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贫困生学期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1 16:34:4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学贫困生学期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大学贫困生学期总结

篇1

一、不断提高辅导员自身的综合素质

首先需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只有具备了良好综合素质的辅导员,才能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用自己优良的思想、品行、学识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同时还要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熟悉本职工作、通晓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确保学生稳定

坚持“把学生安全放在首位”的工作原则。在平时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使他们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

1. 落实每月班会制,做到经常查寝制。贴近学生的生活状况,加深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对宿舍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2. 提前做好节假日班级学生的离校、留校情况统计。在节假日结束前,及时了解返校情况。

三、加强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认真落实学院有关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示,努力做好班级每位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 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纪意识和规范意识。

2. 坚持每周至少要找5-6名学生个别谈心,有计划、有目的地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3. 定期组织各班举行心理班会、心理话剧等活动,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预防心理疾病。

四、加强学生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严格按照学生手册上的有关条列,进一步细化学生工作的日常管理,使学生工作的日常管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1. 要求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班内少数同学平时对自己放松要求,导致期末考试成绩不及格。针对上学期末的考试成绩,要求落后的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力争本学期消灭不及格现象。

2. 建立健全通报机制,利用每月班会,及时通报学生到课率、就寝、内务等情况。

3. 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双管齐下地管理好学生,并做好相关记录。

4. 鼓励学生多参加学院和系组织的各项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五、加强班干部的建设、管理工作

好的学生干部可以带出一个好的班集体,班级干部是学生工作中的骨干和基石,也是辅导员与普通同学的桥梁和纽带。

1.在本学期初期,对原有的班委进行微调,优化组织结构。

2. 加强班级学生干部的队伍建设,每月定期召开例会,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性和主动性,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3.严格要求学生干部,对班干部的违纪现象的查处必须更加严格,发现一起,处罚一起,力求打造一支学习优秀、作风过硬的班干部,凸显他们在学生工作中的强大作用。

六、关注弱势群体、建立特殊学生档案

关注贫困生也是辅导员工作中的一个重点。贫困生是我们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我带了3个班,共107人,其中有近32名不同程度的贫困生。

1. 配合学院的勤工俭学、助学贷款等工作的实施,统计各班级贫困生名单,建立贫困生档案,积极为学生争取贫困生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岗位。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认真做好贫困补助、助学金评定等工作;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自强的生活态度。

篇2

本学期一开学我们就给班级工作定下了工作重心,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掀起勤奋刻苦的学习风气,营造全面发展的学习氛围.

人的成才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一个班集体,对个人来说就是一个重要的成长环境。一个立志成才的学生,如果处于较好的集体中,就会有如鱼得水之感,相反,如果班集体不理想,就会感到处处受压,甚至在成才的道路上中途夭折。理想的班集体,应该是既宽松和谐,又充满竞争气息。宽松和谐能够保证大家心情舒畅,互帮互学, 竞争气息又能推动学生们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在班干部的选择任用上,我要求我们每个班的团支部、班委会成员精干负责。同时保障学生监督干部的权利,兼听则明。遇事从多方面调查,保证班级工作公平公正。班级工作的开展,要求每周组织一次班会,讨论当前最受同学们关注的问题,班会的目标是解决同学们心中的疑难。

二、思想政治工作

对于学生群体,我们不能开展同一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我把学生分类,在进行统一的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有重点的、分层次的对不同类的学生进行教育。

1、政治理论学习

首先,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引导学生从理论上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从实际行动上,结合理论知识,正确地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起来,帮他们分析,使他们了解到自己身边的小事也能与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挂钩,从而使他们发现政治理论学习的必要性。

2.关注贫困生

贫困生是我们学生中一个较大的群体,我带5个班,共193人,其中有近36℅的不同程度的贫困生。所以关注贫困生也是我们工作中的重心。在关心贫困学生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自强的观念更为重要。

首先,我对班级里的贫困生进行摸底调查,分出不同程度的贫困生,并组织调查统计和掌握贫困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建立贫困生档案。平时经常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日常生活状况,当他们连生活费都紧张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并积极推荐他们从事勤工助学等活动。认真仔细地做好奖学金评定、贫困补助等工作,把国家、学校有限的专项拨款用准用好,尽力减少贫困生的后顾之忧,减轻他们因经济困难而造成的生活压力。

其次,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自强的观念。贫困生因经济原因常产生自卑心理,对贫困生经济上的资助固然重要,更为重要的是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摆脱自卑心理。正视自己,发掘自己的潜力,以知识和能力作为自己的精神粮食来充实自己,在精神上脱贫。

3.注重女生工作

篇3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扩大,高校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高校贫困生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社会各界人士对于贫困生的关注越来越多,目前,国家已初步建立了以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为主体,辅之社会资助、绿色通道等内容的多种形式的综合资助体系。而针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受关注,许多专家学者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目前较多研究均认为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根源来自于自身家庭的贫困。笔者长期工作在医学高等院校学生工作一线,通过与贫困生的深入谈话,结合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表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发现较大一部分贫困生获得资助后,经济困难虽然得到暂时缓解,但是心理问题可能并没有得到解决,更有可能因为高度的敏感和自尊,或者获助后产生的压力和责任感增加,心理问题反而有加重的趋势。因而,了解贫困学生受助后可能产生的负性情绪及因负性情绪而引发的不良行为倾向,对于高校贫困生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常见的高等院校家庭贫困学生受助后负性情绪。

负性情绪(negative affect,NA),也称消极情绪,是具有负效价的情绪,它是反映个体主观紧张体验与不愉快投入的一般性情绪维度,包含了一系列令人厌恶的情绪体验[1]。个体的情绪体验会直接影响其行为倾向,我们只要了解贫困生的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就能预见和把握其行为倾向。目前,负性情绪是影响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成分,它作为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对贫困生的心理生活品质有着直接的不良影响,同时,长时间负性情绪体验也会给贫困生的生理健康带来负面效应。常见的高校贫困生获助后的负性情绪主要包括:

