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计算机审计应用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1 16:34:5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计算机审计应用,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计算机审计应用

篇1

1.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它的运用既提高了审计的正确性与准确性,也使审计人员从冗长乏味的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计算机的优势在于能对数据进行高速、正确地运算处理,目前奔腾Ⅱ处理器的运算速度已达到上亿次每秒,而审计工作的对象正是以数据为基础的财务及其他资料,因此正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正确性来辅助审计,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另外,许多手工审计方式要求审计人员做大量冗长乏味的计算工作,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使这些步骤达到自动化,而审计人员可以集中注意于那些需要专业判断的部分。

例如,对企业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进行复核。由于材料成本差异核算具有连贯性,某一月的材料成本差异率的错误会影响到以后所有月份差异率的数值,若审计人员发现企业某一月的差异率有误,用手工的方式对以后月份的差异率作重新计算是非常繁琐的,而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只需输入当年年初的差异率和每月材料的借贷发生额(剔除每月材料所摊的差异),在Excel等应用软件的帮助下即可对企业全年每月的材料成本差异率和差异额进行重新复核,在企业将材料分类进行差异率核算的情况下,该方法正是“一劳永逸”,更显方便。

2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使用可帮助审计人员扩展审计的范围。目前企业会计电算化日趋普及,其所应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也多种多样,根据国家有关法规规定,商品化会计电算化软件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并通过鉴定,但在实际应用上亦存在种种以书面资料为审计对象所无法解决的难题。例如,有的企业采用的是自行开发的或其他尚未通过鉴定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其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缺陷,不能或不能充分以书面形式提供审计所需的资料,有的企业采用的软件虽然经过了鉴定,但在使用时由于操作或其他原因亦存在同样的问题。而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以直接对企业全部的会计资料进行审计,无论其资料是以书面形式保存还是储存在计算机系统的磁媒介或其他储存器中。由此,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使审计的范围由书面向其他媒介扩展。

3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具有相当大的机动灵活性。在企业采用会计电算化的情况下,运用该技术能使微型计算机在一位审计人员的控制下就能对会计事项进行全面、迅速、经济、有效地分析。而目前便携式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应用软件的推陈出新更使计算机辅助审计如虎添翼,更灵活、方便地应用于各种场合、各种状况。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应用的范围及方法

1评价企业采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内在风险

对采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审计人员首先要评价软件的内在风险。目的在于确定审计人员依赖这些软件控制的程度,以减少为检验系统执行而进行数据实质性测试的范围。经评价验证,在内在风险较低的情况下,更可缩短审计时间,减少审计成本。具体方法有:

A分析系统的方法。具体操作为:先剔除会计电算化软件中较多的数据库文件,仅对软件中的重要程序模块进行解剖,阅读数据处理的流程,分析程序的逻辑结构。目的在于确定程序是否能可靠、稳定地运行;程序的各种功能是否都能实现;程序的数据处理、数据生成是否正确;是否能满足会计处理的各种需要。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发现软件本身存在的根本问题,可确定企业会计核算基础的可靠性,目前亦有众多的反编译工具或其他软件可帮助审计人员对程序进行分析研究,但其难度在于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当丰富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且多数商品化会计电算化软件都经过各种方式的加密,这亦成为实施该方法的一大障碍。

B选样测试系统的方法。审计人员首先建立一包含一个月基本会计资料的数据库,然后输入到会计软件中,根据其核算处理后输出的结果判断软件的可靠性。当然该数据库中必须包含一系列的“错误”。“错误”是指不相关会计科目的分录(借贷双方为通常情况下不应有勾稽关系的会计科目,例如银行存款和盈余公积)、不可能的科目余额(例如至测试结束现金出现贷方余额)等。输入“错误”可测试出软件对“错误”是否识别、如何处理。

C评价数据安全性的方法。审计人员可对数据安全性的各个方面进行测试。例如,软件中凭证的制作是否采用二次输入的方法以确保凭证输入的正确性;软件是否已设置在软件运行中,对已输入计算机的凭证不能直接进行修改,而应通过红冲等其他修订的方式;软件是否能对数据进行备份,备份的方式是否安全(备份的安全性主要指在存储媒介溢满的情况下,是否能提前向使用者发出提示)等。

通过数据测试及评价数据的安全性能直观地反映出该会计软件各方面的性能,更可判断出使用该软件的内在风险。使用该二种方法的主要障碍在于:由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不断发展,更新升级,软件的内在风险也在不断降低之中,对于审计人员来讲,现被测试的计算机程序的版本是否与企业在前段时期内所使用的一致,这是很难检验出来的,这意味着审计人员较难确定前后软件版本内在风险的差异。另外,该方法对单机版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较为适用,对网络版软件来讲存在一定难度。

2验证会计资料总体的完整性

在企业采用会计电算化的情况下,可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来验证会计资料总体的完整性。常规审计中极少对企业会计资料总体进行验证,至多对某一会计科目进行帐帐、帐表核对,而事实上该项工作同样重要。参见《上海审计》1997年第2期上《不应忽略对帐帐、帐表的核对》一文。该文作者对某企业的其他应收款的

七、八十户明细帐户进行了汇总核对,工作量较大,而在一台486DX2-66的微型计算机上,汇总中型企业一个月全部的会计凭证资料仅需几十秒,对审计人员来讲,手工完成此项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验证的具体方法为:

首先,根据企业年初或月初的会计科目余额,确定会计凭证总体的初始年、月初余额,并输入计算机中。

其次,将企业当年或当月的会计凭证库进行转化,将企业会计凭证库转化成审计人员熟悉并能操作的格式,目前有众多的应用软件都能达到这一目的,转化好的会计凭证库需要作进一步的调整,仅保留需要的数据以加快运算速度。例如对会计凭证库中的一级科目名称、借方金额、贷方金额等予以保留,而剔除摘要、二级科目名称等。审计人员再进行汇总计算以得出当年或当月会计科目的发生额。

最后,将年、月初余额与发生额相累加并以报表的形式输出。由此,审计人员可与企业的年报或月报相核对,以验证总体的完整性。

3协助审计人员进行统计抽样

近年来,一种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已通过国际审计界广泛实践证明的以制度为基础的审计方法已逐步应用于我们的审计之中。该方法在符合性、实质性测试中都运用到统计抽样,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正可在此领域大显身手,具体方面有:

A运用于审计日常抽样的编码工作。一般情况下,无论是否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都可选取随机数(运用随机数表),再转化为审计总体的编码,但其工作量大而枯燥。而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仅需几秒即可完成随机数的产生及所有的编码工作。

B方便地运用于审计抽样。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决定恰当的抽样方法及规模、选择样本及评价方面都能使审计人员得到帮助。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时,对审计人员来讲最关键的是所有总体中的项目都能被客观地抽取,而采用恰当的统计抽样方法能避免抽取无代表性样本的风险。在统计抽样中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达到迅速、客观、公正的目的。

应用举例:在对某企业的审计中,笔者用Foxpro编制了一运用PPS抽样的程序,能自动地完成从数据编码转化、选择输出样本到分析判断的所有工作。程序运行中首先要求审计人员输入运行参数(可靠性程度、精确度上限和估计错误率),再读入所抽样的数据库并由审计人员确定抽样的字段,其余工作即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抽样的具体数据及结果详见《上海审计》1996年第六期《审计风险控制及审计抽样法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中的运用》一文。

