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33:4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红包调查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据这一现象,我利用假期展开了对闯红绿灯情况的调查。我选择了与交通灯且人流量比较大的中心街二路,五路和六路作以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
1、闯红灯的现象普遍存在,既有摩托车、自行车、小汽车之类的机动车辆,也有步行的人。
2、小汽车、出租车穿红灯的几率比其他车辆步行的闯红灯几率大。
造成上述问题原因:
(1)1机动车辆驾驶员和行人的交通意识单薄,漠视交通安全。
(2)出租车驾驶员太多认为时间就是金钱觉得等红灯就是浪费时间,为了多赚点钱,不惜以闯红灯来节约时间。
(3)小汽车驾驶员多为富裕人家,财大气粗,认为有钱就比别人高一等,就可以不遵守交通规则。
经过一番调查分析后,我有以下建议:
(1)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教育应广泛宣传遵守交通规则的意义和闯红灯所带来的危害,交通管理部门在红绿灯区和人行道等地方刷写警句或树立宣传牌。
石屏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州西北部,全县总面积3037平方公里,其中94.6%为山区的传统农业县,少数民族人口超过50%,素有“文献名邦”美誉,是云南历史上唯一状元袁嘉谷故里。为了清楚地了解目前石屏县红河学院毕业生状况,调研小组于2012年1月5日至10日对毕业生所在单位进行了追踪调查。本次追踪调查范围涵盖了县城、乡镇和农村三个层次不同类型的18家用人单位。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改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深入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广泛征求用人单位对我校教学和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以利于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调查对象和调研方法
1.调查对象
以2003年7月以后红河学院毕业的学生所在的社会用人单位(教育部门、政府部门、企业)为主要调查对象。调查的18个单位分别是:石屏一中(高中部、初中部)、石屏二中、坝心中学、坝心中心小学、宝秀中心小学、正街小学、新城中学、新城中心小学、冒合中学、陶村中学、东风小学、异龙小学、石屏县教育局、石屏县公安局、石屏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坝心海东村民委员会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8份《用人单位追踪调查问卷》,实际收回18份,问卷回收100%,其中有效18份,问卷有效率100%。
2.调研方法
本次追踪调查主要使用了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采取亲临的方式对毕业生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开展座谈会与个案访谈。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范围涵盖了石屏县城、乡镇和农村三个层次不同类型的单位,其中学校13份,占72.2%,机关4份,占22.2%,其他企业1份。占5.6%,说明我校毕业生分布广泛,在各行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调查结果:①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程度。选很好的15份,占83.3%;选较好的3份,占16.7%;没选一般和较差。说明用人单位对红河学院毕业生的满意程度较高。②对毕业生在校期间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所持态度。选最好是学生干部的11份,占61.1%;选无所谓的7份,占38.9%。说明用人单位比较喜欢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毕业生。③最看好的人才素质。选专业素质的2份,占11.1%;选敬业精神的12份,占66.7%;选合作精神的4份,占22.2%。说明用人单位最看好的人才素质是敬业精神与合作精神。④最注重人才的能力(多选题)。选择排序如下:第一是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第二是独立工作能力,第三是组织管理能力。说明用人单位看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不重视科研能力。⑤最关注毕业生哪类学习成绩(多选题)。选择排序如下:第一是公共基础课成绩,第二是专业课成绩,第三是英语成绩、计算机成绩。表明用人单位比较关注毕业生的公共基础课成绩和专业课成绩。
2.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评价选择排序前三的是:第一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第二是团队精神和务实精神,第三是组织管理能力、动手能力和吃苦精神。但开拓创新精神、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一般,个别选项:英语、计算机等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评价较差。
3.用人单位对我校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与建议
(1)人才规格方面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培养具有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好,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②注重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进一步加强学生吃苦精神的培养。③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④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⑤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⑥加强培养学生非智力能力。⑦建议强化专业知识能力的塑造,多关注学生到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⑧打破教育的共性化,突出个性化,着重培养创新和策划能力。⑨应加强对在校生个人总体素质培养,让学生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2)其他方面
主要的以下几点:①加强学生放声朗读的训练,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②专业设置符合实践性、时代性、系统性等特点。③建议贵学院的假期增加在职教师进修培训。④希望学校在加强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加强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外语水平的教育。⑤希望能参与红河学院课题研究。
三、调查结论
1.本次调查工作非常成功
本次调查工作,目的明确,取样用人单位有层次、门类齐全,具有典型性;被调查的毕业生有不同学历层次、专业结构,具有代表性;资料充分,符合追踪调查工作的基本要求。
2.用人单位的追踪调查结果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满意程度较高,喜欢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毕业生,希望学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及比较看重公共基础课成绩和专业课成绩。