1.获助后感到羞愧、羞耻。这部分贫困生主要包含以往对于自己家庭贫困的事实难以接受的学生,他们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常常给别人以自卑或者较敏感的印象。自卑,是个体由于某种原因而产生的对自我认识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表现为对自己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怀疑自己,看不起自己,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2]。自卑的同学在其日常行为特征上主要表现为羞怯、忧郁、孤僻、退缩、缺乏主动等,较多自卑情绪体验过重的同学会同时兼有敏感的情绪体验,敏感,在性格上可认为是过度在意细节带来的感受和变动并善于将之放大,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3]。这些学生对于自己家庭贫困的事情过度在意,不能够正视家庭贫困的事实,往往不想别人知道自己获助,消极面对获助这一事实,认为助学金的获得使自己陷入羞耻、尴尬的局面,部分较为敏感的同学甚至会有别人瞧不起自己、讨厌自己的错误想法和认知。

2.获助后压力过大,感觉焦虑。这部分同学在日常的行为中表现出较强的责任意识,有部分同学甚至将改变家庭环境作为己任,迫切希望通过读大学改变家庭困境和自身现在的生活状态,由此带来的压力感会促使这部分家庭贫困的同学有着比其他同学更高的使命感和追求卓越的动力。获助后,和这些同学进行深入访谈时,往往了解到他们有“压力很大”,“别人帮助了我意味着我应该更加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去回报社会”,“我如果表现不优秀,对不起家人、老师及社会上帮助过我的人”等想法,由于这部分家庭贫困学生责任感过强,以至于责任感成为其内在的压力。接受资助后,有责任感,能知恩图报是好事,但是过重的责任感成了内在压力却会促使贫困生加倍努力地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尤其是学业目标,从而最终导致自我的迷失,同时也可能会造成身心不必要的伤害。但我们也应当意识到正常、适度的压力会带来积极向上的动力,但是当过度的、持久的压力带来焦虑的负性情绪体验时,会给家庭贫困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经常处于焦虑中会引发肌体的紧张不安和忧虑的情绪,并会使贫困生的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易怒,严重者会导致精神问题。所以针对高校受助生的焦虑状况,我们绝不能忽视。

3.获助后变得麻木,产生“等、靠、要”的惰性思想。这是极个别的家庭贫困的同学较为极端的一些想法,多产生在较高年级的同学身上。笔者所在高校属于医学高等学校,学生学制普遍较长。高年级的同学获得资助次数相对较多,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习惯,心理和情绪上均渐渐变得麻木,对自我放松要求,产生惰性思想。这部分贫困生会将自己每年都获得资助看成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的明显表现是在每次不同形式的资助申请结果公布之后,会主动联系老师,内容包括这次的资助款项金额,我和谁情况类似,为什么他有我没有;我上一年拿了多少钱,为什么今年获得的资助比上年减少了;我已经拿了XX助学金了,但最近另外一个助学金,我还想申请等情况不一而足,在对这些同学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解的时候发现,多数同学家庭情况和以往并未发生较大改变,他们已经获得的资助基本上可以缓解其家庭经济压力,部分或者基本满足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并不需要更多的资助项目和金额。而且有极少数的同学在评定贫困生等级时在家庭材料上弄虚作假,以期获得更高的贫困等级的资助。这些同学拿到资助之后,经过其周围同学反映,很多同学并不是用于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而是为了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比如购买一些非生活必需品、电子类奢侈品和请客吃饭等。

二、高校家庭贫困学生产生负性情绪的原因分析。

获助的贫困生之所以产生这些负性情绪,最基本的原因就是这些同学不能够正确对待自身家庭贫困及他们需要社会、学校予以资助的现实。并不是所有的负性情绪都会带来不好的行为后果,一定程度上的负性情绪,比如焦虑、羞耻等会成为贫困生追求成功的动力,但是过强、持久的负性情绪势必会带来不良的行为倾向,从而产生不良的行为后果。如何处理这些负性情绪呢?第一,我们必须识别出贫困生产生的不同性质的负性情绪,负性情绪的识别要经过两个步骤,首先要从贫困生的身体状态与行为举止结合他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具体表现判断出他们是不是产生了负性情绪及负性情绪的强度;接着对已经产生的负性情绪再作出细微的辨析,并结合他们的日常行为表现,确认是属于何种负性情绪。第二,针对贫困生已经出现的负性情绪,适当、适时、方法得当地进行情感疏导,并且针对贫困生的个体情况提前做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干预。

三、针对高校贫困生获助后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开展教育干预措施的实践探索。

目前,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教育干预措施主要包括:

1.帮助贫困生接受自己家庭贫困的现实,正视家庭贫困现状。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贫富差距是真实存在的,如何让刚刚进入大学的高校大学生正视并接受自己家庭贫困,不同的专家学者对此看法不一,网上也存有很多争议。笔者认为,正视家庭贫困的第一步,就是努力让学生把自己的贫困事实陈述出来,从而帮助贫困的同学意识到贫困不是自己的错,更不是让人感觉羞愧或者羞耻的事情,正视贫困并积极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的态度和行动才是最值得尊重的做法。具体的做法,建议在贫困生认定环节,鼓励申请贫困生认定的同学在小范围(班级、贫困生评议小组等)内进行家庭情况自述,少数特别内向拒绝自述的同学,可以放宽要求,在贫困生认定结束后抓住其他机会加强对这部分同学的心理疏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能够勇敢地当众讲述自己家庭贫困,不但会使周围的非贫困同学加深对家庭贫困同学的了解,对于贫困生自己也是一种锻炼,能够学会不逃避人生,直面挫折。

