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33:4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传统美德教育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凸显传媒专业特色
思维敏捷、活跃是新闻传媒专业学生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生的一个特点,然而普通话作为实践比例较大的课程并不利于新闻传媒专业学生去发散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掘出符合该专业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帮助他们提高普通话水平。1、增加课前说新闻实践环节开展课前说新闻的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普通话表达能力的重要一步,每堂课开始之前请五六个学生上讲台上播报一条新闻,教师针对学生的语音、语气、语法进行评价和打分,这可以作为期末总成绩的一部分,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普通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个过程中会不断加深学生的新闻敏感度,在教师的点评下明白自身普通话的不足之处,极大的提升了口语表达水平。2、充分利用广播、影视资料的相关素材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有声有色的学习资料,帮助学生学习普通话各方面的规范,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的代表作《普通话与方言》就是很好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区别;《新闻联播》作为我国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新闻栏目,其对普通话的要求是极高的,给学生分析主持人的语气和语态,为其提供极佳的例证。CCTV每年的新年新诗会也可以作为教学素材播放给学生,为学生讲解朗读的技巧。3、邀请传媒从业人员为学生进行普通话实践教学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邀请有实践经验的主持人、播音员等传媒从业人员为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普通话的重要性和实践功能,同时看到传媒从业人员极高的普通话表达水平,在这个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明白自身的不足,增加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这是针对新闻传媒专业学生的有效举措之一。
理论教学紧贴普通话测试,强化说话训练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言不需要以十分飘渺的形式存在,它作为人们日常交流沟通所用的形式出现。”普通话教学对于高校新闻传媒专业学生来说不是一门单纯的课程,更应该在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强化说话训练,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语气、语态等方面的培养。广播电视编导等新闻传媒专业都要求学生在报考大学前进行普通话考试,新闻传媒专业学生相对于其他专业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处于中上层,流畅朗读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大问题,但是口语表达能力还远远不够,这和缺乏一定量的说话训练有着密切的关系。总结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差的原因,首先是缺乏思路,无话可说,再次是说话形式在但是感情缺乏。说话难关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克服,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教师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的比例。学生在说话过程中思维和情感都会引起一定的活跃度,这种活跃度要保持高昂的话就必须充分把握住技巧,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这和学生的事物认知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是指在实际交流过程中的语言表达能力。通常情况下,给说话者一些词语或关键字就能激发其语言表达的思路。一般人们喜欢讨论购物和消费的话题,但是毫无目的的谈论只会让整个对话繁琐,有些时候还会无话可说。但是一旦将话题分类清楚,谈论话题就显得清晰多了,将消费分为网上购物、商店购物、电视购物等形式,帮助学生培养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这对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也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可以给学生指定一个话题或新闻热点,让其用正确的语态来发表对这个话题的看法,让普通话水平在日常表达中提高。教师在新闻传媒教学中要紧贴普通话教学的标准,通过多方面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普通话表达能力,学生在日常交流沟通中要注意说话方式和语气,不断扩展自身口语表达的思路,这对于一个新闻传媒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须具备的。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更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普通话教学方式,为社会输送高素质、高水平的传媒人才。
本文作者:张鲁萍工作单位:新余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车俊杰 张士奕阳 金轶哲 金弈飞 丁蕴婕 孙久晖
陈容吉 姚震杰 甘 羽 徐雨萍 王天成 伏起嘉
童鸣 刘宇轩 沈宸宇 吕秋悦 钱梦舟
深圳市
龙泳豪 叶慧兰 敖雨诗 房 珉 卢子云 曾 立
徐瀚洋 蓝思媛 蒋欣辰
柳州市
黄靖宇 覃嘉慧 陆贝宁 林雨晴 陆晓云 陈柏荣
李林蔚 吕文婷 韦黄强 丁柳清 吕佳慧 莫婷媛
黄金莹 韦清清 王怡丹 滕翰文 李文怡 黄之敏
黄格格 张云珂 韦予萱 钟玲玲 章志强 陆相衡
龙子浚 李 华 陈诗涵 彭晨夕 杨乐韵 吴惠航
刘翰元 骆美文 陈泓逸 董燕秋 乔如倩 蒙雨晨
骆周隽 韦尚勇 伍文艺 巩小贞 刘干鹏 覃海利
陈丝亮 莫煦洋 廖 进 韦丽菊 杨富隆 韦柳雪
砚俐彪 覃紫红 朱 钰 刘树君 覃梦菲 蔡耀德
蔡耀德 慧 钟 贾莉斯 童品维 潘语昊 吴 哲
覃誉莹 颜雅欣 黄笑涵 胡玉琳 陈蒋铭 邓昊哲
刘伯 杨 诚 陆姚君 张俊昊 罗安然 陈俞宏
吴津荟 陈星百 谢雨琦 彭 彭 秦舒瑞
秦舒瑞 黄智勇 张宇扬 周 宁 周 宁 邓诗雨
屈平燕 卓淑华 刘婷婷 廖芳燕 陆彩湾 黄梦宁
蒙婵彩 覃诗雨 何嘉慧 林文凯 梁如玉 赵贵发
刘沅骐 韦荣婕 谢雨鑫 林 涵 韦策方 黄一吉力
刘子墨 彭扬菲 莫思雨 容亿鑫 胡益源 黄婧钰
韦柳泽 刘 爽 谢雨辛 李天麒 熊友兵 李 涛
覃玉华 贾 妮 梁 勇 覃玉华
哈尔滨市
李 博 王一诺 于丽娜 宋昌佰 崔家祺 黄保翔
张津蒙 贲雅雯 王博涵 秦孟瑶 宫欣然 吴佳璐
丛 薇 张 丽
吉林市
张洛东 王鹤璇 荣悦含 王鹤霖 卢美玉 陈美含
周佳美 沈灵玉 王雪峰 杨淇茗 马铭阳 王一霖
廉天力 廉天力 于 力 徐一涵 刘晗 曲盈桥
宋禹飞 高浩元 孔令茜 程俊泳 张曦文 王 婧
何羽阁 黄 熙 高浩元 马 浩 王 策 王 毅
姜玉华 姜玉华 孙丽霞 王 毅 周凌颖 周凌颖
孙丽霞
松原市
刘子怡 肖俊平 王爱华 张丽娟 肖俊平 王艳苹
张亚波 史超群 梁 好 李 洋 张 萌 徐馨月
代立文 王成文 郝永志 史志刚 刘明学 于爱红
李向莲 王 亮 赵炳云 郭海英 张馨元 迟丽莹
张 萱 刘宇涵 张佳鹏 张 禹 马金竹 杨祺元
李振宇 祖雨晴 徐铭泽 胡莫雅 孙东剑
辽源市
车春晓 韩运国 梁恩玉 蔡文霞 段佳庆 郑晓明
李 想 汪 强 李世瀚 李 典 李 典 韩 拙
张德军 王晓宇 姜树森 陈秀莉 丛瑞刚 迟洪涛
陈丽娟 吕延农 庞 月 梁学志 梁学志 郑 昊
孙 王忠君 马永军 任立中 任立中 黄 双
任可如 张德军 李艳霞
辽宁省
腾 鳌 付立杰
书法二等奖
上海市
王昭程 姜奕霖 陈竹景 施予佳 王艺涵 许 易
孙颜克 吴歆 侯嘉禾 徐熙哲 陶冠熹 周 洲
施予越 朱义乐 张文杰 刘 陈婧怡 沈佳清
陈天怡 杨韵琪 许沛茨 刘 铮 林亦凡 吴欣成
胡恽涵 李艺琪 邓名华 张 瞻 苏昱 应 茵
徐 洋 卢嘉文 顾杰运 许沛茹 金家琪 许超逸
洪婷慧 洪婷慧 朱超逸 谭覆顺
深圳市
樊 瑾 陈伟添 张 悦 张珊珊 毛香闽 唐 曼
罗嘉雯 李斯 苏 妍 柯钰雯 董玉莹 罗昊桐
阙文艳 许小婷 沈钰棠 梁家伟 许慈虹 林佳乐
赖惠慧 高紫婷
柳州市
覃光毅 麦 燕 黎志双 欧 荣 曾文群 陈俊衡
何培媛 李海娟 刘淑婕 覃春暖 蒙韦升 覃巧琳
韦菊文 韦冬美 覃嗣铭 蒋咏碧 贾吉林 邹 洁