1.粮食生产和消费情况
日本近年谷物产量950万吨左右,消费量3600万吨左右。其中水稻产量850万吨左右,消费量900万吨左右,基本自给;小麦产量80万吨左右,消费量600万吨左右,绝大部分需进口解决;玉米产量极少,消费量1600万吨左右,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另外,大豆产量在25万吨左右,消费量500万吨左右,绝大部分需进口解决。如2004年日本谷物产量981万吨,其中稻谷873万吨,小麦86万吨,大麦18万吨。谷物进口2643万吨,其中大米73万吨,玉米1625万吨,小麦548万吨;出口19万吨(大米)。
2.食物消费结构变化情况
据农林水产省综合食物局介绍,由于经济的增长、生活节奏的加快,日本人的饮食消费习惯和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饮食消费结构趋向于欧美。受此影响,日本的食物生产和消费总体呈下滑状态。食物生产额(按金额评价)的自给率由1965年的86%下降到2004年的70%,其中主食用谷物(大米、小麦)自给率由80%下降到60%;食物卡路里消费(按热量评价)自给率由1965年的73%下降到2004年的40%,其中谷物(含饲料)自给率由62%下降到27%。日本人饮食消费结构中大米的卡路里消费(按热量评价)逐年下降,1960年人均每日热量消费为2291大卡,其中大米为1106大卡,占热量消费的47%;1980年人均每日热量消费为2562大卡,其中大米为770大卡,占热量消费的37%;2004年人均每日热量消费为2562大卡,其中大米为600大卡,占热量消费的23%,即从1960年到2004年人均每日大米的消费量减少了一半。与此同时畜产品、油脂类的卡路里消费则大幅上升,2004年人均每日畜产品和油脂类的消费量分别是1960年的3.5倍和4.7倍。由于日本人饮食消费结构的变化,造成本国饲料和油脂需求的90%依赖进口,这对日本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造成很大的打击,对此日本政府制定并实施了2003年到2015年食物生产自给率的目标计划,同时还在农业生产和饮食结构消费指导方面提出了对策:一是多扶持大型农户;二是尽可能提高土地利用率;三是加强农户与食品加工业的联系;四是号召公民重新审视饮食习惯,宣传大米是日本人民的传统食粮,吃米饭符合日本民族的生活习惯,从健康出发,扩大大米的消费量,谋求供求的平衡;五是呼吁农户多做宣传争取得到消费者的信赖,选择本国的产品。
3.2006年至2007年大米供给、消费及库存情况
据北海道农政事务所提供的资料显示:2006年6月日本全社会大米库存为260万吨,其中:政府储备米77万吨、农户储存58万吨、批发商库存94万吨、零售商库存31万吨。2005年当年大米产量为833万吨,其中:政府收购40万吨用于储备大米轮换。2006年大米总供给量为1093万吨,当年消费总量为844万吨。预计2007年6月末全社会大米库存为249万吨,其中政府储备大米77万吨。
4.大米流通渠道
近年日本的大米销售已经逐步放开,其流通主要有以下三种渠道:
一是农户基层农协集粮集团(国家规定的为数不多的大企业)大米价格中心(买卖双方投标形成价格)批发商商店消费者
[集粮集团也可出售给政府作为储备]
二是农户直接卖给消费者
三是农户卖给基层农协卖给消费者
消费者购粮主要渠道是:超市占33%、农户直销占21%、生活协同会占14%、米店占6%、农协占4%、亲属间转让占14%。
(二)粮食流通政策的演变
日本的粮食流通体制自战后以来经历了由政府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的演变,并形成了较完善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
1.从自由交易到国家统购统销(上世纪20~60年代)
上世纪20年代以前,日本粮食流通实行自由买卖,政府不加干涉。明治年间各地设有大米市场,买卖双方可以通过市场自由交易。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到60年代,由于战争的影响,日本国内经济崩溃,临近战争结束时,日本的农业生产比战前下降了40%,人均谷物量由228公斤减少到130公斤,粮食危机严重。为了保证城市供应,稳定大米市场,政府不得不干预粮食市场,改粮食自由流通制度为政府直接统制。1942年日本政府出台了《粮食管理法》使粮食统制更趋法制化,该法不仅将大米列为统制物资,还将包括麦类、薯类、水产品、加工食品在内的一切食物都列为统制物资,实行配给。
战后,随着日本经济逐渐恢复,统制经济也有所调整,1952年修改了《粮食管理法》。相继撤消了对各项农产品的统制,即放开了小麦和大麦的国内市场;废除了饲料配给和价格管制制度,实行玉米贸易自由化;但仍将大米置于国家直接统制之下,坚持大米自给,对大米进口实行严格控制。粮食进出口由政府统一管理。1961年,日本政府出台了《农业基本法》,通过生产政策、价格和流通政策以及结构政策缩小了农业和其他产业之间在生产力和生活水平方面的差距。如引进二重米价制,成立了反映各界意向的米价审议会;把大米收购价格的核定方法由均衡法改为收入均衡法;由于米面价格倒挂,政府采取价格补贴和费用补贴方式进行粮价补贴等。这样,以对主要口粮大米的直接统制为核心的粮食流通管理制度,更加趋于完善。
2.引进市场机制(二十世纪70~80年代)
上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由于生产的发展,大米产量迅速增长,连续几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1967年总产量达到1440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结束了长期以来困扰日本的大米不能自给的局面,甚至出现了大米过剩,政府大米库存激增,财政负担相应加重,以及优质大米暗中流通、黑市交易增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为了平衡供需,减轻财政负担,在粮食流通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一是自1969年起实行了自主流通米制度,即把农民出售的大米分为政府管制米和自主流通米两种。自主流通米的数量由政府确定,在价格形成上间接干预,但政府不负责购销。二是实行生产调整,限制产量。即由政府根据大米的供需预测,确定减种转产的目标面积,逐级分配下达,直到农户。向农户收购大米也改按全部数量收购为预约限量收购。三是取消粮食配给制,废止《物价同治令》对大米销售价格的制约。四是放宽了指定集货业者、批发业者、零售业者的必要条件,扩大业务范围。五是设立自主流通米价格形成机构。自主流通米通过招投标,公开、公平地形成大米批发的全国指标价格,成为各地进行批发交易时的价格基础。通过上述改革,日本形成了政府收购与自主米流通的双轨制。
3.实施部分管理间接统制(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至今)
1993年日本大米大幅度减产,当年产量只有783万吨,比上年减产26%,导致了供给紧张。由于日本政府没能有效地稳定市场供给,发生了“平成米骚乱”、“黑市交易”。乌拉圭回合之后,日本政府在保持国内大米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每年又不得不进口一定数量的大米(日本承诺每年要进口77万吨大米)。面对国内市场和国际贸易方面出现的问题,1995年,日本粮食流通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并开始实施《关于主要粮食需求及价格稳定之法律》(简称《新粮食法》),政府开始逐步退出收购,限定政府米数量,并增加计划外流通米,允许农民自主销售生产的大米。以政府米及进口米设立专项储备,废止农户向政府交售粮食的义务,确保计划流通米的稳定流通,建立价格形成中心使价格真实反映供需状况。到1999年4月,以大米贸易完全自由化为标志,日本粮食流通基本实现了市场化,国家只管大米储备并对粮食市场实行间接调控。在粮食流通体制随供求关系变化而不断调整的同时,日本政府通过补贴等多种措施引导农民减少水稻种植,转种其他作物,以缓解大米过剩带来的压力。