2.降低无偿的物质资助比例,增加有偿资助比例。目前,较多高校采用的有偿资助主要包括勤工助学和助学贷款,而贫困生获得到的更多资助都是无偿性质的助学金、补贴和学费减免等。过多的无偿资助,不仅会助长贫困生不劳而获的心理,养成“等、靠、要”的习惯,也会使周围非贫困的部分同学产生心理不平衡,对贫困生产生仇视或者轻视心理,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贫困生人际关系紧张的程度。加大有偿资助的比例,有效途径之一是增加有偿资助的形式,可以采用规定不同等级和金额的助学金的申请与贫困生每学期参加多少次义务劳动、每学期参加多少次课外活动、每学期参加多少次公益活动等内容相挂钩,这样在获取贫困生资助资金的过程中,贫困生自身的价值也能够得以不断凸显,逐步弱化了“等、靠、要”等消极依赖心理,培养了自身的自立精神、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对于贫困生更多地采用积极关注,及时奖励。大多数贫困生来自较为偏远的欠发达地区,父母多为农民,受原有比较单一、封闭的教育环境的影响,他们自身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及人格的完善会较家庭优越的孩子落后。这些家庭出来的孩子较多地承担着改变家庭命运的压力。进入大学之后,他们极度渴望取得优异的成绩改变家庭命运,往往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培养。对于贫困生的积极关注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仅是关注他们学业成绩的提高,更要关注他们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对他们的每次进步都要做出肯定。与贫困生的交往过程中,笔者发现,如果完全采用同情的态度对待他们,往往会使贫困生反感,尊重与认可才是他们最渴望的交往方式。尊重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维护对方的自尊。高校贫困生由于处于弱势地位,比起非贫困的学生往往会更加自卑,所以与贫困生相处时更应该投以更多的宽容,包容他们的不足,并更加积极地关注他们,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积极引导,鼓励他们更多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注重他们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

4.注意加强对贫困负性情感的疏导,营造良好的资助环境。加强对贫困生负性情绪的关注与疏导,及时排除负性情绪带来的不良情绪和压力。在和贫困生的交往过程中应注意从贫困生自身的利益和需求出发,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依据他们的心理状况设计和开展教育活动。关注心理咨询的重要性,积极开展深入辅导和帮扶活动,从而提高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总之,造成贫困生获助后负性情感产生的原因复杂而多样,有时候不仅仅是贫困生自身的原因,而且周围非贫困同学的态度也会对贫困生产生影响。因此,加强非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端正他们对于贫困生同学获助的态度,营造良好的资助环境,对于贫困生负性情感问题的解决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石林.情绪研究中的若干问题综述[J].心理学,2000(1).

[2]陈仲庚.人格心理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

[3]许若兰.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设计与实施[J].心理学,2001(8).

[4]马琪山,黎晓娜,何兆东.正确对待负性情绪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新时期大学生负性情绪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9(10).

[5]王幼芳.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调查及改革的思考[J].青年研究,2002(2).

[6]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篇4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01-01

贫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近年来各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随着国家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力度的加大,广大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学生得到了资助,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但同时也使部分学生产生了依赖、急功近利、感恩诚信缺失等问题。因此,对贫困生的心理帮扶、诚信教育、感恩教育逐渐受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视。

1.案例

案例一:王同学,家庭经济困难,家中兄弟姐妹五人,仅靠父母种地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她比较内向,生活态度较乐观,能够与同寝室同学相处融洽,虽本人有认真学习的意向,但成绩不佳。可能是由于其在家中排行较小,在家中受到宠爱,因此对自身的要求不太严格。但她却过于要强,争强好胜,在评定奖学金时,尽管不符合标准,还是以家庭困难为由,表示自己要得到此类奖学金的愿望,思想工作较难做通。

通过与班长、寝室同学、本人谈话和家长电话沟通,以及对她日常行为的观察,发现她的家庭经济确实困难,尽管在家中受到宠爱,但也能为家中着想,希望早日成为家中的支柱。该生有较强的上进心,决心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报答父母。但同时,过于急功近利的性格也让她在个人利益方面不懂得谦让,一旦遇到涉及个人利益的问题,就会表露出利益必争的极端心理。

针对这一问题,辅导员没有采取一味的说教,而是与该生经常聊天,讨论学业,帮助她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时常督促检查其学习进度,并帮助她联系合适的家教和校内勤工助学,使她在经济上脱贫。此外,为了调整她的心态,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宣扬在班集体内部,同学之间应有团结、平和、谦让的精神,让她事先查找资料、用心准备、在会上发言、会后与之交流。平日与她沟通时,有意无意的讲道理、举实例,逐渐感觉到她有了较大的变化。在大二学年中两次拿到奖学金,并在接下来评比国家助学金时,能够谦让其他家庭困难的同学。

案例二:杨同学,在报到时,就上交了贫困证明,他父母双双下岗,全家人仅靠每个月最低生活保障金维持生计,尽管父母做些小买卖贴补家用,但每年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用让这个家庭难以承受。但奇怪的是,在每学期班里做经济困难生的民意调查时,没有同学认为他家庭困难。深入调查原因,他虽然家庭困难,但父母对其的需求向来是有求必应,养成了虚荣心强、自私的性格。在寝室与同学攀比吃穿,第一学期发放的助学金购买了MP4,在同学中影响非常不好。

对此,辅导员通过多次与其谈话,加强人生观教育。引导他把眼光放远,心胸拓宽。多为他人着想。同时,与其父母沟通,希望他们能够适当地更改对该生的教育模式,培养子女诚实、开朗、感恩的优良性格。通过学校家长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逐渐使该同学在内心深处受到触动,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对自身的学习生活进行重新的思考和定位,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最终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2.教育方法

2.1 通过有意义的活动,如班会、文体活动等,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身心素质;另外,通过谈话,内容可以涉及人生、学习等方面,潜移默化中给予其思想上的触动和熏陶。

2.2 联合、发动班级普通同学、班级干部,关怀贫困生心灵。重视心灵的帮助,使其心灵能够独立自强、健康成长。

2.3 学业上的指导和勤工助学相结合。注重学习,加强专业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同时重视勤工助学的积极意义,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养成学生独立的经济观念。

