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1 09:14:1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长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孩子的发展水平和家家庭的生命质量。帮助家长掌握必需的教育知识,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为此,根据《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自治区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xx—20—年)》及的精神和《克拉玛依区“十二五”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规划》根据本幼儿园的特点,不断提升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切实发挥家庭教育组织、领导机构的职能作用,以服务家长为宗旨,以提升家长素质为核心,努力营造有利于儿童健康发展的家庭教育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工作重点
(一)夯实家庭教育基础常规工作,完善各项制度建设。
1、指导站的站长要按时参加组织家庭教育工作例会。平时要挂在网上,以方便工作。
2、指导站要按时上传本学期工作计划和期末的总结到校园网家庭教育栏目。期末上报开展各项工作统计表给家庭教育办公室。
3、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工作。制定家长学校工作计划,要定人员、定时间、定内容。家长培训采用讲座、读书交流会、改革家长会、优秀传统文化培训等方式进行。指导站每学期一次优秀家庭教育工作者和优秀家长评选表彰。家长学校工作要做到十有,即有组织、有经费、有场地、有教材、有计划、有教案、有作业、有制度、有考评。
4、网页建设工作。及时更新校园网家庭教育栏目,每月至少上传两份资料,要及时报道家庭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将更新内容后的网址转发指导师QQ群。
(二)重视家庭教育专项问题研究,形成系列化讲座。
1、为提高家庭教育理论,规范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和要求,确定幼儿园分年龄段教学课题设计及其纲目。
2、家庭教育基础常规工作研讨会。
3、安排首期讲师研修班未参加人员培训。
4、征集家庭教育名言及家庭教育指导菜单。
5、家庭教育参赛论文征集。
6、家庭教育公益视频征集及遴选。
7、家庭教育讲座录像课评比。
(三)加强家庭教育队伍能力提升,强化呱呱课堂管理。
克拉玛依市教育教学的基础条件很好。在拥有高水平教育硬件装备的条件下,如何提高软件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应该是下一阶段我市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
这次克拉玛依市的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与课改成果在全国同类地区名列前茅。我希望子课题项目在第一阶段科研和课改成果的基础上,将下阶段的“中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发展到全市的初中、高中,形成一条龙的科研体系和课程改革,在扎根中华民族语文教育沃土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教育理论,认真转变我们的教育观、教师观、人才观、教学观和学生观,转变我们的教学理念,为探索和创造出适合中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的新范式而不懈努力!
记者:克拉玛依市自1997年通过自治区“两基”验收以来,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巩固提高“两基”方面,克拉玛依市将进行怎样的安排和部署呢?
彭局长:2009年下半年,国家教育督导团将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两基”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这是对自治区“两基”工作的一次整体验收和全面评估,也是对全疆各地教育工作的一次考验,更是我们加大教育工作力度,关注民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一个重大契机。
首先,明确“两基”巩固提高迎国检动员大会的目的。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深入贯彻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工作迎接国家“两基”督导检查的意见》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切实做好“两基”巩固提高迎国检的各项准备工作,增强积极推进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自治区和国家教育督导团对我市“两基”工作的检查、验收。
其次,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我市“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两基”业务档案建设、经费统计的梳理等方面的工作。要求各区、各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加强协作,精心安排部署,明确职责、目标、任务和要求,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记者:和谐家庭是教育成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008年,您们启动了“克拉玛依市中小学和谐家庭教育工程”,能否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该工程的实施情况?
彭局长:家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机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只有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次“克拉玛依市中小学和谐家庭教育工程”主要提出了以下具体措施。
一方面,关注民生,提高认识。市教育局特邀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市终身教育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家庭教育网和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网首席专家顾晓鸣为近千名教师、家长作了题为《教育孩子首先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的讲座。引导大家要充分认识到做好新形势下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家庭教育现代化纳入教育现代化整体布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加快构建家庭教育体系,努力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家庭教育工作的浓厚氛围,为全面实现我市教育优质、均衡、高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另一方面,成立了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全面推进区域家庭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来自各区教育局的主管领导,各中小学的校长书记、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心理教师,各幼儿园园长,试点社区及学校首批家庭教育指导师共300余人分别接受了不同层次的家庭教育培训。
市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成立后,各区教育部门将成立家庭教育研究指导办公室,各幼儿园、中小学、社区将成立研究指导站,配备多名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指导师。通过讲座、家长理论知识培训、团体训练、个体辅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家长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和处理家庭教育矛盾的能力,解决学生、家长在实际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在各学校、社区的家庭教育研究指导站内,将成立“家长俱乐部”、“学生俱乐部”,并通过网络建立家长群、学生群等,方便家长、指导师、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探讨。我市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科学教育体系正在形成。
记者:在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今天,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不是很乐观,您觉得如何才能促进克拉玛依市教育的公平?
彭局长:克拉玛依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并且积极组织带领各族教职工开展了大量工作。
第一,关注弱势群体,妥善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和各级教育部门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制定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办法。各级各类学校努力挖掘教育资源,最终将近1万名农民工子女全部安排入学,而且使农民工子女与克拉玛依市市民子女享受同等教育。
第二,把隶属克拉玛依市农牧区的学生安排到市区学校就读,努力促进教育公平。为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和加强少数民族儿童学前教育,市政府于2008年初出台了对贫困家庭的儿童实行入园费用全免或减半的优惠政策。从2004年起,市委、市政府和教育部门共同作出决定:把该区的中学生全部安排到市区和白碱滩区有关学校寄宿就读。2007年9月10日,又把距市区70公里的小拐乡的61名农牧民子女安排到市第二小学寄宿就读。并划拨专款给予补贴。
第三,开办区内初中班。2004年8月,克拉玛依市开办了区内初中班。到2008年8月底,先后在和田、博州等边远农牧区招录了5批小学毕业生,并安排在市三中和十中就读。为此,市政府先后投入了1亿多元。预计到今年年底,区内初中班的学生将达到2250名。
第四,坚持实施扶贫助学工程,为贫困生铺平求学之路。2008年,克拉玛依市首次对考入国家大中专院校的贫困学生进行学费全额救助。各中小学校还经常组织教职工开展为贫困学生“献爱心,送 温暖”的活动。2005年12月至2006年1月,市教育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1470名教职工,两次捐款总额达13.31万元。市慈善总会从2000年起就开展了“慈善助学”工作,仅2007年就发放助学金152万元,救助贫困生706人次。
第五。加强国际化交流与合作。2008年6月17日下午,新西兰Rotorura国际语言学校校长克里斯・莱克女士一行来我市交流、参观与考察。双方就今后互派教师进行教育教学交流和学习以及组织克拉玛依市优秀中学生赴新西兰参加寒暑期夏令营活动等教育合作达成多个意向。克拉玛依市的教育开始走向国际化。
记者:一流的教育需要一流的教师队伍,请问您们如何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又是从哪些方面来发展教师继续教育的?
彭局长:2008年以来,市教育局将“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列入“关注民生年”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邀请内地专家、名师前来现场讲学、授课和外派教师进行培训、研修等方式,持续开展了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工作。同时,不断创新培训模式,拓宽培训渠道,拓展培训内容,强化培训管理,全方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截至7月中旬,各级各类培训共计3695人次,包括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挂职培训、少数民族中小学各类“双语”教师培训、中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远程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远程培训、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培训等多项内容。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在前期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使得培训井然有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培训内容如下。
第一,骨干教师培训。4~6月,组织38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去上海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挂职培训;7月10~19日,聘请全国知名专家6人,在市教育局报告厅开展了近100人参加的为期10天的首期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结业培训。
第二,骨干班主任培训。1月21~25日,选派2名教师参加了自治区哈语言骨干班主任的培训;5月19~30日,组织我市中小学教师参加了自治区举办的2008年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7月6~10日,外聘南京5名专家在我市第六中学报告厅完成了374人参加的为期5天的中小学德育干部及骨干班主任培训。
第三,第三期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挂职培训。3~4月,组织第三期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34人去南京挂职培训,其中中学校长15人,小学校长19人(其中少数民族8人)。
第四,少数民族中小学各类“双语”教师培训。2月份,选派6名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参加了2008年自治区教育厅举办的春季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班:3~6月,组织101名少数民族中学教师参加了“双语”教师教材教法培训,组织11名少数民族中学教师参加了第三期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专业知能提高培训;7月10~14日,聘请自治区教科所三位专家,在我市第二中学举办了近100人参加的为期5天的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师、双语教师和学校领导参加的汉文化知识拓展培训。
第五,教育信息技术培训。4~6月,组织举办了200人参加的为期2个月的首期中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远程培训,并完成了一期25人的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
第六,高中教师新课程远程培训。6月24日~7月29日,组织全市普通高中民汉教师800余名进行了高中新课程远程培训。同步参加了自治区举办的各学科为期3天的高中新课程远程集中培训f汉、维、哈三种语言同步授课1和教育部为期10天的汉语言网络互动式培训。
克拉玛依市教育教学的基础条件很好。在拥有高水平教育硬件装备的条件下,如何提高软件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应该是下一阶段我市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
这次克拉玛依市的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与课改成果在全国同类地区名列前茅。我希望子课题项目在第一阶段科研和课改成果的基础上,将下阶段的“中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发展到全市的初中、高中,形成一条龙的科研体系和课程改革,在扎根中华民族语文教育沃土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教育理论,认真转变我们的教育观、教师观、人才观、教学观和学生观,转变我们的教学理念,为探索和创造出适合中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的新范式而不懈努力!