近年,日本政府对粮食市场宏观调控的主要做法:一是对粮食生产及流通进行计划指导。每年由农林水产省制定、公布粮食供需及稳定的基本计划,提供粮食生产、流通量、品质、价格等信息给农民、流通业者和消费者;二是市场结构的管理。对市场实行登录制,流通业者只要符合条件,进行登记,都可以参与流通经营。三是稳定价格。日本除按基本计划推进生产调整外,还根据大米生产丰歉灵活吞吐专项储备,从总量上维持大米的供需平衡以稳定米价。在流通环节,设立1个全国性的大米价格形成中心(农林水产省属下的财团法人),通过招投标形成合理的价格,成为各地交易的标杆价格,并在价格形成过程中对价格波动的范围进行限制,以维持米价的相对稳定。
(三)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及粮食补贴政策
1.粮食价格形成机制
1972年以前,按照《物价统制令》的规定,大米的收购价格和销售价格都由政府统一规定。1972年废止了对销售价格的统制。目前,大米的价格形成是由买卖双方通过大米价格形成中心以招投标方式竞价交易形成。大米价格形成中心于每年7月下旬开市到次年7月下旬结束,每月组织一次交易。交易方式有传真交易、网上交易、现场交易、邮递交易四种。大米价格形成中心对进场交易买卖双方的资格有各种限定:即卖方为县级(相当于中国的省级)以上农协(集粮集团),必须有8000吨以上的大米收购量,收购量的三分之一必须进入价格中心交易,每次交易量在200吨以上,全国有40家左右;买方为政府备案的批发商,全国有300家左右。买卖双方交易时,中心对卖方提出最高限价,即以上年度最后三笔交易的平均数为最高限价,对买方没有限制。交易结果交中心监视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执行。大米价格形成中心的费用开支由国家负担50%、交易双方负担50%。
2.粮食补贴政策
日本的粮食补贴形式已从过去的流通、生产环节为主,转向以支持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为主,大大增加了“绿箱”政策的补贴支出,并保持了较高水平的“黄箱”政策的补贴资金。目前日本对粮食的补贴主要有:一是为了稳定粮食生产者收入而建立的稳定基金,基金由政府和生产者按大约3:1的比例共同建立,当生产者收入低于正常收入的80%时,由稳定基金进行补偿。二是对粮食生产的基础设施进行补贴,农户购买农业机械设备可获得一定补贴。我们在大阪经济大学观看《日本农业经济发展》录像时看到:北海道农户山内先生购置了5架农用直升飞机用于施肥和施药,共计花费5千万日元,其中40%就是政府补贴。三是对进行生产结构调整的农户,例如水稻改种大豆,按调整的面积给予补贴。四是对生产条件较差的地区,政府给予农户直接补贴。五是通过控制进口,利用国际市场价格与国内市场价格很大的差价,将其中大部分利润用来支持国内较高的收购价格。六是对政府米储备费用进行补贴。七是对生产者在年度末未能卖出的粮食进行部分储存费用补贴。
(四)粮食储备制度及仓储管理
1.粮食储备规模及库存
《新粮食法》中明确规定政府需设立专项储备。储备规模相当于居民2~3个月的消费量。粮食储备建立之初规模为150万吨,并规定可上下浮动50万吨。品种为大米(主要为糙米,也有少量进口的成品米)。目前政府粮食储备规模调整为100万吨,以周转方式定期吐故纳新,粮源主要来自于政府直接收购和进口的粮食。近几年日本的政府储备米库存变动情况如下:2001年190万吨,2002年166万吨,2003年163万吨,2004年60万吨,2005年84万吨,2006年77万吨。
2.储备粮食管理及运作机制
日本农林水产省下设的食粮厅是国家粮食流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粮食供求预测,制定生产调整指标和库存调整指标;负责管理粮食进出口和政府米。食粮厅在地方设食粮事务所。政府粮食储备由农林水产省食粮厅进行垂直管理,政府粮食储备的轮换由农林水产省直接制定计划,其轮出的销售价格和购进价格是由大米价格形成中心通过招投标决定的。
储备粮的储存由政府与民间共同负责。政府粮食储备有15万吨储存在全国的10个政府仓库中。如我们参观东京深川政府仓库的库容为5.95万吨、近畿农政局大阪茨木政府仓库的库容为2.52万吨、福冈政府仓库1.02万吨。其余的85万吨则通过招标方式交由社会力量代储,主要是农协或专业的储存公司。对于委托民间储存的粮食,由农林水产省负责与代储企业签订合同,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明确规定对违约将如何赔偿。据北海道农政事物所介绍,到目前为止,代储企业没有发生过违约行为。
粮食储备费用由政府进行补贴。政府仓库的保管费用,由政府按照每年每吨大米1.2万日元(约合0.40元人民币/斤米·年)的标准(据了解政府仓库是按仓容量补贴的)进行补贴,民间代储的保管费用与此大体相当。政府除了支付储备费用补贴外,储备粮轮换销售的价差损失也由政府负责,政府储备粮的收购资金是由财政资金拨付。政府仓库的建设维修改造、设备购置等费用也由财政部门核实后列入财政预算后下拨。
3.储备粮食的仓储管理
日本的仓储管理设施先进,现代化程度高。其政府储备的大米多为糙米,糙米水分为15%,仓库都是低温储存,仓温不超过15℃、相对湿度为70%~75%。仓内湿度在不影响储存粮食品质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调节,因此,糙米在储存中,基本没有丢失水分的情况。糙米在运输过程中没有保持低温的设备,多为布袋或纸袋包装,叉车装卸。储备糙米在一年以后就开始进行轮换,糙米一般储存2~3年,特殊情况下也有储存期较长的。如:日本深川政府仓库储存的一部分糙米已有10年。
据介绍,日本之所以采取低温储存方式,主要在于以前通过常温保管,容易发生虫害,需要进行熏蒸处理,要花费很多的人力和代价,而且储存的米将不能食用,因此经过多次试验后,才确定了这种低温储存方式,以保证储备米的品质。低温储存的大米储存2-3年品质与新米差别不大,储存时间更长的虽然仍可食用,但日本人一般不愿吃陈米。对储存时间过长的或受污染的,用于饲料或工业用粮。另外,日本政府对一部分轮出的储备米也用于对外援助。
政府仓库的工作人员均是政府公务员,工资由财政负担,不与政府仓库的经营业绩挂钩。政府仓库的正式工作人员很少,如东京深川政府仓库仅有10人,福冈政府仓库仅有3人。其职能是按储存要求负责保管粮食,主要是控制仓内的温湿度。晚间警卫工作委托给民间保安公司,清洁工作委托给民间清扫公司,粮食的进出运输委托给社会运输公司,粮食品质的检测由专门的检测单位的质检人员来定期进行检查测定。
4.粮食储备与供给保证体制
据了解,由于日本是地震、台风、水灾等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日本政府对公众应急知识普及宣传演习、危机管理和应急物质储备非常重视,如在日本福冈政府仓库,我们看到储备的救灾米饭,在佐竹株式会社的展览厅中看到展示的各种防灾用方便食品。日本政府将粮食供求分为正常、紧张和发生意外时三种情况,并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对策。
1.1 先行试点,逐步扩大区域
在2000年左右,凌源市的保护地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为加大力度,使保护地更具规模,凌源市不断推进保护地建设。但对于城郊乡来说,从干部到老百姓都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主要是土地流转很难,红山街道就是其中之一。为了使红山街道土地流转有序开展,街道办事处成立土地流转工作组,街道副科级以上领导任组长,各站办所长任成员,深入农户家中细致耐心地做老百姓思想工作,讲解土地流转的好处。为鼓励老百姓发家致富,红山街道办事处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比如出资在棚区配水配电,棚户每建一栋棚每米补助100元。起初红山街道办事处选择凌北村甸东组作为试点搞保护地建设,当时涉及农户80余户,310口人,土地240亩,平均每人不足8分地。粗放经营使得每亩纯收入仅150元左右,当时租地价格是按照每亩地250公斤玉米折算,老百姓算一算租地比种地强多了,还可以腾出劳动力去城里打工。经过土地流转,把散户土地集中到种植大户去经营,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生产率,增加了农民经济收益;那时,每一百米棚纯收益约2万元,而50岁左右的劳动力到附近城里打工的年纯收入约1万元。较好的经济收入,使得试点辐射力很强,后来,通过街、村两级干部的努力,在其他各村都建立大片的保护地,土地流转工作也进展顺利。目前,红山街道土地流转已达4000多亩,其中保护地就占2500多亩。
2 土地流转的主要方式及特点
