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34:2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校思政工作意见,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645.16 文献标识码:A
高校思政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不断形成了各种工作档案,包括团建党建工作档案、学生工作档案等。有序的建设好辅导员工作档案有利于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及时进行反思、研究、总结,从而有助于辅导员正确认识自我,并逐渐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促使辅导员队伍的不断进步和成长。
因此,工作档案的建设是高校辅导员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有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每一个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都应该努力建好自己的工作档案。辅导员工作档案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档案体系概述
1.1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档案所包含的内容
辅导员的日常思政管理过程中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日常生活管理、团建党建任务、课外素质活动拓展、安全维稳等等。
由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综合性导致了辅导员工作档案体系的多样性,主要包括了:
(1)班级基本情况。这方面的内容很多,一般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学生住宿分布情况,班级干部名单、分工、联系方式及变动情况,困难学生、受资助学生情况,历年学生评奖评优、获奖及受处分情况,学生推优材料、党员发展与教育管理,学生综合测评情况,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班级制度建设情况等。
(2)工作计划与总结。包括各学期班级工作计划、总结和各学期辅导员工作计划、总结。
(3)学生思想教育。这方面的材料应包括与特殊学生谈心教育记录,与家长联系记录,学生思想教育典型案例(典型学生的思想情况)记录分析,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典型案例记录分析等。
(4)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档案应包含有所带班级的专业培养方案,各学期课表、授课教师及联系方式,各学期学生成绩统计、分析材料,学生请假申请、安全责任书,学生上课、早操、活动、会议考勤记录等。
(5)班级活动与素质拓展。班级活动与素质拓展应记录学生活动计划、过程(图片、视频等)、总结等,还包含有学生科技活动、论文资料的统计。
(6)主题班会和班会。包括主题班会计划、过程(图片、视频)、总结以及班会记录或班级日志等。
(7)辅导员本人资料。这方面的资料既包含有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法规、学生手册及其他有利于提高辅导员个人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的学习培训材料,又包括辅导员公开发表的论文、调研报告以及辅导员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学计划、课表、大纲、教案等。
1.2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档案体系具有的特点
(1)灵活性。由于各高校辅导员实际承担的工作任务各不相同,其工作档案的内容也会有所差异和变化。
(2)系统性。辅导员工作档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从学校、系院到班级,从学生、授课教师到辅导员本人,从思想政治、班风学风到素质拓展等诸多方面。
(3)细节性。辅导员工作档案非常注重细节性。比如说,学生基本信息档案除了要记录学生姓名、学号、性别、出生年月外,还要标明家庭成员情况、父亲或母亲姓名、父亲或母亲的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家庭详细住址、家庭电话等;困难学生档案要对家庭人数、家庭经济来源、家庭月(或年)收入以及困难情况的摘要说明等有清晰的记载,受到资助的学生材料更要记清困难等级、资助时间、资助类型、资助金额等。
2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档案建设的重要性
2.1辅导员工作档案有利于提升辅导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辅导员工作档案记录了班级同学的家庭背景、个人兴趣爱好、特长志向、性格特点、能力及成长过程等,因此它有利于辅导员利用这些资料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开展学业和职业生涯辅导、规划;辅导员工作档案还记录了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等实际状况,这些具有实效凭证作用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针对学生各种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2辅导员工作档案建设有利于促使辅导员自身不断进步
辅导员工作档案记录了辅导员工作的得失成败,有心的辅导员会充分利用这些档案资料,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研究、总结,有助于辅导员正确认识自我,并逐渐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促使辅导员队伍的不断进步和成长。
2.3辅导员工作档案是对辅导员工作绩效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
辅导员工作档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辅导员工作的真实性,反映了辅导员对工作职责的履行情况,记录了辅导员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过程、成绩、经验及各种活动,是辅导员工作业绩和业务水平的反映。是真实全面考查辅导员工作绩效进行考查的重要依据。
3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档案建设的方法探寻
辅导员工作档案是衡量辅导员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实际操作上,应坚持遵循如下原则:
3.1坚持工作档案建设的真实性
坚持实事求是,真实、客观、全面、正确地反映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各方面情况是建设辅导员工作档案的首要原则。建设的真实性要求辅导员的工作档案建设的关键在平时,要注重平时的点滴记录和收集。
3.2坚持工作档案建设的动态性
辅导员工作档案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完成的过程性,也就是说,它的完成不是短时间内实现的,而是贯穿于从学生进校到学生毕业离校始终。动态性要求保持工作信息的及时更新,保持档案的连续性、时效性。
3.3坚持工作档案建设的系统性
系统性强、体系完整是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又一重要特点。坚持系统性要求辅导员在建设工作档案时要考虑全面,力求完整,既有宏观布局,又有微观揭示;既要务实,又要务虚;既把学生的生活、学习作为工作的主要抓手,又要考虑到与学生相关联的方方面面。