记者:克拉玛依市自1997年通过自治区“两基”验收以来,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巩固提高“两基”方面,克拉玛依市将进行怎样的安排和部署呢?
彭局长:2009年下半年,国家教育督导团将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两基”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这是对自治区“两基”工作的一次整体验收和全面评估,也是对全疆各地教育工作的一次考验,更是我们加大教育工作力度,关注民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一个重大契机。
首先,明确“两基”巩固提高迎国检动员大会的目的。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深入贯彻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工作迎接国家“两基”督导检查的意见》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切实做好“两基”巩固提高迎国检的各项准备工作,增强积极推进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自治区和国家教育督导团对我市“两基”工作的检查、验收。
其次,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我市“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两基”业务档案建设、经费统计的梳理等方面的工作。要求各区、各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加强协作,精心安排部署,明确职责、目标、任务和要求,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记者:和谐家庭是教育成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008年,您们启动了“克拉玛依市中小学和谐家庭教育工程”,能否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该工程的实施情况?
彭局长:家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机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只有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次“克拉玛依市中小学和谐家庭教育工程”主要提出了以下具体措施。
一方面,关注民生,提高认识。市教育局特邀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市终身教育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家庭教育网和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网首席专家顾晓鸣为近千名教师、家长作了题为《教育孩子首先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的讲座。引导大家要充分认识到做好新形势下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家庭教育现代化纳入教育现代化整体布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加快构建家庭教育体系,努力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家庭教育工作的浓厚氛围,为全面实现我市教育优质、均衡、高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另一方面,成立了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全面推进区域家庭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来自各区教育局的主管领导,各中小学的校长书记、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心理教师,各幼儿园园长,试点社区及学校首批家庭教育指导师共300余人分别接受了不同层次的家庭教育培训。
市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成立后,各区教育部门将成立家庭教育研究指导办公室,各幼儿园、中小学、社区将成立研究指导站,配备多名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指导师。通过讲座、家长理论知识培训、团体训练、个体辅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家长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和处理家庭教育矛盾的能力,解决学生、家长在实际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在各学校、社区的家庭教育研究指导站内,将成立“家长俱乐部”、“学生俱乐部”,并通过网络建立家长群、学生群等,方便家长、指导师、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探讨。我市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科学教育体系正在形成。
记者:在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今天,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不是很乐观,您觉得如何才能促进克拉玛依市教育的公平?
彭局长:克拉玛依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并且积极组织带领各族教职工开展了大量工作。
第一,关注弱势群体,妥善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和各级教育部门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制定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办法。各级各类学校努力挖掘教育资源,最终将近1万名农民工子女全部安排入学,而且使农民工子女与克拉玛依市市民子女享受同等教育。
第二,把隶属克拉玛依市农牧区的学生安排到市区学校就读,努力促进教育公平。为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和加强少数民族儿童学前教育,市政府于2008年初出台了对贫困家庭的儿童实行入园费用全免或减半的优惠政策。从2004年起,市委、市政府和教育部门共同作出决定:把该区的中学生全部安排到市区和白碱滩区有关学校寄宿就读。2007年9月10日,又把距市区70公里的小拐乡的61名农牧民子女安排到市第二小学寄宿就读。并划拨专款给予补贴。
第三,开办区内初中班。2004年8月,克拉玛依市开办了区内初中班。到2008年8月底,先后在和田、博州等边远农牧区招录了5批小学毕业生,并安排在市三中和十中就读。为此,市政府先后投入了1亿多元。预计到今年年底,区内初中班的学生将达到2250名。
第四,坚持实施扶贫助学工程,为贫困生铺平求学之路。2008年,克拉玛依市首次对考入国家大中专院校的贫困学生进行学费全额救助。各中小学校还经常组织教职工开展为贫困学生“献爱心,送
温暖”的活动。2005年12月至2006年1月,市教育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1470名教职工,两次捐款总额达13.31万元。市慈善总会从2000年起就开展了“慈善助学”工作,仅2007年就发放助学金152万元,救助贫困生706人次。
第五。加强国际化交流与合作。2008年6月17日下午,新西兰Rotorura国际语言学校校长克里斯・莱克女士一行来我市交流、参观与考察。双方就今后互派教师进行教育教学交流和学习以及组织克拉玛依市优秀中学生赴新西兰参加寒暑期夏令营活动等教育合作达成多个意向。克拉玛依市的教育开始走向国际化。
记者:一流的教育需要一流的教师队伍,请问您们如何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又是从哪些方面来发展教师继续教育的?
彭局长:2008年以来,市教育局将“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列入“关注民生年”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邀请内地专家、名师前来现场讲学、授课和外派教师进行培训、研修等方式,持续开展了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工作。同时,不断创新培训模式,拓宽培训渠道,拓展培训内容,强化培训管理,全方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截至7月中旬,各级各类培训共计3695人次,包括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挂职培训、少数民族中小学各类“双语”教师培训、中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远程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远程培训、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培训等多项内容。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在前期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使得培训井然有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培训内容如下。
第一,骨干教师培训。4~6月,组织38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去上海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挂职培训;7月10~19日,聘请全国知名专家6人,在市教育局报告厅开展了近100人参加的为期10天的首期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结业培训。
第二,骨干班主任培训。1月21~25日,选派2名教师参加了自治区哈语言骨干班主任的培训;5月19~30日,组织我市中小学教师参加了自治区举办的2008年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7月6~10日,外聘南京5名专家在我市第六中学报告厅完成了374人参加的为期5天的中小学德育干部及骨干班主任培训。
第三,第三期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挂职培训。3~4月,组织第三期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34人去南京挂职培训,其中中学校长15人,小学校长19人(其中少数民族8人)。
第四,少数民族中小学各类“双语”教师培训。2月份,选派6名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参加了2008年自治区教育厅举办的春季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班:3~6月,组织101名少数民族中学教师参加了“双语”教师教材教法培训,组织11名少数民族中学教师参加了第三期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专业知能提高培训;7月10~14日,聘请自治区教科所三位专家,在我市第二中学举办了近100人参加的为期5天的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师、双语教师和学校领导参加的汉文化知识拓展培训。
第五,教育信息技术培训。4~6月,组织举办了200人参加的为期2个月的首期中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远程培训,并完成了一期25人的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
1.开展全员培训,提高心理教育实施水平
一是通过“四个结合”:即外出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人研究相结合,专题培训与讨论探究相结合,实际案例探究与写学习心得相结合的方式,从政治及教学理论、师德修养、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研究、信息技术、法律法规、心理健康等方面对全体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二是鼓励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积极参加自考、函授等形式的专业研修或上级组织的系统化培训『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三是开展了以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与政策法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班级活动设计组织与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经验交流与案例教学为主要内容的班主任全员培训,开设了班主任工作专题论坛,就如何进行学生评价、班级文化建设、有效指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德育时效性等系列问题进行专题交流研讨,引导班主任提升班级管理和育人水平。
2.以活动为载体,构建校园和谐人际关系
