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33:3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专题研究”是我校教师道德素养提升和专业素质发展的需要。开展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业务学习,专业成长,素养提升的有效方式,是从根本上解放教师的有效途径。这项研究工作,将会促进我校广大教师从“管人型”向“育人型”转变,从“教书型”向“研究型”转变。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专题研究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落实学生学习主体、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最佳方案,是让学生全员、全程、全力参与学习过程的有效方法,是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的一剂良方。
二、研究的目标
1.形成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环境。
2.寻求一条“教得轻松,学得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3.探索一套促进教师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提升的专业成长的经验。
三、研究的内容
1.构建我校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2.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3.健全小组合作学习的管理机制。
4.建立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四、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体系,这是本专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
2.问题研究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微型问题研究,撰写“三小”(小问题、小策略、小故事)文章,要求教师带着思考的头脑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做教育教学过程的有心人,将自己或他人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一些细小的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思考,行为上的反思,使每一位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有发现问题的眼睛,有思考问题的头脑,有解决问题的行为,有总结经验的能力,有享受成果的喜悦。
3.经验总结法。在实验过程中加以回顾、反省、总结,通过分析和思考,总结实验的得失,再指导研究和实践。适时召开“小组合作学习”专题论坛,围绕小组合作学习展开交流,扎实做好存在问题研究,把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总结、推广。
五、研究的策略
1.形成了我校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明确学习目标与要求(示标示导)——自主学习(自学)——合作学习(检测)——成果展示(后教)——练习反馈(当堂训练)
2.构建了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基础。分组的具体操作方法为:大方向分为竞争小组与合作小组。合作小组:按照6人一组的原则,分别由A、B、C三个层次的学生组合而成。组内实行帮扶政策,A档分别帮扶C档同学。竞争小组: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共分为10个竞争小组,组与组之间形成竞争意识。小组长在全班公选,然后由小组长按分组原则组合学习小组,但在分组时要注意组与组之间实力的平衡。这种做法,既面向全体,又实现了多元发展。
3.健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管理机制。
(1)“小组学习”分工制。
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责任分工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要素。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
课改班要根据班情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小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学科组长各一人,名单张贴公布。小组长的人选不仅要考虑到学习水平,还要注重他们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
(2)采用班级考评班长考核制。每学期由学生推选出考评班长一名。这个考评班长负责记载学生的扣分和奖分情况,并在每周五把一周的分数进行公开,每天填写各小组加减分情况。
(3)推行星级评选制。一周中,考评班长带领每组组长认真记载,周周通报,在周五早上上公布得分结果。每月评比一次,前5名优胜者获星级小组称号。
4.建立了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载体,设置有效的合作学习线索,科学组织合作探究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数学课堂上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一、科学开展分组,搭建合作学习良好载体
小学高年级学生基本或已经进入了青春前期,他们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知识,在课堂上表达和参与的欲望更为强烈。针对这样的状况,笔者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将班级学生分为多个合作学习小组,采取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首先是在人员的数量上合理控制,每一个小组的成员保持在6-8人,全班一般分为7个左右的小组。其次,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笔者兼顾到了不同层面,尤其是将学困生均衡地分布到每一个学习小组里面,保证他们能够在小组里面得到帮助,尤其是在学习技巧与思维方式等方面,实现帮带效果。另外,为了保证合作小组的作用充分发挥,笔者强化了对每一个小组牵头学生的业务培训,指导他们如何组织小组成员进行独立思考,如何组织相互讨论、辨析,更好地驾驭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二、引导合作探究,鼓励学生自主获取答案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自,让学生在小组里面充分思考与合作,集聚大家的智慧来解决问题,这一点正是合作教学的精髓所在。如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内容时,笔者采取实验操作、思考题引导、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逐步突破,引导学生准确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首先,笔者引导学生回顾了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并要求学生按照小组为单位,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学具进行“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灌沙实验”,学生在圆锥里灌满沙子,往圆柱里面倒,连续灌装直到圆柱灌满为止。要求学生将这样的实验反复两次,确定结论一致之后进行分析研究。学生实验结束之后,笔者向学生出示了一组探究题:“1、圆锥要灌注几次才能够将圆柱灌满?2、两次实验结果一致说明了这一结论是否具有可靠性?3、从这一实验说明了同底等高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是什么关系?4、尝试用字母公式来表示圆锥体积计算方式。”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学生对于“圆柱体积为同底等高圆锥3倍”的结论已经确认无疑,并进行研究分析,从这一关系中推断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圆锥的体积=1/3 ×底面积×高”,学生依靠自己的操作、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自主获得的学习成果掌握更为牢固。