3.4坚持工作档案建设的创新性
一般说来,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内容方面差异不是太大,但可以根据本人工作实际在档案的形式、管理等方面而有所创新和变化。例如在档案的管理模式上,既可以按内容分类建立档案,也可以按专业、班级等形式管理档案;档案保存形式通常是纸质版,同时提倡既有纸质存档又有电子版备份;当然,在数字化、电子化高度普及的今天,开发使用专门的辅导员管理软件进行辅导员工作档案管理更受欢迎。
3.5坚持工作档案建设的公开性与保密性相结合
辅导员工作档案里记载了大量的信息,信息具有秘密和公开的双重特质。一方面要注意档案资料的保密性。辅导员工作档案必然记录一些与学生有关的个人信息,从保护学生出发,除工作检查和上级领导检查指导外,不要向其他人公开有关信息。学生毕业后,有关资料要由系(院)统一保存。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起到教育、引导、警示和设置议题的作用,有些信息又是需要及时公开公布的,如班级制度、计划总结、考勤记录、奖励表彰等。
总之,在档案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的今天,高校各项工作都应该做到有档可入,有案可查。辅导员工作包罗万象,其工作档案的涵盖面也就很广,是系院整体工作档案的必要组成部分。同时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档案的延伸和有益补充。辅导员工作中所形成的档案,能直接反映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整体构思及发展路径,因此,高校思政辅导员要在工作档案的建设过程中坚持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杨春娟.关于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几点思考[J].大学教育,2012(6).
[2] 尹忠恺.论高校学生工作档案的建设[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01).
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规范、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的快速变化,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发生在高校校园里的一些非理性行为,更是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强烈反响,同时,传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某些方面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办法不多。全社会关心支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
二、高校思政队伍建设“三位一体”性的理论架构
(一)领导层。领导层在高校思政队伍建设中应做到两点,其一从思想上重视;其二是从制度上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校党委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领导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校长负有组织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注领导层也应包括院(系、部)党委(党总支)成员)。
(二)专、兼职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实际上就是指专、兼职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专职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指专职从事教育管理的人员,包括“两课”教师,宣传、学工、团委系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专职辅导员等。这支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应该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实现专业化建设、统一化管理。
(三)全员。全员主要强调的是全员育人。全员育人的基本要求是全校的教职工担负起教书、管理、服务的工作责任。这些工作除有效地对学生传授知识、日常管理、服务生活之外,还具有德育功能。主要从教职工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中表现出来。
三、高校思政队伍“三位一体”性的建设
高校思政队伍“三位一体”性存在缺失的现象,高校的思政队伍就应有针对性的就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加强、改进和建设,形成“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
(一)从领导层出发加强高校思政队伍建设。首先要转变观念,从思想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把思想政治工作看成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转变将“教学”和“管理”分割开来的错误观念,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职队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从专职队伍的实际出发,解决好他们的教师聘任问题,鼓励支持他们安心本职工作。
(二)兼职的思政队伍建设。专、兼职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加强其建设对于高校的思政治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充实和加强队伍数量。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师生比150―120: 1来配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人员。同时,化队伍年龄结构。依据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年龄相对偏大的实际情况,应优化队伍的年龄结构。增强队伍的相对稳定性。
(三)从全员的角度出发加强高校思政队伍建设。从全员的角度出发加强高校思政队伍建设,主要是树立全员育人的意识――树立全员德育意识、树立全过程育人意识、树立齐抓共管的意识,从而形成全员育人的新的工作格局。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首先要转变观念,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认清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德育职能,真正成为全员德育的核心力量。教师是学生的直接教育者,对学生的教育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129-02
1 新时期成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1)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成人院校已成为高等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教发〔2007〕23号《教育部关于加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和办学秩序管理的通知》的文件中提到,要加强成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力度。成人高等教育要积极适应在职从业人员的需求,坚持以业余学习为主的办学形式,从2008年起,很多普通高等院校停止招成人脱产班学生,成人高等学校招收成人脱产班的规模要根据具体行业需求从严、合理确定。政策出台后,使得高校生源趋向复杂化,由于学生年龄差距大,文化程度不一、学生在自我约束、心理特点、行为习惯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使得成教学院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其复杂化。
