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三农工作思路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1 16:33:0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银行三农工作思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银行三农工作思路

篇1

一、推动存款、贷款的稳定增长。

在行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开展“春天行动”和“夏日激情”等各种劳动竞赛活动,周周督、天天催,推动储蓄存款和个人贷款业务稳定增长,在全行员工的共同努力之下,到9月末储蓄存款在年初余额的基础上,净增..万元,完成分行下达计划的64.1%,各项贷款比年初净增..万元,使近年来xx较好的“江临天下”和“山水江岸”两个楼盘落户xx农行。

结合xx长江航道的优质运力,配合市分行三农个人金融业务部的调研,出台了《中国农业银行..市分行个人船舶按揭贷款管理办法(试行)》,xx支行成为首批可以开办个人船舶按揭贷款的支行。作为水上运输的大县,我们又多了一个新利润的经济增长点。

二、推动三农工作的持续发展,全力降低三农贷款的风险。

以“农商通”、“惠农卡”和“小额贷款”作为支撑点继续推动三农工作。收集农商通资料120多户,4月份组织农商通安装使用培训会,一次安装农商通60台,开通小额取现农商通20户,拓宽惠农卡的用卡环境。

与分管行长到三个三农网点实地摸底调研,针对“小额农贷不良贷款的增长”的现状和农户的实际情况,制定并落实“起诉一部分,震慑一部分,上门催收一部分,暂缓一部分”的方案,对于小额农贷的不良贷款,进行严防死堵。通过各种方法,全县共收回180万元,不良率控制在5%以下。

篇2

按照依法、客观、公正、有序的工作要求,积极推进果园权属登记工作,明晰果园产权,放活经营权,搞活处置权,确保受益权,进一步落实果农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果园资产效益,拓宽果农融资渠道,提高果农收入,促进果业产业优化升级和纵深发展;依法维护果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全县果业产业得到长远发展。

二、工作目标

坚持以法律法规和现有政策为依据,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尊重果农意愿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确保确权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确保果农的知晓权、参与权和决策权,确保秩序稳定,确保不增加果农负担。通过对现有和新开发果园权属的确定,进一步明确果园经济主体,明晰果园产权归属,完善果园权属登记和抵押贷款政策,使生态得到保护,产业得到壮大,果农得到增收,经济社会得到协调发展。

三、工作步骤

(一)3月1日至3月31日为成立机构、落实经费、宣传发动、业务培训阶段;

(二)4月1日至4月15日为调查、摸底阶段;

(三)4月16日至4月底为堪界、造册登记阶段;

(四)5月1日至5月15日为检查验收、查漏补缺、建档归案阶段;

(五)5月16日至5月底为确权发证阶段;

(六)6月为总结、验收、表彰阶段。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果园确权登记,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的民生工程,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把它作为服务“三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研究、来落实。县成立完善果园权属登记和抵押贷款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委农工部,县法制办、国土局、农业局、林业局、果茶局、人民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信联社、农业银行、州银行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果茶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日常工作,从各成员单位抽调业务骨干集中办公。各乡(镇)成立相应工作机构,主要领导要主动协调,明确分管领导按确权工作要求具体抓好落实。

篇3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定的战略目标,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优化账户服务,加大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力度,畅通农村支付结算渠道,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支付服务效率和质量,推进城乡支付服务一体化发展。

二、工作目标

切实发挥支付结算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发展适用于农村地区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体系。坚持以点带面,加快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努力满足农村多样化支付服务需求。具体分三步走,年达到中等示范县标准;年、年在实现标准目标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村支付环境改善工作向纵深发展,继续推广扩大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范围,非现金支付量比年增长25%,拓宽农村地区银行机构内部清算网络覆盖面,实现全部网点能够以电子方式办理跨行支付业务;农村地区年轻人均持卡一张,持卡消费额占社会零售商品总额达到12%以上;受理银行卡的商户增长20%。力争三年内,全县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我县年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努力达到以下目标:

(一)初步建立起有利于实施各项惠农政策的银行账户服务体系,积极为农村个体经济组织开立银行结算账户,提高银行结算账户在农村普及率,促进非现金支付业务的发展,实现非现金支付量增长8%。

(二)50%的县域银行机构网点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30%的县域银行机构网点开通全国支票影像系统,初步建成农村地区银行机构内部清算网络,开通以电子方式办理跨行支付业务的试点。

(三)农村地区50%的成年人口人均持卡1张,持卡消费额年增长20%,50%的国家和省级各项补贴通过银行账户和银行卡发放。

(四)ATM、POS机具在县域的布放数量分别增加17台和82台,达到20台和100台,个人网上银行增加4190户,企业网上银行增加250个,手机银行增加1400个,转账电话增加438个,银行卡增加45808张,受理银行卡的商户年增长20%。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成立县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县长任组长,人行、各金融机构、县农工委、财政、工商、国税、地税、工信局、就业局、广电局、公安局等部门主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人行综合业务部,主任由人行县支行主管行长李彦平担任,成员由各相关部门业务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对县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改善工作的组织领导,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协调,及时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每季度召开推进情况总结汇报会议,通报各金融机构进展情况,总结分析遇到的具体问题,针对实际情况调整工作思路,作出解决问题的决策,建立推进工作考核机制。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监督指导各机构落实领导小组提出的各项决策,做好改善具体工作的引导工作,监督指导考核各金融机构进展情况。

各金融机构严格按照工作目标考核,制定具体落实方案,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系,积极拓展银行卡业务;采取切实多样形式加大非现金支付工具宣传力度,增强宣传效果;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人力、财力和技术支持;定期向支付服务环境改善工作办公室报告工作开展情况,反映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措施和意见。

县农工委切实履行服务农村、服务“三农”职责,发挥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能作用,积极助推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县财政局积极协调预算单位做好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

县工商局切实履行其职能作用,在对企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经营交易的监督管理中积极加强引导,配合做好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改善推进工作。

税务部门积极加强对纳税人使用非现金支付方式纳税的宣传与引导。

工信局、就业局做好支付服务工具宣传引导,指导企业主动参与非现金支付工具营销活动。

广电局负责做好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推进过程中相关工作的宣传报道。

县公安局会同县人行积极牵头建立银行卡犯罪信息交流机制,指导金融机构做好银行卡犯罪防范,加大打击力度,依法保障银行卡良好使用环境。

四、实施步骤

(一)充分调查论证,谋划实施方案。3月前,县人行及各金融机构深入农村地区部分市场进行实地调查,深入企业,充分了解企业支付结算业务需求;

(二)周密组织探讨,研究制定方案。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3月份分别召开人行行长办公扩大会议、金融机构相关人员参加的联席会,组织研讨、完成实施方案的制定;

(三)年6月底,各金融机构将ATM、POS机投放增量达到计划的40%-45%;

(四)动员全辖力量,营造浓厚声势。8月初,组织召开全县动员会议,布置实施方案,分步组织落实;组织金融机构重点加大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工具宣传力度;

(五)年9月底,各乡镇要结合各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力度,确保农村支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七)年12月底,完成确定目标。

(八)年1月至年12月,在实现近期目标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向纵身发展,继续扩大效果,确保远期目标顺利实现。

五、工作措施

充分发挥金融机构自身优势,以处于经济优势地域为拓展突破口,以皮革、板材、拆车、蔬菜四市场为农村地区支付结算主要拓展市场,培育支付示范点,通过在试点增加设备投入,调整、充实业务技术人员,推动试点非现金支付业务正常开展,以点带面,逐渐拓宽市场。