黄思思 辜 漫 漆 全 钟星瑶 覃子怡 陈柏荣
卢钰雯 梁艺宝 李晓桐 农庆秋 覃志全 黄胜禹
谭元意 吴封意婧 覃景淞 陈添禹 黄琼瑶 李艺羽
吴虹仪 谢 格 莫祯祯 韦智煜 侯思宇 黄麟茜
叶华邦 余柳钰 陆欣欣 苏玉莉 蒋青虹 汪迎霞
徐艺宁 赵媛媛 李晶晶 吴亦宁 谭语宸 汪 柳
廖嘉祺 莫玉珍 杨千慧 陈李怡萱 张嘉懿 杨蕙嘉
梁钰麟 周婧阳 刘宇航 麦子昊 黄芷铭 申佳慧
蔡芷蘅 刘若晨 陈 欢 王姝仪 陈妍 龙忠庆
汪 源 赖晓丹 桂文滨 吴艳麟 罗皓扬 陈菲凡
张芯桐 罗子墨 徐蕲琳 吴风霖 汪明阳 林小楠
李静芸 周文颖 莫凯仪 唐荣浪 黄子欣 朱文静
黄 艳 曾运华 甘德福 陈晶晶 熊伟超 伍文艺
韦霄圆 龚佳希 覃欣欣 蒙雨晨 廖永辉 谢玲慧
陆桂念 覃芳菊 乔如倩 梁肯宝钏 胡波喜 韦宇岳
李诺伊韵 王子健 凌 彦 王健宇 张 玲 韦永吉
梁 言 梁翊萱 简启婷 韦董苹 韦诗琦 龙箫伊
潘荣慧 唐椿欣 叶健华 苏鹏程 苏思瑶 覃嘉艺
黄湘茹 黄湘茹 罗慧琳 粟蔚霞 陈有军 何志光
煊 婷 江 薇 张奇媛 黄庆龄 何倩怡 谭梦圆
廖慧钟 覃梦菲 覃婉延 俞一敏 莫云棋 吴承依
谭世铭 韦宇恒 刘晟澄 莫紫璇 覃婉延 赵安秋
韦丽君 屈敬 黄楚易 周子勋 吕国源 胡嘉益
梁康铭 谭昕妍 梁康铭 傅伊玲 林霖 肖钰响
韦丽君 韦逸凡 罗志超 胡天真 莫德尔麦 孔心缘
张恒逸 蔡哲悦 吕可欣 林佳惠 兰茜榕 易诗婷
刘彦瑶 江南飞雨 唐思慧 唐榕祺 梁怡 黄柯雨欣
蒋妍昕 谢秉妍 方峙林 刘妮娜 梁佳惠 韦慧伶
赖彦 杨思蕾 季 玮 黄辛成 黄河彩 覃艺迪
黄麒玮 骆一林 陈欣然 邓雯文 邓雯文 汤美伶
熊书梦 刘新平 汤美伶 何心怡 杨奕丰熙 罗晶晶
曾雯倩 王雨晴 唐伊玫 刘新平 欧汉英 林婧雯
卢书奕 黄麟惠 石晏宁 林思丽 黄俊铭 郭俊辉陈 艳 何 莹 陈彦杰 覃耐彤 潘沐宇 罗雨诗
王 杰 宋丽华 覃悦莹 杨柯瑞 黄士强 潘诗宇
周 凡 罗韦霜 李可盈 卢蔚明 韦加磊 卓淑华
屈平燕 潘志锦 肖怀达 肖 波 韦成欢 贾 运
龙慧珍 韦少塘 贾富翔 文 雅 韦芳玲 梁芳菊
韦柳明 钟馥巧 龙委伶 梁景豪 尹彦翔 欧蓓璇
廖邓凯 叶灿荣 赖奕佳 田佳 唐志真 冯婧怡
陈英珉 卢斯园 樊政 李奕良 鲁靖煜 林思桦
石晨曦 钟谭学 廖邓凯 李君念 杨浩诚 谢卓易
姜新颜 覃奕佳 唐燕婷 路雅雯 陆昱奉 梁 亮
戴湘颖 张 恒 陈婧一 王芷悦 伍秋霖 黄华文
陈婧一 叶维佶 刘川菊 周芊伊 唐宁 覃 科
黄薇蓉 罗慧淇 沈安琪 梁洲铭 廖若瑜 宋宁瑞
吴静娟 韦宝杰 蒙文彦 刘懿菲 刘晴川 邝晶晶
覃柳龙 苏倩玉 马 慧 李成程 蓝丽雯 欧子瑜
梁 勇 宁海鹰 林 炜 宁海鹰 李 华 张 敬
贾 妮
哈尔滨市
苏 悦 李 爽 孙丽媛 张晓光 张程兮 祝艺鸣
罗涵文 刘思硕 姚璎倬 冯荣超 赵悦婷 高 月
褚 楚 刘 洋 王一悦 常 瑞 王宇婷 李嘉荟
弓小涵 赵欣然 马梦成 张 雪 汪 莹 韩 颖
曹梦文 王甜甜 卢运梅 武雨婷 张津蒙 腾佳慧
冯雅煊 吴佳莹 王博涵 徐 婷 段雨恬 李梓旭
隋 缘 李天宇 隋雨默 魏子煊
吉林市
徐 婷 孙铭桧 杜欣宇 杨晶雯 姜虹杞 勾 妍
周宇桐 左 天 杨 鸿 王子璇 刘炎康 满佳琦
国洪双 桑艺涵 桑艺涵 李依泽 王泓晔 魏鹂萱
王静白雨 刘佳香 宋禹飞 关雪涵 李沛旗 姚思旭
刘佳奇 孔令茜 侯经伟 黄 睿 孙佳慧 岳 晶
松原市
奚 辉 奚 辉 许凌云 韩桂仁 孙翔宇 韩桂仁
车佳琦 田钰婷 温士杰 史宁宁 路 磊 韩东琦
刘泽霖 白 宇 陈 述 李 贺 李 贺 宋 乐
张冬梅 代立文 韩文艳 李 平 史志刚 陶瑞丹
王伟红 包亚娟 尉莹莹 姚彤光 李向莲 杨富淇
刘明鑫 武思琦 于玲玉 杨含礼 师铭悦 孙圣博
高 妍 方琳沅 王悦琪 冯 坤 周会婷 丁爱渲
王 思 王紫仪 王 瑶 卢智杰 曲金欢 吴 旭
邱圣爱 周春天 赵美鑫 梁 歌 牟亦然 李佳欣
张 硕 邵靖博 孙悦童 钟铁铖 孙佳泽 徐 悦
王 奕 郑易卓 李昕燃 宋浠平 杨思雨 高园于 也 王宇欣 鲁鑫然 王 淇 韩雪冰 张海城
刘木子 张 钰 高洪泽 怀明天 王美欣 刘佩锋
王 淼 王雨彬 李博城 朱思瑶 胡慕临 孙艺丹
韩立军 井智锐 赵 帅 任 帅 齐雨生 吴 燃
冯美婷 高智鹏 郑凯艺 姜 蕊 付旭东 林仁杰
张宝月 孙东剑
辽源市
张艺馨 胡希岩 李梓睿 李梓睿 袁红梅 刘忠妍
于 婧 李海华 张桂杰 祁利君 孙晓玲 由金艳
牟静艳 牟静艳 袁 汇 黄 双 高文广 孙鸿源
刘如惠 宫 震 王忠君 汪 强 任立中
辽宁省腾鳌温泉
胡莉丽 李艳芳
绘画一等奖
上海市
姚震杰 陈昱彤 蒋婧云 徐欣琪 尹心怡 沈菲菲
王子怡 曹子辰 曹星语 刘以诚 胡启迪 严 洁
陈莉颖 查 萱 黄楚 朱宇杰 董 事 胡乐毅
王颢竣 伍文豪 蒋雨婷 杜鸿鑫 王禹仑 夏梦圆
崔一 虞佳颖 刘诗妤
深圳市
陈金天 邹菊峰 李丽莎 刁美霞 郑雅欣 吴丽娜
毛香闽 陈俊谕 林伊晴 张佳乐 周玲芳 林佩玲
林嘉钢 刘若航 何淑君 尹雅萱 刘炯程 李卓钊杨璐滔 钟伟涛 赖骆瑶 王荟姝
柳州市
刘鑫羽 王婧怡 王贝宁 王诗琪 王周 林巧玉
韦诗琦 廖维毅 唐芷璇 覃玉婷 覃金利 许菲菲
龙晓桦 谭雅娟 覃婷婷 覃素月 李馨妍 吴亦宁
杨 洁 李林蔚 李功瑶 谭语宸 李润秋 曾余琦玉
龚雨昕 熊雨欣 黄婉婷 井雨馨 何一丹 余思伶
马艺容 吕泽欣 覃一珍 曾晓婷 韦诗诗 覃涵鑫
韦春妍 韦斯颖 覃当乐 彭振华 彭振华 彭振华苏杏枝 陶毅恒 吕钰 覃兰都 汤佳怡 黄晶晶
杨羽鑫 江慧君 韦卓霖 蒙运韬 叶丹瑶 黎睿杰
姚祺 雯雯 马嘉睿 袁颖杰 梁芳健 邓文莉
邓 婷 林家洁 碗茹霞 熊婉伊 李婕麒 陈明睿
侯淑贞 吴灵晗 苏忠校 杨童茜 刘易洲 莫珊英
刘睿欣 左芸滔 黄清源 黄欣玲 袁晴晴 潘杨健一
卢莹丽 黄赵越 张展鹏 廖 彬 叶似逸 夏静怡
陈世琳 黄 折 李泳仪 莫文婧 罗雅匀 杨舒
韦芳媛 刘 翁志红 盘盈莹 甘雨菲 梁正宁
黄静霞 马艳钰 孙梁惜宁 梁正宁 黄静霞 陈晓熏
汪祚酉 杨柳依依 黄云慧 陈欣语 张元怡 韦佳怡廖睿程 何慧琪 梁明昕 裘锦怡 李欣然 王 倬
林 涵 杨晓敏 曾韦迅 路蕊蔚 洪萍萍 杨婵钰
王文嘉 丁方迪 唐华润 周静宜
哈尔滨市
于丽娜 白 瑞 杨少文 王兆欣 姚璎倬 孙宁禹
文 婷 刘津瑞 彭梦梦 霍 林 严学瑞 薛李钰含
吉林市
黄 熙 李秉芮 王馨莹 王馨莹 徐一涵 殷嘉阳
李秉芮 张煜 徐一涵 殷嘉阳 齐俊杰 王浩
王鹏超 曲柏霖 康潇文 刘妍彤 唐 宁 金梦阳
惠楷淇 朱婷悦 吕泊睿 孔麒铭 宋多明
松原市
王泉清 李雨涵 王艺霖 张傲然 吴玉民 孟凡忠
郭金凤 潘柏民 刘彤 胡兴佳 王馨悦 王文暄
王 奕 闫美琪 陈香宇 高子 胡梓馨 赵 酌
王熙格
辽源市
侯春光 王 淇 姜宛辰 冯乐瑶 李 明 姜典秋
张晓娟 熊桂林 孙东洋 范静茹 李泓达 李奇峰
张天明 张 娟 肖德峰 肖德峰 肖德峰 吴宝禹
姜典秋 崔艳菊 姜天一
绘画二等奖
上海市
金欣 尤文欣 赵海念 徐郅贤 唐欣怡 储汶燕
张乐天 高 健 方浩宇 朱浩 庄天爱 金彦婷
卢 悦 鲍蕴涵 石舒华 吉宁岳 邢 蕾 张中晓
王欣怡 唐 凌 耿心怡
深圳市
向 清 洪佳婷 张 悦 彭慧君 邱建宇 郭梦婷
吴丽娜 彭怀博 吴丽娜 罗 琳 王芷晴 涂树欣
林洁仪 周炜龙 龙泳豪 张 悦 吴金敏 陈德诚
吴诗嘉 莫淑瑜 傅伟倩 周龙敏 万 吴秋诗
肖梦菲 郑晓弟 尹雅萱 陈志健 谢奕源 曾彩燕
江乐行 苏 妍 苏 妍 林文壮 林泽熙 张 政
江乐行 李芷函 张雪梅 黄冬英 蓝晓华 刘炯程
罗泽琪 刘嘉杰 钟文钊 付子威 毛雨萱 潘泯源
文艺枫 文艺枫 罗泽琪 邓雅元 刘 露 刘 露
邓雅元 杨璐滔 杨璐滔 文艺扬 尹雅萱 陈子君
胡越颖 许慈虹 梁家伟 吴茹芳
柳州市
张钧皓 玉恒宾 赵媛媛 王宇欣 谭青东 陈哲彬蒙柯羽 林雨茜 刘璐源 蓝有科 李双莲 罗 霜
伦逸芸 徐晓欣 袁 欣 谢熠熠 黄定武 李汉妮
黄琼瑶 李佳蔓 覃慧玲 黄蓝馨 田仁冬 黄钰颖
袁 侣 何心缘 韦冬斌 韦健聪 莫惠宇 梁芳婷
蓝肖莹 宋 倩 韦建国 蒋迎楹 陈隋郁 黄雨晗
罗珊珊 孔渝弦 吴子璇 肖 婷 谢 格 谭阳阳
秦心怡 朱恩辰 李文怡 王怡丹 黄芷铭 黎夏帆
邵静怡 李欣玲 林泉熹 彭佳铭 黄子铭 黄欣妍
李佳奕 李筱萌 陈馨逸 夏子惠 袁茗 周梦萍
朱雯茜 陶何梓 韦思薇 李慧敏 周宏婷 甘德福
韦小妮 张 辉 罗安琪 郑嘉懿 谢玲慧 韦柳莎
窦元彬 韦霄圆 潘熙怡 计福鲜 谭婷馨 刘诗雅
何招辉 韦榕荣 何炎祖 黄小珊 梁艳倩 樊姝卉
韦郦珊 覃海利 陈姗姗 熊文君 陈佳慧 唐雨欣
王依然 冯琳茜 王 静 王 静 韦鸿倩 覃 惠
陈庆满 赖希宇 彭振华 彭振华 彭振华 彭振华
彭振华 彭振华 何 州 张悦月 潘双洁 李若
钟相如 黄诗怡 潘楚月 叶东灵 陈张颖璇 韦雨杏
周民翔 曾柳芳 杨文懿 关芮佳 吴佳欢 李欣慧
蒙丽婷 陈雨棠 周圣娥 何曼源 周彦汝 李文萱
黄笑涵 罗海权 黄嘉曦 梁吉慧 陈张颖璇 杨科瀚
安芷娴 廖陈萱 赵芷仪 兰茜榕 罗羽静 梁佳惠
韦慧伶 赖彦 杨思蕾 钟子成 潘杨健一 韦欣媛
魏熙珍 覃媛媛 黄 鹭 何叶子 黎芷伶 肖天欣
杨丰瑜 陶迪雅 罗润鑫 涂隽凡 韦 力 黄晓芙
陆昕琳 钟绮卉 黄千禧 范瑶 骆奕伶 韦梁智
廖欣怡 蒋宾浩泽 陆泽霖 李馨雨 章雨欣 罗思琴
韦传琳 杨文静 肖景轩 陈艺鑫 蔡雨珊 潘雨涛
赵奕雯 谭琳 尹 辰 崔馨元 卢麒源 吕佳玲
韦比松 林佳慧 吕佳玲 李海文 陈小慧 唐韦雪
李可盈 韦柳惠 熊燕芳 覃耀萱 黄诗怡 王子龙
廖芳燕 肖妮 吕俊辉 刘媛媛 覃蓝佳 韦美术
覃元桂 庞秋怡 沈旭东 庄心仪 蒋义炽 覃育慧
韦晓彤 韦芳媛 庞振豪 赵苡萱 张文缤 黄芳芸
钱虹羽 罗欣研 韦文 杨云帆 张依俊 谢佳林
马艳钰 黄静霞 张依俊 黄艳芳 梁正宁 黄静霞
韦晓彤 梁正宁 莫颖婷 曾紫婷 孙梁惜宁 谢佳林
陈晓薰 何业鹏 盘小嘉 苏文洋 莫颖婷 黄芳芸
黄月妮 黄春莲 周海莲 汪祚酉 徐思棋 蒋青青
汪瑞希 周琦皓 黄丽廷 吴雨欣 欧阳贤 杨宗垒
张宇洁 张汝佳 黄玉清 潘雨璇 谭健均 刘嘉琳
莫思雨 唐梓鑫 周蓝斯羽 韦银莉 周睿婕 黄麟雅
莫彩珍 覃韦心葛 陈心语 李君念 韦嘉宁 罗旃萌
刘 颖 韦香妮 韦雨君 黎乙程 吴欣雨 谭栅栅
吴雨薇 覃思媛 赵星鑫 蔡 苗 吴佳玲 宋美淇
曾祥忆 张思思 刘沁缨 谢秋莹 韦璇薇 张凯杰
