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网络时代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1 16:34:0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网络时代,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网络时代

篇1

今天,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一系列根本性的变化。消费者“足不出户即可购天下物”,写字楼里的“白骨精”们几乎所有的购物活动都通过互联网来完成:午餐看看网上哪一家有什么新花样或者打折价;朋友聚餐或者KTV在网上看看团购价格,然后进行比较。而其他的人群也在网上用适合自己的方式选择各种商品。70%的中国网民或者在网上收集信息,或者在网上直接购买,这已不是小小的浪潮,而是巨大的海啸。

今天,互联网上还有什么东西不能卖?在几年前,很多人说服装是不可能在网络上销售的,因为服装需要试穿,没有办法提供线下零售的试穿体验,会制约它的发展。在2004年,互联网销售最大的三大类别都是很便宜和很标准的类别,第一名是图书,第二是电子贺卡,第三名是鲜花。到了2010年,前三名已经变成了服装、电子消费品和文化产品。在美国,已经有20%的汽车购买者首先通过网络了解汽车的行情,然后才与汽车经销商联系。在中国,很多买智能手机的人,实际上他们在网上做调查的时候就已经做了一个品牌的决定和机型的决定,他们到线下店里直接说我要什么牌子的手机。2011年 中国有5亿网民,这个数字在2015年会增长到7亿以上,已经超过了美国和日本互联网网民总和的两倍。整个中国网民2011年的上网时间数已经将近7000亿小时,而且呈现一直往上增长的趋势。在互联网的影响之下,各种传统行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在以厂商为中心的B2C模式成为主流购物方式的时候,信息时代以消费者为中心的C2B模式悄然出现,按照消费者的意愿完成对于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就在企业刚刚从传统互联网的中学会游泳,移动互联网浪潮又汹涌来袭。工信部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3G用户达2.3亿。大众生活正因移动互联悄悄改变,消费时用App寻找优惠促销信息,无聊时玩游戏打发时间,使用社交App发送文字、音视频联系朋友,旅途中用办公App进行商务办公……这些几年前的新潮现象,现在已成为大众生活的常态。但这一切都是以逐步但却是极快的方式发生。

“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认为,互联网技术确实对于营销的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这种新的技术只不过是让营销方式更加的有效,但并没有改变营销的本质—— 这就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互联网将以比以往更为深刻的方式改变消费者与生产厂家之间的关系。网络时代是一个“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时代,它要求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必须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无法迅速转变营销思维的企业将被淘汰,而一个致力于在新的网络环境下提高客户满意率、回头率和客户忠诚度,体现对客户的关怀并实现对客户个性化需求快速响应的企业才是这个时代最有活力的企业、最有发展前途的企业。一切都要由消费者决定,如果你还未准备好适应这种完全不同的未来,你将失去市场。我们认为,数字化战略转型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发展的必须。不管企业是否愿意,传统营销已经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全球化的发展赋予了市场营销极强的互动性,如今,市场营销理论从4P发展到4C,又从4C发展到了4R, 即关联(Relating)、反应(Relation)、关系(Relationship)、回报(Repay) 。毫无疑问,社会已进入了网络化时代,真正的电子化公司不只是利用互联网改变它进入市场和接触客户的方法,而且把计算机、网络和称之为企业软件的非常复杂的程序结合起来,用于改变公司运营的一切。如今的竞争已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经营模式之间的竞争。几乎所有的企业业务都在向网络迁移,无论是客户认知的建立还是交易的达成,无法想象离开网络的未来将会怎样。

正如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的前言中写道:“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 2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数字时代,传统的营销要素必然发生变化,有的要素和成功案例将永久成为历史。80后的消费者已经成为消费的主流人群,90后也开始崛起。这些消费者是数字时代的互联网原住民,他们的生活方式必将引领未来。毫无疑问,中小企业已经站在网络化的分叉路口,向左走,传统营销模式举步维艰;向右走,顺应网络时代的营销变革。不管企业是否愿意,生存还是毁灭,取决于企业革命的决心。也不管企业是否愿意,是否参与互联网营销革命都是一个必答题。互联网时代的营销革命已经把所有企业裹挟其中。因为这是互联网时代的游戏规则。可能会遭遇碰壁,但是它也是突破企业发展瓶颈的希望之路。当山姆·沃尔顿1962年开设第一家廉价商店时,有谁真正意识到超级市场和大型专卖店最终对商品供应链产生的影响? 如今我们将迎接另一次革命,你是否确信自己真正了解网络将会带来的影响? 你知道互联网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你没有深刻地意识到它将会使当今的产业秩序发生多么急剧的变革,你就会失败。互联网成为影响未来商业格局最具活力的决定性因素,互联网时代的营销革命正在悄然而又快速地进行。你准备好了吗?

篇2

历史的发展总是催生它的文化形态随之变化。同时为这种存在形态的嬗变提供机遇。随着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的兴起,一个陌生而又诱人的网络文化概念――“博客”(Blog)进入了人们的视野。Blog是继E-mail、BBS、ICQ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互方式,是一种“零进入门槛”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在技术层面,博客满足了“五零”条件:“零编辑、零技术、零体制、零成本、零形式。”“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系统”、“网络时代的‘麦哲伦”’、“网络中的信息雷达系统”等有关博客的形象比喻比比皆是。

博客文化的特点

博客文化冲破了文化只重视人类长期积累的历时性观念,打断了文化为知识人所垄断的知识权力话语,并作为一种新型书写工具,正在改变公共话语的属性。博客是传统文化与新文化的分界线。从文化层面看,(以博客为代表的)网络文化的崛起主要表现为一系列新的价值取向与社会精神的形成。这一过程集中体现于’社会权利分散、心灵沟通、文化共享、个性化精神与群体精神相砺相长等方面。具体而言,博客文化大致表现出如下特点:

