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35:1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网站开发实训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B-0112-02
网站开发是一项对实操能力、自主创造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要求非常高的专业技能。中职教育是以向社会输送专业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目的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本文试针对网站开发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现状,分析项目教学法及其在网站开发综合实训课程中的作用,并提出网站开发综合实训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措施,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实操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一、网站开发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现状
整个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中,网站开发是核心技术之一,它将多门专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是一门对实践和操作都要求非常高的技术课程。现有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各科成绩以及最后实践的大数据调查普遍显示学生的各科成绩都达到优异的标准,但综合实践的过程中却存在不会开发、不会思考,甚至是对于一个开发网站的项目无从下手的情形。种种迹象表明,学生虽然各科成绩优异,但缺乏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缺乏连贯运用,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开设网站开发综合实训课程非常必要。它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综合知识应用能力有着显著的改善。
然而,从网站开发综合实训课程整体开设的现状来看,其教学模式仍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通过电脑屏幕的控制向学生演示课程中即将要实现的功能以及实现的过程,让学生模拟练习,如此一来,学生无须动脑,他们大多认为只要根据步骤实现功能就行,缺乏自主探索意识,这样的实训现状已经跟不上当前网站开发的现实需求。
二、项目教学法及其在网站开发综合实训课程中的作用
在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中,传统的利用投影仪或者是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情形非常普遍,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也引入教学之中。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教学一直强调的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授课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的发展,这就导致学生在实践中缺乏实际开发能力。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项目为主题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促使学生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探索能力,让学生当“主角”、让教师当“辅助”,如此一来,有利于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在综合实训过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则都是由学生自主分析、自主操作、自主探索,教师扮演解惑的指导角色。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积极创造性、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实现教学的目的。这就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力,使学生能真正理解什么是网站开发,网站开发都需要经历什么样的过程,并在实操中学以致用。
三、网站开发综合实训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网站开发综合实训课程是一门综合考验学生对于各科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课程。可以说,它是对学生在网站开发中实操能力的终极锻炼。网站开发综合实训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独立对一个项目进行处理,包括开发前期信息的采集,设计项目方案,书写项目开发文档以及预估开发过程和网站开发之后部署实施,交付报告,终极测评等,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全方位的技能。在网站开发综合实训课程中项目教学法主要涉及设计思想、设计理念、设计步骤、实施过程以及项目考核。
(一)设计思想。网站开发综合实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要将网站开发的核心课程知识串联起来完成一个具有动态交互功能的网站,所依据的基本思想为:从项目主题出发,凭借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方法分析、任务分解以及社会能力的运用来完成整个项目的设计。
(二)项目制定。从确立该项目为交互式动态网站开发主题开始,根据学生的能力将该网站目标定位为:创建网站、网页设计、动静态网页制作以及数据库创建与维护、脚本语言的使用技术等,根据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能力对这些模块进行重组,主要体现在以下 6 个模块:
模块1 创建网站的框架设计
模块2 动态网页与静态网页的页面设计
模块3 数据库的创建与维护
模块4 页面美化
模块5 页面功能的处理
模块6 网站的测试与
从设计理念上看,每个项目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作过程。设计之初,必须明确在该项目中要实现的目标以及预估或检测是否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所需的专业知识,在该项目进行开发的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等事先都应该明确,如此才能更好地进行网站开发的后续工作。
(三)项目实施。将一个项目分成 6 个独立的模块,以实现每个模块为目标,最终实现一个完整的项目。如此一来,项目目标明确,每个模块要实现的功能任务也很明确,学生在一步步完成既定的分解任务之后,再进行有效的模块汇总,最终实现项目,实现该项目所要达到的功能。鉴于此,该项目依照上述分解的模块,具体的设计步骤或是详情步骤可分为以下几步:一是将上述模块1的框架设计分解来进行网站创建、页面结构、页面布局等框架的设计。二是动静态网页的创建可分解为使用 javascript 脚本语言、htnl 网页语言或者是 、PHP 等开发语言来实现页面注册以及其他功能性网页的创建。三是数据库模块的设计步骤可分解为数据库的配置、链接、建表、所要涉及的视图、存储过程以及数结构编写等。四是网页美工模块可分为整个网站的网页布局统一性以及单个页面设计的美化性等。五是功能信息模块可将其分解为单个页面功能的实现以及整个网站统一性的功能完善等,包括绘图、按钮形状以及后台逻辑过程的处理。六是该模块可分解为整个网站进行黑盒测试、百盒测试以及服务器搭建和网站的。
项目的实施主要包括实施项目、网站展示检查以及评测,包括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的分析、项目实现的基本思路、实施的基本步骤以及进度控制的方面的工作。可采取小组的形式进行,到整个项目结束提交一份总结以及项目的开发文档并进行汇报。而教师对该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方法进行评测、归纳并总结,提出可改进的一些建议,以便学生在下次进行网站开发项目中能得到提升。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152-03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网站开发技术综合应用课程是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内容涉及专业知识结构比重较大且十分重要。课程内容的优化、教学模式的创新有利于形成一套成熟的方法和理论,并运用于实践教学中。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岗位为网站管理员、网站系统分析师、Web软件开发设计师和程序员。为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接轨企业就业岗位,课程改革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上下功夫,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完善原有教学体系,从整体上提高网站开发技术综合应用课程的教学质量。
市场对网页设计人才提出新要求,从单一网页素材制作、静态网页设计向动态网站建设与维护技能转变。课程改革将解决教学内容陈旧、教材与现实脱节、培养目标理解不清、职业技能分析不透、实训停留在模拟阶段等一系列问题,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需求的网站开发管理人才,使职业教育更有效地为社会服务。
