意外撕脱的事件进行登记上报护理部,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分析相关因素,制订相应措施,有效预防腹部皮瓣撕脱的发生。
脊柱结核的发病率在全身骨与关节结核中最高,而胸椎结核在脊柱结核中较为常见,可引起严重畸形和较高的致残率。经前方入路手术是彻底清除胸椎结核病灶及治疗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方法[1]。我科自2006年1月~2011年4月对18例胸椎结核合并椎旁脓肿患者进行了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经给予精心护理,患者病情稳定,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胸椎结核合并椎旁脓肿共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20岁~78岁,平均年龄49岁,合并截瘫1例。
二、围手术期护理
1 术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
患者常因病程长,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担心手术疗效和费用高而产生焦虑、悲观的情绪。护士因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护理论文,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和信心,在行动上主动帮助患者做好一切生活所需,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并通过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1.2 抗痨治疗护理
胸椎结核术前要求正规抗痨2周,以防止结核扩散。服药期间密切观察不同抗痨药物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如恶心、呕吐、视力障碍、关节疼痛等。定时复查血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如果患者胃肠道反应重,应鼓励患者坚持抗痨治疗,并遵医嘱加服维生素B6以减轻症状。
1.3 一般护理
卧床休息,可用胸带局部制动,既可减轻疼痛,又能防止病变的扩散。加强营养,提高机体对手术的耐受力。加强皮肤护理,告知患者翻身的重要性,防止褥疮发生。搬动患者时动作应轻柔,呈轴线翻身,防止病理性骨折和脱位。
1.4术前常规准备
训练床上大小便;注意保暖;嘱患者戒烟,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和有效咳嗽,以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术前一日指导患者术前禁食10小时,禁饮6小时,行常规备皮、配血;使用开塞露塞肛或清洁灌肠协助患者排大便,以减轻术后早期腹胀或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
2术后护理
2.1:绝对卧硬板床休息,在取髂骨处患肢的膝下垫一软枕,以减轻其切口张力。局部制动护理论文,使胸椎病变处活动减少,有利于组织修复。
2.2 饮食指导: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提高机体抵抗力和术后组织修复能力。如果患者食欲差,可遵医嘱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必要时静脉补充白蛋白、新鲜全血或血浆。
2.3病情观察:
2.3.1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 使用心电监护仪,每小时记录一次。常规给予吸氧,2~4L/min,注意呼吸频率、节律与深浅度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相应处理。
2.3.2观察前路切口和髂骨取骨处切口敷料的渗血情况。如渗血过多,应及时换药处理。
2.3.3胸管观察及护理: 经胸病灶清除者,常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以引流胸腔内积血、积液和积气。注意保持呼吸道和胸腔闭式引流管通畅,经常用手顺管向下挤压,以防血凝块或纤维素凝块堵塞管腔。鼓励病人有效咳嗽及深呼吸,让患者练习吹气球,以帮助肺扩张,消灭无效腔,每日2~4次。观察水封瓶内水柱波动情况,严防引流管扭曲、受压、堵塞和脱落。每日更换水封瓶内液体,注意无菌操作和夹闭引流管上段,严防空气进入胸腔。如每小时引流液在100ml以上,呈血性持续3小时,提示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护理论文,应及时报告医师。
2.3.4用药观察: 术后继续服用抗痨药,观察有无用药后反应。如果患者出现四肢皮肤有麻木和针刺感、视力模糊或下降、关节痛、肝功能损害、贫血或白细胞减少等,应及时报告,并调整用药方案。
2.3.5神经系统症状的观察 由于病灶清除术中有可能伤及脊髓或神经根,术后也可能因血肿、水肿压迫脊髓而发生神经症状。因此,麻醉清醒后要密切观察患者双下肢的感觉、运动情况及括约肌功能,并与术前作比较。不主张使用一次性镇痛泵,以免影响疾病的判断。
3.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3.1预防褥疮 实验表明,温度每升高1℃,组织代谢增强,需氧量增加10%。组织在持续受压缺氧情况下,温度升高,发生压疮的危险性增加[2]。水垫柔软,可起到缓冲力的作用;而且水垫内的水温与人体温度有差异,通过热传导,能有效降低局部组织的温度;同时水垫较薄,不影响病人的功能及治疗。保持床铺整洁及皮肤清洁,骶尾处皮肤使用水垫,每2~3h改变或更换水垫,翻身时动作应轻柔,脊柱要保持平直,勿屈曲、扭转,避免拖、拉、推等动作。10例病人无一人发生褥疮。
3.2预防尿路感染 嘱患者多饮水,每日用0.9%生理盐水清洁尿道口2次。保持导尿管通畅,定时开管训练膀胱排尿反射护理论文,并注意观察尿色及尿量的变化。
3.3预防肺部感染 患者因手术时采用了气管内插管全麻的方式及术后病人往往因疼痛不敢咳嗽,故容易发生肺不张和肺部感染。因此,术后应鼓励患者做抬头、扩胸、深呼吸和上肢运动。雾化吸入是促进胸部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一项必要措施之一[3]。给予雾化吸入2次/d,以稀释痰液,有利于排痰。
3.4预防便秘 长期卧床导致肠蠕动减慢,常常发生腹胀和便秘。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和进食粗纤维食物,忌油腻和酸辣食物。每日定期按顺时针方向进行腹部按摩,以刺激肠蠕动,养成定时排便习惯。若术后3~5天无大便者,遵医嘱给予口服果导片或使用开塞露塞肛处理,必要时行清洁灌肠,协助病人排便。
3.5预防关节强直及肌肉萎缩 术后第1天即可指导患者做四肢各关节的运动,包括主动练习直腿抬高、髋关节伸屈、外展、内收及膝踝关节伸屈等运动,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肌肉萎缩和关节强直。截瘫患者可指导家属协助进行床上被动功能锻炼。从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
4.康复指导:
4.1视植骨愈合与脊柱稳定情况,确定下床活动时间。一般术后卧床休息3~6个月,卧床期间继续预防并发症。下床活动时要佩带胸围或支具,避免胸椎过早负重而导致病变复发或发生病理性骨折,加重病情。
4.2 做好结核病知识的健康教育,使患 者充分认识到全程、规律化疗的重要性,耐心讲解抗结核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做到定期复查,有变化时随时复查[4]。让患者遵医嘱继续服用抗痨药1~2年护理论文,定期查肝功能。不可随意更换药物、停止或减少药物剂量,以防止结核病灶复发。如期间出现耳鸣、听力下降、末梢神经炎等征象时应立即停药,及时就诊。
讨论 胸椎结核合并椎旁脓肿行手术清除病灶,植骨内固定术,可有效地改善脊柱功能,避免脊髓、神经根损害引起的肢体功能缺失。成年病变易发生在椎体上下缘,以溶骨破坏为主,引起椎间隙变窄。当病变椎体受到外力作用后,可导致病理性压缩骨折,严重者甚至可致高位截瘫。在正规抗痨治疗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和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是保证患者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矫正畸形,缩短治疗周期,而且减少患者卧床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术前饮食护理、抗痨护理和术前常规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基础。术后要求、病情观察、饮食指导、并发症的预防护理以及康复指导是患者康复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金大地.脊柱结核治疗若干问题探讨.脊柱外科杂志,2005,3(6):186-188.