三、倡导集思广益,拓展学生思维方式方法
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与拓展,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方向与目标是正确的,多几种方式也未尝不可。借助于合作教学这一自主教学模式,教师应当充分释放学生的学习激情,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尤其是在思维的角度方面更要深远和宽广。笔者在教学中开展了一题多解训练,致力于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取得了明显成效。如下题:“某筑路班组进行农村道路施工,前6天修筑了112米,以同样的速度继续施工,继续用了15天结束工程,这条路一共多少米?”在这一题的解题中,具有多种方式与途径,笔者启发学生从不同方式进行思考与解答,学生纷纷开动脑筋,探究出了归一法、比例、分数以及列方程等不同的解题方式。归一法:先计算出15天修筑的道路长度,然后加上前6天修筑的长度,合计为道路总长度;比例:利用“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的规律,确定共组效率确定的情况下,时间与总量为正比例,设15天修筑长度为x米,224÷6=x÷15,得出道路总长度为x+112;分数:先计算出修筑道路的总天数,接着计算出6天在总天数中的几分之几,以112米除以这样的分数,即可得出道路总长度;方程:设道路总长度为x米,(x-112)÷15=112÷6,可得出结果。通过这样的思维引导与拓展,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不同的解题方式,并且极大地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四、组织技巧交流,发挥先进经验辐射效应
高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总结与提炼能力,尤其是结合自身的学习基础、思维特点等方面因素,归纳了许多实用性较强的数学学习经验,组织学生将这样的经验总结和提炼出来,能够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技巧,起到汲取众长的效果。笔者在教学中,一方面将各种教学刊物中介绍的先进学习经验向学生进行传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能力,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经验的介绍交流活动,学生走上讲台向其他学生介绍自己是如何学好数学的,这一环节重点发挥好数学学习优秀学生的经验介绍以及数学成绩进步较快学生的经验介绍,这两种经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针对性,能够有效地促进全班学生数学学习技巧的进步。另外,笔者在教学中还重点向学生介绍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以及人体生物钟知识,指导学生把握好一天之中最为理想的数学学习时机,以及科学规划自己的复习频率、批次,实现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学习成效的目标。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合作教学模式的促进作用,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尹美霞.“小组合作学习”再认识——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考试周刊.2011(40)
1.1 创设平等的合作学习氛围。渴望受到别人的尊重是每个人的共性。因此,我们要尊重和保护每位学生的参与热情,尤其是鼓励“后进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防止产生: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等生”是“表演者”,“后进生”是“观看者”的不和谐现象。
1.2 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当校领导刚刚提出“小组合作学习”时,我有很多顾虑:怕“讲不完”,怕因此降低教学质量,于是常把正在热烈讨论的学生喊“停”,使得即将点燃的思维火花被浇灭,刚刚萌发的创新热情被降温。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现在我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会注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例如,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一节时,我出示学习目标以后,就把学习任务交给了各小组,15分钟后每个小组都能根据课前制作的等腰三角形纸片和课本提供的探究内容,探索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我本想就此打断学生,只是看到有几个小组同学好像在争执什么,他们拿着手中的纸片一边说一边折叠,我才欲言又止,参与到小组中才知道他们为“三线合一”性质而争论,在验证是否只有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和底边上的中线才重合。这不正是本节课的难点吗?我感到很意外,借此机会我启发其它小组也展开了讨论,这节课虽然我没说几句话,但学习效果却很好,学生自己获取知识与教师灌输知识是不一样的。
2、把握合作时机,体现合作价值
实践“小组合作学习”后,我觉得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学习时机进行合作学习,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
2.1 在学生疑感、混沌时合作。学生在学习、解题中遇到疑难时,教师千万不能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应该留给学生合作的空间,让他们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惑,相互启发,共同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例如:学习《因式分解》时,我们数学组补充了这样一道类型的题:“分解因式x2-4xy+4y2-6x+12y+9”,教学时,刚开始学生一个个紧锁眉头,好像不知如何下手。一会儿,一声欢呼“啊,我知道了”。这时,所有学生把目光都投向他,然后有的邻近组就向他求教,有的小组不服气,低头自己研究。10分钟后,所有小组停止了讨论,以欣喜的目光看着我。像这样在学生疑感时合作,不仅能让学生积极地投入思考,倾听他人意见,而且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2、在选择解题策略时合作。数学题海中蕴涵着千变万化的解题策略,如果我们不满足于“只会其一,不知其二”那么小组合作就起到了重大作用。例如,几何推理题的推理过程,有时可以有不止一种的推理思路,这时开展小组合作,成员各抒己见,各自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最后或者选出最优思路,或者举一反三、以此及彼,这样一来,不是就达到高效学习、触类旁通的目的了吗?而且我们的教学也事半功倍。
其实,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的时机很多,如在每一个课题的引入处,或在突破重难点时,在一题多解时,或在深化拓展时,在反思小结时等都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等。
3、进行科学评价,提高合作成效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10-001-01
一、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分组的研究