知识共享。博客的出现,标志着互联网从传统的“信息共享”开始向“思想共享”和“知识共享”转变。知识共享是博客内在的精神与存在的依据。“Blog是一种对于知识的自由生产方式,一种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反的知识生产方式。”博客们往往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或者萃取并链接自己认为最有价值、最相关、最有意义的信息与资源,在博客页面上。博客使知识生产平民化、直观化、公开化。让各种见解、多元文化、丰富思想、深睿知识真正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交流与互动。学习者通过博客把自己的知识和见解公布出来,其他有相同兴趣或同样学习范畴的人可以参考。也可以发表评论。学习者与周围的群体交流结合,在分享和交流中引发更多的思考,可以进一步地学习,提高自己的认识。交流与互动使博客成为一个巨大的知识群或信息知识共同体,信息的吸收、传播与反哺都对这一群体的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

平民化与个性化。博客文化是一种平民化文化。博客改变了中国人的文化生活方式,实现了“精英群体”与“草根群体”的文化对接,使得一部分本来属于“草根”群体的人,也通过博客写作与思考。进而跃进“精英”群体之列。在博客网络中。信息传播和交流所确立的信息公开和公平原则,打破了昔日信息垄断的中心话语模式,促成了个体话语、小众话语对主流传媒话语权力的消解,形成了开放、透明。民主、平等、宽容的大众话语新格局。

博客文化是一种个性化文化。在博客网络中,个人享有更多的自由,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自由地表达其观点,无论这种观点多么奇异,都不必受到压制而被迫保持沉默或一致。在这种自由的氛围中,个人的创造性被高度激发。人的个性得到尽情发挥和他人普遍的认可。

博客辅助教学的文化基础

现象学理论。现象学是现代西方哲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对20世纪的教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博客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可以看出,它与现象学的研究与实践非常相符。①回到事实本身,注重对生活、对世界的直接体验。“现象即体验”是现象学的基本观点。教育即为对生活、对世界的体验。学生体验到的真实世界是学生重要的知识来源,这种来源真实、可靠,而且具有情感的渗透。博客的应用鼓励人们对日常教育生活中琐碎的细节进行关注,把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以及周围的世界紧密联系起来,使人们理智地从非逻辑中找到逻辑,从理当然中找到理所当然。②指向内在意义结构,注重实践和反思。现象学研究的目的是培养一种批判的教育能力,即知道在教育情境中,在仔细的启发性思考的基础上如何采取机敏的行为。现象学提倡对生活的体验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行为进行文本的反思。以期提升思想,增加实际经验或机智。写博客的过程就是对那些最普通、最熟悉、最不证自明的东西实施不自觉的结构化分析。通过记录与阅读博客日志,回顾、品味、修正过去所写内容,不断进行反思。这样的过程反复,可以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通过“写―录、思―享、品―学―Blog接近了我们的学习愿景”。

建构主义理论。当前信息化教育领域正在完成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的转换。博客的出现,迎合了当前信息化教育新范式的诉求;学习范式的基础理论是以建构主义为代表的诸多新生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并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反复、双向的作用主动建构获得。“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博客易于创设学习情境,从而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博客打破时间、地域的限制,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学习,实现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强调的自由学习;博客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真正实现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博客的交流与讨论功能有利于合作学习的加强和展开,实现并强化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合作学习的观点;博客上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学生了解更为全面的知识,培养思考的习惯,体现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学习的本质。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利用博客进行学习。符合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观点,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采用博客方式补充学习资源直观全面,有利于直观、全面地展示学习内容;利用博客进行学习有利于学习者的知识从隐性向显性的相互转化。由简到繁地形成知识的持久性和迁移性;相比其他的学习方式,博客更有利于对知识进行梳理,更符合认知学习理论所要求的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博客有利于形成知识的反馈,辅助学习者完成博学、审问、明辨、笃行的学习循环过程,获得正确的知识。

博客辅助教学的应用探索

博客不单单是一种网络技术手段,也不仅仅是单纯的制作网页的行为,博客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重要的文化现象,对教育的影响与日俱增。国外越来越多的教师使用博客,做教学计划,开展课程与专业发展方面的同行合作,利用博客指导新教师和学生;还将博客作为课堂和课程的

补充。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将博客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有为数不少的人在从事博客教育的应用与探索。具体而言,博客辅助教学有如下表现:

提供丰富的学习情境。网络信息泛滥。博客萃取并链接自己认为最有价值、最相关、最有意思的信息与资源,使更多人能零距离、零壁垒地汲取这些知识和思想,提供所学的更广泛的背景资料。通过对信息的过滤,信息可以转化成有用的知识。

进行自我知识的管理。写博客的过程也是构建、整理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著名的知识管理专家托马斯・H・达文波特和劳伦斯・普鲁萨克认为,所谓“知识管理”,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调用组织或个人本来已经拥有,但可能不被察觉甚至彻底遗忘的知识。博客,通过搜索引擎、超文本链接和信息聚合器等技术手段,实现知识收集。对于大量零散的隐形知识,能通过这种全面而系统的知识收集,使之显性化,从而变得更容易为人理解和接受。

记录学习过程。学生的电子档案袋里记录着学生所完成的学习任务的全过程,包括学习者本身的学习内容、他人的评价、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情况汇报、学生对于教学的反馈、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协作等。利用博客来建立学生的电子档案袋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

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博客的共享性能使更多的人参与到学习群体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和互动性。学生通过建立、参与博客,可以对其他学习者的博客发表个人意见。这必然要与不同文化背景、兴趣爱好、知识结构的学习者打交道,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协作的能力。学生们通过参与讨论,可锻炼批判性思维,能更好地阅读、批判性思考和积极主动地写作。基于博客的学习能够成为一种自主性学习、开放性学习、反思性学习、协作性学习、互动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博客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很多相契合的特征和关系。博客以其技术上近乎“零障碍”、使用上的便利性和突出的教育功能等优势引入教师专业发展领域,为教师自我完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力量和人文环境,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工真。首先,博客满足了一部分教师的“理解、尊重、认同、欣赏”的需求,满足了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动力需求;其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一个宽阔的平台:再次,博客特有的“平等、开放、共享”的机制,打破了传统的信息孤岛状态,有助于教师之间营造反思的氛围。

博客辅助教学的冷思考

博客毕竟是一种辅助工具,我们不能指望它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的表达仍然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放在首位考虑的。

篇3

二、悲观主义的“寓言”