一是深入开展“爱与责任”、“用心去做”、“真情塑造未来”、“用生命影响生命,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等主题师德教育活动,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二是加强《泊中教师应有的十种正确的心态和观念》学习教育活动,通过“我与学校、同事共发展”金点子征集、“寻找微幸福”征文比赛、“今天怎样当教师”论坛、“我的成功之路”演讲、“工作主动——人生成功的阶梯”和“教师心理健康调适”主题片观看等活动,引导全体教师“以进取心对待事业、以责任心对待工作、以热爱心对待集体、以淡泊心对待名利、以平常心对待得失、以律己心对待自我、以宽容心对待同志、以自信心对待困难、以欣赏心对待他人、以和睦心对待家庭”:正确处理好“十种关系”:即责任与权利的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服从与建言的关系;请示与汇报的关系;对上级负责与对下级负责的关系:会上与会下、当面与背后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贯彻上级精神与创造性工作的关系;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公与私的关系。三是认真落实《泊中党员干部“三到、三联”制度》,“三到”即:到课堂中去,研究教与学,争做教学工作行家里手;到教师和家长中去,倾听群众呼声,争做和谐发展促进派;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需求,争做学生良师益友和人生导师。“三联”即:每人联系一个学科(或级部);每人联系1至2个薄弱班级;每人联系3至5名学生及其家长。深入到师生中解决焦点和难点问题,力求“问题在一线发现,困难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典型在一线推广”,确保各项工作要求到位、指导到位、落实到位。
3.加强教学研究,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
本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校本教研思路,引导教师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课程管理和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开展以经验交流、论文撰写、案例征集为主要形式的课题研究。近年来,我校有40多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在报刊上发表或在上级组织的论文评选中获奖;14名教师在省教科所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评选中获奖:1名教师成功举行了青岛市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初步开发出了《好家长成就好孩子》、《家教指南》、《忠篇》、《孝篇》、《拨动心灵的琴弦》、《国旗下演讲》等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建设
一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开课、上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同时,根据我校和学生实际,不断修订完善并使用好校本教材《成功的秘诀》,先后进行了“学会合理消费,抵抗不良诱惑”、“好人缘”、“学会学习”、“美好生活,从心开始”、“父母为什么不理解我”、“正确面对人生挫折”、“告别坏脾气”、“考试心理与应试技巧辅导”、“老师,我想对您说”等主题教育活动,教给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及简单的心理保健方法和技巧,让学生逐步学会自我调节,明辨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二是专设心理健康教育文化长廊,安排了诸如“让自己的思维活起来”、“学习中的自我调控”、“网上的世界真精彩”、“我负责”等主题的教育内容,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三是充分发挥黑板报、楼道文化牌、宣传栏、校刊《海之韵》、校园广播等宣传阵地的作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接受、关心、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四是设立心理辅导室,设置“悄悄话信箱”,鼓励学生把自己生活的苦恼、学习的烦躁、成长的困惑等问题写在纸上投入信箱中,由心理辅导老师定时开箱,通过书信、电话及面谈等形式,帮助学生自我探索,排忧解难。
2.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渗透
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品质、掌握方法主要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教学中,我校将“教学中是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列入课堂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要求教师努力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心理教育:(1)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2)以活动为中心,加强心理训练,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3)以激励为原则,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心理暗示。(4)以方法为重点,使学生掌握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方法。(5)以自身为榜样,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
3.积极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
为在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落到实处,我们建立并完善了《家长委员会章程》、《家长学校章程》、《教师与家长沟通制度》、《家长课程制度》、《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评价制度》、《教师职业道德问责制度》等制度,形成了教育教学、日常管理、督查评估等制度管理体系,确保管理规范,运转有序。
根据《家长委员会章程》,在各班推荐的基础上,我们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分别在期初和期中召开家长委员会的座谈会,互相沟通情况,听取家长委员会对学校、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意见,在宣传学校,家校沟通、缓解矛盾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根据《家长学校章程》,学校成立家长学校,结合亲子共成长家长课程培训,每学期开课2次,学习《牵手两代》课程,交流家教经验和体会,促进家长与教师间的情感交流;与家长探讨家庭教育的方法,并给予家庭教育指导。同时还邀请一些家长代表、社区干部、派出所领导讲课;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家庭教育专家来校向家长授课,如:《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孩子进入初中,家长做好准备了吗?》、《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等专题讲座,深受家长的欢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学校工作,学校认真落实家长不定期进行学校管理与教师满意度评价制度,学校规划、学校教代会、学校制度的制定、学校大型活动都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充分发挥家长的智慧和监督作用。对教师的工作,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满意度测评,同时结合学校实际不定期对家长进行教师满意度电话访问,根据《教师职业道德问责制度》,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和年度考核,并作为教师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
2广开渠道,密切联系,开辟家校沟通新途径
家长学校正常开课,及时了解家庭教育情况,向家长反馈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对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引导家长利用好网上家长学校资源,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广大家长积极参与网上家长学校发起的活动,许多班主任获得网上家长学校的奖励,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心得也常发表在网校创办的刊物上。“校讯通”使用率达100%,开通率为99%(部分贫困家庭无手机),联系渠道畅通、便捷、高效,充分发挥了家校联的作用。
电话联系也是家校联系的一个经常性的途径。班主任老师不考虑电话费用,一有事就及时和家长联系,老师对学生在校外的情况、家长对子女在学校的表现都是即时知晓,对学生的成长,对一些问题的处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家访是家校联系不可替代的途径。学校明确要求班主任对全班学生每学期家访一次,成长导师要将承包学生每学期家访两次,特殊学生要多次走访。家访时,要求行政带头、任课老师参与。要求有家访详案、个案分析,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极具参考价值。
2010年开始,我们又开展“成长导师约谈家长”活动,由每位学生成长导师充分利用每周星期六业务活动结束时间和假期值班时间,分期分批邀请家长到校,及时汇报学生的在校表现,征求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建议,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家长一致反映这个活动很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
与此同时,我们还非常重视“致家长一封信”的作用。坚持每学期向家长发三封信,定期将学校的工作情况向家长汇报,各级部不定期向家长下发“告家长书”,各班主任每周一次利用飞信或校讯通平台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密切了家校关系,提升了满意度。
3转变观念,开展活动,提高家校沟通实效性
在家校联系中,我们要求老师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改变“家访=告状”的局面,把“告状”变为“沟通”,争取了家长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对家长的家教指导不只是开开会,讲讲话,还将编辑的《家教专栏》、《家教辅导材料》发给家长,进行学习。将每周六上午定为家长开放日,家长可随时到校进行交流。
为进一步充实成长导师的力量,在学校和社区共同倡导下,成立了以有特长的家长代表为骨干的“爱心志工团”, 聘请了具有书法、绘画、剪纸、雕刻、泥塑、布艺、农艺等特长的家长和退休干部教师任辅导教师,利用学校课外活动和双休日时间,在社区进行特长辅导和革命传统等教育,拓宽了教育资源,提高了综合素质。
在潍坊市家长课程研究中心的具体指导下,我校开展的“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家长教育体系的研究”子课题―― “三阶段六环节家长课程”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工作,历时一年,于2010年12月通过鉴定并结题。这样以课题引领家庭教育,使家校联系工作在教学上有指导,实践中有方向,收到了实际效果。
再是开展“亲子共成长感恩教育日”活动。我校于2010年10月18日邀请了我国著名的心理专家、感恩教育专家、潜能激发大师、演讲大师赵一博先生来我校作了“激扬青春,走向成功”感恩、激励教育演讲会。赵一博先生的演讲激情四射,语言幽默诙谐,形象生动,事例通俗易懂,既有理论高度又切合中学生实际,与家长学生的互动和谐默契。“我自信,我成功!”、“我是最棒的!”、“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要成功就要改变、立刻改变”、“我的责任就是成功!”、“目标+计划+行动+措施+坚持=成功”、“人生有理想,有志向,才会有前进的动力”等自我激励、走向成功的理念,触动了每一位家长和师生的心灵。另外,每年的母亲节、父亲节、老人节,我们都组织家长到校,举行感恩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4发现问题、加强教研,提高教师家教水平
采用“问题工作法”及时发现问题,加强家教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的家教水平,更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
学校每月让班主任搜集校内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3~5条,然后面向全体家集具体的解决案例,在家长课程授课或约谈时,选取部分优秀家长的教育措施让其向其他家长作介绍,使家长在探索中进步,在借鉴中提高。
要求班主任每月向家长搜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3~5条,以此为课题成立课题小组进行小课题研究,随后,选取成功的经验,在家长课程授课中向全体家长进行经验介绍,对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或面上存在的问题,聘请专家进行指导,极大的增强了授课的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G64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3 — 0145 — 02
十报告中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在创新力的不断推动下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更好地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可见,创新离不开人才,只有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才能实现创新力的不断提升。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的高级人才,在文化的传播、创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文科研究生,对于当前提高文化软实力,培育民族精神,实现社会转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准确把握文科研究生创新力的科学内涵
