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34:1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出国留学辞职信,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今天,我带着复杂的心情写了这封辞职信。由于当初受到您的特殊关照使我得以加入公司,并且在短短的五年间获得了许多项目煅炼的机会,而且还有了那次出国留学的机会。经过这五年在公司从事的xx开发和xx管理工作,使我在xx开发,xx管理等领域进步神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此我深怀感激!
但是如今物价飞涨,然而薪金却迟迟未涨。我不得不向公司提出申请,并希望能与今年12月25日正式离职。
对于我的辞职给公司造成的不便,我深感抱歉。但同时也希望公司能体恤我的个人实际,对我的申请予以考虑并批准为盼。
此致
赵丽 女 28岁 庆辉义务学校英语老师
“作天作地”挑老板
赵丽自称是一个小资,朋友都说她是一个典型的上海“作”女。赵丽对什么都横挑鼻子竖挑眼,尤其是对工作。赵丽原是英语专业的高才生,毕业后受聘外企的文秘,在金贸大厦上班。当一个白领本是非常让人羡慕的职业,但赵丽不这么看,“每天的日子都是一模一样,制作表格,统计数据,接电话,每天能接触到的东西除了拉丁文就是阿拉伯数字,生活枯燥而沉闷,半年下来,我发现生活圈子越来越小,不但交不到新朋友,连老朋友也因为疏于联络而逐渐冷淡。”
于是,她开始“作天作地”地跳槽选老板。可能是第一份职业封闭的工作环境给她刺激太大了,赵丽说她后来找工作就一个逻辑:“什么工作接触人多就干什么!”
先是当了时尚杂志的记者,不过一个月她就不能从中找到新鲜感了,随后她去作销售,不久她就发现这是一个苦差事,为了建立自己的客户网络,成天不由自主,虽然和许多人打交道,但一点没有交流的。
于是又辞职干了导游,凭着自己的外语功底,她非常进入角色。不到一年就接手了通常女性不适合从事的长线业务。不但带队出游,还经常用自己的休假约一帮白领到处游山玩水。
但是没有安定两年,赵丽的“作”劲又犯了,总结以往的跳槽经验,她觉得呆在上海找工作都大同小异,短期的旅行也不过瘾,当时就一个念头,跳出自己成长的城市。于是前年她报名参加了团中央的青年西部接力计划――一去就选了离上海万里之遥的云南文山。说起自己参加接力计划,赵丽的谈兴被勾了起来:“我跟老板辞职的时候,就跟现在雪碧广告里的肖亚萱一样,感觉真爽,看着老板呆呆无奈的样子,真正感觉到了自由的可贵。”
支教道路上的“跳槽者”
赵丽去文山其实很亏,虽说如今政策鼓励支教者的奉献行为,但是私营老板不管这一套,对于不能为公司服务的员工该辞退的就辞退、该罚钱的就罚钱。赵丽去西部一个站的“宣传品”。但是谁也没想到,一年以后又是她像以往义无返顾地跳槽一样第一个从云南“跳”了回来。
关于她的这次万里来回跳槽,我和赵丽有了如下对话:
记者:“跳”回来是不是当地太苦了?
赵丽:苦肯定是苦的,但是我不是因为怕苦才离开那里的。
记者:都碰到了哪些生活上的困难?
赵丽:比如说,住的地方脏,晚上有老鼠,我住的是学校一间单身宿舍,房子有年头了,青砖的外面被风雨蚀成了泥灰色,一层层往下剥落,一阵大风,旋起一团团薄薄的泥雾,屋顶和四壁悄悄落下的尘土,每天早晨起来的时候,都可以瞧见被子上薄薄的一层微尘。还有老鼠,最恶心的是,有一次午睡,醒来的时候,猛然发现老鼠正在我额头上,凉凉的软呼呼的爪子抚摩着我,我急忙用脚晃动被子。那次我差点吓哭了。
记者:后来怎么克服的呢?
赵丽:很简单,我从昆明定了一个旅行帐篷和睡袋,把帐篷支在房子里,老鼠和灰尘就再也进不来了。
记者:那么为什么提前离开呢?
赵丽:不好说,有很多原因造成了一种心理感受,难以归纳成一二三条理由……比如说,我看不惯当地的官僚习气,那个地方一人当官鸡犬升天,有些乡干部的孩子,在学校里称王称霸,连校长老师都怕。我曾经就把一个小霸王赶回家去,乡干部唯独对支教者没有办法。再比如那个地方很排外,当地的老师也没什么水平,只会教学生死读书,教学事故都推到支教者身上。还有在那里呆久了,觉得自己的行为有点荒诞,现在城市里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回家乡务农的多得是,许多学生学非所用,与其让穷困山区的家庭承担教育风险,还不如教他们一点实际的东西……(赵丽说这些话的时候,放下筷子,异乎寻常的认真)
记者:你有没有与当地最直接的冲突?
赵丽:有,当地官员为了拉国家的助困基金,要求我的学生穿最破的衣服拍照,我坚决不同意,孩子都很有自尊,我不愿看他们伤心。
记者:那么支教有没有让你感动的事情呢?
赵丽:当然有,否则我一个月就回来了。最感动的是有一次,我去家访,这是一个住在草棚里的家庭,当孩子兴高采烈拉我吃饭时,这家的男主人亲自为我炒了个鸡蛋,但是我是从来不吃鸡蛋的。后来我知道这是他们家唯一能拿得出的一个荤菜。
记者:你对跳槽去支教后悔吗?
赵丽:不后悔,其实这次支教使我有了许多生活的感触,比如,穷的人很穷,有点钱的则乱花。有的人领了工资就一脚踏进斗鸡场碰运气,那里的大型购物中心隔三岔五就通过高达50%的打折让利来吸引顾客,当地居民为了占便宜什么都买,我曾经亲眼看到顾客在商场内抢购打折的大棉被,在云南这个常年平均气温25度以上的地方,除非家里人生了疟疾,否则买棉被根本没用。在我住的那个工业并不发达的城市里,市中心竟找不到一条不泛恶臭的河道,全是人为的污染。
记者:其实还有几个月你就可以光荣地以支教者身份离开那里了,你为什么选择单独行动不辞而别前功尽弃呢?