(一)加强统一领导,各部门协调联动,由县政府组织推动,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改善推进协调、配合工作。

(二)划分村区域,量化任务目标,明确责任。根据金融机构各自优势,明确工作重点,县联社、邮政储蓄银行、农业银行重点针对农村地域拓展非现金支付服务建设,一是优化基层网点支付服务方式、业务人员配置,提高服务水平;二是培育优势地域,加大ATM、POS机具和转账电话等硬件设施的投放力度。其他金融机构根据业务拓展需要选取重点区域,安装自助设备,加大电子支付产品在农的营销力度。

篇4

前言

自2001年江西推行小额农贷以来,辖内农村信用社从农户的实际需求出发,积极寻找支农服务切入点,努力打造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这个品牌,有效配合农村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实施,拓展了农村信用社服务群体和走向。截至2004年末,全辖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94.68亿元,占农户贷款的49.5%,占农业贷款余额的42.7%,占全部贷款余额的27%,其中:小额农贷累放96.86亿元,同比增加21.6亿元,增长28.72%,占各项贷款累放额的32.15%,小额农贷在支农的作用和份额凸现。

四年来,辖内有1451个农信社开办了此项业务,占全辖农信社数量的97%;放款总额有了较大增长,核发贷款证404万户,占全辖农户总数的54.6%,占有贷款需求农户总数 95.2%;共有378万农户获得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占有贷款需求的85.49%;全省农信社已为463.6万户建立了经济档案,有347.3万户评为信用户,有1227个行政村(镇)被评为信用村(镇),政治、经济、社会、支农服务机构多方受益明显。实践表明,农户小额信贷已实实在在被农户称为致富路上的“绿色通行证”。

小额农贷可持续发展面临新的矛盾

经过三年的实践,小额农贷拥有过推广之初的酣畅、全面实施的快速发展。时至今日,小额农贷同样面临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和困惑。主要体现在:制度与现实的不匹配束缚了小额农贷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农村信用社办理小额农贷的依据依然是2001年制定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四年来一直未修订。从调查情况看,该办法已跟不上农村经济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农业产业不断升级的需要,也不适应农村信用社的快速发展。期限的不合理设置、限额制约的“瓶颈”、贷款救助和保障体制的缺失是最主要的三层障碍。

外部环境与信息不对称掣肘了小额农贷的可持续发展。不恰当的行政干预、不健全的信用环境、歧视性的竞争环境、不畅通的信息渠道成为四重桎梏。

资金链与监督管理的不衔接影响了小额农贷的可持续发展。五大压力十分突出:一是面临资金窘迫的压力。目前,农村资金分流严重,存款大量流入商业银行和乡镇邮政储蓄,农信社存款在农村市场的占有份额不足30%,但农业贷款却占金融机构的80%以上,形成了明显“造血”功能弱化和资金回流“瓶颈”。二是面临效益低下的压力。小额农贷是带有较强政策性的贷款和微利产品。贷款按一年期基准利率上浮20%执行,利率为6.37%,而同期其他贷款利率最高为 10.62%。同一年期存款利率比利差约为4.39%,而非小额农贷利差达到8.64%,如果小额农贷形成5%的呆账,扣除相应的人工成本及管理费用后,实际上小额农贷在效益上已经十分有限。三是面临管理力量匮乏的压力。小额农贷涉及千家万户,现有信贷管理人员严重不足,有的信用社一个信贷员要负责 2000余农户贷款,很难保证贷后的跟踪监控。在管理上,信用社“重贷轻收”,“重息轻本”,见“证”就放,期限管理,贷款到期后,只要能按期结息就仍然是正常贷款。长此以往,隐性不良将越来越多,小额农贷风险将不断积聚。四是面临监管滞后的压力。县级监管办人员少,职能弱,但监管机构多,一年中大部分时间被抽调参加上级组织的现场检查,监管力量无法确保盯住这些确实需要监管的中小金融机构。五是面临清收手段脆弱的压力。小额农贷作为一项政策性很强的业务,且都是信用贷款,形成不良后,对其进行清收要较其他类贷款难度更大,基本上只限于催收,很少使用如依法起诉、强制扣款、变卖资产等强制性手段。事实上农户基本上也无值钱的资产可以变现,因此,农信社面对不良贷款无计可施。

小额农贷可持续发展期待新突破

推进小额农贷发展既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性工作,又是农信社贷款强社的一个品牌。促进小额农贷的可持续发展,除了提高认识,尚需以下几方面的突破:

突破之一:完善配套政策。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建议:一、政府应对农户小额信贷形成的亏损给予部分财政贴息,并长期给于免交营业税和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二、建立小额农贷担保基金,由地方政府、农信社共同出资,主要用于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补偿。同时对部分小额农贷项目提供担保,以解决小额农贷风险的补偿问题。三、发行央行票据或向人行借无息或低息的长期性再贷款,用于消化小额农贷坏账;四、助学贷款扶持政策。农信社从小学开始就为农家子弟上学提供贷款,为贫困家庭优秀青年实现“大学梦”奠定基础。因此,助学贷款扶持政策应该涵盖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所有助学贷款,并执行财政全额或部分贴息和贷款损失税前核销政策,允许开办“农户教育储蓄”业务,并免缴储蓄利息所得税。

篇5

××镇共辖29个行政村,共有7000余户、2.7万口人,6.1万亩耕地,是一个传统的典型农业大镇。这几年,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县委政府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布局,确定了“135”总体工作思路和三大战略,突出了规模养殖业发展,使全镇初步形成了以兴农养殖有限公司为龙头和中申、南姚、西郭、马军庄4村为中心的肉鸡养殖,后元头、桃沟、茨洼3村为中心的蛋鸡饲养,××、董村、孙村、上水沟、大尾沟5村为中心的生猪繁育,庄尔头、南窑、冷泉、东五庄、乔水沟为中心的肉牛生产“四大基地”,目前全镇已存肉牛3000头、羊1.5万只、猪2万头、鸡10万只,共培育发展养殖企业(公司)5家、养殖专业村17个、养殖专业大户150户,年均产量与产蛋量分别达到745吨和680吨,仅此年实现收入3062万元,人均收入1200多元,占到农村经济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

××信用社共有员工15人,农村信用联络站70个,担负着镇企、镇村、镇民的金融服务重担,是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全社拥有社员股金319.7万元,储蓄存款6580万元,信贷资产4558万元,存贷比例为69.27%,备付率达8.29%,各项业务发展在全县处于中上游水平。自去年实施“三千三百惠农工程”和开展“求和谐树形象创佳绩”主题竞赛活动以来,他们清理发展思路,瞄准“三农”方向,围绕政府规划,调整信贷结构,把规模养殖当做支农惠民和“求树创”活动的核心内容来抓,全社累计发放贷款2100万元,100%用于了“三农”,其中养殖业占到42.2%。今年三个月,累计发放贷款225万元,养殖业达到90%。从而,使镇政府规划落到了实处,使广大农民收到了实惠,也使信用社业务朝着良好方向发展,信用社形象得到进一步创新。