目前,高中英新课程教学正在全国各地积极推开,诸多高中英语教学工作者纷纷响应新课标教学理念,紧贴校本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与探讨活动,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成为广大高中教师重点加以关注的研究课题,通过相关教学研究实践,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给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许多生机和活力,非常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大大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沟通,在提升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增强学生的英语综合潜能,培育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等诸多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根据多年来高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分组研究实践,要显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重点要关注以下点:
1.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工协作力求科学合理。小组合作学习的分工协作是有效推进合作学习更加顺利、更加高效地推进的重要前提,在协作分工中要充分发挥小组成员个性特长与优势,比如,组长需要具有较强的总体把握能力,资料搜集员要具有较强的信息涉猎能力,记录员要具有较为快速的书写能力,发言人员要尽可能选取伶牙俐齿、思维反应迅速、答辩能力较强的人员担任。
2.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要力求科学合理。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小组的划分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决定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我认为小组的划分应立足于有利于合作的开展,有利于思维的互补,有利于公平竞争,在遵循这三个“有利于”的基础,就是要关注好、中、差生的合理搭配,促使各个分组的总体英语能力与水平趋于均衡。
3.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环节创设力求科学合理。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具有较密的环节组合而成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引领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到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所有环节,加强预习环节的任务布置与指导,让学生较为清晰地把握小组合作学习必须抓住的重要与难点,促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有的放矢。
二、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角色探讨
依据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多年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非常重要,着眼于素质与能力教学,就必须切实遵循“新课标”所倡导的有关要求,切实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作用、引领作用、协助作用加以突显,切实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加以突显,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活动中的质量和效果。依据个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我感到高中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实践活动中,在自身角色定位方面要把握以下三点。
1. 切实将自身的角色定位于“组织者”。所谓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并不是活动的所承包者,组织应充分考虑到整个活动的教学目标,必须考虑到可能会出现的负面影响,必须关注活动突出培育及提升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动机,关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性。
2. 切实将自身的角色定位于“引领者”。引领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表现在对学生探究的方向性引领,促使学生不至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迷失方面,从而引发学习效果低效化的结局,引领作用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思维性引领,要有效激发他们的创新性思维。
3. 切实将教师的角色定位于“协助者”。协助者的角色意味着什么呢?就是意味着教师已经融入到学生这个整体当中了,是一个普通的活动参与者,在教学层次上处于与学生“平级”状态,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消除合作学习中的压力感,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增强学习质量与效率的信心,促使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更加突显出来,从而有助于提升学习质量与效率。
三、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评价
高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活动中的评价,导向性地决定着整个学习与教学的品质和效果,如果评价得合理、科学与有效,将更加有效地推动小组合作学习向深层次推进,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潜能,提升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性与积极性。我认为高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评价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1. 要关注合作学习教学活动是否将学生的思维有效活化。正如许多专家与学者所说,“思维力”决定“学习力”,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学活动中,切实关注他们学习的思维活动,注重引导他们用创新性思维去理解英语语法、词法、句型结构等,用创新性思维记忆和应用英语。
2. 要关注合作学习教学活动是否将学生的参与度有效提高。在小组学习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有效度,直接决定着活动的品质。
3. 要关注合作学习是否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与积极性,正所谓“兴趣决定学生学习品质,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因此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着眼于提升学生英语技能,提升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性,激发学生更加积极地用英语进行交流与互动,从而促进他们英语学习素养的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取梅.高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之运用策略[J]校园
英语.下旬,2014(6).