赵丽:我要追求有质量有意义的生活,不浪费物质资料,也不浪费自己的生命,我知道自己为什么跳槽来到那个地方,更知道什么时候该离开,为什么离开。
如今,赵丽是上海一个义务学校的英语教员,和上海滩上的新东方、雅思不同,这个学校大部分的老师都是退休的教授,出于爱心授课,赵丽是唯一的年轻人,收入很少,但赵丽还是保持着她对高生活质量的热烈追求,已经快一年了,她至今还没有跳槽。
走遍世界大好河山
程杰 男 32岁 上海某日资公司销售经理
祖国山河如此多娇
程杰这个人算得上帅哥,也称得上小资,读大学那会儿就每个星期花40元钱去上海著名的红玫瑰美发厅打理头发。自打工作后,朋友每遇见程杰,通常就问两个问题,第一:“女朋友还是上次看见的那个吗?”第二:“工作还是上次名片上印的那个地方吗?”关于女朋友的问题是程杰的私人问题,不在讨论范围之内。但是程杰的工作是不能不经常打听的,因为他换工作比换女朋友还要勤。
程杰1994年大学毕业运气不好,被分在当时上海邮电管理局的一个机动分局里,所谓的机动分局,主要就是跟着一些重大的紧急远程任务布置电话线等通信设备,比如有大型的远程转播节目,机动分局就要出动跟随。当时程杰年轻,这种长途跋涉的任务自然不可能没有他的份。于是跟着转播车去了几趟东北,大部分因为足球赛事,后来又跟着去了,还在布达拉宫旁边呆了好几个月。这几趟出差让程杰开了眼界,长了见识,觉得祖国山河真是多娇,不好好看看枉为中国人。由此将当初进机动局的委屈倒变成了庆幸,毕竟他的进其它局的同学就没有这样好的条件,那个时候外资公司还不是很多。
大约到1996年,程杰决定跳槽了,关于这第一次跳槽,程杰是这样对记者说的:“当时机动局跑的就是东北和,再不去别的地方了,我就觉得没意思了。中国这么大,还有很多好地方我没有去过,所以我决定不能再这样浪费自己的时间了。那个时候从国营单位跳槽还是需要勇气的,我们那一届我是第一个跳的,咬着牙赔了8000元,是我全部的积蓄噢。”程杰跳出来进的是一家台湾人开的公司,吸引他去的惟一理由照程杰的说法是:“这家公司让我专门负责中国西南面的业务。”就这么程杰跑遍了云南贵州,每次回上海,业务没做到多少,照片带回来几大袋,“我的很多朋友后来到那里去旅游,全是因为看了我的照片。”程杰自豪地说。等把西南跑得差不多了,老板来炒他鱿鱼了,“全公司我的差旅费最多,业务最少。”程杰尴尬地笑。
离开这家公司,程杰对四川感了兴趣,到处找能让他跑四川的公司,还给他找到了,于是他就消失在蜀道上了。“跑四川我是满有职业道德的,业务做得也不错。后来我递辞职信的时候公司还挽留我,香港老板亲自问我是不是对薪水不满意,我说我来就是想去四川,现在去过了,所以要走了。老板半天没反应过来。”程杰现在想起那位老板当时的神态还觉得很好笑。
走出中国,冲向世界
“再后来我又跳了好几家公司,把中国基本跑遍了。其实公司的出差费根本就不够的,我把自己的薪水都花在上面了,祖国山河真是美啊。”程杰房间有个顶天立地的柜子,他打开柜子,里面全部都是他整理好的祖国山河的照片。2001年,程杰觉得自己到了走出中国冲向世界的时候了,于是他开始频繁出入在外资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他在意的条件只有一个――出国培训,“随便什么国都成,原始森林都没问题。”第一家被他选中的是一家法国公司,因为这家公司门槛虽高,但是条件诱人,试用期三个月里有两个月在法国培训。程杰说他这辈子都没有发挥得这么好过,条件实在是太诱人了。他被录取了,接着就去了法国。但是培训课堂上几乎见不到他的人影,2个月的时间,他把法国跑了遍,回来直接就递了辞呈,“不递也不行,我就没培训,我不辞公司也不会要我,反正目的达到了。”程杰说这是他“工作”时间最短的公司。接着他进过荷兰人公司,同样是培训,但每次都去2周,为了把荷兰玩遍,程杰不敢造次,只能每次抽个三五天,坚持了一年,才辞职。2002年年底一直到如今,程杰都在这家日资公司,为的就是要跑日本,已经去过一次了,时间只有10天,“2004年上半年会有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大概有2到3个月,回来就和它拜拜。”问他下一站打算去哪里,他说反正没去过的都想去,即使阿富汗伊拉克都没问题。问他打算就这样一直跳槽跳下去?他说等他把世界大好河山跑得差不多了再说吧,“没办法,我没钱,只能靠跳槽,靠公司出差培训来实现这个愿望。”程杰道出了他频繁跳槽的真实意图。最后程杰告诉记者,之所以他的女朋友也老是换,不是他花心,主要还是女孩子吃不消他这样,程杰说现在他看见有女孩子向他暗送秋波他就对人家唱:“如果你是爱上我的沧桑,你要想一想,爱情不是我擅长,幸福可能是奢望……”
跳槽为当“新好男人”看不懂的“太空人”
储亦辉 男 33岁 捷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首席市场分析师
生存状态:“岁月如歌,与子吟啸遏云,世情如水,任我澹泊安生。”
“岁月如歌,与子吟啸遏云,世情如水,任我澹泊安生”这几个字我是在储亦辉写字台的玻璃板下看到的,谁又想到,这样一个看世情如水的人竟然在短短八年里跳槽了三次。
储亦辉被朋友叫做“太空人”,因为他在常人眼里好像很少受生活重力的牵制,“弹跳力”好得不得了。大学时代,本来可以出国留学的,却莫名其妙丢下美国密西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跑到新疆当志愿者。本来已经签了留校合同,却在纳斯达克科技股一路狂跌的时候下海当了小老板。奋斗了整整三年,企业刚走上良性循环,他又跳槽离开上海去张家港给别人打工……为了采访这个看不懂的“太空人”,我折腾了一个下午,才在上海西郊的一个不太知名的度假别墅里见到了储亦辉。我的脑子里曾不止一次地构思着这个被访对象是如何的粗旷豪放有个性。直到把车驶入他的停车库,我才发现,现实中的储亦辉不是穿着一身牛仔的西部大汉,也不是西装革履的成功人士打扮,而是一个戴着宽边眼镜、套着半高毛领衫、陪儿子搭积木的文弱书生。
放弃留学的理由――成家