创新一词内涵丰富,在不同时期、领域、地域、文化背景等都有不同的解释和含义。从词源上看,创新最早起源于拉丁语“innvare”,它包含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从单学科的角度看,第一个从经济学角度提出创新这一概念的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他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实现生产要素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组合,这种“新组合”包括:第一,引进新产品;第二,引进新技术;第三开辟新市场;第四,开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第五,实现工业新组织。此后英国经济学家费力曼在熊彼特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定义,提出“创新不仅指技术创新,还包括组织管理等其他方面的创新。”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心理学家德瑞达海尔定义:“创造力是人们产生作品、成果或观念的能力。”通过对以上关于创新力内涵代表性观点的比较和概括,创新力是指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直觉、顿悟、逻辑推理、判断后思维得到不断升华,而后通过屡次实践进行创造性发明,为社会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精神价值的新技术、新思想、新理论的能力。
文科又称人文社会科学,以人类社会独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即区别于理、工、农、医之外的非自然科学的统称,它包含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两部分。与理工科相比较,它多对应于限定性的知识,所以也被称为“硬科学”,由于文科多对应于非限定性的知识,故称为“软科学”。由于学科属性不同,可将文科研究生创新力定义为文科研究生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进行研究与探索时,凭借自身创新的基本能力和个性品质,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破旧立新,运用批判眼光、怀疑精神、创新思维,酝酿出对社会有价值的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新规律、新方法等,最终创作出高质量学位论文的能力。
二、影响文科研究生创新力的客观因素分析
承载我国文化传承与发展重担的主要群体之一就是文科研究生,国家要发展文化软实力,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这些走在时代前沿的精英力量。我们不可否认文科研究生对于国家和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文科研究生要想不断实现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思想理念的更新,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创新力。因此,我们必须首先揭示传统文科研究生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才能增强改进措施的针对性。
(一)传统教育方式保守僵化
在发散性思维上,文科学生比理科学生要薄弱,其主要来源于从小传统的家庭培养与学校教育。就家庭而言,许多父母只注重让孩子从小阅读文学类书籍,而忽略了对孩子动手能力与科学精神的培养,这些做法最终导致孩子在思维方面被局限;就学校而言,由于升学的压力,又实行分科教育,使得学生的学习出现功利性和盲目性,过分强调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与方法,最终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学科特性所限导致文科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实验或实践活动,他们大多接受传统死板的灌输式教学法,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在大学教育阶段,无论本科教育还是研究生教育,学习内容的专业性不断增强,知识面却不断狭窄。诚然,我国的大学教育培养了大量高学历的文科博士生与硕士生,但事实上,他们可能只具有较强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但在创造性思维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
(二)研究生导师引导不足
刚入这个领域的研究生对学术环境比较陌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甚至出现盲目迷茫的倾向。我国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应该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思维,有针对性的对每位研究生进行指导,但现实情况并不乐观,由于高校导师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导师自身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不够,这会直接影响被指导的研究生的创新力,主要表现有:第一,由于年龄的客观原因,导致精力不够,部分老教师不能很快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知识过时;第二,部分研究生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少,得到的经费支持少,所以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就少;第三,部分导师受到学术界不良学风的影响,只顾眼前利益和经济利益,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第四,有些导师不关注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点,硬性让学生选择与其研究相关的课题,形成了“应试科研”和“闭门造车”的现象;第五,有些研究生导师行政职务在身或带的研究生过多,没有时间与精力认真对学生进行专门指导;第六,部分学校在研究生招生时,导师选择学生的权力有限,从而不能招收素质与能力较高的学生。以上这些现象都会影响研究生创新力的培养与开发。
(三)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文科研究生要想创新,首先必须要有相对完善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的构建需要丰富的课程支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宽广的视野。但是,目前各个高校文科研究生的课程设置都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跨专业和跨学科的课程较少;课程内容比较陈旧,缺乏前沿性课程;基本没有安排实地调研课程;有些课程甚至重复本科阶段已开设的课程等。由于文科研究生课程设置上的不合理性,从而导致学生知识面窄,综合能力差,在研究问题时专业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不能融会贯通,从而使他们问题意识较弱,缺乏批判精神,很难发现前沿问题的创新点和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所以这种发展趋势会制约文科研究生创新力的培养。
(四)科研机会与经费欠缺
当前高校对于文科研究生的科研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依然不能满足文科研究生科研的实际需要。目前在一些高校中存在类似的问题:一些高校设立的科研项目限制研究生的参与;有些高校即使有学生科研项目,但是文科研究生可以申请的项目所占比例甚少;项目申请成功后,大部分经费都划拨给理科研究生进行项目研究,而文科研究生得到的经费支持少之甚少。作为文科研究生,他们的科研成果就是高水平的科研论文或报告,需要他们深入到研究对象所在区域进行一定规模的实地调研,最终通过数据分析与比较,酝酿出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如果文科研究生一直以一种静态的研究方式来创作学术文章,文章的内容可能更多地是移植与拼凑,但是如果文科研究生进入社会,以一种动态的方式去研究问题,可能他们所创作的学术文章更具实践价值。
三、培养文科研究生创新力的若干意见
十报告中提到要“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力制高点。”这一点对文科研究生而言,就需要他们提高科研创新力最终把优秀科研成果转化为国家的实践性政策。针对上文所提文科研究生创新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提出以下具体意见:
(一)逐渐转变保守僵化的家庭与学校教育观念
创新力的培养都应当从早期教育入手,而父母是早期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和引导者,所以家庭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作为父母应该逐渐转变传统家庭教育观念与模式,更加注重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训练他们的实践能力;要扩展阅读书籍的范围,应包含科普、艺术等知识;经常鼓励孩子参与实践,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平时多与孩子沟通,交谈应以启发鼓励为主。同时,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模式过于陈旧,不利于学生创新力的培养,因此要逐渐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应当考虑在教育体系中加大对学生创新力培养的内容,丰富和深化教育教学理论的创新,如采用互动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等,对有创新成果的同学,学校应采取适当物质激励或榜样激励,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创新。
(二)加强导师引领力、改变培养模式
在研究生阶段,作为文科研究生导师应充分认识到原创性才是学术研究的灵魂,要想创作出质量上等的文章不是靠简单的“复制粘贴”,所以导师自身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教学中应提前让学生课下查阅资料积极思考,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应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合作讨论,内容应以专业难点重点问题、有争议的学术问题、学术前沿问题为主,在交流切磋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形成新颖的学术观点。在加强文科研究生导师引导力的同时应该从根本上改变文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主导——辅导”模式,文科研究生创新力不足最重要的问题是知识面狭窄,所以学校应调动最广泛的导师资源,让学科相交叉的理工科学院与文科学院的导师“结对子”,文科研究生在本学院有固定的导师进行主要培养,但是在一个或至多两个学院由理科导师进行辅助培养,文科研究生可以旁听理科导师的课程,学生可以运用多学科知识创作学位论文,这种模式有利于文科研究生全面发展和创新力的培养。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改进与优化课程设置是文科研究生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创新的基础是博学,作为文科研究生更要涉猎各类知识。在高校中,如何让文科研究生成为博学的人才,主要依靠丰富优质的课程,所以我们应该设置科学的文科研究生课程体系:首先,课程内容要体现学科渗透,要打破文理之间的界限,为文科研究生开设一些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实用性课程;其次,开展实践性课程,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实践活动有助于激起文科研究生的创作灵感;最后,学校应为文科研究生积极营造创新的文化氛围,如为学生开设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讲座,并给予文理科师生相互交流的机会,在相互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主动提供充足经费
高校要想培养文科研究生的创新力,就应该积极为学生营造进创新氛围,营造良好氛围的关键是要为学生提供进行科学研究的机会,具体措施有:第一,鼓励和支持文科研究生主动参与导师的科研,尽早熟悉开展科研的具体流程;第二,学校要积极开展文科研究生实践创新活动,为学生提供集体协作的机会,在团队建设中注重多学科、多专业学生的交叉合作;第三,设立文科研究生创新专项基金,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于科研,对创作出突出科研成果的学生给予适当奖励;第四,加强文科研究生实习基地建设,使他们可以充分利用实习基地的创新资源进行科学研究。大多数学校把更多教育经费投入在理科研究生身上,投入于文科研究生的经费很少,所以作为现代型高校应该转变“重理轻文”的观念,学校可以按合理的经费比例为文科研究生提供充足的经费,满足文科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的需要。
〔参 考 文 献〕
〔1〕陈英和.世纪研究生教育创新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伯顿·克拉克.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基础〔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吉丹如,戴跃侬.论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扬州大学学报,2004,(05).