(二)主要做法

一是勤汇报多沟通,取得各级领导支持。发展养殖投资小,风险少,技术含量低,见效快。他们抓住优势,广泛宣传,确定项目,加强汇报,得到了各级党政与县联社的重视与支持。镇党委政府在立项时反复征求信用社意见,信用社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向镇党政汇报支持发展情况,政社配合共同下乡进户调查摸底,共同检查督导狠抓落实,共同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有效推进了规模养殖工程建设。与此同时,他们还经常向上级党政和主管部门汇报,取得了政策上、技术上、资金上、项目上各个方面的支持与优惠。市联社张保安理事长、县委裴良杰书记、李尧林县长、银监办王新民主任、县联社卫永虹理事长等领导先后数次亲临检查指导,现场办公,特别是联社包片副主任杨国辉蹲点帮助,亲自听取汇报,亲自下乡调查,亲自开会研究,亲自查看资料,使他们增强了信心,解决了发展中的难题。

二是高标准严要求,加快评级授信。无论企业还是农户,凡申请发展养殖要求贷款的都必须经过评级授信,必须获得信用资格证书,必须在信用社建立档案。获得信用证的基本条件是:信用度良好,无不良贷款记录,是当地常住居民,入有一定额度的股金,经过村级评审小组考察研究同意,由信用社挂牌颁证,报县联社审查备案。今年,他们把评级授信当做一项中心工作和贷款发放的基本方式,所投放的贷款对象基本上全部给予了评级授信。截止目前,全社共评定了2个信用企业、7个信用村和176个信用户,已发放信用贷款220万元,占总贷款98%。这些信用户中,其中养殖企业1个,被确定为养殖基地的行政村10个,规模养殖户55个。目前此项工作正在与规模养殖同步发展,呈现方兴未艾势头。

三是抓典型育基地,发挥龙头示范带动作用。典型引路,是他们支持发展养殖业中的一条成功做法。位居闻垣路以东、××北部、近临桐城侯村地界处有一家兴农养殖有限公司,由县人大代表、冷泉村党支部书兼村长刘文玉2004年创办,是一家融玉盛油脂、富农饲料、肉牛繁育为一体的综合养殖企业。他们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油榨为原料——饲料深加工——发展肉牛业”的一条龙产业链条,现已建成拥有年产衣用油3500吨、加工棉葵榨1.4万吨、年产5万吨饲料生产线和500吨草药饲料添加剂、存栏肉牛1000头、年完成产值1.2亿元,实现利润4600万元的现代化龙头企业。近年来他们与其建立了固定而融洽的信贷关系,无数次进厂调研座谈排忧解难,先后10余次发放贷款给予支持,现有贷款余额310万元,今年又被率先评定为甲级信用企业,授信600万元,并拟投入250万元帮助扩改扩规,上马一个屠宰厂和一座大型冷库,为公司腾飞打造平台。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兴农”的引领带动下,公司所在地冷泉村已发展成为肉牛饲养基地,拥有规模养殖户15户,栏存肉牛208头。邻近的庄尔头、南窑、马家庄、东王庄等村也成为养殖基地的开发对象。

地处镇南丘陵地区的乔水沟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省级信用村创建“双试点”村,其主要产业就肉牛养殖,全村共有养牛重点户27户,饲养肉牛320头,年收入达155万元,户均收益3700元。去年12月,他们协同镇政府在该村组织召开了规模养殖支农再贷款发放现场会,推动了本村养殖业发展,也带动了附近各村走上了养殖之路。

后产村是一个仅有1300亩耕地、4个自然村、102户、508口人组成的联合行政村,为解决地少人口多、农民增收难得矛盾,村委会积极响应镇政府和信用社号召,初步铺开了养殖规模,眼下全村养殖户已达30多户,其中养羊12户1500只,养猪8户300头,养牛10户100头。今年村两委进一步扩展规模,做出了创建信用村和建设养殖基地的规划,提出了贷款申请,信用社根据后产村村风正、民风淳、讲信用、人勤劳、前景好的特点,正在考察培育信用村建设,已为13户进行了评级授信,为5户发放了12万元的养殖贷款。

四是明任务抓考核,落实信贷人员发展养殖责任。由于受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响应和本县“五起案件”的中伤,使一些信贷人员产生了危贷、惧贷、少贷、不贷心理。因此,今年他们改变以往“考收不考放”的业务经营考核办法,把放款多少、存贷比例高低、评级授信好劣、支持养殖任务完成列入了考核内容,给每个信贷员下达了放款支农职责指标与任务,做到了人人肩上有担子,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全社7名包片信贷员,下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变过去推推动动为主动登门入户,实现了扩股、评级、放款、收贷、结息一条龙全程服务。

(三)存在问题

从支持发展养殖业进展情况看,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是:1、舆论宣传不够,部分干部、群众、信贷员、联络员对发展养殖不重视、不理解,缺乏主动性。兴农养殖有限公司老板刘文玉近日随李尧林县长、逯光耀副书记参加了工农联合国际促进会,同不少外国商人见了面,他们印刷的宣传材料受到与会客商的青睐,使他们认识到舆论宣传的重要性,也使信用社受到启迪。2、领导已经重视,但缺乏整体规划和发展目标。规模养殖已成为全镇人民的行动目标和主导产业,但究竟达到什么目标,采取哪些对策,如何打响这一品牌,人人心中无数,尤其是各村盲动性较大。3、规模养殖大发展,信用社资金仍然匮乏。据初步调查测算,今年该镇3个养殖企业,4个养殖基地,17个养殖重点村和广大农民约需专项资金2500万元,而信用社当年存款计划仅为1200万元,贷款发放计划只有1500万元,明显呈供不应求态势。4、单村单户经营,缺乏必要的联合。兴农养殖有限公司生产经营中采取了“公司+基地+加户”的方式,初步具备了经济合作社邹型,但全镇仅有1家,而且覆盖不全面,条件也不成熟,使个体经营中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难题,有碍于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四)几条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让××养殖走向社会。舆论宣传对内面向群众,增强广大群众的参与意识;对外面向社会,宣传业绩,推介产品,使××养殖走向高层、走向市场、走向社会,取得人们的广泛认可、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为做大做强规模养殖创造优良的环境氛围。

2、统筹兼顾,制定切实可行的远近期发展规划。镇党委政府执政一届,造福一方,科学统筹,合理布局,拿出积极的、具有前瞻性的、易于被人们接受的发展规划和措施,让全镇在规模养殖上,同念一本经,同唱一个调,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

篇6

__镇共辖29个行政村,共有7000余户、2.7万口人,6.1万亩耕地,是一个传统的典型农业大镇。这几年,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县委政府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布局,确定了“135”总体工作思路和三大战略,突出了规模养殖业发展,使全镇初步形成了以兴农养殖有限公司为龙头和中申、南姚、西郭、马军庄4村为中心的肉鸡养殖,后元头、桃沟、茨洼3村为中心的蛋鸡饲养,__、董村、孙村、上水沟、大尾沟5村为中心的生猪繁育,庄尔头、南窑、冷泉、东五庄、乔水沟为中心的肉牛生产“四大基地”,目前全镇已存肉牛3000头、羊1.5万只、猪2万头、鸡10万只,共培育发展养殖企业(公司)5家、养殖专业村17个、养殖专业大户150户,年均产量与产蛋量分别达到745吨和680吨,仅此年实现收入3062万元,人均收入1200多元,占到农村经济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