2.4 建立公正、透明的评比体系和监督体系,使奖、助学金能够真正发放到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手中。建立监督体制,将学生的得到的奖学金使用情况归档,促进学生学业、诚信、感恩等方面素质的提高。

3.常见问题

3.1 自卑心理较强。部分贫困生因家乡属贫困地区,整体经济条件较差,教育条件也相对薄弱,学生们从小自立要强,与周围同学差异不大;进入大学校园以后,大家来自不同地区,面对学校丰富多彩的文化气氛,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观念、人际交往等,他们多数不能适应,自尊转变为自卑,甚至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正是此类异常的顾虑和担忧干扰了他们全面客观看待自己优势和所拥有的条件的能力,往往因为一点小事,或者是误会而不满意自己、否定自己;同时他们不愿表白自己的心理,或者将自己的真实心理隐藏起来既不善交际也不愿同周围人交流,长期形成心理压抑。

3.2 自立自强,但心理负担较重。贫困学生因受家庭环境等影响,大多吃苦耐劳,待人诚实,做事踏实,勤劳朴素。但他们的心理负担较重,与其他同学相比他们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学习,还要担心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开支,每当新学年开始时他们都很担忧难以交齐的学杂费和平时的生活费。这些担心都会不断加重他们的心理压力,使其长时期处于紧张状态。

3.3 关注学习成绩,常忽略交际能力的锻炼。贫困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等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域,能考上大学进城里念书实属不易。所以他们更珍惜上大学的机会,平时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优异,但他们往往忽略综合素质的培养,性格相对内向,交际能力薄弱,与周围同学交流甚至应聘工作时处于被动状态。

4.辅导员工作启示

4.1 贫困生只是因某些学生家里经济相对拮据而产生的特殊称谓,故是否是"贫困生"与学生本身的能力、学习成绩等并无本质联系,只是有少数学生相对内向,没能及时调整自己心态而存在自闭、自卑的心理。

篇5

院学生会是学院的灵魂,引领着太多太多人的努力和成长。勤工部在学生会的后台默默无闻的工作,尽管没有绚丽的舞台,没有经久不息的掌声,但是能够把院里109个贫困生的琐碎事情处理好已是我们最大的目标。我们是一个有爱的部门,用温暖的心传达着爱的力量。年近岁末,我们对勤工部的工作做以总结,希望以此总结经验,以后做的更好。

开学之初的头等大事是迎新和发放军训服。勤工部的三名成员用了几个晚上走访了每一个贫困生的寝室了解了每一个人的大概生活情况并做了详细统计。之后为三十多个同学免费发放了军训服,希望通过我们做的点点滴滴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温暖的关怀。

9月28日,勤工部精品活动之爱心座谈会在部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以及学生会其他部门的密切配合下顺利举办。爱心座谈会本着“答疑解惑传递爱心”的宗旨,为大一的贫困生提供与学长学姐交流的机会,减少他们初入大学的迷茫和无助,将自信自强的乐观态度传递给更多人。座谈会上大一新生表现踊跃,学长学姐们耐心解答,整个活动一派其乐融融,其间几位大一同学载歌载舞,更是将座谈会推向了。

尽管一个学期即将过去,但是等待着我们改进和参与的还有很多,勤工部会牢记院学生会的宗旨,做好本职工作。有这样一句话:年轻的时候,总以为那时的烦恼无穷无尽,年少的臂膀将它们托起,所以神情忧伤,视线迷茫。而今隔着时光的玻璃看过去,才知道,只是青春,便足以珍惜,而那些细细小小的烦恼,不过像血管一样,游走在青春的肌肤之上,也正是它们,才让我们走过这段时光,现出浅蓝淡粉的迷人光泽……

篇6

关键词: 贫困生资助;诚信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心理疏导

Key words: aid for poor students;credit education;inspirational education;thanksgiving education;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5-0164-02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目前高等院校中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是诸多社会问题在高校的延伸和反映。资助这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经济困难和思想问题,使其顺利完成学业,这是涉及千家万户、利国利民的民生之举,也是做好高等院校辅导员工作的特殊任务。学生资助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学习生活面临的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为思想政治教育开拓了新领地,提供了新内容。因此,资助教育工作作为一项常规教育工作已经贯穿于学生求学的始终,这是当前高校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相结合,在具体工作中人性化的细化、渗透思想教育、深化教育效果的极好方式。

1 做好教育设计,明确“三个教育一个疏导”的工作方案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学生资助工作最根本的指导原则。在高等院校学生资助工作中,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合理、公正地调查、认定和评审学生的实际困难,把党和政府对大学生资助的关心和温暖及时送到贫困生的心坎上,这是衡量高校辅导员政策水平和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客观标准[1]。把贫困生资助与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相结合,拓宽教育面和扩大教育效果,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经济苦难的同时,密切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他们在得到经济援助的同时得到思想的关怀和体贴,感受党和人民的关心和支持,从政治上尽快的成长进步,是这一工作的升华和发展[2]。

笔者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探索,在资助工作中摸索出“以学生为本加强教育和思想引导,全体教育与学生个别教育相结合,“三个教育一个疏导””的工作思路。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应用,总结出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教育工作中应坚持的工作方案:即将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及时的心理疏导贯穿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始终,教育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报国之志,坚持诚信为本,心怀感恩之情,正确面对贫困问题和生活困难,解除心理顾虑,走出因贫困而形成的心理误区,正确认识挫折和困难,变“输血”为“强体”,通过自己的努力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励志成才,成为适应社会需求,为党和国家献身、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

2 分解工作步骤,扩大“三个教育一个疏导”的教育效果

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以一次助学金的评定全程来解读在贫困生的资助教育流程,体现“三个教育和一个疏导”的教育原则,展示资助教育工作具体操作步骤。

2.1 做好摸底工作,打好资助教育基础 首先要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摸底工作,认真理清班级学生的社会和家庭背景,全面详细地掌握不同学生的家庭经济分布情况和贫困原因,按照“救急扶贫不助懒”的原则,准确科学地确定资助认定对象。