4关键样本及高价值样本的隔离

对企业而言,大量的会计处理是日常性的事务,如报销、成本结算、费用结转等,而审计人员所关心的是一些关键的会计处理,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能对企业的会计数据库进行分析,确认及打印出在某段时期内高价值的和关键的样本,人工分析并全部隔离出这些高风险的交易事项常常是不可能的。所谓的高价值及关键样本主要指不相关的会计科目;单笔金额超过审计人员预先设定数的样本,如单笔金额在一万元以上的现金收付;不常变动的会计科目,如资本公积等。审计人员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对关键样本及高价值样本进行重点审计即可满足一般审计的需要。

5日常会计资料的分析及计算

现代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对企业的会计资料进行较多的分析,而这正是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专长,例如对企业的应收帐款帐龄进行分析,当前众多企业的应收帐款金额居高不下,在企业应收帐款电算化的情况下,可以很简单地得到分析结果,而手工输入再由计算机汇总亦很方便,难以想象全部以手工方式来操作的难度;另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亦可运用于审计日常的计算工作,例如上文谈到的材料成本差异核算的复核。

6审计文书及审计项目管理

审计人员亦可运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进行审计文书管理,如审计通知书、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计划、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档案均可由计算机协助处理,方便日后的查询及调阅。例如,在对某公司的审计中,我将全部的审计工作底稿均输入到计算机中,在编写审计报告时仅需调用底稿文件、稍加修改即可完成。而目前多媒体的应用、计算机外设的增多能使计算机将图象、声音、动画、视频等转化为数字处理并存储,由此满足了审计各种方式取证的要求,更为审计工作的无纸化开创了广阔的前景。

三、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过程也是不断发展、完善自身的过程,笔者认为将来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将在以下方面得到推广及应用:

篇2

    1.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它的运用既提高了审计的正确性与准确性,也使审计人员从冗长乏味的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计算机的优势在于能对数据进行高速、正确地运算处理,目前奔腾Ⅱ处理器的运算速度已达到上亿次每秒,而审计工作的对象正是以数据为基础的财务及其他资料,因此正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正确性来辅助审计,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另外,许多手工审计方式要求审计人员做大量冗长乏味的计算工作,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使这些步骤达到自动化,而审计人员可以集中注意于那些需要专业判断的部分。

    例如,对企业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进行复核。由于材料成本差异核算具有连贯性,某一月的材料成本差异率的错误会影响到以后所有月份差异率的数值,若审计人员发现企业某一月的差异率有误,用手工的方式对以后月份的差异率作重新计算是非常繁琐的,而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只需输入当年年初的差异率和每月材料的借贷发生额(剔除每月材料所摊的差异),在Excel等应用软件的帮助下即可对企业全年每月的材料成本差异率和差异额进行重新复核,在企业将材料分类进行差异率核算的情况下,该方法正是“一劳永逸”,更显方便。

    2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使用可帮助审计人员扩展审计的范围。目前企业会计电算化日趋普及,其所应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也多种多样,根据国家有关法规规定,商品化会计电算化软件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并通过鉴定,但在实际应用上亦存在种种以书面资料为审计对象所无法解决的难题。例如,有的企业采用的是自行开发的或其他尚未通过鉴定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其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缺陷,不能或不能充分以书面形式提供审计所需的资料,有的企业采用的软件虽然经过了鉴定,但在使用时由于操作或其他原因亦存在同样的问题。而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以直接对企业全部的会计资料进行审计,无论其资料是以书面形式保存还是储存在计算机系统的磁媒介或其他储存器中。由此,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使审计的范围由书面向其他媒介扩展。

    3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具有相当大的机动灵活性。在企业采用会计电算化的情况下,运用该技术能使微型计算机在一位审计人员的控制下就能对会计事项进行全面、迅速、经济、有效地分析。而目前便携式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应用软件的推陈出新更使计算机辅助审计如虎添翼,更灵活、方便地应用于各种场合、各种状况。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应用的范围及方法

    1评价企业采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内在风险

    对采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审计人员首先要评价软件的内在风险。目的在于确定审计人员依赖这些软件控制的程度,以减少为检验系统执行而进行数据实质性测试的范围。经评价验证,在内在风险较低的情况下,更可缩短审计时间,减少审计成本。具体方法有:

    A分析系统的方法。具体操作为:先剔除会计电算化软件中较多的数据库文件,仅对软件中的重要程序模块进行解剖,阅读数据处理的流程,分析程序的逻辑结构。目的在于确定程序是否能可靠、稳定地运行;程序的各种功能是否都能实现;程序的数据处理、数据生成是否正确;是否能满足会计处理的各种需要。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发现软件本身存在的根本问题,可确定企业会计核算基础的可靠性,目前亦有众多的反编译工具或其他软件可帮助审计人员对程序进行分析研究,但其难度在于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当丰富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且多数商品化会计电算化软件都经过各种方式的加密,这亦成为实施该方法的一大障碍。

    B选样测试系统的方法。审计人员首先建立一包含一个月基本会计资料的数据库,然后输入到会计软件中,根据其核算处理后输出的结果判断软件的可靠性。当然该数据库中必须包含一系列的“错误”。“错误”是指不相关会计科目的分录(借贷双方为通常情况下不应有勾稽关系的会计科目,例如银行存款和盈余公积)、不可能的科目余额(例如至测试结束现金出现贷方余额)等。输入“错误”可测试出软件对“错误”是否识别、如何处理。

    C评价数据安全性的方法。审计人员可对数据安全性的各个方面进行测试。例如,软件中凭证的制作是否采用二次输入的方法以确保凭证输入的正确性;软件是否已设置在软件运行中,对已输入计算机的凭证不能直接进行修改,而应通过红冲等其他修订的方式;软件是否能对数据进行备份,备份的方式是否安全(备份的安全性主要指在存储媒介溢满的情况下,是否能提前向使用者发出提示)等。

    通过数据测试及评价数据的安全性能直观地反映出该会计软件各方面的性能,更可判断出使用该软件的内在风险。使用该二种方法的主要障碍在于:由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不断发展,更新升级,软件的内在风险也在不断降低之中,对于审计人员来讲,现被测试的计算机程序的版本是否与企业在前段时期内所使用的一致,这是很难检验出来的,这意味着审计人员较难确定前后软件版本内在风险的差异。另外,该方法对单机版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较为适用,对网络版软件来讲存在一定难度。

    2验证会计资料总体的完整性

    在企业采用会计电算化的情况下,可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来验证会计资料总体的完整性。常规审计中极少对企业会计资料总体进行验证,至多对某一会计科目进行帐帐、帐表核对,而事实上该项工作同样重要。参见《上海审计》1997年第2期上《不应忽略对帐帐、帐表的核对》一文。该文作者对某企业的其他应收款的七、八十户明细帐户进行了汇总核对,工作量较大,而在一台486DX2-66的微型计算机上,汇总中型企业一个月全部的会计凭证资料仅需几十秒,对审计人员来讲,手工完成此项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验证的具体方法为:

    首先,根据企业年初或月初的会计科目余额,确定会计凭证总体的初始年、月初余额,并输入计算机中。

    其次,将企业当年或当月的会计凭证库进行转化,将企业会计凭证库转化成审计人员熟悉并能操作的格式,目前有众多的应用软件都能达到这一目的,转化好的会计凭证库需要作进一步的调整,仅保留需要的数据以加快运算速度。例如对会计凭证库中的一级科目名称、借方金额、贷方金额等予以保留,而剔除摘要、二级科目名称等。审计人员再进行汇总计算以得出当年或当月会计科目的发生额。

    最后,将年、月初余额与发生额相累加并以报表的形式输出。由此,审计人员可与企业的年报或月报相核对,以验证总体的完整性。

    3协助审计人员进行统计抽样

    近年来,一种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已通过国际审计界广泛实践证明的以制度为基础的审计方法已逐步应用于我们的审计之中。该方法在符合性、实质性测试中都运用到统计抽样,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正可在此领域大显身手,具体方面有:

    A运用于审计日常抽样的编码工作。一般情况下,无论是否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都可选取随机数(运用随机数表),再转化为审计总体的编码,但其工作量大而枯燥。而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仅需几秒即可完成随机数的产生及所有的编码工作。

    B方便地运用于审计抽样。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决定恰当的抽样方法及规模、选择样本及评价方面都能使审计人员得到帮助。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时,对审计人员来讲最关键的是所有总体中的项目都能被客观地抽取,而采用恰当的统计抽样方法能避免抽取无代表性样本的风险。在统计抽样中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达到迅速、客观、公正的目的。

    应用举例:在对某企业的审计中,笔者用Foxpro编制了一运用PPS抽样的程序,能自动地完成从数据编码转化、选择输出样本到分析判断的所有工作。程序运行中首先要求审计人员输入运行参数(可靠性程度、精确度上限和估计错误率),再读入所抽样的数据库并由审计人员确定抽样的字段,其余工作即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抽样的具体数据及结果详见《上海审计》1996年第六期《审计风险控制及审计抽样法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中的运用》一文。

    4关键样本及高价值样本的隔离

    对企业而言,大量的会计处理是日常性的事务,如报销、成本结算、费用结转等,而审计人员所关心的是一些关键的会计处理,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能对企业的会计数据库进行分析,确认及打印出在某段时期内高价值的和关键的样本,人工分析并全部隔离出这些高风险的交易事项常常是不可能的。所谓的高价值及关键样本主要指不相关的会计科目;单笔金额超过审计人员预先设定数的样本,如单笔金额在一万元以上的现金收付;不常变动的会计科目,如资本公积等。审计人员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对关键样本及高价值样本进行重点审计即可满足一般审计的需要。

    5日常会计资料的分析及计算

    现代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对企业的会计资料进行较多的分析,而这正是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专长,例如对企业的应收帐款帐龄进行分析,当前众多企业的应收帐款金额居高不下,在企业应收帐款电算化的情况下,可以很简单地得到分析结果,而手工输入再由计算机汇总亦很方便,难以想象全部以手工方式来操作的难度;另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亦可运用于审计日常的计算工作,例如上文谈到的材料成本差异核算的复核。

    6审计文书及审计项目管理

篇3

计算机审计的流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审前准备阶段、现场实施阶段、成果报告阶段,其中最重要的是审前准备阶段。

具体流程如下图:

(二)计算机审计中的人员管理

1.学习培训与审计实践相结合,培养计算机审计业务骨干。我们高度重视对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培训,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在审计工作中,尽量利用计算机开展审计,学以致用,努力培养计算机审计业务骨干。

2.积极配合,实现审计业务人员与计算机专业人员的有效结合。开展计算机审计,一方面需要审计业务人员的审计思路和经验、技巧,一方面需要计算机专业人员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有两者的有效结合才能使计算机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我们在近几年的计算机审计工作中与计算机专业人员积极配合,无论是在数据的采集、转换还是分析阶段,甚至在计算机的日常维护中都得到了来自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帮助与指导。大家在审计工作中发挥所长共同努力完成了很多审计项目,可以说计算机专业人员是我们审计业务人员开展计算机审计工作的强力助推器。

3.重视人员交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计算机审计工作过程中,利用业务人员之间或不同单位、部门的审计业务人员及计算机专业人员的交互,实现计算机审计思路与经验的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计算机审计过程中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管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计算机审计中人是核心因素,而强大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则是取得审计胜利的武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要顺利开展计算机审计,先进、高速的处理器、大容量存储器、功能强大、兼容性强的专业软件系统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利用现有的笔记本电脑、台式机、以太网交换机、大容量的存储器、专用服务器、A0软件、SQL软件等软、硬件系统,保障了我们计算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审计工作中我们安排专人负责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管理、维护,在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则向计算机专业人员寻求帮助。

二、对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审计工作的构想

作为审计监督部门,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们要成为也必须成为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领跑者,只有大胆创新,积极进取不断地提高计算机审计水平,才能更好的完成审计工作。对于未来深入推进计算机审计工作,我们有以下构想:

(一)把计算机审计工作由数据库审计扩展到对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审计

目前我们的计算机审计工作主要针对财务或业务软件的数据库数据分析,对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处理性能、控制性能及安全性进行的检测和评估尚未开展。而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支撑其财务、业务软件运行的基础,如果计算机信息系统出现问题,将会严重影响被审计单位财务、业务软件的运行,可能会出现数据错误、资料遗失、信息失窃等问题。

信息系统审计的重点仍然是审前准备阶段。在审前调查过程中,应先与有关业务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沟通,熟悉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交技术文档资料。技术文档资料,应当包括:一是系统开发文档,包括系统的需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流程图表、功能模块的程序源代码、系统测试报告;二是系统使用文档,包括用户手册、系统使用管理制度、系统维护手册、维护报告及日志等。完整的计算机文档资料是审计人员检查、确信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的重要依据。同时,还应收集一些业务法规和内部控制规章制度,以供设计审计测试项目时使用。在此基础上,拟定审计方案。

审计实施阶段,根据前期的数据资料的分析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进行评估,主要是通过调查系统管理方法,分析信息组织方式和信息处理流程,对系统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发现容易出问题的环节,找出系统可能存在的缺陷。接着,对其信息系统进行测试,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是采取询问调查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检查软件文档、程序流程图、编码、运行记录与结果等;二是采用手工和计算机相结合的方式,具体运用数据模拟检测等应用技术工具,分析处理逻辑,测试应用系统软件的合规性、正确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二)计算机审计工作由静态审计向动态审计发展

以即将开展的审计对象数据库的建立工作为基础,结合审计管辖范围内的被审计单位定期资料报备制度,即业务处室管辖范围内的被审计单位将其经营管理、财务状况(主要指标或审计部门关注的重要指标)、重大事项决策等相关资料定期(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向主管审计处室报送。由主管审计处室将其资料导入数据库存储并建立被审计单位动态数据链,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关键指标的动态分析,评估其经营管理风险或实现。各业务处室再将各个被审计单位关键指标动态分析表按行业分开汇总到厅机关搭建的服务器上,就实现了对审计范围内各行业关键指标动态分析。

(三)开发专门的审计软件,接入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实现实时监控,把动态审计推向更高阶段

篇4

计算机审计是各个行业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它以计算机在各个行业的应用作为监督的重点。它是根据各个行业的法规和制度,兼顾计算机技术自身的特点,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计算机参与各个行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合规性、效益性、安全性、正确性以及参与各个行业经济活动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案进行审核、鉴证、评价、监督、协调,并提出改进工作建议的一种监督活动。

1计算机审计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是审计人员深入基层行业单位或计算机中心机房现场实际观察业务操作程序,以核实规章制度贯彻落实情况的一种审计方法。

(2)顺查法。它是按照记帐程序,从原始凭证开始到帐表输出为止依次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按照业务发生的实际流程、记帐程序顺序地仔细进行核对,便于检查错误。在各个行业计算机会计、资金、融资、管理临柜应用系统中,这种方法是一种日常使用的普遍方法。

(3)逆查法。它是按记帐程序相反的次序,从审计输出报表入手进行检查的一种审计方法。这种方法,一般是在发现一疑点之后,再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查帐、查凭证。这是计算机临柜网点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4)详查法。就是对所有的凭证、帐表及记帐过程进行详细、全面稽查的方法。一般对重点项目或业务量小的单位,或已出现严重问题的单位审计时采用这种方法。