九十年代末,储亦辉放弃留学确实是因为一个梦想,但这是一个听起来不大上台面的梦想――成家。储亦辉笑着告诉记者,当时他已经有了钟情的女孩――他现在的妻子。如果选择留学,也就是选择了一条十年磨一剑的道路。储亦辉很理智,自知在求学阶段是没有能力在国外养家糊口的,如果和大多数留学生一样,结了婚再出国,把太太留在国内等上十年,小储觉得对爱人太不公平;如果只是出国镀镀金马上回来,又觉得对事业太不公平。权衡再三,他放弃了当时热火朝天的留洋机会。陪爱人留在国内读研究生。由于为了准备留学已经攒了一笔钱,他在读研之前,主动申请,约爱人同休了一个semester gap(欧洲大学生流行在大学毕业后不马上升学,而保留学籍,外出游历半年,称为semester gap),去了新疆昭苏区夏台乡当志愿助教,我追问小储:“为什么追老婆追到新疆夏台去了?”没想到学理工科的储亦辉解释得很富有人文色彩:“因为当年相识时,我与爱人都爱读回民作家张承志写的关于夏台的故事,张承志在1990年写了《夏台小忆》,1993年又写了很出名的《夏台之恋》。每当看到爱人对张承志笔下的地方如此神往,我就下决心一定要在那个地方,在哈萨克牧民湛蓝的天空下,布拉克草原上的毡房旁,指着盘旋的黑鹰向她求爱。”听丈夫重提往事,储太太含笑连呼:“吃不消!”储亦辉却越说越起劲,依然为当初的求爱战术自鸣得意:要知道,当时还没有“西部大开发”这个词,火炬计划和希望工程也不普及,semester gap更不是人人都有魄力享受的浪漫之旅,储亦辉从西洋跳槽去西部的壮举,让任何恋爱者的矜持防线都猝不及防。他很得意地看着太太对记者说:“这次人生转轨,不但丰富了经历,还使一个温馨的爱巢得以诞生,不但成了家,还为以后一系列的调整方向作了跳槽的热身运动。”――他觉得这才是生活的目的。
卖掉公司的理由――为了健康的环境
第一次见到马彦,是在图书馆三楼的电脑房。一头刚过耳际的短发,细长的眼睛,宽阔的额头。英国朋友喊她时,她茫茫然抬起头,是那种近视眼又不戴眼镜的神情。朋友说,你俩都是中国人,都是新生,认识认识吧。她的笑容立即爬满了脸:我正发愁没有伴。浓浓的东北口音从她的嘴里吐出。
马彦大四时申请了英国的商科硕士,刚大学毕业就来到了英格兰。她的父母开着面包车,浩浩荡荡地把她送进首都机场。家境殷实,父亲又联系了朋友的儿子到伯明翰机场接机,所以她一路压根儿不用操心,顺顺当当地住进了舒适的学生公寓。
9月21日报到注册,然后是两个星期的热身。系主任讲解硕士课程的细节。院长安得鲁作总结性的发言。他不怒自威,未开口先把一屋子同学从前到后、从左到右扫视了一遍,说一年的硕士课程很紧张。两个星期一门课程结束时就要交篇幅3000字至5000字的作业。不用写作业的课期末要考试。第一学期如果六门课合格可以拿合格证书,第二学期合格拿文凭,毕业论文通过后,才能拿到学位。作业或考试不及格的,学校准许有一次补考机会,如果再不及格,那就什么也拿不到。马彦听得全身瑟瑟发抖。当听到上届有60%的人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不及格后,她的脸变得惨白,好像已看到那个什么也没得到的人就是她自己。
学校规定交第一学期的学费,必须全额支付;如果一次性缴纳全年学费,则减免600英镑。20%的学生只交了第一学期的3000英镑,其中就有马彦。
人力资源管理上了一半后,老师布置作业。按照要求作业交到MBA管理处,大家都在忐忑不安中盼着又害怕结果。一次研讨课老师说:“今天我们不讨论案例,我把第一次作业发给你们。”好多同学双手合十,暗自祈祷。同学们都伸长脖子瞟别人的分数。马彦接到作业,红红的数字格外显眼,33分!老师说这次有两位同学不及格,希望能够好好分析并加以改进。第二次作业成绩占70%,如果再不及格,就不用上下学期的课了。马彦听着,面无表情,如泥塑木雕,只有牙齿狠狠地咬着嘴唇,一丝血迹慢慢溢出,她好像不觉得。
2
中午饭没吃,晚饭没吃。马彦回到寝室呆呆地坐着。晚上8点,她站到椅子上,拿出头顶衣橱里的大箱子,将衣服一件件往床上扔,然后翻出从国内带来的《还珠格格》。当小燕子活灵活现、挤眉弄眼地跳在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时,“哇”的一声,她哭开了,声嘶力竭。她鬼哭狼嚎的声音,像是有人正恶狠狠地用鸡毛掸子抽打她弱小的身体。是谁这么嚣张,竟敢跑到寝室打人!隔壁来自坦桑尼亚的男生手执棒子冲进来。男生看看一脸泪水的马彦,再瞧瞧电脑屏幕上的人,傻愣愣地站着。马彦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被旁人撞个没趣,火直冒:“Get out!(滚!)”男生忙不迭地出去。马彦继续边小声哭着边看《还珠格格》,竟然看到凌晨1点钟!
“天啦,你不及格,不好好看书,还有心思看电视剧!你没救了!”我在图书馆听了她的叙述又好气又好笑。她瞪我一眼:“怎么看书?怎么看得进去!那天我就差没进疯人院!”接下来,她沿着书架抽出书,十几本堆起来,一屁股坐在地上,拿出笔记本,边看书边抄。
她和成绩最好的巴基斯坦男生Tony套近乎,见人就笑眯眯的:Hi。和英国男生Tim也一副铁哥们儿的架势。上课和Tony、Tim坐在一起,下课了就借人家的笔记本对照。老师布置作业一般有时间限定,案例题发下,一个月后交。她喜欢逮着Tim问案例疑点。别人还没动手写,她已早早写完作业,然后缠着Tim帮她改。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安排在圣诞节假期结束后第二天举行。圣诞节学校图书馆关闭。有一天晚上我需要查一本书去找她。我把她的门拧开时,吓一跳:她坐在书桌前,白毛巾把头包裹得严严实实。这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又不是第一次看她包裹头发,她太爱惜头发,每个星期六晚上都用护发素养发。可是这次头顶上的毛巾用一根长长的尼龙袜系起来,包裹变得像古代青年男子的头,起码有三条尼龙袜系在一起,拴在了天花板上用于换气的孔眼里。我摸她的头:“你这又是一种新的护发方法?这孩子八成头脑出问题了吧。”她把我手一打:“去,一边待着!你怎么进来也不敲门?”顿了顿又说道,“你以为我乐意啊。我这是防止自己睡着了!”