对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教育摸底分为两种,新生入学时认定和每学期认定。时间分别在新生入学两个月之后和每个学期开始之时,针对这两个摸底时段,各有不同的侧重点。便于能够在班级中准确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情况,笔者制作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登记表》,表中包含: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受助情况三项内容。在新生入学时学生可以自愿填写这一表格。每个学年度,通过谈话、调查等方式核实更新表中的内容,尤其重点记录学生的受助情况、学习情况和学费上交情况。这些内容为如何开展学生教育和确定教育目标提供了参考。

在初步排查采集信息的基础上,要做好科学准确的分析排队工作。对新生入学摸底信息的分析,主要是全盘把握全体学生家庭实际情况,重点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困难程度、家庭类型和原因。而对于老生学期的摸底,重点应放在家庭出现变故、消费方式突然发生变化、学习生活情绪急剧低落的对象排查上,同时兼顾了解学生的学费缴纳情况,对欠费学生区别孤儿单亲、天灾人祸、地域贫困、多子女家庭、不当消费等贫困成因,以因析果,分类排队确定重点资助教育对象。

2.2 针对不同对象,分类实施教育疏导 在摸底分析的基础上,按照特殊困难、比较困难、一般困难和普通学生四个区段确定班级内的学经济分布板块,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以上结果显示:在四个区段中,因为家庭的贫困状况不同在学生群体中占有的比例份额差异较大。“特殊困难”是指家庭出现突然变故或突遇自然灾害等类危困状况;“比较困难”是指孤儿单亲,下岗职工,父母伤残,多子女家庭,经济落后地区生源等类状况;除此而外,相对于“普通学生”凡提交了困难申请符合认定条件者均确定为“一般困难”[3]。辅导员资助教育工作的重点就是对一般困难、比较困难和特殊困难的三类学生,按照摸底的两个不同阶段分门别类实施“三个教育和一个疏导”资助教育活动。

根据新生入学摸底分析结果可看出,此时同一班级的同学之间刚刚开始熟悉,对家庭经济情况等也只是初步了解,教育的内容重点应放在励志教育和诚信教育上,除特殊原因外,宜适当扩大一般困难贫困生的资助面,加大理想信念和诚信教育的力度,辅之于必要的思亲别家排异心理疏导。如教育新生诚实填写家庭经济困难调查表,提供个人真实有效的信息,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正确看待和面对家庭经济困难,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在这个阶段,对学生可以采用利用周点名播放励志电影,邀请自强自立的老生或校友典型作报告,讲解国家以及学校的资助政策等,以面向全体学生的方式开展普遍性教育活动。

对于每学期的摸底分析,主要目的一是甄别出 “伪贫困”学生,二是发现家庭出现变故的学生,这两种情况的排查结果,对如何开展教育非常重要。针对“伪贫困”学生,如出现伪造贫困证明,在资助评定前后消费方式差异与平时的奢侈突变等情况,这些学生的行为严重影响评定的公平性,在学生中造成特别恶劣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会助长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污染学生的心灵。对其绝不可以姑息迁就,必须严肃批评,在评优和综合评分中予以惩罚,行为记入诚信档案。此时的教育内容就以诚信教育为主,同时要关注他们造成这种行为的心理原因。而针对第二种情况,在及时资助、雪里送炭的同时,以单独谈话为主重点对其进行励志教育和心理援助疏导,给予及时地关心扶助,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避免因家庭变故带来的心理创伤,放下心理包袱。必要时还可以采用“集体援手募捐”的方式扩大教育效果。

2.3 公正透明评定,巩固教育疏导效果 在资助评定阶段,名额的分配、评定条件的制定和过程程序的控制是三个关键的步骤,特别是评定操作的公开透明与民主是教育活动的重点;“三个教育一个疏导”贯穿于评定活动的始终。

在评定结束后,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受助学生和未受助学生进行具体的教育和心理疏导。鉴于助学金的评定结果已经确定,对于受助和未受助学生的教育重点就要因人因事具体对待了,对受助学生,教育内容主要应围绕诚实守信、立志励志、感恩回报的教育内容展开,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国家资助的意义,心怀感恩、焕发热情、投身为国学习、为民成才的奋斗行列。在具体的操作中,通常采用直面谈话的方式,将预先设定好的谈话内容融入到“三个教育一个疏导”当中。与受助学生谈话应突出强调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养成简朴的生活习惯,正确理解国家助学金的设立意图,及时缴纳学杂费,做诚实守信的大学生;必要时辅导员还可以和家长联系,告诉家长学生在校表现、所获得资助的数额等,让家长了解国家、学校的资助体系和政策,实施有效督促监管,避免学生发生诚信危机,从学校和家庭多方面对学生的经济情况和消费进行监督,防止不当消费,将国家助学金的好钢用在刀刃上。

无论助学金评定有多么公开透明,受到资助者总是少数,总会有学生对评定结果不满,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对于这些未获得资助的学生,沟通的重点自然放在了励志教育、心理疏导和对奖助金评定工作的解释上。辅导员要及时对评选结果进行实事求是的说明,让学生懂得外部的资助是有限的,改变自身命运更多还得靠自己的努力,不因未获得资助而影响情绪、学习和生活;注意尊重学生行使民主监督和提出异议的权利,无论何种意见和建议,都要给他们充分释放和宣泄的机会,以励志教育、失衡心理的疏导和必要的解释安慰为着力点,把失落的情绪及时转变为奋起直追、奋发有为、创造机会的动力。

从以上贫困生资助教育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及时有效地开展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心理疏导活动是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重要部分。辅导员既要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又要切实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他们的最迫切愿望结合起来,有计划、有步骤地为他们提供更好的锻炼和发展机会,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成才,以自己的卓越奉献回报祖国和人民。

参考文献:

篇7

作为一名辅导员,应该具备高尚的人格,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讲究为人师表。我在思想上力求上进,众所周知,理论是我们行动的指南,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坚持在工作中以“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宗旨,熟悉国家的各项政策和学校当前的中心工作,为辅导员工作打下坚实的政治理论基础。在接触辅导员工作一学期时间里,本人对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方面加强了,通过主题教育的开展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并且通过学习强国平台加强自身思想理论学习;但是,自身的学习意识的还是不够坚定,不能持之以恒,有时候间隔学习的时间比较久,在这方面上要有待加强,克服自身存在的意识薄弱,不够严格要求自己上进行改进。

辅导员自身的思想素质理论水平是从事这项工作的理论基础。在日常工作中我力争多学多看,使自身具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和较高的政策水平。坚持在工作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宗旨,熟悉国家政策和学校的中心工作,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辅导员工作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说,全方位、全过程地做好学生思想教育,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办得让家长放心、让学校放心。寻求新的管理方式,充分信任学生,学会尊重和欣赏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做好表率,做一名让学生满意的辅导员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追求。

二、学生思想动态方面

能够成为一名辅导员,和学生一起成长,使我感到很自豪的地方。但是第一次作为新人辅导员心里还是很不踏实,怕自己带不好班级,怕会犯错误,怕学生闹事情等担心的问题,使自己感觉责任比较大。经过一个这学期的摸索,也能够比较从容第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辅导员工作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说,全方位、全过程地做好学生思想教育,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办得让家长放心、让学校放心。寻求新的管理方式,充分信任学生,学会尊重和欣赏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做好表率,做一名让学生满意的辅导员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追求。我一直在努力,也将继续为之努力。

一是在学生的思想工作上要把学生的思想工作放在首位。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比较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讲究享乐主义,比较怕吃苦,这时候在校园里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作为一名辅导员,自身在日常的行为规范上以身作则,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在班会上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缺课旷课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予他违纪等各方面的分析,使其知道其弊端。并联系家长也做起思想政治工作;双管其下,贯彻学生的思想工作。

三、班级班风建设方面

针对本年级学生特性,性格个性差异大,有个性张扬的、有较积极的善于表现自己的,但也有较调皮的学生;聪思想上都积极要求进步的特点,从学期开始的第一次班会见面会上就强调提出了团结,紧张,活泼,共进的班风口号。

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开学开始就在班集体中形成了良好的奋进,团结的氛围,努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寻找制定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重新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举行了榜样经验交流会,以自身的经历现身说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思想水平及能力,以更好的树立个人的目标。各班组织了一支有能力,有号召力,团结向上的班委会,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班委会及各科课代表能与各位任课老师积极配合,抓好日常的考勤和良好的课堂纪律,为同学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管理好班级的日常工作。

四、学生奖助学金工作

学生奖助学金评议工作,提前搜集信息,仔细认真审核贫困生信息,建立完善的贫困生库,做好贫困生建档工作,时刻关注贫困生生活、学习情况。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经过初评、复评,最后公示,公开、透明评定国家、学校奖助学金;建立规范的勤工助学制度;加大对品学兼优且经济困难学生的助学奖励力度;不定期进行爱心捐助物品发放;建立日益完善的规章制度,确保贫困生工作有的放矢,将“资助”与“育人”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做好贫困生工作提供了前提和保障,切实抓好奖、贷、勤、助工作。

五、加强学生安全教育

篇8

高校贫困生群体一直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关怀,学界也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学科领域的探讨。笔者在辅导员岗位上工作达九年之久,一直奋战在学工战线的前沿。对于高校贫困生的喜怒哀乐等问题有着大量的感性认知,在总结了学者们的已有成果之后,从学生教育、管理和资助工作的层面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高校贫困生的心理支持

1.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表现及形成原因

第一,焦虑。虽然焦虑在心理学意义上不一定是负面情绪,且在人们实际生活中也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一定程度的焦虑情绪是促进人们不断成长进步的心理动力。但是,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不同的。高校贫困生面对着可以使用的很少生活费,不得不支出的日常生活开销的压力,以及诸如打工挣钱与在教室、图书馆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的冲突等。

第二,自卑。在物质条件上由于比其他同学差,导致了其内心深处的自卑感。虽然大学生的经济条件是家庭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决定的,但是客观上导致了一些高消费的学习和娱乐品无法满足,比如笔记本电脑和苹果手机等。

第三,嫉妒与怨恨。这两种负面心理有着逻辑上的顺延性。家庭贫困的大学生由羡慕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发展到嫉妒、怨恨家庭富裕的同学,甚至怨恨父母、仇恨社会等。

另外,高校贫困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由于以上的负面情绪的积累导致了在行为表现上的人际交往困难。

2.高校贫困生的心理援助策略

有学者从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等角度来分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笔者着重从高校这一层次来探讨可以努力的方向。

第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和活动开展。不少高校创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引进了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对于大一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大学期间的恋爱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和职业规划问题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第二,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作用。在高校全员育人的氛围下,不论是专业课老师还是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都肩负着帮助高校贫困生树立自立自强的人生观重任。

二、高校贫困生的就业帮扶

1.高校贫困生的就业问题现状

学者总结有如下几个方面限制了贫困生的就业竞争力:

第一,社会不平等等隐性因素。贫困生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社会资本上比社会层次高的同学少。反映在就业信息的质与量上,都比不上家庭综合实力好的同学。除自身专业能力外,该项因素也对弱化贫困生的就业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消极心理因素。由于成长资源有限,贫困生自卑、不自信、焦虑和嫉妒等负面情绪均对就业过程(含面试和实习等环节)产生了重要影响,相比家庭成长条件好的同学――他们有着阳光的心理,较好的抗挫折能力等――心理素质的竞争能力差。

第三,其他个人综合素质因素。高校贫困生在自身成长的道路上,除学校教育外所能获得的其他教育资源较少,使得其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不合理。如英语水平、普通的计算机办公软件使用的熟练程度和人际交往能力等都较欠缺。

