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34:4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师德师风先进事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加强学习,充实与完善自我。
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知识容量在扩大。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不断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有四大支柱,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教师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教师的诗性。是啊,一个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的教师,根本不可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的、纯净的底色。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原来的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二、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关键。教师的责任是教育学生,然而学生的思想品德在很大程度主要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感染出来的。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作为一名教师,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对学生道德纪律的实施需要借助的是教师的道德权威,而不是行政手段,更不是纪律强权。道德权威来源于教师的师德,教师的人格力量。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学术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受益终生的。
三、关爱每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作为一名护士长,蒋小英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她待人坦诚常与护士们推心置腹地交流,是科室同事们的知心朋友。
在生活上,蒋小英主动关心爱护年轻的医生、护士,耐心地倾听她们诉说自己内心的烦恼,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其排忧解难。一位几经情感波折的护士说“蒋护士长的肩膀是一个温暖的依靠,每次靠在她的肩膀上大哭一次便好了。”一位青年医生曾因无执照而一度消极对待工作,蒋小英了解情况后与他促膝长谈,指出其动手能力强、抢救效率高等业务优势,使他客观地认识自己,正确的对待境遇,从那以后,常迟到的他每天提前15分钟到科室,工作充满激情。业余时间蒋小英还经常组织大家聚餐、外出旅行,增进同事之间的了解和交流,增加了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在工作上,蒋小英对每个护士进行正确定位,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力,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批评讲究艺术,分配上公平合理,交往上爱而不宠,远而不疏;在具体工作安排上打破论资排辈的框框,根据每个护士的优势充分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工作能力强、善于沟通、理论基础好的护士担任组长护士;让记忆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参加护理知识竞赛;让有表演才华的参与汇演展示科室风采……不仅每个护士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也为科室争得了荣誉,同时培养了她们参与意识与竞争意识,形成科内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严宽结合的工作环境,使得同事们一个个笑容可掬,神采奕奕,相处得轻松、自在、和谐融洽。她所工作过的普外科、新生儿科已成了最有战斗力的集体,业务量逐年上升,效益逐步提高,多次被医院评为“文明科室”、“巾帼文明岗”。
勤学苦练终成业务尖兵
学海行舟,蒋小英的求知永无止境。20__年,年近40岁的她从工作10年的普外科调任新生儿科任护士长,面对全新的集体和陌生的专科,她没有彷徨,迅速进入新的工作角色。蒋小英利用休息时间跟着医生查房,不耻下问,参加培训讲座,业务很快娴熟起来。在精通新生儿科专业护理学知识的同时,她还钻研了人文科学、社会伦理学、临床医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经常组织本科室护士进行业务学习,传授新知识、技术,提高科室整体业务水平。
创新护理理念,蒋小英还不忘登记患儿的生日并派专人管理,生日当天及时送上生日卡及美好的祝愿,出院时送上温馨的出院卡,其上附有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并留有科室及经治医生的电话号码,以方便其咨询和联系。出院后一周内进行随访,随访率全院最高;善于总结经验,蒋小英把临床护理实践经验记录成册,由她撰写的论文《白内障手术的护理》在中华行为医学《健康心理学》上发表;《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在《当代护士》第五届全国学术交流全上宣读;《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的护理》在__市护理学术交流会上获得一等奖。
美丽心灵折射护理人生
作为一名护士,蒋小英以关爱病人健康,减轻患者痛苦为已任。一天晚上她来到病房巡视,发现一位肝胆管结石手术后病人“t”管引流袋内引出鲜红色液体并呕吐大量鲜血,病人呈休克状态,紧急情况下,她凭着多年工作经验判断,患者可能是消化道大出血,事不宜迟,她立即通知医生到院会诊,冷静地带领护士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由于抢救及时,病人转危为安。
在普外科时,医院接诊了一位被歹徒打劫的新疆人,当时他遍体鳞伤,浑身是血,身上钱物被洗劫一空,送到医院时已面色苍白、手脚冰凉、神志不清、脉搏细数、血压测不到。蒋小英以最快的速度为病人输上氧,建立了静脉通道,经过一系列处理病情稳定后,她又端来温水,细心为病人擦去满身血迹,洗尽头上污垢,送开水,买饭菜,打电话及时通知病人的家属,护理工作体贴入微。病人的姐姐赶到医院时,感动得热泪盈眶,拉着蒋小英的手说:“您就象咱们的亲姐妹一样,我弟弟千里之外遇上你这位大好人,也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2、申购、赎回价格未知风险。对于基金单位资产净值在自上一交易日至交易当日所发生的变化,投资人通常无法预知,在申购或赎回时无法知道会以什么价格成交。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8)03-0152-04
引言