[2]李伟.压疮护理新进展.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20-21.
【中图分类号】R656.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199-01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外科此类患者24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例,年龄1~78岁,平均年龄40岁,斜疝17例,直疝7例。其中嵌顿性腹股沟疝2例,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为6~10h,进食时间为6~12h,住院时间为5~10天,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6~12个月,无一例复发,无补体排斥病例。
1.2 手术方法 均选择硬膜外麻醉。采用成形补片,按手术关键三步骤(即游离、回纳高囊置入充填物放置补片),完成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由于该手术是将外源性补片植入人体缺损部位,又为一种新的手术方法,一般患者了解少,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情绪,担心手术成功率及异物对人体是否有害。因此,我们采取以下措施:详细讲解该手术的有关医药知识,与传统手术方法的区别及优点,新材料的特点;介绍病区成功病例的患者现身说法;介绍医学资料中的相关论文摘要。并告知患者目前尚无因手术引发患者合并症的发作,让患者了解此手术的安全性,使其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配合新术式开展。
2.1.2 详细的体格检查 做好心、肺、肾、凝血功能检查,积极治疗控制各种原发病,使患者的身体处于最佳生理状态,以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
2.1.3 手术区域准备 皮肤护理是防止切口感染,避免疝复发的重要措施,所以手术区域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术前护理。常规做到:(1)术前一天下午手术区常规备皮。由于手术切口距会较近,容易污染,备皮须彻底且防止损伤皮肤,患者在备皮过程中应注意保暖,防止受凉诱发呼吸道感染致咳嗽增高腹压。(2)备皮后请患者淋浴、更衣。(3)协助医师以龙胆紫和碘酊在手术处画出站位时疝囊的轮廓和卧位时腹壁缺损区及手术切口。(4)对慢性肝炎、呼吸道感染、糖尿病及有手术区皮损的患者按医嘱给以预防性抗生素。
2.2 术后护理
2.2.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6h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原有心血管疾病者,术后24h内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给予连续心电监护。
2.2.2 并发症的观察、预防及护理 患者若出现阴囊水肿积液,给予穿刺抽液;用棉垫、阴囊托托起阴囊及热敷等。鼓励老年患者早期活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腹股沟区持续疼痛者,术后局部理疗和封闭法可缓解疼痛。
2.2.3 伤口的护理 术后切口用1kg重沙袋压迫30min,以利于止血及补片组织黏合。[2]此术式创伤小,出血少,不需每日换药,如有渗湿、污染应立即更换,术后1周拆线,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1~3天,预防切口感染。如有咳嗽用手按扶伤口。
2.2.4 活动与休息 由于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常规去枕平卧6h,6~8h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轻微活动,如排便、室内行走,老年患者不能下床者鼓励其多翻身,多做手腿伸缩动作,应注意动作轻柔,不能负重,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并防止受凉感冒,3~5天逐渐恢复日常生活。
2.2.5 饮食与营养 术后6h即进流质饮食,术后第一日进半流质,第2天饮食恢复正常,宜选高蛋白、高热量、高营养的食物,多吃粗纤维的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
3出院指导
3.1 2个月内避免增加腹压的因素 防止受凉、感冒、咳嗽;加强营养,多进粗纤维及润肠食物,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积极治疗前列腺肥大;戒烟等。
3.2 活动指导 1周后日常生活可自理,但应避免各种体力劳动;2~3个月可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术后3个月尽量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
4 体会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为逐步开展起来的一种新手术方法,同时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术前、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内容。因此认真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护理强度,确保患者顺利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嘉林,周汉新,余小舫,等.免气囊分离器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附44例报告)[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5,10(2):129-132.
CCU是全院危重患者聚集的地方,其压疮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据数据统计,CCU诊治的患者中并发压疮的发病率最低约4%,最高可达51%[8]。国外患者及家属因发生压疮提讼要求赔偿的案件正日益增加[9],在荷兰大于1%的卫生保健经费用于压疮的防治或支付因压疮所致的住院费用;美国的压疮治疗费用约为每年10亿美元[10]。压疮的防治是ICU护理工作的重点及难点,压疮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且延缓疾病的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如何及时识别压疮的危险因素,以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达到有效预防和治疗压疮,又能避免医疗资源浪费的目的,是护理界同仁的共同愿望。笔者通过检索大量文献资料,现就危重患者压疮易发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1患者易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
临床压疮对高危人群的识别、分类有利用合理分配有限的护理资源。压疮高危因素分内在因素:瘫痪、大小便失禁、营养不良;外在因素:、局部受潮湿和理化刺激、床铺不平整等。对年老体弱、昏迷、截瘫病人应加强皮肤护理和预防压疮的发生。
1.1导致压疮发生的局部因素有压力,摩擦力,剪切力和潮湿,垂直压力作用于皮肤是导致压疮发生的重要因素[4]。9.3Kpa的压力持续2h就可能引起不可逆的细胞改变,因此每间隔一段时间就要为患者减轻局部压力。因治疗采取坐位或半坐位时,骶尾部和足跟部都承受着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因大小便失禁、引流液污染、出汗等导致皮肤浸渍潮湿,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性会增加5倍[5]。
1.2导致压疮发生的全身性因素有感觉丧失、营养不良、组织灌注不足、年龄、体质、体温、精神心理因素。
1.3营养状况血球压积小于0.36和血红蛋白小于120g/l是较好的化验剪切点,对压疮的发生具有良好的筛选预测作用。
1.4 吸烟吸烟者压疮的危险性显著升高。吸烟者足跟压疮是非吸烟者的4倍,吸烟量与压疮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1.5 危重患者长期使用镇静剂、类固醇导致机体抵抗力及活动能力下降也是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
1.6 高热皮肤压疮与体温的关系密切,根据文献报道昏迷病人在20小时内发生压疮:发生压疮患者平均体温大于38.5℃;未发生压疮患者的体温平均小于37.5℃[8]。有研究表明:体温上升1度,代谢率增加10%,因此体温过高也是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
1.7 体重消瘦者较肥胖者发生压疮的机率高,但肥胖的危重患者脂肪组织血液供应相对较少及活动困难,在床上翻身时易被拖拉,而导致压疮的发生。现已证明,压力大小与压力作用时间呈抛物线关系,既较大压力产生压疮所需时间比较小压力短。
2压疮危险因素的评估
2.1积极评诂患者情况是预防压疮关键的第一步,对有压疮危险的患者提供个体化预防方案[6]。
2.2对患者发生褥疮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对高危患者实行重点预防。
2.3压疮的防治―直是困扰临床医务人员的难题,应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RAS)评估病人情况是预防压疮的关键一步。在临床上获得认可及常用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有Anderson评分量表、Waterlow评分量表、Nortoni5F分量表、Braden平分量表、Cubbin和Jackson评分量表等。美国的压疮预防指南推荐应用Norton和Braden2种量表,尤其是Braden评估量表被认为是较理想的压疮RAS,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为平衡,使用Braden评估量表对高危病人采取干预措施后,压疮的发生率下降50%~60%[11],目前已在世界上多数医疗机构中应用。Braden量表包含6个被认为是压疮发生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即感觉、活动、潮湿,运动能力、营养、摩擦力和剪切力。这6个方面除了“摩擦力和剪切力”为1~3分外,各项得分均为1~4分,每个因素分为4个分值等级,总分6~23分,评分分值越小压疮发生的危险性越高,18分为压疮发生危险的诊断界值。15~18分提示轻度危险,13~14分提示中度危险,10~12分提示高度危险,9分以下提示极高度危险。Braden评估表在临床上应用于老年病人、重症监护病房病人、骨折病人围术期及外科病人围术期均能作出准确的风险评估[11],有利于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人力资源论文),以科学的方法防治压疮。评估除在患者入院时进行外,还强调在入院后定期或随时进行,因随着治疗的实施或病程的进展,入院时不存在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会产生并表现出来,随时评估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遏制压疮风险。建立压疮三级监控管理网络,及时申报,同时与患者及家属做好口头或书面沟通,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压疮护理的认知和依从性,取得较好的护患沟通和法律保护的效应。