“在宿舍我看书容易犯困,图书馆又不开。我得让自己清醒,又怕头发被夹子扯坏了,就用毛巾。你说我聪明吧。打瞌睡时尼龙袜就扯我,这是对古人头悬梁的改革!”她一脸得意。我翻了翻她桌上的笔记本,好家伙,密密麻麻。“你晚上几点睡?”“两点啊,怎么了?”她一脸无辜。
考完试后,第二个学期开始了。成绩预定是2月15日左右在教室外布告栏公布。一大早,远远看到布告栏前人头攒动。马彦直懊悔:早知道学校要贴名字,我告诉同学自己叫Grace好了,这样没有及格就不会那么丢人了。有人对马彦嚷:你得请客!你全部过了!马彦不相信,拼命往前挤,手指点到自己的名字,的的确确,PASS!她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狠狠拧了右手一下,疼!是真的!她一下子好像喝了兴奋剂,抓着人家的衣服又晃又摇:“我真的过了!”神情和范进中举差不多。
3
她士气大涨,越战越勇,气势直逼成绩在前几名的同学。选毕业论文课题时,她写的是中国留学市场的现状和对策。她肩负双肩包,买来水和干粮上路了。北上利物浦、曼彻斯特、利兹、爱丁堡、阿伯丁,南到卡的夫、普里茅斯、巴斯……见到中国学生就问:你是通过什么方式出国的?中介收了多少钱?心里有什么想法?……人家讲时她的笔在本子上哗哗记录。
二十多天后回到伯明翰,她又黑又瘦,还得意忘形地对我耳语:“我搞的可都是第一手资料!”
毕业论文修改阶段,中国新生陆续来学校。她领着人家参观校园、图书馆,又带人家去超市。所有新生无不担忧考试问题,怎么写作业。她安慰人家:“我这么笨的人都过了,不用担心。”全然忘记了自己去年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
7月份开始,班上同学有的打包准备回国了。令人头疼的是,大家都不知道哪里订机票最便宜,哪家托运东西最合算。好多同学都跟利物浦联系,可那家太远不说,还挺贵。马彦竟然从网上下载了一家货运公司的资料,这家货运公司在离伯明翰市中心五站远的一个小镇上,她亲自跑到那里打探虚实。
那家货运公司一只箱子要价55镑,比利物浦少一半还多,还派人上门收货。马彦乐颠颠地帮同学去货运公司买空纸箱,回来捆东西,运走后,又跑去帮人家拿货运单。一来二去名声在外,同学回国托运都找她。她和胖胖的负责人混得很熟。
4
她去了上海。先是当了一段时间的翻译,虽说报酬可观,但像个传声筒似的活着,她心有不甘。
于是夜晚经常看到她拿着水彩笔在招聘信息栏里涂,然后是寄简历,面试。清晨迈着轻快的步伐带着希望出门,黄昏拖着疲惫的身心拎回失望入门。终于,一家台资企业录她为业务员。她变成了不知疲劳的小蜜蜂,忙碌不堪,一路走过升为业务主管。其时和她一直保持联系的那家英国货运公司给她传来一个信息:有意在中国开拓市场。
不安于现状的天性让她反复思考和权衡,一方面她在台资薪水不菲,但提升的空间不大;另一方面她接手经营货运市场潜力无限,但环境未知。她说:“我不相信,也不愿意我的生活轻易定轨于寻常平凡。”当她把辞职信递交给老板时,去意已决。
马彦虽已做好了吃苦的准备,运作起来,才感觉到现实比自己想像的要艰辛百倍!这家小货运公司没有名气,人家宁愿相信大公司品牌。奈何她跑断了腿,磨破了嘴,收获的却是冷淡和白眼。没接到单,就没有收入,招来的两位助手不愿意干了,留她一个人困守在郊区六平方米的小阁楼上。
这年的上海格外潮湿寒冷。她蜷曲着身体,长久积累的疲惫、不安、焦虑交织在心头难以言明,她真想放弃。这个时候,曾经在英国求学的种种不如意,慢镜头般在她脑海闪烁,她明白犹豫是做事的大敌,防线一垮,一切都是零。是不是刚开始时方向错了?她改变策略,不再光顾写字楼,而是守在大使馆门外,主动和一批批往返签证的学生搭讪。刚开始人家都像避瘟神一样走开,后来她出示自己的学位证书,说了海运程序。“我像是走江湖行骗的。”她自嘲道。
第一笔单着实让她兴奋异常。那个女孩子成功签到英国,准备到卡的夫大学。和妈妈喜洋洋出来时,马彦喊住她们。因为马彦写论文收集材料时在那里停留过,一股脑儿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了母女俩。
她马不停蹄地跑船务公司、港口、码头、海关、商检等部门,然后把货拉到上海吴淞口的临时货仓位验货,以等待海关检查和装运上船。仔细核对单据后,在码头上亲眼看着远洋货轮鸣笛出海。一个半月后货物到了目的港。那个女孩的母亲高兴地给她打来电话。因为海运相对便宜,母亲把电饭煲、菜刀、书都一并运过去了。整个链条完整无误,马彦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
经济滑坡、企业裁员,在如此世况下鼓励创业怎么听都觉得不合时宜。但从天时、地和、人和三个角度来看,此时开始创业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当然,前提是你已经考虑得足够全面了。让我们列出右边这样一张表。你可以在适合自己的情况后面作个标记。看看现在的情况究竟对你有什么影响:
天时,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
伟大的企业往往都是在危机中诞生的,如我们熟悉的宝洁和通用电器是在1837年的经济恐慌期出现,而19世纪末的大衰退中诞生了IBM,通用汽车和福特在1907年的萧条中崛起,1929年大萧条时诞生了美国联合科技公司,1973年石油危机时出现了联邦快递。那么,当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降临,你难道不想亲手缔造一个伟大的帝国吗?