覃思意 陈 雨 张方涛 贺晨阳 雷雯杰 周静宜
黄浩宇 罗静一 雷雯杰 周晓芸 韦慧轩 桂珂嫣
凌姣业 桂诗琪
哈尔滨市
柳姿彤 孙丽媛 纪雪莹 李 丽 宋 妍 朱晓红
朱晓红 丁宇琦 宋金阳 范子琳 王思涵 陈佳琪
李昕彤 王 磊 宋雨薇 才金宝 佟林哲 何文雪
何文鑫 包 帅 李士萌 何有轩 褚 楚 李龙超
刘佳妮 罗涵文 张慧明 祝婉婷 彦宇舒 尹奂奂
王含玉 李纵闻 刘盈 赵唯均 张福林 徐 良
付林雪 刘铭洋 陈雨霏 杜明阳 角 泉 王 越
吴若阳 周芷晴 刘锦琦 许天翔 许天翔 卫一霖
刘依铭 刘宣圻 李若语 张俊 陶铭淇 赵灿琼
李雨欣 刘思含 刘浩然 杨宇豪 李若菲 周雨菲
吉林市
孙源徽 王梓桐 于涵一 尚 舒 申晏骁 余香廷
朱俊烨 吴翼飞 李婉鸿 邱 硕 于承渤
松原市
刘子怡 徐文 陈佳妮 赵思琪 齐柏强 王爱华
张丽娟 马玉范 邱素涵 刘梦琦 赵欣宇 索弘光
肖 贺 张 健 梁 雪 孙伟东 崔雪情 张秀影
奚 琪 奚 琪 王 晨 辛 淼 杨辛然 王成文
张佩佩 杨天水 齐开胜 李文贺 潘柏民 潘柏民
潘柏民 潘柏民 潘柏民 张晓东 孟凡丽 周楚薇
王宇驰 刘 锐 吴依铭 李坦妮 王曦蔚 励 志
刘 畅 孙铭麒 王美婷 王一词 李 想 杨国瑞
王 煜 王艺璇 付俊泽 刁韵颖 孟祥宁 曲金欢
李浩均 李 昂 张津源 王文暄 刘 昕 姜 宇
陈怡涵 夏熙雯 董娈珈 陈 熙 王 鹤 陈 瑜
朱美琳 张笑笑 于诗园 刘 佳 王 王文暄
王文暄 孙溪然 彭鑫洋 陈 瑜 于鑫蕊 孙焕然
王 娟 段伟明 高 赫 侯铭爽 黄 炎 贾晓慧
姜琳琳 金 日 李 帅 李思琪 赵天歌 刘佳鑫
刘思彤 吕程俊 马千惠 王浩言 王 茜 杨傲家
杨昕蕊 于超印 张艳阳 张 宁 邹人键 王卓然
丛超博 高赫男 汤 张一涵 初一名 李玉洲
潘思宇 吴庚奇 马千惠 王卓然 秦浩然 张永依
孙 琪 刘芳语 王小渔 代一泽 廉艺菲 王 策陈昱涵 刁 韧 孙一涵 一昆 王 瑜 心
韩斯竹 刘超然 李 思 董瑶鑫 钟立凡 窦莹莹
窦莹莹 王敏莉 李佳鑫 王 磊 王祖彤 冯子缘
杨 贺
辽源市
杨懿琪 秦佳兴 刘海莉 徐 璐 徐文艳 于昕鹭
何 奇 张丽娜 钱薪宇 郭红波 樊志生 刘韩宇
车 帅 徐明洋 田红华 明汉宇 张 敏 刘 莹
刘莹辉 高佳莹 刘延 张雅南 张 航 谭 颖
谭 颖 丁志航 韩玉海 韩玉海 孙晓丹
辽宁省腾鳌温泉小学
于 浩 李寅姝
论文一等奖
上海市
叶潮伟 刘伟利 胡新生 张自文 杨 敏 赵 燕
吴魏青 陈 剑 钱 琦 陆 天 张佳敏 顾 凤
杨慧敏
深圳市
王荟姝
柳州市
李媛玮 韦雯婧 符 琦 郭璐茜 陆利妮 莫海涛
黄 云 陈洪清 黄兰秋 覃苇苇 郑 雪 孟 溪曹 曦 赵红剑 彭 红 王燕春 覃远彬 冯 娉
程 静 蒋 玲 张 瑾 韦晓妮 邓雯倩 王 莺
张 妍 张豫晋婧 袁小欢 韦庆鲜 余宣萱 周佳蓉
屈平燕
哈尔滨市
李忠厚
吉林市
王 毅 陈大明 王秋艳 周凌颖
松原市
白天才 田钰婷 王 梅 黄焱华 于雅秋 武 毅
赵英伟 马俊和 杨国华 王清民 王成文 石中华
杨昕东 邢晓娜 敖桂清 尹红梅 刘 蕾 范秀玲
汪艳霞 李红悦 徐海龙 任 政 郭 军 冯东双
赵晓丽 姜玉双 林 丽 包俊峰
辽源市
林国艳 姜仁东 赵富坤 王海冰 李恒文 刘金艳
孙长祥 毛孝君 邢丽艳 张立君 王丽君 张 成
宋仁平 翟秀艳 孙万鹏 刘青峰 王 敏 孙亚东
刘秀娟
辽宁省腾鳌
张 虹
论文二等奖
上海市
周 巍 林哲纬 掌晨欣 杨 敏 杨 钱 琦
杨弘
柳州市
李丽娟 廖玉菲 温治水 郭贵荣 吴 柳 苏桂弘
陈麒羽 汪 源 林 娟 张法春 梁立秋 覃新干
梁立秋 肖海艳 黄喜义 韦冬耐 李健群 黎 雪
陈小兰 黄梅芳 全丽萍 罗柳慧 陈英萍 陈 陪
钟凤群 廖小珠
哈尔滨市
曲永妍 李恩艳 高 磊 杨 鑫 孟祥珍 徐英新
苏 婷
吉林市
邵云鹤 杜 颖 刘红丽 王秀梅 崔成花
松原市
王艺霖 郭春雨 冷 爽 王峥峥 赵 丹 黄海波
李 敏 刘权超 姜淑杰 李彤云 冯艳英 臧春宇
梁鑫淼 苗迎春 李淑娟 赵 亮 史文宇 程雪莲
焦少晶 姜 雪 王丽娟 王海燕 成 尧 杨丽娜
袁红梅
辽源市
李 艳 赵大光 宋 超 林淑凤 阮秀玲 鞠艳艳
中国传统音乐是指具有一定流传时间的、不属于当代音乐家创作的音乐。在我国学术界,通常把清代以前即已形成的音乐或以后所发生的具有传统音乐形态的音乐,划归于传统音乐的范畴。其中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也包括当代中国人民用本民族固有形式创作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作品。可以说,中国传统音乐在它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无论从律制、音阶、宫调、音乐形态特征、文化传统到民族思维方式,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规律和特点。、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是东方文化的集中表现之一,有着独特的价值系统和思维方式,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块瑰宝。传承和保护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可以开阔文化视野,了解与把握传统音乐文化的精神与特质,加强的历史责任感。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音乐学习与交流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传统音乐学习与交流存在的问题
1.1人类思维网状结构与传统教材组织上的线性有序特征之间的矛盾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人类的思维记忆具有联想特征,在阅读或思考问题时经常从一个概念或主题经过联想转移到另一个相关的概念或主题,是一种非线性的、纵横交织的网状结构。目前国内出版的所有中国传统音乐教材,在学习内容组织上均体现出线性、有序的特征。在这种线性的内容组织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对知识的摄取难免被动、程式化,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其联想思维能力的发展。
1.2文本资料过多、识记理论复杂趣味性少与学习兴趣之间的矛盾
国内传统音乐学习与交流多年来一直存在着纯文本资料过多、各民族传统音乐独立单处、针对性研究、形成不了一条主线的缺憾,这是专家根据自身研究方向进行的单一民族传统音乐的研究造成的。
1.3手段陈旧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繁重的学习与交流内容
中国传统音乐的学习与交流一般都以专家口头传授为主,加入一些视听资料,无法及时地展现知识信息,专家的讲授受到限制,授课的视听效果不能做到步调一致,讲授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地反馈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者。如中国传统音乐讲授、中需要介绍到各个时期大量的谱例,传统的讲授方法只能通过专家的板书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观看,然后做谱面上的分析,或者利用钢琴即兴演奏,动作示范只能是局部的,学习者很难把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毕竟钢琴的音色是单一的,表达音乐风格的准确性不能尽如人意。
2多媒体技术对传统音乐学习与交流的积极作用
2.1多媒体技术可以扩展和放大信息空间
用多媒体技术处理的信息可以呈现出多样化和多维化,使那些抽象难懂,用语言不易表达的内容变得生动具体一目了然。多媒体课件利用“超文本”和“超媒体”技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在课件中重新组织编排讲授信息,将讲授内容整合为一种非线性的网状结构,专家在授课时就可根据讲授思路在不同章节之间、章节内容知识点之间灵活“跳转”,及时获取课件上的相关信息来辅助讲授。
2.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缩短了学习者将信息转变为知识的过程.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散发式的非线性的思维方式。多媒体的信息组织方式正符合中国传统音乐讲授的需要,它可以实现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非线性的信息传输与交流,帮助学习者建立思维、改善思维、减少思维过程中的弯路,较快的接近学习目标;多媒体的引入还能把声音和谱例完美结合,实现音色和风格的统一,完成音乐风格的具象化,使学习者能够身临其境。
2.3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符合时代要求
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为我们传统的外国音乐讲授手段和方法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这是中国传统音乐讲授过程别重要的,学习者的认知当然需要从别的教材、工具书中汲取一些专业信息作为补充,但是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讲授手段的信息集成优势,则会大大扩展原有的讲授资源。
一、传统文化进校园,潜移默化悟“孝道”