3皮肤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3.1消除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注意局部护理和患者全身情况相结合的综合预防。间接性解除压力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对病情允许能自行翻身的患者,鼓励和协助患者经常更换卧位,根据病情和皮肤受压情况应至少每2?h协助他们翻身1次,使患者始终避开自身骨突起部位压力。在搬动时注意身体各部位的位置,避免拖拉扯拽患者。长久坐姿的患者一般每15min做1次重量转移或抬臀减压的动作。对于自己不能独立完成者,则需要护理人员每1h帮助进行重量转移或抬臀减压动。
3.2护士应加强责任心,提高对压疮危害性的认识,减少由于护理工作失误而造成压疮发生。有研究显示护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及时识别高危因素,准确预测危险性,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准确记录,每次换药时对伤口进行评估以制订和修改计划,提高护理质量
3.4建立压疮监控记录,在床头建立翻身表,表中记录翻身时间,等,翻身时间要严格按时间表进行,不得随意更改,翻身前后要对压疮好发部位的皮肤认真检查并记录结果。对可能发生压疮患者,全身皮肤检查1次/d。对解除压力30~40min皮肤持续发红的患者,可用活络油或盐酸山莨菪碱稀释溶液按摩受压皮肤,也可将少许红花酒精或痱子粉倾倒于手掌中,用大鱼际在受压部位向心性进行局部按摩10~15min,以促进受压部位血液循环,并置气圈垫、海绵垫或软垫于受压部位,效果很好,每次按摩后要记录皮肤情况。
3.5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清洁患者皮肤,尽量避免皮肤接触大小便。大小便后要及时清洗会和肛周皮肤。伤口渗出液和汗液,及时更换敷料和揩干或用吸收敷料尽快保持皮肤干爽。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皱褶,如有潮湿或污染及时更换。保持卧床患者衣服、床单、被褥清洁、柔软、平整、干燥。保持卧床患者全身皮肤完整、清洁、干燥。
3.6 针对制动患者可使用减压贴,定时抬高臀部;腰部、臀等部位垫靠枕,改变着力点;有条件的使用悬浮床;禁止在受压发红的部位按摩(按摩无助于防止压疮发生,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皮肤的保护性反应,解除压力30-40分种后一般会褪色,不会形成压疮,无需按摩。如持续发红,表明软组织损伤,按摩必将加重损伤程度)。
3.7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适当补充矿物质保证患者足够的营养。对不能经口进食患者经肠内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或静脉营养,可静脉输入脂肪乳、白蛋白、氨基酸、全血等。根据病情选择不同方法,尽快恢复内环境的平衡。
3.8对患者做细致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压疮发生、发展及预防和护理知识,掌握预防压疮的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预防压疮的护理活动,促进早日康复。
4发生压疮后的护理
4.1 创面的护理 依伤口严重程度采取分期护理:Ⅰ期主要是及时发现,解除局部受压状态,保持局部干燥,可局部涂抹碘伏或者用25%的硫酸镁局部湿敷,可阻止进展。Ⅱ期创面的小水泡可不予处理,大水泡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液体,局部碘伏消毒,防治感染。Ⅲ期出现浅表溃疡,Ⅳ期形成深溃疡,要尽早剪除坏死组织直到出现新鲜组织,加强换药,局部使用喜辽妥及红外照射也起到一定效果。其中Ⅲ、Ⅳ期都应做创面分泌物培养加药敏,如有感染,及时使用敏感抗生素。
4.2 观察项目?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创面完全愈合;好转:创面明显缩小,肉芽组织生长,无坏死和身处;无效;创面改变不明显。疗效评定时间;从开始用药到完全愈合的时间。
4.3 压疮伤口的湿敷 1962年温特博士证明了使用保湿敷料的伤口较暴露于空气中近乎自然愈合的伤口愈合速度明显加快;减少炎症反应及痂皮形成;降低感染的危险;减轻疼痛。
4.3.1 鸡蛋内膜覆盖清创后用鸡蛋内膜覆盖,将其平整紧贴于创面上,蛋膜覆盖范围要超出创面1厘米。
4.3.2 碘伏是新一代广谱、高效、无毒的外用消毒杀菌剂,使组织脱水、促进创面干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软化和消散硬结作用,对粘膜无刺激,无腐蚀性,涂于局部表面可形成一层保护膜,保护创面及周围皮肤,防止细菌直接进入创面,促进创面的愈合。
4.3.3 伤口有感染时,周围出现红、肿、热、痛,渗出液多,有异味,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可做伤口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或使用含银离子或纳米银抗菌敷料。
4.3.4 胰岛素联合654-2治疗压疮胰岛素可增加葡萄糖的利用,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增加微血管的灌注;654-2能解除血管痉挛、有镇痛作用;湿润,有利于创面上皮细胞形成,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创面愈合。故将胰岛素、654-2混合液湿敷于创面后,可以改善局部循环,促进伤口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减轻疼痛,加快组织生长,缩短压疮愈合的时间。
4.3.5 胰岛素联合苯妥英钠治疗压疮研究发现胰岛素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样作用,能促进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和胶原合成。苯妥英钠能显著增加创口局部胶原沉积和血管形成,增加创口巨噬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有效促进肉芽组织增生,加快创口愈合。
4.4 注重细节 CCU患者约束方法应正确,约束带易致手或脚腕皮肤勒伤,故约束带靠近患者皮肤面须有一保护层。
4.4.1气管切开患者要随时保持颈部皮肤干燥,如及时抽吸口腔和气道的分泌物、处理呕吐物等,并应及时更换固定气管导管的系带。固定气管切开导管的系带易引起颈部皮肤破损,如果颈部皮肤发红,系带前皮肤应用新洁尔灭消毒,晾干后垫无菌纱布再系带,系带松紧以能容纳1~2指为宜。
4.4.2电极片定期更换,各类导线及管路妥善固定,测压袖带不能直接绑在患者皮肤上,应有内衬,易过敏者使用低敏胶布。
4.4.3保证患者术后充足的灌注量是保证组织灌注的物质基础。因此,要观察患者平均动脉压的变化,一般把平均动脉压维持在40~60mmHg。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心率、血压变化,根据患者的病情将各项指标调整到合适的范围;另一方面注意加强病人术后的保暖工作,随着体温的上升再撤除棉被。
4.4.4由于重型颅脑损伤可导致严重的全身代谢紊乱,患者处于显著的负氮平衡状态,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出现肢体偏瘫,肌力只有0~II级,再由于将降温毯置于病人躯干部、背部和臀部,毯面最低湿度为6℃,血液循环减慢,因此患者极易冻伤诱发压疮。采用24cm×24cm、厚5cm的海棉垫保护骶尾部,每小时翻身按摩1次,并持续保持平卧位,实践证明此法既可有效预防冻伤,又能显著提高降温效果。
5讨论
5.1压疮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根据压疮的分期来合理进行,包括皮肤护理,营养支持,创面的护理等。保持病房内环境清洁、注意通风、空气流通通畅。有条件者可采用高压氧治疗,其能够提高血中氧含量,改善循环,增加缺血部位的血供,抑制厌氧菌的生长繁殖,存进创面愈合接驾。近年来,负压理疗逐渐被用于临床,采用负压引流技术能早期持续引流分泌物,促进组织细胞的生成,在治疗严重压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同时也需要特别的护理[7]。
5.2在积极护理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几点误区:在水肿和肥胖患者身上避免使用气垫圈,它不但能够阻断局部血液循环,造成静脉充血和水肿,而且能阻碍局部汗液挥发,使局部皮肤一直处在汗液形成的湿润环境中,能够刺激皮肤及创面,影响愈合。美国卫生保健政策政策研究机构(AHCRP)也指出了压疮治疗护理的四大误区:在危险区域禁止乙醇擦拭、油膏涂抹、冰敷、热拷。
5.3皮肤护理是关键,同时要需加强患者营养支持,根据压疮的不同分期采用分期护理原则。同时与患者家属及时沟通交流,介绍产生压疮的处理,使其协助参与护理工作,增加康复信心。预防是控制褥疮的关键,护理工作中做到主动、积极、及时原则,能够早发现、早治疗,采用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法,将压疮治愈在萌芽中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5.4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压疮的预防和治疗已由传统的局部垫气圈、受压处按摩、红外线灯烤、碘酒涂抹等干性治疗方法发展到现在以造口治疗为主导,保持创口持续湿润,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的湿性治疗方法,这种趋势将会对压疮的预防和治疗带来革命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16.