〔4〕马希平.文科类研究生的学术创新空间的多元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2011,(02).
〔5〕叶建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缺失及其对策〔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指导思想】
以学生德育综合评价为导向,继续全面推进少先队建设,坚持立德树人,深入推进以“墨香气质 香樟情怀”为我校核心价值观的育人目标,深化学校雅正德育内涵。以德育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学生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主线,扎实推进德育工作。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模式,拓宽德育空间,创建“雅正”德育特色校园,创新德育活动方式,扎实走稳中南“雅正”德育工作的特色之路。
【工作目标】
一、疫情期间不在校,隔屏坚持做德育。
充分发挥在线教学资源平台在疫情防控期间的育人作用,结合疫情开展好线上德育活动,加强疫情期间家庭教育指导。
二、加强德育建设设,形成德育工作新合力。
进一步落实实施“雅正”特色的德育工作,规范到岗,细致到人。
三、利用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提升学生德育素养。
结合学生的兴趣开设自主管理模式,不断强化德育素养自我锻造、自我管理继而发挥学生的潜能,催促学生的全面成长。
四、丰富德育活动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丰富创新我校各项德育、少先队活动,使活动更加规范化、系统化。以“活动——体验——感悟——升华”的心路历程规律提高德育的实效。以活动促发展,在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落实家校联动长效机制,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继续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共同抓好德育的合力,落实“五星”家庭教育。关注留守儿童,合力推进提升我校“雅正”家庭教育力的德育品牌。
【实施策略】
一、疫情期间不在校,隔屏坚持做德育。
1.以疫情为核心,落实育人提升。
通过校级“雅正讲堂”促进疫情期间德育发展,第一期:加强防疫科学知识的推广,让学生认识冠状病毒的危害,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升公共卫生意识。第三期:结合时令节日3月5日学习雷锋精神和疫情中的雷锋们,开展学习身边的奋战一线的雷锋事迹,提高学生们的爱国、感恩德育情怀。第四期:围绕时令节日“植树节”开展线上少先队队会课。第五期:围绕疫情期间如何正确开展居家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真正让德育隔空落实。
2.携手家长,家校共育提升。
切实做好“雅正讲堂”家校平台,通过第二期:邀请爱有方教育与学校德育联手开展亲自讲座:《用国际视野看疫情》倡导健康的同时,引导学生感知疫情中爆发出的民族凝聚力,培养感恩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同时借助线上网络平台有效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3.立足网络,线上德育提升。
鼓励学生通过制作美篇、手抄报、书法作品、朗诵、视频作品等形式展示疫情防控知识普及,加强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督促学生在网络学习课间落实好眼保健操和体育锻炼,通过组织体育小达人之“舒心运动”活动等形式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形成德育工作新合力。
在上学期初步建立新的德育工作机制上,强化德育工作小组管理职责,由学校全面规划、组织实施德育工作,定期召开班主任及辅导员会议,明确每月德育中心工作,结合我校德育团队整体年轻化的现状,充分发挥德育导师团队及班主任主力军的作用,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推进的新局面。
1.加强德育管理理论---管理育人提升
本学期,我校将以“理论研修”+“活动实践”等集中培训学习的方式继续大力抓好班主任理论管理水平的提升。加强青年班主任的德育育人理论水平,根据上学期“田野观班”活动开展的情况,本学期由政教处继续对青年班主任跟踪指导,学以致用。以自主理论研修为基础,结合我校传统特色德育“雅正讲坛”开展青年班主任读书交流沙龙活动,互通读书心得体会交流管理经验。采取理论学习(每人必读一本德育工作书籍)、实践交流(读书心得分享交流会)、专题讲座(结合“雅正讲坛”进行德育导师进行专题德育成长讲座)等形式,提高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水平和能力。
充分发挥德育导师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结合我校“青蓝工程”和“师徒结对”的传帮带模式,充分发挥德育导师的作用。德育导师团队在自己所在组内,进行青年班主任德育管理和全员老师德育教学管理进行指导。
重视副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副班主任班级管理责任意识及育人方法,规范副班主任考核标准也是本学期德育队伍建设的重点。形成切实可行的副班主任班级管理制度及考核方法,纳入学期末绩效考核中。有针对性的对副班主任进行培训学习,明确责任意识,强化德育育人根基,落实德育工作。学期末评选“优秀副班主任”。
雅正讲堂之班级管理 具体安排(以具体通知为准):
序号
时 间
主讲人
主讲内容
66期
第3周
李焱
微课题,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
67期
第6周
许晶晶
我们这样做课题研究
68期
第9周
张颖
青年教师共读一本书沙龙交流活动
69期
第13周
张萍
一课三磨反馈
70期
第19周
周洁
师德师风教育
年级德育导师分配 具体安排
德育导师
帮扶教师
德育导师
帮扶教师
陈原
孙丽娟、房小芸
蔡青
唐岑、王晓彤
郑丹
陈思梦、田丽凤
任晓妍
尤维斯、王倩
李金芳
杨勰、向一丹
毕巍巍
傅舒婷、
2. 立足教研渗德育--课堂育人提升
引导教师切实履行师德规范,提高“全员育人”,“时时处处事事育人”的意识。让学校的每一个学科和每一个人员意识到自己的育人任务,并切实承担自己的职责。发挥课程和课堂教学德育主渠道作用,把握各学科的“德育点”,将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落实德育课程。结合教科研室反思集《思想的芦苇》,切实将德育教育作为反思内容之一,围绕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难点、疑点进行反思(结合教科室的安排,每学期至少1-2次德育方面专题教学反思)。
四月(暂定)
战疫情,教师能做什么?