(5)抽查法。是对某一段时期内业务处理过程或某一部分业务进行审计检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又叫抽样法,以重点抽查某一段情况为样本来判断全面情况。这种方法省时省力,效率高,在计算机审计中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6)审阅法。是通过审查和阅读有关资料,以鉴别资料本身及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是否正确、真实、合法、合规、合理、有效的一种方法。用审阅法进行计算机审计时,应该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原始记帐凭证的审阅。

——原始开户凭证的审阅。

——机内流水帐的查阅。

——机内各种查询功能升级和功能审阅。

——总帐、分户帐审阅。

——结帐时的笔数、发生额、余额、积数的查阅。

——各种输出报表和输出传票审阅。

——已归入档案的各种凭证的审阅。

——冻结、挂失申请书审阅。

——解冻、解挂、提前销户申请书审阅。

(7)核对法。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资料想对照,以核实其内容是否一致,计算机是否正确的一种审计方法。这是计算机审计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计算机资金、融资、管理、会计临柜系统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核对方式:

——记帐凭证与其经济用途,会计要素之间的核对;

——记帐传票与流水帐之间的核对;

——总帐与分户帐的核对;

——利息与积数或期限及利率的核对;

——今天帐务与昨天帐务的核对;

——余额轧帐单与分户帐的核对;满页帐与对帐单或与未满页帐的核对,与手工传票的核对;

——帐实核对,银企核对。

(8)综合打分法。这种方式就是采用询问法、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具体作法是将审计要求制成打分表,对每一项工作给出满分标准,然后对实际情况进行评价打分,最后算总分。常规性审计或计算机应用的初级审计可以广泛采用此法。

2计算机审计人员参与计算机审计工作的特点

第一,计算机审计人员应参与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开发研制工作。

(1)在应用系统软件的研制过程中,研制人员必须考虑这些规章制度,核算法规,内部控制措施,使其控制实施步骤计算机程序化。计算机审计人员熟悉各个行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条规条法,以及各个行业业务的实际情况.

(2)审计人员参与研制工作,可以及时地提供业务及政策情况,及时发现指出问题,使之及时得到解决。避免因研制成功之后才发现问题,而不得不进行大工作量的改动。

(3)一个应用系统软件在研制成功之后,必须经过计算机审计人员的分析、研究、测试、实验之后才能付诸推广应用。审计人员通过对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测试,提出意见,在技术人员的修改之后再测试,实验,直到基本上符合施加情况之后,作出正确评价,再使用推广。

(4)计算机审计人员参与开发应用软件也可以表达用户对开发的应用系统的意见,使得开发出的应用软件具有功能齐全,方便用户,严密可靠的特点。同时,也可以将领导部门对该应用系统的要求、意见贯穿到研制工作中去。

第二,计算机审计人员必须充分了解计算机应用系统软件在帐务处理上与手工系统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手工帐务系统是一种已经成熟、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帐务处理系统,它充分地反映了各个行业帐务之间的核算关系。在进行计算机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通过调查研究,将这种手工帐务系统通过模拟使其变成计算机语言能够描述的机器帐务系统。因此,这两种帐务系统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

(2)在明确了帐务处理关系之后,为设计方便,以及便于用计算机语言描述、实现,因而在进行机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往往采取了一些中间的过渡系统,来承担应用系统软件在实现业务时应该具备的一些功能。这就使得计算机软件在核算关系上有一些具体的细节,并不与手工核算关系相一致。计算机审计人员必须充分地了解这些区别,以便于判断这种系统设计是否符合各个行业管理制度,并理解这种设计与手工系统相比所作的融通和改变。只有充分了解了这些区别,才能对于系统运行后所可能产生的结果有正确的认识,因而,才有可能正确地进行审计,完成审计任务。

(3)在通常的手工系统核算关系上,由于记载帐簿以及处理过程的直观性,往往使得我们忽视了一些较为有效的理解方法,计算机系统在软件设计中大量使用了流程图,通过流程图来反映软件系统内部各个文件、变量之间的核算、过渡关系,这种流程图也使得计算机软件系统内部关系比较清楚,便于实现和理解。计算机审计人员要学会识别流程图和绘制流程图,并通过流程图,来理解软件系统在实现系统功能时与手工核算系统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因而更好地发挥计算机审计的作用。

第三,计算机审计人员必须理解和熟悉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中的文件体系和变量体系。

(1)在手工帐务系统中,作为记入帐务以及核算关系的载体的帐簿、报表、帐卡,在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中,通常被设计成为各种充当相同、相似、相近功能的文件,这些文件成为计算机系统中帐务及核算关系的载体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审计人员在履行计算机审计任务时,必须明确应用软件系统都使用了哪些文件,各个文件中项目的设置及其之间的关系,每个文件承担了哪些(个)手工帐簿的哪些(个)功能,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2)手工帐簿、报表、帐卡中每个数据项都有明确的称谓及经济意义,在计算机应用系统软件中,这些数据项被设计成各种类型的变量来承担实际数据项参与核算任务。审计人员为了作好计算机审计工作,必须充分了解变量体系,理解各个变量所代表的经济意义及变换功能。通过理解变量来理解系统是怎样来实现核算关系的。

(3)机器帐务核算处理是通过各种运算符和运算函数对变量的处理来实现的,审计人员必须认真研究各种运算关系,从而充分评价系统功能,并理解系统核算关系。

第四,计算机审计人员要参与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在投运时的数据移植工作。

(1)一个完整的应用软件要在各个行业业务中发挥作用,必须进行数据移植工作,即将手工帐卡、帐簿、帐表上的数据移植到机器系统的文件中去,这是计算机应用软件应用的第一步。在移植之前,计算机审计人员应参与机器安装、线路铺设等工作,并对各项设施按照要求进行安全审计,从而熟悉布线规律,并便于在今后长期审计中坚持原则。(2)虽然计算机应用软件是根据实际需要编制设计出来的,但是在推广应用时,由于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因而在数据移植时,为了使实际数据正确地移入机器,往往要对那些不适合机器程序设计情况的数据,进行一些适合情况的修改,对帐务系统进行必要的组织、调整、整理准备工作,计算机审计人员参与数据移植工作,一方面熟悉这种准备帐务的工作,另一方面也便于今后审计工作的开展。

(3)数据移植是手工帐务向机器帐务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始的手工帐簿数据被直接移入机器,可以非常直观地看清楚手工帐簿与机器帐簿即文件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因而强化对机器帐务核算原理的理解,

第五,计算机审计人员运用计算机应用软件,学会阅读计算机打印的各种报表,输出的各种凭证,识别原始手工传票数据,增强鉴别理解帐务核算的能力。

(1)计算机审计人员要学会运用计算机应用软件。计算机审计事实上是对各个行业应用计算机的过程进行审计,如同审计人员必须熟悉手工帐务一样,计算机审计人员必须首先使用计算机系统来处理各个行业业务,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做好审计工作。

(2)各个行业业务使用计算机之后,各种帐、卡一般以计算机输出为主,有些输出结果在形式上与手工帐簿具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计算机审计人员必须熟悉计算机输出的各种信息(包括屏幕信息和打印机打印的信息),并透过各种输出信息来识别和判断手工传票输入过程及机器内部的处理过程,从而达到对计算机应用情况进行正确审计的目的。

3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检查和控制

为了保证计算机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也要对计算机审计工作进行控制和检查。控制和检查主要有以下形式:

篇5

一、计算机对银行审计工作的影响

计算机信息系统在银行系统中,能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能有效的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加快数据的统计,并且能形成有效分析数据处理的结果,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审计的速度产生的影响