二、目标和思路
研究的目标是通过优化重构网站开发技术综合应用课程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形成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校本教材、课程整体设计及单元设计、考核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一整套方法和理论,并运用于实践教学中。
通过走访调研企业,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形式,按照“调研企业岗位定位分析职业能力需求引入企业实际项目作为教学载体,构建课程内容体系模拟企业环境进行教学设计,形成‘教、学、做、思’一体化教学模式、多样实效性的教学方法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总结课程教学改革经验”的思路来开展本项目研究。在项目研究过程中体现“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点。
三、具体研究过程
(一)对网站开发技术综合应用的教学现状进行剖析
首先对电子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1001班43名学生进行课程教学现状调查。调查结果分析,大部分学生在网站开发技术综合应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掌握动态网站开发技能,这种情况归因于教师教学方法不好,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差等。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研究的关键问题。针对网站开发技术综合应用课程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运用以项目为导向,以动态网站开发工作任务为过程的项目教学法,是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
(二)对网站开发技术综合应用的教学内容分析研究
通过在网络上广泛收集广西网页制作人才招聘信息,并调研走访南宁海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计算机相关公司,分析企业就业岗位定位和毕业生所具备的职业能力需求。
网站开发技术综合应用课程主要面向的就业岗位是:网站管理员、网站系统分析师、Web软件开发设计师和PHP程序员。从事网站开发工作的毕业生应该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简单网站规划、网页效果图设计、动态网页编写、后台代码融合,能通过动态网页访问数据库,具有动态网站开发和维护的初步能力,才能更好地胜任就业岗位。
课程重在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选取了与企业实际合作项目作为教学主要内容,并将其分解成3个子项目12个典型具体的工作任务。
(三)项目教学法在网站开发技术综合应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为了将重构的教学内容在实际的教学班级中得到运用,课程进一步修订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制定了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编写了符合教学实际需要的校本教材,并将一整套教学资料应用到实践教学过程中。
参与实验的班级为电子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1101班(37人)、1201班(41人)8名学生。将两班学生分别划分为6组,每组6~7人。小组的形成由学生自由组合,每组设组长一名,负责全组的协调工作,推选2人作为小组代表,向全班呈现小组成果,小组之间相互点评。小组采取协作学习方式,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取长补短。
课程将企业项目开发过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同时把企业人员角色带入教学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计算机软件实训室被拟为“广西南宁海之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担的业务是某早教中心儿童教育网站投票系统、登录系统、留言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学生分别扮演网站系统分析师、Web软件开发设计师的角色,教师分别扮演客户、项目经理的角色。
整个课堂教学体现了“教、学、做、思”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领任务,制作需求分析(学生)――确定制作方案(学生)――分析解决思路(教师)――小组分工协作(学生)――巡视进度(教师)――验收整改(教师)――修改完善(学生)――成果互评(学生、教师)――归纳总结(教师)”整个过程来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
课程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评价结果包括两个考核成绩和两个等级,分别是课程考核成绩、综合作品成绩、职业技能鉴定等级、工学结合作品等级。
其中课程考核成绩作为课程评价的主要依据。该考核评价主要以过程考核为主,期末为辅(期末考核为理论闭卷考核),如表2、表3所示。本课程按百分制考评,学生总成绩=过程性评价分×80%+终结性评价分(理论考核)×20%,60分为合格。
四、特色与创新点
(一)重建了教学目标
学生不但能够掌握网站规划、网站功能设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能使用动态网站技术独立完成建站工作,对现有的成熟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团队合作完成小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以及产品的测试与维护。重在全面培养其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与规范等综合素质,使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掌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二)改革了教学内容
内容重构以就业岗位定位和职业能力分析结果作为重要依据,课程将企业实际项目融入教学内容,以3个子项目12个典型具体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学生通过参与网站项目制作,亲自体验了“网站策划――网站整体设计――静态网页设计――网站开发技术综合应用――数据库设计――网站测试――网站更新维护”整个标准的企业网站开发过程。
(三)改进了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确保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过程中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需要自主地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价反馈等。学生有机会在实践过程中获取丰富的学习经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教师作为一名项目经理、向导和顾问,帮助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教、学、做、思”一体化,倡导学生学以致用,以“用”促学,边“用”边学。
(四)创建丰富资源库
搭建课程网站,将所有教学资源集成在一个平台,既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整体设计、单元设计等教学资料,又涵盖了教学课件、课程素材、学习手册、优秀作品等教学资料,扩大了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将课程学习延伸到了课外。
五、成果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改革后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有较大的改进。从教学效果来看,课改班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更为浓厚,迟到旷课率减少,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所提高,改变了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项目研究作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特色挖掘的突破口,对本专业系列相关课程的发展起到铺垫与引导作用,服务本专业建设。同时,还可服务学院精品课程、学科网站建设等教学教改项目和社会企业网站项目,产生一定的教育效益。
【参考文献】
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也得到了很好的效果。笔者所在学院非常重视学生技能培养,自2005年以来,已经对27名学生进行了网站开发技能的培训,每一批培训都以行动研究作为指导,制定计划,实施培训,作培训观察,即时反思,调整计划。本文介绍培训实践情况,以便大家交流。
一、培训目标与总体实施方案
网站开发技能的培训目标:第一,掌握网站开发中使用的各种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第二,掌握程序开发类内容的学习方法,能够利用所学方法快速学习其他程序开发知识;第三,掌握网站开发过程中的开发方法,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实施。在此基础上,笔者制定了本培训的目标与总体的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