2.1 反租倒包
红山街道连续十多年来的保护地建设都是选择适合保护地生产的集中连片区域,要想搞集中建设只能把区域涉及到的耕地由村里负责从农户手中反租回来,然后再包给建棚大户。通常情况下,租金是按照正常年景亩产收益作为最低参照价格,由村里按照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分别与双方签订租赁与承包合同,从而将零散土地集中流转给建棚大户以实现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的连片经营。目前,红山街道通过保护地建设流转的土地达10片,每片均在100亩以上,主要生产黄瓜、青椒、茄子、花卉等品种,每100米棚每年纯收入最高可达5万元以上。
2.2 土地互换
在保护地建设过程中,一大部分土地是反租倒包,也有一部分是换地。有的农户为了自己建棚,把别处的土地和其他农户互换,扩大自己建棚用地的面积。也有的村,用机动地与棚户区土地互换,目的是为了使棚户区集中连片经营以发展专业性生产,以期在最大程度上保障这些农户的经营权利和经济利益。
2.3 股份合作
红山街道除了保护地建设大规模的土地流转以外,另一种方式就是以股份的形式成立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将土地交给合作社经营,农民可以参与经营,也可以不参与经营,以每亩土地每年1000元为标准进行保底分红,年终按经营状况按股分红,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3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 存在问题
3.1.1 宣传引导不到位 当前,一些农户对于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理解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由于村干部三年一选举,新任村干部对土地流转政策根本就是不懂,老村干部也是一知半解,所以在跟农户宣传上就解释不到位,农户也理解不了,导致农户心存顾虑,担心施行流转以后会失去承包经营权,进而影响自己的切身利益;尤其是那些年长的村民因为思想守旧,具有强烈的恋土情结,认为国家征占土地会造成利益损失,宁可粗放占地,也不愿参与流转。
3.1.2 补偿制度不建全 因为未能建立、健全土地流转补偿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土地流转费的确定没有合适的参照标准,仅以当地的农产品价格和土地租赁价格为参考,既没有考虑物价上涨因素,也没顾及土地增值因素,一直以固定价格支付土地流转费(每亩1000元左右),从而导致出现损害农户利益的现象。
3.1.3 流转行为不规范 例如,一部分农户自行将土地转包给其亲友,只是口头协议,没有书面限制,造成土地流转在承包户之间进行,几年后出现纠纷;还有一部分农户尽管与业主签订了土地流转的书面合同,但因为合同文本不够规范,内容往往过于简单,对于土地流转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未能进行明确具体的规定,也出现了一些纠纷。上述土地流转没经农村土地发包主体村委会鉴证、盖章,也未报街道农经站备案,一旦出现纠纷,给调解和仲裁工作造成很大难度。如近几年,国道101线改道和高速、高铁征占地等,由于合同没有明确规定,多是口头协议且年代久远、情况复杂,流转双方在利益分配上发生多起纠纷。
3.1.4 缺乏管理复耕难 土地流转后,因有关方面缺乏有效管理,部分业主私自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导致在流转期满后不能如数、如期退还给农户。更有甚者,因为一些业主缺乏耕地保护意识,对流转土地进行掠夺式经营,土壤肥力急剧下降,从而导致土地复耕困难。
3.2 建议
3.2.1 坚持原则,扎实推进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几个原则。第一,三权分离。即在坚持的基础上,使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承包权、使用权这三者分离。第二,依法流转。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也是农民最根本的生活保障,我们在保护农民的基本权益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维护其土地权益。在土地流转过程当中,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签订流转合同。第三,自愿流转。土地流转一定要尊重农民的选择和意愿,不论采取那种流转方式,都应保证村民自愿参与流转。第四,有偿流转。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坚持有偿流转。
企业家信心指数为62.8%,较去年同期上升3,6个百分点,较上季略降1个百分点,降幅较上季收窄3.2个百分点。
从企业产品销售价格指数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看,企业产品销售价格指数为44.4%,较上季上升1.2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其中,20.7%的企业认为本季产品销售价格较上季“下降”,69.7%认为“持平”,9.6%认为“上升”。
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5.896,较上季上升0.6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3.5个百分点。其中,22.9%的企业认为本季原材料购进价格较上季“上升”,65.8%认为“持平”,11.3%认为“下降”。
从出口订单指数和国内订单指数看,企业出口订单指数为50.1%,较上季和去年同期分别上升0.2个和2.6个百分点。其中,19.1%的企业认为出口订单较上季“增加”,62.3%认为“持平”,18.6%认为“减少”。
国内订单指数为48.2%,较上季下降2.1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上升0.8个百分点。其中,17.4%的企业认为本季国内订单较上季“增加”,61.6%认为“持平”,21%认为“减少”。
从企业资金周转指数和销货款回笼指数看,企业资金周转指数为57.4%,较上季和去年同期分别下降0.8个和2.1个百分点。其中,33.2%的企业认为本季资金周转状况“良好”,48.5%认为“一般”,18.3%认为“困难”。
企业销货款回笼指数为61%,较上季和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1个和1.8个百分点。其中,35.4%的企业认为本季销货款回笼状况“良好”,51.3%认为“一般”,13.3%认为“困难”。
从企业经营景气指数和盈利指数看,企业经营景气指数为56.3%,较上季略降0.8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4.8个百分点。其中,27.2%的企业认为本季企业经营状况“较好”,58.4%认为“一般”,14.5%认为“较差”。
企业盈利指数为55.1%,较上季略降0.5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上升3.7个百分点。其中,35.7%的企业认为较上季“增盈或减亏”,38.9%认为“盈亏不变”,25.5%认为“增亏或减盈”。
由央行和国家统计局合作开展的全国银行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1.3%。对下季度宏观经济热度预期指数为36.296,较本季判断提高4.9个百分点。其中,64.5%的银行家预期宏观经济“正常”,较本季提高6.9个百分点;31.5%的银行家预期“偏冷”,较本季下降8.4个百分点。本季银行家宏观经济信心指数为61%。
此外,本季度银行业景气指数为76.996,较上季下降0.4个百分点;银行业盈利指数为81.1%,与上季基本持平:银行竞争力指数为63.7%,较上季略降0.1个百分点。