运用计算机,能有效的提高提高审计的速度,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能有效的分析在此环节下商业银行的数据异常,比运用手工进行审计要大大的提供工作效率,而且能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二)对审计对象的载体能产生影响

运用计算机系统后,审计的对象由会计凭证、报表、账簿和各种资料转变成了电、磁信号的形式的虚拟数据,大量会计数据保存在计算机系统中,但是若全部采用计算机系统来进行会计工作,也很难收集相关证据,容易伪造,而且留不下任何痕迹,所以在运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工作的同时,也得查看相关的纸质凭证,不断补充新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提高审计的要求。

(三)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在计算机系统下进行审计工作,大部分数据的分析可由计算机系统来完成,审计师进行审查时,完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顺查、逆查或采用抽样的方法进行审查。但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制作凭证、登账及报表编制,全部由计算机系统按一定的程序指令完成,手工系统下的传统审计线索在这里消失了。为了能有效地审计计算机信息系统下的会计数据,除了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外,还必须在会计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中提出审计要求,以便这些系统在会计核算中能留下新的审计线索。根据审计线索来进行相关的经济业务,以收索审计证据,

(四)对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的影响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特点决定了审计技术应当相应改变,手工审计技术仍是有效和必要的,但是,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效率则更高,有时甚至是必不可少的审计技术。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被审计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变化,使审计方法也产生较大变化。对会计资料所进行的实质性测试包括:1.处理实际数据文件的实质性测试方法;2.不处理数据文件的实质性测试方法:3.处理模拟数据文件的实质性测试方法。

二、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审计计划的制定和工作

(一)充分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

充分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是审计师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下执行所有审计工作的前提。审计师在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审计的时候,应该充分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特点,程序设计的原理,组织结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被审计的商业银行应该建立自己的组织系统,包括软件的设计,人员的配置,网络系统的设置等等,在审计的过程中,做好数据的处理和储存、输送,大大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

(二)充分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

如果被审计商业银行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对会计报表整体有重要影响,审计师还应当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并考虑其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评估的影响。对计机信息系统环境的了解,除上述对系统本身的了解外,还应了解下述内容:1.被审计商业银行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利用及态度。如系统是由被审计商业银行购买并经确认证明或自行开发,被审计银行对系统的开发、维护、使用的态度等。2.同行业或单位所处当地企业间的比较。与同行业或单位所处当地环境中的系统使用相比。被审计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及信息技术状况的趋势。3.被审计商业银行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其环境最近的变化及计划中的变动。如系统开发、改变计算机信息系统、改变技术平台领导者或经营方向等。4.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风险的性质和内部控制的特征。

(三)利用计算机系统确定审计的计划内容

利用计算机系统确定审计的计划内容,对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审计师认真分析研究,通过计算机系统确定审计的重点内容,制定审计计划。审计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审计的范围、目的、重点和起讫时间;2.被审计商业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概况;3.审计项目的安排、内容和各个项目的具体要求;4.审计工作的方式、审计步骤、组织分工、时间进度和日程安排;5.运用审计方法以及审计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和问题。

(四)运用计算机内的相关系统开展审计工作

了解了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和软件的运用后,运用计算机内的相关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提出相关的数据和会计数据进行对比,通过制定的审计计划,一步步的根据相应的计划开展审计工作,报表和相关数据的处理均可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有效的处理。

三、总结

计算机在银行系统的审计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充分做好计算机会计软件的工作,考虑到审计工作的需要,指定关于何时,何处怎样检查电子数据功能的计划,包括各项数据的处理。充分发挥计算机系统内软件的作用,从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组织构造,到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到最后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审计工作的计划和施行。相信在以后的社会发展中,计算机也会等到进一步的发展,利用计算机进行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将会变得更加实用和方便。

参考文献:

[1]张沁,姜华.浅谈当前商业银行计算机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1,(05).

[2]赵文强.利用计算机开展银行贷款五级分类真实性审计的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1,(17).

篇6

    审计师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下执行财务会计报表审计,并不改变审计的总体目标和范围。但是,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财务资料的处理和存储,并可能影响被审计银行为达到适当的内部控制而采用的组织和程序。因此,审计师在对会计制度和有关的内部控制的研究和评价所实施的程序。以及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就可能受到电子数据处理环境的影响。这些影响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审计对象的载体产生的影响。在手工操作下,作为审计对象的载体是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和其他各种经营资料,都是可见性的文字、数字记录,并且要求严格按照统一的规程来填写和登记。但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下,除了部分原始凭证和打印出来的账表外,大量会计数据都是以电、磁信号的形式被存录在计算机中的,若不经显示或输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们既容易销毁也容易伪造,而且可以不留任何痕迹。审计中即使发现可疑之处,要想进一步追查也是有困难的,还必须补充新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才能满足客观需要。

    2.对审计内容的影响。手工处理下的会计核算内部控制是通过合理分工、明确责任、规定业务处理程序以及加强业务人员之间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来实现的。审计师只要对被审计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进行全面了解和详细测试并做出评价,就能够据以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重点,制定出实质性测试程序以开展下一步工作。但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数据处理集中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并改变了账务处,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商业银行审计,理程序,使原有的内部控制功能丧失,这样审计师就需要运用一套新的技术和衡量标准,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和评价。因此,会计信息处理和内部控制的变革使审计内容和侧重点发生较大变化,审计的重点多放在异常业务的处理及系统变化的测试上,而不在于对相同业务取大样本进行测试上。

    3.对审计线索的影响。审计师必须跟踪审计线索来审核有关经济业务,以搜索审计证据。会计核算电算化使审计线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手工操作下,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由记账凭证到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都有经手人签字,审计线索十分清楚。审计师进行审查时,完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顺查、逆查或采用抽样的方法进行审查。但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制作凭证、登账及报表编制,全部由计算机系统按一定的程序指令完成,存有会计资料的大多是磁带和磁盘,这些磁性介质上的信息是以机器可读的形式存在的,不为肉眼所见。手工系统下的传统审计线索在这里消失了。为了能有效地审计计算机信息系统下的会计数据,除了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外,还必须在会计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中提出审计要求,以便这些系统在会计核算中能留下新的审计线索。上述对审计线索的影响。使得对数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控制的测试以及对计算机的操作过程测试成为审计的重要内容。

    4.对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的影响。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特点决定了审计技术应当相应改变,手工审计技术仍是有效和必要的,但是,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效率则更高,有时甚至是必不可少的审计技术。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被审计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变化,使审计方法也产生较大变化。对会计资料所进行的实质性测试包括:(1)不处理数据文件的实质性测试方法:(2)处理实际数据文件的实质性测试方法;(3)处理模拟数据文件的实质性测试方法。

    二、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计划的制定

    (一)充分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

    充分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是审计师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下执行所有审计工作的前提。审计师在对可能受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影响的审计工作制定计划时,应当充分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组织结构、内部控制、信息处理、程序设计、计算机机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复杂程度和所需要信息的可获得性。具体内容:(1)组织结构。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被审计的商业银行必须建立组织结构,包括硬件的组成、网络系统的设置、软件的设计、人员的配置等。(2)内部控制。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控制技术及程序与手工迥然不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包括手工过程和计算机控制过程。(3)信息处理。计算机按照一定的程序指令操作,数据以机器的可读形式存储和传送,因此,计算机信息系统比手工系统提供的可见证据少。