__信用社共有员工15人,农村信用联络站70个,担负着镇企、镇村、镇民的金融服务重担,是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全社拥有社员股金319.7万元,储蓄存款6580万元,信贷资产4558万元,存贷比例为69.27%,备付率达8.29%,各项业务发展在全县处于中上游水平。自去年实施“三千三百惠农工程”和开展“求和谐树形象创佳绩”主题竞赛活动以来,他们清理发展思路,瞄准“三农”方向,围绕政府规划,调整信贷结构,把规模养殖当做支农惠民和“求树创”活动的核心内容来抓,全社累计发放贷款2100万元,100%用于了“三农”,其中养殖业占到42.2%。今年三个月,累计发放贷款225万元,养殖业达到90%。从而,使镇政府规划落到了实处,使广大农民收到了实惠,也使信用社业务朝着良好方向发展,信用社形象得到进一步创新。

(二)主要做法

一是勤汇报多沟通,取得各级领导支持。发展养殖投资小,风险少,技术含量低,见效快。他们抓住优势,广泛宣传,确定项目,加强汇报,得到了各级党政与县联社的重视与支持。镇党委政府在立项时反复征求信用社意见,信用社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向镇党政汇报支持发展情况,政社配合共同下乡进户调查摸底,共同检查督导狠抓落实,共同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有效推进了规模养殖工程建设。与此同时,他们还经常向上级党政和主管部门汇报,取得了政策上、技术上、资金上、项目上各个方面的支持与优惠。市联社张保安理事长、县委裴良杰书记、李尧林县长、银监办王新民主任、县联社卫永虹理事长等领导先后数次亲临检查指导,现场办公,特别是联社包片副主任杨国辉蹲点帮助,亲自听取汇报,亲自下乡调查,亲自开会研究,亲自查看资料,使他们增强了信心,解决了发展中的难题。

二是高标准严要求,加快评级授信。无论企业还是农户,凡申请发展养殖要求贷款的都必须经过评级授信,必须获得信用资格证书,必须在信用社建立 档案。获得信用证的基本条件是:信用度良好,无不良贷款记录,是当地常住居民,入有一定额度的股金,经过村级评审小组考察研究同意,由信用社挂牌颁证,报县联社审查备案。今年,他们把评级授信当做一项中心工作和贷款发放的基本方式,所投放的贷款对象基本上全部给予了评级授信。截止目前,全社共评定了2个信用企业、7个信用村和176个信用户,已发放信用贷款220万元,占总贷款98%。这些信用户中,其中养殖企业1个,被确定为养殖基地的行政村10个,规模养殖户55个。目前此项工作正在与规模养殖同步发展,呈现方兴未艾势头。

三是抓典型育基地,发挥龙头示范带动作用。典型引路,是他们支持发展养殖业中的一条成功做法。位居闻垣路以东、__北部、近临桐城侯村地界处有一家兴农养殖有限公司,由县人大代表、冷泉村党支部书兼村长刘文玉20__年创办,是一家融玉盛油脂、富农饲料、肉牛繁育为一体的综合养殖企业。他们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油榨为原料——饲料深加工——发展肉牛业”的一条龙产业链条,现已建成拥有年产衣用油3500吨、加工棉葵榨1.4万吨、年产5万吨饲料生产线和500吨草药饲料添加剂、存栏肉牛1000头、年完成产值1.2亿元,实现利润4600万元的现代化龙头企业。近年来他们与其建立了固定而融洽的信贷关系,无数次进厂调研座谈排忧解难,先后10余次发放贷款给予支持,现有贷款余额310万元,今年又被率先评定为甲级信用企业,授信600万元,并拟投入250万元帮助扩改扩规,上马一个屠宰厂和一座大型冷库,为公司腾飞打造平台。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兴农”的引领带动下,公司所在地冷泉村已发展成为肉牛饲养基地,拥有规模养殖户15户,栏存肉牛208头。邻近的庄尔头、南窑、马家庄、东王庄等村也成为养殖基地的开发对象。

地处镇南丘陵地区的乔水沟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省级信用村创建“双试点”村,其主要产业就肉牛养殖,全村共有养牛重点户27户,饲养肉牛320头,年收入达155万元,户均收益3700元。去年12月,他们协同镇政府在该村组织召开了规模养殖支农再贷款发放现场会,推动了本村养殖业发展,也带动了附近各村走上了养殖之路。

后产村是一个仅有1300亩耕地、4个自然村、102户、508口人组成的联合行政村,为解决地少人口多、农民增收难得矛盾,村委会积极响应镇政府和信用社号召,初步铺开了养殖规模,眼下全村养殖户已达30多户,其中养羊12户1500只,养猪8户300头,养牛10户100头。今年村两委进一步扩展规模,做出了创建信用村和建设养殖基地的规划,提出了贷款申请,信用社根据后产村村风正、民风淳、讲信用、人勤劳、前景好的特点,正在考察培育信用村建设,已为13户进行了评级授信,为5户发放了12万元的养殖贷款。

四是明任务抓考核,落实信贷人员发展养殖责任。由于受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响应和本县“五起案件”的中伤,使一些信贷人员产生了危贷、惧贷、少贷、不贷心理。因此,今年他们改变以往“考收不考放”的业务经营考核办法,把放款多少、存贷比例高低、评级授信好劣、支持养殖任务完成列入了考核内容,给每个信贷员下达了放款支农职责指标与任务,做到了人人肩上有担子,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全社7名包片信贷员,下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变过去推推动动为主动登门入户,实现了扩股、评级、放款、收贷、结息一条龙全程服务。

(三)存在问题

从支持发展养殖业进展情况看,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是:1、舆论宣传不够,部分干部、群众、信贷员、联络员对发展养殖不重视、不理解,缺乏主动性。兴农养殖有限公司老板刘文玉近日随李尧林县长、逯光耀副书记参加了工农联合国际促进会,同不少外国商人见了面,他们印刷的宣传材料受到与会客商的青睐,使他们认识到舆论宣传的重要性,也使信用社受到启迪。2、领导已经重视,但缺乏整体规划和发展目标。规模养殖已成为全镇人民的行动目标和主导产业,但究竟达到什么目标,采取哪些对策,如何打响这一品牌,人人心中无数,尤其是各村盲动性较大。3、规模养殖大发展,信用社资金仍然匮乏。据初步调查测算,今年该镇3个养殖企业,4个养殖基地,17个养殖重点村和广大农民约需专项资金2500万元,而信用社当年存款计划仅为1200万元,贷款发放计划只有1500万元,明显呈供不应求态势。4、单村单户经营,缺乏必要的联合。兴农养殖有限公司生产经营中采取了“公司+基地+加户”的方式,初步具备了经济合作社邹型,但全镇仅有1家,而且覆盖不全面,条件也不成熟,使个体经营中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难题,有碍于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四)几条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让__养殖走向社会。舆论宣传对内面向群众,增强广大群众的参与意识;对外面向社会,宣传业绩,推介产品,使__养殖走向高层、走向市场、走向社会,取得人们的广泛认可、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为做大做强规模养殖创造优良的环境氛围。

2、统筹兼顾,制定切实可行的远近期发展规划。镇党委政府执政一届,造福一方,科学统筹,合理布局,拿出积极的、具有前瞻性的、易于被人们接受的发展规划和措施,让全镇在规模养殖上,同念一本经,同唱一个调,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

篇7

二是及时将巢湖中支《关于信贷支持新农村建设指导意见》和《关于信贷支持产业集群经济发展指导意见》转发至各金融机构,要求根据指导意见的精神,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提高支农工作效率,努力增加对“三农”的有效信贷投入,通过信贷杠杆推动和支持××县新农村建设;创新信贷管理机制,优化信贷结构,以信贷手段促进产业集聚,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实现经济金融协调发展。