(2)社会偏见严重。社会上绝多数人包括很多学生家长都认为只有孩子走不了好大学才会选择成人高校,在职来读书就是混张文凭而已,因此各行业对成教学生的期望和要求较低。这就导致了成教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自我要求明显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不足,行为自由散漫,时常会有缺课逃课现象发生,缺乏诚信,考试做弊现象严重,学生不能发自内心热爱自己生活学习的学校。
(3)成教学院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够,投入精力不足。很多人认为成人教育就是普通高等教育的附庸品,是学校创收的一个手段,成教学院专业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较少,力量浅薄,缺乏交流,没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或学习。一些高校甚至没有配备成教学生工作队伍,只是在不同年级配备兼职辅导员。兼职辅导员工作重心放在了学习上,对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想品德要求不高。使得其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不够深入。
(4)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成教学院的学生主观能动性差,缺乏学习的动力,进取心不强,自制力差,很容易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根本不看重知的增加、更何况综合素质的提高呢,一切都没有过高的期望。在某种理论上说,成人对于教育的期待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参与度。因为学生对于业余教育的期望值较低,决定了他们不能够很好地参与各学科的学习之中。对他们而言,学习本身根本没有意义,最重要的是快速地获取文凭和学历,更无暇顾及对自己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了。
2 大力加强高校成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举措
在成人教育体系中,学生也是“人”,对于学生的教育正是对“人”的教育,在当今社会越来越依赖于人的各方面能力教育,尤其是创新能力,人的价值的充分体现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成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落脚点也应该是“人”,对成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运用常规方法、基本内容的教育以外,更重要的是在教育中体现创新精神教育。只有充分认识到成教学生的社会角色,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笔者认为,新时期高校成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重点突出以下几方面内容。
(1)高度重视成教生的诚信教育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由于利益的驱动,社会欺诈现象时有发生,各种不诚信现象在某些程度上得不到有效惩处,由于成教业余学生与社会接触频繁,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欺骗老师,考试经常性做弊;诚信教育在当今社会越来越显必要和紧迫,作为高等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成人教育,加强诚信教育更是刻不容缓。“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睦,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只有立足于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树立诚信形象,才能让学生在言传身教中接受良好的教育和管理。当然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道德建设教育必不可少,通过教育让学生树立诚信光荣、欺诈可耻的人生观念。
(2)大力加强成教学生的责任教育
当前,现在很多成教学生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平日的生活条件优越,父母对子女过分的疼爱,促使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在成长过程中对父母、他人、社会的要求高而多,对自我要求低而少。因此,对于成教学生必需要加强价值观教育,提高成教学生的社会、他人意识,还要加强民族意识的培养,提高成教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更要以生命责任意识教育为突破口,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引导成教学生参与道德实践,提高责任感。
(3)成教学院加强管理力度,提升自我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成校院校,更要建立建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学生的行为。从入学初开始一直到毕业都要有一整套的制度及要求。但是,制度约束不是万能的,只有将思想道德教育与纪律约束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起到实际的教育效果。因此,学校要严肃校规校纪,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对于那些违反校规校纪,不执行规章制度的成教学生,要坚决地予以批评和教育。反过来说,成教学生因自我意识强烈,在教育中要引导他们要深入了解自己,剖析自我。在教学中将其尽可能转化为教育的主体,让他们在自我教育中改变自已,超越自我。
(4)加强班主任管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质
班主任是教育办学指导思想和各项方针实施的直接执行者、体现者,是成教学校的“窗口”,也是联系学校与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在班主任选配上,应把作风正、工作扎实的教师聘为班主任,并给以一定的激励奖惩政策。作为班主任要经常深入班级, 宿舍,和学生建立亲密关系,为开展教育工作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结合当前形势,让学生感觉到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只有不断地学习,加强修养,提高综合能力才能立足于未来的时代。
(5)加强学籍管理,树立良好学风
学籍管理对于整顿学员学风,建立正常教学秩序,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提高到课率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学籍管理过程中每学期都及时查清、掌握每个学员的考试情况、注册情况及平时到课情况。对补考数超过规定的学员坚决作淘汰处理。严抓迟到早退,对缺课多的学员取消正常考试资格.促进良好学风树立。