网络是一个创造奇迹的温床,同样也毁灭过诸多奇迹。“网络文学”还没来得及沾沾自喜,各种批判之声已将赞美之音淹没,“纯文学”以高姿态不屑与“网络文学”为伍,甚至发出“网络文学非文学”的批判之声,文学网站被视为亚文化的合法传播地、“精神鸦片”的贩卖平台。虽然这样的批判过于尖锐,但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以及网络文学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诟病,一切警醒都是必需的。未来的理论家是否会写出这样一则“寓言”:作为一种流行的或通俗、普及的文流,“网络文学”一开始就遭遇了一个商业化的社会环境,迫使它不能不接受一种商业化的运作方式,以便在市场上更好地传播和流通。为了不断满足网络文学消费群体的“欲望阅读”需求,网络文学在适应和满足这种需要的过程中,也就有形无形地降低了“寓教于乐”的品位和格调,转而有意无意地强化了官能刺激的成分和因素,导致网络上充斥着“感觉散播”,竟至于演化成一股俗滥的浊流。假设出这样一则“寓言”绝非对网络文学的吹毛求疵,更非恶毒的诅咒,而是循着网络文学发展的足迹,进行的一个“悲观设想”。而这一“悲观设想”正是模拟原本在清末民初被称之为主流的“鸳鸯蝴蝶派”发展至“五四”前期的真实轨迹。所以,顾虑“网络文学究竟能走多远”不可少,相信“它只是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未来绝不是一团漆黑”也不可少。

三、尴尬的身份

当我们放下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之间的“傲慢与偏见”,冷静地看待“网络时代的文学”时,对“如何能够借助强大的网络来壮大文学”做出有效解答,处理好已经凸显出来的“身份尴尬”问题,同时完善和发展网络时代文学理论体系和评价标准,才是网络文学又或是文学的发展所需要的。

(一)网络文学的文化管理机构

网络文学“被特殊化”后换来的诸多特权,虽然迎来了书写自由,却丢失着精神价值;虽然实现着文化资本的利润最大化,却迷失在了自我构筑的商业机制中。“我们一直强调,精神产品具有双重属性,不能完全交付市场打理。”目前我国文艺作品的发表传播,如广播、杂志、图书、电视、电影、戏剧等,都由国家把控,进行终端审核。2013年8月由文化部出台《网络文化经营单位内容自审管理办法》规定,网络文化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内容审核制度,对拟上网运营的文化产品及服务内容进行事前审核,保证文化产品及服务内容的合法性。“根据这一办法,原来主要由政府部门承担的网络文化产品内容审核和管理责任将被更多地‘放权’交由企业承担。但网络文学企业及网站作为市场主体,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首要目标的,因此总会有意无意规避社会监管。”在文学成为流行的时代背景下,“网络文学庞大的作品数量、群落和读者群体,对当代文坛乃至整个社会文化的影响可能已超出文学本身的意义,应该放到“国家文化发展”和“一代人的成长”这样的大命题下来看待”。所以,文学网站作为当代至关重要的“出版企业”,除了号召倡导以外,加强“文化管理”势在必行,担起建立网络文学的文化管理机制,保证网络文学健康发展是当下所有文化人的责任。

(二)职业化的网络文学编辑

已经有学者提出这样的质疑:“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就是没有编辑,大家想怎么发就怎么发,缺乏引导。”编辑缺席后自由泛滥,文学毒虫在网络出版这片繁茂的森林恣意生长。诸如伪装成“精神食粮”的在网络平台上“贩卖”的“精神鸦片”、在网络文学中实现合法化传播的“亚文化”……它们之危害性是否已经超乎了我们的想象?当然,反思历史的同时也有值得庆幸的收获。如果在网络文学初露头角之时,就照搬传统编辑出版制度,或许网络文学无法像现在这样“百花齐放”,呈现出独有的文学特征。虽然有些特征是网络文学畸形发展的产物,但不可否认网络文学倡导的“人人都是艺术家”神话般地打破了亘古的“精英文学”范式,同时在当代文坛陷入一片沉寂之时,形成了“欢腾的、亲近的文学”。编辑在传统出版中被称为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但在网络这一文学阵地上,编辑似乎无足轻重。在百度搜索“网络文学编辑”,“百度知道”中有一条“现在的网络文学编辑需要学会哪些东西”的发问,回答是:“办公软件和文字排版。”如果到这里停止,也还不为过,无奈的是提问者给出的评价:“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解决了我的问题!”虽然这个例子具有相当的片面性,但当下网络文学编辑的真实存在状态也的确不容乐观。若想摆脱这种可有可无的身份,需要一个网络文学编辑职业化的培育过程。首先,规范网络文学编辑队伍很必要,编辑在网络文学这一平台所做的事情不是少了,而是多了。网络文学编辑除了要掌握传统出版编辑所需具备的文学素养、编辑技巧和职业道德,还要懂得网络传播、网络行销、网络广告、网络心理学等,即必须有绝佳的网络生存技能。其次,在建立了职业信任感的基础上,产生职业依赖感,让商业性文学网站接受增加职业编辑成本这一有益支出。再次,网络文学编辑职业化环境形成过程中,逐步完善网络文学编辑考核管理办法。

篇4

“C”是什么?“C”就是“computer”(电脑)。电脑就是我的天空,飞翔其间,真“让我欢喜让我忧”。

我家的曜,天庭饱满,大腹便便,带点绅士风度。初识它时,倒也老实,做事一丝不苟;但是,自从上回一个警告框,祸事便接连不断。

首先,DOS列表突然失踪,整个office干脆一边凉快去了。最不能容忍的是,D盘数据离奇丢失,好几个游戏不能使用。明眼人一瞧就明白,肯定染上病毒了。唉!小生不才,技术还属“菜鸟”级,手上的兵器,又借人使用权了,无可奈何,只有带毒上阵。精神固然可佳,然而几个回合,便败下阵来。到底病毒打哪儿来,这倒不得而知,反正是光盘包藏祸心。(唉!“盗版”害死人呀!)不管怎么说,毒是要杀的。一个电话,哥们带着“金山”、“瑞星”、“KV”等杀毒名将,风尘仆仆赶来,顷刻刀光剑影,病毒被杀得片甲不留。