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74.7%,较上季上升2.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制造业和非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分别为64.8%和63.6%,较上季分别上升1.9个和0.3个百分点。分规模看,小微企业贷款需求指数为76.3%,较上季上升1.6个百分点;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分别为56.4%和67.1%,较上季分别下降0.5个和0.1个百分点。
本季度,银行家货币政策感受指数(选择货币政策“适度”的银行家占比)为71.296,较上季下降8.1个百分点。对下季度,货币政策预期感受指数71%,与本季基本持平。
央行在全国50个城市进行的两万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物价满意指数为21.4%,比上季回落0.4个百分点;居民未来物价预期指数为70.5%,比上季提高3.7个百分点。此外,居民未来3个月购车意愿为14.1%,连续3个季度小幅下滑,一线城市居民中认为“房价过高”的比例为77%,居民高房价的感受强于二、三线城市。
具体看,居民物价满意指数为21.4%,比上季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59.7%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比上季上升0.6个百分点。居民未来物价预期指数为70.5%,比上季提高3.7个百分点。其中,41.796的居民预期下季物价水平“上升”,48%的居民预期“基本不变”或“下降”,10.3%的居民“看不准”。
本季度,居民收入感受指数为49.996,较上季回落0.8个百分点,低于去年同期0.3个百分点。其中,85.4%的居民认为收入“增加”或“基本不变”,与上季基本持平,低于去年同期0.4个百分点。居民未来收入信心指数为52.8%,较上季和去年同期均下降1个百分点。
从就业感受指数看,居民就业感受指数为37.3%,较上季下降1个百分点。其中,12.1%的居民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42.7%的居民认为“一般”,45.2%的居民认为“形势严峻,就业难”或“看不准”。居民未来就业预期指数为48.3%,与上季基本持平,低于去年同期1个百分点。
从储蓄、投资和消费意愿看,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46.2%,与上季持平;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17.5%,较上季回落0.6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36.3%,较上季上升0.6个百分点。居民偏爱的前三位投资方式依次为:“基金及理财产品”、“房地产投资”和“购买债券”,选择这三种投资方式的居民占比分别为24.8%、18.7%和16.2%。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339-01
一、调查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历史积淀,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继承、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人们的时代使命,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要条件。当下传统文化的传播,不仅依赖于传统媒介,更借助于新媒体这一日益强大的技术手段和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走入了大众的视野,微信的产生和发展对传统文化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能够立足事实,深入的了解微信作为新兴媒体对于传统文化的作用,获得第一手的资源和信息,调查小组展开了一次全面的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发放调查问卷、采访不同职业的人群等多种方式,在全国多地展开,共收到纸质问卷215份、电子问卷136份及采访视频等。根据调查问卷及现场采访,希望能够充分地了解到传统文化在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平台上的发展情况。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调查结果
在大众使用微信的频率方面,在受访人群中,微信日均使用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占46%左右,5小时以上占不到12%。微信的使用率普遍高于其他的网络方式;在微信各类消息普及度方面,使用微信的用户浏览信息多集中于时事新闻,而关注传统文化的用户比例在32%左右。
在传统文化关注度方面,54%的微信用户在日常生活中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一般,仅2.2%的用户对该领域完全不关注;在传统文化各种传播渠道产生的效果方面,通过微信传播传统文化知识目前效果一般,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仍然是宣传传统文化的主力军。
在受众对待微信传播传统文化的态度调查中,受访者对通过微信传播传统文化的方式普遍表示赞同。有93%的受访者认为,微信中有关传统文化的信息使他们领略到传统文化的精彩,增加了知识储备,有75%的被调查者认为从中得到了精神的滋养。大家以一种较为开放的心态来接受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和新媒体的融合,作为文化发展的形式已经逐渐被大众所接受。
(二)调查结果分析
1.以微信传播传统文化现阶段效果一般
与传统传播方式相比,微信传播传统文化的方式尚未成为主流。目前人们学习和接受传统文化信息的渠道主要来自于书籍报刊、电视广播和课堂学习,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传播传统文化的影响尚不深远。其原因在于,传统文化在缓慢中传承与进化,而微信的出现和发展则突如其来,二者之间的隔阂需要一定的适应周期。公众号的传播、朋友圈的转发、微信群的“家”文化与“红包”文化,已经是微信在传播传统文化中开始发挥作用的一种体现。
2.以微信传承传统文化有极大的潜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移佣说难杆倨占埃通过新媒体获取资讯、学习知识、交流情感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普遍,人们埋首于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时间越来越长。而相对于其他新媒体平台,微信操作简单、界面简洁、功能综合,适合于各个年龄阶层的群体,优势日趋明显。微信的广泛普及意味着,传播传统文化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传承方式,而应该顺应时代潮流谋求新的发展方向。拥有广大用户的微信提供了传承传统文化的用户市场。虽然传统文化尚未成为大众通过微信获取知识的主流部分,但绝大多数受访者对以微信传播传统文化的方式持赞同意见,他们普遍认为相比其他网络文学,传统文化更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饱腹感,更符合大众心理需求。
3.微信传播传统文化尚有不足之处
其一,微信对传统文化普及的审核和规范存在不足。一些网络谣言的制造者为了引起关注借传统文化的外壳在朋友圈大行其道,带来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其二,微信的发展带来了便捷的生活、开阔的视野,同时也使人们趋向于快餐式的阅读与粗略化的思考。传统文化被不断简化、解构,甚至娱乐化。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快节奏的微信传播中难以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其三,传播传统文化的微信内容不够优质,缺乏市场竞争力。在调查问卷和采访中,许多受访者建议对对微信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包装,打造古色古香、精致优雅的阅读体验,防止出现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三、提高传统文化在新媒体时代影响力的策略