“领航”先读,反思拟定为课题,撰稿
五月
“迁移”再读,反思再改教育论文
浅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六月
“反思”三读,论文三改
课程成长,我成长
七月
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让师德师风贯穿教育过程
三、提升学生德育自主管理,培养学生干部主体作用。
学生在德育素养自我锻造、自我管理方面需要不断强化,发挥学生的榜样辐射作用,和自主管理的模式,发挥学生的潜能,优化教师德育管理的赋能,减轻教师德育管理的难度。
1. 完善各项常规管理--制度育人提升
上学期特将原“星级中队”评价办法进行了修订,拟定了规范常规管理,争创星级中队新的《五星班级考评细则》。关注五个维度:雅正之品--文明守纪;雅正之格--身心健康;雅正之韵--学习习惯;雅正之行--责任担当;雅正之境--劳动卫生的评价,同时设置成果加分项“雅正之质”。本学期将继续完善和落实好“五星班级”的考核制度,做实、做细。有据可依,真正起到制度带动德育育人的良好循环。
具体措施如下:
(1)设置班级量化开公正,透明实时反馈班级日常常规。
(2)每周公开五星班级评分明细,反馈。
(3)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墙及红领巾广播台宣传每月评选“雅正少年”的事迹。
2. 加强学生干部管理能力培养--自主管理提升
一是重点培养中队、大队学生干部管理能力和自主组织学习能力。抓落实,培养他们自主管理能力。让学生做学校的小主人,从小建立良好的主人翁意识。
二是提升培训好两支骨干队伍,即值日教师队伍与值日学生干部队伍,提高两支队伍值日工作的自觉性与检查评分等管理水平,做到定点、定时、定岗,加大督查力度。天天检查,及时记载,每天一通报,每周一评比,月月一汇总。
大队管理:由大队辅导员每月一次大队干部例会总结,大队长每周一次会议布置,反馈各部门工作过程与结果,每月一反馈一考核;形成有体有系的大队工作量化表。由大队辅导员撰写学期少先队工作计划,由大队长结合学校大队部工作撰写学校大队部工作计划。纪检部负责落实日常规范动作,文艺部抓实日常及重要文体活动,劳动部夯实日巡查周检查反馈;加强每天两操的检查,强化眼操质效,落实近视防控工作。充分反馈大队部管理的自主化,增强学生管理能力和自信心。并落实好学期末工作总结,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查缺补漏。
班级管理:一是本学期各班应加强各班班级文化建设,建立中队管理文化。形成具有班级和年级管理特色的德育育人制度。二是充分发挥学生校园主人意识,激发学生自主撰稿,建立并完善红领巾广播站,让每个孩子成为校园正能量的因子。三是中队班会回归学生,每周五下午大课间均为班队会活动,大队部将班队会主题下发给班级中队长,由中队长进行队会课的开展,并制定大队干部带低年级的帮扶形式,让学生真正做主任,上好,上活,上实每周的班队会。并由执勤中队和大队干部进行每周检查,反馈。
班队会帮扶 具体安排 (学生名单具体开学后召开大会干部会议在安排)
大队干部
帮扶班级
大队干部
帮扶班级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执勤中队管理:一是进一步优化升旗仪式的程序,增强升旗仪式的仪式感,通过优化执勤中队上岗宣言及岗前培训,增强示范性和辐射性。二是增强队员统筹性、协调能力,让学生在深度参与培养自治能力。三是继续扎实检查—反馈—督查—落实过程轨迹,努力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外化为行为,内化为素养。
3.习惯教育正行为——养成教育提升
一是在培养学生讲卫生,懂礼仪良好品行的基础上,要着重培养学生讲节约、守纪律的良好习惯。期末采取自评、互评、家长评、老师评的方式,记入学生的成长手册。
二是常规教育进一步落到实处。在贯彻新的“五星班级评比”和“雅正少年”的基础上,再明确每月常规重点及每周常规要点。
三是开展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队干监督学生的卫生、礼仪、集队、纪律等,每月评进行好人好事评比,逐步让学生从"要我这样做" 转变为"我要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四、丰富德育活动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改革创新德育教育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性的德育活动,能使学校德育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大力宣传"德育为先"的理念,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增强德育意识。
1. 立足传统节日--主题活动提升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结合法定节假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主题教育;以升国旗仪式、开学、毕业典礼、入队、等传统仪式为载体,开展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主题的文化活动;以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为载体,开展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主题的文化活动。推动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将德育融入到月活动中,小活动构建育人切口。通过每月时令主题活动,健全学生人格,促进成长,让德育浸润心灵。
2.彰显德育特色--特色活动提升
通过五星班级评比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结合《雅正十大公约》进行学习,强化。通过每三周一条公约,从“文明、卫生、安全、习惯、守纪、环保、劳动”等多个维度,开展常规检查活动,结合五星班级评价细则落实考核,及时评价,反馈,完善表彰机制。每月进行五星班级亮点展示。抓典型,树标杆。
“德育问题”学生,每月周四中午进行集中交流辅导。
落实“雅正少年”评比,采取月评、学期评比公开,亮点事迹推荐(微信推送、升旗仪式表彰)等方式。增加学生自信,将雅正正能量注入校园,深入人心。
加强校园广播站、宣传栏、阅报栏等宣传阵地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力争本年度,初步建成一批高质量、高品位、独具文化特色的学校。
继续开展两静(净)课程。上学期,我校以“静能生慧一发现安静的力量,净能养心一挖掘优雅的内涵”为目标,实施“两静(净)校园”新举措,全面打造“人静身净能养心,静思勤研能生慧”的育人环境!上学期,两静课程重在全面督促监管“校园宁静、环境干净、教室安静、穿着洁净”的行为常规。本学期将继续将两静(净)课程结合五星班级考核深化落实,落地生根,将两静(净)内涵和意义深入学生德育提升中。表彰在两静(净)课程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宣传事迹。
3.打造品牌创特色——雅正品牌提升
继续开展“雅正”特色德育活动--校园雅正讲堂,围绕寒假作业,通过PPT展示、现场演讲的方式,各班在班级评比的基础上择优进行年级评选,择优参加校级展演。
自编寒暑假作业,通过规定版块和结合时事,制定实小中南特色假期作业。通过作业让学生得到全面提升,把德育养成从校内贯穿到校外,家庭中。时时刻刻将德育教育深日人心。鉴于本学期疫情的特殊情况,本次寒假作业的选拔,展示优秀作业,及评选各项作业完成的优秀学生。将陆续以网络“雅正讲堂”的形式进行呈现。激励学生在寒假暑假都能够人心愉悦的健康成长。
继续完善提升“童年印象”艺术节,精心策划活动方案和会场布置,庆六一“童年印象”文化节。初步方案将庆祝六一和校内社团展演相结合,校内和班内庆祝相结合,打造台属于孩子们自己的六一文艺演出。
继续强化鼓号队的训练,本学期依旧采取每周二、四早上进行训练。每月政教处将组织一次验收和考核。本学期内完成各个板块的整合,并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用鼓号队现场奏乐的方式,参与升旗仪式,增强学生们的仪式感。
继续提升校级合唱队的训练,制定详细的训练方案,每周训练两次。将合唱打造成为中南的特色项目。
鉴于我校音乐教师的专业特点多余声乐专业为主,结合本区的校园文化特色。将戏曲列为德育特色项目。协同教科研室打造精品的戏曲社团,争取在区内形成独树一帜的德育特色。
继续传承“家教家风”的德育特色,将家书传承,深挖传承活动形式,开展多样性丰富的德育活动。
具体措施如下:
1.将“家书”亮点德育活动融入到不同学科教学中,语文:二年级开始学习写书信。品德课中将书信融入学生遵守“亲情孝道”中。
2. 每学期评比“最美家书”(内容设计美观,好看)“最暖家书”(内容文字写的好)“最炫家书”(内容富有创意)。
3. 每学期将家书由家庭延伸到学校在延伸到校外,扩大家书范围,可以结合疫情写给社会各界人士。
五、具体活动安排
1.抓共管聚合力——协同育人提升
开展“爱心家长志愿者护学岗”活动,各班招募2名家长,每学期以班级为单位,按天轮流执勤,维持学校早晨学生到校校门口秩序。
开展家访活动,了解学生的家庭成员,家庭状况,学习环境,与家长、学生促漆交流,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学习或生活上的帮助,及时疏导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的困惑或障碍,给家长提供良好的家教建议,形成家校合力。
2.家长学校促发展--家庭教育提升
每学期定期与爱有方等家庭教育机构一同开展家长学校,进行家庭教育讲座。通过学校的平台提升家长的整体育人素养,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
完善雅正家庭教育力机构组织,通过教育局五星家庭教育力的评选内容,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进行家庭教育力的逐步完善与提升。本学期评选出“五星家长”。
2020年春季伍家实小中南校区政教处主题教育月活动安排表
周次
时间
内容
第一周
1.安排第一周值周人员;
2.制定副班主任安排表;
3.后寒假时代展评活动;
第二周
1. 召开大队部第一次会议;
2. 制定《国旗下讲话》安排表;
3.班级雅正讲堂;
4.部门计划;
第三周
1.召开班主任工作会;
2.班主任拟定工作计划;
3.启动学雷锋主题活动;
4.校级雅正讲堂;
5.学习消防安全知识;
第四周
1.启动“雅正公约”学习;
2.学雷锋主题活动;
3.评选班级“雅正少年”
第五周
1.开展“安全伴我行”主题教育;
2.班主任雅正讲堂活动;
第六周
开展“向英雄致敬”主题班会活动;
第七周
1.召开大队部工作例会;
2.开展“网上祭英烈”网络祭祀活动;
第八周
1.开展青年班主任“读书分享”活动;
第九周
1.大队干部会议工作例会;
第十周
2.雅正少年评比;
第十一周
新队员队前教育;
第十二周
1.开展“我劳动我快乐”主题教育;
2.筹备“童年印象艺术节”系列活动;
第十三周
拟定“童年印象艺术节”系列活动方案;
第十四周
1.评优评先;
2.少先队入队规范检查(新队员队前教育);
第十五周
1.发展新队员;
2.开展“童年印象艺术节”系列活动;
3.表彰校级优秀中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辅导员和优秀队干部;
第十六周
1.召开大队部工作例会;
2.开展“爱眼护眼”主题活动;
3.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
第十七周
各班进行生命安全、行为习惯教育;
第十八周
加强夏季安全教育,监督学生的文明行为;
第十九周
1.期末复习迎考动员;
2.少先队工作总结;
3.筹备六年级毕业典礼;
第二十周
1.制定第八季假期作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社区是幼儿园教育的背景,也是幼儿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1]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就是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对幼儿教育的意义
第一,是顺应当今幼教事业发展的需要
幼儿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其发展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幼儿教育的范围已经扩展到家庭与社区,这已成为世界幼儿教育共同发展的方向。在我国,社区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以社区为单位的生活群体享受着共同的社区资源,他们有着大致相同的价值观,以社区为地域界限所建立的幼儿园也日渐增多。社区已成为幼儿成长的主要场所,对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幼儿及家长,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通过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共同合作,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第二,是提升幼儿园教育效果的需要