封闭式基金曾是我国基金业发展的"领头部队",1998年两只封闭式基金―“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的发行,拉开了我国新基金时代的序幕。2001年9月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的面世,则开创了我国基金发展的新时代。近年来,我国开放式基金迅猛发展,从2001年的1只增加到目前的302只(截至2007年7月6日),远远超出了封闭式基金53只的数量,已成为我国投资基金的主流,并从中衍生出LOF基金(上市型开放式基金)和ETF基金(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然而,我国基金业的迅速发展与其业绩、风险评价滞后形成了一对矛盾,给我国基金的投资者、管理者和监管者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对我国基金业绩的风险评价开展深入研究。本文拟通过所选样本基金对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的风险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找出二者风险的差别,为更有效的管理和防范基金市场风险提供启示。
1.风险评价的基本内涵
1.1 风险的定义
所谓风险是指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波动性,如未来收益、资产或债务价值的波动性或不确定性。从广义上讲,风险可以被定义为“时间结果的不确定性”。因为我们一般情况下只关注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所以风险的概念可进一步表述为“由于时间结果的不确定性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1.2 风险价值
VaR(Value at Risk)是近几年兴起的金融风险管理工具。按照Philippe Jorion(1996年)所给出的权威说法是“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给定置信区间的一个持有期内的最大的预期损失”。VaR模型是用来估计给定金融产品或组合在未来价格波动下可能的或最大的损失,其优点是给风险测量技术提供了一个适用于不同金融资产、不同金融机构和不同金融资产投资者的统一风险测量方法。 现在已经有许多的研究机构如30人小组、国际调期交易商协会等都把VaR作为测量市场风险的尺度。欧盟从1997年起,美国从1998年起,许多大银行已经使用其内部模型计算交易账簿的VaR损失,并准备针对市场风险的资本要求。
2.样本数据的选取与检验
2.1 样本的选取
本文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封闭式基金选取基金泰和和基金金泰两只;鉴于开放式基金的成长期不长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华夏成长一只,LOF基金选取一只――南方积配,ETF基金选取50ETF。样本区间为2005年3月28日至2007年8月20日,每只基金共583个数据。其中封闭式基金和ETF基金数据为基金指数每日收盘价,开放式基金和LOF基金为基金每日单位资产净值。
2.2 数据的属性检验和分析
2.2.1 证券投资基金收益率的基本特性分析。
日收益率的计算采用样本数据的自然对数之差,计算公式为:
rt=In(pt)-In(pt-1)
上式中,rt代表第t日的收益率,pt代表第t日的基金指数收盘价。
其中,基金华夏成长、南方积配、50ETF、基金泰和和基金金泰的收益率分别用r1、r2、r3、r4和r5表示。
图1 华夏成长净值收益率折线图
图2 南方积配净值收益率折线图
以上两图显示华夏成长、南方积配净值收益率的波动总体上比较平缓,前期平稳,近期收益率的波动稍微有所增强。
上图显示50ETF指数收益率在大波动后跟随大波动,在小波动后跟随小波动,即有波动聚集和条件异方差现象。同理基金泰和和基金金泰指数收益率序列也存在波动聚集和条件异方差现象。
2.2.2 用ADF单位根检验法对收益率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
ADF统计量显示在99%的置信水平下该收益率序列是平稳的。同理可验证其他四个收益率序列也是平稳的。
2.2.3 回归方程残差序列的ARCH效应检验。
采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华夏成长的检验结果如下表:
表2 序列的ARCH LM检验结果表
F-statistic0.000930Probability0.999961
Obs*R-squared0.002809Probability0.999960
三阶检验的结果显示,该残差序列以p=0.999961的相伴概率接受原假设,残差序列不存在ARCH效应,由此说明,华夏成长的收益率序列不存在条件异方差。同理也可验证南方积配的收益率序列也不存在异方差现象,这和二者收益率的折线图反映出来的信息是一致的。
3.模型建立与分析
3.1 基于RiskMetrics模型的时变方差和VaR估计
3.1.1 基于RiskMetrics模型的时变方差分析。
由于基金华夏成长和南方积配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不存在ARCH效应,其时变方差可用RiskMetrics模型计算。RiskMetrics模型假定收益率服从条件正态分布,即收益率rt本身不服从正态分布,但收益率与条件标准差的比rt/σt服从标准正态分布。RiskMetrics模型采用指数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随时间变化的标准差σt,同时又以不同的权数反映了历史观测值对现在的影响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σt+1=(1-λ)ΣTi=1λi-1r2t-i+1=λσ2t+(1-λ)r2t
其中令σ21=r21,λ为衰减因子,对于日度数据RiskMetrics模型取λ=0.94,这个值是根据残差平方最小的原理从众多实际金融数据中计算得到的。把样本收益率序列代入上式,就得到基金随时间变化的标准差。
图4 华夏成长收益率的时变标准差
从上图看出华夏成长收益率的时变标准差总体上变动比较平稳。在2007年1月16日至2007年2月5日期间日收益率波动幅度较大,在2007年1月16日这一天收益率的标准差迅速到达一个峰值。在这期间收益率波动较大的原因为华夏成长于2007年1月12日
(星期五)进行第十三次收益分配,具体为10派8.31元。把2007年1月12日除息日对收益率波动的影响排出,华夏成长收益率的波动总体比较平缓。
图5 南方积配收益率的时变标准差
从上图看出南方积配收益率的时变标准差总体上变动比较平稳,但在2006年12月19日至2007年1月26日期间日收益率的波动幅度较大,在2007年12月19日这一天收益率的标准差迅速到达一个峰值,以后该收益率的日标准差逐渐开始回落,趋于平稳状态。在这期间收益率大幅度波动的原因为南方积配于2006年1月15日(星期五)进行分红,具体为每10份基金份额分配红利6.85元。
3.1.2 VaR值的估计。
把基金的日标准差代入计算公式VaRt=pt-1μασt,其中,pt-1为前一日的收盘价。当置信水平为95%时,μα=1.645。计算得到的VaR的统计描述如下:
表4 华夏成长和南方积配VaR的统计描述
VaR置信水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观测数
华夏成长95%0.037750.022180.041630.261480.00322581