(一)规范传播,确保微信传播传统文化的公信力
在虚假信息泛滥的今天,网络谣言过多地消耗民众的信任度,无论对微信公众平台还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一种打击。微信对传播传统文化知识、精神的准确性掌握是做好新媒体传统文化普及的重要前提。除了加强监管并限制微信中不实言论传播,还可以对微信公众号采取信用评级制度,评级结果公开显示在该公众号的首页上。同时,我们应当鼓励颇具公信力和专业素养的传统媒介敞开怀抱接纳新媒体,在新兴平台上为大众带来高质量的文化享受。
(二)打造适合新媒体传播的传统文化精品项目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微信的推送,在大众脑海里形成的是碎片化印象。将零碎的传统文化知识打造为深刻而系统的精品文化项目,也可以积累一批忠实的读者。
(三)提高传统文化微信传播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厚重积淀,远不如时事新闻、娱乐八卦所能给用户提供直观的刺激和新奇的享受。世界日新月异,传统文化也需要推陈出新。结合时事热点,注重版面版式,提高微信产品的整体质量,改善用户的阅读体验,都能为传统文化内容吸引大量读者。在文化传播之余,还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设置互动平台,提供传统文化爱好者交流探讨的园地。由此,微信因传统文化丰富了内在价值,而传统文化也将以其自身优势,投入新媒体时代的洪流,在微信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中焕发新的活力。
四、结语
传统文化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给予了一代代中国人民丰富的精神滋养,国人承担着将文化宝藏代代相传的历史使命。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文化的传承遭遇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次调查通过电子问卷与现场采访相结合的方式,对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着重探究了传统文化在微信这一媒介中传播发展的新思路。调查发现,微信传播传统文化的方式目前的影响力不甚强大,但发展的潜力无穷。即使微信为媒介的传播方式在当下社会暴露出种种缺陷,但有效的对策可以改善这一状况,助力传统文化在微信上的传承与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期待,微信因传统文化增添了文化底蕴,而传统文化也因新的传播方式呈现出独特的风采。
从本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即使社会对教师和医生群体有所非议,但是,家长最希望孩子长大后当医生,其次为科学家与教师。这说明了什么?难道仅仅是二律背反吗?难道仅仅是一种自利性的选择吗?
中科院政策所的调查报告显示,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科学院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以来,科技人员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为65.37小时,是国家法定工作时间――每周40小时的1.63倍,甚至有15%的科技人员每周工作超过80小时。事实上,教师和医生所承担的工作强度和劳动强度与科学家相比并不逊色。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医生和教师遭受了社会的广泛非议呢?
笔者以为,社会的诟病主要集中在道德领域,也可以说是常常以道德目光对教师和医生群体进行审视,并且用道德的制高点来为批评寻求支撑。这在一定意义上说,并无不妥,因为师德和医德是社会道德底线的象征,二者的失守将带来社会道德的崩溃。正如孙美堂在《耻感、罪感和底线伦理》一文中指出,当代中国社会最严重的价值危机不是道德理想的失落,不是功利主义和世俗文化的泛滥,而是中国文化中底线伦理在一定程度上的崩溃。
不过,问题的要害在于,与师德医德难以承载公众期待相联系的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下降。站在这个角度上来说,单一地指责教师和医生并非公平,最起码有失公允。但是,这并不是说医生和教师就能放弃自身的道德责任担当,更不能说那些“见死不救”、收受红包及误人子弟等行为就不能谴责。
电子钱包撬动支付方式革命
先闭上眼睛想想,上一次使用现金是什么时候?吃饭扫码付款、看病微信支付、电费水费用支付宝……衣食住行“无现金”消费悄然流行。从纸币到银行卡再到移动支付,支付方式革命正冲击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改变着商业的版图。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安全、便捷的移动支付,在中国或将逐渐成为主流付款方式。
自2013年6月正式上线以来,移动支付正在加速渗透各类场景,并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6)》显示,2015年国内银行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138.37亿笔,金额108.2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5.86%和379.06%;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398.61亿笔,金额21.9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0%和166.5%。
微信红包和转账是微信用户开始“无现金”生活的重要尝试,且数据惊人。除了红包和转账,在民生消费等诸多场景都接入微信支付。仅在滴滴打车中,移动支付平均每日减少超过800万次现金使用。微信支付在线下的门店接入总数已超过15万。
据蚂蚁金服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已有352个城市入驻支付宝城市服务平台,辐射全国。包括车主服务、政务办事、医疗服务、交通出行、生活缴费等在内的9大类58种不同类别的服务,为超过1.5亿的用户提供简单便捷的服务体验。
支付方式的变革,对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当前多种支付方式共同竞争,改善支付环境,提升消费体验,也是金融领域的供给侧改革。
移动支付颠覆了传统商业模式。微信团队分析,在传统行业中,每次购物阶段结算是一次生意的结束。移动支付中,几乎每个到店顾客都代表着一个微信ID,是商家获得“下一单生意”的起点。
在公安部经侦局和网安局的指导下,中国银联的《2015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显示,尽管存在一定安全问题,但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的习惯正在逐步形成,整体月均移动支付消费金额和频率较上年均有所上升,且无论是实物类消费还是虚拟类消费均比2015年有显著增长。
不法分子对电子钱包虎视眈眈
第三方支付“井喷式”发展,也伴随着一些风险。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猖獗诈骗,通过账号盗取及劫持木马等技术手段,对消费者的“电子钱包”虎视眈眈。
针对新支付方式的诈骗手法升级。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法也跟着升级。腾讯支付安全联合艾瑞咨询《2016腾讯支付安全大数据报告》显示,支付诈骗骗术五花八门,其中冒充公检法占比38%,位居第一;冒充客服其次,占比12%;诈骗短信、电话紧随其后,占比11%。