[2]刘光维.压疮防治进展.护理研究,2005,19(10):2082-2084.
[3]何华英,杜峻,王素芳,等.压疮危险因素预测及预防护理研究进展.护士进修杂志,2005,20(9):803-805.
[4]王泠.压疮的管理(一).中国护理管理,2006,6(1):62-64.
[5]苏春燕.ICU患者压疮危险因素及其评估工具.护理研究,2005,19(9):1695-1697.
[6]叶丽花,吴海勤.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与压疮预防的循证护理.护理杂志,2004,21(4):36-37.
[7] 郑莉斯,吴仙蓉,林金玲.脑卒中老年患者长期卧床的压疮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1):223-224.
[8] 王小玲,王辉明.ICU压疮的诱因分析与预防措施[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100~101.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36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815-01
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中感染性休克在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病症,它是以全身性感染引起的器官功能损伤为主要特征的复杂性临床综合症,其具有发展快,病情紧急,死亡率高等特点。在临床急救时,需要医护人员及时有效进行抢救,而护理人员是最早接触病人的工作人员,如何有效合理的观察病情,并给以及时的急救优质护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护理的方法和及时性是提高感染性休克病人成功救治和减少病死率的重要环节。[1]这些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并熟练的掌握急救相关知识和急救技能操作。现将我院对ICU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回顾2012年我院收治的6例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均在24岁至85岁之间,平均年龄53岁。在6例病人中有重症病毒性感染3例、败血症3例。所有病人均因病情加重,转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监护。病人在转入我科后均有明显的感染征象,有血压下降,器官灌注不足的体征,符合系统性炎症综合症的标准。6例ICU感染性休克病人进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后,其中有5例病人抢救成功,占总数的83.3%,死亡1例,占总数的16.6%。
2护理体会
2.1液体复苏护理护理人员积极进行早期液体复苏,快速将中心静脉置管通道开通,需采用单针多腔管的方式,液体的选择并不是十分重要,重要的是要保证液体的液量,最好采用天然/人工胶体或晶体液给予病人液体复苏。绝大多数患者在最初的24小时内均需要给予持续的、大量的液体复苏,并注入液体量显著多于流出液体量。需要在六个小时以内使病人复苏,复苏标准为MAP值65mmHg、中心静脉压为8至12cmH2O,最终使病人的尿量恢复、血乳酸水平下降、皮肤灌注良好,病人意识清醒。在输液的过程中,为更及时的调整输液的量、速度和质,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CVP以及生命体征测量的结果,在一般情况下,血红蛋白小于7g/d,护理人员就应该给予病人液体复苏。[2]
2.2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护理经液体复苏后,MAP仍未正常,就应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急救。根据医师嘱咐和病人血压变化情况,选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并及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用药剂量,将用药情况和病人情况做好记录。泵入时,应从小剂量开始,最好采用单独的一路将血管活性药物泵入,严禁其他药物从此路注入,并检测病人的中心静脉压情况。在病人血压稳定至6到8个小时后将泵入的剂量适量减少,最终达到缓慢停止泵入血管活性药物。注意事项: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必须建立在扩容、治疗原发性疾病、纠正酸中毒的基础之上。[3]
2.3抗生素应用护理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重要原则是广谱、早期、给予足量的静脉注射,以达到有效控制病人感染的病情,要依据临床护理判断或选用广谱抗菌药。在进行血培养后,应该在最初一个小时内进行静脉内抗菌治疗,同时应保证快速注入,必要时应给予弹丸式给药。在给药的48至72小时之后,应根据临床治疗资料和微生物学,重新将抗感染治疗情况进行评估。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抗生素药物的治疗效果和病人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在选用抗生素时,可以选择一种窄谱抗生素进行治疗,以避免病人对药物产生耐药性,降低药物毒性,减少治疗成本。
2.4控制感染源措施病人在休克急救未显效之前,应以治疗休克为主,同时注意感染情况,在休克得到及时的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应以治疗感染为主。如引起病人受到严重感染或出现感染性休克时,应考虑到深静脉导管的血管内有创装置引起的可能性,在建立其他血管通路后,应马上将原深静脉导管去除,同时将导管尖端和两组不同位置的血培养留取。如病人有腹腔脓肿、胆囊炎、穿孔、肠缺血是导致休克的诱因情况时,应在病人初期复苏后尽快进行病灶控制。[4]
2.5病房管理,监测控制护理人员应严格依据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卫生制度对病房进行定期消毒,在选用消毒液和快速消毒液时,应按七步法将手洗干净,保证每次洗手不得少于三分钟。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定期监测CRP、血常规、导管以及痰和尿的培养指标。如病人出现呼吸费力、嘴唇发紫、血氧饱和度低等状况,应立刻给予机械通气,以保持病人的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
2.6日常护理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感染性休克病人ADL评分基本是四级,所以要积极做好日常护理的配合,其中包括病人的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每日对中心静脉置管处的皮肤进行消毒,给予3M膜将其覆盖,定期检查置管处皮肤是否出现发红、脓肿等情况,在正常情况下,保证每周给置管处更换两次敷料。[5]如病人出现高烧不退情况,应及时给予物理降温,体温不高的病人应加强保暖。病人的引流袋和输液装置需要每日进行更换。由于病人长时间处于神志不清的状态,再加上病人休克导致组织缺血,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差,病人很少翻动,很容易引起压疮,因此,护理人员要定期给病人更换、更换床单,在必要情况下,需给予病人背部的按摩,以防止压疮情况的出现。
2.7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定时观察病人情况,给予病人心理方面的安慰,为消除病人焦虑不安、恐惧的心理,应耐心为其讲解病人所担心的问题,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体会
建立科学规范的护理制度是保证急救成功的重要前提,护理人员在急救过程中,分工明确,做到忙而有序,相互密切配合,运用熟练的业务技能,为急救病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抢救意识、病人病情的鉴别观察能力以及快速的反应能力,同时丰富的急救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能,是成功急救的保证。
综上所述,优质的ICU感染性休克病人急救护理工作的配合时保证病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的关键因素之一。要做好ICU感染性休克病人急救护理工作,就要加强护理人员对临床急救工作的重视,尽职尽责,做好护理人员的本职工作,丰富临床知识,总结临床经验,积极做好急救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小蓉.严重创伤性休克的院前救护[J].当代医学,2010,17(18):105-106.