危机更容易催生出伟大的公司。这绝不是巧合,经济学家熊彼特五十年前提出的“创造性破坏”概念,将“创造”与“破坏”这两个词联系在一起,就说明了两者间的辩证关系。不破坏很难谈创造,危机是对旧事物的破坏,也就孕育着对新事物的创造。
在危机中,僵化的组织模式和行业形态受到挑战。并伴随着一批大公司的衰落,比如深受此次金融危机之害的雷曼兄弟公司和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在国内,我们也能看到一些昔日明星企业的褪色,这就为创新性组织
的出现留出了更广阔的空间。
经济危机一般是生产过剩导致的,在消灭过剩产能过程中(伴着企业的倒闭),也需要创造出新的需求。这样,技术和服务的创新就有了充分发挥的市场环境。如宝洁的清洁科技、通用的电器、福特的汽车、美国联合科技的飞机应用、旧的个人电脑和微软的软件,都满足了当时人们的一些新需求,也都发源于经济衰退期孕育的新科技萌芽。当然,衰退期中更容易诞生新技术的另一个原因是企业在市场繁荣时会压抑技术创新(怕冲击既得的利益结构),而一旦危机来临,抓住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技术和服务创新,就能够开拓出崭新的事业。
从更微观的角度来看,危机爆发后,无论是人力成本还是租金成本都会出现下降,这意味着开创事业的门槛降低。所以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对致力于创业的人来说也是百年一遇的机会。
地利!中国庞大内需市场的呼唤
对于此次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源,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它源自于全球经济的失衡。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对修补全球经济失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以说,刺激内需将是未来长期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贴近于中国市场、更了解中国老百姓消费需求的创新型企业有着广阔的成长空间。放眼未来,改革开放之初的那些红利已经消失。只有勇于创新、精耕细作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才能在竞争中胜出,甚至登上世界之巅。可以预言,未来三十年中国会出现一批令世界尊敬的优秀企业,而这些企业的起点很可能就在危机还未消散的当前。
人和!政府、银行、媒体的空前一致
整个社会运行是由几个轮子推动的,包括政治、金融、产业、文化。而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无论是政府、银行还是媒体,在鼓励支持创业上达成了出奇的一致。
从政府角度来看,当前最主要的工作是保增长、促就业。而中小企业是保证就业的基石,大企业富国、
小企业富民,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增加就业、扩大内需,必须鼓励创业型企业的大量涌现。从最近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为中小企业减轻税费等政策上,明显地可以感受到这种信号。
如今政府所做的政策倾斜,更多的可以看成是对过去几年历史欠账的一种补偿。这次全球经济危机为经济结构转变提供了一个良机,鼓励创业成为最优的政策选择。
银行一直以来因为“抓大放小”而饱受诟病,不过在全球经济危机面前,银监会也出台多项措施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一些银行还推出了小额信用贷款来鼓励创业。在土地泡沫破裂的情况下,缺少土地抵押的中小企业贷款反倒会被银行看成是优质资产。鉴于国内银行资本充足率高,再配合宽松的货币环境,创业型企业或用不会再为资金饥渴而着急。
媒体所营造的社会舆论长期以来都是支持创业型企业的,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对自主创新品牌的呼唤更显急迫。其实,只要割裂官商结合的纽带,避免陷入“权贵资本主义”的陷阱,以中国人的勤劳与智慧,经过艰苦创业、缔造世界一流的百年老店是完全有可能的。
你所可能遭遇的不利局面
虽然当前创业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之利,但是,如果因此就对创业前景过于乐观,那明显是被梦想和激情冲昏了头脑。忽略了眼前严峻的现实。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创业的困难当然会更大。
一、产能过剩问题没有解决。企业库存压力大,挤压新产品的市场空间。
国外是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危机,中国是经济问题波及金融市场。投资过热、消费不足的问题已经困扰中国经济多年,在危机的背景下更突显出来,目前还没有缓解的迹象。对于创业型企业来说,其产品的市场空间必然狭小,因为还有那么多同行业企业在消化库存。假如创业者拿不出独特的产品和服务,如何能够争得一席之地呢?
二,危机即使降低了创业的成本,也是在通货紧缩的前提下。
在危机中,尽管租金、人力的成本可能降低,但是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也有向下的压力。危机爆发以来,这种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这就是令人恐惧的通货紧缩。于是,我们看到各国政府拼命的印货币,结果又让石油等原材料的价格上升,“滞胀”的幽灵可能重现,企业成本增加。算来算去,对于弱小的创业型企业都不是好消息。除非在组织模式和体系上有更好的创新,让生产更有效率。
三、尽管政府出台了很多扶持中小创业型企业的政策,但执行的结果未必让能创业企业获益。
“四万亿”、叫“大产业振兴计划”、放松信贷――政府刺激经济的急切之情溢于言表。但是不要忘记,任何政策的执行可能因利益集团的左右而偏离初衷。这些经济刺激计划也许会让投资更加过热、落后的产能得不到淘汰、信贷资金更多的涌向国有垄断企业。熊彼特所说的“创造性破坏”,前提就是通过经济衰退淘汰落后的旧模式,但政府拯救经济的所有政策却保护了落后,这就无法给新企业赢得空间。
找人找钱找模式
Karin
创业三件事――找人、找钱、找模式。三者居其一,创业可行:居其三,创业可行。
我们在固定的组织体系里待得太久,以至于过分依赖传说中的组织结构,还对变化过分敏感,对未来充满假想。这让创业者更显两级分化:理想主义者或是典型的逐利者。
我们见到的大多数创业者,在创业之初习惯“在无序的情况下凭感觉做事”――大部分的成功是通过深思熟虑、全面周全的计划才得以实现的,从混沌中脱颖而出是可能的,但不是有效的。
回到“找人找钱找模式”的话题中来,创业,哪一个要素是最为核心的部分?是什么使得创业精神薪火相
传?表面看来,是理想和追求,但我更愿意引用一个法国人的论述,他叫高登・雷丁:
创业的本质有点像医学。你靠什么方式培养出一名医生?医学最重要的技能是诊断。如果你诊断失误,将会葬送一个人的生命。如果人们能做出适当的诊断,就不能成为一名医生――这是一种需要高度培养的技能。医学是一种高度发达的技术,融合了天赋、兴趣还有技术。而且,你还要通过实践才能最终掌握它。
创业也是一样的道理。除非一个人从实践中掌握了这种技巧,否则,无论他读过多少本书、定制了怎样精美的计划书亦或是有很好的起步条件,都毫无用处――你必须犯过错、并学会如何改正、避免将来再犯错。
创业的学习其实很简单:理论理解的升华+现实生活的锤炼。找人找钱找模式也许重要,也许不重要,关键是“找自己”。
我们将从下面的几位创业者及他们的公司中,看到一些在实践中学到的东西。
作为企业家,你要传递哪些信息
王雪吟
互联网正在经历第几代变革?技术型企业的优势在于技术的不断革新还是精准应用?全球最优秀的互联网企业是否认为世界经济的未来就存于电脑中……
作为浪淘金科技公司的CEO,周杰显然不准备满足关于大家对于这些问题的好奇心。他只是讲述了一家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
广告其实分两种: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品牌广告是传统的广告模式,的目的是让用户记住,企业追求的是长期回报;效果广告追求的是短期回报,能快速带回销售额。在美国,互联网的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是均分天下的,各占50%的市场份额。效果广告从2002年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到2008年已能够和传统品牌广告均分天下,6年时间规模增长了大约180亿。这正是浪淘金所看重的市场机会。
不同于美国成熟的互联网发展环境、电子商务的用户、依靠点击直接进入到业务流并产生购买或其他消费行为,中国企业和用户都更习惯使用电话成为业务流的入口,依靠打入电话计算,让客户感受广告效果明显。于是,浪淘金的收费标准是以电话量为单位的,他们计算过同样订单量的前提下,他们所服务的企业投放效果广告的成本基本保持在品牌广告的1/5~1/3。在渐冷的经济环境中,这不失为企业节约成本的好方法。
这家公司找到了他们产品(效果广告)的买家(更在乎广告性价比的企业),有帮助客户创造收益的方法(智能广告投放),并已经取得了收效,创业的第一步还不错,对吧?
但是,如周杰所说。以电话量计费这个主意并不是他们创造的,效果广告的模式也借鉴了美国的情况,甚至是他本人最引以为傲的技术实现。也是以他曾在Google做过的广告匹配、反欺诈平台的核心为雏形,只是不同领域的应用而已――如果我这样总结,你会觉得这是一家非常有潜质的创业公司么?