三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了对县域中小企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以召开银企对接会为契机,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开展信贷营销,深入中小企业,了解企业的信贷需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

四是努力推进信用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协作,成立了××县维护金融稳定领导组,下发了《××县20****年创建金融生态社区及保持金融稳定工作实施意见》,结合实际定期开展工作;充分利用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资源,开展征信宣传,着力提高企业、个人的信用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在县人行和各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辖内金融运行呈现良好态势,主要表现为:

一、各项存款保持较快增长

截止三季度末,××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15887万元,比年初增加35107万元,增长12.49%。从存款结构来看,储蓄存款大幅增加,储蓄存款的余额为250220万元,占各项存款的79.2%,比年初净增加23817万元,增长10.52%。储蓄存款大幅度攀升主要得益于:一是中央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农民的各项收入大幅度增加。二是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收入水平提高,作为储蓄存款主要来源的外出劳务收入回流量逐年递增。三是金融机构加大储蓄存款营销策略,改进金融服务,方便了客户存款,部分行、社利用网点多优势,广泛吸收存款,取得了良好效果。

企业存款持续增加。截止三季度末,企业存款的余额为34114万元,较年初增加618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8个百分点。企业存款的持续增加得益于全辖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增加,企业资金较去年相对宽裕,表明县域经济运行态势良好。

二、信贷投放增幅较大

今年以来,××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一改20****年各项贷款整体下降的状况。截止三季度末,全辖金融机构的各项贷款165800万元,比年初增加2****96万元,增长14.2%,若将××工行通过工行巢湖营业部对××中小企业投放的2024万元计算在内,各项贷款净增加22621万元,超过历史最高的2004年水平,信贷增长高于GDP增长,有力地支持了我县的经济发展。

其中:一季度比年初增加2453万元,同比多增4853万元;二季度增长比年初增加9309万元,同比多增14097万元,三季度比年初增加2****96万元,比同多增23996万元,同比增幅达16.31%。

分机构来看,各金融机构的贷款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涉农金融机构的信贷增加较多,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和农业银行分别比年初增加7878万元、6823万元和4116万元,三家贷款增量占全辖贷款增量的占91.4%。

与全市其他区县相比,截止三季度末,增幅高于全市的平均水平5.02个百分点(全市增幅为9.16%),位列全市第二;从“贷占存”分析来看,××县金融机构余额“贷占存”为52.4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8.38个百分点,位列全市第二。

三、信贷投放亮点较多

亮点之一: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三农”贷款有了显著增加。今年以来,全辖金融机构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农村信用社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农业贷款的投放力度。截止三季度末,农村信用社净增加贷款7878万元,占全县各项贷款增量的38.3%。全辖新增农业贷款3645万元,从而切实解决了农业生产资金的需求,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注入了活力。

亮点之二:积极支持县域重点骨干企业的发展。各金融机构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围绕县委、县政府“1133”工程建议,积极支持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发展。如农发行对大平油脂发放贷款5000万元,对××县最大的棉花加工企业振华棉业发放棉收购贷款1170万元,工行对大平油脂新投放贷款2000万元,对重庆啤酒集团××公司贷款2200万元,对××瓷业股份有限公司贷款720万元,中行和农行也分别对大平油脂贷款500万元和1000万元,多笔大额贷款的投放有力地支持了县重点骨干企业的发展。

亮点之三: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今年以来,各行、社高度重视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有的成立专门组织,有的实行“速贷通”,有的降低评级门槛,积极拓宽客户,努力实现“双赢”。如县农村信用社把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作为工作重点,截止三季度末,新增乡镇企业贷款2738万元。××工行创新工作思路,在县支行没有对小企业贷款权限的情况下,积极争取市行对××县内中小企业信贷支持,通过巢湖工行营业部共对威达净化装备工程有限公司、××县油脂有限公司等14家中小企业贷款2281万元。××农行认真贯彻落实省农行“金融服务‘三农’安徽行动计划”,抢抓机遇,主动营销,现已发放中小企业贷款730万元,票据融资720万元。××中行在积极支持中小企业进行票据融资同时,又分别对鹰皇麻油、辉煌铸造两家中小企业投放100万元的贷款。

亮点之四:拓宽信贷投放途径,增加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因基层金融机构信贷审批权的上收,为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部分金融机构采取票据贴现方式积极给企业融资,取得较好的效果。三季度末,全辖金融机构的票据贴现余额为7449万元,较年初增加5581万元,比去年同比多增8099万元,增加额占各项贷款增加额27.1%,其中××农行新增贴现贷款5941万元。

篇8

衡山县地处湖南省中部、湘江中游,以其秀丽的山川、灿烂的文化、富饶的物产闻名天下,赢得了“五岳独秀”、“文明奥区”的美称。目前,衡山县总面积934平方公里,辖乡镇17个、人口42万。境内交通便利,107国道纵横南北、湘江大桥将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与县内交通相连。近年,衡山县坚持“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指导思想,创新“企业为主、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的发展机制,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简称“三品”)和地方特色农产品等为基础,重点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培育一批具有市场占有率的品牌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品,带动农业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道路。

目前,全县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9家,其中省级6家,市级33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规模种养大户50余家。在历届农博会和食博会上,有些农产品获得了很好的奖项,如逢缘草艺生产的“逢缘”牌高档草席畅销国内外,公司于2007年获得“中国竹、藤、棕、草制品行业排头兵企业”称号;湘旗农牧的衡山黄鸡和南岳福菜系列产品在2007年中西部特色农产品展销会上获得“畅销农产品金奖”,并先后获得衡阳市、湖南省名牌农产品称号。春发食用菌生产的鲜菇在2007年中国国际食用菌产业博览会(长沙)上获得金奖;九龙李曾获“湖南省首届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金奖”;2009年,贺家乡成功举办了“万亩西瓜促销会”,西(香)瓜畅销省内外;2010年5月,湘旗农牧有限公司的衡山黄鸡休闲食品在上海世博会上成功参展。

二、衡山县农信社支持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做法

多年来,衡山县农村信用社结合自身实际,紧紧围绕“发展、规范、支农、改革、管理”工作重心,创新工作方法,改进支农服务,全力支持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

(一)加强政策引导与行业指导

衡山县农村信用社把服务“三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思想统一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来,从政策导向、奖惩激励和工作指导上加大了支农服务力度。联社每年年初出台支持农业发展的制度办法,提出以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的信贷支农目标任务和措施办法。要求全县信用社每年新增农业贷款占比不得低于当年新放贷款的80%;所有营业网点全部设立了信贷专柜,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全部凭贷款证随时办理;同时,广泛开展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乡(镇)的评定工作,积极营造诚信氛围。联社还注重发挥奖惩激励作用,把支农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都要专门工作组深入实地开展农贷需求调查,加强支农工作现场指导。连续三年组织召开了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银企洽谈会,系统地提出了新时期的支农战略、目标和任务。通过加强支农工作指导和督导,进一步端正了支农服务方向,深化了支农服务意识,增强了支农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创新支持农业产业化服务手段