据360安全专家刘洋介绍,最近一年来,随着手机支付、快捷支付等现代网络支付方式的兴起,骗子们也开始更多利用新的支付方式进行诈骗。例如微信红包诈骗,微信AA红包诈骗,微信虚假公众账号诈骗,微信投票、点赞诈骗,微信扫码关注诈骗、虚假微商诈骗等。这些诈骗手段比较新颖,让人难以识破。
从腾讯支付大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近一年来,骗子利用手机木马实施诈骗成为趋势。用户手机一旦被骗子的木马病毒感染,病毒将自行编辑复制用户整个通讯录,以用户名义向通讯录中的联系人病毒短信,导致更多人上当受骗。
消费者个人信息被窃取。
刘洋介绍,一些新型的黑客攻击技术也在窃取消费者个人信息。比如,伪基站可以伪装成任意号码向用户发送诈骗短信,并诱骗手机用户登录钓鱼网站;钓鱼WiFi则可以直接监视接入该WiFi网络用户的所有上网行为。此外,远程篡改家用路由器,远程入侵智能手机,远程入侵网络电视盒等新型攻击方式也对消费者信息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而针对NFC“闪付”,利用特制的读卡器隔着厚厚的钱包和衣服也能读取闪付卡数据。对这些新型攻击方式必须提高警惕。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杨柳勇认为,网络支付安全本身不是第三方支付的问题,而是用户信息安全问题。现在众多网络诈骗的源头是用户信息泄露,造成不法分子可以“精准诈骗”。目前移动支付形式多样,关键还是要保护好用户的核心信息。
换手机或换号码,易导致“电子钱包”不再安全。
“都用手机支付,万一手机丢了,钱怎么办?”记者采访发现,这样的疑问,是许多用户的担忧。消费者一旦更换手机号,各类不便接踵而至。例如,2015年11月11日,佛山的朱小姐用新号开通支付宝,然后把旧支付宝账户上的1万元转到新账户。没想到她的新号码属于“二次放号”,朱小姐重新注册的支付宝可以设置登录密码,但是支付密码却是由前任机主设定。这也意味着,她转进去的钱,无法使用。
刘洋介绍,使用二手手机也容易造成安全隐患。例如在手机中的支付宝、淘宝等应用中借助设备实施盗刷,或者用专门软件进行手机恢复。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显示,近一年,国内6.88亿网民因垃圾短信、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达915亿元。业内人士认为,移动支付的规模越来越大,考验着金融体系的安全。
据《2015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显示,近九成遭受网络欺诈的消费者未获得有效赔偿,在遭遇网络支付欺诈并产生损失的调查中,网络支付欺诈追损难度较高,损失全额或部分追回的仅4%,绝大多数是消费者自行承担全部欺诈损失,这一比例高达88%。
支付机构挪用资金现象。此前,上海畅购、浙江易士、广东益民三家企业因涉及挪用备付金、非法吸储,已被吊销《支付业务许可证》。多家涉及移动支付业务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也因存在通过非客户备付金账户存放并划转客户备付金等严重违规现象,被央行处以高额罚款。
专家表示,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规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挪用支付账户沉淀的客户备付金现象十分普遍。一些移动支付机构将客户资金用于投资或放贷,一旦出现资金问题会导致无法兑付等问题。央行此前已出台政策规范移动支付账户沉淀资金管理,但从当前查处的违规情况来看,支付机构仍然可通过渠道、托管银行履职不力等漏洞挪用客户备付金。
如何保护好你的电子钱包?
如何保护好你的“电子钱包”,这个问题不容忽视。如果消费者上网习惯不安全,就容易导致受骗几率增加。
腾讯支付安全负责人许国爱表示,大部分用户风险防范意识较低,存在安全隐患。报告调研样本中,75%的用户多账户使用相同密码,80%的用户随意连接免费公共WiFi。建议广大用户提高支付风险意识,不同账户建议使用独立的密码,连接公共WiFi时不执行支付等敏感操作。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部研究员陈莉认为,企业要做好风险控制,合规合法操作交易,避免技术缺失带来的资金安全风险。用户也应该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不轻信不明网站、短信以及电话。
“移动支付安全应成为支付产品客户体验中首要考虑的因素。”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总经理袁晓寒认为,从短期来看,消费者账户信息安全保护、移动终端环境安全、网上商户入网管理、网络账户实名制等方面仍需产业相关方持续关注,从支付产品看,未来的创新或将更多考虑安全因素,让消费者真正做到放心支付。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8-0001-01
一、“恐归族”群体的构成
“恐归族”指在外工作,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或害怕回家过节(尤其是春节)的人群。早在2012年,相关部门曾对北京、上海等六大城市的人群进行调查,近70%的受访者表示“为春节回家而烦恼”。在今年年前,由1840名网友参与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77.2%的人表示身边存在“恐归族”,其中20.6%的人发现身边这样的人“很多”;41.1%的人认为自己就是“恐归族”。[1]从“恐归族”的年龄分布来看,主要是“80后”“90后”这一群体。从该群体的知识结构来看:一是受过高等教育,毕业后留在大城市里工作的青年知识分子;一是少年辍学,跟着父辈或自身怀揣梦想到城市打工的青年农民工。
二、“恐归族”恐归的原因
一怕囊中羞涩,太伤。一项有611名网友参与的关于“恐归”原因的调查显示,57%的网友表示春节回家最怕赚钱少而不够用;近八成的网友表示,过年回家的花费会超过自己一个月以上的收入;更有15%的网友表示“回家一次,损耗半年积蓄”。[2]对于收入本就不高的“恐归族”,回家过年只能成为他们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二怕春运压力大,太惧。春节是一年中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春运期间,由于探亲流、务工流、学生流相互叠加,导致春运客流量与运输能力之间的矛盾激化。倘若遇上恶劣天气、地质灾害或交通意外事故等,更是让不少“恐归族”心生恐惧,舟车劳顿之苦让他们“望乡却步”。
三怕面对“江东父老”,太窘。多数“恐归族”来自农村小城镇,他们大都肩负着改变家庭命运的重任,怀揣着事业梦、淘金梦。然而,激烈的社会竞争、残酷的社会现实使得他们在事业上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交不出满意的年终答卷。再加上“衣锦还乡”的传统心理,让事业无成、囊中空空的他们“无颜见江东父老”。根据《2014年春节基层打工领域调查报告》:47%的受访者表示“混得不好,不好意思回家”。[3]
四怕父母逼婚事,太烦。对大龄未婚青年来说,“每逢佳节被逼婚”。根据《2013年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近六成受访者表示曾遭父母逼婚。逼婚招数层出不穷:“唐僧模式”――不断地言语催促,发动群众――亲朋群体施压,赶鸭上架――强行安排各种相亲等。面对父母的逼婚,单身男女首选“躲”。
五怕饭局“车轮战”,太累。对“恐归族”来说,回家过年不再是纯粹的探亲访友,它承载着太多的繁缛礼节和既定程序。摆酒设宴、吃喝应酬等,一场接一场的饭局犹如“车轮战”,怎一个“累”字了得。
六怕春节“后遗症”,太愁。春节后,很多人内心会莫名其妙地产生失落、焦虑或恐惧感,出现失眠、全身乏力和无精打采的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等病症,这就是春节“后遗症”。为了避免这些消极情绪和不良症状,许多人逃避回家。
三、应对“恐归族”恐归的建议