    (二)充分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

    如果被审计商业银行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对会计报表整体有重要影响,审计师还应当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并考虑其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评估的影响。对计机信息系统环境的了解,除上述对系统本身的了解外,还应了解下述内容:(1)被审计商业银行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利用及态度。如系统是由被审计商业银行购买并经确认证明或自行开发,被审计银行对系统的开发、使用、维护的态度等。(2)同行业或单位所处当地企业间的比较。与同行业或单位所处当地环境中的系统使用相比。被审计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及信息技术状况的趋势。(3)被审计商业银行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其环境最近的变化及计划中的变动。如系统开发、改变技术平台、改变计算机信息系统领导者或经营方向等。(4)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风险的性质和内部控制的特征。 

篇7

1 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对税收征管审计的影响

1.1 计算机辅助审计实现了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应用扩展到了信息管理和交流的各个领域,电算法的普及和发展致使传统的审计方法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应实现审计方式的创新,实现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实现审计效率的有效提高。可通过计算机进行各种审计工作中的抽样检测、经济指标、经济定量的分析以及相应货币值的计算,而这些繁琐的计算过程在计算机辅助系统中得到了简化,通过计算机实现实现了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1.2 促进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

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能促进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通过对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实现了审计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以及审计部门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审计具有较广的工作范围,其所遵循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性文件较广,内容复杂,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将耗费较多的时间在资料的查找上。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能建立规范的审计资料的组织,提高资料查找的效率,并且能通过各种考核和审计相关软件实现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计算,从而有效提高审计效率,也能建立有效的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模式。

1.3 优化审计步骤和审计方式

传统审计内容基础之上,审计工作包括会计电算系统流程的优化和发展。审计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作用能优化审计工作的流程步骤,以及对审计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和发展。审计工作应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实践过程中建立不断发展和优化的审计工作的发展模式,在建立了规范化的审计工作基础之上实现了审计工作的持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也能有效拓宽审计工作的范围,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扩大了审计工作的范围,充实了审计工作的内容。实现了审计工作信息资料管理向信息系统安全性、整体系统性以及内部控制等管理方向的转变。

2 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内容

2.1 基本审计业务处理

计算机辅助审计能实现基本的审计业务的处理,包括Excel、Foxpro、Word等表格、数据库、文字等的处理和规范化实现了基本的信息处理的基本审计功能。同时审计人员也可根据具体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对审计数据的处理,如计算、复核以及分析处理数据,从而建立高效的审计运行模式。计算机中的电子表格能实现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核对,如工资表的审核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处理、材料成本差异等数据的分析和对比;通过办公文字处理软件建立了电子资料,建立了共享的信息和数据处理模式。从而能建立优化的

2.2 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应用

计算机审计业务的处理只能实现基本的数据和信息的处理,然而相应软件的应用能实现深层的审计工作处理。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应用一方面为审计情况的汇总统计,也是指根据审计工作的方案,对审计工作单位的整体审计状况以及审计工作资料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汇总分析,最大限度防止错误和疏漏以及人为的更改,保证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当前审计软件根据审计工作的需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投入了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如计算机预算执行软件、预算执行审计软件、投资审计软件、银行审计软件、行政事业审计软件等,但仍未形成完善和成熟的统计软件,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作用发挥有限。

3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障碍和现状

3.1 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我国的设计辅助仍出现初级发展阶段,计算机审计技术的优势和功能未得到有效发挥。现阶段,计算机辅助审计仍集中于数据的汇总、文字的处理以及表格的处理等方面,还仅仅处于审计工作的基本数据处理阶段,仍未实现审计资料统计分析、审计工作流程优化的深层次工作的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仍处于探索和试点的发展阶段。

3.2 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发展不足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发展和拓展较为迅速,然而计算机审计技术的相关软件发展不足,并不能满足计算机审计技术的深层次的发展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计算机审计事业的发展。当前存在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功能并不完善、种类较少,并且也未与单位的数据库进行连接、运行过程中错误较多等缺陷。当前相关单位的审计软件多针对某一特定的审计项目或是某种特定类型的审计需要,并未建立完善的计算机辅助审计项目,从而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难以得到深入的发展。

3.3 计算机硬件条件以及审计人员的素质障碍

计算机辅助审计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和发展对计算机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计算机技术条件的落后致使审计工作的计算机审计工作难以建立高效的发展模式。计算机的硬件设备较为落后,从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功能和作用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相应单位经费的缺乏紧张,从而造成了计算机设备难以满足审计工作的发展需求。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实践能力也为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发展和持续进步带来了障碍。相应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也造成了相应数据库的管理较为混乱,难以满足现代化审计工作的发展需求。

4 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

4.1 建立不断发展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计算机辅助技术应建立不断发展和持续改进的审计工作发展体制,通过不断实践探索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优化发展。计算机辅助税收审计制度应建立持续改进和发展的体系。在不断的试点和发展过程中,通过由基本的业务管理发展到深层次的审计工作的发展,最终充分发挥出计算机审计辅助的作用。

4.2 建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机制

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关键在于人的管理和能力的持续改进,通过对人才的培养,提升了相应审计人员的创新和发展的能力,从而也在一的那个程度上推动了计算机审计辅助技术的创新发展。相关单位的审计人员培训和技能的提高培养应建立在本单位的发展实际基础之上,从而才能使培训真正由理论到实践,最终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和持续进步。测试水平较低的培训以介绍审计软件为主,使之建立高效的应用模式,提高审计效率,而水平较高的审计人员可通过对数据库的介绍,提高数据库的信息查询能力。人员的培养和技能的持续进步是计算机审计效率发挥的重要因素。

4.3 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在风险评价

计算机辅助在税收征管的审计过程中的统计应先对软件的内在风险进行评判,同时对相应资料进行完整性评判,减少因检验系统执行而进行的数据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在对具体的税务进行核算审计时,首先应对整体的系统进行了解额分析,由于前期的录入和自动汇总缓解的错弊性的概率较小,从而可重点抽取税种,并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税率的计算凡是,对对多个选择分支构建数学模型,对审计的业务结果进行复核,并且采用比较的方式进行审核,充分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在审查过程中还应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繁殖认为修改审查数据,剔除核算过程中的系统风险,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真实性。

4.4 建立信息数据的有效采集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应能建立优化的信息数据的采集,信息数据的优化采集也就是对数控内容的选择性采集。在审计人员对相应信息的内在风险的了解基础之上,对预测的弱点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但由于各行业的审计软件以及经营的模式都不同,从而也难以对计算机审计的软件的统一,从而造成了软件系统差异较大,数据的格式各有不同的状况,从而对审计人员的信息收集和整理带来了难度。当前主流的财务软件系统,如用友财务系统、金碟财务系统等,其的数据格式都不尽相同。目前信息的优化收集可从单机系统和联机系统的信息收集两个层面的方式来实现:

无论运用哪种信息采集方式,都应对具体的审计单位的工作平台即相应单位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初步确定。当前一般DOS环境、WINDOWS系列、UNIX系统三种系统环境,其中,WINDOWS系列应用最为广泛。并且应根据具体的系统类型选择适合的应对方式。

5 结束语

对于单机的系统,审计人员应对单位相应的财务软件系统程序运行方式以及程序模式之间的功能关联以及数据格式类型的存储、数据文件的存取位置以及数据格式之间的转换接口等事项进行了解,而后才能在相应的审计人员的配合之下实现对数据文件进行信息的优化采集,在具体采集过程中,若系统包含数据转换接口,在采集时则可直接转化为审计人员能系统分析处理的文件格式,如.DBF、.MDB等。单机系统的数据采集还可通过对审计软件以及相应工具提供的数据转换的接口,如通审软件系统中提供的用友和金碟财务系统的数据转换接口、MS-SQL Server的数据导入导出功能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或是在不具备数据转换接口时,使用VB、VC等描述数据结构的编程语言,编写出相应的数据转换模块来完成数据的优化采集。

而网络型数据的收集和获取,不仅能通过单机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数据的收集和优化整理,还能应用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开放数据库连接)连接互联网上的数据源进行数据的转换。通过互联网上的开放数据库的连接,使用数据库中所提供的终端驱动程序实现了对互联网服务器数据库的直接连接和读取数据。互联网上的大型数据库一般拥有较为丰富的数据库驱动程序资源,能将所需类型的数据表转换为其它数据库格式文件。例如MS-SQL Server、Oracle、Sybase等,当前较为流行且功能较强大的大型数据库系统软件,通常拥有数量众多的数据库的驱动程度类型库。在具体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过程中,有经验的审计人员常常是在进行了合理的选择性查询之后,再进行相应的数据格式转换,即先撰写SQL语句制作审计专用视图,核查无误后,再进行实质上的存储并转换成所需要格式的数据表,从而能够大大地减少数据的采集量,以及避免了对原始数据的修改和产生不必要的冗余。

参考文献

何媛.浅谈计算机辅助审计在税收征管审计中的应用[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0(6):91-92.