答案多半是保守的,人们总是期待看到令人兴奋的东西。
但如果论述的过程是这样的:
Google给他机会学了足够多
在外人看来,技术派创业最大的问题是不善组织管理和市场营销。
周杰的背后光环闪耀、清华、耶鲁、Google的“super star”级工程师、Google中国的创业元老……名头背后的他语音轻柔、外表温和、透足了谦逊,除言语间难免流露的对于“技术出身”的自豪外,他已经是一个企业家了。他对自己以数学建模为基础形成的盈利模式有着很通俗的讲解方法;在Google所鼓励的内部创业机制中,他两次作为创始人把项目组从1个人扩建到30多人,有创建项目和团队管理的经验;他接受过系统的管理培训、不止一次经历从工程师向团队管理者的身份转换,他还经历了Google从400人发展到过两万人的壮大过程和管理体系再造;他是热情和精力旺盛的水瓶座,有冲劲、敢于创新的“橙色性格”,对团队的管理、企业文化的建立和作为运营者职责有明确的认识,不论是被Google造就还是拥有创业特质而选择了Google,周杰在Google工作的五年里学到的绝不仅仅是最先进的技术,他在自己的创业团队中的贡献也不仅仅是一个商业模式的创始人,而是那个会在各方面说“来,跟我上”的人。
清楚自己企业的长短板所在
效果广告的优势在于,很可能改变市场部的地位:原本花钱的部门可能因为广告模式的改变,转为可以赚钱的部门,因为广告带来直接的用户或是订单。如此新颖的观点,浪淘金需要通过有效地途径传递给客户。
“我们虽然是一个销售型的公司,可是这个行业的销售难度并不是很大,因为客户很容易接受这种模式,但难度在真正准确的投放和让用户产生实际的兴奋点。”周杰总结,浪淘金的“优缺点非常分明-,_优点是拥有世界上可能是最先进的技术、数学建模可以更准确地找到企业想要的客户;缺点是技术型的公司更喜欢实际,不擅概念包装,“比如我们的付费方式就是一种很实际的选择,客户不需要了解我们是怎么做的,只要看到我们带来的结果就好。”
通过技术手段的实现,浪淘金将传统广告投放时的无效投放降至最低,“如果说广告目标受众的数量不变的话,我们做的事情是在剔除分母,使广告投放更有效”。从客户感受来讲,有效性可以提高三到五倍。通过这样的技术革新,浪淘金的客户已经涉及了18个收费行业,绝大多数是服务行业。
周杰总结能否成功时,运用了木桶理论:“一家企业的长板决定了它在这个行业中能达到的高度,短板决定它能否生存。我们的长板肯定是技术优势,而短板目前是销售或称为包装不足,因此我们选择了现在的这种付费模式,客户也都是那些很务实的企业。”
人很重要,团队精神很重要
浪淘金的团队是Google创业“DNA”的部分复制。在所有的创业元素中,他最注重人的因素。目前的四位合作伙伴中,商务部的负责人是以前百度的创业元老,直销部的负责人来自于新京报的前广告总监,渠道和客服部的负责人则来自以前雅虎、3721的创业团队――他在选择伙伴时的要求很高,宁缺勿烂。
周杰倡导的企业文化“敢想、直言、担当、奋斗”,其实是为了将创业精神的DNA复制到每一个进入浪淘金的人。他愿意接受志同道合的人与他并肩奋斗,更愿意看到在某个合适的时候,这些人带着创业的DNA去做一番自己的事业――这些跟Google的内部文化很相似,企业在招聘时就更倾向于选择那些有创业理想的“橙色人”。周杰2002年从耶鲁毕业去硅谷,希望可以找到合适的人或机会自主创业,他说当时的计划是“在Google工作半年”,结果这家公司不但给他提供了内部创业的平台,还让他获得了可贵的经验。即使因为更高的梦想而离开,周杰也还是充满理想主义,希望复制一个“橙色团队”出来――Google不是第一个做搜索引擎的,却是做得最好的,团队的投入程度与效果的实现是分不开的。
创业中的困难是什么?
周杰的答案并不令人满意,他更倾向于化问题为动力。在他30年的人生里,大多时候都被外界当做天才对待,他的优秀可能难以复制,之前在职业上取得的成功,可以使他超越很多青年人创业的困扰,比如:初始资金、合作伙伴甚至是良性的宣传渠道。
作为一个企业创立者或是一个准创业人,周杰的信息传递方式是最值得学习的经验――乐观。这种性格的形成究竟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我们尚无从总结,但他时刻向企业内部传递这样的信息――充满理想和信心、目标远大、寻找真正志同道合的人、敢于担当成为“救火队员”,要做就做最好。
快速职业转型可能的“后遗症”
鞠 兵
“创业是颗种子,应该一直在心里。”2008年10月,杨石头心中的这颗种子终于发芽了。作为2008年北京奥组委官方执行顾问,石头接到了国际奥委会罗格主席颁发的金质颁奖函:“那时候我就觉得我人生的上半场结束了,下半场的剧本是什么?”