2.高校贫困生的就业指导路径

第一,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建设。不论本专科生,在入校后专业确定的情况下,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普及对于不论是贫困生或非贫困生而言都要着正面影响,比如可以有效消除大学生的迷茫心理、空虚心理,尽早明确自身奋斗目标,避免虚度光阴。而针对高校贫困生而言,这一群体特别需要就业指导。相对于其他同学可以从容选择继续考研深造,大部分的贫困生会因家庭原因选择直接就业。而此时了解国家相关的考研助政策对于贫困生将来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第二,加强就业处服务能力建设。为了尽最大可能消除社会不平等等隐性因素的制约,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信息,且利用新媒体如微信公众号等手段使得就业信息对于所有毕业生而言都是公开、透明且触手可及的。高校其他部门可以配合就业处收集就业信息,如高校所属各院系加强就业库建设,积极联系往年长期合作单位或公司来招聘毕业生;又如学校的校友会等机构可以通过已经毕业的校友提供就业岗位。

第三,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是高校一方的责任,就业率的高低还影响到千家万户的教育成本回收和国家高等教育的成败。目前面对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国家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千方百计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就业需求。只有社会的就业岗位增加了,高校贫困生的就业机会才能相应增加。发挥其他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如在“中国非政府组织网”上就有相应的“扶贫助学”项目。

三、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引导

1.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工作战线的灵魂。根据学者的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贫困生的引导作用方面有所欠缺,具体表现在重视物质补助、心理健康教育欠缺。在国家教育系统内,对于高校贫困生有相应的政策关照,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也有相应要求,但是目前在物质上的帮助在实际操作上比较好实现,且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和回报期较长,相关心理咨询师等人才的培养也不是一早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一个过程。

2.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

第一,发挥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引领作用。高校辅导员在最初设立之时,其名称是“思想政治辅导员”。在其职责岗位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思想政治方面的引领作用”。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方面的作用是体现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班级建设和宿舍管理等生活引导”和“奖助学金和各类评优评先等奖惩措施”上。针对于贫困生的帮助,国家有“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的奖励和帮扶。并且,还有“国家助学贷款”以帮助贫困生缴纳学费完成学业。这一类政策需学工战线执行,辅导员具体操作完成。 第二,发挥各个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本原理”、“形式与政策”和“马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课程作用。担任“思想政治理论”各门课程的专业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自然而然的引导同学们正确处理爱党、爱国等大是大非问题。贫困生在内的大学生能在课堂内外与任课老师探讨国家大事、探讨人生重要问题等。

四、高校贫困生的感恩教育

1.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淡薄原因

第一,缺乏重视。对于贫困生的帮扶,在各级制度层面上是单向的不计回报的付出,不论是国家,还是高校,或是具体执行政策的书记、辅导员,都是在完成党和政府交给的神圣而关荣的任务。因此,国家、高校和老师是只强调给予而不要求回报,但在客观上形成了缺乏对于受资助的“贫困生”相应的“感恩教育”制度要求。

第二,感恩教育实施的途径有限。高校多委托学生处在勤工助学等岗位上,或是组织受资助的贫困生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来推进感恩教育。因此,感恩教育的实施途径还需进一步创新。

2.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增强对策

在学生工作系统内部加强感恩教育。具体而言,通过主题班会、宣传海报和感恩节晚会等形式,以多种文化活动营造感恩氛围,树立典型、榜样,让所有同学包括贫困生都能得到熏陶和感染。

在其他制度层面上,可以加强各种奖助贷的后期监督管理,对于不按规定胡乱消费、超前消费的贫困生要及时取消其资助资格,从反面教育所有大学生,强化国家资助政策的严肃性,有利于正面性的感恩教育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曹勇,陈忱.自媒体舆情在高校贫困生心理调适体系中的建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

[2]周文华.社会资本视域下贫困生就业难及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

篇9

在即将过去的一学期里,我本着“以人为本,为学生服务”的宗旨,以学生的思想教育,学风建设为工作重点开展工作。使我带的04级六个班的学生顺利的完成从不学、厌学到自学、好学的转变。绝大部分学生能够适应新学期的大学生活与大学的生活节奏合拍。今年9月份开始,我接管了建工系2004级的260名学生。这对我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通过一学期的磨合与了解,我已经基本了解了这批学生的思想状况与学习、生活情况。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我的工作思路与方式方法,较好的完成了工作的交接。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好自身的理论学习:

政治辅导员自身的思想素质理论水平是从事这项工作的理论基础。在日常工作中我力争多学多看,使自身具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和较高的政策水平。坚持在工作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宗旨,熟悉国家政策和学校的中心工作,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在作风上我努力做到“严、实、精”三字方针。“严”就是对工作、个人要求严,对学生工作不马虎,不松懈,不拖拉;“实”就是工作要实实在在,表里如一,按客观规律办事;“精”就是对工作精益求精,不应付。与此同时我不断的加强个人修养。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作为辅导员我首先要做到光明磊落,正大光明,说道就要做到,并要有宽广的胸怀和耐心的解决问题的态度。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因此我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放在了第一位。当前青少年学生的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教育目的就是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多的体现学生个体的地位和价值,使学生得到尊重和重视。为了使这项工作更好的落到实处,我非常重视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和兴趣爱好,本着“先疏后导”的原则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我刚接手测绘、工程管理、设备工程专业04级的六个班的时候,我们彼此是非常陌生的。04级的学生已经经历一年的大学生活,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已经有了初步的定型。为了消除他们思想上对我在工作上和感情上会产生“厚此薄彼”的想法,从开学初到现在我已经分班召开了班会(48次),走访学生宿舍(40次),找学生谈心(80次)以及通过电子邮件与学生交流(20次)等方式加强彼此的沟通和了解。这些工作不但消除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感而且使我了解到大部分学生的思想动态,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于部分思想上比较松懈,有问题的学生,我先摸清他们的思想动态,了解其兴趣爱好,想其所想,然后给予一定的引导,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其中一部分学生已经端正了思想。同时考虑到现在的学生因受自身条件、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的影响而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我采取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方法,由点到面力争使每一位同学在思想上能又一个健