培训的目标在于探索教育技术学专业网站开发技能培训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网站开发技术,并以此促进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与乐趣。
(二)总体方案
自2005年7月份暑假开始到2006年寒假结束,对教育技术学专业2003级的学生进行培训,学生自主报名的方式参加,实施地点在学院实验室中进行,培训内容根据开发要求选择,培训实践的时间长度不固定,以达到目标为结束点,所以2005至2010年五年间共实施三轮实践,由教师组织并编写教材,培训老师承担制定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工作,培训老师和学生均充当行动的实践者与参与者、观察者的角色。
二、第一轮行动
第一轮网站开发技能培训,培训内容由教师自主编写,培训对象为2003级教育技术专业5名学生,其中两名学生达到预期目标,而其余三名学生未能坚持到第一轮实践结束而主动放弃。
(一)计划
在培训开始时,培训教师根据培训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制定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
(二)培训目标
通过统一组织的培训,要求学生能够达到自主开发常见Web应用,并能够培养根据需求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的能力。
(三)培训内容与时间安排
培训内容包括基础知识与项目开发两部份,培训在假期中每天2课时,在正常教学时间中每周2课时,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具体情况如下:(1)网站开发基础知识,4学时;(2)HTML基础与开发工具(Dreamweaver),6学时;(3)网站界面布局(传统布局),8学时;(4)数据库基础,20学时;(5)服务器配置,4学时;(6)JavaScript基础,6学时;(7)ASP程序设计,40学时;(8)项目实战,三周;除去实战与实验,培训时间共88学时。
(四)行动
在培训目标的指导下,教师整理培训内容,然后按照培训计划进行培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
(五)观察
培训教师在实施培训过程中,注意对自身及学生的反应进行观察,教师及时地对培训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记录。
(六)反思
通过观察教师与学生的反应与表现,分析项目实战中的学生作品,并对观察结果进行整理,可以得到第一轮的成绩与不足。
1.成功之处
(1)自编教材。培训教师自编教材对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知识进行了整理,能够让学生接受比较新而精的知识。
(2)学生技能得到比较大的提升。通过网站开发技能的培训,坚持下来的学生的技能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的开发技能、团队合作能力都得到明显的提高。
2.不足之处
(1)时间的安排不够得当。在日常教学中安排培训时间遇到比较大的问题,由于学生之间的时间冲突,很难保持学生同时得到培训。
(2)内容编排上仍不够精简。培训内容仍旧比较多,在培训的时间上过于长。
(3)学生创新性发挥不足。培训过程大部分情况下是教授或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指导,而未能让学生主动发挥自身的创新性。
(4)项目设置与专业未能很好的整合。项目设置为常见的Web应用,与教育技术专业接合上并不理想,不能够发挥学生专业优势。
3.建议
反思第一轮的得与失,为第二轮行动计划提出建议:精简培训内容;改讲授为主为学生自学为主;增加讨论学习方式;项目设置上更贴近于教育技术专业。
三、第二轮行动
自2007年暑假开始到2008年寒假结束。培训内容进行了修改,培训对象为2005级教育技术专业10名学生,本轮培训,10名学生全部完成了培训,但只有5名学生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计划
由于技术的发展,培训内容进行了相应变动,培训时间调整的更灵活,以适应学生的课余时间。
1.培训目标
通过统一组织的培训,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符合标准的页面布局,能够自主设计小型网站的结构,并使用相应技术实现。
2.培训内容与学时分配
培训内容将第一轮中的项目改为微型项目,并将这些项目穿插在相应内容中间。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具体情况如下:(1)网站开发基础知识,2学时;(2)HTML基础与开发工具(Dreamweaver+Visual Studio),4学时;(3)网站界面布局(CSS+DIV),14学时;(4)数据库基础,16学时;(5)服务器配置,3学时;(6)JavaScript基础,5学时;(7)程序设计,60学时;(8)项目实战,两周;除去实战与实验,培训时间共104学时。
(二)行动
在培训目标的指导下,教师整理培训内容,培训过程增加大量讨论,项目的训练不再给出非常详细的步骤,未给出部分在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后由学生讨论完成。并加强了对学生已完成项目的反馈。
(三)观察
培训教师在实施培训过程中,注意对自身及学生的反应进行观察,本次着重观察学生创新力的发挥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
(四)反思
通过观察教师与学生的反应与表现,整理相应记录,可以得到第二轮的成绩与不足。
1.成功之处
(1)培训内容的精简。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少,但质量更好。
(2)增加讨论。讨论方式比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能够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
(3)微型项目在学习过程中的穿插。此类微型项目粒度比较小,能够让学生感受学习过程中成功的喜悦,增加学生的信心。
2.不足之处
(1)内容的改动带来一些问题。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将培训内容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这些新技术在商业中刚刚推广开来,参考资料较少,且对问题的思考方式与传统技术有较大差异,造成学生学习时比较吃力。
(2)为了适应学生的时间,即由第一层学生的知识从老师那里直接学习,而第二层学生的知识是从第一层学生那里接收过来的,这就造成了内容的理解有细微的偏差。
(3)项目上虽然与专业进行了接合,但一方面微型项目相对独立,不能形成整体感,二是项目比较单一,未能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案例。
3.建议
反思第二轮行动的得与失,为第三轮行动计划提出建议:优化培训内容,将内容分块,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更精确定位;培训内容录制成视频,学习时间更加灵活;微型项目进行修改,将实训中的大项目进行模块化划分,将每一小模块作为微型项目穿插在学习内容中;增加案例的讨论,让学生接触更多不同结构的案例。
四、第三轮行动
从2009年暑假开始至2010年暑假结束,教材再次进行精简,本次培训对象为2008级共12名学生,本轮培训使得参加培训的12名学生全部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计划
培训内容进行了结构的调整,实训项目是由一个大项目分解而成,但每一个微型项目又可以独立实施,培训内容录制成视频,由学生自行安排,但规定了总的时间,且要求学生在实验室来完成学习,以便于观察与辅导。
本轮的培训延用第二轮培训目标,但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将12名学生分成了四个自由小组,要求实战项目由小组完成,而不是由个人完成。
培训的内容进行了精简,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具体情况如下:(1)网站开发基础知识,2学时;(2)HTML基础与开发工具(Dreamweaver+Visual Studio),4学时;(3)网站界面布局(CSS+DIV),10学时;(4)数据库基础,10学时;(5)服务器配置,2学时;(6)JavaScript基础,4学时;(7)程序设计,50学时;(8)项目实战,两周;除去实战与实验,培训时间共82学时,这样较第二轮的学习任务再次降低。
(二)行动
在培训目标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到实验室学习,每一部分的知识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转为辅导答疑的角色。
(三)观察
培训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记录,并对问题的出现原因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并与学生交流他们的成功与失败,以获取学生自身的想法。
(四)反思
通过对培训记录的分析,以及与学生的谈话,可以得到第三轮的成绩与不足。
1.成功之处
(1)培训模式的转变。从原来面授方式,转化为学生通过视频自学,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时间不规律的情况。
(2)微型项目的设置。微型项目由一个大项目分解而来,而又相互独立,首先,由于粒度比较小,容易被学生接受,能够更及时地让学生体会成功带来的学习快乐;再者,所有的微型项目相互关联,有助于让学生理解项目的整体感,为后续的项目实战打下了基础,也促进了学生项目分析能力的发展。
(3)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通过问题分析逆向了解学生的情况是一个不错的尝试,这可以弥补通过交流学生未能表达出的深层问题,使我们对学生了解更深入。
2.不足之处
(1)由于学生和教师的时间都是自由时间,不容易保证培训的进度。
(2)在项目开发中,代码的重复率很高,对于常用或反复出现的代码学生在不断重复编写,而这些代码的编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3.建议