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工体东门的阳光就已经洋洋洒洒的落在“智立方”门外矗立的企业logo上。“我不认为环境是个坏事情,但也不认为是个好机会。来了的只是波峰浪谷,只是看怎么去冲浪。”面对寒冷,杨石头很是豁达,最差的结果也不过是干得很光荣,赔得很悲壮,最后回去做职业经理人。
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杨石头一样豁达到可以陪得很悲壮?或是今天还是奥美北中国区集团事业发展总监兼奥美广告国内事业部副总经理,明天就可以去成立一家管理咨询公司?这样快速的职业转型,很可能为你的创业留下“后遗症”。的心理过渡空间。”去意已决的石头不但要同客户解释还要面对如何为老东家收场的局面,“最后达成的盟约就是客户不能跟奥美解约,而我免费配合这些项目的后续工作,谁也不用付给我钱。”
从百万年薪的外企高管变成了月薪寥寥几千元、“最小大公司”的董事长,事业急转弯后,他没机会松口气:新公司刚刚起步,集结号带来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和接踵而来的客户,他还要兼顾奥美的工作。 虽然在人脉、资金、管理经验上成功的职业经理^、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唯独时间最不“爱”他们。由于前一份作影响面广,一封辞职信和几十天的工作交接是否可以完身而退?在创业初期身兼两职,是不少高管在转型创业中无法避免的后遗症。
石头坦言,从高位直接转轨创业,会生出很多猜测、波澜、好奇、传言,这些都是正常的,足球场上是用脚说话的,你把公司做好了,这些东西就没人提了。
1 转型后遗症 强制时间分散
症状:创业初期为前任工俐娓而分散时间和精力
“我到2008年10月份才有了创业的想法。”去年11月,杨石头结束了在奥委会的兼职工作,在北师大做就业指导,然后正式辞掉了在奥美的职务。“我(辞职)对客户有一定震动,没有给客户留够足够
2 转型后遗症 新老板实习期
・症状:不懂管理,不会取舍
从打工仔到老板的转变不仅仅停留在股权、头衔抑或是地位,而是工作本质的大转弯。很多缺乏管理应验的创业者更是需要一段时间完成作为老板的“实习期”,在磕磕绊绊的发展路上学会管理。中国著名的“打工皇帝”唐骏在早年美国创业期间也经历了这个“新老板的实习期”。
1992年10月,唐骏注册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名为“美国双鹰软件公司”。公司最初的三名雇员,都是唐骏的朋友。后来公司发展到二十几名员工,但核心技术团队还是这三个人。公司内部事务全是唐骏一个人拍板,虽然他也在公司内设立了经理,但当时的他根本就不听别人的,是一个典型的民营企业小老板。多年后,他总结,实际上个人魅力可以管理企业的最大上限也就是200~300名员工。当公司变大的时候,必须通过架构式的管理,企业才能有可扩展性。
3 转型后遗症 伪创业心态
・症状:重方法轻心态,看不清自己的根本任务
杨石头提过,自己迟迟没有创业就是在工作的时候“思维中毒”――人脑是不能杀毒的。刚入行的时候,大家很容易将工作观当做人生观。要知道,彻底转变身份易、完全转变多年的人生观难。这会直接导致面对事业发展中产生的责任态度不稳,留恋辉煌历史,心态无法归零等“伪创业心态”。
要拜托人家买产品就必须放低姿态。佳能的小泽秀树说:“刚开始的那个时候,我的抵抗感非常强,但后来我明白了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就要‘高志低姿’,也就是说要有一个很高的目标,很高的志向,但是心态应该是低的,是平和的。这样人家才会去买你的产品。”
创业路上无法回避各种考验,把握准确的心态才可以在这场“过关游戏”中掌握正确的方向。调整心态,抛弃对过去辉煌成就的留恋,为自己的大脑“杀毒”吧。
创业与媒体报道完全两回事
宋慧敏
“实际问题是,创业是个动词!”吴海菁华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徐志勇不无调侃地说道:“当你实际创业后,你会发现和媒体报道的完全不一样!”
到底真实的创业是怎样的?当你准备创业时,那些媒体报道曾经灌输给我们的直观概念经验,都要好好清理一下了!
“从我的经验看来,在创业初进行项目选择的时候,最关键的就是要防止机会误导!不要光看到目前市场上什么最有可能赚钱,什么项目在市场上是最有机会的,就上马干!”朱希铎谈道,“以我40多年的管理经验观察来看,多数创业者都会在机会激励下失败,仅有少数成功。”
媒体误导 找项目,不愁!
先后任职四通分公司总经理、中关村软件公司职务、日本松下电工(中国区)总裁,现为华志泰欧企业管理顾问公司总裁的朱希铎,从职业经理人到自己创业,先后经历过8次创业。
媒体误导 有好的商业计划书,就能融到钱!
随着近几年风险投资业在国内的发展,创业的资金支持多数人都能想到融资。否见就是做小本生意的,创业这么高深的词儿还够格享用。看看媒体报道就知道,据说当年MYSEE创始人高燃,先曾拿着电子商务的商业计划书在电梯“堵”过杨致远,后赢来远东集团董事长蒋锡培的100万投资。更有媒体报道,风投们无不在抱怨手里大把的钱都不知道投到哪里!
徐志勇回国创业初,拿着手中的商业计划书,经常参加一些风投们出现的各大论坛,甚至给各个投资公司打电话谈项目。“我拟定了四五份商业计划书,实践起来才发现远不像媒体报道的那样,风投们根本就不会理睬你!”说这话时,徐志勇觉得自己当时有些幼稚,“后来,还是靠朋友关系,找到了天使投资人!当然商业计划书肯定还是不能少。”多次论证后,2007年3月,徐志勇从天使投资人处得到了100万作为启动资金。如今,公司已经逐渐实现盈利。
“要想从风险投资机构融到钱,必须要等到公司运营状态比较好,实现盈利,有比
较好的发展前景。”同时兼任北京大学校友会互联网俱乐部会员部长的徐志勇,从很多校友创业者们的经历中,感悟融资已经不是那个有计划书就能拿到钱的年代了。
财客在线创始人田克山更是自己掏腰包、加上从亲戚朋友们那里借到的30万作为启动资金。现在他频频在各大媒体上出镜,到处演说着自己的项目,扩大知名度的同时,只为能够获得天使投资们的青睐。田克山解释:“因为在创业初期,想融到资唯一的希望就是找到天使投资人。”
媒体误导 合伙人一定要找自己人!
说到创业初期的团队组建,很多人一下子就想到家族企业,希望集团的刘氏四兄弟,谷歌的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是同窗:还有携程最初的创业团队……于是,有创业打算的年轻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周围的人谁能和自己共搭一班车。
然而事实是:创业不成也许朋友都做不了!中易安房地产担保的总经理徐志东对此深有体会。“在创业项目启动初期,熟人一起做事,发挥的效力可能更大。彼此都很了解,大家能够聚在一起做事。发挥各自的长处、集合优势。不过,公司开始运营后,矛盾就会暴露出来。”徐志东身上有过亲身经历,“2002年,我和几个朋友曾经创办过一个类似文化传媒公司。起初,就是一位朋友这方面的很多资源优势,其他人也都各有所长。那个项目运营得很好,也盈利了。但最终就是因为组织架构,大家只好散了!”
从国外归来得徐志勇,在选择创业合伙人时,反而要简单的多。“通过网络招聘了,当然有些也是朋友介绍的。之前大家都不熟悉,只是基于创业项目的理念认同走到一起。”对于薪酬问题,徐志勇早有考虑,“我建立了一套科学而合理的股份机制,将大家的利益都绑定在一起。当然,前提已经明确了的,因为大家对彼此都很认同才能走在一起。可能这种关系,要比熟人创业更便于管理!”
诚如冯仑在《野蛮生长》中写道的。一个企业要想真正做大,去掉熟人化是一定要执行的。
媒体误导 “海龟”创业更具优势
从国内商界的诸多名人中,邓中翰、李彦宏、张朝阳、沈南鹏、俞渝、张兰、张欣等等,创业前都有着海外留学背景经历。透过媒体报道,我们发现,这些人往往都是将国外的前沿项目抑或经营模式引入国内。吸收中外精华后的爆发力、影响力自然要大很多。
创业前要先出国么?