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对人能产生暗示,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作用十分深刻,表现在幼儿的身上更为突出。为此,我们利用环境的创设和布置,拉近师幼之间、家园之间的距离,彰显孝文化。在园内,我们进行了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建设,无论是墙面还是走廊或户外操场墙面,都图文并茂地进行展示,同时通过经典诵读、孝行活动、教育课程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向孩子、家长、老师诠释“孝”的丰富内涵和其具有的现实意义。
1.“传诵经典”了解“孝”
园内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对小班、中班、大班三个年级段的孩子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孝文化传播教育活动:每天的幼儿餐前活动,我们针对各年龄幼儿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优美诗词》《三字经》《弟子规》,让孩子通过诵读,了解古诗词的魅力和含义;在幼儿园“六一”汇演中,孩子们还进行了“诵经典”的歌舞表演,表演中不仅让孩子深入了解中国舞蹈的肢体美,也让幼儿更多地了解中国诗词的美;庆元旦活动中,大班孩子们朗诵了《弟子规》,并以舞蹈编唱的形式展示给家长们看,从中感受到“关爱与孝敬”的重要性;我们还将中国优美诗词《悯农》《静夜思》编到课间操中,师幼边唱边跳,共同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2.“快乐成长”践行“孝”
为大力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结合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关于组织开展第30个“国际志愿者日”活动,在2015年11月和2016年3月“学雷锋”活动中,幼儿园青年团员志愿者以及小朋友和家长委员会成员来到西湖街道开展了以“走进社区・关爱老人”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全体青年团员志愿者及孩子和家长用行动践行了孝道,孩子们在活动中体会和感受到如何尊敬老人、孝敬长辈。
3.“礼仪教育”学习“孝”
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学习孝、懂得“孝”、践行“孝”,幼儿园开设了专门的礼仪教育课程。全书共有六册,幼儿园大班、中班、小班各两册,每册22个教育主题,全书共132个教育主题,结合幼儿园礼仪主题教育,按基本礼仪、幼儿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节日礼仪5个部分,包括了6岁以内幼儿遇到的大部分礼仪场景及内容,每一个活动充分展现了礼仪的重要性,让幼儿学会知礼懂礼,学做孝顺、礼貌、懂事的孩子。
4.“校园环境”传承“孝”
良好的校园环境、室内的主题墙饰都可以成为孩子们教育的契机,所以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幼儿教育集团第三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随处可见传统文化的环境教育,园内创设了孝文化主题墙,让孩子们在欣赏、学习中传承“孝”。幼儿园每层楼都有不同的传统主题特色:一楼用伞、灯笼和中国结进行装饰,灯笼和中国结的结合更是一种孝文化的传递;二楼以扇子为主题,在扇子上用毛笔书写了许多成语,让孩子了解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三楼以“团团圆圆”为主题的吊饰,有家长、孩子、老师们共同制作的绣球;结合教学活动,张贴幼儿自主收集的少数民族的图片及资料,供孩子们了解、学习。
二、教师队伍重建设,身体力行推“孝道”
1.传统节目,寓教于乐
孝文化的传播应该从教育幼儿的教师们做起。教师要身体力行,在与幼儿、家长、同事的沟通言行中,践行孝文化,更要善于发挥教育机智,捕捉教育时机,创造性地在教育实践中渗透孝文化。2015年11月底我国开展传统文化节目大比拼,看得出老师们排练节目的高效率。老师们排练了《茶艺》、古代宫廷话剧《守时》、情景剧《学堂之上》、舞蹈《俏江南之夕阳红》等,小班、中班、大班不同年级优秀节目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精髓。
2.演讲比赛,展露风采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展现青年教师的蓬勃风采,引导和激励青年教师不断提高师德素养与自身修养,提升青年教师团队合作能力,进一步加强各校之间的交流学习,我园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开展了“弘扬传统文化‘四有’好老师”的主题演讲比赛,老师们用平凡、朴实的语言,讲述着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诠释。
3.自主阅读,提升修养
书可以给我们传递新的知识,书可以给予我们正能量,书可以让我们结识更多的朋友,书可以让我们不断进步,书还可以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老师们利用业余时间,加强自主阅读,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水平。每位老师都阅读了一本经典书籍,并撰写了读书笔记,共同交流分享,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提升个人修养。
三、家园共育同携手,合力互动兴“孝道”
我们积极利用家长会、亲子活动、家园共育栏等途径,搭建家园共育桥梁,向家长宣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家长携手,培养幼儿的孝心,共同推进幼儿园的孝文化教育。
1.体验活动促孝行
“应该这样做”和“我要这样做”是不同的教育结果。我们追求的目标是让孩子们在真切情感体验中,懂得为什么要“孝”,怎样“孝”,从而让“孝”成为孩子们的一种自觉行为。因此,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亲子体验活动,如重阳节活动,孩子们亲手制作了手工贺卡,携带了苹果,送给爷爷奶奶,祝他们平平安安,爷爷奶奶脸上都露出喜悦的笑容;“三八”妇女节活动,给妈妈送上自己用真诚制作的贺卡礼物,让她们感受温暖和爱;母亲节、父亲节时,鼓励孩子回家主动为父母端上一盆洗脚水,给父母洗脚,并将自己对父母的爱大胆表达出来,体验亲情的温暖。在这一次次的活动中让孩子感受到了“孝”的意义,有助于他们从小就践行孝文化。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加强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教育,意义重大。第一,加强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意识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当前高校大学生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通过对其进行教育引导,有助于其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关心家人,朋友,服务社会,感恩祖国。第二,重视感恩教育,有助于更好的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视和加强感恩教育,提高了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全社会营造了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有助于更好的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三,加强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意识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素质,还有利于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通过感恩教育,使独生子女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提高,使其与他人、与社会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和谐的氛围为我们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提供了条件,当前加强对独生子女感恩意识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感恩的环境是孕育感恩品质的前提和保障,加强对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教育,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良性引导。只有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打造一个良好的感恩环境,才能更好的提高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一方面,全社会要注重对感恩教育的宣传,舆论上倡导感恩,通过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提高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如近几年国家和社会非常重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通过“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评选出一批道德品质高尚的模范,向人们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促进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2007年用孝心感动中原、感动中国的谢延信,他的事迹向人们宣传着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用他的行动呼唤美德,用他的行为向人们讲述着他的感恩。通过这些宣传在全社会形成了一种感恩的氛围,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使独生子女大学生意识到感恩的重要性,自觉的加强感恩教育,提高感恩意识。