南方积配95%0.041620.033050.036790.298730.00165581
由上表对风险价值的统计描述知,在95%的置信水平下基金华夏成长相对于期望值的平均损失为0.03775,相对于期望值一天面临的最大损失为0.26148,最小损失为0.00322,相对风险价值的标准差为0.04163。在95%的置信水平下基金南方积配相对于期望值的平均损失为0.04162,相对于期望值一天面临的最大损失为0.029873,最小损失为0.00165,相对风险价值的标准差为0.03679。
3.2 建立GARCH模型,计算收益率的条件方差和VaR
3.2.1 GARCH模型的拟和。
由于{r3}、{r4}和{r5}序列经作ARCH效应拉格朗日乘子(LM)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存在ARCH效应。因此建立GARCH模型,计算收益率的条件方差。
根据Ljung-Box(Q)统计量,{r3}序列存在比较明显的6阶自相关,所以均值方程设定为:rt=αrt-6+μt。许多研究文献表明用GARCH (1,1)模型就足够描述条件方差,并考虑到风险收益的相关性,所以建立AR(6)-GARCH(1,1)模型。{r4}、{r5}序列的分析过程和{r3}相同,在此不再重复。用Eviews5.0软件进行参数估计与模型检验,结果见下表:
表5 GARCH模型拟合结果
Coeftz-StsPCRESID(-1)^2z-StsPGARCH(-1)z-StsPAIC
R3(-6)-0.07670.04580.092.85E-060.09875.447900.910263.01680-5.4514
R4(-4)-0.0932-5.17200.00-1.61E-060.0049-4.407201.0149884.21380-4.7755
R5(-3)0.06261.41550.154.82E-060.10336.139800.901078.46950-4.9602
以上三个方差方程中的ARCH项和GARCH项的系数都是统计量显著的 ,并且AIC都很小,这说明GARCH(1,1)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数据。
3.2.2 基金收益率的条件标准差分析。
从以上三图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只基金的条件标准差有逐渐增大的趋势,有关基金管理者和监管者应加强对基金风险的控制和监督,积极有效的配置基金的投资对象,以便降低不必要的风险。其中基金泰和的条件标准差呈指数增长的态势,近期一直居高不下,应引起该基金管理当局的重视。
图6 50ETF收益率的条件标准差
图7 基金泰和收益率的条件标准差
图8 基金金泰收益率的条件标准差
3.2.3 VaR值的计算分析。
VaR的计算使用的计算公式为VaRt=pt-1μασt,其中pt-1为前一日的收盘价。由拟合出的ARCH类模型的结果,可得到条件方差序列,连同相应的分位数代入公式即可计算出相应的VaR日序列。当置信水平为95%时,μα=1.645。调整样本后,共576个计算值,其结果统计描述如下:
表6 50ETF、基金泰和与基金金泰VaR的统计描述
VaR置信水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观测数
50ETF95%0.04450.02530.03950.16350.0116576
基金泰和95%0.05160.02450.05370.23640.0107576
基金金泰95%0.04720.02360.04850.23300.0092576
由上表对风险价值的统计描述知,在95%的置信水平下基金50ETF相对于期望值的平均损失为0.0445,相对于期望值一天面临的最大损失为0.1635,最小损失为0.0116,相对风险价值的标准差为0.0395。在95%的置信水平下基金泰和和基金金泰相对于期望值的平均损失分别为0.0516和0.0472,相对于期望值一天面临的最大损失分别为0.2364和0.2330,最小损失分别为0.0107和0.0092,相对风险价值的标准差分别为0.0537和0.0485。由前面的分析和上述数据可以对某基金的风险状况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分析,进而综合评价基金管理人的证券选择和时机选择能力,给基金的投资者和监管者开展工作带来参考依据和便利条件。
4.结论
由于基金规模、存续期等主要因素的差异,形成了基金两种不同的运作方式。经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的组织、运作形式的选择对
基金风险的影响是显著的。
封闭式基金有固定的存续期,期间基金规模固定,一般在证券交易场所上市交易,投资者通过二级市场买卖基金单位,更易出现“羊群效应”,最终使得其收益率序列存在条件异方差。而开放式基金作为一个金融创新品种,能更好地调动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可通过基金管理人或其委托的销售机构以基金净值进行基金的申购、赎回,而且销售渠道包括银行网络,能够吸引部分新
增储蓄资金进入证券市场,改善投资者结构,起到稳定和发展市场的作用。由于开放式基金只能在一级市场按其净值进行审购和赎回,最终使得其收益率序列波动性比较平稳,不存在条件异方差现象。
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相比具有低风险优势。通过表4和表6对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风险价值的统计描述,可以看出华夏成长、南方积配和50ETF三只开放式基金的日风险价值的平均值显著低于两只封闭式基金风险价值的平均值,其标准差比两只封闭式基金的也明显小的多。这符合理论上的分析,即封闭式基金具有较大的委托―问题;而开放式基金将使基金投资委托―中的权益义务关系明晰化,很大程度上能避免由于基金经理人的违规操作或过失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毫无疑问,在我国目前的环境下,封闭式基金仍有发展的空间和存在的意义,但有必要对不良的封闭式基金进行改造和规范,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督机制,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基金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意]皮埃特罗•潘泽,[美]维普•K•班塞尔.用VaR度量市场风险[M].綦相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303.
[2][美]Philippe Jorion. VaR:风险价值―金融风险管理新标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0,10.
[3]施正可,涂三勤.VaR模型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证分析―基于t分布的RiskMetrics法[EB/OL].省略/asp/login.asp.pdf.
[4]王金昌.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评价[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
[5]庄世云.我国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绩效的比较[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7,(1).