总而言之,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成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创新成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思路,内容和方法,建立完善全方位育人机制,才能使成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参考文献
主体间性理论既是当前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的必然选择。要实现从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变,不能一味沿袭传统的、惯性的工作模式和方法,必须抛弃传统的思维定势,真正从内容、手段、方法、载体、环体等方面进行一体化的改革和创新,使学生感受到从所未有的新颖独特,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并自觉地参与到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悄无声息地实现教育的目的。具体地说,主体间性理论运用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切忌只重工作目的性而不考虑方式方法,始终坚持平等对话原则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强烈的目的性。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非常注重目标的达成度,甚至忽视了手段和方法的适宜性,以致于出现了事与愿违的后果,并未实现预期的目的,“劳而无功”却在社会、学校“背”上骂名,最终呈现出学生不满意、党委政府不满意的状态。如何有效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呢?一方面,讲究工作方式方法,注重教育情境创设。方式方法上要讲求“外虚内实”。表象层面上不能显得目的性太强,“昭然若揭”,“有意”惹起学生的反感,从内心产生抵触情绪,失去了开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骨子里面确实有工作的想法和目的,绝不是简单、单纯的交流聊天,承载着应有的责任和使命。要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其核心就在于教育情境的创设,教育活动的精心策划。经过精心设计的情景是雅致的,经过精心策划的活动是巧妙的。既能实现教育目的,又不引起学生的警觉和反感,取得教育者的水平和艺术。另一方面,尝试师生交往对话,营造平等和谐氛围。对话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对话的前提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人格上保持平等。要坚决革除传统模式下教育者“高高在上”,开展工作“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受教育者被“虎视眈眈”“众目葵葵”,大有“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的架势,营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交往对话的基础。因此,双方要以平等的姿态、朋友的身份进行交往,忘却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尊卑,彻底抛弃“不愿谈”“不敢谈”“不能谈”的心理障碍基础,从心底里把对方当作自己的朋友、自己的亲人,真正朝着师生间无所不谈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状态和境界。
二、切忌只顾把控话语权而不契合学生实际,始终坚持互动交流原则
思想政治工作涉及到话语权的把控。正确的一方把握了话语权,就让正确的思想得到不断的传播,延伸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效果;相反,如果错误的一方把握了话语权,就让谬误的观念象疾病一样流传,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消极效应。但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权的把控不应凭借教育者的优越地位,而是靠要讲究艺术和技术的。一方面,要用以知识为基础的人格魅力去“征服”学生。现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难做,一味只采用传统的灌输方式,效果不理想,极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既要发挥传统方式的积极作用,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还对教育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格魅力对人的影响是最直接、也是最深刻和持久的。因此,教育者自身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尤其是熟练地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能够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得到学生的信任和佩服,做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而且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模范地做到,自觉地把自身塑造成为学生学习的标杆和示范,起到言传身教的效果。另一方面,要坚持以学生的实际为工作出发点来“取悦”学生。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多地强调教育者要做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很少兼顾到受教育者的实际和需要,工作开展起来不能契合学生的内心想法,得不到学生的有效支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各行其道”,成了两条“平行线”,不能产生“交集”,更无从去谈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现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不能做“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脱离学生实际,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学生的实际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逻辑起点,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以急,把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做到学生的“心坎”上,自然得到学生的支持和欢迎,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必然“水到渠成”。
三、切忌只重单方面主导而不调动学生参与,始终坚持合作教育原则