一是积极组织资金,提供强大后盾。一方面,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来引进存款。2009年-2012年,衡山县农村信用社利用综合业务系统科技平台和福祥卡推出的机遇,大力推行文明服务,通过在制度上求完善、考核上求严格、落实上求精到、宣传上求效应,积极发动客户到信用社开立存款帐户和福祥卡。另一方面,充分运用政策优势,努力协调当地政府关系,动员政府部门将涉农资金存入信用社、帮助组织存款、清收旧贷等,使农村信用社壮大了资金实力,增强了防范风险能力。二是创新经营理念,转变服务方式。通过建立高水平的专业营销队伍,在城乡区域全面营销金融产品和服务,扩大和培育了客户资源群体。近两年,发展了省级龙头企业客户6个,市级龙头企业客户33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客户4个,专业大户和开发业主46户,协会和基地农户16500户,支农服务的覆盖面提高了7个百分点,近三年涉农贷款均占当年新放贷款90%以上。三是创新贷款方式,满足客户需要。推出了小额信用贷款、建房贷款、联保贷款、助学贷款、农机具贷款、经商贷款等新的贷款品种,满足了多样化的贷款需求。同时,通过适度扩大基层社的贷款审批权限,减少审批环节,简化贷款手续,为客户节约成本,最大满足客户信贷需要。

(三)进一步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衡山农村信用社坚持把扩大信贷规模与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地方经济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采取信贷政策倾斜、资金结算优惠、贷款额度优厚等多种方式,积极拓展“黄金客户”与信贷投放样板工程。近3年累计投放贷款1.55亿元,重点支持了衡山宇科罗伯特纸业有限公司等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市场前景好、综合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以及与之配套的相关企业,促进了县域经济“以点带面、全面开花”。特别是在工业园建设中,联社积极配合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累计投放2500万元,解决了衡山飞鹰灶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周转资金困难,使政府引荐项目得以顺利投产,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同时,根据农村市场要求,累计投放贷款近2亿元,培育了一大批种养加工企业,支持其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在中小民营企业信贷洽谈会上硕果累累,2009年和2010年通过政府搭台,银企合作,共向32家签约企业发放贷款6300万元,履约率达到85%,连续两年占全县金融机构之首。

(四)构建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方面合理确定利率水平。衡山农信社灵活运用贷款利率的浮动政策,对被评为A级以上的涉农企业和评定为“优秀”的农户所执行的贷款利率比一般客户贷款利率下浮20%,既考虑了自身的经营效益,也考虑到当地的农业发展状况和水平。另一方面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在贷款管理上加强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管理,各社采取年初评级、张榜公布、分片包干、交叉检查的形式对农业贷款进行管理;增强了贷款管理风险意识,逐步制定各项工作流程,通过扩大评级面,加大了对优质客户与黄金客户的支持与协作,通过提高有效担保,增强了信贷资金营运风险的防范;严格执行贷存比例和余额控制双重管理,确保了宏观调控下季度控制计划;规范了不良贷款的清收和管理,各社均成立了领导小组,将任务分解到点、到人,清收对象落实到户。同时,为保全信用社债权,联社全面开展到逾期贷款函证清收工作,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明确2012年9月末表内所有到逾期且未函证的贷款均为函证清收对象,目前全县函证面已达100%。

三、农信社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农村经济脆弱,涉农企业和农户偿贷能力低

在社会产业结构中,农业是社会效益大,经济效益低的特殊产业。农业项目周期长,反应慢,适应市场能力差,又受限于气候、季节等自然条件。而农民作为经营者,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对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接受较慢,农村经济十分脆弱、原始、粗放且规模小、积累少。“三农”问题的特殊性,对农村信贷投入的风险性产生了重大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导致涉农企业及相关农户偿贷能力低下,甚至造成农村信用缺失,对信用社信贷工作的全面铺开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农信社信贷结构失衡,覆盖面窄

农村信用社对“三农”的信贷支持,主要对象是比较富裕的农户和部分经济效益好的加工企业,而对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建设至关重要的农业综合开发、市场体系建设、产业化经营项目特别是基础性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农村信用社对农业和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大。农村用于种植业、春耕生产等小额贷款需求,已基本趋于饱和状态,而农户真正需要的创业、经商、购买大型农用机具、养殖等大额贷款,却很难得到满足。

(三)农信社内控制度不完善,操作风险隐患较大

内控制度没有认真执行,以人情或习惯代替制度,有章不依,逆程序操作,违规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稽核人员素质低,缺乏责任心,遇到问题绕道走,现场检查流于形式,致使一些重大隐患长期未被发现。部分员工经受不住周围环境的影响和诱惑,存在攀比心理,以至利欲熏心,不认真履职,利用工作之便铤而走险,侵害存款人的利益等。以上这些都严重危险着农信社的安全运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信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持。

(四)涉农企业的信贷需求大,但能提供有效担保少

衡山县农业产业化企业中多为中小型企业且处于创业成长期,由于信用担保体系的不健全和银行对信贷资金风险控制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于面临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来说,贷款需求和其能提供的有效担保相差一半以上。目前成规模的涉农企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有89家,其中农业产业化企业个数39个,根据年初衡山农信社对客户授信评级和贷款需求摸底情况来看,这89家涉农企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总需求达9800万元,而能提供有效抵押或担保的不足4000万元,需求和有效担保严重不匹配。

四、农信社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一)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培育信用环境

农信社要积极引导农民“冲破土地”进城经商办企业增收,外出务工“淘金”创收,依承土地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增效,推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通过召开客户培训会,送金融知识下乡等方式,向客户提供投资理财咨询,帮助农民拓宽发展思路,谋求致富门路,推进综合生产能力提高。认真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和信用社区的评选活动,大力倡导“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培育诚实守信的文明乡风民风。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探索建立农户、个体私营经济组织的信用咨询系统,通过对农户、个体私营经济组织实行严格的信用等级分类,进一步完善信用档案。

(二)深化改革,不断提高支农资金实力

农村信用社改革要坚持商业化与服务新农村相结合,以增强服务新农村建设功能为目标,不断健全科学的产权制度、管理模式和服务机制,通过法人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和经营机制转变,形成激励与约束并重、效益与速度并进、风险与质量控制的经营理念,以进一步提高综合经营管理水平和同业竞争能力。同时,要积极协调关系,取得政府及涉农企业的支持,将涉农企业资金和政府涉农资金归口信用社管理,用好用活支农再贷款等支农优惠性资金,切实加大支持农业产业化资金投入力度。

(三)转变信贷工作思路,优化信贷投向

篇9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在省联社和当地党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的有效监管下,紧紧围绕央行货币政策,按照“抓两头、促中间、推整体”的工作思路,以服务“三农”和“惠农工程”为重点,进一步推动了人民币流通和现金管理工作,保持了当地金融秩序健康稳定。从对农信社现金流通调查中可以看出,其总体运行趋势是:工资性支出、居民提取贷款支出、城乡个体经营支出较大,而商品销售收入、服务业收入和储蓄存款收入回笼形势良好。

1 流通特点

1.1 现金流通基本情况

当前,当地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以农业和资源加工业为主的产业格局所占比重明显提高,决定了农村信用社现金流通呈现出一种投放大和回笼弱的运行特点。尤其是国家对“三农”政策的倾斜,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农村经济趋于活跃,农民收入增长加快,货币投放量随之增加。同时,近几年依赖煤、焦、铁、铝等资源优势,快速发展起来的采掘和冶炼劳动密集型产业,其技术含量不高,资本有机构成低,但劳务支出大,由此引起现金投放增长较快。从2007至2009年1月份,山西省忻州市农村信用社分别净投现金51371万元、87102万元和97369万元,呈持续增长态势。