一、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缺陷
(一)割裂了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
传统的审计风险要素就像一个层次分明的网,财务报表的总体错报风险通过内部控制和审计活动层层过滤,被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之下。但在实务中,审计人员很容易人为割裂两者的内在联系,而只依赖对控制风险所作的粗放型评估来直接、大致确定检查风险水平,再据此规划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这就导致了实务中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相互脱节,从而加大了审计风险。
(二)审计人员易于忽视固有风险评估
由于在假设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的条件下而去单独评估认定的固有风险有显见的难度,再加上直接假定认定的固有风险为高水平被公认为稳健的做法,这样极容易导致不少事务所及审计人员不重视对固有风险的评估,多采用将固有风险定为最高水平即100%的做法。
(三)对管理层舞弊甄别失败
由于实务中对固有风险的评估流于形式,审计的起点便从了解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控制风险开始。如果审计人员不把审计视角扩展到内部控制以外,就很容易受到蒙蔽和欺骗,不能发现由于内部控制失效所导致的会计报表存在的重大错报和舞弊行为。
(四)缺乏对财务报表的整体审计风险进行把握和控制
原风险模型侧重于指导认定层次的审计测试工作,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和应对重视不够,进而必然会影响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检查效果。虽然该风险模型要求在评估固有风险时应当从会计报表层次和账户余额层次两个方而加以考虑,但在评估控制风险时却并不涉及报表层次,只能要求审计人员对各重要账户或交易类别的相关认定所涉及的控制风险进行评估。这种不注重从宏观层而上了解企业及其环境,而仅从较低层而上评估风险。如果不深入考虑会计报表背后的东西,就不能对会计报表项目余额得出一个合理的期望。
二、审计风险模型的改进
(一)新审计风险模型的介绍
新审计准则认为审计风险由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用模型表示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是的存在可能是因为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行业状况、外界环境以及经营风险的影响,也可能是由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无法有效地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错报。影响审计风险的另一个因素是检查风险,检查风险是审计人员自身可以控制的风险,它的高低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必须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处环境,以充分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并依据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平确定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便把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全面了解审计风险模型对审计人员安排审计工作计划非常重要,审计人员可以依据审计风险模型确定被审计单位各个业务循环应收集的审计证据的数量。
(二)新审计风险模型的优越性
1.引入重大错报风险,改进审计理念
新审计风险模型体现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向重大错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转变。这个转变明确了审计工作以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作为起点和导向。该模型还校正了传统审计模式下以评估客户经营风险为中心的审计思想,强调注册会计师应从多方面了解客户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新审计风险准则及模型明确规定,了解客户及其环境,包括了解客户的目标、战略以及可能导致会计报表重大错报的相关经营风险,而不是了解和评估全部的经营风险。
2.以风险评估为审计起点,有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
新的审计风险模型要求的审计起点为风险评估程序,其次才是针对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即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在这一模型下,审计人员在审计的所有阶段都要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并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实施更为严格的风险评估程序,而不能忽略固有风险的评估,直接将风险定为高水平。这就改善了旧审计风险模型在固有风险评估方面的缺陷,对于甄别管理者舞弊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3.审计程序的设计有的放矢,提高了审计效率
新审计风险模型保证了注册会计师实施的审计程序有的放矢。新审计模型,首先要求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除内部环境外还包括行业状况、监管环境、企业的性质,以及目标、战略和相关经营风险等外部环境,在此基础上分别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对于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应根据评估结果设定总体应对措施。对于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应以此为依据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两方面的审计措施结合,最终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4.从宏观来看:顺应国际趋势,适应国内环境
纵观整个审计准则,新审计风险模型所代表的全新的审计理念,在一般原则与责任的审计准则以及其他具体相关的审计准则中都有体现,都强调对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处内外环境的了解和评价。很显然,准则框架体系全面渗透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要求注册会计师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观念贯穿于审计全过程。
三、我国运用新审计风险模型存在的困难
(一)风险评估所需数据的限制
评估被审计单位重大错报风险要求对企业的业务、市场状况、管理层,甚至企业所处行业整体的经营状况和市场状况等因素都要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而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大多没有经济方面、法律方面等多元化的背景,数据积累严重不足。这是我们目前实施新审计风险模型的最大障碍。
(二)会计师事务所运用这一模型进行审计的动力不足
一方面,新的审计风险模型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之前对企业各个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并且还需要有更多审计经验的合伙人及高级审计人员的参与,人员成本会比较高。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存在审计关系的失衡及审计责任的缺位,市场上仍然缺乏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我国对审计人员的民事责任制度仍不够健全,审计人员被起诉的风险仍然较低。因此,在我国当前的执业环境下,绝大部分事务所没有动力投入巨大的成本来开展新的审计模式。
(三)审计人员的知识和经验储备不足
新审计风险模型的运用要求审计人员改变审计思路,熟悉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法律与监管环境,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经营目标、战略和相关经营风险,内部控制等知识,这需要审计人员扩大自己的专业知识领域,并具备很强的专业判断能力。但目前,我国审计人员总体而言综合素质不高,缺乏丰富的执业经验,职业判断能力还不是很强,而且长期以来,我国审计人员的知识背景和知识结构过于集中在会计审计方面,可能无法满足风险评估时对知识的多元化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春华.浅析新准则下的审计风险模型.财经界(下半月刊)[j].2006,9.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0.093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0-0-01