在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学生接受信息改变了传统的单一形式,来源渠道更加丰富和多元化,加剧了其个性的形成和独立的意识,对人生、对社会有了他们自身的认识和看法,而且轻易不受成年人的左右。但毕竟学生的认识和看法不会完全成熟和正确,教育者要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成熟和成长。一方面,要变“单主导”为“双参与”。“互动”才可能“和谐”。社会学上的“互动”是指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众之间通过语言或其他手段传播信息而发生的相互依赖的过程。这种相互作用既有积极的过程和结果,也有消极的过程和结果。当然,消极的过程和结果不是人们所要追求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只有双向互动,并产生积极的结果,才是工作追求的根本目的。所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抛弃传统的“教育者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性模式,转而谋求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参与,调动两个积极性,共同致力于育人和成长的目标,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愉快地实现工作目的。另一方面,要变学生“被动”为“主动”。传统模式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能有效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久而久之,学生就渐渐失去兴趣,教育过程就完全演变成了教育者个人在唱“独角戏”,“台下”的观众都“心不在焉”,无论多么“精彩”都不会获得“观众”的掌声。而主体间性教育模式下,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学生)都处于主动地位,只有双方共同主导才能完成整个教育过程,期待出现预期的效果。所以现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把学生摆在主体的地位,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主人翁地位,发挥主人翁的作用,把教育的目标变成自身成长的需要,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参与,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从而把教师的职能从过去的强行灌输转变为指导引导、营造环境,由过去的“绞尽脑汁”要学生接受转变为现在的“心情舒畅”地保驾护航,学生自主地吮吸成长需要的“乳汁”。
四、切忌只顾一意孤行而不考虑学生感受,始终坚持沟通理解原则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就是触摸(及)人的灵魂的工作。要改变学生的思想、净化学生的灵魂,必然要顾及学生的感受,切不可仍然效仿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我行我素”,只有求得师生之间的价值或者观念的共识,开展起工作来才会得心应手。一方面,要善于倾听学生意见,避免“独断专行”。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讲求教育者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而不是学生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而现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则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主张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只有摸清学生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真实需求,开展工作才是科学的、具有针对性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摸清学生情况是开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接触学生,了解学生”是摸清情况的有效路径和最佳选择。教育者只有深入实际,深入学生一线,和学生打成一遍,做学生朋友,与学生交心谈心,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掌握开展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做到工作决策有依据,工作措施很科学,实施起来具有针对性,学生接受起来很容易,呈现出来的效果令人满意。另一方面,要善于换位思考问题,考虑学生感受。传统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站在教育者角度思考问题,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则主张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即人们常说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既然学生成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必须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考虑学生的真实感受,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开展工作的措施必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主动争取学生的参与,主动邀请学生的配合,主动赢得学生的支持,师生齐心协力,并肩战斗,轻松愉快地“走完全程”,顺理成章地到达“幸福彼岸”。
参考文献
[1] 周先进.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何以成为必然[J].前沿, 2010(07).
[2] 熊宝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实践路径探究[J].大庆社会科学,2010(10).
[3] 陈倩.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探究[J].科教导刊,2010(03).
[4] 李小红.主体间性教育模式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09).
从进入21世纪以后,人们更加重视教育领域,不断研究新技术、新方法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事业中开始出现BBS、博客等方式,在消息和学生互动交流中具备一定应用价值。博客是深度交流沟通的方式,合理应用在辅导员工作中,可以有效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效率。
一、博客的基本含义
现阶段,博客存在不一致的定义,大英百科全书网络版中定义博客是全程网络日志(web log),简称blog,是一种集体或者个人依据实际情况记录自身信仰、行为以及思想的网络形式。不少博客都具备过滤新闻的作用,还可以对在线资源进行收集,并且添加一定的网络链接和简短评论,还有的功能就是记录原始个人思想,此外,博客还具备一定的评论作用,可以在访问者和作者间建立互动关系。Toblog主要就是说在博客上链接资源以及发表文章的方式,博客中文字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内容,但是博客中还存在视频、声音、图片等部分。划分博客类型具备很多方式,从内容方面来说,博客可以分为个人交流为主、依据专业知识位置、依据时效性信息为主的博客;从汇聚博客方式方面来说,可以把博客分为社区博客、群体博客、个人博客[1]。
二、博客对辅导员工作的拓展作用
(一)博客促进辅导员工作