培训的时间安排上,由固定培训时间与自由培训时间共同组成,即固定时间如普通课程一样编入到学生时间表中,建议一周2学时,其他时间由学生自由安排,来保证培训的进度。
五、总结
下面从培训内容、培训模式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的工作设想。
(一)培训内容
关键词: 工作过程系统化;动态网站开发;课程教学改革
Key words: systematic working process;development of dynamic website;teaching reform of course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6-0218-02
1 课程改革背景
自我院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以来,《动态网站开发》课程在教材方面、教学内容方面、教学方法方面、课程考核方面都存在着若干问题。教材普遍是由相应学科专家或者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编写。计算机应用技术是一门日益更新的学科,编写的教材往往落后于技术,满足不了企业的用人要求。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相对分散,没有非常清晰的主线,学生往往感觉学了很多内容,但在实际运用中,又往往感觉无从入手。以往的教学理念强调以课堂、教师为中心,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传统的高职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无法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学生。传统的考核方式以知识为考核点,不符合职业教育要求。本文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主线,具体阐述《动态网站开发》课程改革思路。
2 《动态网站开发》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
结合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动态网站开发》课程建设实际情况,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采用项目教学法向学生详细介绍动态网站开发所必须掌握的技术和工作流程,使得学生能够根据网站或信息管理系统的业务功能要求,使用.NET开发技术设计系统模块,开发编制系统、部署实施系统。能够设计良好的系统界面;能够熟练后台编码;能够进行网站的配置和。
2.1 确定设计理念 本课程以“1+2”的课程设计理念为基础,对.NET软件应用技术员为主的职业岗位群职业能力与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在体现职业性、实践性的前提下,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
①按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岗位需求为依据”原则,推出“1+2”课程设计理念。“1”是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原则,设计能力本位课程。 “2”是指课程设计中要参考两个标准“行业企业要求”和“职业资格认证标准”。
②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
与校企公司合作,聘请相关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确定本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项目、教学模式以及课程需要配备的师资队伍和实训条件。
2.2 选择学习项目载体 由校企合作公司协助,精心选择最能涵盖动态网站开发所需知识、技能及职业素质的工作项目。一是 “用户调查问卷”、二是 “网上商城”、三是 “新闻系统”、四是“自然美美容院网站”。本课程项目分为四级项目,分别为“入门项目”、“主导项目”和“自主项目”和“理论提升项目”。将 “用户调查问卷”子项目、 “网上商店建设”、 “新闻系统”和“自然美美容院网站”四个工程项目转换成教学项目,并按学习的认知规律设计成入门项目、主导项目和自主项目和理论提升项目。将四个项目按照工作过程分别分为5个、10个、6个任务和2个任务,分析每个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将所有知识和技能按照“序化”、“简化”、“例化”来处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关系。
2.3 编排学习内容 课程内容组织上采用多重递进的方式组织教学即单个项目内的难度递进和项目之间的难度递进。比如在“调查问卷”项目教学上,首先采用控件拖放的方式实现控件的排列,接着采用属性设置的方式设置各个控件的样式,最后通过代码编写的方式实现将数据存放到数据库中。在这个项目中,采用从简单到复杂的内容编排方式。同样,在“网上商店建设”项目中,首先采用控件拖放的方式实现网站简单界面的设计。接着采用广告控件、日期控件、导航控件等实现丰富的界面制作、验证控件验证用户信息有效性等。最后通过代码访问的方式实现商品信息列表展示、购物车、用户信息等保存和编辑等功能。其次,在各个教学项目间实现难度上的递进。在“用户调查问卷”项目中,只涉及单选按钮列表、多选按钮列表、普通按钮等基本控件的设置和操作,数据库操作也只涉及到简单的数据插入操作。在“网上商店建设”项目中,拓展多个复杂控件的设置和操作,如广告控件、日期控件、列表控件等。在数据库操作中,除了涵盖数据库常见基本操作,如编辑、更新、删除等。还要求学生采用存储过程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以提高程序执行效率。使用多重递进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容易接受课程内容。经过前序项目训练掌握一定技能后,结合自然美美容院管理系统项目,一方面要求学生对网站开发技术、原则进行梳理归纳,提升对理论知识理解。另一方面,引入适量有关网站项目开发管理知识,为学生成为技术骨干提供必要基础。
2.4 实行多元化考核方式 实行以过程考核为中心的教学评价方式,以职业岗位能力作为评价标准。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70%。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成绩突出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主要是课程教学中的三个学习项目的完成情况,以任务为单元进行评价,包含工作态度、工作进度、阶段成果和总结汇报,比例为2:2:4:2,每个子项内容都采用三方评价,即学生自评(角色职责)、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方评价比例为3:3:4。终结性考核采用期末考核的方式,占总评成绩的30%,考核内容主要以小型项目或部分项目开发为主,考核时间为3个小时,采用教师评价方式。
3 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动态网站开发》课程设计把复杂、分散的各知识点进行综合,选择典型项目为载体,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李俊(1973- ),男,湖北随州人,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技术实验中心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网络犯罪。(广西 南宁 530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视阈下网络安全监察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JGB30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167-02
构建学科融合、内容集成的网络技术实训教学体系,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网络技术实训的教学模式,提高网络技术实训教学的起点和教学效益,这是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条件下对网络技术实训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网络技术实训教学和职业能力需要接轨的客观需要,更是高职院校网络技术实训教学适应“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必然选择。依据高职院校教学任务,横向要以网络技术学科实训为主干,把与网络技术有关的计算机组成及维护、操作系统、局域网组建、网站开发、网络设备管理与配置和网络安全等相关学科融入网络技术实训之中,实施一体化教学;纵向要以初级网络技术实训、专业网络技术实训和综合网络技术实训为主干,把网络技术实训的教学内容按照要素进行集成归纳、有机整合,形成初级实训打基础,专业实训理论相结合,综合实训重能力的教学体系。
一、网络技术实训内容体系的构建
网络技术实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适应市场任职能力需要,能应用、懂理论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从目前及未来网络技术职业能力的需要出发,提高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网络组建、安全和管理中一系列实际问题的能力。而目前大多网络技术实训受单一学科的制约,难以形成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致使学生在遇到诸多复杂网络技术问题的时候显得力不从心。因此,网络技术实训教学改革必须以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具有灵活运用的综合能力为目标构建学科融合、内容集成的网络技术实训学科体系。按照“学科融合、内容集成”的要求,将网络技术实训教学课程内容按层次区分为初级实训、专业实训和综合实训三大模块。初级实训由计算机组装及维护实训和操作系统安装及应用实训构成;专业实训由网络基础实训、组网实训、网站开发实训、网络设备管理和配置实训、网络安全实训构成;综合模块由企业实训、项目设计管理与实施和课程设计构成。