[2]尹冬玲,吴晓华.创伤性休克的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5(2):14-15.
【关键词】健康教育;围产期;心理护理
围产期是指妊娠28周至产后7天这一时期,此期孕妇有着明显的生理、心理变化,是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开展的较佳时期。近年来,我院围绕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满足孕产妇需要,对孕产妇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健康教育的准备
产前健康教育是后续教育重要部分,是预防和前提,必须做好产前教育的各项准备工作。
首先是做好产前教育的摸底工作,了解产妇接受有关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或背景,产妇的身体,心理,环境等情况,可采用交谈、体检、查阅病历等方法收集资料,做好各项评估工作。
(1)身体状况评估。如孕妇年龄、孕次、产次、既往健康状况、异常孕产史、家族史等。
(2)心理状况评估。如产妇最恐惧的胎儿畸形、分娩疼痛、产后出血,最关心的是母子平安,最渴望的是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好。
(3)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评估。如职业、文化程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
(4)既往学习的评估。了解孕妇是否接受学习过有关知识;学习途径是自学、培训指导还是其他;学习内容是否包含妊娠、分娩、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等方面的知识。
其次是制定健康教育计划,确定教育目标。从以上摸底评估中获得的资料如孕妇缺乏哪些知识、哪些技能、孕妇的文化程度、学习能力等来制定教育计划,建立学习目标。
第三是健康教育的形式与方法。由于孕产妇文化层次参差不齐,住院时间短,周转快,对知识需求量大,故教育方法应符合个体化需要,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可穿插多种方法进行,以提高教育效果。对产妇进行分阶段健康教育方式,常采用的方法有集中授课、发放书面材料,提供光碟等视听教材。
2 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
健康教育是一个全过程的教育,主要分为产前教育、产中教育和产后教育。产前教育是前提,产中教育是关键,产后教育是巩固。
产前健康教育。
2.1 产前门诊应营造良好的健康教育环境,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资源,宣传孕期心理、饮食、衣着、睡眠、妊娠晚期自我护理如自数胎动、护理等,新生儿用物准备,对“见红”、“破水”等临产的认识和处理,给每位孕产妇及家属发放试卷,予以效果评估;对操作性知识,借助模型、图片进行示范操作,如正确地母乳喂养姿势,手洁挤奶,新生儿沐浴等,门诊走廊张贴有关哺乳技巧的图片,内容易于理解、接受,使孕产妇在无意中增长许多知识。并赠送书面资料、健康处方解决共性问题;开设咨询热线,孕妇在孕期中如遇困惑和不解,可通过电话咨询,寻求解决办法,对复诊的孕妇应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和需求进行系统规范的宣教及健康指导[1],减轻孕妇孕期不适和心理负担,树立信心,愉快度过妊娠期。
2.2 分娩期健康教育。孕妇入院后,护士热情接待,运用通俗易懂、准确精炼的语言,耐心向孕妇及家属介绍医院环境、规章制度及住院须知,如母婴同室病房陪护、探视制度、消毒制度等,并发放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材料,集中讲解有关分娩知识、母乳喂养技巧等,使孕妇很快熟悉环境,克服紧张恐惧心理,做好配合工作。分娩时加强床边交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气氛,给予产妇心理安慰和科学的分娩指导。临产时产妇的生理心理问题特别突出,及时有效地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指导,使其了解分娩过程,可以消除孕妇对分娩的负面心理效应及各种危险因素的发生[2],避免孕妇盲目选择剖宫产,促进自然分娩,教会产妇减轻宫缩痛及正确使用腹压的方法,使其以积极的心态完成分娩。同时协助做好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并讲述分娩后母乳喂养的好处及重要性,正确的哺乳姿势和含接姿势;新生儿日常护理常识等,提高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
2.3 产后健康教育
(1)在院期间的健康教育:为了使产妇能尽快进入母亲角色,承担起养育婴儿的重任,保证婴儿健康成长。产后围绕加强自我护理为主题,从母婴健康角度出发,鼓励产妇学习掌握有关养育新生儿知识,包括产后的生理变化和心理调适、休息与睡眠、合理营养与锻炼、新生儿喂养、新生儿观察及护理、会阴伤口及恶露的观察及护理、新生儿预防接种、计划生育、家庭成员的支持等[3],做好出院宣教计划。出院时发一些图表如预防接种程序,产后健美操图谱等有助于出院后学习。另外,还提供电话,产妇出院后可随时电话咨询,随时解答疑问。
(2)出院后跟踪回访:由护士利用业余时间,对在本院分娩的城区和近郊产妇,在出院后两周内进行两次家庭随访。通过跟踪回访达到了三个目的,即:巩固了院内健康教育,母乳喂养的指导;解决了出院后产妇与新生儿存在的护理问题,并通过跟踪回访再次传授母婴健康保健知识,使产妇在产褥期注意个人卫生,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减少或防止疾病的发生;使产妇了解新生儿皮肤护理的重要性,掌握了护理操作技术如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等,及时发现新生儿是否患病,减少了产妇及家属的惊慌。
我院2010年1月始实施连续性的围产期健康教育,之前是一般性健康教育,从中各选取253例进行比较,数据显示如表1:
3 健康教育的效果
(1)健康教育增强了孕产妇的妊娠、分娩认知,促进了孕产妇健康行为的改变。实践证明,接受过产前健康教育的孕妇能较好地完成产前认知,为安全妊娠提供了保障,减少因早产、早破水、胎位不正及其他妊娠并发症所造成的围产儿死亡及母婴不良预后,解决孕期各类健康问题。也为顺利分娩创造了条件。因此,健康教育最大可能地提高了妊娠分娩质量,在促进产妇健康行为改变的围产期护理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健康教育提高了产妇自我护理能力,是围产期保健质量提高的行为保证。通过健康教育,大多数产妇均能在住院期间获得产褥期自我护理及护理新生儿的知识。即使有少数产妇掌握不全,我们也会通过产后电话回访,家庭访视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我们的健康教育护理始终贯穿围产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由于自我护理能力的不足或缺陷导致的产褥期母儿疾病,提高了母乳喂养率。
(2)健康教育的实施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锻炼提高了我们的各方面工作能力。实施健康教育面对的是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与背景、不同风俗习惯及对医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各不相同的孕产妇,要与这一群体进行交流,除了要有一定的知识面,还必须善于运用人际沟通手段。在交流中,我们联系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和交流技巧,选择适当的语言和教育方式,进行双向式交流,建立一种指导-合作或参与型护患关系,解答孕产妇的各种健康问题,保证健康教育的质量。总之,加强孕产妇围产期的健康教育,受益于患者,服务于社会。
(3)重视和加强围产期的健康教育,为构建和谐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首先,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我所在科室。我科室成立于1988年,在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心病中心现拥有两个疗区及3个特殊单元组。有介入单元组,ccu单元组,心病康复单元组。现科室共有医护人员68人,其中心病中心护士40人,本科学历36人,专科学历4人;具有专科护士4人。