博客是广泛被大学生接受的一种网络沟通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解决沟通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直接沟通。通过博客辅导员可以对分类、汇总信息直接进行,学生能够拥有清晰、固定的信息来源,并且还可以防止实际应用中出现冲突消息的问题[2]。第二,增加沟通。辅导员工作时间有限,想要达到和所有学生都进行沟通,会明显的限制于时间。但是通过博客辅导员可以和学生进行一定沟通,及时分享问题的看法,让学生可以体会到虽然辅导员不在身边,也需要进行交流,但是建立的一种固定场所进行交流。第三,便捷沟通。利用博客辅导员可以有覆盖性的一些大家都关注的信息,通过共享信息,避免师生之间出现沟通障碍的问题。实际应用的时候,辅导员通过博客在和学生交流的时候能够迅速进入主题,从而可以达到提高效率的作用。第四,拓展沟通。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中会出现一些共性问题。基于此,通过博客辅导员可以发表一些文章,避免空间以及时间的影响,确保能够更快速的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第五,交互沟通。博客属于开放平台,可以进行匿名留言,在辅导员开展工作的时候,博客能够促使学生更愿意表达实际想法和意见,积极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3]。
(二)博客可以使辅导员了解学生新动向
博客主要就是进行我展示,为辅导员了解和掌握自己学生学习情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通过阅读学生博客,辅导员能够更好的理解和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并且在学生博客中辅导员进行适当的留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博客属于锻炼思考能力的一种方式,在博客上学生和辅导员可以进行交流和沟通,形成学习动力,有效提高彼此的思考能力,除此之外,在出现RSS网络浏览器以后,促使学生更加关注更新博客的情况,辅导员可以更及时了解,并且第一时间和学生表达和交流思想,为辅导员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提供依据[4]。
(三)博客促进辅导员自我提升
博客不仅是交流平台,同时也是镜子,可以在实际应用的时候体现博客主人的素质和个人修养。辅导员在学生、同事之间建立开放性博客,是一种自我鞭策的方式,并且不断更新博客内容,就需要不断扩大自身学习面,提高自身素质,并且有效合理的表达自身的感受和思想。第一,博客提高辅导员责任意识。博客生命线实际上就是点击率,想要吸引关注,就需要辅导员具备规定的阅读群体,如果辅导员不能及时更新博客,会慢慢丧失关注群体,因此,辅导员在应用博客的时候,需要不断坚持关注、坚持思考、坚持更新博客,不然就会大量失去博客群体,出现由于不更新博客造成的失落感。基于此就需要辅导员不断更新博客,应该提高辅导员责任意识。第二,辅导员应用博客可以促进自身发展。一般来说,辅导员的工作都是比较琐碎的,写作博客,可以促使辅导员更加关注时代的发展,全面推进学生群体工作,并且逐渐提高积累经验和思考工作的能力,经过不断更新博客,辅导员可以感受自身的发展和成长。第三,大量学生群体出现在博客中,辅导员建立博客的根本目标就是学生,所以,辅导员不断更新博客可以激发学生交流意见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建立学生比较重视和关注的焦点,以便于在博客荷载能够引领学生群体,所以,辅导员工作中合理应用博客,可以凝聚学生群体,激发学生对工作、学习、生活关注和思考,促进学生的成长。博客能够形成事业平台,辅导员不断反思自身工作,相互阅读,相互交流工作意见,谋求共同发展和进步,得到辅导员对博客的认同感[5]。
结束语:
综上,博客可以不断扩展辅导员工作,是一种网络应用,可以充分体现辅导员自身特点和个性,网络虚拟化辅导员现实人物,在博客中辅导员通过自身感受来利用键盘来记录自身心路历程,为大学生建立多个思考的方式,辅导员工作中应用博客,可以为学生提供全新的价值视角,影响学生思想。
参考文献:
[1]李淼,赵玉英.试论辅导员博客的功能实现与拓展[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12):132-133.
[2]孙厚纯.高校辅导员博客的建立及功效研究[J].江苏高教,2011,01(5):112-113.
调查主要有五方面发现:第一,半数的被调查区县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机构,但相当一部分指导机构尚未开展实质性工作;区县教研员总体学历较高,但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水平仍需提高。第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数量有所增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开始受到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得到加强,但培训的系统性尚未形成。第三,八成被调查中小学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六成的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课表,但只有三成的学校能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课时。第四,八成被调查中小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辅导)室,但是相当一部分学校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正常运转。第五,七成被调查区县开展了课题研究活动和心理活动课的研讨活动,但各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的频次和范围有显著差异。
课题组就课题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建议:一、建议加强政策指导研究及宏观管理。二、建议制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班主任的培训规划。三、建议启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或大纲)的研制工作,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管理和教学研究。四、建议制订中小学心理咨询(辅导)室建设标准,规范中小学心理咨询(辅导)室的建设、使用和管理。五、建议将心理健康教育评估纳入教育专项督导,加强对各地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与评估。
课题论证专家,教育部信息中心《基础教育参考》主编陈海东对本次调查研究取得的结果感到欣慰,他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对于民族的强盛、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教授认为本次课题研究设计合理,调查样本量大并有较好的代表性,统计方法运用得当,数据可靠,研究报告系统全面,国内外文献翔实,文字通俗流畅,图表清晰,讨论分析事实求是,建议中肯并具有可行性,所得结论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对推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具有很大参考价值。中国人民大学俞国良教授认为本次调查非常有意义,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工作量大,数据丰富,基于调查结果提出的建议具有参考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陈午晴教授对本次调查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本次调查研究目的明确,调查范围广泛,调查研究过程科学规范,达到了调查目的,基于调查结果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有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建议。陈午晴教授进一步指出如果研究对象中加入学生和家长,调查的结果会更加丰富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