1 金融风险的新特点
金融行业在市场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对金融行业而言,其存在普遍的风险因素,一旦金融风险的识别和控制不及时,就会使金融市场出现混乱,从而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通常而言,引发金融危机的因素较多,如市场环境因素、金融企业自身因素等,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就存在多方面的引发因素,国际市场的资本集团人为进行金融操作,导致泰国的外汇储备不足以弥补外资流入,同时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增速过高,其不良资产出现了极速膨胀,再加上世界性分工不合理,贸易和货币体制的不平衡性,综合各个方面从而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
当前金融危机呈现了新的特点,首先,金融危机的破坏深度和广度更大,这是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成为了一个整体性的经济组织,一旦局部出现金融危机,在短时间内就会蔓延到世界,给世界经济造成关联性的破坏。其次,金融危机会导致房地产市场的崩溃,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的经济收入受到削减,房地产业需求量下降迅速,人们的购买能力下降,从而造成房地产业的大萧条。此外,金融危机的破坏性体现在股票市场上,金融危机引发股市暴跌,大量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出现倒闭,使得股票市场大受冲击,股市市值蒸发迅速。
2 金融管理中识别金融风险的重要性
识别金融风险是控制金融危机的首要工作,通常而言,在最短时间内及时识别风险的存在有助于进行针对性的政策调控,从而把金融风险扼杀在摇篮中。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不甚完善,强化金融风险的识别避免对整个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冲击,有助于对已经存在的金融危机进行后期修复和调整,维持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规范金融风险的识别机制有助于规范金融市场,以应市场变化,同时有利于建立规范化的竞争机制,维持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此外,金融风险识别和政策的完善联系密切,反应迅速的识别机制使政策调整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适应金融创新条件下的金融管理需求。
3 金融管理中风险的识别和控制策略
3.1 强化金融市场的资产组成评估
资本是金融行业的核心,充足的资本有利于应对金融危机,而资本不充足则会降低对金融风险的应对能力,从而导致金融市场不断恶化。在金融市场中,资产组成结构是衡量资本优良与否的关键参数,因此,要强化对资产组成的评估,侧重于对先进、贷款、固定资产、证券等多种形式的资金进行衡量评估,明确资产的组成形式以及大致数量,并以此评估其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以便于做好应对之策。
3.2 优化资本的准入机制
金融创新条件下金融风险管理要增强资本的硬约束力,资本金的硬约束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金融机构出现承担的风险转化超过资本金,当前资本金消耗殆尽之后,必须进行依法的破产和重组;其次是在金融机构发生破产之前,如果金融机构的风险相对于其资本金过大,监管当局有权限制金融机构开展风险较大的业务,以将金融机构的风险承担降低至与资本金相适应的水平;最后是金融机构应该在统一的风险政策下,依风险配置资本,即进行风险资本配置,作好风险预算。
3.3 建立治理结构和内控体系
治理机构是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原动力,良好的治理机构能够为金融风险的控制提供有利支撑,同时风险管理的量化和控制都应当建立在完善的内控体系上。当前建立治理结构和内控体系是我国金融风险管理中应重点解决的问题。因此,金融机构要解决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就要健全治理结构,从本质上增强对风险的“硬约束”能力,同时,建立独立的董事制度、内部审计制度,逐步形成以风险管理部门为核心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3.4 完善中介服务
金融机构完善中介服务,可以有效掌握市场经济信息,有利于对风险做出正确的识别和度量,有利于提高风险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但也要重视中介服务所带来的风险性,一旦中介服务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反馈信息的错误性、延时性,甚至会诱导金融机构做出错误的市场判断,从而造成经济损失。银行在金融机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要从银行信贷的风险识别入手,保证银行贷款业务盈利,以保证银行不会出现贷款亏损,从而提高金融市场的稳固性。另外,要突出银行在金融市场的把握作用,保证银行有足够的资产存储量来应对风险。
4 结 语
我国的金融行业飞速发展,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金融危机的强大破坏力,要在金融创新的条件下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管理,提高识别和控制能力,维持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国际市场的地位越来越高,经济发展环境也越来越好,会计和金融产业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近些年,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金融风暴的波及,国内金融市场也受到很大影响,现如今,我国会计金融领域的发展受到外界很大的关注,尤其对于金融风险,一直都缺少有效地防控措施。不稳定的金融环境很难为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提供保障。因此本文在金融会计的视角上,有效论述了当前金融风险所产生的原因和主要表现,并具有针对性的提出防控措施,以此更好的保障金融会计市场的稳定发展。
一、金融会计和金融风险的理论内涵
所谓金融会计是我国市场经济结构中的重要产业,掌握着我国国内整体的经济发展方向和行业命脉,金融会计在业务上并不局限于经济活动的核算,同时对于金融市场的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金融会计的理论内涵,深入探究金融风险,其主要是依据金融会计的理论基础对于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考量和论证。在某种意义上来讲,金融风险的产生和防范都离不开金融会计理论内容,金融风险的防范也是金融会计的一种重要职能。而金融风险也更多的是体现在金融会计的实际核算和管理当中。总而言之,金融风险与金融会计具有内外在的重要联系。要想做到合理防范金融风险也要从金融会计角度入手进行改革和创新。
二、金融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在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风险的产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不仅有来自企业内部的管理风险,同时也有金融市场诸多外部条件因素的制约,除此之外还有来自于金融会计人员自身的管理水平因素影响。笔者对于金融风险产生原因的论述主要着重于以下几点:1.不稳定的外部金融环境在我国金融市场上,由于经济主体和市场交易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金融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尤其在现代化经济环境中,很多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的出现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复杂,金融环境中不可控的因素也越来越大。不仅如此,很多企业和金融教育者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和市场资源,纷纷采取不正常的竞争手段,例如:私自操控资本证券市场、低息放贷以及运用金融工具挑衅金融守则权威等,不仅加剧了我国金融市场的不合理竞争,同时也扰乱了金融市场公平的交易环境,进一步加大了市场经济中的金融风险。2.企业自身监管水平不高,存在管理漏洞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中,虽然各行业都有所涉及金融业务,但是大部分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都尚未认识到金融风险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对于金融风险也缺乏应有的关注,对于金融风险的监管意识不强,不仅如此,也有很多企业为了谋求更高的经营利润不惜对企业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作假,导致很多企业的金融会计信息不真实,在管理上也存在许多漏洞,这给金融风险的出现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除此之外,很多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对于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和市场定位并不明确,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战略指导,在内部的管理上也缺乏完善的内部监督和管理制度的约束,让金融风险的发生有了很多可乘之机。