相对幼儿园来说,社区有着更为广阔的环境。社区的教育资源可以成为幼儿园教育资源的有益补充。家庭和社区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空间,除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就是幼儿最为熟悉的场所,社区也应成为幼儿园可利用的直接资源。社区的人文环境、物质环境都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资源,如社区的医院、超市、公园、公共场所等都可以为幼儿园所用。这样,幼儿园就能扩充教育内容,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其身心发展。幼儿园与社区共同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三,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
幼儿是生长在社会中的人,幼儿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成长。著名教育家伊里奇说过:“一个人要成长,首先需要利用事物、场所和过程,利用实践和环境。他需要去看、去接触、去修理、去掌握有意义的环境中的任何事物。”[2]幼儿园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教育活动,让幼儿园作用于社区,能够引导幼儿参与社会活动。开发、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是幼儿园教学走出课堂,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教学方式的有效机制。幼儿园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就是以社区为依托,在适应当地情况的条件下,建立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社区教育模式。幼儿园融入社区,幼儿能接触到更多课堂以外的东西, 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幼儿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增强幼儿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第四,是家、园、社区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家庭、幼儿园、社区对幼儿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因素所不可比拟的。它们不仅是幼儿活动的重要场所, 更是幼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三者有着不同的功能,只有把三者有机结合、互相渗透, 才能三位一体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才能真正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作为专门的幼教机构——幼儿园必须发挥其主导作用,成为社区教育中心。幼儿园要架起幼儿园和社区之间的桥梁,将幼儿园教育辐射到社区环境中。幼儿教师具备专业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她们了解幼儿身心的发展规律,应将科学的育儿方法推广到家庭与社区教育中。家、园、社区三方的合作既有利于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统一培养目标,让社区内所有教育资源都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提高教育质量。家长、社区能够了解教育、参与教育,因此家庭、社区对幼儿园工作能给予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教师也能弥补知识、技能方面的不足,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幼儿园开发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的有效策略
社区教育是幼教事业发展的必然,幼儿园对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幼儿园应积极探索如何有效开发社区教育资源,以下提出几点策略。
1.幼儿园应以家长为桥梁,让幼儿园教学融入社区
家长应当成为幼儿园对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桥梁。幼儿园应充分让家长明确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内容与要求及自己如何进行配合教育等。家长理解、支持幼儿园的工作,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幼儿园的教育。通过家长的宣传作用,可提高社区人员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重视。幼儿园在平时的工作中还应重视与社区人员的互动,定期组织一些社区幼儿的集体活动,如一些特定的节日,以此满足家长与家长,幼儿与幼儿之间交往的心理需要。在与社区家长及社区成员的接触交流中,让社区成员了解幼儿园工作的专业性,从而使幼儿园在开发社区教育资源时能得到社区工作人员的支持和配合。另外,幼儿园应积极参与社区的活动,为社区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幼儿园与社区良好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社区还可以为幼儿园提供教育所需的各种资源。
2.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创设参与幼儿园教育的途径
幼儿园要充分了解家长的信息,并建立信息资源库,了解他们的职业、爱好、特长及联系途径,以及他们的个体素质,寻找一切可为幼儿园所用的人力资源,挖掘家长潜在的教育因素。教师与家长及社区教育人才建立广泛联系,使之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发挥其特长,把蕴涵其中的丰富教育资源引进幼儿园,达到共同培养和教育幼儿的目的。幼儿园可通过“家长导师”“家园同步游戏”“家长辅助教学”[3]等形式将家长“请进”幼儿园。如在“家长导师”活动中,我们可以请家长中有一技之长的人如医生、护士、厨师等,担任幼儿的“导师”,让幼儿自由选导师、向导师学习。教师与“家长导师”共同制定活动内容,并在活动中不断丰富导师资源库,从而加大孩子的选择机会,也更充分地利用了家长职业或爱好方面的教 育资源。“家园同步游戏”是由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共同进行的游戏。“家长辅助教学”是家长协助教师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起到改进教学的作用。
3.幼儿园应向社区全方位开放,将教育功能辐射到社区
幼儿园的发展依托于社区,同时也承担着为社区服务的功能。幼儿园向社区全方位开放,既能让社区了解幼儿教育,也能让幼儿园服务于社区。幼儿园应为社区幼儿提供一定的教育条件,让更多的幼儿共享教育资源,提高社区幼儿的受教育率。幼儿园应对社区成员进行宣传教育,为社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幼儿园要发挥幼儿教育的主导作用,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方法。幼儿园可以定期为社区家长举办关于幼儿保健、科学育儿等免费咨询与讲座,同时也可成立家长学校,组织家长专门学习育儿知识,还可举办免费专题讲座让家长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掌握必要的家庭教育方法。
4、幼儿园对社区物质、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任何一个领域的教学活动,都与幼儿的真实生活密切相关。当幼儿园现有的教育资源不足或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时,可以带幼儿走进社区,利用社区中的各种资源来开展教育活动。幼儿园要与社区结成合作伙伴,共同形成教育合力,促进社区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当地的物质资源如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博物馆等应能定期免费为社区幼儿开放,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社区中的文化资源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 这类资源往往与社区中的人或物相关,如艺术、语言、社会领域的某些教育活动就与社区中的人有很大关系。在幼儿园中开展我们的传统节日活动时,可以带领幼儿走进社区,观察我国传统节日期间人们的习俗、饮食、服饰、礼节及娱乐活动等,从而使幼儿了解传统文化,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幼儿园还可结合传统节日举办相应的社区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我国的传统美德,培养良好的社会品质。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社区是幼儿园教育的背景,也是幼儿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1]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就是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对幼儿教育的意义
第一,是顺应当今幼教事业发展的需要
幼儿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其发展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幼儿教育的范围已经扩展到家庭与社区,这已成为世界幼儿教育共同发展的方向。在我国,社区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以社区为单位的生活群体享受着共同的社区资源,他们有着大致相同的价值观,以社区为地域界限所建立的幼儿园也日渐增多。社区已成为幼儿成长的主要场所,对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幼儿及家长,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通过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共同合作,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第二,是提升幼儿园教育效果的需要
相对幼儿园来说,社区有着更为广阔的环境。社区的教育资源可以成为幼儿园教育资源的有益补充。家庭和社区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空间,除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就是幼儿最为熟悉的场所,社区也应成为幼儿园可利用的直接资源。社区的人文环境、物质环境都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资源,如社区的医院、超市、公园、公共场所等都可以为幼儿园所用。这样,幼儿园就能扩充教育内容,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其身心发展。幼儿园与社区共同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三,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