另一方面,独生子女大学生要提高判断能力,主动摒弃错误的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个人道德素养。要正确认识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对个人思想的危害,主动摒弃这些腐朽颓废的观念,继承和弘扬中华名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感受中国历来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优良传统,提高自身的感恩意识,感恩社会。
二、转变学校教育模式加强感恩教育
提高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意识,学校教育是关键。独生子女进入大学,远离家乡,学校是其成长学习最重要的环境,学校应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肩负起这个重要的责任,重视和加强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首先,要转变教育模式,学校教育应从单一的注重专业技能教育转向全面的素质教育上来。受社会功利化的影响和学生就业前景的考虑,高校对学生进行教育时非常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虽然设有德育课,但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式的影响,不能很好的达到预期目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应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培养一批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随着独生子女大学生在高校所占比例同益增多,学校应根据独生子女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来制定教育计划,提高独生子女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其感恩意识的教育,提高其道德素养。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增加学生实际参与的机会,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将道德思想内化为自身的一种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实际的感恩行动,提高自身的感恩意识。
其次,加强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独生子女大学生是大学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还没有实际建立起针对该群体的教育,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要着重注意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群体的教育,研究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其进行有针对的教育和引导,特别要加强对该群体的感恩意识教育,使其明白家人的良苦用心,教导他们用实际行动来表达感恩的心,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加强独生子女大学对学校和社会的感恩教育。
最后,营造良好的感恩校园环境,多种方式进行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独生子女大学生生活在校园中,感受最多的也是校园文化环境,和谐的文化氛围,更好的营造出一种感恩的校园环境,独生子女大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受到熏陶,从“耳濡目染”到最终的“润物细无声”,感恩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动员同学们用实际行动表达感恩,用真情表达对家人、朋友、社会的感恩。
三、转变家庭教育观念重视子女的道德教育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是奠基性教育,是对人影响最广的教育,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首先,要转变观念,注重对子女道德修养的培养。孩子的早期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作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除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之外,更应该注重对孩子道德修养的培养,片面强调学习忽视道德教育,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教育孩子成才的过程中,
须明白孩子要全面发展,德育与智育同等重要,教育孩子要尊敬师长,爱护同学,关爱社会,感恩祖国,教育孩子用实际的行动来表示感恩的心情。这样孩子才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更好的与人交往,全面发展。
其次,重视对孩子良好习惯和个性的培养。很多独生子女进入大学以后,不能适应大学生活,无法很好的融入其中,这与自身的性格和习惯有关,而这些又与家庭教育关系密切。因此,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性格,不能过分宠爱孩子,要对其进行一些必要的挫折教育,增强其承受挫折的能力,养成自立、坚忍的性格。
最后,父母也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父母自身素的高低,影响其对子女的教育水平。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作为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自身的感恩行为,对孩子进行感恩的教育,孝敬自己的父母,关心社会,通过耳濡目染,无形中提高了孩子的感恩意识。
四、加强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素质
自我教育法是“受教育者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主动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以及自觉改正自己错误思想和行为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受教育者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在成长中摸索,体会做人的道理和原则。独生子女大学生通过自我教育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自我教育法,主动自觉地参与感恩活动,提高自身的感恩意识。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要能够做到自省和换位思考,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体会别人的感受,学习他人的优点,改正自身的缺点,学会自我控制和包容他人。通过自我教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感恩之情,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感恩意识,完善自己的人格和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2004年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3版.
[2]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新编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3版.