(一)从个人的角度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原因,要使“恐归族”克服恐归心理:首先,调低心理预期,接纳自身现状,放下心理包袱;不要把自己“拔”得太高,不要过分强调“衣锦还乡”;学会接纳现阶段的自己,正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即便是事业无成、囊中羞涩,也要对自己满怀希望、充满自信。其次,正视困难,抵制攀比心理;要勇敢面对和克服春节期间春运、人情、红包等诸多困难;不与事业有成、收入丰硕的同学朋友攀比,做到理性消费,切忌不能“打肿脸充胖子”。再次,理性地看待“江东父老”的关心,理解父母的关爱;要学会表达自己,要增强沟通交流,减轻心理压力。
(二)从家庭的角度
近年来,出现了一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从不顾及残酷的社会现实,不考虑子女的内心感受,让多数孩子产生恐惧和压迫感。面对“恐归族”孩子,家人应该给予孩子多一点的理解包容,少一些埋怨不满。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谅解他们的不易,尊重他们的人生观、婚恋观,支持他们的选择,给孩子一个最温暖的港湾。
(三)从社会的角度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因素是促成“恐归族”现象不可或缺的外因,所以社会应对其负一定的责任。首先,缩小地域差距、合理配置社会资源、改善交通运输能力、增强社会人文关怀等是社会应尽的责任。其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青年群体人生价值观的引导是社会刻不容缓的任务。最后,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理解包容“恐归族”现象是社会应有的宽容态度。
【参考文献】
[1]梁恒.春节“恐归族”究竟在怕什么?[N].工人日报,
一.过年长辈为什么要给孩子压岁钱
每到除夕之夜,小孩子将会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为什么过春节的时候要给孩子压岁钱呢?
这里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讲呓语而从此得病,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
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半夜里,一阵巨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进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害小孩子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退,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压岁钱了。
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压岁钱。最早的压岁钱也叫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这种钱币形式的佩带物品最早是在汉代出现的,有的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唐代,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当时春节是立春日,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间并没有这一习俗。《资治通鉴》第二十六卷记载了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之事。这里说的洗儿钱除了贺喜外,更重要的意义是长辈给新生儿的避邪去魔的护身符。
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称为春节。不少原来属于立春日的风俗也移到了春节。春日散钱的风俗就演变成为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是这样记载压岁钱的: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
到了明清时,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民国以后,则演变为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其寓义为长命百岁,给已经成年的晚辈压岁钱,红纸里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征着财源茂盛、一本万利。货币改为钞票后,家长们喜欢选用号码相联的新钞票赐给孩子们,因为联与连谐音,预示着后代连连发财、连连高升。
从上面的叙述中不难发现,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二.过年时为什么要吃饺子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少数民族是怎样过春节的
中国传统的春节不仅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少数民族和汉族同胞一样,举行各种民间活动,丰富多彩,喜气洋洋。
春节习俗调查报告范文二:
春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里面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所以,在这个节日里面也有很多的习俗.借这个调查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贴春联
春联是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淮南子》上说,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着灭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了。至于春联这一名称的正式诞生,则在明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曾在除夕时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须写春联一副,以缀新年。以后,春联得以推广,沿袭至今过年时,各家各户都要贴春联。
2.年夜饭
在大年30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团聚在一起吃团年饭.当然,这是新年的第1餐正餐,既可以在自己家里吃,也可以在长辈家里吃.对于团年饭的菜式和菜数都是有很严格的规矩的.在我们家.每年的团年饭上都得有8道菜,其中鱼和鸡是必不可少的菜.鱼象征年年有余,而鸡又是广东人最喜欢的食物.它们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呢!
3.徐夕夜晚上0时放鞭炮
在大年三十晚上的0时整放鞭炮也是一种特殊的习俗,它寓意着辞旧岁,迎新春.对于迎接新春还有一种说法叫做守岁这么说吧,守岁其实就是指从大年30到初一期间不睡觉.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这是玩的最好时间.当然这也不是尽然的,有些老当益壮的老年人也会和着年轻人们一起闹新年呢!
4.应节活动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初二、初三日乡镇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如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5.给红包
给红包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
6.拜年
给家人邻居拜年也是有规矩的,在大年初一,必须去爷爷奶奶家拜年,初二的时候则必须去外公外婆家拜年,只有到了初三和初四才能外出给街坊邻居家和朋友家拜年.
总之,新年新开始.我相信在充满激情、热闹的2008年里,我们所有的人都能够健健康康,开开心心!
春节习俗调查报告范文三: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