[2] 杜宝玉.大班额环境下小组合作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
【中图分类号】G633.41
前言:随着我国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的步伐的加快,传统的只注重学生智力发展的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人们对于教育全面化、多样化的需求。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对于学生教育的目标和出发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化的经济发展形势凸显了英语等对于提高学生交流能力的重要性,社会对于初中教学尤其是初中英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组合作学习创意好,实效性强,因此目前已经广泛被国际上很多国家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协作,共同解决一些问题或者达到某些学习目标,能够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我国国情来看,初中英语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加强语言沟通,大大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率。通过这种方式协作完成学习目标和教学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率。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优势显著。首先,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是将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按照一定比例或标准进行分组,一般来说,将每一个小组内都按照不同层级梯度进行划分,这样发挥优秀的学生带动作用。或者会将层次水平差异较小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这样的话,学生更愿意彼此之间进行交流,避免较高学习层次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给造成较低层次的学生带来紧张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其次,模式促进了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沟通,加强了小组之间的外部交流,学生不用一直接受老师授受式的教学,提高了其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小组活动内充分展现自己,灵活度较高,有利于在短时间内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再次,小组合作学多是各个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沟通,学生之间平等性较强,学生还能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其倾听他人和尊重他人的思想意识。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运用分组模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师应当对初中英语教学班级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学生学习层次和水平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分组的重要依据之一。分组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施的成败。一般情况下,将每个班级内相近层次和学习水平的学生分到一个组别,以便于教师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学习能动性。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对班级内学生的英语成绩、性别、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沟通能力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筛选出学生差异,然后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这样有利于小组内成员之间进行横向比较,也有利于灵活开展小组之间的英语实践活动。比如,笔者在进行九年级Unit1 The Developing World教学的时候,便将学生们依照不同的基础进行了相应的分组,每个协作学习小组一般有4-6位成员,而且进行了“男女搭配”,让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对“Developing World”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在本组之中我对于基础不同的同学进行了交错搭配,每个小组内3名男生,3名女生,3名女生中有2名优秀生,1名学困生,3名男生中有2名中等生,1名学困生。通过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同学们互帮互助,2名学困生的成绩较之前提升了一个等级,学生们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也有所增加。
2.细化学生内部分工
中学英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后,小组成员之间要各自明确自己的责任,分工协作。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组织方式,能够帮助初中英语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开展教学活动。细化小组内部成员的分工,才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最终达到小组的优势互补。明确的分工有利于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提高组员的集体荣誉感,更能够使学生能够充分协作互助,朝着统一的目标努力。比如,笔者在进行九年级Unit2 Loving Our Planet 教学的时候,便对分组的同学们进行了细化要求。笔者要求小组内学习比较好的同学负责给大家讲解单词的用法和句型的构成,学习较为一般的同学则负责给和同学们一起巩固自身的知识,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则和大家一起探讨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最终形成合作的一个团体。在这个小组合作中,我给同学们进行了细化和分工,让同学相互之间互相约束,互相激励,互相帮助,其中既有竞争关系,也有团结友爱的表现,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笔者通过对学生们小组合作教学的经验总结,还发现,如果小组之中可以设置一个联络员,随时保证同学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则非常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3.培养学生合作技能
培养学生合作技能能提高英语小组学习效率,形成互助的合力。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的胡流、乱讲一气,也不是不发表个人意见,人云亦云,更不是不尊重小组成员,固执己见。所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比如,笔者在进行九年级Unit3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教学时候,便让分组的同学们首先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组讨论,而后根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同学们在分组讨论之中逐渐了解到了如何让自己的讨论更具成效,如何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去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从而让学生的合作技能得到了提升。学生们对于合作学习的兴趣相比较之前也有所提高。
结语:
总之,中学英语教师应当摒弃传统落后的“授受式”的教学方式,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在充分了解学生英语成绩水平、性格等特点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灵活运用小组学习模式,合理开展小组学习,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效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一、引言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化,高职英语教学也日渐突出项目教学。在工学结合思想的指导下,笔者所任教的学校致力于开发新的英语教材,并进行课程改革。该校英语教师共同努力,成立了各个不同的英语课程小组,通过大量的校内专业调研,企业实地考察,业内专家访谈,工作过程剖析以及教师经验交流,最后开发出了能够满足多个专业的校本教材系列职场英语。职场英语的功能是衔接,即连接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的桥梁;其目标是希望能够通过职场英语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英语职场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职场英语中最强调的是在"做中学",并在项目教学中提高英语能力。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求对高职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就必须要极大地提高高职学生的课堂个人参与学习能力,以及小组合作完成项目任务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有一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如果在学生大学的初级阶段,强化他们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将对后续以项目教学为目标的职场英语是一个极大的推动。