1.2 现金流通趋势特征

(1)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现金收支不断扩大。近年来,忻州农村地区现金投放开始趋于活跃,2007年至2009年持续成为现金投放的主导区域,尤其是2007年现金收支增幅最大。1月份收支增长率分别为35.2%和20.3%,同比分别增加43个和19个百分点,大量资金逐步由城区向农村集结。

(2)逐月投回波动明显,历年支现起伏不定。全市现金投回与同期相比差异较大,现金净收支波动明显。2007和2008年1季度现金投回量与同期基本持平。2009年1月份现金净投量最大,高达97369万元,比去年增加10267万元。通常情况下,每年2、3月份和年末一般为现金回笼的重点月份,而2008年6月份与同期相比差异较大,出现近年来的首次回笼。6月份净回笼现金高达20227万元,比上年投放多回笼现金41571万元。

(3)汇兑结算广泛应用,贷款投量逐年下降。虽信用社农户贷款及小额农贷投放力度加大,但历年贷款支现升降幅度不稳定,主要是电子化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地方便了客户资金汇划清算,居民贷款携现量逐渐减少。2007年至2009年1月份,全市居民贷款净支出分别为34977万元、30888万元和21604万元,呈持续下降态势。

(4)居民生活日益改善,储蓄回现增势趋缓。由于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储蓄存款大幅增加,储蓄回现额逐年增长。2007和2008年1月份,净回现额分别为21086万元、4692万元。

2 因素分析

(1)工程项目持续上马,劳务支付力度加大。工资性支现增势扩大:首先,今年以来辖区大型工程项目增多,如中铁十二局鲁能集团、中铁十三冶工程部、河曲黄河龙口水利水电等新增大型项目的相继开工运营,本外地打工人员大量增加,相应增加了工资性支出;其次,全市实行工资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和部分企业调整工资,调资范围较为广泛,主要以乡镇政府、学校和厂矿为主,补发工资总量增加,导致工资性现金投放增幅较大;第三,政府退耕还林款增加及农村最低生活补助的发放。2009年1月份,职工工资和劳务性支出34161万元。

(2)私营企业异军突起,城乡提现增速加快。私营个体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信用社放松了对个体企业的监督与管理,是现金投放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支持力度,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壮大,但是,随着城乡个体经营现金收支规模不断扩大,个体户非正常支现逐年增加。部分个体经营者信誉度相对较低,在商品购销现金交易中可以获得大量“优惠”,同时,缺少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信用卡等多元化取代现金的结算工具,利用现金结算已屡见不鲜。1月末,全市城乡个体经营支现15285万元。

(3)小额农贷周转良好,现金投放势头减弱。一是由于全市信用社农业贷款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增势较大,2008年净增小额信用贷款32303万元,余额达到264622万元,导致居民归还贷款现金收入和支出额大量增加;二是部分重点项目支现较大。主要是全市居民贷款投资购房热增强以及制造业、农牧业扩大生产规模,贷款支出增加;三是信用社发放的个人住房和消费信贷,以贷款提现为主。但小额农贷资金周转增速加快,现金投放增幅有所回落,1月末全市贷款支出现金21604万元,同比减少9284万元。

(4)地方经济发展壮大,城乡回笼稳步提高。首先,地方经济的发展壮大和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带动城乡居民储蓄大幅增加。2007和2008年储蓄回现增加较多;其次,各大商场改进管理手段,增加服务项目,增强资金实力,导致收入增加;第三,城乡市场经济发展较快,有效需求满足供应,饮食、禽蛋奶及水产品价格有所回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服务性收入大量增加。

3 存在问题

(1)岗位职责难以到位,审批制度流于形式。一是县级联社指定信用社财务人员为现金管理和反洗钱岗位兼职人员,但绝大多数财务人员,尤其是主管会计既要承担会计职责又要履行出纳复核职责,工作量大,使现金管理职责作用难以有效发挥;二是信用社存在“重现金支出管理、轻现金收入和大额转账业务管理”的现象,联社虽制订了相关审批办法,但信用社科技手段相对落后,对大额现金及转账业务经电话请示后紧急办理,实行事后补批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审批流于形式;三是对反洗钱操作人员对大额可疑交易信息报告、分析程序和操作规程重视不够,操作不够规范、随意性较强,导致信息反映不真实,错误回执逐日增加。

(2)管理制度落实不力,违规支现屡见不鲜。主要表现在:一是县联社对国家现金和反洗钱管理制度执行存在缺陷,不能及时有效落实。部分信用社现金内控制度不健全,内部监督不到位;二是重发展客户,轻制度约束。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放松现金管理已成为金融机构争夺客户和占领市场份额的主要手段;三是任意扩大现金支付范围成为个体企业转移存款和逃避银行债务的一个便捷途径。

(3)转账结算相对滞后,大额支现时有发生。目前,信用社结算渠道不畅,已严重影响了个体户和开户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为达到快速交易的目的,现金支付手段形成了个体经营者最佳的选择。经人行批准,忻府区、定襄、五台、原平、繁峙、宁武、河曲、保德等联社陆续开办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但必须事先确定采购对象和金额,支付间隔期较长,办理手续又较为繁琐,导致业务量较少。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结算工具的落后,造成现金支出大量增加。

(4)联动机制尚欠合力,多头提取分流严重。农村信用社与当地政府、人民银行和银监局有关部门缺乏密切配合和信息的横向交流,没有形成整体合力优势。金融机构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相互之间也缺乏管理信息的勾通,进而出现了部分信用社因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放松现金管理,而实行多重转账分流,给多头提现和不法分子洗钱提供了可乘之机。

4 对策建议

(1)完善现金法规,规范交易行为。长期以来,我国现金管理的重点是控制现金投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今后应着力从规避风险、反洗钱和打击诈骗等领域来强化现金管理,应尽快修订《现金管理条例》,从法律、法规上来重新确定央行在现金管理中的地位、职责、权利和义务,使现金管理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国家要明确现金管理的主体、客体,严格约束金融机构和存款人的现金交易行为。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对储蓄账户大额现金支取实行收费制度,提高大额现金使用成本。

篇10

(一)概况

(二)主要特点

2007年7月以前,**市农民专合组织以协会为主,主要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属于社团组织范畴,大多数运作松散,成员利益联结不紧密。2007年7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后,各地按照“县以上组建涉农行业协会,镇乡村组建专业合作社,对原有专合组织进行规范,符合条件的到工商部门重新登记注册”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农民专合组织建设和规范工作,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建数量大幅度增加,成为农民专合组织的主体形式。这些农民专合组织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利益联结更加紧密。据调查,全市农民专合组织在产品销售、物资供应、技术服务等方面实行统一的约占70%,去年为成员返利1100余万元。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引进技术的桥梁,传播科技的课堂,指导生产的顾问,拓展市场的红娘”。

——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建设取得成效。各类农民专合组织通过制定和实施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确保产品质量与安全,注重开展商标注册、无公害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以标准化生产促品牌化建设。目前已培植标准化基地126个,注册商标18个,获得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等质量认证8个。