[3]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4]张瑞芬.谈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5]陈琦,杨鲜兰.大学生感恩意识探析[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4月.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加强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教育,意义重大。第一,加强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意识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当前高校大学生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通过对其进行教育引导,有助于其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关心家人,朋友,服务社会,感恩祖国。第二,重视感恩教育,有助于更好的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视和加强感恩教育,提高了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全社会营造了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有助于更好的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三,加强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意识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素质,还有利于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通过感恩教育,使独生子女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提高,使其与他人、与社会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和谐的氛围为我们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提供了条件,当前加强对独生子女感恩意识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感恩的环境是孕育感恩品质的前提和保障,加强对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教育,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良性引导。只有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打造一个良好的感恩环境,才能更好的提高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一方面,全社会要注重对感恩教育的宣传,舆论上倡导感恩,通过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提高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如近几年国家和社会非常重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通过“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评选出一批道德品质高尚的模范,向人们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促进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2007年用孝心感动中原、感动中国的谢延信,他的事迹向人们宣传着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用他的行动呼唤美德,用他的行为向人们讲述着他的感恩。通过这些宣传在全社会形成了一种感恩的氛围,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使独生子女大学生意识到感恩的重要性,自觉的加强感恩教育,提高感恩意识。
另一方面,独生子女大学生要提高判断能力,主动摒弃错误的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个人道德素养。要正确认识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对个人思想的危害,主动摒弃这些腐朽颓废的观念,继承和弘扬中华名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感受中国历来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优良传统,提高自身的感恩意识,感恩社会。
二、转变学校教育模式加强感恩教育
提高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意识,学校教育是关键。独生子女进入大学,远离家乡,学校是其成长学习最重要的环境,学校应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肩负起这个重要的责任,重视和加强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首先,要转变教育模式,学校教育应从单一的注重专业技能教育转向全面的素质教育上来。受社会功利化的影响和学生就业前景的考虑,高校对学生进行教育时非常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虽然设有德育课,但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式的影响,不能很好的达到预期目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应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培养一批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随着独生子女大学生在高校所占比例同益增多,学校应根据独生子女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来制定教育计划,提高独生子女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其感恩意识的教育,提高其道德素养。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增加学生实际参与的机会,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将道德思想内化为自身的一种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实际的感恩行动,提高自身的感恩意识。
其次,加强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独生子女大学生是大学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还没有实际建立起针对该群体的教育,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要着重注意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群体的教育,研究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其进行有针对的教育和引导,特别要加强对该群体的感恩意识教育,使其明白家人的良苦用心,教导他们用实际行动来表达感恩的心,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加强独生子女大学对学校和社会的感恩教育。
最后,营造良好的感恩校园环境,多种方式进行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独生子女大学生生活在校园中,感受最多的也是校园文化环境,和谐的文化氛围,更好的营造出一种感恩的校园环境,独生子女大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受到熏陶,从“耳濡目染”到最终的“润物细无声”,感恩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动员同学们用实际行动表达感恩,用真情表达对家人、朋友、社会的感恩。
三、转变家庭教育观念重视子女的道德教育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是奠基性教育,是对人影响最广的教育,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首先,要转变观念,注重对子女道德修养的培养。孩子的早期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作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除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之外,更应该注重对孩子道德修养的培养,片面强调学习忽视道德教育,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教育孩子成才的过程中,
须明白孩子要全面发展,德育与智育同等重要,教育孩子要尊敬师长,爱护同学,关爱社会,感恩祖国,教育孩子用实际的行动来表示感恩的心情。这样孩子才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更好的与人交往,全面发展。
其次,重视对孩子良好习惯和个性的培养。很多独生子女进入大学以后,不能适应大学生活,无法很好的融入其中,这与自身的性格和习惯有关,而这些又与家庭教育关系密切。因此,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性格,不能过分宠爱孩子,要对其进行一些必要的挫折教育,增强其承受挫折的能力,养成自立、坚忍的性格。
最后,父母也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父母自身素的高低,影响其对子女的教育水平。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作为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自身的感恩行为,对孩子进行感恩的教育,孝敬自己的父母,关心社会,通过耳濡目染,无形中提高了孩子的感恩意识。
四、加强自我教育 提高自身素质
自我教育法是“受教育者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主动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以及自觉改正自己错误思想和行为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受教育者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在成长中摸索,体会做人的道理和原则。独生子女大学生通过自我教育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自我教育法,主动自觉地参与感恩活动,提高自身的感恩意识。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要能够做到自省和换位思考,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体会别人的感受,学习他人的优点,改正自身的缺点,学会自我控制和包容他人。通过自我教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感恩之情,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感恩意识,完善自己的人格和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2004年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3版.
[2]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新编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3版.
[3]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4]张瑞芬.谈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5]陈琦,杨鲜兰.大学生感恩意识探析[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4月.
一、感恩文化的缺失导致高校德育工作的尴尬境地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都非常珍惜上大学的机会,对家人、社会给予他们的帮助心存感激,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予以回报。但也有一些大学生由于道德情感的缺失而出现种种不良现象,如不尊重老师,随意缺课、在课堂上大声说话;从农村出来却看不起身为农民的父母亲友,不以学习为重,盲目攀比,追求吃喝玩乐和超前消费;把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帮助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对国家的助学贷款不予偿还,不讲信誉、没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凡事以个人为中心,缺乏必要的群体意识、集体观念和同情心,自私自利,等等。导致这些不良现象的原因很复杂,但与一些高校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而忽视了教育的育人功能不无关系,特别是与高校感恩文化的缺失直接相关。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以学校历史和群体精神复合而成的校园文化是“一校之本”、“一校之魂”。校园文化是学校内部形成的为其成员所共同遵守并具有强大同化作用的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共同的思想作风、精神面貌的总和。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品德健康发展具有规范、导向、促进和激励的功能,是学生成长的基本教育因素。因此,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优化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强化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尤其是要进一步培育感恩文化,深入开展感恩教育是各类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彰显文化引导力,积极培育校园感恩文化
文化具有强大的引导力,感染力,因此,要以先进的文化引导人,以先进的文化塑造人,以先进的文化提升人。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当今时展的诉求。因此,塑造校园感恩文化,将感恩融入学校发展理念,用感恩文化引导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感恩型大学,培育感恩型学生,是新形势下构建高水平大学,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必然选择。
第一,倡导感恩理念,引领感恩实践。这是塑造与浓厚校园感恩文化的前提,只有在学校的领导与支持下,才能真正建立起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校园文化。青岛理工大学把能够最大限度地为老百姓提供教育的机会,“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老百姓满意大学作为己任。2006年9月29日,青岛理工大学(费县校区)揭牌仪式暨开学典礼在革命老区费县隆重举行。这是青岛理工大学“饮水思源”精神品质的体现与升华,是履行大学使命迸发出的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第二,加强感恩宣传,弘扬感恩精神。做好感恩模范及事迹的宣传工作,通过校内广播、校报、网站、宣传栏等途径开展宣传,做好引导。徐本禹,华中农业大学的一名普通大学生,也是2004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他出身贫寒,在求学过程中,得到了亲友、学校及社会的广泛支持与班主,毕业时他毅然选择到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义务支教,素质教育论文从而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他在聊城大学作报告时说了一句让每个人反思的话:“愿每一个人做一个感恩的人”。他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感恩理念,传承着感恩美德。这样的感恩模范举不胜举,应该大力宣传这种精神,让这样的楷模永驻校园,给广大的学生树立榜样,让每一个正在成长的大学生生活在知恩图报的氛围之中。
第三,设立“校园感恩节”,浓厚感恩文化氛围。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易昕等代表建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应当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感恩美德,学习借鉴先进的感恩文化,设立“中国感恩节”,倡导、弘扬感恩的文化。通过设立感恩节,引导公民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感谢领导的知遇之恩,感谢同事的协助之恩,感谢社会的关爱之恩,感谢祖国的呵护之恩……。此前,亦有媒体和专家建议设立“高校感恩节”,通过“学生感恩节”让学生反思,发现别人的优点,加强自律,培养健康心态、健全人格。相比而言,在当前,在学校内设立感恩节要比在全国范围内设立感恩节要容易的多,也更为可行。因此,应该让“校园感恩节”像“校园文化节”、“宿舍文化活动月”一样在高校内绽放光彩。
第四,开展感恩教育,培育素质人才。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素质,是做人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作为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更应该懂得什么是感恩。
1、感恩生命,珍惜生活。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且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不仅给生物以形体,还赋予它无可比拟的华彩,无比充盈的活力,无可言喻的精神,因而理应受到膜拜、尊重、感激、珍惜。生命,何其平凡,然而生命又何其珍贵,应感悟并珍惜生命中拥有的幸福。心怀一种乐观向上的处世之道,感恩生命,珍惜社会赋予你的一切,用一颗平和之心去面对不公与挫折。
2、感恩父母,品味亲情的甜美。羊羔用跪乳来感恩亲情,乌鸦用反哺来回馈亲情, 物尚如此,作为立于天地之间的人更应感恩父母,孝字当先。我们每个人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天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父母的爱。父爱如山,母爱似海,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给予我们爱最多的便是父母。因此,首先要感恩父母。对父母的养育,我们应心存无尽的感恩与报答之情。如果连父母的养育之恩也漠然置之,又如何能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爱、来自社会的体恤、来自祖国的培养和来自自然的赏赐。
3、感恩师友,表达真挚的谢意。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个人没有朋友,就像生活里没有阳光。”在艰难的求学旅途中,身边总会有师友相伴。师友的指引,带自己走过人生的柳暗花明;师友的热情,帮自己跨过人生的困难重重;师友的患难与共,使自己的能力得到磨炼提升;师友的支持,是自己前行的精神保证。所以,师友是财富,是人生路上的供给源,感恩师友是一种回报。
4、感恩社会,为服务社会积蓄力量。每个人不仅是一个自然人,更是一个社会人。因此,要浓厚感恩社会、服务社会、建设社会的感恩理念。感恩是一种美德,一种修养,一种境界。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一个不知感恩的人,只能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一个不知感恩的社会,只能是一个冰冷无情的社会。社会的任何发展阶段,都需要有修养、有良知、讲诚信的人来维护、巩固。因此,要深化感恩社会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把回报社会作为一种责任。让每个大学生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努力塑造完美人生,努力把孝心留给父母,把关心留给他人,把爱心献给社会。把忠心留给祖国,把信心留给自己。
总之,感恩文化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也不能仅凭学校一己之力。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呼唤我们进行感恩教育。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明确责任;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体味真情;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感受幸福,享受生活。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的感恩教育必须加强。实施“感恩教育”,培育“感恩文化”,让我们的学生有情感,有爱心,敬畏生命,知耻知荣,知恩图报,这是我们的教育之本,也是我们教育的大目标。我们应继续为之进行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徐廷福.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及其强化.黑龙江高教研究[J],2003(12)
2.谢敬东.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及培养.思想教育研究[J],2006(8)