3.金融业务人员和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现阶段纵观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来看,具备专业化高素质的金融会计人才还比较少,整体的人员素质也不高,不仅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人员核算和监督的专业不强,很难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在金融业务中,金融服务人员对现代化的金融工具、金融理论以及金融风险都缺乏系统的认识。人员素质不高,很难为金融风险的识别和防范提供有力支持。另外,在企业管理人员的诱导下,很多金融业务人员和会计人员都成为企业弄虚作假,获取不正当利益的帮凶,例如: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做假账等,无视会计法规和金融制度的行业底线,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经济环境,促使金融风险滋生。
三、金融风险的主要外在表现
1.金融会计失信越发严重随着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为了争夺有利的市场经济地位,不仅运用现代化的金融工具和手段弄虚作假,操作资本市场,同时也为了规避税负,对企业的财务信息作假。欺瞒市场消费者和投资者,同时也对政府的税收和管理进行逃避。严重影响了企业金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企业自身的信用度。2.会计核算的风险传统意义上企业的会计核算都是依靠人工完成的,对于会计信息的获取、整理以及输出都是手工核算,不仅会计人员的核算方法和核算手段很难保证会计处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会计核算的效率也不高,不仅如此,在企业的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职能分配上也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这种内部的管理风险也会加重会计核算的风险。3.会计监督与管理职能无法有效开展通过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分析来看,在金融会计视角下很多会计和金融业务人员的管理职能都得不到有效地落实。会计和金融业务人员缺乏对财务信息和金融市场的洞察力和风险的敏锐观察力,无法有效识别和防范金融风险,使得会计监督与管理职能的发挥得不到有效落实。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金融监管的本来意义。
四、新时期如何有效防控金融风险
1.建立完善的会计法则和金融管理制度针对我国当前宏观的会计行业发展和金融市场,首先还要积极打造稳定健康的金融环境,建立完善的会计法则和金融管理制度,为金融市场提供有效的监管。对此,还要根据企业的财务核算和金融业务处理建立健全会计法则,例如:运用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定期参加政府的税务监督和审计监察。加强对企业呆账资金和库存的管理,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会计核算方法。其次,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也要根据外部金融环境的变化,积极制定有效的金融监督管理制度,规范金融市场的交易和金融工具的使用,切实做到金融市场的公开和透明。2.提高企业对于金融风险的认知和管理水平新形势下,企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宏观的经济条件,因此,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要进一步提高企业对于金融风险的认知和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体系,根据会计岗位的制约机制,合理分配人员岗位工作,例如:做到出纳和会计岗位的分离,其次也要强化会计人和金融业务人员的风险认知,保证他们在工作的精细化和科学化。除此之外,企业管理者也要定期根据财务数据的分析,制定企业科学的战略规划,有效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3.提高会计和金融队伍的整体水平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动力的支持,因此企业要积极提高会计和金融队伍的整体水平,引进专业化的会计人员和高素质的金融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除此之外也要对员工进行岗位和技能的培养,例如:做好岗前培训和定期学习的举措。让会计和金融队伍树立足够的风险意识。不仅如此,在业务技能上会计和金融从业人员也要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强化金融理论知识、法律知识的学习。以此为金融风险的防控提供支持。
五、结束语
金融风险的识别和防范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不仅需要政府、企业以及企业内部员工都要做有力的防范措施。还需要用现代化的金融会计理论指导金融风险防范工作。
参考文献:
(一)从账面基金结余和实际基金结余方面进行分析
根据社保基金会计制度的规定,医疗保险基金的账务处理实行收付实现制又称实收实付制,即是以收到或者付出现金的时间作为标准确认收入或费用,将所有收到的现金都作为本期收入,所有支出的现金都作为本期费用。采用收付实现制不能完整、及时、真实、准确地反映当期的医疗保险基金的收入、支出情况,无法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财务数据。就我们我市医疗保险基金而言,财务账面存在虚增基金结余的现象,具体情况如下:
一方面存在虚增收入的现象。我市医疗保险基金征缴征收一直比较及时,特别是自2009年启用五险合一,一票征缴上线系统后,单位缴费更加及时(否则,一旦住院影响医疗费的结算),截至到2010年末几乎不存在欠费现象。
另一方面,医疗保险基金账面支出并不是当年实际发生的医疗费支出,医疗费的拨付存在延迟现象。我市对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的拨付和特病门诊医疗费的拨付基本上是采取“后付制”结算方式进行支付。在2010及以前年度对于特病人员发生的门诊医疗费一年报销两次,上半年的医疗费于每年的5月份报医保处业务科审核,下半年的医疗费于每年的12月份报医保处业务科审核,这样下半年发生的门诊医疗费就全部延迟到下一年度拨付;对于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费用,由于数据上传和业务科审核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而定点医院到医保处结算拨款一般都要拖后2-3个月。
从以上分析看出,医疗保险基金账面累计结余不能真实反映出我市医疗基金结存情况,容易造成信息误导,不利于防范基金风险。为了准确、客观、真实的反映医疗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建立基金运行情况分析和风险预警机制,必须分析出医疗保险基金的实际结余情况。
2010年12月31日医疗保险基金结余调整表
项目 账面累计结余(万元) 一次性缴纳收入(万元) 延迟2011年度拨付费用(万元) 实际累计结余(万元)
统筹基金 3553.1 405 755.83 2392.27
大额救助金 -639.08 222.54 -861.62
合计 2914 405 978.37 1530.63
(二)从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实际结余可支付月数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得到我市2010年末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实际结余是1530.63万元,按照2010年度财务账面医疗费支出情况测算累计结余可实际支付月数为6.4个月。
实际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测算表
年度 统筹金支出(万元) 大额救助金支出(万元) 医疗费用支出合计(万元) 月平均医疗费支出(万元) 实际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个)
2010 2311.2 555.39 2866.59 239 6.4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省财政厅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政策及基金管理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鲁人社【2009】55号文件中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情况分析和风险预警制度的要求,将统筹基金累计结余作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风险预测的关键性指标。统筹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累计结余原则上应控制在6-9个月平均支付水平,基金累计结余超过15个月平均支付水平的,为结余过多状态,累计结余低于3 个月平均支付水平的,为结余不足状态。由此可见我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结余处于不高不低状态,就目前来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基本平衡,累计结存比较合理,抗风险能力一般。