二、网络技术实训学科融合、内容集成的运用
为了切实加大网络技术实训学科融合的力度,达到从内容到形式、从理论到实践、从单一学科到综合学科上的高度融合,必须把学科融合的思想贯穿于网络技术实训教学的全过程。一是在理论和网络实训技能中体现“合”。首先在教学观念上要树立“一盘棋”的合成教育思想;其次要切实围绕教学目标编写实训教材,将与网络技术实训课程相关的计算机组装及维护、操作系统、局域网组建、网站开发、网络设备管理与配置和网络安全等实训融入网络技术实训中去。二是在网络实训中要注重各个相关实训环节的“合”。首先,在实训指导思想上要合。疏通各个相关环节实训内容,整合实训的一条线,既要避免重复性实训,让实训各个环节具有一定独立性,又要注重实训上下环节的逻辑对接,防止出现上下环节的绝对独立,保持逻辑上的“合”,做到网络实训上的“一条龙”。其次在实训内容上要合。各个模块的实训内容,严格按照基础实训、专业实训和综合实训开展,各个模块内容分开,但要逻辑一体,前后紧密相扣,逐渐深入开展实训,做到内容上的“合”。三是实训评估上要合。在实训课程评估上要从各个模块完成效果看,从各个模块连接看,从整个项目的综合性、系统性和合理性看,最后得到一个科学的“合”评估。
三、网络技术实训课程设计
高职院校网络技术实训课程体系中各个模块既相互衔接,又相互辅助,按照理论体系逐渐深入开展,所以在开展网络技术实训前,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实训需求分析。实训需求是整个实训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为实训有效开展提供基本的依据。根据市场调查,要适应网络技术职业能力的需要,满足网络技术专业岗位的需求,应该从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操作系统安装和维护、网站开发、局域网组建、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和网络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入手,针对这些职业需求,开展有效实训,才能满足职业能力的需要。根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国内有近百万的网络技术方面人才的缺口,需求情况主要体现在网络技术理论研究、网络技术开发、网络管理服务和专业培训人才四大方面。据统计,我国目前现有高级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缺口还很大,网络技术专业技术人才尤其匮乏。
2.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原则。“网络技术实训”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课程,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也逐渐成为其他专业的基础课程,当然针对不同对象,要求和课程目标都不同,都是围绕适应社会信息发展的需要,提高不同岗位的网络安全意识、管理水平和网络安全技术的专业技能。专业课程针对网络技术专业岗位,培养学生在不同应用环境中,制定科学的网络规划、实施网络工程的能力;基础课程主要针对信息化应用岗位,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防范的意识,要求掌握常规信息安全防范技术。高职院校在具体“网络技术实训”课程设计过程中,应遵循如下原则:实训目标导向性原则、实训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创新性原则、问题解决性原则、实训效果评估性原则。
3.课程内容设计。(1)计算机组装及维护实训:要求学生熟悉计算机相关硬件、功能及常识,掌握计算机组装及维护常识,并能对硬件及相关故障做一定检测。(2)操作系统实训:要求学生对计算机系统能够熟练安装、优化和备份,并能做系统恢复,同时对系统安装的各种方法进行总结性实训,并强化驱动和硬件之间的关系,明确计算机及相关终端设备安装及规范,并能对相关应用软件(防病毒软件、防火墙和数据恢复软件)做熟练操作。(3)局域网组建:首先根据网络使用需求,进行网络规划,制订相关实施方案,规划应用服务、网络管理、网络安全和网络可靠性需求,根据需求,设计施工方案,做好工程预算,最后组织网络工程实施(虚拟布线)。(4)网站开发:主要通过实训让学生掌握网站代码使用、网站功能规划(信息、留言反馈、在线调查、模板调用和后台管理),通过实战,达到熟练使用网站开发工具进行相关研发,并能掌握网站环境搭建、网站和网站维护等相关技能。(5)网络设备管理与配置:包括服务器配置、交换机配置、路由设备配置、防火墙设备配置、入侵检测配置和行为管理设备配置,特别是交换机配置,要结合网络拓扑和实际规划,结合网络其他设备的功能,全局规划,做出合理的设计,实用的策略,保证网络高效、安全的运行。(6)网络安全配置:主要掌握服务器安全策略配置、网络设备安全策略配置、网站防篡改系统以及数据备份系统,学习根据实情,分析相关协议,选择安全性好的通信协议。
四、实训模式与实训环境构建
实训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实训思想和实训理论指导下,为达到特定的实训目标而形成的比较稳定且实用的实训结构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实训活动方式。一是采用以任务为驱动的实训模式。所谓以任务为驱动的实训模式,就是将对应的实训内容,按照逻辑体系划分为若干子实训任务,然后分别实施,通过任务来形成动力驱动,形成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理论,在实训中培养职业技能。二是以项目工程为引导的实训模式。以项目工程为引导,就是把市场网络工程按照实际实施进程,分解为各个项目步骤,然后针对各个步骤进行实训,让学生扮演市场网络工作人员,通过项目实施学习岗位技能,培养岗位意识。
实训环境的构建是教学规划的一个重要项目,如何根据学科融合、内容集成的网络技术实训要求,建设适应职业能力需要,满足不同层次培训要求的实训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将大型的局域网和广域网浓缩化,构建一个验证型、系统型、研究型和扩展型的实训平台,特别注重结合社会企业实际项目流程,能完全按照实际项目规划做实训。并在实训环境构建中,考虑其他实训场所的关联,使实训场所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关联,在实训学科上成为一体。
五、建立立体评估体系
传统的笔试注重学生理论掌握的考查,和目前高职院校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职业培训严重冲突,建立立体评估实训体系也是目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实训过程中,首先通过围绕网络技术讨论、交流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以讨论、交流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探讨合理实训方案,通过探讨、交流和辩论的表现,进行评估,分配占总成绩的20%;其次通过项目管理和实训效果,考查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占总成绩的60%;通过实施答辩考查综合应变和实用能力,占总成绩的20%,形成一个以围绕职业能力为导向,立体考察实训课程的评估体系。
六、建立专业的实训专职教师队伍
在高职院校组织网络技术实训过程中,实训老师具体承担实训指导、引导并向学生传授实训技能等任务。专职老师的实训能力是决定实训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1.网络技术实训专职老师的基本要求。和传统教学不同,实训注重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科融合、内容集成的实训学科的实施,从实训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问题。这对实训专职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网络技术实训专职老师的基本要求是:丰富的网络技术基础知识、熟练的项目管理和实施的综合才能、良好的引导实训能力和熟练的网络操作技能。
2.建立高素质网络技术实训专职教师的途径。网络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强、跨专业多的学科,适应市场,满足实训教学需要,如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技术实训专职教师队伍,显得非常重要。首先,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培训体制,交流实训技能,开阔实训思维,掌握先进实训手段,深究实训前沿理论,掌握网络技术前沿发展动态。其次,建立教师网络技术实战平台,通过参加网络项目实际管理和实施,掌握实战技能和技巧,才能方便在实训教学中展示。再次,要建立多到地方网络技术相关公司调研的通道,通过调研,达到“教、训、练、学”一体化。同时,可以组建相关团队,参加地区、省和国家级的网络实训比赛,大力推进网络实训技能和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网络技术实训是一个学科融合、内容高度集成的综合性课程,它既不同于市场实际网络项目,也不同于普通的专业实验,它是把各个专业环节的实验和市场网络项目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搭建一个融合理论和实践的平台,构建培养职业能力的环境。为学生学习和就业提供理论与实践平台,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建立学科融合、内容集成的一体化教学体系,是真正发挥网络技术实训实践教学环节重要作用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魏武华.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陕西省行政学院学报,2006(2).