“C”的天空中有乌云,也有晴朗的时候。电脑最大的好处,就是在于它可以替人干事。作文是件苦恼的事,打个草稿,左改右划,乱七八糟,自己都不认识。电脑就帮了我的大忙。开个“wps”或者word,在界面上任你“狂草”。有兴趣,再开个winnap塞耳机,听着自己喜欢的明星“现场演唱”;再漫不主地写上几行文字,有宽再倒上一杯咖啡或是茶水什么的。唉呀!那种感觉是无论什么时候,都感不到的。

手持鼠标,眼观屏幕,耳听音响,飞翔在“C”的天空,真是悠哉游戏,欢乐无限!(愿下辈子还有台电脑可以使唤。)

篇5

刘凌鹰从黄河岸边的一枚石头上发现灵感,在其朴素淳朴的材质外表上,绘上妙趣横生的各种动物,夸张温暖的宫崎骏作品造型,以假乱真的时尚女鞋,消失经年的老手机……

依靠网店、合作店和直营店,刘凌鹰将生意做到全国各地,开创了至潮至趣的手绘石代。

难道石头只能踩在脚下

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油画专业,刘凌鹰曾经的理想十分简单,在家乡乌海有一间属于自己的画室,以画为生,行走四方。可就在理想实现之时,他突然放弃了心仪的油画创作,闯入一片全新领地。

那是2006年夏天的一个黄昏,刘凌鹰和妻子史淑珍在河边闲庭散步,河滩上散落着大小各异的鹅卵石,低调朴实,脚踩在上面,发出亲切淳朴的摩擦声。刘凌鹰从小喜欢石头,儿时踢着石子儿走路的时光,一直留在记忆深处。

“难道石头只能被踩在脚下!”刘凌鹰念叨着,弯腰,随手捡起一块似圆非圆的浅褐色鹅卵石,带回画室,和他以前捡到的众多石头放在一起,创作疲倦时,坐在石头堆里休息,或凝视它们,与之交流对话。

这块憨态可掬的石头,形态就像一只大猩猩,这个念头闪过刘凌鹰的脑海后,他灵感一动,用笔画顺着石块外形勾勒出猩猩的模样,大约一个小时,一只瞪大双眼,撅着嘴、翘起屁股的大猩猩跃然而出,活灵活现。

第二天下午,“大猩猩”就被一位买画的客人相中,爱不释手,刘凌鹰作为礼物大大方方送给他,客人连声感谢,喜不胜收。刘凌鹰也有一种遇到知音的开心。接着,第二块、第三块石头也在空闲之中画了出来,刘凌鹰同样作为小礼物送给朋友或客人。起初,刘凌鹰只当是玩玩,没太当回事。随着送出去的手绘石头越来越多,得到的赞赏也越来越多,还有人专程上门求购。刘凌鹰开始琢磨这个项目的前瞻性,能否既当爱好也当生意来经营。

妻子对自己的想法很支持,两人经过了一番调查评估:手绘鞋手绘服饰已不是新鲜事儿,手绘墙近两年才从国外引进,但将千姿百态的石头赋予故事和灵魂,绘成时尚摆饰和玩偶,走进生活,还无人涉足。它正好契合现代人追求个性异质化生活的消费心理。

于是,刘凌鹰决定改弦易辙,从一名油画家摇身变为石绘玩家。

为了得到更好的石头,刘凌鹰经常开车前往黄河岸边捡石头,捡到一块心仪的石头,仿佛捡的是金子,他像小孩一样在沙滩上撒欢,听着河谷间传出自己的回音,捡到的也像珍贵的单纯与快乐,有次,捡了几大箱石头回程时,天突降大雨,车子陷到泥沙,越陷越深,如不是朋友紧急支援,后果不堪设想。

晚饭后,刘凌鹰和妻子进入工作状态,日光灯下,石头、调色板、笔散落一桌,他靠在工作台旁专心致志地绘石头,轻蘸水粉,手握洗净晾干的鹅卵石,笔到色到,色到形到,水粉很快干去,喷上哑光漆,十分钟后,承受了河水数年不间断冲刷的石头,终于骄傲地展示出独特的姿态。

黄色的猫咪慵懒地趴在石碓上打盹,不远处,一对哈巴狗对调皮的小孩穷追不舍,散落在石缝里的运动鞋足见他的惊慌失措,可猫,依然无动于衷,半眯着双眼沐浴阳光……

这动静相宜的场面被定格在一堆灰扑扑的石堆里,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刘凌鹰的石头玩偶首次较有规模 “出炉”。

随后,刘凌鹰在乌海海勃湾区奇石街找了间铺面,卖场兼工作室,他和妻子将这些宫崎骏风格的可爱手绘石头放入一个个木制格子里,它们独特的生命色彩顿时让小店蓬荜生辉,夫妻俩心想次日定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可是,等待它们的却是门可罗雀,原来,来这条街上买石头的人,基本上全是宝石收藏和投资者,他们的目标是有着巨大增值价值的奇石和玉石,很少有人对这种手绘鹅卵石感兴趣,只有几个孩子喜欢得很,却被家长硬生生地拉走了……

刘凌鹰的心一点点下沉,但他不紧张,大不了回头再画油画,何况有那些心爱的石头温情相守,怕什么?

网店和代售打开通道

刘凌鹰和妻子史淑珍是大学同学,两人相知相爱,一路走来,每逢人生低潮,总会相互打气,共克时艰。开业遇冷后,史淑珍便拉着丈夫一起捡石头,谁也不能丢下谁,相追相嬉中,眼前烦恼烟消云散,好创意也不请自来。

“必须面向全国市场,乌海毕竟是个小城市,人们对个性化产品的接受能力差,手绘石头毕竟是创意程度高的精神产品。”通过和妻子探讨,刘凌鹰的思路也渐次清晰。

随即,刘凌鹰注册“石趣部落”品牌,设计并印制出简朴有味、韵味悠长的产品包装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在淘宝上开了网店,将宝贝们的照片、名字、尺寸和介绍一一放上去。

刘凌鹰的旺旺一直在线,一周时间无人问津,有熟人便在QQ上戏耍刘凌鹰:“兄弟,你这玩意儿,若能卖掉,我请你吃饭!”孩子都是自家好,一听此话,刘凌鹰没好气地回击,“这客,你请定了!”