笔者所任教的班级为国贸0933班,他们必须要考取CET3证书。因此,该班级在大一第一个学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知识扎实,并且一致要求进行考前辅导。但该班级在第一次CET3考试中,成绩非常不理想。笔者以前所任教的班级,第一次考试的通过率一般在50%左右,而该班级仅仅为24.4%(尽管这个通过率和平行班级差不多)。该班级考试后没有能够进行合理和正确的归因,所以在第二个学期初上课时,笔者明显感到学生学习状态不佳:很多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学习消极被动,导致了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不浓。为了帮助该班级改变学习状态,笔者决定在该班级尝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使他们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课外学习,变消极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 任务导向的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相关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是70年代末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它是按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力水平或个别特点等各种不同因素合理搭配(2-6人)分为若干个小组,学生在小组或团对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或完成的情况来作为奖励依据。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多渠道获取语言知识并综合运用的机会。
而外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法将外语教学看作是解决交际任务的过程,Willis把让学生"做事情"称为"任务型"教学[1]。
任务导向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把任务型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综合起来。其中,任务是学习载体,小组合作是学习的方式,而通过学习后获得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才是真正的目的。起源于浙江师范大学的RICH教学法[2],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是一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教学方法,并在英语专业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是一种有效的任务导向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吴宗杰(2003)认为,在合作学习中,知识存在于群体中[3]。在《教师知识和课程话语》中,他详细记载和分析了海报(poster)作为一种学习的载体,即任务,形成,运用,目的和作用,并肯定了海报,即任务,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工具[4]。
三、任务导向的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个案探索研究
本次研究参与者是国贸0933班的所有学生。在实验之前,他们都同意并了解了任务导向的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笔者将班级划分成7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一名,主要是协调组员之间的工作任务分配,并记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并不意味着组长就是小组发言者。
小组通过课外的合作学习,经过一周的准备,做一个英语口头的PPT成果展示。Swain (Swain, 1995) 认为,语言的学习的成功不仅仅要依靠"可理解的输入",更需要"输出"。选择做口头的成果展示,对于国贸专业而言,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练习口语的机会。所以,小组选择的任务,或者说是话题,可以经过小组的讨论决定,选择他们所熟悉的,但最好能与课本话题相一致的。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本来上课的时候是教师为中心,以讲解为主;现在每个单元学生都需要做小组英文PPT成果展示,他们的学习变得积极了,特别是在课外,他们都会主动地学习课文,自主地学习相关的词汇及语言知识。
以课文的第4单元Feelings为例(《希望英语》第3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学生自主地选择了与课文话题相关的任务,作为学习的载体。有的小组利用手机拍摄了同学的各种表情,并在讲解的时候用英文讲述了出现这种表情时发生的故事。因为是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所以同学们听得非常投入。有的小组,通过咨询学校的心理健康中心,设计了一份英文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并对全班同学进行简心理测试。还有一组同学,结合了第一单元music的话题,给大家展示了一份视频;通过视频剪接技术,成功把张靓颖参加Oprah脱口秀的片段,和在校园里拍到的各种场合的视频组合起来,颇受学生欢迎。最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有一组同学通过网络,居然找到了一个英文手工制作游戏Make Invisible Ink,通过现场手工制作,成功地坐出了一个隐藏的笑脸。
在实践的过程中,笔者还引入了小组成员和教师共同打分制度,督促小组之间参与程度,以及促进相互间的友好竞争。
经过14周左右的任务导向的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高,并能够借助于外在的帮助,主动地学习英语。
四、探索研究经验总结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经过探索研究之后,笔者作了认真的总结,以下是任务导向的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时,需要重点注意的:
(一)任务的选择原则
笔者通过观察及学生访谈后得知,优秀的口头展示,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贴近我们学生的生活,是我们学生生活世界的真实内容。
(二)小组的分工及协调
小组的分工及协调是组长的职责,也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在实践中,个别组长没有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不能将所有同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甚至出现个别同学,偷工减料,拷贝别人的成果。这种情况应尽早发现,并妥善处理,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组间打分制度
笔者引入的组间打分制度,学生反应都很热烈,但是却也出现了一些同学根据个人喜好,以及人际关系等随意打分,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热情,同时使评价考核出现不公正的情况。在后续的研究中,应该形成一整套的严格的打分制度,以便更好地为评价服务。
(四)时间及课堂的控制
小组做成果展示时,所需要的时间长短不一,一般在3-15分钟。这是与课外的小组合作学习成正相关。在后续的研究中,需对学生提出时间的限制。同时,讲解者对课堂的控制能力比较弱,对其他学生在展示时产生的干扰,不能很好地处理,以致于课堂节奏紊乱。
(五)语言的要求
部分同学在做展示时,没有能够按照要求进行英文的讲解。这受到学生英语水平以及任务难度的双重限制,但这正是任务导向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所在,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练习。
五、总结
笔者以国贸0933班为个案,对任务导向的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了探讨研究。通过教学实践,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小组合作完成项目任务的能力得到了发展,为职场英语项目教学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参考文献:
[1]Willis,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London:Longman,1996.