2教学内容设计
我院本课程以学生熟悉的典型动态网站项目为载体,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做中学”为实现途径。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项目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这门课程总体分三个实施阶段,“网上书店管理系统网站”贯穿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初步培养阶段,“实训”注重综合能力的训练,“拓展实现”部分留给学生自我实现,进一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项目实施采用递进式方式,逐级培养学生动态网站开发的技能,如图1所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课堂教学搬进实训室,使理论教学实践化,实践教学岗位化,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来训练学生应用实践的能力。以老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和组织学生由浅入深,直到能够独立完成较复杂实用的动态网站建设。从而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教学模式与方法
根据动态网站开发的实际工作过程流程,选取贴近企业应用实际的网站项目,把教学和工作过程结合在一起,设计“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情景。各教学项目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按照动态网站开发的流程划分成工作任务学习单元,用项目任务驱动法引入每个学习单元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学习相关知识解决动态网站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针对案例项目,将项目分解为一系列设计任务并分配给学生不同的角色。学生在各自的“任务”下,进行学习、分析与实践。“任务驱动”教学的具体做法是:教师向学生陈述任务,讲解知识点,示范案例,指导学生练习,然后总结提高。任务驱动教学将学生置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任务驱动教学实现了课堂与实训室一体化,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相结合,“做中教,做中学”[3]。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教学的四个环节,如表1所示:明确任务、教师演示、学生实践、展示评价。在这个四个环节中,要把握好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任务,从而顺利完成教学要求和对学生的训练目标。
1)明确任务:教师先演示案例,使学生明确本教学单元的学习任务和要掌握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案例演示的基础上,确定所要完成任务的设计方法和所需掌握的应用技术,以及实现的流程和思路;
2)教师演示:教师首先演示案例,然后按照上面分析的思路和流程,演示操作具体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完成后,教师再对学生提出具体的模仿设计开发要求;3)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案例和学习任务要求,由小组内部进行讨论、确定任务分配、实现设计任务,并提交作品;4)展示评价:小组进行演示,并开展师生评价,由其他小组的同学和教师共同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小结归纳。
4课程考核改革
动态网站建设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面很宽,知识之间的比较分散,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传统的闭卷笔试考核方式,只能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实际项目中还牵涉到代码的调试和优化,所以传统纸质考核模式不能客观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真实能力水平。所以我们对本课程的考核调整为以做动态网站项目为主,理论纸质考核为辅的考核模式,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课程考核围绕以能力为中心。我们采用复合式考核方式,即通过课堂教学过程考核、单元测试考核、实训项目考核、期末理论+项目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课堂教学数:=IF(MOD(MID(A2,17,1),2)=1,"男","女")回车后即得到A2单元格身份证号的性别。选中该单元格,单左下角出现黑色十字形的填充柄时,双击左键,将公式填充到该列最后一个非空单元格。公式解释:MID(A2,17,1),函数表示从A2单元格第17位为字符开始,提取字符长度为1的那个字符。MOD(MID(A2,17,1),2),对mid函数提取出的那个字符,用mod函数将其除以2,看余数为0还是1,MOD函数是返回两数相除的余数,此为mid函数的返回数除以2,余数分别为0或者1,也就是整除或者不整除,数学中,偶数除2余数为0,奇数除2余数为1,mod和mid函数相配合,即可得知A2单元格的第17位是偶数还是奇数。如果是奇数则在单元格内填写“男”,若为偶数则为“女”。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的职业技能课程,根据课程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网站设计制作、网站推广和网络编辑等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要求,分析出课程能力目标为网站的规划、网页效果图的设计与制作、网站的设计、网页动画的设计、网页脚本代码等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1、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秉着“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核心”、“以实际项目为导向”等先进的教学理念。使用基于工作过程培养模式,强调知识的实用性。突出网站设计制作、网站推广和网络编辑等行业岗位实用能力培养,以岗位能力选择相关知识点、技能点,形成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相统一的课程模式。在课程内容组织和实施中突破传统学科教材的“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和知识传授过程,将知识点的讲授贯穿于一个完整的综合性网站的设计与制作,通过情景、过程、类比、模拟等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等综合能力。
2、课程任务及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网站设计制作、网站推广和网络编辑等方面的岗位职业能力,使学生具备计算机及其它相关专业课学习和应用中所必需的网页制作与网站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方法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后续课程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3、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根据课程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选取出来作为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内容具体参照表1所示
4、课程实施
4.1 课程教学模式
本课程针对高职教育特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工作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第一次授课时就告诉学生课程要开发的网站、要求,涵盖的知识点,以此为基础展开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与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具体教学模式如下:
(1)课程教学采用一体化分组教学。教学地点为计算机实训室;
(2)教师在课前展示本学期要作为教学案例的综合性网站项目,并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分组开发不同内容的综合性网站项目。然后对综合性网站项目进行前期的需求分析,确定网站项目开发规模,所需的人力物力,学生自主组成学习小组,制定网站项目开发进度表,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3)网站项目设计与实施:学生按照网站项目开发进度表完成网站开发。整个过程中,教师真实案例演示为辅,学生自主设计为主,教师的作用仅为答疑、过程监控以及对共性问题进行总结与归纳。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得到有效的锻炼,使学生对课程体系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4)网站项目验收:教师对学生完成的网站项目进行验收与评价,学生需提交网站项目开发报告并答辩,学生和老师提问,按照评分标准给出成绩。对于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与点评。
4.2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课程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项目教学法:课程教学通过精选企业案例、分解任务,有机地将相关知识点融合到课程中,让学生对网页设计与制作有一个直观和更加感性的认识。
(2)“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法。
(3)直观教学法:通过动画演示、电子教案、电子课件、投影、录像、图片等现代教育技术展开理论教学,将复杂的原理用简单的、感性的方法展现出来,并选取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实例进行讲解,有效地使难以理解的概念简单化、形象化,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5、课程考核
课程考试成绩分两大部分:网站开发过程化考核成绩和期末网站展示考核。
(1)网站开发过程化考核;网站开发过程化的任务考核从实施过程、实施结果、态度、创新性和团队合作精神五个方面考核,其中实施过程、实施结果、态度、创新性根据每个任务的完成情况,由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团队合作精神的考核由同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
(2)期末考试的作品考核;期末考试的作品考核方式为课程答辩,成绩为网站展示成绩和教师提问成绩总和。
参考文献
[1]王秀丽.网页设计与制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蒋秀玲,邹淑英,陈文东.“任务驱动”教学法在Dreamweaver 教学中的运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30(10):88-89.