在护理部主任及两位护士长的带领下,中心护理团队始终贯彻“承载南丁格尔精神,弘扬中医药文化,践行优质护理服务”的发展理念,不断为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贡献智慧与力量。2015年心病中心护理团队荣获“长春市优秀护理团队”的荣誉称号。2017,2018连续两年我科室护士参加我院的品管圈小组,并在全国品管圈大赛上分获优秀奖及三等奖;可以说心病中心护理团队是一支注重梯队建设,重视人才培养,打造中医特色护理的优秀团队。作为心病中心的一名责任组长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护理责任组长的认识和理解
那在临床工作中责任组长需要履行哪些岗位职责呢?我将以下面三点向大家讲解我对责任组长的理解及工作开展的情况。图片上是我院护理部颁布的责任组长的岗位职责,在这里明确提出责任组长是在护士长的指导下负责本组患者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并且当护士长在外出时,协助护士长做好病房管理工作。在工作中遵照能级对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责任护士的能及情况,合理安排护理任务,并监督指导组内责任护士的工作,保障组内护理安全,持续提高护理质量。我院在护理责任组长的选拔上有着严格的标准,科室按照护理部的要求进行内部选拔后上交推荐表。护理部经过审核选取优秀的护士来承担责任组长的工作。
在小组工作中,责任组长应成为一个四有基层管理者。作为小组内行政负责人,小组工作的指挥者和监督者应有思路,有想法,有热情,有干劲。并具有
1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
2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
3良好的计划协调沟通能力
4熟练地护理操作能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具有一定的法律法规知识。
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核心。
早在1999年,美国医学研究所(IOM)了关于患者安全的里程碑式的报告,即《孰能无过:构建一个更加安全的卫生体系》,引起了人们对患者安全的高度关注。在我国,患者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中国医院协会,作为全国医院行业组织,从2006年起连续《患者安全目标》,1·10。2017年JCI的国际《患者安全目标》。目前2017版的《患者安全目标》是在历年患者安全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实际,使之简明化,标识化,更具操作性。2018年全国护理年会上统计调查我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77家医院护理不良事件资料,总体而言,给药差错、压疮、跌倒、管路滑脱及意外事件比例较高。
案例一:
护理人员对于《患者安全目标》的落实至关重要,感染控制、安全使用药物、设备安全、安全的临床实践和安全的医疗环境等各环节都需要我们护士参与。
针对护士长制定的科室年计划,月计划,周安排,作为组长为小组的工作制定了相应的计划。
年任务:
1. 带领小组开展护理工作,保障护理安全。确保全年无重大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2. 做好小组护理质控检查工作,并带领小组开展6S管理工作。
3. 协助护士长完成本年度医院组织的各项活动。
4. 配合护士长完成本科室中医护理方案的优化。
5. 带领本组组员进行论文撰写和科研课题研究。
6. 总结本年度护理工作开展情况,作为护士长下一年年度工作计划的依据。
7. 做好患者相关信息采集,协助慢病护士完成我科室慢病管理工作。
根据以上年度计划,我制定了月计划和周安排
月计划:
1. 有计划的安排好每周护理质量检查。
2. 将本月全面安全护理质量检查情况上报护士长。
3. 组织本组组员护理业务查房一次。
4. 组织本组患者及家属召开座谈会。了解患者需求及对我组工作的意见。
5. 对小组内的中医护理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做好相应记录。
6. 每月利用多种形式,进行疑难护理问题讨论。(护理查房、护士PPT授课模式,以及每天早会讨论提问)
周安排:
1. 完成科室质量控制检查的每周检查项目的检查。
2. 组织本组组员护理业务学习及技能培训。
3. 配合心脏康复单元,组织所管辖区的患者参加每周四的专科疾病知识讲座。
4. 根据患者病情,每周进行护理计划的调整。
5. 按照6S管理计划做到定时清理,整顿,维护,保养。
6.完成带教组长安排的带教计划。
以上就是我组整体工作计划。下面介绍下我组工作情况。
我所在的心病中心现有床位150张,分为5个护理责任组,我现分管8个病房,35张床位,责任护士成员6人。在患者分配上我根据能级对应进行患者分配。病情相对较稳定的由低年资护士承担,病情较重的由高年资护士承担,急危重患由责任组长来负责。同时保证每位责任护士分配患者数在5~7人之间。按照三级质控要求,我小组的质量控制图为上面所列。
责任组长作为小组的负责人既是质量控制的执行者也是质量控制的监督者。在保障小组护理安全上我采取的是强化护理管理核心制度,把每一项工作流程进行制度化,合理的分配组内护士的工作,做到能及对应。将护理质量检查贯穿于整个小组护理工作中,实行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中末检查与环节检查相结合的检查方式。并将发现的问题采用PDCA的科学管理方法来解决。
PDCA管理循环,这是一个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是持续质量提高的管理手段。在临床工作中把PDCA理念运用起来,简单的就是
P:制定修订制度,流程,规范——————写你所做
D:培训并落实制定好的制度,标准,————————确保做你所写
C:检查所做的
A:纠正做错的——————改进与提高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都可以用pdca来进行分析改正和提高。
案例二:
在护理环境管理上我小组还开展6S管理方法来提高我科室药品,处置室及库房的管理。
什么是6S呢?6S就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
6S管理中的6个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整理,整顿,清扫是具体内容,清洁时制度化,规范化的保持3S水平,素养是养成习惯,遵守规则,严谨认真,安全是基础中的基础。上面这个图片是我们6S的标语,我把它贴在我们处置室的墙上,这样每天护士在走进处置室时都可以看到它。通过6S的管理实施有效的提高了我们科室处置室、库房及药品的管理。落实药品安全制度,保证药品安全。定位,定量。并进一步完善药品预警标识。像图片里的多巴胺,我们在院里要求的预警标识下,又在药品上用红色标签在进行了标注,这样护士在用药上会更清晰的找到预警期内的药物。在处置室物品管理上确保物品性能良好,数量种类齐全。标识明确,定点放置。这样即便是刚到我们科室的实习生进处置室也能一目了然的找到物品所在地。同时对于特殊物品规定数量,每天核查避免丢失,造成科室经济损失。并制定了我科室精密仪器的保养流程,落实专人专管,保证仪器在工作中拿来就用,避免因仪器运行不良而延误护理工作。在库房管理上,明确物品摆放位置,分类清晰,组长按流程每日清点库房物品,出入有账,保证物品充足。
在临床护理服务中,患者不仅期待被治愈,也期待得到受过专业训练人员迅速及礼貌的照顾。在保证小组护理安全之上,带领小组不断提高护理品质。
2016年我科室成立心脏康复单元,对于运动康复疗法的认识在心血管疾病上患者普遍认识不足,作为组长,就需要带领责任护士在平时工作中将康复理念渗透给患者,让患者了解心脏康复的五大处方对自身疾病转归的临床意义。组织辖区内患者参与到康复单元组的活动中来,向组织患者每天下午参加康复单元的八段锦养生操的锻炼。参加每周四中医知识大讲堂。并在平时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 ,在细节中体现优质。
护士业务素质的强化与提升
在护士业务素质的强化和提升这一块,我主要在两个方向上进行培养,一个是业务知识学习,在一个就是培养多维思考的能力。
A科室内业务学习,微信推送
① 每天临床现场指导