二、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完成美术学习任务。当前小学生美术课堂教学的时间较短,在教材安排上,内容比较多,很多任务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困难,即使完成了,效果也不是很好。针对这一特点,教学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还能加强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与竞争,为学生尽早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同时,是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活动内容和开放的活动方式,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的辩证关系。小组合作学习致力于改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它有利于形成一种民主、开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学生互相配合,有分工有合作,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及学生作为社会的人的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
三、怎样进行合作学习
1.小组的组建
组建小组是合作学习赖以开展的前提,它遵循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凸显个性差异,使作品的创作形式多样化。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各种差异进行互补穿插组合,如爱动的和静的组合,反应快的和反应慢的组合,兴趣浓厚和兴趣淡的组合,各自特长不同的学生进行互补组合。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2.确立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确立,也就是各个合作小组的总任务,它的确立不能过高也不能高低。目标过高,可能会使任务难以完成,从而降低成员的信心,为以后的学习带来障碍。目标过低,会使小组成员错误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在以后的学习中一旦遇到困难不能解决时,将承受较大的打击,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因此在小组确立学习目标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
3.学习任务的设计
美术合作学习任务的选择一定要适合学生的合作学习。学习任务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具有合作的价值。一般来说,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难以完成的学习任务,通过小组成员相互配合、帮助、讨论、交流则能够较好地完成,完成后不但使学生的美术表现力提高,而且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很好培养。
4.成员分头准备
明确分工后的各个成员,开始以不同的方式收集资料,寻找答案,以便在交流、讨论时报告任务的完成情况。在合作学习时,教师预先布置需要准备的工具材料,这一环节能培养学生的互帮、互助、资源共享意识,做到材料互通有无,形成组内依赖,组间相互交换使用,满足学生的社会心理需求,以消除利己思想。这一环节包括材料的搜集、运用和共享等几个方面。
5.合理评价
美术教师对合作学习要予以全面、科学的评价。一要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启发。二要重视学习过程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和参与程度的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肯定和别出心裁的奖励。
四、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之上的,这里的个体需要指的是个体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当自己不能独立完成时,需要寻找合作伙伴,这样在大家的合作下完成学习任务,以求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有时为了追求合作的形式,学生的学习就显得华而不实,有形式主义的嫌疑,这样教学效果就适得其反了。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在教学时,我们应该注意到:结合教学内容实际,如绘画型教学内容应该依靠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为主,最好不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在学生准备绘画材料不足或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不足时,可以采用合作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205-02
随着2012年高考的落幕,四川省最后一批学习旧教材的学生毕业了。我和新一届的学生一起进入新课改,作为最后进入新课改的这部分老师,有很多经验可供我们学习,这无疑会降低我们使用新教材的难度。但新课程改革主要针对的应不是知识上的更新,更重要的是革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新课改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想要达到这一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小组合作学习”其实已不再是个新鲜的词汇,意即学生以合作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相互帮助,共同探究,共同分析,最终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较好地完成对知识深层次的自我构建,获取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相当程度的提高,同时这种模式也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定式,重视学生从多渠道获取知识,重视对已有知识的运用,重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发现学习和类推、正反面争论、论证思维的运用,培养了学生自我批判意识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而这一切也正是新课改中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体现。总之,合作学习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让教师的教显得游刃有余,使我们的课堂成为优质高效的课堂。化学知识点细碎,点多面广,如果所有问题都由老师去讲,老师的负担重而且不能做到有的放失,尝试小组合作学习就尤显重要。在高一的化学教学中,我主要在化学选择题的讲评中运用了这一方法,现将自己的经验总结如下:
方法一:学生分组,请一个小组的同学直接念出他的答案,其他小组的同学若有不同的答案,举手说出自己的意见,第一个同学和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各自阐述自己选择答案的理由,展开“辩论”,得到统一的答案,若谁也无法说服谁,再由老师讲解。
方法二:给出正确答案后,学生分组,讨论自己错误的题目,老师巡视,关注学生的参与度,讨论完成后,各组将自己无法达成统一意见、有疑问的题的题号写在黑板上小组编号后。写完后,老师鼓励各小组成员举手积极参与解疑答惑的活动,为其他小组答疑过程中,若思路错误,所在小组计参与分;思路正确,分析清楚,同学认可听懂了,所在小组加荣誉分,最后综合比较参与分和荣誉分的多少,评出优胜小组,送给他们小小的纪念品。
方法三:答案未知的选择题,学生分组后,让他们讨论答案,并且写在各小组编号对应的方格中,讨论完成后,马上公布正确答案,现场批改给小组所给答案,错误最多的小组成员会要求他们每人唱一首歌,完全正确或正确率最高的小组荣升为“专家”组,到讲台上来为其他组的成员解答错题,可以口头叙述,还可在黑板上边写边讲,同学可举手提出自己的疑问,专家组内部成员可以互相补充。如果讲解有疏漏之处或无法回答同学的疑问,再由老师进行指导。