幼儿是生长在社会中的人,幼儿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成长。著名教育家伊里奇说过:“一个人要成长,首先需要利用事物、场所和过程,利用实践和环境。他需要去看、去接触、去修理、去掌握有意义的环境中的任何事物。”[2]幼儿园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教育活动,让幼儿园作用于社区,能够引导幼儿参与社会活动。开发、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是幼儿园教学走出课堂,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教学方式的有效机制。幼儿园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就是以社区为依托,在适应当地情况的条件下,建立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社区教育模式。幼儿园融入社区,幼儿能接触到更多课堂以外的东西, 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幼儿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增强幼儿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第四,是家、园、社区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家庭、幼儿园、社区对幼儿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因素所不可比拟的。它们不仅是幼儿活动的重要场所, 更是幼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三者有着不同的功能,只有把三者有机结合、互相渗透, 才能三位一体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才能真正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作为专门的幼教机构——幼儿园必须发挥其主导作用,成为社区教育中心。幼儿园要架起幼儿园和社区之间的桥梁,将幼儿园教育辐射到社区环境中。幼儿教师具备专业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她们了解幼儿身心的发展规律,应将科学的育儿方法推广到家庭与社区教育中。家、园、社区三方的合作既有利于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统一培养目标,让社区内所有教育资源都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提高教育质量。家长、社区能够了解教育、参与教育,因此家庭、社区对幼儿园工作能给予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教师也能弥补知识、技能方面的不足,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幼儿园开发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的有效策略
社区教育是幼教事业发展的必然,幼儿园对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幼儿园应积极探索如何有效开发社区教育资源,以下提出几点策略。
1.幼儿园应以家长为桥梁,让幼儿园教学融入社区
家长应当成为幼儿园对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桥梁。幼儿园应充分让家长明确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内容与要求及自己如何进行配合教育等。家长理解、支持幼儿园的工作,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幼儿园的教育。通过家长的宣传作用,可提高社区人员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重视。幼儿园在平时的工作中还应重视与社区人员的互动,定期组织一些社区幼儿的集体活动,如一些特定的节日,以此满足家长与家长,幼儿与幼儿之间交往的心理需要。在与社区家长及社区成员的接触交流中,让社区成员了解幼儿园工作的专业性,从而使幼儿园在开发社区教育资源时能得到社区工作人员的支持和配合。另外,幼儿园应积极参与社区的活动,为社区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幼儿园与社区良好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社区还可以为幼儿园提供教育所需的各种资源。
2.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创设参与幼儿园教育的途径
幼儿园要充分了解家长的信息,并建立信息资源库,了解他们的职业、爱好、特长及联系途径,以及他们的个体素质,寻找一切可为幼儿园所用的人力资源,挖掘家长潜在的教育因素。教师与家长及社区教育人才建立广泛联系,使之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发挥其特长,把蕴涵其中的丰富教育资源引进幼儿园,达到共同培养和教育幼儿的目的。幼儿园可通过“家长导师”“家园同步游戏”“家长辅助教学”[3]等形式将家长“请进”幼儿园。如在“家长导师”活动中,我们可以请家长中有一技之长的人如医生、护士、厨师等,担任幼儿的“导师”,让幼儿自由选导师、向导师学习。教师与“家长导师”共同制定活动内容,并在活动中不断丰富导师资源库,从而加大孩子的选择机会,也更充分地利用了家长职业或爱好方面的教 育资源。“家园同步游戏”是由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共同进行的游戏。“家长辅助教学”是家长协助教师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起到改进教学的作用。
3.幼儿园应向社区全方位开放,将教育功能辐射到社区
幼儿园的发展依托于社区,同时也承担着为社区服务的功能。幼儿园向社区全方位开放,既能让社区了解幼儿教育,也能让幼儿园服务于社区。幼儿园应为社区幼儿提供一定的教育条件,让更多的幼儿共享教育资源,提高社区幼儿的受教育率。幼儿园应对社区成员进行宣传教育,为社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幼儿园要发挥幼儿教育的主导作用,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方法。幼儿园可以定期为社区家长举办关于幼儿保健、科学育儿等免费咨询与讲座,同时也可成立家长学校,组织家长专门学习育儿知识,还可举办免费专题讲座让家长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掌握必要的家庭教育方法。
4、幼儿园对社区物质、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任何一个领域的教学活动,都与幼儿的真实生活密切相关。当幼儿园现有的教育资源不足或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时,可以带幼儿走进社区,利用社区中的各种资源来开展教育活动。幼儿园要与社区结成合作伙伴,共同形成教育合力,促进社区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当地的物质资源如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博物馆等应能定期免费为社区幼儿开放,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社区中的文化资源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 这类资源往往与社区中的人或物相关,如艺术、语言、社会领域的某些教育活动就与社区中的人有很大关系。在幼儿园中开展我们的传统节日活动时,可以带领幼儿走进社区,观察我国传统节日期间人们的习俗、饮食、服饰、礼节及娱乐活动等,从而使幼儿了解传统文化,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幼儿园还可结合传统节日举办相应的社区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我国的传统美德,培养良好的社会品质。
参考文献:
1时代需要具有健全人格的高技能人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的今天,各行各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些具备健伞完善人格和独立心理素质的人才更受青睐。人格教育作为一种发展受教育瞢人格品质的教育,对广大高职学生而言是促进他们人格主体化和社会化发展的必要途径,是促进他们健康、完善人格的形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积极进取的思想、较强的挫折承受力、不断创新的思维和团体协作精神的必经之路。
2高职学生人格现状和人格教育面临的问题
从受教育者的基本情况看,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止处于其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过渡时期,人格可塑性很强,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他们强调个性独立与实现自我价值,但同时少部分学牛又暴露注重个人实际利益,集体主义意识淡漠;他们从校门到校门,缺乏接触社会的机会,缺少相应的丰十会阅历;他们在自控能力、自理能力都等方而还缺乏经验,心珲还未达到真正成熟。凡此种种,在他们身上往往会表现出自我意识对外部环境的不适应,使内心世界处于矛盾当中,产生消极对抗情绪。
从教育方法上看,主要是忽视个性差异,空洞说教。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等,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主要内容。但在教育实践中,往往采用直接“灌输”的方式,把教育内容简单化为卒洞的宣传说教,没有真正转化为学生自我的内在素质。长期处在这样被动式的服从教育下,学生个体所应具备的丰动性和独创性就逐渐萎缩、消失殆尽或者异化变形。结果使部分学生将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异化为,我行我素、唯我独尊,将爪.与集体对立起来。
在教学效果由于过多的偏重于理沦教育,没有实践环的参与,加剧了学生对人格教育的轻视。在教师配备上,过分强调德育老师的责任,没有肜成每位教职工都是学生人格老师的观念。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或德育工作的教师在课时安排、教学条件改善等方面缺乏有效地投入,没有按要求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缺少专职心理辅导人员,对学牛心理方面的诉求疏导、排遣的程度不够。
从社会发展阶段看,现阶段我进入了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各种社会思潮对住校学生产生了巨大冲击。学生开始尝试用自己的思想来解释各种社会现象,由于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和指导,再加上年轻人易冲动,易止极端等因素的影响,最终都反映到他们的人格养成,使有的学对社会、家庭或自身在理解程度上产生了一定得偏差,造成自己人格的扭曲。
3加强和改进人格教育的方法
针对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及高职生的特定心理特征,应该遵循一定原则,掌握恰的教育艺术。教育内容要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根据学生特点,选取和受教育者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教育引导。巨大的就业压力也易导致他们产生各种心理乐力。对此教师一方面要认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通过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和治疗,帮助学生排除烦恼,克服人格障碍。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住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心理教育,帮助学生熟悉当前国家的就业创业方针、政策,熟悉就业程序、途径、技巧等知识,使其在具有良好职业心理素质。
教育方法宜采用启发式和诱导式教育。人格教育和知识教育一样,要想办法激发受教育者的丰动性,并在受教育者对社会、人生等问题思索达到临界状态时,适时的对其进行扁发,使受教育者顿然醒悟,促进学生健伞人格的形成。
教育形式上要把人格教育彻到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去。将人格教育与技术教育融为一体,形成宽泛的教育辛体这其中既包括专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教师,也有从事学生教育管理的辅导员,同时,专业教师和企业中的实习指导师傅电承担着育人的功能。顶岗实习前,学院要让学生做好应归工作困难的心理准备。在工学结合实施过程中,辅导员要定期走访实圳单位,及时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思想动态,解决学牛生活、思想上的问题。
企业中的实习指导师傅们在承担学生业务指导工作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等方而的言传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