孙俪.论地税计算机辅助审计[J].理财,2011(1):169-171.

篇8

关键词:计算机 辅助 审计 税收征管 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技术应用正逐渐向各个管理领域扩展,由于会计电算法的逐渐成熟和发展,会计工作也在相应技术的发展之下改变了传统的手工记账以及算法,通过计算机的应用实现了对会计算法记录进行收集社整理。审计工作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能有效实现会计电算法的推广和应用,从而实现电算法与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同步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能有效提高工作和信息处理的效率,从而提高了工程项目的经营管理效率。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能促进审计工作向规范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1 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对税收征管审计的影响 

1.1 计算机辅助审计实现了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应用扩展到了信息管理和交流的各个领域,电算法的普及和发展致使传统的审计方法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应实现审计方式的创新,实现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实现审计效率的有效提高。可通过计算机进行各种审计工作中的抽样检测、经济指标、经济定量的分析以及相应货币值的计算,而这些繁琐的计算过程在计算机辅助系统中得到了简化,通过计算机实现实现了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1.2 促进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 

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能促进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通过对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实现了审计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以及审计部门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审计具有较广的工作范围,其所遵循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性文件较广,内容复杂,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将耗费较多的时间在资料的查找上。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能建立规范的审计资料的组织,提高资料查找的效率,并且能通过各种考核和审计相关软件实现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计算,从而有效提高审计效率,也能建立有效的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模式。 

1.3 优化审计步骤和审计方式 

传统审计内容基础之上,审计工作包括会计电算系统流程的优化和发展。审计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作用能优化审计工作的流程步骤,以及对审计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和发展。审计工作应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实践过程中建立不断发展和优化的审计工作的发展模式,在建立了规范化的审计工作基础之上实现了审计工作的持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也能有效拓宽审计工作的范围,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扩大了审计工作的范围,充实了审计工作的内容。实现了审计工作信息资料管理向信息系统安全性、整体系统性以及内部控制等管理方向的转变。 

2 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内容 

2.1 基本审计业务处理 

计算机辅助审计能实现基本的审计业务的处理,包括Excel、Foxpro、Word等表格、数据库、文字等的处理和规范化实现了基本的信息处理的基本审计功能。同时审计人员也可根据具体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对审计数据的处理,如计算、复核以及分析处理数据,从而建立高效的审计运行模式。计算机中的电子表格能实现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核对,如工资表的审核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处理、材料成本差异等数据的分析和对比;通过办公文字处理软件建立了电子资料,建立了共享的信息和数据处理模式。从而能建立优化的 

篇9

关键词:计算机 辅助 审计 税收征管 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技术应用正逐渐向各个管理领域扩展,由于会计电算法的逐渐成熟和发展,会计工作也在相应技术的发展之下改变了传统的手工记账以及算法,通过计算机的应用实现了对会计算法记录进行收集社整理。审计工作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能有效实现会计电算法的推广和应用,从而实现电算法与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同步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能有效提高工作和信息处理的效率,从而提高了工程项目的经营管理效率。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能促进审计工作向规范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1 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对税收征管审计的影响 

1.1 计算机辅助审计实现了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应用扩展到了信息管理和交流的各个领域,电算法的普及和发展致使传统的审计方法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应实现审计方式的创新,实现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实现审计效率的有效提高。可通过计算机进行各种审计工作中的抽样检测、经济指标、经济定量的分析以及相应货币值的计算,而这些繁琐的计算过程在计算机辅助系统中得到了简化,通过计算机实现实现了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1.2 促进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 

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能促进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通过对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实现了审计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以及审计部门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审计具有较广的工作范围,其所遵循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性文件较广,内容复杂,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将耗费较多的时间在资料的查找上。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能建立规范的审计资料的组织,提高资料查找的效率,并且能通过各种考核和审计相关软件实现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计算,从而有效提高审计效率,也能建立有效的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模式。 

1.3 优化审计步骤和审计方式 

传统审计内容基础之上,审计工作包括会计电算系统流程的优化和发展。审计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作用能优化审计工作的流程步骤,以及对审计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和发展。审计工作应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实践过程中建立不断发展和优化的审计工作的发展模式,在建立了规范化的审计工作基础之上实现了审计工作的持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也能有效拓宽审计工作的范围,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扩大了审计工作的范围,充实了审计工作的内容。实现了审计工作信息资料管理向信息系统安全性、整体系统性以及内部控制等管理方向的转变。 

2 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内容 

2.1 基本审计业务处理 

计算机辅助审计能实现基本的审计业务的处理,包括Excel、Foxpro、Word等表格、数据库、文字等的处理和规范化实现了基本的信息处理的基本审计功能。同时审计人员也可根据具体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对审计数据的处理,如计算、复核以及分析处理数据,从而建立高效的审计运行模式。计算机中的电子表格能实现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核对,如工资表的审核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处理、材料成本差异等数据的分析和对比;通过办公文字处理软件建立了电子资料,建立了共享的信息和数据处理模式。从而能建立优化的 

篇10

嵌入式审计模块是集成于应用系统的各个环节的代码段,或者说它是嵌入被审查的系统中的一个程序块,应用它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对交易处理等被审计事项的持续监控。嵌入式审计模块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对系统中每一项交易进行实时检查,因此它尤其适用于需要处理大量数据的计算机系统中。嵌入式审计模块对满足预先设定规则的交易,在该交易被进一步处理前作如下工作:记录该交易的细节,实现定期浏览和报告审计日志文件,为后续审计作准备;或者只是对交易作标记(tagging)以便区分其他交易。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随时可以对一个正在运行的系统嵌入这种审计模块,否则一方面会影响系统整体的运行性能,另一方面不能有效地在适当的环节截取用于实时监控的审计数据。所以,EAMs通常在系统设计之初就应当有内部审计师的直接参与被监控的应用软件的系统设计,从源头进行优化。

用EAMs采集的审计证据文件一般分如下几种:不合法而进人使用有口令的程序(如数据修改程序);未经批准而调用某数据文件;超权限使用系统;擅自调阅或修改审计线索数据项或审计证据文件。运用嵌入式审计模块采集审计证据对于符合性测试非常有效,同时,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也可用于实质测试。由于这种技术的应用,要求在系统设计时,就要把该嵌入模块结合进去。这需要在电子商务软件设计标准中对这类审计线索生成的程序进行必要的强制规范。另外,EAMs也可用于电子签章的鉴证,其原理和用法是相同的。