——举办力量趋于多元化。各级农办、农业、供销社、畜牧、农机等涉农部门,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转变职能,成为领办各类农民专合组织的主力军。全市供销社已建成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56个、农村综合服务社6个、行业协会105个,超过全市农民专合组织总量的三分之一。各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走“公司+专合组织+农户(基地)”的贸工农一体化路子,吸收种、养大户加入,直接牵头兴办专合组织;农村专业大户、技术能手和农产品经纪人,凭借自己的技术、市场渠道、信息等优势,吸收农民社员加入,领办各类专合组织;农村部份党支部,为了带领农民致富,采取“支部+专合组织+农户”的模式,牵头举办专合组织。

(三)显现的作用

实践证明,各类农民专合组织既是联系农户、企业和市场的纽带,又是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引领农民进入市场的重要载体,能够较好地解决政府“包”不了、部门“统”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的问题,产生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良好效果。据统计,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成员年收入普遍比非成员农户高20%以上,这成为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吸引力。

农民专合组织的建立,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结起来,促进了农产品流通和农业产业化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农产品的卖难和买难问题,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降低了农产品交易费用,增加了农民收入。专合组织在运行过程中,着重解决成员种(养)什么,种(养)多少,怎么种(养)以及种(养)产品怎么销的问题,相当一部分专合作组织同成员签订了产品收购合同,基本走上了订单农业的路子,这就建立了一种防范农业风险的机制。

(四)主要工作措施

——狠抓《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相关政策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各县市区都召开了集中学习宣传动员会,制定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目标、任务、措施和相关优惠扶持政策,一半以上的乡镇召开了相应会议。各地职能部门利用标语、报刊、广播、电视、培训班等形式,去年培训20864人次,印发宣传资料17万份。市专合办组织编撰印发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用手册》4000册,免费下发到全市镇乡、村和已组建的专合组织。

——强化指导、协调和服务。相关职能部门按照重引导、少干预、多服务的要求,经常深入基层,协助参与专业合作社的筹备,帮助草拟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协调解决专合组织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市专合办印发了**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社员证参考样本,创办了《**农村专合组织》简报,探索试行了定期统计报表制度。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合作经济组织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一些相关部门和人员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概念不清,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政策、法规宣传不到位,部份农村基层组织对合作经济组织有抵触情绪,认为合作经济组织有替代他们或与之对着干的可能,会削弱村级基层组织的管理权。

——内部运作和管理不够规范。部分专合组织内部机构设置不规范,没有健全的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没有规范的章程和财务管理等制度,缺乏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的即使有机构和制度,但由于缺乏主导业务支撑,形同虚设,有的专合组织还没有重新登记为专业合作社,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

——辐射带动作用还较弱。多数专合组织带动辐射的范围还仅局限于本乡镇或周边的生产经营者,跨行业跨地区的很少;大部分合作经济组织服务层次较低,产业分布不均,服务内容单一,服务层次、能力较低,不能有效地解决农民的销售问题,给社员的股金分红和二次返利较少。

——很多优惠扶持政策难以落实,扶持力度不够。虽然国家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都出台了很多优惠扶持政策,但实际执行、落实较少。尤其是专合组织参与实施国家项目少,项目申报、立项困难,很难获得有关项目资金的支持。近两年全市只有安县的圣康和永丰蛋鸡申报、实施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但从全国和全省看,浙江、江苏和周边的德阳、遂宁等省、市,每年都拿出大量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专合组织发展;上海市每年从财政风险准备金中拿出1000万元作为担保资金,经过商业银行放大3-4倍,用于专合组织贷款,而我市各级财政对农村专合组织安排的专项扶持资金极少。

——指导管理体制尚未形成合力。虽然全市从市到县市区都设立了专合组织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但在实际工作中,部门职责分工不清,管理体制不顺,指导服务工作存在缺位或越位现象,没有形成高效、统一、配合、协调的指导、管理体制和机制。

三、对策探讨

(一)充分认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性质、地位、作用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必要性、紧迫性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对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农村经营体制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它以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为基本原则,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负盈亏为运行机制,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组织基础。因此,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三农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从国情看,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别是农业生产力整体水平低下,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比较效益不高,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仍然是国家的

根本问题,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十分艰巨。中央站在全局的高度,制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不但填补了我国法律市场法律体系中的空白,而且是破解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村仍然实行以农庭承包经营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体制,这是我们的基本国策并将长期保持不变,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广大农村如何跟上时代步伐,农业如何改变弱质产业的现状,农民如何有效地进入市场,这就必须要有一个载体来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必须要有一种机制来帮助农民持续增产增收,农民专业合作社顺应这一时代要求,是最佳的载体和机制选择。

从市情看,**是川西北重镇,经济总量位居**前列,是全国有名的科技强市,全市上下正全力实施科技城建设和工业兴市战略,正在抓紧实施灾后恢复重建,但是,全市农村人口超过400万,约占总人口75%,耕地面积420多万亩,山区和丘区占绝大部份,县域经济相对薄弱,是典型的农业大市,三农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这些市情,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作为重要的抓手,对**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和紧迫。

(二)明晰部门职能职责,充分整合政府资源,形成分工负责,优势互补,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九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有关组织,依照本法规定,依据各自职责,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给予指导、扶持和服务,因此,鼓励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是各级政府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当合作社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政府解决时,要让群众知道可以找政府哪个部门帮助协调,而不能让群众摸不着门,因此,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政府部门承担主要责任。

就**市而言,市政府将市农村专合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供销社,由市供销社履行全市指导农村专合组织建设的职能,这是根据**市供销社在发展农村专合组织工作中的突出作用和供销合作社的性质、优势而作出的正确决策。事实上,供销合作社本身就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其集体所有的性质、为农服务的宗旨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原则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致的。供销社的历史虽然是一部农村流通的历史,但其流通工作是紧紧围绕农产品购销、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等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而展开的,虽然历经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但仍然拥有遍布城乡较为健全的经营服务网络体系,有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队伍,有丰富的从事农村流通和为农服务的经验,这些优势是其他涉农部门不具备的。尤其是近几年,全市供销社在引领农村专合组织发展,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建设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受到各方面的充分肯定。实践证明,供销合作社的体制和机制能够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紧密对接,完全有优势,有能力承担起牵头、引领、指导、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职能。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国家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和金融、科技、人才的扶持以及产业政策引导等措施,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这些措施需要包括财政、税务、金融、科技、人事、工商、发展改革等在内的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予以进一步落实。同时,该条第二款还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力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服务,即包括供销社、科协、教学科研机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农业企业等在内的社会各方面力量,都有义务和责任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政策、技术、信息、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扶持和服务。

(三)加大扶持力度,将各项优惠扶持政策落实到位

农民专业合作社属于新生事物,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壮大需要多方面的大力支持。相关部门要站在关注民生、支持“三农”的高度,全面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已出台的优惠扶持政策。各县市区政府应尽快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特别是在资金、税收、信贷、经营、培养吸引人才等方面应给予重点倾斜。市、县政府应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专合组织的标准化基地、信息化建设、品牌创建、市场开发、人才培训、示范社创建等。农村信用社及其他商业银行要切实开展对专合组织的信用评估,简化程序,提供信贷支持。对符合条件的专合组织,可优先列入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专合组织,享受优惠政策。

(四)数量和质量并重,逐步规范运作

——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在发展专合作组织过程中,政府部门坚持做到推动不强迫、扶持不干预、参与不包办、献策不决策,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优惠政策推动、扶持、引导其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独立自主、进退自由地开展劳动合作、资本合作、技术合作和营销合作。坚持实行“一人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