又是一个周末,旺旺终于叫起来,刘凌鹰赶紧去张罗客户,经过一番交流,“动物凶猛”系列的两件宝贝被顾客买走,尽管价格不高,只有126元,但在刘凌鹰看来,比他后来赚的几千几万都珍贵。每款石头的价格由刘凌鹰和妻子商量制定,根据手绘石头的创意难度,精细度以及复杂程度,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网店初期经营很难,产品有一搭没一搭地卖着,刘凌鹰还没有实力去做百度推广或进淘宝商城。他只有采取笨鸟先飞的策略,不断在相关论坛发帖宣传。同时,在保证产品品质和信誉的基础上,及时更新产品。在不了解的人看来,躲在网络背后的刘凌鹰是一个意气奋发的入侵者,其中辛苦只有自知。

刘凌鹰的努力没有白费,半年后,“石趣部落”扭亏为赢。越来越多的机会,也在他的坚守中找上门来。

有天晚上,刘凌鹰关上店铺,准备回家,接到一个来自北京的电话,自称在CBD区开着一家创意潮品店,无意中发现石趣部落,愿为代售,不知可否?刘凌鹰欣然答应,连夜在鞋门歪道、工业革命、宝墨精图、卡通人物几个系列中挑出佼佼者,不日通过快递发至北京。

发货后,刘凌鹰不耐其烦地给店家建议,活泼的人会喜欢卡通可爱型石头,内敛的人则偏好文艺一点的,情侣们则中意温馨搞笑型的,选择心仪的石头是一段丰富而亲切的旅途,因人而宜,有人喜欢自助,有人则喜欢引导。

果然,石趣部落的产品在这家店卖得很好,很快成了该店的镇店之宝。不久后,刘凌鹰又与北京著名的创意品牌疯果和YES&NO建立起合作关系。

随着网店和北京合作店的业绩日益看好,乌海实体店的生意也渐渐好转,有人专门从包头、呼和浩特等地赶来买石头,其中一些人和刘凌鹰成为了朋友,经常一起交流,给刘凌鹰提一些建议,这些建议激发出刘凌鹰新的灵感和共鸣,尝试着将他们做出来。

在朋友的建议下,刘凌鹰又建立了博客和论坛,石趣部落的粉丝们通过这两个平台,可以畅所欲言地交流,网友们还可将自己的石绘作品拿出来秀一秀,说不定还能得到刘凌鹰的点评。

相同爱好的人聚集在一起,谈生意之外的话题,单纯地交往,刘凌鹰很喜欢这样的状态,就像与世无争的石头们,简单地簇拥在有水的地方,袒露出生命的真实与纯粹。很多人眼里手绘石头需要高超的绘画技艺和时尚现代的元素,但在刘凌鹰和朋友们看来,它除了创意性和趣味性外,最重要的还需有一颗单纯善感的心,能与自然万物相互包容和理解,如此,做出来的产品才能打动顾客。

在他们眼里,手绘的石头已经有了新的生命和意义:再普通的石头也有金子一样的闪光点。

像养儿子一样将事业养大

2010年11月,乌海市海勃湾区奇石街。

石趣部落就掩映在这条古朴的街上,三个满载石头的大箱子扎扎实实地堆砌在四五十平方米的店里,每一块都是未经人工打磨的石头,保持着最原始自然的形态。

这是刘凌鹰和史淑珍新近捡来的一批石头,两人视为至宝。

天气越来越冷,店里却一派火热。星期六上午:老客户六日带着女儿第N次来到店里,这次,小家伙带了一块青色的鹅卵石,石头一部分光滑,大半部分不规则地长着一个个的小疙瘩,就像是蟾蜍的皮肤。石头的形状更是像一只蟾蜍。在刘凌鹰叔叔的指导下,小女孩按着原有的形状勾画出了这只憨态可掬的金蟾。

中午12点,六日牵着女儿离去,小女孩稚嫩的手里紧紧攥着那只金蟾,刘凌鹰不由感慨万千。难怪六日说,带孩子来石趣部落画石头是最生动的亲子课。

下午:某外企的几名员工结伴而来,他们特地来参加手绘石头DIY秀,舒缓的音乐中,他们选出各自喜欢的石头,根据不同的造型,画出了小狗、老鼠、机器猫等形象,其中有人没有坚持下来,中途弃权,嘻嘻哈哈,十分尽心,一周的劳累和压抑也被蒸发掉了……

丰富的DIY秀在拉升小店人气的同时,也带来了一股定制潮。比如有人将自己爱人的肖像和婚纱照拿来,请刘凌鹰将他们画在选中的石头上,既是时尚的摆饰,也有恒久的寓意。

定制物品一般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拿到,并且价格比现货要高一些,但是客户觉得独一无二,最值得纪念的人、事、物绘在恒久的石头上,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有一件趣事让刘凌鹰津津乐道:一个喜欢石绘的女孩子过生日,五六个朋友拿出的礼物竟然是同样的包装,拆开才发现,大家是不约而同在石趣部落定制的礼物……

篇6

其实这不仅仅是“西方的情况”。没有文字就没有文学,这是举世皆然的公理,与方位无关。但在印刷术普及之前,在竹简上、雕版上刻写的文学,无论在容量还是在传播量上都受到极大的困限。是吞吐量巨大的印刷机给文字和文学以近乎无限的排兵布阵的版图,并借助越来越发达的交通工具,实现无远弗届的传播。没有印刷,就没有文字极限的破解,也没有小说的盛行。

在纯印刷时代,文学的传播还受限于出版机构和交通工具。作品被送抵读者手上之前,要通过出版机构的允诺之后才能付梓;作品能传递多远,也取决于运送工具的能力。这些印刷时代的文学障碍在网络普及时代已被轻易跨越。作为作品的载体,网络的门户几乎完全开放,作者不再经由编辑“门卫”的许可,就能登堂入室陈列自己的作品;作品的传播也不需要经过汽车、轮船、火车、飞机等运输工具日夜兼程地传送;在能上网的地方,都能和接收。如果说印刷时代的出版机构像百货公司,文学产品要进入百货的陈列架,需要先经过各种管理机构和百货经营者的认可,那么网络载体就像没有工商税务城管等管辖的完全开放的地摊,谁都可以在那里划地摆摊。