利用EAMs采集审计证据有其独特的优点。其一,它并不需要内部审计师连续地监控审计模块,而是只要零星和偶然的监控即可获得有效的结果,这就大大减少了内部审计师的工作量。实时审计可以弥补事后审计线索不充分的缺陷。例如:许多银行使用客户服务系统(CSS)来管理它们的客服功能。基于在线实时环境运行的CSS系统能保证客户服务数据直接由客户端传人系统数据库中,对这种运行能够进行有效的实时监督的就是EAMs。其二,它可以采集审计所关心的关键数据。如对计算机非正常运行时间处理各项业务的记录,或对非法调用数据文件处理的记录。嵌入的审计程序本身具有隐蔽性、安全性和稳定性。非审计人员不能看到这些审计程序和自动形成的审计数据。所以,审计人员应用这些审计程序就能自动记载所要收集的审计证据,同时还可随时调阅这些证据文件,并利用这些审计证据适时判断系统运行情况和提出审计建议。

二、通用审计软件(Generalized Audit Software,简称GAS)

GAS是专门为审计人员设计的,是能够直接访问各种数据库平台及平面文件(具有行和列的一维或二维数组的数据表)系统的标准软件。它可帮助审计人员完成基本的审计任务,尤其擅于测试计算机中存在的数据和信息。通用审计软件比较容易使用,只需要审计人员具有有限的计算机知识,并不要求有编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具有适用性强等优点,是目前计算机审计中最广泛使用的审计工具。

GAS的部分功能特征如下:(1)分类(sort),如将采购定单按金额从最高到最低顺序排列,以便审计人员能检查是否遵循了所有超过一定金额的采购都要进行有力的讨价还价过程的要求。(2)对比(Matching),如将所有的赊销与经批准的顾客主文件进行比较以确保已执行了信用检查。(3)合并(Merge),如将A分部的库存文件和B分部的库存文件进行合并以便能产生存货项目的随机样本来进行测试。(4)更新(Update),如在测试发票开单程序中增加对每一顾客适用的折扣条款。(5)生成和保存,如复制被证实的贷款样本以便第二次要求时可用。(6)汇总功能,如合计所有指定存货号的销售并编制所有这些销售的汇总记录。(7)数学函数(Mathematical Functions),如进行重新计算和小计。(8)抽取(Extract),如抽取所有相关的业务,并对它们进行小计以便复查。(9)条件操作(Conditional Operations),如仅选取那些超过设定金额的维修费用进行测试。(10)抽样(Sampling),如计算样本量,选取样本,评价总体。(11)报告编写(Repotr Writ―mg),如生成一个存货账龄分析表,以评估其过时性。(12)数据管理(Data Management),如编辑检验输入数据。(13)统计常规程序(Statistical Routines),如执行各种统计分析。

通用审计软件具有对信息系统知识要求低等优点。许多商业软件包涵盖了通用审计软件功能模块描述的大部分功能。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国外著名的通用审计软件有审计命令语句ACL(Audit Com-mand Language)和IDEA(Interactive Data Extraction and Analysis)。国内的通用审计软件有:中望软件公司的审易软件、中普软件公司的中岳软件、通审软件公司的通审2000、审计之星、金剑软件等。

在众多审计软件中,由ACL Services Ltd.(省略)开发的审计命令语句ACL是使用最广泛的通用审计软件。它允许审计师将个人笔记本电脑与客户机系统相联,从而下载客户端数据到笔记本电脑中以供后期的处理。它可以针对覆盖所有交易事项的大数据集合进行符合性测试。值得一提的是,它有审计追踪的功能,从而审计师可以在任何时候观看他们的文档,步骤和结论。ACL使用便利、适用范围广和可靠的优点使其在审计公司中非常流行。

ACL在数据存储,分析和报告方面在审计界已被视为权威。所以,一些大的审计公司自主开发的审计系统甚至也要求他们的系统接口在数据提取和分析方面与ACL保持一致。

三、电子表格分析技术

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LOTUS等)具有电子表格、数据库管理和统计图表等功能,而且可以进行宏编程,可以和数据库及其他计算机应用连接,其本身的多个表格和表格间也可以互链,还内置了许多分析函数,尤其是其特有的财务函数,审计人员可以利用这些辅助功能对电子资料进行审计处理。电子表格的单元可以填写公式,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相应的计算,单元间可通过链接实现数

据的同步修改。电子表格以行(row)和列(column)构成。行和列的交点称为单元(cell),单元内可以包含数据,或公式(执行运算或逻辑分析的指令)。单元间可互相链接来实现同步修改。近年来,电子表格的功能也随技术的进步在不断增强。

Excel是审计人员最常用的一种单一工具。可利用Excel辅助执行的审计工作有:利用Excel辅助审计程序表的编制,编制某些项目的审计表格,编制试算工作底稿与调整后会计报表,编制集团公司的合并报表,进行分析性复核。利用Excel辅助审计,是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灵活方便、实用有效的计算机审计技术。

四、数据提取技术与自动化工作底稿

在现代网络办公环境下,审计数据来源于网络化的数据服务器或其他大型机等,将这些数据提取到内部审计师个人机(PC)上,以便运用电子表格、数据库和数据分析软件等完成数据的分析工作。这个过程就需要运用数据提取技术。数据提取的具体方法视具体系统而定,常用的方法是利用通用审计软件的数据提取功能,定义所需的数据,然后把相应的数据复制到指定的PC机上;另一种数据提取的方法是利用ODBC(开放式数据互联)。数据提取技术的优点在于将数据提取到个人机上避免占用大型机的运算数据,实现离线审计,从而获得高的效率和效益。但是运用数据提取技术将增加潜在的审计风险,因为通过提取过程,提取到的数据可能缺乏完整性和时效性,进而影响审计结论。

自动化工作底稿的功能有执行风险评估、审计进度安排、生成工作底稿和报告、追踪未解决的问题及其成本代价等工作,可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自动化工作底稿软件既可以基于现有的商业化应用套件(如Lotus Notes,MS Office等)实现,也可以采用专用的审计软件(如Auditor Assistant)。

五、结语

目前,计算机审计工具主要实现的功能是对存贮在磁介质或光介质上的数据文件进行查询、抽样、复核、核对等,执行查账功能。随着计算机审计范围的扩展,仅具备查账功能是远远不能满足计算机审计要求的。可以预见,未来的计算机审计工具将由查账型向分析型方向发展,并有可能向审计专家系统发展。分析型审计软件是在对磁性数据文件内容进行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适当的审计模型,对各种经济指标进行定量的计算、分析与评价;审计专家系统则是模拟审计专家在审计中所作的思维和推理,代替审计人员完成部分审计任务的计算机软件。无论是分析型软件还是审计专家型软件,都需要面临的一个趋势是:传统的审计线索在计算机化财务系统中中断甚至消失。如何实现对新的审计线索的追踪将成为未来计算机审计工具需要考虑的内容。

未来计算机审计工具与技术的发展更加要求内部控制制度的加强。传统记账方式下,可以从字迹上辨认出登记人,从而明确责任,但是计算机环境下只能提供统一模式的输出资料。没有记录人的笔迹,无法从记录上辨认登记人,审计线索的痕迹不容易追踪,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对会计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职责的划分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

由于计算机审计工具的智能化发展,审计对象也更多更复杂,这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嵌入式审计模块的设计中,内部审计人员参与系统的设计与评价,更加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具备超前和全局意识。

参考文献:

[1]北京兆泰投资顾问有限公司CIA研完中心:《实施内部审计业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2]薛鹏:《如何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实施有效的审计》,《工业会计》2002年第11期。

[3]韩庆兰:《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版。

[4]郁建国:《通过网络获得会计信息的几个问题研究》,《中国会计电算化》2000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