(三)从参保人员在职、退休比例,职工住院率、住院报销费用、人均费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虽然我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结余比较正常,实际累计结余可支付将近6个半月的医疗费用支出。但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形势也不容乐观,我市地处市区,底子薄,没有经济效益好的大企业,很多破产改制单位的参保在基金缴纳上,出现了缴纳得少,支出得多的"倒挂"现象,给医保基金支付带来风险和潜在的压力。乡镇街道退休人员较多,特别是三个街道参保人员中退休人员比重较大。退休人员不缴费,还要划入较高比例的个人账户,导致统筹基金收入减少,退休人员发病率高,医疗医疗费用支出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人均医疗费用逐年增加,这些无形中都增加了医保基金的风险。
二、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研究
自2002年以来,我市医疗保险工作取得成绩显著,较好的保障了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待遇,管理制度创新上实现了新突破,我市按照“六统一”的要求实现了市级统筹,进一步完善了医疗保险结算办法,重点加强了基金监管和定点单位的医疗服务监管,严格医疗待遇稽核,确保了基金的安全和参保人员医疗待遇的及时落实,实现了医疗费用及时结算,方便了参保单位和人员,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做好外部基金监管,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的社会监督
新实施的《社会保险法》中明确欲更好地监管社保基金,须重视外部监督,引入社会监督。不能自己监管自己,应强化第三方监督。在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过程中,有效的行政监督将对基金运转方向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中明确规定“劳动保障、财政和审计部门等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基金收支和结余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向政府和基金监督组织报告。”这一规定界定了基金监督的主要部门、基金监督的范围以及基金监督结果的处理过程。
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之初,国务院[1998]44号文件就明确提出“统筹地区应设立由政府有关部门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医疗机构代表、工会代表和有关专家参加的医疗保险基金监督组织,以加强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社会监督”,这项规定体现了基金监管的社会化职能,如何运用好这项职能,对于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具有深远的意义,因为这种来自于不同群体的基金监督组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审视监督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使用情况,促使经办部门更全面的管理老百姓的“治病钱”。随着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扩大,基金管理使用信息公开化作为参保人员有权了解基金收支动向,监督基金使用,以维护自身的利益,这种合理知情权,要求医疗保险经办部门及时向社会公告基金收支和结余情况,做到基金管理透明化、使用合理化,以便于接受社会监督。
(二)加强内部基金控制,确保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转
1、统筹做好参保扩面增收工作,增强医疗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 进一步扩大医保覆盖面。根据医疗保险“大数法则”的原理,要增强医疗保险基金统筹共济及抗风险能力,必须加大扩面征缴力度。就目前情况来看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保率达到了100%,扩面的重点在于个体工商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我市充分利用局监察大队对各用人单位进行劳动用工年审的机会,把基本医疗保险作为一项督查内容,对没有组织基本医疗保险登记和申报的单位开展专项监察,并以此为契机,向未参保单位特别是一些规模企业进行宣传、督查,使许多单位认识到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重要性,促进了扩面征缴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医保处统筹科要加强对缴费基数的稽核,确保医疗保险基金应收尽收。
2、充实壮大稽核监察部门力量,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稽核监督力度,强化医疗费用支出的监管。医保基金的总数是有限的,其作用为参保对象出现疾病时用于疾病治疗,是参保人员的“救命钱”,决不可以滥用。但是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基金结余率逐年降低。因此医保监察部门应该加强监察的力度,坚决杜绝超剂量用药、自行加收费用、不合理检查、将自费项目改为医保内服务项目、造假病历挂床、分解住院等手段骗取医保基金。注重从源头上及时查堵漏洞,确保保险基金每一分钱的使用都必须做到公正、透明,既不能搞暗箱操作,也不容许有骗保、诈保的现象出现。
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管理办法,加大对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强化医疗费支出监管措施,严格控制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支出,督促医疗卫生人员严格执行政策规定。建议定点经办医疗机构定期分病种公布各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人均费用支出水平,通过舆论和社会评议监督,促进定点医院降低住院费用成本;对于享受特殊疾病门诊报销待遇人员,建议可以按照病种进行定额报销,提高参保患者费用节约意识。
始于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并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不断蔓延,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深远。保险业是金融业的组成部分,在次贷危机中也扮演了多重角色,保险业购买了大量的次级抵押债券,成为次级债券的重要投资者之一,保险公司为信用程度和低收入者提供按揭贷款保险,从而助推了危机的发生。由于我国对外贸易实现了顺差,保险服务的进口远大于出口,贸易依存度低,我国保险业主要以对国内服务为主,所以,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保险业直接影响不大。但随着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来临,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2011年国家提出了GDP增长为7%的目标,就是基于后金融危机时期对经济发展预期的调整。为此,笔者结合后金融危机时期特点对保险业的风险进行了探索。
一、金融危机下我国保险业面临的风险因素
1.股票投资收益大幅下滑
2008年我国股市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深指和沪指都大幅度调整,保险资金也随着股指大幅下滑而损失较大,保险资金面临巨大投资压力。自2008年到现在为止我国股票市场一直没有明显的大幅回升起色,股指在2800点左右徘徊,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明显受到股票市场调整的不利影响,收益率大幅下滑。如中国人寿2008年总投资收益率为3.46%,比2007年下降了6.81个百分点;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总投资回报率也大幅度下降。可以说,我国保险业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就是投资的持续损失,导致经营风险积聚。
2.保险业运营成本增长压力加大
2008年我国多家保险公司在资本市场获利的驱动下,大量销售投连险和万能险等投资型保险产品,以获得经济持续增长的超额利润。但受到当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各大报销公司从资本市场获取预期大幅度下降,而投资型保险产品多具有固定性利率,保险公司利差倒挂严重,运营成本大幅度上升,保险企业发展压力加大。据统计,
中国太保在2009年一季度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却增加了31.4%,但同期的寿险保费收人同比下滑12.7%,收人成本差增长倒挂差达到了18.7%。于投资收益率没有达到预期收益,费用压力开始成为影响保险的可持续发展,运营成本增长成为保险业风险增加的重要因素。