实施效果如何呢?我觉得与自己以前的教学方式——对答案,一道道从头讲到尾的满堂灌取得的效果有很大区别。
一、可以很清楚学生的疑难所在
以往自己去统计学生错题也可以知道哪些要讲哪些不讲,但这样统计的工作量太大,不能每次都实施;有时会靠经验去揣测学生常错之处,毕竟不切实际,学生经常会在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犯错;讲解时在班上问,人多嘴杂,最后常常是每一道题都需要讲解,耽误大量时间。而实施了以上方法后,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相互补充,基础知识的缺漏自己就解决了,需要老师讲解的只是少量难题,学生充满了成就感,课堂效率也提高了。
二、似是而非的问题在学生的讲解中能够有效暴露,从而可以抓住机会,让学生印象深刻,一举突破易错点
例如,有一道题目叙述道:将S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几个小组的同学起来回答这个过程都是生成了白色沉淀BaSO3。这时我认识到,SO2+BaCl2+H2O=BaSO3+2HCl,BaSO3与HCl不能共存,又会重新反应生成SO2、BaCl2、H2O,故视为SO2与BaCl2不反应,无沉淀生成。这一知识点虽曾多次介绍,但学生并未重视另一产物HCl对BaSO3的影响,从而不能正确分析此类题目。连续起来四个学生这样回答,当每一个学生回答到有白色沉淀时,我马上指出这是错误的,这时学生开始非常认真地对待这个问题了,正确的分析是怎么样的呢?我再写出方程加以说明,学生自然印象深刻。师者,解惑也,先有惑,而后解,方是为师之道啊。
三、激发、调动了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我所教的两个班级学生比较优秀,化学选择题大多数难度不大,学生基本都能动得起笔,开得了口,保证了讨论的顺利进行,我分组时实行的就近原则(若基础差一些,可先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在教室巡视过程中,我主要关注学生参与的情况,对闷闷坐在一边的学生及时询问情况,并要求小组内性格较活泼,化学成绩较好的学生要带动他们,使每一位同学的疑问都能有人问、有人解。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了,课堂上自然没有走神或睡觉的现象了。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展现风采、提高能力提供了动力。从会做到能讲,对知识的理解必定会上升一个档次,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大大提高。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他们希望自己的小组获得胜利,希望自己能在同学们面前露一手,帮别人解决问题,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他们害怕会被罚唱歌,所以他们都热心地加入讨论,遇见疑难就会翻书翻笔记找资料。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的局面的状况,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够得以充分的发挥。具体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有下面一些优势: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增进学生的感情,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有利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总的来说,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分析可以看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与模块教学的特点是相当吻合的。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主张小组合作学习是落实高中英语模块教学的可行教学途径。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原则,《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英语)》指出:“英语教学中的任务或学习项目指有利于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在设计任务或项目时,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要有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要积极促进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情趣、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同时,还要在设计中注意“遵守教学过程的逻辑性,以保证学生的学习能够有序的进行。”
二、小组学习的实施
经过实践和经验总结,为小组学习提出如下实施方法:
1.领会“小组学习”的内涵,科学分组
合作不是学生空间距离近了就可以得以成功进行的,教师要明白深层次上的合作是情感、认知的合作,是心灵的合作。因此要想使小组学习有效进行,教师必须注意科学合理的小组结构。科学分组是小组学习的基础。人数一般四到六人,太多会大大减少每个人参与的机会,而太少会影响合作优势的发挥。分组首先要注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生之间相处的关系密切程度,要充分发挥新型教学法的人性化特点。然后要考虑同一组的成员,学习成绩尽量有梯度,这样可以实现互帮互助,使得每个成员的个人价值得到充分发挥,成员间相互依存。再次分组最好不采用永久性的分法,完成一单元尽量重新分组,因为英语教材每个单元的话题独立性比较强,同一个学生很有可能对不同话题产生的兴趣点不同,这就需要重新寻找自己的讨论伙伴。经过实践,外语教学中采用科学分组、小组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语言交际能力。
2.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挑选合适的教学内容
英语教学当中,由于语言学习的特殊性,教师更应该将影响小组学习的不利因素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努力营造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大胆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观点看法,令学生倍感课堂之亲切。另外要避免给学生安排的内容过难或过易,在备课时,要全面考虑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简单的知识点可以安排学生独立学习,对于复杂的且难度在学生可接受范围之内的内容可安排学生合作讨论,共同解决,这样才是有价值的小组学习。
3.合理安排学生思与讨的时机
当今先进的学习理论,以及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都提倡“以学生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自我发展时间。在合作之前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进行思考、研究,然后再留下合理的时间让学生商讨、相互交流。要重视学生间以及师生间多角度多边的互动,从布鲁纳发现学习的理论出发,使得小组学习成为学生自觉参与、主动思考、热情讨论的建构知识的愉快的过程。
4.正确定位
为了积极推进英语教学改革,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重新给自己正确定位。小组学习中,教师应首先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和策划者,对教学步骤进行合理排序,学生合作内容难易程度精心挑选,以及分组活动的时间、形式等都要认真策划。其次教师应该同样是一名合作者。小组学习不仅仅是学生间的合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更应该参与到学生当中,积极与大家进行合作,最大程度的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调动学生多边互动的情绪。最后,从宏观上讲,教师应该是整个合作活动的监控者。在实践当中,学生分组学习会出现许多情况,如小组成员间意见分歧导致矛盾产生,学生参与程度悬殊大,个别学生“搭顺风车”等等,这都需要教师敏感发现,及时处理,使小组学习活动顺利有效进行。