“创业阶段,是没有周末的!”第一次与徐志勇短暂的电话联系中,这句话深深地印在笔者心中――“海龟”与“土鳖”在创业的辛苦度上并无差别。
要说真正的优势,徐志勇想了半天:“好像目前就一条,国家为鼓励留学生回国创业,很多创业科技园都会为留学创业者提供一部分资金支持!我注册公司时,就得到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10万元的资金投入。”相比自己的大学同学――华人英才网创始人杨勇,徐志勇反而觉得自己会有很多劣势,“北大读书时,杨勇成绩很好,毕业时更获得了斯坦福的入学机会。不过他选择了留国内创业!辛苦自然可以想象,但这几年他在国内积累的人脉资源、公司发展经验,是我们在留学过程中无法比及的。”
媒体误导 风投青睐反复失败的经历
据说,硅谷的风险投资人,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往往更偏爱那些有着三四次创业失败经历的创始人。
然而,有着8次创业经历,如今已是花甲之年的朱希铎却认为,任何平台都是积累管理经验的资源,不论失败与否。“担任职业经理人和现在自己创业。从运作公司的模式上并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在管理上,各类公司管理都是相通的。”朱希铎总结他的创业经验时,说:“就像一个人的成长一样,要想变成真正的强者,肯定要经历一番波折。没有不经历过失败的成功人生,企业同样如此!”
“无论是在四通、中关村科技,还是后来的松下电机,其间遇到的阻力、困难,甚至实施过程中的不顺利,可以说一切想到、想不到的挫折都经历过。但回顾的过程中,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你会发现最有价值的经验都是基于这样丰富的经历。金领在选择创业过程中,无论启动的资金规模如何,大多数人的着眼点都会很高!毕竟曾经的经历和经验资源积累,都会让你有勇气、有信心进行大手笔运作模式!”朱希铎谈道,“不过创业过程中,保持平常心很重要。放下名和利的包袱,保持自己的兴趣点,平心静气地做事,创业都更实际!”
如何开始创业这件事?
张志峰
1 创业是一种冒险,却又是最安全的
人一旦开始创业,就失去了稳固的收入来源,要独自面对难以预测的市场风险。何况在创业初期,无论是从资金、客户、人力上来说,都处在极不稳定的状态。于是,人们自然而然地认为创业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从结果来看。创业一旦成功取得的收益会是数千倍、数万倍。本着高风险高收益的原则,创业自然会被认为是高风险的投资理财行为。
不过,仅仅看到创业的风险而不敢尝试更不足取。创业有风险,难道职场就没有风险了吗?投资就没有风险了吗?如果人到40岁的时候,失去了职场竞争力,那不是更危险的事?投资也是“七亏二平一赚”。只有10%的可能获利,这难道不是高风险吗?
创业表面上来看有风险,但创业过程中积累的能力、经验以及市场感觉都能让^受益终生,创过业的人假如重回打工位置一般也能做得很好。这样看来,创业反倒是最安全的。因为直面过残酷市场环境的考验,一般的风险已经不在话下了。当然,如果创业失败者既失去了金钱、又失去了斗志,那确实是很可悲的。
2 创业需要规划,但不能囿于规划
创业既然属于广义的理财范畴,必然也是与人生规划联系在一起。何时创业?做什么?怎么做?在创业开始之前一般都有个大致的规划,我们也很赞同“不打无准备之仗”,如果能事先把模式、客户、市场、利润都大致圈定个范围当然是最好的。不过创业既然是要开创新的事业,就无法做到按部就班,这是与其他的理财活动(比如定投基金)非常重要的差别。
创业最忌讳的就是先设定一个理想化的目标。然后在执行过程中不顾现实情况,一味的朝这个目标前进却不知变通,甚至连生存都保证不了,到最后还怨天尤人。
对创业者有三句忠告:说了就要做、做了就要坚持下去,还有一句最重要就是先保证自己还活着。创业者一般都是理想主义者,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很大,即使有再好的创意、再缜密的思维,也不可能规划出整个创业过程,所以能随时的积极应对变化和挑战是创业者必备的素质。
3 创业是勇敢者的游戏,成功则属于谨小慎微的人
谁都不会否认创业需要勇气、激情,毕竟要独自面对无法预知的市场风险。但“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对于创业这种勇敢者的游戏,最后的赢家往往是谨小慎微的人。创业最容易失败的时候不是在起步之初,大多数人在创业之初的时候都有一定的资金、渠道、客户储备,所以立刻夭折的可能性不大。但随着事业发展或者原地踏步,就面临着两种风险:一种
是盲目扩张,而管理、服务跟不上,导致资金链越来越紧张;一种是安于现状,脚步路不上市场变化,最终被市场淘汰。这两种风险都源于缺乏对市场的敬畏之心,不够谨慎、有勇而无谋。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形容自己日常的状态是如履薄冰,比尔・盖茨曾一度强调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看来谨小慎微勇于尝试共同融合在创业者的基因里。
4 创业是因为不愿打工,打不好工的人也创不好业
有些人选择创业的原因是想摆脱办公室的束缚。不再受制于人。创业确实可以赢得一定的自由空间,不过如果将此作为创业的首要目标,那就谬之千里了。创业者看似自由,实则最不自由。他要替客户着想、为员工负责、受市场制约、甚至看投资人脸色。告别了朝九晚五的枯燥生活,却陷入时刻殚精竭虑的状态。所以说,创业者虽然不再为老板打工,但时时在为市场、客户、员工打工。如果你不是一个好的打工者,或者说在曾经的职业生涯中没有过成功的经历,在职场中缺乏老板思维,那么也很难成功创业。
当然-也有那种没经过职场锤炼而成功创业的故事,但这样的人也绝不会自由散漫,而是身负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人。正如一句话所说:自由意味着责任,意味着独自承担命运的作弄,不愿承担责任的人是无法享受到真正的自由的。
5 创业者需要创意,但更多的是模仿
创业就是要发现人们还未满足的需求,然后组织各种资源生产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来占领市场。显然,人们的吃穿住行这些基本生活需求都已经充分满足,创业者或者挖掘、创造新的细分市场需求,或者通过组织模式创新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比如戴尔通过颠覆传统的电脑销售方式而异军突起,如家通过打造连锁经济型酒店在本已竞争激烈的酒店行业占据一席之地,这都是创新的结果。创新不要求该行业的全新性,但其体系、组织必须是全新的。
创新并不排斥模仿。很多创新是在模仿基础上的创新,微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纳别人的创新成果。百度也是模仿谷歌,但它根据中国本土市场的特点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反过来在本土超越了谷歌。在开创事业的过程中,哪怕最初的创意是从别人那里借用的,只要最后能成功就算胜利者,当然也必须尊重知识产权。
在创业者中,经常看到的一种现象是先驱成为先烈,这说明创业不是只凭创意就行,还需要综合的能力甚至包括运气。而创业者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素质就是学习能力,不会学习就不会模仿,更无法创新。
6 创业者与其说是干一番事业,不如说是选择一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