3.保险业稳增长的难度加大。
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影响重大而深远,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2010年我国CPI指数平均达到了4%的水平,2011年国家提出了GDP增长为7%的目标,就是基于后金融危机时期对经济发展预期的调整,这些都对我国保险业务平稳较快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因此,发挥保险的功能和作用,为国家“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服务的压力加大。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大部分保险公司的业务发展缓慢,保险业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局面,特别是对于规模不大的保险公司,被兼并的风险明显增大。同时随着后金融时代对经济影响的减弱,保险公司为争夺市场份额,费率竞争会异常激烈,客观造成了费率的普遍下调,保险业稳增长的难度加大。所以,保险业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保险业面临的风险仍然很大。
二、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保险业应对风险的思考
1.要提高行业风险意识
虽然我国保险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所受到的直接影响不大,但随着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来临,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保险业的风险也必将逐步显现。一方面,保险业要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提前谋划全面布局团结协作,牢牢把握应对后金融危机的主动权。另一方面,中国保险业在后危机时代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从保险行业实际出发,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通过发展来规避和化解风险,同时要大力推动保险业形成以创新为动力,以内生增长为活力的发展模式。
2.保险业要减少开发投资性产品的数量
过多地开发投资性产品将会偏离保险公司提供风险保障的职能,加大了经营风险。同时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家开始适度收缩投资的规模,不断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以减少资金流动性,加强资金管控,这些都会导致保险业资金偏紧局面的出现。所以,保险业应结合后金融危机的特点,为增强行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通过调整结构,减少开发投资性产品数量,引导公司发展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的业务。同时加强市场动态检测,建立保险业务结构调整的月度和季度报告制度。合理把握结构调整的进度和节奏,确保结构调整能取得明显效果。
3.严密监控风险以提高防范化解风险的主动性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由于后金融危机给行业带来的业绩下滑和经营风险积聚的现状,保险公司对内要采取限制业务规模、减少机构扩张速度、限制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等措施,强化监管的刚性约束。同时要密切跟踪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形式变化对保险业的影响,加强国际保险监管合作,防范境外金融风险传导效益在我国的不断扩大。对于保险监管部门来说,应该把保险企业的偿付能力作为监管的重点,确保赔款准备金的充足,在风险高的时候可以通过调高赔款准备金的方式来进行风险规避,以保护广大被保险人的利益。同时要加强资金监管,要完善监管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分类监管制度,提高监管效率,增强风险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一、世纪之交国际金融风险日益增大
经贸全球化,带来的经融风险正在逐步的增加。在整个20世纪,国际金融风险的产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00年至1943年,国际金融风险的萌芽阶段,其风险爆发的次数是1,1944年至1971年国际金融风险的初级阶段,风险爆发次数的扩大3倍为3次,1972年至2000年的国际金融风险,重大风险爆发的次数在不到30年的扩大9倍,达到阶段性高点。其中的9次中,有6次的风险和危机发生在20世纪90年里。
1.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促成了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大发展。
国际金融市场趋于活跃,使得金融体和市场能够有机的结合起来。逐步放手对金融市场的管制以市场为主导,能大大的将工作的效率得到提高,金融市场和经济将能得到飞跃的发展。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缺点的存在:在发展过国家,如果放松监管的时间不适宜,将导致国际流通资本的监管体系不健全。对国内的宏观的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障碍。
2.监管机制的不完善。
发展中国家在区域放松监管的促进下,国内的房地产和信贷会异常的活跃,经济的泡沫会越来越大。我们国家将在国际和国内上差承担着很大的风险系数。
二、国际金融风险转移机制
通常情况下,国际金融风险转移机制,表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
1.国际金融风险转移和传输领域在国际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背景下,因为很多因素,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被称为通源。传输源的影响,危机迅速蔓延到附近或周围这些国家(地区)的国家和地区,被称为“传输带”。在正常情况下,国际金融危机的风险,发送源的区域经济链中最薄弱的环节,由于该环节虚弱,无法承受的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在投机力量的攻击下倒塌。
2.国际金融风险传递的运行方式。
2.1国家的经济体质趋于薄弱的条件下,从国外收回的短期信贷,或停止外国企业支付困难,影响他国的信贷市场货币紧缩。国家零售企业的经济萎靡会引发已连串的效应,导致经济衰退股票贬值和利率下降等等。这样就会使外国债权人和股权持有人会受到影响,造成的其他国家在金融市场出现混乱,债权人破产的情况。
2.2通过调整国际收支。
例如,在世界通货膨胀率的情况下是高于一国的通胀率,在世界市场货币充足的信贷松动,以及国内货币供应量,信贷紧缩,这将导致资本流入,使国际收支盈余。为了避免国际资本的过度流入和潜在的不良后果的扩大货币供应量,扩大信贷,国内的通货膨胀率,使之符合世界通货膨胀率的国家之一;
三、国金融风险的防范对策
1.每个国家最应该是确保本国的经融稳定。
只有通过提高该国的金融危机的安全性,防止国际金融风险的进入。;处理好国内的经济矛盾,保证其稳定健康的发展,才能使国家的经济实力快速的增强。进而提高抗风险的能力。与此同时要对国内的金融体系加强监管。根据情况,对经济结构能做出合理的调整,预防金融泡沫的出现。
2.针对现阶段的汇率体系的诸多弊端出台合理有效的整改方案。
3.不合理的汇率制度导致很多地区经济危机市场崩溃。
4.美元或其他强势货币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的实施,在国家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开放程度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全球化,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增加的影响日益严重的本国货币稳定的持续增加。大的缺陷,固定汇率制度日益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直接导火索。从泰国开始,东亚各国目前普遍放弃了原来的钉住美元汇率制度,采取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
5.加强国际金融协调与合作。
这是一个先决条件,国际货币监督机制的建立。
金融自由化与国际化,往往是由于增加信息是分散的,衍生性金融商品,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不对称,国际货币运行在一个高风险的运行状态。
6国际间进行相互的沟通和协调。
信息及时的交换,才能对金融进行有效的监管。国际间的共同携手才能使金融危机慢慢的平息下去,为金融的健康发展争取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结语。
其他发达国家在发展的金融和经济政策,以确保国际金融协调与合作的顺利实施,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协调和合作政策,有利于其他国家的发展的同时,为自己的国家发展更好的空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