篇7

中国的网络编辑行业,正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而逐渐壮大。截至2012年6月,中国网站数量为250万,半年增长21万个,增长率为9.1%。网络编辑从业人员近千万人。而我国传统媒体所有编辑记者才75万人,网络媒体从业人员已经从规模和数量上超过传统媒体。网站编辑的组成结构趋向多元化发展,既有新闻、计算机专业,也有法律、财经、外语、中文等其他专业的人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站之间的竞争更趋激烈,因此,对于网络编辑的要求也日渐提高。除了内容要更丰富、质量要更高以外,对网站的“反应”速度要求也更高,既包括对重大新闻第一时间的争夺报道,也包括网站之间更新速度的竞争,这就注定了网络媒体工作的高强度、高效率、高报酬。

网络媒体作为一种媒体形式,在本质上与其他传统媒体并无二致,对网络编辑和传统媒体的编辑要求的基本标准和原则也必然是相同的。但一直以来网络编辑却被认为是一种低水平要求的工作,不能与传统媒体的编辑工作相提并论。众多的网络编辑也在日复一日单调的工作中试图摆脱“网络搬运工”这一标签。究其原因,不能不说在很大程度是由于网络媒体以牺牲质量来换取它所标榜的海量信息的。在全天候滚动更新的网站上,既要保证迅速处理海量的、几乎是全媒体的信息,又要保证办网质量,依靠仅具备普通操作技能的网络编辑显然不可能,网络编辑还要成为——全媒体人才。

除了传统媒体编辑所基本要求具备的较高的政治素质、丰厚的知识贮备和过硬的新闻素养以外,根据网络媒体的特点,决定了网络编辑还需要具备敏锐的新闻触觉和理性思维能力。网络中充斥着海量的信息,这就要求网络编辑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将新闻发到网上,但是这些信息来自不同的媒体和渠道,主次不明,需要从这些庞杂的信息中迅速判断其新闻价值,这样才能保证将新闻以适合网站需要的方式表现出来。网络编辑在制作伪原创的新闻时,要对素材进行再加工,以设立专题、网络调查、媒体互动等适当的形式推送给网民,并将他们吸引进来参与新闻的讨论来扩大影响,这就需要编辑具有娴熟的网络新闻操作能力和网络社交能力。传统媒体分工较细,文字、排版并不交叉,网络编辑则需要身兼数职,不仅需要熟悉各种采访设备和采编软件,还需要掌握图片处理和网页制作能力,更需要通过后台管理系统对新闻页面、跟贴等进行跟踪,延长新闻的寿命,发挥出网络媒体的本来优势,这就要求网络编辑掌握较高的采编设备和计算机操作技能。最重要的是网络编辑要具备更高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网络媒体需要处理海量的信息,编辑工作中“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现象在每家网站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但是随着网络媒体的受众和影响力在日渐扩大,内容上的任何偏差和失误都可能被十倍百倍地放大。因此网络编辑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必须具有更加强烈的道德心和责任心,对经手的每一条消息负责。树立起精品意识,对每一条稿件都要反问一下它是在宣扬什么,它能体现我们的哪些主张?这样才不失于一个有责任的网络媒体风范。作为一个优秀的网络编辑,不仅要充当好“把关人”角色,更要当好网络舆论的引导者。

篇8

前网络时代的谣言

谣言,古已有之,从实质上说它也是新闻。研究谣言的专家卡普费雷说:“一个信息,假如它不能构成一条新闻的话,是不会引发出谣言的。”所以,“狗咬人”不是新闻,是普通常识;而“人咬狗”则是新闻,因为它违背常理。可以说,“谣言”常常是为了产生轰动效应而炮制出来的假新闻。

谣言有四个重要的文化特质:未经查证性、耸人听闻性、快速传播性和特定目的性。谣言的早期定义往往把“未经查证”作为重要特征。这种对事实本身是“真”是“假”的限定,并未抓住谣言的个中三昧,因为即是在“已经证实”的事件上,也还有谣言继续流传的情况。而“未经查证”是从谣言传播者主体而言的:听到一个消息,不管其真假,就四处传播、广为扩散。

一般而言,谣言有经济、政治、社会、军事等方面的特定目的,要结合具体的情景具体分析。换言之,谣言像市场营销一样,有它的目标群体。

网络时代谣言的10个特性

如果过去人们说,谣言会飞或谣言不胫而走只是一个比喻的话,那么在网络时代,它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由于谣言有了电子腿和互联网的翅膀,所以网络时代谣言的传播速度比传统时代谣言的传播速度要快千万倍。网络技术的发明,不仅提高了谣言传播的速度,而且改变了谣言的内容、形式与特点,进而改变了谣言的性质与功能。

网络的虚拟性和进入的匿名性,使得网络空间成为冒险家的乐园、自由主义者的国土。在现行的网络运行环境下,每一个网络行动者,都是这一虚拟空间的“国王”。他可以随心所欲地行驶自己的权力,造成惊天动地的巨大响声,以便炒作自己、推销自己。比如,网络语言暴力、网络隐私侵犯已是网络的顽疾,成为网民诟病的对象。

近几年来,谣言在网络上的传播成为一大社会景观,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谣言的传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成为引发社会振荡、危害公共安全的因素。网络谣言有以下新的特点:

隐蔽性。虽然早期“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的网络流行语现在已变成“在互联网上,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但是“知道者”毕竟是网络公司,对于广大网民而言,你的身份仍然是隐蔽的。这增加了普通网民查找谣言来源的难度,不利于及时揭穿谣言。

知识性。许多网络谣言,以传播知识的面孔出现,增加了识别的难度。例如,风靡网络的15条美容谣言,忽悠了多少少男少女。

炒作性。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之快和传播范围之广,经常使一些不甘寂寞的人指使一些帮闲文人制造一些关于自己无伤大雅的谣言,然后自己再出来辟谣,借此炒作自己以增加网络名气。