② 每周业务及护理技能学习
③ 每月中医护理查房,疑难病例讨论
④ 每季度理论知识考核
⑤ 微信推送精彩护理
B 积极参加院内学习组
C 院外学习分享
D 建立护理业务归类文件
① 建立特殊检查注意事项表
② 建立特殊药品使用注意事项表
③ 建立护理技术操作注意事项表
④ 建立科室健康教育手册(图文漫画版)
临床护理观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重要步骤。培养护士的多维思考能力能有效的提高护士的病情观察分析。如,新入院患者医生给下了推速尿的医嘱,那护士首先想到为什么要用这个要,患者下肢有没有水肿,皮肤状态怎样?应采取哪些皮肤护理措施?患者现状态如何,barther评分多少?用药后频繁下地有没有跌倒危险,是否悬挂防跌倒警示牌?患者是否口服补钾类药物,尿量多少?有没有电解质紊乱的危险?怎样指导患者正确记录尿量。在这样的多维思考模式下护士学会将护理问题控制在前馈期,很好的培养了组内护士的学习能力和服务水平。
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作为一名责任组长,任重而道远,唯有负重前行,方能不虚此行。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
分级护理制度为护理人员实施标准护理提供了指南,对提高我国的护理水平起到了积极而巨大的作用[1]。但是,随着护理学的发展,现代护理理论不断渗透到护理实践中,目前的分级标准已不能完全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发展要求。笔者就其存在的缺陷和不良影响及其对策综述如下。
1分级护理制度存在的缺陷
1.1分级护理制度的划分依据不足
1.1.1划分依据不够充分分级护理总的分级标准是依据疾病的轻重来划分的[1],并且自分级护理制度制定以来从未发生过变化,是划分护理等级的根本依据。但是,随着疾病种类的增多,患者病情变化较大,而且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下,仅以病情为依据确定护理级别显得很不全面。王淑琴等[2]认为以病情为依据的护理分级标准,虽能体现患者的部分需要,反映护理工作量,但不能有侧重地解决患者日常生活自理缺陷项目,缺乏个体针对性,浪费人力、时间等护理资源。也有学者提出护理等级的确定应以患者在院期间的病情为依据,并与其对护理工作的需求相适应[3],即可将患者的自理能力等列入划分的参考指标,但是在目前医院护理人力资源普遍配备不足的条件下,对患者自理能力大小尚缺乏准确评价的依据。
1.1.2划分标准不够客观护理等级由医生以医嘱的形式决定,护士根据医嘱实施相应的护理。而在医疗专业课程中并没有设置分级护理制度的相关内容,临床医生对护理等级划分依据的认识、了解程度有限[4]。王淑琴等[2]对某军队三级甲等医院63名住院医生分级护理制度相关知识的调查显示,住院医生在校期间仅有31.75%接受过分级护理的相关知识教育,68.25%是在临床实践中逐渐了解;对分级护理依据完全了解者占20.63%,部分了解者占79.37%;对各护理等级的具体要求了解者仅为12.70%,部分了解者为86.51%。因此,医生在确定患者护理级别时,往往根据主观或经验判断分级护理标准,随意性较大,使得护理等级的划分缺乏统一客观的标准。
1.1.3划分范围与临床存在差异《护理学基础》中明确将病情危重,需绝对卧床休息的患者划分为一级护理;将病情较重,生活不能自理者划分为二级护理[5]。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其划分范围与临床存在很大差异,例如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甚至一级医院之间等级不同,所开展的手术种类、难度和方法不同,但是所有手术后的患者护理级别几乎相同,都是一级护理[6];有些医院会根据护理人员人力多少决定患者的护理级别,人力资源缺乏时对有些病情相对稳定而自理能力较差的患者给予较低的护理级别。另外,《护理学基础》、《护理概论》中均明确规定,一级护理15~30min巡视患者1次,二级护理1~2h巡视1次,三级护理每日至少巡视2次[5,7]。其中一、二级护理临床落实率低。随着一级护理患者增多、护士工作量增大、患者需求增高等原因[8-9],对一级护理患者15~30min巡视1次难以保证,尤其在夜间,护理人员较少而有急危重症患者需要集中救治时往往不能做到对其他患者按时巡视;而部分病情不稳定的患者有可能需要随时巡视,15~30min巡视显然又不能满足其需要。以上现象提示护理管理者需要对一级护理的划分范围及标准进行重新探讨。
1.2分级护理制度的内容不够完整将《护理常规》(1983年河北医学院主编)与《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1998年中国人民总后勤部主编,4版)进行比较发现[3],分级护理制度制定以来,其内容从病情依据到临床护理要点,一直没有做过重大修改,其护理内容及要求不明确。虽然对各护理等级的巡视时间和个别基础护理项目规定了较明确的执行次数,但是大部分是指导性原则,如特、一级护理中均有“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一、二、三级护理中均有“满足患者身心需要”,这样的要求太笼统,可操作性不强,一定程度上使分级护理各等级之间只存在文字不同而无措施的区别[2]。另外也缺乏明确的执行标准和质量要求,导致护士按分级护理制度对患者进行护理时随意性较大。毕慧敏等[10]通过分析护理人员对分级护理的认知情况,认为护士对分级护理制度不明确,执行时会在巡视时间、病情观察、提供护理范围等方面产生偏差,不能按级别实施护理。
2分级护理制度缺陷产生的负面影响
2.1从护士和护理专业的角度鲁梅丽等[11]认为护理人员缺编,一级护理巡视时间不能达标是导致分级护理不到位的主要因素之一。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在一定范围内已经造成了负面影响,包括患者死亡率增加,手术后负面事件的发生,殴打护理人员现象增多,患者意外、交叉感染的发生率增加等[12-14];它已成为阻碍我国护理学科发展的瓶颈,严重影响护理质量的提高,阻碍分级护理制度的真正落实[15]。而医嘱护理级别的不确定性,执行过程的随意性又造成护士人力资源更加浪费,毕慧敏等[16]的调查显示,医嘱二级、三级护理中18.58%完全依赖或部分依赖的患者得不到相应的护理,而不需要一级护理但是有医嘱者占64.41%。造成一方面护理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护理人力资源又被不合理的大量占用的局面,这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增大,护理人员流失率和周转率增高,最终将不利于护理专业的发展。另外,随着医疗市场的开放,护理工作量也相应增加,体现护理人员劳动价值的方法之一,就是护理工作以分级护理的形式被社会承认,各地区物价部门明确规定了分级护理的内容及价格;但是因为此价格不甚合理,不能完全体现护士的劳动价值,而且受到来自社会、患者及家属的干扰,为了少交护理费而降低护理等级,使护理人员的劳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17]。
2.2从患者的角度临床实际工作中,部分医嘱上的护理级别与患者的实际需求相差较大,如对许多生活能完全自理的血液病患者,除了需要加强观察并发症外,护理上没有更多的要求,而医生常根据其病情潜在的危险性医嘱为一级护理;相反,有些病情相对稳定而自理能力较差的偏瘫患者则医嘱为三级护理[18];而且,分级护理执行不当还可能造成患者出现意外,或患者依据护理分级标准认为自己没有得到相应的护理服务而引发医疗纠纷。
3对策
3.1护理级别的划分方面
3.1.1补充划分依据杨洁[19]对比中日两国的分级护理制度,认为分级护理中病情观察和生活护理是护理工作的2个不同方面,应分而述之;毕慧敏等[16]认为可以将生活自理能力(ADL)作为分级护理制度的补充,因为不同ADL等级患者的护理时间呈显著的递进关系,根据ADL等级计算护理工作量有很好的代表性,根据ADL制订护理级别及相应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标准,具有可行性[20];王淑琴等[2]也提出将标准分级护理制度与Barthel指数分级法(用来评定ADL)相结合,用于对患者护理等级与ADL的判断,以充分体现患者的护理需求。而傅亚力等[21]提出应将系统化整体护理与分级护理有机结合起来,使分级护理按照护理程序进行;魏道琳等[22]提出将自理模式运用于分级护理管理过程中,以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思想。鉴于其它地区的护理状况,笔者认为香港的分级护理制度标准比较客观、详尽,涵盖了患者心理、ADL、治疗情况、病情、观察等方面的内容,原则性和操作性均强,既有利于保证护理质量,又避免引起护患纠纷。