[3]殷兆燕,崔毓娟.《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4):64-66.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156-02
在国家信息化建设大潮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新形势下,如何面向社会,为企业培养优秀的高技能人才,为广西经济建设服务,是我们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提出“质量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坚持高水平的办学质量,要求各个专业办出特色,从而达到强校、兴校的目的。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一个传统型专业,很多院校都开设了该专业,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更受企业的认可和欢迎?在团队教师和相关行业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对2009级、2010级、2011级三届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效果突出。以下是相关做法。
一、问题分析
如何将我们的专业办出特色?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在新形势下,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哪些问题。然后,利用我们的办学或教学特色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通过对广西北部湾各类型企业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等工作,我们发现目前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传统教学存在一些不符合企业需求的方面,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企业普遍感到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较差,他们往往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但是在与人沟通、协调工作、文档书写能力方面显得非常欠缺。每一项工作任务的执行往往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完成,团队成员间缺乏沟通、不善于协调,将很难高效率地完成工作。实际工作中还需要写各种报告,如调查报告、设备故障报告、日志分析报告、设备及耗材申购报告、项目验收报告、项目技术总结、工作总结等,而毕业生几乎没有这种文档书写的能力。企业非常希望我们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零适应期”上岗。
第二,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不及时跟上时代的发展,就会被社会无情地淘汰。因此,企业需要员工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钻研精神,了解市场动向、熟悉新技术、掌握技术更新方法等。目前毕业生普遍缺乏学习能力,也没有钻研精神,很少通过自己动脑解决专业技术问题,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是被动地听老师讲授,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会自己主动找方法解决,总是等老师来帮助。这种习惯带到企业后,将严重影响他们的工作及发展前途。
第三,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他们的学科基础、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都不相同,传统的专业教育没有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造成大量学生不能按照自己的特长有选择地进行专业学习,少部分优秀学生也无法汲取更多更深的知识,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应对措施
在相关企业专家的鼎立支持与积极参与下,我们召开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作分析会,明确了本专业的就业岗位群及各岗位所需要的具体专业技能、后续发展能力等。还特邀部分企业专家加入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我们开展专业建设。校企双方通过多次交流与研究,共同确定了以下三个关键措施。
(一)在项目课程中模拟企业的完整工序,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及文档书写能力
我们借鉴了香港职业训练局TLP训练教材的设计思想,结合我院现有的实训条件,设计并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企业网络组建与维护。课程划分为7个任务,第1-6个任务是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主要完成网络组建与维护方面的6大任务,第7个任务是综合实战,利用前面学习的技能完成一个网络工程项目。首先,各小组学生(约5-6人)从教师提供的多个工程项目中选择一个项目(由企业提供);然后,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需要,由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按如下阶段完成整个项目。
第一阶段的任务是项目招投标,小组成员主要扮演甲方经理及技术员、乙方经理及技术员,还有招标公司技术员等,需要完成的任务是撰写招标书和投标书、公平竞标、评标及公示等。在此阶段,教师通过讲授或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学习有关网络工程招标和投标的法律规定、招标书和投标书应包括的内容及书写格式,学习如何进行需求分析、选择设备、工程预算等。
第二阶段的任务是项目设计与实施,小组成员主要扮演乙方的项目经理、工程师、施工技术员、文员以及第三方监理技术员等,需要完成的任务是网络工程项目的设计、网络综合布线、配置各种服务器(如WEB、FTP、DHCP等),撰写施工进度日志、质量检查记录等,并提交工程项目设计与实施方案。该阶段的部分项目由于受到设备和时间的限制,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如VMware、GNS、PacketTracer等)来实现。
第三阶段的任务是项目验收,项目实施完成后,由甲方技术员对整个网络工程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测。如果不能达到投标书规定的技术指标,则在老师的指导下,重新返回前6个任务中深入学习,找出问题所在并将问题解决,最后使网络系统整体性能达到要求。通过验收后,撰写项目验收报告、项目技术总结、工作总结等。
通过上述方式开展项目课程的教学,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只会操作而缺乏专业技术文档写作能力的问题。通过角色扮演,促进了同学之间彼此合作、沟通与交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工作职责,更好地进入工作状态。对于工作中各种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也大大增强了。
(二)开展Seminar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钻研精神
Seminar教学法是一种研究性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能通过自主研究加深对课程的认识、理解及应用,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采取各种形式的讨论来解决。Seminar教学法主要按如下几个步骤执行。
1.提出课题
教师将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课题,并提出各课题的具体要求,学生组成课题小组(5-6人),每个课题小组负责完成一个课题研究。
2.研究学习
课题小组根据课题要求进行分工合作,然后自主地进行专题资料查找、收集和学习,主要途径有学院图书馆、Internet网上资源、各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等。后期由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汇总,并制作用于课题汇报的课件。
3.课题汇报
完成对课题的研究学习之后,各课题小组将进行课题汇报,汇报以PPT的形式展现他们的主要研究成果,这一环节通常由一名组员负责完成。然后全体组员回答老师和同学们的提问,如果无法对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允许课后进行研究(也可以跟老师讨论),下一次课再进行解答。
4.讨论与评价
最后,同学们畅所欲言,对课题内容及课题小组的汇报表现进行讨论和评价。
Seminar教学法让学生掌握了获取知识和传授知识的方法,他们主动地去熟悉新技术、掌握新方法,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其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钻研精神都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开放创新实训室,以赛促学,使学生的优势得以充分发展
我们将专业教学分为两个方向:网络工程方向、网站开发方向。网络工程方向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主要学习网络工程中的综合布线技术、交换机/路由器配置、局域网搭建与维护等;网站开发方向则主要从事网站美工、后台数据库管理、网站开发与维护等。
专业学习进入大一下学期后,老师将根据学生的学科特长和兴趣爱好,与学生共同制订专业发展方向和相应的学习计划。大部分男生会选择网络工程方向进行学习,而大部分女生则会选择网站开发方向进行学习。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我们将创新实训室对学生免费开放,学生可以任何时候在实训室开展各种实验,进行学习交流。
而且高年级的学生常常带领并指导低年级的学生一起做课题或实验,自发形成各种学习梯队,非常有利于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
经过这种课外实践和自觉学习,一些优秀的学生会在大二下学期脱颖而出,他们将代表学院参加各级(市级、区级、国家级)专业技能竞赛,经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和自己全力以赴的备赛学习,他们的专业技能突飞猛进,远远超越自己的同学。这种学习状态持续一年后,他们无论在专业理论知识,还是专业操作技能方面都达到较高的水平,毕业后都直接进入大中型企业的网络中心或信息中心工作,并深得用人单位的重用,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开放创新实训室并以各级竞赛促进教与学,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创新、专项发展的机会,还培养出一批专业拔尖人才,此外,他们还学会了帮助别人,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通过校企之间深入合作与沟通,共同探讨专业特色建设之路,有效地解决了原来毕业生不满足企业实际需要的问题,成功地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劳动者。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在新形势下还会出现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为国家信息化建设、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孙如祥,夏曼,邓国斌.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探讨[J]. 高教论坛,2011(10)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才需求日益增长,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受亲乃,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力军职业院校也受到严峻的挑战,培养既懂理论又懂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是职业院校的核心任务。下面以网络专业为例,谈谈职业院校实训课的教学。