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它要求人们诚实无伪、言而有信。千百年来,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道德建设的基础与根本,也是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石,它对人际的协作与和谐产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是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诚信道德规范普遍受损,学校这块净土也不例外,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不容乐观,诚信缺失尤为严重。在学生中做老实人吃亏,讲信用无用,会作假是脑子活等观念广泛存在。从各高校每年组织的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看,不讲诚信成了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此重建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应引起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
一、树立诚信教育观念,营造校园诚信氛围
要改变高职学生诚信缺失现状,需要学校创造条件积极营造校园诚信氛围,需要全体教职员工树立诚信教育观念,形成诚信教育合力。在失信的环境下,是无法形成学生良好的诚信道德品质的。首先,学校领导可以通过与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交流,来确定应当怎样实施诚信价值观,并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参与到诚信教育计划中。其次,借助校园网,创设教职员工、学生之间的诚信论坛,鼓励他们表达对他人的诚实、守信行为的感激之情,并为学生创造了解他们所在的班级之外的学生和教职员工的诚实、守信的机会。再次充分利用学校大会来弘扬诚信价值观念,切切实实把诚信教育与校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相结合,在各项活动中强化诚信要求,从而尽一切可能来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
二、提高教师诚信品质,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乃至学生一生的成长,为人师表是教师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应该体现的基本的道德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道德追求,不断完善自身人格修养,全方位树立教师的新形象,坚决杜绝各种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的不良行为,用真诚感染学生,以言行引导学生。教师自身始终要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来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能够做到。另外,学校也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诚信品质,给学生树立诚信示范。
三、开展诚信活动教育,促进诚信品德形成
许多学生对诚实、正直、守信、履约等诚信道德基本范畴讲起来头头是道,口若悬河,但在实际行动中,却表现出公德意识比较差,尤其是对直接涉及自身利益的公德,其认知和社会对其要求相差甚远。高职院校在进行诚信教育时,特别要教育学生言行一致,将道德规范体现在行动中,要求学生通过行动证明自己是讲诚信的人。首先,高职院校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提出诚信要求,要独立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借书要及时归还。通过报纸、广播、班会宣传这些要求,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形成外在他律的道德约束机制。其次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和各种娱乐活动,依靠学生社团组织,开展有意义的诚信活动和广泛的思想交流活动。再次,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适当减轻教学压力、降低考试难度等来提升诚信道德问题的重要地位,使教师不忽略对学生诚信道德培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诚信品德。
四、拓展课堂教学理念,培养诚信思维能力
当前高职院校诚信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教育者“教”得多,“育”得少。“教”只是传播知识,“育”则是要培养健全人格。我们的教育目标虽然对德育非常重视,但具体措施却往往简单化,忽视了个人道德的完善,片面追求及格率、就业率以及专业能力,以卷面成绩的好坏评价学生的优良,重智轻德,重能力轻素质,使德育教育流于形式。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诚信教育的重心,应由传授诚信教条转向培养学生诚信道德判断力、诚信道德敏感性和诚信行为能力。因此教育者要合理运用大学生社会活动和交往中真实的带有冲突性的诚信情境,让他们在处理现实的诚信问题过程中增加对诚信规则的认识和理解,并指导大学生在分析、比较与鉴别的基础上,合理地选择个人应确立的诚信品质;有目的地提高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判断水平,从而促进大学生的诚信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加强诚信制度建设,构建评价考核体系
所谓诚信制度建设就是要完善规章制度,规范道德行为。一个社会要形成稳定的道德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就必须建立高效的道德制约机制。大学生诚信评价考核体系,一方面包括守信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包括失信惩罚机制。首先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学生毕业时诚信档案随人事档案一并交用人单位,将学生的诚信记录延伸到社会;其次,建立诚信奖惩制度,根据各高职院校的特点,学生的现状,并在参考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和征求广大师生建议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符合实际的诚信奖惩制度,对诸如考试作弊、贷款不还等诚信缺失行为,应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对其约束和惩处,使他们为自己的失信行为承担责任。通过制度可以强化对学生的信用监督,使学生在校园或步入社会后,都能领会到诚信的重要性。
高职学生的诚信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积极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学校教育是高职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高职院校必须肩负起自已的使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诚信品德。
参考文献:
[1]陈磊 . 大学生诚信道德制度化问题研
究[Z].辽宁大学.
[2]蔡磊.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探讨[J].教
书育人・高教论坛,2006,(9).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报告中明确把“诚实守信”作为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重点。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也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大学生诚信是整个社会诚信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因此,用积极、理性的眼光去分析当前大学生诚信问题,并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这一层面出发,深入探讨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可行之道,必将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诚信是大学生成才的品质基础和保证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能够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信任。诚信是道德建设的根本,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诚信,落实在大学生身上,就是诚实守信,努力做到恪守诚信,追求真理,对学习忠诚,对人忠诚。诚实信用,是大学生一切品质形成的基础和保证,是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提出的必然要求。只有这样认识和实践,大学生才可能成为一个坦坦荡荡的人,才可能在未来社会中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才可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所作为。
(1)诚信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一个人要成才,应该在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把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之一。诚信是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的核心,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曾讲“民无信不立”,孟子曾说“思诚者,人之道也”。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它关系着个人的生存和国家的发展。没有一个不讲信用的人能够长久立足,没有一个不讲信用的企业能够发展壮大,也没有一个不讲信用的国家能够兴旺发达。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理应把培育诚信精神作为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为学校实现培养目标、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2)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才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市场经济愈发达,愈要求诚实守信,这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基石与标志。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诚信更加成为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甚至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作为未来WTO经济的主要参与者更应该遵守诚信道德原则。当代大学生应当把诚信看成与生命一样重要,视诚信为自身道德品质的生命,注重自身诚信意识的培养。否则,在社会上将难有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
(3)加强对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是由高等教育的本质目的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所决定的。首先,高等教育的本质目的在于培养合乎社会发展、社会进步需要的人。只有那些具有真才实学的合格人才,才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并反过来促进高等教育本身的发展,而不是那些无才无学的伪劣产品。因此,高等教育必须遵循诚信原则。其次,高等教育担负着促进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重任,它必须严格遵循诚信的原则,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道德水准的合格人才。我国的高等教育从诞生至今,一直非常重视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的教化和人格的塑造,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二、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品德状况及原因分析
高校不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负面环境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大学生的品德状况从总体上来看是好的,但在部分大学生身上,诚信缺失却是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到图书馆借书,拖一两个月不还;写论文,上网下载几段拼凑而成;做实验,把实际数据调整成自己所需理想状态的数据;考试经常作弊;助学贷款拖着不还;就业协议不去履行;履历表做假等。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有:
(1)外部环境原因。首先,受历史上封建思想的影响。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诸如“言必行,行必果”“抱诚守真”等诚信的经典佳句,但是在封建社会长期的封建专制下,人们的诚信意识也存在着扭曲的一面,例如“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愈诚信,人生之路愈不妙”等俗语古训,导致人们在潜意识中诚信意识的缺失,而这些又具有“世袭”特点,使大学生从小就耳濡目染。其次,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的负面效应,不少领域都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如假冒伪劣产品、坑蒙拐骗、贪污受贿等,这些使得正处于人生坐标十字路口的大学生有无所适从之势,从而导致大学生诚信水平的滑坡。
(2)学校原因。首先,高等教育体制远不能适应社会经济体制的发展,大学生道德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仍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如道德教育的简单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复杂化,教书与育人分离、理论与实践相背等。其次,高校中的诸多管理领域和部门存在诸多弊端和漏洞,特别是在一些与学生关系甚为密切的职能部门。从学生综合测评的评比掺水到教师到处兼职上课而不求质量或是忙于自己的事情而疏忽教学,诸如此类的不诚信现象在高校中并不少见,客观上助长了大学生诚信的缺失。最后,高校连年扩招,使高校的生源素质有所下降,人数大增也给高校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而且就业市场竞争激烈,部分大学生为取胜不惜采取了“伪造简历”这样不守诚信原则的做法。
(3)个体成长的自身原因。首先,自我意识的偏差。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20世9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他们在享受良好的教育的同时,也存在着艰苦奋斗不足,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心态,在道德行为上的自我意识愈来愈强,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日益突出,在处理社会与他人的关系时,当涉及到自身利益,就常不惜牺牲诚信道德原则为代价。其次,大学生的道德心理还不够成熟。从人的心理发展来看,大学生最一般的心理特点是正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没有真正完全达到成熟。由于受许多诚信缺乏现象的不良影响,常常会引起心理矛盾的激烈冲突,造成心理发展中的失调和不平衡,因此,也易被社会上和身边存在的许多不诚信现象误导。
三、用诚信打造大学生的成才之路
大学生要以诚信为学习之根本、人生之根本。诚信应贯穿我们大学生活的始终,包括考试、借贷、就业、生活等方方面面,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用之才。目前,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高等学校中间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但是大学生的可塑性是很大的,主观的努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况且高校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未来国家各个领域中间的骨干,大学生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也会对公民道德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引领作用。因此,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1)着眼于人才的未来。首先要树立大教育现,打破以往以教育论教育,以道德谈道德的难以取得实效的空洞说教的教育观念。应把教育视点从原来的关注道德规范本身转移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上来,着眼于人才的成长,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注入人文精神,使之培养出的人才能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时展同步。其次,必须着眼于终身化。思想品质教育必须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着眼于人才的未来,要考虑到长期效应与近期效应的结合,在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上,不仅要注重学生在校的现实表现,更应关注学生走向社会之后的长期效应,使学校的诚信教育具有跨越时空的效应,使学生在校就学会修身养性的方法、锤炼优良高尚的品性,终身受益。
(2)教育要生活化。首先,诚信教育要从具体事情入手,从他律引向自律。诚信教育是一个细水长流、润物无声的过程,其效果不能立竿见影。大量经验表明,最好的方法是通过具体事情入手,把诚信教育生活化,将大学生的诚信思想体现在具体的生活细节之中,使大学生在大量的生活细节中培养诚信行为,铸造诚信精神。其次,在实践上必须强调一致化。课堂教育要和现实生活一致:一方面,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对诚信由认识转化为信念,由信念内化为行动,努力践行知行合一;另一方面,也要规范学校的活动,特别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学校必须为学生树立一面诚信的旗帜,真正做到公平、公开、公正,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学校的自身行为和对学生的教育要求是统一的。
(3)教育要与时俱进。首先,教育内容要体现现代化。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进程要求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容必须注入时代精神,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特别是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在加快,标志着人才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而“诚实守信”则是国际化人才的共同特征之一。因此,面对新形势,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在理论的内涵与外延上要进一步深化、拓展、创新,不断朝现代化、国际化迈进。其次,要把诚信意识和规则意识结合起来。规则和诚信是紧密联系的,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规则意识必须强化。规则意识淡薄,诚信意识必然失落,我们应当把诚信教育和规则教育结合起来,让大学生懂得:规则是必须遵守的,不能违反的;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4)善于利用各种教育资源。首先,教育必须形成网络化。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发挥社会、学校、家庭等全方位教育效果。要不断寻找新的教育载体,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网络,以在最大的范围内实现最佳的大学生诚信教育效果。如引入现代的电脑多媒体网络工具,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互相补充,共同渗透。其次,要注重舆论的宣传。高校要营造一种诚信的氛围,完善舆论监督机制,要善于借助舆论的力量,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并敢于将不诚信的行为公开化,树立诚信的正确导向,使恪守诚信者受到舆论的肯定、宣传,获得成功,让不守信用者受到舆论的谴责、批判,难以立足。这样,大学生的诚信自然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约束,并规范着他们的行为。
总之,诚信是每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它与成才密切相关,因为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是社会发展的希望。所以,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高校教育重要的一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邱伟光,张云.大学德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林均敬.精神家园――当代大学生启示录[M]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1998.