康、稳定的发展方向。另外一方面我还建立了每两周一次的班会制度,在班会上总结过去两周的问题,指明下两周的努力方向。事实证明,例会制度的效果是明显的、长久的。

三、加强学风、班风、舍风建设:

优良的学风、班风、舍风正是培养高素质学生的无形的重要因素。一个优良学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通过长期的培养慢慢形成。每次主体班会学风问题已经成为必讲的重要内容,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思想贯穿整个的教育工作之中。本学期还明确了规范的考勤制度,每堂课考勤班长点名后必须由任课老师核实签名,这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学生上课的出勤率。对于个别极端分子,采取“说服教育与严惩不贷”相结合的方法,使他们重新走会教室。同时针对学习成绩的差异,在各班开展了“以好帮差,带动全体”的一帮一学习活动。给成绩较差的学生找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从整体上带动全班的学习气氛。目前04级的学风建设已经初具规模,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自主、积极的学习。在班风建设方面我一直将学生干部的培养作为工作的重点,主张班委干部在实践中锻炼,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建立了较完善的班委干部每周例会制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于04级学生没有了固定教室,这就将工作的阵地由教室逐渐转移到了宿舍。鼓励舍长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实施舍长点名制度,凡是夜不归宿外出者无论什么原因都要在舍长处签名。此外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凝聚宿舍的向心力,营造良好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有“宿舍是我家”的意识,都有与宿舍共荣辱的观念。

四、关注贫困生工作:

目前我所带的260生中有近10%的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1%的学生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在贫困生的评定过程中,我一方面听取广大学生的推荐意见,另一方面亲自深入学生中调查,同时在各个班级成立“贫困生调查小组”成员由各宿舍长及部分学生组成,其目的就是能长期深入的在学生中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经过初评、复评,最后公示,保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争取将国家、学校的每一项政策切实的落实到每一位贫困生的手中。在物质帮助的同时,我同样注重思想上的帮助,经常与贫困生面对面的交流、谈心,解除他们心中的自卑心理,保证他们的思想不掉队,使他们能振奋精神,安心学习。

五、班干部改选工作:

一个团结协作的班级必需要有一套有效运作的干部班子。国庆节回来以后,我便组织我带的04级六个班进行了干部民主选举。经过一年的相处,同学之间相互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我相信学生们能够做出自己准确而公平的选择。报名参与竞选的同学十分踊跃,而且个个优秀,竞争相当激烈。经过竞选者演讲、同学们提问、投票、唱票等透明公开的程序后,新一届的干部班子建立起来了。为了培养同学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我在传统的

班干部和年级干部之外新设了一名年级管理小组成员。每班民主选举一名同学担任此职,代表全班同学履行对班级干部和年级干部的监督、参与年级活动事项的出谋划策及过程监督、建立与辅导员之间直接的沟通渠道。这一职务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同学们自我管理意识,也在我和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同时,我要求各班班长每周组织召开班会,填写班会记录表。刚开始学生都觉得又是无聊的开会,但慢慢地他们发现,在班会上大家畅谈的都是与自身发展切切相关的问题,每个人都可以就班级乃至年级事务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而这些意见又会通过班会记录表及时反馈给我,我一一作出及时的处理。现在,每周一次的班会已成为我带的六个班的一个惯例,学生们已习惯了通过这种方式向我直书其言、倾吐内心;每周的班会加强了各班集体的凝聚力,促进了同学间友谊,避免了大学人际关系惯有的疏远与冷漠。我还与班干部一起制定了优秀班干考评细则初稿,初稿由各班同学审阅修改后正式确定下来。这样,学生干部的考核就有了规范化的依据,无论是对干部自身的激励还是对同学的监督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催交学费工作:

在催缴学费方面,我也花了大力气。从班干部到我都行动起来,能向学生解释清楚,给学生做好缴费的思想工作,做到有理有利有节,既不激化矛盾,又能催缴学费,最大限度地做好这一重要的工作。

七、团学网设计与制作工作:

筹备与规划中不断完善的宿迁学院建工系团学网,经过我与杨琪老师的精心设计与制作,已于2005年12月9日正式开通(jgxtxw.sqc.edu.cn) 。该网站将作为一个独立展示宿迁学院建工系学生风采的窗口,为更多关心和支持宿迁学院建工系发展的朋友们提供一个交流与进步的平台。网站内容涉及团总支、学生会、活动风采、社团在线、资源中心、在线留言等版块。

篇10

二、不断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工作原则,一切活动的开展都把同学们的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使同学们在思想上永不松懈,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做好内向学生的思想跟踪服务、了解有情绪波动学生的思想动向,做到超前防范,信息畅通,坚决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在辅导员常规工作中,坚持每周至少要找2~3名学生个别谈心,有计划、有目的地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意见要求。每两周参加一次学生不同类型的班会、晚自习等活动,贴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得到学生的肯定。

四、经常与课任教师联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思想及学习情况,不断提高学习成绩。安排好学生课内外学习生活和作息时间,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各类实践活动和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五、开好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是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一种常用且有效果的方法,也是实现班级建设目标,不断强化奋斗目标的常用工具之一,通过精心组织主题班会,既可以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生动活泼的政治、思想、道德、心理、成长等方便的教育,又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学生干部的管理与指导工作,通过每周召开一次学生干部例会,总结上周工作,布置下周任务,加强了的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和服务水平,引导他们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发挥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并对学生干部进行周月考评,对他们日常学生会工作的工作态度,完成反馈情况,出勤情况等进行打分,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纠正。

七、勤工俭学,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经济困难,提高生活水平,培养综合技能,学校提倡和支持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健康有益的勤工助学活动。校外勤工俭学做兼职是校内勤工俭学岗位的一个延伸。同时关注贫困生的学习与生活。贫困生是我们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我所带的班中,有不同程度的贫困生,所以关注贫困生也是辅导员工作中的一个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