计算机网络实训课程应以理论为指导,以能力为本位,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岗位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要求开开展实训课程,实训的项目可以来自生活中的工程项目,应紧扣岗位的需求来开展实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导来开展教学。培养学生既懂理论又懂技术, 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
通过对市场的问卷调查,个别座谈,及毕业生的跟踪情况统计,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企事业单位对网络人才的需求量是越来越大,一般的小企业都会要两个左右的网络维护人员,而大的企业需求量就更大的,有的公司成百上千。而公司的网络管理员的能力要求是能维护好公司网络的正常运行,能迅速解决公司的网络故障问题。而一些专门网络技术公司则要求就更高了,比如:要求员工能开发网站,系统运维,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工程技术等。当然也有些销售型的公司,要求学生既要熟悉网络产品,还要懂得营销知识。
在了解了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所需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术具体如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具备以下的能力,网站建设能力、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安装调试能力、综合布线、网络工程、网络故障的检测与排除、通信终端系统的设计、具备中小型网络的用网、管网、建网能力。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素质。
计算机的网络教学中应以行动教学的理念为依据,以培养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职业情景的行动能力为目标,合理地运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成果展示等手段。从任务到项目实施,评估,检查反馈。充分发挥学生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培养。
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设置,紧密结合网络专业的职业需求,为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践的环境中巧妙的运用实际工程中的项目,可以把课堂融入到企业。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现在的学习环境就是以后的工作环境。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实训课程由综合布线、服务器配置、网站开发、网络工程、网络管理、路由与交换配置、故障测试与排除、系统集成等课程组成。
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项目实训课程的分配及学时的安排,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课程采 取分组实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实训过程组织如下:
一、实训前准备
实训前主要对学生进行网络设备的介绍与演示,以及注意事项的强调,安全事故与职业素养的教育,主要实训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防火墙、综合布线设备、备线架等介绍。团队精神与企业内部沟通技巧、职业素质与规划分析。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二、项目实践
本阶段是重点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项项的实践职业技能,学生能对整个项目进行全局把握,从项目的招投标,项目的需求分析,项目的实施、项目收尾验收以及工作结报的书写等。学生在此阶段能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各种相关的技能。主要进行基本功能模块的实际操作与训练, 主要实训内容包括: 综合布线、网络配置与管理、网站开发与建设、局域网的组建、无线局域网组建等,采用实践操作的方式, 考评方式采用操作测试和操作结果记录。互评与自评相结合的方式。
三、项目实训结项与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7-6705-02
自2010以来,我们先后对广州鸿城科技有限公司、南昌瑞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十几家企业的“网站设计与开发”岗位进行问卷调查,经过调查发现:很多毕业生对工作环境适应能力不强,对胜任岗位的能力存在一定差距,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常常工作不到三个月就不辞而别,而企业又招不到理想的人才。身为职业教育工作者,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必须进行深刻思考,深入研究高职教学规律,积极探索高职教学改革。
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要培养出深受企业欢迎的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充分调研市场对“网站设计与制作”这一岗位任职的要求后,《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采用了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理实一体教学”将理论和实践高度统一;使教学更加形象、更加直观、更加易学;使学生既掌握够用的理论知识,又具备娴熟的实践操作技能,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能。但如何选取、优化《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内容对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理实一体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选取
1.1 教学内容选取的指导思想
依据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站建设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从计算机专业群未来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出发,统筹考虑选取课程教学内容。以网站设计与开发技术的岗位任职要求,参照网站设计与开发职业的资格标准,不断改革与创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中按照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核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进行课程设计,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不断创新与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2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1)深入职业岗位调研,掌握一手资料
要确保理实一体教学达到预期效果,科学选取与优化教学内容使其具有针对性、适应性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课程组要广泛深入区域内典型的企业、校外合作实训基地,对与课程相关的职业岗位进行充分调研,从企业领导者、中层管理者、技术骨干及生产一线人员获取第一手资料。分析了解网站建设与开发从业人员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根据掌握的一手资料,选取与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使课程教学内容真正贴近企业、紧跟行业发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以胜任岗位为目标,有效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通过调研,明确了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能够熟练掌握网页制作工具(Dreameweaver或FrontPage),掌握网页设计语言(Html、或JavaScrip或VBscript),在网页中设置特效,设置网页颜色、文本格式和列表,熟练掌握网页中颜色值的配置和背景图案的设置方法,熟练掌握字符、超链接颜色的设置方法;掌握在网页中添加CSS、插入动画、声音、多媒体信息的技术;熟练掌握表格的使用,能熟练通过对表格设计来布局网页;熟练掌握Div标签与CSS样式结合,进行页面布局;(增加)掌握框架制作网页的方法,能使用框架设计网页;掌握表单的制作方法,通过表单制作交互式页面;掌握Javascript语言的语法;能看懂Javascript特效网页源代码,并掌握在HTML语言代码中插入网页特效代码;掌握网站管理、网站测试与维护等知识。从而科学选取与优化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需要的针对性、适用性。
3)教学内容选取流程
依据对相关职业岗位的调查分析,并充分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选择和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课程组有着严谨的教学内容选取流程以保证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如图1所示)。
2 教学内容组织与优化
2.1 组织原则
以“网站开发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为主线”的原则组织教学内容,按照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注重技能培养的原则设计课程内容体系。
将网站从业人员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分成4个模块进行教学,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对每一个教学单元设计了若干个具体工作任务或项目(行动化的学习项目),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同时项目主线中没有牵涉的内容,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补充讲解。所有内容的安排都围绕学习任务的完成来展开。把教、学、做三者有机的相结合,使工作流程模块化、模块内容案例化,课程考核过程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2.2 以四个模块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现代企业建设网站项目的设计流程、网站建设流程,按照项目驱动组织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能力的要求,教学模块顺序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出发,整合教材内容,使教学内容体系具有系统性、科学性、连贯性、启发性、实用性。在具体的教学内容组织和形式上,课程组坚持以网页制作技术需求层次为教学单元,将教学内容分成四个知识模块:网站开发基础模块、网页制作模块、网页编程模块、网站管理模块,以四个模块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展开教学。如表1所示。
3 结束语
在理实一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思考,不断地总结,不断丰富理实一体教学的内涵。《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在实施理实一体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入市场调研分析,了解网站建设与开发从业人员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根据掌握的一手资料,选取与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使课程教学内容真正贴近企业、紧跟行业发展,使学生既掌握够用的理论知识,又具备娴熟的实践操作技能,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能。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和胜任岗位,成为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