自炒性。在网络上,有人自己制造关于自己的“谣言”。这种谣言,美化自己的居多,丑化自己的也有,但十分罕见。这种丑化自己的谣言,其制造者的动机颇值得研究,大概逃不出“不求流芳百世,但求遗臭万年”的思维逻辑。

攻击性。在网络上散布某人的谣言,大都是带有攻击性的行为,包括诽谤中伤、泼妇骂街和一些地痞流氓、光棍无赖的龌龊行为。

报复性。最近在网络上发生的有广泛影响的“闫德利”事件,是其前男友杨某为了报复闫德利,而捏造闫曾从事易,并患有“艾滋病”的网络谣言,河北省容城县司法机关已对其男友采取了司法措施。

宣泄性。有些网络弱势群体,在现实社会中受到了委屈或打击,为了宣泄郁闷心情,在写博客时或留言贴中,不知不觉制造了一种谣言。

预言性。为了吸引眼球,有些网络谣言以预言未来祸福吉凶的面貌出现,让人半信半疑。

诱惑性。有些无聊好事之徒,往往以发电子邮件的方式制造遗产赠予的谣言,以考验你抵御巨大金钱诱惑的定力。

强迫性。更有一些精神偏执者,在网络上发送一些莫明其妙的谣言信件,要求你转发给多少人以上,否则就对你和你的家人进行疯狂的诅咒,强迫定力不强的网民必须按照他的意志从事。

谣言的应对

应该说,大众是容易受到谣言蛊惑的。《战国策・秦策二》曾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日:‘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这就是说,即使像曾母这样的贤惠睿智之人,也抵御不住谣言的进攻。

谣言就在人们的周围,在网络时代,可以说人们就生活在谣言之中。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对待谣言呢?鲁迅先生说:“‘流言’本是畜类的武器,鬼蜮的手段,实在应该不信它。”鲁迅先生对付谣言的态度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但鲁迅所生活的时代与网络时代大不相同,谣言的性质和功能也有许多变异。因此,对待谣言的基本策略,只能靠我们自己研究此时此地的具体情况而得出。

对待谣言,特别是网络谣言,我们应持的基本态度是:

正视。首先要正视谣言,不要回避谣言。正视谣言,就是要承认,谣言和其他事物一样,也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不会因为你不理睬它而自动消失。

研究。其次要研究谣言,弄清它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以及基本的传播手段。只有对这些心知肚明,才能发现有效的应对措施。

睿智。谣言止于智者。当代公民对谣言的基本态度是:不制造谣言、不相信谣言、不传播谣言。

篇9

事实上,在信息社会,阅读的目的无非是搜集处理信息,了解世界、扩展思维甚至获得审美体会。而网络恰恰以最简单和廉价的方式帮助人们实现了上述目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会选择网络而放弃书面阅读的本质原因。

网络阅读不仅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同时也给人们提供了更丰富的内容。与传统阅读相比较,网络上的很多文章情节简单、叙述方式自由、语言生动活泼,更贴近生活,真实地反映内心世界,读起来让人倍感亲切。

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相比,有其自己的优势:

阅读方便快捷、互动性强、阅读内容广泛,很多论坛、博客里存在大量个性化的作品,读者也可随意发表评论。

网络图书通常采用鲜艳的色彩、突出的插图甚至以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来全面调动读者的阅读感官,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阅读效果。

网络电子图书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信息检索,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阅读信息,特别是在查找资料时,不用像以往读书那样,非得阅读全书或大部分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

在部分纸质图书价格节节攀升的今天,电子网络图书不失为一种便宜的阅读方式。

同样,与传统阅读相比。网络阅读也还有很多不足:

一很多时候,网络阅读是一种快餐文化、浅阅读,与传统阅读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传统图书更能体现出内容的深刻和文化积累,更能给读者理性判断、理性思考的机会,好书需要细细地阅读,慢慢地品味。

传统图书的内容更具文化内涵,可以使读者精神不再贫乏,使我们不但有知识,还有信念。读书是一个人特别是年轻人心智培养、性格塑造、人生观引导的重要方法,而网络上的内容则是良莠不齐。我们不能保证传统阅读内容都是精华,但网络的精华内容比传统阅读的还是少得多,网络内容目前还不能同纸质媒体内容相提并论。

篇10

在传统条件下,金融是指货币的制造、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在那种条件下,金融活动的监管易于操作,金融安全的表现比较直观,并且通过审计跟踪等手段,也能很好地实现金融安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网络的出现,使得整个世界成为“地球村”。与此同时,传统的金融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以电子货币、网络银行、电子商务为特征的新的金融营运体系的出现,给我们如何确保网络时代国家的金融安全提出了新的课题。

20世纪90年代机构性和区域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和金融一体化趋势有重大关系。金融一体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国际贸易发展和生产一体化要求便利的跨国界服务,如资金融通和全球化资本自由流动;通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期权、期指等金融衍生工具和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为资本的自由流动创造了技术条件。由于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缺乏对跨国界资本流动的有效约束和监督,特别是对金融科学管理工具和银行表外业务的管理,投机金融机构很容易利用保证金交易,集中大量资本蓄意攻击某个薄弱环节,从中攫取巨大利益。

一、网络时代的金融活动的基本特征

网络时代的金融电子化,能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与设备,提高金融活动的效率。新技术与金融业务相结合可以大大降低融资成本,据美国有关部门测算:同样一笔交易通过银行柜台交易成本为1.02美元,通过电话交易成本为54美分,文传成本为26美分,而通过互联网只需13美分。可见,网络在金融业务中的应用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总起来说其主要特征有:

1.虚拟性

网络时代的金融机构通常表现为没有建筑物,没有地址而只有网址,营业厅就是首页画面,所有交易都通过因特网进行,没有现实的纸币乃至金属货币,一切金融往来都是以数字化在网络上得以进行,这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金融机构的运作成本,同时也使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降低,提高金融服务的速度与质量。