3.1.2明确护理级别的确定者护理作为一个独立专业,患者的护理计划应该由护理人员依据护理程序进行制定,但分级护理制度将决定患者护理的权力授予了原本职责为负责患者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医生,因而削弱了护理专业的自[1],也不利于护理学科的发展,更不能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有人建议,护理级别应由有中级职称的护士通过护理程序来确定、实施并评价,以避免医嘱护理所存在的缺陷[16];也有人认为由护士长或责任护士以护嘱的形式下达分级护理的等级比较合适[17,23]。但是也有观点认为护士下达护嘱,一旦发生医疗纠纷责任全部由护士承担,故护理等级由医生以医嘱的形式下达比较合适[8]。针对上述情况,建议观察级别和护理级别分别处理,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缓急确定病情观察级别,规定护士巡视病房和测量生命体征的时间等;由护士长或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ADL分级,结合病情、心理等综合因素确定护理级别,规定护理内容,使护理更有针对性,同时体现护理工作的主动性。
3.2完善分级护理的内容及要求针对分级护理中的巡视时间,朱宣等[6]建议一级护理1~2h巡视1次,二级护理2~4h巡视1次,三级护理每日巡视4次。而特殊病情变化或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予以特级护理,应该密切监护、随时巡视。对分级护理中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的标准也应有具体可操作的标准,《护理常规》中已有了对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及生活护理的明确具体要求[24],可操作性强,可以借鉴使用;除此之外还应补充完善护理程序和健康教育的内容,魏畅[25]通过对住院患者护理服务需求调查及专家咨询,确定了军队三级甲等医院的护理服务内容,建立了包括各护理等级服务项目、项目执行频次、执行人员资质在内的军队分级护理服务体系,其内容及要求较现有分级护理要求有较大改进。3.3强化管理,提高分级护理质量分级护理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增加护理人员的投入,其经济保障应来自政府的财政补贴、护理收费的合理增加[16]。在制定医疗收费标准时,应重新审视护士的劳动价值,以不同等级护理服务工作量为依据,综合病情观察级别和护理分级调整收费标准,合理收费。当护理收费标准达到护士劳动价格与价值的平衡时,一切因收费问题引发的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会得到合理解决[8]。为了提升服务质量,医院可实行分级护理公示制,使患者了解分级护理内容,发挥对护理工作评价者的作用,以此来规范、促进护士的护理行为[11]。周荣慧[26]通过医院实施等级护理服务标准公示法,体会到公式护理服务标准,既可以使患者了解其应享受的基本的护理服务,也使护士有责任感,自觉、自律地完成工作,同时使护士意识到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和记录护理措施的重要性,从另一个侧面推动了护理专业的发展。席延荣等[27]通过总结实施一级护理标准公示制的经验,认为该做法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另外,可以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质控分级护理,也可以通过成立质量管理小组或通过上级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质量检查等方式,以保证护理质量落实。
参考文献:
[1]刘义兰.对分级护理制的商榷[J].护理学杂志,2006,21(23):44-45.
[2]王淑琴,刘雁梅,汤红梅,等.临床分级护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5,5(7):15-17.
[3]和书玲.分级护理制度执行中的难点讨论[J].护理研究,2006,20(6C):1664-1665.
[4]吴庆凤.等级护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05,5(3):25-27.
[5]殷磊.护理学基础[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1-142.
[6]朱宣,童远清.对分级护理的商榷[J].家庭护士,2006,4(2B):64.
[7]李晓松.护理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3.
[8]王晓梅.护理收费标准对分级护理质量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02,2(2):16-18.
[9]宋娟.分级护理制度执行中的困难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9):3455.
[10]毕慧敏,吴箭,史雅轩,等.护理人员对分级护理的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2005,19(6A):966-968.
[11]鲁梅丽,文新,刘桃红.护理程序在实施分级护理标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6):34.
[12]HARTZAJ,KRAKAUERH,KUHNEM,etal.Hospitalcharacteristicsandmortalityrates[J].NEnglJMed,1989,321(25):1720-1725.
[13]KOVNERC,GERGENPJ.NursestaffinglevelsandadverseeventsfollowingsurgeryinU.S.hospitals[J].ImageJNursSch,1998,30(4):315-321.
[14]FRIDKINSK,PEARSM,WILLIAMSONTH,etal.Theroleofunderstaffingincentralvenouscatheter-associatedbloodstreaminfections[J].InfectControlHospEpidemiol,1996,17(3):150-158.
[15]吴桂杰,赵慧敏,殷艳玲.新形势下分级护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4):1018-1019.
[16]毕慧敏,蒋兰芬,来桂英.住院病人护理分级的差异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8A):1394-1395.
[17]霍丽杰.分级护理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杂志,2003,20(1):77-78.
[18]李文清,刘筱咏,叶利军.改进分级护理制度以减少护患纠纷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3):266-267.
[19]杨洁.介绍日本分级护理制度[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80.
[20]邵爱仙,黄丽华,胡斌春,等.根据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分级计算护理工作量[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36-39.
[21]傅亚力,孟爱玲.系统化整体护理与分级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1997,3(3):73-74.
[22]魏道琳,于卫华,蒋年毅.自理模式在分级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护理研究,2003,17(2B):241.
[23]刘贵真,吴瑜.如何确定分级护理级别的讨论与设想[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5,2(1):37.
[24]戴宝珍,陶祥玲.护理常规[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