5、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
“合作学习” 满足了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发挥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信息的多向交流,创造了多维互动的思维平台。教师应如一盏明灯,一支红烛,以自己的光和热去感染、教育下一代,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中心舞台,把课堂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真正地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是培养学生学会合作的重要途径,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一、合作学习出现的问题及看法
此前,笔者曾经参与过不少的听评课活动,就发现不少的课堂上出现了一些无效或是低效的合作学习。几乎所有的课堂,特别是公开课,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好像凡是有效教育,就必须有合作学习,只要没有小组互动,那就不是有效教育。于是乎,就出现了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用两三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习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教师缺少组织教学的策略;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来不及举手回答,便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众多课堂上存在的司空见怪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很多教师因其扰乱了秩序井然的课堂,影响了教师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于是乎,就想方设法来封堵学生的回答;有的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其实思维含金量很低;有的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忽视如何提高合作有效性的指导……教师在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使用方面缺乏主见,盲目赶时髦,形式化,课堂表现为“散乱的活跃”,如表面自主,无效合作,随意探究,滥用表扬,盲目综合,无度开放,曲解对话,削弱基础,等等。学生活动量大了,但思维含量少;有的教师实施合作学习的方式仅仅是让学生讨论讨论。所讨论的“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难度如何,也没有充分考虑。教师既不指导学生如何相互交流,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内的交往活动,只是鼓励学生热烈讨论。课堂气氛倒是活跃异常,学习效果如何可不敢说。学生中也不乏有见地的发言,但更多的是人云亦云,瞎闹哄。有的学生趁机闲聊,小组活动成了他们的“避风港”;有的小组长包办小组活动;有的小组争吵声音太大,严重干扰别人,教师却常常缄默无语,成了旁观者,显然,这样的教学行为是无效或低效的。对于这些误区,笔者有一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要考虑合作的必要性,合作学习要处理的是个人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提高个人的能力,使学生逐步体验到大家友好相处、合作的威力;其次要考虑合作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力所能及的,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的,并与他们的智力、经验、知识结构等水平相当。
二、为课堂教学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
为了让教学活动能有成效,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做到“的放矢”。要针对教学活动的内容,选择一些具有针对性、发展性、综合性的目标。如:在学完童话《犟龟》后,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他们掌握童话的主要特点,设计一堂《龟兔第二次赛跑》故事创作活动,并确定了以下目标:①弄清楚龟兔第一次赛跑的主要内容。 ②确定故事的结局。③设计故事的主要情节。目标设计的明确与清晰,便于在教学中落实与检测。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能否在教学进程中通过哪些具体环节来予以“兑现”。
三、帮助学生选择适合教学活动的材料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材料应该是有适当开放性的。比如,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电子的;可以是教材上的,也可以是报刊杂志上的,还可以是网络上的……当然也可在课前布置让学生自己搜集准备一些材料。选择材料时,还应注意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尽可能提供给各小组不同的材料。比如,在学习《空城计》一课前,布置让学生搜集关于《三国演义》及孔明的资料。结果学生的收获不少,他们搜集了许多关于作品及故事背景的内容,在课堂上,各个小组分别进行了精彩的展示,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四、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参与式教学以分组活动为主,分组的方式按活动的目的而定。分组的方法较多了,比如,可采用报数分组、性别分组、游戏分组等形式。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要及时的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随时调控活动的进程。所以,就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承担的任务比较重,担任的角色也就比较多了:
(1)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巡视课堂,解答学生对活动程序有关的问题,并帮助那些有偏离主题倾向的小组,使他们及时回归学习的主题。
(2)做学生学习的激励者。鼓励各个活动小组的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积极探讨,共同合作,通过探究共同得出问题的结论。
(3)做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者。调控课堂的活动节奏,及时督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4)做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在学生讨论最激烈、情绪最高涨的时候,关注学困生,关注弱势群体。鼓励那些不善言谈、不敢发言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学习活动。
(5)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理掌握教学活动的进程,及时为学生的小组学习扫清障碍。对小组内合作探讨出的新结论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
(6)做学生学习成果的总结者。认可学生的学习新成果、新结论,并且及时的小结。
当然,这些仅仅是一堂参与式教学活动设计和操作的理论方面的经验总结。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还有许多新的、具体的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这就在于教师的知识储备、调控能力,组织能力的高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