2.直接性

网络使得客户与金融机构的相互作用更为直接,它解除了传统条件下双方活动的时间、空间制约。另外,网络为资本的国际流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储蓄和投资会划拨变得更有效。需要大量投资的穷国已不再受制于缺乏资本,存款已不限于本国市场,而能在世界各地寻求投资机会。“由于投资者能把自己的有价证券更广泛地分散到各地,风险也随之多样化,使得化解金融风险的难度更大”。[1]

3.电子化

国际金融体系由全球各地的数十万部电脑显示器组成,它是第一个国际电子市场。电子货币是建立在计算机空间而不是地理空间上的全球性经济的一种表现形态。电子货币造成的管理方面的根本问题源自电子市场与政治地理之间的脱节。例如,控制货币供应量这个概念本身就假定地理能够提供确定市场范围的有关手段,它假定经济边界是有效的;货币的跨边界流动是可以监视和控制的;一个固定的地理区域内的货币总量是重要的。在数字化的世界经济中,所有这些假定都变得越来越成问题了。

4、风险性

电子货币和数字市场的日益重要性给中央政府对经济和经济活动参与者的控制带来了难题。它们还会使国家市场和民族国家周围的边界变得越来越容易渗透。由于电子货币发行者的多元化(既有中央银行又有民间组织)使得对参与网络交易的行为具备潜在的更大的风险,必然使我们面临诸如在电子货币发行者破产、系统失灵或智能卡遗失的情况下如何保护客户的权益问题。另外,在网络经济中,舞弊和犯罪活动将变得更加隐蔽。

二、当前我国金融机构的网络化程度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加上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决定了我国的金融业也必将融入到世界经济中来。当前我国的证券交易基本实现了全国联网,网上炒股日益发展,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也都建立了各地的局域网,其中中国银行已建立了以总行数据处理中心为核心辐射海内外的全辖网络化应用体系。这些新生事物给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方便了客户,而且可以大大降低金融营运成本。但是,网络化的金融体系如其他一切事物一样是“方便往往与安全针锋相对”,虽然我国目前还没有开放金融市场,但仅在当前的低级网络化进程中我们还是遇到了不少关系到金融安全的问题。比如,非法入侵金融机构的网络系统,攻击金融组织的数据库,通过网络盗取他人股票、金钱的行为也开始出现,利用职权之便,改动网络数据为己谋利。凡此种种行为都给金融监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使得国家的金融安全受到很大威胁。从整个世界金融体系来说,我国所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主要依靠从美国IBM等公司进口,由于美国对其他国家实行技术上的歧视性政策,而我国目前自己的加密技术和密钥管理技术及数字签名技术相对落后于金融电子化发展的需要,加之不断有报道指出从国外进口的软件技术都有明显的秘密通道,所有这些都成为网络时代金融安全的隐患。

三、面对网络时代为确保我国金融安全应采取的对策

随着金融服务网络化程度的提高乃至我国金融交流的国际化,金融安全问题必然成为国家经济安全中的最重要的内容。可以想象,在未来网络时代,任何人可以在网上自在漫游、查询、申请贷款,在实际交易中就有可能引来网络入侵者。不管是盗领还是更改电子资金资料,对于信用重于一切的银行都是极大的风险,而对于国家都是巨大的损失。

任何经济安全问题都能找到应对办法,但对现代金融市场的运转方式、运作技巧等,我国金融业还不太熟悉甚至不理解。亚洲金融危机充分显示了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在这方面的实力。应当说,这方面的较量是冷战后国家力量、国家意志博弈的重要体现,是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后者最具有优势的领域进行的较量,这种较量将持续相当长时间,直至与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国家真正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相始终。因此,现代高级金融人才的培养与经验的获得,对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基本做好人才和知识的准备之前,要把握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目前全球游资已达7万多亿美元,每天流动量达1万亿美元、每天金融交易中与实物经济有关的仅为2%,[2]在虚拟经济已大大脱离实物经济发展需要而存在的今天,我们应当在开放金融市场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有对可能导致“泡沫经济”的金融商品、金融机构、金融经营方式说“不”的勇气和决心,在此基础上,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强化国家金融安全的意识

在未来网络时代,在我们与国外的金融交往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这个领域的差距势必长期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时刻注意捍卫国家的金融安全。网络化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国家的概念,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东、西方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不会因网络化而消失,恰恰相反,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为其推行新经济政策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我们在目前不利的情况下,既要充分利用网络化给我们提供的机遇,又要高度警惕它对我们不利的一面。

2.确保金融机构信息体系的安全

据美国能源部和航天局估计,目前世界上已有120多个国家具备了发动信息战的能力,还有成千上万的电脑“黑客”可能对信息系统进行攻击。“1994年美国国防部特意组织一批‘黑客’对国防部的计算机系统攻击,结果在被‘黑客’攻击的8900台计算机中竟然有88%被‘黑客’掌握了控制权”[3]与美国相比,我国的信息系统显得脆弱得多。因此,在推进金融网络化的进程中,必须把确保我国金融系统的信息体系的安全尤其要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要增强计算机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安全防御能力。具体地讲,必须建立完善的防护设备,这其中包括客户端的乱码处理技术、防火墙。以及保护交易中枢不被入侵的可信赖作业系统,使得从用户的电脑端开始,资料传送就受到层层保护。对所有金融数据进行加密传输,使用户经过多级认证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金融系统计算机设备要把防电脑病毒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建立严格的业务操作规程,尤其是要加强对金融部门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杜绝利用金融部门计算机系统进行与业务无关诸如玩电子游戏、修改相关数据等活动。定期彻底清除金融网络系统的安全隐患。在这个问题上更要强调开发研制我国自己的电子技术产品,在硬件设备上迅速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金融网络化进程中掌握主动权。

3.提高摄取金融市场运行信息的准确度

在完善网络监管的基础上,尽量提高对金融市场运行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的掌握,从而更准确地化解金融活动的风险,平滑金融振荡,以实现减少金融波动的目的。因为,网络信息往往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虚假信息经常充斥其间。因此,必须加强对这些网络原始资料的判别整理,以尽可能地掌握更多、更准的信息,具体措施就是建立严格的网络金融的认证体系,扩大宣传力度,使广大社会成员知道哪些网上银行符合网上金融经营的标准,从而保证网络金融活动的健康、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