[3]魏传光,葛畅.浅谈高校的诚信教育[J].理论与实践,2003(2).
[4]魏胜.诚信教育是大学生道德建设的根本[J].乐山师范院学
虽然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化,家园沟通的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家长和幼儿园相互沟通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因为家园沟通是双方互动产生的结果,所出现的问题既有幼儿园方面的不妥,也有家长方面的不足,所以将从这两方面来讨论家园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方面
1. 以园方为中心,教师家长地位不平等。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人们心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而且当幼儿园教师对素质教育观理解的不够透彻时,就习惯把自己当成教育活动的主导和中心。同样地,建立在平等合作上的家园沟通也经常演变成教师主动沟通家长被动配合,如亲子运动会、家长开放日等都由园方完全制定方案计划后直接通知家长,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掌握更多话语权,较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从而造成沟通活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沟通效果大打折扣。
2. 教师任务繁重,沟通主动性缺乏。幼儿教师责任重、工作累、待遇差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致使幼儿教师幸福感下降。在工作过程中,低落的情绪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仅为完成必须的工作任务而工作,不去分析幼儿行为的原因,仅根据幼儿的表现来评判幼儿的发展程度。物质生活的不丰富导致教师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更不能与幼儿形成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也不够积极,共情能力较差,只进行必须沟通而忽略选择性沟通。另一方面,保教工作过为繁重,即使教师有和家长沟通孩子近况的想法,也会由于身体上的吃不消而减少沟通频率或降低沟通质量。
3. 时间安排不合理,渠道较狭窄。目前,家园沟通的渠道仍比较狭窄,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电子邮件等沟通方式留于表面,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家长和老师面谈交流仍为主要的沟通方式。从面谈时间安排上看,沟通的时间最多集中在入园和离园两个时间段,而在这两个时间段的沟通存在很多难点。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时间较为同步,许多家长送孩子入园以后匆匆赶去上班,而离园时,家长和教师几乎又是同步下班,所以很难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二是在该时段,即使家长有时间,教师也很难抽出时间和家长交流,因为此时教师非常忙碌,要接待每个孩子入园、离园,要组织班级活动,要保证孩子的安全,还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分配到每个家长的时间少之又少。②
4. 内容过于片面,局限孩子缺点。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话题以幼儿在园期间的缺点为主,局限在幼儿的不足和有待提高之处,如孩子午休时吵闹,参加活动时不遵守规则,与其他儿童发生矛盾冲突等,习惯忽略向家长通报孩子的优良表现。此种沟通话题较为消极,久而久之,教师要和某些家长沟通时,家长会形成抵触心理,不易形成良性健康的沟通关系。从另一个角度看,教师此种重报忧而轻报喜的沟通习惯,也会导致家长对孩子的批评增多鼓励减少,对幼儿阳光和谐的成长环境的形成也有消极影响。
(二)家长方面
1. 事务繁忙,机会较少。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家长作为家庭中的支撑力,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子女。但家长的时间与精力却是有限的,接送幼儿时间紧张,仅匆匆几句便带孩子离园,也鲜有时间参加幼儿园开展的各种亲子活动。有些家长甚至不能自己亲自接送孩子,长期由保姆代接,而保姆转达的沟通信息时常不够详细全面,家长无法真实及时地掌握幼儿在园情况。同时,有些幼儿园中存在大量留守儿童,即家长为了生计而外出打工或做生意,时间在半年以上,把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接受教育的儿童。③教师与留守儿童家长交流的时间更是非常之少,从而造成沟通不畅。
2. 角色定位偏差,主动性差。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家长工作很忙,但还是很关心幼儿教育情况的,不过仍有部分家长存在教育就等于学校教育的误区,认为孩子学得如何均取决于教师教得如何,把孩子的不良表现归咎于幼儿园教师,忽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根本上否定家园沟通、家园共育的作用。当幼儿园开展相应活动时,某些家长一方面嫌麻烦,另一方面觉得不重要,参加的主动性较低,即使去幼儿园参加也只是消极配合,勉强完成任务。如此,家园沟通的效率降低,效果也不够理想。
3. 期待过高,观念落后。家长对子女的成长有期待是父母爱孩子的表现,实属正常现象。但有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过于严重,盼儿心切加上教育观念落后,即导致贪多求全方法不当等反教育规律的现象发生。事实上,幼儿在园期间应把游戏作为活动开展的主要方式,儿童多游戏更有利于儿童的发展,但很多家长却不这样认为,从而在活动开展理念方面与园方产生较大分歧。这种根本上的家园双方教育理念的差异是家园沟通不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二、家园沟通中问题的改善策略
(一)落实平等的沟通理念
这里的“平等”可以分别从两个方面理解:
1. 园方与家长地位的平等。从人际沟通的角度讲沟通双方只有具有平等的地位,才有可能实现有效的沟通。园方是否与家长地位平等在有效沟通是否实现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在多数情况下的主导是允许的,但不等于专制主导,更不等于忽视家长的发言权。幼儿园要学会在尊重的基础上利用平等的态度对孩子发展表现进行沟通,并对家长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保持虚心接受的态度,从而做到家园合力协调育儿。
2. 家长沟通机会的平等。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性格特点、文化水平及身份背景均有所不同,而正因如此,很多家长也就被贴上标签。通常情况下,“权贵”家长及性格开朗的家长更易得到沟通机会,而事实上为了保证每个幼儿都受到足够的关注和教育,家长的沟通机会需要平等化。
(二)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用专业知识指导幼儿教师的日常工作,培养教师专业素养有利于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效率,更加游刃有余。对未入职教师提供职前培训,对已上岗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全方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从根本上强化教师对素质教育观的认识。增设心理学的相关课程:帮助教师科学提高共情能力,更能理解幼儿及家长的情绪情感,明了家园沟通的重要性,充分做到换位思考。社会心理学的学习可以让教师更有效地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掌握沟通的艺术,提高家园沟通的有效性。通过培养教师的专业素质,rang 教师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处理家园沟通这一幼儿教育领域中的重要部分。从另一个角度看,通过心理学的学习也可以帮助幼儿教师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有效提高幸福感,更好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
(三)增强家长的教育能力
开展教育理念宣传工作,贯彻落实家园共育原则。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举办家庭教育论文大赛等活动,创办高质量的家庭教育学习平台或园刊,帮助家长认识到家园共育及家园沟通的重要性,掌握具体合理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宣传过程中,重视热点教育问题的分析,告知家长严苛或者溺爱对幼儿成长的不利影响,弱化家园沟通过程中家长的护短思想,使家园沟通建立在公平客观的基础上,以保沟通顺畅。同时,可以建立幼儿园微信公众平台,定期推送相关教育类小文章,增强家长的教育能力。
(四)拓展沟通渠道
家园沟通的传统方式包括家长会、家访、宣传栏、家长工作日等,毋庸置疑,这些方式在家园沟通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化方式如幼儿园网站、微博、微信、QQ等也必须应用到家园沟通工作中来,与传统模式结合,促进家园合作的发展。以微信为例,这个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等信息,支持多人在线交流的技术,成为当前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沟通平台。④此类方式的优点包括便捷性、即时性、参与性强等,但对大量的信息甄别比较困难,也容易造成隐私泄漏等问题。因此,使用过程中仍需谨慎。
注释:
①徐红.家园沟通的现状及其改善对策[J].教育导刊,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